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历史最新知识点

高考历史最新知识点

高考历史最新知识点

高考历史最新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科目有很多必背的考点,同学们在考前一定要多温习这些知识,争取熟练

掌握重要考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最新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

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最新知识点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

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

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高考历史必修知识点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__,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__)、“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

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6、清代:京剧,新的高峰

高考历史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__、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_。

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

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__: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__。唐末,__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__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__。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明的贡献

造纸术、指南针、__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__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__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弱,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__、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__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大的杠杆。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

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

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

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

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_而亡

(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皇帝为_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专制。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

清朝——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5、汉化政策,

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

评价唐太宗

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

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

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4、民族关系:“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

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影响

科举制的“利”

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2、教育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

3、社会风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科举制度的“弊”

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

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

弊:

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主要是相互融合的过程。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不断的爆发战争,由于农耕文明较之游牧文明先进,所以即便农耕文明军事失利,国破家亡,最

后也会将征服者同化,最后融为一体。形成了目前我国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社

会格局。这些长期共同生活在一片国土上的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一、民族融合的含义、主要方式和意义:见上文表述。

二、民族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形式及历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政策) 特点: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表现:一是战争:①民族掠夺战争。②民族征服战争。③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④

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⑤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

二是和平:①和亲。②贸易。③会盟。④通贡。

处理方式(政策):①战争。②设管理机构。③册封。④和亲。⑤会盟(“议和”)。

⑥互市。⑦防御(如迁民屯边,修筑长城等)

三、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管辖(史实可略?)

东北:①唐:设黑水、忽汗州都督府。②元:设辽阳行省。③明:设奴儿干都司。

④清: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

西北(新疆):①西汉:前60年,设西域都护。②东汉:班超经营西域,重设西域都护。③唐:设安西、北庭都护府。④元:设岭北行省。⑤清: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蒙古各部)、伊犁将军(辖整个新疆地区)。

西藏:①元: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②明:设卫所,建立僧官制度。

西南(云贵川):①西汉:汉武帝在西南夷设郡县。②三国:蜀国任用少数民族首领

做官。③唐: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④元:设云南、四川行省;建立土司制度。⑤明:实行土司制度;贵州“改土归流”后成为省级行政单位。⑥清:雍正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台湾:(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依据有:①三国吴:230年,卫温率万人船

队到达夷洲。②隋: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③元: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球。

④清: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

建省;1885年,设台湾省。

(2)1895-1945年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回归祖国。

(3)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的法律依据

①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

领土必须归还。②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规定必须实施。

③1972年,中美发表了《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解决台湾问题总的方针、原则、方式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方式:“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

四、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中华民族的起源:原始社会末期,黄炎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民族融合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各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

战争逐步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朝的统一,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两汉时期,实现了对西域、西南及华南两广地区

的统治,既大大扩展了疆域,又有效地开发了边疆。

5.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迁徙,各民族联合斗争以及少数民族统

治者的改革,出现了中国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隋唐时期,高度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少数民

族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更大范围、多种形式加强了

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和管理,特别在西北和东北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

7.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高潮的再一次出现: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逐步完成了封建化,为元朝

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元统一后,形成了中国历

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8.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周边

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在清朝,粉碎了少数民族贵族与西方侵华势力分裂国家的阴谋;同时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中央集权,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式

巩固下来。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通用5篇)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通用5篇)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篇1 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 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7、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得于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消极:皇帝既是立法者,又是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篇2 1、城邦基本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基础: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023高中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精选三篇

2023高中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精选三篇【篇一】2023高中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 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 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使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衰落解体。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 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3.“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 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商企业。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5.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6.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尽管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封建自 然经济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7.外国资本,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 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其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其特点是自 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民族资本,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是相 对于官僚资本而言的。 8.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 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9.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10.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11.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 12.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但 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 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篇二】2023高中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 一、读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临考时,再扎扎实实地将历史课本 阅读思考一遍,既可回亿,巩固重要的史实史论;深化知识理解,完善结构,又可查漏补缺,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应考信心,使学生 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二、练讲结合。 练是实践,实践出真知。考前进行有一定量、有度、有序的强化训练,十分必要。可在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透彻把握历史教材的 基础上,参照前几年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特点,精心筛选加工出几 套综合性、科学性、典型性以及知识、能力和思想都贴近考试的模拟试题,

