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英文诗歌特色对比

中英文诗歌特色对比

中英文诗歌特色对比
中英文诗歌特色对比

中英文诗歌的特色

《英文诗歌》

英语诗歌的韵律dasha英诗节奏(Rhythm)

构成英诗节奏的基础是韵律(metre)。在希腊语中,“metre”这个字是“尺度(标谁)”的意思。英诗就是根据诗行中的音节和重读节奏作为“尺度(标准)”来计算韵律的。

英诗的特点之一是与其他文体不同的排列格式。各诗行不达到每页页边,每行开始词首大写。几行成为一节(stanza),不分段落。各行都要讲究一定的音节数量,行末押韵或不押韵,交错排列。

……音节重读(stressed),非重读(unstressed)。……这就是一种正规的重读形式,在诗歌中即体现为韵

律。研究诗歌韵律规则的科学叫作韵律学(Prosody)。

1.音步(Foot):

英诗中这种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特殊性组合叫作音步。一个音步的音节数量可能为两个或三个音节,但不能少于两个或多于三个音节,而且其中只有一个必须重读。分析英诗的格律就是将它划分成音步,并区分出是何种音步以及计算音步的数量。这种音步划分叫scansion。根据一首英诗组成的音步数量,每一诗行一个音步称“单音步”(monometer);每一诗行有两个音步的,称“双音步”(dimeter);含有三个音步的,称“三音步”(trimeter);此外还有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

七音步(heptameter)、八音步(octometer)。

Is this | a fast, | to keqp

The lard | or lean

And clean? (Herrick)

2.韵律(Metre):英诗的韵律是依据音步包含音节的数量及重读音节的位置而加以区分的。传统英诗的音步有六种:即抑扬格(Lambus)、扬抑格(Trochee)、抑抑扬格(Anapaest)、扬抑抑格(Dactyl)及抑扬抑格

(Amphibrach):

(Anapaest)、扬抑抑格(Dactyl)及抑扬抑格(Amphibrach):

“⌒”非重读音节;“/”重读音节。

涂寿鹏编著 , 《英文诗歌导读》

英诗的韵

英语诗歌的押韵可以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种类,最常见的有头韵(Alliteration)、谐元韵(Assonance)和尾韵(Rhyme)。头韵指词首重复,如great和grew;谐元韵是指词中重读元音重复,如great和fail;尾韵则指词尾音素重复,如great和bait。但一行诗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押韵形式:The light that lies in women's eyes. --Thomas Moore

这行诗中既有头韵light和lies,谐元韵light、lies、eyes,又有且有尾韵(这种押韵方式称行中韵middle

rhyme)lies和eyes。

英语诗歌的行与行之间的押韵格式称韵法(rhyming scheme)。常见有两行转韵(AABB)、隔行押韵(ABCB)、

隔行交互押韵(ABAB)和交错押韵(ABBA)。

(Dasha整理)

英诗体例:

十四行诗(sonnet):过去也曾音译为《商籁诗》。十四行,抑扬格,五音步用作全诗的形式。首先出现于意大利,16世纪中传入英国,为伊丽莎白时代(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期为1558一1603)文人所宠爱,莎士比亚、斯宾塞及西德尼(sidney)全都写下过著名的十四行诗。18世纪十四行诗曾受到冷落。但后又被浪漫派诗人济慈、沃兹沃斯等人所复兴,以后许多诗人也多所采用。英国十四行诗有两种类型:意大利式(Petrarvhan)及莎士比业式(Shakesperoan)(英国式)。 A.意大利式十四行诗:模仿意大利诗人皮特拉克(Petrarch)所创的样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八行(TheOctave),由的个四行诗体(Quatrains)组成,韵脚是abbaabba;第二部分六行(The Sestet),韵脚可有不同形式。按严格的意大利十四行诗体,在前八行结尾诗意应告一段落,而后六行又转入新的诗意。 B.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由三个四行诗体组成,韵脚交替进行。最后是押韵的双行诗体。整个韵脚是ababcdcdefefgg。在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中意境一气呵成,直到最后双行体,为全诗高潮。除莎士比亚外,其他诗人也采用此种形式。

SONNET 21

So is not with me as with that Muse,

Stirr'd by a painted beauty to his verse,

Who heaven itself for ornament doth use

And every fair with his fair doth rehearse,

Making a couplement of proud compare,

With sun and moon, with earth and sea's rich gems.

With April's first-born flowers, and all things rare

That heaven's air in this huge rondure hems.

O, let metrue in love, but truly write,

And then believe me, my love is as fair

As any mother's child, though not so bright

As those gold candles fix'd in heaven’s air.

