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梵藏汉对照《真实明经》

梵藏汉对照《真实明经》

俄汉数字文化对比

俄汉数字文化对比 数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且各具特色。在跨文化交际中,数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习惯使用的数字,或称之为偏爱和厌恶的数字。这些数字蕴涵着该民族与国家特殊的文化习俗,体现着特有的社会文化心态。本文试以特殊的文化现象———数字文化为突破口,对俄汉两民族独特的数字文化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数字的产生与运用 “数字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苏金智《数的灵物崇拜》) 从一个国家文化认同的视阈来看,数词的用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字本身意义上的用法,数词体现纯粹的数量;另一种是数字意义之外的用法,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的特点。如汉语成语“九霄云外”,俄语成语“наседьмомнебе”,其中“九”和“七”的使用,就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俄汉两个民族迥异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在古代,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产生了“数的灵物崇拜”,数字变成了充满神秘的东西。各民族在此方面的经历大致相同。然而,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根源和底蕴不同,对数字的崇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数字文化在俄罗斯文化和汉民族文化中均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需要我们对俄汉数字文化进行对比研究。 二、俄汉两个民族数字文化对比 作为一种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蕴涵着非常深厚的文化信息。对数字的喜好和选择,不同的民族是不一样的。例如:3、4、5、7、8、9 等是汉民族喜欢使用的数字,而3(或3 的倍数)、4、5、7、10、40 等是俄罗斯民族喜欢使用的数字。由于学者们对3、7 、9 等数字研究较多,本文不再赘述,这里主要研究数字1、4、5、8 在俄汉语言中的文化意义。 1.数字“一” 我们知道,被数学家尊为“万数之母”的最小的自然数是“一”,而“一”重复累加的结果则构成了一切自然数。俄罗斯民族将“一”视为万事万物的本原,有了“一”才有其它的事物,没有“一”就无从谈起世上的一切。因此,“一”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经过研究,带数字“一”的俄语成语大约有100 条、俄语谚语有近400 条,而“一”的义项更有10 多个,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数词。可见,这些现象的出现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同性和同一性。这里有必要指出,“一”和“十”这两个数字在俄罗斯人心目中被视为最神圣的数字,象征着“圆满、完美”。在俄语中随处可见借用“一”来表达此义或其他意义的词语。此外,数字占卜术用生日诠释人生、用数字预测福祸,这样的做法向来在俄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的重要位置。例如许多俄罗斯人认为:假如一个人是一日出生的,那么就会认定这个人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敏锐的鉴别力和勇敢坚强的性情,他一旦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就会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向着目标前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我们汉民族更是怀有崇拜的心态对待“一”、解释“一”,在“一”的诸多文化含义中最根本的是把“一”视为“始”和“全”,即与中国人的宇宙观相通相连的东西,像一律、一力、一盘棋、一带而过、一扫而空、一目了然、一概而论等词语就是鲜明例证。 2. 数字“四”

二十年来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二十年来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王顺洪 提要本文对二十年来汉日语言比较研究的状况与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梳理,并 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该领域的研究,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汉日语言对比 一汉日语言对比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学习外语的中国人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 越多,外语与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日语和汉语是可比性很强的两种语言,它们虽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字、发音、词汇、语 法等各个方面都非常值得对比。自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和日本分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日语热”和“汉语热”,日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倍受青睐。每年都有大量日本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大大促进了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在此形势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在中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不仅日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也开始通过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 从论文情况看,二十年前,在报刊上很少看到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文章。进入20世纪80 年代以后,这方面的论文明显增多,到了90年代更是如雨后春笋。有的刊物还专门开辟了“汉语和日语比较研究”专栏。根据对《日语学习与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二十多种相关刊物、学报、论文集的不完全统计,80年代以 来,全国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方面的文章共发表约250篇。1980年到1989年61篇,1990年到1999年175篇,90年代发表论文的数量是80年代的2.8倍。比较研究的范围涉及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汉日汉字对比17篇,1980年到1989年5篇,1990年到1999年12篇;汉日语音对比24篇,1980年到1989年7篇,1990年到1999年17篇;汉日词汇对比105篇,1980年到1989年22篇,1990年到1999年83篇;汉日语法对比90篇,1980年到1989年27篇,1990年到1999年63篇。既有以现代汉语、日语为对象,考察二者异同的共时比较,也有追溯这两种语言的历史渊源,考察它们相互影响、各自演变的历时比较。 从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队伍看,二十年前中国从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人很少,即使有也 仅限于日语教师;80年代以后,不但日语教师增多,而且有许多对外汉语教师从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日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有利于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深化与扩展。1997年8月29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了“汉日语言对比研72

