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失能老人的照护对策研究——以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为例

失能老人的照护对策研究——以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为例

失能老人的照护对策研究——以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为例
失能老人的照护对策研究——以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为例

失能老人的护理要求

失能老人的护理要求 失能老人的护理工作需要体力与脑力的结合,护理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护理方法,掌握好以下原则。 一、尊重老人的隐私 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协助或完全依赖他人,其中也就包括清洗会阴,更换纸尿裤,人工取便等十分隐私的护理,有些老人比较排斥自己的隐私部位暴露在外人面前,甚至会为了拒绝清洗会阴而打骂操护理员。此时,我们应该为尊重老人隐私,用屏风遮挡等方法为老人护理。 护理方法: 1.面对这些特殊情况的老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让同性为老年人护理,减少老人的排斥。 2.护理隐私部位时更应该仔细认真查看外阴部,肛周腹股沟等处的皮肤状况,定时查看老人全身皮肤情况。 3.护理时为老人拉上床帘,并耐心劝导安慰老人,保护老人在除护理员以外的他人面前的隐私。 二、仔细观察 失能老人的护理是一非常仔细的事情,要密切关注老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细微变化,不放过隐藏的小部位,减少潜伏着的对老人不利的因素。 护理方法: 1.注重隐藏小部位的清洁和护理:如耳后、腋窝、肘关节窝、腹股沟处、下肢曲窝处,脚趾头缝隙间处。

2.注意老人身体上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在护理过程中,定时查看老人全身皮肤情况,并重点查看背部、会阴部、肛周部的皮肤变化,这些是褥疮易发部位,每一个细小的压红或异于平常的变化都有可能是褥疮的诱因。 三、沟通有度 失能老人很大程度上只是行动上的受限,特别是中轻度失能老人,他们的头脑和意识还很清楚,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老人的想法和感受,警言慎行,做到沟通有度。 护理方法: 1.在和失能老人沟通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之前所了解到的老人的基本情况,选择能让老人感兴趣,能让老人高兴的话题来进行谈话,在“趋利避害,避重就轻”的交谈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开老人忌讳或是一些不开心的话题。同时,注意护理员之间的谈话内容和谈话地点的选择,不要在老人面前谈及一些敏感的话题。 2.不要当面对老人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或在老人面前展示自己因个人原因而产生的烦躁郁闷的情绪。 四.科学护理大小便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 2护理员要主动关心老人,积极给与精神安慰。 3了解老人排便规律,适时给与便盆。在特殊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定期为老人使用导泻剂或灌肠,以帮助建立排便反射。 4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一但发现有粪便污染,用柔软卫生纸擦净后再用温水清洗局部皮肤,用卫生纸擦干,防止发生皮疹或压疮。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研究(1)

本科生学年论文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失能老年人问题日益凸显,疾病有医保,吃饭问题有退休金,可一旦失能,就会使老年人承受很大的风险,成为老龄化带来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本文分析了现有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养老机构,社区,政府三方主体的浅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政策建议 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lerated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he elderly

disability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 illness has health insurance, pension eating problems, but once he is disabled, the elderly will bear great risks . Aging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halle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social support network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ension institutions, communities and the Government .Finally I puts forward the main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Disabled elderly;pension services;policy recommendations 引论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未富先老的国家,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失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与服务的发展出现了脱节。 首先是机构服务供需失衡。一方面是机构服务床位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现有供给难以满足需要。市场上的民办为老服务机构由于服务质量的隐患和服务价格偏高,难以规模化发展。 二是现有社区服务没有提供长期照料服务的功能,居家养老仍然是失能老人养老的主体,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会面临比以往的子女更沉重的负担。 三是政府没有建立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缺乏相应的信息处理,监管和管理机制,长期照料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严重滞后,发达国家除了养老、医疗服务保险之外,还有一项长期照料保险(包括商业保险或社会保险),以解决长期照料服务费用问题。(党俊武)中国养老、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失能老年人只有靠退休金、大病的医疗费用报销制度来维持日常的护理和医疗。

