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程中分娩的镇痛管理研究进展分析 景红运

产程中分娩的镇痛管理研究进展分析 景红运

产程中分娩的镇痛管理研究进展分析景红运

摘要:分娩是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过程。临床将分娩分为三个

时段,即为三个产程,第一产程为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为胎儿娩出期,第三产

程为胎盘娩出期。在分娩过程中,疼痛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但由于不同原因的

作用,使得产妇出现不同的应激反应,故实施分娩镇痛管理至关重要。现下,随

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分娩镇痛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在临床中,分娩镇痛管理并

没有进行统一定论。故本文研究,主要开展产程中分娩的镇痛管理研究,为临床

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产程;分娩;镇痛管理;研究分析

在分娩时,不同产程会出现不同的子宫收缩。在子宫收缩过程中,胎头会不

断下降,对盆底产生压迫感,从而使产妇出现剧烈疼痛感。分娩时的疼痛感,会

使产妇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等,从而出现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又会增加产妇

体内循环中的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分泌,从而增加一过性高血压发病率[1]。同时在

子宫收缩过程中,胎盘的血流量会相对减少,此时易使胎儿出现缺氧症状。故分

娩疼痛会对产妇造成多种不良影响,故而增加了剖宫产几率[2]。在分娩中,疼痛

对胎儿与母体都会产生影响,而各个产程的疼痛程度不一,如第一产程为规律性

的宫缩,此时以钝痛为主,疼痛感无明显的特异性;第二产程宫口全开,此时疼

痛来自于胎儿对盆底的挤压与扩张,疼痛感较为敏感、较强烈[3]。但不同的个体

会出现不同的疼痛感,由此由分娩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不同,故针对分娩疼痛管

理至产关重要。

1.国外分娩镇痛现状

国外分娩镇管管理中,多采用以下方法。

持续硬膜外镇痛,其可以为产妇提供稳定的无痛症状,减轻麻醉师工作量。

在自然分娩中,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可以帮助产妇控制疼痛感,对分娩具有积

极作用。故美国医学界表明,在无没有相关禁忌证下,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不会增加剖宫产率。

自控硬膜外镇痛泵:产妇自已可以根据疼痛反应,对持续硬膜外麻醉药物剂

量进行调整。此方法医生的干预次数较少,可有效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用药量低,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妇的满意度。故美国医学界表明,相较于持续硬膜外镇痛,自控硬膜外镇痛泵可以有效缩短分娩产妇程时。

水疗法:其是应用不同成分、压力、温度的水,在不同形式下,对人体产生

人用,以达到化学、机械作用下对疾病的控制[4]。美国医学界表明水疗法可以减

轻产妇的疼痛感与焦虑,对子宫肌肉的收缩起到调节作用,同时还可以加快产程。

2.国内分娩镇痛管理现状

持续硬膜外镇痛:此方法安全性较高,不会对母婴安全造成影响。且在微量

持续硬膜外镇痛麻醉中,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稳定的阻断镇痛,缩短分娩时间。原因分析:在分娩镇痛中,此方法可以减轻产妇的应激反应与疼痛感,延迟宫缩

间歇的时间,减轻宫缩时疼痛强度,延长产程。且当产妇进入第二产程时,产程

时间较短,从而增加了阴道分娩率。

自控硬膜外镇痛泵:此类镇痛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减轻产程中的宫缩痛,减轻

全产程的镇痛感。同时,在产程中实施持续硬膜外镇痛最佳时机的选择时,应为

产妇宫口开大3cm之间实施,此时会增加母体对局部麻醉药物的潜在接触度,有

效减轻疼痛感,提高镇痛效果。同时在整个产程中,对产妇进行密切监测,对宫

缩及胎心进行监测及记录。但此时需要注意,如在产如程中,出现胎儿或是孕妇

病变化无法纠正时,应立即实施剖宫产,结束分娩。

耳针法:其是对耳廓穴位应用针刺,以刺激穴位,预防疾病的出现。此方法

从古代流传至今。在临床应用中,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其进行了新的临床实践,已与现代医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3.分娩镇痛与对结局的影响

在产程中,合理的应用分娩镇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感,从而提高自然

分娩率。临床实践表现,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配合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案,可以缩

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如胎儿胎头异位时,可采用双管法硬膜外麻醉,可

以极大的抑制分娩痛,同时还可提高胎位的转复,增加自然分娩率。故实施科学、有效的分娩镇痛管理,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4.展望

目前,我国二胎政刺的开放,极大的提高了新生儿出生率。且对于产妇来讲,二胎产妇增加,再加上初产妇对分娩知识了解程度不足,易出现多种生理与心理

应激反应,影响阴道分娩成功率。尤其是在分娩过程中,疼痛感的出现极大的增

加了产妇生理与心理反应,不仅会影响自然分娩率,严重时还会危及到母婴生命

安全。故针对分娩产程中的疼痛感,实施科学的镇痛管理非常有必要。目前的镇

痛管理方案结合国内外较多,但并没有统一定论。临床最常用的有持续硬膜外镇痛、自控硬膜外镇痛泵管理等,以上方案均代表着我国医学技术的进步,但在实

施过程并不理想。故在实施中,应尽早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介如先进技

术的优点及特点,讲解分娩案例,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先进技术的了解程度,同时

提高产妇的分娩信心[5]。在此基础上,给予科学的心理疏导与分娩知识讲解,缓

解产妇不良心理,提高分娩配合度。此外,我国医学也应不断对国外先进医学进

行学习,研究更多的镇痛管理方案,为产妇提供更加舒适的镇痛管理,进一步降

低剖宫产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分娩镇痛管理,同时实施科学的健康教育,定期宣传镇痛管

理措施的优点,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分娩的认识度,提高自然分娩率,从而建立良

好的医患关系,为母婴安全营造良好的保障体系,值得临床进一步的采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榕.产程中分娩镇痛管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2):10-13.