2012年藏历汉历修行日历表

2012年受戒行善的汉藏殊胜日 (一)四大节日和每年的日食、月食的时候行持念咒、行善、顶礼、供养、为僧众供斋、持戒、修持慈悲心与菩提心等任一善法,其功德都会呈十亿倍地增上。 2012年日食、月食殊胜日(请留意以天文台最新信息为准): 藏历四月初一 5月21日日环食 藏历四月十五 6月04日月偏食 藏历十月初一 11月14日日全食 藏历十月十五 11月28日半影月食 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2012年2月22日至3月8日神变节 藏历四月初七 2012年 5月28日佛诞辰日(萨噶月) 藏历四月十五 2012年 6月 4日佛成道日、涅盘日,黎明证正等觉,中夜入于 涅盘 藏历六月初四 2012年 7月23日转法-轮日(转法-轮节) 藏历六月初十 2012年 7月28日莲华生大师在“达那郭夏”海中诞生日 藏历六月十五 2012年 8月 2日佛入胎日 藏历九月十五 2012年10月29日佛陀答应从兜率天返回人间纪念日 藏历九月二十二 2012年11月 6日天降日,佛陀实际从兜率天返回人间纪念日 (二)藏历一月称为十万倍月、神变月,邪教导师六部被世尊降除之月而又为神 变月,作何善恶增加亿倍 藏历二月为佛陀降世月,作何善恶增加千倍; 藏历三月在巴登哲蚌授传时轮大法之月,作何善恶万倍; 藏历四月称氏宿月、藏历四月萨噶月,佛祖先投胎、中成佛、后涅盘都在此月具 足而作何善恶千亿倍; 藏历六月转法-轮节,莲师圣诞,佛入胎,向五比丘初转四谛法-轮之月作何善恶 千万倍 藏历九月天降月佛陀上天为母说法毕,重返娑婆世界之“降凡日”,亦同殊胜。 (三)藏历每月均有的殊胜日,正文为通行说法,加括号为补充更完整版本: 初一禅定胜王佛节日,作何善恶成百倍; 初八药师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千倍; 初十千劫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十万倍; (十四贤劫千零二佛)

藏族文学史复习题和答案 补充

藏族文学史复习题和答案补充

《藏族文学史》复习题 1、神话:指的是肇始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口头叙事传统。 2、藏族神话的分类:主要有大自然神话、人类起源神话、生产斗争神话。 3、藏族神话的特点与认识价值:藏族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藏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形,表现了藏族先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充满了瑰丽的幻想和奇妙的想象,具有浓郁的高原色彩和民族特色。 4、传说:指民众口头讲讲说说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叙事形态,它反映了民众的日常生活、精神信仰以及生存历史状态。 5、藏族传说的主要内容: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 6、藏族传说的特点:传说多来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较强的时代特征;传说既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又保持了浓郁的神话色彩。 7、敦煌藏文故事:指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敦煌发现的古藏文写卷中记载的藏族早期的民间故事。 8、碑铭散文:指吐蕃时代留下有十余通盟誓碑文、铸钟铭文和摩崖刻石。 9、“伏藏”:相传为吐蕃时期一些著名人物将所写的著作埋藏于屋柱下或岩洞中,被后世人发现后取出公诸于世,因而称这些书为“伏藏”,实际上这些著作大都为封建割据时期的人所撰写。这类“伏藏”作品数量多,成书年代早,保存了珍贵的资料。 10、藏族传记文学:藏族传记文学十分繁荣。传记类作品最初出现于吐蕃时代的赞普传略,14世纪以后,出现了大批高僧大德的传记,其中既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之作,也有许多作品充满宿命论的宣扬,呈现精华糟粕并存的格局,需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 11、《米拉日巴道歌》的思想内容。 《米拉日巴道歌》主要是为了宣传宗教,但许多诗歌客观上反映了社会现实矛盾,暴露了官吏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和某些宗教徒的腐朽、没落和欺骗行径,同时,《米拉日巴道歌》描绘了西藏的自然风光,表现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12、《仓央嘉措情歌》的艺术特点。 “谐体”民歌格律,节奏明快,易诵易唱,极富音乐美感。构思巧妙,意境清新。寓情于喻,多取比兴。语言鲜明生动,准确传神。 13、略论《尸语故事》(思想性和艺术性自己归纳)。《尸语故事》。又名《说不完的故事》,是一部民间故事集,共有故事30多篇。 P76

俄汉翻译对比

《俄汉翻译对比》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342024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俄语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翻译本身属于一种对比方法。语言体系不同,表达各有所长,比如俄汉两种语言,前者结构严谨,逻辑缜密,句式如叠床架屋,层层环套,后者形式疏放,铺排流散,行文似珠玉满盘,错落自然,句法之外,俄汉语义、修辞、文体亦不乏种种差异,具体到翻译过程,凡此均应纳入语言对比之列。力求理论结合实践,突出教学中的“疑难”,侧重阐述俄汉语言在词汇、语法、修辞、语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对其的翻译转换。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俄语广告标题中谚语的变异与翻译,以及苏联解体后某些新的语言现象等。基于上述思考,本课程将始终凸显语言差异与对比理念,旨在通过全方位差异性对比与分析,培养学习者双语差异意识及俄汉语转换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了解一些基本的科技翻译理论、原则,理解中俄两种语言在语序、语法形式、句子结构、篇章特点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中俄翻译的标准,学会欣赏名家翻译的长处,掌握翻译的各种技巧与方法,并能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加以运用。教学重点是科技翻译的各种技巧与方法。难点是中俄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课程讲授法、课堂练习分析法为主,辅以相应的课外练习。有取有舍,因人而异。有些章节精讲,部分章节大体涉猎或由学生自学,教师课后进行辅导,答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并辅以精选练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采取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辅助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做大量语法习题以深入巩固语法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要求练习内容与讲授内容紧密相连,练习应达到一定数量,以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吸收,并最终能熟练灵活使用。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目标 考查学生对俄语科技类文章的翻译技巧和处理方法以及科技文翻译水平。 3.成绩构成

