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化和旅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文化和旅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文化和旅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文化和旅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文化和旅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其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更是拉动了社会的经济增长,可谓是发展前途较为广阔的新兴产业之一。然而,对于乡村旅游业来说,其发展较之城市旅游,明显不够顺畅。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文化与产品的结合程度较低、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不够重视等问题。但是,乡村旅游业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其乡村的文化气息较为浓厚。由于中国的乡村文化兴起极早,流传已有数千年,已深入农村居民内心,成为乡村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能将乡村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使乡村文化能借助现代化的旅游方式加以表达、展现,就必定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推进乡村旅游业的提档升品。现代化的旅游方式,不论游客开展任何哪一项活动,都与文化内涵相连。例如,游客在旅游地所进行的吃、喝、玩、乐等一切活动,都与乡村的文化习俗密不可分。所以,将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业,可有效克服其发展短板,实现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促进乡村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乡村旅游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如今,我国旅游业鹏兴勃发,已进入全民旅游时代。可是,乡村的旅游业较之城市旅游,其发展明显不够顺畅,而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恰能为其注入活力。现代化的旅游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高层次需求,对旅游的品味也要求日益提高,高质量的旅游能够有效吸引游客,在旅游市场保持较高的竞争力。目前,乡村旅游的短板主要表现为缺乏文化的参与。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可以增加乡村旅游景点的吸引力,迅速打造出乡村文化旅游的品牌。无数实践均表明,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如今,各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而乡村旅游业也日益显现出其生命力。由于现代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逃离城市的喧嚣,渴望回归乡村那种宁静的生活,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再加上,近几年来,人们节假日时间明显增多,这就更促进了人们出游的次数。我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其中许多自然景观经过长期的发展,具有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因素。例如,一些古村古镇、墓葬寺庙等,便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

息。有一些自然文化景观已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而我国乡村地区优美的田园风光以及深厚的农耕文化,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乡村各具特色的风土民情以及诸多历史遗迹,为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创造了优势条件。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则使得旅游业的质量与品位得以提升,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儿,有力促进农民收益的提高。

但另一方面,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在乡村的景点开发以及旅游设施的建设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城市旅游业的进步,虽然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乡村旅游构成竞争。乡村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大量优秀的乡村文化还面临传承困难的危机。城市化的发展,将大量具有浓重乡土气息的乡村商品变得日益商业化,使得乡村产品失去了自身的文化魅力。乡村的文化景观,以其自身淳朴的民风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可是,游客在观赏时,往往不注重对文化景观的保护,使得乡村的文化景观面临被破坏的威胁。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当今时代,乡村文化极易被破坏,但是也不能因为怕遭受破坏而将其封闭起来,唯有开发性保护才能显现出其价值,才能凑集起保护、传承的资金。

(二)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对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文化所包含的范围极广,而对于乡村来说,文化则主要是指古代留下的一些文化遗存以及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风情民俗。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缺乏乡村文化,乡村旅游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要想使得乡村旅游具有竞争力,就必须将乡村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而乡村文化深深植根于乡村,所以,要通过对其进行挖掘,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

我国旅游资源

丰富,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而乡村的历史文化气息又比较浓厚,借助优秀的历史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则会使得乡村旅游业的前进道路较为顺畅。乡村文化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前进动力,乡村的传统文化村落较多,而将其纳入旅游景点,必将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进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此外,乡村旅游的目的主要是让游客了解乡村的发展历史、体验乡村生活,以此来让游客亲身感受乡村文化,彰显乡村文化的魅力。乡村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浓厚的乡村文化,大力传承和弘扬乡村的民俗文化,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从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乡村文化以其自身的魅力引领者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将文化与旅游结合是乡村旅游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二、以文化与旅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人已不仅仅满足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是逐渐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虽然目前的旅游业已能满足一些人对旅游质量的要求,但存在于乡间的传统文化则更能够更有效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强其吸引力。我国的乡村文化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如若能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无疑会给乡村旅游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这一新型的旅游模式在乡村的大规模开展过程中,尚且面临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前进步伐。

(一)对乡村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

乡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其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目前对其宣传力度欠缺,使得乡村文化难以融入旅游业之中。乡村文化缺乏传播渠道,使得更多人难以对其进行了解。例如,乡村旅游中一些文化旅游景点,人们不注重对其进行宣传,则使得游客对此不了解,也无法激起游客的兴趣,进而导致文化景观未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还有一些乡村的独特工艺品,他们只在当地进行流通,导致这些特有的工艺品缺乏市场。此外,对乡村的民俗文化活动宣传力度不足,使得游客没有机会亲身体验当地的习俗,也就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源泉,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是个宏大工程,必须借助政府才能有效推动。但目前,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得乡村文化在融入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受阻。乡村的政府机构本身就不健全,很难对乡村旅游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由此导致其文化在融入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变得十分盲目。此外,政府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传承乡村文化的制度,使得乡村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由此,不仅会导致乡村旅游的品位降低,还使其经济效益较为低下。

