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有效教学的实施原则

论有效教学的实施原则

论有效教学的实施原则
论有效教学的实施原则

论有效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核定运

动以后,这个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具体而言,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

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二、有效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从中外教育家的论述来看,由于他们依据的哲学、心理学理论有所不同,对教育的规律认识不同,因此他们对教学原则的理解与总结也不尽相同。例如,凯洛夫在他的《教育学》中提出教学原则体系有7条,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中提出了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而中国的许多学者则提出了8条、9条甚至更多。综合国内外对教学原则的认识和表述,一般认为,要实施有效教学就要遵循以下常用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以符合科学要求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贯彻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是科学的和准确的。对中小学生来说,一般不要将有争议的、不可靠的知识当做基础知识传授给他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教会学生科学用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

有效教学的三条规律

有效教学的三条规律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 规律三: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教师的作用 万源市白沙实验小学向国楼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②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③教师行间巡视,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必要的板演与练习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④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⑤对课堂检测题,教师是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 作为教师要多与学生谈心,才会了解学生的动向。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因此语文教学重要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为教师,学生的种种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有难度的,家庭和学校、社会和学校的教育是脱节的。所以,老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渴望的是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心和爱护就一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通过专题讲座学习,了解了儿童文学作品在小语教材中占有很大篇幅,因此加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教学研究很必要,也很重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营养价值。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在**益竞争的年代,学生也在家长的督促下过早的与外面精彩的世界失去了联系。在学生眼里只有分数能带给家长和自己些许安慰。分数成了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快乐没了,锻炼没了,能力没了,剩下的只有学习,我们能不悲哀吗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对于一个学校而言,要想立足于教育之林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想立足于教坛就必须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正因为如此,多少教师都不惜余力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求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神方”,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通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与思索探求,终于找到了一些可行之法,下面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表我的浅陋之见。 一、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扫出学生心理困惑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多事之秋,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理与指导往往会使其困惑无法安心学习。因此,教师了解学生的状况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想让学生安心学习,要想让学生听信自己,特别是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做他们的“知心大姐”,为其排忧解难,让学生走出困惑的池沼,让其一身轻松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这时教师做不到这一点,不能排除学生心中的困惑,即使你用强硬的手段逼着他学也只不过是“管得住人管不住心”其至造成师生矛盾,因此,作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想使教与学和谐,就必须做到这点,也只有做到这点,才可望提高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什么样的故事最精彩?什么样的故事最吸引人?

我想你一定知道答案:情节生动有趣,跌宕起伏的故事。那我们何不换位思考一下:学生最喜欢上什么样的课呢?因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上课生动、有趣应该是教师追求的境界,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人们不是常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吗?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较关键的一步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激发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导入激趣 课堂导入十分重要,它关系着你这堂课能否被学生接受,也关系到你这堂课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好的课堂导入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本堂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导入可采用讲故事、讲时事、讲感受、提问思考、欣赏音乐、欣赏图片、观看影碟、放幻灯片等方式导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记得我第一次播放关于《林中小溪》的彩色图片给学生看时,同学们都瞪着眼专注地欣赏每一幅画,脸上挂着惊喜的表情,当看到美的图画时,他们都情不自禁地赞美着……结果,那天的课上得非常轻松,学生都纷纷站起来发言。 (二)上课形式灵活 现目前,以课堂为主的单一教学形式,远远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层次知识的需求,再加上课堂所授内容的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多变地把课内、外课堂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需求。如:上课时,除了课堂教学,还可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化难为易;化难为易,它能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具体有以下方;1、化抽象为形象;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比喻使语言形象化,通过图像的直观;2、化理论为实践;它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经验性;3、化未知为已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为基础的,新知识可以在;4、化复杂为简单;教师要教简单的语文,要简单的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化难为易 化难为易,它能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具体有以下方法: 1、化抽象为形象。 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比喻使语言形象化,通过图像的直观性把课文所描写的景色所阐述的道理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获得生动的形象,还可以通过表演、演示、操作等动作使之形象化。 2、化理论为实践。 它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经验性。教师要将语文学习回归于生活中,在使用、应用中学习语文,积累经验、结合自己的经验去感悟理解。 3、化未知为已知。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为基础的,新知识可以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要么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要么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所以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说得

