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6.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6.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6.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6.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复习 姓名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那么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属于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却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即一次函数y=kx+b 中,若b=0,即所谓“y轴上的截距”为零,则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表示为:y=kx(k为比例系数) 当K>0时(一三象限),K越大,图像与y轴的距离越近。函数值y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二四象限),k越小,图像与y轴的距离越近。自变量x的值增大时,y的值则逐渐减小.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R(实数集) 2.值域:R(实数集) 3.奇偶性:奇函数 4.单调性:当k>0时,图象位于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单调递增);当k<0时,图象位于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单调递减)。 5.周期性:不是周期函数。 6.对称轴:直线,无对称轴。 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设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0),将已知点的坐标带入上式得到k,即可求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另外,若求正比例函数与其它函数的交点坐标,则将两个已知的函数解析式联立成方程组,求出其x,y 值即可。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坐标原点(0,0)和定点(x,kx)两点的一条直线,它的斜率是k,横、纵截距都为0。 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作法 1.在x允许的范围内取一个值,根据解析式求出y值 2.根据第一步求的x、y的值描出点 3.做过第二步描出的点和原点的直线 正比例函数的应用 正比例函数在线性规划问题中体现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比如斜率问题就取决于K值,当K越大,则该函数图像与x轴的夹角越大,反之亦然 还有,y=kx 是y=k/x 的图像的对称轴。 ①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①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②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比值为正数的,即y=kx(k>0),此时的y与x,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以上各种商都是一定的,那么被除数和除数.所表示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注意: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应注意这两种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它们就不能成正比例.例如:一个人的年龄和它的体重,就不能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年八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的内容,共分为三个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运用新课标理念,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首先先进行教材分析,它分为三个方面: 1、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函数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是在继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函数范畴学习的又一类新的函数。它是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之一,是最基本、最初步的函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反比例关系和分式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作好了铺垫,为以后处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呈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结合本课特点,我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 情感与态度 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内涵。 教法学法分析 众所周知,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法促进学法的形成,学法促进教法的发展。 教法选择讲解与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由于初中学生维持有意注意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通过听、看、做、交 谈相结合获得的知识保持率最高,所以我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要注意听、仔细看、勤动手, 多交流用心想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 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图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 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两支,给画图带来了复杂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可以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开始: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转而导人关注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2、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反比例函数x y 6= 的图象. 由于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是曲线型的,且分成两支.对此,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分几个层次来探求: (1)可以先估计——例如:位置(图象所在象限、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趋势(上升、下降等); (2)方法与步骤——利用描点作图; 列表:取自变量x 的哪些值? ——x 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 的值的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描点:依据什么(数据、方法)找点? 连线:怎样连线? ——可在各个象限内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两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连接起来. 探索活动2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x y 6= 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x y 6=与x y 6-=之间的关系,画出x y 6-=的图象.

探索活动3 反比例函数x y 6-=与x y 6=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 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0>k 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0

正比例函数定义及性质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正比例函数。 2、会用描点法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掌握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3、能利用正比例函数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作出函数图象和从图象上获取信息,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亲自经历“问题情境——函数解析式——函数图象——从图象 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亲身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 2、体会在学习活动中与同学合作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并在学习 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和性质的理解。 难点:利用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灵活解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研讨: 问题:1996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大约128天后,人们在25600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 (2)25600÷128=200(km) (3)这只燕鸥的行程y(单位:千米)与飞行的时间x(单位: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y=200x (0≤x≤128) (4)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当x=45时,y=200×45=9000 二、新知构建: 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 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立方cm,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立方cm)大小变化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撂在一起的总厚度h (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观察以下函数: (1)l=2πr(2)m=7.8V (3)h=0.5n (4)T= -2t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本课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功能是在学生学习过的一次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并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作为初中三个基本函数(还有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中最特殊的一个,明确其意义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另外本节课的学习可以给学生研究其它函数做好引领工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学生需要对从实际问题中得出的三个关系式进行观察、归纳,结合已学知识来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且深入的理解其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引,具体到课堂教学实际中就是通过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做好问题的探究.学生是这个环节的主体,教师是辅助者,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看法,不应该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分析,抽象概括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知道自变量和对应函数成反比例的特征.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问题中的变量关系,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式等预备知识,对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特征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再加上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反比例关系,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引入不会感到突然.在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加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于自

