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托物抒情情味浓——《荷叶母亲》读写一体(教学设计 二)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托物抒情情味浓——《荷叶母亲》读写一体(教学设计 二)

托物抒情情味浓——《荷叶•母亲》段落写作训练

教学目标:

1 .仔细阅读,分析例文《荷叶•母亲》的写作技巧,学习“托物抒情”的具体技法,以此来表现 醇美的情味。

2 .模仿运用,完成片段写作训练。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托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模仿运用,完成片段写作训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三春晖下寸草劲,半亩荷叶红莲开。是什么在凄清的院落叩响心灵的慰藉?是谁在雨夜里给 予无悔的荫蔽?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肆意盛开的红莲,去感受荷叶的荫蔽温馨,去体味母爱的情味 表达! 一、“学”例文,晓方法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四看红莲,每次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状貌都紧密相连。

母亲是荷口I ,我是红莲;雨打红莲时荷叶遮,我烦闷不适时母亲护。由荷叶保护红莲自然联想 到母亲对女儿的呵护,联想自然而贴切。这种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来表达某种感情的写 法,就是托物抒情的写法。

冰心先生是如何抒写)中的感触,表达对天下母亲深深的爱意和赞美的呢?

(1)物情契合,移情于物。

文章意在抒写对母爱的讴歌,行文中巧妙地借助了物象“荷叶”,在选取的“物”和抒发的“情” 之间有了某种契合点,这样移情于物,来传情达意。

所谓“情意为主,景(物)为实”,思想感情是主要的,确定要表达的情感后,我们要借自然之 “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联想

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找准了物与情的契合点,怎样才能很好地表达情意,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生动感人呢? 花本无情人有情,作者花大量的笔墨描写莲花和荷叶,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了生动的 情景。

(2)抓住特点,细致描写。

如:“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苗苗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情 物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3)巧用抒情,妙用联想,连贯结合。

结尾处:“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文章由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情态,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

小结:由此可见,为了传递自己内心最情真意切的情感,我们可以把情感寄托在某种物象上,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这样来托物抒情。可以用这样的步骤:

1.定情一一确定情感.选物一一选择物象(注意物象和情感的契合点,如相似相近点)

2.状物一一抓特征,细描写.结合一一恰当的联想、适当的抒情

二、“导”类文,明方法

精彩片段掠影:

这些小花朵,一个个都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满盛着琼浆玉液的玲珑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归来的众将士们开怀痛饮。它们虽然小得可怜,但我此刻却感到它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要不然,细小得可爱的牵牛花茎上怎么能不时地会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臂,牢牢地抓住旁边的花架, 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最高处攀登!

我能够想象到它们是怎样地从一粒粒微小的种子变得生机盎然,最终在我窗外的小菜园郁郁葱葱起来的。我也能够想象到它们攀登到花架最高处时在我窗外小菜园更多的喧哗一一数不清的小喇叭一定会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

(选自《窗外的牵牛花》)

品析:定情一一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情感选物一一牵牛花(朝着天空高喊)

状物一一细小得可爱的牵牛花茎上怎么能不时地会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臂,牢牢地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最高处攀登!…… 从一粒粒微小的种子变得生机盎然,最终在我窗外的小菜园郁郁葱葱起来。

结合一一我也能够想象到它们攀登到花架最高处时在我窗外小菜园更多的喧哗一一数不清的小喇叭一定会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

点评:

牵工花,虽然花茎纤细,但还是竭力抓住花架奋力向上攀登;喇叭花,虽然很不起眼,却能喊出震撼人心的最强音。作者紧紧抓住牵牛花花茎细长和花朵像喇叭的特点,赋予它们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情感,最平凡的物象却传达出最不凡的情意。

总结:托物抒情首先要确定抒什么“情”,然后选择用何"物"抒情,习作中通过仔细的观察,细致的描绘,彰显“物”之特点;最后要进行恰当的联想,适当的抒情,由物及人,移情于物,表达主题。

