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肠梗阻

肠梗阻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

病理解剖

单纯性完全机械性肠梗阻发生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腔扩张。肠壁变薄,粘膜易有糜烂和溃疡发生。浆膜可被撕裂,整个肠壁可因血供障碍而坏死穿孔,梗阻以下部份肠管多呈空虚坍陷。

麻痹性肠梗阻时肠管扩张、肠壁变薄。

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小静脉和毛细胞血管可发生瘀血、通透性增加,甚至破裂而渗出血浆或血液。此时肠管内因充血和水肿而紫色。继而出现动脉血流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因缺血而坏死,肠内细菌和毒素可通过损伤的肠壁,进入腹腔。坏死的肠管呈紫黑色,最后可自行破裂。

病理生理

肠梗阻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膨胀、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以及感染和毒血症。这些改变的严重程度视梗阻部位的高低、梗阻时间的长短以及肠壁有无血液供应障碍而不同。

(一)肠膨胀机械性肠梗阻时,梗阻以上的肠腔因积液积气而膨胀,肠段对梗阻的最先反应是增强蠕动,而强烈的蠕动引起肠绞痛。此时食管上端括约肌发生反射性松弛,患者在吸气时不自觉地将大量空气吞入胃肠,因此肠腔积气的70%是咽下的空气,其中大部分是氮气,不易被胃肠吸收,其余30%的积气是肠内酸碱中和与细菌发酵作用产生的,或自备注弥散至肠腔的CO2、H2、CH4等气体。正常成人每日消化道分泌的唾液、胃液、胆液、胰液和肠液的总量约8L,绝大部分被小肠粘膜吸收,以保持体液平衡。肠梗阻时大量液体和气体聚积在梗阻近端引起肠膨胀,而膨胀能抑制肠壁粘膜吸收水分,以后又刺激其增加分泌,如此肠腔内液体越积越多,使肠膨胀进行性加重。在单纯性肠梗阻,肠管内压力一般较低,初是常低于8cmH2O。

但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肠管内压力甚至可达到18cmH2O。结肠梗阻止肠腔内压力平均多在

25cmH2O。结肠梗阻时肠腔内压力平均多在25cmH2O以上,甚至有高到52cmH2O水柱的。肠管内压力的增高可使肠壁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肠壁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加。肠管内压力继续增高可使肠壁血

流阻断使单纯性肠梗阻变为绞窄性肠梗阻。严重的肠膨胀甚至可使横膈抬高,影响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二)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梗阻时肠膨胀可引起反射怀呕吐。高位小肠梗阻时呕吐频繁,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被排出体外。如梗阻位于幽门或十二指肠上段,呕出过多胃酸,则易产生脱水和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如梗阻位于十二指肠下段或空肠上段,则重碳酸盐的丢失严重。低位肠梗阻,呕吐虽远不如高位者少见,但因肠粘膜吸收功能降低而分泌液量增多,梗阻以上肠腔中积留大量液体,有时多达5~10L,内含大量碳酸氢钠。这些液体虽未被排出体外,但封闭在肠腔内不能进入血液,等于体液的丢失。此外,过度的肠膨胀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肠壁水肿和血浆外渗,在绞窄性肠梗阻时,血和血浆的丢失尤其严重。因此,患者多发生脱水伴少尿、氮质血症和酸中毒。如脱水持续,血液进一步浓缩,则导致低血压和低血容量休克。失钾和不进饮食所致的血钾过低可引起肠麻痹,进而加重肠梗阻的发展。

(三)感染和毒血症正常人的肠蠕动使肠内容物经常向前流动和更新,因此小肠内是无菌的,或只有极少数细菌。单纯性机械性小肠梗阴时,肠内纵有细菌和毒素也不能通过正常的肠粘膜屏障,因而危害不大。若梗阻转变为绞窄性,开始时,静脉血流被阻断,受累的肠壁渗出大量血液和血浆,使血容量进一步减少,继而动脉血流被阻断而加速肠壁的缺血性坏死。绞窄段肠腔中的液体含大量细菌(如梭状芽孢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血液和坏死组织,细菌的毒素以及血液和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均具有极强的毒性。这种液体通过破损或穿孔的肠壁进入腹腔后,可引起强烈的腹膜刺激和感染,被腹膜吸收后,则引起脓毒血症。严重的腹膜炎和毒血症是导致肠梗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除上述三项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外,如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往往还伴有肠壁、腹腔和肠腔内的渗血,绞窄的肠袢越长,失血量越大,亦是导致肠梗阻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

肠梗阻的病因不同,表现各异。预后也大相径庭,故对肠梗阻应作出较为明确的分类。

(一)按梗阻的原因可分为三类

1.机械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最常见,90%以上的急性肠梗阻是由于机械因素造成肠腔狭窄或闭塞,致使肠内容物不能通过。例如肠粘连、肠管炎症或肿瘤、肠外肿块压迫、绞窄性疝、肠套叠、

肠扭转、蛔虫团堵塞肠腔等均属于此类。

2.动力性肠梗阻主要由于肠壁肌肉活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而不是肠腔内外机械性因素引起的梗阻,肠壁本身并无解剖上的病变,动力性肠梗阻又可分为:

(1)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因感染中毒、低血钾、脊髓炎、甲状腺功能减退、腹部手术等原因影响到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影响到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到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不能将肠内容物推向前进而引起。

(2)痉挛性肠梗阻比较少见,且为短暂性的,梗阻是由于肠肌痉挛性收缩以致肠腔缩小而引起,偶见于肠道炎症或神经功能紊乱。

3.缺血性肠梗阻肠管无机械性阻塞而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失去蠕动力,见于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

(二)按肠壁血供情况分为两类

1.单纯性肠梗阻仅有肠腔阻塞而无肠壁血供障碍,称为单纯性肠梗阻。多见于肠腔内堵塞或肠外肿块压迫所致的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在肠腔阻塞时,肠壁因血管被绞窄而引起缺血坏死,称为绞窄性肠梗阻。多因扭转、肠套叠、嵌顿症、肠粘连所引起者。

(三)按梗阻发生的部位分为两类

1.小肠梗阻又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主要指发生于十二指肠或空肠的梗阻,与低位小肠梗阻,主要是指远端回肠的梗阻。

2.结肠梗阻多发生于左侧结肠,尤以乙状结肠或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为多见。

(四)按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梗阻与不完全性(或部份性)梗阻。

(五)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肠梗阻与慢性肠梗阻。

以上分类名称在临床工作中有说明肠梗阻性质和状态的作用,而且各种分类之间是有关联的。

例如绞窄性机械性梗阻必然是急性和完全性的;慢性肠梗阻多是不完全性的,而不完全性肠梗阻多是单纯性的。必须指出,肠梗阻的类型不同是固定不变的,可随病理过程的演变而转化,例如由单纯性变为绞窄性,由不完全性变为完全性,由慢性变为急性等。

