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十三章基层卫生服务管理

第十三章基层卫生服务管理

第十三章基层卫生服务管理

基层卫生服务管理是指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工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是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提供

基层医疗保健服务的单位。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健康、提高

医疗服务质量、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卫生服务管理的原则:

1.公平原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以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主要任务,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分配医疗资源,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2.客户导向原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以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提

供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服务。

3.综合性原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兼

顾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儿童保健等其他卫生服务内容。

4.防控原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参与传染病、慢性病、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等疾病防控工作,加强对居民健康的监测和报告。

5.教育培训原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提

高卫生保健人员的专业素质。

6.科学性原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二、基层卫生服务管理的内容:

1.机构设立: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和设立,保障基层卫生服

务机构在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

2.人员管理: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招聘、培训和考核,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3.财务管理: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预算、审计、资金使用等

工作,保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管理规范。

4.药品管理: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采购、配送、使用、销毁

等工作,保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质量和安全。

5.设备设施管理: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设施的规划、采购、

维修等工作,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设施和设备完善。

6.卫生行为管理: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行为规范,加强对医

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医疗质量的监督。

7.医疗质量管理: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估,提

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

8.绩效管理:负责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进行评价,提高基层卫

生服务机构的绩效和效益。

三、基层卫生服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

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管理的制度、规章和操作规范,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加强对医疗质

量的监督和评价。

4.加强人员培训:提供定期的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5.增加投入: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投入,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作。

6.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普及卫生知识,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卫生保健意识。

综上所述,基层卫生服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提供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最终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 第一章绪论 1、卫生事业:泛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2、卫生事业的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第一,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 我国卫生事业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受益的事业,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同时医疗服务需要获得合理的经济补偿,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卫生事业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发挥作用 第二,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福利政策(不是纯福利,不是全包)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卫生事业的特点 ●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 ●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 ●卫生事业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 4、卫生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卫生事业是健康的保证 ●卫生事业是保持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卫生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5、卫生事业管理(health care administration)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通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将最佳卫生服务提供给全体居民,而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 ●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 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6、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 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具体由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如发展和改革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负责管理 7、卫生事业管理的客体【一静两动】 【静】卫生组织体系(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卫生人员及相关人员)【动】卫生系统活动(医疗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基层卫生服务管理、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 【动】社会卫生措施(卫生筹资、卫生支付、卫生组织、卫生规制、卫生行为)(五个控制柄) 8、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五个方式) 计划方式、法律方式、经济方式、行政方式、项目方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三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十三项内容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三项内容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表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 二、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三、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 为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

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七、慢性病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指导,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 八、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心理健康疏导等。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十、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及时报告。

浅析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

浅析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 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导致许多健康问题的出现,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关注。基层医疗机 构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承担者,因此对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现状及发展 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普遍不足。由于缺乏足够 的医疗资源以及医护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基层医疗机构往往无法满足人们的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基层医疗机构与其他卫生机构之间的协同机制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医 疗机构与其他卫生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相互之间缺乏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导致 不同机构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都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3、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现行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制主要是以卫生部 门为主导,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较为分散,导致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医疗资源的分配 和流通不畅,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1、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通过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设施设备等措施,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 务。 2、加强基层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协同机制, 实现基层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基层卫 生机构的作用。 3、创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制度,实行分类管理、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配合国家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强的医疗卫 生服务人员,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公共卫生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总结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利具有 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普及与高质量,需要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 能力,建立协作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等因素,从而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不断做出努力。

第十三章基层卫生服务管理

第十三章基层卫生服务管理 基层卫生服务管理是指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工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是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提供 基层医疗保健服务的单位。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健康、提高 医疗服务质量、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卫生服务管理的原则: 1.公平原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以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主要任务,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分配医疗资源,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2.客户导向原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以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提 供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服务。 3.综合性原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兼 顾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儿童保健等其他卫生服务内容。 4.防控原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参与传染病、慢性病、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等疾病防控工作,加强对居民健康的监测和报告。 5.教育培训原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提 高卫生保健人员的专业素质。 6.科学性原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二、基层卫生服务管理的内容: 1.机构设立: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和设立,保障基层卫生服 务机构在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

