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缩印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缩印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缩印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缩印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二、教材概括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三、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1分)是借

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

探索,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1分)

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

进行分析及解释。(1分)

四、品德心理结构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1分)道德情感、(1分)

道德行为(1分)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五、学习策略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2分)和记忆

效率(1分)的一切活动。

六、短时记忆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1

分)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1分)

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

忆的。(1分)

七、遗忘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1分)或者再认和回

忆时发生错误,(1分)就是遗忘。

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0.25分)不能再

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0.25分)一时不能再认或

回忆,叫暂时性遗忘;(0.25分)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

叫永久性遗忘。(0.25分)

八、学习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

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分)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

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

实自己的过程。(1分)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

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

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1分)

九、从众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

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2分)即在

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

致的现象。(1分)

十、社会学习理论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

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2分)社会学

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1分)

十一、精神分析心理学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治伊德创

立的一个学派。(1分)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

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于手段,发

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1分)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

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

象。(1分)

十二、教育心理学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1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

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分)

十三、心理特征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过程中形

成的稳因而经常表现出的意识特性。(1分)主要包括能

力、气质和性格。(1分)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活动彼

此区别的主要标志。(1分)

十四、成败归因理论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进行了系统探讨,提

出了动机理论。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

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

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

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

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2分)。

这一理论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

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

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

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1分)

十五、遗忘的干扰说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

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1分)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1

分)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重要原

因。(1分)

十六、自我意识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

的高级阶段,具有自觉

和能动性。(2分)在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

验和自我调控。在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和心理自我。在观念上,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

理想自我。(1分)

十七、社会助长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

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

提高。(2分)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

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1

分)

十八、教学目标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

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1分)它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

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

本功能。(1分)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并以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1分)

问答、论述题

一、联系实际,试论述学习迁移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研

究迁移分类对高校教学有何帮助? 15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学习迁移的分类

1.按照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

移。(1.5分)

2.按照迁移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

向迁移。(1.5分)

3.按照迁移的先后来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

向迁移。(1.5分)

4.按照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

遍迁移。(1.5分)

(二)对教学的帮助

1.通过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迁移的种类,可以帮助

我们拓宽对迁移的认识,从整体上来把握迁移。(2分)

2.迁移的种类不同,其教学要求的条件也不一样,了

解迁移的分类有助于促进对不同类型迁移规律的研究。

这样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充分认识并灵活运用迁移规律,

以提高教学成效。(2分)

(三)联系本学科实际谈学习迁移。(5分)

二、什么是思维?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

的、间接的反映。(2分)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

段;(2分)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

显著发展;(2分)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

元认知。(2分)

三、心智技能是怎样形成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

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

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相继的三个阶段:

1.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

的阶段。(1分)

2.原型操作阶段: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

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践。(1分)

3.原型内化阶段: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1分)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分)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1分)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1分) 4.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2分)

四、根据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分

(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1.采用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3分)

2.教师要注意创造适当气氛,以利于问题的解决。(3分)

3.让学生熟悉学科在基本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使学生养成有分析地提出异议的态度,准确地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解题过程的习惯。(3分)

4.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特定的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与策略上,放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3分)

能联系实际。(8分)

五、如何利用成就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2分)

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3分)

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少安排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3分)

六、联系实际,试论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15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举例)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1.5分)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1.5分)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1.5分)

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1.5分)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1分)

2.主动交往。(1分)

3.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

4,自尊善人、自信信人、自助助人。(1分)

(三)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1.避免争吵(1分)

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1.5分)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1分)

4.学会批评。(1.5分)

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分)。

(二)个体心理系统:人类个体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1.5分)

2.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1.5分)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

几个星期。(1.5分)

4.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就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

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

质和性格。(1.5分)

八、什么是知识的识记?怎样提高知识的识记效果?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知识的识记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感知、思考、

体验和操作。新信息必须与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

系,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才能获得巩固。(2

分)

识记的主要方式有: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

息编码方式;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是以语音听觉编

码的方式进行;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材料,主要以语义编

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还可借助语

言中介编码。(2分)