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但在各类肠梗阻中轻重并不一致。

(一)腹痛肠梗阻的病人大多有腹痛。在急性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病人中,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多位于腹中部。常突然发作。逐步加剧至高峰,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隙期可以完全无痛,但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发。绞痛的程度和间隙期的长短则视梗阻部位的高低和病情的缓急而异。一般而言十二指肠、上段空肠梗阻时呕吐可起减压作用,患者绞痛较轻。而低位回肠梗阻则可因肠胀气抑制肠蠕动,故绞痛亦轻。唯急性空肠梗阻时绞痛较剧烈。一般每2~5分钟即发作一次。不完全性肠梗阻腹痛较轻,在一阵肠鸣或排气后可见缓解。慢性肠梗阻亦然,且间隙期亦长。急性机械性结肠梗阻时腹痛多在下腹部,一般较小肠梗阻为轻。结肠梗阻时若回盲瓣功能正常,结肠内容物不能逆流到小肠,肠腔因而逐渐扩大,压力增高,因之除阵发性绞痛外可有持续性钝痛,此种情况的出现应注意有闭袢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发作间隙期的持续性钝痛亦是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表现,如若肠壁已发生缺血坏死则呈持续性剧烈腹痛。至于麻痹性肠梗阻,由于肠肌已无蠕动能力,故无肠绞痛发作,便可由高度肠管膨胀而引起腹部持续性胀痛。

(二)呕吐肠梗阻病人几乎都有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叶出物多为胃内容物。后期则为反流性呕吐,因梗阻部位高低而不同,部位越高,呕吐越频越烈。低位小肠梗阻时呕吐较轻亦较疏。结肠梗阻时,由于回盲瓣可以阻止反流故早期可无呕吐,但后期回盲瓣因肠腔过度充盈而关闭不全时亦有较剧烈的呕吐、吐出物可含粪汁。

(三)腹胀是较迟出现的症状,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小肠梗阻由于频繁呕吐多无明显腹胀;低位小肠梗阻或结肠梗阻的晚期常有显著的全腹膨胀。闭袢性梗阻的肠段膨胀很突出,常呈不对称的局部膨胀。麻痹性肠梗阻时,全部肠管均膨胀扩大,故腹胀显著。

(四)便秘和停止排气完全性肠梗阻时,患者排便和排气现象消失。但在高位小肠梗阻的最初2~3日,如梗阻以下肠腔内积存了粪便和气体,则仍有排便和排气现象,不能因此否定完全性梗阻的存在。同样,在绞窄性肠梗阻如肠扭转、肠套叠以及结肠癌所致的肠梗阻等都仍可有血便或脓

血便排出。

(五)全身症状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呕吐频繁和腹胀严重者必有脱水,血钾过低者有疲软、嗜睡、乏力和心律失常等症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全身症状最显著,早期即有虚脱,很快进入休克状态。伴有腹腔感染者,腹痛持续并扩散至全腹,同时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增多等感染和毒血症表现。

肠梗阻的典型体征主要在腹部。

1.腹部膨胀多见于低位小肠梗阻的后期。闭袢性肠梗阻常有不对称的局部膨胀,而麻痹性肠梗阻则有明显的全腹膨胀。在腹部触诊之前,最好先作腹部听诊数分钟。

2.肠鸣音(或肠蠕动音)亢进或消失在机械性肠梗阻的早期,当绞痛发作时,在梗阻部位经常可听到肠鸣音亢进,如一阵密集气过水声。肠腔明显扩张时,蠕动音可呈高调金属音性质。在麻痹性肠梗阻或机械性肠梗阻并发腹膜炎时,肠蠕动音极度减少或完全消失。

3.肠型和蠕动波在慢性肠梗阻和腹壁较薄的病例,肠型和蠕动波特别明显。

4.腹部压痛常见于机械性肠梗阻,压痛伴肌紧张和反跳痛主要见于绞窄性肠梗阻,尤其是并发腹膜炎时。

5.腹块在成团蛔虫、胆结石、肠套叠或结肠癌所致的肠梗阻,往往可触到相应的腹块;在闭袢性肠梗阻,有时可能触到有压痛的扩张肠段。

症状和体征典型的肠梗阻是不难诊断的,但缺乏典型表现者诊断较困难。X线腹部透视或摄片检查对证实临床诊断,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很有帮助。正常人腹部X线平片上只能在胃和结肠内见到少量气体。如小肠内有气体和液平面,表明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提示肠梗阻的存在。急性小肠梗阻通常要经过6小时,肠内才会积聚足够的液体和气体,形成明显的液平面,经过12小时,肠扩张的程度肯定达到诊断水平。结肠梗阻发展到X线征象出现的时间就更长。充气的小肠特别是空肠可从横绕肠管的环状襞加以辨认,并可与具有结肠袋影的结肠相区别。此外,典型的小肠肠型多在腹中央部分,而结肠影在腹周围或在盆腔。根据患者体力情况,可采用立或卧式,从正位或侧位摄片,必要时进行系列摄片。

肠梗阻的诊断确定后,应进一步鉴别梗阻的类型。因于治疗及预后方面差异相大,如机械性肠梗阻多需手术解除、动力性肠梗阻则可用保守疗法治愈。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而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可先试行保守治疗。应鉴别之点如下:

(一)鉴别机械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首先要从病史上分析有无机械梗阻因素。动力性肠梗阻包括常见的麻痹性和少见的痉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的特征是阵发性肠绞痛、肠鸣音亢进和非对称性腹胀;而麻痹性肠梗阻的特征为无绞痛、肠鸣音消失和全腹均匀膨胀;痉挛性肠梗阻可有剧烈腹痛突然发作和消失,间歇期不规则,肠鸣音减弱而不消失,但无腹胀。X线腹部平片有助于三者的鉴别:机械性梗阻的肠胀气局限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段;麻痹性梗阻时,全部胃、小肠和结肠均有胀气,程度大致相同;痉挛性梗阻时,肠无明显胀气和扩张。每隔5分钟拍摄正、侧位腹部平片以观察小肠有无运动,常可鉴别机械性与麻痹性肠梗阻。

(二)鉴别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可发生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的基础上,单纯性肠梗阻因治疗不善而转变为绞窄性肠梗阻的占15~43%。一般认为出现下列征象应疑有绞窄性肠梗阻:

1.急骤发生的剧烈腹痛持续不减,或由阵发性绞痛转变为持续性腹痛,疼痛的部位较为固定。若腹痛涉及背部提示肠系膜受到牵拉,更提示为绞窄性肠梗阻。

2.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强直,腹胀与肠鸣音亢进则不明显。

3.呕吐物、胃肠减压引流物、腹腔穿刺液含血液,亦可有便血。

4.全身情况急剧恶化,毒血症表现明显,可出现休克。

5.X线平片检查可见梗阻部位以上肠段扩张并克满液体,状若肿瘤或呈“C”形面被称为“咖啡豆征”,在扩张的肠管间常可见有腹水。

(三)鉴别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高位小肠梗阻呕吐频繁而腹胀较轻,低位小肠梗阻则反之。结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低位小肠梗阻相似。但X线腹部平片检查则可区别。小肠梗阻是充气之肠袢遍及全腹,液平较多,而结肠则不显示。若为结肠梗阻则在腹部周围可见扩张的结肠和袋形,小肠

内积气则不明显。

(四)鉴别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多为急性发作而且症状明显,不完全性肠梗阻则多为慢性梗阻、症状不明显,往往为间隙性发作。X线平片检查完全性肠梗阻者肠袢充气扩张明显,不完全性肠梗阻则否。

(五)肠梗阻病因的鉴别诊断判断病因可从年龄、病史、体检、X线检查等方面的分析着手。例如以往有过腹部手术、创伤、感染的病史,应考虑肠粘连或粘连带所致的梗阻;如患者有肺结核,应想到肠结核或腹膜结核引起肠梗阻的可能。遇风湿性心瓣膜病伴心房纤颤、动脉粥样硬化或闭塞性动脉内膜炎的患者,应考虑肠系膜动脉栓塞;而门静脉高压和门静脉炎可致门静脉栓塞。这些动静脉血流受阻是血管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在儿童中,蛔虫引起肠堵塞偶可见到;3岁以下婴幼儿中原发性肠套叠多见;青、中年患者的常见病因是肠粘连、嵌顿性外疝和肠扭转;老年人的常见病因是结肠癌、乙状结肠扭转和粪块堵塞,而结肠梗阻病例的90%为癌性梗阻。成人中肠套叠少见,多继发于Meckel憩室炎、肠息肉和肿瘤。在腹部检查时,要特别注意腹部手术切口疤痕和隐蔽的外疝。

麻痹性肠梗阻在内、外科临床中都较常见,腹部外科大手术和腹腔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其它如全身性脓毒血症、严重肺炎、药物中毒、低钾血症、腹膜后出血、肠出血、输尿管绞痛等均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仔细的病史分析和全面检查对诊断十分重要。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病情和患者的全身情况。但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纠正肠梗阻所引起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作胃肠减压以改善梗阻部位以上肠段的血液循环以及控制感染等皆属必要。

(一)纠正脱水、电解质丢失和酸碱平衡失调脱水与电解质的丢失与病情与病类有关。应根据临床经验与血化验结果予以估计。一般成人症状较轻的约需补液1500ml,有明显呕吐的则需补3000ml,而伴周围循环虚脱和低血压时则需补液4000ml以上。若病情一时不能缓解则尚需补给从胃肠减压及尿中排泄的量以及正常的每日需要量。当尿量排泄正常时,尚需补给钾盐。低位肠梗阻多因碱性肠液丢失易有酸中毒,而高位肠梗阻则因胃液和钾的丢失易发生碱中毒,皆应予相应的纠正。在绞窄性肠梗阻和机械性肠梗阻的晚期,可有血浆和全血的丢失,产生血液浓缩或血容量的不足,故尚应补给全血或血浆、白蛋白等方能有效地纠正循环障碍。

在制定或修改此项计划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呕吐情况,脱水体征,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血钠、钾、氯离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肌酐以及血细胞压积、中心静脉压的测定结果,加以调整。由于酸中毒、血浓缩、钾离子从细胞内逸出,血钾测定有时不能真实地反映细胞缺钾情况。而应进行心电图检查作为补充。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的目的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保持机体的抗病能力,使患者在肠梗阻解除之前能度过难关,能在有利的条件下经受外科手术治疗。

(二)胃所减压通过胃肠插管减压可引出吞入的气体和滞留的液体,解除肠膨胀,避免吸入性肺炎,减轻呕吐,改善由于腹胀引起的循环和呼吸窘迫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梗阻以上肠管的瘀血、水肿和血液循环。少数轻型单纯性肠梗阻经有效的减压后肠腔可恢复通畅。胃肠减压可减少手术操作困难,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减压管一般有两种:较短的一种(Levin管)可放置在胃或十二指肠内,操作方便,对高位小肠梗阻减压有效;另一种减压管长数来(Miller-Abbott管),适用于较低位小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的减压,但操作费时,放置时需要X线透视以确定管端的位置。结肠梗阻发生肠膨胀时,插管减压无效,常需手术减压。

(三)控制感染和毒血症肠梗阻时间过长或发生绞窄时,肠壁和腹膜常有多种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梭形芽胞杆菌、链球菌等),积极地采用以抗革兰氏阴性杆菌为重点的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十分重要,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都证实应用抗生素可以显著降低肠梗阻的死亡率。

(四)解除梗阻、恢复肠道功能对一般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尤其是早期不完全性肠梗阻,如由蛔虫、粪块堵塞或炎症粘连所致的肠梗阻等可作非手术治疗。早期肠套叠、肠扭转引起的肠梗阻亦可在严密的观察下先行非手术治疗。动力性肠梗阻除非伴有外科情况,不需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除前述各项治疗外尚可加用下列措施:

1.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川朴15g、炒菜菔子30g、枳实9~15g(后下)、芒硝9~15g(冲)。适用于一般肠梗阻、气胀较明显者。甘遂通结肠:甘遂末1g(冲),桃9g,赤芍15g,生牛膝9g,厚朴15g,生大黄15~24g(后下),木香9g。适用于较重的肠梗阻、积液较多者。上列中药可煎成200ml,分次口服或经胃肠减压管注入。

2.油类可用石蜡油、生豆油或菜油200~300ml分次口服或由胃肠减压管注入。适用于病情较

重,体质较弱者。

3.麻痹性肠梗阻如无外科情况可用新斯的明注射、腹部芒硝热敷等治疗。

4.针刺足三里、中脘、天枢、内关、合谷、内庭等穴位可作为辅助治疗。

绝大多数机械性肠梗阻需作外科手术治疗,缺血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更宜及时手术处理。

外科手术的主要内容为:①松解粘连或嵌顿性疝,整复扭转或套叠的肠管等,以消除梗阻的局部原因;②切除坏死的或有肿瘤的肠段,引流脓肿等,以清除局部病变;③肠造瘘术可解除肠膨胀,便利肠段切除,肠吻合术可绕过病变肠段,恢复肠道的通畅。