仓央嘉措的诗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 《问佛》——仓央嘉措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问佛:你多大 佛说:我就算一岁,我也是佛,你就算100岁如果固守自己的心灵那也是人 我问佛:世事本无常是什么意思 佛说: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我问佛: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俄汉语言文化对比

1、几个概念: 对比: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 语言学:лингвистика 为什么要进行“对比”?为何要引入“对比”这个概念?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可以说,语言学的所有分支都是某一种类型的比较,因为对某一语言现象的阐述,总是要涉及和包含对这一现象中的各种表现的比较。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是①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②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③共时的对比研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④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对③的解释)所谓“共时的对比研究”,就是说,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在其某一发展阶段的状态,而不是语言的演变。“共时对比”主要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实状态进行对比描述,不过也并不完全排斥将某一语言的现时状态与另一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进行对比,比如将现代英语与古希腊语进行对比。 (对④的解释)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中的“对比”一词,便主要是为了突出这一侧重点,以便与一般的“比较”相区别。当然,这种不同是在相同基础上的不同,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的不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例如,我们可以说俄语中的动词与汉语中的副词不同,这种说法虽然错不到哪里去,却没有多大价值。然而,如果我们能系统地比较俄汉两种语言中的动词的不同,那么由于俄语中的副词与汉语中的副词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与对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有较大的价值。 为了保证我们所作的对比有意义,对比语言学必须研究语言之间哪些语言成分或项目是可比的,比较的共同基础是什么,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比语言学对语言之间的共同点的研究,正是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语言对比可以有语音对比(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对比、音段音位音节对比等),词汇对比(词汇形态学对比:构词法对比,词汇语义学对比:语义场对比、词的搭配对比等),语法对比(格对比、句法对比等),篇章对比,语用对比(包括话语结构对比等) 转到语言文化对比上,它存在于语言对比的各个系统中。 文化: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以与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相区别。 语言不仅是表达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认知手段(姚小平)。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特就明确区分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并认为后者才是语言的本质功能。在他看来,语言(主要)不是供人达到相互理解目的的媒介,而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这里,语言作为认知中介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对一个民族或其个体的认知产生影响,揭示这种差异对民族思维和认知世界的影响是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语言的差异不是声音和符号的差异,而是世界观本身的差异。一切语言研究的理由和终极目的均在于此”。 对此,姚小平先生论道,“语言是处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独特的世界,人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语言的世界才能认识自然的世界,而由于语言的不同,各个民族认识到的自然世界也就有所不同”,由此形成的文化传统也就彼此有别。 “人——语言与文化——世界”的关系(三位一体): 将文化和人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语言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语言文化学(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就是一门以研究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人文科学。 语言文化学坚持对语言系统各个层次进行文化阐释,不仅是对语言的文化属性的证明,更为重要的是对语言自身纯在本质和结构系统的深层文化释义。 语言就仿佛一个棱镜,透过它的投射,世界在人脑中形成所谓的世界图景(картина мира)。语言作为认知中介的功能对世界的