Let them say more that like of hearsay well;

I will not praise that purpose not to sell.

(Shakespaere)

《十四行诗集》第21首

我的诗神①并不像那一位持神

只知运用脂粉涂抹他的诗句,

连苍穹也要搬下来作妆饰品,

罗列每个佳丽去称赞他的佳丽,用种种浮夸的比喻作成对偶,把他之太阳、月亮、海陆的瑰宝,

四月的鲜花,和这浩荡的宇宙蕴藏在它的怀里的一切奇妙。哦,让我既真心爱,就真心歌唱,而且,相信我,我的爱可以媲美任何母亲的儿子,虽然论明亮比不上挂在天空的金色烛台。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一)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二)分析思路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

摘要:英汉诗歌在措辞、意境及修辞上都有着各自的语言特色,有同有异。其中,音韵在体现诗歌的音乐美上起到极大的作用,它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研究英汉诗歌音韵的异同点,可以有助于提高对英汉语言和其诗歌特点的掌握,并进一步促进英汉诗歌翻译过程中“音美”和“形美”的一致。 关键词:英汉诗歌音韵比较诗歌翻译 英汉语言中的音韵虽有类似,却大有不同。“音韵”在汉语中指和谐的声调、韵律,汉字发音的声调和音律或诗文的音节起伏转折和谐。汉语诗歌通常会运用押韵、双声、叠韵和声调变换等手法来体现音韵美。在英语诗歌中,音韵的表现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包括头韵和尾韵、全韵和半韵、雄韵和雌韵以及抑扬格的变化等。本文选取了极具中国诗歌音韵特色的《诗经?蒹葭》篇,从其不同英译本对原诗的音韵处理角度入手,比较汉英诗歌文本的音韵特色,以期为促进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实现提供借鉴。 一、汉语双声和英语头韵 “双声”指的是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例如:“玲珑”“辗转”“淋漓”等,这样的词语也叫双声辞(词)。双声辞(词)的构成有两大标准,即两个字的辅音字母(声母)必须相同,且语义上两个字不能拆开理解和使用,如“踌躇”中的“踌”和“躇”各自都不包含“踌躇”义。汉语诗歌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白居易的诗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其中“寥落”和“流离”都是双声辞(词),且在上下句中均处于同一位置,对仗工整。双声词的应用使诗歌更富音韵美,读起来别有韵味。 英语中的“头韵”(alliteration)与汉语中的“双声”颇有类似之处,但也略有区别。“头韵”是英国诗歌韵律的开始,是基础格律,最古老的英国诗歌通常都是用头韵写成的,中世纪时格外兴盛。如果两个音节中第一个辅音是相同的,那么两个音节便构成了头韵;在重读音节中以元音开始的都构成头韵,但是辅音群“st-,sp-,sc-”等被看成是不同的音,相互不构成头韵(陆晓燕,2010)。英语诗歌中头韵随处可见,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古舟子咏》中写到: 在《蒹葭》一诗中,整篇唯一一处双声词便是“蒹葭”二字。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或芦苇。在翻译过程中大多数版本均将其译为“the reed”或“reeds”,只有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用了“reeds and rushes”。从音韵上看,前者的译法中“蒹葭”二字的双声特点已完全在语言的转化过程中省略,只有理雅各的翻译较好地展现了原诗的音韵特点。这也反映出汉字这种组合发声的特点极难用英语的头韵法译出,往往是一个英文单词就可表达,而英语中头韵总是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才能构成。 二、汉语韵脚与英语尾韵 诗歌创作中,常常在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更加和谐优美,这种手法被称为押韵,也叫压韵或叶韵。这些使用了同韵字的地方,称为韵脚。韵脚的使用让诗歌在朗诵时更加铿锵有力、和谐优美或气势磅礴,这在古代诗歌中尤为常见。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每一句的末尾一词都押的是“an”这一韵母,且一韵到底。汉语其他诗歌中也常有偶句押韵,或第一、二、四句押韵等情况。 英语虽然只有26个字母和48个音标,但因为英语单词有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其单词的押韵方式也因此而丰富多样。严格意义上说,英语中的“押韵”其实指的是“全韵”,也就是押不同辅音后面出现的元音或元音和辅音的组合,而末尾只押辅音的方式称为“半韵”,这在汉诗中是没有的,因为汉诗不用声母押韵,如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希腊古瓮颂》一诗开头写到: 其中“quietness”和“express”押“s-”的半韵,而“time”和“rhyme”虽然单词字