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不同在于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同时,学习过程中要回顾类比反比例关系,分式的概念及其运算. 但是反比例函数与学生已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着根本的不同.虽然从形式上和正比例函数很类似,但是其自变量取值范围不再是全体实数,所以相比于学生熟悉的函数类型,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方式会有所不同,而本节课的学习就是所有这些改变的起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抽象得到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1京广高铁全程为2 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的温度下降到零下273℃,每分钟变化的温度(单位:℃)与冷冻时间(单位:分)有什么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得出答案.教师板书学生给出的答案,同时提醒学生关注零下273℃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用实际问题引出现实中的反比例关系,为后续的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做好铺垫.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会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函数关系,激发探究兴趣.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针对学生的答案,提出一系列问题: 问题3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问题4这两个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问题4.1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 问题4.2变量x、y在什么范围内变化? 问题4.3 y是x的函数吗? 师生活动: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推动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开始渗透研究函数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探究函数关系.学生需要调动原有知识储备,经过思考和讨论来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反比例关系式表示出来,初步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那么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属于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却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即一次函数y=kx+b 中,若b=0,即所谓“y轴上的截距”为零,则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表示为:y=kx(k为比例系数) 当K>0时(一三象限),K越大,图像与y轴的距离越近。函数值y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二四象限),k越小,图像与y轴的距离越近。自变量x的值增大时,y的值则逐渐减小. [编辑本段]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R(实数集) 2.值域:R(实数集) 3.奇偶性:奇函数 4.单调性:当k>0时,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单调递增);当k<0时,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单调递减)。 5.周期性:不是周期函数。 6.对称轴:直线,无对称轴。 [编辑本段]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设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0),将已知点的坐标带入上式得到k,即可求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另外,若求正比例函数与其它函数的交点坐标,则将两个已知的函数解析式联立成方程组,求出其x,y值即可。 [编辑本段]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坐标原点(0,0)和定点(x,kx)两点的一条直线,它的斜率是k,横、纵截距都为0。 [编辑本段]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作法 1.在x允许的范围内取一个值,根据解析式求出y值 2.根据第一步求的x、y的值描出点 3.做过第二步描出的点和原点的直线 [编辑本段]正比例函数的应用 正比例函数在线性规划问题中体现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比如斜率问题就取决于K值,当K越大,则该函数图像与x轴的夹角越大,反之亦然 还有,y=kx 是y=k/x 的图像的对称轴。 ①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①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 ②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比值为正数的,即y=kx(k>0),此时的y与x,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汇总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一、掌握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并会识别反比例函数, 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同时, 并会建立反比例函数基本模型, 学生由正比例函数向反比例 函数认识转变,两个变量对应关系(比为定值或积为定值的区别。通过回顾已有知识, 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 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引导学生用函数关系式表示时间与 速度的关系式, 为后面进一步建立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基本模型做铺垫。在通过对基本问题的讨论, 激发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愿望, 使学生用函数观点从新认 识日常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并能用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 初步建立反比 例函数表达式基本模型。最后让学生从上述不同关系式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一般情形,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数学思考问题方法, 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从而得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学生在理解. 掌握要注意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本节教学需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学生探究的问题愈来愈有挑战性,教师适当点拨和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共性, 形成共识, 教师利用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 设置由浅入深一些练习题,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把握。通过例题学习, 习题的训练, 归纳出求反比例函数的一般步骤。二、不足方面 在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理解不透,不明确 x 与 y 之间关系,对 y=KX 与 y=KX 易混淆不清,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另外,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准确的 审题, 不能准确的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不能正确的列出函数关系式解决 问题, 还有不明确两个变量的意义, 也就是题目中给定数据不知道哪一个变量对应 的数值,还需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解题速度。 三、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 (2针对学生的盲区,出相应的练习巩固。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打印版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是本套教科书安排的最后一类函数,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具有反比例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性质,而且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面我们学习了常量、变量,自变量、函数及函数值等概念,研究了正比例函数y=kx、一次函数y=kx+b和二次函数y=ax2+bx+c等具体的函数,对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研究函数的方法.而且在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时,我们都是通过大量实例归纳得到它们的解析式,给出概念,然后研究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对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我们也是遵循这种过程.学习反比函数的基础除上面讲到的函数的有关概念外,还有分式、反比例关系等内容.当从函数角度认识反比例关系时,这个反比例关系就成为反比例函数,因为它既是反比例关系,又符合函数的概念. 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本节课从路程一定的前提下,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关系出发,引出学习的内容——反比例函数. 本节首先在“思考”栏目中提出三个具有反比例关系的问题,让学生从变量角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都是刻画具有反比例关系的函数.引导学生分析函数解析式, 和,得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都可以写成(为常数,)的形式,抽象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在引入反比例函数概念后,可向学生提问,或直接指出,也可看成的反比例函数,在反 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常数,)中,变量和的地位是相同的.如果把y 看成自变量,那么x就是y的函数. 本节课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本所给的三个思考问题,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实际问题紧密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辨析反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充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产生过程,明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以及对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的限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优秀教案

