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数学正弦和余弦人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数学正弦和余弦人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数学正弦和余弦人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数学正弦和余弦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三数学正弦和余弦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正弦和余弦

二. 重点、难点:

1. 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 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

【典型例题】

例1. 填空题。

(1)如图,△ABC 中,∠C =90°,BC =3,AC =5,则

sinA =_________,cosA =_________;

sinB =_________,cosB =_________。

B

3

C 5 A ()如图,在△中,∠°,,,则,2A B C C 90BC ====sin A AB 45

10

cosB =_________。

A

B C

(3)如上题图,若AC :BC =1:2,则sinB =_________。

()是锐角,且,则度。432

∠=∠=B B B cos (5)sin30°=_______,cos45°=_______,sin60°=_______。

(6)比较下列各组值的大小。

①sin15°_________ sin20°;

②cos40°_________ cos50°;

③cos32°_________ sin58°;

④sin10°_________ cos10°。 (7)sin 210°+cos 210°=_________,sin 220°+sin 270°=_________。 ()∠为锐角,若,则。843

A sin cos sin cos A A A A +=?= ()是锐角,且,则。9513

∠==A A A sin cos ()化简:。10121010-??=

sin cos 解:

(1)此题主要考察对正弦、余弦概念的理解。

在△中,∠=°,则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

。ABC C 90sinA =∠=∠A A A cos 因此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 是此题的关键。

由勾股定理可得:AB BC AC =+=2234

故,s i n c o s A BC AB A AC AB =

=====33433434534

53434 又由,因此,∠+∠=?====A B B A B A 903343453434

cos sin sin cos ()由正弦定义可知,,而245

10sin A BC AB AB === 故,而BC B A ===845cos sin (3)由AC :BC =1:2,则可设AC =x ,BC =2x

则由勾股定理:,故AB AC BC x B AC AB x x =+==

==225555sin ()是锐角,而,故。43032

30∠?=∠=?B B cos (5)对于特殊角的正、余弦值,同学们一定要熟记。

s i n c o s s i n 301245226032

?=?=?=,, (6)本题主要是考察正弦、余弦在锐角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在∠A 为锐角时,sinA 随∠A 增大而增大,cosA 随∠A 增大而减小,因此:

①sin15°<sin20° ②cos40°>cos50°

而对于③、④我们可以由互余角的正弦、余弦关系可以统一成正弦,或余弦再进行比较,故:

③cos32°=sin58° ④sin10°<cos10°

(7)由正弦、余弦定义可知,∠A 为锐角时,sin 2A +cos 2A =1,且0

sin 210°+cos 210°=1,而sin 220°+cos 220°=sin 220°+sin 270°=1。

()已知,要求,显然可以通过平方得到乘积式。843

sin cos sin cos A A A A +=? 由,得:sin cos A A +=43

()s i n c o s A A +=?? ??

?2243 ∴++=sin sin cos cos 222169

A A A A 又 s i n

c o s 221A A += ∴=279

s i n c o s A A ∴=s i n c o s A A 718

(9)由上题中的平方关系可得:(∠A 是锐角)

c o s s i n 221A A =-

01<

∴=-=-?? ???=?=c o s s i n A A 11513813181312132

2 (10)由平方关系可知:1=sin 210°+cos 210°

∴-??121010sin cos

=?-??+?sin sin cos cos 22102101010

()=?-?sin cos 10102 =?-?sin cos 1010

c o s s i n 1080?=?

∴?

∴=?-?原式cos sin 1010

[小结]通过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应掌握以下几点:

1. 正弦、余弦的概念;

2. 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

()()∠=?-=?-+=?????A A A A A A A 为锐角时,()()()19029031

22sin cos cos sin sin cos

3. ∠A 为锐角时,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例2. 如图,已知△ABC 中,∠BAC =90°,AD ⊥BC 于D 点,若BD =6,CD =2,求sinB ,sinC 。

A

B D C

分析:从图中可知,∠B 可以看作是Rt △ABC 或Rt △ABD 的锐角,因此要求sinB ,我们可以在这两个三角形中来寻找条件,显然运用射影定理的结论,在两个三角形中都比较容易求。

解:

在△ABC 中,∠BAC =90°,AD ⊥BC ,故由射影定理可得:

AB BD BC AC CD BC

22=?=? 又∵BD =6,CD =2,BC =BD +CD =8

∴=?==?=AB AC 2268482816

∴==AB AC 434,

在Rt △ABC 中,

s i n s i n B AC BC C AB BC ======481243832

[小结]运用定义来求锐角的正弦、余弦,往往需求出所需的边长,这就要运用勾股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出所需的边长。

例3. 已知:如图中,,,,求的长。?ABC B C AB AC BC ∠=?∠=?-=-304522

A

B D

C

分析:从已知条件可知△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而BC 也不能直接求出。但结合∠B =30°,∠C =45°,我们可以过A 点作高,然后构造两个直角三角形,通过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AD ,我们可以找到AB 、AC 的关系,结合已知,可求BD 、CD 。 解:

