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日本的军事力量

日本的军事力量

日本的军事力量
日本的军事力量

日本的军事力量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1945年美军占领了日本,完全解除了日本的武装。但是,经过短时间的酝酿和准备,1954年,日本的武装力量又以“自卫队”的名义出现。为了谋求世界政治和军事大国地位,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武装力量已从1952年的一支仅有75000人的警察预备队发展到今天的“精干、合理、高效”的陆海空三军自卫队,现在日本自卫队已经是一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武装力量。

国防体制与防卫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国防问题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内阁会议,最高审议机构是安全保障会议。内阁总理大臣是国防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和自卫队的最高统帅,对自卫队行使最高指挥监督权。防卫厅是在内阁总理大臣直接领导下处理国防事务的行政机关。防卫厅长官通过各自卫队参谋长对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实施领导和指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协助防卫厅长官对三军自卫队进行统一协调。日本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在军事部门服务的文职人员组成。正规部队分为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实行志愿兵役制(又称募兵制)。

为了加强对国民进行“防卫”教育,日本从1981年起每年定期公开出版防卫白皮书。每年各部队还要举办多项亲民活动,包括音乐会、儿童联欢会、军事表演、焰火大会和孟兰盆舞大会,邀请周围居民来联欢,唤起国民对“防卫”的关注和对自卫队的亲近感。自卫队还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募集大学生到部队参加军事夏令营,作为“国防教育”的一环。一般市民经申请也可到自卫队驻地参加“一日入队”体验活动。

日本培养中级军官的防卫大学校,成立于1952年。现任校长松木三郎介绍说:“学校设立之初我们就吸取了旧日本军校的教训,过去陆海空三军的军校各自为政,毕业于这些学校的指挥官战时常常产生分歧,因而防卫大学校首先考虑无论什么兵种,必须在同一个校园里接受教育,这样他们即使到各自部队任职,大学的同窗之谊肯定会在战时配合上起到作用。我们还吸取了日本在二战中只重精神不重物质的教训,主要招收理工科学生。”

防卫研究所既是军事智囊机构,又是培养高级军官的教育机构。其中第一研究部主要从事安全保障的理论研究,第二研究部主要从事以日本邻近国家为主的世界各地局势分析,近几年来,防卫研究所的又一项新工作是和美国、中国、韩国、朝鲜、俄国及东盟的军事专家和高级将领开展交流。第一研究部长近藤重克认为,日美中俄四国关系从长远看,是既合作又互相牵制的关系,从而达到力量均衡。

居世界第二的军费开支

军费是衡量一国军事实力水平的一标志;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分析该国正在或者将要采取什么样的军事政策。

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日本的军费近30年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并不大,一般都保持在1%左右。但由于日本经济发达,国民生产总值基数大,因而绝对值相当可观。除了数额大以外,日本军费还具有使用效益高、用于购买与研制武器装备部分比例大,并受到民间科技

力量强大支持等特征。

进入90年代以后,不管日本经济是否景气,日本的军费都呈现出增长的势头。到1995年军费已到47236亿日元(约502亿美元),人均军费为418美元;到1997年已达49475亿日元。199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1996到2000年的军备发展计划,根据该计划,从1996年开始到2000年,日本计划投入军费总额为25.15万亿日元。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军费在1987年就已居世界第三位,从1993年起上升为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军费并不包括退役军人养老金、抚恤金、宇宙开发费以及海上保安厅的费用。如果全部加在一起,其数目更为庞大。

日本军费开支的一个主要用途是购买武器装备。日本进口武器的性能属世界一流水平。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日本1989年的武器进口额是世界第二位,1990年是第三位,1991年是第一位,1992年是第四位,1993年是第五位,始终没有降到第五位以后。据日本《时事社》报道,1990年至1995年的6年间,日本光从美国购买的武器就达54亿美元。日本军费开支的另一个主要用途是开发高技术武器。研制开发费与武器购置费一样,在日本的军费开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将现代化的装备C3(上角标)I系统、应用侦察卫星、反弹道导弹等高技术作为研究与发展的目标,而且,日本还从美国引进了许多先进武器生产线(如F-15战斗机的生产线,P-3C反潜巡逻机的生产线,SH-60J反潜直升机生产线,SH-60型直升机机体生产线,AH-1S攻击直升机生产线,CH-47J运输机生产线,“爱国者”地对空导弹生产线等),并同美国一起研制高技术武器(如F-2新一代战斗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

注重“高、精、尖”的军事实力

1998年防卫白皮书把日本军力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对比,从简单的数字比较看,日本并不显优势。然而,从公布的自卫队陆海空最新武器装备目录中,表明日本军力非同小可。

日本现总兵力为24.2709万人。

陆上自卫队的兵力为15.2371万人。主战坦克1128辆其中国产90式坦克约136辆,配备有120毫米滑膛炮和1500马力的引擎以及复合装甲,火控系统安装了热成像夜视装置、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等。装甲车762辆,主要火炮6397门,地对地导弹60枚,反坦克导弹约650枚,其中装备了采用光纤红外线诱导技术的96式复眼导弹,地对空导弹330枚,包括最新采用红外线可视复合影像追踪的光波弹和正电级追踪的电波弹技术的81式短距离地对空导弹。陆航主要飞机504架(其中CH-47I运输直升机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属世界一流水平)。

海上自卫队的兵力为4.3668万人。各型舰艇163艘(其中水面作战舰艇60艘,潜艇17艘),海航主要飞机222架(其中作战飞机207架)。海上自卫队原是一支用于近岸防御的小型海上力量,经过40余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支兵种齐全、装备先进、具有较强反潜护航作战和远洋机动作战能力的精锐海军,是目前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之一,其扫雷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反潜能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舰队总吨位居世界第六位,主要水面作战舰艇吨位居世界第四位。它的特点一是舰龄短,是世界最年轻的舰队,平均舰龄不到十年;二是性能优越,许多舰艇装备有新式武器,电子战设备,具有红外线低排