17.1.2反比例函数地图象和性质(1) 教学目标:会画反比例函数地图象,并知道该图象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象地区别,能从反比例函数地图象上分析出简单地性质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地画法及探究,反比例函数地性质地运用.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平滑双曲线地理解及对图象特征地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回忆 1.过点(2,5)地反比例函数地解析式是:. 2一次函数y=2x-1地图象是:,y随x地增大而; 3.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地步骤:. (二)教师点拨与例题讲解 例1.分别在下列两个坐标系中作出y= 6 x 和y=- 6 x 地图象. 解:列表 (请把表中空白处填好) 归纳:反比例函数y = x 与y = - x 6 地图象是. y = x 6 地图象地两分支分别位于第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地增大而; y = - x 6 地图象地两分支分别位于第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地增大而. 思考:为什么强调在每个象限内? 小结:(1)反比例函数地图象都有两个分支,我们将反比例函数地图象称为. (2)当k>0时,反比例函数地图象地两个分支位于第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地增大而;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地图象地两个分支位于第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地增大而. (3)反比例函数图象地两个分支关于对称,且随着x地不断增大(或减小),反比例函数地图象越来越接近于坐标轴,但永不相交. 课堂练习: 1.

2 / 3 2.如图,这是下列四个函数中哪一个函数地图象?() (A) y = 5x (B) y = 2x+3 (C) y = x 4 (D) y = - x 3 3.如果点(1,-2)在双曲线 x k y=上,那么该双曲线在第______象限. 4.已知反比例函数 x k y - = 3 ,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地取值范围 (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2)在第二象限内,y随x地增大而增大 5.函数y=-kx+k与 x k y - =(k≠0)在同一坐标系中地图象可能是() 6.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函数,当x=4时,y=1.(1)求这个函数地解析式;(2)当x=0 时,求y地值. 课后作业:A组 1.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地图象如图所示,则k0,在图象地每一支上,y值随x地增大而. 2.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地图象地是() (B) (C) (D) x o y x o y

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

授课类型 T - 函数的概念 C -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C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函数的概念 知识要点一:常量和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而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为常量. 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看两个方面: ①看它是否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②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 知识要点二:定义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量x 和y ,如果在x 的允许范围内,变量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 么变 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y 叫做因变量。 自变量与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①一个变化过程;②两个变量;③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若两个量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就说这两个量具有函数关系。 对于函数的关系,即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有三种表示方法:(1)解析法(2)列表法(3)图象法 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式子称为函数解析式. 知识要点三:定义域与函数值 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是:(1)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函数解析式(即是函数表达式)有意义. (2)自变量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对自变量x 在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变量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在定义域内,取x=a 对应的y 值叫x=a 时的函数值。 有时把y 用()f x 来代替,所以x=a 时的函数值也可以用()f a 来表示。如