中英文诗歌特色对比

中英文诗歌的特色 《英文诗歌》 英语诗歌的韵律dasha英诗节奏(Rhythm) 构成英诗节奏的基础是韵律(metre)。在希腊语中,“metre”这个字是“尺度(标谁)”的意思。英诗就是根据诗行中的音节和重读节奏作为“尺度(标准)”来计算韵律的。 英诗的特点之一是与其他文体不同的排列格式。各诗行不达到每页页边,每行开始词首大写。几行成为一节(stanza),不分段落。各行都要讲究一定的音节数量,行末押韵或不押韵,交错排列。 ……音节重读(stressed),非重读(unstressed)。……这就是一种正规的重读形式,在诗歌中即体现为韵 律。研究诗歌韵律规则的科学叫作韵律学(Prosody)。 1.音步(Foot): 英诗中这种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特殊性组合叫作音步。一个音步的音节数量可能为两个或三个音节,但不能少于两个或多于三个音节,而且其中只有一个必须重读。分析英诗的格律就是将它划分成音步,并区分出是何种音步以及计算音步的数量。这种音步划分叫scansion。根据一首英诗组成的音步数量,每一诗行一个音步称“单音步”(monometer);每一诗行有两个音步的,称“双音步”(dimeter);含有三个音步的,称“三音步”(trimeter);此外还有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 七音步(heptameter)、八音步(octometer)。 Is this | a fast, | to keqp The lard | or lean And clean? (Herrick) 2.韵律(Metre):英诗的韵律是依据音步包含音节的数量及重读音节的位置而加以区分的。传统英诗的音步有六种:即抑扬格(Lambus)、扬抑格(Trochee)、抑抑扬格(Anapaest)、扬抑抑格(Dactyl)及抑扬抑格 (Amphibrach): (Anapaest)、扬抑抑格(Dactyl)及抑扬抑格(Amphibrach): “⌒”非重读音节;“/”重读音节。 涂寿鹏编著 , 《英文诗歌导读》 英诗的韵 英语诗歌的押韵可以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种类,最常见的有头韵(Alliteration)、谐元韵(Assonance)和尾韵(Rhyme)。头韵指词首重复,如great和grew;谐元韵是指词中重读元音重复,如great和fail;尾韵则指词尾音素重复,如great和bait。但一行诗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押韵形式:The light that lies in women's eyes. --Thomas Moore 这行诗中既有头韵light和lies,谐元韵light、lies、eyes,又有且有尾韵(这种押韵方式称行中韵middle rhyme)lies和eyes。

中英咏雪诗对比学习

英汉咏雪诗对比学习 万丁200920437 有人说雪是“雪是无私的,它宁愿牺牲自己去成就世间情意。”有人说“雪是美好的,它为世间带来无数欢乐、无数笑声。”还有人说“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花。”英文中也有“as white as snow”洁白如雪(white 视觉上的颜色)。“be as pure as the driven snow”内心纯洁的“snowed in (physically)”被大雪困住了。“be snowed under”被困住了(overwhelm)。“a snowball effect”雪球效应“snowball”(动词vt) 如同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形容事物发展规模速度疯狂增长。 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而世界范围内超过三分之二的陆地都处在温带以及亚寒带、寒带地区,所以雪作为全球大范围语言中的一个词汇就成为可能。语言体现文化,所以同一个“雪”字,在不同的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作为大自然的普遍现象,在中英诗歌中都有表现。唐朝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写道“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写了在大雪的背景下,终南山和秀美景色,天空在雪的印照下有如浮云,还描写了雪下的树林,衬着白雪,就如“霁色”,而整个城市都在雪暮中多了几分寒意。还有李咸用的《大雪歌》“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写了下雪时的天空犹如“天怒”、“龙振”,漫漫雪花就像“玉圃花”飘飘洒洒,风景奇美。 除了以上二例,在古代诗句中还有大量描写雪的姿态,而且在描写中不乏恰当的比喻和细致的刻画。首先,有把雪比作花的,类似的称谓包括“飞花”、“林花”、“琼花”等,如“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汉语言文学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 斯笑彩 摘要:英汉诗歌在措辞、意境及修辞上都有着各自的语言特色,有同有异。其中,音韵在体现诗歌的音乐美上起到极大的作用,它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研究英汉诗歌音韵的异同点,可以有助于提高对英汉语言和其诗歌特点的掌握,并进一步促进英汉诗歌翻译过程中“音美”和“形美”的一致。 关键词:英汉诗歌音韵比较诗歌翻译 英汉语言中的音韵虽有类似,却大有不同。“音韵”在汉语中指和谐的声调、韵律,汉字发音的声调和音律或诗文的音节起伏转折和谐。汉语诗歌通常会运用押韵、双声、叠韵和声调变换等手法来体现音韵美。在英语诗歌中,音韵的表现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包括头韵和尾韵、全韵和半韵、雄韵和雌韵以及抑扬格的变化等。本文选取了极具中国诗歌音韵特色的《诗经·蒹葭》篇,从其不同英译本对原诗的音韵处理角度入手,比较汉英诗歌文本的音韵特色,以期为促进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实现提供借鉴。 一、汉语双声和英语头韵 “双声”指的是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例如:“玲珑”“辗转”“淋漓”等,这样的词语也叫双声辞(词)。双声辞(词)的构成有两大标准,即两个字的辅音字母(声母)必须相同,且语义上两个字不能拆开理解和使用,如“踌躇”中的“踌”和“躇”各自都不包含“踌躇”义。汉语诗

