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败诱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败诱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败诱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败诱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败诱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有一则历史小笑话说,土耳其人和奥斯曼帝国与引发世界大战的七月危机毫无关联。事实上,如果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不曾对东欧的发展有过深远影响的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危机绝不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都有深远影响,但对土耳其人和受土耳其人统治数个世纪的许多民族影响更深远一些。

如果奥斯曼帝国没有衰败,哈布斯堡王朝绝对不会涉足波斯尼亚,也绝对不会有塞尔维亚王国。巴尔干半岛根本不会出现权力真空。俄国和奥匈帝国也就不会被拖入那个权力真空,从而也就不会有冲突。

向更远回溯,如果没有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巴尔干半岛的苦难传奇肯定会截然不同。土耳其人统治巴尔干半岛长达500年,在其最鼎盛时期,帝国向西到达意大利,向北到达奥地利、匈牙利、俄国,黑海也被收于囊中。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奥斯曼帝国似乎注定要征服整个东欧,甚至整个欧洲大陆。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虽然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只留下一个小落脚点,但其疆土从中东一直延展到阿拉伯半岛。

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大帝(Sultan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在位的时候达到了巅峰,然后逐渐衰落。苏莱曼大帝在1520至1566年间统治奥斯曼帝国,帝国不仅在地理上达到巅峰,而且在文化上也达到巅峰。苏莱曼大帝是帝国的第10代传人,帝国的创立者是一个名叫奥斯曼的土耳其部落首领,他在苏莱曼大帝出生前300年建立了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王朝。奥斯曼帝国的前10代君主,以一种不间断的步伐向外扩张,世界上没有哪个家族曾做到这一点。苏莱曼大帝是10代君主的佼佼者,他浑身充满活力,作战英勇顽强,具有强烈的征服欲。帝国刚建立时,只不过是位处今日土耳其东部的身份低微的小部落,后来逐渐向所有方向扩张,从而帝国逐渐控制周围越来越大的领土。奥斯曼帝国第一次进入欧洲是在1354年,99年后占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从此,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罗马时代最伟大的建筑圣索菲娅大教堂,成为伊斯兰清真寺。

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的一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征服了大片多瑙河南面的土地。苏莱曼的父亲谢里姆一世(Selim I),竟依靠一场战争的胜利赢得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阿尔及利亚,把帝国的疆界扩大了一倍。他传给苏莱曼领土包括许多著名的城市:亚历山大、阿尔及尔、雅典、巴格达、开罗、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士麦那。奥斯曼帝国不仅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军事主宰,而且是麦加、麦地那等与伊斯兰教创立人穆罕默德有关的诸多圣地的监护人。这就使得奥斯曼帝国的霸权变得难以被他人挑战。

随着帝国越来越强大,奥斯曼家族变得越来越不像正常意义的家族,而只是一系列没有婚姻的父子关系。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从来不娶妻子,他们像拥有财产一样占有数百个不能成为婚姻配偶的妇女。这些妇女居住在像监狱的闺阁内,只能与拥有他们的苏丹和监管人接触。这些监管人一般是非洲的黑人,他们的男性生殖器被人切割掉。

与英格兰的亨利八世同时代的苏莱曼大帝,继承这罕见的遗产,并赋予新的

动力。像他的祖先一样,他是一个亲自带兵参加战斗的武士,他曾经领导过13次战役。他的军队深入欧洲腹地,占领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征服了整个巴尔干地区。他围攻中欧的标志城市维也纳,要不是遭遇大雨洪流阻碍他把重型武器运输到维也纳的北面,他几乎能占领该城。他是一个诗人,一个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者,一个伟大的建筑师,他把君士坦丁堡修建的更宏大、更美丽。他建造了托普卡帕宫,其奢侈程度超过人们的想象。