失能老人护理说明手

乐山颐年养老院失能老人护理手册 第一章护理员职业守则 养老护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以生活照料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服务工作,在护理工作中要具备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诚心。 一、尊老爱老,以人为本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养老护理员直接承担着照顾老年人的工作,肩负着养护老年人的社会责任。要以老年人为核心,在实际工作中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着想,使老年人从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中感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与关怀。 二、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要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前提是要对老年人有爱心,做到与人为善,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视老年人是自己的亲人,时时处处想老年人所想,急老年人所急。 三、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1、遵章守法。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法令。其次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活动中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2、自律奉献。养老护理员所从事的是助人的工作,工作中又经常是一个人单独完成任务,因此养老护理员要自觉地用道德规范和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自律。养老护理员奉献社会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上。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帮助老人,是一件崇高而有价值的事情。 3、任何时候不能将此手册带出颐年养老院。 第二章护理员岗位职责 1、面带笑容,仪表端庄,语言文明,护理举止得体。 2、对老人的护理按护理流程进行,操作要规范到位。 3、保持工作认真的态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 4、照顾老人要周到,对每一个老人的护理要充满爱心。 5、工作期间不准离岗,老人呼叫要及时回应,不得辱骂老人,不得顶撞家属。 6、保持老人身体、衣服、床上用品及室内清洁整齐。 7、护理员不准收老人及家属红包及物品,违者必究。 8、对来访客人及老人家属要热情接待,反映情况要客观实际。 9、要勤俭节约,并注意水、电节约使用。 第三章护理员照料要求 一、日常生活照料 1、更衣(穿、脱衣裤):穿上清洁的工作服,洗净、擦干并温暖双手;先准备好干净的衣裤,做好对老人的解释工作,关闭门窗,禁止长时间裸露,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0C。

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医学2019年5月第40卷第9期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y2019,Vol.40,No.9?1349? 嗨乏方范 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谢江芸,柴东升,张秀英 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保健中心(广东韶关512122) 【摘要】目的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方法选择60例失智失能 老人在进行日常生活照护的基础上,实施全医疗护理活动。运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定量表、临床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等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评估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 老人照护模式的效果。结果对失智失能老人运用医养结合的照护模式6个月后,老人的ADL评分、CIBIC- PLUS评分优于入住老年保健中心时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医养结合的照护模 式,充分发挥医院的专业化医疗、护理的资源优势,能改善失智失能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精神行为症状,生 活质量得以提高,满足失智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长期性和医疗护理的可及性,实现了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 社会等多方面共赢。 【关键词】医养结合模式;养老院;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1;R473.2【文献标志码】A DOI:10.13820/https://www.sodocs.net/doc/8412676628.html,ki.gdyx.20186057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亦越来越严重,伴随着高龄、失能、失智、独居等老年人数目不断增加,特别是失能和失智老人数量快速增长,根据有关文献报道:65~79岁.80-89岁、90~99岁和百岁以上老年人的失能率分别是5.5%、15.6%、34.1%和51.7%;失智率分别是4.8%、17.1%、36.3%.56.6%[1]0而失智失能老人的病程长,家庭照护困难;当老人岀现抑郁、妄想、幻觉、出走等精神症状,家属知识缺乏难以应对,长期护理这部分人群更加需要专业的护理照顾。因此,长期护理这部分人群更加需要专业的护理照顾,如今我国大部分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而普通养老机构又无法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需求,专业的失能失智养老机构就有了其发展的必要性闵。医养结合是“医”“护”“养”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医”是指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服务;“护”是指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养”是指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我院老年保健中心(以下简称“老年中心”)正是在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的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和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院,让老年人在养老的同时,得到规范的医疗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25日至2018年9月1日入住我院老年中心的失智失能老人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6~95岁,平均(78.48±7.21)岁。 1.2纳入标准(1)年龄65岁以上;(2)病程6个月以上;(3)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在0~ 26分;(4)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0~60分;(5)临床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6)知情同意;(7)遵医嘱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因病情变化不能完成测试;(2)不能按照医嘱服药或中途退出者。 1.3方法 1.3.1运作方式老年中心实施24h无陪护制,为失智失能老人提供全医学的生活、医疗及护理活动,医生实行值班制,护士、护工采用APN排班制度,护士护工一同值班。 1.3.2操作方法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是进行全医学的生活、医疗及护理活动。有抑郁、妄想、幻觉、躁动等精神症状按医嘱使用奋乃静或奥氮平药物治疗,药物剂量根据病情调整。方式如下: 1.3. 2.1饮食护理护士充分评估老人的吞咽、咀嚼功能,指导护工为老人准备合适的食物⑶。鼓励失智失能老人经口进食,了解老人每餐进行量,做到定时定量,必要时通过胃管注入流质食物和水。老人进食后,了解老人进食量及进食后情况,发现异常

