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的实践与思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翟厚岚摘要:教学案例研究正越来越多的用于教师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在多年来,以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为教学手段的物理教师专业化培训和集体教学研究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撰写物理课堂教学案例及面向物理教师的培训授课活动,课题组对大量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作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含义、课堂教学案例的建构、课堂教学案例的撰写、教学案例的解析与评价、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将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成果做一个阐述。 关键词:案例研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建构;教学案例的分类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由于它具有描述现实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和特征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深入地、全面地理解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因此,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或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教学手段,近年来被广泛的采用,同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与大家熟知的案例研究有什么不同呢?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法学和公共政策等领域。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发生在当代的、研究者对相关因素无法进行控制的一类事件。从研究方法来看,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可以从事实资料出发,通过对实证资料和研究主题的理解,或者用已有的理论为参照,建构一个解释模型。把事实资料和模型相对照,如果它们相互匹配一致,这个理论模型就构成了对案例的解释。就此而言,实际的案例研究方法追求完整地、忠实地再现实际发生的事件,要求事实资料的准确性和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包含了对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案例具有典型性,案例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启发和思考,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案例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够对人们有所借鉴。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设计任务-Read知识交流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设计任务 一、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在机械优化设计中建立优 化问题数学模型、选择适当优化算法编制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 方法,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根据优化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选择适当的优化算法; 3.编制、调试和考核程序; 4.作上机前的数据准备并进行上机计算; 5.对优化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优化问题的简图和已知条件; 2.建立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 件); 3.简单叙述所用算法的基本原理(如内、外罚函数法、POWELL 法、二次插值法、初始区间搜索等) 4.结果分析: 精度对迭代次数、结果等的影响。 5. 在编写、调试程序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6. 请你谈谈对学习机械优化设计这门课的体会,并提出你的 意见和建议。 四、优化设计题目 (一)对称人字架的优化设计

如图1所示,在对对称人字架顶端作用一个P =294300N 的静载荷,人字架跨度B =1520mm ,人字架杆件为壁厚T = 2.5mm 的空心圆管,材料的弹性模量E =2.119×105N/mm2,许用压应力y σ=690N/mm2。设计满足强度条件和稳定性条件,在20~140mm 范围内确定圆管平均直径D ,200~1200mm 范围内确定人字架高度H ,使人字架用料最省。 图1 对称人字架 1、建立优化设计目标函数 人字架用料最省,亦即体积最小。因此将人字架的总体积达到最小作为优化目标。人字架的总体积为 V=2πDT 2 2)2/(H B + (mm 3) 优化设计中的设计变量可取为: X=[x 1 ,x 2]T =[D ,H]T 2、确定约束条件 由静力平衡和材料力学的有关公式可得 (1)强度条件

机械优化设计——复合形方法及源程序

机械优化设计——复合形方法及源程序 (一) 题目:用复合形法求约束优化问题 ()()()2221645min -+-=x x x f ;0642 2211≤--=x x g ;01013≤-=x g 的最优解。 基本思路:在可行域中构造一个具有K 个顶点的初始复合形。对该复合形各顶点的目标函数值进行比较,找到目标函数值最大的顶点(即最坏点),然后按一定的法则求出目标函数值有所下降的可行的新点,并用此点代替最坏点,构成新的复合形,复合形的形状每改变一次,就向最优点移动一步,直至逼近最优点。 (二) 复合形法的计算步骤 1)选择复合形的顶点数k ,一般取n k n 21≤≤+,在可行域内构成具有k 个顶点的初始复合形。 2)计算复合形个顶点的目标函数值,比较其大小,找出最好点x L 、最坏点x H 、及此坏点x G .. 3)计算除去最坏点x H 以外的(k-1)个顶点的中心x C 。判别x C 是否可行,若x C 为可行点,则转步骤4);若x C 为非可行点,则重新确定设计变量的下限和上限值,即令C L x b x a ==,,然后转步骤1),重新构造初始复合形。 4)按式()H C C R x x x x -+=α计算反射点x R,必要时改变反射系数α的值,直至反射成功,即满足式()()()()H R R j x f x f m j x g

