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中三线建设

汉中三线建设

汉中三线建设
汉中三线建设

汉中三线建设综述

一、?三线?建设缘起

60年代初,中国外部环境发生了不利于进行和平经济建设的转变,国际形势紧张,中苏两党矛盾进一步激化。1962年10月又发生了中印边境武装冲突,我国进行自卫反击。台湾国民党当局趁大陆出现暂时经济困难和中苏关系破裂,于1962年初频繁向大陆派遣武装特务进行颠覆活动。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中国的国防战略从和平时期转入临战状态。当时,我国大部分工业集中在沿海,以及靠近苏联的东北地区,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报告称:若敌人突然袭击情况相当严重:①工业过分集中;②大城市人口多,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尚无有效措施;③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④所有大型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1964年5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提出:?注意国际形势的发展,准备打仗,在长远规划中首先要搞好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地区建设?。首次提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以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南部8省区为主的?三线?。

?三线?建设的提法是当时中共中央从战备需要出发,依据全国各地的战略位臵而做出的一种地域划分。全国划为一、二、三线,一线地区是指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省、市、自治区;二线地区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安徽、江西等地区;三线地区是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的地区,包括云、贵、川、陕、甘、宁、青、新以及豫西、鄂西、湘西、粤西、桂

西北、冀西北地区。

后来明确三线,主要指云、贵、川地区。国务院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决策,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1966年至1970年),开展以西南为重点的内地(三线)新工业基地的建设。当时内地建设资金占全国投资的比重,由第二个五年计划的53.7%,激增到66.8%。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收多方面建议,三

线建设扩大划为京广线以西地区:即山西、豫西、湘西、鄂西、广西、以及陕西、甘肃的大山区。汉中作为中国内陆腹地、战略要地,被确定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

1964年9月,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办公室成立了10个勘察选厂工作队,由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赵尔陆率领,历时两个半月时间,在全国9省47个地市区内,踏勘了1499个点,搜集了各地区的地形地貌、河流山脉走向、水文地质、气象、地震、农业,工业、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动力、建筑材料等大量资源资料。后经综合筛选,选中了适合国家国防军工、国家重点骨干企业的682个点,初步确定了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

毛泽东主席于1964年12月22日在一份文件上批示:?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提出:?一线要搬家,二、三线要加强,现在再不建设‘三线’,就同大革命时期不下乡一样,是革命不革命的问题?。在?准备打仗?的思想指导下,从60年代起,国防建设采取了许多举措,备战整军,大规模进行?三线?建设,加强研制生产核武器,成立?第二炮兵?部队,组建民兵师和生产建设兵团等。

1965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罗瑞卿向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常委汇报了全国?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意见,提出了《关于国防工业、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的报告》,提出:?汉中地处

战略纵深地带,地形要冲,地理条件优越,山川交错,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水资源充足,是国家重要国防工业、国防科研,国家高、精、尖重点骨干企业建设的良好基地。??汉中,秦岭屏障于北,巴山横亘于南,汉江横贯于中,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位于祖国腹地,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必定能够发挥其重要的独特作用?。

1965年3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了《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的报告》。从此,全国的?三线?建设全面启动,汉中的?三线?建设正式开始。

二、?三线?建设的展开

1965年下半年,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第二炮兵部队、国防科委、中科学院、高等教育部、铁道部、交通部、水电部、冶金部、石油部、化工部、轻工部、一机部、二机部、三机部、四机部、七机部以及省商业厅、省林业厅、省冶金厅、省煤炭厅、省化工厅、省森工局等中省单位先后来汉中进行选址、布点建设,共有中省88个大中型项目。多分布于汉中市、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略阳县、宁强县、留坝县境内。由于汉中的党政领导及广大干部群众当时对三线建设的重大意

义认识不足,缺乏思想准备,工作上显得被动。这时,选厂址单位不断上报国务院、国家建委,提出要求尽快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电力问题、三材(钢材、木材、水泥)问题等等。国家建委主任谷牧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汉中?三线?建设布局和选点情况时,周总理指出:?三个胖子(指铁路、二机部、三机部),挤一个门,进得去吗?总要一个一个进,铁路是先行,铁路修通了,工厂所需的三材才能进来,还是先上铁路吧!?为了抢建汉中?三线?建设的进度,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69年11月7日决定?抢时间修建阳(平关)安(康)铁路?。铁道部立即调驻兰州的第一设计院和驻

