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后茶馆式教学带给我们的教研思考

后茶馆式教学带给我们的教研思考

后茶馆式教学带给我们的教研思考
后茶馆式教学带给我们的教研思考

后茶馆式教学带给我们的教研思考

今天,市教研室在这里召开后茶馆式学习总结交流和座谈会,十分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上海学习,给了我很多的震撼和启示,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感受到了南方学者的内涵所在,感受到自己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快意。根据考察团孔团长的指示,我整理书写了《踏海归来再去逐浪》的27页的学习心得,里面既有我的学习所见所闻所思,又有张人利校长的报告课件内容,同时,我还从网络上收集整理的部分有关学校的特色办学报道,配合相关图片编辑后上传至我镇教育网和我的教育博客空间,达到成果的交流共享,通过后期对学校的教学调研,很多学校校长和老师给予了关注。但前段时间,市教研室领导通知我在这次会议上做汇报交流,我有些诚惶诚恐,感觉原来写的有些肤浅,还不能切入本次会议的主题。我又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重新对我的学习心得进行了整理。因为从2004年调入王庄镇教研室,负责全镇的教学研究。所以,我就从教研的层面谈谈我的本次学习心得。我汇报的题目是《后茶馆式教学带给我们的教研思考》,我主要从校长、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教研员四个角度展开来谈:

一、校长

校长和教师不是课程的机械执行者,而应该是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创造者”。这是张人利校长经常对全体教师说的话。确实,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静教院附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张人利校长秉承教育家办学的思想,提升校长自身专业化发展,将工作中心下移到课堂,听课、与教师备课、评课成为平时的常态工作。他积极鼓励教师投身于课改,并与教师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亲身体验课改历程,在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的过程中,与教师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作为学校的负责人,而对于一般校长特别重视的签字大权、行政大权很漠视,多年来概不行使作为一把手的签字大权,而将权利下放给自己的属下,自己潜下心来搞研究,搞教学,提出了切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

而我们有些校长的工作方式多是事务型、会议式、权力型。中小学校长普遍反映很忙,多数校长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多消耗在参加各种会议、常规的行政管理、接待各种来访、各种公关活动上。会多,是校长工作的特点。在校长参加的会议中,最多的是上级教育部门和区委政府召开的会议,其次是自己主持召开的会议和学校内的其他会议。会议式管理成为校长主要的工作方式,即准备会议,听会或开会,传达会议精神,执行会议要求,又通过会议进行检查或汇报。陷于具体事务性工作和文山会海之中的校长,很难真正扮演学校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反过来,以这样的方式去工作,事不可能不多,人不可能不忙。

作为新时期的校长,除了组织协调、策划和规划等能力外,教学指导与评价管理、开拓创新、科研等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均为校长应该具备的重要核心能力。校长应是校本教研的引领者、身体力行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者。用张人利校长自己的话说,一个好的校长应该努力成为学术权威,因为教育来不

得半点虚假。正因为张校长能静心思考教学,静心带头科研,静心沉入课堂,所以才成就了一批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就了静教院附校今天的辉煌。

二、教学管理人员

静教院附校由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落实各项研修活动。学校教导处、学生处、科研室和人事室也尽心尽职地承担校本研修的咨询、指导和检查等工作。学校总务部门保证了校本研修所需财力和物力,为之提供一切便利。

引用网络上的一教研观察案例:《孙春林在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中挂职学习小结》,他写道:

在附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办好一所好学校,管理是关键,而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形成一种自然的秩序,学校的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这也许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无痕管理。挂职学习期间,我参加了附中体育组的三次教研活动,两次是关于修订体育组“茶馆式”校本研修方案的研讨,针对主题为“初三中考选项后体育课应该怎么上”的设置的可操作性、问题设计的层次性进行讨论,从下午4点到晚上8点,小组成员就每一个细节问题展开了深入而激烈地讨论;另一次是关于两位体育教师为十年校庆准备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的修改;每次参加会议的还有静安区教育学院的体育教研员孙裕祥老师,会议是在下午体育教师结束体育教学训练工作之后的5点一直到晚上9点,整整4个多小时,围绕着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从指导思想的阐述到教学目标的设置、从重难点的分析与把握到教学方法与步骤的采用,从组织调动的缜密性到教师示范的站位与讲解的时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逐一进行推敲斟酌。虽然此时已是万家灯火,但教研的氛围早已使教师忘记了时间。更让我感受到整个教研活动充满着一种务真求实的研讨气氛。也让我想到要把教研活动真正的做细做好并且有实效,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关键,如果领导和组织者都全力以赴,起到了带头作用,在这样的氛围里教师们怎么会不脚踏实地地去研究去学习呢!无痕管理,使得体育组每个人的目标和做事准则都非常明确。每个人都把自己岗位上的事情力争做到最好,那么每个人在工作中的心态就会更加从容。随之眼界也就更宽阔,就会更有事可做。同时这种管理也为每个人带来的是无限的发展空间。——节选自《挂职回眸——孙春林在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中挂职学习小结》

我去静教院附小,早上8:00中到了学校,离第一节课还有3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看到在张校长的名师工作室里,几位老师拿着课本和资料,在那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静教附校的老师已不再是惟命是从的被管理者,而是主动做事、积极思考、主动发展的独立个体。

纵观我们现在的学校各职能部门管理者,以我镇教务人员为例,全镇八处中小学教务主任,中学的两位担任语文和数学,小学中辛庄小学教务主任担任数学教学,其它学校教务主任在兼任学科教学外,遇到本校教师特殊原因较长时间不能上课,就成为了他们的后备人员,火线救急。学校迎查、验收,考核等,除了花钱的事、购物的问题基本上包揽。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教学,搞研究。很多教学管理制度不切合实际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学校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或随意性大,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教师日常教学监控机

制不完善,对教师的考核量化还尚不能调动教师工作的内驱力。这些,都在不时的告诫我们,作为学校、作为学校管理人员要从明确各自担当,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制度,各负其责,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小做到位。有句话说的好:把简单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三、教师

(一)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教学的核心环节

一是我看到的:去上海静教院附校,11月17日那一天,也正是他们学校的“开放日”(学校中小学部每一月有一次开放日,张人利校长确定这一天让我们去学习考察,与学校的常规活动做到有机结合)。我们看到许多家长配挂访客证进入学校,走进自己孩子的班级听课。