苏莱曼大帝与300个女人同居,他的儿子穆斯塔法(Mustafa)是继承人。有人送给他一个叫高润(Ghowrem)的红发俄罗斯姑娘,后来改名为洛克塞拉娜(Roxelana)。有一次,奥斯曼帝国军队为了抓奴隶袭击了波兰,洛克塞拉娜被抓住了,送入苏莱曼大帝的闺阁。她一定是一位美丽非凡的女人(君士坦丁堡人给她取了绰号“迷人的女子”),因为苏莱曼大帝从第一次见到她就再也不与其他女人睡觉。苏莱曼大帝最终做了一件几个世纪以来苏丹从来不做的事:他娶洛克塞拉娜为妻。如果不是奥斯曼帝国从此走上令人厌恶的衰败之路的话,他俩的结合是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之一。

种种迹象表明,穆斯塔法将成为家族史上另一个强悍的分支。很年轻的时候,他已经是受士兵崇拜的勇敢领袖,他是一个有能力的省长、有公信力的英雄。但是,他阻碍了洛克塞拉娜与苏莱曼大帝生的儿子成为未来的苏丹,所以他命中注定要有厄运。洛克塞拉娜用诡计说服苏莱曼大帝相信穆斯塔法正在策划政变(无中生有)。苏莱曼大帝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穆斯塔法被五个职业刽子手制服后扼死。后来,这些刽子手的舌头被割下,耳鼓被震破,为的是他们日后无法听到别人的询问,无法说出他们看见过的秘密。几年后,苏莱曼大帝死去,洛克塞拉娜的儿子谢里姆二世成为这个大得难以置信的帝国的主宰。从此,奥斯曼帝国的一切因他而发生改变。

矮胖的谢里姆是一个醉鬼。他在位8年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他洗澡时跌倒头颅被澡盆撞碎而死亡。他的儿子穆拉德三世(Murad III),也是一个醉鬼,鸦片上瘾者。他在位20年,除了生育了103个孩子外,并无其它成就。其后是穆罕默德三世(Mahomet III),他一登基便将自己的兄弟全部杀死,有的兄弟还只是孩子。他杀戮兄弟的行为后来成为奥斯曼皇家的习俗。在完成杀戮兄弟后,他像他父亲一样把全部余生都放在与自己的女人交配上。洛克塞拉娜儿子以后的每一个苏丹都是堕落的妖怪、令人厌恶的懦夫。有人推测洛克塞拉娜的儿子谢里姆二世根本不是苏莱曼大帝的后代,理由是苏莱曼大帝被谋杀的儿子穆斯塔法与谢里姆二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根本无法解释。

苏莱曼大帝之后的苏丹都过着恐怖的生活,因为他们害怕被王朝内部的阴谋篡位者颠覆。一些骇人听闻的新习俗形成了,一旦某位苏丹过世,这些习俗立刻生效。被贬的苏丹的女人将被转移到远处,她们的余生将在孤独中度过。不幸怀孕的女人将被谋杀(绑起来淹死)。新君主的兄弟(大量的成年人、少年、婴儿)也将别杀死。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建造起一栋没有窗户的建筑,被称为“ 囚笼”。苏丹的后嗣们从少年起就被禁闭在其中,直到死去或者被杀死。他们中只能有一个人活着出来,这个人在没有学习过任何知识的情况下,被推上苏丹的王座。其结果既荒谬又不可避免:几个世纪以来,是一些极度无知、极度无能的人在统治着这个庞大的帝国,他们有时半白痴,有时半癫狂,他们中的许多人曾被禁闭数十年,然而,一旦他们被释放,他们在死之前就能自由自在地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无论多么邪恶都能做。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杀人,他们杀人(或使人残废)可以

用任何借口,比如,弹错了音乐或抽烟,或者他们根本不需要借口。

从苏莱曼大帝之死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三个半世纪里,只有一位苏丹展示出奥斯曼帝国创始人拥有的坚定和力量,他就是从1623至1640统治奥斯曼帝国的穆拉德四世(Murad IV)。穆拉德四世在10岁时时候成为苏丹,他由于年龄太小才没有放进“囚笼”中。他是自苏莱曼大帝之后的第一位可以称得上是斗士的苏丹。他带兵攻入波斯,镇压了那里的起义。他比其他的苏丹更加残酷,就像患了精神病一般。他在1637年一共处决了25万臣民,许多人还是被他亲手杀死的。他宣布自己有权每天杀死10个无辜的人,有时他坐在宫殿的墙上随机地向过路人胡乱射击。晚上,他微服私访君士坦丁堡的客栈,一旦发现有谁抽烟,当场处决。“无论苏丹去哪里,”诺埃尔·巴伯(Noel Barber)在《苏丹》中写道,“刽子手喀拉·阿里总是跟着,阿里的腰带上布满钉子和手钻,提着能打断手和脚的木棍,揣着能致人眼失明粉末的小罐。”