(三)乡村文化与旅游产品的结合度较低

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心灵得到放松,而存在于乡村的文化则更具魅力。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种多样,但是乡村文化与旅游产品的结合度较低,此现状阻碍着将文化纳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的发展观念较为落后,他们仍然停留在靠自然景观来吸引游客,却不知道利用当地的优秀文化来激发游客的兴趣,没有将乡村的文化赋予观光景点。此外,他们也不注重将当地的产品赋予当地文化内涵。例如,对于乡村的旅游纪念品来说,各个地区与各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可是在发展过程中,却不懂得将乡村的风情民俗赋予其中,因此,使得旅游纪念品少了文化魅力,乡村旅游

缺少了足够的吸引力。

(四)忽略了对乡村文化的保护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乡村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近年来,人们对文化的重视,旅游部门也开始注重将文化纳入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来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传统文化自身魅力突出,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可是,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只注重大规模开发乡村文化,不注重对其进行保护,这就使得乡村文化面临被破坏的威胁。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流行文化开始兴起,而乡村人们不懂得对其进行保护,使得存在于乡间的风情民俗受到巨大的冲击。乡村旅游业的兴起,虽然吸引了大量的游

客前去观赏,但是,乡村旅游景点的地域空间有限,而工作人员却不懂得限制人流量,造成了景点较为拥挤,这就使得乡村的自然文化景观极易被破坏。还有,某些游客的素质较低,对于乡村的文化景观不但不予以保护,还故意毁坏。

(五)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才缺乏

当前,我国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才较为缺乏。乡村的农民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对乡村文化的概念缺乏了解,所以,大多数农民对将文化纳入乡村旅游业缺乏支持。例如,他们只看到在旅游景点上投入资金,可以得到回报,而不注重对一些潜在的因素予以支持,也就是说,他们往往对乡村的文化不重视,使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再者,由于文化与旅游结合在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中尚且处于较低层次,旅游部门对人才仍未采取培训,造成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才较少。人才是乡村旅游文化得以发展的保障,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才短缺使得乡村文化难以进行传播,给其融入乡村旅游造成重大障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以文化与旅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

我国乡村文化多姿多彩,而将其融入旅游业可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使乡村旅游业提档升品,最大程度地激发游客的兴趣,有力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可彰显乡村文化的价值,拓宽乡村文化的流通渠道,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从而实现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弘扬。可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政府的指导作用不强、文化与产品的结合程度低以及对文化的保护不足等问题,从而严重妨碍乡村旅游的发展,所以,当前急需采取措施来促进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

(一)大力宣传乡村传统文化

文化在融入乡村旅游受阻,原因虽然很多,但一个主要原因是对乡村文化的宣传不足,所以,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宣传

力度。宣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文化。例如,乡村的一些古村、古镇以及乡村的优秀民风民俗,若是没有被发现,恐怕早已消失,更不要说对其进行宣传了。我国的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如原生态文化景观、红色旅游胜地、历史文化遗迹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优秀文化,必须要对其进行大力宣传,才能为更多人所熟知。对于乡村的原生态文化景观以及红色旅游胜地,旅游部门应借助电视、络等媒介对其进行宣传。同时要大规模拓展旅游文化产品的流通渠道,使其顺利销售。还有,旅游地应定期举办一些文艺演出活动,使得游客亲身体验乡村文化的魅力。

(二)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力度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个复杂的宏大工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管理。政府若不对乡村旅游进行支持,凑资、征地、修路、移民等难题根本无法解决,若不对文化市场进行合理规范,必然会导致文化市场的混乱。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文化的支持,积极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引导乡村文化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即政府要规化旅游市场的经营秩序,对那些制造假冒伪劣文化旅游产品的人,给予严厉制裁。再次,乡村文化贯穿于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对游客在旅游中所进行的吃、住、游、玩儿等各种活动进行有效监管,以此保证旅游的高品质。

(三)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对乡村文化的保护

乡村文化与旅游结合价值,显而易见,可是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使得乡村文化面临传承困难的危局。对于乡村文化的破坏现象,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引导,让旅游经营者在对乡村文化的开发过程中,注重对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避免某些人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而以牺牲文化为前提。保护乡村文化,最有效的办法是要制定规则,对故意破坏文化者,给予处罚,以此减少破坏文化的现象出现。再者,要尽力保护乡村文化本来的面目和自己的特色,不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失去自己本身的特色、魅力。其实保护乡村文化并不意味着要将文化封闭起来,而是要与时俱进,在开发中进行保护。若是盲目地将其封闭,不但不会使得文化得到保护,反而会导致传统文化的永久性消失。