好:“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4、化复杂为简单。 教师要教简单的语文,要简单的教语文。而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做简单,要做到:教学目标要简要,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学过程要简洁,教学方式要简练,作业要简化。 二、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化浅为深 怎样化浅为深呢? 1、由结论到过程。 让学生学深学透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展示知识本身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同时也要让学生的思维卷入到知识的获得过程。 2、由知识到问题。 教师应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并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研讨,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深学透。当然,问题要设计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性、有新颖性,使其能够有效引领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3、由已知到未知。 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从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让学生处在陌生、未知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中国中小学八大常用的教学原则

中国中小学八大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特别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适用。 (一)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如前所述,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存在相当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的,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儿童生活中比较生疏的内容时,实物直观能够最为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 2.模像直观。模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实物直观虽然具有真实有效的特点,但往往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使用;模像直观则能够有效地弥补实物直观的缺憾,特别是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模像直观的范围更加广阔,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结构,都能够借助某种技术手段达到直观的效果。 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与前两种直观相比,语言直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的限制,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语言直观的运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学科不同,教学任务不同,学生年龄特征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地说,在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为直观而直观,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3.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直观给予学生的是感性经验,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运用直观时注意指导,比如通过提问和解释鼓励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启发学生区分主次轻重,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和本质及原因和结果等。 (二)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有领导的认识”是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生是不可能自行达到社会对于他们的要求的,教师对于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和教学效果的优劣都负有主要责任。然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离开了这一点,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态度感情的成熟和提高都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的启发应当能够激起学生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锻炼发展。因此,启发应当选择那些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又是他们通过自觉积极的思考能够得到基本正确结果的问题来进行。简单的事实和记忆性的知识,即使顺利地“启发”出结果,价值也是有限的。

试题编制的一般原则

试题编制的一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 目的不同 , 试卷编制的结构和试题的难度就不同。章节单元检测主要是诊断学生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 期中、期末考试则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 , 初中毕业考试的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 中考是为高一级学校招生提供依据。命题者在命题前要明确考试的目的,制订命题计划。 (二)科学性、有效性原则 合理的考试目标,需要由具体的试题来体现,因而,试题的科学性极其设计的有效性自然是评价试题质量的一个标准。试题的科学性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试题本身是正确的、可解的,没有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其二是试题的表述要简洁、明确、规范 , 图形准确,不存在歧义。试题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试题设计应能完成命题的考查目标,命题者应关注试题设计目标的一致性、可达成性等方面,也就是试题设计应与其要达到的考查目标一致。 (三)教育性、实践性原则 试题的内容包含了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价值判断,不同时期对数学的教育性有不同的要求,新课程下的数学试题应体现时代特征。而在设计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真实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试题命制中所用的材料、情景都应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密切相连,而不是脱离学生生活、学生难以理解的素材。 2. 注重试题背景的选取,应以具有正面教育影响的背景为主,特别是要选取学生能感受到的有影响的背景,这样可以提高考试的思想教育

价值。设计实际问题的试题不一定都是难题,命题者在设计这类试题时,适当编制一些简单的实践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上 , 而试题的新颖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颖性、创设情境的新颖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在考查的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要注重试题背景、考查的角度和设问的方式的变化。 (五)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教材内容的难易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 编制的试卷必须具有一定的梯度。层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试题本身要具有层次性 , 要入口宽、方法多、有梯度,这主要体现在解答题中 , 即每一题中的各个小问题难度应有区别 , 要有一定的梯度。 2. 整卷试题难度的分布要有层次性 , 通常是由易到难排列。 高质量数学试卷的编制及命题原则 一、衡量试卷质量的指标