穆拉德四世没有孩子,这在奥斯曼家族里算一个奇迹。他临终前在病床上命令杀死自己的兄弟兼继承人易卜拉欣。易卜拉欣从2岁起就生活在“囚笼”中。穆拉德四世的杀兄命令没有被执行,易卜拉欣此时已经是王朝惟一的活着的成员了。但是,从此之后,奥斯曼家族显示出很少生命力。易卜拉欣投入巨大精力建造出一个能容纳280个美丽女人的闺阁。后来,有人告密说其中有某个女人与太监发生浪漫之情,他竟把闺阁中所有的女人全淹死。然而,他继续向闺阁填充新女人。

很自然,如果一个帝国有如此腐烂的内部,它就会逐渐地成为吸引别人攻击的目标。年轻的将军拿破仑·波拿巴首先向欧洲人展示出奥斯曼帝国的虚弱,他在1798年几乎毫不费力地征服了埃及。然而,更具有启示意义的是,把拿破仑赶出埃及的不是奥斯曼帝国,也不是奥斯曼帝国的埃及臣民,而是英国海军。从此,衰败的奥斯曼帝国的命运较少地依赖他们自己的努力,较多地依赖于欧洲强国之间的嫉妒和竞争。奥斯曼帝国之所以能熬过19世纪,不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努力,而是因为英国和法国制约俄国不许奥斯曼帝国被完全吃光。

虽然如此,1914年之前的100年间,奥斯曼帝国的败仗一个接着一个:埃及、叙利亚、等地的土耳其人总督企图自治的战争;阿拉伯酋长谋求独立的战争;与波斯的战争;与巴尔干半岛上基督徒的战争;在1806至1878年间为守护君士坦丁堡与俄国打的四次战争。

1830年,法国获得北非阿尔及利亚的控制权。同时,英国开始在阿拉伯和波斯湾建立军事基地。1853年,俄国由于忍受不住对轻易即可获得的战利品的诱惑,侵袭了奥斯曼帝国在多瑙河南面的省份。要不是英国和法国在克里米亚半岛战争中出手干涉,阻止俄国的掠夺,奥斯曼帝国早就被彻底赶出欧洲。

英国害怕俄国不断向南侵入会威胁其在地中海东部的地位,继而丧失对印度的控制,于是在1878年出手保护了奥斯曼帝国。然而,也就是在那个时间段中,包括英国在内的几个欧洲国家大量吞噬奥斯曼帝国的外围省份。奥匈帝国占有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实际上是的萨拉热窝刺杀的前提。法国抢占了突尼斯和摩洛哥。德国对此强烈反对,甚至曾以发动战争相威胁。然而,英国支持法国。英国自己则掠夺了埃及和塞浦路斯。甚至于较弱小的意大利跨过地中海,夺下了的黎波里(Tripoli)和地中海、爱琴海上的一些岛屿。与其它欧洲强国不同,德国错过了掠夺奥斯曼帝国财富的大好时机,于是集中精力建立与土耳其人的联系。德国建造了柏林至巴格达的铁路,希望以此为合作的开始。德皇威廉二世还对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进行了国事访问。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一些自称是“土耳其青年党”的改革者(其领导人是一个年仅27岁的青年军官,名叫恩维尔·帕夏(Enver Pasha))夺取了君士坦丁堡政府的控制权,颁布了一部宪法。土耳其人在1912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几乎被完全赶出巴尔干地区。这次失败,加上承诺的改革不理想的失败,再加上没能制止奥斯曼帝国瓦解的失败,这三个失败严重的破坏了统治阶层的声誉,在恩维尔·帕夏领导下的民族极端主义分子成为奥斯曼帝国新的统治阶层。在次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土耳其人重新获得了欧洲大陆上的阿德里安堡。与悲惨绝伦的前辈相比,此时在位的苏丹至少可以称的上是荒谬绝伦。(虽然他曾自夸30多年没有看过报纸,但仍被选为苏丹,理由是他比较安全。)甚至没有人相信他起作用。1914年1月,恩维尔离开军队,成为战争大臣。他于7月以奥斯曼帝国的名义与德国签署了一份秘密的防卫同盟协议。

