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线接触流体动压润滑的定解条件

线接触流体动压润滑的定解条件

线接触流体动压润滑的定解条件

·20· 机械 2005年 第32卷 增刊

线接触流体动压润滑的定解条件

刘鸪然1,焦彬1,王武东1,C.Y .Chan 2

(1.上海电机学院,上海 200240;2.香港理工大学)

摘要:对线接触流体动压润滑进行一些研究,提出线接触流体动压润滑的定解条件。 关键词:线接触;流体;动压;

马丁理论在流体动压润滑发展历史上有重要意义,但马丁公式与实测相差1~2个数量级。其一原因是假定油膜起始和终止点 h 0

设油膜厚度:h =h 0+f (x ) f (x )为曲面接触点邻域间隙函数,h 0为最小油膜厚度。油膜压力的积分形式

3

12x

b h h p u

dt h

η??=∫ (1)

式中:h 为

0dp dx

=处油膜厚;-b ,a 为油膜作用区间。

边界条件:

x =a ,p =0, 3

120a

b h h p u dx h

η??==∫ (2)

力的平衡条件:

压力的铅垂方向分力与外载平衡:

1a

b F ?=∫ (3)

压力的水平方向分力自平衡:

'0a

b f ?=∫ (4)

压力对力作用点之矩为0:

()a b p r n dx ?×=

∫'0a

b x ff p

dx ?+=∫ (5)

由以上4式求解 a ,-b ,h 0,h 等4个未知数。故 修正了马丁理论,使其更接近实际。虽没有太大意义但却是流体动压润滑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弹性流体动压润滑也有一定意义,尤其可部分减小油膜压力出现尖点,比无油膜润滑应力更大等不合理现象。线接触齿面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精确计算仍用数值法计算。 参考文献:

[1]孙志刚. 润滑力学讲义[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温湿铸.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上接第19页)

4 结论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在偏斜度S k 为1~-3的衬底上薄膜的成核过程。

(1)算机模拟研究了薄膜的成核过程,给出了微观详细的成核过程;

(2)在薄膜的成核模拟中发现,当衬底形貌的偏斜度

S k 为负值,接触角θ较小,成核率较高;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尽可能的采用得到较多满型的基体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唐伟忠.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第2版)[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162-165

[2]郏正明. 表面结构和低能沉积薄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国

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1994.

[3]郭向云,王建国. 纳米微粒生长过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燃料化

学学报,2001(增刊),l29.

[4]吴兴惠,项金钟. 现代材料计算与设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国家标准《表面粗糙度》介绍,北京: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服务部,1985,43-44.

[6]Zhou Lanying ,Zhou Huanjiang, Yang Jian, Adhesion strength of coating substrat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pretreatment,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 ol.16, No.2 2003, p.217-221. [7]Lanying Zhou ,Effect of sandblasting on adhesion strength of diamond coatings, Thin Solid Film, 307(1997)21-28.

[8]Lanying Zhou, Effect of sandblasting on adhesion strength of diamond

coatings,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Materials Division MD v.80 (1997), ASME, p.279-285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润滑的基本原理 之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2. 1 定义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是指流体进入在两个相互运动的固体摩擦接触表面后,受到接触表面产生的巨大接触压力而发生的性状改变,以分割固体摩擦接触表面,减少摩擦。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是利用流体受到高压时,流体的物理特性及形态发生变化的特性来分隔高压下的摩擦副,从而达到润滑的目的. 2.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原理 所谓弹性流体是指流体在高压下会从流体的形态转变成固体的形态。但当压力去掉后,就会恢复到原来的形态。流体变形的过程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压力升高,流体的粘度变大,当压力达到一定高度时,流体的形态开始变化,而流体的粘度不再变化,流体形态开始从液体向玻璃体转化,当压力继续升高,流体完全会转化为玻璃体(固体);当压力下降时,玻璃体又会回到液体状态。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就是利用流体的弹性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来实现分割量高压表面而达到润滑的目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也特别适合滚压摩擦副。 2.3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是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新的重要发展。 在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中,主要研究在两个具有相互运动的固体表面相互接触(一般是点或线接触)过程中,固体的弹性变形和流体粘度变化对流体动压润滑的作用。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油膜极薄,仅为接触区宽度的千分之一以上;另一个特点是接触压力极大,可达几千个兆帕(MPa)的压力峰值,因而在表面间的润滑油粘度比正常室温下的粘度大许多倍。同时,引起弹性体很大的局部变形,它能急剧地改变润滑膜几何形状,而润滑膜形状又能决定油膜压力的分布,因此,—个弹性流体动力学问题的解必须同时满足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润滑的基本方程式。 当滚动轴承、齿轮、凸轮等高副接触时,名义上是点、线接触,实际上受载后产生弹性变形,形成一个窄小的承载区域。弹性变形引起的接触区域增大和接触区表面形状的改变,都有利于润滑膜的形成。 由于载荷集中作用,接触区内产生极高压力,其峰值甚至可达几千兆帕。压力引起接触区内润滑剂的粘度的增大是极为显著的,比常温常压下的粘度要大几百几千倍。一般,粘度随压力按指数规律增大。同时,接触区摩擦产生的温度很高,又会减低润滑剂的粘度。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弹性效应、粘-压效应、粘-温效应等是不能忽略的。考虑了这些效应的流体动压润滑就称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