2.人员管理: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招聘、培训和考核,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3.财务管理: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预算、审计、资金使用等 工作,保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管理规范。 4.药品管理: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采购、配送、使用、销毁 等工作,保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质量和安全。 5.设备设施管理: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设施的规划、采购、 维修等工作,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设施和设备完善。 6.卫生行为管理: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行为规范,加强对医 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医疗质量的监督。 7.医疗质量管理:负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估,提 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 8.绩效管理:负责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进行评价,提高基层卫 生服务机构的绩效和效益。 三、基层卫生服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 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管理的制度、规章和操作规范,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加强对医疗质 量的监督和评价。

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2003年8月5日国务院令第386号公布 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村民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称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 村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依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乡村医生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给予奖励。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第六条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医学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适应农村需要的医学学历教育,定向为农村培养适用的 1

卫生人员。 国家鼓励乡村医生学习中医药基本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第七条国家鼓励乡村医生通过医学教育取得医学专业学历;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第八条国家鼓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开办村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在村医疗卫生机构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 第二章执业注册 第九条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 第十条本条例公布前的乡村医生,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继续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一)已经取得中等以上医学专业学历的; (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20年以上的; (三)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规划,接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 第十一条对具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但不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条件的乡村医生,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有关预防、保健和一

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2023年)

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 (2023年5月31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公共卫生服务 第三章基本医疗服务 第四章协同发展 第五章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第六章保障与监督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健全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公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健康江苏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基层卫生服务及其保障和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第三条基层卫生事业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彰显公益、医防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发展基层卫生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保障,优先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基层卫生工作,协调解决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重要工作的落实。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日常工作由卫生健康部门承担。 第五条卫生健康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基层卫生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基层卫生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基层卫生相关工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层卫生服务。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基层卫生相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交通状况等情况,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建立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第八条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依法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捐赠、资助等方式,参与基层卫生事业。 第九条对在基层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公共卫生服务

卫生管理(医院管理)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是政府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公共组织为建立与维持公共秩序、实现和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管理的理论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2)卫生管理学是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3)卫生管理学:是综合运用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从而知道卫生事业管理实践的学科。 4)定性研究方法:是关于事物性质的研究,是依赖于研究者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和经验判断,确定被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现象变化过程和变化原因。(专家法、观察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 5)定量研究: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数量特征来表现社会卫生事务关系和事物发展的研究。(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分析研究法) 第二章中国卫生事业概述 1)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2)卫生事业性质的具体体现:1、卫生事业的公益性2、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福利政策,为老百姓购买卫生服务。 第三章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1)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2)社会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基础性、长远性、非营利性 3)社会公共事务的类别:1、公共规则的建立与维持2、公共产品的提供 4)公共产品的特点: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3、受益的非排他性 5)公共管理:就是在一定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 6)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 7)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而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8)作为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1、执行与捍卫法律的角色2、人民群众受托者的角色3、少数贤明者的角色4、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9)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还存在一定缺位:1、政府医疗卫生事业中监管缺位(对公共卫生的监管不力、对公立医院的监管不力、对医院和医疗器械流通监管不力)2、政府在卫生事业中的服务缺位(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卫生领域的资源分配不公)3、明确政府职能,落实政府职责。 第四章卫生政策 1)政策:是指管理部门为了使管辖范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行为规范和行为依据。 2)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3)公共政策的要素:公共政策主体、客体、价值、资源、形式。 4)公共政策的特征:政治性、价值选择性、阶段性、层次性、合法性、普遍性、强制性5)公共政策的分类(举例):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6)公共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十三项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十三项内容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二、服务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健康教育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预防接种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服务内容: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查漏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服务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为新生儿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并于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到新生儿家中进行产后访视;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卫生系统得概念; 卫生系统就是所有以促进、恢复与维护健康为目得得,致力于开展卫生活动得组织、机构与资源。 2、文化环境对卫生事业影响得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社会整体价值观、医务人员得行医理念、人群得健康期望。 3、卫生系统得功能有哪些? ①提供卫生服务; ②提供医疗保障,具体包括筹资,建立资金池,分配资金以购买服务; ③资源筹措,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 ④管理,即卫生系统作为管家,管理资金、分配权力,并且对人群赋予她们得期望作出应答。 4、卫生系统得得三大目标就是什么? 1、改善健康 2、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 3、分担疾病经济风险确保筹资公平性 5、卫生事业得概念; 指国家与社会为防治疾病,维护与促进人群健康有条理、有规模得从事所有社会服务得总与6、卫生事业管理得概念;P10 就是以防治疾病,维护与促进人群健康为目得,国家与社会采取得所有管理事务 7、卫生事业管理得手段有哪些?P13 ①法律手段 ②行政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项目管理手段 8、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得内容与方法有哪些?P16内容:

