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经济专题教案

中国经济专题教案

中国经济专题教案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备受世界关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经济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中国经济的现状

1. 经济增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的经济增长。尽管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仍然是全球少数几个保持高速增长的国家之一。

2. 消费升级: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中国社会出现了消费升级的趋势。人们对于品质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为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3. 创新驱动: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近年来,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1. 人口老龄化: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老龄化对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和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2. 城乡差距:中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农村贫困和不平等问

题依然突出。解决城乡差距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3. 环境污染:长期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对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未来发展方向

1. 转型升级:中国需要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经济模式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模式。这将带来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2. 开放合作: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中国还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和人才,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3. 创新驱动: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创新,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4. 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同时,重视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

五、结语

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任务。只有通过转型升级、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希望本文能够对了解中国经济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所启发。

中国的经济发展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事业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3)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能够分析交通枢纽应具备的特点,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计划。(4)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考虑的因素,比较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所给文字材料,亲身体验以及对活动(1)(2)的分析,明确交通事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2)通过读图4.1-3,明确我国的交通运输网东部比西部密度大。 (4)通过读图4.1-5及活动(3)(4),明确我国主要的东西铁路干线和南北干线以及主要的铁路枢纽的分布。 (5)通过活动(5)(6)(7)(8),明确如何依据出行的目的及货物的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快乐点击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它可以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自行车、拖拉机、火车、汽车、飞机等都是运送人和物的工具。 交通运输自古有之,人们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多种多样。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 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活动(1):认识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历史上我国有四大“米市”。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一下它们当时成为著名米市的原因。(请参考图4.1-1) 参考答案: ①气候条件适宜,雨热同期,降水较多,适宜水稻的生长。 ②这里位于长江干流与许多支流以及京杭运河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人口密集,有很大的消费市场。 活动(2):五岭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图4.1-2A和图4.1-2B分别概略地反映了该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面貌。阅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以下问题。

中国经济专题教案

中国经济专题教案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备受世界关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经济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中国经济的现状 1. 经济增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的经济增长。尽管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仍然是全球少数几个保持高速增长的国家之一。 2. 消费升级: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中国社会出现了消费升级的趋势。人们对于品质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为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3. 创新驱动: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近年来,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1. 人口老龄化: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老龄化对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和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2. 城乡差距:中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农村贫困和不平等问

题依然突出。解决城乡差距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3. 环境污染:长期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对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未来发展方向 1. 转型升级:中国需要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经济模式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模式。这将带来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2. 开放合作: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中国还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和人才,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3. 创新驱动: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创新,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4. 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同时,重视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 五、结语 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任务。只有通过转型升级、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希望本文能够对了解中国经济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所启发。

中国的经济发展学案设计教案

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学案设计初稿 区初二中心组邝敏慧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线 ※重点内容:1、了解铁路线命名方法,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 2、举例说明我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及其特点 3、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依据 4、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学会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线路 ※逻辑联系:通论(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面和线(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铁路、公路干线)点(交通枢纽及其重要作用)应用(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习方法:读图练习;案例分析 例1:四大米市 (1)四大米市的位置分布(长江流域) (2)米的源地(气候和生产力) (3)米的售出(市场消费群体) (4)运输条件(大宗物资,当时的生产力) 例2:基础设施建设(修路)促进五岭县经济发展 (1)五岭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2)制约五岭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解决瓶颈1:交通建设 (4)解决瓶颈2:项目投资 学习主题一: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达标 1.交通运输自古有之。在现代,人们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就更多了。下面四种交通运输工具中,有一种不属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你知道是哪一种吗?() A.飞机B.轮船C.马车D.汽车 2.有一种运输方式,它具有运量小,运费高,速度快的特点。这是哪一种运输方式呢?()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 3.由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是() A.农业B.工业C.旅游业D.交通运输 4.铁路线的命名方法有多种。下列铁路线,哪一条是以起止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来命名的呢?() A.陇海线B.湘黔线C.兰新线D.京广线 5.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你知道哪一种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吗?()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 6