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 QG/SWG ZB 06-2001 前言 为减少机件磨损、腐蚀,降低备件消耗,规范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对原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规定的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理顺了设备润滑与密封全过程管理流程,新增了管理流程图。 ——增加了润滑新油(脂)品选择的程序。 ——强调了密封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检查方式。 本标准记录表式,按QG/SWG JC 06-2001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主要记录表式:设备密封、泄漏统计表装环-装备-报表12;管道密封、泄漏统计表装环-装备-报表13;润滑油脂耗用统计表;装环-装备-报表14。 本标准由ERP推进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和归口管理部门:装备环保部。 本标准部门主要起草人:寿洁民 本标准部门审核人:章程 本标准会审人:王炳坤柳启章 本标准批准人:张海滨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为:—QG/SWG ZB 01-6-1997。 QG/SWG ZB 06-2001 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润滑设备及油脂的采购检验以及润滑“五定”、密封、油品报废等内容要求。 2 术语和定义 2.1 动密封 凡机械、动力设备和管道部件有相对运动的密封。

2.2 静密封 凡机械、动力设备和管道部件不产生相对运动的密封。 3 职责 3.1 装备环保部负责设备润滑与密封技术和制度管理。 3.2 采购部负责公司润滑油脂与设备的采购。 3.3 供应公司负责润滑油脂和设备的保管和发放及计划。 3.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设备润滑与密封技术和制度的日常管理。 4 管理业务流程(见下页图) 5 管理内容与方法 5.1 设备润滑与密封标准选用 5.1.1 润滑材料的标准采用国家和冶金行业颁布标准。特种润滑材料尚无国标和其他标准的,以省市级鉴定和企业标准为检验标准。 5.1.2 装备环保部负责润滑“五定”工作,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制定“五定”卡片、润滑图表,组织试验和推广润滑与密封新技术,作好润滑油脂和润滑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 5.1.3 润滑油品技术由装备环保部把关,采购由采购部把关,油品分析检验由精密点检进行。 5.1.4 精密点检站油化验室负责公司的油品检验分析,并提供试验报告及结论给各部门及装备环保部。 5.1.5 装备环保部督促、指导各部门进行润滑油脂的定期化验工作,协助采购部和供应公司做好油脂质量检验工作。 5.1.6 采购的润滑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润滑材料保管要保持清洁,严防灰尘、杂物和水分进入。 5.2 油品供应管理 1 QG/SWG ZB 06-2001 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流程图

润滑理论

润滑理论一、润滑的作用和类型 1.润滑的作用 润滑的目的是在机械设备摩擦副相对运动的表面间加入润滑剂以降低摩擦阻力和能源消耗,减少表面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润滑的作用如下: 1)降低摩擦 2)减少磨损 3)冷却,防止胶合 4)防止腐蚀 此外,润滑剂在某些场合可以起阻尼、减振或缓冲作用。润滑剂的流动,可将摩擦表面上污染物、磨屑等冲洗带走,起清洁作用。 有些场合,润滑剂还可起到密封作用,减少冷凝水、灰尘及其他杂质的侵入。 2.润滑的类型 1)液体润滑(摩擦),两表面完全为润滑剂隔开,摩擦为流体内的粘性阻力形成。 2)混合润滑(摩擦),两表面之间又有液体润滑状态,又有边界润滑状态的混合情况。 3)边界润滑(摩擦),两表面之间由边界膜(吸附膜或化学膜等)形成的润滑。

4)无润滑(干摩擦),无或很少润滑剂的情况。 流体润滑自然是最佳的润滑状态。形成液体润滑的方式主要有:流体动压润滑、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流体静压润滑等。 二、流体动压润滑 运动副工作时,两工作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可将润滑剂带入工作区,并建立一定的油压(动压)支撑外载荷,形成油膜,保护工作表面,形成所谓"流体动压润滑"。流体动压润滑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 1)两表面之间有相对的运动(滚动或滑动); 2)两表面之间有楔形间隙,润滑油从大口进入; 3)两表面之间有润滑剂(有粘度)。 这就是所谓的流体动压润滑三要素。 动压润滑理论就是探讨间隙中流体的流动、压力等关系。1886年雷诺导出了经典的Reynolds 方程。 1.雷诺方程 雷诺方程是流体润滑理论的基本方程: 4) 变密度效应。

第四章 流体润滑原理

第四章流体润滑原理 概述 用具有润滑性的一层膜把相对运动的两个表面分开,以防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表面的损伤尽量减低,这就是润滑。 根据分隔固体表面的材料不同,润滑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流体润滑:摩擦副两表面间被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完全分开。将固体间的外摩擦转化为流体的内摩擦。 ②边界润滑:摩擦界面上存在着一层具有良好润滑性的边界膜,但不是介质的膜。相对于干摩擦来说,边界润滑具有比较低的摩擦系数,能有效地减轻接触表面的磨损。 ③固体润滑:广义来说,固体润滑也是一种边界润滑。就是用摩擦系数比较低的材料(固体润滑剂或固体润滑材料),在摩擦界面上形成边界膜,以降低接触表面的磨损和摩擦系数。 对于流体润滑的系统研究约在19世纪末逐渐展开。 1883年塔瓦(Tower)发现了轴承中的流体动压现象。彼得洛夫(Петров)研究了同心圆柱体的摩擦及润滑。随即雷诺(Reynold)应用了数学和流体力学的原理对流体动压现象进行了分析,发表了著名的雷诺方程。为流体动力润滑奠定了基础。后来一些科学家,在求解雷诺方程,以及将雷诺方程应用于工程实际中作出了贡献,并解决了很多雷诺方程假设以外的问题,。 对于线接触及点接触的滚动件,在重载条件下的润滑问题,考虑了接触零件表面间的弹性变形及润滑剂的粘-压效应。于20世纪中叶,格鲁宾(Грубин)提出了著名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计算公式。以后的道松(Dowson)郑绪云(Cheng)温诗铸等的进一步发展,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日趋成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流体润滑中的紊流、惯性、热效应等以及非牛顿流体润滑等问题也展开了研究。 流体润滑定义:在适当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表面由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粘性流体完全分开,由流体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流体层中的分子大部分不受金属表面离子、电子场的作用而可以自由地移动。这种状态称为流体润滑。流体润滑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简介)在摩擦副两表面间被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 完全分开。将固体间的外摩擦转化为流体的内摩擦。以防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表面的损伤尽量减低,这就是流体润滑。它的发展与人们对滑轮和摩擦的研究密切相关 发展简史 时间人物经典理论及现象 1883年塔瓦(Tower)流体动压现象 1886年雷诺(Reynold)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及雷诺方程 1.流体动压现象) 当动环回转时,由于静环表面有很多微孔,动环的转动使其表面与静环表面上的微孔形成收敛缝隙流体膜层,使每一个孔都像一个微动力滑动轴承。也就是说,当另一个表面在多孔端面上滑动时,会在孔的上方及其周边产生流体动压力,这就是流体动压效应。 (实例) 流体动压润滑 ——流体动压润滑是依靠运动副两个滑动表面的形状,在其相对运动时,形成产生动压效应的流体膜,从而将运动表面分隔开的润滑状态。 特点) a.流体的粘度,一般遵循粘性切应力与切应变率成比例规律 b.楔形润滑膜,依靠运动副的两个滑动表面的几何形状,在相对运动时