()()()()211,0,1,,12x f x f f f f a x +??=- ?-?? 求 理解函数概念把握三点:①一个变化过程,②两个变量,③一种对应关系。判断两个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也以这三点为依据。 各类型函数的定义域(1)整式-----一切实数 (2)分式-----分母不为零 (3)根式-------()()? ??≥被开方数为一切实数奇数根式被开方数偶数根式0 (4)零指数-----底数≠0 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y (千米)与行驶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2.圆的面积y (厘米2)与它的半径x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函数的定义域: 1、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取错误的是( ) A .y=2x 2中,x 取全体实数 B .y= 11x +中,x 取x ≠-1的实数 C .y=2x -中,x 取x ≥2的实数 D .y=13 x +中,x 取x ≥-3的实数 2、已知函数y=212 x x -+中,当x=a 时的函数值为1,则a 的值是( ) A .-1 B .1 C .-3 D .3 3、已知函数y = 2x -1x +2 ,当x=m 时的函数值为1,则m 的值为( ) (A ) 1 (B )3 (C )-3 (D )-1 4、函数y =x -2+3-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 (B )x ≤3 (C )2≤x ≤3 (D )x ≥3或x ≤2 1.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该列车平 均速度v (单位:km/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随宽x 的变 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 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 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 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 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1)v t 1463 = (2)x y 1000 = (3)n s 4 1068.1?= 其中v 是自变量,t 是v 的函数; 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n 是自变量,s 是n 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x k y =的形式,其中k 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 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立方体的高h 随底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 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 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 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v t 2000 = (2)s h 1000 = (3)s p 100 =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x k y =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 2, 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 cm 和y cm 。那么变量y 是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知道该图象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象的区别,能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分析出简单的性质.能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图象,进一步培养“描点法”画图的能力和方法,并提高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能力.同时尝试用类比和特殊到一般的思路方法,归纳反比例函数一些性质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图象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图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及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运用. 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平滑双曲线的理解及对图象特征的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若y=是反比例函数,则n必须满足条件 n≠或n≠-1 . 2.用描点法画图象的步骤简单地说是列表、描点、连线. 3.试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2x;(2)y=1-2x.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问题:我们已知道,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反比例函数(k 为常数且k≠0)的图象是什么样呢? 尝试用描点法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画出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 解:列表 描点,以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依次连接起来. 探究反比例函数y=和y= ?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做一做把y=和y= ?的图象放到同一坐标系中,观察一下,看它们是否对称.归纳反比例函数y=和y= ?的图象的共同特征: (1)它们都由两条曲线组成. (2)随着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坐标轴(x轴、y轴).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于双曲线(hyperbola). 此外,y=的图象和y= ?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 做一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反比例函数y=和y= ?的图象. 交流两个函数图象都用描点法画出? 【分析】由y=和y= ?的图象及y=和y= ?的图象知道, (1)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和不同点? (2)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3)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而如何变化? 猜想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些象限由什么因素决定?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的变化情况如何?它可能与坐标轴相交吗? 【归纳】(1)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正比例函数(提高)知识讲解

正比例函数(提高) 【学习目标】 1.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正确画出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 2. 能依据图象说出正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389342 正比例函数,知识要点】 要点一、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的,形如y kx = (k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 (1)、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2)、y k x =(k 为常数且k ≠0); (3)、若y 与x 成正比例; (4)、k x y =(k 为常数且k ≠0). 要点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当k >0时,直线y kx =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 <0时,直线y kx =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 的增大y 反而减小. 要点三、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由于正比例函数y kx =(k 为常数,k ≠0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 ,故只要有一对x ,y 的值或一个非原点的点,就可以求得k 值. 【典型例题】 类型一、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高清课堂:389342 正比例函数,例1】 1、若函数22432m n y x m n -+=-+-是y 关于x 的正比例函数,求m 、n 的值.