有效教学的四项基本原则

有效教学的四项基本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人才及其智能存在个体差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个别差异,要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与特长都得到充分发展。鼓励冒尖,允许落后,关注全体,因人而异。比如,作业多布置选做题,教学目标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都体现弹性,每一层次的教学设计符合该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等等。 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特别强调要有计划性,要坚持备整册书、设计单元教案,教学要求应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分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若发现缺漏则及时补救,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习惯。 相观而善原则。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在教学中多开展交流讨论。 循循善诱原则。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它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讲得少些,讲在该讲之处;问得少些,问在该问之处。讲得少却讲得精当,问得少却问得神妙,这才是真正的循循善诱。教学有术,诱导有法,循循善诱,效果奇妙。 摘自:有效教学的一二三四夏循藻文《中国教育报》2010年6月4日原文约2000字 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提高备课质量 首先,教师应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既要准确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旦明确所教学科每年级段的课标,课堂就有了方向感,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便不会漫无目的,而是井然有序地开展。 其次,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必备课。教师只有通过研读文本,才能使自己真正地理解教材,在课堂上做到“深入浅出”。在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还必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它是恰当展示、传授教学内容的必要手段。教师应慎选教学方法,合理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融合起来,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再次,教师应认真设计教学问题,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课前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重点、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教学步骤,积极准备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这些教学安排,既要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最为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积极转换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 摘自:关注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实效性刘然文《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年第6期原文约1200字 课堂总结的几种形式 1.归纳式总结。一堂课结束时,教师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让学生易于掌握,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程改革的呼声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教师的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教师有效地教。 1.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学,“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改革意味着高中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策略乃至教师的角色行为、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方式等方面要从根本上发生转变,其核心在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1.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也是判断教学是 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有效的教学必须是在有效目标的引领下实现的,而有效目标的预设必须是在教师综合课程资源的前提下完成的。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体现的应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准,从目标的确定上就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 1.2研究教学对象

对学生的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的学习资源日渐丰富,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教学对象,认识教学对象的知识需求和发展需求。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熟知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研究教学对象就要研究他们的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设计教学。 1.3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把教材钻研得越深,悟出来的道理就越透彻。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要始终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和主干作用。教师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懂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不同知识在教学中应适时体现,以使学生在最适宜的时间保持最佳的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和学习发展的要求,要讲知识之间的关系,要讲学习的方法,力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加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哪些内容应精讲,哪些内容应深讲,哪些内容可自主学习。上课前要参照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切入点,理清思路,重点突破。即该浓即浓、须淡即淡,能简不繁、应详不略,把时间多留给学生,使课堂富有内涵,真正有效。“要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适当地拓宽教材是必要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宽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开阔眼界。 1.4体现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

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读后感

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读后感 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读后感(一) 教学的细节是教师一种教学理念流露,是教师一种教学风格的体现,更是教师的一种教学功底的展现。它简约却不简单,往往只字却能“诉千行”。作为教师,更应该细心布局每一处环节,化深为浅,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活泼。像打磨钻石一般,细心打磨孩子们稚嫩的闪光点,让有效和能力充分结合,衍生出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教学。 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常常感叹时光匆匆,特别是课堂内短短的40分钟。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总是营养丰富的“满汉全席”,但表达时的欠缺和教学经验的不丰富,让我很多时候会纠结在一些小问题上,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清晰的问题模糊化,结果词不达意,收效甚微。而《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一书正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它用简单浅显的故事、道理来告诉我们如何让理论成为现实,如何从未知转为已知,如何化深为浅,又如何化枯燥为活泼。 是的,正如此书所说:生动活泼的课堂首先源于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参与。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后才会不知疲倦、不畏艰难的学习。叶澜老师曾指出:“我们的认识是,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