有一件事非常令人十分吃惊,即使遭受了所有这些羞辱的失败,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在1914年7月的时候还是要比将法国、德国、奥匈加在一起的地盘要大。阿拉伯还是其属地,不久后,这块土地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产地。一旦爆发战争,当时谁也不知道奥斯曼帝国是否会参战;如果奥斯曼帝国参战,谁也不知道它会加入哪一方。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是一个令人垂涎的潜在结盟对象--非常富裕,但可能比较容易被打败。

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罗马帝国的衰亡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也不是在一天就毁灭的! 《西方文化概论》认为罗马衰亡的原因是腐化堕落、残暴统治、连年征战、矛盾激化。但我认为罗马帝国衰亡是人们性关系堕落、生活奢侈和挥霍放荡的必然结果。腐败当然不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唯一原因,“关键是罗马帝国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罗马的国力和抵抗力的衰落,这就是皇帝和贵族对帝国的控制、膨胀的官僚集团、强迫性的法律规范、对中产阶级和自由民的过分的税收、用大部分的国力去支撑漫长国境线的防御、中央权威的不断削弱、贫富差距的扩大”等等[,但透视导致罗马衰亡的每一个因素,无不与腐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腐败使后期罗马帝国公德丧失、风化败坏,政局不稳、行政乏力,赋税日苛、经济瘫痪,民怨沸腾、军队靡散。腐败使昔日强大无比的罗马帝国,成了一触即碎的风化物。 早期的罗马人“健康、纯朴、高尚”,富有爱国心和荣誉感,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尚武精神,美德和荣誉是罗马共和国的宗旨,有抱负的公民都竭尽努力以求无愧于一次胜利所带来的庄严的荣誉。这种传统美德和道德精神使人人争先为国效力,这是罗马之所以能够历经严峻考验却依然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以生活俭朴而著称于世的罗马人,是辛勤的农夫和坚强的战士。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强盛,挥金如土的消遣娱乐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罗马全年假日公元1世纪时为66天,4世纪

时竟达175天,罗马人以近半年的时间沉湎于观看奴隶角斗、斗兽、海战、戏剧等表演,其靡费之大极为惊人。 在这种崇尚奢侈享受的世风中,朴实勤勉的罗马人不见了,即使是作为中小生产者的罗马自由平民也十分鄙视劳动,认为劳动是一种耻辱,竞相追逐富裕和安逸,其中有不少败家者成为流氓无产者。仅罗马城的流氓无产者就多达80万)。他们终日游手好闲,靠国家和社会施舍生存度日,成为寄生并毒害社会肌体的赘瘤。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既然精神的贫弱成了整个民族的特色,那么在事业中也就不再有智慧了。”在罗马,当奢侈之风销蚀了罗马人的传统道德时,它也扼杀了自由、团结、爱心和创造力。安逸享乐磨灭了罗马人的进取心,曾经铸造了一个伟大罗马的那些因素渐渐消失,精神文化的没落成为罗马帝国走向衰亡的起点。 帝国后期,许多帝王荒淫豪奢、腐化至极,贵族地主挥金如土,醉生梦死,致使民不聊生、政局动荡。腐败无能的皇帝只有靠军队维持其统治。塞维鲁皇帝曾说:“让士兵发财,其余的人皆可不管”,“他让那些士兵都戴上金戒指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让他们带着妻子安闲的住在军营中,尽量让他们过着舒适生活。他把他们的军饷加到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并且先是告诉他们等着,遇有任何危险事务或喜庆节日可能会有额外的犒赏,后来则更变成了公开讨要。渐渐一个个养尊处优,自高自大并由于享有危险的特权而显得比一般人民位高一等,很快已完全无能进行艰苦的军事行动,却只会欺压人民,而且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语:Osmanlı İmparatorluğu)为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17世纪也叫奥托曼帝国。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供大家阅读!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奥斯曼与拜占庭扩张领土地图 15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15世纪末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最大时期的疆域 1763年的土耳其 1848年的奥斯曼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 解体前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简介土耳其人初从属于罗姆苏丹国,后在土耳其独立建国,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之大部分领土,北及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自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 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

