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

【教学内容】

、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3、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综合训练》)。

【教材分析及说明】

、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两课时,本课时在时间和教学安排上不作重点。

2、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

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3、口琴教学

口琴教学是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生活,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扎实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同学们吹奏的庄重、严肃、有力、饱满。

【教学目的要求】

、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继续开展乐器进课教学,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训练(P23)要求奏准音高、吹奏的饱满,有力富有弹性。

【教学重点】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课时】第三课时

【教具】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课的类型】欣赏课

【教学步骤】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发声练习(小黑板)

=F2/4

0513|65|54|3·5|21|1‖

B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小黑板)

=c2/4

0134|5|5671|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练习时,宜集中看着教师教鞭指谱进行视唱,要求看清楚划拍的上下动作和所唱的音的时值。另外,视唱时应注意换气,只能在记号处换气,不可在其他地方换气。

注:这两条基本练习,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复习《我们的田野》作铺垫。因此,一定要注意练好。

四、口琴练习

口琴练习内容在课本P23《综合训练》部分,本曲上节课已学过,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

本曲情绪庄重严肃,具有进行曲的特点,特别是二声部低音的重复,好似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

第一声部坚定有力,精神饱满;

第二声部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具体方法:

、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让学生分别

同时认真地听老师弹奏全曲。(老师左右手分别弹一个声部,再弹奏全曲)

2、学生分部学习练习曲。

3、教师指挥,学生吹奏全曲。

4、教师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

第一乐句65|3·5|132|

错唱成65|3·5|13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32|

错唱成35|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

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

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风琴弹奏曲谱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

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

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

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

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

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音乐教案牧童短

《同一首歌》音乐教案

《同一首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学会演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与同学、朋友工作周分享《同一首歌》真挚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材分析: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

小学的六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播放学生三年在校的学习生活)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歌曲创作于1950年,作为十一届来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4.14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玉树加油!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牧童短笛—欣赏教学设计

牧童短笛 ——小学二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学生音乐审美培养,提倡综合学科和弘扬民族音乐为指导思想,介绍分析我国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理论依据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学生对听音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与感受,聆听时能够作出相应的情绪和体态反应,能够在律动、歌舞表演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体裁分析: 民族音乐是包括我国56个民族以及根据民族调式创编或改变的音乐作品,用西洋乐器演奏民族音乐作品也很常见,利用西洋乐器宽广的音域有利于演奏丰富的民族音乐。 2、乐曲内容分析: 乐曲《牧童短笛》是人音版第四册第五课中的欣赏曲,有钢琴和长笛两个版本,钢琴版本流传较广,乐曲是典型的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由主题—发展—(扩充)再现组成,每一个乐段都有很明确的主题思想A: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上下两个声部的旋律此起彼伏,相互映衬,似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十分悠扬动人,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似见山清水秀的田野间两个牧童骑牛吹笛,怡然自得。B:欢快流畅的旋律,配以跳跃的伴奏,富有民间舞蹈的风格,犹如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嬉戏,形象地刻画出牧童的性格和喜悦的心情。频繁的转调使这段音乐具有丰富多采的变化。A':第一段主题的再现,音乐又回到了第一乐段的意境中去,它是在第一段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而成,比第一段热烈。 (二)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年级:二年级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离城区较远,交通不是很方便,整个班级没

有学习钢琴等乐器的同学,对于分析钢琴曲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聆 听,分段聆听,加上表演,我相信学生们还是可以不错的理解作品的结 构。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通过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每段的速度,情绪,旋律并随音乐表演出适合的场景来让学生感受学习作品。 (四)技术准备 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用迅雷播放器剪辑 音频,下载水墨画版本的《牧童短笛》视频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在本册书的第二课中学习过贺绿汀的作品民族管弦乐《晚会》,对本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亲切感,对乐曲分段的问题利用语文课文需要分段的要求来引导音乐也是要分段落的,通过引导学生乐曲有不同的速度,旋律,情绪来分清段落。 段落的分析通过聆听,分段聆听,表演来分析出不同段落的情绪,速度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喜欢乐曲《牧童短笛》,积极地参与体验乐曲的不同段落的表演,主动找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乐曲,体会乐曲的速度,情绪,旋律特点并总结,在表演每段的情绪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分析乐曲的方法,知道三部曲式结构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知道《牧童短笛》是分三段并且每段的情绪、速度,旋律都不同。 (二)教学难点:表演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在音乐情绪中准确的表演。五、教学过程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歌曲,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从而培养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2. 演唱合唱时做到声音和谐、统一,培养合唱能力。 3. 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重、难点 1. 合唱时声部要和谐、统一。 2. 通过合作讨论的方法,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材分析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 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歌词里用“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这“同一首歌”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

