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要针对当

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面对当前日趋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央政府果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各省、市也相继推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若干举措,力求稳定经济,拉动增长。结合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重要思路,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立足扩大国内需求的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的规划要点,分析我市近十年的消费需求变动,笔者认为,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内需是我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拉动现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内需的重要组成。扩大内需,就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从而拉动整个经济增长。其中,消费拉动又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在动力。从我市1998——— 2007年的投资、出口、消费三大构成数据分析,投资、出口、消费对全市gdp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2.4%、9.2%、44.5%。可以说,投资和消费是保持全市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其中投资消费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十年间投资消费对gdp平均贡献率高于消费贡献率7.9个百分点,两者贡献率之比为6:4,这表明提升消费需求大有文章可作。

分析国家当前出台的“一揽子”扩大需求政策,既含应时之需、也有长远之计、必要之策。从我市分析,由于全市出口规模较小,出口依存度不高,虽然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将退税品种扩大到3700余种,出口拉动对全市经济影响仍将微乎其微。相比之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逐渐深入,城市化建设将逐渐加快,投资拉动仍将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要看到,从经济活动成果的最终使用讲,投资的目的是为带来更多的生产和消费,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如果投资没有消费引领,那么投资必然具有盲目性。因此,消费因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抗风险性,将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真正持久动力。

当前我市消费需求明显不足

(一)消费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7年,我市消费率为45.7%,比1998年下降8.9个百分点。在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率为32.0%,比1998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消费率下降,说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内需表现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提高。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虽然近几年**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2007年年均增长11.5%和9.3%的速度,仍低于我市gdp年均增速2.3个和4.5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差距悬殊。一方面收入分配未能得到有效调节,造成行业间、部门间、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的低消费倾向和低收入阶层的低消费能力并存,制约消费增长。三是居民对未来收支不确定性预期增强。主要是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居民将增加的收入更多地用于储蓄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即期消费。

(二)农村居民消费比重下降明显: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组成,而居民消费是最终消费中的主体。目前,我市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为70%。从反映商品消费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域构成看,城镇居民消费比重明显上升,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1998年的82.6%上升到2007年的89.6%。而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则逐年下降,2007年仅占10.4%,比1998年回落8个百分点,从城镇和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看,城镇人均消费水平十年提高1.38倍,农村仅提高1.11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主要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收入的低水平增长和工业品的适农性差,农村消费环境未有有效改善等原因,严重阻碍农民消费。

(三)居民消费倾向不高:随着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

,但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逐年呈平稳下降态势。1998-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而人均消费支出从1998年的5210.4元,增加到2007年的12389.69元,年均增长9.05%,比收入增幅低2.45个百分点。平均消费倾向由1998年的77.11%下

降到2007年的68.81%,下降8.3个百分点。全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说明居民增加的收入,并未同比例的增加消费,而是作为积累存入银行或进行各种投资,说明居民对预期持观望态度,因此居民的消费潜力并未完全释放。

(四)住房、汽车主导性消费品拉力减弱:我市消费结构进入90年代以后,居民消费呈现升级,主导消费品由低档家用电器向高档家电过渡,商品升级换代。2000年后,住房日趋市场化,家用轿车迈进居民消费领域,形成经济增长的重要动源。但是,进入21世纪由于受经济形势、消费环境、消费政策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打商品,住房、汽车在经历了2003-2004年增长40%以上的高峰以后,消费有所下滑,拉力减弱。2005-2007年我市住房、汽车销售增长速度虽然保持在16%-19.9%以内,但与2003年增长85.3%速

度相比呈现巨大反差,出现了主导经济增长的消费品拉力减弱现象。

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当前,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针对当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一)提高收入水平,扩大消费基础。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因此,在国务院保就业、稳收入和决定2009年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一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居民利益。二是增加城镇居民中低收入者收入。

(二)抓好“三项保障”,创造良好消费环境。一是建立良好的消费安全保障。食品、医药、服务等领域存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严重影响到了居民消费信心和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要在确保营造良好消费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建立卫生、防疫、商品检测、服务等安全质量保障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毒的制造者、销售者,树立良好的消费安全环境,促使广大居民树立信心,放心消费。二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当前制约居民消费的突出矛盾之一,即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平和效率没有有效统筹。最为突出的仍然是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四大保障体系。从目前居民消费性支出比例和消费预期看,上述四项成为居民高储蓄、低消费主要原因。三是建立良好的民生服务保障。我市应继续加大政府公共支出,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兴办公共设施,增加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居民消费、民生服务新格局。