过点A 作AD ⊥BC 于D

在Rt △ABD 中,

s i n c o s B AD AB B BD AB

==, ∴==?==?=??==AB AD B AD AD BD AB B AB AB AD sin sin cos cos 3023032

3 同理在Rt △ADC 中,

s i n c o s C AD AC C CD AC

==, ∴==?==?==AC AD C AD AD CD AC C AC AD sin sin cos 45222

又 AB AC -=-22

∴-=-2222AD AD

∴=AD 1 ∴====BD AD CD AD 331,

∴=+=+BC BD CD 31

例4. 已知:如图,△ABC 中,AC =2,BC =4,AB =3。

(1)求sinB ;

(2)过C 作CD ⊥BA 于D ,求CD 的长。

B E C

(1)分析:△ABC 不是Rt △,且∠B 的度数也不知,因此要求sinB 只能根据正弦的定义构造Rt △来解决。显然过A 作BC 的高线较为简单。因为在题目中可知BC>AB>AC ,则∠A 最大,因此过A 作BC 的高一定在△ABC 内部,而如果过C 作AB 边上的高,则AB 边上的高在△ABC 内部或是外部取决于∠A 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解:

过A 作AE ⊥BC 于E ,则∠AEB =∠AEC =90°

在Rt △ABE 和Rt △ACE 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

AB BE AE AC CE AE

222

222-=-= 即AB BE AC CE 2222-=-

设BE =x ,则CE =4-x ,故可列方程:

()3242222-=--x x

解此方程得:x =218

在Rt △ABE 中,由AE 2=AB 2-BE 2得:

AE AB BE =-=-?? ???=222

232183158

∴===s i n B AE AB 38153158

(2)分析:CD 的求法比较多,由于22+32<42,因此可知∠BAC >90°,故D 点在BA 的延长线上,我们可以依照上面求高AE 的方法。由BC 2-BD 2=AC 2-AD 2=CD 2,求得AD ,进一步求得CD 。另一方面由于AE 、CD 是三角形的高,故我们还可运用面积相等而得到式子AE ·BC =AB ·CD ,从而求出CD ;第三种方法,我们可以由

△∽△得到比例式而求出。第四种方法,由于已求出,ABE CBD AE CD AB BC CD B ==sin 158

在△中,。因此,可求出。显然这种方法充分运用了用角来转移比值关系,较简捷地求出了。Rt DBC sin sin B CD BC CD BC B CD CD ==?

解:

∵CD ⊥BA

∴∠CDB =90°

在中,Rt BCD B CD BC ?sin =

∴=?=?

=CD BC B sin 4158152 ∴=CD 152

[小结](1)在△ABC 中,c 为最长边;

若,则;

,则;,则。

a b c C a b c C a b c C 222222222909090+>∠?

(2)知三角形三边,求三角形的高或面积。

(3)利用角来转移比值关系。

例5. 已知:∠、∠均为锐角,并且是方程的根,是方程A B sinA 611302x x B -+=cos 6202x x A B --=+的根,求的值。sin cos

解:

由方程得:611302x x -+=

()()31230x x --=

∴==x x 121332

, 又∠为锐角, A A ∴<<01sin

∴=sin A 13

同理,由方程得:6202x x --=

x x 122312

==-, ∠为锐角,B B ∴<<01cos

∴=c o s B 23

∴+=+=s i n c o s A B 1323

1

例6. 求sin15°的值:

设△ABC 中,∠C =90°,∠B =15°,求sinB 的值。

解:

作AB 的中垂线DE ,垂足为D ,交BC 于E ,连结AE (如图)

∵ED 是AB 的中垂线

∴BE =AE

∴∠B =∠DAE

又∵∠AEC =∠B +∠DAE

∴∠AEC =2∠B =30°

在Rt △AEC 中,设AC =a

则AE AC a BE ===22

由勾股定理可得:

()EC AE AC a a a =-=-=222223

()∴=+BC a 23

在△ABC 中,∠C =90°,由勾股定理可得:

()()()AB AC BC a a a a 2222222222384362=+=++=+=

+ ()∴=+AB a 62

在Rt △ABC 中, ()

s i n B AC AB a a ==+=-62624 ∴?=

-s i n 15624

例7.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mx +n =0的两根为一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正弦,且2m +4n +1=0,求m 、n 的值。

解:

在Rt △ABC 中,∠C =90°,则∠A +∠B =90°,设sinA ,sinB 是原方程x 2+mx +n =0的两根,则由根与系数关系可得:

s i n s i n s i n s i n A B m A B n +=-<>

?=<>???12

又 ∠+∠=?A B 90

∴sinA =cosB

∴+=+=s i n s i n c o s s i n 22221A B B B

即s i n s i n 221A B +=

()∴+-=<>s i n s i n s i n s i n A B A B 2213

把<1>、<2>代入<3>得:

m n 2214-=<>

又 24105m n ++=<>

<4>、<5>联立方程组得:

m n m n 2

21424105-=<>

++=<>???

