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THE URD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ADMINISTRATIVE OF HONGYA

说明书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 DESIGN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5)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和重点 (10)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第五章县域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 (15)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 (39)

第七章用地选择、城市远景发展及规划区范围 (42)

第八章县城总体布局规划 (47)

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4)

第十章城市风貌景观规划 (59)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4)

第十二章城市管线工程规划 (67)

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 (76)

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78)

第十五章旧区改建规划 (81)

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区综合规划 (82)

第十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83)

第十八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85)

第十九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规划 (86)

第二十章规划管理措施及实施建议 (87)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县域概况

(一)历史沿革

洪雅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青衣江畔,从事简单的劳动,从夏商到北周初洪雅县分属不同的相邻县份。至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始置洪雅县,治地在丹棱县城厢镇,置洪川镇为洪雅镇,属嘉州所辖之县。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洪雅县治所为丹棱县,洪雅镇置洪雅县,属眉山郡辖。以后随历代变革,南宋庆元十三年(公元1283年)洪雅并入夹江县,治所在夹江县城关,所属未变。明城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夹洪分置,复设洪雅县,至今治所不变。解放后洪雅县原为四川省乐山市辖县,1997年7月29日划属眉山地区现为眉山市辖县,辖11镇15乡265个村。总人口34.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

(二)地理概况

1. 位置和面积

洪雅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理位置跨东经102°49′—103°32′,北纬29°24′—30°00′。东北与夹江县、丹棱县接壤,东南与峨眉山市、金口河区毗邻,西南与荥经县、汉源县交界,西北与雅安市、名山县相连。南北相距64公里,北宽43公里,南宽46公里。中狭仅15公里,形如哑铃,斜置于峨眉山、大相岭和总岗山之间。

全县幅员面积1930.54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资源详查数据),折合为292.3万亩,其中耕地23987ha, 林地133117.27ha,牧草地182.27ha。

2. 经济地理区位

洪雅县地处四川省中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成都平原经济

圈和川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眉山、乐山和雅安三角中心,北距成都市110公里,东到眉山市50公里,东南至乐山57公里,西距雅安60公里,处于上述4个大中城市或地级市的中心地带,交通时距均在2小时之内,便于接受其吸引辐射和区域带动:西北侧有成雅高速公路,东侧有成乐高速公路、成昆铁路擦过,川西环线省道106线从县城起始,省道305公路从县域中部穿越,交通比便较方。

从旅游区位看,洪雅县城处于成都优先旅游发展区和川南优先旅游发展区之间,川西南旅游环线上,位于雅安、乐山、峨嵋、成都的中心地带,可构成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碧峰峡、槽渔滩、瓦屋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的国际旅游黄金干线,发展旅游的区位条件良好。

3. 自然环境

洪雅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夏不酷热,冬无严寒,少霜雪,春季气候回春早,但多寒潮和低温多绵雨,降温快,四季宜耕。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304天,年日照1080小时以上,年均降雨量1493.8毫米。适宜多种林竹和农作物生长及养殖业发展。

洪雅境内河流纵横,有大小河流330条。水能资源丰富,全县已有大小电站101座,装机容量43.7万千瓦,1983年列为全国—百个电气试点县。

森林、水能、矿产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建设基础较好,有发展资源转化型工业的有利条件;洪雅县旅游资源丰富,县内有珍贵植物桫椤、珙桐、银杏、红豆木、珍贵动物有大熊猫、羚牛、小熊猫、红腹角雉等。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瓦屋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槽渔滩,还有玉屏山、汉王湖等风景区和众多的省市级文物。

洪雅县地形地貌多样,河流水系发达,土壤植被较好,气候条件较为适应,生态环境破坏较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林业和水资源丰富,交通比较发达,大农业发展已有较好基础,是全国效益型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种植业较发达,粮食产量高,林业植树造林面积大,成材林比重高,畜牧业饲料来源广,副业资源充足,渔业水质好,水域广阔,资源丰富。

(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洪雅已形成了工业以水电为主,农业以奶业为主,服务业以旅游为主的产业布局,并配套发展了高耗能加工、矿产开发、精密仪器部件毛胚加工、化工建材等为重点的关联工业,以奶业、中药材、茶叶、大米、笋竹等为重点的关联农业,以交通、通讯、餐饮娱乐等为重点的关联服务业。生态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使全县逐渐跳出单纯种养的“二元结构”,形成以种植为基础,不断拓展壮大养殖业、加工业、销售业、服务业等领域,产业链条由基础农业延伸到加工业、服务业,由原材料延伸到了市场,由单元结构发展到了多元结构。