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教育

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教育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肠道坏死和穿孔,威胁患 者的生命健康。为了帮助肠梗阻病人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疾病,以下是关于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详细内容。 1. 了解肠梗阻病情: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腔的阻塞,阻塞可以发生在小肠或大肠。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呕吐、便秘、腹胀等症状。肠梗阻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肠套叠、肠道肿瘤、肠扭转等。了解肠梗阻的病因和症状有助于患者及时就医。 2. 就医和诊断: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肠梗阻,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和相 关检查,如X光、CT扫描等,以确定诊断。尽早确诊和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治疗方法: 治疗肠梗阻的方法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轻度肠梗阻 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禁食、静脉输液、解除肠胀气等来缓解症状。严重的肠梗阻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肠道解扭转、肠道切除等。 4. 饮食和营养: 在治疗过程中,饮食和营养的调整对于肠梗阻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患者在治疗初期需要禁食,以减轻肠道的负担。随着病情好转,可以逐渐开始进食,但要避免高纤维、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建议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煮蔬菜等,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5. 定期复诊和随访:

肠梗阻病人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查,以及及时报告病情的变化。 6. 注意病情变化: 肠梗阻病人应当密切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腹痛加重、呕吐加剧、腹 部肿胀明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此外,患者还应了解并遵循医生的嘱咐,如禁止吸烟、避免剧烈运动等。 7. 心理支持和康复: 肠梗阻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因此,患者需要得 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和关爱。同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8. 预防复发: 肠梗阻病人在康复期要注意预防复发。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定期 体检等都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此外,如果有家族遗传史或患有其他相关疾病,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制定更合理的预防措施。 总之,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教育是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疾病的重要环节。通过了解病情、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以及良好的饮食和营养,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和关爱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肠梗阻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 病理解剖 单纯性完全机械性肠梗阻发生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腔扩张。肠壁变薄,粘膜易有糜烂和溃疡发生。浆膜可被撕裂,整个肠壁可因血供障碍而坏死穿孔,梗阻以下部份肠管多呈空虚坍陷。 麻痹性肠梗阻时肠管扩张、肠壁变薄。 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小静脉和毛细胞血管可发生瘀血、通透性增加,甚至破裂而渗出血浆或血液。此时肠管内因充血和水肿而紫色。继而出现动脉血流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因缺血而坏死,肠内细菌和毒素可通过损伤的肠壁,进入腹腔。坏死的肠管呈紫黑色,最后可自行破裂。 病理生理 肠梗阻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膨胀、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以及感染和毒血症。这些改变的严重程度视梗阻部位的高低、梗阻时间的长短以及肠壁有无血液供应障碍而不同。 (一)肠膨胀机械性肠梗阻时,梗阻以上的肠腔因积液积气而膨胀,肠段对梗阻的最先反应是增强蠕动,而强烈的蠕动引起肠绞痛。此时食管上端括约肌发生反射性松弛,患者在吸气时不自觉地将大量空气吞入胃肠,因此肠腔积气的70%是咽下的空气,其中大部分是氮气,不易被胃肠吸收,其余30%的积气是肠内酸碱中和与细菌发酵作用产生的,或自备注弥散至肠腔的CO2、H2、CH4等气体。正常成人每日消化道分泌的唾液、胃液、胆液、胰液和肠液的总量约8L,绝大部分被小肠粘膜吸收,以保持体液平衡。肠梗阻时大量液体和气体聚积在梗阻近端引起肠膨胀,而膨胀能抑制肠壁粘膜吸收水分,以后又刺激其增加分泌,如此肠腔内液体越积越多,使肠膨胀进行性加重。在单纯性肠梗阻,肠管内压力一般较低,初是常低于8cmH2O。 但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肠管内压力甚至可达到18cmH2O。结肠梗阻止肠腔内压力平均多在 25cmH2O。结肠梗阻时肠腔内压力平均多在25cmH2O以上,甚至有高到52cmH2O水柱的。肠管内压力的增高可使肠壁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肠壁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加。肠管内压力继续增高可使肠壁血

肠梗阻最佳治疗方法-肠梗阻病因预防护理及饮食保健

肠梗阻最佳治疗方法-肠梗阻病因预防护理及饮食保健 肠梗阻最佳治疗方法-肠梗阻病因&预防护理及饮食保健 肠梗阻的治疗,在于缓解梗阻,恢复肠管的通畅。那么,肠梗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以下是PINCAI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借鉴参考! 肠梗阻最佳治疗方法-肠梗阻病因&预防护理及饮食保健 概述 肠梗阻(ileus)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坏死,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死亡。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肠梗阻最佳治疗方法 肠梗阻西医治疗 肠梗阻的治疗,在于缓解梗阻,恢复肠管的通畅。值得注意的是病人生命的威胁不完全在于肠梗阻本身,而是由于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病理生理变化。为了挽救病人生命,应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减少肠腔膨胀。手术治疗应在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纠正后再进行。 1、胃肠减压:病人一旦诊断明确后,应即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对老年病人还可以预防误吸的发生。胃管保持在胃内,可吸出由肠管逆流到胃内的液体与气体,从而减少肠管膨胀的程度,有利于手术探查。对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仅用胃肠减压与静脉输液,有时可以解除梗阻,避免再次手术。应用胃肠减压12h后,重复进行X 线检查,若小肠充气减少,结肠充气时,则证明肠梗阻有所缓解。 2、水与电解质的补充:根据肠梗阻的部位,梗阻的时间长短,以及化验检查的结果来进行水与电解质的补充。由于呕吐与胃肠减压所丢失的液体,与细胞外液相似,因此补充的液体以等渗液为主。对严重脱水的病人,术前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尤其重要,否则在麻醉情况下可引起血压下降。绞窄性肠梗阻,除补充等渗液体外,血浆及全血的补充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血压及脉率已发生改变时。