(三)转变消费观念,引导居民消费。在长期的消费制度、消费观念引导下,消费习惯抑制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因此要引导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消费观念,引导居民由单纯的吃、穿、用的消费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扩展,由简单消费向多样性消费转变。鼓励居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消费结构,拓宽消费领域;加快流通领域软硬环境建设,发挥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响应国家拟出台的“国民休闲计划”,鼓励大家增加在科技、文化娱乐、信息、旅游等方面的投入,更新传统的消费观念,促进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导向和拉动作用。

(四)调整产业结构,奠定发展基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延伸影响到部分经济实体。因此,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认真分析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找准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和定位。充分利用国际优势资源,在出口不利的形势面前,适当扩大进口,引进吸收国外技术、人才、管理,购买国外优良资产和先进设备,改造提升我市大型重化企业,加大对生产、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适时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从中央扩大投资的资金投向看,主要是集中在重大民生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因此,要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循环经济、总部经济和区域经济,及时调整第三产业比例,

推动服务业发展。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利用好山东省扩大内需21条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我市扩大内需资金,引导和放大社会投资,重点支持政策性住房、轻轨交通、棚户区改造、全运场馆、商业基础设施等建设,为我市新一轮消费需求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摘要]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而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处于不足状态,这与利率等因素有关,同时消费与投资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促进。 一、中国消费需求的现状 消费需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占国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且增长缓慢,因此扩消费,把经济增さ闹饕У愦由煊蜃频较研枨罅煊蚴且院罄 梅⒄沟墓丶?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而我国1996年~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居民的选择。 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 对扩消费的建议:(1)提高居民收入。(2)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3)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二、利率对消费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利率下调对于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加投资需求,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刺激居民的消费热情,减少储蓄。反之,利率上升则会抵制需求的增长。降低利率能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扩大需,把经济带入“扩大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回升——促进经济增长——消费需求继续扩大”的良性循环,增添启动经济新的拉力。 不能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利率调整在改变城乡居民的储蓄—消费决策方面的作用却很有限,我们不能寄厚望于 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但是利率调节作用,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其作用方式、作用力度和传导机制是迥然不同的。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往往较低,中央银行通过较大幅度提高存款名义利率,对于提高居民储蓄倾向、保持储蓄稳定增长、抑制消费膨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调节通货紧缩时,调低利率只能是劝导性的,人们储蓄收益减少,并不足以产生强制的作用,还得看其他因素。我国前六次利率大幅度下调,从效果来看,并未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预期的刺激作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居民消费增长幅度加速下滑的势头,减轻了国 有企业的利息负担。相反,降息却可能使人们进一步对前景看淡,越发要把钱存入银行来买一个安全。由此可见,利率杠杆是有缺陷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 三、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互动关系,是以消费引导投资为前提,以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为基础,通过投资和消费的互动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首先,消费需求增长受到投资需求增长的制约,要以投资需求的相应增长为保证。其次,投资需求的增长受到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只能在消费需求所限定的空间围得到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最终仍然需要依靠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实现,其自身不可能成 为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没有消费需求增长的支持,投资需求增长形成的新增生产能力将会大量闲置,不论是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还是投资需求增长本身,都不可能持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详解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详解 知识,感谢您的关注。 一、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 与税收保全措施只适用于纳税人不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既包括纳税人,又包括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及其他当事人。 (一)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第40条);二是在税务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时,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的迹象的(第55条)。 2、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扣缴义务人(第40条)。 (二)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所担保税款的纳税担保人(第40条)。 (三)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履行的当事人(第88条)。 《税收征管法》既有针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处罚款,也有对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处罚规定。因此,上述当事人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不仅限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范围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范围包括应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新《税收征管法》明确了税务机关对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都可以实施强制执行措施,但执行的程序和时限有所不同。与税收保全措施不同的是,强制执行措施无论在征收管理阶