失能老人吞咽及饮食照护

失能老人吞咽及饮食照护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在预防保健、医疗保障等方面都有进步。虽然我国老年人健康的整体状况在改善,但目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2015年,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8.3%,总数约为4063万人。 那么对于家里的老年人或失能老年人,要怎样照顾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失能老人吞咽及饮食照护吧。 一、老年人的吞咽变化 1、因年龄造成功能退化现象 (1)在口腔期主要变化: 牙齿脱落、唾液分泌减少、舌头及舌骨下落、口腔内感觉变差。 (2)在咽喉期主要变化: 咽喉及舌骨上升不足、咽喉关闭不全、咽喉腔变大、食物易滞留。 2、因疾病所造成:中风、癌症…… 二、常见的吞嚥障碍症状 1.咀嚼或吞嚥时需过多的口腔动作; 2.牙齿不断的咬动食物或舌头前后晃动,却未见启动吞嚥反射; 3.进餐中常出现咳嗽、或呛咳(咳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4.一吃或喝完就咳嗽或呛咳; 5.每口食物需嚥两三回; 6.进餐后,舌面上仍残留许多食物残渣; 7.食物堆在口腔内的一侧而不自觉; 8.明显的流涎,特别是在用餐中; 9.平时口边常有多量的分泌物(如口水); 10.吃或喝完后会有咕鲁声,从咽喉处发出;

11.不明原因的发烧; 12.反覆性肺炎; 13.体重不断下降; 14.脱水或是营养不良。 三、吞咽障碍进食注意事项 1.环境及姿势 (1)进食时不应有分散注意力的事物; (2)病人在吞嚥时将下巴往内缩,以确保吞嚥安全 (3)避免使用吸管,因会在病人准备好要吞嚥之前,造成液体进入气管。 (4)吞嚥反射延宕者,需较长时间进食,勿催促他。 (5)吞嚥过程中,超过10% 发生呛咽情形,或大量的食物残渣堆积于其中,表示不能 安全由口进食,需暂时用鼻胃管方式进食。 (6)将杯子改良,当病人在喝东西时,脖子不会过度伸张,如:将纸杯 1/3的杯缘撕掉,在喝东西时,只要稍稍弯曲脖子即可。 2.食物质地之选择 (1)选择适当的浓稠度与质地及运用安全吞咽法等,促进吞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 预防吸入肺部的危险。 (2)为了预防吸入现象,并维持足够水分摄取,可选择含胶质性食物,如洋菜、果冻、爱玉冻、布丁等。 3.液体和食物进展 液体进展:液体可加快凝宝、轻鬆吞或麦粉使液体凝固成糊状液如:果汁、汤、牛奶。 食物进展:首先从单纯的、质地较密的开始,如:布丁、果冻、洋菜,渐渐地增加颗粒状食物,如:稠稀饭,然后固体食物 四、鼻饲技巧的训练及注意事项

失能老人护理手册

第一章护理员职业守则 养老护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以生活照料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服务工作,在护理工作中要具备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诚心。一、尊老爱老,以人为本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养老护理员直接承担着照顾老年人的工作,肩负着养护老年人的社会责任。要以老年人为核心,在实际工作中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着想,使老年人从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中感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与关怀。 