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历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历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历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1978-2013

历届三中全会改革之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

中心议题: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会议重点:拨乱反正。全会否定“两个凡是”,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事实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作出把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

放的决策。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此后六年间农村掀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体制改革浪潮。

二、十二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1984年10月20日

中心议题: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会议重点: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

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改变企业的领导体制,在国营企业中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三、十三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1988年9月26~30日

中心议题: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

会议重点: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全会通过的《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在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同时组织实施该方案。全会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四、十四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中心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会议重点: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臵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

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五、十五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

中心议题: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会议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必须

坚持的方针。同时,全会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六、十六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中心议题: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会议重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全会通过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指导方针;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出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问题。

七、十七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主要议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

会议重点:推进农村改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决定》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等政策。

党历届代表大会的重要内容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21-23每年一次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

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隔了11年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党的历届三中全会回顾(十一届到十七届■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心政治局向中心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题目。时间: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审议《中共中心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题目的决定》,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它主要包括三个议题: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目和修改宪法部份内容的建议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会议重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题目的决定;中共中心政治局向中心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目和修改宪法部份内容的建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产业基地振兴战略等题目。■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会议重点:1.中共中心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题目的决定2.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经验3.坚持十条方针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 4.长时间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5.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全会夸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时间坚持。■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会议重点:1、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题目的决定;2、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楚、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历届代表大会简介

中共历届代表大会简介(一大至十六大) 历届大会时间地点会议主要内容 一大1921年上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1922年上海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1923年广州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1925年上海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1927年武汉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 时间:1988年9月26日-10日 主要议题:全会同意中央政治局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批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 全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代表中央政治局作的报告。全会同意中央政治局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批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 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椐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妥地组织实施。全会还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全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赵紫阳代表中央政治局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同意中央政治局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批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全会还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对《初步方案》,全会建议国务院在今后5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据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定地组织实施。 全会确定,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当前我国总的经济形势是好的,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少,突出的是物价上涨幅度过大。为了创造理顺价格的条件,为了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协调地发展,必须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认真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目前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在这两方面都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必须同加强和改善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必须同努力增加农副产品、适销的轻纺产品以及能源原材料等方面的有效供给结合起来。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是长期要注意的大问题,最要紧的是明后两年一定要抓出成效。明年价格改革的步子较小,务必确保明年的物价上涨幅度明显低于今年,明年一切工作都要服从这一点。 全会指出,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相互配套的全面改革。不理顺价格就谈不上真正确立新经济体制的基础,但深化改革又不仅仅是一个价格改革问题,而是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在多方面的综合改革中,应当特别注重深化企业改革,尤其是大中型国营企业的改革。明年企业改革必须抓紧。一要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使有条件的企业真正开放经营;二要认真完善承包制,进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试点和发展企业集团试点。通过建立在国家宏观控制下的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机制,提高经济效益,那些对治理通货膨胀有重大作用的改革要抓紧推进。 全会指出,为了保证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深化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要特别强调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的纪律,特别强调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同时,通过治理环境、整顿秩序和深化改革的实践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以治理环境、整顿秩序和深化改革为中心内容,进行一次广泛、深入的形势教育,并以此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起点。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并运用法律的、制度的、纪律的、教育的手段,综合治

云南省历次党代会简介

云南省历次党代会简介 1928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查尼皮村召开。 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后)时间:1956年6月25日至30日,地点:昆明代表:实际出席代表771名 中共云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时间:1971年5月31日至6月3日 地点:昆明,代表:1235名 中共云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时间:1979年8月25日至29日 地点:昆明代表:1356名 中共云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时间:1985年7月6日至12日 地点:昆明代表:694名 中共云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时间:1990年7月31日至8月7日 地点:昆明代表:590名中共云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 时间:1995年8月22日至26日地点:昆明代表:623名 中共云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时间:2001年12月12日至16日 地点:昆明代表:676名 中共云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时间:2006年11月12日至16日 地点:昆明代表:691名 2011年6月27日至28日,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在昆明举行。全委会提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扎扎实实推动桥头堡建设,继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 6 月27日至28日,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在昆明举行。全委会提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扎扎实实推动桥头堡建设,继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 全委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