(四)积极打造文化旅游产品

当今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而对乡村旅游业来说,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虽然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可是离开传播载体,

文化传播又将从何谈起。

保护、弘扬乡村文化必须要借助传播载体,借此将乡村产品赋予文化内涵,以此来打造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使其形成本地区的一大特色,进而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实现以文化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除此之外,对存在于乡间的民俗文化,要深入进行挖掘,而后将民俗文化与当地的传统工艺品进行融合,使得游客在观赏工艺品的时候,能够体验到工艺品背后的传统文化。此方法不仅仅可以使得游客感受到乡村的风情民俗,更能够使得乡村的特色文化得到完美展现。

(五)拓宽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

乡村旅游业要想提档升品,顺畅发展,必须要加大对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销售,而欲如此则离不开顺畅的销售渠道。只有拓宽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才能更好地将文化融入旅游业的发展之中。文化旅游产品的销售,必须要创新观念,以往的那种守旧的销售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而现代化的主题展览会、络营销等方式才是文化旅游产品销售的最佳渠道。可以在乡村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在此街区中专门展示乡村的特色产品。乡村旅游部门也可以定期到各个城市举办商贸活动,以此来扩展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精品源自中考试题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

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探析

论文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关系良性互动论文摘要:乡村特有的文化传统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开发特别是游客进入无疑又会对乡村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只有大力宣传乡村特色文化的价值,充分利用利益机制,积极寻找旅游地农民和游客兴趣的结合点,强力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乡村社区和乡村旅游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对乡村旅游经营的调控和监管,才能促成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乡村旅游是随着城镇化推进而兴起的一种旅游类型,源于欧洲。根据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是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从市场来看,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是大城市的居民。通过对游客的研究,国外学者发现游客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心理动机是喜欢乡村慢节奏和简单的生活方式、怀恋传统文化和田园风光,他们希望了解当地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不喜欢与其他游客伴行,急切地希望成为当地的临时一员。由此可见,乡村特有的文化传统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当然,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开发特别是游客进入无疑会对乡村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理清这种影响的方面和性质,扬其利,弃其弊,对保障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激励农民加强对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国外的很多案例研究表明,乡村旅游有助于增强乡村社区的自豪感,保护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这些研究显示,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社区的一些独特文化和历史传承鲜为人所知,处于逐渐衰微的状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增强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当地政府总是会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加以保护、开发。而对于某些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其最好的保护方法是让它成为乡村旅游项目的组成部分。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四川农民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并意识到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景观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生态价值会逐渐显现,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会随之逐渐增强。以云南省丽江玉龙县拉市海为例,该乡距离丽江市区8公里,同时又是丽江至香格里拉旅游路线的必经之地,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正是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当地纳西族人民懂得了山水是资源、应共同使用保护的道理,进而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实际上,不独拉市海如此,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云南的束河镇等地方,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在一些旅游村镇,涓涓清流环绕乡村,路边、庭院的花草树木都受到精心呵护,人与自然显得非常和谐。[!--empirenews.page--]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农民形成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客观地讲,原生态的乡村文化固然具有无穷魅力,但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中也有不少不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类自身健康的东西。而这些落后的东西可望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被取代。游客对乡村旅游地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接待服务水平和居民态度等方面十分关注,对卫生与安全的要求更高。这必然促使乡村旅游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搞好给排水建设、美化保洁、道路整治、住房改造、厕所建设、生活垃圾处理,从而使当地农民形成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四川郫县农科村就是其中一例。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该村的交通、通信条件大大改善;村里还建设了专门的垃圾场和停车场;村民自觉修整庭院,更新、添置家庭设施。整个村庄环境优美,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农民公园”。应游客的要求,成都市青城镇“农家乐”接待户则大都订阅了报刊杂志,使业主们也开始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村民的卫生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意乱倒垃圾的现象大为减少。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

【乡村旅游发展思考建议】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乡村旅游发展思考建议】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 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这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被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生动实践一再证实。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从旅游产业的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近年来,**积极谋求旅游发展思路,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众多成就。但是,在当今新的发展机遇期,如何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抢占旅游文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笔者经过多方调研,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的旅游资源 金丝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县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县城60公里。景区内风光秀丽,风格独特,风景如画,具有窄、长、秀、奇、险、