歌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白居易的诗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其中“寥落”和“流离”都是双声辞(词),且在上下句中均处于同一位置,对仗工整。双声词的应用使诗歌更富音韵美,读起来别有韵味。 英语中的“头韵”(alliteration)与汉语中的“双声”颇有类似之处,但也略有区别。“头韵”是英国诗歌韵律的开始,是基础格律,最古老的英国诗歌通常都是用头韵写成的,中世纪时格外兴盛。如果两个音节中第一个辅音是相同的,那么两个音节便构成了头韵;在重读音节中以元音开始的都构成头韵,但是辅音群“st-,sp-,sc-”等被看成是不同的音,相互不构成头韵(陆晓燕,2010)。英语诗歌中头韵随处可见,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古舟子咏》中写到: (1)Thefairbreeze blew,thewhitefoamflew,the furrow followed free;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nt sea.(惠风吹拂,白浪飞溅,船儿轻快地破浪向前;我们是这里的第一批来客,闯进这一片沉寂的海面)。 此处的“breeze blew”“foam flow”“furrow followed free”和“silent sea”都很好地运用了“b-,f-,s-”的头韵,生动地描写出船儿在海上轻快航行的景象。 在《蒹葭》一诗中,整篇唯一一处双声词便是“蒹葭”二字。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或芦苇。在翻译过程中大多数版本均将其译为“the reed”或“reeds”,只有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用了“reeds and rushes”。从音韵上看,前者的译法中“蒹葭”二字的双声特点已完全在语言的转化过程中省略,只有理雅各的翻译较好地展现了原诗的音韵特点。这也反映出汉字这种组合发声的特点极难用英语的头韵法译出,往往是一个英文单词就可表达,而英语中头韵总是要

英汉语言风格比较

光风霁月与雾里瞧花 ——英汉语言风格比较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田卫平 由于语言类型不同,英汉语言在风格上呈现着一些各异其趣得风貌:英语显得较为精准、周严、直露,汉语则显得较为模糊、简约、含蓄;比较起来,一个语言表达如光风霁月,一个语言表达似雾里瞧花;一个呈现着语言得澄明之美,一个呈现着语言得朦胧之美。 一、精准与模糊 在语言风格上,英语与汉语呈现出精准与模糊得差异。 季羡林指出:“汉语得历史演变中有一个很有趣得现象:代表古代语言得文言文,越古越简单,单音词越多。由于没有形态变化,一句之中,字与字得关系有时难以确定,可以有多种解释,灵活圆通,模糊性强。学习与理解这种语言,不能靠语法分析,而主要靠语感,靠个人得悟性。可就是语感这玩意儿恍兮惚兮,不易得到,非长期诵读,难以得其门径。根据我们每个人自己得经验,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古代皓首穷经得儒者都难免有误读之处,遑论我们现代人,遑论外国得汉学家! 到了后来,用在不同程度上接近人民口语得文体写得东西逐渐多了。五四以后,白话文成了写文章得正统。一方面,由于语言内部发展规律得制约;另一方面,由于欧风东渐译书渐多得影响。虽然汉字仍然没有形态变化,白话文中字与字之间得关系逐渐清楚起来,理解得灵活圆通性逐渐减少了。理解起来,靠语感得成分渐减,靠分析得成分渐增。对外国人来说,学习白话文,比起学习中国古典来,就容易得多了。说一口流利汉语得外国汉学家越来越多了。 但就是,不管怎么说,汉语毕竟还就是汉语,它依然没有语法形态变化,它得综合性依然存在,因而模糊性也就依然存在,多义性也依然存在。”(1) 汉语“模糊性强”,就是汉语语义型特征决定得;相比之下,英语精准性强,这又就是英语语法型特征决定得;这两点反映到风格上,形成精准与模糊得不同修辞特点与语言美感。例如: 曹禺《日出》有一段描写:“……外面打地基得小工们早聚集在一起,迎着晨光由远处‘哼哼唷,哼哼唷’地以整齐严肃得步伐迈到楼前。”(2) 翻译成英语就是这样得: “……and outside the window the labourers working o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new building have already assembled and now, with the sun on their faces, they are ing closer and closer with grave, rhythmical tread,their ‘hung-hung-yow,hung-hung-yow’sounding in the distance、”(3) “打地基得小工们”用英语表达为“the labourers working o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new building”,多出得“the new building”使语意较汉语更为精准。汉语“地基”单瞧确实比英语模糊,但在上下文语境中意思就是清晰得:结尾处得“楼前”与“地基”呼应,使“地基”语意表述得简约而清晰,由此更能瞧出汉语得表达与理解要依靠更大得语境。“谁”“迎着晨光”,“谁”“哼哼唷,哼哼唷”,在汉语里无须出现;而被译为英语后,“their ”就是不能缺少得。精准与模糊得差异在诗歌语言里更为突出。“玉容寂寞泪阑干,一枝梨花春带雨”。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就是比喻还就是象征,汉语无须指明,而英语若就是比喻必有“like”一类喻词。如: my luve is like a red,red rose、 Robert Burns《my luve is like a red,red rose》(4) 如没有使用“like”一类喻词,就会被视为一种新得修辞手法。如: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Ezra Pound《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这就是西方现代诗歌意象派得一首名作,作者就是意象派大师庞德。庞德创作得灵感来自中国古典诗歌,“这首诗得两行之间没有联系词,所以其间关系如何全靠读者得想象。这种结构