“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

附件2 “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 XX学院(部) XXX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提示:本次立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提示:XX专业XX年级) 教学章节:(提示:请项目负责人从本课程教学内容中选取一个相对完整的、最适宜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的教学章节) 使用教材:(提示:教材名称、出版社) ] 教学课时:2节/3节/4节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500字左右) (本部分撰写提示:授课教师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在本章节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结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如何评价教学成效等。)(“我想怎么改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过程(3000字左右) 》 (本部分撰写提示:本部分为课程教学实录,要详细写明前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如何在教学中予以具体落实和开展的。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尤其是课程思政改革开展的真实情景【如具体有哪些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以及关键性环节或活动开展的设计意图等】,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

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我是怎么改革的”) (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问题导向,要紧紧围绕所欲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通过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六、教学反思(“对改革的总结和反思”) (本部分撰写提示: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 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 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 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七、教学效果 (提示:本部分请简要概述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哪些具体成效”) 《 附:相关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典型成果 (本部分提示: 1.相关教学资源: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相关可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的 课程思政方面的书目、文章、网站信息等。 2.学生相关学习成果: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方面的典型资料;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体现教学改革效果的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学习心得、感悟等。) (特别说明:以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撰写模板只是给各

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

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践较强的科学之一法学,其与一般社会科学不同之处在于其不但以现行法,同时以构成对人类社会生活有效的规范体系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法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对实现这一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式教学法”。1829年,英国学者贝雷斯首先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1871年,美国学者朗代尔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将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推广使用。 近代一百多年来,案例教学法成为整个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各法律院系开始引进国外案例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的案例教学分析专于本学科问题,比如说再民事诉讼法课堂上的教学中,介绍一个案件,然后让学生分析该案件的管辖法学如何确定,或分析该案件中当事人各处于何种诉讼地位,分析如何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但是,由于我国法律院系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加之缺乏具有案例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目前我国尚没有带有丰富的司法案例资源的案例教学教材。此前,也没有专门用于教学的法学教学案例汇编。 目前国内唯一的专门用于法学院系案例教学的法学多用途教学案例系统为中国法学多用途教学案例库,该库是专为高校法学院系及其他院校法学案例教学编纂的法学教学案例数据库,全库含二万余个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现行有效的指导案例,内容涵盖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合同法学、侵权法总论、刑法总则、行政法学等38个法学课程学科。各教学案例均由法学专家进行详细评析,案例由“知识点”“教学目标”“基本案情”“裁判结果”“裁判要旨”“争议焦点”“法理评析”“适用法律”“专著与论文”“授课教案”“笔记评语”“思考题和试题”“司法考试真题”“同类案例”“裁判文书”等内容构成。此库案例在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文书、律师实务、司法考试、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活动中均可直接应用。 案例分析的基本功在于弄清其中所包含的一层层的法律关系,正确认定这些法律关系的性质,因而搞清各方当事人究竟享有哪些权利,同时又承担哪些义务。故法律被正确适用的过程,肯定就是以一个具体案件得以正确分析的过程。案例分析在实践中如此重要的意义,决定了其在理论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在大陆法系国家,尽管不承认法官的造法作用,但在成文法之外,事实上,依然不能完全否定判例的参考作用。可以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判例对任何一个法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陆法系的理论抽象,讲究围绕法律关系进行法学理论研究和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法甚至被称之为了“法律关系学”,但案

机械优化设计项目报告

机械装备优化设计三级项目 题目:基于MATLAB的带式输送机斜齿轮传动参数优化设计 班级:13级机械装备1班 设计人员(按贡献大小排序): 丁涛 宋潮 金渊哲

摘要: 针对带式输送机中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的生产实际,根据优化设计理论,以斜齿圆柱齿轮体积之和最小为优化设计目标。通过变量的选取、约束条件的确定。分析建立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基于Matlab工具箱中非线性约束优化函数fmincon,对齿轮模数、齿数、齿宽系数、螺旋角等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节省了金属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取得了较好的优化效果。为产品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MATLAB、带式输送机、斜齿轮、参数优化设计