八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黑龙江省桦川县第三中学冯艳秋 [教案背景]:本节教案是学校“耕耘杯”赛课教案,本课受获得第一的好成绩,受到教育体育局领导的好评。 [教学课题]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中国的位置、中国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这些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商业和国防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极为密切,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尤其是本课研究的家乡工业发展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对学生了解家乡工业的现状和树立学好本领为家乡服务的思想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件、地图、资料分析、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我校政史地组形成比较成熟的“查、导、悟、讲、记、练、思”七步课堂教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工业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4. 使学生掌握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3. 使学生掌握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 【教学过程】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教案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教案 【篇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 2、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 利于标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的基 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辩论、讨论、讲解、例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欣赏一段国庆阅兵视频) 看完这段视频后,大家有什么体会?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军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大大的提高了??这一切巨大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同学们在初中时候就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家一起来回顾 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学生回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幻灯片展出我国的经济成分构成)

其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 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从这个划分来看,我国的经济成分真可谓是多姿多彩,那么我们划 分它们的依据是什么呢? 我们划分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下面可列举我们经济生活中的常见的一些行业与企业,请同学们四 个同学一组,开始讨论: 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经济形式?你觉得他们重要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3至 5分种) 学生回答:?? 老师引导:为什么现在国有经济不进军做包子,做皮鞋,开理发店 这样的行业了呢?因为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所以国有经济必须要控制关键 领域和重要行业,才能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展出2009年我国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比重情况)以上情况说明什么问题?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什么作用? “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所占的比重”,它主要表明了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应该怎么表 达呢?请看教材。(学生自主学习3至4分钟)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这样说,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 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就像顶梁柱一样,支撑着大厦,比喻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并不表现在比重的多少上,而是体现在关 键领域,重要行业的控制力上,因 此,它的发展壮大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 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那么,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展示幻灯片: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乡镇企业,在家务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集体经济吗?它 们有何重要作用? 那么,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集体经济的含义、形式、作用。 (幻灯片显示:集体经济的含义、形式、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下列 问题)材料二:中国第一村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优秀教案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高一新教材《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中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第二框,主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我国现阶段的所有者结构。是《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基础,知识的理论性较强。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范围;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范围及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实现形式;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理解我国为什么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能举例说明我国存在的主要经济成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出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理解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从而加深学生爱党爱国,拥护党制定的基本路线。 三、教学重难点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对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情景导析、讨论比较、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69.392.190.6 72 83.164.4 84.5 010 20 30 40 50 60708090100 (%) 化工石油电力汽车铁路冶金船舶与航空航天 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所占的比重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和特点; 2. 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3. 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不足。 二、教学重点 1.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和特点; 2.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不足。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互动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程 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引入新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差异,以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所处的位置。

(二)讲授主要内容 1.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和特点: (1)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以计划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辅助; (3)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1)计划经济是由政府对生产、分配和交换等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计划和管理,市场经济则是由市场自主调节价格和资源配置; (2)计划经济中政府对企业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而市场经济中企业自主决策; (3)计划经济中国家对资源的分配具有绝对权力,而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由市场决定。 (三)互动式教学 1. 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并汇报讨论结果; 2. 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份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优化方案,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四)总结 通过课程内容讲解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们了解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的构成和特点,以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同时,也让他们理

解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能够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六、教学评估 1. 学生能否正确区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和特点; 3.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历史初中公开课教案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历史初中公开课教案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初中公开课教案 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导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索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以及与传统经济体系的区别。 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1978年,中国启动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允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并推动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1.1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过去的经济体制主要是计划经济,由国家统一规划和控制。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 1.2 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推行和农村土地产权的保护,中国农民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结合 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这种经济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2.1 公有制主体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国家对重 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量得到加强,保证了国家的整体经济安全。 2.2 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结合 中国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也通 过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来引导经济的发展。 2.3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 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促进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中国的经济成就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令世界瞩目。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中国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经济成就: 3.1 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 量迅速增加,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10课 教案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新发展理念

XX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月日第周年级/学科高一政治授课班级 课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贯彻新发展理念 课时安排 1 课型复习课 课前5分钟勤奋学习积极备考 三维目标知识与 技能 1.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2.科学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理解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及战略安排 过程与 方法增强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政治认同:感受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 信念;科学精神: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公共参与:把自己的理 想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正确理解五大发展理念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 教学难点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要求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互动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个别化教案(一)导入新课 2012年到2018年的6年间,我国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0%,占世 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6.7%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这期间,我国消费贡献率从54.9%提高到76.2%;第三产业比重从44.6% 上升到52.2%;城镇化率等收入群体,贫困人口减少8 186万多人,贫困 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出境旅游人次从8 300万增加到近1.5亿。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请分析取 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二)讲授新课