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

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

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

(2分)

合理复习,防止遗忘;复习时机要得当;复习的方

法要合理;复习次数要适宜。(2分)

九、请结合所任教学科,论述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

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20分 (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界环境的支配

下被动地形成S—R的联结,而是主动在头脑内部构造

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成反应习惯,而

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

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

主体的预期所指引,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影响较大的

有以下几种理论(3分):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

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

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

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

体系。(4分)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

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

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

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

面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

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

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所谓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

义的学习。(4分)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

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之为学习事件。学

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信息加工

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

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4分)

能联系实际。(5分)

十、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应如何引导

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20

分(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8分)

1.总趋势(2分)

①我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

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

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是基本协调统

一、同步发展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

整体。

②大学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

为自我意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自我体验最为强烈。

③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

2.自我认识(2分)

①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②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

③自我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具有丰富性、完整

性、概括性和稳定性。

3.自我体验(2分)

①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性。

②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

②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4.自我调控(2分)

①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

(2)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

(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7分)

1.全面认识自我(3分)

①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②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③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④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③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2分)

①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促使他们产生自尊

感,克服自卑感。

②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树立不达目

的决不罢休的信心。

3。努力完善自我(2分)

①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⑦努力提高现实的自我。

(三)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5分)

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

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恰如其分的分析,采取

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向学生广泛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

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学会保持健康的情

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自娱等等。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将宣讲与咨询紧密

结合起来。为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

解决在入学适应、学习、社会适应、恋爱与性心理卫生、

择业与求职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能更好地

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十一、根据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树立教

师威信,发扬师爱。20分(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教师威信

1.教师威信的涵义。 2分

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

力量,是教师对学生

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

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2.教师威信的形式。每要点0.5,共2.5分。

教师的威信取决于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

素是威信形成的根

本性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

(1)教师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

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

(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对学生威信的形

成具有积极意义。

(3)良好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

信。

(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

(5)要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精神。

3.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每要点0.5分,共2分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以

下几个方面的主要

特征:

(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二)师爱

1、师爱的涵义。 2分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心理

智慧、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它既

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

同时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2、师爱的特征。每要点0.5分,共2分。

(1)师爱的职业对象性。教师必须热爱学生。

(2)师爱的原则性。必须按照培养目标去严格要求每

个学生。

(3)师爱的广博性。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不偏。

3、师爱的心理功能。每要点0.5分,共2分。

(1)激励功能。

(2)感化功能。

(3)调节功能。

(4)榜样功能。

4、师爱的表现形式。每要点0.5分,共2分。

(1)关怀和爱护学生。

(2)尊重和信任学生。

(3)同情和理解学生。

(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三)结合所任教学科实际。 6分

十二、联系实际,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0分(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

1、概念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

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1分

(2)、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

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

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分

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分

3、学习动机的种类。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

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0.5分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

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0.5分(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

机和外部学习动机。0.5分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1.概念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况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之形成的学

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的状态,形成学习地积极性。 1分

2.策略每要点1分,共5分。

(1)创设问题情况,实施启发性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充分考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每要点1分,共

4分。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4.联系实际。

5.5分

十三、教学直观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根据直观的对象,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象

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一)实物直观(3分)

1.概念: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

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1分)

2.优点:(1分)

①实物直观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

系比较密切、比较一致,因此它在实际生活中定向作用

较好,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也能很快地发挥作用。(0.5 分)

②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有利于激

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科学知识的积

极性。(0.5分)

3.缺点:(1分)

①在实际事物中,往往是本质要素与非本质要素混

杂在一块,难以突出本质要素。(0.5分)

②由于时间、空间和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难

以通过实物直观获得清晰的感性知识。(0.5分)

(二)模象直观(2.5分)

1.概念: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

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图片、幻灯等。(1分)

2.优点(1分)

①模象直观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0.5分)

②它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

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0.5分)

3.缺点(0.5分)

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

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三)言语直观(2.5分)

1.概念:言语直观形态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

过学生对言语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

行的一种直观形式。(1分)

