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破窗效应是指一个社区中的一扇破窗,如果不及时修补,可能会导致其他窗户也被破坏,最终整个社区的治安环境恶化。这个效应可以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首先,班级管理中的破窗可以是任何小问题,例如迟到、旷课、作业不交等。如果这些小问题不及时处理,就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问题,例如学生之间的冲突、学生对学校的不满等。因此,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小问题,避免它们演变成更大的问题。

其次,班级管理中的破窗也可以是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果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行为,形成一种“以恶制恶”的氛围。因此,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和道德观。

最后,班级管理中的破窗也可以是班级内部的不和谐氛围。如果班级内部存在着不和谐的氛围,例如学生之间的互相攀比、互相排挤等,就会影响到班级的整体氛围和学习效果。因此,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班级内部的不和谐氛围,建立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总之,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是,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班级内部

的小问题,避免它们演变成更大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和道德观,建立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班级的整体氛围。

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破窗效应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它认为当一个社区或者环境中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没有被及时处理和解决,会导致更多的问题的产生,并且越来越严重。这个理论的名字来源于一家商店的实际情况,即如果有一个商店的窗户被打破了,但是窗户没有及时被修好,那么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砸破窗户,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商店已经被遗弃了,而且也没有人在意里面的东西。 班级管理中也存在着破窗效应,如果一个班级中存在着一些小的问题,例如迟到、旷课、作业不交等,如果班主任或老师没有及时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问题的产生,例如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进而导致班级纪律的混乱,甚至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 从破窗效应的角度来看,班级管理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进行有效的解决,才能防止问题的 扩散和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例如,当发现有学生不守纪律时,老师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2.重视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因此,班主任或老师必须要 重视班级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维护班级纪律,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班级管理不仅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学生的责任。因 此,班主任或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管理和责任感,让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和纪律,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总之,破窗效应揭示了一个小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问题产生,对班级管理提出了很大启示。班主任或老师应该注重班级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破窗效应读后感

“破窗效应”读后感 “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破窗效应”为我们教育者带来这样一个启示:班级管理的缺失往往就在一些细小的方面,如果这些缺失得不到及时的补救,那么整个班级就会产生缺乏责任心的氛围,而班风和学风往往就会在这种不良氛围中受到侵蚀。 我们要重视和防范“破窗效应”的产生。同时,我们又可以巧妙地运用“破窗效应”来加强和优化班级管理。 作为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落实班规,做到有“法”必依。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不落实,就会成了摆设,“破窗效应”就会形成。因为任何管理不到位都可能使打破“第一扇窗”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批评教育,第二扇、第三扇“窗”,就难保不被打破。“第一扇破窗”往往是事件恶化的起点,因此,在抓规章制度时,对学生的第一次错误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对其他方面的第一次也要加强管理,例如对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值日、第一次作业等,对每一个“第一次”,班主任都要管理规范到位,若形成“破窗效应”,

想再“亡羊补牢”的难度就要大得多。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应本着“教育无小事,事事谨注意”的管理理念,及时地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做到防微杜渐。谨防“破窗效应”的出现。班主任老师要学会适当放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护窗”行动中来。如在班级全管理上,我选派一些管理能力强的学生组成安全小组,并给每位组员划定管理范围,落实管理职责,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隐患于未然,安全教肓管理也就落到了实处。这样,师生共同“护窗”,想“破窗”也就不那么容易了。