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E大调,4/4拍。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 B段也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并有“”音的出现,形成暂时的离调,力度逐渐减弱的处理,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的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采烈的喜悦心情。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B 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歌曲《同一首歌》视频,导入新课教学。 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 教学目标:1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演唱歌曲<用一首歌〉的一声部。 2.用竖笛演奏〈同一首歌〉一.二声部旋律 3.通过听,看,唱等活动能够知道〈同一首歌〉的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同一首歌〉。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上课起立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严老师的课堂。首先呢请同学们聆听一段音频。 播放课件音频,〈同一首歌〉 一,同学们通过刚播放的音乐,知道了那些信息。 1,歌曲名,作曲是谁,曲子的创作背景。 2,点题:通过信息点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同一首歌〉三:介绍:歌曲及创作背景。 1,歌曲介绍: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2、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图片) 孟卫东(1955—)作曲家。北京人。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要作品有歌曲《同一首歌》,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等。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这首短短十六秒的乐曲自从一九八八年三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歌曲分析:

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牧童短笛》教案-赵子萱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牧童短笛教师赵子萱 学科音乐年级三(下)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感受西洋乐器是如何 表现“中国风”的,了解作曲家贺绿汀先生的生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唱进行对比,判断乐曲每个部分所要表现的画面, 从想象出的情境中,清楚作品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3.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山川秀美、生活安宁、天地和谐的 美丽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西洋乐器表现的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教学难点:对两个声部分别代表不同角色进行区分。 教学过程 1

一.背景介绍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中国乐曲,它是由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 先生创作的,在俄罗斯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钢琴曲”的评选中,这 首乐曲荣获了头等奖。它的名字叫做《牧童短笛》。 二.聆听、分析 2.1 首先让我们来聆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思考,这首乐曲是用笛子吹奏的 吗?它的演奏乐器是什么?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又描绘了一些什么 样的画面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欣赏吧。 2.2 通过聆听,我们知道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钢琴,没错, 贺绿汀先生用西洋乐器演绎出了浓厚的中国味道。乐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 部分旋律悠扬、舒畅,第二部分情绪欢快、跳跃,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相似, 悠扬、舒畅。这首钢琴曲描绘了小牧童一边放牧,一边吹笛子,与小伙伴们 快乐对歌的画面。 三.第一乐段 3.1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乐曲第一乐段,想象一下,小牧童这时在做什 么呢? 3.2 小牧童正开心的吹着他心爱的笛子呢,他吹奏的旋律,朗朗上口。下面, 同学们听老师用钢琴演奏主旋律,试试看,你能不能把它唱出来?(慢,只 弹钢琴)请你试着跟老师慢一点唱。 1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1单元《同一首歌》教案 湘教版

第一单元同一首歌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学会演唱《同一首歌》。 2、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材分析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早已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的六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

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一首歌》教案2

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一首歌》教案2 教学目标: 1、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演唱歌曲《同一首歌》的一声部。 2、用竖笛演奏《同一首歌》一、二声部旋律。 3、通过听,看,唱等活动能够知道《同一首歌》的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同一首歌》。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起立、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严老师的课堂。首先呢请同学们聆听一段音频。 播放课件音频,〈同一首歌〉同学们通过刚播放的音乐,知道了那些信息。 1、歌曲名,作曲是谁,曲子的创作背景。 2、点题:通过信息点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同一首歌》。 三、介绍:歌曲及创作背景。 1、歌曲介绍: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2、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图片)。 孟卫东(1955—)作曲家。人。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要

作品有歌曲《同一首歌》,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等。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这首短短十六秒的乐曲自从一九八八年三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歌曲分析: 歌曲为E大调,4/4拍。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A段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B段也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的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采烈的喜悦心情。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B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四、歌曲教学: 首先我们来看看歌词。请2位同学把歌词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1、鲜花。大地。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达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 2、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歌唱教学: 1、听录音范唱,调查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2、学习第一声部: 1)放录音,学生轻声随着歌唱。