二、服务第一,爱岗敬业要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前提是要对老年人有爱心,做到与人为善,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视老年人是自己的亲人,时时处处想老年人所想,急老年人所急。 三、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1、遵章守法。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法令。其次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活动中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自律奉献。养老护理员所从事的是助人的工作,工作中又经常是一个人单独完成任务,因此养老护理员要自觉地用道德规范和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自律。养老护理员奉献社会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上。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帮助老人,是一件崇高而有价值的事情。 3、任何时候不能将此手册带出颐年养老院。 第二章护理员岗位职责、面带笑容,仪表端庄,语言文明,护理举止得体。 2、对老人的护理按护理流程进行,操作要规范到位。 3、保持工作认真的态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照顾老人要周到,对每一个老人的护理要充满爱心。 5、工作期间不准离岗,老人呼叫要及时回应,不得辱骂老人,不得顶撞家属。、保持老人身体、衣服、床上用品及室内清洁整齐。 7、护理员不准收老人及家属红包及物品,违者必究。 8、对来访客人及老人家属要热情接待,反映情况要客观实际。、要勤俭节约,并注意水、电节约使用。 第三章护理员照料要求 一、日常生活照料、更衣(穿、脱衣裤):穿上清洁的工作服,洗净、擦干并温暖双手;先准备好干净的衣裤,做好对老人的解释工作,关闭门窗,禁止长时间裸露,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0C。 2、清洁口腔: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不能刷牙的老人,要使用蘸水的棉棒擦拭口腔、牙齿,蘸水不可过湿,以免流入气管引起咳嗽,一个棉棒只能使用一次。 3、假牙(义齿)清洁:饭后或睡前取下假牙,用牙刷刷洗,冷水冲净后放在凉开水中侵泡,饭前或次日早晨再替老人装上,如暂时不用假牙可侵泡在清水中,每天换水一次。严禁将假牙放在热水或有酒精的液体中,防止变形和腐蚀。、梳头:动作要轻,不可强拉硬拽,造成老人头皮损伤、头发脱落,头发打结不易梳理时,要用温水湿润头发后再小心梳理。时间在5-10分钟内。 9、擦浴:对不能淋浴的老人,要按规定擦浴。关闭门窗,室温保持在24-260C,水温40-450C。注意保护好老人隐私,每擦洗一次,均在其下面铺上浴巾,以免床单弄湿,及时更换或添加热水,保持水温,避免着凉。对皮肤异常的,擦洗完毕可在骨突出处用50%酒精做按摩,防止出现压疮,注意观察老人情况,若出现面色苍白、发冷等,应立即停止擦洗,给予保暖。随时盖住已经擦洗和未擦洗的部位,注意不必要的暴露,防止受凉。 10、修剪指(趾)甲:可在老人沐浴后修剪。对老人指(趾)甲较硬的,先用1/3盆温水侵泡5-10分钟。注意不要剪得太突,同时剪掉倒刺,用指甲剪的挫面将指(趾)甲边缘挫平。完成后清理指(趾)甲屑,整理好床铺。 11、整理床铺:及时清扫床上渣屑、更换被套,保持床铺干净整洁。、预防褥疮:卧床老人应每2小时(必要时1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加用海绵垫(外加护套)或橡皮圈(上铺中单或绵制物品)。按要求勤按摩,情况严重的要报告护理部主任,采用气垫床。 三、饮食照料