前言: 机械优化设计是适应生产现代化要求发展起来的一种机械设计方法,它包括机械优化设计、机械零部件优化设计、机械结构参数和形状的优化设计等内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非常迅速,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机械优化设计方法主要以数学规划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向着多变量、多目标、高效率、高精度的方向发展。现在用于机械优化设计的软件与方法程序较多,有些已非常成熟,只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编写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子程序即可。机械优化设计方法林林总总,但由于机械设计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每种优化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选择合适的机械优化方法尤为重要。而MATLAB语言的优化工具箱在进行优化设计时,可自由选择算法和线性搜索策略,计算快捷高效,图形结果可视化,且其初始参数值输入简单,编程工作量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且应用广泛。MATLAB语言是集科学计算、数据可视化和程序设计为一体的工程应用软件。作为基础软件,它广泛应用在工程学科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仿真和教学中,在行星轮系传动参数设计中,利用MATLAB 的优化工具箱的函数计算及按摩,可提高建模的准确性和计算中的数值稳定性,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根据。

课程与教学论-实例报告

《课程与教学论》实例分析题及答案 盐井镇水田小学姚富斌 一、实例分析题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对数表”一课时,先问学生“一张纸厚度是0.0 83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请同学估计一下厚度”?学生:"30毫米”"60毫米”?!教师:“我经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叠起来的高度”。学生惊讶不已,甚至有人认为老师搞错了。教师列出式子:0.0 83X 230,对学生说:“230很难计算,不如查对数表。”试用学过的教学理论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策略。 答:这位教师运用了巧妙的导课艺术,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人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因此,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导课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课艺术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这节课教师运用的是设疑导课,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人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教师在导课时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增长智力的目的。教师在运用设疑导课应该注意的是,问题应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设疑。其次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在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学生的认识起点,即对于对数意义的认识,而且通过巧妙的手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而不仅仅是遵循讲公式、背公式、练公式的老路子,使学生在疑惑、体验、思考中进人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例分析题 下面是一则关于上海某中学的报道: 上海某中学推出了“个性课程”体系,高中开设了选修课23门,活动课34门,初中活动课35门。除了必修课之外,将原来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分化为5个层次的“个性课程”,即“讲座型”、“发展型”、“课题型”、“竞赛型”和“补缺型”。每周按文、理科及综合科开设4至5个讲座,以社会热点和传播新信息为主,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学生可自由选择。对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学生,通过组织发展兴趣小组、导师带研究生、强化训练等各种方式,施以个性化教育。而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业再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试用学过的课程理论分析这所学校的课程。 答: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全国实行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一套统编教材,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也比较单一。学科课程为主,缺少活动课、综合课。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课程结构的调整,强调课程结构的1、综合性原则2、均衡性原则3、选择性原则。 事实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1、完善课程体系2、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上海市这所中学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校课程体系范例。这所中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学校课程体系,把学科课程与活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论文

浅析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基本理论 【摘要】在机械优化设计的实践中,机械优化设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设计方法,能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从而大大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每一种优化方法都是针对某一种问题而产生的,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各自的应用领城。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机械优化设计的特点,着重分析常用的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无约束优化设计方法、约束优化设计方法、基因遗传算方法等并提出评判的主 要性能指标。 【关键词】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特点;评价指标 一、机械优化概述 机械优化设计是适应生产现代化要求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包括机械优化设计、机械零部件优化设计、机械结构参数和形状的优化设计等诸多内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非常迅速,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科技发达国家已将优化设计列为科技人员的基本职业训练项目。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机械优化设计方法主要以数学规划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向着多变量、多目标、高效率、高精度方向发展。]1[ 优化设计方法的分类优化设计的类别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分类。按目标函数的多少,可分为单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和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按维数,可分为一维优化设计方法和多维优化设计方法按约束情况,可分为无约束优化设计方法和约束优化设计方法按寻优途径,可分为数值法、解析法、图解法、实验法和情况研究法按优化设计问题能否用数学模型表达,可分为能用数学模型表达的优化设计问题其寻优途径为数学方法,如数学规划法、最优控制法等。 1.1 设计变量 设计变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选择并最终必须确定的各项独立参数,在优化过程中,这些参数就是自变量,一旦设计变量全部确定,设计方案也就完全确定了。设计变量的数目确定优化设计的维数,设计变量数目越多,设计空间的维数越大。优化设计工作越复杂,同时效益也越显著,因此在选择设计变量时。必须兼顾优化效果的显著性和优化过程的复杂性。