出量、雷达低反射率等。海上自卫队拥有的7250吨的“宙斯盾”驱逐舰,世界上除美国海军之外只有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此类舰,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同时跟踪多个空中目标,并能自动评估目标的威胁程度和设定攻击的先后顺序,对20多个目标同时发射舰对空导弹。海上自卫队拥有的17艘潜艇,平均舰龄只有7.5年,排水量都在2200吨以上,这在当今世界的常规动力潜艇中属于大型潜艇,船体为水滴形流线设计,是远洋作战用的高性能潜艇。从装载系统来看也是世界一流水准,例如装备有美制“鱼叉”式反规导弹和日产低频远距离探测声纳等。仅从日本潜艇的数量上看,其战斗力也位于世界前列。此外,海上自卫队的104架P-3C反潜巡逻机也是世界上性能最高的反潜警戒机。

航空自卫队的兵力为人4.5336万人。主要飞机486架,其中作战飞机396架,防空导弹发射装置126部以上。日本航空自卫队是三个军种中成立最晚的一个军种。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日本航空自卫队不仅已成为一支实力雄厚的空中力量,而且攻防兼备并正向具有远程进攻作战能力的方向发展。航空自卫队目前拥有世界上先进的F-15战斗机187架,自1982年起,航空自卫队开始装备美制E-2C早期预警机,目前已购进13架。从1993年度起,日本又开始着手订购4架性能更为优越的E-767空中预警批。拥有这类飞机,航空自卫队就可以“实施在远离本土的海上持续进行早期警戒监视”,还可以“获得海上指挥大量攻击战斗机的能力”。从1995年下半年起,日本航空自卫队又开始生产并装备F-2新式战斗机,这种战斗机是同美国联合研制的,被认为是世界上性能最佳的战斗机之一。此外,从1992年度开始装备PAC-2型(“爱国者”导弹改进型)导弹。

今年7月4日凌晨,日本的航天科技实现了新的突破,由m5型第三号火箭准确的将火星探测器“希望号”送入预定轨道。这充分显示了日本洲际弹道导弹及大推力火箭运载能力已升至国际水平,展示了它潜在的重大军事能力。

主动外向型的防卫任务

1970年10月,日本在首次发表的《防卫白皮书》中正式提出了“专守防卫”的军事战略。按照此战略,就是建设一支最小限度的自卫力量,不拥有给别国造成威胁的战略进攻武器,防御作战只限定在日本领空、领海及周边海域;对于小规模的局部入侵,依靠自己力量排除,对于中等规模以上的入侵,依靠美军支援。

但在冷战结束后,随着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在1995年制定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和1996年发表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及1997年制定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中,对“专守防卫”军事战略又进行了新的调整。尽管“专守防卫”这一军事战略至今在文字表述上未做任何修改,但其内涵在不断地延伸。其主要特点体现在防卫对象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也就是由前苏联转变为朝鲜、俄罗斯和中国;防卫范围由“小范围”转变为“大范围”,即“专守防卫”的地域进一步扩大,从原来预防“远东有事”到如今预防“日本周边地区有事”。这个“周边地区”的范围,按日本政府的表态“应包括对日本具有重要影响的中东、马六甲海峡和南沙群岛等”。从日本官方的言论中不难看出,朝鲜半岛、中国、南沙群岛以及被视为日本生命线的1000海里航道、日本同邻国发生的领土争端都有可能成为“周边紧急事态”。那么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将从“保卫日本”转向以东亚为目标的新的同盟关系,使自卫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协助美军的军事行动。

另外,《防卫计划大纲》还赋予自卫队“对付大规模灾害等各种事态”以及“为建立更加稳定的

安全保障环境做贡献”等任务。这就是说,日本自卫队要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其它国际援助活动,推进双边或多边安全保障对话和防卫交流,以及参加国际军控、裁军领域的工作等。以上可以看出,日本自卫队正从“内向被动型”向“外向主动型”转变,把向海外派兵作为自卫队重要职能之一。

世纪之交,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兴起。它对各国的军队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当今日本不仅没有反省过去侵略的历史,反尔积极发掘其巨大的军事潜力,明显加快了发展军事力量的步伐,并已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研究日本未来的走向,关注并警惕日军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第一讲 岛链理论

第三章东部蕃篱——岛链 第一讲岛链理论 课程开发者:谢忠立 在太平洋西岸,从南到北分布着一系列的岛屿,只要是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任何人都不会忽视它,这一地区是国际关系最为复杂,海陆大国都不愿放弃的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研究国际关系的标本,这一系列岛屿就是在报刊媒体中常听到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第三岛链地区。 “岛链”一词,是1951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首先使用的一个词,使用这一名词的学者很多,但没有一位学者给出过一个具体的概念。虽然岛链没有确切的概念,但却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与认同,这是因为它以边缘地带理论和海权论两个古老而经典的国际关系理论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因此,具有强大而坚固的理论基础。 海权论,是有关岛链的第一个理论,是由美国19世纪的的历史学家兼海军军官马汉(1840——1914),在研究地缘政治战略时提出的,核心思想是制海权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主要先决条件。 马汉分析了海洋历史,从西班牙的兴起,成为第一个全球性大国,葡萄牙取而代之,荷兰再崛起,到英国的成为海上霸主以来,欧洲各国的兴衰,特别是英帝国的出现,每一次大国地位的更替,归根结底实质上都是海外商贸和海上武装力量的强弱变化和更替,从而得出制海权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先决条件的结论。 以英国来说,当它控制了世界上除巴拿马运河以外所有的海上航路、海峡、要塞,使任何国家的海上贸易均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时,它实际上控制了大陆。由此他断言,美国要想从西半球走出来成为世界大国,必须控制海洋,特别是一些有战略意义的海上航道。马汉的海权论,成为美国和其它新兴国家对英国海上霸权挑战的精神武器,一度在地缘战略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从此西方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巴黎和会,就是在这一思想理论指导下重新划分海洋势力范围的会议。 从这一理论的角度来看,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失败是从海军的失败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集团的失败主要原因也是海军失