中英诗歌对比

中、英诗歌中的美女对比 这里仅就拜伦的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一诗说说英诗与中国古诗的一点区别。只谈一点,就是英诗与汉诗中美女的对比,不及其余。英语里面有个a sound mind in a sound body的概念,说的是“体魄健全和精神健全”的关系,“灵与肉”的矛盾也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基础命题。但西方文化讲究平等,英诗(乃至整个文学)里面的女人也多被赋予独立人格。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古诗里面的女人多半都是男性的附属,思念、哀叹、被选择,被恩宠,被抛弃,鲜有独立选择权。这当然是当时的制度造成的,跟农耕文明的家长制有直接关系,但归根结底也是生产力不发达造成的。农耕社会中是家长(或族长)一个人独霸大权,然后一层一层排下来,等级森严,最没有背景、最没有财势、最没有力气的那个人压在最底下,永无出头之日(当时的科举制度在此暂且不谈)。西方文明呢,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说得好听是“海洋文化”,实则无非海盗文化:大家都是刀头子舔血拼出来的,老子怕谁?公平合理还则罢了,不讲理还想压服我?没门!我定然跟你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大不了头掉了碗大一个疤。进入现代文明后,动辄械斗、杀人也不像样子,便坐下来,平等地谈判,谓之民主。“民主”的意思是,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身份、平等权利和平等话语权。妇女也一样。即如She Walks in Beauty这首诗,认真读一读就会感到,里面的女郎美则美矣,却也凛然不可侵犯,令人敬而远之,而不是仅仅从纤弱、柔媚、娇羞等角度来描写,这一点同中国古诗有很大区别。当然,你要是想追也可,那就要看你的手段了。叶芝有首诗《当你老了》,说的不也是有个美人他“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叶芝睡不着,便写了那首诗去劝人家后悔。大文豪莎士比亚也一样。他被美女拒绝后便走回家里,作诗,作很多诗,说些奉承话,倾诉衷肠,试图打动人家。大约可以说,中国诗歌里面怨妇多,而英诗里面“怨男”多。这也是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西方妇女拥有独立人格,男子可以追,追不上就只好自怨自艾,痛哭流涕。而过去的中国女子呢,是有钱有势之人的附庸,供人选择。要是丈夫不回家,才女便作首诗,怨天尤人,也于事无补。没本事自己写诗的呢,便只好等着男诗人什么时候替她们写首诗了。 宋玉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英汉诗歌翻译中的灵活性 英汉诗歌翻译中的灵活性韩丽陆梅 摘要诗歌翻译历来被认为是难度最大的,英语和汉语诗歌的互译更是如此。这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语系,其诗歌表现规律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和汉语迥异的语言规律和中西文化差异,决定了灵活处理策略在英汉诗歌互译中的重要作用。翻译是在另一个新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考点解读★★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 ?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 【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 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 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语言风格分类3】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中英爱情诗歌对比研究