三、“练”作文,用方法

1.段落训练。

月考试卷发下来之后,你的成绩很不理想,为此,你感受到很大的挫折,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郁闷之极,对

学习失去了信心……

然而就在愁眉苦脸,灰心丧气之时,你望着窗外,不经意间看到了风雨中的xx,你会想起什么?会有什么感受?请以“风雨中的XX ”为题,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写一段话,通过对XX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感情。

要求:(1)运用本课所学托物抒情法。

(2)字数150字左右。

2.学生练笔展示,老师点评。

四、结束语

、王国维先生曾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春红秋残恰我意,方寸草木也关情。你我的百般诗意、

冷暖情怀和荏苒时光,皆可借助多情的山水风物,细细雕琢,静静诉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一点一滴,用心体会,能恰当地把托物抒情的手法运用到习作中,这样,我们的文章便会焕发别样的张力!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美文需要美读。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艺术,文学也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堂课借助音乐的力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美美的朗读,体会到诗情画意之美。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 2、借用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 重难点: 品读语言,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母亲》音乐渲染,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阎维文演唱得非常动情,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擦泪花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从古到今,歌颂母爱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学生举例:《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游子吟》) 出示画面诗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诗句来自哪本着作? (本诗句与本课题的内涵是一致的,与本文中心句:“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读,不够动情,尚未入情。) 二、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多媒体出示,突出“母爱,童真,自然”) 三、出示课题《荷叶母亲》 集体朗读,整体感知: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几乎能找出来,指点朗读,感情还是不够投入,文章的主旨很容易把握。) 师:请欣赏老师拍的荷叶图,去年我去厦门旅游时在南普陀寺院前拍的 ,请问:“寺院前种为何种荷花?以歌颂母爱的圣洁为题有何用意?” (学生答:纯洁、高洁、圣洁。最后认为圣洁最恰当。体会作者以《荷叶母亲》为题来歌颂母爱的圣洁。) 四、配乐朗诵: 师:诗歌,如诗如歌,当诗歌配上乐曲进行朗读感觉会怎样?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荷叶 母亲》

《荷叶母亲》 河南省杞县大同中学朱玉平 教学设计与策略 1.教材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荷叶母亲》选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课以母女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朗读和运用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美的事物有自然而然地亲近感,再加上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开始对文学产生了亲近的欲望。但是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相对比较缺乏,很难养成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再加上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少,所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 知识能力状况:本课为散文诗,在这以前已学习过部分诗歌,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读懂文章,积累词汇,把握诗歌感情基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赏析等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爱深情。

重点难点: ⑴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⑵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教学方法 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导读法、朗读法、发现法。 采用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同学们,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你们能说说这条短信的故事吗? 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述:故事发生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都江堰一处坍陷的民宅上,一位已经死亡了的母亲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身体的姿势。她的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安然无恙。已经死亡了的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位伟大的妈妈,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生等救援人员泪流满面。大家说说,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会有如此坚韧的毅力呢?是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再次感受作者所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感悟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虞城第二初级中学韩玉玲 教学内容简析: 1群文议题:“母爱” 2群文材料: 《荷叶母亲》《金色花》《浴着光辉的母亲》《母亲的帐单》《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3、群文特点: 本课选用的五篇文章,前两篇《荷叶母亲》、《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散文诗两首,后三篇是课外选文《浴着光辉的母亲》、《母亲的帐单》、《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抒写的都是“母爱”,但各自叙述的内容不同,有的表现母爱的方式,有的歌颂母爱的独特,有的表现母爱的不求回报,有的表现母亲的容易满足,有的表现孩子对母亲爱的回报;叙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直接表达情感的,有的采用借物喻人的方式表现母爱,也有对比描写突出母爱的无私的……这组群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地反映了母爱的伟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速读、批读、交流、默读、跳读”等方法,阅读五篇文章,初步认识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联系生活经历,述说自己对母爱的认识,适时进行亲情教育。 3、推荐课外阅读《繁星》《春水》诗集,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