2011日本军力评估报告

2011日本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 日本自卫队自1954年成立以来已有58年的历史。尽管在政策上受和平宪法的制约,但日本自卫队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其军事技术、武器装备性能和训练水平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根据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美国的战略调整,日本正在展开新一轮的军事调整。 2010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通过了《2011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下称“新大纲”),并制定了《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2011—2015年度)》(下称“新中期防”),提出了其后5至10年日本军事力量发展的总体规划,对日本安全战略、军事力量的规模、军事部署及武器装备进行了新的规定和调整。本报告从战略调整、军事实力、军事部署、国防预算、武器装备、体制编制调整、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训演等几个方面,对日本2011年的军事发展状况作一评估。 一、战略调整 (一)制定新安全保障战略,加强多层次安全合作 “新大纲”提出了“多层次合作”安全保障战略,明确将通过四种手段实现三大安全战略目标。三大目标即:确保日本和平与安全;营造更加稳定的亚太安全环境和改善国际安全保障环境;为世界和平、稳定与人类安全做贡献。四种手段即:日本自身的努力;与盟国的合作;亚太地区合作;全球合作。也就是说,将综合运用外交、军事等各种手段,在努力发挥日本自身作用的同时,与盟国美国、亚太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开展多层次安全合作,以确保本国安全,实现其国家安全利益。 与《2005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下称“04大纲”)提出的“统合安全保障战略”相比,“新大纲”提出的安全保障战略增加了“为世界和平做贡献”一目标和“亚太地区合作”一途径。表明其安全战略目标更加拓展,手段更趋多样。在其亚太地区合作中,共分四个层次。首先强调要加强与美国同盟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其次是维持并加强与传统伙伴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第三是加强与印度等相关国家的合作。而对于中国和俄罗斯,则通过安全对话与交流促进信任关系,构建并发展在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关系,并“与同盟国等合作,积极敦促中国在国际社会上采取负责任的行动”。这表明日本将构建由日、美、韩、澳、印、东盟等组成的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体系,而中、俄则被排除在其传统安全合作体系之外。建立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体系,体现了日本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整体影响力下降的形势下加强与本地区合作的意愿,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的防范与戒备。 (二)提出“机动防卫力量”构想,实施“动态威慑” “新大纲”明确提出,今后要建设一支注重动态威慑的“机动防卫力量”,而彻底放弃注重静态威慑的“基础防卫力量”构想。“机动防卫力量”强调“五性两力”:快反性、机动性、灵活性、持续性、多用性和高技术能力及情报能力,即更加注重力量运用的快速机动性,侦察监视的持续性,任务能力的多样性,武器装备的高技术性,情报的支撑性和行动参与的主动性。目的是通过机动运用、

2017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2017 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2017 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2016 年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五百强,我曾经把五百强里面的日本企业单独筛选出来看了下,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去掉金融,保险,能源类的公司,只把工业企业筛选出来,世界五百强里面的日本工业企业,一半的利润来自汽车行业。 当时想写篇文章说下这个分析结果,不过想到世界五百强这个样本还是比较小,只能包括大企业,却看不到中小企业的情况,比如说日本的六大电子零部件公司,从营业收入来说都进不了世界五百强,但是不妨碍他们在苹果,三星,华为的手机里面占据大量份额。 2017 年5 月,福布斯杂志发布了全球上市公司2000 强,觉得这个样本相比世界五百强大了许多,我们继续窥一斑识全豹,看下日本工业的现状。 请注意,福布斯统计的数字和日本企业自己公布的财报总是有出入,其原因应该是福布斯统计的是1-12 月的数字,而日本企业的财报往往是从四月一日开始。 我们盘点下日本工业的实力,总共90 家日本工业企业,他们是日本工业的精华。 从松下,索尼,东芝,夏普,NEC ,富士通,佳能,神户制钢,新日铁,发那科,大金工业,三菱化学,三井化学,信

越化学,丰田,本田,住友化学,武田制药,瑞萨电子,旭硝子,日本电装,爱信精机,三菱重工,雅马哈,奥林巴斯,捷太格特,富士集团,小松工业,日本电产,欧姆龙,立邦,富士集团等等都在榜单里面。 基本上日本各个工业行业的领头羊第一集团都在这个榜单里面。以后打起仗来,这90 家公司全部消灭了,日本也就差不多了。我们来分析下日本工业的现状: 1、日本工业的利润继续向汽车集中,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最 大支柱。 如果说以前日本工业是有多根支柱的话,那么现在随着日本在电子,半导体,造船,钢铁等行业的衰落,日本工业已经渐渐出现了向汽车工业聚集的趋势。 日本工业在渐渐由多根支柱变成单根支柱。如果我们看日本工业企业营收前十位:第一名丰田汽车2499 亿美元,第二名本田汽车1279 亿美元,第三名尼桑汽车1059 亿美元;第四名日立 858 亿美元,第五名索尼692 亿美元,第六名松下666 亿美元,第七名东芝472 亿美元,第八名富士通417 亿美元,第九名新日铁住金416 亿美元,第十名日本电装411 亿美元; 可以看出前三名都是汽车汽车,日本营收过900 亿美元的工业公司,全部是汽车公司。

日本军事力量崛起与我们的对策

日本军事力量崛起与我们的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际战略格局和亚太地区安全局势的不断变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谋求军事大国地位,南海领土问题等,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造成极大的挑战。其中,日本军事力量的崛起对我国安全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视。在过去的5年中,日本军事战略发生极大转变,特别是日本新一届政府安倍晋三上台之后,通过一系列有关安保政策的文件或法案,进一步的挑战和平宪法的约束,军国主义颇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本文就通过分析日本军事力量的崛起来提出我们相应的对策。 第一章日本军事战略与军事力量分析 一日本军事战略的转变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日本就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并确立了一系列的政策,率先在经济上实现了崛起。近年来,在政治大国战略目标进一步确立之后,日本大幅度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并不顾人民意愿,强行通过一系列指导国家安全战略的法案,不断突破和平宪法对其的约束,对战后国际秩序形成严重挑战,也是对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严重威胁。 由于日本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根据和平宪法的有关精神,日本是不能保留军队的,其军事力量只能进行本土的防御作战,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唯一目标就是在受到外来力量入侵时,保卫本土安全。但是随着1997年日本通过《周边事态法》,进一步扩大其防卫

