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0 ㎝ 2 3 1

0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1.2 运动的描述

1.(知识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现象。

2、知道参照物,并能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和根据运动

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能力目标)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3.(情感目标)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预习巧导航

基础知识自学:看课本,完成以下题目,

1、物理学中把物体叫机械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选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为标

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

3.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

时,结论一般;

4、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________.

课堂深探究

1、机械运动

通过看课本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例举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运动。

参照物:

例举:

2、参照物

思考:小明在车上看到路上汽车飞快的驶过,他认为车上乘客是运动的,而车上的司机看乘客却不动,司机认为乘客是静止的,同样是研究乘客的运动状态,为什么小明和司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

(1)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参照物怎么选取?

典型习题一、已知参照物后,确定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例:1、坐在行驶的列车上的乘客,以车厢为参照物,他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是的。

2、地球同步卫星运行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太阳为

参照物,卫星是的。

典型习题二、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选择的参照物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 ____是

运动的,相对于_____是静止的.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两句歌词中,第一句所选择的参照

物是,第二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习课本18页内容后回答:

(1)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2)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典型习题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顺序向北行驶,甲车比

乙车快。以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方向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方向运动。

2、在一条匀速流淌的河流上漂浮着一只宝箱,在宝箱上游和下游距离相等的地

方各有一条船,若两船完全相同,那条船先捞到宝箱()

A、上游船

B、下游船

C、同时

D、不确定

对点及时练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

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____________。(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3、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

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

自我反思港失误点总结:

满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满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需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学习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学习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学习过程

根据上节学习的机械运动,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平时所学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某一个物体而言的,即相对参照物而言。

提问: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小组内讨论)

一、速度

1.小组讨论课本19页想想议议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赛跑的某一瞬间,此时运动员所用的_________相同,如果要比较谁跑得快,就要看谁跑过的_________长,也就是谁跑在前面。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他们跑过了相同的_________,那么所用的_________最短的运动员跑的最快。可见,表示运动快慢必须考虑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因素。

2.学生阅读课本19页—20页,回答问题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系式:v=_________。变形式s=_________,t=_________。

(4)国际单位:_________,国际单位的表示符号_________。

常用单位:_________,常用单位的表示符号_________。

(5)单位之间的换算:1m/s=__________km/h 1km/h=___________m/s

(6)物理意义: 1m/s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本第20页小资料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________

自行车的速度约________

子弹出膛时的速度________

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__________

4.下图是汽车速度表,读数是:________

训练1、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A、正在起动的汽车

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

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训练2、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图1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1

甲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3、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训练4、利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

t

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训练5、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训练6、“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训练7、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1.5mm/s

B、炮弹:1000m/s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km/s

D、火车:360km/h

训练8、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训练9(1)、一列火车200m长,以15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6km的铁路桥,求火车全部过桥所用的时间?(讨论明确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注意事项。小组讨论分析,物理计算题与数学计算题的解法有何不同?)

训练9(2)、一列队伍长50米,行进速度2.5m/s,经过一座100m的涵洞,当队伍全部穿过涵洞时,总共需要()

A、60s

B、40s

C、50s

D、80s

二、匀速直线运动

1.讨论教材21页图1.3—3,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回答想想议议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自学课本21页“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一下问题:

(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举例说明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小组讨论应如何计算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训练1、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训练2、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

在2s内的速度一定是()

A、2.5m/s

B、5m/s

C、20m/s

D、40m/s

训练3、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用来大致描写做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扩展训练:

1、向月球发射激光,经2.7s后接收到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则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激光在空间传播速度C=3×105km/s)()

A、8.1×105km

B、4.05×105km

C、3×108km

D、3×105km

2、某自动扶梯用20s可将站立于梯上的人送上楼,扶梯不动时走上去要30s,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需要时间()

A、50s

B、10s

C、12s

D、20s

3、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陇西需要多少分钟?

4、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为40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如图是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警察向这位女士解释被罚款的原因。

陇西

12km

40km/h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学习采用将路程或时间分成若干段的方法来研究速度的变化。

2、认识科学探究活动。

3、培养对物体运动快慢判断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温故而知新

1、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3、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4、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

观察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合作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如下图,一辆小车从斜面上滑下

问题:小车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

二、猜想与假设: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做出的猜想是:

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制订计划: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我们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然后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的。(在上图画出示意图)因为要计算小车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和,我们要选择的实验器材是。

2、思考:

(1)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哪一段呢?请你在上图中标出来

(2)在我们分的时候,你是把时间分成两段还是把路程分成两段?在图上标出来并写上分得的大小。

(3)你是如何测量上边一段的时间的?