新疆乌鲁木齐的铁一局来汉中全面承担修建任务。汉中党政军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亲临一线,地区和各县成立了抢修阳安铁路指挥部,各县组成了民兵团,任务分段划片包干,并动员百万民工齐上阵,抢晴天,战雨天,风隔无阻,日夜奋战;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和广大群众同劳动、同生活、同住工棚,有的带病参战,有的群众致伤致残、甚至献出生命。1971年10月阳安铁路全线通车。

为了解决汉中?三线?建设所需电力问题,水电部从甘肃省刘家峡水电站(1969年2月发电,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电站)在全国首次长途输送33万伏高压线路,又从白龙江水电站输送22万伏高压线路,从丹江水电站、石泉水电站输送11万伏高压线路,并筹建陕西秦岭22万伏火电厂和略阳11万伏火电厂,并入汉中电网,解决汉中?三线?建没用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把汉中的三线建设列为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中央军委及时从北京、南京、广州、济南、新疆、兰州六大军区调来217部队、5317部队、221部队,8670部队、141部队、5911部队、851部队、825部队共2.8万多人的人民解放军施工部队,调来六大军区空军500多名支左人员参与工厂建设;国家建委又从全国调来精锐专业施工队伍3万多人,有辽宁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四川省重庆市第十建筑工程公司,国家水电部第一工程局,冶金部第九建筑工程公司,核工业部第二十一建设公司,第二十三安装公司,国家建工部机械化总公司第一土石方建筑工程公司,西北电管局电力建设工程公司,陕西省建工局第三、八、九、十建筑工程公司,陕西省机械化工程公司,陕西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西安金属结构工程公司,省交通建设工程公司,省桥梁建筑工程公司;地方施工队伍有:河南、河北、四川、江苏、安康、汉中市、城固、南郑、勉县、西

乡建筑工程队共1.4万人。众多的建设者云集汉中,是汉中现代史上的首次。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国家建委又从全国各地调集大批物资支援汉中的?三线?建设工程。钢材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太原、唐山、重庆、武汉、辽宁、大连、湖南、包头、新疆等25个钢铁厂,进货8.7万多吨;木材来自全国15个林业局,9个林场,进货113万立方米;水泥来自唐山、邯郸、北京、兰州、永登、抚顺、锦州、大连、本溪、洛阳、耀县等13个水泥厂,进货400万吨。为了支持?三线?建设,汉中、城固、勉县、南郑等县区动员群众1.1万多人,突击生产砂、石5万立方米(不包括铁路、公路、水库所需砂石)。

1965年1至2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成立了?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由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刘澜涛任主任,兰州军区成立了?三线?建设委员会,由张达志司令员任主任,陕西省委成立了?三线?建委员会,由省委书记李瑞山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建委。汉中地委成立了?三线?建设领导小组,由地委书记张军任组长,地委副书记王希侠、副专员李明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对外称工业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张正范,又从地委、行署及军分区抽凋5人,具体办理内建厂矿事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地方党政机关的瘫痪,兰州军区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凡有‘三线’建设任务的地区,各级军区都要把‘三线’建设工作抓起来?。1967年3月,汉中军分区接兰州军区紧急指示,成立了?汉中军分区内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军分区司令员王明春担任组长,副司令员薛毅斌担任副组长,设立了?汉中军分区内建办公室?,行文暂用军分区司令部公章,正式对外办公,办公地址设在专署,后迁至地委党校。

1968年9月,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原军分区内建办

公室更名为?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内建办公室?,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张书云负责。1969年8月,在原内建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汉中地区革委会三线建设指挥部?,下设工程组、政工组、建材组,仍由张书云分管。主要任务是:①负责接待来往选厂人员、施工部队人员(包括人民解放军施工部队)的食宿安排;

②负责下发建厂定点通知书;③负责工厂所需地方建材的组织生产供应分配;④审批建厂所需土地;⑤协同地区公安处解决

厂矿职工家属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⑥深入厂矿了解基建进度,解决有关问题,每月向兰州军区?三线?建设办公室、省委、省军区、省建委、地委、军分区党委上报一次全区?三线?建设进度。10月,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委员、建委负责人钟毅调来汉中,全面负责?三线?建设工作。有?三线?建设任务的汉中市、南郑县、城固县、勉县、洋县、西乡县、略阳县、留坝县均成立支援?三线?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革委会主要领导人任组长,指定专人办理有关事宜。