解得:,m n m n 11221323413

23

4

=-+=-???????=--

=??

????

?

s i n s i n A B >>00,

∴+=->=>s i n s i n s i n s i n A B m A B n 0

∴<>m n 00,

∴=--=m n 1323

4,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在△ABC 中,∠=?==C AC AB 90321,,,则cosB 的值为(

) A. 21

7 B. 277 C. 233 D. 7

3

2. △ABC 中,∠=?⊥ACB CD AB 90,于D ,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cos B AC AB = B. cos B BD

BC =

C. cos B CD

BC = D. cos B AD

AC =

3. 当αβαβ+=?≠90,且时,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sin cos αβ=

B. sin sin αβ=

C. cos cos αβ=

D. sin cos αβ=-

4. 已知045?<

A. sin cos αα>

B. sin cos αα≥

C. sin cos αα<

D. sin cos αα≤

5. 若x 为锐角,且()sin cos x m x =?-,则90的值是( )

A. m

B. -m

C. ±m

D. 1-m

6.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比为1:2,则相应的这两个锐角的正弦值之比为( )

A. 31:

B. 33:

C. 32:

D. 2:1

7. 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比为7:24,则此三角形中最小角的余弦值为( )

A. 725

B. 724

C. 2425

D. 2524

8. 在中,,,?ABC C A AB ∠=?==9035

10sin ,则BC 的长为( ) A. 3 B. 4 C. 6 D. 8

9. 若09037?<

A. 37°

B. 63°

C. 53°

D. 143°

10. 化简:()cos sin 66?-?等于( )

A. 0

B. cos sin 66?-?

C. sin cos 66?-?

D. ()±?-?sin cos 66

11. 已知∠α为锐角,且sin .α=071,那么∠α的取值范围是( )

A. 030?<

B. 3045?<

C. 4560?<

D. 6090?<

12. 已知sinA 和sinB 是方程x x a 220-+=的两个根,∠A 和∠B 互为余角,则a 等于( )

A. -12

B. 32

C. 12

D. 22

二. 填空题。 1. 已知:α是锐角,且sin α=12

,则cos α=_______,()cos 90?-=α_______。 2. 若()23090sin ααα=?<

3. cos α≤12

,则锐角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4. sin cos 4545?-?=__________。

5. 若sin cos 22151?+=α,则锐角α=________度。

6. 若锐角∠A 的正弦等于35

,则cosA =_________。 7. 在Rt △ABC 中,∠=?==C AC A 90213

,,sin ,则AB =______,BC =______。 8. 比较大小:sin sin cos cos 25268687?

???, 9. △ABC 中,AC =1,BC =3,AB =10,则∠C =______度,sinB =_______。

10. 若α、β为锐角,且sin cos αβ-?? ???+-=321202

,则α=_____度,β=_____度。

三. 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 cos 454522

???+

(2)()()1304514530-?+?-?-?cos sin sin cos

(3)()sin sin cos 1516030?-?+??? (4)sin cos cos 222524525?+????

(5)cos cos cos cos 222212389?+?+?++?……

四. 解答题。

1. 锐角α在范围内时,关于x 的方程()x x 222120sin sin sin ααα-+++=有实数根。

2. 已知:如图,在△ABC 中,∠=?C 90,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E ,sin B =13,AE =52,求DE 的长。

A

E

B D C

3. 已知:sinA 、sinB 是关于x 的方程42102x mx m -+-=的两个实数根,且∠A 、∠B 是一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求:(1)m 的值;

(2)∠A 与∠B 的度数。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B

2. B

3. A

4. C

5. A

6. B

7. C

8. C

9. C 10. B 11. BDC 二. 填空题。

1. 3212

; 2. 60° 3. 6090?≤

6. 45

7. 3212,

8. <,>

9. 90°,1010

10. 60°,60° 三. 求下列各式的值。

(1)122

+ (2)5434- (3)74 (4)1 (5)892

四. 解答题。

1. 解:∵α是锐角

∴0<sin α<1

∴原方程()x x 222120sin sin sin ααα-+++=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只有当()()?=+-+≥4241202sin sin sin ααα时,原方程有实根 即()()sin sin sin ααα+-+≥21202

44120sin sin αα+-≥

∴≤s i n α12

又 01

012

030<<∴<≤∴?<≤?

sin sin ααα ∴?<≤?当时,原方程有实数根030α

2. 解:∵DE ⊥AB

∴∠BDE =90°

在Rt △BDE 中,

sin B DE BD ==13

故可设DE =x ,BD =3x

在Rt △BDE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BE BD DE x x x =-=-=2222322