产生收敛型流体楔,形成足够的承载压力,以承受外载荷。 形成动压润滑的条件: a.润滑剂有足够的粘度 b.足够的切向运动速度(或者轴颈在轴承中有足够的转速) c.流体楔的几何形状为楔形(轴在轴承中有适当的间隙) 2.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在摩擦副两表面间被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完全分开。将固体间的外摩擦转化为流体的内摩擦。以防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表面的损伤尽量减低。滑动轴承运动副间要现成流体薄膜,必须使运动副锲形间隙中充满能够吸附于运动副表面的粘性流体,并且运动副表面相对运动可以带动润滑流体由大端向间隙小断运动,从而建立起布以承受载荷。它的发展与人们对滑轮和摩擦的研究密切相关。 流体润滑具有极低的摩擦阻力,摩擦系数在0.001~0.008或更低(气体润滑),并能有效地降低磨损。 流体润滑的分类:根据液体压力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流体静压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流体静压润滑是从外部供给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来平衡外载荷。流体动压润滑是由摩擦表面几何形状和相对运动,借助粘性流体的动力学产生动态压力,用此润滑膜的动压来平衡外载荷。 液体动压轴承 靠液体润滑剂动压力形成的液膜隔开两摩擦表面并承受载荷的滑动轴承。液体润滑剂是被两摩擦面的相对运动带入两摩擦面之间的。产生液体动压力的条件是:①两摩擦 面有足够的相对运动速度; ②润滑剂有适当的粘度;③

线接触流体动压润滑的定解条件

·20· 机械 2005年 第32卷 增刊 线接触流体动压润滑的定解条件 刘鸪然1,焦彬1,王武东1,C.Y .Chan 2 (1.上海电机学院,上海 200240;2.香港理工大学) 摘要:对线接触流体动压润滑进行一些研究,提出线接触流体动压润滑的定解条件。 关键词:线接触;流体;动压; 马丁理论在流体动压润滑发展历史上有重要意义,但马丁公式与实测相差1~2个数量级。其一原因是假定油膜起始和终止点 h 0

齿轮润滑状态及其转化条件

汽车减速箱齿轮润滑状态及其转化条件 汽车变速箱齿轮工作环境复杂,受力多变.若要研究减速箱齿轮的润滑状态及其转化条件,首先要了解减速箱齿轮的润滑特点.总的来说,齿轮润滑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一对齿轮的传动是通过一对一的齿面啮合运动来完成的,一对啮合齿面的相对运动又包含滚动和滑动.滚动对于形成动压油膜十分有利,滚动的摩损也非常小.滑动容易引起磨损,严重时甚至造成齿面擦伤与胶合,滚动量和滑动量的大小因啮合位置而异,齿轮的润滑状态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2)齿轮传动润滑是断续性的,每次啮合都需要重新建立油膜,形成油膜的条件较轴承相差很远,与滑动轴承相比较,渐开线齿轮的诱导曲率半径小,因此形成油楔条件差[1].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减速箱齿轮的润滑状态目前并不能精确地定量计算.为了分析齿轮在润滑接触中摩擦系数随着工况条件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Stribeck曲线.Stribeck曲线显示了流体动压润滑,弹流润滑,混合润滑和边界润滑状态的转换,可以作为预测润滑状态简便的方法. Stribeck曲线[1] 图中λ为膜厚比,是最小油膜厚度与摩擦副的一对粗糙表面的综合粗糙度之比. 式中: λ 为油膜比厚,σ1为小齿轮的齿面粗糙度值Ra; σ2为大齿轮的齿面粗糙度值Ra;hmin为最小油膜厚度. 当λ < 1 时,齿轮传动处于边界润滑状态. 当1 < λ < 3 时,齿轮传动处于混合润滑状态或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当λ > 3 时,齿轮传动处于全膜流体动压润滑状态. 由Stribeck曲线我们可以看出齿轮的润滑状态主要有边界润滑,弹流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三种.