幽的特点,集峰、石、洞、林、禽、兽、泉、潭、瀑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步移景异,景象万千。与其配套的旅游开发项目金丝峡丹江漂流,位于金丝峡镇入口处,漂流里程12公里。金丝大峡谷被誉为“峡谷奇观,天然氧吧,生态王国”。20XX年跻身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唯一的“4a”景区。 闯王寨景区。是一个文化生态综合旅游景区。包括闯王寨文化遗址核心景区和泉茗生态茶园旅游度假区。泉茗度假区是中国西部最北端观光茶园,又是**县南茶北移的第一块试验适生规模化基地。闯王寨核心景区是是依托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此养兵蓄锐、娶妻生子之历史而打造的人文景观。还有闯王马战演绎广场,生动再现闯王当年征战沙场的雄风和铁骨柔肠的英雄本色。 任家沟旅游度假村。是集特色农家乐、民俗体验、休闲养生、观光农业乡村的旅游项目。现建成的休闲垂钓、花圃园林、茶事体验、民俗展示等项目,已经成为县城周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文碧峰景区。位于**县青山镇,距县城20公里,主峰海拔1065.65米,山顶珍奇花木众多,古木参天,四季常青,登至峰巅极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尽览**全貌和陕豫鄂三省交界的美丽风光。 上苍坊旅游风景区。景观以奇峰、幽谷为主,沿途森林繁茂、涧潭密布,主要景点有双驼戏水、三龟盘溪、神雕望溪、鸳鸯戏水、上苍古寨等30余处景观。风景门户区——上苍乐园,以水上冲浪、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为特色。农家餐饮“三江野生鱼”、“柴 火铁锅炖土鸡”是园区的特色菜肴。来到上苍坊,春可以采花,夏可

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可行性研究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乡村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地址 某某省某某县,距省会贵阳365余公里,距州府凯里173公里。大利距县城25公里,宰荡距县城26公里,卡寨距县城97公里,晚寨距县城50公里。 3、规划范围 民族村寨用地规模为60公顷。 4、项目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25年,包括建设期5年。 5、项目业主单位 本项目业主单位:某某县旅游局 法人代表:石松敏 单位地址:某某县古州镇 6、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8057万元。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目的、依据及内容 1、编制目的 ?遵循项目建设程序,为项目决策、资金筹措提出可靠依据; ?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对建设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为项目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2、编制的依据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范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1月 ?《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GB/T18971-2003)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14) ?《旅游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实务全书》 ?《中共某某省委、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某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某某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编报工作的通知》 ?《某某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某某省乡村旅游规划规范》 ?《某某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 ⑴《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⑵《某某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999-2020) ⑶《卡寨村消防建设规划》(2016) ⑷《大利村消防建设规划》(2016) ⑸《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⑹其他资料 2、主要内容 本项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基本研究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 (1)项目概况 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2)主要项目及产品 核心旅游项目: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旅游产品: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 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 (3)模式借鉴 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 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 “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试论乡村旅游的特点

摘 要:乡村旅游具有游乐行为的体验性、品文化的高品性、源市场的城市性和旅产客 游发展的持续性的特点。 关键词:乡材旅游 体验性 高品性 城市性 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523F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0691(000—06010—4021)402—2 乡村旅游发源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 国家居民度假旅游的一种空间选择。其始于一群

为的体验性是指乡村旅游所具有的、让游客参与到乡村生产、活的某一过程,过观察、仿、生通模习作,游客得到满足感、让自豪感、就感的主要特成点。 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坐独木船,当地乘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新了解、识自然,重认加强 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国相继有了乡村各旅游。2到0世纪80年代后,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凸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新型旅 游活动。它不仅指单一的观光游览活动,还指具有访祖、民俗、考、科娱乐、疗等在内的多康 显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是市场需求与供给共 同推进的产物。就市场需求的角度而言,主要是城 种功能、复合型詹陛的旅游活动。其复合型导致游客在游乐行为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性。它把

