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戴高乐与二战

戴高乐与二战

戴高乐与二战
戴高乐与二战

题目:戴高乐与二战

戴高乐与二战

摘要

他是一位军功卓著的军人,他曾高瞻远瞩发表了一系列的军事理论著述,竭力主张在法国组建有高度机动性的机械化部队;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二战期间独身一人前往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二战前他发表了《剑锋》(1932年)、《未来的军队》(1934年) ;他是一名铮铮铁骨的法国人,他热血爱国,在德国入侵后国内政坛一片投降之声中坚决主张与德国血战到底,在二战期间坚决维护法国利益。他是夏尔·戴高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法国人民心目中的戴高乐将军。他的一生经历了数度风雨,尤其与二战密不可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也把自己的烙印永远地留在二战中。

关键词:戴高乐;第二次世界大战;自由法国运动;爱国

ABSTRACT

He is a great soldier,and he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military theories,insisting that France should have its own mechanized troops;he is a distinguished politician,and he has been to the UK alone to lead the free French movement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He is a good writer,and he has published The Edge of the Sword(1932)、Army of the future(1934);He is a French of integrity,and he insists on fighting against German.He name is Charles de Gaulle ,the frist president of France's Fifth Republic,France's general DE Gaulle in people's mind.He has experienced a lot of things,especiall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and his whole life is strong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World War.

KEY WORDS:Charles de Gaulle;the Second World War;the free French movement;patriotism.

那是6月17日,一个看似平凡实则非凡的一天,这一天,身为国防和陆军部次长的戴高乐即将送英国的斯皮尔斯将军回伦敦。此时的法国,正在遭受德国法西斯的侵虐;此时的法国,国内政坛风云突变,当权政府一片投降不抵抗之声。此刻的我们难以知道当时的戴高乐是否也为自己即将做出的选择而惴惴不安,是否也曾萌生过退意,但我们知道的是他带着民族的血性勇敢无畏地坚持到底。飞机即将起飞,斯皮尔斯将军已经登上了飞机,飞机启动,我们的戴高乐将军做出了一个日后让无数人津津乐道、让所有的法国人激动不已的选择:他开

始随飞机奔跑。此时的他,无谓自己的政治前途命运,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法国不能投降,法国要同德国血战到底,法兰西民族绝不会轻易投降。这是多么幸运,他最终登上了去英国的飞机,虽然飞机腾空之际,他的腿还在空中乱蹬呢!虽然除了两个行李箱之外,他唯一的财产就是临行前雷诺馈赠的10万法郎。

这样的夏尔·戴高乐,他的一腔爱国热血,他的民族血性,在法西斯德国侵虐法国之际像火山喷发一样喷薄而出。他意志坚定、勇敢无畏,同时又有勇有谋,善于谋划。在贝当傀儡政府当政,主张向德国投降之际,他身为政府高官,抛下政治前途毅然决然前往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为法兰西民族之明天而奋斗的行为与精神不得不让我们赞叹。戴高乐被二战打上了烙印,也给二战打上了烙印。戴高乐的一生,是二战的一次奇遇。随着时间的前行,我们对于他与二战的点点滴滴有了更加深入与精细的了解。

受家庭环境影响,戴高乐很早就立誓要成为一民为国尽忠的军人,拥有强烈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情绪,长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他人生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他不可磨灭的记忆,也为日后他在二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下了基础。早年戴高乐为了实现军人梦考入圣西尔军校深造,其后投入贝当任团长的驻阿腊斯的第33步兵团,与其结下友谊。说起这段友谊,戴高乐也是唏嘘不已,两人因军事、政治相识相知,也因军事、政治而分道扬镳。对怀揣法兰西大国梦的戴高乐而言,生命诚可贵,友谊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适逢法西斯德国的大举入侵,眼看着家国不保,

生灵涂炭,雷诺政府垮台,贝当出任总理,却主张向德国投降。一腔热血的戴高乐坚决主张同德国血战到底却在法国难以得到支持,其后只身前往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这段友谊也宣告破裂。

作为一个军事家,实则戴高乐有很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以及高超的军事头脑。众所周知,他入伍后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其他多次大小战役,对战争有敏锐的嗅觉与判断能力,他曾发表了《剑锋》(1932年)、《未来的军队》(1934年) 等关于军事的著述,提出了在未来战争中大量使用坦克以及机械化部队与空军、步兵协同作战的必要性,竭力主张在法国组建有高度机动性的机械化部队。然而可惜的是,戴高乐的这一主张并没有在法国得到认同,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他的军事想法在德国得以实施,并且产生了令人惊讶的成果。我们不得不为戴高乐感到可惜,如果他的主张能在法国得到重视并且普遍运用,是不是历史的车轮会发生不一样的转动,他也会有不一样的命运,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存在的可能性。

我相信不管人们对戴高乐的评价如何,只要他是一个有民族血性的人,哪怕他身处异地,哪怕他离家千里,只要他心中有他的国家,他都会在听了下面一番话后热血沸腾、不能自己,他心中的爱国热血会熊熊而起,他会尽他所能来保卫他的国家、他的民族:我是戴高乐,我现在在伦敦。我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没有武器的法国官兵发出号召,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一切军人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出号召,请你们和我取得联系。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

