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五个着力点

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五个着力点

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五个着力点
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五个着力点

2019·10

自2015年始,高职院校陆续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据统计,2015年,全国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职院校只有两所,2016年增加到18所,2017年达到75所,2018年发展到140所。截至2019年9月,已有217所高职院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职院校

“要不要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但如何建设、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依然是高职院校目前普遍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作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

一、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保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这一鲜明的政治导向和办学原则,也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高职院校是否设立以及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其最终决定权在学校党委,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成立和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前提。为此,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

促改革、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一是统一思想,使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大意义。学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应充分重视并不断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培养和学校事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及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解决,使全校师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是可有可无,成立和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既是巩固高等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推进学校向更高目标迈进的现实需要。

二是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否独立设置,是学校党委行政是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体现。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直属学校领导的独立二级机构,统一开设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形势与政策’课),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统一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既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行政地位和基本职责,也是评估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

要: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几年发展,数量规模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成效也较为显著。面对新时

代新挑战,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文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对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进行一些理论思考和探讨。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曲士英,教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16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研究”(16JDSZK047)的阶段成果。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9)10-0090-04

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建设的五个着力点

曲士英

9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 值此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第十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18年4月21日至22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学者共计200余人与会。本届论坛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进行了多维研讨,旨在通过回顾、反思人类社会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史,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合理前瞻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和指引当代社会实践,深度透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仅仅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品格在于深度地“介入”现实问题

并以“改变”世界为宗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积极融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从“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转换与交融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检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蕴及其当代价值有助于在新时代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视域。 1.重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旨趣。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理论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理论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梳理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实践观,指出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对历史上的实践观的批判性继承,并对马克思的实践观进行了深度透析。他认为,把握马克思实践观的主要内容,需要对以往哲学家们的观点进行批判性重释,在此基础上将其扩展和提升为实践哲学的基本形态,并从“自为性”、“生活性”、“社会性”、“历史性”、“世界性”五个基本维度对实践哲学进行了综合分析。基于实践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庞元正分析了马克思的实践观创新与创新实践观的建构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特殊意义。他考察了创新思想的起源、创新实践的作用、人类社会实践的走向,指出人类社会的实践应从继承性的实践、常规性的实践向创新性实践转变。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建华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文本解读,探讨了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意蕴。他认为,马克思提出的“改变世界”意指将“现实世界”革命化,使“理想世界”变为现实。对马克思而言,“现实世界”是充满着自我异化的市民社会和不自由的世界,而“理想世界”则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都可以实现自我的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安徽师范大学余在海追溯了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起源。他指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起源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形式及其哲学基础的批判,而不是直接诞生于对康德“实践理性”的批判性改造,学界将马克思实践概念“康德化”的尝试,切断了马克思实践哲学与黑格尔实践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启示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启示 (一)建好马院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办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办什么样的教育、办什么样的大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要办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大学,就必须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大学如果不学习、不研究、不宣传马克思主义,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师生头脑,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各项工作,不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就不能叫作社会主义大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理想的战略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了坚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对于强化意识形态建设这一铸魂工程、固本工程,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调研情况看,马院建成后能得到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发展机遇,更多的社会认可。据陈占安教授在最近杭州举行的马院院长论坛上介绍,今后马院建设将侧重于建设“三优”工程,即优势学科、优质课程和优秀队伍,马院建设的门槛可能提高。从广东省马院建设情况看,目前已经有39所高校建成了马院,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也于今年7月成立了马院。因此,积极做好筹备工作,加快马院建设步伐,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前加快我校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领导重视加大投入是建好马院的前提 本次考察到访的10所高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均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用实际行动予以支持。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联系三个学院,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其中一个,书记杜小明对马克思主义学院遇到的问题,经常亲自协调解决,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马克思指出,“信仰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信仰就是人们对其认定的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渝的信赖和执著的追求,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指对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奋斗方向坚信不移,并且愿意身体力行。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至今马克思经久不衰,因为马克思具有先进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而青年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的接班人,大学生的信仰则显得尤