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曾压过西班牙,取得地中海地区的优势。 土耳其是15世纪到19世纪地中海地区重要强国,并在16到17世纪和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同为该地区最强的国家之一。不过在17世纪的巅峰期之后,土耳其日趋衰弱,不敌崛起的奥地利和俄国。 土耳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国家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希腊,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土耳其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的主要陆上交通线近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宗教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

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

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 《罗马帝国衰亡史》是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一部巨著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历史著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欢迎阅读。 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1 读完了这本吉本的巨作,不由得想到了许多事。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开始恐怕是从三大头会议开始的,帝国的瓜分与内战在共和后期不断出现,这使得共和的代表长老院地位不断下降,要不是因为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的怜悯,恐怕帝国长老们都不存在了。但是帝权却有了一个更大的挑战——警卫军,警卫军拥有比议员更可怕的东西,武器。而共和更使禅让制深入人心,前期没有一个皇帝能连续传给子孙两代。最遗憾的是,罗马的军队对暴君并不反感,因为暴君能给他们更多的财富,如卡拉卡拉,而贤明的皇帝会减少军队福利,只是他们的寿命大大缩短,如塞维鲁的孙子,于是,弑君已成为了罗马的风俗,我随机抽取了二十位皇帝,十二位非自然死亡,概率高达六成。 这些矛盾固然是很重要,但蛮族的入侵更重要,帝国就因此而灭亡。使人感到帝国灭在一群蛮族当中是文明无法继续的遗憾。但回观历史,为什么帝国会衰败?并不是因为军队的无能,而是因为帝国的命运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如此大的财富在一个人手中,无论如何都会使人引发贪欲,这种贪