二是我查阅到的:静教院附校的开放日于2003年设立,每星期中的一天是开放日,临近期中期末周次不设开放日。这一天的课表上的所有课程全都向社会开放,其中有学校的推荐课。为了能保证学校每位教师的课均向社会开放,现已调整为每月安排固定一天,如九月安排在周一,十月安排在周二,十一月安排在周三,十二月安排在周四,一月安排在周五。为了有更多兄弟学校教师参与开放日活动,区教研员轮流指定几所学校教师参加活动,作为区的一次学科教研活动,学校欢迎兄弟学校教师参加。学校的推荐课,由教学处在开学初将开课学科和次数落实到教研组,由组长安排人员,在开放日前一至二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备课,开课前一天试讲,课任教师所在教研组无课教师听课,再进行磨课。开放活动形式先听课,然后由教研员组织评课,在评课这个环节上,围绕教学有效性这个中心,每次都有一个主题,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问的有效性、例题安排的合理性、课堂容量的合理性等。包括外校教师在内,教师的参与意识很强表现欲很强,虽然有不少是对上课教师的肯定,但有更多的是提出不同的看法,引起同行的讨论、思考,引起大家的关注与反思。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开放日已坚持两年多,活动落到实处,在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学校的制度,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的载体,越来越多的教师要求上推荐课,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他们聊起教学、生活、管理等,教师们时时透露出对工作的珍惜,对工作有着一定的幸福感,处处体现着对教学、对学生的反思,对学校前途的关心。真正有一种校荣我荣,我为学校添光彩的精神。

三是我听到的:我们上午随机听了四节课(并不是学校特意安排,我们和家长都可以自主选择听课班级),回顾一上午的四节课,感触最深的有如下几点:1.每一位老师都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在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学校教学理念,这些都是对学生阅读、思考、探究、理解等很好的学习锻炼,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能有效学习。2.学校班级课堂气氛和谐。在我们进入的所有课堂里,感受到的是师生间平等、和谐、合作的其乐融融氛围;没有疾言厉色,没有怒目相向,哪怕是课间走廊上,所见之处也是同学的欢欣雀跃。学生和老师都是精神饱满、活力四射。

四是我所观察到目前我们的课堂现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学期,中心中学对中小学进行了随机性的教学专项视导,

特别是对教师常态课教学进行了观察从中发现目前各中小学的常态课教学不尽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师生主体错位。课堂上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只是忠实的听众,忽略了学生的学(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备课与上课严重脱节,老师的课堂语言随意,环节也随意,上到哪儿,下课就到哪儿“刹车”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教师板书随意性太大,想写什么就写什么3、不能恰当使用小黑板、挂图、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很多教师只靠一张嘴、一双手、一个课本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课前做的准备工作很不充分。4、只重视优等生,不重视后进生。5、满堂问现象严重。有的教师满堂问、浮浅、简单问和一节课反复不停地问,依靠问题而统领整节课。6、问题设计、练习和作业较为随意。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或大或小,无针对性,练习作业无层次性,过度依赖课本练习,过分关注全体,没能实施分层教学。

五是针对今后课堂的几点感悟:

1、借助后茶馆式教学方法,不断将我市因学施教、三三达标实验引向深入。静教院附校的改革,首先是秉承了段力佩老先生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茶馆式”教学的本质。段老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这个教改经验,突出的是平等议论这个核心。读、议、练、讲,核心是议。什么叫议?其内涵就是老师跟学生是平等的,当然,平等中间有首席,首席是老师。过去人们的观念当中,把学生当做是容器,要接受老师的灌输。到段老这里,师生不再是不平等的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师生平等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段老强调先读后议。怎样才叫先读后议?先读,其实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学生如果没有经过预先自学,就去议,那是不可能议得起来的。而且这个议还包括在练中间议,讲后再议,议始终是教学的核心。“议”这个核心,其本质是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也是这个教改经验的重要支点。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学科扩展了,学段延伸了,方法变为多种多样。更为重要的是,后“茶馆式”教学不仅坚持了读读、讲讲、练练、中间的议,而且扩展到做做当中的议。读中间议,讲中间议,练中间议,这是“茶馆式”教学时就已经形成的经验,后“茶馆式”教学则发展到在做做中间也进行议论,这一点对理科教学很有用处。数学课,学生不做练习没法议,物理课、化学课,让学生先动手做实验,然后再议论,教学效果就不一样。虽然只是增加了“做做”两个字,但是这个看似细微的扩展,实际上是把人的学习的两种方式,即书中学和做中学,统一起来了。从效果来看,后“茶馆式”教学改善了轻负担、高质量的落实途径,创造了一种阶梯式的、挑战性学习的前景。比如说,静教院附校一位数学老师上了这样一节课,他用做中学的方法来解决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的教学。本来这个问题学生学来学去学不懂,怎么办?教师就让学生先做一个出来,然后再来议论。做中议,议中学,学生弄明白了。这个课堂的特点,就是学习是阶梯式的,是有挑战性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为他们搭建了学习的台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间对自己有一个挑战性的期望。有了挑战性的期望,学生就会自觉学习,也就是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这吻合了前面所说的影响学业成绩的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和和我市的三三达标实验的课堂教学,是两个比较有突破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践,其理念基本是一致的、相通的。首先,课堂设计都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教学总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改进。要上一堂课,对学生懂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淡化,对

学生不懂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美国有一位功勋教师叫德·鲍拉,他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乍一听,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因为我们一般总是认为教师是讲的,学生是听的。然而仔细想想,他说得非常正确。教重要的在于听,因为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哪些需要教师讲,哪些不需要教师讲;学重要的在于说,因为要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考试,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过程中间说说,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对哪些内容还没学懂,说明他是真的学习了。再次,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从动机到结构都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进行组织,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组织。最后,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一致。那就是“以学定教,因学施教,少教多学,让学生在欢乐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制定落实好计划,针对学科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要有系统的学习掌握和规划,不能无全局意识,坚决杜绝上课随意性、盲目性和雷同性,切实在兴趣和学习方法和能力方面下苦功夫,追求课前的进行研究、设计和准备,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课下的勤于反思与在生成。

(二)其他环节做到精细化到因生制宜。

上海静教院附校后茶馆式研究覆盖了教学各环节,在对课堂教学带来变革的同时必然给其他教学还击带来了变革,包括备课的改进,作业改进及辅导改进等等。一是学习时间高效利用。静教院附校中午时间很短,11:40上午放学,下午1:00又上课了。学生吃完饭会忙些什么,因为我们也已离校不得而知,但通过我的网络搜索,发现了其初中部的一则图片报道(该校中小学的中午时间都为11:45—12:50,下午1:00钟上课)这是午餐后,中午12:15,学生自觉的开始学习了。当然,有老师在里面,也是自发的。二是学校自修课因生制宜。下午的报告,我利用中间休息时间转了一下各班教室,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只有1/3