1、卫生事业管理得理论 2、卫生事业得管理体制 3、卫生事业得运行机制 4、卫生事业管理得方法。 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专题小组讨论法,swot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政策研究情景分析,循证政策分析。 定量研究方数据收集过程中常用: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与分层抽样;数据分析过程中常用得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统计学得分析方法(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路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关键路径法。 9、卫生事业管理得主体与客体;P12 主体:包括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政府其她相关部门(如发展改革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社会其她管理者,如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等。 客体:包括卫生组织及其构成要素与职能活动两类。 10、卫生系统得特殊性有哪些?P5 a)卫生系统所提供得产品与服务具有专业性; b)大多有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得性质,具有显著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c)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状况 第二章卫生工作方针与卫生发展战略 1、卫生工作方针得概念;P19 就是国家指导卫生事业发展得重要指导原则与基本思想,使卫生基本政策得总概括,就是指导国家各项卫生工作与制定各项具体卫生政策得依据。 2、新时期工作方针得基本内容;P23 1.以农村为重点 2.预防为主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与实践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与实践第一章前言 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服务需求之一,也是防控 疫情的一项重要措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与实践是保障居民 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是公共卫生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将 从管理层面和实践层面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探讨。 第二章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2.1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随着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 建设也日益完善。建立健全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增强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是当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目标。 2.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制度建设 要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制度建设,确立健全管理体系,保障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在加强基层卫生工作中,应健全合 理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技术规范,实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 2.3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 面实施以居民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各项卫生健康管理服务,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提升基层卫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 化和专业化。 第三章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实践 3.1 科学防控措施的开展 实践中,要精确掌握疫情情况,依据科学方法分析风险评估, 明确防控目标和重点,制定针对性措施,精准应对疫情,确保疫 情不会扩散和缓解。 3.2 健康管理服务的开展 基层卫生管理服务是基本的防控措施之一,应在基层医疗机构 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相关服务,对市民进行健康检查、咨询、疫苗接种等服务。 3.3 协调医疗资源的利用 在疫情防控中,协调地方与医院之间绝对是重点。需要充分利 用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避免医疗资源的短缺问题,大力推广远程医疗、网络医疗、家庭医生等模式,为广大市民提 供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 第四章结语