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浓浓的母爱亲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速读、批读、交流、默读、跳读”等方法,阅读五篇文章,初步认识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联系生活经历,述说自己对母爱的认识,适时进行亲情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群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课型,板书课题 1、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她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展开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板书:群文阅读】 2“群”的意思是:聚集在一起。今天,我们以“母爱”为议题,把这五篇文章集合在一起阅读,大家有信心吗?[课件出示:群文阅读的题目] 【板书课题:“感悟母爱”】 二、分读两篇,对比阅读两篇课文,感悟体会。 1. 咱们先来全班分成两大组分读两篇美文。 [课件出示:《荷叶母亲》《金色花》)

母亲作文之模仿荷叶母亲的作文

模仿荷叶母亲的作文 【篇一:优秀教案荷叶母亲】 初中部语文组杨春玲 一、图片导入: 由图片想一想,它与母亲有什么联系?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 《荷叶母亲》。 二、读“荷” 1、自由朗读课文,自主梳理生字词。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明确大屏幕上的生字词,做到读准,读顺,尽量读出感情。 2、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歌,请允许我为大家朗读一遍。 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老师如何处理朗读的轻、重、缓、急, 并且在老师朗读完之后,给老师做个评价。 如果说到抑扬顿挫,请记下老师为何这么处理。其实老师是根据作 者的情感来处理自己的语调与语速的。请同学们仔细揣摩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再一次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三、品“荷”与悟情 同学们,你们读得很好,将作者的情感读出来了。那么,你们感受 到作者的情感变化了吗? 1、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当时红莲的情况和环境如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填表。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感动 2、作者因何烦闷?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试 作分析,“半夜”,说明作者有心事,彻夜未眠;“繁杂”,作者心情 不好,所以连雨声也听起来是繁杂的;“浓阴的天”,给人以压抑的 感觉,所以,作者觉得烦闷。) 3、作者还因什么事烦闷?他看到了什么? 白莲: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 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白莲凋谢了,“散飘”“只” 突显了一种残败、萧瑟的情境,触动作者内心,更添烦恼。)

4、此时的红莲出场了,它又是怎么样的呢? 开满了,亭亭地立在绿叶间。(红莲盛开,显示的是一派生机勃 勃的情境) 5、红莲的盛开,相较于白莲,似乎是让人欣喜的一幕,它有没有缓解作者烦闷的心情呢?(没有)作者仍是不适意。为什么? 环境: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无依无靠) 6、红莲的命运有没有出现转机? 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红莲却不摇动了。 (作者的担忧解除了,所以他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幻灯片出示表格,并填充完整。 7、此时的作者应该是很高兴的,但为什么高兴会成为感动? 作者看到这一幕,想到了母亲就是那荷叶,而我就是那个躲在母亲 身下的红莲。 8、作者怎么就想起母亲了呢?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 的水珠。 a、结合图片分析,荷叶本身是脆弱的,但是在保护红莲的时候,显示出了勇敢,正如母亲的身体是柔弱的,但是当她要保护自己的孩 子时,会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 b、“雨点不住的打着”,说明雨势很强,但是在荷叶的遮挡下,这个暴雨却成了“流转无力的水珠”,可见,荷叶的护莲力量之大。由此 想到,雨点就如那困难、挫折、磨难、烦恼等(心中的雨点),生 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 9、是啊,作者看到荷叶护莲,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就如那荷叶一样,保护着像红莲一样的作者。那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 母亲。 资料引入:母亲的病日重一日,日夜都处在昏迷状态之中。然而, 一次当她稍清醒后,竟对冰心说:“你的衣服太单薄了,不如穿上我 的黑驼绒袍子,省得冻着……”冰心泪如雨下。 冰心称她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母亲中的最好一个。” 10、于是乎,作者发出了发自肺腑的呼唤:(出示)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 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优秀说课稿