段还是在检查阶段实施,都是对已超过纳税期的税款进行追缴,因此,都是税款与滞纳金一同执行。而对罚款的强制追缴必须等复议申请期和起诉期满后才能执行。 三、税收征管过程中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环节 在征收、管理、检查三个环节,税务机关均可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在征收、管理环节,可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40条、68条、第88条第3款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在检查环节,可按照第55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四、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有两种: 一是书面通知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 二是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拍卖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 五、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实施程序 (一)税款、滞纳金的强制执行程序 1、一般程序(第40条) 第一,责令限期缴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在规定的期限未缴纳或解缴税款或提供纳税担保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责令其限期缴纳。 第二,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责令限期期满,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审查批准,可执行强制措施。 第三,实施前述两项措施扣缴或抵缴税款、滞纳金。在强制执行措施中,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等行为具有连续性,即扣押、查封后,不再给纳税人自动履行纳税义务的时间,税务机关可直接拍卖或者变卖,以其所得抵缴税款。 需要注意的是,税务机关实施扣押、查封时,必须有2人以上在场,并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否则不能直接采取扣押和查封措施。但被执行人或者成年家属接到通

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与对策

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与 对策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崇信县“十二五”期间扩大消费需求的 思路与对策研究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崇信县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加快建设和谐富裕新崇信和全省经济强县目标,就必须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流通引导生产、指导消费的功能,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 一、基本思路 “十二五”扩大消费的基本思路是: 1、继续以扩大汽车、住房消费为重点,促进汽车、住房消费热点不断扩散,切实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2、着力培育和扩大服务性消费,包括旅游、交通通讯、休闲、健身、社区服务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尤其要重点发展旅游和社区服务,把扩大服务性消费作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增长点,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需要。 3、适度鼓励投资型消费,把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和股票市场联动作为扩大投资型消费的重点,发挥财富效应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 4、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继续普及家用电器、交通通讯、摩托车等一般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基础上,把住宅、汽车、电脑等信息产品以及休闲旅游等作为“十二五”扩大农村消费的着力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普遍由生存型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5、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反对奢侈、浪费型消费,促进和谐消费、绿色消费。围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清除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性障碍。 6、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消费政策,尽快形成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环境,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对策建议 扩大内需已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投资与消费的扭曲结构,使消费增长进入长期持续的快速上行通道,更需长期的努力,但必须采取措施,下大力气解决。 1、政府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把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投资与消费并重 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是近年来每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提出的要求。扩大内需已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且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必需改变在经济发展中“重积累、轻消费”的传统办法,改变百姓“重储蓄、轻消费”的传统观念,把思想和行动集中到中央扩大消费的精神上来。目前社会再生产环节的主要矛盾已由生产转为消费,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政府的主要精力也应随之转换,从研究生产和供给,逐步向研究消费和需求上转变,重新调整“三驾马车”驱动姿态。着力从体制上和政策上去调整消费结构,启动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稳定收入预期,提高消费信心