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信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指导人们创造美好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科学信仰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只有真正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而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就要认真地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完整、准确、全面的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如果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或者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就不会被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所吸引、所折服,也就不可能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信仰的形成不仅建立在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而且还要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只有在实践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反复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坚定地信服马克思主义。同时,科学信仰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意志的过程,只有在反复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经历困难、曲折和失败的磨难,才能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 第三,努力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经常地、大量地存在,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侵袭着人们的思想,干扰着人们的科学信仰。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着重认清它们的思想实质。在分析和鉴别的基础上,摈弃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关于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

关于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 □鲍嘉琪 【内容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领袖和集大成者的青年时代经历出发和思考,何以在青年时代培养哲学思维,渐进发展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充满辩证的眼光和批判的视角,对于指导新时代青年人的真理选择和人生实践都具有莫 大的价值,对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民族的繁荣复兴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时代青年;哲学思维 【作者简介】鲍嘉琪(1995 ),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哲学 新时代的浪潮虽奔涌奋进,风帆不息,不乏前途也时而迷雾困顿、大浪翻袭,如同青年人的蓬勃盎然之气一样,矛盾始终存在着,这同时并举的朝气与迷茫,也为当代青年人带来了众多精神困惑和人生抉择之疑,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坚守本心,不因外物所迷失,思考内心,如何笃定立于新时代,成为新时代青年人的哲学思维困惑和亟待解答之题。 一、何以培养青年时代的哲学思维 青年时代能否塑成哲学思维的培养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敏锐的洞察力、敢于直面现实、奉献人生价值等众多精神层面的引领,从主观层面上作出抉择,对于哲学思维的培养都必不可少。不过,这样的思维培养下的前提一定是青年们通过自身学习和实践的不断摸索,培养自己逐渐拥有一种独立的世界观,清晰且辩证的运用方法论,认清外在客观世界的本质,真正意识到人生而为人的意义和人真正的价值属性,才能进一步促进拥有真正的哲学思维,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当然,这一切理论的假定都需要立论事实来充实、塑形,就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导师的青年经历作为切入点,这自然堪称是比较优秀的范式。众所皆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领袖马克思先生曾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那一年,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年仅24岁,这无疑从多维的角度都在象征性地讽刺着不同时代“24岁”的青年人。“林木盗窃案”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门,也使得马克思开始更深入性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关注人的本身。在他担任《莱茵报》主编之时,革命与民主的色彩格外的浓厚,他笔耕不辍地批判“林木拜物教”,可是当时的莱茵省有这样的规定:未经森林主人允许捡拾枯树枝去烧柴或变卖都算盗窃并进行惩罚。这样的规定无疑从客观现实的角度更加刺激着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因为在马克思那里,国家和法应该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并且,应该是事物本质的反映。现实社会的沉重打击敲醒了马克思灵魂内的警钟,一定意义上这也为他建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打下了牢固的思维认知基础和客观现实架构。青年时代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不但没有打消他的锐气,反而更加增强了他要改造世界的决心和动力,从他青年时代经历事件的一个缩影,便可感知确实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况且,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善于观察和热爱学习,他始终能够捕捉到社会的两面性,这是绝大多数青年人都无法比拟的。当然,在我国也有很多优秀的杰出的,在青年时代就已经出类拔萃的人才,如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人在法兰西执行旅欧小组任务时,也都正处于青年时代,包括赵世炎牺牲那年,也未满26岁。而今处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习近平主席年轻时也曾有过7年知青岁月,他15岁时便去了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经历,不论体力劳动令他多么身心俱疲,他的思想意志也从未有过懈怠,总要挤出时间来读书、思考,青年时代的艰苦经历也为他超于常人的思维认知养成奠定了敦厚的基础。 实则,青年时代的哲学思维的培养不外乎需要有主观的认知,有选择性的学习,有理性的认知以及更重要的是一切的检验都来源于实践的力量,青年时代拥有人生最绚烂的大好时光,保持一颗初心,体会思维的智慧,学会选择最科学、充满真理的哲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利于个人素养的提升,更利于日后对于世界的改造和对于全人类的贡献。 二、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在不同时代被赋予的思想内涵是不同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隽永不息,在新时代也同样熠熠生辉。正如马克思先生曾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方法若能够真正掌握,且得心应手地活学活用,对于青年人看待事物和改造思维都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现今,绝大多数中国的青年人初识“哲学”几乎都是在高中政治的课本里,学习哲学词义未免显得生疏和晦涩,这与西方的很多青年知识分子中间有了一定的间隔,他们很早就在阅读关于哲学的入门书籍,比如《苏菲的世界》,此类书籍目的是为了培养青年拥有哲学的思维且进一步助力他们也能够拥有独立的世界观和实践的方法论,因此西方很多学者称这类书籍为哲学的入门读物。当然,中西方文化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由于文化国情、民族色彩不大相同,伴随着学业能力的提高、知识素养的提升,中国青年学生也同样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通过多年理论学习的沉淀,加之以社会实践经历的充盈,许多中国青年更倾向于思考人生,开始更加关注自我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设计。而真正意义上接触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际,更 · 19 ·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作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院xxxx学院专业xxxx 姓名xxx 学号201020xxxx 2010级x 班 题目及要求:1、谈谈青年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及其启示? 2、结合自己所看过的一部优秀影视或文学作品谈谈如何搞好我国的文化建设? 3、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任选两题,层次清楚,论述全面,5号宋体,A4纸打印(1页)) 1、答::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当代中国青年以成为最活跃的闪光点,不仅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轻松愉快,自由浪漫,更时刻思考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同时也在改革开放中青年率先解放思想,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与祖国共奋进、与人民齐奋斗,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工程的实施中,在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中,在应对各方面重大挑战的斗争中,无不记录着青年的理想和追求,无不彰显着青年的努力与奋斗,无不铭刻着青年的光荣与辉煌。 启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所以青年应该增强竞争意识,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信息革命的飞速前进,经济政治的竞争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信息更加丰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对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加重大 2、答:改善民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现实需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21世纪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具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既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也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5.