肠梗阻

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病因和分类】 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 1.依据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是各种机械性原因导致的肠腔缩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以此类型最常见。主要原因包括: 1)肠腔堵塞:如结石、粪块、寄生虫、异物等。 2)肠管外受压:如肠扭转、腹腔肿瘤压迫、粘连引起肠管扭曲、腹外疝或腹内疝等。 3)肠壁病变:如肠肿瘤、肠套叠、先天性肠道闭锁等。 (2)动力性肠梗阻:肠壁本身无器质性病变,是神经反射或腹腔内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行。此类肠梗阻较前类少见。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及痉挛性肠梗阻两类。前者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低钾血症及某些腹部手术后等;后者较少见,可继发于尿毒症、重金属中毒和肠功能紊乱等。 (3)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管局部血供障碍致肠道功能受损、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如肠系膜血栓形成、栓塞或血管受压等。较少见。 2.依据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只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伴有肠管血运障碍的肠梗阻。 此外,肠梗阻还可根据梗阻部位分为高位(空肠上段)和低位性肠梗阻(回肠末端与结肠);根据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根据梗阻的发展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当发生肠扭转等致病变肠袢两端完全阻塞时称为闭袢性肠梗阻。 上述肠梗阻的类型并非固定不变,随着病情的发展,某些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病理生理】 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可分为局部及全身性变化。 1.局部各类型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不全一致。但随病情发展,其基本过程包括梗阻以上肠段蠕动增强、肠腔扩张、肠腔内积气和积液、肠壁充血水肿,血供受阻时则坏死、穿孔。肠梗阻初期,梗阻以上肠段蠕动增强,以克服阻力,推动肠内容物通过梗阻部位;肠腔扩张,大量积气、积液。梗阻以下肠管则空虚、瘪陷或仅存少量粪便。肠管膨胀又可影响肠壁微循环,抑制肠液的吸收,从而加剧气、液的聚积。肠腔气体中的70%是咽下的空气,30%是由血液弥散至肠腔及肠道内容物经细菌发酵产生;积液则主要来自胃肠道分泌液。梗阻时间越长、部位越低,肠膨胀越显著。随着梗阻近端肠腔迅速膨胀,肠壁压力不断升高,最初主要表现为静脉回流受阻,肠壁肿胀、充血,失去正常光泽,呈暗红色,出现散在出血点,腹腔和肠腔内有血性渗出液。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肠腔压力继续升高,可引起动脉血供受阻,肠壁失去活力,呈紫黑色;腹腔内出现带有粪臭的渗出物;最终肠管坏死、破溃穿孔。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时,梗阻以上肠腔扩张,肠壁代偿性肥厚,多无血运障碍。 2.全身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高位肠梗阻早期由于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可迅速导致血容量减少和血液浓缩;加之酸性胃液及大量氯离子的丢失而导致代谢碱中毒。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发生迟,病人体液的丢失主要是由于充血、水肿的肠壁无法正常回吸收胃肠道分泌的大量液体;同时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大量液体积存在肠腔和腹腔内,即丧

肠梗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肠梗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肠梗阻会造成患者出现腹痛,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平时大家需要注意护理方法。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得肠梗阻吗?你了解肠梗阻要如何治疗吗?今天,店铺为大家推荐肠梗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肠梗阻的原因 1.机械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是由各种机械性原因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完全受阻或严重障碍。其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1)肠外因素 ①粘连与粘连带的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因而造成梗阻。先天性粘连带较多见于小儿,因腹部手术和腹腔炎症产生的粘连则多见于成人。 ②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③肠外肿瘤或腹块的压迫。 ④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2)肠管本身的原因 ①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型。 ②炎症、肿瘤、吻合手术及其它因素所致的狭窄。例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放射性损伤、肠肿瘤、肠吻合等。 ③肠套叠。成人较少见,常因息肉或其它病变引起。 (3)肠腔内原因 由于成团的蛔虫、胆石、粪块和异物引起,均不常见。 2.动力性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1)麻痹性: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麻醉药、肺炎、脓胸、低钾血症等全身性代谢紊乱均可引起肠麻痹。 (2)痉挛性: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均可导致肠管暂时性痉

挛。 3.血运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其原因主要是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第一,进行胃肠减压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缓解方法,在确诊为这种疾病之后,要注意减轻腹胀现象,因此患者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方法,以免造成肠管膨胀,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有效地对胃肠进行减压。这样有助于促进肠壁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功能。 第二,液体治疗 要根据肠梗阻的发病位置,发病时间。在检验结果出来之后,进行电解质的补充,避免造成液体缺失,要以补充液体为主,对于严重的缺水患者,合理的补充液体,这样有助于改善肠绞窄。在补充液体之后应该进行补充血浆及全血。 第三,抗生素药物治疗 若是出现了单纯性的肠梗阻,可以不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患者需要药物方法进行控制,避免造成细菌不断繁殖,这样还容易造成肠管内发生坏死。 第四,采取营养支持治疗 很多的患者在出现疾病之后,不愿意吃饭,这样容易造成营养缺失,而且,会导致免疫能力低下,对疾病的康复不利,采取营养支持治疗,主要是进行静脉注射营养,这样可以让胃肠得到营养。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方法 1、肠梗阻患者在发作时应禁食,禁饮,通过静脉注射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患者在术后恢复肠功能之后,可以服用少量的开水或流质食物,禁食容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食物,并逐渐转为半流质食物及普通食物。 2、患者在手术后,要注意调节饮食规律,用餐要做到定时定量,