2.优点:(1分)

①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

以广泛使用。(0.5分)

②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

情,唤起学生的想象。(0.5分)

3.缺点:(0.5分)

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

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十四、联系实际,试论述创造性思维包含哪些成分?怎

样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5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创造性思维的构成成分(4分)

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1分)

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1分)

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1分)

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1分)

(二)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6分)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1分)

2.“头脑风暴法”(2分)

3.“戈登技术”(2分)

4.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应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进行(1

分)

十五、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

中有什么作用?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6个环节(6分)

1.明确教学目的(1分)

2.分析任务(1分)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1分)

4。设计课程(1分)

5.教学(1分)

6.评定(1分)

(二)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2分

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均具有重

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

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高

教学系统的效率。

十六、试比较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异

同,并论述这种理论对德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20分

(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3分)

皮亚杰认为:

1.儿童在6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他们在

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

束力。(1分)

2.儿童在6—10岁期间处于他律道德阶段。他们

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神圣不可

更改的,是绝对权威的(1分)。

3.10岁以后的儿童进入自律道德阶段。他们开始依据

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

对的,可以与他人相互尊重和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

则(1分)。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6分)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

段论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

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

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2分)。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

力的屈从或逃避惩罚。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满足

自己的需要或获得奖赏。

水平二: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

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

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2分)。

3.“好孩子”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

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众的意见,

谋求大家的赞赏。

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

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

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律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

法。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此时道德判断的标准已超

出外在的法律和权威,而源于自身内部的道德命令(2

分)。

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

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它是由大家商量

决定的,也可以由大家商定而改变。

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基于自

己的良心所选择的普遍道德原则为导向。

(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相同点

和差异点(4分)

1.相同点(2分):

①认知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提出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

⑤通过道德判断研究道德发展水平。

④柯尔伯格系统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

2.差异点(2分):

①皮亚杰研究对象的年龄一般在12岁以下,13一

14岁的少年;柯尔伯格把年龄扩展到22——28岁。

②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柯尔伯

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③皮亚杰认为年龄与道德成长是平行的,以年龄作

为划分道德发展的标准;柯尔伯格不以年龄作为划分道

德发展水平的标准,而是以道德判断水平作为划分的标

准;

④皮亚杰认为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对道德发展有

重大影响;柯尔伯格认为要以教育本身来促进道德水平

32的发展。

(以上内容各答出2点即可为满分)

(四)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7分)

1.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学

生的思维水平,提高道德判断的能力。(2分)

2.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

制约作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2分)

3.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对青年

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

力。(2分)

4.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还应注意道德情感的

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训练。(1分)

分析题

一、上课铃声刚刚停止,讲授经济学的贾老师提着书包

匆匆走进教室。在宣布

上课以后,他说:“我今天因为感冒,有些发烧,所以

音量可能受影响,请同学们注意听讲。”他象往常一样

先是讲评作业:“说实话,你们是我遇到的学习风气最

差的班级,有的人写作业是三言两语应付老师,有的人

是相互抄袭、欺骗自己。某某来了没有?某某某呢?站

起来!你们已经两次没交作业了,知道吗?课下找我一

下。本来我就不愿教书,遇到象你们这样的学生,我就

更不想教了。”

贾老师正式讲课了,他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

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他的板书少,

语速快,常常有许多学生听不清楚或听不明白,每当这

时,贾老师看到一些学生迷惑不解的样子总是问大家:

“听明白了吗?懂了吗?”下面都没有回音,于是他又

继续讲课。临下课时,他的手机响了,他赶紧关掉,继

续说:“下面的问题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我还是要讲一

讲----”

下课铃声响了,贾老师对围着他提问的学生说:“对不

起,我有急事。”然后匆匆地离开了教室。

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贾老师的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本题参考分值为每要点2分,总结、归纳2分。

1、上课应有提前量,以便调整好情绪,不要来的太晚,

更不能迟到;

2、声明自己有病,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3、开场白的点名批评影响学生的情绪,伤害部分学生