民生经济的提升,推进改革就更加深入民心,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 6.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必然增强广泛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了社会生产 得分任课教师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阅读书目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阅读书目 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阅读原著文献目录 1、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钟家栋等主编:《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孙晓莉著:《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吴剑杰:《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及其演进》,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6、孙冶方著:《社会主义经济论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版。 7、齐涛:《中国政治通史》(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泰山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肖生生:《两种命运的决战》,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0、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11、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第1、2、3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费正清:《剑桥晚清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5、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6、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18、秦英军、李占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二版。 19、中共中央党史办:《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1、杜绍祥,段超主编:《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2、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3、陈勤等著:《中国现代化史纲》上、下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4、张子宏:《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25、刘佛丁等:《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6、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7、赵剑英主编:《复兴中国:中共第三代对中国现代化的新追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对当代青少年的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青年与以往的青年不同的是:以往青年的信仰往往是一元化的。而当代青年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信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哲学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等积极的信仰,还对金钱的信仰,权力的信仰等负面的信仰。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青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如何树立、改正这些青年的信仰?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 一、造成青少年对于信仰缺失和错误的原因 (一)当代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不重视,对于哲学的概念的不了解。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当代青年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对于这些困难,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代青年摆脱这些思想的困惑,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可是当代青年不懂得怎么去运用。比如: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哲学中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而往往去自我逃避和自我放逐,断章取义于一些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言论,对于这些言论的信奉,是因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不了解,不能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家当时语境,只从中选取让自己心里受到安慰的语句,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三)是当代青年对于信仰的不坚定,当信仰和当前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利益。信仰的作用日趋弱化,这种信仰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年的发展,让当代青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当年青年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又不能自己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信仰和价值体系选择了默认的接受,这样就造成了正确信仰作用力的弱化。可见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对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比 对于青少年应该掌握正确的哲学思想,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通过认真学习,了解两个哲学体系的正确思想,从而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找到两个哲学体系中的冲突域融合,从而树立起自身的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 (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1.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哲学也在五千年间得到了发展,其发展历程是[1]: (1)先秦哲学:孔子的仁爱哲学、墨子的兼爱哲学、老子的道生万物哲学思想、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孟子尽性知天的哲学思想、周易哲学、荀子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 (2)两汉哲学:淮南子的哲学思想、董仲舒神学目的论哲学思想、王充元气自然论哲学思想。 (3)魏晋玄学:王弼贵无论、裴頠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僧肇的不真空论。 (4)隋唐佛学:天台宗三地圆融、法相宗万法为识、华严宗四法界、禅宗自性顿悟。 (5)宋明时期:张载太虚即气、二程天即理、朱熹大成的理学思想、陆九渊心学思想、王守仁致良知。 (6)明清时期:王夫之理依于气、颜元的哲学思想、戴震的哲学思想。 (7)近代哲学:龚自珍和魏源的哲学思想、洪秀全的哲学思想、康有为的哲学思想、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2.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主要产生了一下几个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当代青年有很重要的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作者:万浩然 来源:《学理论·下》2019年第10期 摘要:在时代要求呼唤下,人民的需求呈现多样性特征,表现出对美好生活及美好生态文明的需求。为此,我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结合具体实际,为解决生态文明问题,在生态保护、治理和防护方面提出来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深刻地回应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为什么要建设、发展什么样的以及怎样更好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科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体情况产生的顺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对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系统地学习和探究,对于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生态保护;生态治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0-0059-03 经过四十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物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人民对于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普通的温饱,表现出了对美好生活及美好生态文明的需求。然而,生产力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了诸多问题。而现如今,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关键因素,使得各国逐渐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谋求最优化的治理方案。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國。基于此,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来指导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我国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立足点是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自然观 新时代的生态文明观指出,人是从自然中脱胎而来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体,人的生活和生存离不开自然,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生活的物质资料以及生产场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人的发展受到自然的制约,但是,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就决定了人类对于自然有一种主观支配意愿,这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以人类统治自然,征服自然为主的纯粹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