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明天就象今天一样,我将在伦敦电台上同你们说话。这是戴高乐在前往英国的第二天在英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室对法国发表的广播演说,也标志着法国抗击纳粹侵略的开始。我们难以揣测当时的戴高乐心中的确切想法,但是能确定的是他一定是出于对法兰西民族的热爱,他的心中那熊熊燃起的爱国之火是他前进的明灯,他不愿看到自己的国家就这样跪倒在德国的侵袭之下!这份爱国之情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饱受日本的侵虐,正是出于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与担忧,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领导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虐,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国家,虽然是不同的民族,虽然是不一样的人,但是相同的爱国之情使他们投身于本国的抗战之中。

作为自由法国运动的领导者,戴高乐想尽一切办法积聚力量。他号召法国人民抵抗纳粹德国的侵虐,鼓励法国人民展开抵抗德国的运动。除此以外,他开始着手把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法国士兵集结起来,立即着手建立一支由“法国委员会”指挥、象征法兰西继续参战的法国军事力量,并努力在国际上引起重视。戴高乐也与国内抵抗势力取得联系,1941年德国对苏联开战后,法国共产党强烈呼吁抗击纳粹,法共的主张得到响应,法国共产党的人数激增到50万,法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和其他抵抗力量统一为“法国内地军”,戴高乐努力地与其展开合作。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以来,戴高乐也历经了大大小小的风雨,经受了多多少少的挫折,例如米尔斯克比尔事件以及士兵招募问题,

然而,他并不惧怕这些,就像黎明前的黑暗总会有消散的一天,他拥有排山倒海的信念,任何一切都不能阻挡它的实现,他坚信纳粹德国终有被打垮的一天。

谈起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就不得不说起他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关系。当戴高乐只身前往英国寻求帮助与支持、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时,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半开玩笑地质疑:“将军阁下,你觉得你一个人能代表法国吗?”戴高乐的脸上出现了不快,思考了很久后,从容地说:“当然能!没有一个政府有权合法地出卖它的国家和人民。现在,法国遭德国入侵,政府成员中只有我坚持抵抗。一旦现任政府宣布投降时,我就将代表法国人民执掌战时政权。”很多年后,当人们再次看到这段对话时,不得不发出感叹,两位历史的巨人因为共同的敌人而展开合作,而后也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而争论不休。不得不承认,英国首相丘吉尔给予了戴高乐莫大的帮助与支持。戴高乐也曾经感叹道“英国人民向我们表示的慷慨友情是人们不能想象的……前来将其劳动、时间、金钱交给我们支配的英国人也是人们不能计算的……”在与戴高乐的见面后,据丘吉尔的证词,他预感到这位几乎陌生的法国年轻将领的价值,有一天竟称呼戴高乐为“法兰西统帅”,甚至低声地说戴高乐是“应运而生的人”(《戴高乐传》作者:(法)德拉戈尔斯曹松豪译)。英国向戴高乐给予了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促进了自由法国运动的推进,当然,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的开展,也有益于英国对纳粹德国的抵抗。然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样两个曾并肩作战的战友也因各自国家利益的不同而日行渐远,除

此以外,戴高乐的不妥协态度和独立姿态、他的倔强与高傲让丘吉尔感到很是厌烦,让他们相互指责,甚至多次激烈地争吵。丘吉尔指责戴高乐态度过于高傲,总是以大国统帅自持,想法不切实际。戴高乐则指责丘吉尔太过于依赖美国,对罗斯福卑躬屈膝。事实上,戴高乐一直认为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而美国对欧洲不安好心、不可信任。

在整个二战期间,戴高乐心心恋恋的是法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历史地位,力图使法国在战后作为一个大国继续存在。他的这种爱国热情很难被英国特别是美国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他想法不切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戴高乐的这种爱国热情确实不符合当时法国的实际状况,也限制了法国与美国等国家的交往。但是从他作为一民法国人、自由法国运动的领导者来考虑,我们可以理解他的爱国热情。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民族在世界上处于被尊重的地位,没有谁不渴望听到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赞扬。

戴高乐的一生曾经历了许多:疯狂的战争、帝国的垮台、意识形态的更替、激化的矛盾等。但这一切都不足以改变他对法兰西的热爱、对民族自由的追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返回法国,在法国人们的热烈的欢呼声中继续他的政治生命,着手重建满目疮痍的祖国,虽然几经波折,但他最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第一任总统。他在二战中应运而生,二战给予了他身份、地位、名声,他通过异于常人的毅力与决心,以及法国人民的支持,将法国保持在战胜国行列之中,并为法国争取到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

戴高乐曾说过:法国除非站在最前列,否则就不称其为法国;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称其为法国。正是他对国家的热爱推动他前进,让他在二战中高举自由法国运动的旗帜。戴高乐也说过:每当历史最恶劣的时候,我的义务就是把法国的责任担当起来。正是他的民族责任感,促成他传奇的一生。戴高乐的一生与战争密不可分,但我们需要认识到,正是他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推动了他人生前进,也推动了法国的前进!