1.边界润滑.润滑油膜厚度小于两齿面间的综合粗糙度,轮齿间不存在有流动油膜,齿面只能靠边界油膜隔开,轮齿表面有较多的凸峰接触,易发生擦伤,胶合等磨损[2].边界润滑状态是极其不稳定的,极易因为外界条件的改变出现干摩擦的情况,一旦发生干摩擦,磨损率增大,齿轮就会发生拉伤甚至是咬死.所以齿轮润滑应尽量避免边界润滑状态. 2.弹流润滑.弹流润滑状态或混合润滑状态,是边界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状态下,载荷一部分有油膜承担,另一部分有接触的微凸体承担.在一定条件下,弹流润滑比边界润滑是的摩擦系数要小,但仍然会有轻微的磨损发生. 3.流体动压润滑状态.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状态的是指相互摩擦的表面之间的摩擦,流体润滑膜的厚度往往取决于摩擦表面的材料弹性变形以及润滑剂流变特性的润滑.这种状态下负载全部是由油膜承担的,所以发生胶合,点蚀以及磨损的几率是十分之小的,是比较理想的润滑状态所以如果有条件,我们尽量的把机械设备齿轮减速器的润滑状态调整为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状态[3]. 从以上齿轮润滑状态分析可以看出油膜厚度是影响齿轮润滑状态转化的关键因素.研究影响齿轮润滑状态转化的条件首先要了解油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影响最小油膜厚度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总的来说主要有齿轮的负载,齿轮工作时的速度,工作温度和环境温度,润滑油粘度等.不过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单独的起作用,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一是载荷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当速度一定时,随载荷的增加,轮齿间的油膜形成机理及最小油膜厚度不同.在轻载时,齿轮表面润滑油的压粘效应不明显,表面弹性变形也很小,这时的油膜厚度主要受速度的影响,基本为动压润滑形式,油膜厚度较大.在中等载荷时,油膜厚度只受速度影响,润滑形式介于动压润滑和弹性流体动压润滑之间,当载荷稍有变化时油膜厚度并不变化,在载荷平稳的工作条件下,油膜厚度较稳定.在重载时表面接触应力加大,内部油压也加大,齿廓表面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润滑油出现明显的压粘效应,此时的润滑状态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最小,但油膜刚性较好,油膜稳定. 二是速度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当载荷较大时,随着速度的增加,润滑油出现温粘效应.转速增大,润滑油温度升高,降低了润滑油由于压粘效应而增加的粘度,导致润滑油流动性增加,这样,油膜厚度就会随着转速的提高而增大。如果转速较低,由于油的粘度因载荷较大而增大,使其流动性降低,故不易建立有效油膜厚度[4]. 总之,由Stribeck曲线我们知道减速箱齿轮所处的润滑状态主要有边界润滑,弹流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三种,通过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润滑状态转化的主要因素.因为齿轮工作条件的复杂性以及设备对于精度和定量化的要求,在计算最小油膜厚度和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上我们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纵杰.润滑技术在齿轮传动中的应用分析[J].浙江冶金,2010. [2] 时洪文常开华.关于齿轮减速器的润滑[J].砖瓦,2006. [3] 李林.浅析机械设备齿轮减速器的润滑[J].科技风,2013. [4] 孙健.齿轮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润滑状态[N].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1.

机械的润滑与密封教案

【引入】 机械中的可动零、部件,在压力下接触而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表面间就会产生摩擦,造成能量损耗和机械磨损,影响机械运动精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机械设计中,考虑降低摩擦,减轻磨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措施之一就是采用润滑。 【教学内容】 教学项目十三机械的润滑与密封 13.1润滑的作用和润滑技术 一、润滑的作用主要是: (1)减少摩擦,减轻磨损加入润滑剂后,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可防止金属直接接触,从而大大减少摩擦磨损和机械功率的损耗。 (2)降温冷却摩擦表面经润滑后其摩擦因数大为降低,使摩擦发热量减少;当采用液体润滑剂循环润滑时,润滑油流过摩擦表面带走部分摩擦热量,起散热降温作用,保证运动副的温度不会升得过高。 (3)清洗作用润滑油流过摩擦表面时,能够带走磨损落下的金属磨屑和污物。 (4)防止腐蚀润滑剂中都含有防腐、防锈添加剂,吸附于零件表面的油膜,可避免或减少由腐蚀引起的损坏。 (5)缓冲减振作用润滑剂都有在金属表面附着的能力,且本身的剪切阻力小,所以在运动副表面受到冲击载荷时,具有吸振的能力。 (6)密封作用润滑脂具有自封作用,一方面可以防止润滑剂流失,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分和杂质的侵入。

润滑技术包括正确地选用润滑剂、采用合理的润滑方式并保持润滑剂的质量等。 润滑剂及其选用 生产中常用的润滑剂包括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气体润滑剂及添加剂等几大类。其中矿物油和皂基润滑脂性能稳定、成本低,应用最广。固体润滑剂如石墨、二硫化钼等耐高温、高压能力强,常用在高压、低速、高温处或不允许有油、脂污染的场合,也可以作为润滑油或润滑脂的添加剂使用。气体润滑剂包括空气、氢气及一些惰性气体,其摩擦因数很小,在轻载高速时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当一般润滑剂不能满足某些特殊要求时,往往有针对性地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来改善润滑剂的粘度、油性、抗氧化、抗锈、抗泡沫等性能。 1.润滑油 润滑油的特点是:流动性好,内摩擦因数小,冷却作用较好,可用于高速机械,更换润滑油时可不拆开机器。但它容易从箱体内流出,故常需采用结构比较复杂的密封装置,且需经常加油。 常用润滑油主要分为矿物润滑油、合成润滑油和动植物润滑油三类。矿物润滑油主要是石油制品,具有规格品种多、稳定性好、防腐蚀性强、来源充足且价格较低等特点,因而应用广泛。主要有机械油、齿轮油、汽轮机油、机床专用油等。合成润滑油具有独特的使用性能,主要用于特殊条件下,如高温、低温、防燃以及需要与橡胶、塑料接触的场合。动植物油产量有限,且易变质,故只用于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或用作添加剂。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粘度、油性、闪点、凝点和倾点。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它反映了液体内部产生相对运动