2023通用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

2023通用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高考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分封制

新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汇总

新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汇总 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实施,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考生的 基础知识掌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新高考历史科目的 基础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1. 三皇五帝时期: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包括伏羲、神农、黄帝、轩辕、颛顼等五位君主,为中国古代历史的起 源时期。 2. 夏、商、周三代: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分别为夏朝、商朝和西周。 3. 春秋战国时期: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封制度和诸侯割据时期。 4. 秦朝: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封建王朝。

5. 汉朝: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 封建王朝。 6. 隋唐五代: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隋朝、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7. 宋元明清时期: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宋朝、元朝、明朝和清 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四个封建王朝。 二、世界史知识点 1. 古希腊:指古代希腊城邦联盟,包括雅典、斯巴达等城邦。 2. 古罗马:指古代罗马帝国,包括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两个 时期。 3. 美洲原住民文明:指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人文明,包括玛雅 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等。

4. 埃及文明:指古代埃及的文明,包括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法 律制度等。 5. 印度文明:指古代印度的文明,包括印度教、佛教等。 6. 伊斯兰教文明:指伊斯兰教的文化和影响,包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7. 欧洲文艺复兴:指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包括文艺复兴的起源、影响等。 三、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点 1. 中国的自然地理:指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自然环境。 2. 中国的历史地理:指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的疆域变迁,包 括中国的版图变化。 3. 中国的行政区划:指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各个省份的 名称和位置。

新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史 1、夏商西周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这一时期的核心知识点主要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变迁、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其中,夏朝是中国最早的朝代之一,成文制度的确立和中原地区的政治统一,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商朝的王权制度和农业经济等方面的特点,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周时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西周王朝的建立、宗法制度、封建分封体制等方面。 2、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核心知识点主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列侯的兴起、儒家道家法家诸子百家的兴起等方面。其中,春秋时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鲁卫之争、晋国的国际政策等方面。而战国时期的知识点则主要包括战国七雄的兴起、墨家法家兵家的兴起、纵横家的兴起等方面。 3、秦汉历史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核心知识点主要包括秦朝的统一和统治、秦朝的法家政策、秦朝的制度建设等方面。其中,秦朝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焚书坑儒实行法家政策、修筑长城开辟丝绸之路等方面。汉朝的知识点则主要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武帝的改革、汉朝的丝绸之路等方面。 4、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群雄割据、政权更迭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核心知识点主要包括三国时期的战乱、人才辈出、文化繁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文学艺术等方面。其中,三国时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三国鼎立、三国文化的发展、三国英雄传说等方面。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知识点则主要包括王权的削弱、地方豪强的崛起、佛教的传入等方面。 5、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开放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核心知识点主要包括隋唐的统一和繁荣、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其中,隋朝的知识点主要包括隋文帝统一南北、隋炀帝的大运河工程、隋唐的对外交往等方面。唐朝的知识点则主要包括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朝的对外贸易、唐传入佛教等方面。 6、宋元明清时期

新高考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史 1. 世界古代史 1)古代社会的形成 2)古代东方社会 3)古代地中海社会 4)古代印度河流域社会 5)古代中国社会 2. 中国古代史 1)夏、商、周三代 2)春秋战国 3)秦朝和秦汉 4)魏晋南北朝 5)隋唐五代 6)宋元明清 3. 世界古代史名著 1)《古代史》 2)《昭示》 3)《史记》 4)《史记》 5)《史记》 二、近现代史 1. 近现代中国史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第一次国共合作5)南方政权 6)北伐战争 7)抗日战争 8)解放区的建立9)解放战争 10)新中国的成立2. 世界近现代史 1)英国革命 2)美国独立战争3)法国大革命 4)法国大革命 5)俄国十月革命6)第一次世界大战7)第一次世界大战8)第二次世界大战9)亚非拉国家的独立10)国际关系 3. 近现代史名著 1)《近代史》 2)《近代史》 3)《近代史》 4)《近代史》 5)《近代史》