省建委抽调5名工作人员参加汉中?三线?建设指挥部工作,并支援汉中?三线?建设指挥部小汽车2辆。1973年12月,汉中地区?三线?建设指挥部改称汉中地区基本建设委员会,省建委支援的人和车调回西安。

三、建设布局

汉中?三线?建设的布局,是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1965年3月21日批准的《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的报告》的要求精神安排部署的,该方案明确指出:?汉中地区以航空工业为主,辅之国防重要项目和国家骨干工业项目?。

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最早进入汉中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个项目,对外称791部队(师级单位),于城固县斗山、许家庙一带建20万平方米地面工程,称?甲区?。1965年10

月?甲区?竣工投入使用。后又陆续在甲区附近的几条山沟进行?乙区?和?丙区?及洞体工程的建设,施工部队是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51师(8318部队)。同期来汉的石油工业部在×××建的国家一级?战备油库?,修建有10公里的铁路专用线,1965年1月投入使用,由省军区派驻的警卫部队看守。1964年10月,航空工业部012办事处筹建人员来汉,安排在汉中市北大街148号(原汉中县罐头厂后为地区五金公司)开始各项筹建工作。在这期间来汉的还有?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对外称653工地),建在褒河以西的连城山山下(现陕西工学院地址)。

1969年4月,中共中央和周总理委托兰州军区在兰州市召开?西北三线建设座谈会?,会期10天。主要贯彻中央关于?抓紧三线建设,随时准备打仗?的指示,讨论了西北四省区工业布局,?三线?建设的规划和组织领导问题,检查了?靠山、分散、隐蔽?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并重点安排了一大批大中型建设项目。汉中地区在兰州军区会议上是唯一的地区级参会单位,在会议上汉中成了讨论的热门和重点,中央各部委全面安排了在汉中的?三线?建设项目。三机部38个项目(不包括附属单位),从1965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汉中为?歼击机?生产基地;1969年9月中央军委最后决定汉中为?大型运输机?生产基地,这是全国唯一的生产大型运输机基地,其总装厂房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个项目(对外称791部队)。总后勤部2个项目:一个是总后军马局在略阳县横现河镇建的磷肥厂,一个是拟在宁强县大安镇建军用战备物资库,已由工程兵进行了?三通一平?工程。人民解放军空军1个项目(空军与三机部共同投资修建的柳林机场),为空军的全国复杂地形教练机场,担负教练、航测、试飞等任务。国防科委2个项目(留坝县两河口乡、代号825部队)。中国科学院1个项目(略阳黑河坝)。一机部10个项

目:汉江机床厂(上海迁来)、汉川机床厂(北京迁来)、汉江铸锻件厂(上海迁来)、汉江工具厂、海红轴承厂(两厂由哈尔滨迁来)、汉江油咀油泵厂(河南洛阳迁来)、汉江职工医院、陕西省机械工人技术学校;拟建2个项目:电缆厂、锅炉厂,拟建于汉中火车站以北至崔家沟(两厂职工约有15万人)。核工业机部2个项目:405厂,洋县上溢水(胜利机械厂)、813厂(向阳机械厂)。七机部×个项目:南郑中梁山及洋县雍家西沟,是国防科委第五研究院研制的一套反导弹反卫星系统。二炮×个项目,是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54师施工的(8670部队)。四机部4个项目,拟在洋县、城固县建远程雷达、歼击机雷达、半导体、元件厂。铁道部2个项目:阳安铁路、安康铁路分局局址。石油部2个项目:已建成的×××战备油库、拟建炼油厂。水电部2个项目:略阳火电厂、拟在西乡白县龙塘与二机部合建原子能发电厂。冶金部4个项目:汉江钢铁厂(规模为年产350万吨,厂址选定在阜川镇)、燕子碥铜矿、拟建西北轮箍厂、冶金研究所。高教部4个项目: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北京机械学院、拟建北航汉中分校(勉县金泉)、西北大学汉中分校(城固古路坝)。化工部2个项目:汉江制药厂、拟在城固县建青霉素厂。建材部2个项目:大安石棉矿、拟在西乡县峡口驿镇建年产60万吨水泥厂。省属项目有:省商业厅2个项目,勉县青羊驿油库、城固肉联厂;省冶金厅1个项目,略阳钢厂;省林业厅1个项目,长青林业局。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1965~1970)到第四个五年计划(1970~1975)期间,汉中的?三线?建设形成了高潮,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年达12亿元(不含铁路、公路、大中型水库),占当年全省的50%。汉中的?三线?建设在全国统一部署下,按照?老基地带新基地,老厂矿带新厂矿,老工人带新工人?的?三老带三新?建设方针,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设计施工人员、科研单位、