肠梗阻

肠梗阻: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90%的梗阻发生于小肠(因为小肠活动度大),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死亡率一般为5%~10%,有绞窄性肠梗阻者为10%~20%。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原因。———基本分类:肠梗阻的分类是从不同角度来考虑的,但并不是绝对孤立的。如肠扭转可既是机械性、完全性,也是绞窄性、闭襻性。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如单纯性肠梗阻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近端肠管扩张,最后也可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时,由于炎症、水肿或治疗不及时,也可发展成完全性肠梗阻 1、按病因分类:⑴、机械性肠梗阻:临床上最常见,是由于肠壁病变(如炎症狭窄、肿瘤、先天性肠道闭锁、医源性)、肠管受压(如肠壁粘连、嵌顿、肠扭转、肠外肿瘤压迫)、肠腔阻塞(如寄生虫、结石、粪团、肠套叠等)各种不同机械性因素引起的肠内容通过障碍。 ⑵、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所致,并无肠腔狭窄,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是因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或毒素刺激肠管而失去蠕动能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后者系肠管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肠壁肌肉过度收缩所致,如急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慢性铅中毒。有时两种可在同一患者不同肠段中并存,称为混合型动力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腹膜炎的肠麻痹并非由于肠壁本身肌肉的瘫痪,而是因外来的运动神经发生瘫痪所致。肠道的运动神经大部来自迷走神经,而交感神经则对肠壁平滑肌起抑制作用,对括约肌则起收缩作用。由此推测,肠麻痹是由于支配肠壁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使肠壁的运动表现出暂时性的抑制状态。腹膜炎的肠麻痹并非毒素的作用,而是肠管胀气所造成结果。肠管一旦扩张,肠壁吸收作用可随之减弱,分泌反而增强,气体和液体的积聚又进一步使肠管扩张和肠蠕动消失。形成恶性循环是造成肠梗阻的真正原因。 ⑶、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蠕动功能丧失,使肠内容物停止运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等疾病增多,临床已不少见。 2、按肠壁血循环分类:⑴、单纯性肠梗阻有肠梗阻存在而无肠管血循环障碍。病理改变:单纯性完全机械性肠梗阻发生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腔扩张,肠壁变薄,粘膜易有糜烂和溃疡发生,浆膜可被撕裂,整个肠壁可因血供障碍而坏死穿孔,梗阻以下部份肠管多呈空虚坍陷。 ⑵、绞窄性肠梗阻有肠梗阻存在同时发生肠壁血循环障碍,甚至肠管缺血坏死。病理改变: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小静脉和毛细胞血管可发生瘀血、通透性增加、甚至破裂而渗出血浆或血液,此时肠管内因充血和水肿而呈紫色,继而出现动脉血流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因缺血而坏死,肠内细菌和毒素可通过损伤的肠壁进入腹腔,坏死的肠管呈紫黑色最后可自行破裂。 3、按肠梗阻程度分类: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或部分性肠梗阻。 4、按梗阻部位分类: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病理改变:⒈高位梗阻,即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频繁呕吐、低钾、低氯性碱中毒。⒉低位梗阻,即空肠下段或回肠→潴留于第三组织间隙→低钠、低氯性酸中毒。 5、闭襻型肠梗阻:指一段肠襻两端均受压且不通畅者,此类型的肠梗阻最容易发生肠壁坏死和穿孔。———临床表现:主要为痛、吐、胀、闭四大症状。 1、腹痛:由于梗阻部位以上强烈肠蠕动,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多在腹中部,也可偏于梗阻所在的肠梗阻-腹痛部位。腹部发作时可伴有肠鸣,自觉有“气块”在腹中窜动,并受阻于某一部位。有时能见到肠型和肠蠕动波。听诊为连续高亢的肠鸣音,或呈气过水音或金属音。如果腹痛间歇期不断缩短,以至成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则应该警惕可能是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 2、呕吐:在肠梗阻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进食或饮水均可引起呕吐。此后,呕吐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一般是梗阻部位愈高,呕吐出现愈早、愈频繁。高位肠梗阻时呕吐频繁,吐出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迟而少,吐出物可呈粪样。结肠梗阻时,呕吐到晚期才出现。呕吐物如呈棕褐色或血性,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多呈溢出性。 3、胀气:一般出现晚于其它三个症状,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但有时可见胃型。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显著,遍及全腹。结肠梗阻时,如果回音瓣关闭良好,梗阻以上结肠可成闭袢,则腹周膨胀显著。腹部隆起不均匀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4、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病人多不再排气排便,但梗阻早期,尤期是高位肠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肠内尚残存的粪便和气体,仍可自行或在灌肠后排出,不能因此而否定肠便阻的存在。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则可排出血液粘液样粪便。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一)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一)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 什么是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道被机械性阻塞,使得消化物无法正常通过,引起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机械性和非机械性两类。 肠梗阻的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 –梗阻部位:小肠、胃窦、结肠 –引起原因:梗阻物如结肠肿瘤、粪团、肠套叠等 2.非机械性肠梗阻 –梗阻部位:节段性肠神经病变、肠道抑制障碍、肠壁炎性水肿等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1.腹痛:随着病情恶化逐渐加剧,可出现阵发性绞痛 2.恶心呕吐:不是开刀,则恶心呕吐持续存在,反复伴随 3.控制反射消失:肠胃、肠鸣音逐渐减弱,最后消失 4.显微镜下蠕动阴性、张力升高、淤血渗出、粘膜坏死等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 1.病史:病程、起病形式 2.临床表现:腹泻、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 3.体征:肠鸣音、腹内触痛、腹肌紧张、肠轮廓隆起等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机制 5.影像学检查:B超、CT、胃肠钡餐等

总结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需及早诊断和治疗。医生应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 判断,给患者尽可能多的帮助。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处理感染、解除水电解质紊乱、保持肠内通畅和预防 消化道出血等 2.外科手术:对于确诊的机械性肠梗阻,必须通过外科手术来解除 梗阻、清除引起梗阻的原发病变 3.药物治疗:包括镇痛、抗生素、泻药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 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来进行个性化调整 肠梗阻的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量进食,保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 2.多运动:多进行适量运动,增加肠道蠕动和代谢功能 3.按时治疗肠道疾病:对于已经存在的肠道疾病,需要按照医嘱进 行治疗和管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4.定期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帮助发现身体潜在问题,从 而进行预防和治疗 结论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胃肠道疾病,需及时诊断和治疗。医生和患者应 共同合作,对症治疗,采取综合措施,避免病情加重,切实保护自身 健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最好还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肠梗阻患者指导要点

肠梗阻患者指导要点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肠梗阻的症状包括腹部胀痛、呕吐、便秘等,对患者身体的影响非常大。针对肠梗阻患者,以下是一些指导要点: 1. 注意饮食 首先要注意的是饮食问题。肠梗阻患者的饮食应以软、易消化、易吸收,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为主,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量,切勿暴饮暴食。平时应注意少食多餐,每餐应精细小口,少量多餐,防止再次引起肠梗阻。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发霉、腐败变质的食品。 2. 合理休息 其次是要注意休息。肠梗阻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应尽可能地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同时也要平静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3. 规律排便 肠梗阻患者在排便上要注意,尽量保持规律,并需注意观察自己的大便情况。如果出现排便不畅、便秘和腹泻现象,应及时就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4. 活动

适当的活动对肠梗阻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无论是在治疗期间还是康复期间都需要适当进行,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机体的代谢,从而加速康复。 5. 科学治疗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治疗上必须要遵守科学的治疗原则。如出现严重腹部疼痛、呕吐、高热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以便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精确治疗。 6. 心理疏导 肠梗阻的患者需要重视心理护理,要多与家人、朋友沟通,让他们给予慰藉和帮助,同时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利用自己的力量来激发内在的治愈能力。 7. 康复计划 对于肠梗阻患者,康复计划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康复计划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需求和健康状况,包括饮食计划、身体锻炼计划等,对患者进行全面指导和管理。 8. 定期复诊 肠梗阻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及时进行复诊,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肠梗阻