旅游项目由陈列式提升到参与式,让游客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形式,在大汗淋漓的农耕农忙中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全新生活,在劳动的欢快之余,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游客们不仅能观赏到优美的田园风光,而且满足了参与的欲望,到自身的劳动成果。体验 2产品文化的高品性. 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0世纪820年代,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其成为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渠道, 并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 入点。就市场供给的角度而言,主要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伴随着我国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兴 起和大众观光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进程,尤其 是国家旅游局将19确定为我国生态环境主98年题年的举措,乡村旅游的发展得到极大的促进。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独特的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共融发展举措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共融发展举措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共融发展的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所谓的“振兴”是非凡的,是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信号。乡村文化建设也成为了我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旅游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产基础。乡村文化是乡村自信的重要源头,是乡村自信凝固的粘合剂,是承载乡村自信的火炮架,是我国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共融发展的根本来源。乡村旅游的开展,不仅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提升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 一、鄉村文化与旅游业共融发展的意义乡村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红色旅游景点、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比重越来越大,广大群众对于文化生活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几年,乡村的旅游发展地位日渐突出,很多人会选择在节假日期间出去旅游。我国乡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划分为三种:都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和环境依托型。后两者发展模式均依托于当地的文化景点及文化风俗。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共融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宣传营销观念,所用的宣传手段较为单一,对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及互联网宣传手段认识不足。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受基础设施环境、服务配套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二、探析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共融发展的“四个融合”1.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历史遗产相融合,实现文化产业转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乡村文化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我国一些乡村地区存在文化历史遗产遗忘淡化的问题,未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历史遗产存在的意义。因此,在乡村文化产业建设中,要围绕历史遗址纵向传承和横向融合两条路径进行维护并设计规划方案,从而实现乡村文化历史遗产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融入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升级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此外在乡村文化历史遗址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文明的创新设计和实践,最终形成生态文明特色鲜明的旅游区,实现乡村资源合理利用及维护文化遗产的新型发展模式,既保留了传统产业的原生态特色,又能够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 2.乡村旅游产业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创新文化体验方式现代艺术文化包含现代美术、现代音乐、现代设计艺术等,已是当今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文明和艺术思维。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对艺术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原来的传统民俗文化很多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旅游产业及现代艺术中。将乡村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既能有效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和延伸,充分展示其人文特色和地域特色,又能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进步。 3.乡村旅游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提升服务水平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国内迅猛发展,在科学技术、传统行业、教育行业等领域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给传统的乡村文化产业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通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呈现出一系列的新表现,包括增速变化、结构升级等转变,那么在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旅游又会呈现什么样的变化,与文化创意产业又该如何融合发展和进步,本文就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关系进行分析,并就其发展方向和在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见解和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旅游产业已经是一项支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支撑点。为了提高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国家不仅出台了专门的文件,还制定出相关的政策,鼓励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要求乡村旅游结合当地的特色和自身条件大力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业,以促使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了能够促使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使其能够与乡村旅游进行有效融合,实现旅游的多样化和全面化建设。 1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互动关系 如今社会,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二者结合后的文化旅游模式对于现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旅游是一种创新性的产业,是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之后的产物,无论是国家经济的发展还是国家软实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渴望,而文化创业产业能够丰富乡村旅游的项目,实现旅游项目的多元化,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就乡村旅游而言,只有保持创新,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才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因此,在打造乡村旅游产业的时候,不仅需要将当地的特色和文化融入其中,更需要发挥创意,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使其具有丰富多样性,从而提高人们对乡村旅游的兴趣。而文化创业产业不仅包含了一定的现代文化元素,同时也符合了现代人们审美的要求,所以在乡村旅游中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对乡村旅游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要想得到发展也必须以其它项目为依托,构建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服务,来提高产业竞争力,使其能够有强劲的生命活力。也就是说在将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融合能够有效保证文化创意和人文环境的有效融合,构建比较鲜明的产业规划和布局,使其实现多方面的互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将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到乡村旅游中,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为其实际发展奠定的基础。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需要以旅游为背景,融入当地文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企业经济》作者:唐勇黄俐波[摘要] 本文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对农村文化分类分层实施保护,注重提高农民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经济;乡村旅游;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唐勇,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黄俐波,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江西南昌 330200) 发展乡村旅游,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7月26日在视察上海崇明县前卫生态村时指出:“农家乐前途无量”。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以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开发乡村旅游,鼓励农民依托当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应当同时注意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独具特色的乡村风光和人文资源,而农村旅游文化资源又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所以开发乡村旅游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乡村旅游开发为文化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于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影响,学者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主要是如何发掘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保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旅游的适度开发与有效控制,有利于文化的保护。乡村旅游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传统资源就地转化为旅游产品,完成价值实现和大幅度升值,经济手段辅之以合理完善的行政手段,为乡村文化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1.为文化保护提供经济保障 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民根据当地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了城市居民在农村的消费,也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带动了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扩大,推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总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壮大,公共财政的积累,为农村文化资源的整理发掘、弘扬保护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和支持。 2.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乡村文化中的许多内容逐步面临消亡,尽管专家倡议、政府呼吁保护,但是收效甚微。随着旅游开发的兴起以及外地游客的欣赏度的增加,这些文化内容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日益显现,使得那些面临失传的手工技艺、民间舞蹈和音乐等得到了重新认识和重视。人们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不遗余力地挖掘传统文化,恢复一些濒临消亡或中断多年的民俗文化。尽管这些行为活动直接目的是经济利益,但是客观上还是起到了恢复和传承文化的作用。