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5.23亿,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43亿、6.11亿、3.69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5.7:40.1:24.2。

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18.72亿元,工农业产值比重为54.9:45.1。

2003年农业总产值8.4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76亿。农产品主要有优质稻、玉米、红苕、蚕茧、药材、水果、生猪、奶牛、竹等。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1.7%。

2003年工业总产值10.27亿元,轻重工业产值比重为18:82。已形成包括乳业、精密仪器部件毛胚加工、化工特别是精细化工、建材、

食品、家具、包装印刷等的工业体系。

2003年全县完成固定投资总额10.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亿。年末银行存款余额达16.31亿元。实现财政预算收入1.55亿元,地方财政支出2.03亿元。

洪雅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480元/人。

二、城市概况

洪雅县城位于县域北部,地处青衣江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3′21″,北纬29°32′24″。距眉山市中心城区53公里,距成都市110公里,距雅安市中心城区62公里。对外交通有106线眉山到洪雅快速路,305隆(昌)——雅(安)路穿过县城。

洪雅县城处于青衣江河床一级堆积阶地,地势平坦。城区地质0~6米内为第四系洪水冲积层,6米以下为白垩系,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砂岩。地基承载力为1~1.2kg/cm2。全县地处中强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率高,但强度不大,震源较深。地震烈度为6度。

县城多年平均气温16.8℃,最高气温36.2℃,最低气温-3.3℃,年平均降水量为1493.9mm,历年最高降雨量为2165.4mm,全年60%降雨集中在6~8月,累年平均日照率为24%,累年平均无霜期为303.2天,县城主导风向为东、西风,频率8%,最大风速12米/秒,出现方向NW、NNE、NE;全年静风频率36%,相对湿度82%,绝对湿度16.7%。

青衣江从县城南侧流过,建成区与青衣江平均高差6~11米。历年最枯水量96m3/秒,20年一遇洪水位458.18米,50年一遇洪水位458.97米。

洪雅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青衣江畔,从事简单的劳动,从夏商到北周初洪雅县分属不同的相邻县份。至周武帝保

定二年(公元562年)始置洪雅县,治地在丹棱县城厢镇,置洪川镇为洪雅镇,属嘉州所辖之县。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洪雅县治所为丹棱县,洪雅镇置洪雅县,属眉山郡辖。以后随历代变革,南宋庆元十三年(公元1283年)洪雅并入夹江县,治所在夹江县城关,所属未变。明城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夹洪分置,复设洪雅县,至今治所不变。解放后洪雅县原为四川省乐山市辖县,1997年7月29日划属眉山地区现为眉山市辖县,辖11镇15乡265个村。总人口34.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

洪雅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但自古交通闭塞,解放前无一条公路通车,长期处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状况。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洪雅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县城住镇总人口4.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8万人,暂住一年以上人口0.63万人,住镇农业人口0.8万人,建成区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人均用地77.9米2/人。其中居住用地占36.0%,人均28.0米2/人;工业用地占20.0%,人均15.6米2/人;道路广场用地占14.6%,人均3.3米2/人;绿地占0.5%,人均0.4米2/人。省道106线眉山——洪雅快速路,青衣江二桥(洪州大桥)已建成通车,县城内大部分城区已改造修建,环境质量,县城内部交通已得到了很大改观。

第二章规划背景

一、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1. 国家加快西部开发步伐,城市化提上议事日程

国家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以及加大

改革开放力度。相应四川省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要建成西部经济强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要超过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力争赶上当年全国平均水平。

国家把城市发展列入国家五年计划之中,四川省在“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调整城乡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相应各种政策的出台,对提升洪雅现代化水平,促进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完善

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一步深化完善,并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加入WTO,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投资体制、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和土地使用政策发生重大变革,经济结构大调整,这些都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3. 城市经营作为政府管理新模式的提出,要求城市规划发挥主动适应、调控、放大市场正面效应的功能,使城市各种资源聚合、重组并实现外部效应与整体效应的衍生,达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的。

4. 建设部近期发的《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要求加强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强制性内容。