与,就缺乏重建过程的基质。”是呀,若是在教学中千方百计诱导学生说出教师自己心目中的答案难免让学生失去兴趣,想要让他们课堂上“活”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正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始终保持“跃跃欲试”的精神状态吗?生动的课堂氛围绝对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所能形成的,学生的积极参与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反观自己,在埋怨40分钟不够长的时候,我是否应该反思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有多少“收”又有多少“放”呢? “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叫学生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考;不是要学生记住课本中的、教参上的或老师讲的思想,而是要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思想;不是要培养一个会记忆的民族,而是要培养一个会思考的名族。”书中短短的一段话跃然眼前,让我为之震撼。是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分强调继承和掌握,让孩子们唯书、唯师,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却又紧逼着他们创造、创新,如此闭门造车的做法,大概也只能复制出一个学习的机器吧!而《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却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当仁不让于师”,唯有学生不唯己,不守旧,敢于和善于打破常规,从不断的否定自己中才能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是的,要让学生不唯己,不守旧,教师首先应该从传统的牢笼中释放出来,放手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刨根问底。虽然并不是学生的所有质疑和创新都能体现其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在教师的委婉引导之下,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一番天地。 孩子就像一块未出尘土的钻石,需要我们细心打磨。而如何让钻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这是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都必须是科学的。不能向学生传播错误的观点和内 容,一旦发现教学中的错误,应及时纠正。 (2)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里说的根据教材的特点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材,各学科教材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各学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应有不同的特点。二是同一学科各部分 教材有各自的特点,也应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语文为 例,有的课文是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来陶冶情操,有的课文是通过人物 的刻画来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有的课文时通过论述来阐明某个观点 批判某种错误等。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努力发掘教 材内容的思想性,并根据学科特点,联系实际,结合知识进行教学,恰 当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做到学懂会用。 (1)要以理论为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力求把知识讲清讲透。 (2)要恰当的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很广泛的,一般包括: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兴趣、品行的实际;联 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联系当代科技尤其是高新 科技成就的实际等。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 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被苏格拉底称为“产婆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就在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儿童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自信心。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发扬教学民主 四、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转化的,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身感触的具体实物或形象,可以减少学生

幼儿园教育基础自学考试试卷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而不属于一般教育原则的是。( ) A.面向全体和因人施教原则B.尊重和保护儿童原则 C.活动性原则D.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2、贯彻保教结合原则需要避免的问题有保教分离和。( ) A.重“保”轻“教”B.重“教”轻“保” C.以教师为中心D.滥用教师权威 3、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学会倾听幼儿,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捕捉教育契机,理解欣赏幼儿,做幼儿自主活动的鼓励者、支持者、帮助者,这体现了原则。()A.寓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原则B.全面教育和协调发展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D.尊重和保护儿童原则 4、教育者要关注幼儿身心健康与安全,在教育活动中突出幼儿学习经验的完整性,在关注智力方面发展的同时重视情感、兴趣、社会性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体现了原则。()A.面向全体和因人施教原则B.尊重和保护儿童原则 C.活动性原则D.全面教育和协调发展原则 5、教师要有教无类,吸纳每一个幼儿的参与,将多种组织形式进行整合促进儿童发展。( ) A.面向全体和因人施教原则B.尊重和保护儿童原则 C.活动性原则D.全面教育和协调发展原则 二、名词解释题 1、幼儿园教育原则 2、保教结合 3、协调发展 4、寓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 5、尊重和保护儿童原则 6、全面教育和协调发展原则 7、面向全体和因人施教原则 8、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9、寓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原则 10、活动性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教育原则。