《荷叶母亲》优秀说课稿《荷叶母亲》优秀说课稿 《荷叶母亲》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荷叶母亲》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24课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母爱”为主题展开。 首先我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主要内容),表达了亲情是人间最美好二真挚的感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由于本课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因为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感悟亲情,品读语言,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们对母亲的依赖心理还是很强所以我设计的导语是: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师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哪位诗人的名作,叫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答:是孟郊《游子吟》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师问: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 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并(bìng)蒂(dì) 姊(zǐ)妹菡(hàn)萏(dàn) 徘(pái)徊(huái) 欹(qī)斜荫(yīn)蔽(bì) 繁杂――繁密荫蔽――遮蔽。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荷叶 母亲》试讲稿和教案 教师编面试初中语文

《荷叶·母亲》试讲稿和配套教案 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菡萏等生字词,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融情于景、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中母亲深沉的爱,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至爱亲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三、图片导入 播放汶川地震中的几组图片,请学生谈谈观看感受(伟大、无私),由此引出课题《荷叶母亲》。 四、初读 1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 2生字词"菡萏"的读音。 3主要内容:这是—篇回忆性文章,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中荷叶掩盖红莲的故事,想起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作者多次写到红莲,每一次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看红莲?心情又如何?(一)第一次开满亭亭,烦闷 1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我”的心情的呢?(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2此时的红莲怎样?(红莲开满亭亭) 3联系下文说说面对此时的红莲为什么要点明心情的烦闷?(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文心情的变化铺垫) 4课文除了描写红莲,还用插叙法提到了回忆中的白莲以及现实中的白莲,有什么作用? (对比,突出红莲生机活力) 5想象场景,并指导朗读。

(二)第二次一左右鼓斜,不适意 l “我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适意) 2 “我为什么不适意徘徊?看到了什么?(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雨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鼓斜) 3从红莲被雨击打的清形中你感受到什么?(红莲无处躲藏,东倒西歪、艰难生存的情状) 4 面对雨中红莲“我当时是怎样做的?(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不敢下阶,也无法可想) 5红莲一直在风雨中摇曳吗?后来发生了什么?(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 6由此“我到什么?(触景生情,由荷叶对红莲的荫蔽想到母亲庇护) 六、品读 结合课文,来说说眼中的母爱。 七、小结作业 作业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荷叶母亲》试讲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面试初中语文教师的8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荷叶·母亲》,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上课之前,先来看老师的大屏荔。这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几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师:图片观赏完毕,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师:中间的这位男生,请你。 师:嗯,你看到了图片中的母亲跪在地上,用身体保护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让你十分感动,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而且情感也很丰富,请坐。师:来,靠窗的女生,你也来说说看。 师:你说,图片里的母亲为了自己孩子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觉得母爱总是如此无私又不求回报。 师:同学们的感触都很深刻,看来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老师给你们点个赞! 师:是的,同学们。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关千母亲的课文一《荷叶·母亲》。

《荷叶母亲》七年级语文教案

《荷叶母亲》七年级语文教案 《荷叶母亲》七年级语文教案 《荷叶母亲》七年级语文教案1 《荷叶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自读课文《散文诗两首》,两篇散文诗歌,均以母爱为主题,表达儿女对母亲深情的眷恋与赞颂,《荷叶母亲》是一篇赞颂母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活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她以荷叶为题,托物抒情,吟唱了一曲母爱的颂歌。文如平静的春水里繁星的倒影,晶莹璀璨,又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文章歌颂母爱,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极易引起共鸣。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文章,激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感恩之情。同时引导学生探究文章托物抒情的写法,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 【教法学法】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正确引导。 情景创设法:课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 朗读法:学生朗读与品读相结合,提高朗读水平,培养朗读欣赏能力。 讨论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篇散文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有感情朗读文章,体验人间真情,培养感恩的情怀。 2、品味朴实、清丽的语言,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课前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 课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或《母亲》(阎维文) 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看到的画,所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母爱) 对,母爱千年,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流淌于岁月的长河。她们的爱,如春雨润物无声,如太阳和煦温暖。歌唱家用优美的歌声赞美母爱,那作为现代文学家的冰心又用怎样的语言来歌颂这份浓浓的母爱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去欣赏那感人至深的场景吧!(板书课题作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 1.人文主题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七至九年级各单元的人文主题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三个维度出发。本单元的课文由两篇现当代散文(《秋天的怀念》《散步》)、两篇散文诗(《金色花》、《荷叶母亲》)、两篇文言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组成,从内容上来看,都表现了“至爱亲情”的主题,属于“人与社会”的维度。 2.核心素养 通过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分析,参考课程标准,我制定了“朗读与鉴赏,探究与表达”这一教学设计。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紧扣“叙事抒情感悟亲情”这一主题,驱动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体会作者所记叙的事件,感受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亲情的感受与理解,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单元导语