一、历史性变革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③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1)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2)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2)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3)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要求 (1)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2)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 1.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2)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近代中国是一个极富变革和转型的时期,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从晚清末年到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诸多国内外的动荡和冲突,以及大规模的社会变革。这些 变革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在经济方面所遭受的困难、面临的机遇和实施的改革措施。 一、近代中国面临的经济困境 1. 弱化国家实力: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席卷全球,中国逐渐成为其列强殖民主义政策下一个重要目标。由于长期封闭对外交往和科技进步缓慢等原因,中国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并容易被外部势力剥夺资源。 2. 内外交困:晚清政府腐败不堪,加上阻碍国际贸易体系(如《南京条约》)和 战乱(如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商业繁荣衰退、自给自足加剧,在资金、市场和技术 等方面一直存在困境。 3. 地方割据:晚清末年至民国成立期间,中国各地形成了大量的军阀割据局面,他们之间缺乏统一的贸易、货币和税收制度,导致经济无序,并且给商业家庭带来不确定性。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机遇 1. 西方工业化: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中叶开始了工业革命,将大规模的机械化 生产引入全球。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这个时候有机会从外部引进新技术,并进行本土产业升级。 2. 清政府改革:晚清政府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出现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变革措施。例如,洋务运动使得中国开始从国外引进现代科学和军事技术;自强运动则鼓励私营企业兴起。

3. 创新精神崛起:在近代中国出现了许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用主义观念的人物。例如,《资治通鉴》提出了按图索骥、尚实用和重视经济发展等理念。社会对于创造力和实用主义的重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近代中国的经济改革措施 1. 铁路建设: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清政府意识到铁路对于国家统一、市场 发展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清政府陆续兴建了一系列铁路线,改善了交通状况,促进了商品流通和产业布局调整。 2. 私营企业增长:晚清时期,私人资本得到更多尊重和保护。很多商业家庭在 采矿、制造、贸易领域内积累了巨大财富,并逐渐成为社会上层。 3. 工场工业化: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西方引入的机器制造技术为中国 提供了新的机遇。工厂生产模式迅速传播,在城市中兴起了许多新兴产业,并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4. 资本主义思潮传播:近代中国出现了大量知识分子阶层,他们从海外留学回 来带回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引导着社会进一步开放,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型。 总结起来,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既面临了巨大的困境,也有难得的机遇。由于 受到历史、政治和外部势力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在长期封闭状态下遭受了较大破坏。然而,西方工业化的兴起、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和创新精神崛起为中国提供了实施改革和发展经济的机遇。通过铁路建设、私营企业增长、工厂工业化以及资本主义思潮传播等系列措施,中国逐渐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军阀割据局面、 政权更迭以及社会不稳定等因素影响着经济的正常运行。然而,这些问题并没有阻碍近代中国加速迈向现代化,并为今天五十年来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包括: a.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原因; b.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特点; c.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势。 能力目标: a.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b. 通过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c.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经济结构

的变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原因;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特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势。 三、教学难点: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原因;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特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势。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历史图片。 六、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过程,提问:这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 讲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过程。这一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原因: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过程,提问:这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 讲述: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原因包括: a. 社会政治因素: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动荡,这些