肠梗阻 肠梗阻主要是指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肠麻痹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发生障碍,患者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 根据肠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可部分通过梗阻点,因此在腹部X片上显示梗阻点以下肠腔内可显示少量积气和积液,梗阻点以上的肠曲扩张程度较轻,结肠内有较多的气体。 症状表现: 1.腹痛,为阵发性绞痛; 2.呕吐,早期为反射性;晚期可为频繁呕吐,高位梗阻呕吐早,低位者呕吐迟; 3.腹胀,一般高位者不明显;低位或麻痹性显著且范围广; 4.肛门停止排便排气,高位或梗阻早期仍可有排气,有绞窄者可排粘液血便; 5.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伴气过水声,腹膜炎、压痛及反跳痛为肠绞窄表现。 恶性肠梗阻: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1.临床表现:恶性肠梗阻大多缓慢发病,常为不全性肠梗阻。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消失等。初始症状通常为间歇出现可自发缓解的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症状发作时通常仍有排便或排气。症状随病情进展而逐渐恶化为持续性。症状与肠梗阻部位及程度相关。 2.诊断要点: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腹部影像学检查诊断恶性肠梗阻。主要包括: (1) 恶性肿瘤病史;(2) 既往未行或曾行腹部手术、放疗或腹腔内灌注药物治疗;(3) 间歇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或不伴肛门排气或排便;(4) 腹部体检可见肠型、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或消失;(5) 腹部 CT或X 线腹部平片可见肠腔明显扩张和多个液平面。 3.恶性肠梗阻的病因:明确病因对恶性肠梗阻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恶性肠梗阻病因可分为癌性和非癌性两大类。 (1) 癌性病因:癌症播散(小肠梗阻常见)和原发肿瘤(结肠梗阻

肠梗阻文档

肠梗阻 【概述】 肠梗阻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道疾病而位居第三。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运行障碍即统称为肠梗阻。肠梗阻可导致全身性生理紊乱,甚至死亡。死亡率一般为 5%~10%,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可达20%以上。重视肠梗阻的诊断与处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1.病因肠梗阻的病因可归纳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两大类(见表 20-1)o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有肠管本身病变、肠管外病变和肠腔内异物阻塞。非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肌肉功能紊乱所致,如动力性肠梗阻、假性肠梗阻等。 2.分类肠梗阻的分类复杂多样,可从以下不同角度加以分类: (1)按病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 2)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运动功能紊乱而失去正常蠕动能力,肠内容物滞留,但肠腔无狭窄。包括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肠壁蠕动丧失,后者肠壁肌肉过度收缩。有时麻痹和痉挛在同一病人的不同肠段中并存,称为混合型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是指肠系膜血管被栓子栓塞或血栓形成,致使肠管血运障碍,导致肠麻痹,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2)按肠壁血运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有肠梗阻存在而无肠壁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有肠梗阻存在同时也有肠壁血运障碍,甚至发生肠管缺血坏死。 (3)按梗阻程度分类: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或部分性肠梗阻。 (4)按梗阻部位分类: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5)按发病缓急分类: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 (6)闭祥性肠梗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是指肠管两端受压、扭曲,中央肠管明显扩张,形成一个闭祥,以致发生肠壁血运障碍和穿孔,如肠扭转、内疝、结肠梗阻等。 尤应注意的是肠梗阻的病情变化迅猛,如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可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发展为完全性,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反复检查。 3.病理生理肠梗阻发生后肠管局部和机体全身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如果这些变化得不到及时纠正和解除,将危及生命。 (1)局部病理生理变化: 1)肠蠕动增加:多见于单纯机械性肠梗阻,梗阻以上部位肠蠕动增加,>6次/分钟,以克服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如梗阻长时间得不到解除,肠蠕动将逐渐变弱甚至消失,而出现肠麻痹。 2)肠管膨胀:肠梗阻发生数小时后,梗阻部位以上肠腔可积聚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仅供参考)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之初,梗阻肠段现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导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病因: (一)机械性肠梗阻 1.肠外原因 (1)粘连或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肠梗阻。先天性粘连带多见于小儿。腹部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带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但少数病例可无腹部手术及炎症史。 (2)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3)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4)肠外肿瘤或腹块压迫 2.肠管本身的原因 (二)动力性肠梗阻 1.麻痹性: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肺炎、脓胸、脓毒血症、低钾血症或其他代谢紊乱可并发麻痹性肠梗阻。 2.痉挛性: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均可引起肠管暂时性痉挛,引起痉挛性肠梗阻。(三)血管性肠梗阻 肠系膜动脉栓赛及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病因。 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是梗阻的典型症状,但在各类肠梗阻中轻重不一。(一)腹痛: 在急性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的病人中,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多位于腹中部,常突然发作,逐步加剧至高峰,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歇期可完全无痛,但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发。绞痛的程度和间歇期的长短则视梗阻部位的高低和病情的缓急而异。 十二指肠、上段空肠——梗阻时呕吐可气减压作用,患者绞痛较轻。 急性空肠梗阻——绞痛较剧烈,一般每2-5分钟即发作一次。 低位回肠——梗阻可因肠积气抑制肠蠕动,绞痛亦轻。 不完全性肠梗阻——腹痛较轻,在一阵肠鸣或排气后可见缓解。慢性肠梗阻亦然,且间歇性较长。 急性机械性结肠——梗阻时腹痛多在下腹部,一般较小肠梗阻为轻。结肠梗阻时若回盲瓣功能正常,结肠内容物不能逆流到小肠,结肠腔因而逐渐扩发,压力增高,因之除阵发性绞痛外可有持续性钝痛,此种情况的出现应注意有闭袢性肠梗阻即肠段两端梗阻的可能性。 较窄性肠梗阻——发作间歇期的持续性钝痛是其早期表现,若肠壁已发生缺血坏死则呈持续性剧烈性腹痛。 麻痹性肠梗阻——由于肠肌已无蠕动能力,故无绞痛发作,但可由高度肠管膨胀而引起腹部持续性胀痛。 (二)呕吐: 肠梗阻病人几乎都有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吐出物多为胃内容物;后期则为反流性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护理要点 1。首先要保持饮食卫生,不洁饮食除了会引起急性胃肠炎以外,也会引起肠梗阻.如急性胃肠炎严重时,反复腹泻也会造成“麻痹性肠梗阻”。还有,饱食后勿作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 2. 发生肠梗阻后,不要盲目喂食,患者首先要禁食水,以减轻腹胀,体位选半卧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是黏连性肠梗阻,在缓解期,勿进食较硬的食物,以半流体为主,蛔虫性肠梗阻在缓解后应行驱虫治疗。 3.对于单纯性肠梗阻、无血液循环障碍的或不完全性的肠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非手术方法,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或采用灌肠,来刺激肠道,促其排便。若上述治疗后症状未减,甚至加重,趋向完全性肠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去除肠梗阻的病因,以恢复肠道通畅。 4.临床上发现,由于肠内蛔虫团引起肠梗阻时有发生,此外,孩子进食过多的花生、瓜子,空腹吃大量的柿子、杨梅等水果也会导致肠梗阻.对于曾发生过肠梗阻或有腹部手术史的儿童,尤其要加强预防,如果平时肠胃功能不良,可适当采取中医药治疗,以调理肠胃。 肠梗阻吃什么好 (1)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