[2]全紫薇,金华.分娩镇痛在产程中的管理与应用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8,47(01):179-181.

[3]黄遐,杨娟,杨永秀.分娩镇痛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44(02):197-201.

[4]王丰娥,刘桂芬,刘海华,等.硬膜外镇痛技术与LDR分娩模式一体化管理

的探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1):98-99.

[5]孙伟杰,曲元.我国分娩镇痛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02):116-120.

[6]袁丽娜.分娩镇痛的产程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3):178.

分娩镇痛规范及流程

分娩镇痛操作规范 一、分娩镇痛原则 (一)分娩镇痛遵循自愿、安全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产痛,最小程度地影响母婴结局为目的。 (二)分娩镇痛首选椎管内分娩镇痛(包括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镇痛)。当产妇存在椎管内镇痛禁忌证时,在产妇强烈要求实施分娩镇痛情况下,根据医院条件可酌情选择静脉分娩镇痛方法,但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以防危险情况发生。 (三)本共识主要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 二、分娩镇痛前产妇的评估 分娩镇痛前对产妇系统的评估是保证镇痛安全及顺利实施的基础。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一)病史:产妇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合并症,并存症等。 (二)体格检查:基本生命体征,全身情况,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脊椎间隙异常,穿刺部位感染灶或占位性病变等禁忌证。 (三)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存在合并症或异常情况者,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三、分娩镇痛适应证 (一)产妇自愿。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试产者(包括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 四、分娩镇痛禁忌证 (一)产妇拒绝。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不能进行阴道分娩者。 (三)椎管内阻滞禁忌:如颅内高压、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及全身性感染等,以及影响穿刺操作等情况。 五、分娩镇痛前准备 (一)设备及物品要求 1.麻醉机; 2.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3.气道管理用品,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喉罩、困难气道器具等;

4.吸痰器、吸痰管、负压吸引器; 5.供氧设备,包括中心供氧、氧气瓶、面罩; 6.椎管内镇痛穿刺包、镇痛泵; 7.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复苏设备; 8.加压加热输血设备、加热毯; 9.抢救车,包括抢救物品及药品。 (二)药品要求 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配置药品的生理盐水,急救类药品(肾上腺素、脂肪乳剂等),消毒液,抢救设备及麻醉药品由专人负责维护补充、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三)场地要求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操作要求在无菌消毒房间实施,严格按照椎管内麻醉穿刺要求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感染。 (四)产妇准备 1.产妇进入产房后避免摄入固体食物,可饮用高能量无渣饮料; 2.签署分娩镇痛同意书(产妇本人或委托人); 3.开放静脉通路。 六、分娩镇痛开始时机 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表明,潜伏期开始椎管内镇痛并不增加剖宫产率,也不延长第一产程。因此,不再以产妇宫口大小作为分娩镇痛开始的时机,产妇进入产房后只要有镇痛需求即可实施。 七、分娩镇痛实施方法 (一)连续硬膜外镇痛 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影响小、产妇清醒能主动配合,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之一,并且当分娩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需实施紧急剖宫产时,可直接用于剖宫产麻醉。 1.操作方法: (1)穿刺过程中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 (2)选择L2-3或L3-4间隙,严格按椎管内穿刺操作规范进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3)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试验剂量(含1∶20万肾上腺素的1.5%利多卡因)3ml,观察3~5min,排除导管置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 (4)若无异常现象,注入首剂量(表1),持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分娩镇痛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分娩镇痛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分娩作为女性生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会产生高度痛感的一个阶段,更是女性们自古以来所经历的一项重要生理过程。而分娩镇痛则是指在分娩 过程中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减轻女性疼痛的方法与过程。在过去,分娩时的疼痛 无法避免,但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分娩镇痛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 提高,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成为了标准的医疗程序。故此,本文将详细介 绍关于分娩镇痛技术的历史发展以及当下的研究现状,以便为大家提供一定参考。 分娩镇痛技术的历史发展 在过去,分娩时的疼痛被认为是生育过程中的必然过程之一。这样的观念直 到18世纪末期,分娩镇痛技术的正式提出才有所瓦解。在当时所采取使用的方 式主要是通过手动按摩或使用热水等自然方法来减轻产妇的疼痛。直至20世纪 初期,使用麻醉药物在分娩中进行止痛才成为了一种新型代替技术。而乙醚和氯 仿作为最早的麻醉药物,在此时期也被广泛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当中。但是,由 于这些麻醉药物会影响到胎儿的呼吸和心跳,所以使用的风险很大。但伴随着科 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的麻醉药物被研发了出来,例如甲磺酸可待因和芬太尼等。这些药物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已然被证实,能够显著缓解产妇分娩的 疼痛,但是影响胎儿的副作用仍旧未能完全提出。 而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麻醉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但却仍旧 存在有一定副作用。比如氧气吸入、产道沉静剂、椎管内麻醉等等。其中,氧气 吸入作为一种辅助缓解疼痛的医学应用方法,它主要通过产妇吸入纯氧来缓解疼 痛,具体原理在于纯氧可以有效促进呼吸和缓解焦虑。 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够对分娩前期的轻度疼痛起到缓解 作用,而对于分娩中后期的作用极低。而肠道沉静剂 作为一种镇痛剂,其通常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 药的方式来使用。但过多、过量地使用则会给母婴两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 往往需要医生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给药的剂量。最后,椎管内麻醉则需要

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与产程管理

分娩镇痛(无痛分娩) 目录 一、分娩镇痛的意义及现状 二、产时管理及服务模式的探讨 三、医务人员必备的素质及技能 四、助产人员掌握的适宜技术 五、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 六、产程管理 七、小结 一、分娩镇痛的意义及现状 分娩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其他产妇疼痛呻吟声的不良刺激,均会导致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使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最终出现产程延长、酸碱平衡失调和胎儿窘迫等母儿不良后果,因此,应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 据调查,产妇分娩过程中90%以上有恐惧一紧张一疼痛综合症。分娩镇痛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妇痛苦,给产妇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分娩镇痛是优生医学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文明的进步; 帮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自然分娩才是正常的分娩途径,剖宫产是异常情况的补救措施。 剖宫产虽然不会疼痛,但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如:胎儿肺内羊