6)《近代史》 三、现代史 1. 中国现代史 1)中国共产党成立 2)第一次国共合作 3)抗日战争 4)第二次国共合作 5)解放战争 6)新中国的成立 2. 世界现代史 1)第二次世界大战 2)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3)国际关系 4)冷战 5)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3. 现代史名著 1)《现代史》 2)《现代史》 3)《现代史》 4)《现代史》 5)《现代史》 四、近代史 1、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至1918年的真人世界大战,是史学家评价为“联合国刚立的战争”。

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剥削扩张的必然结果,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引发。 2)战争过程:从1914年7月28日到1918年11月27日 a.西方战线: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 b.东部战线:塞尔维亚、奥匈帝国、俄国、土耳其 3)结果:反映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和世界资本主义的矛盾。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4)世界影响:瓦解了帝国主义世界,世界重国态,开辟了社会主义举国无产阶级专政的 国家实力。 五、当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者和中国人民集团的无限的政党。 2)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是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者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 1)原因: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进行侵略,侵犯中国民族的尊严和权利,中国人民不能容忍。 2)过程:全民抗日,东北抗日,八路军,新四军。 3)结果:中国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解决国家问,确立了人民民主专 政的政权地位。 3.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解放斗争的历史性发展阶段 1)历程:解放战争的总路线(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反对美帝国主义,建立独立繁荣的 新中国)。 2)结果:解放战争成功胜利,新中国成立。 4. 新中国的成立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重点总结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重点总结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制度也逐渐被推广和实施。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可忽视。为了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备考历史,以下是新高考历史知识点的重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 1. 北京人和北京人遗址的发现,标志着中国人类起源的远古时代。 2. 公元前2100年前后,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 3.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4.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有纪实性记载的第一个朝代。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演变 1.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 2.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 3.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裂最严重的时期。

4. 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的时期。 三、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繁荣 1. 在中国古代科技方面,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都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在文化方面,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如《史记》、《红楼梦》和京剧。 四、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1. 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2.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思想的高潮,为中国共产党的形成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五、中共建立的新中国 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2.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3. 中国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和经济变革。 4.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重要政策之一,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六、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1. 中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和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举措。 3. 中国通过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环境污染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改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以上是新高考历史知识点的重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广大学生备考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学习历史,了解祖国的传统和进步,为建设美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考制度也在不断变革中。新高考作为一种常态化改革的手段,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新高考中,历史作为一门必修科目,被认为是考生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门知识。本文将对新高考历史科目的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以内容精简,排版整洁美观为原则,准确表达各个知识点。 一、秦朝的建立与秦始皇 全国一统之前的中国历史主要分为封建时代和战国时代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秦国逐渐崛起,最终实现了天下统一。秦朝的建立主要归功于秦始皇,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时还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文字统一等政策。 1. 秦国的崛起:秦国位于中国的西部,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强大,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其成为当时诸侯国中最强大的一个。 2. 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实行郡县制、实行均田制以及统一文字等。 3. 建立集权制度:秦始皇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了分封制,设立了郡县制,并大规模推行中央集权的政策。 4. 统一计量标准:秦始皇还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度量衡制度,统一了中国的计量标准。 二、汉朝的兴起与西汉的统治