税收保全措施与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区别讲解学习

税收保全措施与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区别 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①税收保全措施是指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某种客观原因,致使以后的税款的征收不能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案件,采取限制纳税人处理或者转移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的措施。 税收保全措施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二是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税收保全措施的实施应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须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范围之内。 ②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强制执行措施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经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必须坚持告诫在先的原则。 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程序包括:(1)税款的强制征收;(2)扣押、查封、拍卖或者变卖,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采取税款强制执行措施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必须同时强制执行,但不包括罚款。 对于被执行人必要的生产工具、本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须品应当予以保留,不得对其进行扣押、查封、拍卖或者变卖。 首先,强制执行措施与税收保全措施之间只有可能的连续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连续关系。也就是说,强制执行措施之前不一定有税收保全措施做铺垫,而税收保全措施的结果也不一定就是强制执行。 另外,还要注意比较记忆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关系和异同点:主要相同点: ①批准级次相同,都是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②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须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范围之内。 主要不同点: ①被执行人范围不同。税收保全措施的使用范围只涉及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强制执行措施的使用范围除涉及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之外,还涉及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所以从被执行人角度看,强制执行措施比税收保全措施的涉及面要广。 ②执行限度有差异。税收保全措施执行限度应当以应纳税额为限;而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必须同时强制执行,但不包括罚款。这里体现的政策精神是:滞纳金是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履行纳税义务而被课以的新的给付义务,是税款的正常延伸 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新思考 一、征收环节税收保全措施与检查环节税收保全措施的区别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形势专家谈) 尹世杰《人民日报》(2009年7月20日07 版)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我国出口疲弱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而市场需求中最重要的是消费需求,因为它是最终需求。马克思指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考虑消费需求问题。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我国出口疲弱的情况下,尤其应重视发挥消费需求的作用,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 扩大消费需求作用重大 消费需求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力量。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能够提高消费力,进而提高生产力,促进消费力与生产力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直接体现社会生产目的。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生产目的,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不断发展。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不仅有拉动作用,而且有导向作用;改善消费需求,不仅能引导消费合理发展,而且能引导投资方向;重视消费需求,不仅能避免盲目投资、无效投资,而且能根据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及时发展相应的产业和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文化含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水平。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消费需求扩大了,就能使居民消费由以生存消费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享受和发展需要为主。这就要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文化、教育、科技和生活服务等产业。第三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发展了,就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 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逐步提高。但也要看到,消费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下显得更为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投资率偏高,最终消费率偏低。我国最终消费率(总消费在GDP中的比重)2000年为62.3%,2005年为51.8%,2007年为48.8%。最终消费率之低,是世界上少有的。2003年,低收入国家最终消费率为79.7%,中等收入国家为71.7%,高收入国家如美国为86%(2002年),世界平均为79.1%。我国比这些国家要低20—30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偏低,意味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例如,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几年来一直在40%左右,而世界平均为67.9%(2003年),其中美国为75.3%、法国为72.8%、英国为72.4%。我国相差20—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难以适应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就会制约消费需求扩大。 消费环境存在不少问题,消费成本偏高。在生态环境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较为严重;在市场环境方面,假冒伪劣商品和服务还不时危害消费者;在

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

税务局(稽查局) 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 (扣缴税收款项适用) 税强扣〔〕号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经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决定从 年月日起从你(单位)在的存款帐户(帐号:)中扣缴以下款项,缴入国库: 税款(大写):(¥) 滞纳金(大写):(¥) 罚款(大写):(¥) 没收违法所得(大写):(¥) 合计(大写):(¥) 如对本决定不服,可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依法向 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税务机关(签章)

年月日 使用说明 1.本决定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第五十五条、第八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设置。 2.适用范围: (1)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已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但纳税人逾期未缴纳税款时使用; (2)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时使用; (3)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时使用; (4)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时使用。 3.本决定书抬头填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具体名称。 4.“经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横线处填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具有审批权限的税务局(分局)局长所在税务机关的具体名称。 5.“在的存款帐户(帐号:中扣缴以下款项)”横线处填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具体名称。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要针对当 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面对当前日趋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央政府果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各省、市也相继推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若干举措,力求稳定经济,拉动增长。结合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重要思路,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立足扩大国内需求的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的规划要点,分析我市近十年的消费需求变动,笔者认为,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内需是我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拉动现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内需的重要组成。扩大内需,就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从而拉动整个经济增长。其中,消费拉动又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在动力。从我市1998——— 2007年的投资、出口、消费三大构成数据分析,投资、出口、消费对全市gdp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2.4%、9.2%、44.5%。可以说,投资和消费是保持全市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其中投资消费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十年间投资消费对gdp平均贡献率高于消费贡献率7.9个百分点,两者贡献率之比为6:4,这表明提升消费需求大有文章可作。 分析国家当前出台的“一揽子”扩大需求政策,既含应时之需、也有长远之计、必要之策。从我市分析,由于全市出口规模较小,出口依存度不高,虽然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将退税品种扩大到3700余种,出口拉动对全市经济影响仍将微乎其微。相比之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逐渐深入,城市化建设将逐渐加快,投资拉动仍将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要看到,从经济活动成果的最终使用讲,投资的目的是为带来更多的生产和消费,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如果投资没有消费引领,那么投资必然具有盲目性。因此,消费因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抗风险性,将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真正持久动力。