5. 重要基础设施实施

眉山—洪雅快速路(106线)的建成使用,对洪雅对外交通、对外交通设施、城市交通布局都产生了明显影响;城东水电站的建设,要求城市一定时期用地发展方向有所变化,要求调整规划。

6. 洪雅国际奶业观光园区建设的提出,使洪雅主导产业,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要求进一步进行经济分析论证,提出合适的经济发展目标。

二、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

1. 省道305线穿越城区,影响了城市生活安全、卫生;

2. 省道305线洪川段沿线拓宽为城市东西向主干道,结合地形不够,斜穿城东用地,对城东路网组织不利;

3. 没有充分认识到青衣江对洪雅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重要性,对水的利用不够,没能真正形成水与城相融的格局。沿江没有预留足够滨河绿地,对沿江滨河城市特色塑造,景观效果及人们休闲、娱乐场所的提供都起到了制约作用。

4. 旧城改造取得一定成绩,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等主要问题得到了一定解决,但旧城见缝插针修建现象仍然突出,公共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仍旧缺乏,城市风貌特色不突出,建筑采用四川内陆小城镇建筑风格居多,缺乏个性,建设品位、景观形象仍有待提升。

5. 文化体育、教育、停车场等一系列社会公用设施、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小,欠帐多,不能充分体现县城的服务职能和“公平”、“效率”并重的发展模式。

6. 旧城改造未进一步治理沟渠,使其解决雨污水排放,改善城市景观、环境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97”县城总体规划评价

洪雅县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于1997年,规划编制全面系统,对城市发展建设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对洪雅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影响较大。

1. “97”洪雅总规基本要点

(1)规划期限

“97”总规近期规划1997~2000年

中期规划2001~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规划2021~2050年

(2)城市性质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发展旅游业的后勤基地,是以发展农林产品精加工工业为主的生态型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3)人口规模

现状:3.5万人;近期(2000年):4.4万人;中期(2010年):7.3万人;远期(2020年):11.6万人。

(4)用地规模

现状:2.6平方公里;近期:4.26平方公里;中期:7.19平方公里;远期:11.6平方公里。

(5)城镇发展方向

重点向西北发展,适当向东部、西南部发展,结合高岩片区现有工业及城市基础设施向东南部发展。

(6)布局结构:带形组团式滨江城市。

(7)功能组织

分五个片区。老城片区为行政、商贸、文教中心;西北片区为高新技术和新公共活动中心;西南片区为旅游服务为主的新型片区;东部片区为Ⅱ类工业为主的园林式工业小区;高岩片区为独立工业片区。

(8)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用地近期96.8平方米/人;中期98.5平方米/人;远期100平方米/人。远期其中居住用地28.2平方米/人;工业用地15.2平方米/人;道路广场用地15.9平方米/人;绿地17.0平方米/人。

2. 实施情况

洪雅县97’县城总规编制至今已有6年,这期间城市发展建设总体上依据该规划在逐步实施。县城旧城区改造初见成效。护城河得到一定整治,主要街道两边棚户危房改造基本完成;旧城区沿青衣江滨河路已基本形成;市政设施包括新水厂的建立,大部分给水管网、下水道、电力线网的改造基本完成;市容市貌、环境质量都有一定改善。编制了将军小区详细规划,现正按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建成青衣江二桥,眉山—洪雅快速路(106线)及其与城区各部分的联系道路(包括三一线景观大道、洪州大道、文化街北段等)。省道305线洪川镇区段已拓宽改造成25 米宽的城市东西向主干道。

这些建设大部分按97’县城总体规划进行,少部分对总规进行了调整修改和变更突破。

总的来说,97’县城总规结合实际,从区域的范围考虑,从县域分析着手,立足远期,突出近期,展望远景,城市定性基本明确,近期发展规模基本恰当,用地发展方向基本正确,布局结构清晰,技术经济指标基本合理,在促进县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控制城市布局结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洪雅县城市容市貌和发展县城经济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综合指导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所处客观环境和认识上的局限与当前新的规划形势、发展机遇等条件相冲突,该规划存在的不足和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眉山—洪雅快速路(106线)已建成使用,使洪雅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布局及车站等基础设施急需重新规划调整。