该单元导语第一段指出,“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可见,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悟亲情”。第二段指出,“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可见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把握感情基调,二是了解抒情特点差异。 (三)课文解读 1.共性:本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无论散文、散文诗还是文言文都记叙了动人的亲情,抒发了真挚强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温馨的家庭氛围。 2.个性:《秋天的怀念》是突遭厄运,在困难中感悟幸福;《散文诗二首》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散步》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世说新语〉二则》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也让人感受到魏晋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过第一单元写景抒情类文章,虽初步学习了朗读技巧,感受了汉语声韵之美,但朗读需长期训练,语感需不断培养。在写人记事类文本理解上,学生有小学学习基础,但需进一步培养感知文本、理解与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在写作上,学生初步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格式与方法,但在结构、积累等方面不够清晰与全面。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式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 3.学习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4.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以“情”牵引,以“读”强化,以“问”贯通,以“悟”延伸。 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渲染气氛。 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聆听母爱 1976 年 7 月 28 日深夜,唐山,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年青的母亲正在缝补衣服,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熟睡。忽然,一阵地动山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垮塌了,母子俩被埋入废墟中。所幸的是,房顶的预制板是斜压下来,他们都没有受

伤。但是房屋垮塌严重,只能等待救援。三天过去了,由于严重脱水,母亲的奶水没了。孩子的哭声渐渐微弱。年青的母亲心碎了,这时候,她摸索着将身边的缝衣针,毅然的刺进自己的手指。然后将刺破的手指放进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员终于掀开了压在他们头顶的预制板,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孩子脸色红润,宁静而安详,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怀里,睡得正香。在他的嘴里,还含着母亲已经僵硬的、发白的手指 母爱是伟大的,不少文学作品都对母爱做过热情的讴歌。有首歌词写得好,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母爱 1、走近作者,了解冰心。 师:冰心,大家熟悉吗? 生(介绍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小学时学过冰心的作品《忆读书》《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 师补充: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课外已经对作者做了全面了解。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母爱、童真、自然美。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学生批注)读冰心的的文章,宛如欣赏晴朗的夜空中晶莹透亮的星星,简单清澈,让人心醉,而后在胸中留下一些夸姣的情思,余韵悠长。 2、范读课文。 师:《荷叶母亲》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她是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形式和内容,又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文就应当美美地朗读,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大家做好三件事:①勾画出本课生疏的字词。②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速、节奏、感情的变化。③标示出自然段的序号。 3、积累生字难词。 师: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难以理解的生字词?查一下工具书,对照注解, 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学习理解):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份。瑞:吉祥的。菡萏 (hàndàn):荷花,本文应该指含苞待放的荷花。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 来回的走。欹(qī):倾斜。荫蔽:遮蔽。花瑞:花开的好预兆。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适意:舒适。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者花木夸姣,同“婷婷”。遮拦:zhē 遮挡,阻挡。