(4)我们该如何测量下面一段的时间?是把小车放在中间松手后直接测量吗?

3、实验表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测量什么?需要计算什么?你觉得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应该包含有哪些项目?请把实验表格画在下面的空白处。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根据刚才的分析与研究,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入刚才设计的表格。

注意:对于在实验中的发现、心得以及什么改进方法可以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处,实验后与同学们交流。

五、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把小车不同时候的速度计算出来,得出结论。

我的结论是:

六、评估交流:

1、对比其它同学的结论,看是否与你相同?

2、与同学交流一下实验的经验?

训练1、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上面的坐标的纵坐标为路程s ,每格为5m ,横坐标为时间t, 每格为0.5s 。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时间图像。

(2)在2.5s 时,小球滚下的路程为

(3)若斜面长35m,则小球滚到底部的时间 (选填“<”、“=”或“>”)6s 。

训练2、如图1是某同学在做测小车在斜面上向下运动时的平均速度操作示意图。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 (3)请根据图表中所给信息完成下表。

4 16 5

25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 1= m

t 1= s

v 1= m/s S 2= m t 2= s

v 2= m/s

训练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海磁悬浮列车试乘记

运行于上海郊外的磁悬浮列车于2003年9月30日重新面向公众开始试运营。(图2)列车起动后,加速相当迅速。车内安装了速度计,出发后不到1分钟时速就已超过200km.之后,虽然感觉加速的速度稍有放缓,不停增长的速度计的数字则告诉人们速度仍在持续增加。到底要加速到多快呀?正这么想着,此时显示出时速的速度计数字终于停止变动(图3)。到了这么快的速度,身体上............已经根本无法感受出时速到底有多少,只有快极了的感觉。不过,在与高速公路...................................并列行驶过程中看到汽车迅速向后逝去时,才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时速在最大处保持近1分钟后,开始减速到200km 的时速时,感觉到周围景色的流动也开始放慢。但如果看到列车近旁的话,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还是像飞一样向后滑去。就在于这种感觉中,慢慢地看到了上海的空中大门——浦东国际机场。轨道全长约为30km ,仅仅8分钟时间就穿越了这段距离,让人感觉只是一瞬。

S 3= m t 3= s

v 3= m/s

16:31:44 430km/h

图2 图3

(1)加点部分的文字,使作者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而实际上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是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2)根据图2-12所示,速度计上的最大速度是km/h,若磁悬浮列车在这个速度保持近1min,则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行驶了km。

(3)磁悬浮列车在全程运行中做运动,请根据文中的画曲线的文字,计算出它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

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3、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

规律是。

二、课堂导学

1、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1)实验器材:

(2)研究方法:

(3)实验过程:

2、如P14图1-4所示,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你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案吗?

3、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可以传声。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会看到泡沫小球,如将上述装置

带到月球上做实验,则会看到小球,这说明

2、若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秒,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1)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2)甲在长铁管的左端敲击一下,乙在铁管右端感觉到二次声音,则铁管至少多长?

3、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驶向前方崖壁下的隧道口,距崖壁720m时,火车鸣笛,司机鸣笛后经过多少时间听到回声?

[来源:学科网]

【课后练习】

1、利用声学知识测定海洋的深度(或测量闪电处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先知道哪些数据,需要测出那个物理量,试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小明走近鱼缸拍手,金鱼备吓跑,小丽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面远端,小丽听见敲击声。鱼儿究竟是被拍手声还是拍手动作吓跑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还是桌面传入人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验改进意见,解答上述问题。

3、利用火车车轮与铁轨接头处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粗测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说出你的测量方案和需要的器材。

【学习反馈与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将你的收获和反思记下来。

第2节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特性。

2.理解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3.通过亲身体会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重点难点:

重点:1. 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

聆听与感受:

试唱乐谱1.2.3.4.5.6.7.i。仔细听别人唱,然后自己唱出来。感受两个现象:

1. 从低音“叨”到高音“叨”各个音有什么不同?

2. 大声唱和小声唱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声音的音调指的是上面哪个不同?声音的响度是指上面的哪个不同些?