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牧童短笛》教案 新人教版

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 听辨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 2. 联想乐曲的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听辨乐曲的结构,了解乐曲的背景。 2. 听辨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乐曲的名字源于我国的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是典型带再现的三段式。 A段4/4拍,速度徐缓、悠扬,犹如一幅水墨画。旋律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用钢琴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让听众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B段转为2/4拍,活泼欢快,具有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段再现第一主题,这一乐段采用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手法,曲调更加的流畅。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牧牛图》水墨画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小牧童正在放牛…… 二、欣赏乐曲 1. 初听乐曲《牧童短笛》。 教师:有一首乐曲就表现了这幅图画上的情景。 提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请你给这首乐曲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聆听后回答。 2. 听辨乐段。 教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做《牧童短笛》,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再次聆听乐曲,同学们听听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教师指导:听辨以后请学生说出是怎么分成三个乐段的。 听辨乐段,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回答,如根据速度的变化听辨出来的,根据节奏的变化听辨出来的等。 3. 分乐段欣赏乐曲。 (1)第一乐段。 ①播放《牧童短笛》第一乐段。 ②提问:这个乐段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第一乐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 ③教师用琴带学生慢唱第一乐段旋律。 ④再次播放第一乐段,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旋律进行记忆。 ⑤学生自己总结第一乐段速度中速、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情绪抒情等。 (2)第二乐段。 ①播放《牧童短笛》第二乐段。 ②提问: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速度和情绪有什么变化?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学生自由回答。 ③教师用琴带学生慢唱第二乐段旋律。 ④再次播放第二乐段。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跟节拍轻轻的用右手指尖点左手掌心,不出声音。 ⑤学生自己总结第二乐段速度稍快、旋律跳跃、节奏紧凑、情绪欢快等。 (3)第三乐段。 ①播放《牧童短笛》第三乐段。 ②提问:这一乐段与前面的哪一乐段相似?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与第一乐段相似,但节奏有变化,节奏紧凑了。教师总结:第三乐段采用了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的方法,使乐曲的曲调更加的流畅。所以这首乐曲的结构是ABA’。 (4)教师分别弹奏书上谱例,学生完成书上练习。教师提示:提示学生三个谱例的节拍不同。 4. 完整的欣赏乐曲。(《牧童短笛》动画) 教师提示: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听到A和A’的时候,跟随音乐旋律用手划4/4拍指挥图式。

1《同一首歌》

郑州二七兴华小学 教案 学科: 音乐 教师: 万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 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 2、通过演唱,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同一首歌》 1.背景资料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 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歌词里用“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这“同一首歌”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2.作者简介 孟卫东(1955—)作曲家。北京人。1970年参军,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长期在中国铁路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工作。主要作品有歌曲《同一首歌》,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等。 3.歌曲分析 歌曲为E大调,4/4拍。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观看在《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二、寓教于乐: 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三、创造表现: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四、完美结课学生唱着《同唱一首歌》下课。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课前练唱《同一首歌》。 二、寓教于乐: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创造表现: 学生分组表演《我的祖国》、《大中国》。

牧童短笛-教学设计

《牧童短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听辨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 2. 联想乐曲的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听辨乐曲的结构,了解乐曲的背景。 2. 听辨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乐曲的名字源于我国的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是典型带再现的三段式。 A段4/4拍,速度徐缓、悠扬,犹如一幅水墨画。旋律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用钢琴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让听众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B段转为2/4拍,活泼欢快,具有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段再现第一主题,这一乐段采用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手法,曲调更加的流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牧牛图》水墨画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小牧童正在放牛…… 二、欣赏乐曲 1. 初听乐曲《牧童短笛》。 教师:有一首乐曲就表现了这幅图画上的情景。 提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请你给这首乐曲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聆听后回答。 2. 听辨乐段。 教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做《牧童短笛》,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再次聆听乐曲,同学们听听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教师指导:听辨以后请学生说出是怎么分成三个乐段的。 听辨乐段,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回答,如根据速度的变化听辨出来的,根据节奏的变化听辨出来的等。 3.分乐段欣赏乐曲。 (1)第一乐段。 ①播放《牧童短笛》第一乐段。

初中音乐《同一首歌》教案2

《同一首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演唱歌曲《同一首歌》的一声部。 2、用竖笛演奏《同一首歌》一、二声部旋律。 3、通过听,看,唱等活动能够知道《同一首歌》的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同一首歌》。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起立、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严老师的课堂。首先呢请同学们聆听一段音频。 播放课件音频,〈同一首歌〉同学们通过刚播放的音乐,知道了那些信息。 1、歌曲名,作曲是谁,曲子的创作背景。 2、点题:通过信息点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同一首歌》。 三、介绍:歌曲及创作背景。 1、歌曲介绍: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2、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图片)。 孟卫东(1955—)作曲家。北京人。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要作品有歌曲《同一首歌》,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等。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这首短短十六秒的乐曲自从一九八八年三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