在?ABC 中,BC BD x ==26 在和中,,????DEB ACB DEB C B B

BDE BAC BD AB BE BC ∠=∠=?∠=∠∴∴

=90~

∴=3226x AB x x

∴==∴=-=

-==∴

=∴=AB x x AE AB BE x x x AE x x DE 1822

9229222252252

522

5222又即的长为

A

E

B D C

3. 解:∵∠A 、∠B 是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

()∴+=?∴=?-=∠∠A B B A A

9090sin sin cos 故由根与系数关系可得:

s i n s i n s i n s i n A B m A B m +=?=-???????214

()即又s i n c o s s i n c o s s i n c o s s i n c o s s i n c o s A A m A A m A A A A A A +=<>?=-<>???????+=∴+-=<>2114

2121

3222

把<1><2>代入<3>式得:

m m 2214

12?? ???-?-= 即m m 2220--=

解得:m =±13 当m =+13时,原方程为()4213302x x -++=

∴=

=x x 121232

, 即sin sin sin sin A B A B ====32121232

,或, ∴∠=?∠=?∠=?∠=?A B A B 60303060,或, 当m =-13时,sin sin A B m +=<0,不符合题意 ∴=-m 13舍去

∴=+∠=?∠=?∠=?∠=?m A B A B 1360303060,,或,

九年级数学正弦和余弦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三数学正弦和余弦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正弦和余弦 二. 重点、难点: 1. 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 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 【典型例题】 例1. 填空题。 (1)如图,△ABC 中,∠C =90°,BC =3,AC =5,则 sinA =_________,cosA =_________; sinB =_________,cosB =_________。 B 3 C 5 A ()如图,在△中,∠°,,,则,2A B C C 90BC ====sin A AB 45 10 cosB =_________。 A B C (3)如上题图,若AC :BC =1:2,则sinB =_________。 ()是锐角,且,则度。432 ∠=∠=B B B cos (5)sin30°=_______,cos45°=_______,sin60°=_______。 (6)比较下列各组值的大小。 ①sin15°_________ sin20°; ②cos40°_________ cos50°; ③cos32°_________ sin58°; ④sin10°_________ cos10°。 (7)sin 210°+cos 210°=_________,sin 220°+sin 270°=_________。 ()∠为锐角,若,则。843 A sin cos sin cos A A A A +=?= ()是锐角,且,则。9513 ∠==A A A sin cos ()化简:。10121010-??= sin cos 解: (1)此题主要考察对正弦、余弦概念的理解。

关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计算公式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平方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诱导公式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其中k∈Z)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高考风向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学习要领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 c 2R 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 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cos A

九年级数学上册:4.1.3《正弦和余弦》教案

4.1.3正弦和余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正弦和余弦; 2.正弦和余弦的综合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态度】 经过探索,引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是什么? 2.正弦和余弦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说明】复习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 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解:根据题意(如图) 可知,∠BOD=60°, OB=OA=OD=2.5 m, ∠AOD=1/2×60°=30°, ∴OC=OD·cos30° =2.5≈2.165(m).

∴AC=2.5-2.165≈0.34(m). 所以,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约为0.34 m. 【教学说明】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弦、余弦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求下列式子的值. 2.在Rt△ABC中,∠C=90°,BC=6,sinA=3/5,求cosA. 3.如图,在Rt△ABC中,∠C=90°,cosA=12/13,AC=10,AB等于多少?sinB呢? 4.已知: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求证:BC2=AB·BD.(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证明)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解:在Rt△ABC中, sinA=BC/AB, 在Rt△BCD中, cosB=BD/BC 根据上题中的结论,可知: 在Rt△ABC中,sinA=cosB, BC/AB=BD/BC 即:BC2=AB·BD. 【教学说明】使学生掌握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附答案)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学习目标] 1.了解利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画正弦曲线的方法.2.掌握“五点法”画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的步骤和方法,能用“五点法”作出简单的正弦、余弦曲线.3.理解正弦曲线与余弦曲线之间的联系. 知识点一 正弦曲线 正弦函数y =sin x (x ∈R )的图象叫正弦曲线. 利用几何法作正弦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象的过程如下: ①作直角坐标系,并在直角坐标系y 轴的左侧画单位圆,如图所示. ②把单位圆分成12等份(等份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过单位圆上的各分点作x 轴的垂线,可以得到对应于0,π6,π3,π 2,…,2π等角的正弦线. ③找横坐标:把x 轴上从0到2π(2π≈6.28)这一段分成12等份. ④平移:把角x 的正弦线向右平移,使它的起点与x 轴上的点x 重合. ⑤连线: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正弦线的终点依次从左到右连接起来,即得y =sin x ,x ∈[0,2π]的图象. 在精度要求不太高时,y =sin x ,x ∈[0,2π]可以通过找出(0,0),(π2,1),(π,0),(3π 2,-1), (2π,0)五个关键点,再用光滑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可得正弦函数的简图. 思考 在所给的坐标系中如何画出y =sin x ,x ∈[0,2π]的图象?如何得到y =sin x ,x ∈R 的图象? 答案 y =sin x ,x ∈[0,2π]的图象(借助五点法得)如下: 只要将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象向左、向右平行移动(每次2π个单位长度),就可以得到正弦函数y =sin x ,x ∈R 的图象. 知识点二 余弦曲线 余弦函数y =cos x (x ∈R )的图象叫余弦曲线.