《荷叶母亲》读后感400字作文5篇

《荷叶母亲》读后感400字作文5篇 《荷叶母亲》读后感400字作文5篇 荷叶母亲后,想必你会和我一样,好似受到了一阵清凉雨儿的洗礼,想去回味它其中蕴含的醇香而清新的情。 淡淡的语调把我带入了那个浓阴的天气里。雨,倾盆。花,摇动。叶,静静的。让我与她感同身受。那繁密的雨点促使着那慈爱的荷叶去保护莲花。雨势并不减退,莲花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英勇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转动的水珠。读到这时,你是否和我一样闻到了那莲花的清香。 文中没有一处描写母亲的外貌和神态,但当你读完好篇文章时,却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心中的温暖,这便是借景抒情的魅力所在吧! 人们常常说康乃馨是母爱之花,是慈祥温馨的象征。但我却认为荷叶才真正能与母爱相提并论。荷叶是纯洁崇高的,这不正是母爱的特点吗? 每一个母亲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希望看着他们茁壮成长,可以为他们付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始终默默保护守护着他们, 你我的母亲同样都是荷叶,你我同样都是红莲。长大后你我也会变成荷叶,去面对心中的雨点。只要明白这一点,相信我们永远不会寂寞,因为那荷叶的清香永远不会变。 《荷叶母亲》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冰心的《荷叶母亲》,让我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这篇散文诗是冰心在观察荷花的时候,下起了雨,在雨天里,作者冰心看着英勇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的动人场景,联想到了母亲对女儿的关爱、呵护,用散文诗的形式来赞美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我们平时对母亲的态度和作者对母亲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平时干错了什么事,妈妈总会生气,冲我发火,我们还会不耐烦,有时还会反着说母亲,可对作者来说,而是有耐心地听着,我们的态度是不正确的,不管怎么说,母亲教育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应该有耐心地去听,母亲说的话是对我们好的,对我们有利的。 母爱在许多事情上都能表达出它的伟大,在我们身边时,总会时时刻刻保护着我们,这就是母爱,母亲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伤害到孩子,像《荷叶母亲》里说的一样,在大雨天里,荷叶保护着红莲,向母亲保护着孩子一样,不让孩子受伤,这就母爱的伟大之处。 我们就是红莲,母亲就是荷叶。母亲在保护我们,我们要珍惜母爱,长大以后,回报母亲,想想曾经母亲对我们做过多么伟大的事,曾经是多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体会一下吧,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荷叶》

《荷叶·母亲》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体会和借鉴诗歌托物抒情及以花喻人的写法。 3.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教学重点: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是个托物寄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一个婴孩即将降生,他忧心忡忡地对上帝说:“听说人世间有太多的疾病,灾难,而我是那么弱小,我该怎么办?”上帝慈爱地说:“我已经给你找到了一位天使,她现在正满心欣喜得等待你的降临,而且她会无微不至地关心你,照顾你,爱护你,直到她生命的终结。”婴孩疑惑地问:“那我该叫她什么呢?”上帝微笑着说:“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妈妈。”下面就让我们去聆听冰心写给母亲的一曲颂歌《荷叶。母亲》 二。初读,整体感知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章,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可以“本文写了_______(事件),抒发______”的句式表达。 思考,1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2标题能否换成《母亲。荷叶》 三,美读,理清结构 全文按照“()莲-----()莲----()莲----()莲”组织文章 明确:(送)莲-----(忆)莲----(看)莲----(悟)莲 思考:既然全文主要写看见雨打莲,叶护莲,那为什么还要写九年前的事? 明确:为下面以花喻人作铺垫。 四,思读,赏析美点 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先练读,然后美美的读一读读,细细地品一品,可以“我喜欢—(段),因为—”的句式表达。

思考:在写莲花的同时,作者把自己的情绪变化贯穿于全文之中,请你找一找并思考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我们经过刚才的品析,已经被荷叶母亲的伟大所感动。现实生活中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在5。12大地震中有一位母亲,她用尽自己的柔弱躯体抵挡住上方倒塌的墙壁,在自己变形的身体下方为婴儿撑起一方安全的的空地,母亲临去之前用沾满鲜血的手按下一则感天动地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儿,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爱你!我不知道当这个孩子多年以后读到这篇文章时会不会潸然泪下,但至少我们很庆幸,我们依然生活在妈妈的关怀下,让我们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情来读一读冰心的其他歌颂母爱的诗歌吧。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荷花“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博大无边。你愿意把你对母亲的爱写下来吗?下面请仿照本文最后一段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恩与歌颂吧。 如: 母亲啊,您是大地,我是小草,风雨来了,除了你,谁把握紧紧拥抱? 母亲啊,您是阳光,我是花儿,寒冷来了,除了你,谁给我温暖的照耀? 六.教师寄语: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流长。孟郊在《游子吟》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 《荷叶母亲》是冰心的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也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 原文/《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