的范围。由此可见,日本如今的防卫已不仅仅只是针对本土而言了,而是将周边安全和本土安全并重,确保双重安全。。 2013年12月7日,日本国会通过三份关于安保政策的重要文件,包括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及《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2015年9月30日,由日本执政联盟控制的日本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不顾在野党和国民的强烈反对,强行表决通过了带有允许日本自卫队派兵海外的法律条文的安保相关法案,标志着日本战后“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发生重大转变。该法案不仅进一步的扩大了日本自卫队的活动范围,而且也让其专守本土防卫已经变成一纸空文。 在日美同盟的国际战略中,日本也不断的突破美国对其约束。上世纪上世纪末以来,随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日本对待日美同盟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苏联解体之前,由于日本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其军事实力的限制,日本对美国的态度是言听计从。苏联解体之后,两级格局瓦解,世界呈一超多强的格局。日本也不甘永远做美国的跟班,想寻求与美国平等交流合作,扩充军备,建立军事素质一流的军队。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朝核危机的爆发,更是给日本提供了一个大举扩充军备的理由。 从上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继续巩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将防卫重心由北向西南倾斜,继续贯彻动态防卫的国家安全战略,扩充军备,确保东西双重重安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发展大潮中,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日本却倒行逆施,不断突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1)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 1937年,日本总人口7063万,其中役龄男子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约占役龄男子的56.2%,约1000万。 综合来看,日本陆军兵力,1937年100万,到1940年150万,而1941年因开辟南方战场,增至51师团220万,有11师团40万投入南方战场;1941年海军兵力35万。而1942年日本陆海军总兵力迅速扩充到600~700万。1941年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和海军航空部队大致分别都为3500架飞机,至1943年陆军航空部队扩充至10000架。 1941年南方作战时兵力配备,估算为:陆军,师团数+旅团数=兵力(万):国内4+11=23;朝鲜2+0=6;东北13+19=58;中国关内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总计陆军241万。另海军35万。由于南方作战不利,中国东北和关内有陆军被抽调补充至南方战场;但是陆军的大部分仍被留于中国,其中中国关内为主,主要为防御对峙。陆军航空部队在中国关内很少,主要用于支援南方作战和东北防御,可见此时在中国关内无进攻企图。 日军在二战后期,陆军兵力分布大概为中国派遣军3军35师团100万,东北关东军2军24师团70万,朝鲜关东军9师团<20万,太平洋和南方军50师团100万。从兵力消耗来看,中国派遣军被歼灭50万,伤退100万,前后投入250万;关东军基本无消耗。日军各战场陆海军合计死亡200万。日本投降总兵力700万,其中陆军160余师团,大致为中国关内和东北200万(基本为陆军),南方被困100万(陆海军),国内部队400万(多临时组建)。 日本陆军有效战斗部队在南方与太平洋战场和中国关内战场的死亡人数大致相当,中国关内对日作战的贡献可认为1/4。 日本陆军甲种师团2.4万,乙种师团1.8万,丙种师团1.3万。 参考资料: A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附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军队展开了全面进攻。接着,日本即按其既定的战略计划,大量向我国增兵,并在国内和我国东北地区迅速扩充军队,源源不断地开进我国华北、华中地区。至1937年底,日本陆军由七.七事变前的17个师团(不含台湾军及非步兵师团部队)扩充为24个师团(不含台湾军及非步兵师团部队),其中部署于国内3个师团、朝鲜1个师团,部署于我国东北5个师团,在我国华北、华中地区参加作战的有16个师团。 日军侵占徐州后,大本营将原定1939年攻占广州、武汉的作战提前到1938年秋进行。大本营对军事部署作了调整,将全部陆军编为34个师团、6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1个骑兵集团。将侵华的“临时航空兵团”改编为“航空兵团”,新编成华北方面军飞行队。上述兵力的部署:除皇家师团、近卫师团、第11师团驻国内、第19师团驻朝鲜外,其余全部用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计驻中国东北(满洲)的有8个师团(第1、2、4、7、8、12、23、104师团,其中第104师团归大本营直辖)、1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驻华北的有9个师团(第5、14、20、21、26、108、109、110、114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队;驻华中的有14个师团(第3、6、9、10、13、

抗战前中国与日本综合实力对比

抗战前中国与日本综合实力对比抗战时期日军的编制 七七事变前,日本陆军有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夜战重炮旅团、3个战车联队、16个飞行联队(54个飞行中队)以及守备队(旅团)。合计38万人。日本的征兵制规定凡17-40岁男子必须服役。还有预备役兵73.8万,后备役兵87.9万、第一补充兵157.9万,第二补充兵90.5万。此外还有第一、第二国民兵役。日本海军动员与陆军类似,但服役年限不同。全国可动员1000万人。 侵华战争前期,各师团都有若干补充大队,配备步兵轻武器,不列入战斗序列,作用是随时补充师团的缺额。所以每个师团实际参战人数要大于编制人数。如淞沪会战的第9师团,1个多月死伤12360人,但仍能不经修整进攻南京,就在于补充体制发挥了作用。但侵华战争后期,日军兵源短缺,已经难以随缺随补。 师团是日军各兵种联合的战略单位,能承担战略方向(进攻作战)任务,编成内各兵种齐全,包括步兵为主体,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兼备。明治以来,师团一直沿用2旅4联队制(步兵)。每个师团下辖:2个步兵旅团、骑炮工辎联队各1个,合计8个联队,另有通信队、卫生队、第1、2、3、4野战医院、兵器勤务队、病马场等。每个步兵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下辖3个步兵大队。每个大队