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020年办理高校示范马克思(2020)

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020年办理高校示范马克思(2020) 根据《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7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17〕13号)、《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8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18〕47号)、《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9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18〕142号),为加强对“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研究项目的管理,根据教育部社科司统一要求,现就建设项目结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结项范围 1.2019年“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一般选题项目; 2.2018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项目; 3.2017年“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一般选题、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的团队及负责人项目。 二、结项要求 1.请各高校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简称《结项办法》)中有关要求组织项目成果鉴定及结项事宜。 2.入选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需对照立项时承诺的任务,撰写团队建设情况总结报告(主要包括:三年来团队所在学校执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优先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团队在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党建思政、特色项目等方面的建设成果,以及项目成果、同行评价、社会影响等内容)并提交纸质版。 3.请各高校积极组织好结项工作,项目负责人要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总结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三、材料报送 本次结项范围所涉项目按照《结项办法》的规定程序和要求登录教育部社科司(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育以下简称“管理平台”理,在项目中后期管理系统中在线提交结项申请,填报并在线生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以下简称《终结报告书》)提交成果电子版、团队总结报告及有关结项材料。 通过鉴定的项目报送下列纸质结项材料: (1)《入选团队建设情况总结报告》1份;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意义 姓名:杨君尧院系:政府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号:201311232061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建构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架构。以该理 论作为根基产生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哲学、以及革命意识形态对现代的政治哲学和社会运动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近现代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一条道路并走向成功的。这个理论距今已经有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对于一个社会科学理论而言,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是难以想象的。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马克思的一些“经典”理论在今天的实践中确实显现了其历史的局限性,理论发展的日新月异也使得这些“经典”的思想很多都走进了沉重的故纸堆中。旧的思想在不断地革新,人们也在不断地修正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看法。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不变的是马克思作为社会学巨匠在人类历史上无法动摇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变化去完善自身本身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的一部分。尽管理论自身有时代局限,社会实践总会带来前人难以想象的问题。马克思不是预言家,社会学也不是自然科学,社会学家无法像物理学家一样准确的预言彗星的轨道,所以历史的变化总会给理论带来新的挑战,有的理论必然在时代的进步中需要革新和修正。但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思想和精神却是可以穿透历史,去影响我们,让我们领悟新的意义的。 马克思主义总在发展中不断更新,是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石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即使是在十年前我们也难以想象今天拥有便捷的无线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现代生活。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本身都难以预言人类的情感与智慧,只能对自然的恒定的规律作出解释。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自身就强调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性,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要求决定了其必须发展和不断地根据现实去更新。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的认识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征,这说明了我们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因为社会实践是没有穷尽的,在社会实践中总会出现新问题和新挑战,在革命时期有革命时期的具体问题,在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全新挑战。因此中国共产党才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具体的社会实践不同,具体的历史环境不同,就不能生硬的嫁接在其他的实践和历史环境中诞生的理论。但唯物辩证法同时强调了人的社会实践是有共性的,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一、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三种不同的哲学形态,根据其产生和存在的地域不同,可以分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根据其学派的不同,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这三种哲学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以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与中国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外来的文化。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长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有着多方面的高度契合。因此,合理地阐释中国哲学及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内在环节。 二、中国哲学的深刻性思想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给予了中国传统哲学深刻的改造,使得传统的文化因素、哲学因素都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有机内容。 首先,在中国哲学中,我们所运用的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对于解决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何以是可能的问题,提供了有益资源。中国哲学在建立哲学本体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是一个直觉与逻辑相统一、知识与境界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掌握了其方法论原则可以适当地防止不可知论、相对主义等的发生。因此,正确地认识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和掌握其相应的方法论原则是中国哲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次,中国哲学中所阐述的人性论思想对当今我们正确认识与把握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指向意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东西方人,在对人性论思想上的理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基于人性论预设的差异。 