关于破窗效应的启示

关于破窗效应的启示 “破窗效应”既然对班级教育管理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就要重视和防范“破窗效应”的产生。同时,我们又可以巧妙地运用“破窗效应”来加强和优化班级管理。 一、环境“美窗”。当我们进入一个环境非常优美一尘不染的地方,我们就不会去吐一口痰,扔一张纸,这就是周围的环境在暗示我们不要去破坏这美好的环境。“破窗效应”强调的是利用外在的环境来教育人,因为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逆其道而行之,运用“破窗效应”的反面——“美窗效应”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如我们?常净化美化教室,天天做到窗明几净,学生在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没有人会故意去弄脏墙壁,没有人会随意丢一张纸,学生往往会自觉地维护着班级的美好环境。另外,还要重视班级良好舆论环境的建设,人人讲文明,讲礼貌,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充满正能量,学生也会更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人人都会维护班集体荣誉而努力。 二、制度“保窗”。制定班规,做到有“法”可依。每学期伊始,班主任老师就要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依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安全守则》《课堂常规》等制定班。可从纪律、安全、仪表、卫生、礼仪等“五项常规”进行细化,要对学生的行为做一些具体的限制和禁止,如强调“必须怎样”“禁止怎样”,要让每个班级都构建一套严谨、规范、有效的班规。在严格的班规面前,学生的行为也往往会较为谨慎小心,“破窗”也就难成“效应”。 三、人人“护窗”。班主任老师要落实班规,做到有“法”必依。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不落实,就会成了摆设,“破窗效应”就会形成。因为任何管理不到位都可能使打破“第一扇窗”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批评教育,第二扇、第三扇“窗”,就难保不被打破。“第一扇破窗”往往是事件恶化的起点,因此,在抓规章制度时,对学生的第一次错误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对其他方面的第一次也要加强管理,例如对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值日、第一次作业等,对每一个“第一次”,班主任都要管理规范到位,若形成“破窗效应”,想再“亡羊补牢”的难度就要大得多。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应本着“教育无小事,事事谨注意”的管理理念,及时地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做到防微杜渐。谨防“破窗效应”的出现。班主任老师要学会适当放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护窗”行动中来。如在班级全管理上,我选派一些管理能力强的学生组成安全小组,并给每位组员划定管理范围,落实管理职责,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隐患于未然,安全教肓管理也就落到了实处。这样,师生共同“护窗”,想“破窗”也就不那么容易了。 四、及时“补窗”。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都会犯错误的,何况是那些心智还不成熟的小学生。即使班级制度的建设再到位,班主任的管理再勤奋,再谨小慎微,要让小学生根本不出问题、不犯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窗”破了是正常的,重点是我们应该怎样补救。 1.要鼓励、奖励“补窗”行为。要?常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任何同学都不以“破窗”为理由而同流合污,而是得以“补窗”为美德,要让学生明白“补窗”是一种高度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有一天放学后,其他班级的一位学生提着满满一桶的垃圾要去倒掉,由于他没留意,几块纸屑散落了下来,本来洁净的走廊顿时多了些不和谐的“斑点”。这时,小玲同学背着书包从教室里走了出来,她看到了地面上的纸屑,便弯下腰捡起来折回教室丢进垃圾桶。我刚好目睹了这一幕,第二天,我在班级里大力地表扬了小玲同学,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并奖励了她5分的德育量化分数。这样,通过适当的褒扬,学生人人争当“补窗”先锋的局面就逐渐地形成了。 2.寻找“闪光点”。对那些“破窗“的学生我们要格外关注,要用爱去滋润他们的心田,要以“育人”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育的本质。要加强对其他学生的宣传教育,事后宣传的内容应包括事情发生的?过、老师的处理意见、处理的方法等,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学生中进行讨论,形成舆论攻势。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因此,我们作为老师,何不寻觅一下学生身上闪光的地方,给他破旧的“窗户”贴上美丽的“装饰”,从而激发他的自信心,增强他学习的动力,使他看到成功的希望。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个差班的产生,固有学生组成,教学师资情况,班主任情况等各种因素,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心理学中著名的“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一座房子、一个地方是如此,一个班级的管理又岂不是如此? 如果把一个好的班级比作一座完美的房子,如何避免“第一扇破窗”的出现呢? 一、营造全班竞争氛围 营造一个班级的竞争氛围可以用多种方式,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自然环境条件可以教育人,人文环境条件可以熏陶人。我们往往把一个班级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 硬环境有班级的黑板报、宣传画、墙上的标语等等。以下是一个班级的格言:“为了考出好的成绩,你一刻不停地学习;为了不挨批评,你管住了爱说话的毛病。你说,是负担让你前进,我静静地听着。良久你告诉我,你渴望负担,它很美。至少在我们心中浑身是胆,永不言败!跨越高度,挑战极限!”这样的格言既有人性化的一面,又充满了让人奋进的力量,不失为一篇佳作。