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案例(20 -20 学年第学期)

微博的政治性、政治社会化功能、特性、传播内容的发布标准等思政案例简介

本课程思政的案例是依托课程讲授人所主持的社科基金青年课题 和个人科研著作《。。。。。。。》而设计完成。本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 ,从理论上 解析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难点问题。本案例从理论上提出了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张 力”这一学术命题,并从新媒体传播的感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理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特 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层次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意识形态性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因此,本课程思政的突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系统性的政治观念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在多数的课程思政中, 是将其他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以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类贯穿课程思政做法的一个缺陷是容易造成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脱节。而鉴于政治与传 播》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它属于典型的具有强烈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在这一课程中,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恰如其分,这样可以的课程设计既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又有必要的现实关照,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第二,将科研、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前所述,本案例是结合授课者本人承担的省 部级课题和已经出版的著作设计完成的,将科研成果直接反哺于课堂教学的突出体现。 第三,将课堂教学、批判思考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本次课堂设计中,会有批判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最后,所给出的传播策略可以直接服务于 党和国家的宣传部门。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 襄阳市第四十中学郜广艳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课改以来,日常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教学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 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抉问题的思路.提供例证。它 是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 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 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 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 的想法、思路和对策等。它既有具件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使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深刻的理解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进而更合理的 设计教学流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使我们 的学生能享受到一个既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又有一个知识传授、感情交流、真实有效 的学习过程。达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每一位教师对所有的案例的事件有一个完整细致的记叙或者反思, 提供做出修正和新的解释的依据,使我们的教师把自己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融会到课程教学 中去,用的眼光束审视课程,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课程,用自己的经验来完善课程。从而 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 (二)本课题研究所达的目标 (1)使教师能更好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自觉的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 学会分享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在实践中调整自我教学的行为。 (2)提高教师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用科学的态度来研究问题意识和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的将教学与科研整合为一体。 (3)实践重内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实现我们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目标。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主要对通过描写或叙述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故事.学生的心理活动、观念的 冲突、研究者的反恩等,以小见大.揭示出事件背后的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理念等等,帮 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在案例中,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

机械优化设计一维搜索实验报告

《机械优化设计》 实验报告 班级: 机械设计(2)班 姓名:邓传淮 学号:0901102008

1 实验名称:一维搜索黄金分割法求最佳步长 2 实验目的:通过上机编程,理解一维搜索黄金分割法的原理,了解计算机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3 黄金分割法的基本原理 黄金分割法是用于一元函数f(x)在给定初始区间[a,b]内搜索极小点α*的一种方法。它是优化计算中的经典算法,以算法简单、收敛速度均匀、效果较好而著称,是许多优化算法的基础,但它只适用于一维区间上的凸函数[6],即只在单峰区间内才能进行一维寻优,其收敛效率较低。其基本原理是:依照“去劣存优”原则、对称原则、以及等比收缩原则来逐步缩小搜索区间[7]。具体步骤是:在区间[a,b]内取点:a1 ,a2 把[a,b]分为三段。如果f(a1)>f(a2),令a=a1,a1=a2,a2=a+r*(b-a);如果f(a1)

4实验所编程序框图(1)进退发确定单峰区间的计算框图

(2)黄金分割法计算框图

5 程序源代码 (1)进退发确定单峰区间的程序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f(x) pow(x,4)-3*pow(x,3)-5*pow(x,2)-14*x+46 main() { int k; double x,h,x1,x2,x3; double f1,f2,f3,f; double a,b; x1=0; h=1; x2=x1+h; f1=f(x1); f2=f(x2); if (f1>f2) { h=2*h; x3=x2+h; f3=f(x3);

教学课例(模板)教学文案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人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 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鸡兔同笼”的问题。(板书课题) 趣题直接导 入新课学习, 既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与魅力,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明确了本节 课学习的目的与要求,并为后面充分 地探究学习争取了时间。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为了便于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探究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一道数据较 组1:我们是四个人一组研究的,我们用的方法是列表法。 所以我们得出来结论就是:鸡有3只,兔有5只。 组2:我们组是用画图的方法。(一鸡 8 7 6 5 4 3 2 1 0 兔 0 1 2 3 4 5 6 7 8 脚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共同研究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 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教师创设 的现实情境,