水排除不彻底,胎儿感觉统合失调。产妇并发症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月经不调等。 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疼痛给母婴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关爱女性疼痛,关爱人类生殖健康,也是麻醉理论和技术的目标。 2002年美国产科医师协会认为,分娩疼痛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主张只要没有禁忌症,应根据产妇意愿决定何时进行分娩镇痛。 长期以来,剧烈的产痛被视为分娩的正常过程而被忽视。作为文明产科的标志,减轻和消除产痛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自1847年妇产科医生 Simpson第1次将氯仿成功用于减轻分娩疼痛以来,该项技术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近几年来,麻醉医生、产科医生及助产士之间一直在讨论、研究如何使分娩镇痛更加完善,并尽可能不影响产程及胎儿。目前分娩镇痛方法已基本能满足这些要求。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高达90%以上,中国分娩镇痛率不到1%状况正在逐年改善,现多采用硬膜外置管,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其镇痛起效快,且持续时间可延长,产妇可以根据疼痛程度,自己启动镇痛泵,灵活、及时有效、药量个体化。宫缩痛消失后,恐惧感消失,保持了体力,有一定心理治疗作用的效果。同时,由于麻醉剂的松弛作用,松弛子宫平滑肌.加速了产程的进展。 二、产时管理及服务模式的探讨 欧洲一些国家自70年代末期即对产时的医疗护理常规进行客观评价。

分娩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及监测(全文)

分娩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及监测(全文) 随着经济文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整体观念在发生转变。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得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关注到社会、心理和疼痛等对分娩的影响。一个半世纪以来,如何使产妇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无痛苦的分娩,一直是产科和麻醉医学追求的目标。 分娩疼痛是妇女一生中最难忘的痛苦经历,据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有“紧张-焦虑-疼痛”综合征。随着经济文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整体观念在发生转变。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得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关注到社会、心理和疼痛等对分娩的影响。一个半世纪以来,如何使产妇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无痛苦的分娩,一直是产科和麻醉医学追求的目标。1846年10月16日,美国的Morton医生成功地将乙醚用于手术的麻醉,开创了近代麻醉的先河。1847年,Simpson医师用氯仿成功地用于分娩镇痛;1853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用氯仿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分娩镇痛。二十世纪初,随着椎管内麻醉技术的出现、革新和改进,逐步成为阻滞麻醉技术的主要组成。直到1938年,美国的Graffagnino和Seyler医生首先将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 在2010年的一项初步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产妇剖宫产率平均在50%左右部分医院甚至达到80%以上这远远超过了WHO推荐的15%水平。针对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34家不同级别医院麻醉医师及产科医师有关分娩镇痛实施现状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在中国分娩镇痛的实施普及率约在8%〜10%左右,这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满足不了中国广大产妇实现无痛分娩的愿望。近年来产科镇痛领

域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各种镇痛方式、方法在不同医院已应用于临床,但其重视程度和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产痛”被视为“正常过程”而被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说明观念的更新对分娩镇痛的重视程度十分重要,而新型药物出现以及新的给药模式的临床应用大大促进了分娩镇痛的水平。 一、分娩痛的普遍性和疼痛程度 一项对初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调查:痛不欲生难以忍受占50%,明显疼痛44%,轻度疼痛占6%。在5大洲35个国家121个产科中心的2700名产妇观察记录表明产痛发生率和程度分别为:15%产妇有微痛或无痛;35%有中度疼痛;30%有严重疼痛;20%有非常剧烈疼痛。Melzack等把早期研究的背痛、癌痛,患肢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记录与产痛比较后指出,分娩痛的疼痛指数(PRI)比上述疼痛指数高出8〜10多尔。 二、分娩疼痛对母婴的影响 (一)对呼吸的影响:在分娩过程中,剧烈的产痛使产妇呼吸加深加快,过度通气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有研究表明,分娩痛可导致过度换气,子宫收缩痛是产妇过度换气最强烈的刺激。Bonica研究发现,在子宫收缩间歇期每分钟平均换气量为10L/min,宫缩时平均每分钟换气量增至3.3L/min,部分产妇甚至更多。过度换气使血液中PaCO2从正常妊娠水平即4.25Kpa(32mmHg)降至2.13Kpa〜2.67Kpa(16〜20mmHg),与此同时PH值增至7.55〜7.60。 (二)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心排出量随产程的进展而不断增加,每一次子宫收缩时心排出量比子宫收缩间歇期增加20%〜30%。心排出量和收缩压的增高使左室负荷显著增加,对健康产妇是可以耐受的,而患有妊高征、原发高血压、心肺功能差的产

疼痛护理进展研究探讨论文(共3篇)

疼痛护理进展研究探讨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护理与探讨 手术本身作为一种具有刺激性,需要修复性的长期医学治愈手段,受到医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许多医疗工作者都致力于研究术后的疼痛护理[1]。其中,妇产科患者的术后护理受到了格外的重视,随着医疗手段的日趋科学化而日益增加其重视度,对于医院工作人员来说,不止要能够在手术台上为患者治愈疾病,还要在术后为患者解决疼痛。因此,如何在产妇生产之后,让妇产科患者的疼痛描述,对疼痛程度正确评估,以及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广大的妇产科医疗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认知 加强医护人员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认识对于产妇术后的正常康复时间和途径,取决于产妇的年龄和体质等各方面的情况,但是主要还是取决于产后医护人员与产妇的交流以及护理。医护人员不仅要