2. 原规划对城市现状过于迁就。东西向主干道沿省道305线沿线改造,斜穿东片用地,结合地形不够,路网组织欠妥。江南桥头路网过于

迁就现状,致使路网不畅,组织欠妥。

3. 97’总规没有规划足够沿江滨河绿地,建筑几乎都紧贴河堤而建,对塑造沿江山水城市特色,打造城市景观效果及为人们提供足够休闲、娱乐场地都不利。

4. 原规划用地布局对土地经济分析较弱,土地级差地租、经济效益考虑较少,如城市新区中心规划为两块用地较大公园,与现代城市经营、树立土地价值观念不相符。

5. 城东水电站的建设,使东片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原规划急待调整。

(说明书后附“洪雅县97县城总规剖析”专题)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和重点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实施细则》和《四川省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定》。

2. 《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四川省旅游总体规划》。

3. 《眉山市城镇体系规划》、《洪雅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 《洪雅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

5. 1997年《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洪雅县将军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6. 国家和四川省有关城市规划的其它相关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标准。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3—2010年,远期2010—2020年。同时考虑城市长远发展,展望远景至2050年左右。

三、规划重点

延续97’总规,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的建设环境条件和97’总体规划的不足,以及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次规划修编重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分析论证在新形势下洪雅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从区域角度进一步论证其城市发展目标、社会经济、增长模式、城市职能性质、发展规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 确定城市规模,把握县城性质,重新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实施时序。

3. 确定组团式布局原则,优化城市功能和用地布局。

4. 理顺并建设高效协调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置,提高城市防灾能力。

5. 加强城市自然及人工环境的规划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保持和发展城市山水环境特色,创造“绿色”生态环境。

6. 发挥城市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使城市各种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配置,通过城市经营,达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的。

7.由于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重新论证城市发展方向。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目标

洪雅以新一轮总体规划为契机,根据本世纪国内外城市发展趋势和

特点,结合洪雅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及其特点,提出如下规划发展目标:

1.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

(1)均衡发育的县域城镇体系

(2)形成符合城市性质的合理的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合理;各产业内部结构、层次的调整和升级、换代。

(3)建立高效的信息传输系统和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及传输网络。

(4)以城镇为依托,交通、信息为纽带,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城乡交流和旅游服务的产业带。

(5)培育高水平的市场管理、服务能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2.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1)建立具有现代化的高效、协调的区域交通网络,以及快捷、便利的城市交通体系。

(2)建设完善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给排水、供电、邮政、电信、消防、环卫以及以燃气、电力为主的清洁能源。

3.高度完善的社会服务和城市文化

(1)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

(2)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和培养、吸引人才的机制。

(3)建立完善配套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4)建设各种档次的拥有现代化设施和地方特色的生活居住区。

4.高质量城市环境,独特城市风貌

(1)保护以及重建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系统。

(2)利用城市独特的自然格局和人文环境,建设独特的城市风貌。

(3)高质量的城市投资环境。全方位、多层次开放的优惠政策和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物质环境。

5.高水平的城市管理

提高城市建设管理,建立城市建设信息库,规划建设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以充分考虑我国跨世纪城市发展建设战略为前提,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指导,转变传统观念、吸收先进规划理论、深化规划内容、更新规划方法,立足长远,着眼远景发展构想,充分利用洪雅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特色,创造城市特色风貌,提高城市综合功能,进而增强城市吸引力,发挥其县域中心作用。

1. 坚持“五个统筹”,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

(1)统筹城乡发展

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和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2)统筹区域发展

城市与区域不能分割,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是区域的核心,而区域是城市的载体,支撑和扩散的腹地,两者不能分割。

(3)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

城镇不仅是经济的中心,更是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的中心,城镇化的过程不仅是人口的空间迁移,更是社会文化的转型,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体制变革的过程。应明确城镇所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动力。

(4)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

立足于自然资源现状,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全球化所导致的产业转移,或者被迫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空间重组,已成为影响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各级城镇应通过合适的方式,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规划应以规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应对这一挑战。

2. 塑造城市特色为重点,运用城市设计手法,挖掘地域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展现个性魅力。

特色是立市之魂、兴市之基、营市之本。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体系中,谁有特色,谁就引起注意,谁就获得了先机,对于小城市尤甚。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在宏观层面上塑造城市特色是现代规划的重要课题。