最新1-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3

1-消费需要与消费需 求3

主题一: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 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定义----需要(1) 百度百科名片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心理学名词 需要: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它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需要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条件或活动的结果等,具有周期性,并随着满足需要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就是有机体在内外条件刺激下,对某些事物希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 经济学名词(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需要是指欲望,是指对某种物品的渴望。欲望是现代经济学的动力,所有经济学分支都默认人类是理性人,他们对资源有需要,有欲望,并且这种无限的需要直接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样,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直接促成了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学科。 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定义----需要(2) 姜彩芬《消费经济学》中 所谓需要是指人体和社会活动中所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他是产生一切消费行为的原动力。 复习----什么是消费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定义----消费需要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一书中认为 消费需要是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及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 实现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理想化修正-《金融教育研究》2008年 消费需要,是指消费者通过物品和劳务使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的需要。 MBA智库 消费需要是指消费者为了实现自己生存、享受和发展的要求所产生的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包括服务)的欲望和意愿。 姜彩芬《消费经济学》中 只给出了需要的定义,并没有给出消费需要的定义。并没有给出这两者定义的明确区分。所有前人研究的定义中并没有对需要和消费需要的定义进行严格的区分。 从语义学上说,需要可以通过消费活动满足的部分被认为是消费需要。 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定义---举例区分需要(need)与需求(demand) 我的需要(need) 我的需求(demand) 百度区分 在经济学中,必须区分需要不等于需求,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求是指既有愿望,又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如果没有支付能力,则不能将需要称为需求。 需求是对应供给而言的,供需关系是研究市场经济的核心工具。 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就是为满足需要形成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并且,迄今为止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为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区分

国内消费需求状况及建议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个开放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更为永远和相对安定。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扩大消费比增加投资和刺激出口对经济 发展具有更为严重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详尽提出了要“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一新的决策,是针对以往消费比重低所做出的巨大调整。扩张消费,把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需求领域,是以后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这既是过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严重的意义。 一、我国消费需求不够的主要表现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比例平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衡消费水平为78%~79%,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更高达80%以上。而在我国,1996—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大大低于世界平衡水平。尽管我国自1998年以来一直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宏观经济政策,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这种效果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相对而言,消费“启而未动”,消费和投资的不协调非常突出。消费需求的不够,也使得投资的高增长缺乏持续的基础,成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严重原因之一。消费不够的另一个严重表现是消费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平衡,部分产品的相对过剩和供给不够并存。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1992—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衡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0.0%,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 25.4%。而自1997年起,城乡收入增速下降,差距也逐年拉大。城镇居民在1997—2002年5年间的年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下降为7.8%,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3.1%。200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7元,同比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

消费者需要的形式、分类和特点分析

消费者需要的形式、分类和特点分析 消费者需要是消费者个人内部(心理)感到的一种愿望,是消费者行为的原动力。消费者的需要只有在消费者本身的有机体组织内对某种事物感到缺乏时才会产生。一般由内在刺激物与外在刺激物而引发。需要一般具有某种目标,如天气热,身体感到热而口渴就需要喝冷饮。人们从感到需要开始到满足需要为止,均由目标引导消费行为前进。人们的需要随时间和所处的环境地位不同而不一样。如人口渴时,当他经济条件很差时,可能只想到喝凉水;如果身上钱多则可能想到喝可口可乐。 1.消费者需要产生的形式 消费者只有产生需要才可以产生购买动机并导致购买行为。需要产生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自然驱动力产生的需要。是指由于人的器质性器官通过人的植物神经作用而诱发形成的内在驱动力所产生的需要。例如,人的肠胃等器质性器官的蠕动和所发出的声音,就会使人产生肌肠辘辘的感觉,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对食物和其他充饥物的需要,这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本能需要。这种需要的产生不受外界影响,属于内在刺激物引发的。 ⑵功能驱动力产生的需要。是指由于人的功能性器官通过动物神经作用形成的内在驱动力所诱发的需要。例如,人们看到嫩黄碧绿的食物就会引起对食品及其他美食的需求;看到画面上清澈见底的池水会想到畅游;看到大海或听到大海的涛声会想到冲浪;看到名山大川的景色会产生旅游的需要;等等。这种需要属于外在刺激引发的。 ⑶由自身经验总结而产生的需要。如果人们曾经购买过与消费过