下辖4个中队。全师团有48个步兵中队。根据中国军委会军令部调查,九一八事变时,日军师团平时13000人,战时18000人;七七事变时,师团平时15000人,战时20000人。日军的文件记载是,师团平时11858人,战时21800人,有的甚至达到25200人。 1936年日军在充实军备的计划中规定,除现有常备师团及少数新建师团外,大部分新建师团取消旅团级别,直辖联队。1937年9月,以独立混成11旅团为基础扩编为第26师团,辖3个步兵联队。1938年4-6月,日军组建了6个三联队制师团,包括第15、17、21、22、23、27师团。但编制不统一。例如第26师团有2个炮兵联队,第22师团有1个装甲中队。1940年,日军大本营下令统一三联队制师团编制,人员定额大减,仅为8872人,战时编制也只有12800人。这种师团(类似乙种师团,抗战前的17个师团则类似甲种师团)辖1个步兵团,搜索,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各1,1个通信队(营级)。步兵团辖3个步兵联队。师团合计7个联队。联队辖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中队和1个通信中队(连级)。大队辖3个步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这样的乙种师团只有27个步兵中队,实力只有甲种师团的56%。太平洋战争开始后,乙钟师团撤销了步兵团的建制,师团直辖联队。还新建了一些丙种师团,如第60、70、115、117师团,仍辖旅团,但旅团下没有联队,旅团直辖4个独

“七七事变”前中日军力对比

“七七事变”前中日军力对比 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在怎样的客观条件下取得的呢? 中国海上力量不如日本一艘舰艇 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且看1937年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 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 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 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 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 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 无论国家的经济状况、技术状况还是军事状况,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先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2.5万人,共有66艘舰艇,总吨位57608吨。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12.7万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

军。 再说空军。当时中国空军仅有600余架飞机,全部进口,不仅无整机自产能力,且无主要零部件之自产能力。因缺乏零件的缘故,抗战爆发时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仅223架。而日本具备完全的飞机自产能力,年产各类机型1580架。“七七事变”前,日本海军、陆军航空兵共有2700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1600架。在海军作战飞机中,能在航母上起降的就有130架。 170万常备军是多是少 中日双方陆军的战斗力之比,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按现代的国防军事理念讲,国家平时应该精简现役军人数量,增加预备役兵员,节约资源用于更新武备,真正开战后,通过迅速有效的动员投入战争。可当时的中国却相反,现役常备军170余万,而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兵员仅150余万。以当时中国的人口总数和经济基础而论,前者数额大得完全不合理,后者又小得不成比例。 相比之下,“七七事变”前日本的人口为9000万人,可精确统计并进行高效动员,常备军兵力不过38万人。战前的日本法律规定,凡17到40岁的男子必须服役,所以理论上战时可动员1000万人参战。受过军事训练,可迅速形成战斗力者,合计超过448万,占总人口约5%。

日本海军舰艇一览

大日本帝国海軍艦艇一覧移動: 案内、検索 大日本帝国海 軍 海軍省 軍令部 艦政本部 航空本部 外局等一覧 鎮守府 警備府 要港部 連合艦隊 艦隊編成 海上護衛総司 令部 海軍航空隊 海軍陸戦隊 学校一覧 日本海軍の歴 史 日本海軍の軍 服

階級一覧 艦艇一覧 兵装一覧 表示?ノート?編集? 履歴 大日本帝国海軍艦艇一覧(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かいぐんかんていいちらん、List of Japanese Imperial Navy Naval ship)は、明治維新から太平洋戦争(大東亜戦争、第二次世界大戦)終結の間に、大日本帝国海軍が保有または、保有を計画した艦艇の一覧である。現段階で、この一覧は全艦艇の網羅には程遠いものである。この一覧はウィキペディア内に記事があるかを確認する便宜のためにあり、新規記事が到着したときにはここに追加される。 なお、陸軍船舶兵が保有していた船舶は大日本帝国陸軍兵器一覧#船舶を参照 なお、艦種類別及び等級については、基本的に竣工時とする。終戦までに廃止された類別についてはその限りではない。また特記すべき変更がある場合はより重要と思われる類別に分類し、航空母艦への改造など変更前後の両方とも重要な場合は両方に分類する。日本海軍の艦種類別の変遷、大日本帝国海軍艦艇要目解説については、別稿で記述する。 目次 ? 1 黎明期 o 1.1 軍艦 o 1.2 運輸船 o 1.3 練習艦 o 1.4 御召艦 ? 2 艦艇 o 2.1 軍艦 ? 2.1.1 戦艦 ? 2.1.2 巡洋戦艦 ? 2.1.3 航空母艦 ? 2.1.3.1 商船改造航空母艦 ? 2.1.4 巡洋艦 ? 2.1.4.1 等級制定以前 ? 2.1.4.2 装甲巡洋艦 ? 2.1.4.3 防護巡洋艦 ? 2.1.4.4 一等巡洋艦