参考文献

1.《戴高乐传》作者: (法)德拉戈尔斯曹松豪译

2.《戴高乐传》上下〈法〉布赖恩·克罗泽

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作者:[英] 李德·哈特

4.《第二次世界大战回顾与省思》作者:钮先钟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蒂佩尔斯基希

6.《希望回忆录》作者:(法)戴高乐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05年1月1日) 外文书名: Memoires d'espoir

2007-2008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大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大纲 (答案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 1、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美国总统是(D ) A,里根B,卡特C,尼克松D,老布什 2、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D ) A,贸易自由化B,外汇自由化C,世界贸易组织D,跨国公司3、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是在( C ) A,1971年B,1949年C,1972年D,1978年 4、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全球战略是( C ) A,遏制战略B,超越遏制战略 C,参与和扩展战略D,和平战略 5、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是(B ) A,英国B,法国C,加拿大D,日本 6、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D ) A,1972年B,1949年C,1978年D,1971年7、联合国安理会现有理事国为(D ) A,16个B,10个C,5个D,15个 8、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的是(B ) A,基辛格B,乔治·凯南C,布热津斯基D,杜勒斯9、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D) 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 10、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日本首相是(A ) A,中曾根康弘B,田中角荣C,小渊惠三D,细川护熙11、两极格局终止、苏联解体是在(C ) 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2年 12、中美正式建交时的美国政府是(C ) A,尼克松政府B,福特政府C,卡特政府D,老布什政府13、欧盟的前身是(A ) A,欧洲经济共同体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共同体D,欧洲煤钢共同体 14、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D ) A,新德里B,开罗C,万隆D,贝尔格莱德 15、田中角荣内阁对日本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提出了(B) A,“全方位外交”方针B,“多边自主”方针 C,“西方一员”方针D,“等距离”方针 16、最终结束越南战争的美国总统是( A ) A,尼克松B,约翰逊C,卡特D,肯尼迪 17、国际旧秩序的最主要特征是( C ) A,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B,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 C,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 18、标志冷战正式开始是( C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凯南的八千字电报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朝鲜战争的爆发 19、“新东方政策”首创者是( A ) A,勃兰特B,施密特C,科尔D,施罗德 2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B ) A,加强南南合作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推动南北对话D,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21、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 C ) A,布鲁塞尔条约B,罗马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阿姆斯特丹条约 22、美国首次把人权作为外交政策核心的是( C ) A,克林顿政府B,肯尼迪政府 C,卡特政府D,艾森豪威尔政府 23、日本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 D ) A,1974—1 985 B, 1986-1990 C, 1952-1955 D, 1956-1973 24、1974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 C ) A,“中间地带”理论 B,“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C,“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25、为维护自己的国防独立,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是( C ) A,法国B,德国C,英国D,比利时

高中政治知识:我国的外交政策

高中政治知识:我国的外交政策高中政治知识:我国的外交政策 中国是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课堂学习重点】 1.全面把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消除了我国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这就决定 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 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 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而,我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国家 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也要承担必要的国际义务,在维护 本国利益的同时,自觉维护他国的合理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我 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理解这一目标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从国 内层面看,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 高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从国际层面看,促进世界和 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 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此,这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 宗旨。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我们要注意把握独 立自主的主要表现:

第一,捍卫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第二,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第三,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 第四,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自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4)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这一 点要注意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相互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 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五项原则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它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它是对几 个世纪以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反对,是对国家独立自主权利的 维护,是一项崭新的国际准则。实践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 很好地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是一项 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国际准则。 (5)我国的外交成就 1、中国外交政策的实施,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2.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但近年来与俄罗斯、法国、非洲等国家结成了伙伴关系。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二者的主要区别 是本质特征不同:伙伴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 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的利益,他们建立的基础是利益关系,大国 之间以对话方式来解决分歧和争端,其目的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改善大国间的关系。结盟关系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双边或多边条