软环境就是班级学风和班风的营造。在一个充满了竞争的环境中,学生的弦每时每克都绷得紧紧的。而学生为了班级的氛围和荣誉自然会克制自己,那么避免“第一扇破窗”的出现自然就成为可能。 其实,避免“第一扇破窗”出现的一个好办法是采用班际之间的竞争。班际之间的竞争是最容易激发起班级中每一个孩子的热情和班级荣誉感,即使是后进的学生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两个班级的竞争往往会让两个班级都有所进步。 二、加强班级自我管理 加强班级的自我管理是避免“第一扇破窗”出现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班级的自我管理可以采用多种办法。例如: 班长组阁制:由学生民主推出一位大家信得过的班长,其余的班干部由这位班长组阁。学生自有其理性的一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班干部既容易和班长之间的配合,又往往是真心为班级做事的学生。 每日反省录:孔子曾有“一日三省吾身。”的说法。可见每天对自己进行反省和鞭策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可以由周记改为每日的反省。 班级仲裁委员会:遇上班中学生的各种违规违纪的事,如果能组成一个班级仲裁委员会来处理,既容易让违纪学生接受,又避免了班主任和学生的正面冲突。班主任只需挂一个班级仲裁委员会顾问的头衔,在非常棘手的时候做出决断就行,何乐而不为呢? 三、管理班级从“小”抓起 避免班级管理中的“第一扇破窗”一定要从“小”抓起。它可以

破窗效应对教育的启示

破窗效应对教育的启示 破窗效应,指的是一个繁荣的社区中,如果有一扇窗户被破坏,那 么这个社区中其他窗户也可能被破坏,导致整个社区环境的恶化和危 害的出现。破窗效应也可以用于解释社会和个体行为中的负面影响。 教育作为社会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同样可以从破窗效应中获得启示。破窗效应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1. 不良行为的模仿:当一个学生在学校中做了不良的事情,如果没有 受到严厉的惩罚或者教育,其他的学生可能会模仿,导致更多的不良 行为出现。 2. 学业水平下降:如果一个学生在班级中表现出明显的学业下降,其 他学生可能也会因此感到沮丧和失望,进而放弃努力学习,导致学校 整体学业水平下降。 3. 纪律和秩序混乱: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不当行为,比如迟到、旷课、对老师不尊重等,可能会对其他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使得 纪律和秩序混乱,影响学习氛围。 破窗效应对教育的启示: 1. 及时惩罚不良行为:教育机构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惩罚不良行为,让学生认识到其错误的严重性,避免其他学生模仿。

2. 重视每一个学生:教育机构应该视每一个学生为独立的个体,不论成绩好坏都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避免学业水平下降。 3. 严格管理纪律:教育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保持学校的秩序和纪律稳定。 总之,破窗效应告诉我们,教育中负面行为和不良习惯的存在如果不及时管理和纠正,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因此,在教育中,及时惩罚不良行为,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立成长,严格管理学生的纪律和秩序,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们的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破窗效应是由美国政治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和犯罪学家乔治·凯林提出的。原意是指如果一座房子的窗户破了,没有人去理会它,那么不久之后,其它的窗户也会被人打破。此理论认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学校中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如果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比如,学校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除掉,很快的,墙上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学校一个干净的地方,学生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学生就会毫不犹疑地扔上垃圾。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如果个别违纪学生没有被教育好,就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如果学生学习一个知识点的疑惑或一个难题没有被解决,就会有更多的疑惑和难题得不到解决。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要懂得防微杜渐,将不好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要明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仅不能做第一个打烂窗户的人,也不能在第一个窗户被打烂后去做第N次打破窗户的人,我们还要努力做及时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