小的“鸡兔同笼”的问题。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 2、请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分组讨论) 师巡视,参加讨论,调节并给予适当点评。 (课件出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个同学展示画图,另一个同学汇报) 我们画八个圆当作动物的头,把线段当作动 物的腿。这一共有26条腿。我们假设这八只 动物全是鸡,先把每只鸡摆上两条腿。我们 画完了发现只有十六条腿,跟题中说的二十 六条腿还差十条。我们把每只鸡再添上两条 腿换成兔子。那多出来的十条就分完了。我 们的结论是兔有5只,鸡有3只。 组3:我们是用方程解的。(一名板演,一名 汇报)解:设兔有x只,那么就有(8 -x) 只鸡,鸡兔共有26只脚,就是4x+2(8-x) =26 x+16=26 X=5 8-5=3(只) 答:兔有5只,鸡有3只。 组4:我们组是用假设的方法。都假设成 了鸡或者兔。(学生板演)如果假设笼子里 都是鸡,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 -16=10只脚,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也 就是有10÷2=5只兔。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 5只兔。如果假设笼子里都是兔,那么也可以 让学生投入 解决问题的 实践活动中 去,自己去研 究、探索、经 历数学学习 的全过程,找 出题中的等 量关系,并列 出相应的方 程组求解,从 而体会到假 设的数学思 想的应用与 解决数学问 题的关系,实 现了运用多 种方法解决 问题的目的。 让学生享受 快乐的学习 氛围。享受成 功的喜悦!学 会思考,学会 自学,通过思 维训练,使学 生肯学、肯 做、敢做、会 做。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优化设计》课程实践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实践 研究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 日期:2016年 11 月 7 日 目录 作业要求 (2)

一、λ=0.618的证明、一维搜索程序作业 (3) 1、0.618法的基本思想 (3) 2、关于0.618法中参数λ=0.618的证明 (4) 3、一维搜索程序作业 (5) 二、单位矩阵程序作业 (8) 三、注释最佳再现给定运动规律连杆机构优化设计 (10) 问题模型子程序 (10) 四、连杆机构问题+其他工程优化问题 (12) 1、连杆机构问题 (12) 2、其他工程问题: (15) 五、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18) 作业要求 1、λ=0.618的证明、一维搜索程序作业; 2、单位矩阵程序作业;

3、注释最佳再现给定运动规律连杆机构优化设计问题模型子程序; 4、连杆机构问题 + 自行选择小型机械设计问题或其他工程优化问题; (1)分析优化对象,根据设计问题的要求,选择设计变量,确立 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编制问题程序; (2)选择适当的优化方法,简述方法原理,进行优化计算; (3)进行结果分析,并加以说明。 5、写出课程实践心得体会,附列程序文本。 一、λ=0.618的证明、一维搜索程序作业 1、0.618法的基本思想 “0.618法”,又称为黄金分割法,是常用的一种一维搜索试探方法,适用于 [,]a b 区间上的任何单调函数求极小值问题。 0.618法是建立在区间消去法原理基础上的试探方法,即在搜索区间[,]a b 内适当插入两点1a 、1b ,且11a b ,如下图所示。通过比较函数值1()f a 与1()f b 的大小,应用函数的单调性,可得出以下两种情况:

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

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 请在以下题目中选取两个进行论述。(每道题50分,600字以内,多选无效) 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一次,子路和冉求都问孔子听到道理之后是否就要实行,孔子对子路说:“你有父兄在前,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而对冉求说:“听到后就应该去做。”公西华见到这种情况有些疑惑,就向孔子请教。孔子回到:“求也退,故进制,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胆大好胜,所以我要压阻他。) 问题:上面的论述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对现在的教学又有哪些启示? 2.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李明同学又在东张西望,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我大声喝道:“李明,你在干什么?”他的脸涨红了,随即说:“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讲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3.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教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闻,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话语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的成功之处。 4.比较以下两位老师对学生的帮助: 情景一 学生:第四题我不会做。 教师:哪一部分不明白? 学生:我就是不会做,太难了!