最后,表现为中国哲学对本体论观念的理解,对了解古代的本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本体论思想大致有三大传统占主流地位,分别为:理本论,以理作为本体;气本论,以气作为本体;心本论, 以心作为本体。由此可见,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气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它突显出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这一特征。这一特质在中国哲学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哲学中常常把本体概念视为虚位概念;二是将本体理解为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的不同方面的整体实在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是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循序渐进地融入中国哲学的体系中,成为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武器,拥有了能够指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真理。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着相互整合的整合点,有着相融和相通之处。具体表现为: 首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国传统朴素唯物论有相通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一元论指出,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进一步表明物质的多样性,当然气一元论并不完善,但也为朴素唯物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契合之处。认识论是关于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等的认识。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也同样不间断地传递着以行验知,以行证知的理论传统。可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朴素辩证法的相融之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整体性、普遍性、客观性,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一直延续至今为我们所用。中国古代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建设方案(定稿)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 为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教社科[2011]1号)、我校《2011版培养方案》和《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课程成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创新素质的重要课程。 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05”方案的要求,通过四年的建设,将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等课程建成我校精品课程,并力争将其中的一至二门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三、课程建设基本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中央16号文件和中宣部、教育部文件的精神,把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课程作为一个德育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整体来建设,从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上作整体研究,努力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我校红色育人工程相结合;二是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教学内容建设 积极贯彻根据中央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示精神和学校党委的有关要求,落实2011版培养方案,从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改革教学内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基础理论素质,把素质教育提高到重要地位认真加以研究。各门课程都必须认真研究,精选优化教学内容,做到“三忌三贴近”:忌抽象说教,忌照本宣科,忌脱离实际;贴近时代、国情和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把握热点,解析疑点,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作为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扬弃而产生的,它们的流传和发生影响又大致是在同一历史时代,因而二者之间必然有着许多相同点。 1.时代背景相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相同,都产生于19 世纪中期。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了产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 ,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国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资本主义社会这时也已发展到了自己的成熟期,社会的基本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变得日益激烈,工人运功此起彼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2.自然科学前提相同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像近代早期处于分门别类的研究、搜集材料科学阶段,而是已发展到“整理材料科学”阶段。自然科学是以研究客观物质发展过程为特征的科学,有机化学、地质学、动植物学以及生理学、胚胎学等已纷纷建立起来。最重要的是当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些划时代的自然科学成果为人们超越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创立现代西方哲学奠定了自然科学前提。正因为如此,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证精神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充分的表现出来。 3.哲学思想来源相同 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西方近代哲学是它们的哲学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如培根的实验科学精神及归纳法等,对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现代的科学主义思潮从孔德实证主义开始贯穿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过程之中。欧洲大陆的唯理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费希特把客观理性主义转向主观的非理性主义等,对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人本主义的非理性主义就是从此发源,从而成为现代西方哲学思想中一支重要的哲学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和法国的唯物主义、理性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4.对待近代西方哲学的态度相同 批判、继承和超越。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他们从各自不同的出发点、立场、原则、方法出发来猛烈的批判近代哲学以及西方哲学传统。第一,他们批判了近代西方哲学把世界二元化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传统。第二,批判近代哲学的哲学观。近代哲学的任务是去建立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以及企图使哲学成为一切科学和知识的基础,成为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他们要追求绝对普遍的永恒真理、终极存在。恩格斯宣告了这种近代哲学的“终结”,后现代主义则宣布大写的哲学死了。第三,他们批判了近代的先验的形而上学的理性原则和极端理性主义。近代西方哲学的理性是抽象的先验的不证自明的东西,用理性代替了中世纪的上帝,理性成为万能的君主和神明,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近代哲学家们认为一切都是有理性的,都是符合理性的原则,理想的社会应是理性的社会。近代的资产阶级由抽象的理性主义原则,企图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他们梦想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查情况