【思路点拨】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式为(0)y kx k =≠,要特别注意定义满足0k ≠,x 的指数为1. 【答案与解析】 解:由题意,得221320m n m n -+=?? -=? 解得 11.5m n =??=? ∴当1, 1.5m n ==时,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总结升华】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应抓住解析式中的两个主要特征:(1)k 不等于零;(2)x 的指数是1. 举一反三: 【变式】(2014春?凉州区校级月考)x 、y 是变量,且函数y=(k+1)x |k|是正比例函数,求K 的值. 【答案】解: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k+1≠0,|k|=1,解得;k=1. 【高清课堂:389342 正比例函数,例2】 2、设有三个变量x 、y 、z ,其中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z 是y 的正比例函数 (1)求证:z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2)如果z =1,x =4时,求出z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与解析】 解:(1)由题意,设11(0)y k x k =≠,22(0)z k y k =≠,12,k k 为常数 12z k k x =∴ 120,0k k ≠≠ ∴120k k ≠且为常数 ∴z 是x 的正比例函数;12z k k x =∴12(0)k k ≠ (2)当z =1,x =4时,代入12z k k x = ∴1214k k = ∴z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14 z x =. 【总结升华】在本题中,按照题意,比例系数要设为不同的12,k k ,不要都设为k ,产生混淆.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z m y =+,m 是常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当x =2时,z =1;当x =3 时,z =-1,求z 与x 的函数关系. 【答案】 解:由题意,y kx =,z m kx =+ ,

正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

正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 导读:—正比例函数公式 正比例函数要领:一般地,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那么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定义域:R(实数集) 值域:R(实数集) 奇偶性:奇函数 单调性: 当>0时,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从左往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单调递增),为增函数; 当k 周期性:不是周期函数。 对称性:无轴对称性,但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图像: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坐标原点(0,0)和定点(1,k)两点的一条直线,它的.斜率是k,横、纵截距都为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正比例函数y=kx(k≠0),当k的绝对值越大,直线越“陡”;当k的绝对值越小,直线越“平”。 正比例函数求法设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0),将已

知点的坐标代入上式得到k,即可求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另外,若求正比例函数与其它函数的交点坐标,则将两个已知的函数解析式联立成方程组,求出其x,y值即可。 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作法 1、在x允许的范围内取一个值,根据解析式求出y的值; 2、根据第一步求的x、y的值描出点; 3、作出第二步描出的点和原点的直线(因为两点确定一直线)。 温馨提示:正比例函数属于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却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 1.《正比例函数》教案 2.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3.正比例函数练习题 4.《正比例函数》评课稿 5.正比例函数教学反思 6.正比例函数说课课件 7.正比例函数教学课件 8.《正比例函数》优秀教学反思 上文是关于正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教学案例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材分析、学习类型和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例习题的意图分析等方面着笔,并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对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数学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比较详尽的分析,力求对其他章节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具体教学过程数学思想案例分析 一、教材背景分析 到九年级上册一开始就学习“反比例函数”.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因为反比例函数根据《数学课程课标》与原教材相比本章内容要求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其一性质的探索过程——根据图象和解析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其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这是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总的来说是探讨知识发生的过程,培养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同时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图象的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但永远达不到x轴和y轴.因为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这条性质实际应用意义也不大.假如学生程度较好,老师在这方面也可以适当拓展.从编排顺序来看,原来浙教版中,本章内容放在初二下的“函数及其图象”一章中,编排顺序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本套教科书采用分步到位、穿插编排的方式.在八年级上册安排了“图形与坐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对思维要求比较高,图象分两支,且又是曲线,学生理解相对困难,略放后面与学生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相当,为学生探索理解反比例函数创造条件。 二、学习类型与任务分析 ①学习结果类型分析 (一)学习结果: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和图像是数学事实; (2)反比例函数是数学概念; (3)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是数学原理; (4)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像是数学技能; (5)从函数解析式到函数图像的画法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学思想方法; (6)根据函数图像性质求自变量与函数的取值范围是数学问题解决。 ②学习形式类型分析 (二)学习形式: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用描点法得到的这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水平更高的概念,常常采用发现学习的模式。因此本课采用上位学习形式。 ③学习任务分析 (三)学习任务: (1)学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2)通过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析,探索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分析 " 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归纳概括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1.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A) x y 3= (B) 4x y -= (C)93+=x y (D)22x y = 2.下列关系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是( ) A .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和速度; B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 C .买同样的作业本所要的钱数和作业本的数量; D .人的体重与身高 3.下列说法中不成立的是( ) A .在y=3x-1中y+1与x 成正比例; B .在y=-2 x 中y 与x 成正比例 C .在y=2(x+1)中y 与x+1成正比例; D .在y=x+3中y 与x 成正比例 4.若函数y=(2m+6)x 2+(1-m )x 是正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A .m=-3 B .m=1 C .m=3 D .m>-3 5.对于函数x y 3-=的两个确定的值1x 、2x 来说,当21x x <时,对应的函数值1y 与2y 的关系是( ) (A) 21y y < (B) 21y y = (C) 21y y > (D) 无法确定 6.在下列各图象中,表示函数)0(<-=k kx y 的图象是( ) (A) ( B) ( C ) ( D ) 7.下列一次函数中,y 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的( ) A .y=2x+1 B .y=3-4x C .y=πx+2 D .y=(5-2)x 8.已知一次函数y=mx+│m+1│的图象与y 轴交于(0,3),且y 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值为( ) A .2 B .-4 C .-2或-4 D .2或-4 9.已知一次函数y=3x -b 的图象经过点P(1,1),则该函数图象必经过点( ) A.(-1,1) B.(2,2) C.(-2,2) D.(2,-2) 10.已知一次函数y=mx-(m-2)过原点,则m 的值为( ) A .m>2 B .m<2 C .m=2 D .不能确定 11.当0>x 时,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x y 2=,当0≤x 时,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x y 2-=,则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为( ) x x x x x x x x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正比例函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同时渗透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200千米;(2)y = 200x (0≤x≤128);(3)9000千米 类似于y=200x这种形式的函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2.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解答.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顺利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实际情境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和数学密不可分,同时发展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观察思考、归纳概念 问题1: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请指出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自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 (1)圆的周长 l 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 cm3 ,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 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 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 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 ℃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 ℃,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上述四个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小组交流,出代表进行反馈. 教师要重点关注:(1)题中学生易将写成 .(4)题中每分钟下降2℃应记为“-2℃”,避免学生将写为 .关注学生能否准确找出中的常量. 设计意图: 通过指出常数、自变量、自变量的函数,对函数的概念进行回顾,从而为后续环节找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点建立生长点. 通过对实际问题讨论,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问题2: 教师活动:将上表中的前四个函数进行比较,思考:四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分析、归纳共同特点,出代表反馈.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比较、观察得出共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 共同点:常数×自变量. 学生阅读教材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师板书: 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教师追问:这里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呢?正比例函数y=kx(k≠0)