文化和旅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文化和旅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其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更是拉动了社会的经济增长,可谓是发展前途较为广阔的新兴产业之一。然而,对于乡村旅游业来说,其发展较之城市旅游,明显不够顺畅。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文化与产品的结合程度较低、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不够重视等问题。但是,乡村旅游业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其乡村的文化气息较为浓厚。由于中国的乡村文化兴起极早,流传已有数千年,已深入农村居民内心,成为乡村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能将乡村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使乡村文化能借助现代化的旅游方式加以表达、展现,就必定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推进乡村旅游业的提档升品。现代化的旅游方式,不论游客开展任何哪一项活动,都与文化内涵相连。例如,游客在旅游地所进行的吃、喝、玩、乐等一切活动,都与乡村的文化习俗密不可分。所以,将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业,可有效克服其发展短板,实现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促进乡村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乡村旅游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如今,我国旅游业鹏兴勃发,已进入全民旅游时代。可是,乡村的旅游业较之城市旅游,其发展明显不够顺畅,而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恰能为其注入活力。现代化的旅游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高层次需求,对旅游的品味也要求日益提高,高质量的旅游能够有效吸引游客,在旅游市场保持较高的竞争力。目前,乡村旅游的短板主要表现为缺乏文化的参与。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可以增加乡村旅游景点的吸引力,迅速打造出乡村文化旅游的品牌。无数实践均表明,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如今,各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而乡村旅游业也日益显现出其生命力。由于现代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逃离城市的喧嚣,渴望回归乡村那种宁静的生活,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再加上,近几年来,人们节假日时间明显增多,这就更促进了人们出游的次数。我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其中许多自然景观经过长期的发展,具有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因素。例如,一些古村古镇、墓葬寺庙等,便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以早野三坡苟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5) 1.2.1 全域旅游 (5) 1.2.2 乡村旅游 (8) 1.2.3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综述 (10) 1.2.4 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14)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7) 1.3.1 研究内容 (17) 1.3.2 研究创新点 (17)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线路 (18) 1.4.1 研究方法 (18) 1.4.2 技术线路 (19) 第2章理论基础 (20) 2.1 供给需求理论 (20) 2.2 体验经济理论 (20) 2.3 “微笑曲线”理论 (21) 2.4 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 (22) 第3章苟各庄乡村旅游回顾与发展态势分析 (24) 3.1 苟各庄乡村旅游发展回顾 (24) 3.1.1 起步期: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阶段(1986-2000) (24) 3.1.2 发展期:旅游项目开发阶段(2001-2015) (25) 3.2 全域旅游为苟各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6) 3.2.1 机遇 (26)

3.2.2 挑战 (28) 3.3 文化创意为苟各庄实现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29) 3.3.1 培育当地旅游新增长点 (29) 3.3.2 丰富当地旅游新业态 (29) 3.3.3 提高当地旅游内涵与品味 (30) 3.3.4 塑造当地文化创意品牌 (30) 3.3.5 增强当地市场竞争力 (30) 第4章苟各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31) 4.1 现状 (31) 4.1.1 文化创意型旅游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31) 4.1.2 旅游相关产业出现集群发展 (32) 4.1.3 文化创意产业助推当地旅游品牌塑造 (33) 4.2 问题 (33) 4.2.1 文化型旅游产品单调,缺乏深度 (33) 4.2.2 产业支撑力度小,产业链短 (33) 4.2.3 经营主体单一,创意型人才短缺 (34) 4.2.4 创意力度薄弱,技术欠缺 (34) 4.2.5 与地方文化脱节,缺失地方特色 (35) 4.2.6 乡村旅游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程度有待再提高 (35) 第5章苟各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39) 5.1 以“全域旅游观”谋发展 (39) 5.2 创新旅游业态 (39) 5.3 推动利益主体共同化 (40) 5.4 强化产业支撑 (41) 5.5 开发传统文化资源 (41) 第6章结论与建议 (42) 6.1 结论 (42) 6.2 建议 (42)