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词语注释/《荷叶母亲》 ①荷叶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③并蒂(bìng dì):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④花瑞(ruì):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本文指花带来好预兆。 ⑤菡萏(hàn dàn):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 ⑥攲斜(qī):倾斜、歪斜。歪斜不正。 ⑦慈怜(cí lián):慈爱怜惜。 ⑧荫蔽(yīn bì) :树木遮蔽。“荫”读“yīn”或“yìn”,此处读一声,在“荫庇”中读四声。 作品鉴赏/《荷叶母亲》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初一(上)第五单元(诗歌散文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这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安排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体悟诗中表达的感情,初步认识诗歌常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 2、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设计思想: 1、初一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习习惯需要不断的的培养,教 学中的课堂是培养习惯的一个阵地,要紧抓不放。 2、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取得尽可 能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前准备: (1)让学生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读《繁星.春水》,选读《泰戈尔诗选》 (2)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回家的时间,从网上查阅有关“冰心”“泰戈尔”的资料,筛选,然后制作一份8K大小的电子小报。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并按此主题给自己的小报起一个诗意的名字。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和筛选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 五、导入: 1、展示学生的电子小报中最精彩的部分,以此为依据让学生介绍泰戈尔和冰心以及他 们之间的关系。 (以一个学生的为主,其它补充) 2、前段时间我们都读了《繁星. 春水》和《泰戈尔诗选》,还写了读书笔记,现在请

你将你的读后感悟和大家分享:(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时,教师点评重点表扬(1)句子表达完整(2)说话有条理的学生,引导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规X。而至于发言的内容,相信看过了诗集,并读过了书后的“名著导读”大家的发言都会不错,但对于有自己独到感悟和理解的同学一定大力赞扬和鼓励。 (不在学生发言前直接提出“完整”和“有条理”的要求,以免学生产生畏惧情绪,以致影响发言的积极性。) (一定会有同学提到其中的“母爱”主题。借此过渡——) 今天,我们一起来较深入地欣赏有关母爱主题的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和冰心的诗歌《荷叶母亲》,看看,名家是怎样写“母爱”的。 (其实,其中暗示着此课的学习目标:1、欣赏课文。2、学习写法。) 六、(1)自由朗读课文《金色花》,划出朗读中没把握读准的字词,读完全文后统一查字典 解决。 (从查字典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自己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解决问题的习惯,因为很多学生习惯于轻易问别人,幸好他们才是初一的学生,可塑性很强。) (2)统一正音、正形,弥补疏漏的字词。 笑嘻嘻匿笑沐浴祷告林阴膝盖花瓣嗅花香 七、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用心体会诗歌的感情。 (即使不让学生充分预习,学生都已经知道诗歌表达的主题是有关“母爱”的,课文前面的提示中有,所以不问“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之类的无效问题。) 1、你从诗中读出了“母爱”吗? (学生可以同桌讨论,然后提出疑惑,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学生会比较难发现“母亲对我的爱”,而较容易感受到“我对母亲的爱”。 2、(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引导学生讨论)“我对母亲的爱”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呢? (借助“金色花”这个意象来表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反复朗读,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的赞美。母亲对孩子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所以母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在学习本课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两位作者。 (一)了解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用孟加拉语写作,一生创作丰富。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1900-1999),中国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18年入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学医,后改学文学。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1923年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1926年回国,先后执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1949年任教于日本东京大学。1951年回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早期所作“问题小说”具有反封建意义,散文、诗歌讴歌童心和母爱。后期作品以儿童文学为主。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译著《吉檀迦利》《泰戈尔抒情诗选》等。有《冰心文集》行世。 (二)文体常识 这课两首诗都是散文诗,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三)积累字词及解词 1.生字: 下面我们积累一下文章中的字词,请同学们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 蒂.(dì)梗.(gěng)匿.(nì)笑沐.浴(mù) 祷.(dǎo)告姊.(zǐ)妹亭.亭(tíng)徘.(pái)徊.(huái) 遮蔽.(bì).心绪.(xù)流转.(zhuǎn)荫.(yīn)蔽 菡.(hàn)萏.(dàn)攲.(qī)斜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大声朗读一遍,注意加点字读音。 相信请同学们读得很准确,请同学们用红笔把加点字注音标注到书后生字表相应位置。 相信同学们这些字词都掌握了。 2.解词: 下面咱们再积累一下本课的解词 ①匿笑:偷偷地笑。 ②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③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④攲斜:倾斜,歪斜。 同学们把这个解词朗读一遍。