的自尊心;

4、“本来我就不愿教书,遇到象你们这样的学生,我就

更不想教了。”属不良暗示;

5、他的板书少,语速快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

6、总是问大家:“听明白了吗?懂了吗?倒不如说“清楚了吗?”把责任留给自己;

7、BP机(手机)在上课前应当关掉,否则算教学事故;

8、“下面的问题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我还是要讲一讲”有些多余;

9、应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不要来也匆匆,走也匆匆。

二、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

请用所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这段话的涵义(共20分)

参考答案:

每要点3分,共15分。联系实际总结归纳5分,共20分。

1.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

2.应认真分析学生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和自我意识;

3.用教师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他们;

4.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十分必要;

5.只有感情上的相互接纳,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研究材料初步揭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大约发

生在大学二年级末、三年级初。在你的教育工作中是否也发现了这种现象,请你谈谈对这转折时期的看法。

参考答案:

本题参考分值为,第1、2要点各5分,第3要点10分,共20分。

1、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情感、自我调控;

2、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自我认知日趋辨证,自尊心占主导,自我调控更加自觉,是自我意识的转折期;

3、联系自己教学中的实际,谈如何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我们并不对教师说,你们得这样或那样做,但是,我们得对他们说,你们要研究你们想支配的那些心理现象的规律,并且在工作中考虑这些规律和那么想应用这些规律的情况。”

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谈谈自己的感想。(共20分)参考答案:

每个要点各5分,共20分。

1、研究表明,心理学的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

2、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

3、应用这些规律的经验。

4、违背这些规律的教训。

五、赵老师是某高校的年轻女教师。今天她穿了一套漂亮艳丽的吊带裙和时髦的拖鞋。她走进教室,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这才发现有不少学生正在热烈地争论什么问题,连上课铃声都未注意到,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

她偶尔注视一下学生,才发现有一些后排的学生又在开小差了,这是她最不愉快的事,便当场要求他们收敛。她讲到重点处,习惯地提高音量,竟然还有同学说没听清楚,要求重复。她讲课的内容很丰富,直到下课铃响才结束授课内容,然后布置一些作业。

今天是她教学中很平常的一次,就这次教学活动而言,你认为她在哪些方面未运用心理学规律,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共20分)

参考答案:

每个要点2分,共20分。

1、她穿的服装,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服装应以庄重、大方、朴素为宜;

2、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学生正在热烈地争论什么问题,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因势利导

4、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应改进。

5、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不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把握好节奏。

6、她偶尔注视一下学生,更多的时间干什么了?看讲稿?

7、发现有一些后排的学生又在开小差了,这是她最不愉快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力集中,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的问题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8、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表现,如说话等,不要当众批评,可静默数秒,或课下教育。

9、她讲到重点处,应当配合板书教学,教学重点应当重复。

10、拖堂不是好习惯,有时会影响其他课程,有时会影响学生生活和休息。课后作业应提前布置,并注意学生的反应。

六、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辩证法,红军小战士刘炽随众听讲。毛泽东

讲课乡音颇重,且辩证法理论过于思辨,刘不明所以,不久便在台前酣睡起来。旁有红军干部急欲唤醒刘,毛泽东微笑止之。

毛泽东在课堂上何以纵刘酣睡?

参考答案:

前两点各5分,共10分。第3点10分,共20分。1、毛泽东讲课乡音颇重,且辩证法理论过于思辨,是毛泽东自身的问题

2、毛泽东微笑止之。是毛泽东师爱的体现。

3、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如何处理?