老龄委: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调查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新闻发布稿 为了摸清全国失能老年人基本状况,提出失能老年人照料对策,2010年全国老龄 办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开展了全国失能老年人状况专题研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失能老年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调查预测, 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 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6.23 %。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比2010年增 加160万人,所占老年人比例下降 0.18个百分点。 庞大的失能老年群体,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群体,日常生活活动必须有人照料,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然而,我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劳动力人口的迁移,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贯彻实施,使得建立在多子女条件下的传统家庭照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城乡失能老年人,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照料的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资源,为完全失能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基本社会保护,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使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内在要求。以下着重对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进行介绍。 一、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基本特征 分城乡来看,我国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5.0%和6.9%, 农村高于城市。按照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吃饭、穿衣、上 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六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完全失能老年人中,84.3%的为轻度失能,中度和重度失能的比例,分别为5.1%和10.6%。其中,农村轻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比重高于城市13个百分点, 而城市中度和重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比重分别比农村高出5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分地区来看,东北地区完全老年人失能的比例最高,为8.8%;其次是西部地区和 中部地区,分别为7.4%和6.7%;而东部地区完全失能的比例最小,为4.8%。不论是那个地区,完全失能老年人中,轻度失能的比例都是最高。 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特征来看,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自评差的比例高达近七成。超过八成的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自报患有慢性病。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孤独感则更为严重,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1.1%和50.9%。城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412676628.html,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现状分析 作者:鞠蓉蓉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1期 关键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照护模式;专业护理 本项目来源于江苏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失能老人生活现状与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以宿城区为例”(项目编号:201814160020X)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9日 自21纪初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慢慢呈现出数量多、发展快、占比大等趋势,失能情况也日益严重。根据江苏民政网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宿城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72%,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89%。“十三五”规划 指出:养老问题是中心问题。加强关注老龄人口的生活,提供养老服务。失能老人是老龄人口中更弱势的群体,如何保障失能老人的生活或成为民生所向,庞大的失能群体对于长期照护服务的呼声或会日益强烈。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宿城区的失能老人数量也在增加。我们发现,这些老人不仅生活无 法自理,而且多数还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因而,选择何种长期照护模式对失能老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失能老人倾向于家庭照护,他们认为,亲属子女能够给自己提供基本的起居照料和看病送药服务就已经足够,同时还能让他们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但是还有一些失能老人特别是失能程度较高的老人渴望有专业护理人员上门照护或是去到机构照护,原因是能够获得比较专业化的保健康复护理,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了解到,有近一半的失能老人对目前的照护模式是不太满意的。一方面他们平时的经济来源十分有限,主要是养老金和子女供养,并且失能老人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平均只有1,200元左右,高昂的护理费用和苛刻的护理门槛将许多有需求的失能老人特别是重度失能老人“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很多失能老人因为缺少专业的护理和日常陪伴,终日只能待在家中,由子女或配偶照料日常生活。但是子女无法经常性的陪伴在老人身边,只能偶尔来送饭、打扫卫生,大多数时间需要老人独自生活,难免造成生活不便。总之,失能老人目前的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为老人打造出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家园。 (一)子女、亲属供养压力大。目前,宿城区内有高达94%的失能老人选择了家庭照护,主要的照护人员就是老人的子女或者亲属。但是,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宿城区内的家庭规模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随着人口转变的深化,独生子女家庭、“421”结构家庭、失独孤儿等残缺家庭和代际居住分离的空巢老人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子女亲属的抚养负担压力越发严重。一方面由于失能老人多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看病吃药、检查身体,高额的医药支出对于一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健全我国失能老人照护体系的启示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健全我国失能老人照护体系的启示(上) 摘要: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有效缓解了老年人医疗及照护的压力,也为构建我国面向失能老人的照护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剖析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老龄化国情,提出健全针对失能老人的法律与政策保障、重视面向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整合、合理衔接医疗保险与长期护理险、打造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拓宽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的策略建议。关键词:日本,介护保险,失能老人,照护体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无声的革命”,同时也是我国基本国情的组成部分。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总量净增1.1亿,截至2017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7.3%,达到2.41亿。此外,2016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与其他自理老龄群体相比,失能老人对于医疗保健、心理慰藉、康复治疗、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养老及医疗服务需求更为迫切。而就供给而言,不仅面对失能老人服务的供给数量不够、质量有待提升,也缺少必要的专项制度保障[1]。