中英爱情诗歌对比研究 一、引言 爱情是诗歌永恒不朽的主题,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用诗歌来表达共同的爱情心理,由于中英在文化习俗、宗教礼仪、历史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中英两国的诗歌在很多方面都大相径庭,但是各具特色,委婉含蓄是中国诗歌的特色,热情奔放是英国诗歌的代表。因此,中英爱情诗歌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反映着各自不同的民族感情和文化传统。 二、爱情主题诗歌分类对比 (一)写作手法方面 “英诗之父”Chaucer:“Through life and after death you are my queen,/ For with my death the whole truth shall be seen.”(A Rondel of Merciless Beauty)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誓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两首诗句将中英追求爱情理想的异同描绘的淋漓尽致,在英诗中,经常使用夸张的写作手法来表达上下起伏的感情,而在中诗中,作者多用描述比喻的手法来表达同样的效果。 (二)表达方式方面 在英诗中,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Edmund Spenser:“Where when as death shall all the world subdue,/ Our love shall live,and later life renew.”(Sonnet 75)。从诗中可以读出生死相依、永世长存的爱情思想,和英国人对爱情积极追求和热情奔放的赞美。相反,在中诗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中国人在表达忠贞不渝、生死相依的爱情的感情的时候比较含蓄内敛,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作者表达了封建礼教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束缚。 (三)诗歌风格方面 英国著名诗人Spenser的爱情诗中曾这样写:“But when I laugh she mocks,and when I cry/ She laughs and hardens evermore her heart.”(《Sonnet 54》)诗中痴情男子对冷美人带有埋怨、抱怨的感情色彩。在卓文君《白头吟》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描述的是即使妻子被丈夫背叛和欺骗,仍然坚守爱情的心境。这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在爱人双方扮演的角色中,西方女性地位相对比较高,更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幸福,而在当时中国社会,常常发生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 (四)对待爱情态度方面

最美爱情诗歌(中英文对照)

世上最美的四首爱情诗 第一境界:《飞鸟与鱼》(泰戈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The farthest distance way in the world 不是生与死 is not the way from birth to the end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It is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but you don't understand I love you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The farthest distance way in the world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you don't know I love you 而是爱到痴迷 It is when my love is bewildering the soul 却不能说我爱你 but I can't speak it out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The farthest distance way in the world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is not that I can't say I love you.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It is after missing you deeply into my heart 却只能深埋心底 I only can bury it in my heart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The farthest distance way in the world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is not that I can't say to you I miss you 而是彼此相爱 It is when we are falling in love 却不能够在一起 but we can't stay nearby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The farthest distance way in the world 不是彼此相爱 is not we love each other. 却不能够在一起 but can't stay together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It is we know our true love is breaking through the way 却装作毫不在意 we turn a blind eye to it 所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So the farthest distance way in the world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is not in two distant trees.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It is the same rooted branches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but can't depend on each other in the win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The farthest distance way in the world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is not can't depend on each other in the wind 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 It is in the blinking stars who only can look with each other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but their trade intersect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The farthest distance way in the world 不是星星没有交汇的轨迹 is not in the blinking stars who only can look with each other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It is after the intersection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but they can't be found from then on afar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The farthest distance way in the world

一些英文诗歌的赏析

一些英文诗歌的赏析 一nothing gold can stay 1简介:《美景易逝(Nothing Gold Can Stay)》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代表作之一。此诗于1923年写就,即于当年十月在《耶鲁杂志(The Yale Review)》上刊印出版,随后就被收录到弗罗斯特的一本名为《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诗集中。 2诗歌翻译: Nothing gold can stay 岁月留金 Nature's first green is gold, 大自然的第一抹新绿是金, Her hardest hue to hold. 也是她最无力保留的颜色.。 Her early leaf's a flower; 她初发的叶子如同一朵花,; But only so an hour. 然而只能持续若此一刹那。 Then leaf subsides leaf, 随之如花新叶沦落为旧叶。 So Eden sank to grief. 由是伊甸园陷入忧伤悲切, So down gose down to day, 破晓黎明延续至晃晃白昼。Nothing gold can stay. 宝贵如金之物岁月难保留。 3诗歌赏析:这首诗揭示了一切真切而美好的事物最终定会逐渐消失的哲理。它同时也使用了独特的技巧来表现了季节的变化。想到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浮世有的只是转丸般的繁华。 二the road not taken 1诗歌简介:这首名诗《The Road NotTaken》形式是传统的抑扬格四音步,但音步可变(含有不少抑抑扬的成分);每节的韵式为abaab 。弗罗斯特写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这正如