从医护方面,让产妇对于自身术后疼痛有一定的认识之外,还要积极主动地与产妇交流,只有产妇自身才能准确的描述,这样才能加强对于产妇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从而进一步向产妇传授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护理知识。在手术前后保持心情的舒畅以及身体的正常健康状态。 加强医护人员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认知产妇手术后一段时间肯定会出现由于生产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症状,这需要医护人员耐心仔细的护理,然而,除了产妇本身的身体健康之外,还要注意产妇手术后的心理健康护理,产妇手术的恶露,伤口的处理,乳房的清洁护理等等情况,都需要耐心的讲解传授,生产之后,医人员还应对新生儿的及时哺乳、产妇的泌乳等情况加以关注,教会产妇如何正确的对新生儿的及时哺乳,哺乳的姿势指导与哺乳的营养价值介绍等。除此之外,产妇自身的日常营养搭配,清洁护理也尤为重要。同时也不能疏忽产妇的心理健康,情绪的舒缓等工作,在与产妇交流的过程中多多聆听产妇的心声,对于产妇的疑惑进行解答,努力使产妇的心情保持愉悦,心情的愉悦对产妇的手术后痊愈有着极大的帮助。对于那些少数的重男轻女的家庭,更要注重交流沟通,不止对产妇,还要对产妇的家属进行心理的

纳布啡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纳布啡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摘要:纳布啡作为人工合成的临床新型阿片类药物,具备有阿片k受体激动效应、阿片μ受体拮抗效应。临床上将纳布啡运用于各类型疼痛治疗,如术后镇痛治疗、外伤疼痛治疗等,该药物因可以拮抗阿片类μ受体作用,较单纯的阿片受体激动 类镇痛剂有着更优越的性能,在保证镇痛效应的同时又明显降低了恶心、呕吐、 瘙痒甚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其呼吸抑制作用较弱,有“封顶效应”,使用较安全,可以作为阿片类药物镇痛替代治疗。纳布啡药物的国内上市比较晚,本次研究工作通过总结分析国外相关文献报道的纳布啡临床应用,以作综 合阐述纳布啡在我国临床的推广应用与展望。关键词:纳布啡;分娩镇痛;研 究进展;纳布啡属于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纳布啡药物的合成主要 是能有效克服因纯阿片受体激动剂而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情况[1-3]。在国外于1971年首次将纳布啡运用于临床,自1978年起逐步于西方国家上市,并且该药 物在西方国家临床运用已三十余年。而纳布啡在2016年开始投入我国临床使用[4-5]。本文中,主要对纳布啡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纳布啡 药物介绍纳布啡药物的化学结构是环丁甲羟氢吗啡,属于新型的κ受体激动/μ受体部分拮抗型镇痛剂,其分子式是C21H27NO4,该药物可以与μ受体、δ受体、 κ受体相结合,但与σ受体不结合[6-7]。纳布啡药物可经口服给药、皮下注射给药、肌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给药、椎管内给药等。其中,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 率比较低,而肌肉注射与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相似(约为80.00%)[8]。纳布啡药物具有较高脂溶性,在血浆内,与白蛋白结合率可达25.00~40.00%,而且十分 依赖肝脏代谢,而主代谢产物经粪便排出[9-10]。二、纳布啡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纳布啡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特别是中、重度疼痛。纳布啡药物的镇痛强度 因患者的疼痛刺激方式、具体疼痛程度而产生变异[11]。目前国外相关临床研究 显示,纳布啡的镇痛效果与吗啡相类似,为吗啡0.8倍、喷他佐辛3倍、可待因 6倍,而且,纳布啡镇痛作用具有“封顶效应”[12-13]。若患者的纳布啡药物剂量 >0.6mg/kg,则患者疼痛耐受能力不随着药物剂量增加而随之增加。呼吸抑制属 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最危险副作用,经激动脑干μ受体而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中 枢对H+的敏感性明显降低,以产生不同程度呼吸抑制。纳布啡属于μ受体拮抗剂,该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和药物镇痛作用相平行,均起到封顶效应,若该药物使用 剂量>0.3~0.5mg/kg,则其呼吸抑制作用不会继续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强[14- 15]。三、纳布啡的分娩镇痛应用情况纳布啡药物对女性的镇痛作用较男性更明显,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此种性别镇痛优势越来越备受临床妇产科医师的青睐[16-17]。产痛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保护性生理疼痛,如果进行镇痛就可能使产 妇面临未知的危害,所以产痛在我国很少得到重视。但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产痛超过某种强度和持续时间时,对母亲和婴儿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因此,为产妇提供镇痛变得很有必要,也成为国家在提升国民幸福感方面作出的 一个重要措施。无痛分娩技术自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已越来越广泛推广于 临床中。镇痛方法包括静脉自控镇痛方法、硬膜外镇痛方法、间断静脉注射阿片 类药物方法等。虽能硬膜外镇痛可以保证良好镇痛效果,但是因相关禁忌证(如 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而受限,导致未能实施,而用纳布啡药物也可 提供有效镇痛[18-19]。临床相关研究文献记载,将纳布啡药物运用于临床无痛分 娩中,给药方式多选择静脉注射[20-21]。阿片类药物用于临床术后镇痛已有多年 历史,而激动μ受体后可刺激脑干下段化学感受,进而产生相关胃肠道症状(如