因此,急需探究国际先进经验,构建面向失能老人的照护体系。 日本与我国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和养老状况,因此探究其养老制度的亮点-介护保险制对于我国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解决目前较为突出的失能老人养老供需缺口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首先,在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两国均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而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小型化、小子化、离散化等现状,难以维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其次,老龄化速度快。日本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7%到14%的转变用了25年[2],中国仅用了18年,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国的115年,瑞士的85年和美国的60年[3]。当然,两国也存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差异,日本1970年人均GDP为2299美元[4],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2000年人均GDP仅为7078元人民币,仍属于未富和未备先老的阶段。 综上,在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发展迅猛、失能老人比重迅速攀升、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中国特色”老龄化背景下[5],全面剖析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构建我国面向失能老人的照护体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2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讨论源于1955年的“关于创设介护保险制度”的议案,并在2000年正式实施。日本的“介护”与国际上通用的“长期照护”是同一概念。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也针对老年护理的新问题,不断夯实和完善该保险制度。[6]2.1参保对象 介护保险的参保人为在市町村居住的40岁以上的所有日本国民,可细分为第一号和第二号被保险人[7],具体见下表。表1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参保对象 年龄 保费支付条件 第一号被保险对象65岁以上老人失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处于需要支援或护理状态第二号被保险对象 40-64岁日本国民 患有16种疾病*,需要支援或护理状况 *说明:16种疾病包括:癌症(晚期)、早期老年痴呆症、早老症、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性神经障碍肾炎及网膜炎、脑神经障碍引发的瘫痪、慢性关节炎、闭塞性动脉硬化、慢性闭塞性肺疾病、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伴随骨折的骨粗松症、后纵韧带骨化症、夏特勒卡症候群、脊柱管狭窄症、脊髓小脑失调症、伴随两侧膝关节或骨关节显著变形的关节炎。[8]2.2 保险的筹资构成及优惠措施 据日本《介护保险法》规定,无论一、二号被保险人,均遵循下图1的缴费构成比例,即由个人和政府共同筹资。接受服务过程中,10%由个人承担,90%由被保险人定期缴纳的保险费和政府共同承担,无疑有效减轻了被保险老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而政府负担部分,又分别由中央政府、市町村和都到府县共同分担,在缓解中央财政压力的同时,提升了地方政府有效 监督和执行护理保险制的积极性。 图1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保费构成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厚生劳动白皮书》(2012版) 此外,《介护保险法》还依据一号被保险人经济条件的不同,设定了不同的保险费用缴费等级,见表2。其中标准额由各市町村依据第一号被保险老人数量、接受护理服务数量、保险提供的服务利用人数和比例自行测算。该标准及其对应的保费额度每3年调整一次,以确保介护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蒋 华,花 硕,刘 涛 摘要: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中存在制度缺失二资源短缺二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三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根据各个地区的资源差异状况二构成并推动不同特色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提供相应的有力措施三关键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04/j .i s s n .1674-4748.2019.18.011 近年来, 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严重社会问题之一三长期照护不仅是失能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普遍而紧迫的社会问题三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脱节,存在制度缺失二资源短缺二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三如何保证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得到满足,做到 老有所依二老有所养二老有所乐二老有所为 ,是目前全社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三 1 失能老人的定义 失能老年人是指由于年老体弱或者疾病,从而部分或全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群体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 D L s )是衡量老年人护理需求的重要指标三我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判断失能老年人的标准是:吃饭二穿衣二洗澡二上下床二上厕所二室内走动这6项指标中有1或2项不能自理就是轻度失能,3项或4 项不能自理定为中度失能,5项及以上不能自理为重度失能[ 1] 三2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 2.1 失能老人家庭经济压力大 失能老人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给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三2017年, 蔡菲菲等[2] 对武汉残疾老人 长期照护状况调查显示,813名失能老人中67.8%的老人有固定经济来源,依靠自己的退休金生活,而剩下的22.8%的残疾老人没有收入,只能依靠自己的孩子三医疗费用占经济总费用的一半以上者占71.5%, 表明虽然目前大部分失能老年人依靠自己的退休金养老,但看病二吃药及照护的费用居高不下二政府补助不足的问题仍待解决,多数失能老年人经济负担比较沉重三在当前家庭规模小型化的社会形势下照顾失能老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J C 162041三作者简介 蒋华,讲师,博士研究生在读,单位:343009,井冈山大学医学部;花硕二刘涛单位:343009,井冈山大学医学部三引用信息 蒋华,花硕,刘涛.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 全科护理,2019,17(18):2211-2213. 人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三 2.2 长期照护工作者综合素质偏低 在养老机构从 事长期照护失能老人的照护者存在着整体综合素质不 高的现状三于泽浩[3 ]认为,目前我国照护人员的普遍 低素质已经严重影响了失能老人的照护质量,阻碍了长期照护体系与社会福利的发展三根据我国3300万 例失能老人的数量[4],徐新鹏等[5] 认为,按照1?3的 照顾比例,需要1000万左右的专业照护人员三但从目前来看,长期照护人员数量十分短缺,而且专业人员 少二素质低二服务技能差三张静等[6 ]认为中国长期护理 行业主要由各类护理机构人员组成,数量不足,人员组 成复杂,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三罗小华等[7]认为我国的 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门槛低,人员素质不高三目前,我国并没有形成一套适合国情的长期人才培养和运输体系,这一点急需改善三 2.3 护理资源配置不合理 郝晓宁等[8]调查了北京市残疾老人的照护情况:排名前3位的照顾者为儿子二配偶二女儿三苏群等[9]的调查结果显示,儿子和儿媳是 残疾老年人的主要照顾者三由于机体老化和劳动力的下降,配偶在长期照护中的作用较弱,所以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仍以子女为主要照护者三但是现在家庭子女数量越来越少,很多子女由于工作忙碌,无暇顾及父母三但是,也没有其他组织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特殊照顾资源三失能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长期照护存在市场介入程度低二政府投入不全二慈善捐款不到位等多种问 题[10] 三许多政府收养机构更多收养的是健康二可以自 理的老人,不太愿意接管失能老年人,而民办收养机构 在政策待遇方面明显较低三孙建娥等[11 ]还指出,护理 资源分化明显,家庭二社区和养老机构分散发展,没有向形成长期照护体系这一方向努力三 2.4 日常生活照顾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简单的日常生活照顾已经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追求专 业的医疗护理与精神慰藉三袁泉等[12]的研究表明,失 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主要包括日常所必需的生活照 四 1122四全科护理2019年6月第17卷第18期