系统和完善海洋安全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系统和完善海洋安全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一、我国海洋安全现状 我国海洋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虽仅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作为海洋大国,但有将近一半的海域存在争端,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外部在海洋安全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空间所处的亚洲太平洋地区,我国拥有岛屿较多,仅200平方米以上的就有6500多个,但现在海洋主权遭到严重挑战,一半以上的海域都与其他国家存在争端,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这些海域中的许多岛屿被他国所占,情况最严峻的与日本在钓角岛问题、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对于南海问题的争议,以及黄岩岛问题。目前与周边各国海洋问题繁杂且态势紧张,再加上美国重返亚太的以各种手段的不断干预,与中国相邻的海上国家,企图将对中国主权的侵犯的非法行为合法化,采取国内立法、以及实际对海域的非法控制,以及拉拢其他国家联盟等多种手段。 不可否认军事力量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海洋权利的保障,然而海洋利益的扩展,海上力量的稳固仍然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所以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捍卫国家海洋权益,需要军事和法律手段并举的同时,首要的手段还是应该依赖于法律,目前我国内外部形势的双重压力下,从国际法和国内立法对我国现存的海洋安全问题进行法律视野下的研究和探讨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立法现状 (一)美国 美国作为海洋大国有着完善的海洋法律体系,全面的海洋安全机制,虽至今仍未签署和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仍无法动摇其在世界海洋领域的领先地位。 对于国内海洋法领域,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体现了国家对海洋权益的重视,首次提出了国家海洋政策。美国现有海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40多部,由20多个联邦部门执行,设计到海洋安全各个方面,是世界制定海洋法律法规最多的国家。进入21世纪,美国进一步加大了海洋立法力度,并确立了海洋政策委员会。这是美国全面系统审议国家海洋问题的又一次体现。海洋政策委员会20XX年的21世纪海洋蓝图报告,做出了对美国海洋政策最为彻底的报告,勾勒了21世纪美国海洋发展的新蓝图。

日俄战争双方兵力对比大全

日俄战争双方兵力对比大全 日本国内的进步人士也曾开展过反对日本统治集团侵略和战争政策的斗争,但是他们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战争的爆发。于是,日俄战争已不可避免。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日俄战争双方兵力对比,希望你喜欢。 日俄战争双方兵力对比首先从俄国陆军上来说,在战争开始之前俄国的人口达到了一亿四千多万,其中有有一百五十万左右是俄国陆军,另外,俄国后备的兵力也在三百七十万以上。当时,俄国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军队都在西部,而在远东则不到十万人。在战争开始之后,俄国还曾经进行过大动员,陆续招了一百二十万的新兵。其次,从海军方面来说,俄国具有两百多艘军舰。而从装备上来说,俄国是非常精良的。但是,日俄战争中的俄国指挥官却是一个经验不够丰富的人,做事也比较优柔寡断。 而日本的情况和俄国有些不同,日本的人口不多,大概只有四千万左右,战争的时候可以调动的兵力大约在两百万左右,战争开始的时候日本动用的陆军只有三十七万五千人,其中只有二十五万兵力可以在外作战。但是日本在海军方面却比俄国出众,在战争前日本拥有的军舰数目为八十艘,其中许多都是新型的装备,不仅性能非常好,而且规格也是全部统一的。日本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他们国家的兵役

制度可以让他们随时都能召集一批后备军。 通过日俄战争实力对比可以发现,虽然俄国在军队数量上优于日本,但是在装备上和日本还是有些许的差距,再加上指挥者的失误,俄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日俄战争双方作战计划沙皇政府历来把远东看作次要战场,俄军总参谋部迟迟没有制订统一的对日作战计划。最早的计划是由黑龙江沿岸军区和俄国驻辽东地面部队的参谋部制订的,1901年经沙皇批准,1903年访问日本以后,俄国陆军大臣阿列克塞;库罗帕特金大将作出结论:“一个俄国兵可以对付三个日本兵,而我们只需要14天的时间就能够在满洲集结40万大军,这已经是击败日本陆军所需数量的三倍了。所以说将来要发生的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一场军事散步更为合适”。虽然他认为一个俄国士兵能够对付三个日本士兵,但他还是计划采用三倍于日本陆军的兵力,虽然他认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只是一次“军事散步”,可他的作战计划却是以现有兵力坚持6个月的防御作战,直到集结足够的兵力之后进行反攻,在日本登陆,击溃其本土部队,平定人民的反抗,占领都城,生擒日皇”。 太平洋海军作战计划是由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的参谋部制订的。计划规定俄国海军在远东的主要任务是:依托旅顺,控制黄海和朝鲜海峡;不允许日本陆军在朝鲜西海岸登陆;转移日本海军部分兵力对主战场的注意,并从海参崴方向采取辅助作战行动,借以防止日军在黑龙江口沿岸登陆。计划强调一切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持久保存海军力量,无论如何不采取冒险行动”。这也是一个消极保守

从《日美安保共同宣言》新变化看日本军事实力的新突破 2020年日本自由行签证

日本和美国日前就全面修改1996年的《日美安保共同宣言》达成实质性一致。双方决定在华盛顿召开由两国外相和防长共同参加的日美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2加2会议),并在该次会议上正式发表新日美安保宣言。日美双方一致同意将共同应对东南亚“不安定弧形”、朝鲜半岛以及台海危机作为双方共同的战略目标,并将上述目标作为驻日美军基地调整的基本指导方针。 新日美安保联合宣言出台 纳入遏制中国军力内容 专家指出,从本质上讲,日美此次准备修改《联合宣言》有各自的目的美国希望借此最大限度地利用日本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日本则希望借助美国力量,加快迈向政治和军事大国的步伐。 冷战结束后,日本认为其所处的国际军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对其军事方面做出调整。如果说冷战后日本军事发生的变化是“渐进”式的话,去年11月日本防卫厅针对中日两国有领土争议的钓鱼岛(日称尖阁群岛)以及冲绳本岛以西的其它岛屿制定的“西南岛屿有事”对策方针,则标志日本军事已进入具有质变领域多、调整幅度大、涉及面广等特点的发展时期,即“阶跃”式发展的新阶段。 “专守防卫” 转向“先发制人” 据日本媒体透露,日本与美国于今年夏天将对1996年两国制定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中的一些具体条文进行修改,日本军事战略将被美国正式默许而脱离“专守防卫”,朝着“先发制人”方向发展。日本这次制定包含我钓鱼岛在内的所谓其“西南岛屿有事”对策方针时指出,要坚决、彻底地打击“侵犯”西南岛屿的外国军队。这就明确表明,日本在与我争夺钓鱼岛时,将采取主动措施,牢牢控制住属于我国的钓鱼岛。可以说,日本制定“西南岛屿有事”对策方针是其“先发制人”战略即将浮出水面的“冲锋号”。 作战范围由 “模糊”变为明确 冷战期间,出于自身安全需要及为了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日本一直将苏联作为主要威胁而重点加以防范。冷战后,日本对其周边安全环境和所谓的“威胁”做出了新的判断,认为其国家安全受到“地区内”的“多种多样的威胁”,并且于1998年出台了《周边事态措施法案》。该法案采用“周边事态”这一模糊概念“圈”出了日本军事应采取行动的范围。这就给人们一种假象日本出于提高其国际大国形象而参与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亚和中东地区也是日本自卫队关心的“周边”范围了。如果说以前日本还没有公开说其自卫队作战区域的话,日本这次制定“西南岛屿有事”对策方针则明确表明日本自卫队的作战区域,即日本真正关心的“周边事态”是包含我钓鱼岛在内的其所谓的“西南岛屿”地区。