左右的学生在上课,其余的不知去向。我很纳闷,后来采访了部分学生才知道学生正在上自修课,另外的学生是学科考试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上图书室或电子阅览室等自主学习,呆在教室的学生是学科成绩不理想(考试成绩80分以下)的,在学科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学校的做法真正把教学落在实处,体现了以生文本。张人利校长在qq在线中说过:我们学校从来没有停止过补课,可以说天天都有,但是绝对不是全班,绝对不是大多数,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差异教育。一堂课完全有可能有同学还不能完全掌握,对个别学生恰如其分地、适当地进行补习,常常是必要的。例如:附校初三学生在临近中考之前,放学的时间也不相同,学习最优秀的学生2:45放学,一般同学4:30放学,个别同学5:30甚至还要晚一些才能放学。所以,不是在于有没有补课、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针对性如何、教育的效益如何。三是作业习题针对性、及时性和生成性。“减负校长”张人利还用事实告诉大家,没有一本教辅书,同样也能创造神话——秘诀就是请老师下题海,自己编写习题。张校长向我们讲了两个案例,该校四年级教师楚娟娟,从来不用一本教辅书,却坚持每周为学生开一份“学业诊断书”,逐个分析100多名学生的问题所在,并针对“病症”开“药方”,布置习题,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我曾看见一位初三老师在黑板上出题,抄得很辛苦。当时我很纳闷,手抄费时费力,为何不直接拿去印刷呢?”张校长说,这位老师的回答让他很意外——“根本来不及拿去印,我的题目都是新鲜出炉,同学们一做完,我就立即批改,然后根据作业中的问题,再出一些针对性的练习给

大家反复操练,有时候一天之内就要好几个来回。”所以,经常会看见这位老师“一边出操一边批本子”,“争分夺秒”就是为了及时反馈,第一时间找出问题并解决掉。

印象二: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中求真务实

静教院附校十多年来,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潜心研究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改变了过去“实验班”、“对照班”的实证方法,用自己创建的“循环实证”的方法进行,通过循环实证的教育科研方法,并把科研与教师教育整合在一起,带来教师对后茶馆式教学的文化认同。

然而,目前实证的教育科研方法在中、小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是所谓的“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方法。这种实证方法的弊端在于:对照班”、“实验班”是同一个教师教学,还是不同教师教学?如果同一教师教学,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几乎很难做到;如果不同教师教学,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往往安排优秀教师上“实验班”,一般教师上“对照班”。变量不能控制,结论也不能信服。上海静教院附校力图改变过去的教育科研方法,推出了所谓“循环实证”的科研方法。在这一次的全程操作中,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不变,授课教师不变(原来的授课教师,可能是同一位教师,也可能是两位、三位、甚至更多位教师),教学内容不变。(这类实验一定是在同一学校、同一学科、同一年级,不同班级进行)。教师在此项实验之前都各自作好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不但统一内容,而且还统一教学目标的侧重面,但不一定统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一次“实证循环”的实证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所以教学设计的改进可以是比较全面的,也可以是部分的。相对应,后检测可以是以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对象,也可以以某一点为实证对象。1班、2班、3班…………课堂教学时,所有研究人员(包括授课教师)全部观课。在每次校本研修时,所有研究人员与授课教师一同参加教学设计的改进。授课与校本研修过程全程录像、录音。因为此项研究不仅是学生学业成绩变化的研究,另外还有校本研修的研究、教学设计改进的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学生学业成绩有关的其它方面的研究。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中,这样流程可以进行多次。这样,就形成了循环。

印象三:在课程开发上,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年级就开设外语课,每周5节,这是考虑了6--7岁的孩子发音器官柔软,语言模仿能力最强,是学习听、说语言的“最佳发展期”。每天中午30分钟的英语长廊活动,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在静教院附校,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人,“我的课程我做主:每周一、三、四下午第三节课,学生们背着书包到小剧场、形体房、实验室、心理室、机器人室、史地活动室和操场等地,自由选择各种拓展和探究型学习——由学校教师自主开发、涉及八大学习领域的近百门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丰富的学习内容、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不断激发起学生持续高涨的学习热情。学校将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设置为综合社会课;采用合-分-合的教学方式,既有分科教学,又有跨学科

专题研究。并积极尝试将学校的各类大型活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都融入德育课程改革中。学校建设了自己的特色课程——新德育,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许多课题的研究,代替了枯燥乏味的政治课程,却让学生在辩论、学习、考察的过程中,在快乐中学习。这是静教院附校校本化实施基础型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该课程已推进到小学一、二、三和中学六、七、八共六个年级。如:静教院附校七年级“新德育”课程教学专题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来设计升旗仪式;附校知多少?假如我是校长;体育课该不该补上?新德育“有话大家说”——爸爸妈妈拆了我的信;看了我的日记;“压岁钱”究竟该给谁?爸爸妈妈打我,可以吗?你会打自救电话吗?中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些教学专题取自于学生生活。每一专题切口小且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力求找准学校初中学生的“需求点”。学生在课堂上探讨的是一个看似平常的话题,然而其背后却蕴涵着教师精心设计的教育内容。学生在课堂创设的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及浓厚的自我教育氛围中,有意义地接受并领会了与其现实生活相关的道德要求。

四、教研队伍

高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办学的一个长期实践探索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抓好教研工作,而健全的教研机构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师对课堂教学的观摩、分析和研讨,十分精致而且深入,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静教院附校张校长介绍:上海的教研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形式,称为四级教研网,这是很多国家没有的。最近,美国研究课堂教学的学者找到我,希望跟我们联手来做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研究中日美“教师发展指导者”的工作特色。所谓教师发展指导者,在我们来说就是教研员、培训师以及教育科研人员。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跨文化比较研究?因为美国教育界有一个看法,认为中国这次PISA测试成绩这么出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教师要钻研每一堂课,而且是有人指引、有人引领地钻研。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工作的确非常重要,中国教育将来如果在国际上发生影响,这一点可能是潜在的一个生长点。”

目前,农村小学教研机构建设的情况如何呢?我的个人体会是乡镇教研员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不时地安排乡镇教研员做其它的工作,不能做到专人专用,乡镇教研室的工作受制于其他工作。目前,县级和校级教研组人员齐备、科目齐全,而我们乡镇级教研人员,对上要配合完成上级多个科目的教研工作任务(上级教研室、培训中心、教师继续教育、仪器电教站、教育科……);对下要承担多所学校、多个科目所有教研工作指导和监管的重任,有时候,上级大力倡导教研员必须兼课(如我的专业是小学语文,我是很乐意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现在想想当时教语文与孩子的幸福场景,当时真是感觉到当教师的幸福指数特别高。但目前担任一个班级语文很不现实,如担任一两节其它的学科,偏离的学科,时间精力无法保证,对我还是对孩子意义都不大),这样,很可能连基本的任务都无法完成,更别说创造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了。现有这种“两头大、中间小”的“瓶颈”式教研机构,制约了教研改革的发展。要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我们很多地区已重视这一问题,我们周边的临沂市就出台了《临沂市乡镇教研室工作基本规范(试行)》,该文件从组织建设(乡镇教研