失能半失能老人怎么护理

失能、半失能老人怎么护理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有1.5亿老人,其中失能老人和部分失能老人5000万,80%以上选择居家养老,护理这群老人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下面提出本人的一点意见,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老年人日常护理成为刚需,尤其是失禁护理更是成为照顾老人过程中棘手的事情。“老年人每天要排泄很多次”,“要及时处理排泄物”,“要随叫随到不能耽误”,呈现的种种问题无论是对护理者,还是老人本身都是沉重的负担。

失能老人在护理方面有什么窍门及注意事项 一、照顾老人情绪让老人安心接受照护 老人不仅身体需要护理,生活机能的丧失或部分丧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导致生存意识慢慢变弱,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人卧床一段时间后离世。尤其是排泄护理,是每个人最隐私的部分,需要提前与老人充分沟通,消除他们难为情、不中用等负面情绪。 二、依老人机能的衰退程度选用一些智能辅助工具 失能半失能失禁老人护理的最大问题是大小便处理,长期护理这样的老人真的是心力交瘁,力不从心,24小时没日没夜,这样就

建议采用一些新的智能产品协助,减轻护理压力,市场上现在有一些最新的科技产品,比如尿湿报警器,智能报警纸尿裤等就是不错的选择。 三、半失能老人离床须小心跌倒: 半失能老人照护特别须提防老人自行起床时跌倒。作为一个正常人长期卧床都难免难受,失能半失能老人也一样,他们卧床久了就想起来走走,特别是要上厕所大小便时,他们都心疼照护的晚辈,不想打搅太多怕影响晚辈休息,但是他们本身行做不稳,容易跌倒,一当老人出现跌倒事故了就很麻烦,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家有半失能的老人。随着科学的进步,市场上也有企业针对这个开发了一些产品,离床报警器就是款不错的选择。

失能老人

文一: 报告称201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 来源:人民网作者:常红选稿:唐漪薇 东方网3月3日消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6.23 %。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 失能老人数目不断增加“十二五”末将达4000万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失能老人数目不断增加。报告显示,到即“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比2010年增加160万人。 从城乡来看,我国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5.0%和6.9%,农村高于城市。从地区来看,东北地区完全老年人失能的比例最高,为8.8%;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为7.4%和6.7%;而东部地区完全失能的比例最小,为4.8%。完全失能老年人规模不断增加,农村高于城市,东北地区完全失能老年人比例最大。 城市完全失能老年人中,有照料需求的占77.1%;农村完全失能老人中,有照料需求的占61.8 %。农村完全失能老年人照料需求从2000年到2006年相对上升了51.0%,显著大于城市完全失能老人照料需求相对增长的15.2%。 在社会及非政府组织支持来看,由于二元结构的性质,城乡失能老年人自身的资源禀赋有很大差异。城市中有便利的交通以及公共产品资源丰富方面的优势,因此城市失能老人在寻求社会支持中还会有更多的选择。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在各城市社区逐步推广,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为失能老人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农村地区居住分散,传统家庭照料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的支持单一而且薄弱。传统伦理、熟人关系以及价值交换是农村失能老年人寻求帮助的主要方式。但大多数农村失能老年人,尤其是西北地区农村的失能老年人经济状况不好,缺乏交换的本钱,如果子女再外出打工处境就更为艰难。 资金紧张护理人员缺乏近一半机构不愿接收失能老人 《2009年民政事业统计报告》显示,全国老年人的收养机构有将近4万家,总床位数为266.2万左右,实际收养老年人的人数为210.9万,其中收养的失能老年人规模约在24万至35万之间,只占全部收养老年人数的17%。 在养老机构收住对象的定位上,近一半的机构表示只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不收住失能老人。城市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对老人入住不以失能作为限制条件;但在农村养老机构中这个比例则降为30.4%,有超过四成以上的农村养老机构明确表示只接收自理老人。

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研究

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研究 摘要:家庭照护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具有基础性作用。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资源正面临危机,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令人担忧。但现有的社会支持系统无法起到激励与扶持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作用。政府和社会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完备的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失能老人家庭成员构建一个照护平台。 关键词: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社会支持 据民政部统计,全国“失能老人”已达940万人,其中城市194万人,农村746万人。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到“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完全失能老年人规模不断增加,农村高于城市。城市完全失能老年人中,有照料需求的占77.1%;农村完全失能老人中,有照料需求的占61.8%。失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他们需要社会提供大量的照料资源。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劳动力逐渐迁移,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使得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与核心化,家庭的照护功能逐步得到弱化。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够的前提下,绝大多数失能老人还很难在养老机构安度余生,家庭长期内都将充当着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主要角色。如何通过强化家庭成员照护老人能力,使老人体面、有尊严地走完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已经

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失能老人家庭照护面临的困境 1.经济与精神双重压力:家庭照护者不堪承受 长期家庭照料的提供者们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一是沉重的经济负担。经济负担包括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如照料者的基本生活及医疗费用等是直接费用。有些照护者因为承担失能老人的照料工作,而无法从事有酬劳动,有些照护者因为承担照料的责任而不得不经常请假、旷工等,从而造成收入损失或失去晋升机会,这些费用是间接费用。对于一些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壮年家属而言,间接费用对照护者影响更大。二是照护者身体方面的影响。长期的、高强度的照料会直接影响到照料者的健康,从事照护工作的家庭成员大多不同程度患有筋疲力尽、身体不适等疾病,从而,影响了照料提供者的生活质量。三是精神方面的影响。长期与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紧密接触,会给照护者心理上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受老人影响,照护者也会产生孤独、失落、无望、沮丧等不良情绪,同时,在照料的过程中,双方也常常会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这些都会给照料提供者带来情感上的压力。 2.传统孝道式微:一些家庭成员刻意回避照护责任 支撑子女照护老人的伦理道德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子女对亲代的孝;二是宗法制度和公众舆论约束。前者使得子女对亲代具有发自内心的、宁愿付出任何代价也要照护好老人的意愿;而后者使得子代如果不履行对亲代的精心照护,将受到宗族与社区舆论的处罚