浅谈中英文诗词各自的表达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210058872.html, 浅谈中英文诗词各自的表达特点 作者:廖梦月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11期 摘要:对于中英文诗词的比较一直以来都是很多钻研中英文诗词的专家学者广泛讨论的 问题,文章就中英文诗词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惯用技巧点并结合相关资料来初步谈谈中英文诗词各自的表达特点。 关键词:中文诗歌;表达特点 每一种语言文字都承载着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表达习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概而论地辨析那种语言对于诗词的表达更美显然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其既定的表达特点却有规可循,也是我们研究中英文诗词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中文诗歌语言表达习惯和韵律的对比 研究外国语文学的人肯定发现,不少外国语言表达习惯和动宾结构是跟汉语不同的,有的甚至相反,比如韩国。所以,不同的表达顺序对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评析诗歌的优劣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中文诗歌注重内容的整体和谐,即使是个别句式措辞比较奇怪的,也是为了整体情感的一个大和谐埋下伏笔,作者往往强调从多归一的思想,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其要表达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描写空间的,往往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描写人文的,往往是从众到寡,由外向内,这种慢慢抽丝剥茧,深化主题的思想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此外,中文诗歌讲究简洁凝练,意犹未尽,感悟性的思维习惯客观上要求汉语语言以意统形,即意合法,语言简洁而灵活,句 式像流水一样,给人诗歌的流畅和优雅之美。 英文诗歌从句式表达上就跟中文有很大差别,可能是受浪漫情怀和个性发展的影响,英文诗歌的表达要较中文直接许多,作者想用尽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感,即使是追求言外之意的诗歌,语言也通常是非常与中心表达意象息息相关的,其内容偏于分析原则,强调由一到多的思想。因此,与中文诗歌不同,英美人的空间认知心里感知模式是“先局部到整体”,空间位置排列顺序是“先小后大,先近后远”。其特点是由主到次,由因到果,由小到大等,这种思维模式与其历史背景息息相关,也是可以从无数的英文诗歌文献中捕捉的相关信息。 谈到韵律,其实中英文诗歌都比较注重,自重属英文诗歌更为注重。这也不难解释,诗歌作为一种优美的语言形式得以存在,其节奏和流畅度必定是胜于其他文体的,押韵的语句读起来给人一种顺口的音乐快感,只是中文对押韵的具体界定不算太细,押韵与不押韵或者隔几行押韵都是可以灵动多变的,而英文则不然,作者恨不得句句押韵,字字关联,读中文诗歌,感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_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

英汉诗歌首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

作者: 日期: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一一以《诗经?兼葭》不同英译本对 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汉语言文学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 斯笑彩 摘要:英汉诗歌在措辞、意境及修辞上都有着各自的语言特色,有同有异。其中,音韵在体现诗歌的音乐美上起到极大的作用,它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研究英汉诗歌音韵的异同点,可以有助于提高对英汉语言和其诗歌特点的掌握,并进一步促进英汉诗歌翻译过程中“音美”和“形美”的一致。 关键词:英汉诗歌音韵比较诗歌翻译 英汉语言中的音韵虽有类似,却大有不同。“音韵”在汉语中指和谐的声调、韵律,汉字发音的声调和音律或诗文的音节起伏转折和谐。汉语诗歌通常会运用押韵、双声、叠韵和声调变换等手法来体现音韵美。在英语诗歌中,音韵的表现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包括头韵和尾韵、全韵和半韵、雄韵和雌韵以及抑扬格的变化等。本文选取了极具中国诗歌音韵特色的《诗经?蒹葭》篇,从其不同英译本对原诗的音韵处理角度入手,比较汉英诗歌文本的音韵特色,以期为促进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实现提供借鉴。 一、汉语双声和英语头韵 “双声”指的是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例如:“玲珑” “辗转”“淋漓”等,这样的词语也叫双声辞(词)。双声辞(词)的构成有两大标准,即两个字的辅音字母(声母)必须相同,且语义上两个字不能拆开理解和使用,如“踌躇”中的“踌”和“躇”各自都不包含“踌躇”义。 汉语诗