基层卫生管理

基层卫生管理 基层卫生管理是保障民众健康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卫生服务的提供、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等方面。本文将从基层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基层卫生管理的内容和具体实施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基层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基层卫生管理是保障全民健康的基础,它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承担着预防和治疗疾病、卫生教育和健康咨询等任务。基层卫生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基层卫生管理机构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单位,提供的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 承担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任务。基层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开展疾病预防工作,包括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有效防控疾病在基层得到及早发现和控制。 3. 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基层卫生管理机构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升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基层卫生管理的内容 基层卫生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卫生服务的提供。基层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门诊、急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 2. 疾病预防和控制。基层卫生管理机构开展各类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工作,包括传染病的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等,确保群众的身体健康。 3.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基层卫生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 和健康促进活动,宣传卫生知识,指导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4. 卫生监督与评估。基层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对卫生机构进行监督和 评估,确保医疗质量和卫生服务的安全可靠。 三、基层卫生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为了有效实施基层卫生管理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完善基层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管理机构,加强对基 层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 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卫生专业人才,提升基层 卫生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3. 完善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基层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卫生信息的快速交流和共享,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对基层卫生管理的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设 备和资源,保障基层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

基层卫生健康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XX市基层卫生健康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 (2) 第三章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条件及申报流程 (5) 第四章质控中心人员设置及职责 (7) 第五章管理与考核 (8) 第六章附则 (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基层卫生健康体系建设,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我市建立基层卫生健康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质控中心)管理制度。为规范和促进质控中心建设发展,充分发挥专业质控中心在基层卫生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质控中心”是指:在市卫生健康委领导下,负责对区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部门和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业务指导、绩效评价和质量管理的专家组织。 第三条市卫生健康委制定质控中心管理办法,负责市级质控中心的规划、组建、考核与管理,审定质控标准和程序,指导全市基层卫生健康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负责组织市级质控中心换届遴选工作。 各区卫生健康委负责本辖区基层卫生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的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 第四条市卫生健康委根据我市实际,负责规划建设市级基层卫生健康各专业质控中心,并逐步完善质控网络。原则上同一专业只设立一个市级质控中心。 第五条市卫生健康委设立“XX市基层卫生健康质量控

制中心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市级质控中心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办公室主要职责如下: (一)组织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的竞聘工作; (二)负责对各质控中心的日常管理,督促推进的事务性工作; (三)制定、修订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的考核标准,并组织实施; (四)对质控中心成员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对成员有变的质控中心完成调整,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五)协助质控中心开展质控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 (六)督促质控中心季度与年度质控信息汇总分析与上报、定期发布与质控管理相关的卫生信息; (七)根据质控中心检查结果及提出的奖惩措施、整改意见与建议,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贯彻落实; (八)筹备年度工作会议。 第六条质控中心实行专家管理,挂靠在基层卫生健康相关专业优势明显、综合实力较强、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较好的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事业单位或学(协)会组织,日常业务工作在市卫生健康委指导下进行。 第七条质控中心的设置以5年为一周期,经评估后决定继续设置或重新竞聘,原则上质控中心在一个单位挂靠不

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管理办法

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综合管理,严明组织纪律,落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等有关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是经过规定程序、由区卫生局聘任,具有法人代表资格或卫生局确定为主持医院工作的负责人,行政副职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岗位职责 第三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院长(主任)责任制(以下简称院长),院长对本单位负全面领导责任,拥有业务行政和经营管理决策权、干部职工奖惩权和财务支配权。各科室负责人由院长聘任。 第四条院长(主任)应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格遵守本管理办法,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第五条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勇于开拓创新,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上级保持一致,全面落实卫生法律法规。