2、提升师生素养,让师生不要成为“破窗”。我们周围总有不少师生抱怨学校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可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实际上,他们自己就是造成学校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的因素,他们自己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学校的一扇“破窗”。因此,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消除学校的“破窗”现象。同时要教育广大师生,即使是在我们无法选择环境和改变环境时,我们也要努力使自己不要成为环境中的一扇“破窗”。

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4篇

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4篇 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第1篇 破窗理论不是个新东西。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气氛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此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得出的,它告诉我们,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个理论。 在优雅洁净的场所,我们都会保持安静,不会大声喧哗;相反的, 如果环境脏乱不堪,四处可见的都是打闹、咒骂等等不文明的举止。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眼光而贸然插队?与这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猴急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 破窗理论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在日本,有一种叫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其主旨也和破窗理论相通。比方,日本的有些企业将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将藏污纳垢的办公室和车间死角也贴上红牌,以促其迅速改观,从而使工作场所清洁整齐,营造出一个舒爽有序的工作气氛。在这样一种积极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规那么,认真工作。

我们假设深入思考这个理论,会有两方面的主要启示。一是环境和气氛带给我们的影响很大,二是要特别注意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这个理论用于我们的班级管理中,也是非常适宜的。 我们经常讲一个班的班风和学风怎样,讲一个班的整体气氛怎样,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些个东西?道理很简单,良好的班风学风及班级气氛,会让生活和学习在其中的所有同学受到积极的正面的引领,整个班级就会越来越好,就算其中还有一些不好的人和事,也会在此气氛的熏陶下积极转变,相反,好的也会被拖下水,整个班就会成为我们最不愿见到的乱班。 乱班是怎么形成的?这就是要说的第二个问题了。 说穿了,乱班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注意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班上出现了问题,或者没有见到,或者视而不见〔更多的是这种情况〕,任其开展,最后形成无法收拾的局面,乱班就此形成。 以上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懂,问题的关键在于该谁去修复那第一个被打坏的窗户玻璃?该用什么方法去修复?该谁去催促修复?该修复而又没去修复的人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班级是学校里的一个最小单位,整个学校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气氛,只有这样,全校各班才会你追我赶积极向上,校内要有严谨的管理气氛,大家才会在这样的气氛下积极向上,但就一个班或者某个年级,是不太可能到达这个愿景的。 由此说来,这个理论,不仅是对班级的管理,对整个学校乃至于更大的方面的管理都是一样。 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第2篇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邓小惠 从事小学教学多年,也到过好多地方,既在边远的农村教过,也在县城的重点小学教过,无 论什么样的学校,在众多的班级中,总会出现那么一两个让人不满意的班级,甚至是让人讨 厌的班级。这样的班级,学生难管,纪律散,成绩差。人们称这样的班叫差班、乱班、臭班,谁见谁头疼,谁管谁讨厌,班主任不想管,任课教师不想挨,成了谁见谁躲着,谁见谁捂鼻 子“臭狗屎”。谁摊了这样的班,谁就倒霉。学校不满意,任课教师不满意,家长不满意,想 学习的学生不满意,班主任也受到株连,成了出气筒、受气包,处处受气,到处遭埋怨,到 处遭白眼,遭人嫌,讨人厌。 出现这样的班,其实并不偶然,也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班肯定是有原因的,肯定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的,正说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样的班,开始的时候同样与其他的班也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慢慢的,就发生了变化。一个学生上课违反纪律,班主任忽略了,就有两个违反纪律;一个学生自习课上说话,班主 任没关,就有三个说话;一个不交作业,没事,就会有五个敢不交作业;一个不上操,没人管,就会有好多个不上操;一个是没法管,就会有多个没法管。久而久之,如上的班级就诞 生了。 由此,我想到了一种现象,叫“破窗效应”。一窗打破,无人过问,于是就有了二窗、三窗一 直到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 “破窗效应”其实就是俗语所说的“破罐子破摔”,这本也不是什么现代发现,在中国文化中, 至少也存在了几千年了。 破窗效应,心理学上叫做从众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其实运用也是很多的。树立榜样、典型, 让人们学习,就是应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的积极的一面;而有些事情,有违于道德,甚至法律,如果相互效尤,俗语说的“一个跟着一个学”,必然造成负面的影响,其原凶同样是从众 心理。此其原因之一。 “窗破”的原因之二是疏于管理。因为管理不到位,不及时,所以出现如此的结局。只要管理 到位,破窗效应的负面影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由此,我想,出现令人头疼的班级,班主任在管理中肯定出了问题,当然也有任课教师、学 校的责任。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1、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就是看主流,看大多数,看一个人总的表现。 我们应该相信学校主流是好的,一个班大多数学生是好的,一个学生从总体上来说是好的。 相信,虽然有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们的努力,是一定能够解决的,一定 会有好转的。这就是从大处着眼。只有从大处着眼,才会有信心,才会看到希望,我们的工 作才会有奔头。从细处着手,就是对学生的管理要细化,从生活、学习,严格要求,一抓到底。这就是“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的策略。相信多数学生是好的,是 可以塑造的,是值得肯定的,值得我们去关心去爱的。从细节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因为细 节决定成败。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如此。班主任要做到勤转、勤看、勤思考,注意学生的细节。事虽小,但如果关乎一个人的习惯品行的,就一定不能放松,采取恰当的方法予以纠正。细 节虽小,但关系不小。我们就从细节入手去面对每一个学生、面对我们的班级吧。 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公正的评价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发现学生有些许进步, 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学生的表扬要符合实际,要及时,要诚恳。不 符合实际,学生认为不公平,学生会愤愤不平,使表扬和我们的初衷适得其反;不及时,就 不能发挥表扬的积极作用,使表扬的大打折扣;不诚恳,学生认为教师虚伪,是虚情假意。 小小表扬,作用不小,教师不可小觑。班主任要结合学校、社会及国内、国外的一些大事小