总结一下:音调是指。响度是指。

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

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

有的振动,有的振动,有的振动,有的振动。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下面我们来探究:

(二)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材2-2-1)

【猜想与假设】

请大胆猜想:

【进行实验】

1. 先分组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

A.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音调,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B.将橡皮筋放在提前设计好的木板上,并能调节松紧程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人教版】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学案-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附答案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学习重点】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学习难点】 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课前预习】 1.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A.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方便读数 2.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3.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自学探究】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 和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______ (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 、量筒的用途是什么?使用前应注意观察什么?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3、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_____ (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4、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 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他应该() A.减少砝码 B.增加砝码 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小组展示】小组展示,各组互评。 三、合作探究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的答案

20XX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的答案(人教版)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优秀学案全集(9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秀学案全集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重点难点: 使用正确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 符号:、、、、、、 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μm 1μm= nm 1m= nm 1cm= m 1nm= m 560mm= m 165cm= m 1250km= m 3、长度的测量 A、使用前,; B、读数时视线; 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和。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 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准确值是,估计值是 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 (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 (3)课桌的高度8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 3、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4、测一测 A. 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度; B. 手指甲的宽约cm 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 D.你的课桌高、长、宽 二、集思广益 ○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 ○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 ○4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 等。 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四记,记录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三、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A.2cm B.2mm C.2μm D.2dm 2、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3、下列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g B、某中学生1000米长跑成绩为1 min C、物理课本长约为26 cm 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应不高于220V 4、图2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全册

第一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 1、设计探究的实验; 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三、学习活动: (一)观察课本P12四幅图,思考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___________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 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发生的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同体验:(1)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2)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吗? (二)声音传播的探究性活动 1、老师讲课声是怎样传到耳朵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课后练习及答案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课后练习及答案汇总《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 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 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 (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 (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 (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 (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多少。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再乘以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等于多少秒? 一天=24×3600 s=86400s 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要测出他摆动一个来回 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秒的摆吗? 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次数越多越精确。另外最好 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摆动过程中机械能不断转化为内能,振幅逐渐减小, 最高点的位置越来越低。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1.2运动的描述》 1.分别以火车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以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期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流水D.河岸 B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学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含答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知识导航 典题精练 1、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例1】用托盘天平测物体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如图所示位置。这时应该( ) A .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 B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 .将游码向右移动 【答案】B 质量与密度 质量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 天平的使用方法 体积与容积 量筒 密度 测量密度的原理 密度的测量 密度的应用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使用前观察最大称量值 使用步骤:放、调、测、读、收 体积表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用字母V 来表示 容积是指容器内部空间的大小 单位 体积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容积用:升(L)、毫升(mL) 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使用方法 使用前要先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 平 不同状态的测量方法 液体:直接测量 固体:排液法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单位: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 公式: 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 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 求物体的质量 求物体的体积 求物质的密度、鉴别物质 利用密度不同来分开不相容的物体

【例2】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答案】D 2、密度概念的理解 【例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答案】D 3、密度图像题 【例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答案】B 【例5】如图1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A.乙,丙,甲 B.甲,丙,乙 C.甲,乙,丙 D.丙,乙,甲 【答案】A 4、密度测量实验 【例6】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⑥B.⑤①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⑤①②④③⑥【答案】A 【例7】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的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的振动观察桌面的振动。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解:t声=s/v声=1000000m÷340m/s≈2941.18s t火车=s/v火车=1000km÷200km/h=5h t客机=s/v客机=1000km÷1000km/h=2h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你其中的道理。 答: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的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 解:s=vt=340m/s×1.5/2s=255m 5、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温度影响。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STEREO-MON O”开关,开关处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处于

【人教版】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学案-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附答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2.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 3.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 学习重点: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2.平均速度的计算。 课前预习: 1.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 2.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 3.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华在学校操场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

(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不变。 自学探究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互学探究: 1. 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4)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角度越越好(“大”或者“小”),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探究 让小车由A点静止释放,分别测出AB,AC,BC的平均速度,并分析:

【人教版】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学案-第六章第2节密度导学案附答案

第二节密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体积。 【学习重点】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学习难点】 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体积。 【课前预习】 1.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ρ= 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①ρ1>ρ2=ρ3>ρ4;②ρ1<ρ2=ρ3<ρ4;③m1=m2>m3>m4;④V1=V2>V3>V4.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D.一钢瓶中充满氧气时氧气的密度为ρ;当用完一半后,钢瓶中的氧气的密度还是为ρ 4.一支蜡烛正在燃烧,它的质量和密度() A.质量不断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断减小,密度也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5.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体积之比是2:1,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A.2:5 B.1:2 C.3:5 D.1:5 6.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两实心体,质量之比为2:1,它们的密度之比() A.2:1 B.1:2 C.1:1 D.无法判断 7.在A、B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路静止时,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A.< B.= C.>D.无法确定