试论乡村旅游原生态文化的本质特征

内容摘要: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具有原生态特色的地方风土人情,它的特征体现为产品的农耕内涵。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乡村原生态文化“失真性” 的多种表现,主要是由上的“公地悲剧”现象导致的。本文认为,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乡村旅游原生态文化本质特征,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机制,切实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及其环境。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生态环境、“公地悲剧”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也大为增加,乡村旅游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兴起的。所谓乡村旅游,就是利用乡村风貌、乡村生产生活场景、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等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体验、娱乐、休闲、度假。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开发,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特有的乡村文化和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已经影响到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如何保持“乡村”的持久魅力,成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严峻现实问题。本文从乡村的原生态文化和环境特色保持入手,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乡村”是一个相对于城市地域而言的概念。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紧张,身心受到极大的压力,需要放松紧张的情绪。在这样的心理因素驱动下,重返大自然,向往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必然更多地引起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向往,从而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主要在于游客的“乡村体验”。游客到乡村旅游就是暂时从都市喧嚣、快节奏的工作压力和现代社会淡薄与疏离的人际关系中逃避和解脱,与传统和自然近距离“亲密接触”,享受宁静祥和的氛围,体验和体会“怀旧”的感觉,即完成“乡村体验”。所以,吸引游客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首先要有乡村场景“真实性”,游客第一印象就是乡村;其次要有满足游客好玩、好奇和放松的文化和环境,使其进行切实的“乡村体验”。 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成为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地大致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优美的风景。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态,村庄与自然构成一种和谐关系和有机的整体,游客置身于其中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感受,达到休闲、身心放松和娱乐的目的。二是别致的风俗。保持完好的农村传统习俗,包括生产、生活方式、民居、宗教、仪式、歌舞、服饰等。三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民族特色系自然传

乡村文化意境与乡村旅游产品营销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乡村文化意境与乡村旅游产品营销 作者:邓燕萍, 刘克纾, DENG Yanping, LIU Keshu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 刊名: 井冈山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28(6) 参考文献(7条) 1.邓燕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探析[期刊论文]-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7(02) 2.阳国亮多维视角旅游文化研究简论[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3.董丽君"意境"之说的演变与涵义[期刊论文]-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9(02) 4.高维生乡村印象 2000(10) 5.胡晓明要什么样的乡村意象? 2006 6.何丽芳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 2006 7.粟路军;王亮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市场特征研究[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7(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何勇中小城镇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优化与研究——以花溪区为例[期刊论文]-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4) 2.阿萍回故乡之路——斯洛伐克的乡村文化[期刊论文]-世界文化2009(12) 3.陈德海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对策[期刊论文]-华章2012(18) 4.杨梅.YANG Mei乡村旅游的扬弃与后工业化主题产品设计[期刊论文]-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9) 5.李德建论文化视阈中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期刊论文]-农村经济2009(6) 6.倪姗.NI Shan乡村文化与现代化的乡村建设[期刊论文]-闽江学院学报2008,29(3) 7.刘铁芳乡村文化的缺失与反思[期刊论文]-农村·农业·农民A2011(1) 8.门坤玲.鲁晓军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审美[期刊论文]-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12) 9.张玉辉乡村旅游:极富吸引力的产业亮点[期刊论文]-社会主义论坛2009(5) 10.边建全.鄢福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中国房地产业2011(10)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2a3199848.html,/Periodical_jgsdxxb-s200706020.aspx

民俗文化可以让乡村旅游小镇别具风情

民俗文化可以让乡村旅游小镇别具风情——山合水易“贵州梵净山傩仪风情小镇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民俗文化可以增添乡村旅游的特色,那么,怎样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才能让民族文化成功融入进乡村旅游项目中呢?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对贵州梵净山傩仪风情小镇进行规划时,就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异地民俗风情体验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趣、求知”的多方面心理需求。同时,高达56.7%的西方游客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和猎奇的心理。民俗游是旅游行为和旅游地产开发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项目简介: 本项目地——黑湾河旅游服务小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位于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的脚下,东以太平河为界,西到坝干村,北到转塘,南到熊家坝,占地面积约 2.2平方公里。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将整个项目分为三个建设区块,在本规划中,称之为“南区、中区、北区”。傩仪风情小镇隶属于项目整体规划中的“中区”,“傩文化”为主要的展现形式,配合各种民族民俗风情展示,形成别具特色的“最生动的文化风情小镇”。

文化特色:民俗文化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挖掘了贵州铜仁地区的“傩文化”这种特有的古老文化,将它与梵净山的神秘联系起来,打造出一个以傩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小镇,其物业主要以商铺、客栈、酒店为主。也有珍藏梵净山珍惜野生动植物标本的珍惜动植物博物馆等文化参与、娱乐体验设施。通过提炼和演艺傩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转变形成大众类的旅游产品。同时发掘贵州地区最具特色的民族民俗元素点缀其中,形成一个满足游客住宿、餐饮、娱乐体验、文化参与的大众游憩场所。 核心理念: 梵净山是一座生态环境优良的佛教名山,旅游行为多以登山观光、烧香参拜为主,游客资源相对单一,旅游配套服务较为滞后。针对现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采取了“山上、山下一体化联动”的战略性思路,即山上观光,山下休闲,山上听禅悟性,山下康体养生,山上感受生态王国,山下体验文化小镇,改善旅游产品严重匮乏这一基础现状,实现对观光景区的游客资源进行再开发的长远目标,打造出一条极具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旅游度假休闲产业链。 项目意义: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本项目中结合梵净山观

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性模式——“文化+旅游+农业”