省委书记白恩培代表省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主持大会。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开幕式上就《决议(草案)》作了说明。 全委会审议通过了全委会公报,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 全委会认真总结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精神进行了深入讨论。指出,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牢牢抓住桥头堡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当前,桥头堡建设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扎扎实实推动桥头堡建设。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全局意识、开放合作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做到一切工作往前赶,一股劲头搞建设,尽最大努力把政策的潜能挖掘出来,把群众的智慧聚集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强大合力,一步一步推进,一项一项落实。 全委会指出,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新时期云南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机遇来之不易,千载难逢。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必须坚持把立足云南、服务全国,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作为总目标;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坚持把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和财政增长作为核心任务;必须坚持把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作为根本方法;必须坚持把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推进作为重要要求,确保桥头堡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全委会强调,今年第四季度,我省将召开第九次党代会,这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充分认识开好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精心组织起草好党代会报告,认真做好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省第九次党代会各项筹备工作。 全委会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省委的总体部署,切实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工作、狠抓落实上来,继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第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继续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二,认真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坚持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下更大的力气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第三,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肩负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第四,努力完成好州市党委换届工作。切实把思想统一到重要和省委对换届工作的要求上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第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继续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示范引领作表率,圆满完成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和省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政协会议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 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 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 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 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 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 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 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 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 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 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 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 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 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 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 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 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 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 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 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 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 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 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会议由委员长召集并主持。委员长可以委托副委员长主持会议。会议必须有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常委会举行会议,应当在会议举行七日以前,将开会日期、建议会议讨论的主要事项,通知常委会组成人员;临时召集的会议,可以临时通知。 党的会议名称:

十八届三中全会应知应会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应知应会题 1.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2013年11月9日-12日 2.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 全面深化改革 3.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是?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 4.全面深化改的总目标是?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三个解放是什么? 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6.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坚持”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7.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六个方面改革”是什么?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8.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新设立的两个部门是?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安全委员会 9.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10.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

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2.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要围绕反对哪几种风气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3.“3个永无止境”是什么?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1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是什么? 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1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什么?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16.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是什么? 改革开放 17.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不断增强的“三个自信”是什么?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8.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什么为指导?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19.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0、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这几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一致认为:必须按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改革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经过了几年的酝酿和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就着重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那次全会以后,全党在拨乱反正和调整国民经济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在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有系统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并且指出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指示,推动了各项改革的广泛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改变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全面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了八亿农民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目前农村的改革还在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这种形势迫切要求疏通城乡流通渠道,为日益增多的农产品开拓市场,同时满足农民对工业品、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已经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但是城市改革还只是初步的,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目前,城市企业经济效益还很低,城市经济的巨大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中的种种损失和浪费还很严重,加快改革是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还应该看到,正在世界范围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吸收当代最新科技成就,推动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生产力的更加强大的能力。因此,改革的需要更为迫切。 当前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日益巩固,经济调整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第六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国家财政状况逐步好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大为增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愿望更加强烈。特别是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全面整党的健康发展,已经和正在端正各条战线现代化建设的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主要议程和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主要议程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关键词: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也是一次历史意义深远的转折,它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始。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关键词: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之际召开的,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对促进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历史转折性意义。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30日 关键词: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据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妥地组织实施。 全会还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14日 关键词:勾画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认为,《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14日 关键词: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会议集中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全会高度评价农村改革二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丰富经验。一致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14日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踏上新征程

历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内容和经济政策

历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内容和经济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 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做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 在经济建设问题上,要求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并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 十二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会议提出要增强企业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还要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改革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 十三届三中全会: 批准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确定把其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其中提出要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十五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并强调要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 十六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首次提出建立现代产权

十八大全称十八大召开的时间党代会介绍

十八大的全称是什么中共十八大召开的时间党代会介绍 一、十八大的全称十八大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几大,是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XX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 二、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时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具体时间从历届党代会召开时间推算应该在2012年10月到11月举行。) 三、党代会介绍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每届中央全会的主题是各不相同的,一般来说,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要选举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并就当时面临的主要政治经济问题进行研究。通常党的总书记会在会上作政治报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我们平时简称的“中央”、“党中央”或“中共中央”。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例如现任中央委员会是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所以称为“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全会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届中央委员会在五年里开七次会,并不是每年一次!分别