2、什么是全面教育和协调发展原则?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3、简述保教结合的具体要求和应该避免的问题? 4、为什么要贯彻活动性原则,如何贯彻? 5、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内容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6、 四、论述题 1、试述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的内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五、案例分析题 有些老师认为,如果在课堂上对某个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就意味放弃对其他大多数幼儿的教育。 请结合相关原则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原则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原则 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对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而这些因素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学策略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因此,我们在制定或使用教学策略时就应该依据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一)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教学策略是否有效,通常都以是否实现教学目标作为其主要的标志之一。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不同将导致采用的教学策略的不同,即使是相同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比如,在一门学科刚刚开始时,教学的目标往往是提起学习者对该学科的兴趣,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入,慢慢地将教学目标转化为促进学习者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发展学习者智能的长远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者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还以前面所述的为例,在学科刚刚开始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要提起学习者的兴趣,那教师就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教学策略:尽量选择本学科最近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对学习者自身发展起重要作用等方面的内容来进行教学活动,这些都是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在后来促进学习者掌握所授学科的知识、技能等时,就应该根据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内在逻辑、关系,学习者的现有知识结构等来选择或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总之,制定或选择教学策略时,一定要先分析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二)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制定或选择教学策略,还必须考虑教学内容这一因素。 例如,在教授事实知识时,就要先考虑教学内容是具体事实,还是抽象事实,如果是前者,就应该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具体事实之间的联系;如果是后者,首先就应找到有关此事实的具体表征,把它作为初始呈现的内容。教授事实时,教师们常会采用复诵、练习、抄写、记忆等策略。 而在教授概念时,就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因为一个概念是对一组类似事物或观念的归纳,所以给学习者呈现概念的正例和反例,让学习者分析要点、进行分类等都是有效的教学策略。 原理和规则的教学,其教学策略又不同,因原理和规则是对相关概念之间关系的阐述。教授这类内容时可以让学习者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原理、规则,并能举

浅谈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浅谈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沙角小学苏银开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提问引导 古人曰:“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几点粗浅的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

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问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 2、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员行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 3、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 总之,我们老师们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二、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 纵观我们的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

《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读后感想读书 笔记 《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这本书是为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为增进学习效果,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为提升学习体验,让学生爱学、乐学。全书深入一线教学实际,沿引典型案例,分析透彻,对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如何有效提升45分钟的课堂精度和厚度,让高效融合在“餐桌式”教学中?在阅读《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时有了几分感想。 1、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数学课常令不少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望而生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图像形象化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同样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教学中可以借助恰当的视觉形式来呈现、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利用视觉意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2、将教学与身体运动整合起来。动作直观主要可以分为演示

直观和表演直观。老师演示的正方体、三棱柱等模型就是让学生直观感受物体本来的样子,有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自己上讲台表演,就是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的最佳方式,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训练,也是一种展示。 3、在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舞台,每一个空间都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 大部分老师追求统一的普遍有效的操作程序,忽视学生内心世界的体验。而未成年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被关注。如果让他们拥有被重视的感觉,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4、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从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让学生处在陌生、未知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在已知学生状态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产生寻找答案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就是说,新知识应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慢慢发展累积起来的。激活已知同化新知,学生在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读后感情感上找到共鸣,在知识经验上得到发展,这才是有效教学。

教育学之八大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之八大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核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八大教学原则是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有这样一类考查形式,即以俗语或名人名言进行考察,今天我们一起来总结下考试中常见的这些话。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既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道德品质。此原则体现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考点有:文以载道,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考点有见之不若知之,之之不若行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做合一;力行而近乎仁;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乌申斯基说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思想不能离开事实。 直观性教学原则指教师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常考语句有: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是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启发性教学原则指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的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规律。常考语句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一个好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坏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有效教学的七项基本原则