藏汉人群心电图主要指标的综合对比研究

藏汉人群心电图主要指标的综合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28T11:26:20.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叶进王崇恒施京军王小亮杨伟赵锋仓[导读] 通过比较研究,为寻找适合西藏人文地域特点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方法和干预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叶进王崇恒施京军王小亮杨伟赵锋仓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咸阳 712082) 【摘要】目的了解藏族人群心电图特点。为进西藏的汉族人群预防患高原性心血管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北京美高仪心 电工作站和8000SE—300B三导心电图机对6344名藏汉族应届大学生体检。按不同民族和性别分组,对心电图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本次体检中,藏族男性平均心率65.7±9.2bpm,显著低于对照组(汉族男性)心率70.1±8.2bpm,P<0.01。藏族女性平均心率66.7±6.9bpm,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汉族女性)心率72.2±7.6bpm,P<0.01。同样两民族人群QT间期比较P<0.05,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两民族其他心电图的指标比较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比较研究,为寻找适合西藏人文地域特点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方法和干预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心电图心率藏族 藏族人群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出生,长期居住,其心电图主要指标:心率、P时限、QRS时限、T 时限、QT间期等,与对照组(汉族人群)比较某些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对预防患高原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条新的临床路径。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人群为2010年5月——2012年5月来自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应届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其中藏族人群来自西藏全区不同地区、不同海拔的区域,男2096名,女1416名,年龄21—28岁,平均24.23±3.1岁。汉族人群主要来自陕西省、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男1551名,女1281名,年龄20—32岁,平均23.82±4.4岁。经询问病史及相应体检及各种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透及血常规、血脂、血糖、肝功),未发现异常,确定为健康者。 1.2研究方法设备采用北京美高仪心电工作站和800SE—300B三导心电图机。描记前受检者取仰卧位,平稳呼吸,禁止说话,记录时尽可能减少机电干扰和伪差。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动同期进行测量,所有数据均由中级职称心电图专业医生采用标准测量方法测定。 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所有参数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民族心电图主要指标的比较见表1。 表1 藏族和对照组(汉族人群)心电图主要指标比较(-x ±S) 注:◆两组间比较P<0.01;◇两组间比较P<0.05 藏族男性心率、藏族女性心率及男女QT间期与对照组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藏族人群心电图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率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以第一心音为准。正常成人心率为60-100次/分,女性稍快[1]。在心电图上,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所需时间,其中主要是心室复极时间。在生理情况下,心率是影响QT间期的主要因素,即QT间期随心率的改变而改变,有研究称之为QT 对心率的依从性[2]。藏族人群在高海拔地区出生,长期生活在缺氧环境中,为适应高原可观生存条件的要求,心率普遍减慢。但是这一现象迄今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同样在西藏的汉族人群发生高原心血管疾病猝死率较高,也许与汉族人群心率普遍较藏族人群心率快有关。现在心率在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已受到普遍关注,心率在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伯明翰心脏研究,芝加哥人工心脏研究及意大利心血管粥样硬化研究提示,心率与死亡和心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心率增快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认为较慢的心率更有利于对缺氧缺血心脏的保护。所以,怎样科学、合理减慢进西藏汉族人群的心率,提高在缺氧环境下心肌的代偿力,对预防在西藏的汉族人群中患高原心血管疾病,减少猝死率的发生十分必要。 本研究入选的受试者均为年龄相近的健康男女青年,基本除外了年龄,性别和疾病状态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6344例样本足以提供一个较准确的藏族人群心电图参数的估计。但是,本研究人群都是来自西藏民族学院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在内地监测、收集的心电图数据,其代表性有一定局限。因此,在西藏全区范围内收集不同海拔和不同年龄段的藏汉人群心电图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科研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文彬主编. 诊断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0. [2]刘霞.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对QT间期—心率依从性的影响.临床心电图学杂志,2002;11(1):3. 注: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资助.

藏族文学史复习题和答案 (补充)

《藏族文学史》复习题 1、神话:指的是肇始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口头叙事传统。 2、藏族神话的分类:主要有大自然神话、人类起源神话、生产斗争神话。 3、藏族神话的特点与认识价值:藏族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藏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形,表现了藏族先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充满了瑰丽的幻想和奇妙的想象,具有浓郁的高原色彩和民族特色。 4、传说:指民众口头讲讲说说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叙事形态,它反映了民众的日常生活、精神信仰以及生存历史状态。 5、藏族传说的主要内容: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 6、藏族传说的特点:传说多来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较强的时代特征;传说既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又保持了浓郁的神话色彩。 7、敦煌藏文故事:指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敦煌发现的古藏文写卷中记载的藏族早期的民间故事。 8、碑铭散文:指吐蕃时代留下有十余通盟誓碑文、铸钟铭文和摩崖刻石。 9、“伏藏”:相传为吐蕃时期一些著名人物将所写的著作埋藏于屋柱下或岩洞中,被后世人发现后取出公诸于世,因而称这些书为“伏藏”,实际上这些著作大都为封建割据时期的人所撰写。这类“伏藏”作品数量多,成书年代早,保存了珍贵的资料。 10、藏族传记文学:藏族传记文学十分繁荣。传记类作品最初出现于吐蕃时代的赞普传略,14世纪以后,出现了大批高僧大德的传记,其中既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之作,也有许多作品充满宿命论的宣扬,呈现精华糟粕并存的格局,需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 11、《米拉日巴道歌》的思想内容。 《米拉日巴道歌》主要是为了宣传宗教,但许多诗歌客观上反映了社会现实矛盾,暴露了官吏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和某些宗教徒的腐朽、没落和欺骗行径,同时,《米拉日巴道歌》描绘了西藏的自然风光,表现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12、《仓央嘉措情歌》的艺术特点。 “谐体”民歌格律,节奏明快,易诵易唱,极富音乐美感。构思巧妙,意境清新。寓情于喻,多取比兴。语言鲜明生动,准确传神。 13、略论《尸语故事》(思想性和艺术性自己归纳)。《尸语故事》。又名《说不完的故事》,是一部民间故事集,共有故事30多篇。 P76