分娩镇痛

做好流感疫情防控及信息报告工作 产痛是自人类出现即伴随母亲的痛苦,减轻或消除产痛是近百年来医学领域不断探索的目标。在医学疼痛指数中,产痛仅次于烧灼伤痛而位居第二,产痛可导致产妇情绪紧张、焦虑、进食减少,宫缩乏力引起产程延长;产妇过度通气、耗氧量增加,引起胎儿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产妇肾上腺素升高、抑制子宫收缩、导致产程延长、子宫动脉收缩性胎儿窘迫等。第十届世界疼痛医学大会明确将疼痛列为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是第一个“世界镇痛日”,2004-10-11-2004-10-17为第一个“中国镇痛周”,疼痛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产痛成为疼痛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即确定:2015年“人人享受生殖健康”的全球共同奋斗目标[1],提出“分娩镇痛,人人有权享受的口号”。从提高围产医学质量而言,分娩镇痛势在必行。 1分娩镇痛的方法 分娩镇痛方法有:(1)精神预防镇痛法。(2)针刺镇痛法。(3)药物镇痛法。(4) 麻醉镇痛法。1979年Revil在首届欧洲产科会议上,确认硬膜外阻滞是产科止痛最有效的方法。毋庸置疑,在林林总总的十多种方法中,只有椎管内阻滞方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全程镇痛或无痛,其它各种方法只能是部分时间,某种程度上的缓解疼痛,无法满足产妇的全部要求。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基本上都是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PCEA)。 2无痛分娩还是分娩镇痛 过去的称谓是无痛分娩,现医学界多用分娩镇痛一词。分娩必痛的思想不仅影响普通人群,也影响了医务人员,认为分娩不可能完全无痛,完全无痛只能是剖 宫产。事实上,椎管内镇痛的确可达到完全无痛的分娩境界,法国儒勒·凡尔纳大学妇产医院的分娩镇痛全部应用PCEA,绝大部分病例做到了无痛的分娩,但其器械助产率、缩宫素干预率也较高, 初产妇分别为28·2%和85·6%,不知与产科习惯有关还是与分娩镇痛相关,因其分娩镇痛率近100%,无法与非镇痛的产妇比较。考虑综合因素,分娩镇痛的提法合理,完全无痛的分娩对产程、产力、宫缩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让病人保留宫缩感觉和轻微宫缩痛利于分娩,产妇在第二产程可以主动屏气用力,配合助产士,但VAS评分不应超过5分。分娩镇痛的提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3分娩镇痛率 分娩镇痛率:美国(85%,英国(90%[2],法国儒勒·凡尔纳大学妇产医院96%,北京妇产医院30%、北大妇产儿童医院45%[3],全国则不足1%。究其原因,非技术因素占主导地位:(1)孕产妇及家属对分娩镇痛的认知程度和受教育水平。大多数孕妇并不知有先进的分娩镇痛方法,她们基本都是被动听从医生的安排,对于她们而言不是经济因素,而是了解和知识普及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孕妇学校应有专职的麻醉医生进行分娩镇痛方面的宣教,更重要的是要以各种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诸如展板、报纸、电视、广播等形式,法国95%以上的孕妇来院就诊前就知道分娩镇痛相关知识。(2)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对分娩镇痛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产科医生、助产士往往认为椎管内镇痛势必会影响产程、产力和宫缩,导致助产率、剖宫产率和出血量的增加。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产后出血,过去认为产后2h出血量大于400mL也是产后出血,因为75%的出血在产后2h,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对此方面的顾虑也较多。另外,镇痛后与平常分娩的情景大相径庭,助产士需更精心的观察产程和宫口开大的情况,不能按以往的经验去判断,要尽快

分娩镇痛操作规范与流程

分娩镇痛操作规范与流程 在分娩镇痛前,需要为产妇进行以下准备: 1.告知产妇分娩镇痛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分娩镇痛的作用、方法、风险和注意事项; 2.让产妇进行排空膀胱和肠道,以免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3.穿戴适当的衣物,方便操作和监测; 4.在分娩镇痛前进行胎心监测和评估,确保胎儿健康; 5.在产妇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以确保分娩镇痛的安全性。 分娩镇痛操作规范与流程 一、分娩镇痛原则 1.分娩镇痛应遵循自愿、安全的原则,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产痛,最小程度地影响母婴结局为目的。

2.首选椎管内分娩镇痛,当产妇存在椎管内镇痛禁忌证时,可根据医院条件选择静脉分娩镇痛方法,但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 3.本文主要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 二、分娩镇痛前产妇的评估 分娩镇痛前对产妇的评估是保证镇痛安全及顺利实施的基础。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三、分娩镇痛适应证 1.产妇自愿。 2.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分娩试产者。 四、分娩镇痛禁忌证 1.产妇拒绝。 2.经产科医师评估不能进行分娩者。

3.椎管内阻滞禁忌,如颅内高压、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 位及全身性感染等。 五、分娩镇痛前准备 1.设备及物品要求: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气道管理用品、吸痰器、供氧设备、椎管内镇痛穿刺包、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复苏设备、加压加热输血设备、抢救车等。 2.药品要求:局麻药、阿片类药物、生理盐水、急救类药品、消毒液等。 3.场地要求: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操作要求在无菌消毒房间 实施,严格按照椎管内麻醉穿刺要求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感染。 4.产妇准备:排空膀胱和肠道、穿戴适当的衣物、进行胎 心监测和评估、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等。 以上是分娩镇痛操作规范与流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在产妇进入产房后,应避免食用固体食物,但可以饮用 高能量无渣饮料。 2.产妇或其委托人应签署分娩镇痛同意书。

产科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论文(共3篇)

产科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产科无痛分娩中微量静脉滴注催产素后的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孕妇及其家属对分娩的方式以及分娩时间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分娩时间和降低分娩痛苦是孕妇以及妇产科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无痛分娩是近年来临床上备受推崇的分娩方式,其中微量注射泵控制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是最常用的无痛分娩方式1。然而,有研究表明,尽管无痛分娩镇痛效果好,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延长产程,增加剖宫产率2。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在无痛分娩中微量静脉滴注催产素后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现就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以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期间选择在我院产科进行无痛分娩的73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73例产妇经B超及其他常规检查后各项生理指标均无异