欲无论是谁都无法阻拦,知道这个人生命的逝去。 无论如何,历史已经过去,而当今人们的反思才显得更为重要。 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2 著名拜占庭历史学家J. B. Bury曾经指出,“如果硬要说有谁要对东部帝国的分崩离析负责的话,那么就只有伟大的查士丁尼了。” 的确,爱德华吉本的后半生都在“怀千年往事,发思古幽情”。他将罗马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进程划分成了三个阶段:一是罗马帝国从图拉真至安东尼家族在位的鼎盛时期逐步走向衰落,西半部最终为蛮族所倾覆;二是从查士丁尼复兴东罗马帝国到查理大帝兴起,建立起第二个,亦即日耳曼人的西部帝国;三是达六个世纪之久从西部帝国的重建到君士坦丁堡的没落,以及十字军的军史及其对希腊帝国的蹂躏。这些对我们常人来说反复难懂的历史,他却句句谨慎,使其趣味横生。爱德华所著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历史著作,共有六卷,分期出版。 不仅如此,爱德华并非如常人一般以时间为顺序,而是注重罗马帝国史的内在联系,以此来勾画出了罗马帝国由兴盛逐步走向没落的各个阶段。 当然,《罗马帝国衰亡史》,我没有读完,我只是选取了其实部分章节阅读,但是,从我所选读的那一小部分文字上来看,我喜欢其中忠实的阐述,更喜欢爱德华的历史批判精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鲁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世界上各个大国的起起伏伏不断交织,不断创造着每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在这些历史中,不仅折射着人类的智慧,更是为后来者提供着真实的实例。通过分析大国崛起衰落的原因,剖析其中的必然因素,又助于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 一、技术的发展和组织的变革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因素 1500 年以后问世的帆动力远洋炮舰和大西洋贸易的繁荣,就使欧洲各国受益不同,从而使得一些国家的发展速度比另一些国家快得多。同样,后来开发的蒸汽动力及其依赖的煤炭和金属资源,不仅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起的工业革命,而且催生了一批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世界格局。随后,19 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不仅确立了新的自然观、新的社会观,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格局。 西欧自16 世纪以来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其中尤以英国最为明显。英国在17 世纪中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率先过渡到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制度上来。封建制度的推翻,加速了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为英国产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英国建立世界工商业霸权和殖民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以科技为依据的技术革新,适应产业革命发展的国内政策,与放眼世界、积极拓展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国外政策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到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再到冶金、采煤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是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的。产业革命完全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使之空前繁荣起来。19 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和贸易方面处于垄断地位。1870 年,其采煤量占世界采煤量的5115 %,生铁产量占50 %,棉花消费量占491 2 %;英国不仅向全世界供应工业品,而且还输出机器设备,几乎包揽了全世界的机器、火车车辆和铁路设备的制造。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也居于绝对领先地位,1850 年英国贸易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频繁的内战令罗马人怨声载道,罗马人民希望有一个新的整体来取代旧的共和国,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帝国就应运而生。可是罗马帝国还是衰落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而占主导的内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共和国在罗马内战时期已经不可挽救的颓废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的腐化堕落,虽然当前罗马的政体是帝国主义,可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这个腐败之风从元老院到平民,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是公开贿赂人心或结党营私,整个罗马帝国变得乌烟瘴气。奥古斯都定下的制度只是暂时阻止罗马衰落的脚步,他死后,继任的皇帝都是昏庸无能之辈,他们只懂吃喝玩乐,完全忽略治理国家,坐吃山空,傍着前人留下的财富,挥霍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些只顾酒池肉林的皇帝,全城百姓就“理所当然”的腐败堕落。结果加速罗马帝国的衰落。 我认为,其实在另一方面也说明罗马人的自负骄傲心理,从平民到皇帝,没有前瞻意识,没有居安思危的心理,总想着自己是强悍的一组,飘在云端就忘了下落的危险,所以,罗马人民的心态也加剧帝国动摇。 第二,罗马帝国衰落的关键原因是军队、兵制蜕变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我认为这是罗马帝国覆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军队混乱,既不可攻,也不可守。 整个罗马由之前的好斗功利到现在的腐败堕落,军事制度的改变可以说是主要原因。罗马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那时从军对罗马人来说是一种权利,只是罗马公民才拥有的,而且武器由自己提供,战事结束就回家休息。崇尚武力的罗马人就开始到处扩张版图获得财富,这样的军队虽然是非职业化可是一旦战斗,数量庞大,而且上下一心,最富有战斗力。但是随着战线拉长,而公民权又限于罗马人,这就出现兵源短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募兵制出现了,使得罗马军队成为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军队的出现又导致军队成分改变,由有财产的公民变得是罗马的无产者。可是这些无产者不再关系荣誉,更多的是瓜分战利品的权利,他们变得只对将军忠心而非整个罗马共和国,从这里开始,罗马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了,因为一个国家的军队不是众志成城而是各为其主。再到罗马帝国时期,这种由罗马无产者为主的职业志愿军又被外族人和奴隶组成的雇佣军所取代。罗马公民必须缴纳军事费用来养雇佣军,而那些被罗马政府的外族人就伺机寻找反抗的机会,雇佣军随时可以调转枪口攻击罗马。而实际上,后来的罗马也证实这点,皇帝成了军队手中的傀儡,谁满足雇佣军谁就是主。 而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军事防线都没有了,根本没有能力反抗,最后只能在别人股掌中衰落,罗马就是这样,三次兵制的改变实际上将罗马从一个英勇善战的国家推向一个任人鱼肉的砧板上。 第三,我觉得,罗马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文化浸养,靠战争形成的国家,也就是说,罗马人民的文化素养是比较低的。他们因为内战等原因缺乏公共教育,一个没文化的人比一个有