面片等; (2)容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如蔬菜:海带、猪血、胡萝卜等水果:山楂、菠萝、木瓜等;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3)宜吃富含蛋白质及铁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肾、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 (4)宜吃加工或烹饪精细的食物,以利咀嚼及消化。全蛋每周可吃1—2个.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 (5)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肠梗阻的健康宣教

肠梗阻的健康宣教 术前宣教 1.体位指导血压平稳者取半卧位,有利于胃肠积液的引流; 2 饮食指导保守治疗者待梗阻缓解,开始排便,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禁服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随病情好转逐渐进半流食;急性期及手术治疗者应禁食水,向患者强调禁食及胃肠减压的目的,并取得患者配合; 3 用药指导不能随意应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4 胃肠减压指导告知患者胃肠减压时一项重要的治疗护理措施,是用胃管吸出胃肠内的积气和积液,从而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指导患者胃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避免打折,受压、扭曲;教会患者观察胃液的方法,如有血性液体吸出,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教会患者缓解留置胃管的不适,如有恶心、咽干、进行吞咽动作; 5 腹部按摩可适当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并遵医嘱配合应针刺疗法,缓解疼痛; 6 呕吐观察与护理指导家属和患者注意观察呕吐先兆,如恶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备好盛器,呕吐时指导患者坐起或头转向一侧,以防引起窒息,呕吐后及时漱口,擦净面部,保持清洁; 7 口腔护理指导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者漱口,必要时行口腔护理;因禁食后,口腔分泌物减少,细菌入侵繁殖,易发生口腔炎、腮腺炎 术后宣教 1.体位、活动指导全麻后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吸;后改为半卧位,

使腹肌放松,改善呼吸,减轻腹胀,同时使腹腔内炎性渗出物积聚在盆腔,便于局限和引流;同时鼓励患者床上多做主动运动或经常移动身体受压部位,嘱家属可适当按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和压疮发生;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利于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告知患者术后常规应禁食,给于胃肠外营养,经治疗梗阻解除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正常后,拔除胃管,经口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为半流食及普食 2 告知患者及家属根据情况及合理补充营养,恢复经口饮食后应连; 2.饮食指导 1 告知患者术后常规应禁食,给于胃肠外营养,经治疗梗阻; 2告知患者及家属根据情况及时合理补充营养,恢复经口饮食后应循序渐进的原则 出院健康指导 1. 少食刺激性的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2. 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应少食粗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 3. 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进不洁的食物; 4. 便秘者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排便通畅,无效者可适当口服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 5. 保持心情愉悦,每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6. 加强自我检测,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 7.遵医嘱定期复查,正确用药,观察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

2023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3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摘要 小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致死和致残率。大多数小肠梗阻的患者,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及放置肠梗阻导管,可以缓解病情。然而,决定非手术治疗的观察窗口期、急诊手术时机及方式仍然存在很多争议。近年来,有关小肠梗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均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但在临床实践方面,尚缺乏权威的参考标准,国内尚无相关的共识和指南来规范其诊断与治疗。据此,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交流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的倡议下,我国本领域的专家组成编审委员会,结合当前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内外研究的主要结果和结论,依据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系统证据质量评估及推荐强度分级,制定了《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供相关专业的医生学习与参考,期望有助于提高我国小肠梗阻的总体诊治水平。 小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粪。病情变化快,鉴别诊断困难,如诊治延误或不当,则后果严重[1]。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分辨率螺旋CT等辅助检查设备的升级,小肠梗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重症监护和小肠减压等技术,以及抗生素和生长抑素等药物的应用,使小

肠梗阻导致的病死率大幅降低。在当前专科细分的趋势下,临床上仍然存在诊疗策略不适当和过度依赖影像诊断的问题。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和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交流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的倡议下,我国本领域的专家组成编审委员会,专家们结合当前关于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聚焦当前诊疗领域的难点及争议点,遴选出本共识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制定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综合策略。依据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AGREEⅡ)制定条目进行撰写。依据循证医学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按照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证据质量等级分为“A、B、C、D”4级,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2级,见表1[2]。 一、小肠梗阻的诊断 推荐意见1:明确小肠梗阻的分类是诊断与治疗的基础(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急性肠梗阻是指肠道部分或完全阻塞,妨碍肠内容物通过引起肠蠕动障碍的一种严重胃肠道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急性肠梗阻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原因进行介绍。 1. 肠粘连:肠粘连是导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肠粘连通常是由于手术、炎症或肿瘤引起的,这些引起肠粘连的细菌感染可以导致肠段的粘连,使肠蠕动受限,从而引起肠梗阻。 2. 肠扭转:肠扭转是指肠道在腹腔内因某种原因造成的扭曲。这种情况会导致肠道腔内的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引起肠梗阻。肠扭转常见于胃肠道肿瘤和先天性畸形等情况,也可能由于肠道充气和腹腔内压力增加引起。 3. 肠遗传性病变:有些遗传性疾病可以导致急性肠梗阻。例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狭窄等疾病会导致肠道蠕动异常,造成肠道阻塞。 4. 肿瘤: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压迫、浸润肠壁、粘连等方式引起肠梗阻。肠道恶性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两者都可能引起肠梗阻。 5. 肠套叠: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段向肠道另一段滑动,造成肠腔的梗阻。肠套叠通常由于肠道肿瘤、炎症和寄生虫感染等因素引起,尤其常见于小儿。

6. 憩室炎:憩室是指鼓起在肠道壁上的小袋状结构,当憩室发生炎症时,称为憩室炎。憩室炎可能引起肠道蠕动异常,导致肠梗阻的发生。 7. 腹腔脏器下垂:当腹腔内的脏器(如子宫、卵巢)发生下垂时,可以压迫或牵拉肠道,造成肠梗阻。 8. 腹部手术: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肠粘连等问题,导致肠道蠕动受限,进而引起肠梗阻。 9. 腹部外伤:腹部外伤也是导致急性肠梗阻常见的原因之一。腹部受到剧烈冲击或压迫时,可能导致肠道血管破裂、肠道损伤、肠道扭转等情况,最终引起肠梗阻。 10. 肠道梗阻性疾病:某些疾病,如克罗恩病和慢性习惯性便秘等,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梗阻。 总之,急性肠梗阻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涉及到肠道结构异常、肿瘤、肠道炎症、感染等多个方面。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肠梗阻的原因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如果出现急腹症状,应尽早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定期体检和预防措施的采取对于减少急性肠梗阻的发生也具有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