8下17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 【情境导入】复习引入 师:以前我们共学几种函数?它们的形式是什么? 生:正比例函数形如y =kx (k≠0)的函数. 生:(补充)还有一次函数,形如y =kx +b (k ≠0)的函数 师: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关系? 生:(思)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即b =0时的情形. 师:写出下列问题中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上底是2,下底是4则周长y 与高x 的函数的关系式____________. (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 当购买m 个这个文具时共花y 元,则y =_________. 生:1.y =3x ;2.y =3m . 师:这两个函数是什么函数? 生:都是正比例函数. 〖评析〗提醒同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 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 【探索新知】 师:体育课上,老师为了选拔参加运动会的选手,举行了百米赛跑比赛,小明用了13s ,小 亮用了14s ,小军用了12s ,于是王老师选择了__________参加百米赛跑.这是因为当 路程s 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_________的两个量,也就是说,当速度越大时,时间就 越___________;当速度越小时,时间就越____________.在这个问题中,时间t 与速 度v 的函数关系式是__ _____________. 生:选小军参赛;成反比;少;多; v s t =生补充回答. 师:(微笑)说很好.这个问题两个变量成什么关系? 生:(自信地)高声齐答道反比例. 师:t 是v 的正比例函数吗? 生:不是. 师:出示投影片(试探究下列问题如何列出关系式.)(1)京沪铁路全长为1463km ,某次 列车的平均速度v (km/h)随此次列车全程运行时间t (h)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种植一个面积1000m 2的草坪,草坪的长y (m)随宽x (m)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面积s (平方千米/人)随全 市人口n (人)的变化而变化. 生:(1)t v 1463=. 师:(点点头)非常好,第二个呢? 生:(2)x y 100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