荷叶母亲作文7篇

荷叶母亲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叶母亲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叶母亲作文1 阳台上鹅掌柴与吊兰,是母亲的心爱之物。它们为这小小的地方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三年前,我们家的家具全部都换了一遍,因为有太多要卖掉的旧家具,所以阳台成了我们堆放旧家具的一大区域。母亲整日忙于装修,于是阳台中的吊篮与鹅掌柴已经逐渐被我们遗忘。 就这样忙了一周,阳台场的最后一件家具被搬走后,我和母亲才想起阳台上还有一株鹅掌柴和吊兰。糟了!它们不会被压坏了吧。我和母亲心头都涌过一阵不妙的感觉。 本想那吊兰已经被沉重的家具压成月牙型,可没想到,吊兰竟完好无损!是鹅掌柴用小小的身躯撑住了沉重的家具,它自己被压得七零八落,却护住了吊兰。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几个月后,鹅掌柴的背又挺直了,如战士一般守护着娇小的吊兰。吊篮则在鹅掌柴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我心中深深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鹅掌柴,我是吊兰。当困难来临时,你用身躯撑起了我心中的天。除了你,谁是挫折来临时我那一块坚实的后盾? 荷叶母亲作文2 一天的光阴再一次悄悄溜走,我托着疲惫的身子,载着纷乱的思绪轻轻踱入房门。小屋里岁算不上温暖,但相比在外被寒风刺痛,使双手冻僵也算得上温馨、使人平静、满足了。 我耷拉着眼皮,无意中猛地发现一只陪伴着我的紫色被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平时长吐槽的白绿交织的那床棉被,看着那繁杂的花纹,不禁有点好笑与无奈,可现在我也不愿再争些什么,便一头倒在床上,蜷缩在棉被中了,不觉中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荷叶母亲》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领会这两首诗所包含的真理。 过程与方法: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遇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育健康崇高的审美情味和审美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 培育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课要点 频频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课过程 一、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的力量推进了世界的发展。今日我们一同来赏识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近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朗诵诗歌 1.前提:打扫字词阻碍 匿( nì) 隐蔽:不让人知道。祷(dǎo)祈祷,向神乞求保佑。衍(yǎn) 2.朗诵诗歌 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配乐仿读。 朗诵指导: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但不一样的地方,朗诵办理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焦急,一旦见了,又惊 又喜,自然责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欣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快乐,还要 对妈妈保密,让她无缘无故。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俏皮的语气。 学生自由朗诵,联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俏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三、感悟诗歌 1.教师导语 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觉到母子情深,感觉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 热。为何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开朗,那么可爱?{生:由于他洗浴着母爱。}爱是沟通的。少儿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 2.合作学习 分组共同商讨以下问题(注: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朗诵诗歌过程中提出的拥有共性 的问题。) ①作者为何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爱用花朵比喻少儿,印度也同样。泰戈尔把少儿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漂亮的圣树上的花朵,赞叹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应着母爱的光芒。人们喜爱花儿,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散文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二、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磁带),学生仿读。(范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范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师:)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朗读一下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2:)“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2、理解内容 三、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四、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