国际关系史 简答题及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复习参考题 二、简述题及论述题部分 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主要内容是:(1)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2)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3)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4)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5)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6)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1)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改革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落后状态,使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3)彼得一世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为北方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 (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保证了法国瑞典等获胜国家获得大片领土。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国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 (3)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 主要影响: (1)和会与和约本身建立了以国际会议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 (2)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规定; (4)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其签汀的和约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把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第四、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第五,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即是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政权、对外扩张、占领君士坦丁堡直至走向衰落的基本历史进程。 理解奥斯曼土耳其迅速扩张的原因。理解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在历史上影响。 技能: 根据要求列举同一类别的历史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比较历史事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运用内因和外因的哲学范畴,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从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历史阶段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确立人类社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的观念,谴责延缓或阻滞历史潮流的行为。 二、重点 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2、帝国的统治 三、难点 1、奥斯曼国家的形成(没有经历奴隶社会) 2、帝国统治的影响 (1)、伊斯兰教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2)、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复杂化 (3)、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传授+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来由、西迁与立国 (1)、来由:西突厥的一支(部落),游牧于中亚地区; (2)、西迁:13世纪初,蒙古西征,迫使奥斯曼人向西进入小亚细亚; (3)、立国: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建立国家。(当时,中国是元朝,1206——1368年)

2、对外扩张与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 (1)、扩张的原因:周边地区(主要指阿拉巴帝国封建制度)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从氏族公社跃入封建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为摆脱困境,对外频频用兵。 (2)、扩张的策略:交强攻弱 A、交强:在东南两面取守势,保持与诸突厥邻国的友好关系,对蒙古汗国称臣纳贡; B、攻弱:对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集中力量,软硬兼施,不断兼并其领土。 (3)、扩张的结果: A、充实国力; B、扩大疆域; C、伊斯兰教迅速传播。 (二)、攻占君士坦丁堡 1、原因 (1)、主观上:奥斯曼人对外扩张的需要,君士坦丁堡是矛头所向; (2)、客观上: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且内讧不断,给奥斯曼人提供可乘之机。 2、过程 (1)、攻陷:1453年5月,穆罕穆德二世率军攻陷,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阵中; (2)、迁都: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 3、直接后果: (1)帝国的建立 A、时间:16世纪后 B、疆域:横跨亚、非、欧,拜占庭和阿拉巴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圈入奥斯曼国家的版图。 C、性质: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问题:读图学史 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比较本课与第10课地图,观察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区域,哪些不同的区域。 (提示:指导学生重点观察欧洲部分。阿拉伯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伊比利亚半岛,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巴尔干半岛。) (2)、伊斯兰教更大范围的传播。 (三)、帝国的统治(影响)

世界近代史中不可忽视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初中世界近代史中不可忽视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土耳其为视角解析北师版九(上)历史教材一部初中世界近代史讲述述了众多国家从发展到崛起历程,这些国家中有早期的葡萄牙、西班牙,中期的英、法、俄,后起的美、德、日。可以说一部世界近代史尤如一部绝佳的舞台剧,大国们浓妆艳抹,即将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连台好戏。但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我们也感觉有一股力量总在幕后暗潮涌动。这股力量就来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于世界近代史细加探析,我们便会发现,每个重大历史格局的演变中,总可以觅得土耳其的隐约身影。它似如一道背景墙,早早为一部部即将上演的大戏作了引子和铺垫。 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曾经的辉煌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奥斯曼土耳其人初居中亚,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在亚欧非三大洲拥有广阔的属地,领有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大部分领土。西至阿尔及利亚北部;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南部;南达今之苏丹与也门。自消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对东西方文明的传播和融合有着

巨大的贡献。 二、新航路开辟中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北师版初中历史课本中奥斯曼土耳其的身影最早出现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中。“早在中世纪后期,西欧人就享用来自东方国家的香料、丝绸、宝石等物品,来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地区的东方商品深受西欧人的欢迎。由于东方商品在欧洲价格昂贵,所以贩运起来十分有利可图。但是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使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价格猛涨。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文见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第8页小字部分)”此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进行的是“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强盗勾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这一行径也迫使欧洲人“舍近求远”,甚而“南辕北撤”去寻找一条新的通往东方的道路。新航路的开辟由此开始。人发现世界的动力最早是来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商路的阻断。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也可以说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份功劳。 三、克里木战争中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当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盛衰,再不只是自个的事情了,与之相邻的俄罗斯早把目光瞄向了土耳其。“俄国从18世纪开始对外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夺取和占领了周边国家的许多领土。1853年,沙皇俄国再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如果说,此前俄国对土耳其的战争还是一个落后国家对一个更落后国家的战争,那么,这次战争则是落后的俄国对土耳其背后先进的英国和法国的战