高等院校,从人员到物资、设备都配套迁到汉中,成立专门机构,落实责任,一包到底,担负支援和包建任务。全地区在?三线?建设高峰时,党政军民工农商学各界投入?三线?建设,人数达到百万之多(不包括兴修大中型水库及农田基本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汉中?三线?建设遭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给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1970年3月26日,周恩来总理对陕西经济工作和?三线?建设作了讲话,指示陕西在经济建设中,农业要帮陕北,工业要帮关中,?三线?建设要帮汉中,把陕西的经济搞好。10年间,先后来汉中视察?三线?建设的有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余秋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二炮副司令员符先辉,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刘伟,副部长李觉、牛书申,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赵尔禄,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高俊,国防科委二十二基地主任张翼翔,国防科委局长陈健民,中共中央西北局计委主任宋平、副主任李广仁,西北局军工局局长曼丘,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韩劲草,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韩先楚、政委萧华,副政委江波,副司令员李书茂,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杨涣民,副司令员方升普,2l军军长胡炜,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主任白介夫,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胡耀邦、李瑞山,副书记肖纯、吴桂贤,省军区司令员黄经耀,政委谷凤鸣,副司令员李学廉等。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三次来汉视察,1972年7月,王震再次来汉视察,受周总理指示专门检查?三线?建设工程进度。他听取了地委领导罗铭、张书云、张方海及钟毅的汇报后,又询问了阳安铁路运输情况,012基地及813厂、405厂等建设情况。王震讲:?三线?建设是汉中的重头,一定要集中人力、物力把工作搞好,党中央、周总理时刻思念着?三线?建设,你们一定要明确这项工作的战略意义。会后,王震到陕西飞机制造

公司、405厂、813厂、10号信箱等单位视察。

1979年以后,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中共中央对?三线?建设重新进行了调整,使一些原来规划决定在汉中建设的项目撤消,有的已建成投产多年也要迁走,有的企业缩减规模,有不少企业已投资几千万元,厂房盖成一大片,已建成投产10多年,如空对空导弹厂、北大汉中分校、中国科学院(主要研究低温、超导)、国防科委第14研究院先后陆续迁出。有的单位建厂规模明显缩小,如012基地原在汉中布点38个项目,后改为22个项目,将整个飞机的雷达、仪表、发动机、锻铸件项目让给西安430厂、关中红源锻件厂、成都、绵阳等军工厂矿协作;汉江钢铁厂,原由冶金部建设,年产钢350万吨,后改由省冶金厅建设,规模为年产钢35万吨。

这些企业、单位迁走的主要原因:一是党中央战略决策改变;二是有的企业在建厂过程中片面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使一些工厂进山沟太深,把一些不该进洞的项目也进洞,造成布局过于分散,工艺流程不协调,直接影响到生产协作,又给职工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三是当时汉中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中、省厂矿、铁路、公路、水库、地方工业、商业等一拥而上,一时进的单位较多,再加上勘探、设计、施工人员云集汉中,使当地感到压力十分大,一些干部一时认识不足,工作被动,有的主要领导干部顾虑占地多,影响地方工作,配合不好,致使一些非常重要的对当地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项目被挤走了,历史给予汉中的发展机遇丧失了。

四、建设成就

1964至1975年,汉中先后建成了阳安铁路、周城公路,改建了西万公路,以及国防军工、科研、航空工业、核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电力工业等比较齐全完