本规划要充分认识到洪雅县城山环、水阔、坝平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优良的生态植被,从城市生态绿色空间环境特色和城市人文空间特色两方面塑造好洪雅县城的个性特征。

3.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为指导,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特点,从传统的落实计划到主动地为城市创造发展机会,并考虑多层次、多元化需求,达到城市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经营。

4.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规律,考虑本世纪我国将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以及新时期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赋予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建设发展形式,规划高标准,建设

高起点,管理高要求。

5. 改变传统单向的、平面的、静态的物质规划,进行全方位的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整体规划和动态规划。

第五章县域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

一、发展条件辩析

1. 地理区位较好,交通便捷

洪雅县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圈和川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成都、眉山、乐山、雅安4个大中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时距均在2小时之内,便于接受其吸引辐射和区域带动。

2. 资源丰富

洪雅县的水能、矿产、旅游以及大量的林业资源、坡耕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水能资源:青衣江水电资源可开发量130万千瓦左右,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1座,装机容量43.7万千瓦,

林业资源:洪雅县现有林地133117.27公顷,森林面积达1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l.7%。

矿产资源:洪雅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品种有芒硝、铅锌矿、煤矿、花岗石、页岩、铁矿、铜矿、磷矿等20余种,现已开采芒硝、煤矿、花岗石、铅锌矿等。

旅游资源:有国家森林公园瓦屋山、省级风景区槽渔滩、人工林海玉屏山、汉王湖等;人文景观有奎星阁、雅雨楼、五龙祠、呵吒寺、尖峰寺、苟王寨、修文塔等。尚待挖掘和开发的旅游资源有张村自然风景区、桃源温泉、生态产业观光园、旅游集镇。

3. 产业已有一定基础

2003年洪雅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5.23亿,一、二、三产业均有了较好的基础,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洪雅形成了工业以水电为主,农业以奶业为主,服务业以旅游为主的产业布局,并配套发展了高耗能加工、矿产开发、精密仪器部件毛胚加工、化工建材等为重点的工业,以奶业、中药材、茶叶、大米、笋竹等为重点的农业,以交通、通讯、餐饮娱乐等为重点的服务业。

4. 洪雅县区域基础设施较好

洪雅县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交通内联外畅,电力发达,通讯便捷.

交通:2003年底,全县通车里程2442公里(包括等外级路),公路密度125.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省道1条56公里,县道11条222公里。以省道106线、县城至瓦屋山水泥路为骨架,县道峨(眉)洪(雅)路、雅(安)柳(江)路为干线,乡村道、专用道为支线的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

电力:形成了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两大供电体系。建成110千伏福宝、王村、张村变电站。

通讯:洪雅县所有乡镇都开通了程控电话,建立了A网、G网基站,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县绝大部分地区,光纤通讯正往村社农户延伸。广播电视已形成了一个有线与无线、广播与电视相结合的传输覆盖网站,乡镇利用光纤实现了与县有线电视中心机房联网,固定、移动电话数量大幅上升,电话村通率达71.1%,入户率达11.2%。现已基本实现县乡(镇)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三网”互联,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

二、不利因素

1. 经济总量低,工业基础薄弱

2003年全县GDP15.23亿元,人均GDP4480元,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03年工业总产值仅10.27亿元。工业缺乏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产品竞争能力不够。

2. 经济结构比较落后

全县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35.7:40.1:24.2,产业仍属于一、二、三型,二、三产业比例不高,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3.城市化水平低,城镇带动力弱

2003年全县非农业人口比重仅17.22%,城镇人口6.86万,占总人口比重的20.15%,比重分别比全省低了2、8个百分点.

规模效益比较适中的小城市应是建成区1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0万左右,才能保证积聚效应的发挥,便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和运作。

洪雅县最大的城镇县城非农业人口仅2.71万,城镇人口仅4.21万,离小城市最佳效益门槛的10万人口规模还差一半多。

全县其它城镇规模更小。城镇人口均少于0.5万,中心镇城镇人口仅0.2—0.5万,一般城镇人口仅0.1—0.2万人。

非农业人口规模更小。全县12个镇中,非农业人口不上0.1万的就有10个镇。

如此超小规模的城镇,人口、产业的积聚效益低下,产业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配套合作,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的供给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城镇产业不发达