室设1名教研室主任,4名专职教研员,并聘任一定数量的兼职教研员,保证每个学科有专人分管。教研员在教研室主任领导下,开展自己所承担的学科教研工作并做好教研室日常工作。)、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指导、教学服、乡镇教研员学习与提高、管理与考评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有些人可能会说,校本教研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对于规模较大、有扎实研究基础的学校是可以的,校本教研能够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问题,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但是,对于研究基础薄弱,特别是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的广大农村学校来说,教师数量较少、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引领力量不足,实在难以形成一定的校本教研规模。因此,这些学校的校本教研常常囿于低层次、同水平的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停滞不前。在大力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农村教研室的建设非但不能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要从教学一线选拔一批年富力强且业务水平较高的同志充实小学教研室,让他们直接归属县区教研室领导,独立于乡镇中心校开展业务活动。同时,对他们加强监督,严格考核,使之成为农村小学新课改的领路人。

短暂的上海之行,我收获了很多,思考了很久,尽管也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是静教院附校的敬业精神和永不放弃的职业操守,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足以令我终身受益。由于个人能力和水平有限,再加上很多是我日常工作中的个人想法,以上汇报的内容肯定有很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茶馆观后感500

《茶馆》观后感 地球科学系王素 3080103369 作为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作品,老舍先生的《茶馆》彰显出了中国式话剧的 独特的舞台艺术魅力。自1958年首映到1992年告别演出,老版《茶馆》在世界各地上演了 374场,而1999年上映的新版的茶馆演出场次也快速接近500场。为什么《茶馆》能够一直 这么受欢迎,为什么能被称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为什么能成为真正的经典,这些问题 在我真正完整的观赏过它之后,我才略微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首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茶馆的风格是完全与我脑海中的固有的话剧形象所不同的。 《茶馆》的诞生,不仅让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所震惊,也给外国人带去了完全没有见 过的、风格迥异的中国式话剧。和西方那些为人们所熟知的欧式话剧的华丽风格所不同,《茶 馆》并没有一个跌宕起伏的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而是用最最真实的语言和画面来描述一间 茶馆里发生的大小事和它的兴衰史。舞台上的布局,带有老北京韵味的语言,朴实却又各赋 特色的服装,还有处理细腻,给人留下无线韵味的背景音效,都给人带来了一种历史重现的 感觉,仿佛自己正置身于那个年代那个地点,耳边充斥的是茶馆里嘈杂的谈论声,仿佛看到 了王老板正弯着腰推着笑脸沏茶的身影,还有那永远拎着那只命根子鸟儿的松二爷和大块头 豪爽常四爷。 另外,我被茶馆深深吸引的原因还在于它出场人物的丰富和情节的紧凑。茶馆虽小,主 角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茶馆老板,但是,它却是一个时代的老北京甚至是整个旧中国的镜像, 从满清政府到军阀割据时期再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如狼似虎的国民政府,这半个多世纪的世 事变化都被巧妙、紧实的压缩在了舞台上短短的三幕剧中。茶馆这个地点就决定了出场人物 的复杂多样性,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可以很自然的出现在这个喧闹的地方。但是,演员虽多, 却又有主有次,个个性格鲜明,都或多或少的代表了当代的一个社会阶层,没有一个是多余 的,而如此多的出场人物又都几乎在第一幕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出场,还要让观众能清楚的 了解他们的人物个性和背景。这种情节的紧凑性,人物的多样性,都极大的满足了我的各种 感官感受,在看的时候眼神会不由自主的紧紧跟着出场人物的移动而移动。由此,我也更加 的喜爱茶馆的第一幕,六张四方桌一字排开,坐满的各色人物也尽收眼底,舞台正中挂着一 层门帘的入口就正对着我们,每个演员的进出都会成为舞台的焦点。在看的时候,每当一位 人物入场的时候,我脑中就会开始揣测他的身份,他会和在场的哪一位有怎样的利害关系, 而这位演员的性格特点刚刚在脑海中形成初步印象,下一位人物又紧紧地衔接上了。情节如 此的紧凑,人物性格丰富多样,这两样就已经完全吸引了观众的所有注意力,也同时提起了 观众的好奇心。 看完《茶馆》,印象最深的还是莫过于它的独具特色的语言了。特别是对于一个南方人, 在接触到茶馆中那京味儿十足、朗朗上口的口语化的台词的时候,虽然没有老北京人的那种 共鸣的感觉,却别有一番新鲜感和韵味。“我早就不抽大烟了,该抽白面了,哈德门的烟卷是 又松又长,这么一磕,空出一大半,装白面正合适。大英帝国的烟卷,日本的白面,两大强 国伺候我一人儿,这福气还小?”、唐铁嘴对王利发说:“您真抬举我,我身上要是带一两银 子,我是您孙子!”王老板说:“您就是我耷拉孙儿,您也得把钱给我还喽!”王利发对秦二爷 说:“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 都比我的腰还粗!”??这些舞台上的台词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给人朗朗上口的感觉。 而茶馆中的台词不仅给人印象深刻,生活化、北京化,每个人的台词都很到位的反映了每个 人的性格特点,与各自的身份地位背景都很好的相符合。王利发的圆滑、委婉:“您甭吓唬着 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买热茶去!”;秦二爷 的高傲:“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二得子的蛮横无

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中午好!我很荣幸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四大教学流派语、数、英“同课异构”暨后茶馆式教学专场展示交流会。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了全国最新的教育理论,更新了我的教学观,拓宽了视野。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教育名家讲座;第二,四大教学流派的观摩课。下面我就从这两方面浅谈一下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10月26日早上,我们参加了由顾泠沅教授主讲的“课堂视野中的教师及其指导者”讲座。顾教授指出教师的作用就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教师要做一个明白的教师。”同时教师要做到两点:①堂堂正正做人;②踏踏实实为学。这与我校的校训有共通之处。期间顾教授例举了多位名师的成长历程,指出名师的成长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青年教师要在困难和失败中成长。对于教研活动要做到:“你有我有,你有我无,我有你无”三个层次。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有活力。 尝试教学理论讲座中,邱学华教授指出:尝试教学就是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的转变,要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尝试教学的模式分为七步完成:准备练习→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 次尝试练习。教学顺序并不固定,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使用,关键在于掌握“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