正弦与余弦定理和公式高中数学知识点梳理

正弦与余弦定理和公式高中数学知识点 梳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正弦定理的应用领域 在解三角形中,有以下的应用领域: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3)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弦 正弦定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a/sinA=b/sinB=c/sinC=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其次,余弦的应用领域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1)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 c; 在一个三角形

中,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且该比值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已知三角形是确定的,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由于该三角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其解不确定,可结合平面几何作图的方法及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去考虑解决问题 (3)相关结论:a/sinA=b/sinB=c/sinC=(a+b)/(sinA+sinB)=(a+b+c)/(sin A+sinB+sinC) c/sinC=c/sinD=BD=2R(R为外接圆半径) (4)设R为三角外接圆半径,公式可扩展为:a/sinA=b/sinB=c/sinC=2R,即当一内角为90时,所对的边为外接圆的直径。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还需要知道它的几个变形sinA=a/2R,sinB=b/2R,sinC=c/2R asinB=bsinA,bsinC=csinB,asinC=csinA (5)a=bsinA/sinB sinB=bsinA/a 正弦、余弦典型例题 1.在△ABC中,C=90,a=1,c=4,则sinA 的值为 2.已知为锐角,且,则的度数是( ) 3.在△ABC中,若,A,B为锐角,则C的度数是() 4.若A为锐角,且,则A=() 5.在△ABC中,AB=AC=2,ADBC,垂足为D,且AD= ,E 是AC中点, EFBC,垂足为F,求sinEBF的值。

正弦与余弦教学设计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正弦与余弦(第2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砚山县蚌峨中学韦贵宏 1、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在前一节课学习了有关正切的知识,学会了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关系来描述梯子的倾斜度(即倾斜角的正切) 2、学生想知道的: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的关系呢?是否也能用来刻画梯子的倾斜度呢?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是随锐角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在理解了正切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探究发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之间存在的关系.同时发现,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在导学探究过程中,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而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理解锐角的正弦与余弦和梯子倾斜程度的关系. 2、能够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能够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有用的数学.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交流分享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正弦、余弦的数学定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正弦、余弦的数学意义,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及时检测;第四环节:归类提升;第五环节:总结延伸;第六环节:随堂小测;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1、如图,Rt △ABC 中,tanA = ,tanB= . 2、在Rt △ABC 中,∠C =90°,tanA =4 3 ,AC =10,求BC,AB 的长. 3、若梯子与水平面相交的锐角(倾斜角)为∠A ,∠A 越大,梯子越 ;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 . 4、当Rt △ABC 中的一个锐角A 确定时,其它边之间的比值也确定吗? 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梯子的倾斜程度吗? 设计意图:以练代讲,让学生在练习中回顾正切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负面作用(大脑负担重,而不会实际运用),第4题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 探求新知 探究活动1:如图,请思考: (1)Rt △AB 1C 1和Rt △AB 2C 2的关系是 ; (2) 的关系是和2 2 2111AB C B AB C B ; B 1 B 2 A C 1 C 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地综合应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本课时对应学生用书第页 ) 自主学习回归教材 1.(必修5P16练习1改编)在△ABC中,若sin A∶sin B∶sin C=7∶8∶13,则cos C=. 【答案】-1 2 【解析】由正弦定理知a∶b∶c=7∶8∶13,再由余弦定理得cos C= 222 78-13 278 + ??=- 1 2. 2.(必修5P24复习题1改编)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3bc,sin C3B,则角A=. 【答案】π6 【解析】由sin C 3B得c3b,代入a2-b23得a2-b2=6b2,所以a2=7b2,a7b, 所以cos A= 222 - 2 b c a bc + = 3 ,所以角A= π 6.