戴高乐

戴高乐(1890年-1970年),是世界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首任总统。1912年,戴高乐毕业于法国著名的圣西耳军校,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战役中,他曾三次负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5月他任第4装甲师准将,6月任内阁陆军部副部长。当法国的贝当组阁并准备和德国媾和时,他毅然机智地脱身离开法国前往英国,组织了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独立的“自由法国”运动。戴高乐执政期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极力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使法国成为当时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戴高乐为维护法国的独立和主权,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890年11月22日,戴高乐(CharlesdeGaulle)生于里尔一教师家庭。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三次负伤。1916年最后一次受伤后被俘,五次逃跑未遂。1918年停战后获释。1919年应募到波兰军队任职,次年被授予波军少校军衔。其间,提出步兵和坦克在空军配合下协同作战的思想,被聘为波兰朗贝托夫军事学院战术教官。1921年回国后,任圣西尔军校战争史讲师。1922年考入军事学院。1924年毕业后到美因茨莱茵区法军司令部任职。1925年调任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H.P.贝当元帅办公室参谋。1927年受命指挥第19轻步兵营。1929年调往驻近东部队。1931年底回国后,在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处任职。其间,出版几部军事理论著作,强调机械化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主张建立规模小、机动性强的职业军队,在步兵、空军协同下大量集中使用坦克(见戴高乐的军事思想)。然而,他的建议没有受到法国军事当局重视。1937年任第507坦克团团长,晋上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受命组建第4装甲师。1940年5月率部抗击德军入侵,晋准将。6月出任雷诺内阁负责国防事务的副国务秘书和陆军部副部长,曾建议将法军部分兵力撤往北非继续战斗,但未被采纳。6月17日法军停止抵抗后飞往英国。次日在伦敦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公告,号召法国人民继续抵抗德意法西斯的侵略。从此,他成为法国抵抗运动领袖,积极争取法国殖民地参加抵抗运动,并组建“自由法国”武装力量,配合盟军作战。1943年6月在阿尔及尔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1944年6月出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8月25日作为解放者率部进入巴黎。在关系国家存亡的历史关头,他站到斗争最前列,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法国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 1945年11月当选为政府总理。翌年1月因未能建立凌驾于一切党派之上的总统制而辞职。1947年4月宣布成立“法兰西人民联盟”并担任主席。1953年5月宣布退出政界后,回到家乡科隆贝双教堂村隐居,着手撰写《战争回忆录》。 1958年6月值法国各派政治势力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之际,应总统要求出任内阁总理,稳定政局。不久制定新宪法,扩大总统权力。同年12月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1965年竞选连任。任内,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宣布解散法兰西共同体,结束阿尔及利亚战争,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核力量,拒绝在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并退出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 在国际事务中,他认为意识形态不是决定国家关系的根本标准,谴责美国在法军撤离印度支那后武装干涉越南和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反对以色列抢占阿拉伯国家领土,禁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在国内政策上比较保守,未进行必要的改革,导致1968年全国政局出现动荡。1969年4月28日因其改革议案在全民投票中被否决而辞职。回到科隆贝双教堂村后,撰写其执政时期的回忆录。著有《敌人内部的倾轧》、《剑刃》、《建立职业军队》、《法国和她的军队》、《战争回忆录》和《希望回忆录》等。

二战时期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

二战时期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专业名称:历史学(历史与社会方向)呼芳弟指导教师:李怀顺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法国都走在历史的前列,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可在1940年5月,当德国重装甲部队穿越阿登山区,突入法国时,号称“世界陆军之冠”的法国大溃败,成立了贝当政府向德国屈辱投降。而流亡海外的法国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将军,毅然成立了“民族委员会”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法国便经历了从亡国到战胜德国的一段曲折而壮烈的过程。1944年,法国终于获得了解放。法国能够获得解放和独立,是诸多因素促成的结果,在这诸多因素中本文认为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所展现的复国决心、在外交中的不屈不挠以及做出的自我牺牲是其主要原因。 [关键词]二战;戴高乐;自由法国;贡献 法国是西欧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一直以欧洲头号军事大国自居。但二战初期,百万法国大军在短短的几十天便被法西斯德国击溃,战败投降。世界大国的地位与1940年的大溃败形成的强烈反差,引发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法国战败亡国的原因:有人说这是法国军事建设的必然结果①;有人认为是法国北部的平原地形不利于作战;也有人认定是法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结果,也是法国经济实力衰退、社会政局不稳、国内和平主义盛行的必然产物②。 但引起本人关注的问题并不是这些,而是在既成的历史现实中,法国人是如何走出这段历史低谷的呢?法国又是怎样实现民族解放与独立,恢复其世界大国地位的呢?为此,本人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专著、个人传记、历史教材、学术期刊等文献资料,认为法国能够获得解放与独立,是与当时法国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分不开的,戴高乐在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中所展现出的复国决心、在外交中的不屈不挠以及做出的自我牺牲是法国复兴的主要原因。 与法国相比,中国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而近代中国屡遇外族入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即使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也能从戴高乐领导的法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复兴的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这便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和意义。以下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论述。一、世界大国法国

试述拿破仑的外交政策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试述拿破仑的外交政策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拿破仑曾说:“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也就了解它的外交政策。”的确,这位曾经依靠其非凡的军事才能上台的法国政治家,在国际舞台上也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华。下面的这个例子则可以说明。 拿破仑在其漫长的战争生涯中,一直把近邻英国视为心腹之患。为制服英国,他千方百计的拉拢远方的俄国,试俄国为他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拿破仑上台开始,便利用英俄之间的矛盾,寻求与俄国接近的机会。他密切关注英俄争夺马耳他的形势,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1800年7月,他让他的外交部长给俄国政府写了一封信,不仅表示愿意释放俄国的6000名战俘,并声明给每个战俘发放武器和军服。随后,拿破仑又寄给沙皇保罗一世第二封信,表示法国愿意战争俄国这边,支持俄国占领马耳他。 沙皇保罗一世曾经大骂“狂暴的法兰西共和国”,这时拿破仑如此有好的对待俄国战俘并发放武器,而且表示愿意保卫马耳他不受英国的侵犯,这使沙皇保罗一世对法国的态度迅速改变。沙皇保罗一世放弃干涉法国的政策,并愿意与法国建立友好关系。在法国的支持下,沙皇宣布对英国所有的商船实行封港令,驱逐路易十八,还提出与法国联合共同把英国人赶出印度的计划。不久,沙皇派使者到巴黎签署两国合约,法俄两国的蜜日期由此开始。