3.4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3.4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实验,以及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分析,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辨析 课堂预习 活动1 探究固态的碘能否直接变成气态 1、观察实验前碘的状态与颜色; 2、把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碘的变化; 3、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格。 4、实验结束,将碘锤继续放在热水中。 (提醒:使用热水时避免被烫伤。) 实验表明:固态的碘受热________(可以/不可以)直接变为气态。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物质在升华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

活动2探究气态的碘能否直接变成固态 1、观察实验前碘的状态与颜色; 2、把碘锤放入冷中,观察碘的变化; 3、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格。 4、实验结束,把碘锤擦干放入纸盒中。 实验表明:气态的碘遇冷_______(可以/不可以)直接变为固态。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_________。物质在凝华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以下任务: (1)在人工降雨的过程中,有哪些物态变化? 当干冰撒在高空后,干冰,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成了水,降落到地面,于是就成了雨。 (2)想想干冰还有哪些应用? 干冰是一种常用的________,它是利用干冰升华,可以冷藏食物。练一练 1冰棒冒“白气”是()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单元一:力和压力 课时1:什么是力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和特点。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形状或状态。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单位牛顿(N)来表示。 研究重点: - 掌握力的定义和特点 - 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关系 研究任务: 1. 阅读教材P1页的内容,了解力的定义和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教材P2页的练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力的大小。 课时2:压力和压强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压力是单 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用公式P = F/A来表示,其中P为压力,F 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A为物体受力的面积。 研究重点: - 掌握压力和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理解压力和压强对物体产生的效果 研究任务: 1. 阅读教材P3页的内容,了解压力和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教材P4页的练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压力和压强。 单元二:浮力和密度 课时3:什么是浮力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研究重点: - 掌握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 理解浮力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研究任务: 1. 阅读教材P5页的内容,了解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教材P6页的练题,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课时4:什么是密度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可用公式ρ = m/V来计算,其中ρ为密度,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人教版】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学案-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导学案附答案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眼睛的构造,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通过了解晶状体调节过程,明白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 3.通过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知道用眼常识,并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学习重点: 1.眼睛的成像原理。 2 .眼镜是怎样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 学习难点: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课前预习: 1.以下给出的光学器件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是() A.潜望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放大镜 2.眼睛比照相机要复杂得多,曈孔相当于照相机中的__________;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 3.近视眼的明视距离_________25 cm,配戴用凹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可以得到矫正;远视眼的明视距离25 cm,其近点比正常眼远,配戴用凸透镜制作的远视镜(又叫老花镜)可以得到矫正。 4.人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____镜,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___镜。 探究过程: 【探究一】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仔细观察课本图5.4-1眼球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2.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_____________,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_____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4.视网膜的作用是。 总结: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探究二】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阅读课本,找出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因: 思考:怎样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 探究实验:模拟矫正近视和远视的过程 1.矫正近视的模拟实验方案: 取一个凸透镜,蜡烛、光屏和近视眼镜。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下图所示摆好,调节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蜡烛的缩小实像。我们用白纸板模拟眼睛的视网膜。上述实验,表示正常眼看物体时,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像。 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此时蜡烛的实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蜡烛的形象变得模糊,用另一张白纸在光屏前移动,可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实验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

【八年级】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八年级】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秋季学期八年级物理学案 第五,电流和电路 《5.1电荷》导学案 一、信息和评估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说出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说出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说出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在理解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觉所使用的推理方法 3通过做静电实验,培养探究兴趣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三、自主学习:(I)预览和指导: 1、如何才能带电? 2.自然界分为电荷和电荷 3、电荷之间有什么相互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由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组成。 5、________叫元电荷,用符号________表示。一个元电荷所带的电量是 ________________ 6.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电荷为。 7、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 一定带_______,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___。 8.手里拿着一根金属棒,用毛皮或丝绸摩擦。金属棒必须是()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的D,可能带正电或负电 四、合作探究:(一)活动与实践:请同学们准备一些碎纸屑,然后用塑料尺摩擦自己的头发后去靠近碎纸屑,看能发现什么? 1.什么是摩擦带电? 2、如何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思考:在毛皮和橡胶棒之间的摩擦过程中,传递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到哪个物体? (二)问题探究: 1.电荷相互作用定律 用带电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再用带电的橡胶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橡胶棒和玻璃棒,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结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物体是否带电,实验室经常使用___________ 2、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并用金属棒连接A和B。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思考: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3.分组阅读并完成以下两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导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被称为绝缘体,比如。 (3)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导电和带电的区别: 五、堂检测