成功教学派则注重于“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的理念。刘校长认为:“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期间刘校长着重介绍了他们学校使用的教学平台,这点会在下面讲到。 后“茶馆式”教学讲座中,张人利校长指出原有的“读、议、练、讲”茶馆式教学很难概括所有学科、学段的课型。因此出现了“读、议、练、讲、做”为模式的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主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 和谐教育派则是坚持“提高教学效率,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实验”。 总的来说,虽然四大教学流派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但是四大流派都主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坚持学生会的,教师不讲。 10月28日我们在上海市闸北八中观摩了来自尝试教学派、成功教育派与和谐教学派的三堂特色教学。第一节课来自于尝试教学派。本节课充分展示了尝试教学的基本精神“先练后讲”。教师首先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将整堂课分为课前、课内两个部分。期中课内又分为:检查与建构、达标练习。一节课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评下很快就结束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那么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入到高中吗?首先高中科目众多,学生有时间自学吗?第二,高中

《茶馆》观后感

《茶馆》观后感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也被改拍成了电影。电影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 电影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每一句话都是人物的代表,表达了人物的思想,体现了人物的性格,老舍根据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了十分符合他们的语言,无论什么人哪怕只有一次出场的机会,都把握的很到位,对台词的那种韵味,写得都十分有感觉,同时语言中应用了地道的北京话,京味儿很浓,有生活气息,也更真实。 还有文中最重要的时体现了老百姓民不聊生,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封建、帝国主义、无法无天的时代,也表明了当时中国处于一个水深火热,灾难重重的时代。 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其二,尽管茶馆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几位人物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一、王利发(茶馆掌柜)二、松二爷(胆儿小,人却不怀)三、常四爷(正义之士、十分爱国、体格健康)松二爷、常四爷两位茶客与王掌柜交情还不错而在这所谓“热闹”的茶观众,要找出几个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还真不容易。听听!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我虽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过这有点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使人更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啊!发人深思。其三,子承父业。这是几句疮痍有待讽刺意味的安排。剧中一幕幕地时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卫起来,客人的思想呢?!简直是幻包装不换内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铁嘴养一儿子,现竟“升级”为大师。刘麻子那说媒拉线行当竟让他儿子“发扬光大”变为“花花联合公司”(专给洋人、官员提供女招待与吉普女郎)。而吴祥子这老式特务到了儿子这辈儿竟改个名儿叫世袭特务。 在这电影里,广大人民群众无法摆脱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能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一个典型小商人形象,却无法逃脱自已破产、悬梁自尽的命运。常四爷是一个有爱国心的旗人,是统治阶级内部进步人士的代表,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最终没摆脱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命运。秦仲义是出身于北京城大财主家庭,是民族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的代表人物,实业报国,开办工厂,最终因工厂被霸占而失败告终。 在这电影里,广大人民群众受封建腐朽思想的毒害最深。当自已深受其害的旧时代,只

兰溪市聚仁学校 胡滟 歌曲教学

知之、好之、乐之 ——后“茶馆式”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发在我们学校,每周一晚上都要开例会,可是这次的例会与以往不同,是由刚从上海静安附小学习归来的两位老师主讲,她们与大家分享了静安附小的后“茶馆式”教学模式。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正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一理念吗? [内容摘要] 本文阐述了后“茶馆式”,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它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是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歌曲教学,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一方面:教师不讲,尽量让学生多听多唱,因为好的英语歌曲涵盖了某个语言知识点或者文化精髓,只要老师多加合理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后“茶馆式”、英语歌曲、合理性、相异构想、课堂增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校长所倡导的后“茶馆式”教学认为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尽量暴露出学生的潜意识,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的发现和解决。力争把灌输式教育变为启发式教育,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 想想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教得很辛苦,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学得越来越没有味道,部分学生因为跟不上老师的步子,则倍感吃力。更有些学生则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怎样抓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学习了后“茶馆式”教学模式,使我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基于此,我便有了这样的思考:小学生自己能理解的,除了让他们自行预习自学之外,怎样才能让他们带着兴趣去学、有导向性地学、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却又学得不呆板?又怎样在学的过程中不被教师自身的思考与想法所左右从而体现出“相异构想”的教学理念?由此,我融入了歌曲教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进行自学、操练、巩固和思考。 一、英语歌曲教学的合理性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每当教完一首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又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后,总会时不时在课间听到有学生在哼唱,意犹未尽的感觉。发现学生这样一个兴趣点后,我就静下心来思考: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新鲜知识的吸纳都是相当感性的。他们比较善于并乐于记住的知识往往是依托于那些形象生动或富有情感的教学过程。就记忆特点而言,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和情绪记忆能力要远远高过逻辑记忆能力。不管是单词,句子还是语法,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学生的记忆来达成的。有些学生觉得它枯燥无味,就不愿意去背诵记忆,又或者死记硬背,学英语变得毫无乐趣可言。 由此,我尝试把英语歌曲教学融入进小学英语的课堂。老师不讲,让学生多听听多唱唱,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英语语言的魅力。不能小瞧了这些孩子们,他们通过感性的记忆,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已有的知识发现了很多,学到了不少的英语知识。歌曲教学所带来的教学增效是显而易见的。 二、英语歌曲教学中的“相异构想” 小学英语PEP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Unit3 MY BIRTHDA Y中,关于12个月份的教学,新授单词很多,而且都需要学生识记,考虑 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如何让他们更有效的记忆呢?为此,我创编了一

《茶馆》读后感

读《茶馆》有感 ——从小茶馆看大社会老舍先生的《茶馆》,我读了有几遍,每读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语言并不是那么的华丽,但是很通俗易懂,基本上都是小人物该说的话,老舍先生说“没有生活,既没有活的语言”,《茶馆》的语言都是来自生活,都是那些人物自己说过的话,都是那个时代那个环境最真实的写照。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老舍先生把一些小人物集合到了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以此用这种侧面的方式透露出当时的政治消息。老舍先生以一个小小的茶馆反映每一个纷乱时代的社会环境,借助小人物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人物的生活状况。 《茶馆》里描写的人物各个方面的都有,从有权有势的庞太监到身份卑微、可怜的康六,还有那些市井的小人物,唐铁嘴、王麻子,还有那些当时势力的走狗,宋恩子、吴祥子,也有一些爱国人士,秦仲义、常四爷,还有那些老实的小人物的代表松二爷等等。从这些各色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读到“乱世里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下面就从作品里的一些人物出发,分析一下几个典型的人物,以此表述出我对《茶馆》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收获。作品里写了很多的人物,可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么几个,王利发、常四爷、松二