润滑与密封

润滑与密封 一、传动零件的润滑 1.齿轮传动润滑 υ≤12m/s ,采用浸油润滑,齿轮齿顶到油池底面距离不应小于(30—50)mm ,大齿轮浸油应超过1个全齿高,采用全损耗系统用油L-AN32。 2.滚动轴承的润滑 轴承内径圆周速度v<2m/s ,脂润滑,选用滚动轴承脂ZGN69-2 二、减速器密封 1、机座、机盖厚度、凸缘厚度 ,由于采用铸造,计算值若大于8mm ,按实际值圆整,若计算出小于8mm ,厚度可取8mm 。 2、为保证机盖与机座连接处密封,联接凸缘应有足够的宽度,联接表面应精创, 其表面粗糙度为?3 .6。凸缘联接螺栓间距,一般150—200mm ,均匀布置 。 3、由于凸缘式轴承端盖易于调整轴向游隙,轴承两端采用凸缘式端盖。由于采用脂润滑,轴端采用间隙密封。 4、由于1、2、3轴与轴承接触处的线速度s m v 10<,所以采用毡圈密封。 箱体结构的设计 1、减速器的箱体采用铸造(HT200)制成,采用剖分式结构为了保证齿轮配合质 量,大端盖分机体采用67 is H 配合. 2、机体有足够的刚度,在机体为加肋,外轮廓为长方形,增强了轴承座刚度 3、机体结构有良好的工艺性。铸件壁厚为10,圆角半径为R=3。机体外型简单,拔模方便. 4、对附件设计 A 视孔盖和窥视孔 在机盖顶部开有窥视孔,能看到 传动零件齿合区的位置,并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能伸入进行操作,窥视孔有盖板,机体上开窥视孔与凸缘一块,有便于机械加工出支承盖板的表面并用垫片加强密封,盖板用铸铁制成,用M6紧固 B 油螺塞: 放油孔位于油池最底处,并安排在减速器不与其他部件靠近的一侧,以便放油,放油孔用螺塞堵住,因此油孔处的机体外壁应凸起一块,由机械加工成螺塞头部的支承面,并加封油圈加以密封。 C 油标: 油标位在便于观察减速器油面及油面稳定之处。油标安置的部位不能太低,以防油进入油标座孔而溢出。 D 通气孔: 由于减速器运转时,机体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为便于排气,在机盖顶部的窥视孔改上安装通气器,以便达到体内为压力平衡.

流体静压润滑

流体润滑的基本原理 之 流体静压润滑 流体静压润滑 定义,什么是流体静压润滑 流体静压润滑是利用专用外界的流体装置,是流体产生压力,并将具有压力的流体输入到摩擦表面,将两摩擦表面用一层静压流体膜分开以支持外载荷的润滑。 流体静压润滑的特点 主要优点是: (1)适用速度范围广由于流体静压润滑本身不需要相对运动的功能,因而在任何速度下包括很高速或很低速,启动或停车以及正反转都能建立—层完整的流体膜,并获得良好的工作性能。 (2)摩擦系数很小其一般摩擦系数μ只有0.0001~0.0008,例如采用32号机械油的静压导轨,其起动摩擦系数一般在0.0005,因而功耗小,效率高,并在低速条件下不会产生粘滑现象。 (3)使用寿命长因为两个相对运动的表面不直接接触、磨损很小、能长期保持精度,同时对摩擦副的材料没有特殊要求等,因而大大地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4)运动精度高液体静压膜具有某种“平均误差”的作用,可以补偿制造误差的影响。因而对轴颈或轴承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一般比液体动压润滑轴承为低。这点同滚动元件支承相比尤为明显。

(5)适应性和抗振性能好静压润滑的适应性很广,能满足轻裁到重载,小型到大型,低速到高速的各种机床和机械设备的要求、同时,静压流体膜有良好的吸振性能,运动均匀平稳,振动、噪音都很小。 主要缺点: 其缺点主要是工作时要一套可靠的高压供油装置,投资费和维护费较高,也增加了机器所占空间,而总效率较低,从这个角度分析.不如动压润滑机构简单,费用低。因此.究竞选用何种润滑方式,应根据具体要求综合考虑,必要时也可设计成动静压联合润滑方式。 3.2:流体静压润滑支承原理 流体静压支承的共同特点是各摩擦面都开有几个流体腔,每个流体腔的四周均有封流体的面,一般将一个流体腔及其封流体的面称为一个文承单元(或流体垫),若干个支承适当配置,便构成流体静压支承,整个摩擦副的承栽能力,是各支承单元承载能力的合成结果。所以理解单个支承单元的工作原理,是全面了解整个支承的基础。

流体润滑原理小结

1.粘度 润滑油的粘度决定了流体润滑状态下的压力分布、油膜速度、流量、摩擦系数和油膜厚度等,所以是十分重要的参数。应了解粘度的多种表示法,和影响润滑油粘度的因素。 动力粘度(绝对粘度):η 单位:P=10-1 Pa ·s ;cP=10-2 P=10-3 Pa ·s=102 kgf ·s/cm 2 量纲:ML -1T -1 (质量·长度-1 ·时间-1 ) 运动粘度:ν=η/ρ 单位:St=10-4m 2 /s ;cSt=10-2 St=102 cm 2 /s 量纲:L 2T -1 (长度2 时间-1 ) 影响粘度的重要因素:温度和压力。 粘-温曲线: 称雷诺粘度方程 β 粘温指数。 粘压曲线: 0 p p e αηη= α 粘-压系数 2.流体动压润滑 ⑴雷诺方程: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压力分布的微分方程 雷诺方程推导的依据是:粘性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和一些简化假定。 方法是:由简到繁,由特例到普遍。 建立油膜压力的条件有:收敛油楔的几何形状,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剂和相对运动速度。 油楔效应: 摩擦对偶间必须有收敛油楔的几何形状,根据流体不可压缩和流量必须连续导出一维雷诺方程: 36dp h h U dx h η-= ······················ (R-1) 由于两表面间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不多,故雷诺方程中的伸张项常被忽略: () 0't t e k --=βη