机械优化设计实验报告浙江理工大学.docx

机械优化设计实验 报告 班级:XXXX 姓名:XX 学号:XXXXXXXXXXX

一、外推法 1、实验原理 常用的一维优化方法都是通过逐步缩小极值点所在的搜索区间来求最优解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一元函数f(X)极大值点所处的大概位置,所以也就不知道极值点所在的具体区域。由于搜索区间范围的确定及大小直接影响着优化方法的收敛速度及计算精度。因此,一维优化的第一步应首先确定一个初始搜索区间,并且在该区间内函数有唯一的极小值存在。该区间越小越好,并且仅存在唯一极小值点。 所确定的单股区间应具有如下性质:如果在[α1,α3]区间内任取一点α2,,α1<α2<α3或α3<α2<α1,则必有f(α1)>f(α2) #include #define f(x) 3*x*x-8*x+9 //定义函数 int main() { double a0,a1,a2,a3,f1,f2,f3,h; printf(“a0=”,a0); //单谷区间起始点 scanf(“%lf”,&a0); printf(“h=”,h); //起始的步长 scanf(“%lf”,&h); a1=a0;

a2=a1+h; f1=f(a0); f2=f(a2); if(f1>f2) //判断函数值的大小,确定下降方向 { a3=a2+h; f3=f(a3); } else { h=-h; a3=a1; f3=f1; a1=a2; f1=f2; a2=a3; f2=f3; a3=a2+h; f3=f(a3); } while(f3<=f2) //当不满足上述比较时,说明下降方向反向,继续进行判断 { h=2*h; a1=a2; f1=f2; a2=a3; f2=f3; a3=a2+h; f3=f(a3);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课例分析: 1、教材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亲身经历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也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自主去感受,自己去探索,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经历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动手操作法、归纳法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片,平行四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知识,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生:学习三角形面积的知识有什么作用? 2、解决方案。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前面我们刚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分割、平移、割补转化成长方形研究的,所以我想到了转化的方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索新知。 1、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⑴操作感知。 实验一:剪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基本理论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基本理论 一、机械优化概述 机械优化设计是适应生产现代化要求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包括机械优化设计、机械零部件优化设计、机械结构参数和形状的优化设计等诸多内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非常迅速,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科技发达国家已将优化设计列为科技人员的基本职业训练项目。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机械优化设计方法主要以数学规划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向着多变量、多目标、高效率、高精度方向发展。]1[ 优化设计方法的分类优化设计的类别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分类。按目标函数的多少,可分为单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和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按维数,可分为一维优化设计方法和多维优化设计方法按约束情况,可分为无约束优化设计方法和约束优化设计方法按寻优途径,可分为数值法、解析法、图解法、实验法和情况研究法按优化设计问题能否用数学模型表达,可分为能用数学模型表达的优化设计问题其寻优途径为数学方法,如数学规划法、最优控制法等 1.1 设计变量 设计变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选择并最终必须确定的各项独立参数,在优化过程中,这些参数就是自变量,一旦设计变量全部确定,设计方案也就完全确定了。设计变量的数目确定优化设计的维数,设计变量数目越多,设计空间的维数越大。优化设计工作越复杂,同时效益也越显著,因此在选择设计变量时。必须兼顾优化效果的显著性和优化过程的复杂性。 1.2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是设计变量间或设计变量本身应该遵循的限制条件,按表达方式可分为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按性质分为性能约束和边界约束,按作用可分为起作用约束和不起作用约束。针对优化设计设计数学模型要素的不同情况,可将优化设计方法分类如下。约束条件的形式有显约束和隐约束两种,前者是对某个或某组设计变量的直接限制,后者则是对某个或某组变量的间接限制。等式约束对设计变量的约束严格,起着降低设计变量自由度的作用。优化设计的过程就是在设计变量的允许范围内,找出一组优化的设计变量值,使得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

优化设计报告

(课程实践报告封面模版)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实践 研究报告 班级:机设六班 学号: 姓名:李继鑫 授课老师:王卫荣 日期: 2013年 5 月 7 日