爷、还有那几个依附权势的市井恶棍等等。 人物分析: 王利发:“裕泰大茶馆”的掌柜王利发贯穿全剧。他父亲死得早,二十多岁就独立应付生活,他懂得“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最要紧”。他每天满脸堆笑逢迎来自官僚权贵、外国势力、恶霸、地痞、特务、警察多方面的敲诈滋扰,他心地不坏,却因为地位比赤贫阶层高出一截,对世间的苦难早已熟视无睹。他是个本分的买卖人,希望社会安定,自己的生意也顺心点,可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来,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常劝茶客们“莫谈国事”。世间兵荒马乱,城区别的大茶馆都破产歇业了,他还苦撑着,时不时得想出个小招数,抵挡街头商业走背字的潮流,晚年,眼瞅着茶馆撑不下去了,他不嫌丢人,打算添女招待。但是,社会的魔掌越来越紧的卡住他的脖子,国民党党棍创办的“三皇道”要砸他的茶馆,特务们也来勒索,要他交出根本拿不出来的金条换老命,流氓们开办新式妓院,在当局丛勇下要霸占他的铺面……王利发一筹莫展,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才明白,几十年的小心谨慎苦撑苦熬,全算白费了,面对死得诱惑,他到底喊出了从来没敢喊出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王利发的这点心理危机很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来顺受、没有过高的生活要求,是当时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态。身份地位稍稍高于一般平民的小商人王利发,力求小康而不得,最后结局这样凄凉,生活

学习后茶馆式教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后茶馆式教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听课,收获颇多,既有精辟的理论,也有实际的案例,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我听起来既能有理论的收获,不懂的地方还有案例帮助理解。在教学还提出了不少我在工作中感觉困惑的问题,比如应当以面批的批改形式为主,教师多注意学生的“相异构想”,暴露学生的潜意识等等。下面就对这次学习进行一下总结,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首先,在试卷分析时,不能简单的说一些片面性的语言,比如,基础比较落后,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之类的话。而应当分析到具体内容,落到某个具体的知识点上,比如学生在某一道题上做对的原因,做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哪些方面掌握的好或不好,透过试卷,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哪些方面应当加强等等。 第二,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虽然我们经常谈到这一点,讲到这一点,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有意或无意间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中,应该多鼓励、表扬学生每一个进步,不讽刺、挖苦学生,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三,作业量应该少,可以做到没有的就不做,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要让作业过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障碍。少补课,体育锻炼时间不可少。在关注学生智力进步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第四,课堂突出问题:1、教师讲的太多,即使有自学,但方式单一。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知识的唯一途径。2、学生“潜意识”暴露不够。“相异构想”没有显现,没有解决,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学生是怎样想的。3、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带有盲目性,表现茫然。以上三点也是自己经常犯的错误,通过学习,有理更加清楚地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扬长避短。 第五,教学方式应该把从“书中学”和“做中学”结合起来。学科中的核心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缺乏经历,主题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尽量采用“做中学”的方式。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对后茶馆式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中的教学精髓: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应该值得我去学习,去实践。

茶馆读后感500字

茶馆读后感500字 《茶馆》是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事实上,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同、个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通览全文,在我眼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高官与小人夺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杀。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 《茶馆》里有些语言我特别喜欢。大傻杨的话是一个非

常巧妙的开幕办法。我从来没听过数来宝。我发觉了中国人跟美国人说话的法子很不一样,差别相当大!中国人是比较含蓄;他们常用客气话和婉转的话,这是中文最难学的地方!在《茶馆》看到了地道的中国人的说法,最好笑的是在第二幕,两个拜把子兄弟想娶一个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诉刘麻子他们的奇怪要求,他们当然不直说出来,反而他们说,“这两个人穿一条裤子的交情……没人笑话俺们的交情。”刘麻子同意,“没人耻笑。”他们又说,“那你说这三个人的交情也没人耻笑吧?”我也很喜欢刘麻子的反应。“平常都说这小两口儿,小两口儿,谁听说过小三口儿的呢?”中文里真有微妙的意义! 在《茶馆》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老舍其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风范。《茶馆》中,十几个人物依次登台,却个个形象立体,性格鲜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写作语言的性格化,时代化,应人切景;老舍以笑写悲,寓庄于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于三个时代中光怪陆离的丑类;北京化的口语也是本剧一大特色,给穿梭于茶馆中的人物注入生命。 《茶馆》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而老舍先生仅仅用一些个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想当你合上书本的一瞬,你会感觉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过了漫长艰辛的五十年。每个人物都

茶馆读后感1500字

茶馆读后感1500字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茶馆读后感1500字(一) 《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的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茶馆》是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几咱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茶馆》只有三幕,却分别写了三个时段,通过形形色色、生动鲜活的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从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近50年的变迁史,揭示了旧中国黑暗与腐朽,真实展现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在这三幕中,每一幕都穿插描写了一件非常怪异的事件。如第一幕,老舍在众多精心选择的事件中,突出穿插描写了庞太监娶老婆。这个事件比“鸽子事件”、康六卖女等事件都显得荒诞与怪异。在第二幕中老舍则突出穿插描写了两个逃兵准备娶一个老婆。这个事件显然比错杀刘麻子更叫人感到啼笑皆非。而在第三幕里,老舍虽着力描绘了小刘麻子等人的丑恶行径,但他更细致地描绘了三个老人自悲、自悼、为自己撒纸钱的场面。这个事件虽不如前两

幕的“太监买老婆”、“两汉取娶一妇”那么离奇,但对于正常的生活逻辑来说,也是够荒诞的了。这些事件以它们非同一般的荒诞性和怪异性,表现了那个社会的荒诞性和怪异性。这不仅增加了《茶馆》的戏剧性色彩,而且突出表现了三个时代的衰败、没落和腐朽,表现了分别“葬送了三个旧时代”来歌颂新时代这一主题。 在这三个旧时代里,广大人民群众无法摆脱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能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一个典型小商人形象,却无法逃脱自已破产、悬梁自尽的命运。常四爷是一个有爱国心的旗人,是统治阶级内部进步人士的代表,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最终没摆脱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命运。秦仲义是出身于北京城大财主家庭,是民族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的代表人物,实业报国,开办工厂,最终因工厂被霸占而失败告终。 在这三个旧时代里,广大人民群众受封建腐朽思想的毒害最深。当自已深受其害的时候,只有对自已苦难的愁苦和愤恨,对人吃人的旧时代显得如此苍白无助。例如:王利发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他也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常四爷在绝望时也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对几千年来封建制度麻木和毒害可想而知了。 在这三个旧时代里,只有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才是中国的出路。话剧《茶馆》的第一幕,戊戌变法虽失败了,真实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腐朽吃人的本质,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进步人士通过改良运动,