在这里,拿破仑拿英俄两国矛盾的要害-----马耳他问题大做文章,远交俄国,借以打击和孤立英国,确属深思熟虑的上策,拿破仑的外交手腕也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在其这个的战争生涯和政治活动中,战胜封建欧洲的武装干涉,在法国周围建立一批附庸国;战胜英国.从英国手中夺回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把英国势力从欧洲大陆上驱逐出去;继承封建王朝遗愿.夺取和巩固“天然疆界”。这一直是拿破仑为之奋斗的目标或是其外交政策的目的。 在拿破仑的一生中经历了数次反法同盟的围攻和侵入,而他的外交政策也就是随着战争的形势而不断发生改变。 第一次第二次反法同盟是由欧洲封建国家和英国挑起的,并使法国处于包围之中。此时拿破仑出来应战是完全必要的。他在意大利作战期间,广泛利用法国大革命的口号,发动意大利人民对奥地利殖民统治的战争。从而比较容易的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同时运用外交才能,迫使奥地利签约,从而结束了反法同盟。 在第三次第四次反法同盟中,拿破仑利用他在军事上取得的一系列胜利,运用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在外交政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拿破仑也在这个时期对邻近国家进行宰割,将一系列屈辱的条约强加给普鲁士。从而使拿破仑的反对外来干涉主义政策转化为霸权政策。 第六次第七次的反法战争中,欧洲封建国家和英国已经侵入法国,法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奋起反抗。拿破仑的外交政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九章.ppt.Convertor

第九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第一节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及其外交政策 第二节中国在当代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及其外交政策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大发展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一)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政策 1.新中国成立时外交三方针 (1)“另起炉灶” 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它友好国家的关系。 (3)“一边倒” 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1)积极争取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 首先是“一边倒”倒向苏联,争取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并与之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在短短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除南斯拉夫外,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同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形成了第一次建交高潮,为中国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奠定了基础。其次是中国同一些民族独立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最后是同西欧、北欧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16日) (2)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 主义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在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合作,在国际问题上相互支 持,密切合作;新中国从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出 发,不断加强和发展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 关系。这对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巩固新中国,恢复 和发展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3.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重点是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不久,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新中国同以美国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外交政策:总体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每个阶段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面临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的影响)与一 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 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外交目的:推进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重点是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 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 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3、中法(1964年建交)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 该时期外交特点: 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的意

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 2、该时期的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 是不断前进的。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该阶段成果: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阶段:80年代——90年代 面临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 外交目标: 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 3、确立了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4、以“一国两制”来促进国家统一;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面临环境:国际多极化、民主化趋势加强 外交目标: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积极谋求建立新型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 综述 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故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其唯一的依据,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为依据。