秦朝的短暂存在,给中国带来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但也存在一 些问题,不久后就被推翻。接着兴起的汉朝,规定了中国政治和社会 制度的基本格局,并且在西汉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 刘邦的兴起:刘邦是汉朝的奠基人,他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建立了汉朝。 2. 中央集权制度:汉朝采用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从而实现了政 权的稳定。 3. 文景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时期是一个相对稳定而繁荣的时期,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得到了提高。 4. 西汉王朝的统治:自刘邦建立之后,西汉王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其中包括汉武帝和汉文帝时期的改革,使得西 汉的统治达到了巅峰。 三、东汉的到来与三国时期的动乱 西汉后期,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国家逐渐陷入动荡。东汉的建立,标志着另一个历史时期的开始,即三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复 杂多变,各个势力之间相互争斗。 1. 东汉的建立:东汉的建立是在西汉灭亡后,由刘秀所建立的,标 志着东汉的统治的开始。 2. 汉末黄巾起义:东汉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爆 发了汉末黄巾起义,这场起义标志着东汉王朝开始逐渐衰落。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行,历史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与作用 逐渐凸显出来。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考查了学 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了解与把握。为了帮助 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在此对新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以期帮助考生全面复习,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古代史知识点 1. 中国古代的初步形成与发展 1. 夏、商、周的建立与演变 2. 来华民族的迁徙与发展 2.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变革与统一 1. 诸子百家的兴起 2. 各国争霸与兼并 3.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前期封建制度的复兴 1. 秦始皇统一中国 2. 汉武帝的改革与扩张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乱与民族融合 1. 三国鼎立与北方各民族的冲击

2. 南北朝的分裂与交替 5.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1.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2. 宋朝的政治体制与社会变革 3. 元朝的南北对峙与蒙古统治 4. 明朝的海外探险与社会动荡 5. 清朝的封建统治与闭关锁国 二、近代史知识点 1. 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启蒙 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 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抗争 1.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 地理环境与政治经济的变革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 2.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1.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三、现代史知识点 1. 当代世界的经济与政治格局 1.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重构 2. 冷战与全球化的影响 2.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冲突 1.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与发展 2. 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与挑战 3. 当代世界各地区的冲突与合作 1. 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冲突 2. 亚洲地区经济合作与安全问题 4. 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 1.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2. 跨国公司与全球经济治理 综上所述,这些历史知识点是新高考历史科目的重点内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逐一掌握。通过系统、全面地了解这些知识点,考生

高考历史新课标必考知识点

高考历史新课标必考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历史文化基础知识 1. 古代中国的起源与文明发展:黄河流域的文明、长江流域的文明、华北草原文明等。 2.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夏、商、周等各个朝代的兴衰更迭。 3.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科举制、农民起义等。 二、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 1. 儒家思想: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等的核心观点,以及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经典《道德经》等的核心思想,以及道家对古代 中国社会的影响。 3.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佛陀的传播和佛教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1. 秦始皇与统一中国:秦始皇的改革与统一战争,以及统一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 2. 汉朝的兴起与繁荣:西汉与东汉的历史特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 改革与外交政策,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晋朝的兴衰,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等。 4. 唐宋时期的繁荣:唐朝的政治与文化,宋朝的政治与经济,科举制度的改革与文化繁荣等。 四、中国历史上的外来统治与抵抗 1. 来华背景与蒙古族的统治: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的建立,以及元朝统治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 2. 明朝与外族入侵:明朝在外族入侵中的抵抗与辽东的防线,明朝政治状况的转变与社会变革等。 3. 清朝的统治与近代化改革:清朝的开国与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的维持,鸦片战争与近代化改革运动等。 五、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 1.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与意义,民主革命的进展与影响等。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早期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思想与政治主张,以及党在革命与抗战中的作用。 3.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全面抗战: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战统一战线与抗战胜利,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六、现代中国的建设与改革

高中历史新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新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考试中 的必考科目。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历史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 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历史新高考,下面 将对历史新高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史 古代史是历史学科的基础,也是理解后续历史发展的重要环节。主要涵盖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内容。 1. 夏、商、西周 -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大禹治水、太康、帝 喾等。 - 商朝:商汤、商纣王、河洛文化等。 - 西周:周公旦、周武王、周宣王、井田制度。 2. 春秋战国 - 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等。

- 战国时期:孔子、荀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等。 二、近代史 近代史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演变和历史走向至关重要,其中主 要包括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个方面。 1. 中国近代史 - 鸦片战争:1840年,中英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标志着中 国近代史的开始。 - 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是革命的领导人。 - 五四运动:1919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一次爱国运动,提 出了“科学、民主、自由”的口号。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 - 解放战争:1945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次革命战争。