全县的城镇,特别是除县城以外的城镇,产业集聚太弱,乡镇企业、

商贸比较落后,形成有镇无“市”、无“工”,以人口的积聚、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小城镇。城镇内大部分居民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二、三产业不发达,原来已有的乡镇企业经营效益较差,不是发展艰难就是已经破产,缺乏经济活力和生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5. 资源开发不够

洪雅森林、水能、矿产、旅游以及大量的林业资源、坡耕地非常丰富,但是开发不足,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一)发展思路

根据眉山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洪雅县“十五”计划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到2020年洪雅县社会经济发展思路是:坚持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建成生态经济强县。

近期洪雅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特色,着力二三产业,实现追赶跨越,提高小康水平。着力点是打好生态牌,做好“结构调整”文章,壮大水电、旅游、光学、医药化工、乳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夯实县城功能设施、交通、电网、通讯四个基础,深化“企业产权制度、农村经济、投融资和财政体制”三项改革。

(二)发展方向

1. 生态农业

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构筑名牌、绿色产业群,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稳定水稻生产种植面积,发展绿色大米。经济作物要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中药材种植重点发展黄连、薯蓣等中药材。适当调减小麦生产种植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讨论稿) 古浪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10 第一章规划依据、年限、范围、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2006) 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5. 建设部《关于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 6. 《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7. 《古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8. 《古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9. 古浪县统计年鉴 10.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11.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2.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13.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14.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15. 《古浪县志》

二、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中远期:2021-2025年; 远期:2026-2030年 远景:2031-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范围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面积5046.54平方公里。 2. 规划控制区范围 西到古丰乡冰沟墩村;东到土门镇八步沙林场;南到黑松驿镇黑松驿村;北到土门、泗水镇北界。面积约591平方公里。 3. 县城规划用地范围 本次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南以新建水厂、北以上胡庄子为界,西以平顶山麓、东以俞家岭山麓为界,总面积为33.41平方公里。 四、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强化城市对外职能;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资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城市内部人工环境建设与外部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把古浪县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竞争力的现代宜居城市。 五、规划原则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古浪县位于武威市域,其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应与周边的大背景相协调,服从于武威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服从于运城市域的人口和生产力布局的要求。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文章标题: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1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3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6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7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86.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97.县城城区的.人口预测…………………………………11专题二:___县城市城市用地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土地资源评价…………………………………142.___县土地利用现状…………………………………153.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供给需求分析…………………………………174.规划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及规模确定…………………………………22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___县人口空间层次界定及人口规模确定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___县县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两个层次。1.1___县域总人口 ___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具体见下表:表1:___县人口分布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乡村劳动力(人)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计206,08020495109634安文30,240163037541新渥15,1963839394尖山13,0305146488深泽13,2902017855双峰5,1611013114冷水9,2801765222仁川14,7602328324双溪6,7531174163墨林3,338411789窈川4,202941923大盘7,9033094863盘峰4,073732484维新2,769401651高二3,954452047方前11,4212086851玉山16,3387878677胡宅11,1051737467万苍9,4371905839尚湖17,65543510399九和6,175733543 1.2___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规划范围内安文、深泽、云山、新渥等四处人口总和,2002年底总人口为5.01万人。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 2.1___县是一个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 1齐河县总体规划概况 1.1齐河县概况 1.1.1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区位 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山东 省会济南市西,黄河左岸,属山东 省德州市。地理坐标在北纬 36°24′~37°00′、东经 116°23′~117°03′之间。西南 邻东阿、茌平两县,县城距东阿县 城68.5公里,距茌平县城50.5 公里。西北与高唐、禹城两县接壤, 距高唐县城40公里,距禹城县城 19公里。北界临邑县,距县城45.5公里。东北与济阳县毗连,距县城45.5公里。东南隔黄河与济南市郊区、长清区相望,距济南市28公里,距长清区城区26.5公里。县城距德州市区83公里,距北京市355公里。县境南北长73公里,东西宽22公里,西南东北向呈哑铃状。县域总面积1554.49平方公里。 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规划)、济聊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从县域中部穿过;干线公路有308、309国道及041省道,为二级路面,道路通畅,与济南联系除现有黄河公路桥外,还有三处较大型渡口,同时距济南遥墙机场不到到40公里,对外交通联系便捷。 齐河县城区位于齐河县中部,于1974年由齐河城搬迁至晏城镇。2002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县域户籍人口6076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194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为12.70%;全县城镇常驻人口16.4万人,按城镇常驻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27.00%左右。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 2.经济区位 齐河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河沿县境的78.87公里河段,成为齐河南部天然县界。1949年以来,沿黄人民年年治黄引黄,黄河为发展齐河工农业提供了条件。齐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作为山东省城济南的西北门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THE URD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ADMINISTRATIVE OF HONGYA 说明书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 DESIGN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5)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和重点 (10)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第五章县域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 (15)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 (39) 第七章用地选择、城市远景发展及规划区范围 (42) 第八章县城总体布局规划 (47) 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4) 第十章城市风貌景观规划 (59)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4) 第十二章城市管线工程规划 (67) 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 (76) 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78) 第十五章旧区改建规划 (81) 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区综合规划 (82) 第十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83) 第十八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85) 第十九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规划 (86) 第二十章规划管理措施及实施建议 (87)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县域概况 (一)历史沿革 洪雅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青衣江畔,从事简单的劳动,从夏商到北周初洪雅县分属不同的相邻县份。至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始置洪雅县,治地在丹棱县城厢镇,置洪川镇为洪雅镇,属嘉州所辖之县。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洪雅县治所为丹棱县,洪雅镇置洪雅县,属眉山郡辖。以后随历代变革,南宋庆元十三年(公元1283年)洪雅并入夹江县,治所在夹江县城关,所属未变。明城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夹洪分置,复设洪雅县,至今治所不变。解放后洪雅县原为四川省乐山市辖县,1997年7月29日划属眉山地区现为眉山市辖县,辖11镇15乡265个村。总人口34.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 (二)地理概况 1. 位置和面积 洪雅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理位置跨东经102°49′—103°32′,北纬29°24′—30°00′。东北与夹江县、丹棱县接壤,东南与峨眉山市、金口河区毗邻,西南与荥经县、汉源县交界,西北与雅安市、名山县相连。南北相距64公里,北宽43公里,南宽46公里。中狭仅15公里,形如哑铃,斜置于峨眉山、大相岭和总岗山之间。 全县幅员面积1930.54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资源详查数据),折合为292.3万亩,其中耕地23987ha, 林地133117.27ha,牧草地182.27ha。 2. 经济地理区位 洪雅县地处四川省中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成都平原经济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2006-12-15 8:51:13来源: 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111o51ˊ-112o02ˊ,北纬 30o16ˊ-30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公里,至宜昌市60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1976年新场(1981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1981年列为乡级镇,1985年12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6.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14.8℃;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5℃。 年平均降雨量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米,相对高差小