俄汉语言对比

俄汉语言对比 1、俄汉语言的基本语法特点对比 从语言形态学观点着眼,俄语主要为综合语,其语法意义主要依据靠词形本身的变化予以表达。汉语是较为典型地分析性语言,其语法意义主要依靠词序、语序和虚词。 2、词类的划分遵循的三原则:语义原则、形态原则、句法原则。俄语主要遵 循形态原则划分词类。 3、俄汉语词汇总体特征的对比 语言中的词通常有如下两个特征:1、词是句子汇总位置可以移动的最小单位;2、词是在其组成成分之间不容插入其他成分的最大语言单位。 4、1960年,我国的刘泽荣主编的《俄汉大词典》收词10万余。1988年,黑 龙江大学编写的四卷本《俄汉详解大词典》收词量为24.6万余条。根据以上文献,我们可以判断:俄语中大约有24.6万个词。 最普及的汉语字典收字量在12000左右,最大型的汉语字典收字量为6万左右。但这6万字中有大量的异体字,如果除去异体字,汉语中大约有22000个汉字。 5、俄语中大约有近25万个词。词典《》 中对俄罗斯文学、剧本等中的用词进行统计,发现这些材料总用词1056380个,删除复现的词为39268个,其中使用频率10次以上的词有9044个。词的数量和覆盖率情况如下: 俄语词覆盖率 100067.46% 300082% 434885.45% 904492.4% 11100 97.6% 20世纪末,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普通词汇学和计算机词汇学与词汇编纂学 实验室承担了项目《20世纪俄语报纸计算机文本语料库》,该项目表明,俄罗斯一些伟大作家实际用词量为2至3万个词。现代俄语奠基人、杰 出诗人普希金被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但他全部作品中的世纪用 词量只有2万多个。而一般那俄罗斯人在交际中常用词为3000左右。6、汉语有丰富的词汇系统。从先秦时期开始,复音词不断增加, 而复音词中,双音词的必中最大。现今,汉语已经成为一种双音词占优势的语言。在双音词中,复合构词法组成的词又比附加构词法组成的词多得多。 汉语中作为语言构词单位的语素多数是单音节的,用方块字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字。从历史上看,他们在古代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词。同一个语素,根据他们的构词情况,可以在词的前面,也可以在后。由于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 7、汉字统计学家曾对7000多篇文章、总共2100多万汉字作了统计,其中实 际所用汉字仅为6300个左右。统计学家根据以上语言材料编写了《汉字频度表》,汉字字数及覆盖率如下: 汉字数覆盖率 94290%

仓央嘉措情歌的特点

仓央嘉措情歌的特点 杨永红 内容摘要:仓央嘉措的情歌历时300年而不衰,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在诗歌特点上,不但其内容通俗易懂,而且在写作过程中大量运用比兴手法,朗朗上口。这也是仓央嘉措情歌易于被广大民众认同并被广为传播的原因之一。现在,仓央嘉措的情歌不但跨越了时间,而且跨越了空间,在全世界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佛教思想亦在诗歌中有所展现。哲思的冷峻、严谨和诗歌的深邃悠远的意境结合,理性的反思使人醒悟。情歌也反映出作者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 关键词:仓央嘉措情歌特点 一、仓央嘉措简介 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活佛,史称六世达赖喇嘛,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即清康熙廿二年(1683年),生于西藏门隅地区一个宁玛派门巴族家中,仓央嘉措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其父扎西丹增,原居错那宗。其母为赞普后裔,名叫次旺拉姆。当时西藏的主政者第巴桑结嘉措在五世达赖喇嘛逝世后,为稳住当时极度混乱的时局,一面密不发丧,一面将仓央嘉措秘密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14年后,事情败露,桑结嘉措受到清廷严厉追究,而仓央嘉措被清政府正式立为六世达赖,15岁迎立于布达拉宫坐床。仓央嘉措受第巴操纵成为傀儡,在布达拉宫接受严格的藏传佛教的教育,后因其反感第巴一帮人对其自由的限制而率性任情,为时局所不容。而此时正值西藏多事之秋。藏王和蒙古族厄鲁特部之间争夺西藏统治权,基督教势力进入古格,藏传佛教受到威胁。伴随基督教会势力的入侵,西方各种势力进入西藏,西藏对古格王朝作战,布达拉宫正在修缮之中。中外各种势力都已粉墨登物,准备争夺西藏统治权。而当时的清朝中央政府边疆出现危机,因而对西藏的统治也是鞭长莫及。面对这样的局势,特别是第巴与蒙古王公拉藏汗的矛盾日益不可调和,仓央嘉措不合时宜的言行随即成为政敌的借口,当然包括他的诗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仓央嘉措虽是个受人操纵的傀儡,但他是一种力量和势力的代表,更是打败操纵者的一张王牌,政治斗争历来残酷。在这场