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博弈论(整理过名词解释和简答)

名词解释: 1、博弈:一些个人、团体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据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者先后,一次或者多次从允许选择的行为或战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2、囚徒困境:从博弈中的两个利益主体出发选择行为,结果是既没有实现两人总体的最大利益,也没有真正实现自身的个体最大利益,比如经济领域的寡头竞争、公共产品的供给。 3、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人们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能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也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就是非合作博弈。 4、常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得益总和为非零的常数 变和博弈:是指在不同的策略组合或者结果下,所有博弈方的得益总和一般是不相同的零和博弈:是指在博弈中,一方的得益就是另一方的损失,所有博弈方的得益总和为零5、博弈论: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决策和均衡问题的学科。在经济学中,博弈论是研究经济主体的决策相互影响 6、战略:参与人在给定信息集的情况下的行为规则的完备描述。 7、均衡: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合。 8、均衡路径:如果一个博弈有几个子博弈,一个特定的纳什均衡决定了原博弈树上唯一的一条路径,或者说是一个纳什均衡结果在博弈树中所形成的路径。 9、占优均衡:无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战略,参与人的某一种战略均是最优的。 10、重复剔除劣战略的占优均衡:首先找到某个参与人的劣战略(假定存在),把这个劣战略删除掉,重新构造一个不包含已删除的劣战略的新的博弈,然后再删除这个新的博弈中的某个参与人的劣战略,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只剩下唯一的战略组合为止。 11、纳什均衡:给定你的策略,我的策略是最好的策略;给定我的策略,你的策略也是最好的策略,即双方在给定的战略上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策略。 12、混合战略:如果一个战略规定参与人在给定信息情况下以某种概率随机选择不同的行为,我们称该战略为混合战略。 13、子博弈:从单结信息集开始至博弈结束的过程,由一个决策结x和所有的后续决策结T(x)构成,满足条件: (1)决策结x是单结信息集; (2)在一个信息集的决策结必须是同一个决策结的后续结。 14、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如果一个纳什均衡中的各个子博弈的战略在每一个子博弈中都是最优的,即构成纳什均衡,则称该博弈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15、静态博弈:指博弈中的参与人同时选择行为,或者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 动态博弈:指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16、重复博弈:给定一个标准博弈G(动态/静态)重复进行T次,并且每次重复G之前,以前的博弈的结果各个博弈方都能观察到,这样的博弈过程成为“G的T次重复博弈”,记为G(T),G称为G(T)的博弈阶段。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其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 17、不可置信的威胁:在纳什均衡中,不可置信的均衡战略,在博弈的规则下,使自己的支付变小的不理性的选择。 18、完全信息博弈:每一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以及支付函数有准确知识的博弈。 19、类型:一个参与人所拥有的私有信息,是其个人特征的完备描述,博弈人知道,其他人不知道。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2015年教育心理学考研复习试题题库及答案

2015年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p74) 2.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p265) 3.最近发展区:指现有水平和在他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p62) 4.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p39) 5.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p74) 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行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影响成绩好坏,而成绩好坏反过来也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269页 7.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p101) 8.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p198) 10、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p103) 1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p198) 12、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p43)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博弈论的书心得体会

博弈论的书心得体会 篇一:阅读博弈论类书籍的心得体会 阅读博弈论类书籍的心得体会 图书情报宋静思 最近阅读的书目主要围绕在博弈论领域,由浅入深的从博弈论平话类书籍到博弈论的理论应用类书籍都有一些涉猎。近一个月来我所阅读的书目主要有王则柯的《新编博弈论平话》、高志明的《生存博弈》、黄涛的《博弈论教程—理论、应用》以及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由于个人能力与知识储备的限制,对以上书目的认识理解和心得也是有限的,下面我仅对上述书目中能够引起我思考的一些理论和案例展开分析并阐述我的一点见解,以及提出我所认为的这些博弈理论可以分析的社会现象。 一、对博弈论平话类书籍的心得 首先从王则柯教授的《新编博弈论平话》和高志明教授的《生存博弈》这两本书使我我深刻的认识到博弈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的做出决策有重大的意义。它们都是以比较浅显的例子和故事普及博弈论的一些知识和方法,阐发博弈论的一些思想和观念。从囚徒困境、情侣博弈、诺曼底登陆模拟和慕尼黑谈判模拟等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故事入手,介绍静态博弈、动态博弈、纳