3.(必修5P20练习3改编)如图,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的南偏西75°方向、距塔68 n mile的M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处,则这只船的航行速度 为n mile/h. (第3题) 【答案】 176 4.(必修5P26本章测试7改编)设△ABC的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 sin A+c sin C2sin C=b sin B,则角B=. 【答案】45°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2+c22ac=b2,再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故cos B=2 , 因此B=45°. 5.(必修5P19例4改编)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则角B的取值围为. 【答案】 π0 3??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详细讲解

高考风向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 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 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学习要领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 2.通 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基础知识梳理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 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 _B ∶sin 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 =b 2 +c 2 -2bc cos_A ,b 2 =a 2 +c 2 -2ac cos_B ,c 2 =a 2 +b 2 -2ab cos_C .余弦 定理可以变形: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 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 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b 解的个数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tanA+tanB+tanC=tanA ·tanB ·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cos A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解析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考点梳理 1.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 测量距离问题、高度问题、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2.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 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角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2)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北60°等; (3)方位角 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 【助学·微博】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侧重考查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 (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 解三角形应用题常有以下两种情形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

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 考点自测 1.(2012·江苏金陵中学)已知△ABC 的一个内角为120°,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解析 记三角形三边长为a -4,a ,a +4,则(a +4)2=(a -4)2+a 2-2a (a -4)cos 120°,解得a =10,故S =12×10×6×sin 120°=15 3. 答案 15 3 2.若海上有A ,B ,C 三个小岛,测得A ,B 两岛相距10海里,∠BAC =60°,∠ABC =75°,则B ,C 间的距离是________海里.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BC sin 60°=AB sin (180°-60°-75°) .解得BC =56(海里). 答案 5 6 3.(2013·日照调研)如图,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 的南偏西75°距塔68海里的M 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 处,则这只船的航行速度为________海里/时.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MN =68sin 120°sin 45°=346(海里),船的航行速度为3464= 176 2(海里/时). 答案 176 2 4.在△ABC 中,若23ab sin C =a 2+b 2+c 2,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 解析 由23ab sin C =a 2+b 2+c 2,a 2+b 2-c 2=2ab cos C 相加,得a 2+b 2= 2ab sin ? ????C +π6.又a 2+b 2≥2ab ,所以 sin ? ????C +π6≥1,从而sin ? ????C +π6=1,且a =b ,C =π3时等号成立,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 等边三角形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学案】锐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与余弦

23.1.2 锐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与余弦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的含义,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 2.能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和余弦 学习重点:正弦、余弦的概念. 学习难点:准确运用正弦、余弦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边的比. ☆预习导航☆ 一、链接:如图,在Rt△ABC中, tanA = (), tanB=(). 二、导读:(用边的比表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115页内容后,再思考下列问题: 1.如图,在Rt△ABC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 = a BC A = = ∠ 斜边 的对边 2、如上图,在Rt△ABC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A 的余弦. 记作cosA,即 cosA = b AC A = = ∠ 斜边 的邻边 ☆合作探究☆ 1.已知: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 (1)sinA= BC AC = () () (2) AB CD) ( ) ( B sin = = (3) BC BCD CD ACD ) ( cos , ) ( cos = ∠ = ∠ (4) ) ( ) ( tan , ) ( ) ( tan AC BD B AC CD A= = = =

教学思路(纠错栏)2. 在△ABC中,∠C = 90°,sinA = 5 3 ,求则cosA= 3.请你分别求出图中∠A和∠B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归纳反思☆ ☆达标检测☆ 1.ABC Rt?中,∠C=90°,AC=4,BC=3,B cos的值为(). A、 5 1 B、 5 3 C、 3 4 D、 4 3 2.如果把ABC Rt?的三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n倍,则A sin的值() A、不变 B、扩大到原来的n倍 C、缩小到原来的 n 1 D、不确定 3.在Rt△ABC中,∠C=90°,AC=3,BC=1, 则sinA=_____,cosB=_______,cosA=________,sinB=_______. 4.在Rt△ABC中,∠C=90°,tanA= 4 3 ,AB=10,求BC和cosB。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2,5),连接OP,求OP与x轴正方向所夹锐角a 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像与性质

6、1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函数的概念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若对于x 在某个实数集合D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值与它对应,则y 就就是x 的函数,记作 ()x f y =,D x ∈。 (2)三角函数线 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O ,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x y ,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过点(1,0)A 作单位圆的切线,设它与角α的终边(当α在第一、四象限角时)或其反向延长线(当α为第二、三象限角时)相交于T 、 规定:当OM 与x 轴同向时为正值,当OM 与x 轴反向时为负值; 当MP 与y 轴同向时为正值,当MP 与y 轴反向时为负值; 当AT 与y 轴同向时为正值,当AT 与y 轴反向时为负值; 根据上面规定,则,OM x MP y ==, 由正弦、余弦、正切三角比的定义有: sin 1 y y y MP r α====; cos 1 x x x OM r α= ===; tan y MP AT AT x OM OA α= ===; 这几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 OM AT 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二、讲授新课 【问题驱动1】——结合我们刚学过的三角比,就以正弦(或余弦)为例,对于每一个给定的 角与它的正弦值(或余弦值)之间就是否也存在一种函数关系?若存在,请对这种函数关系下一个定义;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 (1)正弦函数:R x x y ∈=,sin ; (2)余弦函数:R x x y ∈=,cos 【问题驱动2】——如何作出正弦函数R x x y ∈=,sin 、余弦函数R x x y ∈=,cos 的函数 图象? 2、正弦函数R x x y ∈=,sin 的图像 (1)[]π2,0,sin ∈=x x y 的图像 【方案1】——几何描点法 步骤1:等分、作正弦线——将单位圆等分,作三角函数线(正弦线)得三角函数值; 步骤2:描点——平移定点,即描点()x x sin ,; 步骤3: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个点 小结:几何描点法作图精确,但过程比较繁。 【方案2】——五点法 步骤1:列表——列出对图象形状起关键作用的五点坐标;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第28讲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在△ABC 中,a 2=b 2+c 2+bc ,则角A 等于(C) A .60° B .45° C .120° D .30° 因为cos A =b 2+c 2-a 22bc =-12, 又因为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点与题型归纳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点与题型归纳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