后茶馆式教学1

后茶馆式教学 [ 2010-12-14 23:20:00 | By: qingyunweiyue ] 记得去年外出听课,听过张人利校长的讲座——《后“茶馆式”教学》。一看到这个标题,脑海中马上反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教学方式,仿佛看到了茶馆里,边喝边聊的逍遥场景,与现实中的为分数而战的教学场景天壤地别。 其中的几句话至今还印象深刻:“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自从听到这句话后,我就一直在反思:教学中我是否讲的太多了?我是否意识到自己哪些地方不需要讲了?我下一节课能否比这节课讲得好、讲得精? “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多么平常、朴实的教学方式啊!却能高效轻负,轻松完成成绩之战。原因何在?因为他们注重“平常”。 深刻认识平常,在平常中见精彩。最为平常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为后茶馆式教学的主要方法,同时给读、议、练、讲确立“责职”,把“议”作为基本特征与核心环节,它的责职是将学生的差异看成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就是通过这些最为平常的教学形式达到教学的精彩。 努力扎实平常,在平常中见精彩。平常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方式,以“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进行扎实。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规定教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一定要暴露学生的潜意识,有对话。“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不规定用时、顺序和完整,练习不作规定要求。在扎实中让“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发挥最大效绩,完成教学精彩。 积极推进平常,在平常中见精彩。在平常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中,暴露学生的潜意识。通过对话,推进学生的相异构想,在解决相异构想中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绩。

后茶馆式教学---心得体会

后茶馆式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结构中学------汪芳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更需要每一位校长和老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内在需求,要减负首先必须扭转仅仅在课业成绩上做文章的思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认为“教师们除了关注学生获得分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获得分数的过程,考查他们为了获得分数所作的付出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教育才是绿色的、环保的,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推进总是举步维艰因为我们始终不敢破釜沉舟地真正还以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敢打开校门,不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老师们、校长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 后茶馆式教学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何谓“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才经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静教院附校的张人利校长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学现状: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

茶馆观后感

戏剧鉴赏论文

话剧《茶馆》观后感 今年的戏剧鉴赏选修课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了老舍先生的作品《茶馆》。这是我第二次观看话剧版的《茶馆》,看完之后感触颇深。那小小的茶馆经历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血雨腥风。《茶馆》就是一部近现代史的生活大百科全书,也是一场人情世故的生活场景的回放,更是一个时代的屈辱的记忆。 茶馆,本是个彼此唠家常,谈天说地的地方,却在老舍的笔下折射出了一大社会问题。老舍——这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了起来,有了更深的意义。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作品的语言绽放出了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生活很清贫。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一位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时也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下,老舍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他的生活境遇和经历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老舍先生的作品真实生动的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了每一个读者。先生见到过清末民初的军阀混战,先生见过八年抗战的惨烈,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先生依然在用自己的纸笔激励着无数中国人。一个国家的振兴与富强比什么都重要得多。就像秦二爷说的,只有开工厂、办实业,国家才能富强。只有国家富强了,百姓才能安康。大概到了最后,先生也绝望了罢!于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秦二爷最

后绝望了,他眼睁睁看着自己二十年的心血被那些愚昧无知的大官老爷们糟蹋,他们把他的希望给毁了,看不到希望,他还有什么活头?看不到一点希望,大概就是如此的感觉吧!知识分子总是在大谈特谈救国、富国、强国,可是大官老爷们不跟你谈,你有什么办法。当看不到一个民族一丁点未来的希望,那就只有选择永远的安息了!老舍先生写了一个《茶馆》,却把自己的一生给写进去了。 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其二,尽管茶馆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几位人物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一、王利发(茶馆掌柜),二、松二爷(胆儿小,人却不怀),三、常四爷(正义之士、十分爱国、体格健康)。松二爷、常四爷两位茶客与王掌柜交情还不错而在这所谓“热闹”的茶观众,要找出几个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还真不容易。我虽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过这有点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使人更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啊!发人深思。其三,子承父业。这是几句疮痍有待讽刺意味的安排。剧中一幕幕地时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卫起来,而客人的思想却是换包装不换内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铁嘴养一儿子,现竟“升级”为大师。刘麻子那说媒拉线行当竟让他儿子“发扬光大”变为“花花联

后茶馆式教学模式

后茶馆式教学模式 茶馆式”教学法是上海育才中学带头试行的。原来有人称之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有人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有学生探索的活动,也称之为“发现法”。育才中学的老校长段力佩先生认为这是把外国人的方法名称,强加在中国人的改革实践上,不妥;他提出可以叫“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法”。意即课堂气氛不必过于严肃,只有教师讲学生听,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像茶馆那样,随便交谈议论。这样的教学,学生活动多,积极性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自学能力,开阔思路,发展智力。学生在读、议、练、讲活动中,互相切磋补充,也时时产生创见,有利于锻炼创造能力。这显然是将现行常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结合运用的一种方法。读读,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议议,就是提倡学生自觉议论,主动探讨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练练,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的一条重要途径;讲讲,即是讲解、解惑,可由教师讲,也可由学生讲,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现状:教师基本上已接受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新课程一些基本理念;也认可“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IT整合”等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 (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 (3)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这种学生差异不仅包括学业成绩好与学业成绩差的差异,还包括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 (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

《茶馆》读后感500字

《茶馆》读后感500字 这部剧运用对京城中裕泰大茶馆里人们的谈话,体现了国家的兴盛衰败。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到解放战争的前夕,时代的变迁让茶馆里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变成了一部历史剧,而这部历史剧的主角当然就是茶馆掌柜王利发了。 王利发是个精明而正直的人,年仅二十岁就出来替早逝的父亲打理生意,他生在一个混乱的、战火连绵的年代,最后因为不能忍受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茶馆被人强行霸占而上吊自杀。是啊,用戏中的话说,那是一个人们“一堆一堆给洋人送钞票”的日子,不少的人都当起了汉奸,特别是戏中的两代小人——刘麻子和小刘麻子。 先说刘麻子吧,他见利忘义,干着给人说媒拉线这种不正当的生意,不论双方愿意与否,只要有钱赚他就干,有时甚至还卖人