什均衡、零和博弈、双赢对局、帕累托优势、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等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劣势策略消去法、相对优势策略下划线法、确定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反应函数法、动态博弈的倒推法等博弈论基本方法,在以上两本书的论述中很少使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这两本书是使我对博弈论产生兴趣的启蒙老师,帮助我了解博弈论的若干初步知识。 从最初对这两本书的阅读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博弈决策,就拿我们生活中报考什么学校、从事什么职业、选择何种方式度过周末闲暇时光等这些例子来说,之所以称之为博弈决策,是因为在这些例子当中,我的身边往往存在和我情形相似的决策者,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相互之间产生着很微妙的互动影响。博弈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清晰地揭示蕴涵于这种互动影响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帮助我们建立策略思维的意识。 看过囚徒困境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寡头企业不选择在市场上结盟而是竞相采取低价策略企图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又为什么多数情形是非合作博弈。虽然通过囚徒困境的博弈分析我可以理解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然而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导致了囚徒困境呢?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设想如果两个罪犯充分相信同伙遵守最初的约定死咬着抵赖会有最后的困境出现么?如果联盟内部成员相信彼此遵守约定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考研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历年真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真题汇总 年份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章节 2007 31 32;33;34 35;36;37;38 39 40;41 42;4344 45 2008 31;32;33 38;41;42 43;44 34;35;4536 37 39 40 2009 34 35;36;37 38;39;42;45 40;41 43;44 2010 35 34;36 38 37 2011 34;35 37 36 38 2012 37 34;36 38 35 2013 37 36;38 34 35 2014 37 36 35;38 34 2015 36 37;38 34;35 2016 34 35 37 36;38 2017 36;37;38 35 34 1

2018 34 36 35;3837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2007年,第31题】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 ) A.1877年卡普杰列大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2009年,第34题】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詹姆斯 D.赫尔巴特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知识点:皮亚杰和维果斯基 【2007年,第33题】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08年,第32题】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2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二、教材概括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第10章 博弈论初步)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第10章博弈论初步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博弈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引入经济学,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对寡头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博弈论的几个基本概念 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在策略性环境中,每一个人进行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因此,每个人在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时,要根据其他人的可能反应来决定自己的决策和行动。 1.博弈参与人 参与人或称局中人,是指博弈中的决策主体,即在博弈中进行决策的个体。参与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企业或国家)。 2.策略 策略是指参与人选择行为的规则,也就是指参与人应该在什么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行动,以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 3.支付函数 支付函数也称为效用函数,表明了博弈的参与人采取的每种策略组合的结果或收益,它是所有参与人策略或行动的函数,是每个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 4.支付矩阵 参与博弈的多个参与人的收益可以用一个矩阵或框图表示,这样的矩阵或框图称之为支付矩阵,也称之为博弈矩阵或收益矩阵。 其中,博弈参与人、参与人的策略和参与人的支付构成了博弈须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 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均衡 1.条件策略和条件策略组合 在同时博弈中,在给定其他参与人的策略时,某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称之为该参与人的条件优势策略(简称条件策略),而包括该参与人的条件策略以及这些条件在内的所有参与人的策略组合称之为该参与人的条件优势策略组合(简称条件策略组合)。 2.纳什均衡 如表10-1所示,(不合作,不合作)既是甲厂商的条件策略组合,也是乙厂商的条件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甲厂商和乙厂商都没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倾向。 表10-1 寡头博弈:合作与不合作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 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 桑代克 B. 冯特 C. 班杜拉 D. 华生 2. 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 19 世纪初 B. 19 世纪中叶 C.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D. 20 世纪中叶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 实验法 B. 问卷调查法 C. 测验法 D. 文件分析法 4. 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 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 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 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 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 施测简便 B. 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 .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 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 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 个案研究法

B. 测验法 C. 教育经验总结法 D. 实验法 7.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 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 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 自我中心 B. 自我评价 C. 自我体验 D .自我调控 9.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 具体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形式运算阶段 D .感知运动阶段 10.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 内外 B. 内部 C. 外部 D .以上都不对 11. 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 认知 B. 情感 C. 社会性 D. 兴趣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