常,胎儿估计重约介于3000~3500g,胎位、骨盆等各项指标均正常,且无任何高危因素,具备阴道顺产的条件。根据产妇入院的先后顺序并结合产妇及家属的意愿,将73例初产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加用催产素)38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岁,孕37~41周,平均(±)周。对照组35例,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岁,孕38~41周,平均(±)周。两组初产妇在年龄、孕周、胎位、孕次以及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产妇宫口开大至约2cm之时,选择在产妇的L3M腰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后向头端置入麻醉导管。首先给予产妇%的利多卡因,观察5~10min,当产妇镇痛平面达到T\。~L1?2之后,连接PCA泵,沿麻醉导管向产妇体内泵注芬太尼与的布比卡因混合液。泵注速率需控制在5ml/h。密切观察产妇的状态并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加药。与此同时,动态监测产妇的呼吸、脉搏、血压以及血气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并监测胎儿胎心情况。观察组:麻醉镇痛方法同对照组。当镇痛药物发挥作用的时候,将的催产素加入500ML5%的葡萄糖溶液中。初始以8滴/分的速度静脉滴注(没滴约含缩宫素)。随后密切观察产妇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是针对分娩时产妇产痛而采用的一种医学技术。其主要通过使用镇痛和麻醉 药物,达到减轻分娩痛苦和提高分娩质量的目的。随着近年来医学科技不断提高,无痛分 娩已成为临床常规操作,不仅可以为产妇提供舒适、安全的分娩体验,同时也被认为是一 种现代化的生育方式。本文着重对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1、减轻产痛,提高分娩质量 无痛分娩主要是在产痛发生前或产痛发生时及时使用镇痛麻醉技术进行镇痛,以达到 减轻产痛和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减少产程的时间和疼痛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分 娩质量和顺利完成分娩。此外,由于产妇在无痛状态下产痛感减轻,其体力及神经系统不 会受到过度的消耗,故会有更多的体力去应对产程中的各种情况。 2、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无痛分娩技术相较于自然分娩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症及禁忌症,如产妇心功能不全、高 血压、哮喘、过敏反应等。若不严格掌握使用条件,无痛分娩会出现意外不良反应,例如 镇痛药物过量使用会导致药物中毒,进而影响产妇及胎儿健康。然而,掌握无痛分娩操作 技术及注意合理用药选择,可以大大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3、需重视后遗症问题 无痛分娩又称麻醉分娩,虽然镇痛效果显著,但手术后遗症隐患较大,例如疼痛区域 肿胀、恶心、呕吐等。此外,可能导致产程延长,产妇力竭,终究必须引产或剖宫产。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谨慎把握用药量和手术操作流程,保证产妇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产妇和医生的认可。但 由于其适用范围、操作技能和管理执业等级的不同,导致不同机构的无痛分娩率存在波动。因此,要规范无痛分娩的临床操作,建立健全的评估方法,摸索出真正适合我国的无痛分 娩标准操作流程。这不仅对于我国整个医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关键的作用,更为保证了产妇 及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分娩镇痛制度

分娩镇痛制度 分娩镇痛制度是为了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提高母婴安全,降低剖宫产率等一系列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化操作流程和管理体系。 以下是分娩镇痛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分娩镇痛的定义和目的 分娩镇痛是通过使用各种镇痛方法和技术,降低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感受,从而减轻产妇的痛苦和焦虑,提高分娩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其目的在于帮助产妇更好地应对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 二、分娩镇痛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性和药物性两大类。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包括产前训练、指导子宫收缩时的呼吸、音乐分娩、导乐分娩、针灸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分娩疼痛,但效果有限。药物性镇痛方法则包括静脉分娩镇痛、吸入分娩镇痛和椎管内分娩镇痛等,其中椎管内分娩镇痛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最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法。 三、分娩镇痛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分娩镇痛适用于所有产妇,但需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和意愿进行选择。同时,存在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如穿刺部位及全身性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等。在实施分娩镇痛前,需要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确保安全可行。 四、分娩镇痛的实施流程和管理规范 1.实施流程:产妇在入院后需要接受全面的产前检查和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分娩镇痛。在确定实施分娩镇痛后,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相关培训。在产程中,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和产程进展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镇痛操作和调整用药方案。在分娩结束后,对产妇进行观察和评估,确保母婴安全。 2.管理规范: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分娩镇痛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同时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更新,提高操作水平和安全性。

分娩镇痛操作

分娩镇痛操作规范 如何使产妇清醒,无痛苦地分娩、诞生新的生命为人们所追求.1992年美国妇产学院分娩镇痛委员会指出:"分娩导致许多妇女剧烈的痛苦,而这种痛楚往往被人们视为正常的过程而忽略,产妇剧烈阵痛的经历理应引起人们对分娩镇痛的重视."为使分娩无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一、分娩疼痛的产生机理 在第一产程中,疼痛主要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子宫收缩时,子宫压力可升高达35-50mmHg,子宫的韧带和腹膜受到牵拉,子宫壁的血管暂时受压而闭塞,使其周围组织产生暂时性的缺血缺氧.疼痛部位主要发生在下腹部和腰部,有时放射到髋部、骶部或沿大腿向下传导.随着产程的进展,疼痛明显加剧,在宫颈扩张到7—8公分时最为剧烈.子宫由T10~L1脊神经支配. 进入第二产程后,来自宫颈扩张的疼痛逐渐减轻而代之以不自主的排便感,宫缩时先露部紧紧压迫骨盆底组织,产生反射性的肛提肌收缩和肛提肌、会阴拉长与阴道扩张产生疼痛,此时的疼痛往往被强烈的排便感所掩盖.子宫颈由S1~4骶神经支配. 到第三产程时,子宫容积缩小,宫内压下降,会阴部牵拉消失,产妇感到突然松解. 子宫和宫颈的伤害性传入通过A 和C纤维传人中枢而使人产生疼痛的感觉. δ 二、分娩疼痛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分娩时的剧烈疼痛除了有助于产科医师判断产程进展情况的优点外,对产妇和胎儿无任何益处.其所产生的一系列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引起胎儿和母体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三、分娩镇痛的意义 分娩,"痛不欲生"是许多产妇的感受.其实,通过有效的缓解产痛,不仅可减轻产妇的痛苦,也可缓解产痛带来的不良生理反应,避免了子宫胎盘的血流量的减少,改善胎儿的氧供和产妇子宫收缩的失调现象,从而增加顺产机率并避免因疼痛过度而导致的不必要的刮宫产.使产妇真正享受到分娩得子的喜悦和快乐.产程中镇痛的优点还在于 1. 产妇可以从容的参与整个产程的经过.2. 在清醒的情况下,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3. 消除了对产痛的恐惧感.4.硬膜外镇痛可以阻断交感神经,可以减轻母体循环的后负荷.对有妊娠合并症<如合并心脏病、妊高征等>的产妇非常有利. 四、分娩镇痛法 理想的分娩镇痛必需具备的特征: 1.对母婴影响小; 2.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 3.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 4.产妇清醒,可参与生产过程; 5.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 〔一〕非药物性镇痛法 1.精神安慰镇痛分娩法的需求;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分娩镇痛与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如恐惧、焦虑、疲惫、缺乏自信与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等因素都能降低产妇的痛阈.此镇痛法包