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探析

史学界对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探析 陈爱君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法国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它的外交政策对欧洲各国及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研究逐渐深入,主要集中在法国对欧、对德政策法美、法中关系等。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便更好的理解新世纪法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关键词]法国外交;二十世纪;探析 二十世纪随经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法国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近年来,随着西欧共同体的发展,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加重。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研究逐渐深入,除了《战后法国外交史1944---1992》这样的专著以外, 研究外交政策的论文多达百余篇。学者们对这一时期法国外交进行了深层探析,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见解。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国对欧、对德政策、法中关系等。 一、二十世纪法国对欧政策 1.法国的绥靖政策。对于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全毅[1]认为,法国30年代建立的消极防御战略,是由战后法在欧洲大陆脆弱的战略地位及其军事防御理论决定的。周以光[2]认为,当时法国经济力量相对薄弱和其经济地位相对低下,不仅削弱了其在国际事务各个领域中企图对他国施加影响的控制力,而且还使它必须寻找依靠来处理外交事务。沈炼之、楼均信[3] 指出,法国之所以推行绥靖政策,一方面,法国统治集团中极右势力对德反苏反共姿态颇为欣赏,对德政策处于矛盾而复杂的心态中;另一方面,法国对于英法联盟过于依赖,不愿破坏联盟, 因而跟随英国走上绥靖的道路。虽然存在很多分歧,但学者在以下两个方面达成共识,第一,三十年代盛行于西方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孤立主义和恐战症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消极影响;第二,马其顿防线的修建,助长了苟安情绪。这些都促成了法走上绥靖的道路。 2.关于普利文计划。普利文计划是法国战后初期对欧政策重要内容,但这一计划最后却因法国自身否决而失败。法国政府为何出尔反尔?朱正梅[4]认为:第一,这一计划是在美国欲重新武装西德,法国安全受到威胁而又不能与美国抗衡的压力下提出的不成熟计划;第二,这一计划要实现超国家的防务军事一体化,属于政治领域,触及国家主权的核心部分,在一体化起步阶段这个计划为时过早;第三,这一计划在修改过程中逐渐突破了法国设计的框架,脱离了法国控制,西德逐渐占优势;第四,东西方关系暂时缓和,重新武装西德以加强西欧防务显的不那样迫切。陈志强[5]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指出,当时法国正陷入印度支那战争,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主宰欧洲统一军队,这也是导致普利文计划失败的重要原因。普利文计划作为欧洲防务共同体计划虽然失败了,但是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教训。朱正梅全面分析了这一计划的影响,她认为这一计划促成了西欧一体化朝着经济方向发展,同时该计划的失败也使法国摆脱了因批准该计划而造成的内政、外交的困境,为法德重新建立和解铺平了道路,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亦有影响。 ~~~~~~~~~~~~~~~~~~~~~~~~~~~~~~~~~~~~~~~~~~~~~~~~~~~~~~~~~~~~~~~~~~~~~~~~~~~~~~~~~~~~~~~~~~~~~~~~~~~~~~~~~~~~~~ 持学校重点的情况下,通过社区活动、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利用特定节目,在互联网上进行有奖征文、主题论坛等形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向立体结构转变要把握以下几点:1、从微观而言,要做到目标细化,通过特定的活动,针对特定的群体,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2、从宏观而言,要做到形式多样,要将传统课堂建设与社会活动、网上论坛结合起来,要做到显隐结合,既有主流声音,又要善于在群众活动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的融合在其中,达到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修养的目的;从时间跨度而言,要持之以恒,要坚持将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尽可能涵盖大多数人,尽可能对单个人的不同成长阶段发挥作用,不仅要对一代人发挥作用,而且要对几代人发挥作用。 六、从教育对象的成长途径而言,要从外在压力型向自主抉择型转变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党和政府通过控制主流舆论,树立典型,鞭打丑恶现象,形成主流声音,一旦有人逾越,就会受到谴责,人们为了保持与社会的一致,有时会压抑自己的需求而转向共同意识。但是在网络时代,个人的成长面临一个开放的环境,政府虽然牢牢控制着主要舆论,但是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突破政府所精心构筑的高压阵营,转而去倾听不同声音。因此,首先要主动引导,提升主体意识,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一定对象的关系中所具有的主动态势、能动作用、积极态度和支配地位。[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主体性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精心选取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创造性的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使教育者主动认可教育目标,接受教育内容和要求,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加以内化,并自我选择,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使受教育者对提高自我道德意识、完善自我道德水平和境界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把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自我努力以提高自我道德境界变成自主的活动;其次,要创设情境,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能力,通过价值澄清、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和角色扮演,创设良好的情境,使人们在这种交流与感化中提高价值判断能力,要让人们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深厚的民族情结;再次,要营造环境,培育民主意识,通过创设宽松 的环境,让人们主动参与到集体的管理事物中来,让他们形成平等、公平、公正的观念,从而构建一个充满和谐气氛的社会;最后,要培育人们的自律精神,要让人们经得住诱惑,耐得住考验,要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时代在向前发展,网络塑造了一个虚拟与现实想统一的社会,我们必须在坚持已有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顺应时代发展,从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观念、主客体的交往方式和传播载体、教育客体的空间结构和成长途径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以增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鲁洁. 网络社会·人·教育.[J] 江苏高教, 2001.1. [2 ]王德金,王术芳. 新时期金融战线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应实现八大改变.[J].理 论观察,2000.5. [3] 张蔚萍.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1. [4] 张志阳,孙铁牛.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走向的探讨.[J].探索:哲社版 (重庆),2000.4. [5]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教出版社,1999. P224. [6] 张彦.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 2001.12. Several Transitions of the Work Method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Cybertimes Xiao Hui (College of Law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icence, Hunan XiangTan 411201) Abstcact: With the mass us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very greatly, the work method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changed accordingly too. From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the educational subject , educator's attitude toward educational target , the contacts ways of the educator and educational target , propagate carrier , educational space structure , educational growth way six respect of target of target ,this text attempts to expla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transition of work method of the new period. Keyword: Cybertimes; Think of the work method of the policy ;Transition. 作者简介:肖辉, 男,湖南株洲人,湖南科技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05-3-14 44

戴高乐与二战

题目:戴高乐与二战

戴高乐与二战 摘要 他是一位军功卓著的军人,他曾高瞻远瞩发表了一系列的军事理论著述,竭力主张在法国组建有高度机动性的机械化部队;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二战期间独身一人前往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二战前他发表了《剑锋》(1932年)、《未来的军队》(1934年) ;他是一名铮铮铁骨的法国人,他热血爱国,在德国入侵后国内政坛一片投降之声中坚决主张与德国血战到底,在二战期间坚决维护法国利益。他是夏尔·戴高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法国人民心目中的戴高乐将军。他的一生经历了数度风雨,尤其与二战密不可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也把自己的烙印永远地留在二战中。 关键词:戴高乐;第二次世界大战;自由法国运动;爱国 ABSTRACT