破窗效应与班级管理

坝田九年制学校班主任培训材料20120223 破窗效应与班级管理 一、破窗效应来源: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二、破窗效应的表现 早晨上班时分,路口人流如织,等红灯的人们焦急地望着交通信号灯,终于有一个性急的小伙子等不及了,开始横穿马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警或协警不制止这个愣头青,其他人就会像潮水一样紧跟其后,视红灯若无物。 在干净整洁的广场上,你不好意思随手丢弃纸屑或烟头,而是四处寻找垃圾箱。但如果是一地污物,满阶尘土,你会毫不犹豫地将烟头或纸屑抛出一个漂亮的抛物线,任其跌落,丝毫不觉得羞愧。 一面洁白的墙上,如果出现了第一个“办证”的涂鸦,在不能及时清除的情况下,这面墙很快就会长满“牛皮癣”,被涂得乱七八糟。。 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主任在开学的一段时间内不注意班级管理,对班上出现的问题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使问题曼延,到最后不可收拾。

三、破窗效应的启示: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由于人性中的惰性,养成一个好习惯也比形成一个坏习惯要费力。好习惯需要长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而破坏一个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往往瞬间即可完成。借用纪晓岚对联中的话,坏毛病“如秋草芟难尽”,好习惯“似春冰积不高”。 人性中还有一个弱点,就是从众性。对第一个闯红灯者不予制止,就会给所有等红灯的人们这样一个暗示:违反规则不会受到惩罚且能获益。他们还会这样想:反正我不是第一个,前有车后有辙,再说法不责众嘛! 对学生个人而言,犯了错误得不到及时的惩戒,学生本人没法深刻的认识错误,尽管他知道此事是不对的,但潜意识中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误认为老师没有处理就是默许,或者犯的错误不大,很少有主动改正的。 对学生群体而言,错误的出现会起到一个坏的带头作用。昨天张三犯了错误,没有受到处罚,今天李四犯了同样的错误即使老师想处罚,也得想想策略,因为有案例在先,老师不能厚此薄彼。如果老师一直不理睬,久而久之,犯错误的人越来越多,学生就会把犯错误当 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不良风气。这时,老师想纠正这种不良之风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下定决心也要花费特别大的代价,因为一个人不管是思想还是身体在往下坠时,要想把他拉起来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更何况这是一个班级的集体堕落。 四、破窗效应的修补: 1、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不准打破窗;