某个产品,并通过对消费者感受的总结后认为产品是好的话,人们就会把这个经验记忆并储存在大脑中。一遇到提示物的提醒或是类似情况的诱导等,就会产生对该产品的需要。 ⑷人际交往引发的需要。人总是要与他人交往的。在交往与交谈中,人们会从多个角度不自觉地向他人学习购买与消费的经验,把这些学习来的经验用于指导自己的购买与消费。在消费攀比成为一种风气的地区与人群中,人际交往已成为消费者主动学习、产生需要的主要形式。 ⑸经营活动所引发的需要。是指由企业或推销人员通过有意识组织的市场营销活动诱发消费者被动产生的需要。如企业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把产品开发的信息通过各种手段传递给消费者,有意识地向消费者施加影响,使消费者产生需要,这是消费者被动学习产生需要的主要形式。消费者由学习而产生的需要,为营销人员引导、影响、教育与创造需要提供了依据。 2.消费者需要的分类 人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在同一时间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所有需要因受条件限制不能都得到满足,这就有必要把人的多种需要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为了便于分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的理论,他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⑴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如为满足饥、渴、遮蔽而需要吃、穿、住等。人体的最基本活动都集中在满足生理需要上。马斯洛认为,在人的需要都未得到满足时,生理上的需要是压倒一切的,最为优先的。它们的满足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所有需要中最强有力的。

扩大消费需求问题调研报告

扩大消费需求问题调研报告 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形势出现了回暖迹象,在进出口下降的情况下,支撑经济增长的是投资与消费。我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外向度和依存度都不高,扩大投资与消费需求仍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措施。鉴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重要投资项目和财政信贷政策的决定权在政府手中,扩大投资需求主要由政府主导,而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是由居民个人决定,扩大消费需求更多的是市场行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助推和引导消费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消费需求通常是居民消费和公共(政府)消费,既包括物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对于政府来而言,扩大消费需求是不需要政府花费太多成本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前我市宏观经济政策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从产业导向、财政与信贷政策、社会保障与就业、培育消费热点与开拓农村市场等多个层面着力,扩大投资和培育消费热点创造消费需求,确保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开拓农村市场释放农民消费活力,发放消费券以四两拨千斤带动城乡消费,强化信用消费促进全社会放心消费。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投资需求 项目是扩大投资需求的载体,决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加快项目建设,不仅可

以扩大社会有效投资需求,解决金融危机下社会总需求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培育经济发展后劲,促进消费需求提升。 从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看,投资性项目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对重要项目的决策权在政府手中,随之就是配套的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到位实施,一经决策就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作用,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加强项目投资是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最容易也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比扩大消费需求的宏观政策效果来得更直接、更明显。同时,扩大投资需求,可以蓄积发展后劲,有效地间接扩大消费需求,必须不失时机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从扩大内需对经济结构调整看,支持和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十大振兴规划的产业项目,鼓励和引导各地有效承接具有良好前景的产业项目,可以使我市能够获得更多的产业政策支持,加快培育产业集群。XX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市主要工业产品为纱、布、化纤、白酒、啤酒、能源生产总量、原煤、发电量、原油加工量、汽油、柴油、水泥、化肥、化学农药、合成洗涤剂15类产品,其中:日用消费品只有6种、能量6种、生产资料3种,而且价值、附加值都不高。根据来自消费市场的判断,在我市较为优势的产业集群中,由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消费性产品少,国家鼓励扩大消费的促进政策对我市生产性企业直至全市经济的增长收效甚微,因此发展适应现代消费特征、更具有高成长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投资项目十分必要。 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看,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流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XX县经济快速发展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XX县经济快速发展 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商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商品短缺转变为买方市场;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子女上学、就业压力增大,疾病等高额医疗费用,使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加重,造成了购买力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增长较慢。如何扩大消费需求,准确掌握消费需求状况,分析研究XX县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加快经济快速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当前消费需求状况 1、消费规模稳步增长 随着XX县城乡居民收入的逐年提高,消费水平持续增长,消费总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城市11.39亿元,增长53.0%;农村1.69亿元,增长42.5%。以2006年为基数,2007年增长17.3%,2008年增长21.3%,2009年增长22.5%,2010年增长13.3%,2011年增长14.7%,五年平均增长17.8%。 2、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逐年增长 近年来,XX县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也相应提高。