小学音乐《牧童短笛》学习型教学案

小学音乐《牧童短笛》学案 一、教学思路设计 《牧童短笛》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二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乐曲的名字源于我国的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是典型带再现的三段式。A段4/4拍,速度徐缓、悠扬,犹如一幅水墨画。旋律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用钢琴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让听众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B段转为2/4拍,活泼欢快,具有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段再现第一主题,这一乐段采用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手法,曲调更加的流畅。 二、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都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打破了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新课标也提出了应坚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欣赏歌曲,感受牧童在放牧的过程中,活泼、自得的生活状态,逐步养成热爱生活、感受美好生活的精神状态。 2.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通过对比欣赏、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不同乐段的音乐风格特点。 3.了解作曲家贺绿汀的生平与作品,具备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哼唱旋律的部分乐句。 三、教学重点处理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心理特点,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以直观的方式来进行,可增加绘画、游戏等环节来进行课程重点内容的安排。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牧童在放牧时的精神状态;利用游戏的方式,感受音乐旋律的特点变化。 四、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对比分析法、学唱法,并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律动法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2.利用不同方式欣赏乐曲内容;3.运用对比方法划分乐曲段落;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能力;5.自评、互评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6同一首歌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奏等多种形式感受本单元作品所表现地情绪、风格,感悟音乐地时代特点及思想内涵。 2、能分别用欢快、抒情优美和充满激情地声音演唱《幸福快车》、《同一首歌》,比较准确地演唱好二声部旋律。 3、积极参与“我地评说”、“我地创造”、“采集与分享”等综合性表现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加深与同学、老师地友情,加深对“和平、友谊”意义地认识,提高自身地音乐表现力,增强合

作意识。 教学地重点、难点 唱准二声部,增强学生间地合作意识。感悟音乐地时代特点和思想内涵。 教学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听:让世界充满爱 唱:幸福快车 教学重点、难点 节奏明快,旋律起伏较大,不易唱准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歌曲 3、听:让世界充满和平 听童声合唱,让学生感受多声部地和声效果,及歌曲主题地内涵。 可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主题音乐,然后展开讨论学生可跟着一起歌唱 4、学唱歌曲《幸福快车》 听,让学生感受歌曲地欢快、活泼,富有动感 再听,学生律动,表现歌曲地情绪,可做“开幸福快车”地游戏。 学唱歌词,分段练唱,分组练习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听:梦幻之风 唱:真善美地小世界 教学地重点、难点 二声部音色地和谐同意 准确把握乐曲地弱起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听:梦幻之风——让学生感受乐曲地情绪,

在给学生介绍班得瑞乐团。 再听,并跟着音响哼唱主旋律,感受乐曲地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我地创造”活动 4、学唱歌曲:真善美地小世界 用啦模唱歌曲地旋律,教师以手提示弱起。 启发学生用欢快地情绪、轻巧而柔美地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出对生活地热爱与赞美之情。 分组练唱歌曲,连续地大跳使歌曲富有动感,充满勃勃生机。 咐点音符地多处运用,重点练唱 有条件地班级学唱二声部,感受和声地效果。

教育最新八年级初中音乐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演唱歌曲《同一首歌》的一声部。 2、用竖笛演奏《同一首歌》一、二声部旋律。 3、通过听,看,唱等活动能够知道《同一首歌》的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同一首歌》。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起立、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严老师的课堂。首先呢请同学们聆听一段音频。 播放课件音频,〈同一首歌〉同学们通过刚播放的音乐,知道了那些信息。 1、歌曲名,作曲是谁,曲子的创作背景。 2、点题:通过信息点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同一首歌》。 三、介绍:歌曲及创作背景。 1、歌曲介绍: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2、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图片)。 孟卫东(1955—)作曲家。北京人。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要作品有歌曲《同一首歌》,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等。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这首短短十六秒的乐曲自从一九八八年三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歌曲分析:

同一首歌音乐教案

同一首歌音乐教案 《同一首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学会演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与同学、朋友工作周分享《同一首歌》真挚情感,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教材分析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初中的三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播放学生三年在校的学习生活)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歌曲创作于1950年,作为十一届来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4.14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玉树加油~下面我就跟 1 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生: ——失意、孤独、无助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沟通、理解、鼓励师: 角落 渴望——友谊、友情、真情主题思想——人间真情 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5、教师有表情的范唱,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

音乐同一首歌教案

篇一: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学会演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与同学、朋友工作周分享《同一首歌》真挚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材分析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的六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播放学生三年在校的学习生活)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歌曲创作于1950年,作为十一届来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4.14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 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玉树加油!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生: 师:角落——失意、孤独、无助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沟通、理解、鼓励渴望——友谊、友情、真情主题思想——人间真情 5、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同一首歌》的教学设计

《同一首歌》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演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与同学、朋友分享《同一首歌》真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材分析: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中央三台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等。 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很快就要过去了,现在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六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

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下面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 (播放歌曲,全班共同感受歌曲并哼唱) 问题:同学们在哪些场合听到的这首歌? 答案:很多公益性演出…… 我们在很多公益演出中听到过这首歌曲,大家都很喜欢这首歌,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呢?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友谊、团结……介绍歌曲:《同一首歌》创于1990年,中央电视台在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二、新课学习 1、朗读歌词。 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 (1)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 (2)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 2、学唱歌曲。 (1)感受歌曲,体会歌曲速度和情绪。 (2)学习歌曲,电子琴弹奏,全班齐唱歌曲。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教学设计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design of shephe rd's Piccolo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设计意图: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 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活动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活动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

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