He is a great soldier,and he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military theories,insisting that France should have its own mechanized troops;he is a distinguished politician,and he has been to the UK alone to lead the free French movement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He is a good writer,and he has published The Edge of the Sword(1932)、Army of the future(1934);He is a French of integrity,and he insists on fighting against German.He name is Charles de Gaulle ,the frist president of France's Fifth Republic,France's general DE Gaulle in people's mind.He has experienced a lot of things,especiall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and his whole life is strong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World War. KEY WORDS:Charles de Gaulle;the Second World War;the free French movement;patriotism. 那是6月17日,一个看似平凡实则非凡的一天,这一天,身为国防和陆军部次长的戴高乐即将送英国的斯皮尔斯将军回伦敦。此时的法国,正在遭受德国法西斯的侵虐;此时的法国,国内政坛风云突变,当权政府一片投降不抵抗之声。此刻的我们难以知道当时的戴高乐是否也为自己即将做出的选择而惴惴不安,是否也曾萌生过退意,但我们知道的是他带着民族的血性勇敢无畏地坚持到底。飞机即将起飞,斯皮尔斯将军已经登上了飞机,飞机启动,我们的戴高乐将军做出了一个日后让无数人津津乐道、让所有的法国人激动不已的选择:他开

中国现阶段外交政策

中国现阶段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对于迅猛发展的中国来说,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安全;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只有坚持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江泽民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提出了“审慎地把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既顺应潮流,又循序渐进,趋利避害”的方针。 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利用国外市场、资源、资金、技术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又使我们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与经济上占优势的强大压力和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以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这种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是智力竞争。

巴黎戴高乐机场资料

航站楼 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有三个航站楼。2号航站楼专为法国航空公司建造,但现在也同样供其它航空公司使用。3号航站楼主要接待包租飞机。 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2G航站楼 这个所谓的2号航站楼其实不是一个航站楼,而是指六个截然不同的大厅,这些大厅用A-F分别命名。在其他机场,例如约翰·F·肯尼迪国际机场和洛杉矶国际机场,这些大厅就可以称为航站楼了,因此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确切地说一共有八个航站楼。当乘客在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时,一定要弄清楚飞机在这八个航站楼中的哪一个起飞降落,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非常远。这八个航站楼在机票上清晰地标注著:1、2A、2B、2C、2D、2E、2F、2G、3。 2号航站楼的六个大厅是机场中最新的部分,下面建有RER和TGV的车站。乘客可以通过通道和电动扶梯直接搭乘开往巴黎和法国及国外其它城市的火车。 1号航站楼的RER车站实际上离航站楼很远,必需搭乘免费豪华巴士才能到达。豪华巴士也连接著1、2、3号航站楼。 2006年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内线启用,连接起所有的八个航站楼。交通 从戴高乐国际机场到巴黎市区的途径 法航巴士 法车航空公司巴士(Air France coaches),法航巴士分为两条线,其中一条经Porte Maillot到达凯旋门附近(Gare Gaulle-Etoile),另一条线则前往蒙特柏尼斯火车站(Gare Montparnasse)。平均每隔20分钟开出一班,车程40分钟许,车资64FF。

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2E航站楼 专线巴士 (Roissybus),往返于机场及Rue Scribe和Rue Auber的交汇处(Opera 地铁站附近),车资35FF(可用四张地铁单程票代替)。每小时开出4班,车程近1小时。 市郊火车 乘巴黎大区块铁B线,先乘一程免费专线巴士至Riossy火车站,在此接乘火车开往北站(Gare de Nord),车资50FF。如果持有欧洲火车证的话,可至火车站的SNCF柜台凭火车证免费换取两张黄色单程火车票,其侧的RER就须购票,因SNCF是国营铁路,而RER是巴黎市郊铁路,两者有别。在全法国用SNCF甚至其经营的巴士,也给与火车证持有人免费乘搭。 机场购物最值一购:香槟、巧克力 机场内免税商店的商品价格与巴黎市区的无区别,共有220家商店、166家各类服务商店、111个酒吧餐厅和9个宾馆,而且有些商店还有会说中文的工作人员。

世界近现代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

世界近现代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 甘肃省临夏中学王鹏 1、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①含义: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 ②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a、联合抗法:拿破仑帝国崛起后,英国先后七次组织反法同盟,打败强大的法国 b、联合败俄:1853年-1856年,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打败俄国 c、联合抗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英国在一战中联合法俄击败德国 d、扶德抑法:一战后,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e、纵德反苏:20世纪30年代,英国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德国入侵苏联 直到二战结束后,英国因实力削弱,被迫放弃这一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 ③原因: a、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这一政策 b、英国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掌握欧洲和世界霸权而长期实行这一政策 c、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之外,对于欧洲强国之间的争斗,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法、俄、德为争夺大陆霸权的斗争从未停止,为英国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条件 2、日本的大陆政策 ①制定原因 a、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b、日本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极力发展军国主义,疯狂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c、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②内容:以征服中国为中心 2、英法的绥靖政策 ①含义:一战后,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 ②内容:一是牺牲别国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 ③“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实质也是绥靖 ④西方推行绥靖的原因 a、英法一战后经济、军事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这使得统治集团中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试图通过对侵略者做出部分让步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b、“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c、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交替频繁,且忙于应付危机,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 d、帝国主义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仇视和希特勒制造的假象 e、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法国外交中的中东战略