歌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白居易的诗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其 中“寥落”和“流离”都是双声辞(词),且在上下句中均处于同一位置,对仗工整。双声词的应用使诗 歌更富音韵美,读起来别有韵味。 英语中的“头韵” (alliteration )与汉语中的“双声”颇有类似之处,但也略有区别。“头韵”是 英国诗歌韵律的开始,是基础格律,最古老的英国诗歌通常都是用头韵写成的,中世纪时格外兴盛。如 果两个音节中第一个辅音是相同的,那么两个音节便构成了头韵;在重读音节中以元音开始的都构成头 韵,但是辅音 群“ st, sp-,sc- ”等被看成是不同的音,相互不构成头韵(陆晓燕,2010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 英语诗歌中头韵随处可见,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 的《古舟子咏》中写到: ,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1) Thefairbreeze blew ,thewhitefoamflew ; 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 nt (惠风吹拂,白浪飞溅,sea. 船儿轻快地破浪向前;我们是这里的第一批来客,闯进这一片沉寂的海面)。 silei 此处的“ breeze blew ”“ foam flow ”“ furrow followed free ”和“ sea ”都很好地运用了“b -,f-,s-”的头韵,生动地描写出船儿在海上轻快航 行的景象。 在《蒹葭》一诗中,整篇唯一一处双声词便是“蒹葭”二字。蒹葭是一种植物, 指芦荻或芦苇。在翻译过程中大多数版本均将其译为“the reed ”或“ reeds 只有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 )用了“ reeds and rushes ”。从音韵上看, 前者的译法中“蒹葭”二字的双声特点已完全在语言的转化过程中省略,只有理 雅各的翻译较好地展现了原诗的音韵特点。这也反映出汉字这种组合发声的特点 极难用英语的头韵法译出,往往是一个英文单词就可表达,而英语中头韵总是要

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第一,语序倒置。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由于叶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如杜运燮《秋》:“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这里的“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就是“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过去了”的倒置。这样写,突出了夏季过去的时间意识。再如,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这里的“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就是“如何让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我”的倒置,诗句突出了“如何让你遇见我”的迫切心情。明乎此,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善于将倒置的诗句还原,以便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同样,台湾诗人纪弦的《你的名字》中第一节“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两句,将“每夜每夜”置于“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之后,强调了“轻轻地呼唤”之意。 第二,成分省略。日常表达中,句子的成分不能随意地省略,必备的成分必须交代清楚。而在诗歌中,为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诗句更硬朗、更坚实,往往省略一些成分,让读者去体味,去填补诗句的空白。如,舒婷的《神女峰》(第二节):“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里,诗人将“神女峰”这一陈述对象省略。其意为,诗人对神女峰“人间天上,代代相传”的“美丽的梦”(神话传说),却留给了神女“美丽的忧伤”,进行了历史反思:“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诗人揭掉了“神”的面纱,将“神”还原为大写的“人”!和诗的结尾“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相呼应,凸现了呼唤人性复归的主题。 第三,词性转变。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临时改变词性,是很常见的现象。如闻一多《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句中的“坚贞”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转变成了名词。余光中的《碧潭》写道:“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句中的“玻璃”“舴艋”本为名词,在这里,余先生用作动词,其用语新奇,意蕴丰厚。“玻璃”透明,“舴艋”小巧,诗句蕴含着在清澈透明的水中泛舟,思念的忧伤已使小船承载不起(“我的忧伤就灭顶”)之意。“舴艋”句,语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余光中先生在这里,活用词类,新颖别致,引人联想,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鉴赏诗歌语言时,遇到这类词性转化的地方,需要仔细品味,因为这往往是作者苦心经营的地方。 第四,语句凝缩。“诗家语”具有含蓄、凝练的特质,这就决定了诗句必须高度凝练,大幅跳跃,以一当十。其留下的空白,需要读者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填补,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如卞之琳的《距离的组织》的末行:“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这高度紧缩的诗句,意为:五点钟的时候,天空灰暗苍茫,带有雪意,此时此刻,我的友人来了。这样诗句就具有“弹性”,留给人想象的余地。再看舒婷的《路遇》第一、二节:“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诗人调动人的听觉、嗅觉、视觉等心理感觉,将复杂的情感交织转换,浓缩了十年,跨越了两个时空。大幅跳跃的诗句,捕捉了友人刹那间的心理变化,暗示了二人心灵的默契(“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 第五,反常搭配。“诗家语”除了具备上述特点外,反常搭配的“陌生化”处理,更是数见不鲜。它不同于日常用语的逻辑思维,而更强调从诗的角度,尽可能地使语言有新意(形象艺术思维),从而抓住读者的阅读感受,为品味诗歌,搭建好语言的平台。北岛的《红帆船》:“被黑夜碾碎的沙滩/当浪花从睫毛上退落时/后面的海水却茫茫无边。/可我还是要说/等着吧,姑娘/等着那只运载风的红帆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