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一、“好窗”是前提:营造良好班风 1.对“第一次”要高度重视 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一位育才的老校长也曾经说过:“作为一个班主任,尤其是新班的班主任,一定要抓好每一个‘第一次’,第一次开家长会、第一次与孩子见面、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午检、第一次升旗、第一次班会……否则,你的班主任工作将会多走很多弯路,甚至以失败终结。”鉴于此,笔者也非常重视并组织好班级的每个“第一次”:通过这些“第一次”,强化班级这一集体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良好的班风就从这点点滴滴的“第一次”中培养起来。良好班风的形成,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打破第一扇窗”的产生。 2. 严格执行班级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短短的八个字精辟地强化了“规矩”的重要性。一个有序的班级,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是形成良好班风、实现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容易出现课堂违纪现象和课后的一些不文明的错误行为,班主任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民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制定适合的班规班纪,为良好班风的建设与形成奠定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某项规定如果出现了滞后或无效,就给予及时的订正和完善。 同时,在民主制定班级规章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如卫生管理、值日管理、班级常规等,都要得到具体细化,并确保这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施。在执行过程中,由班委会详细解读班规,让每位学生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学校中应该做什么、不能什么,制度上尽量保证可以量化管理,让学生“有法可依”,确保班级管理制度的可行和有效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学生、班委沟通,让学生能够心服口服地接受老师和班委的帮助。 二、“护窗”是关键:群雁高飞头雁领 “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人”。班级管理中也需要“领头雁”,班级中的全体成员就好比是迁徙的大雁,能否整齐有序的进行迁徙,离不开“领头雁”这一“将领”。班级管理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光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够擦亮眼睛,结合民主选举,选拔出一支能够得到全班同学认可的,并且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班干队伍,对其精心培养,共同营造和谐班集体。 作为班级的核心,在班级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组织作用、桥梁作用和检查监督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集体中的领头作用,让这一支班级“领军队伍”始终“飞”在前方,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确保班级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有序运转。比如在校运会中,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组织、协调作用,体育委员负责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宣传委员负责做好海报;组织委员和文艺委员负责啦啦队;生活委员负责后勤;班长统筹安排这些事宜,形成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班级氛围。自习课上,班主任也可以发挥班干部的榜样带头和监督作用,让学生自主管理,确保自习课的有序进行。 三、“补窗”是保证:找准着力点进行科学修复 小学生毕竟年龄尚小,难免会有学生犯错。对于已经产生的“破窗”,如果得不到重视和及时修复,听之任之,往往会造成班集体的松散,学生的错误行为也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就可能形成“破窗效应”,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因此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班主任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制止,找准着力点对症下药,将不良风气及时扼杀。 例如在一次课间休息,我恰巧有事进入班级,发现一些学生围在一起相互“切磋”着手机的款式和功能,再加上其它任课教师也在课后常常会抱怨学生在上课时总爱玩手机,纪律也不好。为此,我在互联网上了解了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相关调查和研究,并从侧面了解学生对手机的看法,通过

读《教育常识》心得体会(共10页)

读《教育常识》心得体会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篇一: 今天,我有幸读到《教育常识》这本书,觉得很幸运,从中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接触理论的东西本就不多,这让我的心灵受到一次震撼! 该书语言具有散文的风格,每章分为数节,每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作者或从一个日常用语的释义开始,或从一个日常故事的讲述入手,娓娓道来,引领我们进入他要描绘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里,他似乎又是一个隐者,需要思考的依旧是我们,是我们用自己的生活注释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文字注释我们的生活。该书所讨论的,多是严肃的话题,但是并不显得生硬,反而因为散文化的语言,使它在严肃中透着轻灵。 我对其中的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作深有感触。我的女儿今年上七年级了,每天面无表情去上学,和小学时天壤之别,小学每天开开心心去学校,一回家就兴高采烈的给我讲学校的趣事。小学还没有升学的压力。可是,自从上了七年级,发现没有以前快乐了,而我也不觉得轻松了。每天回家就是作业多,学习累,而每次考试的分数也触动着我的敏感神经,考好,心情好,考不好,