期末论文-《汉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收获与启发

学习《汉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的收获与启发 2014级汉硕3班吴冬媚 20140710060 一、收获 老师在第一节课劈头而来的一个问题——“请举例说明汉语很简单”,实在引人深思。 当外国人问我,“汉语是不是很难学?”我从各个方面获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所以我也人云亦云:“挺难学的,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却忘了我作为汉语教师的使命——传播中文。汉语确实很难,但作为汉语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相信汉语不难。 上课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对待对外汉语的态度其实不太端正,缺乏使命感。虽说我很热爱这个专业,但五年来一直有人问我“对外汉语以后做什么工作的”,我只简单直接地回答“教外国人汉语”,而不愿多费口舌进一步解释,以至于很多人会接话:“教外国人汉语很有意思,网上的“小明”真的很好笑”。我们都知道,“小明”只是网友的意淫,在被英语虐待了十几年之后企图以古怪的汉语来“侮辱”外国人,这与真实的对外汉语教学可谓是南辕北辙。国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无知,作为“对外汉语人”,我有一定的责任。 这一门课我上了大概11节课,短短十几个小时的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汉语通过与其他语言的对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对比,我们才能发现汉语的特色。同时,承载着汉语特色的文章、段子、语言游戏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问题意识,有语料意识,就能发现汉语的奥秘。课堂上,郑老师都是从一些日常生活的语言游戏或网络小段子来引发我们的思考。留意有趣的语言现象,做个有心人,我们可以从语言现象出发,从而总结出汉语的规律。 二、启发——从音义关系中获启发 1.音与义的关系 我们知道,英语表音,汉语表意,但并不意味着汉语不表音。汉字形声字可分为声旁和形旁,声旁表音,形旁表义。中国人常说,秀才识字读半边。声旁能提示发音,如丁、订、盯、叮、钉。形声字占了《康熙字典》收录汉字的90%左右。所以我认为,汉字最初是表义兼表音文字,而英语只能表音。虽然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字系统。然而,在对比两种事物时,我们不仅要找出其差异,还要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相似之处是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

汉俄语音对比研究综述

汉俄语音对比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9-07-23T11:58:05.0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作者:徐赟 [导读] 汉俄语音对比是汉俄对比中一项重要组成,历经各个时期,传统的汉俄语音对比研究在不断地探索与推进。此外,引入声学分析,以实验为手段的汉俄语音对比研究也逐渐的成为语音对比的一种新的研究趋势。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校级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19-118HLJU)。 摘要:汉俄语音对比是汉俄对比中一项重要组成,历经各个时期,传统的汉俄语音对比研究在不断地探索与推进。此外,引入声学分析,以实验为手段的汉俄语音对比研究也逐渐的成为语音对比的一种新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汉俄对比;语音;研究;实验 1.前言 现代汉语语言学中汉外语言对比,大都进行的是汉语与印欧语系中具有代表性语言间的对比,目前国内研究汉语特点的论著,大都围绕着英汉对比展开的。就目前而言,国内在汉俄语言对比间已有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的方面有汉俄间的语音、词汇、语法对比。汉俄间语音对比的研究成果服务于语言教学,包括外语教学和对外语言教学,指导机器翻译的提升,进一步验证和丰富语言类型学、二语习得等语言理论。 2.传统汉俄语音对比研究 汉俄语音对比研究在国内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国内外语教学以俄语为主要语种,此一时期受于语言教育的需求,为培养俄语人才,汉俄对比研究主要也以汉俄语音对比为主。早期如张志公(1952)《怎样学习俄语》通过将俄语和汉语、英语中比较相近的音作对比来帮助学习者掌握俄语语音,梁达、金有景(1955)《中俄语音比较》为这一时期较为代表性的著书,在“中俄语音比较概”一章中,作者将俄语辅音、元音同汉语普通话进行比较,说明其在发音部位、方法、音质表现上的异同,为求比较之全面,还结合各地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以填补汉语普通话中所缺少的音。同期对汉俄语音对比的相关论著还有如: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语音教研室(1959)《俄语语音与普通话语音之对比研究》、北京俄语学院师范翻译系语音教研室(1959)《俄语语音与上海方言之对比研究》、季健(1957)《俄语发音教学中汉俄语音对比》、薛诚之(1957)《若干较难的俄语语音和汉语语音比较》、曾炳恒(1957)《试谈俄语爆发音的学习问题及与英语汉语爆发音的比较》、信德麟(1954、1964、1964)《略谈学生在俄语语音方面的典型错误》、《俄语元音音位的发音》、《俄语辅音音位的发音》等。可以看出,当时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的目的都是服务于俄语教学,帮助俄语学习者掌握俄语语音,纠正语音面貌。 60年代后至70年代后期,受国内外环境因素影响,这一时期鲜见相关的研究成果。 进入20 世纪 80 年代后,相关研究又逐渐回归正常轨道。开始对非线性超音段单位的俄汉进行对比研究,把语调对比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如王宪荣(1982)《论俄汉语音、语调、重音—节律的差异》,文章分析了俄汉语元音及辅音发音基础的不同,且阐述了两种语言在重音、节律和语调方面的差异,在王宪荣(1994)《俄汉语调对比及中国口音》一文中其采用俄罗斯学者勃雷兹古诺娃的调型体系,与汉语语调对比并仿效勃氏调型归纳了5种汉语调型。王铭玉(1988)《浅议俄汉语调的对比》一文中从语调切分、语调结构类型和调心位置三方面对俄汉语调进行了初步分析,力求达到帮助中国学生正确地掌握俄语的语调的目的。除了语调对比之外,在尹永波(1999)《俄汉语节律对比》一文中,从音节结构、重音、音长、音色、停顿、节奏模式等方面论述了俄汉语的异同,把研究范围扩大到了节律。此外,还有于济(1986)《依据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研究汉俄语音对比》,该文以生理角度入手,研究言语器官神经、肌肉的松紧程度进行对比研究。张学曾(1992)《在对比研究中探索语言描写和外语教学的科学性》谈到了俄汉语音对比研究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陈玫(1994)《关于辅音的腭化的问题——俄汉语音对比研究问题探讨》则分别系统化地对元音和辅音进行了俄汉对比。黄玉光(1991)《汉俄语音对比与语言教学》从客观上分析了汉俄语音的差异,并着重谈到了俄汉语音对比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王宗琥的《俄汉语流特点之比较》(1995),陶莹(1994)《俄汉语音差异浅谈》从语调、语流和音节方面对俄汉语音进行了研究。 2000 年至今以俄汉语音对比为出发点探讨语言教学的成果较为丰硕:徐来娣(2000)《析中国学生在俄语重音方面的汉语干扰因素》中提出,俄语重音的复杂性表现在其异位性、移动性和多样性,由于不懂俄语重音的特点以及受母语的干扰,学俄语的中国学生常犯重音方面的错误。文章对常见的 5 类错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纠正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并且对教师在指导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作了强调。石洪生(2001)《针对俄汉语音之差异开展语音教学》一文中中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俄汉语音差异的角度,对俄汉发音法基础的差异和俄汉相近语音之差异进行归纳分析,努力探索俄语语音教学的新角度。罗音(2007)《俄罗斯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中指出俄罗斯人学习汉语语音时存在的偏误,从四个方面指出了发生偏误的原因。刘俏、苏燕、关秋红(2009)在《对俄罗斯留学生进行汉语语音教学重点分析》一文中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俄罗斯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偏误,并得出产生偏误的原因和对俄罗斯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重点及教学对策。赵永华(2009)《中国学生常犯俄语发音错误分析》基于教学实践观察从元音、辅音、重音节律、语调四个方面对中国学生常犯的一些错误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造成错误的原因。 此外还有结合文化心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如王金铃(2003)《俄汉人名语音对比研究》以俄汉民族的大名和小名为例分别探讨了俄汉语人名的语音特点。赵秋野(2014)《由俄语字母语音语义联想看中俄俄语语音意识差异》通过描述俄罗斯人俄语字母语音语义联想内容呈现俄罗斯人的语音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特点。 3.基于实验的汉俄语音对比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实验的手段不断引入到研究过程中,从声学角度定量分析成为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然而这一系列的相关论著目前较少,几乎没有系统性的相关对比。 研究成果有如潘立超、诸葛苹(1995)《俄汉陈述句语调对比》,文章通过实验的手段测得陈述语调音高曲线的形状与特点与语流中的重音分析了俄汉陈述语调的异同,再如陈君华(1997)《俄汉元音对比的新尝试》提取了汉俄元音的第一共振峰与第二共振峰值,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将俄汉相关元音进行对比,并参考了感知结果、发音器官感觉。以上实验可以说是运用实验的手段进行汉俄语音对比的尝