挤压效应: 两表面间有法向接近(相对运动 )时的雷诺方程: 312dp dh x x dx dt h η-= ·· (R-2) 雷诺方程的普遍式: ()()()() 331212216612h p h p x x z z h U U h U U V V x x ρρηηρρρ???? ????+ ? ????????? ?? =-+++-??(R-3) 对于不可压缩液体的普遍式: ()()3312 126612h p h p h U U h U U V x x z z x x ηη?????????? +=-+++ ? ??????????? ··· (R-4) 雷诺方程中引起压力的因素有三:油楔效应,伸张效应和挤压效应。 ⑵斯托克斯方程:流体动压润滑膜的压力与速度关系方程。 流体在间隙中的速度方程,u,w 分别为速度在x 和z 方向的分量。 ()21112U U p u y y h y U x h η-?= -++? ()12p w y y h z η?=-? 将速度方程中的u 和w 对y 积分,可得流量方程: 3120 212h x U U h p q udy h x η+?==- ?? 由压力、速度、粘度、油膜厚度可求摩擦力: () 212x U U h p h x ητ-?= ± ? 当y=h 时,用‘+’;y=0时,用‘-’。 当y=h 时,用‘+’;y=0时,用‘-’。 沿润滑膜边界积分可求得总摩擦力。 30 12h z h p q wdy z η?==- ??z p h z ??± =2τ

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润滑的基本原理 之 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润滑研究和发展 机器在运动时,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必定会发生摩擦从而造成磨损,而润滑是减小摩擦、减轻甚至避免磨损的直接措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润滑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技术,井已成为工业部门和学术机构重要的研究领域。19世纪未流体润滑现象被首次发现,几乎同时流体润滑理论也被提出来了。二战期间军事装备的需求促使润滑技术高速发展,也对润滑理论,持别是流体润滑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战后各工业国立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有关方面的研究。 现在比较成熟的流体润滑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它们是:1.流体动力润滑 2.流体静压润滑 3.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原理 1.1:定义 流体动力润滑是利用流体的黏附性,使流体黏附在摩擦表面,并在摩擦副做相对运动时被带入两摩擦副的摩擦表面之间。如果两摩擦副的表面形成收敛的楔形空间,则被带入摩擦副的两摩擦表面中的流体就会形成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会随着摩擦副的运动速度和流体的粘度发生改变。当流体的粘度一定时,摩擦副的运动速率越大,则流体形成的压力就越大;当摩擦副的运动速率一定时,流体的粘度越大,则流体形成的压力就越大。

进入摩擦表面的流体会像一个楔子,由于摩擦副在不断的做相对运动,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迫使流体向楔子一样楔入两摩擦表面,从而将两摩擦表面分隔开来,阻止两摩擦表面直接接触。 简单地说,流体动力润滑是利用相对运动的摩擦表面间的相对速度、流体的粘滞行和摩擦副之间的楔形墙体,迫使流体压缩而产生压力膜将两表面完全分隔开,并依靠流体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两个作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用借助于相对速度和流体的粘滞性而产生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称为流体动力润滑。所用的粘性流体可以是液体(如润滑油)也可以是气体(如空气等),相应地称为液体动力润滑和气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是依靠表面运动而产生的动力学效应。这种动力学效应所表现的最重要的形式就是润滑膜压力的升高,所以,这种润滑常被称为流体动压润滑。润滑膜压力升高,就意味着它具有高承载能力。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流体动力润滑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A:摩擦副的运动速度。动压润滑必须是摩擦副做相对运动,运动速率越大,动压就越大。 B:粘性流体。动压的形成及大小与摩擦副的相对运动速率、流体的黏度有关。 C:两摩擦副的表面形成收敛的楔形空间。 上三个要素被称为流体动力润滑的三要素。也是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必要条件 1.2流体动力润滑机理 正如流体润滑定义中所述一样,流体动力润滑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摩擦副的相对运动,没有运动,就谈不上动力润滑。 但是这种运动并非相对运动,因为流体膜中产生压力的根本原因是流体的粘滞性和在两摩擦面之间通道的粘附作用,这两者提供了运动表面对流体的裹狭效

要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条件

要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条件? 产生液体动压力的条件是: ①两摩擦面有足够的相对运动速度; ②润滑剂有适当的粘度; ③两表面间的间隙是收敛的,在相对运动中润滑剂从间隙的大口流向小口,构成油楔。 机械加工后的两摩擦表面微观是凹凸不平的,如图1中局部放大图。在正常运输的液体动压轴承中,油膜最薄(即通称最小油膜厚度)处两表面的微观凸峰不接触,因而两表面没有磨损。这时的摩擦完全属于油的内摩擦,摩擦系数可小至0.001。油的粘度越低,摩擦系数越小,但最小油膜厚度也越薄。因此,油的最低粘度受到最小油膜厚度的限制。当最小油膜厚度处两表面的微观凸峰接触时,油膜破裂,摩擦和磨损都增大。摩擦功使油发热而降低油的粘度。为使油的粘度比较稳定,一般采用有冷却装置的循环供油系统或在油中加入能降低油对温度敏感的添加剂(见润滑剂)。液体动压轴承在启动和停车过程中,因速度低不能形成足够隔开两摩擦表面的油膜,容易出现磨损,所以制造轴瓦或轴承衬须选用能在直接接触条件下工作的滑动轴承材料。液体动压轴承要求轴颈和轴瓦表面几何形状正确而且光滑,安装时精确对中。液体动压轴承分液体动压径向轴承和液体动压推力轴承。液体动压径向轴承又分单油楔和多油楔两类(见表)。 单油楔液体动压径向轴承轴颈周围只有一个承载油楔的轴承。图2中是剖分式的单油楔轴承。O为轴承几何中心,O j为承受载荷F后的轴颈中心。这两中心的连线称为连心线。连心线与载荷作用线所夹锐角称为偏位角。受载瓦面包围轴颈的角度β称为轴承包角。O j 与O 之间的距离e称为偏心距。轴承孔半径R与轴颈半径r之差c称为半径间隙。c与r