儿女。在第一幕中,他竟然把一位生活贫苦的农民——康六的女儿 康顺子以十两银子的价钱卖给了给了一个太监。 而刘麻子的儿子小刘麻子呢?他非但没有“改邪归正”,反 而还“发扬光大”,要创办一个专给美国人提供女招待的“花花联 合公司”,甚至想方设法霸占了王掌柜的裕泰茶馆,把它改成了一 个“取https://www.sodocs.net/doc/658146609.html,得大量情报,捉拿共产党”的地方。 现如今,像这样见利忘义的人还在少数吗?有些奸商,为了 谋求暴利,用偷工减料制成的东西来蒙骗消费者,甚至不惜搭上消 费者的性命! 不过现在,随着人们的意识不断增强,理解那些为祖国作贡献的好心人越来越多,这是让人们欣慰的一点。不管怎样,《茶馆》这篇局本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读出了一位语言大师的爱国爱民,善解人意。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一部不朽的传奇。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 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老舍把 这些人物集中在茶馆这个微缩社会中,让他们各自上演不同的人生 故事,用小人生来写大社会,同时以茶馆的兴衰来透视旧中国的衰败。 《茶馆》一剧具有极强的社会批判精神,反映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道出了劳苦百姓对生活的憎恨与 不满。可以说,老舍笔下的三幕戏葬送了三个时代,这三幕戏共占 了五十年的时间。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变动,可是剧中只通 过一个茶馆和一些下茶馆的小人物来反映,并没正面叙述那些大事。这就是说,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

后茶馆式教学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更需要每一位校长和老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内在需求,要减负首先必须扭转仅仅在课业成绩上做文章的思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认为“教师们除了关注学生获得分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获得分数的过程,考查他们为了获得分数所作的付出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教育才是绿色的、环保的,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推进总是举步维艰?因为我们始终不敢破釜沉舟地真正还以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敢打开校门,不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老师们、校长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 后茶馆式教学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何谓“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才经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静教院附校的张人利校长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学现状: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3)教师对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等等问题,带领他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告诉我们“老师讲得不完整的课才是好课,老师讲得完整的课不一定是好课,后茶馆式教学的现场理念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他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听完观摩课和张人利校长的报告,我们深感到“后茶馆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实效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一个“议”字,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提高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更需要每一位校长和老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内在需求,要减负首先必须扭转仅仅在课业成绩上做文章的思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认为“教师们除了关注学生获得分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获得分数的过程,考查他们为了获得分数所作的付出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教育才是绿色的、环保的,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推进总是举步维艰?因为我们始终不敢破釜沉舟地真正还以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敢打开校门,不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老师们、校长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 后茶馆式教学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何谓“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才经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静教院附校的张人利校长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学现状: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3)教师对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等等问题,带领他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告诉我们“老师讲得不完整的课才是好课,老师讲得完整的课不一定是好课,后茶馆式教学的现场理念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他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听完观摩课和张人利校长的报告,我们深感到“后茶馆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实效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

茶馆读后感(共8篇)

茶馆读后感(共8篇) 本文是关于茶馆读后感(共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这一天,我随意打开书架,不经意间看到书架的角落里有一本老舍先生写的《茶馆》,这本书好像还没看过。于是,我就拿起这本书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很有哲理。这本书写的是戏剧,一个悲剧,一共分为三个幕,分别写了清末民初、民国中期,民国后期的人们生活经历与状态。这本书写了一个掌柜王利发的茶馆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最后被军阀势力逼死的事。同时,也写了一个农民——康六欠了别人的钱,被迫卖女儿被太监当老婆,结果害了自己女儿一生的事。 我看完这本书,竟然掉下了泪水。王利发一生中都趋炎附势,见到别人总打招呼,只是为了在乱世中得到生存。但是他的好话、他的鞠躬仍然不能让他顺利过完一辈子,结果落得个被军阀逼到上吊自杀的下场。康六的女儿在太监家里不敢出一声哼,直到太监死了,才得到了自由。但等到自由后,仍遭到别人的追杀,被迫一路逃亡。唉,这是傅仪的错。傅仪统治时期,闭关锁国政策让人们的生活穷困潦倒,而傅仪却认识不到这个错误,以致于自己做了亡国君王,被剥夺了自由与权利。但这一生是不能后悔的,这就是错误所付出的代价。在这本书中,我为但是社会的黑暗而感到悲哀,为人们的自私自利而痛心疾首。其实,这不应该把过错归咎于普通百姓上,为了生计,每个人不得不变得狠心冷血。错就错在了军阀势力的统治衰败,让人们无处谋生,只得阿谀奉承,颔首低眉,像狗一样生活着。 其实,现在的社会这样的人也并不少。很多公司职员为了搏得老板的器重,为了在公司有一席之地,用尽各种肮脏的手段陷害别人,抬高自己。这些人难道不像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吗?但他们并没有看清楚这是个民主社会,这是个知识决定命运的社会。只要我们有本领,有知识,何愁没有伯乐呢?何处不是容身之所呢? 亲爱的人们呀,拿起你们的尊严,拿出你们的本领吧,不要做个绞尽脑汁的陷害别人的人吧,要做一个凭本领脱颖而出的强者。 《茶馆》读后感

后“茶馆式”教学学习体会: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文档

后“茶馆式”教学学习体会: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文档 Post "teahouse sty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people oriented, learning based teaching documents 编订:JinTai College

后“茶馆式”教学学习体会:以人为本 以学定教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 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后“茶馆式”教学学习体会: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近日,非常有幸在上海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教育功臣 的讲座,特别是上海市xxx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的关于“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实践研究讲座,让人记忆尤为深刻。这个讲座内容充实,贴近教学实际,张校长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轻负高效”教学的可行性。 刚看到“后茶馆式教学”这个标题就已经满怀着好奇了,脑海中反映出的一种悠闲自在的教学方式,师生们在茶馆里边喝边聊边学习,没有身份的拘束,没有分数的压力。当踏进静教院附小美丽的校园,看到一个个小窗户下漂亮的遮阳篷,廊

坊里透出经典和现代相溶的气息,我仿佛真的是到了茶馆里。在聆听了张人利校长的讲座后,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后茶 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是在“茶馆式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后茶馆式教学”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核心是一个“议”字,它的本质是对话----经验与文本的对话。说到这,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当今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方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小结”、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达标”、洋思中学的“先学 后讲,当堂训练”…,这些教学方式中与“后茶馆式”教学 不是大同小异吗?的确,这些教学方式中也有与“后茶馆式”教学的许多共同点,但是“后茶馆式”教学是在分析实证的基础上克服了以上这些教学方式的弊端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的。发展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方式更加完善。新课程推进之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 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书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