整的工业体系。从1969年4月兰州军区召开?三线?建设工作座谈会议后全面启动,形成高潮。到1970年,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猛增到20亿,占陕西省基建总投资的50%,共建成中、省项目84个,其中大中型项目62个(不含地方工业项目),职工总人数25万人,科技人员5万人,完成总投资53.1亿元,主要项目有:

l、铁路建设

1969年10月成立了?1101指挥部?,全地区组织了民兵师,百万修路大军开始修建。该路西起宝成铁路的阳平关车站,自西而东经宁强、勉县、汉中市、城固、洋县、西乡至安康,与襄渝铁路相联,全长358公里,总投资11亿元,跨越嘉陵江,数次横跨汉江,共有27条江河,全线沟河纵横,地形复杂,隧道和桥梁的长度占全线铁路总长度的26%。工程由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承担。经过三年奋战,1971年10月建成通车,1973年9月阳安铁路电气化工程上马,1978年9月全线实现了电气化。此路电气化的实现,是继宝成铁路之后,全国兴建的贯通全线路又一条电气化铁路。阳安铁路的通车,对于加速汉中?三线?建设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沟通汉中同外地的联系,加快汉中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公路建设

周(至)城(固)公路(108国道部分路段) 北起周至县城,越秦岭,经佛坪、洋县至城固县城南与汉(中)白(河)公路相接,全长

257公里,汉中境内长160.4公里。1966年初周城公路被列入国防公路,代号为?0702’工程,由省建委领导,省公路设计院重新

按六级公路标准测设。1969年11月动工,周至、佛坪、洋县、

城固组织7万多名民工,会同省公路局二、三工程处4个队以及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851部队修建,1971年6月基本竣工。全

线共移动土石方1千万立方米,其中石方占72%,修建大桥9座,涵洞923道,防护砌石27万立方米,1974年起铺筑油路。

西(安)万(源)公路(210国道部分路段) 由省公路局负责,地县组织民工于1966年按三级路面改建,汉中境内由西乡县经镇巴县至四川省万源县,长165公里。在此期间,修建地方道路

361公里,厂矿专用公路340公里。

3、电力工业

1968年2月,水电部在略阳县筹建了?略阳火电厂?,1972

年2月建成投产。总投资1.1亿元,生产规模为20万千瓦,建

筑面积10万平方米,改变了汉中历史上电力不足的局面,保障

了汉中?三线?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用电。

1969年5月,水电部决定,由西北电力工业管理局负责架设

当时国内第一条33万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工程。此工程西起甘

肃省刘家峡水电站,全长534公里,沿途经2省50多个县到达汉

中,输电能力为42万千瓦,是国内这一时期距离最长、电压最

高、输电量最大的输变电工程。这一线路的建成,不仅把以水电

为主的甘肃电网和汉中电网联接在一起,形成陕、甘、青、宁大

电网,互调余缺,而且它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在发展超高压技术、

制造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建设超高压输变电线路等方面有了重

大的进展。

4、航空工业

汉中航空工业基地,是国家航空工业部(原第三机械工业部)

的第二套航空工业基地,又是国家唯一的生产大型运输机基地。

该基地也是首批进入汉中选厂筹建的单位之一,是在汉中?三线?

建设单位中最大的国有集团企业。1964年10月开始筹建,1965

年10月,国防工办、航空工业部下文通知,汉中为?歼击机?

生产基地。1969年11月,中央军委国防工办决定汉中为?大型

运输机?生产基地,并列为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即时开展了?大型运输机?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本着

?边基建、边生产?的方针,抢时间出产品,在边基建的同时,投入了部分生产。至1979年,形成了大型运输机生产能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在建设的过程中,大、中、小厂相结合,以中、小厂为主,按照飞机生产专业化建设新厂,将飞机生产厂和附件厂,分成飞机总装、部装、机械加工、起落架、锻铸冲压、精密工具、仪表、工艺设备、机械加工等厂,减少了一些重复设施。基地所属的22个厂和企事业单位,分布于汉中市、城固县、南郑县、勉县、洋县、西乡县、宁强县,有职工3.4万人,其中

工程技术人员1.1万人,形成技术力量雄厚,工艺先进,门类齐全的航空工业科研、生产基地。中央军委调来沈阳军区空军工程兵217部队,兰州军区调来1个团的工程兵部队,国家建委又调来辽宁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陕西省建工局调来4个建筑工程公司从事建筑施工。止1975年12月,该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经过10年奋战,1975年12月29日,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独立生产的大型运输机在汉中诞生。基地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光学、电子、仪表多种工艺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优势,拥有跨度最大飞机装配厂房和精密产品、装配超净厂房,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和测试仪器,有达到国际水平?运八?飞机参数记录系统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

5、军事工业

总字791部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1964年8月开始在汉中选点建设,安排3个项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8318部队负责施工。地址在城固县许家庙镇斗山、双溪等地。1965年10月?甲区?竣工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不含部队施工费用),1971年10月地面工程的?甲、乙、丙区?