喜欢你藏汉歌词对照

喜欢你歌词 汉语版原版 | 藏语版汉语发音 | 藏文原文 细雨带风湿透黄昏的街道 | 却森却吉参米穷仲张朗朗 Chor sim khrod kyi mtshan-mo'i khrom gzhung grang lhang lhang,抹去雨水双眼无故地仰望 | 米尼其尼亚吉南拉雅吉德 Mig gnyis vphyis nas ya gi'i gnam la yar cig bldas. 望向孤单的晚灯 | 洛吉真美同提 Glog kyi sgron-me mthong dus, 是那伤感的记忆 | 森囊觉瓦丁尼杰索 Sems nang sgyo-ba gding nas skyes-o. (B) 再次泛起心里无数的思念 | 玛吉森吉真索以啦真朗朗 Ma brjed sems kyi dran gso yid la dran lhang lhang, 以往片刻欢笑仍挂在脸上 | 那松泽咚真巴森巴嘎朗朗 Sngrar song brtse dung dran pas sems-ba dgav lhang lhang. 愿你此刻可会知 | 宁丹切拉珠哟 Snying gtam khyed la zhu rgyu yod, 是我衷心的说声 | 玛吉森拉杰若囊 Ma brjed sems la bzhags rogs gnang. (C) 喜欢你 | 宁都啦 Snying sdus lags, 那双眼动人 | 查中米尼杰 Khra chung mig gnyis mdzes, 笑声更迷人 | 松杰居木扎 Gsung skad vjol-mo vdra, 愿再可 | 以旺秀 Yid dbang vphrog, 轻抚你 | 宁都啦