之比称为相对间隙。e与c之比ε称为偏心率。最小油膜厚度h=c-e=c(1-ε),所在方位由确定。轴承宽度B(轴向尺寸)与轴承直径d之比称为宽径比。 油楔只能在轴承包角内生成。当ε=0时,O j与O重合,轴承则不能(靠油楔)承载。载荷越大偏心率也越大。当ε=1时,最小油膜厚度为零,轴颈与轴承即直接接触,这时会出现严重的摩擦和磨损。在液体动压润滑的数学分析中,将油的粘度η、载荷p(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轴的转速n和轴承相对间隙合并而成的无量纲数ηn/p2称为轴承特性数。对给定包角和宽径比的轴承,轴承特性数只是偏心率的函数。对已知工作状况的轴承,可由此函数关系求其偏心率和最小油膜厚度,进而核验该轴承能否实现液体动压润滑;也可按给定的偏心率或最小油膜厚度确定轴承所能承受的载荷。轴承特性数反映液体动压润滑下载荷、速度、粘度和相对间隙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载荷大、速度低的轴承应选用粘度大的润滑油和较小的相对间隙;对载荷小、速度高的轴承,则应选用粘度小的润滑油和较大的相对间隙。 继续追问:轴承间隙必须适当,一般为0.001d~0.003d , d 为轴颈直径其中0.001 还是。 0.0001 补充回答: 相对间隙对轴承性能的影响很大,除影响轴承的承载能力或最小油膜厚度外,还影响轴承的功耗、温升和油的流量(图3)。对不同尺寸和工作状况的轴承,都有最优的相对间隙范围,通常为0.002~0.0002毫米。 轴承宽径比是影响轴承性能的又一重要参数。宽径比越小,油从轴承两端流失越多,油膜中压力下降越严重,这会显著降低轴承的承载能力。宽径比大时,要求轴的刚度大,与轴承的对中精度高。通常取宽径比为0.4~1。

机械设计基础润滑与密封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润滑与密封课件 END * 第五章润滑与密封一、摩擦与润滑状态 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第一节润滑摩擦的分类:滑动摩擦是指两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并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滑动摩擦是面接触。例如,发动机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滚动摩擦是指球形或圆形 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是点接触或线接触。例如,滚珠轴承和滚柱轴承的摩擦。润滑―向承载的两个摩擦表面引入润滑剂,是减少摩擦力及磨损等表面破坏的有效措施之一。 1、降低摩擦功耗、节约能源; 2、减少或防止机器摩擦副零件的磨损; 3、防锈4、缓冲、吸振 5、清洗摩擦表面,密封和防尘 6、降低工作温度等润滑的主要作用为:润滑状态的类型无润滑状态边界润滑状态液体润滑状态混合润滑状态二. 润滑剂:航空润滑油和航空润滑脂 1 黏度评价润滑油流动性的指标,有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条件黏度 表示平行板间油的层流流动贴近静止板的油层速度各油层以不同速度移动 贴近移动板的油层速度油层间剪应力与速度梯度油层成正比比例常数,即动力黏度 O Y X 移动件静止件 F v u h y 设长宽高各为 1m 的流体,若上下两面发生 1m/s 的相对滑动,所需施加的力为 1N 时,则该流体的粘度为 1 个国际单位制的动力粘度记为 Pa.s 动力黏度与同温下该流体密度的比值用于流体动力学计算润滑油的粘度单位换算国际单位制物理单位称为 St 斯常用单位 cSt 厘斯动力黏度运动黏度温度压力黏度黏度 2 常用润滑油查得运动粘度再用公式转换为动力粘度用于流体动力学计算 3 润滑油的选择外载大―难形成油膜―选粘度高的油速度高―摩擦大―选粘度低的油温度高―油变稀―选粘度高的油比压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简介)在摩擦副两表面间被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 完全分开。将固体间的外摩擦转化为流体的内摩擦。以防 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表面的损伤尽量减低,这就是流体润滑。它的发展与人们对滑轮和摩擦的研究密切相关 发展简史 1.流体动压现象) 当动环回转时,由于静环表面有很多微孔,动环的转动使其表面与静环表面上的微孔形成收敛缝隙流体膜层,使每一个孔都像一个微动力滑动轴承。也就是说,当另一个表面在多孔端面上滑动时,会在孔的上方及其周边产生流体动压力,这就是流体动压效应。 (实例) 流体动压润滑 ——流体动压润滑是依靠运动副两个滑动表面的形状,在其相对运动时,形成产生动压效应的流体膜,从而将运动表面分隔开的润滑状态。 特点) a.流体的粘度,一般遵循粘性切应力与切应变率成比例规律 b.楔形润滑膜,依靠运动副的两个滑动表面的几何形状,在相对运动时 产生收敛型流体楔,形成足够的承载压力,以承受外载荷。