动荡对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经济因素: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相对落后,工业化进程缓慢,市场狭小,导致经济结构单一,依赖传统农业; c. 文化因素: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制度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等,这些问题也对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特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过程,提问:这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 讲述: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特点包括: a. 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部门相对较少,主要以纺织、轻工业等传统工业为主; b. 市场狭小: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市场狭小,商品流通不畅,导致商品价格高昂,百姓购买力低下; c. 外来侵略:近代中国遭受了多次外来侵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教案及反思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2. 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 3. 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 4. 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批判思维和反思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a. 毛泽东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b. 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发展; c.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2.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 a. 国内政治、法律和制度环境; b. 国际经济环境和全球化趋势; c. 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发展; d. 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3.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 a.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b. 城乡发展的平衡和协调; c.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d.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4. 反思与批判: a. 评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问题; b. 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之处; c. 探讨如何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挑战和难题; d.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解相关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实例分析:引入具体案例,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 和挑战。 四、教学资源: 1. 教科书:选择一本综合性的经济学或社会学教材,作为学生的基本参考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数据、报告和分析文章,为教学提供实时 的信息支持。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发言和互动,评估学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解和 思考能力。 2.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考察学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立思 考和批判能力。 3. 期末考试:设计综合性的考题,考察学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把握和 分析能力。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优质课教案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优质课教案 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农业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农业分布特点。【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2.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农业分布特点。 3.能够在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牧区、三大林区和四大海洋渔场。 【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分布特点。 2.中国农业分布特点的成因。 【教学难点】1.在农业分布类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成因。 【教学模式】“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地理册助学。 【教学过程】二、导学指导与检测(30分钟) 教学环节导学指导 教师活动 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问题式导 入):欣赏音乐《在希望 的田野上》并提问歌词中 提到了哪几种农业生产类 型吗? 学生欣赏音乐后回答: 比如冬麦、高粱、荷塘 里的鱼儿、荷花生的莲藕、果树等。 从感性入手来 导入新课,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带着问题 开始新课的学习, 更能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 自主学习2 分钟新授 【板书】农业与我们 【探究一】农业与我们 请同学们看课本 P74-P75页并圈点勾画注知 识点。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可以小组讨论) 1. 什么是农业? 2. 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 3.农业与生活的联系。 生答:分小组回答这些问题。 在课本中勾划“农业的含义、农业的主要部 门分类” 学生通过阅读 课文,找出问题的 答案。培养了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 试一试 教师展示四组不同农业 生产的图片并回答:第一幅 图展示的是农业生产类型 中的哪一种?第二幅图 呢?第三幅呢?…… 学生观看图片举手回答(或者抢答、同时回答):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温故而知新,通过 图片的展示,更直 观形象的展示4 中农业类型,使学 生能很快的向新 知识迈进。 【板书】农业的分布 【探究二】读图分析:农 业的分布 1.农业的分布——种植业 多媒体展示图片1(中国 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活动一:学生观图1:(可小组讨论) 认真思考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通过此活动培养 学生读图析图能 力和同学们之间 的合作探究能力 用问题引导。

小学六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

小学六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小学六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2. 掌握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3. 理解中国经济发展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2. 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三、教学准备 1. PPT幻灯片; 2. 学生参考资料的复印件; 3. 录制的相关视频素材; 4. 地图和图表。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中国地理知识,特别是重要的经 济中心城市。 2.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经济发展对一个国家和人民有什么重要意义? Step 2: 概述中国的经济发展(10分钟) 1. 教师呈现PPT幻灯片,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进程。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 了哪些重要的成就? Step 3: 探究中国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事件(30分钟) 1. 教师分发学生参考资料的复印件,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本中描述 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2. 教师播放录制的相关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每个里 程碑事件的内容和影响。 3.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学生参考资料和视频素材,学生们针对每个 里程碑事件完成一份小组讨论资料,并总结出该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 的重要意义。 Step 4: 分析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的影响(15分钟) 1. 教师设计一幅图表,展示中国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例如 人均收入、教育与医疗条件、城市化进程等。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一

10.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教案教材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的内容。主要学习十八以来我国取得的全方位的历史成就、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本框内容时政气息浓厚,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也比较紧密,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本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责任和担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识记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内涵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②理解我国确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原因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历程。③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说明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历史性变革”、“开启新征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众参与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②通过对“新时代的社会矛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待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了解十八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学生对实现中国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学难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撰写教案。 学生准备:

自主完成预学案(资料书),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回首五年来的中国新变化,一件件,一桩桩,让人欣喜,令人振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历史性变革,你知道五年来我国具体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国开启新征程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本框题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成就,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板书) 探究一历史性变革 2012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我国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五年间,我国消费贡献率从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41.6%;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出境旅游人次从8300万增加到1.3亿。 教师设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分析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完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案示例之一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3课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杨冬莲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采取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打击投机倒把统一财政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简况。“三反”、“五反”运动。 (2)思想教育:①解放前夕,国统区的经济已趋于全面崩溃。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十分薄弱;②建国初,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说明新中国同旧中国比充满了活力。社会主义制度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优越;③共产党有魄力、有能力领导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能力要求:①通过新中国与旧中国国民经济状况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列举出恢复经济采取的四项措施,训练概述能力。③写出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训练识忆能力.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措施,“三反"、“五反"运动. 难点:恢复国民经济措施中的“统一财政经济,解决收支平衡”一项。 教具教法 ①自制复合式“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整体图示幻灯片。 ②写出一张“三反”、“五反”运动内容的幻灯片。 ③采取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情感讲述法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中国诞生之初,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我党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1950年到1953年7月,进行了抗美援朝斗争.打败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悍卫了世界和平。还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的完成,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这是我党领导人民在政治、军事、外交诸方面进行的斗争。然而,建国之初,我国的基本国情怎样?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我党在经济建设方面又采取了哪些果断的措施?效果怎样?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讲授新课 (板书:第23课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 全国解放前夕,国民经济形势严峻,困难重重。据统计,1937年至1949年,国民政府通货增长了1400多亿倍,物价上涨了85000多亿倍。工业萎缩,农业凋敝,物质奇缺,市场混乱,人民困苦,到处是一片衰落破败的景象.有人将这种景象概括为八个字: (板书:满目疮痍,哀鸿遍野) 中国的社会经济为什么这样破败不堪呢?是由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党政府肆意搜刮和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等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自从1840年,英国侵略者利用所谓的“船坚炮利”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英、法、美、日、俄、德等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从边疆到内地,从地上到地下,肆无忌惮的疯狂掠夺,严重破坏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加之连续12年的战争,国民党政府的长期搜刮,无一不使国民经济的发展遭到破坏。 请同学们看教材的图表《1949年国民党逃跑时劫走的金银》。国民党政府统治中国20多年间,利用手中的权力,不顾人民的死活,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战败逃亡时,从大陆劫走的黄金277万两,白银1520万两,美钞1537万元。使得本已贫困衰败的社会经济,雪上加霜,更加走向全面崩溃。旧中国的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农业生产剧烈下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小字内容。 城市里,数百万失业的工人、手工业者流浪街头,无家可归。广大农村,需要救济的农民达4000多万,占全国人口近1/10左右。49年国民收入人均66元,不足整个亚洲人均收入的2/3,相当于印度人均收入的1/2.人民群众饥寒交迫.国民党政府留下来的就是这样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瘫子.帝国主义曾断言:“中国财政经济困难,共产党是无法克服的。”国内的一些资产阶级也认为共产党是“军事内行,经济外行."上海的大资本家嘲笑说:“共产党军事一百分,经济打零分。”果真如此吗?不!我们共产党人力挽狂澜,接受了这一严峻的历史挑战。为了战胜财政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敢坚定而有效的革命措施。 (幻灯:没收官僚资本——转归人民所有) 旧中国,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他们的财产占全部工业资本的2/3,钢铁产量的90%,掌握着大银行,把持着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等等。新中国当然不允许这种现象存在下去。随着革命战争的胜利,解放军每解放一座城市,人民政府即没收那里的全部官僚资本,废除国民党的一切反动政策,并且根据不同情况,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1949年底,人民政府共没收官僚资本企业2858家.这些企业包括工厂、矿山、商店、铁路、邮政等各个部门。金融方面没收了“四行两局一库”系统.包括四大家族控制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金汇业局及合作金库.大家想一想,没收官僚资本,起了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后回答。 (生:没收官僚资本,清除了帝国主义、蒋介石反动政府在大陆的经济基础。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巩固政权,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这一时期,人民政府还采取了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统一财政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项措施.

教案精选: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doc

教案精选: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 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和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2、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善,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重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恰当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难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恰当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 K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里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

展迅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 K讲解新课H 板书:第三节工业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阅读书P100—102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生产包括开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对 ______ 进行_______ 和_______ O (2)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_____________ 、_______ 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产量居世界首位。 (4)21世纪以来,我国加强工业研发,鼓励技术创 新,正在向制造业_______ 迈进。 2、阅读书P102活动题,张梦同学的家里还有哪些工业产 品?任选其中一种,参照沙发的例子,对它“追根溯源”。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3、阅读书P103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 __ 改革开放以后,沿海、沿江地区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等工业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