版权所有 西亚非洲杂志社 法国外交中的中东战略 赵慧杰 内容提要 战后戴高乐制定的法国外交战略被称为“法国全球战略”,它是法国对中东战略的指导思想。法国在中东通过重新确立与殖民地国家的关系,实行“倾向阿拉伯”的中东政策,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帮助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发展等战略,不仅发展了法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使法国在中东地区建立起政治与经济的全面合作关系。中东成为法国再现世界大国地位及其影响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新世纪法美外交战略冲突的集中表现地区。 关键词 法国 外交 中东 战略 冲突 作者简介 赵慧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007)。 战后法国外交战略及在中东的利益追求 战后国际关系在雅尔塔会议确立的两极格局的框架下发展,但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戴高乐将军在战后初期就萌发了“建立独立于美苏的西欧集团”(即第三种势力)的设想。1958年10月戴高乐再次执政,成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他的战略思想得以实施。戴高乐执政后制定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的戴高乐色彩的内外政策(被后人称为“戴高乐主义”)。戴高乐制定的法国外交政策被称为“法国全球战略”。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Pierr e Miquel )曾评价戴高乐的这一战略为“50年来法国第一次恢复了它的传统,即制定世界规模的对外政策,全局在胸,既有原则,又有具体办法。戴高乐使法国外交恢复了它的职能,此前法国外交只是在国际组织中充当传声筒或派几名代表而已”①。戴高乐的“法国全球战略”概括起来有3点主要内容:(1)恢复法国在全球事务中独立自主的大国地位;戴高乐总统曾多次强调,“法国要做法国,法国是法国,法国要能有它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精神、自己的行动和政策”;“法国能够为世界作出特殊的贡献,……法国并不是由另一个国家拖着走 的国家”。②戴高乐在论述法国1964年的对外政策时说:“法国应当在世界上执行世界性的政策,因为它有能力这样做,因为一切因素都要求它这样做,因为它是法国。”③(2)实行欧洲联合,建立独立于美苏之外的西欧集团。戴高乐说,“法国正在努力从事联合欧洲的工作……我们要使西欧变成一个整体,使世界上不再只存在这两个敌对的巨人(指美苏),而且存在着一支强大的力量,一个发挥明智影响的伟大中心,这是只有欧洲才能充当的”④。(3)支持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与自决,与它们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戴高乐曾经说过,法国对外关系中的一项伟大事业“在于把以前我国进行的·22·① ② ③ ④同上,第352页。 同上,第475页。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戴高乐言论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第353页。皮埃尔·米盖尔著:《法国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01页。

戴高乐时代

法国史讲稿- 戴高乐时代 专业:世界史 姓名:侯壮丽 学号:1313030135

一简介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法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于1913年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法国战败后,创建并领导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抗击德国的侵略,法国人民尊称他为“戴高乐将军”。1946年因政治斗争辞去职务.在战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担任第一任共和国总统。 二第五共和国的建立 内阁的不稳定和第四共和国面临阿尔及利亚问题的束手无策导致法国政体面临严重的危机。来自各界的许多政治要人都希望戴高乐复出,救国家于水火。1958年9月28日举行的公民投票中,新宪法在法国本土以79.2%的压倒多数被通过,并在法兰西帝国(除圭亚那决定立即独立)也得以通过。12月21日,戴高乐总统当选为总统,于1959年1月8日宣布就职。 三阿尔及利亚问题 1959年9月,他宣布阿尔及利亚人民享有自决权(自决意味着独立)。1961年1月8日,在有关公民自决原则的全民投票中他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得到75%的赞成票,但是在阿尔及利亚,欧源人和驻军却激烈反对,4月23日晚,戴高乐再次身着将军服发表电视讲话,戴高乐的演说果真发挥了作用,驻阿士兵开始拒绝执行上司的命令,24日,叛乱也崩溃了。1961年5月。法阿双方开始谈判。1962年3月18日,法阿双方签署《埃维昂协议》。根据协议,阿尔及利亚可以独立,但两国仍将保持合作关系。 四个人权威与国家的伟大 1) 政治体制的巩固 a 定期召开内阁会议。与第三、第四共和国时期的总统不同,戴高乐会主持召开每周一次的内阁会议,在一些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他通常会要求在座的每位部长都要发表看法,而且是“顺桌子挨个发言”,戴高乐明确规定:部长们的任务就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戴高乐较为充分地控制了决断权。b推行总统普选制。在起早1958年宪法时,他就主张总统由全民普选产生。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议会制的苗头重新显露,戴高乐感觉议会有可能操作大选举团请他下台。1962年9月12日,他提出一份宪法修正案,建议实行总统普选制。10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