(一)一维搜索 min f(x)=]10,0[]2,0[]32)2[(*cos *π???+-x d x c 注:其中c 、d 为待定系数,用于确定选择的函数是哪一个。 C 语言程序段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 3.14 float fun(float x,float c,float d); void main(void) { float a0,a1,a2,r,a,b; float y1=0.0000,y2=0.0000,u; float c,d; u=0.618; printf("input[a,b]and r:a= b= r= "); scanf("%f%f%f",&a,&b,&r); printf("choose only ONE function number c=1 0 or d=0 1\n"); scanf("%f%f",&c,&d); if(c==1) d=0; else c=0,d=1; a1=b-u*(b-a),y1=fun(a1,c,d);

a2=a+u*(b-a),y2=fun(a2,c,d); do { if(y1>=y2) { a=a1; a1=a2,y1=y2; a2=a+u*(b-a),y2=fun(a2,c,d); } else { b=a2; a2=a1,y2=y1; a1=b-u*(b-a),y1=fun(a1,c,d); } }while(fabs((b-a)/b)>r && fabs((y2-y1)/y2)>r); a0=0.5*(a+b); printf("The best result a0=%f\n",a0); } /******function editting********/ float fun(float x,float c,float d) {

浅谈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

浅谈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方面,是一种把现代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结合的教学实践。在实际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也是杜威实用主义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案例教学可以实践杜威“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教师也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综合素质。 【关键词】案例教学杜威现代教学 一、案例教学概述 案例教学简单的说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案例以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就是运用社会或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事例其中的知识、道理和因果逻辑,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通过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班级生活情景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讨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更多的是在教学理念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基本上是一种以案例为授课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身具有一定的可探讨性、可学习性,并不是生活中简单的问题,而是在运用教育的知识解决有一定的困难的情景,可能该问题没有规定性的解决之道。因此,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不再是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教师将扮演多种角色。 二、案例教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念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不仅仅在于维持文化传统,而且是缔造、创新文化的摇篮,更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组织。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如同他们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上所经历的过程。 杜威在教学论方面的主要思想是做中学,即要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提出能够引起儿童主动关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杜威认为,学习中过分重视学生积累和获得知识资料,以便在课堂问答和考试时照搬,知识常常被视为目的本身,于是学生的目标就是堆积知识,需要时炫耀一番。但是,学生对于在课堂上所学的抽象的、遥远的、冷漠的知识没有好感,也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所包含的意义。学习的材料与儿童的生活情境相脱离,使得学校成为束缚儿童思维的地方。做中学就是要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知识的方式学习。儿童虽然缺乏知识,但是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疑难问题,这时候他们就像

教学课例与课例研究

教学课例与课例研究 一、教学课例及其特点什么是“教学课例”,目前教育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课例”即课堂教学案例,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故事。这就是说,“课例”即等同于“教学案例”。也有学者认为:“与专业研究工作者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研究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余文森,2003)应该说,后一种类型的教学课例,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研实践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形成的一种成果表达方式,也是校本研究的一种实践形式。虽然有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缺乏独立价值,但由于课堂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他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有必要把这种“教学课例”视为一种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载体,使课例研究成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教学课例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通常认为,教学课例是以某一节课或某些课为研究对象,展现课的教学实际场景,以便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郑金洲,2005)教学课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其中,“教学设计”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预期);“教学实录”是实际教学场景(教学生成);“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教学课例的各部分内容,正好对应了当前各地中小学

教研活动中最常用的几种形式——“集体备课”与“说课”(共同拟定教学设计方案、说明教学意图和教学策略)、“听课”(相互观察课堂教学的过程)、“评课”(授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对课的讨论与评价)。二、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的比较无论是教学案例还是教学课例,都同属“教学研究”的范畴,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成果形式。案例和课例的区别在于,教学课例通常以某一具体的课(特定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主要目的是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课例主要涉及到本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课例包括的问题主要有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教学情境问题等。教学案例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它主要不是阐述本课的教材教法,也不是研究如何上好这一课。它围绕包含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组织案例教学,或为案例分析等教研活动提供基础材料,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案例不仅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而且直接指向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提高本课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运用于本学科其他课的教学,甚至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从校本研究的意义上看,可以认为:“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相对而言,课例研究重在于课本身的改进和提高,而案例研究则重在于案例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