●高考明方向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备考知考情 1.利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中的边、角问题是高考 考查的热点. 2.常与三角恒等变换、平面向量相结合出现在解答题 中,综合考查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三角形形状的 判断等问题. 3.三种题型都有可能出现,属中低档题. 一、知识梳理《名师一号》P62 知识点一 正弦定理 (其中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变形1: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变形2:sin ,sin ,sin ,222= ==a b c A B C R R R 变形3:∶∶∶∶sinA sinB sinC=a b c 注意:(补充) 关于边的齐次式或关于角的正弦的齐次式 均可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 知识点二 余弦定理

222 222222222222222cos ,22cos ,2cos ,cos ,22cos .cos .2?+-=??=+-?+-??=+-?=??=+-???+-?=?? b c a A bc a b c bc A a c b b a c ac B B ac c a b ab C a b c C ab 注意:(补充) (1)关于边的二次式或关于角的余弦 均可考虑利用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 (2)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3)在?ABC 中,222090?? <+?<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函数的概念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若对于x 在某个实数集合D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值与它对应,则y 就是x 的函数,记作 ()x f y =,D x ∈。 (2)三角函数线 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O ,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x y ,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过点(1,0)A 作单位圆的切线,设它与角α的终边(当α在第一、四象限角时)或其反向延长线(当α为第二、三象限角时)相交于T . 规定:当OM 与x 轴同向时为正值,当OM 与x 轴反向时为负值; 当MP 与y 轴同向时为正值,当MP 与y 轴反向时为负值; 当AT 与y 轴同向时为正值,当AT 与y 轴反向时为负值; 根据上面规定,则,OM x MP y ==, 由正弦、余弦、正切三角比的定义有: sin 1 y y y MP r α====; cos 1 x x x OM r α====; tan y MP AT AT x OM OA α= ===; 这几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 OM AT 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二、讲授新课 【问题驱动1】——结合我们刚学过的三角比,就以正弦(或余弦)为例,对于每一个给定的 角和它的正弦值(或余弦值)之间是否也存在一种函数关系?若存在,请对这种函数关系下一个定义;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 (1)正弦函数:R x x y ∈=,sin ; (2)余弦函数:R x x y ∈=,cos 【问题驱动2】——如何作出正弦函数R x x y ∈=,sin 、余弦函数R x x y ∈=,cos 的函数 图象? 2、正弦函数R x x y ∈=,sin 的图像 (1)[]π2,0,sin ∈=x x y 的图像 【方案1】——几何描点法 步骤1:等分、作正弦线——将单位圆等分,作三角函数线(正弦线)得三角函数值;

九年级数学下册 正弦与余弦的习题(无答案) 苏科版

7.2正弦与余弦的习题课 一、复习练习 1、在Rt△ABC 中,∠C=90°,分别写出∠A 的三角函数关系式:sinA =_____,cosA=_____, tanA =_____。 ∠B 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 2、①在Rt△ABC 中,∠C=90°,BC=6,AC=8, 则sinA=_____,cosA=_____,tanA=_____。 ②在Rt△ABC 中,∠C=90°,BC=2,AC=4, 则sinB=_____,cosB=_____,tanB=_____。 ③在Rt△ABC 中,∠B=90°,AC=2BC,则sinC=_____。 ④在Rt△ABC 中,∠C=90°,AB=10,sinA= 5 3,则BC=_____。 ⑤在Rt△ABC 中,∠C=90°,AB=10,sinB=5 4,则AC=_____。 ⑥在Rt△ABC 中,∠B=90°,AC=15,sinC=5 3,则AB=_____。 ⑦在Rt△ABC 中,∠C=90°,cosA=32,AC=12,则AB=_____,BC=_____。 二、例题 例.1 在△ABC 中,∠C=90°,cos B=13 12, AC =10,求△ABC 的周长和斜边AB 边上的高 例2. (2011四川雅安)已知△ABC 的外接圆O 的半径为3,AC=4,则sinB= 例3.(2011甘肃兰州)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 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 ).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这时sadA BC AB ==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 (1)sad 60°= . (2)对于0°