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矫正胎儿枕后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矫正胎儿枕后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矫正胎儿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参照组(n=70)和实验组(n=70),参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方式予以助产,实验组在产程中完成腰硬膜联合麻醉镇痛后给予特殊体位矫正胎儿枕后位,对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镇痛总有效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有利于矫正胎儿枕后位,改善分娩结局。 标签:胎儿枕后位;镇痛分娩;体位护理 分娩是人类自然的生理现象,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疼痛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妇的不良心理,尤其是初产妇。倘若胎头位置出现异常,就会相应的延长产程,使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痛苦更加严重。枕后位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头先露中的胎方位,其是导致难产的首要原因[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4.5±1.4)岁,孕周38~42w,平均孕周(39.8±1.6)w。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参照组(n=70)和实验组(n=70),统计处理两组产妇的基本临床资料后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存在比较意义。 1.2方法参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方式予以助产:助产护理人员于产妇右侧站立,将其肛门和会阴托住,待胎头娩出之后,予以后肩内推,待胎儿前肩成功娩出后,助产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胎儿双下肢抓住,剪断脐带后置于聚血器中,检查产道,缝合会阴。 实验组在产程中完成腰硬膜联合麻醉镇痛后给予特殊体位矫正胎儿枕后位,详细内容如下。 1.2.1基础护理措施①陪产助产士要与产妇及其家属多交流沟通,通过产前教育增强产妇对整个分娩过程的了解程度,使其可以保持自然的心态面对分娩; ②对产程进展进行密切观察,生产过程中要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通过转移其注意力的方式达到精神镇痛的效果;③参照医疗常规处理产程、接生以及新生儿处理等,在产后2h未见任何异常后可将产妇送回病房;斯整个生产过程中要给予产妇生活护理指导,使其可以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爱护,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后登记。 1.2.2镇痛护理配合措施待产妇进入临产阶段之后,陪产助产士要及时将腰

分娩镇痛效果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分娩镇痛效果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彭林 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探究相关因素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2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分别于分娩镇痛前及镇痛后进行问卷式调查,并根据分娩后的调查分析相关因素对镇痛效果的影响,进而为了帮助产妇改善分娩镇痛效果不良方面的问题,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结果:在122名产妇中有105名存在着镇痛效果不良方面的问题,占据总量的8607%,而医护人员麻醉技术较差、产妇自身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产妇文化水平较低是产妇出现分娩镇痛效果不良问题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据总量的3279%、28.69%、2459%。结论:医护人员麻醉技术较差、产妇自身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产妇文化水平较低是产妇出现分娩镇痛效果不良问题的主要因素,而将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运用其中,对于产妇疼痛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分娩镇痛,效果不良,影响因素,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262-01 自然分娩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是一段值得期待的美好经历,但分娩过程中产妇会因为剧烈疼痛问题的影响而影响其自身正常的生产,引起产妇子宫收缩乏力、体力消耗过多、胎儿宫内缺氧等,需要在产妇生产期间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自然分娩的疼痛。但由于各个因素影响了疼痛以及镇痛效果,因此为了帮助产妇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对造成产妇分娩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探究,其主要的探究内容主要包含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8年5月份至2019年3月份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而在所有患者之中,患者年龄下限20岁,上限35岁,均值为 (28.15±7.48)岁。其中有42名产妇为工人、41名产妇为农民、40名产妇为干部,还有23名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40名ASA一级到二级单胎初产妇分为对照组自然分娩和镇痛组,镇痛组在宫口开至 3~5cm时,在常规腰椎2-3硬膜外穿刺,向头侧放管3.5cm,把0.1%低浓度罗哌 卡因和芬太尼1μg/ml慢慢从硬膜外注入。记录好两组的疼痛评分、注射药前后 宫缩间隔时间、产程时间、胎儿心率、宫缩持续时间、计算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 阿氏评分,并监测产妇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良好,因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不同没有明显的作用(P>0.05)。结论 0.1%低浓度罗哌卡因和1μg/ml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不 会对产妇和新生儿产带来不利影响。 【关键词】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产科麻醉硬膜外 罗哌卡因是一种单一对映结构体(S形) 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它的特点是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作用时间长、对心脏毒性小,且在低浓度时可产生感觉和运 动神经阻滞分离。本研究选择低浓度罗哌卡因,用小剂量芬太尼为辅,采用病人 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技术,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来评价其分娩镇痛的临床 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40名ASA一级到二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没 有严重产科并发症且胎儿情况正常,年龄18~30岁,身高>150cm,体重<100kg。40名产妇产前经过助产师检查后估计能从阴道自然分娩,把她们分为对照组和镇 痛组两组,每组20名。 1.2 方法:镇痛组用0.1%低浓度罗哌卡因加1μg/ml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妇宫口开至3~5cm时,在常规腰椎2-3硬膜外穿刺,向头侧放入管3.5cm,等穿刺成功后先注入1.5%利多卡因3~5ml试验剂量,观察5分钟若没有蛛网膜下 腔受阻停滞和局麻药中毒现象发生,则给予负荷量:0.1%低浓度罗哌卡因和 1μg/ml芬太尼混合液5~10ml。然后联接并启动PCA电子镇痛泵对产妇进行自控 分娩镇痛,其背景输入量6~8ml/h,镇痛泵每次为2ml,时间为15分钟,等宫 口开完全时停药,对照组因为是自然分娩所以不用镇痛镇静药。 表1 产程时间及疼痛评分(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表2 产程时间及疼痛评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1.3 观察指标:监测产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并记录低浓度罗哌卡 因起作用的时间,用Bromage Scale测定运动神经受阻停滞程度,用VAS法评价 分娩时疼痛水平,用针刺皮肤试测痛觉阻滞平面;记录第一、二产程活跃期时间 和分娩方式。用胎儿监护仪监测胎儿心率、宫缩间隔时间、宫缩强度和宫缩持续 时间,记录新生儿1到5分钟新生儿阿氏评分、计算产后出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用ASA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和t检验,全部数据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无显著差异,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和镇痛组两组的产妇的年龄、体重、身高和孕期都没有什么很大的差