第六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班子团结,分工明确,院内重大事项坚持班子例会制度。 第七条接受区卫生局和驻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接受本单位职工和社会的监督。 第八条制定本单位的工作思路,发展规划,并负责抓好上级有关部署在本辖区、本单位的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步伐。 第九条负责统筹做好辖区内的公共卫生服务、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常见病、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新农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以及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辖区内医疗安全、职业安全。 第十条合理设置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加强培训、考核,兑现奖惩,落实岗位聘用和资产管理。 第十一条规范医疗业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单位职工的综合素质。 第十二条按时完成社会稳定、计划生育任务及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十三条负责领导政务工作,带头贯彻执行上级各项政策规定和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政令畅通,提高执行力. 第十四条认真接待和处理信访工作,保持单位稳定,无重大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关于印发《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关于印发《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4.06.03 •【文号】国卫基层发[2014]33号 •【施行日期】2014.06.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 正文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卫基层发〔2014〕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中医药局: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制定了《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可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4年6月3日 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卫生室管理,明确村卫生室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经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在行政村设置的卫生室(所、站)。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村卫生室人员,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含乡镇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和护士等人员。 第四条村卫生室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各地要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支持村卫生室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和正常运转。 第五条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指导各地制订村卫生室的设置规划,并负责全国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省、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内村卫生室的设置规划,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合理规划村卫生室设置,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卫生室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稳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机构设置规划与建设、人员准入与执业管理、业务、药械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对村卫生室的规范管理。

第十三章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第十三章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1. 公共卫生是通过国家与社会共同努力,预防疾病与伤残,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培养公众健康素养,实现全社会的健康促进的科学和技术。(二)公共卫生的性质 公共卫生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其核心是“公众健康”,更强调“预防为主”。 1.公益性 2.行政性和技术性 3.计划性和系统性 4.公平性和效率性 5.社会性和群众性 (三)公共卫生职责 •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保护环境; •预防意外伤害; •倡导健康行为; •对灾难做出卫生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确保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四)公共卫生体系 公共卫生体系(public health system)是指以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为根本目的公共卫生活动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机构组织和具体措施等要素的系统集合,是在一定权限范围内提供必要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共、民营、志愿组织的总体。 (一)公共卫生服务的概念 (二)公共卫生服务的特点 1.公众性 2.公用性 3.公益性 4.公平性 (一)公共卫生管理概念 公共卫生管理(public health management)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者为 实现公共利益,优化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及时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并 对公共卫生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知识拓展——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类型 根据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这两个标准,可以将公共卫生服务划分为三大类型: 1.纯公共卫生服务 2.准公共卫生服务 这类服务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有的学者称之为拥挤型公共卫生服务。 3.私人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第三章医疗卫生机构 第四章医疗卫生人员 第五章药品供应保障 第六章健康促进 第七章资金保障 第八章监督管理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从事医疗卫生、健康促进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 医疗卫生事业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 第四条国家和社会尊重、保护公民的健康权。 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 国家建立健康教育制度,保障公民获得健康教育的权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 第五条公民依法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 国家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护和实现公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健康促进的规划和行动,推进全民健身,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全社会应当共同关心和支持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第七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 第八条国家加强医学基础科学研究,鼓励医学科学技术创新,支持临床医学发展,促进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进医疗卫生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 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莱山区黄海路街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努力为黄海路街道城市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山东省卫生厅、财政厅、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鲁卫妇社发…xx‟23号)、《烟台市卫生局、财政局关于转发省卫生厅、财政厅的通知》(烟卫规财…xx‟46号)、《山东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解与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鲁卫规财发…xx‟7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xx年版)》、《烟台市莱山区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方式免费向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与黄海路街道办事处、各居民委员会的协调与沟通,争取支持,积极引导社区居民自觉自愿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坚持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及公开透明、可持续发 展的原则。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标准为每人35元,并随着财政补助政策的改善不断提高补助标准。 (三)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社区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第三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管理等11类43项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逐步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项目管理及实施具体分工详见《烟台市莱山区黄海路街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辖区内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鹿鸣社区卫生服务站、清泉寨社区卫生服务站、前七夼社区卫生服务站、金海岸社区卫生服务站、海滨社区卫生服务站、埠岚社区卫生服务站、万光社区卫生服务—2— 站)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主体,中心及各站具体责任分工详见《烟台市莱山区卫生局关于建立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意见》(烟莱卫…xx‟52号)。 第五条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公共卫生科、办公室、基本医疗科、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科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在公共卫生科设立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