2. 世界近代史 -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发生在英国的工业变革,标志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到来。 -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为 民主革命的先导。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欧洲各国之间的一场全面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全球性战争,主要参战国为盟军和轴心国。 三、现代史 现代史是对近现代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学科,主要包括 了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 中国现代史 - 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代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社会主义 道路。

高考历史最新知识点

高考历史最新知识点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高考历来被视为学生们进入大学的门槛。历 史学科是高考中重要的一科,对于考生们来说,了解历史知识点是必 不可少的。本文将介绍最新的高考历史知识点,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历史意识的一种方式。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 今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二、历史学科的分值占比 根据高考规则,历史学科的分值占比通常为15%,其中选择题占70%,主观题占30%。这意味着学生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作答,因此对于备考来说,掌握重点知识点至关重要。 三、古代史篇 古代史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考试重点则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 1. 文明起源和古代初期:了解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古代各个朝代的兴 衰变迁。

2. 秦汉魏晋南北朝:了解秦汉帝国的建立和统治,以及后来的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3. 唐宋元明清:了解唐宋帝国的繁荣和黄金时代,元明清帝国的政 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 四、近代史篇 近代史是历史学科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考试重点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 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了解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以及近 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西方列强的入侵。 2.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和发展,以及新文 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建立: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以及中共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建立过程。 五、现代史篇 现代史是历史学科的最新部分,主要涵盖了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 史事件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考生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 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世界社会和中国的影响。 2. 冷战与新世界格局的形成:了解冷战的起因、发展和结束,以及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

新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新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新高考历史考试注重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下面将介绍一些新高考历史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 年前的古代黄河流域。在这一地区,人类逐渐从狩猎采集社会过 渡到农业生产社会,形成了早期农耕文明。新高考历史考试中, 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了解至关重要。 二、中国古代的统一和分裂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王朝的统一和分裂。新高考历 史考试会提及不同时期的统一和分裂,以及对这些事件的原因和 影响进行分析。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秦朝的统一、唐朝的盛 世与五代十国的分裂等。 三、中国古代的经济和社会 中国古代的经济和社会是新高考历史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 包括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内容。例如,新高考历史考

试会涉及到宋代的经济繁荣、明朝的海外贸易、清朝的藏传佛教等。 四、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也是新高考历史考试需要了解的一部分。例如,新高考历史考试会考察到秦朝的封建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明清时期的阶级制度等。 五、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是新高考历史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这包括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事件和运动。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影响等。 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新高考历史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这包括了中国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等。新高考历史考试会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七、世界史的重要事件

高考历史新教材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新教材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新教材是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考 试意义。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和复习高考历史,我们将对新教 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供同学们参考。 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是历史的基础,我们需要了解人类从 原始社会到农耕社会、城市文明社会的演进过程。其中包括人类从狩 猎采集到农业生产的转变、城市国家的兴起以及古代文明的发展等。 2. 中国古代的朝代变迁 高考历史中经常涉及到中国古代的朝代变迁,需要了解不同 朝代的建立和推翻的原因、主要统治者的执政政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包括从夏商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 的兴衰变迁。 3. 世界古代文明 高考历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我们需 要了解不同的古代文明,如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重点掌握各个文明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 面的知识。 4.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中外交往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中外交往的情