二战美日军事实力对比

太平洋战争前美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41年太平洋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90亿美元,美国是2000多亿美元。日本年产钢 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美国产钢3300多万吨,工业潜力再开展前却没有激活.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 要供应者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近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2、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3、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4、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 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 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

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中弱日强 2014-07-24 16:45:36 [来源:中国网] [作者:迟云飞] [责编:蒋俊] 字体:【大中小】 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军力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国情中劣日优,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权动摇;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由于军力和国情因素,导致日胜中败。 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不乏以极少胜极多、以极弱胜极强的战例,但更多的是战争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的较量。1938年,当抗日战争爆发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断言,这场战争中国不会速胜,也不会灭亡,而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华民族。后来的战争进程证明毛泽东的判断完全正确。毛泽东据以分析的,有双方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有中日两国国情的对比,有国际关系的影响等等,总之是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毛泽东就是从这些条件的对比,得出持久战的结论,他的分析方法,对我们研究甲午战争是很好的启示。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首先是军力的竞赛。军队是战争的基本工具,我们不能不首先比较双方的军事实力。 1893年,日本陆军有7个师团,将近7万人。甲午战争中,日本动员了预备役,总共动员的兵力为24万人,另有伕役15万多。派到中国和朝鲜作战的兵力是17万多。 中国军队名目复杂,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但总数应有100余万。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有作战能力的只占军队总数的1/3。日本参谋本部曾估计中国军队的有效实力是35万人。甲午战后的1898年,兵部和户部曾统计各省练军防军为36万人。就数量而言,中国军队显然占优势,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单由数量决定,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军队的战斗力。装备、编制、训练、官兵素质和教育程度、士气、战略战术等方面影响更大。 装备方面,大体上是日军优于中军,但并不是象许多人想像的那样相差悬殊。一方面,日军的装备还远远比不上西方列强;另一方面,中国在30年的洋务新政中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进。中国陆军武器装备的最大弱点是武器的种类、规格过于混杂,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他方面,中国军队确实较日军相差甚远。甲午战争时,日本军事制度、组织都已近代化,但是中国军队却沿用原湘军的营制,兵种单一,这种编制适合于双方都没有多少新武器的湘军对太平军的作战,但用在对外战争上,指挥不灵、配合不好的弱点就充分暴露出来,与日军的师团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军队没有严密的指挥系统,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官,战斗部署只凭最高指挥官一拍脑袋。诸军平时各驻一地,互不隶属,缺乏训练,也从未配合进行军事演习。日本人事后总结:“清军指挥错乱,其龃龉冲突百出,而内部相摩擦,结局减弱对敌之战斗力几何,未可知也。” 中日军人教育水平相差悬殊。日本陆军高级军官有一半或进过本国军事学校、或到西欧学过军事、或到欧洲考察过军事。而中国陆军高级将领没有一个进过新军事学校,他们大多是行伍出身的旧式武夫。中国武备学堂虽也培养出一些学生,却没有给他们指挥军队之权。日本教育普及率很高,因此日本士兵的教育程度也比中国士兵高得多。近代的战争不仅需要新的武器,更需要近代的战略战术,需要懂得近代战争的规律,而近代战争的知识要有知识的人并且要专门研究才能掌握。清军战术上策略上屡屡失误,决非偶然,是因为中国军官不懂近代战争,其受教育的水平太低。 我们再看海军。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总吨位41200吨;另外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只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可对日军造成较大威胁。海军的编制、军官教育程度比陆军较为近代化,与日本差别不大,但与日本相比,尚有几个不可忽视的弱点。 其一,是海军首脑部门的缺陷。虽然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奕闇、奕劻、李鸿章、善庆、曾纪泽都另有要职,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海军衙门几乎等于空设。不仅如此,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担任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专门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也难以与陆军协同作战。 其二,海军不统一。北洋海军实力虽已逊于日本,但若加上南洋和广东的几艘能胜任海上作战的舰只,实力便可与日本海军接近。但海军未形成统一指挥,互不统属,结果力量分散。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试图调南洋舰来加强力量,但没有成功。威海海军投降时,还发生了降将牛昶昞要求返还原属广东的广丙舰的笑话。 其三,正是由于首脑部门的缺陷,使中国海军缺乏明确、周密的计划与战略,缺乏争夺制海权意识。事实上采用的是守势战略消极防御战略。日本则在开战前就按海军胜利、僵持和失败三种情况制定陆海军作战战略,明确争夺制海权。因此中国海军处处被动。 人、武器、组织制度是军队战斗力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只偏重武器的更新、偏重军事技术,而忽视了制度和人的改变,这成为清军的基本弱点。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海军力量对比如下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海军力量对比如下; 清朝海军由“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水师、广东水师”4支力量组成。共拥有战员1.5万人以上,大小军舰78艘,鱼雷艇30艘,总吨位83900吨。 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72000吨;战员2万人左右。编制为“本队;第一、二、三游击队;鱼雷艇队;港务”等战斗序列。日海军的鱼雷艇中有10艘是日本国自造的。 比较中日两国海军的装备实力:从数量上看中方占明显优势。