200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分别为5859元和1790元,与2011年9434元和3488元相比,分别增长61.01%和94.86%,五年平均增长12.65%和18.15%。 3、消费率呈现逐年下降之势 消费率,是指总消费占GDP的比重。近年来,受购买力不足的影响,XX县的消费率持续走低,主要由居民消费率偏低造成的,近几年的居民消费率2007年为36.8%,2008年为34.9%,2009年为34.5%,2010年为31.1%,2011年为30.7%,五年的平均消费率为33.7%。根据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消费率一般为61%左右。2007—2011年的五年中,人均GDP持续增长,2007年人均GDP 已达到1769美元,2008年增长39.5%,2009年增长17.2%,2010年增长32.5%,2011年人均GDP达到5169美元,同比增长34.9%,年平均增长31.03%。2011与2007年相比,人均GDP增加3400美元,增长192.2%;年消费率减少6.06%,下降16.5%。 4、居民收入支出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居民收入支出比是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占收入的比重。2007—2011年,XX县城镇居民收入支出比分别为80.2%、69.8%、63.5%、61.9%和75.6%,五年平均为70.2%,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2011年XX县农村居民收入支出比同样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80.8%、69.8%、63.5%、50.5%

扩大消费需求的理论与对策探究

扩大消费需求的理论与对策探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较快增长,但是,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比例关系却不尽如人意,消费增长大大慢于投资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未来宏观政策应特别注重改善民生和消费,以解决我国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为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当前,一些旨在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刺激消费需求仍任重道远。本文试从我国消费需求的发展资料分析研究导致我国消费需求增长滞后的成因,提出扩大消费需求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消费需求宏观经济居民收入 一、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 消费需求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且增长缓慢,因此扩张消费,把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需求领域是以后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而我国1996年~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原来由政府和

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居民的选择。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1】 二、导致我国消费需求增长滞后的成因 鉴于我国贫富差距逐年拉大,低收入阶层所占比重较大的整体情况,持续上涨的住房、医疗及教育支出给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带来了压力,同时全球金融震荡所造成的国民对经济形势的不良预期导致了人们消费意愿的下降,进一步提高消费的增长速度存在着很大的难 1.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着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需求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收入增加消费也就增加,收入降低消费也就会减少。近几年,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居民、企业与政府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失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大约为43%,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居民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普遍在54%至65% 2.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大提高,社会阶层财富及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种分化使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在较长时期内难以充分释放。从我国总体实际情况看,高收入群体是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要针对当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面对当前日趋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央政府果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各省、市也相继推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若干举措,力求稳定经济,拉动增长。结合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重要思路,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立足扩大国内需求的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的规划要点,分析我市近十年的消费需求变动,笔者认为,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 。 增长11.5%和9.3%的速度,仍低于我市gdp年均增速2.3个和4.5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差距悬殊。一方面收入分配未能得到有效调节,造成行业间、部门间、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的低消费倾向和低收入阶层的低消费能力并存,制约消费增长。三是居民对未来收支不确定性预期增强。主要是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居民将增加的收入更多地用于储蓄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即期消费。 (二)农村居民消费比重下降明显: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组成,而居民消费是最终消费中的主体。目前,我市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为70%。从反映商品消费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域构成看,城镇居民消费比重明显上升,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1998年的82.6%上升到2007年的89.6%。而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则逐年下降,2007年仅占10.4%,比1998年回落8个百分点,从城镇和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看,城镇人均消费水平十年提高1.38倍,农村仅提高1.11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主要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收入的低水平增长和工业品的适农性差,农村消费环境未有有效改善等原因,严重阻碍农民消费。 (三)居民消费倾向不高:随着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但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逐年呈平稳下降态势。1998-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而人均消费支出从1998年的5210.4元,增加到2007年的12389.69元,年均增长9.05%,比收入增幅低2.45个百分点。平均消费倾向由1998年的77.11%下降到2007年的68.81%,下降8.3个百分点。全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说明居民增加的收入,并未同比例的增加消费,而是作为积累存入银行或进行各种投资,说明居民对预期持观望态度,因此居民的消费潜力并未完全释放。 (四)住房、汽车主导性消费品拉力减弱:我市消费结构进入90年代以后,居民消费呈现升级,主导消费品由低档家用电器向高档家电过渡,商品升级换代。2000年后,住房日趋市场化,家用轿车迈进居民消费领域,形成经济增长的重要动源。但是,进入21世纪由于受经济形势、消费环境、消费政策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打商品,住房、汽车在经历了2003-2004年增长40%以上的高峰以后,消费有所下滑,拉力减弱。2005-2007年我市住房、汽车销售增长速度虽然保持在16%-19.9%以内,但与2003年增长85.3%速度相比呈现巨大反差,出现了主导经济增长的消费品拉力减弱现象。 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 ⑴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⑷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⑸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途径或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 国家:(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⑵加强宏观调控,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 ⑶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⑷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⑸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面向市场,及时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分配。 个人:要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的消费心理,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产品和服务质量理论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生产者要重视产品质量)。 2.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3.生产者要遵守市场交易的诚实守信原则(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5.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产品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市场的自发性等缺陷导致的)。 6.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专题二经济生活之生产、劳动与经营 企业生产与经营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如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竞争优势。) 附加自主创新企业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学含量,打造自主品牌2.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3.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增加利润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自觉遵守市场交易规则