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性模式——“文化+旅游+农业”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与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驱动下,将美丽乡村建设又一次推向了高潮。绿维创景多年来研究美丽乡村的理论与实践,在农业部发布的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之外,创新性的探索出了美丽乡村更具生命力的“文化+旅游+农业”模式,本文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为例,详细地阐述了此种模式的应用,以供大家分享。 一、项目背景 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时,在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际,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旅游消费与投资环境持续改善环境之下,毕节市七星关区紧跟国家政策,贯彻落实国家、贵州省、毕节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文件精神,以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契机,以区域交通环境改善为机遇,以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启动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七星关区政府委托绿维创景进行八寨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规划。 二、问题聚焦 村庄现状问题主要存在于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第一,产业处于低级、粗放的小农经济阶段,传统农业不足以发展村庄经济,导致村庄经济活力缺失,人口流失,村庄空心化。第二,村庄建设良莠不齐,村庄传统特色风貌和建筑符号逐渐消失,缺乏良性交往空间,街巷空间脏乱差,空心村现象逐步加剧,传统村落活力渐逝。第三,村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差,文化服务设施匮乏,卫生设施条件差,村民物质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在贵州产业带动型、乡村旅游型、生态文明型和民俗特色型四种典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趋于成熟,已成功发展了一批美丽乡村。在周围村庄快速发展,八寨镇村庄自身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找到八寨镇的出路呢?是遵循固有模式,还是跳出成功经验,探寻一条全新的道路,是项目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规划思路 项目组以村庄实际为出发点,秉承“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文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关键要素整合,旨将八寨镇打造成为区域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路径探究-最新范文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路径探究 摘要:随着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对旅游功能和旅游业态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旅游在传统休闲、观光和体验功能基础上,需要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以旅游与文创融合发展形成新资源,拓展旅游与文化产品的新市场。因此,本文着手分析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通过探讨旅游与文创产业的融合效应,发现二者深度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从而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近些年,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迅速,成为城镇居民休闲放松、体验生态、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同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可与传承也开始引起社会各界重视,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消费需求的主要业态,将乡村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性开展新型旅游模式,是乡村旅游经济转型的大势所趋,有利于盘活农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形式,赋予乡村旅游新的生命

力和活力。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1.丰富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紧凑的城市生活给人们生理和精神上均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焦虑的城市环境催生了人们追求慢生活的精神追求,这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放松与休闲的慢节奏生活的场所,有效带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助力。但是,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旅游资源的利用相对较为单一,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递减,需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农村传统文化作为特色资源,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一种创新,以文化创意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既挖掘了农村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又拓展了乡村旅游发展空间,丰富了乡村旅游资源种类,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2.创新乡村旅游模式,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经过了快速发展时期后,其单一的资源开发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关产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旅游业的跨界融合打破了原有旅游发展模式的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趋势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趋势 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从起步开始到进入初步的阶段,再到现在的初具规模,只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学者们的研究从开始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步步深化,到现在把目光又集中在了乡村旅游与环境的保护、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问题上。本文意在对过去二十多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发展趋势做一个基本的概述。 标签:乡村旅游;理论研究;趋势 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农业发展急需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而随着乡村旅游在我国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有关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也逐步开展、拓宽并且深化起来。本文意在对过去二十多年来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和理论研究做一个简略的概述。 一、“乡村旅游”定义的界定 众所周知,在我国乡村旅游都是以其“乡土文化”作为招徕和吸引游客的招牌的。因此在界定“乡村旅游”的时候,我们无法不将“乡村旅游”和“乡土文化”联系起来。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称谓有多种多样,有如“休闲农业”、“观览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近十种称谓。学者卢云亭认为:只要有吸引力,能给游客增加奇趣、野趣、异趣、乐趣、买趣,并拥有观赏、参与、习技、科考、健身、阅历等旅游功能的农业旅游均属乡村旅游范畴[1]。王仰麟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农村为媒介,能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等功能的一种旅游业[2]。而杜江则等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王兵(1999)则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旅游活动[4]。笔者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认为:乡村旅游是相对城市景观、人造景观旅游而言的,区别于城市地域的、以分布在乡村地区的旅游资源为吸引物而展开的一种生态旅游活动,它包括散布在城市地域范围内和城乡结合部的农家乐、果园区和广布在乡村地域内的风景区三大部分。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大多是一种凭借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偏远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集参与性、娱乐性、享受性、科技性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产品。这种旅游形式,以其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而日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同时,由于乡村尤其是毗邻城市的乡村在经济发展上的相对落后状态,使乡村旅游也成为乡村谋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开始与研究趋势 总的来说,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会,从起步开始到进入初步的阶段再到现在的初具规模,只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学者们的研究从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