失能老人实用照护指南

失能老人实用照护指南 失能,就是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能力,如吞咽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等多种表现。临床上常用国际通用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对进食、如厕、沐浴、穿衣、控制大小便及行走等进行评估,结果分为完全自理、以及轻、中、重度功能障碍。 三种照护模式 1.居家照护也是多数老年人的选择,居家照护可使老年人有归属感,消除陌生感,减少焦虑恐惧,但面临如何照护老人的问题。居家照护者通常缺乏照护经验及技能,只能满足老人基本日常需求。一些基础护理问题就无法解决,如预防压疮等,更别提其他有难度的护理。 2.养老院/医养结合机构照护养老院/医养结合机构内配置具有一定护理经验的护理员对老人进行照护,但多数机构无法实现一对一照护。 3.医疗机构照护当前,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推动下,部分医疗机构设置了医养结合病房、老年护理床位等,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六项操作技巧 1.口腔护理老年人牙周疾病患病率较高,口腔的温湿度、食物的残渣,都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照护者可早晚用盐水棉球擦拭口腔,注意棉球干湿度以不滴水为宜,防止过湿引发误吸,神志清楚且无吞咽障碍的老人可用漱口水去除口腔异味。 2.皮肤护理失能老人多数伴随行动障碍,长期卧床老年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压疮,因为局部长期受压,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皮肤破溃,即褥疮。一旦出现皮肤破溃,对失能老人无疑是雪上加霜,照护者掌握预防方法尤为重要。床垫要软硬适中,可使用防压疮气垫,每2小时4小时协助老人翻身一次,可在老人全身骨隆突处放置气垫,如骶尾部、髋部、肘部等,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3.管路护理部分失能老人长期携带胃管、尿管等,管路要妥善固定,防止反折、以及翻身时牵拉造成管路滑脱。记录好更换日期,提前预约社区医院进行管路更换。 4.进食护理老年人宜食用清淡宜消化的食物,进食速度宜慢,进食过程中不要和老人交谈,防止误吸。卧床老人进食后应抬高上身30度-45度,保持大概30分钟,防止食物反流引起的误吸窒息。 5.体位护理失能老人偏瘫居多,一侧肢体活动不利,患肢处于失能失用状态,如果不给予正确的摆放,对老人日后的功能锻炼、机能恢复有着不可逆的伤害。以仰卧位为例,要在老人偏瘫一侧膝部外放枕头,防止屈膝位突然旋转造成肌肉拉伤;足部保持足尖向上,防止足下垂造成功能失用。 6.安全指导有些半失能老人可以缓慢行走,但行走步态不稳,反应能力下降,使跌倒时有发生。老年人常伴骨质疏松,跌倒后骨折风险大大增加。要通过有效预防,最大限度避免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目次 前言 (2) 引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面向工作岗位 (6) 5 面向院校专业领域 (6) 6 职业技能等级 (8) 7 职业技能等级要求 (9) 8 培训 (13) 9 评价 (14) 10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5) 参考文献 (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参与起草、审定的单位:民政部培训中心、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中民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兰州大学护理学院、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共好福报(北京)养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河北仁爱医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绿康医养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颐合华龄养老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万虹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上海九如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鸟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老年康疗院、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和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康乐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中育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青岛市长期照护协会、石家庄市春晖养老评估服务中心(石家庄市银隆养老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学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根来、谭美青、王虹峥、娄方丽、张雪英、李惠菊、倪赤丹、武卫东、陈怡剑、谭宇双、周钢、林娜、张文玉、屠其雷、韩晓婷、冯翠平、李继宗等。 本标准修改与审定人:王军、张玉兰、肖成龙、邹文开、赵红岗、孙钰林、许世杰、周素娟、卓永岳、张登国、陈洪涛、于保荣、杨丽霞、刘华、王伟、赵云午、石晓燕、刘晨、贾德利、臧少敏、陶娟、刘日安、王婷、贾雪华、迟玉芳、仝伟等。 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未经同意和书面授权,不得印刷、销售和出版发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