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尝试

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尝试 布比卡因其时效长,麻醉力强,安全系数高,又不易通过胎盘,故适用于产科麻醉。用于硬 膜外阻滞时,0.125%布比卡因仅阻滞植物神经纤维;0.25%可阻滞感觉纤维感觉运动,对运动纤维亦有轻微影响;0.5%则可阻滞运动纤维。我们在10例产妇中用0.25%与0.375%的布比卡因分娩镇痛进行对比性观察,看各组第二产程时间的长短,旨在探讨最佳用药浓度,现报道 如下: 1 方法 选预计能经阴道分娩的27岁以下单胎头位初产妇10例,随机5例为一组,分A、B两组。 待产程进入活跃期后,经腰 3、4间作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4cm,A组用0.375%布比卡因,B组周0.25%布比卡因,首次一般注入量5ml,等再有宫缩时(约1-2.5h),经导管追加 3-5ml。平均用药次数3.80次(1-6次),麻药中一律不含肾上腺素。两组产妇均由助产士观 察记录血压、产程进展、胎心率变化等,并对新生儿用Apgar评分法评法。两组产妇在第一 产程活跃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别用均值及标准差表示。并用t值检验法看其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两组产程时间如表所示: A组第一产程活跃时间最短为220min,最长1例为 1180min,而B组为135-150min,平均时 间为A组短107.83min,但无统计学意义,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两组接近。 经阴道分娩的10例新生儿,除B组1例出生后1min时评6分外,其余均为7-10分,1min 时评分值两组差异不显著。 两组均有1例产前宫缩乏力,产程进展缓慢而静滴催产素的。 3 讨论 连续硬膜外阻滞是分娩止痛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以选用不含肾上腺素低浓度的布比卡布溶 液为宜产程延长可能跟局麻药浓度密切相关。 高浓度的布比卡因可使产妇腹直肌,提肛肌松弛,使其屏气无力,由此可引起第二产程延长。本组采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溶液,力求以最低有效浓度,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果 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两组接近,无显著差异。由于病例少,认识浮浅,尚需进一步观察。 在临床实践中,对体质差的产妇以0.25%的布比卡因较为合适。 硬膜外用药除注意浓度外,注药时间应在宫缩间歇期和产妇屏气停歇期。对产妇脊膜外腔静 脉曲张,硬膜外的容积相对缩小,用药量应严格控制,比其他病人减少1/2-2/3,一般以小剂量分次注药,每次以5ml为限。 子宫受交感和付交感神经支配,子宫体的交感神经运动纤维,来自脊髓胸段5-10,子宫颈的 运动和感觉主要由骶2- 4付交感神经传导。第一产程以宫缩痛为主,要重点阻滞腰段脊神经,但阻滞平面又宜超过 胸10。第二产程以会阴痛为主,主要阻滞骶神经,注药可借助于体位及注药速度,这样可扬 长避短达到目的。 无痛分娩采用于原发和继发性宫缩无力、抑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头盆不称、前置胎盘或有分 娩大出血可能的产妇。

最新:分娩镇痛专家共识

最新:分娩镇痛专家共识 一、分娩镇痛原则 分娩镇痛遵循自愿、安全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产痛,最小程度地影响母婴结局为目的。 分娩镇痛首选椎管内分娩镇痛(包括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镇痛)。当产妇存在椎管内镇痛禁忌证时,在产妇强烈要求实施分娩镇痛情况下,根据医院条件可酌情选择静脉分娩镇痛方法,但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以防危险情况发生。 本共识主要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 二、分娩镇痛前产妇的评估 分娩镇痛前对产妇系统的评估是保证镇痛安全及顺利实施的基础。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1.病史:产妇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合并症,并存症等。 2.体格检查:基本生命体征,全身情况,是否存在困难气道,

脊椎间隙异常,穿刺部位感染灶或占位性病变等禁忌证。3.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存在合并症或异常情况者,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三、分娩镇痛适应证 1.产妇自愿。 2.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试产者(包括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 四、分娩镇痛禁忌证 1.产妇拒绝。 2.经产科医师评估不能进行阴道分娩者。 3.椎管内阻滞禁忌:如颅内高压、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及全身性感染等,以及影响穿刺操作等情况。 五、分娩镇痛前准备 1.2.3略 4.产妇准备

(1)产妇进入产房后避免摄入固体食物,可饮用高能量无渣饮料; (2)签署分娩镇痛同意书(产妇本人或委托人); (3)开放静脉通路。 六、分娩镇痛开始时机 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表明,潜伏期开始椎管内镇痛并不增加剖宫产率,也不延长第一产程。因此,不再以产妇宫口大小作为分娩镇痛开始的时机,产妇进入产房后只要有镇痛需求即可实施。 七、分娩镇痛流程 为完善实施分娩镇痛可参考下列步骤(略)。 八、分娩镇痛实施方法 1.连续硬膜外镇痛 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影响小、产妇清醒能主动配合,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之一,并且当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