【人教版】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学案-第六章第2节密度学案附答案

第2节密度 一、预习导学 1、物体中叫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而改变 2、质量单位:,质量的测量用 3、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4、这里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 相等吗?怎么比较? 5、如果是同种物质,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吗?这两个都是铝块,体积相等(出示铝块并分 别放在天平两盘上),质量相等吗? 6、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 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二、课内探究 (一)引入新课: 在预习中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体积的水,酒精质量也,这是偶然的吗?我们说不是,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特性。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的问题:。 2、作出的猜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5、根据数据描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 6、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比较m/V的值有何结论?。 通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综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 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三)引入密度的定义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在物理学中密度又是怎样定义的呢? 根据定义,密度等于什么呢? (以上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 然后在小组内完成下列问题: (1)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哪个大?一个小铁钉和一个大铁块的密度哪个大? (2)一块砖分成大小不相等的两块,则() A、小块的密度的大 B、大块的密度大 C.密度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有人说,同一种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知道密度的单位是怎么来的吗? 3、密度的常用单位除了kg/m3还有什么?其进率为多少? 4、同学们自学密度表,从各方面去分析一下,你能从表中找到哪些规律或者说什么特点来? 。提示学生注意: ①、记住常见金属物质的密度大小顺序和水的密度大小。 ②、水的密度为1.0×103 kg/ m3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一注意二放正三垂直)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 ,变形可得:s=vt, t=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全册)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师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研究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惯。 研究重点: 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惯。 研究难点: 如何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偏差。 研究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根据速率公式,求速率应知道和。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 二、进行新课,科学商量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观察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找出身材的哪些部位能够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3)认真阅读课本,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3.阅读一些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 总结刻度尺的利用注意事项: 5.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讲义宽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图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2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转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 d=s/nл.

物理导学案八年级上册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参考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 【巩固练习】1、B;2、D;3、1.86cm;4、9、35.07、0.01;5、B;6、µm、cm、m、cm;7、1.72m、0.005m、1cm;8、10-4、10-3、103;9、D;10、B;11、C;12、C。 §1.2 【巩固练习】1、岸、竹排;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运动、静止;4、B;5、B;6、B;7、B;8、飞机、云、静止;9、B;10、D;11、B; 12、BAC;13、地球、太阳、静止。 §1.3 【巩固练习】1、C; 2、B;3、C;4、A;5、3m/s 6m/s 2.86m/s;6、150m。 §1.4 【巩固练习】1、C;2、B;3、B;4、小、大、3.3cm/s、2.5 cm/s 、5cm/s; 5、0、3h;6、24m/s; 7、16s、6s;8、5m/s;9、680m,850m/s。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1D2C3C4A5A6B7C8C9D10A11D12A13D14A 二、填空题1、运动静止;2、西;3、14m/s;4、200,5.76 ;5、3.02,337.5。 三、实验题1、1mm 17.52cm 17.33 cm;2、大于使斜面的坡度小些。 四、计算题1、45s;2、150km/h 0;2、800m/s 第二章声现象 §2.1 【巩固练习】1、振动、振动;2、介质、液体、固体、液体、真空;3、声速、340m/s介质的种类、温度;4、固体能传声;5、2、钢管、空气、3、1;6、B;7、A;8、C;9、D;10、2040m;11、甲更准确、344.8 m/s;12、5000 m/s;13、407m;14、90m、1110m;15、2310m;16、710m;17、12km。 §2.2 【巩固练习】1、高低大小(或强弱) 2、响度音调音色 3、C 4、C;5、B 控制变量法 6、乒乓球被弹起来转换法 7、C 8、B 9、次声波回声;10、C 11、A 12、C 13、C;14、D;15、C;16、B。 §2.3 【巩固练习】1、弹跳起来声可传递能量 2、C 3、C 4、D 5、C 6、510m;7、884m 8、12.5m/s,11900m。 §2.4 【巩固练习】1、B 2、B 3、C 4、A 5、C 6、D 7、D 8、B 9、B 10、B 11、C 12、D 13、禁止在居民区鸣笛(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植树种草、安装隔音玻璃(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等 14、10 m/s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1A2D3B4A5C6B7C8B9A10C11A12C13D14C15D 二、填空题1、音色、响度;2、信息、能量;3、声波、音调;4、音色;5、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6、骨传导;7、340、不能。 三、实验题1、小、真空不能传声;2、③⑤、④⑤、20 ;3、二、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四、计算题1、182、1m;2、380m;3、1425m、575m.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巩固练习】1、物体冷热程度、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2、36.0℃、—14.0℃;3、BACED;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