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七中全会”等。“XX届X中全会”,就是这样产生的。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其中,一中、二中和七中不是常规会议。一中全会主要是选举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包括选举中央政治局等;二中全会在第二年的人大开幕之前,决定国家领导人人选;七中全会则在下次党代会前夕召开,筹备党代会的各项事宜;其他每年一届的中央全会,是常规会议,通常都是研究当时的重要问题。注意,七中全会、党代会和一中全会这三个是连着开的!加上三、四、五、六中全会正好够一届五年,一年一次。 党代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六中全会一般都是每年十月份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 1、在科学发展观下构建中国(全民)幸福经济社会;(小康型全民幸福社会) 2、中华文明复兴,全面文明创新社会和稳定的生产关系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再发展(马列理论和市场经济的中国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新方式), 深化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努力将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1978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解放党员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民教育,目的:解放生产力

历届党代会召开时间及主要内容摘要

一大1921年上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1922年上海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1923年广州 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1925年上海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1927年武汉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1928年莫斯科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

准确把握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鲜明提出了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是一份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宣言书。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 三中全会《决定》回答了“怎么看、怎么办”这样的两个问题。一是对过去的改革怎么看,注重的是价值判断,对不对,行不行;二是今后的改革怎么办,探求的是路径选择,改什么,怎么改。这两个基本问题,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也是我们学习《决定》精神应该把握的要点。 (一)《决定》的结构组成 在框架结构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60条,2.1万多字。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1-4条),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即怎么看的问题。用六个紧紧围绕,深刻阐述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另外四个必须长期坚持,系统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开6条(第2-7部分),政治方面开3条(第8-10部分),文化方面开1条(第11部分),社会方面开2条(第12-13部分),生态方面开1条(第14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开1条(第15部分)】。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5+2的改革布局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着力把握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点。 1、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目标就是指引,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促进思想的统一,汇聚改革的目标。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一,这个总目标着眼未来的发展,体现了改革的决心,解释了改革的方向。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衔接,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的引领,也是我们必须要把握好的第一位的要求。我们的总目标就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这个总目标强调的是基本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捷径,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通过深化改革,不断的自

党历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意义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其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一达大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 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年6月杂广州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 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的要求. 中共五大:1927年四五月间在武召开.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同资产阶级争夺 领导权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反而对汪精卫主持的武汉政府抱有幻想. 中共六大:1928年6月在上海召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中共七大:1945年6月11日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这次大会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 中共十大:1973年8月在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日到11日,在北京召开.提出了"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奋斗目标,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足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

学习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要点 学习要点: 1、“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放在了指导思想部分“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之后,与之相伴随的是后边社会建设部分”社会治理“的提法。 点评:“社会治理”的提出,较之以前社会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治理的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在中国还不敢奢望,在西方也不过是一种理论设想而已,但是与之相伴随的增强社会活力,发展社会组织,还社会自治的空间,构建“国家-社会-市场”的新型关系,是现代国家发展的趋势。相对于媒体把眼球吸引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当然这是这次全会的重点,但如果过分突出而忽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那就大错特错,前几天评价“383”报告我已说过,不能没有国家—社会这个层面的改革,希望那个顶层设计团队能够把三者协同起来。 2、第一次用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表述,同样意义深远,这些和后边提到的“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都是一体的。

点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或者说什么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值得探讨。这必然带来整个执政理念的变化, 政府不是万能的,起码在这个文字上得到体现,政府如何和市场、社会一起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成为必须考量。这个理念是首要推广的,然后是体系建设,再谈与之伴随的能力提升。改革的协同性是必须的,是系统、整体后的新提法,协同的概念从去年申报社科项目开始关注,的确剑指关键问题,改革形不成合力!这也是为什么要成立全面改革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的原因所在,希望有所突破,但是如我论证,改革方略、制度设计的协同的实质是知识协同,核心是理念协同,也可以说常以联盟所言“信念体系”的协同,这也是改革共识的形成,但共识从何而来?既得利益固化、部门利益坐大,如何突破?都不容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表述可见一斑。 4、财税体制改革媒体已反复报道,不说了。”法治中国“的提法只不过换个说法而已。”着力清除市场壁垒“”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都是未来相应方面制度设计的主要思路,最后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后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是呼应的,参照开会前后媒体热议足可了解详情。 5、“放宽投资准入,内陆沿边开放”。

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的人民日报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 会议重点: ●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资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时间:1984年10月20日 两个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 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时间:1988年9月26~30日 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重要讲话: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 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重要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解读:权威人士解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 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国企改革步入实质内容 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在改革中追求社会公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