消费需求主要变化趋势浅析(一)

消费需求主要变化趋势浅析(一) 内容摘要:消费是生活的手段之一,消费需求受到个人生活需要和生活追求及其满足程度,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消费环境与条件等因素影响。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顾客消费需求呈现出广泛化与高度化、情感化与感性化、个性化与多样化以及复合与关联化等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消费需求,变化趋势,需求生态体系 消费需求是为满足生活需要,对具体产品具有购买能力的欲望。分析、研究消费需求是企业制定市场经营战略与策略的前提,也是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一。把握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可以为企业创造战略优势;挖掘潜在需求,开辟新的市场;应消费趋势而动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笔者试图通过对影响消费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探讨顾客消费需求的主要变化趋势。 一、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特点 消费是顾客满足生活需要,生存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购买能力主要决定于顾客的经济状况,消费欲望则主要由自身需要、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追求及其满足状况等来决定。而这些因素又受到社会物质、文化等环境与条件的影响。 (一)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与个人经济心理预期的复杂化 经济状况决定人们的购买能力,也影响其消费欲望。现实经济收入水平是决定购买能力的直接因素之一。同时,也影响着顾客消费的选择及其结构。另外,经济预期也对人们消费欲望和消费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在社会整体经济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影响个人经济预期因素的复杂化,其个体差异性不断提高。经济状况的变化和经济预期的个性化,是使消费需求及其结构多样化、复杂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生活环境及条件的变化 1.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摆脱基本生活条件的约束,生活追求领域、范围逐步扩大,层次不断提高。 2.科学技术及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不断刺激着新的消费欲望的产生。首先,开发、满足社会需求手段、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产品生命周期逐步缩短,现实消费需求不断被满足,刺激着人们新的消费追求;其次,企业唤起顾客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的能力与水 平的提高,也是促进消费需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满足需求手段的丰富,也使得生活需求越来越复杂化。满足某种生活需要由过去注重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单项消费效用的追求,向追求生活质量的复合性、系统性需求转变,使生活需求的复合化、复杂化程度逐渐提高。此外,由于商品的“泛滥”,顾客消费决策的时间、精 力成本增加,也使人们对产品(或服务)非功能性需求的程度提高。 4.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增大与缓释心理压力的环境、条件的变化。由于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激烈的社会竞争,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等,升学、养育子女、赡养老人以及工作等心理压力增大,对身心调节的需要增强的同时,直接、自然缓解压力的环境与条件又受到种种限制。如,住房的社会化、核家庭化、竞争等引起的邻里、家庭成员及同事之间关系的变化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内容或环境、条件受到一定影响,以及社会和个人对行为文明要求程度的提高,又制约着人们用更直接、更“淋漓尽致”的方式表达某些意见或发泄情绪等。人们往往需要通过消费活动或直接以消费的方式,有意或无意地缓释压力或发泄某种情绪。在消费活动中对满足某些心理需要的追求程度增加。环境污染、能源等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消费中对安全、环保以及节约资源的意识不断提高。 (三)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样化 1.各种形式的经济、文化活动交流,交通、信息与通信手段的发达,促进各种文化的交融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