全部竣工,洞体工程正在施工过程中,1972年8月城固县政府申报在鸡冠岩(洞体工程处)修建水库工程,后经总参决定79l部队迁出,工程停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建设工程 1969年8月开始,建设项目3个,属国防重要战备项目,由总参工程兵8670部队在西乡县负责施工,1974年11月全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6、核工业

核工业部(即第二机械工业部),1969年5月部分人员来汉中筹建,内迁5个项目,即405厂、813厂及所属的地质勘探214队、21建设公司、23安装公司。405厂 1969年10月,与二机部组成选厂组来汉选厂(对外称胜利机械厂),是国家核工业部在?三线?地区建设的最大的企业,地址在洋县溢水镇。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不含洞体),总投资12亿元,职工8000人,金属切割设备1万台,修建有直通厂区的专用公路和专用铁路线一条(12公里)。由兰州和新疆的老厂负责包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8664部施工,1974年建成投产。813厂 1969年10月来汉选厂定点(对外称向阳机械厂),地址在南郑县圣水镇。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不含洞体),总投资6亿元,职工3000人,金属切割设备5000台,修建有直通厂区的专用公路,在汉中褒河火车站修建有专用铁路货场。

7、国防科研

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在略阳县黑河坝兴建项目1个,对外称809部队,1968年5月由陕西省建工局第四建筑公司施工,197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主要从事?低温、超导?科研生产,基建总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1968年1月来留坝县,在两河口乡兴建2个项目,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对

外称825部队,建成由厂区至主干线公路15公里、1万平方米的生活用房和施工电源,1977年离汉迁天津。

8、北京大学汉中分校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对外称?653工地?),是高教部设在汉中的一个项目,196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教授首次带领工作组来汉中选址,在勉县褒城镇北连城山下。周培源兼任北大汉中分校校长。1966年5月筹建,197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教职员工3500人。学校设有无线电系、雷达系、物理系(包括核反应堆)、力学系。1977年5月迁回母校北大。

9、机械工业

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在汉中筹建8个项目,对外单称65号信箱。汉江机床厂 1965年4月来汉中选厂定点筹建,地址在汉中市北张寨村。由上海机床厂抽调1 100名骨干力量负责包建,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生产区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恒温车间面积5000平方米,职工2700人,其中科技人员300多名,设8个车间,32个科室,2个科研室,生产设备1200台,其中金属切割机床600台,主要生产高精度、精密螺纹机床。

汉川机床厂 1965年10月由北京第二机床厂分出一部分,内迁汉中市北周寨村。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恒温车间面积4000平方米,职工3500人,其中科技人员600名,工程技术人员300名,高级工程师34人,设备750台,精密、大型、稀有设备125台,设14个生产车间,1个科研所,主要生产精密座标镗磨纹机床。

汉江工具厂 1967年2月由哈尔滨迁汉中市北宗营镇,1968年初兴建,总投资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职工3100

人,金属切割设备800台,1971年竣工投产,属国家重点工具骨干企业,年产刃具61万件,各种刀具50万件。

汉江铸锻件厂 1966年4月由上海内迁汉中市北宗营镇,1970年3月由省建工五局第四建筑工程公司负责建设,1972年10月竣工,总投资2800万元,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各种金属切割设备450台,职工1500人,年生产铸件7000吨,锻件550吨,是专为机床厂配套生产企业。

海红轴承厂 1966年由哈尔滨迁勉县黄沙镇,由省建工五局第三、四建筑工程公司承建,1972年3月竣工,总投资6900万元,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各种金属切割设备2922台,职工5500人,年生产各种轴承500万套,属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后总厂迁至长安,分厂设在汉中。

汉中配件厂原属第八机械工业部,后属第一机械工业部,1966年5月由河南洛阳迁汉中市西关筹建,1971年8月竣工投产。总投资2800万元,金属切制设备1200台,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职工1800人。1974年企业下放省管(即汉中油泵油咀厂),年生产油泵油咀7万缸(其中大马力1.5万缸)。