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习题(无答案) 苏科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习题(无答案) 苏科版 一、复习练习 1、在Rt△ABC 中,∠C=90°,分别写出∠A 的三角函数关系式:sinA =_____,cosA=_____, tanA =_____。 ∠B 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2、①在Rt△ABC 中,∠C=90°,BC=6,AC=8, 则sinA=_____,cosA=_____,tanA=_____。 ②在Rt△ABC 中,∠C=90°,BC=2,AC=4, 则sinB=_____,cosB=_____,tanB=_____。 ③在Rt△ABC 中,∠B=90°,AC=2BC,则sinC=_____。 ④在Rt△ABC 中,∠C=90°,AB=10,sinA=53,则BC=_____。 ⑤在Rt△ABC 中,∠C=90°,AB=10,sinB=5 4,则AC=_____。 ⑥在Rt△ABC 中,∠B=90°,AC=15,sinC=5 3,则AB=_____。 ⑦在Rt△ABC 中,∠C=90°,cosA=32,AC=12,则AB=_____,BC=_____。 二、例题 例.1在△ABC 中,∠C=90°,cos B= 13 12,AC =10,求△ABC 的周长和斜边AB 边上的高 例2. (2011四川雅安)已知△ABC 的外接圆O 的半径为3,AC=4,则sinB= 例3.(2011甘肃兰州)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 ).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这时sadA BC AB ==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 (1)sad 60°=. (2)对于0°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最好)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 ?在ABC 中,BC 3,A 30 ,B 45 ,则AC 2. 在ABC中角A, 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 3 3, c 2, B -,则b 6 ABC的面积为 3. 在ABC中角A, 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a 7,b 5,c 3,贝U ABC是() A.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4.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10,c5、, 6, C 60 ,则B () A. 45° B. 135° C.45°或135° D.60° 三、典例精讲 例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ABC的周长为Z 3 2 ,且sin A sin B .3sinC 4 (1)求边AB的长;(2)若ABC的面积为4 sinC ,求角C的度数. 3

变式1若C -,求ab 的值. 变式2:在锐角ABC中若3a 2csinA求角C的度数. 例2:在ABC中,已知a 3,b 2,B ,求角A,C及边c. 4 四:应用探究 某人在M汽车站的北偏西20的方向上的A处,观察到点C处有一辆汽车沿直线公路向M站行驶。公路的走向是M站的北偏东40 .开始时,汽车到A的距离为31千米,汽车前进20千米到达B处后, 到A的距离缩短了10千米?问汽车还需行驶多远,才能到达M汽车站?

五、咼考模拟 1. (2011年辽宁理4)在ABC中,角A, B,C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s in As in B b cos2 A 则- () a A. 2、、3 B. 2、. 2 C. .,3 D. 2. (2010湖南7)在厶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若C 120 ,c ..2a ,贝(( A. a b B. a b C. a b D.a与b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3. 在ABC中,角A, B所对的边分别为a,b且A 30 ,a 2j2,b 4,那么满足条件的 () A.有一个解 B.有两个解 C.无解 D.不能确定 4. (2010 上海18 )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A:sin B:sin C 5:11:13 ,则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 5. 在ABC中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 2a,则cosB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6. 在ABC中,A 60°, b 1,面积为二3 ,求 a b-c. 2 sin A sin B sin C A 2J5 7.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cos^ 2 5 uuu umr AB AC 3 . (I )求ABC的面积;(II )若b c 6,求a的值. 72a, △ ABC ABC

6.1.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含答案)

【课堂例题】 例1.试画出正弦函数在区间[0,2]π上的图像. 例2.试画出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上的图像. 课堂练习 1.作函数sin y x =-与sin 1y x =+在区间[0,2]π上的大致图像. 2.指出1.中各图像与正弦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 3.作函数cos ,[,]y x x ππ=∈-的大致图像. 4.利用3.解不等式:cos sin ,[,]x x x ππ≥∈-

【知识再现】 正弦函数:y = ,x ∈ ; 余弦函数:y = ,x ∈ .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0,2]π上的大致图像: 【基础训练】 1.(1)若MP 和OM 分别是角 76 π 的正弦线和余弦线,则( ) A.0MP OM <<;B.0OM MP >>; C.0OM MP <<;D.0MP OM >>. (2)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在区间[,]ππ-内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我们学过的诱导公式中, (1)说明余弦函数cos ,y x x R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的是 ; (2)说明正弦函数sin ,y x x R =∈的图像关于直线2 x π = 对称的是 . 3.(1)函数cos 3,y x x R =+∈的值域是 ; (2)函数24sin 2,(0,)y x x π=-∈的值域是 . 4.函数cos ,[0,2]y x x π=∈和1y =的图像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 5.利用“五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大致图像:(步骤:列表、描点、联线) (1)1sin ,[,]y x x ππ=+∈-; (2)cos ,[0,2]y x x π=-∈. O y 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