形成动压润滑的条件: a.润滑剂有足够的粘度 b.足够的切向运动速度(或者轴颈在轴承中有足够的转速) c.流体楔的几何形状为楔形(轴在轴承中有适当的间隙) 2.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在摩擦副两表面间被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完全分开。将固体间的外摩擦转化为流体的内摩擦。以防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表面的损伤尽量减低。滑动轴承运动副间要现成流体薄膜,必须使运动副锲形间隙中充满能够吸附于运动副表面的粘性流体,并且运动副表面相对运动可以带动润滑流体由大端向间隙小断运动,从而建立起布以承受载荷。它的发展与人们对滑轮和摩擦的研究密切相关。 流体润滑具有极低的摩擦阻力,摩擦系数在0.001~0.008或更低(气体润滑),并能有效地降低磨损。 流体润滑的分类:根据液体压力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流体静压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流体静压润滑是从外部供给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来平衡外载荷。流体动压润滑是由摩擦表面几何形状和相对运动,借助粘性流体的动力学产生动态压力,用此润滑膜的动压来平衡外载荷。 液体动压轴承 靠液体润滑剂动压力形成的液膜隔开两摩擦表面并承受载荷的滑动轴承。液体润滑剂是被两摩擦面的相对运动带入两摩擦面之间的。产生液体动压力的条件是:①两摩擦 面有足够的相对运动速度; ②润滑剂有适当的粘度;③ 两表面间的间隙是收敛的 (这一隙实际很小,在图 1[油楔承载]中是夸大画的), 在相对运动中润滑剂从间隙的大口流向小口,构成油楔。这种支承载荷的现象通常称为油楔承载(见润滑)。 机械加工后的两摩擦表面微观是凹凸不平的,如图1[油楔承载]中局部放大图。在正常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实用标准文案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在摩擦副两表面间被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完(简介)以防止全分开。将固体间的外摩擦转化为流体的内摩擦。表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它的发展与人们对滑轮和摩擦的研究密切相的损伤尽量减低,这就是流体润滑。关 发展简史时间人物经典理论及现象 流体动压现象)Tower塔瓦(年1883 1886年雷诺方程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及)Reynold雷诺()流体动压现象1.动环的转动使其表面与静环表面当动环回转时,由于静环表面有很多微孔,也就是上的微孔形成收敛缝隙流体膜层,使每一个孔都像一个微动力滑动轴承。会在孔的上方及其周边产生流体动压力,说,当另一个表面在多孔端面上滑动时,这就是流体动压效应。 (实例) 流体动压润滑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流体动压润滑是依靠运动副两个滑动表面的形状,在其相对运动——时,形成产生动压效应的流体膜,从而将运动表面分隔开的润滑状态。特点)流体的粘度,一般遵循粘性切应力与切应变率成比例规律 a.楔形润滑膜,依靠运动副

的两个滑动表面的几何形状,在相对运动时b. 产生收敛型流体楔,形成足够的承载压力,以承受外载荷。形成动压润滑的条件: a.润滑剂有足够的粘度 b.足够的切向运动速度(或者轴颈在轴承中有足够的转速) c.流体楔的几何形状为楔形(轴在轴承中有适当的间隙) 2.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在摩擦副两表面间被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完全分开。将固体间的外摩擦转化为流体的内摩擦。以防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表面的损伤尽量减低。滑动轴承运动副间要现成流体薄膜,必须使运动副锲形间隙中充满能够吸附于运动副表面的粘性流体,并且运动副表面相对运动可以带动润滑流体由大端向间隙小断运动,从而建立起布以承受载荷。它的发展与人们对滑轮和摩擦的研究密切相关。 流体润滑具有极低的摩擦阻力,摩擦系数在0.001~0.008或更低(气体润滑),并能有效地降低磨损。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流体润滑的分类:根据液体压力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流体静压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流体静压润滑是从外部供给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来平衡外载荷。流体动压润滑是由摩擦表面几何形状和相对运动,借助粘性流体的动力学产生动态压力,用此润滑膜的动压来平衡外载荷。 液体动压轴承 靠液体润滑剂动压力形成的液膜隔开两摩擦表面并承受载荷的滑动轴承。液体润滑剂是被两摩擦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

CQH-A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台 使用说明书 本实验台用于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主要用它来观察滑动轴承的结构,测量其径向油膜压力分布和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测定其摩擦特征曲线和承载量。 该实验台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外形美观大方,测量直观准确,运行稳定可靠。 一、实验台结构简介 1. 该实验台主要结构见图1所示: 图1 滑动轴承试验台结构图 1. 操纵面板 2. 电机 3. V带 4. 轴油压表接头 5. 螺旋加载杆 6. 百分表测力计装置 7. 径向油压表(7只) 8. 传感器支承板 9. 主轴 10. 主轴瓦 11. 主轴箱 2. 结构特点 该实验台主轴9由两个高精度的单列向心球轴承支承。 直流电机2通过V带3驱动主轴9,主轴顺时针旋转,主轴上装有精密加工制造的主轴瓦10,由装在底座里的无级调速器实现主轴的无级变速,轴的转速由装在面板1上的左数码管直接读出。 主轴瓦外圆处被加载装置(未画)压住,旋转加载杆5即可对轴瓦加载,加载大小由负载传感器传出,由面板上右数码管显示。 主轴瓦上装有测力杆,通过测力计装置可由百分表6读出摩擦力值。

主轴瓦前端装有7只测径向压力的油压表7,油的进口在轴瓦长度的1/2处。 在轴瓦全长的1/4处装有一个轴向油压表的接头,需要时可用内六角扳手将堵油塞旋出,再装上备用的轴向油压表。 3. 实验中如需拆下主轴瓦观察,需按下列步骤进行: a. 旋出外加载传感器插头。 b. 用内六角扳手将传感器支承板8上的两个内六角螺钉卸下,拿出传感器支承板即可将主轴瓦卸下。 二、主要技术参数 实验轴瓦:内直径d=60mm 有效长度B=125mm 表面粗糙度?7) 材料 ZCuSn5Pb5Zn5(即旧牌号ZQSn6-6-3)加载范围 0~1000N(0~100kg?f) 百分表精度 0.01 量程0—10mm 油压表精度 2.5% 量程0~0.6Mpa 测力杆上测力点与轴承中心距离L=120mm 测力计标定值k=0.098N/格 电机功率:355W 调速范围:2~400rpm 实验台总量:52kg 三、电气工作原理 5 4 3 图二 1—主轴转速数码管:主轴转速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 2—外加载荷数码管:外加载荷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kgf)。 3—无油膜指示灯:用于轴瓦与主轴间润滑油膜状态指示。 4—主轴调速旋钮:用于调整主轴转速。 5—电源开关: 此按钮为带自锁的电源按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