从质量上看,日方主力战舰的舰龄稍短于中方、航速稍快于中方、中小口径炮火速射能力强且数量多于中方;中方主力战舰的大口径火炮多于日方、装甲防护性能优于日方。双方的主要战舰作战性能差别不是严重的“代差”。总的看清朝海军的装备实力不是劣势。 1891年英国【武备报】评选清朝海军装备实力为世界第8,日本为世界第16名。 1875至1894年清朝从英国,德国等国购买先进舰、艇52艘。其中包括世界少有的一流7000吨铁甲战列舰2艘;又,装甲巡洋舰4艘,防护巡洋舰1艘,快速巡洋舰4艘;炮舰13艘;鱼雷艇28艘。 截止战前的1894年,清朝海军已达78艘军舰、30艘鱼雷艇、600多门舰炮、近70具鱼雷发射器、总计8.4万吨排水量。仍然超过日海军的32艘军舰、24艘鱼雷艇、387门舰炮、近100具鱼雷发射器、7.2万吨排水量的总体装备实力。20:20:47 近代史系董运华 2014/7/22 20:20:47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陆军力量对比如下: 甲午战前,清朝陆军一百余万人,且是近代化的先进枪炮装备。大炮至少在1000门以上。枪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优于日军。 甲午战前,日本陆军22万人。装备的主要是国产的青铜炮和村田式单发枪(只有少量部队装备了村田式连发枪),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日军的枪炮性能远不如清军的西式单、连发枪和后膛钢炮。 当时美国认定清朝陆军排名世界前三。 清朝军队使用的火炮主要是先进的德国克虏伯钢炮,其中包括部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管退式快炮。既有固定式的要塞重炮,更有大量的野战炮。除了大量外购先进大炮外,清朝军工企业还能仿造部分先进型号的外国火炮(如格鲁森式线膛后装架退钢炮等),又完全可以批量自产质量较好的中国近代火炮。 日本陆军使用的火炮最初主要是较小口径的老式德国克虏伯炮。1881年大阪兵工厂仿造意大利等国2种青铜架退式火炮成功。其中包括70毫米野炮,最大射程5000米;70毫米山炮,最大射程3000米;不久又制成90毫米的臼炮。1887年后,陆续装备全军部队,日陆军野炮总量不过300门。这些老式青铜炮性能当然不及清朝陆军新式钢炮。 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管退式快炮。既有固定式的要塞重炮,更有大量的野战炮。除了大量外购先进大炮外,清朝军工企业还能仿造部分先进型号的外国火炮(如格鲁森式线膛后装架退钢炮等),又完全可以批量自产质量较好的中国近代火炮。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1840年,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粗暴地撕开了古老中国闭关自守的万里海疆,中国海防藩蓠洞开。我们不禁萌生疑问:堂堂天朝的海军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形同虚设了? 事实上中国在古代就有强大的水师队伍(海军前身),在当时取得了一些伟大的的成就。例如,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曾率船2000余艘出征,到明代时更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然而自古中国海上力量就只着眼于江河的地盘,船队远下西洋只为宣扬国威而非贸易,只将海洋作为一道天然屏障而忽视了在海洋上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强烈的海洋观念和意识,恐怕是中国近代海军屡屡挫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近代海军和古海军的区别在于:近代海军具备先进的装备武器,舰体使用了钢铁,动力使用了蒸汽,火炮、鱼水雷等武器使用了机械化,此其一;其二是具备先进的相互联络手段和后勤保障设施;其三是统一的战勤组织指挥;其四是积极进取的使用战略。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清政府在创建晚清近代海军上,重视了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建成了具有近代装备武器的北洋水师及其岸勤保障设施。但在第三第四两个方面的建设相差甚远,对第三方面似有所认识,但在实践上没有解决,落后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多少年流传下来的古海军分汛军事制度造成的畛域割据没有解决,使舰队始终不能置于统一建设和统一组织指挥中。对第四个方面的建设则是忽视,而这个方面又恰恰是建设近代海军最重要的一着,是建设的灵魂。 在晚清建设近代海军上失败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 近代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下被迫向西方学习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国防观念上开始了重要转变。面对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清政府第二次海防大筹议决心“惩前毖后”、“大治水师”,成立统一领导全国海军的海军事务衙门,逐步改变了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将海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接受了“师夷长技”的主张,认识到引进西方先进海军技术装备的必要。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海军建设的进步。 从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初具规模,具有当时亚洲第一流近代化装备水平的北洋海军于1888年正式成军。与此同时,先后建成了远东第一流的旅顺、威海军港。在南起琼州、北至营口的万里海疆上,建立了一批新式海防炮台。创办了许多新式海军学堂,造就了一批海军人才。清末海军近代化建设的成就,增强了中国海防力量。 从“第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的呼喊,到洋务派的接力倡导,缓慢曲折的发展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近代海军做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国近代海军的产生发展和衰落,大体经历了八个阶段: 1840-186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萌芽阶段.在这阶段,中国的海防武装仍然是旧式水师,并已衰败废弛到极点.面对前所未有的西方海上挑战,林则徐、魏源等爱国有识官员和知识分子,对近代海防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对旧式水师的近代化改造进行了初步实践.但是,他们采用花钱购买洋船雇佣洋人和手工仿制近代军舰的路是走不通的,因而,改造旧式水师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1866-1873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筹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洋务派吸取了手工造船失败的教训,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化造船工业,并造出了一批近代军舰.与此同时,洋务派为培养海军人才,还初步兴办了近代化的水师学堂并开始派遣海军留学生,从而为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874-1888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阶段.这一个阶段,由于发生了日本侵台事件,清政府发动了一场海防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洋务派的近代海防思想基本形成;清政府则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经十年努力,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其中,福建海军刚初具规模,即在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中全军覆灭.事后,清政府大力发展海军,成立了统一管理全国海军事务的海军衙门,李鸿章则趁机扩充北洋海军实力,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建成旅顺、威海两个基地,使北洋海军发展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