况。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同时重点关注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丝绸之路等的交流与交往,掌握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事件。 5. 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 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是高考历史的重点内容。特别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我们需要掌握这些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关联。 6. 世界现代史的发展 世界现代史是高考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关注列强的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冷战与新世界秩序的建立等重要事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影响因素、重要事件以及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7. 当代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 高考历史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当代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我们需要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变革情况,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科技进步、文化变迁等方面的变化。 总而言之,高考历史新教材的核心知识点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国古代历史、世界古代文明、近代中国历史、世界现代史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解与记忆教材内容,结合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因素,掌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同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历史见解和观点,提高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全解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全解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高考已经成为了每个 中学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这一改革不仅涉及到考试形式的变革,也涉及到历史课程内容的改革。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新高考, 本文将对新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全面解析。 一、近代中国的变革 近代中国的变革是中国历史的核心部分,对于新高考历史考试而言,也是重点内容。近代中国的变革包括了康乾盛世、鸦片战争、太 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多个重要事件。 康乾盛世是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治理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同时,官僚制度得到了革新,科举制度也得 以进一步完善。康乾盛世为中国打下了近代化的基础。 鸦片战争是指英国与中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主要是由于 中国政府对英国对华贸易的管制政策引发的。这场战争使得中国深刻 认识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也引发了中国国内变革的需求。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它由 洪秀全所领导。这场起义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同时也使得中国社 会向着更加开放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洋务运动是指晚清时期中国政府为与西方列强竞争而大力倡导的 现代化运动。该运动中,中国引进了大量西方的技术、科学和机器, 这些都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戊戌变法是指晚清时期中国政府在改革上出现的重大变革。这场变革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同时推动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全面改革。虽然这场变革并没有达到最终目的,但它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 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是中国近代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如五年计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五年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推出的一系列经济发展计划。这些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大跃进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推出的一项经济政策。这个政策期望通过全民动员和农田工业化的方式推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结果却带来了农作物歉收、资源浪费等一系列恶果。 文化大革命是指毛泽东倡导的一场社会运动。这场运动的目标是批判、打倒旧的制度与观念,一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混乱和动荡。 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也是新高考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强调经济发展为核心,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特殊经济区等一系列措施,逐步使中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新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我国教育体制也在逐渐转型。新高考作为一种新的高考制度,对学生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高考历史科目的核心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对新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史 1.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 包括封建制、奴隶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等。 2.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着重介绍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商代的兴起和亡国,以及周朝的建立等。 3.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重点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四大发明等。 二、近代史 1. 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矛盾

讲述封建社会的基本性质,如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 对外侵略和近代中国的落后 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等都是重要的知识点。 3. 近代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变革 重点关注洋务派、改良派和戊戌变法的失败,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三、现代史和当代世界史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 包括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2.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重点关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3. 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关系

主要包括世界两次大战、联合国宪章、冷战等重要事件和组织。 四、历史的启示和价值 历史的启示和价值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高考历史科目的核心要求。学生应该通过历史的学习,能够归纳总结历史教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总结: 新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总结涉及中国古代、近代史以及现代史和当代世界史等。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加强对历史事件之间关联性和影响的把握。只有全面掌握核心知识点,才能在新高考历史科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版高考历史知识点

新版高考历史知识点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的过去,并对 我们了解现在、展望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考历史是中国高考的一科,考察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下面将介绍一些新 版高考历史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王朝和政权变迁 古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随后出现了商、周等王朝。两周时期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以商朝灭亡后建立,东周 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分裂的时期,各 诸侯国争霸不休。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 集权的王朝——秦朝。随后,汉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 和清朝相继出现,每个王朝的兴衰都对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古代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例如,南京长 江大桥、北京故宫、长城等建筑物,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水平;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发明,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 的瑰宝。 三、中外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些重要的中外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

民地化的开始;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割让和赔款具有重要意义;辛亥革命导致了清朝的终结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四、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 新中国是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的,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通过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策和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和国际交往的深入,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 五、世界历史知识点 在新版高考历史考试中,除了中国历史知识点外,还会考查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例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帝国的兴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等。学生需要对这些世界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总结: 新版高考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对古代中国的王朝和政权变迁、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中外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的了解,考生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考试。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够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重要知识点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重要知识点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重要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复习,要掌握基本史实和观点,记住关键词,理清时间线。基本史实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023年必考历史高考知识点考点

2023年必考历史高考知识点考点 高考历史考点知识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楚辞《离骚》。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5.宋元:话本、词、戏曲、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壮大,也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6.明清: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 高考详细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二、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__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__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三、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1949年9月,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