思政课开设及保障情况自查报告 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学校党委: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2006级第一学期开始实施“05方案”。根据独立学院学生文化、心理素质基础相对薄弱,人文社科知识相对贫乏,特区学校毗邻港澳,学生受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影响较大的实际,我们决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贯彻落实国家“05方案”的基础上,走创新之路,探索适应独立学院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一、基本情况 1.课时与学分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国家“ 05方案”规定的四门理论课的总学分14学分不变,并完成“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2学分。总共完成16学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每学分保证16学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思路。 2.班额 我校初创时期校舍教室资源紧张,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大班课是暂时无奈之举,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缓解,已由最初办学时思想政治理论课180人以上的班型,逐步降到150人/班,再降到90-135人左右的班型(我校标准班型是45人/班,思政教学班为2-3标准班),随着正在进行的思政课教学改革,逐步实现现在的90-100人左右的班型,完全实现了省厅要求的“课堂教学班额”小型化目标。 3.专项经费 面对独立学院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努力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急需的经费和物质保障问题,按照教育部、省厅要求,努力落实生均20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费,同时保证重点,不影响正常教学经费需要。 4.教师数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在编、聘任教师共21人,其中在编17人,聘任4人;博士学位5人,占教师总人数20.8%,硕士16人,占教师总人数66.7%;高级职称8人,占教师总人数33.3%,占16.3%,中级职称16人,占66.7%;中青年教师21人,占教师总人数87.5%。 5.教师社会实践 利用寒暑假或重大纪念日,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思政课教师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