于10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水上,江岸线长1850米,最小水深10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 好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枝江市七星台镇城市规划必须实行的首要原则。规划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在保护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力求既能满足今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未来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是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七星台镇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概况 (一)区位条件 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 (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 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一、区位 肥西县地处江淮之间,位于省会合肥市的西南部,紧邻中心城区,巢湖西岸。南接庐江县、舒城县,西接六安市,北临寿县。 县政府所在地位于上派镇,距合肥17公里,是合肥市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117°9′,北纬31°42′~31°43′。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 (一)规划范围 1、县域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县城 规划范围:西南组团内肥西县域部分的范围,包括上派镇及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严店乡等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3、规划区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9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三、县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 2015年和2030年肥西县总人口规模分别为130万人和200万人。2030年,肥西县城镇化水平最高将达到70%,而城镇人口将达到140万人。 四、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根据合肥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合肥西县现状城镇特点及发展条件,依据肥西县的县域空间发展战略,确立肥西县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带、两轴”。 两带:在合肥市城镇密集区内,沿城市外环高速的三河、严店、紫蓬、小庙和高刘,形成城市外圈的重点城镇带;在肥西县西部,以山南镇为中心,形成沿高店、官亭、铭传、山南和柿树岗一线的生态城镇带。 二轴:以合六叶公路为西向发展轴,联动六安发展;向南以合安公路为南向发展轴,打造合铜安产业走廊。 五、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本次规划是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细化,规划期末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条件将肥西县县域城镇体系划分为四级结构。 (1)一级城镇:肥西县城,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 (2)二级城镇:桃花、严店、高刘,人口规模10-35万; (3)三级城镇:三河、紫蓬、小庙、山南,人口规模为3-10万人。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