汉江职工医院,在汉中市河东店镇,1971年8月筹建,投资1200万元,职工300人,病床200张,省属企业。

陕西省机械工人技术学校,在汉中市河东店镇。1972年10月由咸阳迁来一部分,省机械厅直管,师生1500人,属定向培养的中等专业技校。

10、冶金工业

汉江钢铁厂 1969年8月开始筹建,地址在勉县元墩、阜川镇(后迁勉县武侯墓镇)属国家冶金工业部直管项目,由鞍山钢铁黑色设计院设计,由鞍钢负责包建,经国家计委立项批准,总投资2.6亿元(不含铁路专用线和矿山部分的建设),职工9000人

(不含矿山6000人),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用煤、焦37万吨/年,年产钢350万吨。矿石贮量2.5亿吨,品位32%。1975年移交省直管,规模相应缩小。

略阳钢铁厂 1969年10月在略阳县城东筹建,1972年10月竣工投产,省属企业,总投资7500万元,年产铁15万吨,钢10万吨,钢材8万吨,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职工6000人,有生产高炉3座,顶吹氧转炉2座,电炉1座,500轧机3组,年用煤60万吨。

陕西铜矿原系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的直属企业,又称八一铜矿,1967年4月在宁强燕子碥镇筹建,1970年lO月竣工投产,总投资2000万元,日产原矿石5000吨,年产粗铜矿粉2600吨,净铜矿粉2100吨,矿石品位2.6%,总贮净铜5万吨,职工1000人,采矿设备80台,通风机40台,选矿设备170台。1978年移交省冶金厅直管。

此期间还建有:陕南石棉矿,1969年8月由国家建材部在宁强大安镇筹建,1977年底移交省管。石油部直管的宁强朱家垭油库、省直管的勉县青羊驿油库、长青林业局(洋县贯溪东)等项目。

ll、促进地方工业

汉中?三线?建设的开展,相应地促进了地方工农业、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建设,在其他行业也投入建设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中小型企业。全地区的工业实力大大增强,生产配套能力有较大提高。在?三线?期间建成的汉中地区铁钢厂、地区镇巴煤矿、地区磷肥厂、地区城固肉联厂、汉江制药厂、汉中血浆厂、新汉玛钢厂、城固烟厂、地区商校、汉中手表厂、汉中灯泡厂、汉中玻璃厂、汉中丝绸厂、汉中型砂厂、汉中水泥制品厂,汉中、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均建起氮

肥厂,全地区建有15个砖瓦厂、石灰厂等。

12、支援农业

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各级尽量少占良田好地,要求建设单位在设计、施工、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中要贯彻爱护农田的思想。在施工过程中,工厂要把支农工作纳入其中,有条件的尽量为当地农民造地还田。在?三线?建设期间厂矿共为地方造田1.5万亩。21公司用推土机帮洋县建鱼塘2座,建米面加工厂1个。凡工厂所在地,都要就近帮助解决当地农民的水、电、路的问题。帮助解决农民的米面加工及多余劳力的就业安排。此期间,汉中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加强。建成石门水库、洋县谠水河水库、南郑县华山沟水库、城固县千山水库、勉县红卫水库等中小型水库320座。

五、建设中的得失

由于?三线?建设是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超常规的工程,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l、由于?战备为纲?指导思想,片面强调了建设速度,一时建设规模搞得过大,要求过急,过于集中,战线拉得过长,超过了汉中当时的承受能力。在一段时期,出现了粮食、副食、日用化工、商业服务网点、文化、教育设施、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等紧张局面。

2、由于?三线?建设片面强调了?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使一些工业布点过于分散,少数工厂钻山太深,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军工和国防工业甚至躲进山岩溶洞,造成采光、防湿等问题无法解决。如202厂,建在距汉中30多公里的大山区,分布在3条大山深沟,又进了洞。一个厂在深山沟里就拉了10多公里战线,虽然也很艰难地出了几年产品,但战争威胁过后,

这一些重要项目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制约,不得不再次迁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至今大片厂房闲臵。

3、由于单纯强调战备,?与帝国主义争时间,与霸权主义争时间?,整个?大三线?形成了争时间,抢进度,工程上马过急,没有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的局面。有的项目先定点,后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如532厂的部分车间就建在褒河水库的支流东干渠的滑坡地带。暴雨一来,厂房进水,桥断路淹,多花了3000多万元处理该地段滑坡,但问题依然存在,给工厂埋下了许多隐患。

4、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形势。?三线?建设对汉中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由于当时汉中地区贯彻?以粮为纲?方针,抱着?惜地、爱农、不占良田好地?思想,拒绝了一批极为重要的项目,给汉中的发展留下了遗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