俄汉语言翻译与对比

俄汉语言翻译与对比 第二章俄汉语法对比与翻译 1.从语言形态学观点来看,俄语主要为综合语,其语法意义主要依靠词形本身的变化予以表达。如俄语静词有六个格的形式,每一种格的形式通常都有其特定的词尾表现形式,俄语动词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表达形式,并有单复数之分。它们一般皆有固定的词尾表达方式。俄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简单式,也可借助特定的词尾予以表示。汉语是较为典型的分析性语言,其语法意义主要依靠词序,语序和虚词表示。 2.俄语是采用综合性语言表达手段为主,兼用分析性表现形式的语言。汉语则相反,主要借助词序语序和虚词表示各种语法意义和意味色彩。 3.俄语名词的数范畴属于强制性语言表达手段,或用单数,或用复数。汉语名词的数范畴,则为非强制性语言表达手段。 4.词类划分原则:语义原则(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принцип)形态原则(морфологическийпринцип)句法原则(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ийпринцип)。语义原则指根据词的概括意义予以分类,形态原则指根据词的形态特点,包括词形变化特点进行归类;句法原则指依据词语遣词造句的组配特点,以及在句子中的句法功能加以归类。 5.名词表示广义事物的名称。俄汉名词的概念是一致的,但俄语有性数格以及动物性和非动物性语法范畴,并且特别重视名词的

分类研究。汉语名词分为:广义事物名词(公务员,道德)时地名词(秋天,周一)方位名词(上,下)。汉语名词一般不能被副词修饰,但俄语表示程度意义的副词有时可直接说明名词。汉语名词修饰另一名词时,可不加“的”,俄语两个名词之间有修饰关系时,需要加连字符。俄语名词之间为同列关系,则加破折号。 6.俄语名词有阳性,阴性,中性。汉语名词没有性之分。俄语名词表示身份,职业时,习惯用相应的阳性名词代替阴性名词,特别是正式场合。如果用阴性名词则含有轻蔑色彩。 7.俄语名词复数形式一般通过词尾变化表示,汉语名词一般在名词前面加表示复数意义的词语或者在表人名词后加“们”,或是采用叠词表达。俄语名词或用单数,或用复数,属于强制性表达,汉语属于非强制性表达,相对模糊。俄语单复数名词均可表示泛指意义,此时单复数的“数量”意义淡化,传译时必须淡化“数量”意义。但俄语否定句中表示泛指意义时,多用名词复数二格。俄语物质名词的复数形式可表示该物质制成的成品。 8.俄语静词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和代词。它们有六种格的形式,可表达多种句法功能。 9.俄语形容词一般分为3类,性质形容词,关系形容词和物主形容词。俄语形容词可构成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可分为简单式和复合式。简单式属于中性语体,复合式属于书面语体。 10.汉语形容词一般表示性质和状态。汉语形容词后面时常可带

汉外语言对比

换一种眼光如何? ——关于汉英对比研究的宏观思考 作者:潘文国 文章结构: 1.从英汉对比(从英语出发)到汉英对比(从汉语出发) 2.一种观念的转变——真正给汉语以同英语平等的地位 3.一种方法的转变——从英汉对比到汉英对比的转变; 语言观和方法论上的根本改观 3.1:从形式出发——从语义和表达出发(贴标签X,例子:狗咬吕洞宾) 3.2:从英语出发——从汉语出发(汉语标点的运用和汉语习惯的表达顺序)4.翻译—对比的切入角度 从汉语到英语对比如何着手?——翻译 翻译的两面性:过度依赖—英汉语言对比,乃至汉语自身研究出现偏差 正确应用—汉英对比的重要手段 4.1:教学翻译和实用翻译——区别对待 4.2:换一个方向来运用翻译法: 两种翻译法:从英语到汉语 从汉语到英语——主张 主张原因: (1)历史形成、根深蒂固的以英语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使我们对从英到汉造的句子无法表示信任。 (2)中译英和英译中具有不同的规律和方法——两种学问 中译英研究过程中更能发现问题——对汉英对比研究更有启示意义(汉 英对比的意义) 利用汉译英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需要重视: (1)注意区分三种不同的“现代汉语” 原因(三股力量) A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革命 B西学东渐,大量翻译作品对书面语的冲击和改造 C五四后的古代汉语残留 结果(三种“现代汉语”) A“欧化”的现代汉语:白话文(欧化文和语体文) 特点:生硬、拗口,翻译腔 应用于新闻报道、报刊社论、法律文件、社科著作、科技论文中, 也 存在于翻译的文学作品以及刻意模仿翻译作品的文人创作里。 B“土生”的现代汉语(白话文的主流):语体文+三四十年代的大众文学特点:较少受到西方语言的干扰,汉语味儿很浓 代表作家:赵树理、周立波、刘绍棠、冯骥才 C“经典”的现代汉语(三种“现代汉语”中的主流):现当代学兼中西的语言大师,如鲁迅、朱自清、老舍、巴金等创作中使用的语言。 注意:创作语言和翻译语言不完全相同 这些作家能创作典范现代汉语的原因: 国学功底——文言文(重要作用); 一两门外语——熟悉西方语言的表达习惯(翻译时刻意追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