心情差,还急得到处报辅导班,我也不想这样,但是如果不督促她,不严厉的要求她,那升学的压力如何扛得住? 所以,我觉得学习真的是很劳苦的事,这其实就是一个修炼自身的过程。他们必须风雨兼程,每日奔赴课堂,那是他们的校园,也是他们的战场,他们未来能否在人世间立足,就看在这个战场上能够储备多少生命能量,收获多少信心和技能。他们需要投入时间,付出巨大精力,像农民一样踏实耕种,书本就是他们需要精耕细作的土地;像工人一样与机器为伴,各种作业、习题和试卷就是他们需要日夜操练的机器。在此过程中,他们必须忍受身体不适和心灵煎熬。学习过程中的身体之苦,莫过于中国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今天这一情形很少见,但艰苦程度并没有实质变化,只不过受苦形式改变了而已。除了克服身体的痛苦之外,还有绵绵不断的心灵煎熬。他们必须忍受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失败、挫折,没有人在学习中总是一往无前。还有,教师的批评、偏见、冷眼,家长的焦虑,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都构成了内心煎熬。 但是,学习也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过程,对父母的责任,对教师的责任,更是对自己生命的责任。放弃学习,就是放弃对自我生命生长的责任。要热爱学习,不只是热爱那种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学习,还要热爱那些给我们带来不适和痛苦的学习。只有

警惕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警惕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大概意思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时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墙上很快就会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内容;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不好意思丢垃圾,但一旦地上出现垃圾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乱扔东西,丝毫不觉羞愧,最初的破窗户、涂鸦与垃圾暗示着无序与纵容,成为滋生、蔓延并且“繁衍”违规行为的温床。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环境传递了强烈的暗示和诱导信息,环境中的任何一种不良现象一旦被容忍,这种不良现象就可能被无限放大与扩展,以至于环境逐渐恶化而一发不可收拾。在班级管理中就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破窗效应。 比如:早读如果有一个学生迟到,班主任视而不见,或只是轻描淡写地询问几句,没有严肃处理,后面很容易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学生迟到...... 一名学生不出早操,班主任如果不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明天可能会有更多的学生不按时出操,后天可能就会不出操......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偷吃零食,班主任没有加以严肃批评,那么一段时间后,学生书包里,桌洞中会出现一个又一个零食袋,课堂上吃零食现象普遍蔓延...... 课堂上有学生做小动作,说悄悄话,传小纸条,班主任不及时制止,过不了多少时间,整个班级就会像一个热闹的“菜市场”......

班级管理中,一种小小的问题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这种情况就给学生们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规则是可以不必认真遵守的。那么尊重这个规则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少,最终会积重难返。 比如:寄宿制学校的宿舍纪律问题成了不少班主任的一块心病和难题,有的班主任后期加强检查与管理,甚至是处罚,但都收效甚微。其实,这是因为,在实施规章制度之初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及时处理,严格要求,有的班主任甚至认为寝室问题是小问题,常常轻视或者忽略这个问题,结果给同学们一个错误的信息——寝室的规章制度是可以违反的,而且是可以不受处罚的。就这样当极少发展成多时,在处理为时已晚。 一个班级一旦出现破窗效应,这个班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班主任的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校、老师乃至其他班的学生便会对这个班级产生不好的印象,而这个班级的学生也会逐渐认同这种印象,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这种氛围下,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就会慢慢趁虚而入,蔓延开来,这个班可能真的就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不行了。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班主任要时刻警惕由于“破窗”导致的这种恶性循环。 “破窗”应止于萌芽,班级班规一旦制定,班主任对于“违反者”,哪怕是一次迟到,一句粗话,一块垃圾或者一场打闹,必须做到“零容忍”,需要小题大做,以求防微杜渐,当然在处理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方式要得当。 有一次在午间自习课上我闻到了一股辣条味,观察了解后发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