有效教学的七项基本原则培训时间:2014年9月8日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课时:6课时 培训教师:左鹏 有效教学的七项基本原则: 1.教师 教师必须清楚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以及所教的学生。 这表示:教师应当── o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学习者 o用心研读,透彻理解所讲内容 o知道学生的能力如何、和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 o力求解答问题,解决疑难,关顾学生的需求 o将讲授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o谨记教导会建立一种师生的关系 o明白一旦自己的教导有错就会使学生误入歧途 2.学生 教师必须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这表示:教师应当── o在开始讲授时便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o用适当方法使学生对课题的兴趣持续(问/答;讨论/对话/挑战)o以自己对课题的感动和热忱感染学生 o表明课题内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o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容易参与在其中(避免“说教”) 3.言语 教学的言语必须是师生共同熟悉的。 这表示:教师应当── O清楚确定学生明白用语的含意

o阐释清楚新的词语、术语或短语 o尽量使用那些简洁易懂,且可以具体传达思想意念的词语o调整用语以适应学生的程度和经历 o向学生提问,看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所讲内容 o避免使用冒犯人的话语和难以理解的俗话俚语 o谨记传递的信息是学生所听到的,并非教师所说的 4.课程 课程的内容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学习新真理的最佳方法是与已知的真理联系起来。* 这表示:教师应当── 力求讲授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事例到理论 了解学生对课题已有多少认识 o将新的课题与已讲授的课题联系起来 o有逻辑地传授新观点──循序渐进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认真备课,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力求所备课程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并根据不同的课程安排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小组比赛、游戏、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形式来上课。同时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注重对课后作业的辅导,对于一些课后作业完成得不太理想的学生,及时找其进行辅导,不仅在知识方面对其进行辅导,更要上升到思想层面,让孩子们自觉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而对于一小部分的后进生,更要以朋友的角色去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让这部分孩子愿意和老师交流,然后再逐步地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及时与其家长进行跟踪交流,力求通过家校合作使这一小部分的后进生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实现转变。 (四)注重方法指导,传授做题技巧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做错了,力求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后,然后改正。 (六)对于孩子们,我都是采用“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能通过鼓励、表扬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七)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参与听课,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为了积累更多的上课经验,我也会在网上搜索一些经典的优秀上课视频进行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及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教学增添新的元素。

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

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余文森)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有效果指的是学有所得、所获;有效用指的是学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有效率指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的、简洁的、省时的。有效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就像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维度都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教学效用;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全国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因此把重心聚焦于有效教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要正确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必先要求我们在理论上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那么,有效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综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者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进行的,即沿用经济学的效果、效用和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可以说,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本文将对其进行系统的阐述。 一、教学有效果 “效果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1]教学效果是指由于教学出现的情况,是教学活动左右下的成果,包括受教学的影响所能显示出来的一切成果。[2]对教学有效果的认识,涉及动机与结果以及教与学的关系问题。首先,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它与动机无关。这就是说,它不关心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只关心教学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尽管它们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教师再也不能说:“我课上完了,教学任务完成了。”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是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按照教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培养” “引导” “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

教学原则—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学原则—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教学原则是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比较重要的考点,考察的方式包括单选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因此尤其需要重视该内容。那么接下来就针对教学原则结合其考察方式给大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和备考教学原则。 首先单选题的考察通常以概念反选、例子反选或古文反选的形式进行。其次简答题有两种情况:一是考察教学原则本身,需要记忆教学原则包括哪些原则;二是考察某一原则的具体要求。以及材料分析题以材料的形式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以及掌握具体教学原则的概念并结合材料进行说明。那么具体的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八大原则: 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基本含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考察方式: 1、规律与原则对应: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符合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2、例子反选:“教师在讲解‘精忠报国’这个知识点时,会结合南宋岳飞的实例,先让学生体会到爱国之情,再讲解知识点的含义。”符合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3、古语或人物反选: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符合科学性与教育性想结合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基本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

学以致用的目的。 考察方式: 1、规律与原则对应: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符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例子反选:“‘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古语或人物反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等均可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直观性教学原则 基本含义: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考察方式: 1、例子反选:“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能够使他们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符合直观性原则。 2、古语或人物反选:夸美纽斯首次提出直观性; 3、教学方法与原则的对应: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和参观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 四、启发性教学原则 基本含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