从“罗马帝国衰亡”到“罗马世界转型”

【打印】【保存】 许苏民 【专题名称】中国近代史 【专题号】K3 【复印期号】2003年05期 【原文出处】《河北学刊》(石家庄)2003年02期第171~177页 【英文标题】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Is the Ninth Year of the Ming Emperor Wanli XU Su-min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Thinker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3, China) 【作者简介】许苏民(1952-),男,江苏省如皋市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 心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内容提要】在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冲击—反应”论的西方模式与“侵略—革命”论的苏联模式占据主要地 位,而以明清之际为开端、强调中华民族历史创造活动之主体性的 “早期启蒙”模式则长期受到冷落。本文旨在接着侯外庐的“早期启 蒙说”往下讲,汲取海内外学术界关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 思想的大量研定成果,确立中国近代化之路的“内发原生”模式,试 图将晚明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万历九年(1581年)确定 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并认为,这一突破不仅将改变中国近代史的叙 事方式,而且有助于突破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一元扩 散”的西方话语模式,确立现代性因素“多元发生”的新观念。 The year 1840 is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The author draws upon lots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has reached such a conclusion that the ninth year of the Ming Emperor Wanli should be 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This breakthrough is conducive to changing the Western mode into Chinese one, resulting in multi-idea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开端/早期启蒙说/内发原生模式/世界近代史/一元扩散与多元发生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the early enlightenment/take place from inside/from single to multi [中图分类号]K02;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3)02-0171-07 20世纪以来,海内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话语模式:一是“冲击—反应”模式,由美国历史学家马士(H.B.Morse)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和费正清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精彩片段摘录 1.战争奥斯曼帝国靠战争生存。帝国所有的总督都是将军。每个警察都是禁卫军士兵。1683年,围攻巴格达期间,波斯人提出用一场角斗决定胜负。波斯一方从士兵中千挑万选一个大力士,而默罕默德苏丹四世亲自上场,仅仅一击就砸碎了波斯冠军戴着头盔的脑袋。甚至精神病人也组成了一个军团,叫做“灵魂冒险者”。他们反正也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因此经常被用作人肉攻城锤或人肉桥梁。一旦和平降临,帝国内部就将滋生动荡,因为人们仍旧渴望战利品和军功。集结令一旦发出,人们便以惊人的速度,兴奋地集合起来,你会以为他们被邀请去参加的是一场婚礼而不是战争。 禁卫军是帝国的正规步兵,由巴尔干半岛进贡的男孩组成。他们对食物有种质朴的渴望,军队成员们胃口奇好,以至用炊事术语表示级别。战争中丢失军旗是一大耻辱,不过要是搞丢了军团的大锅,所有军官毫无例外都将遭免职。 2. 苏丹们皇朝的前十位君主,从奥斯曼拜伊到1566年去世的苏莱曼大帝,都是成功之人。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苏丹平均在为时间不超过12年。10位苏丹有5位被废黜,2位被暗杀。 默罕默德三世1595年即位,根据苏丹上台时的弑亲法,宫廷大门抬出19具王侯的尸体,送葬的队伍穿过街道。早期的苏丹们除了自己的儿子们,没有任何活着的男性亲属,弑亲法保证了他们没有亲人来挑战自己的权威。一直到默罕默德三世的继承人艾哈德一世,弑亲法才被中断。不过,亲属们再也不能离开后宫。苏莱曼二世在后宫囚笼待了39年,他在位的13个月中,数次请求回到牢笼。 3.奥斯曼帝国中的人们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所有国度中,保守计算有36个------贝都因人最难以控制,希腊人最狡猾,埃及人最文雅,塞尔维亚人最恶毒,匈牙利人好告状,而阿尔巴尼亚人是帝国中唯一被奥斯曼人认可为一种独特人种的民族-----他们似乎囊括了奥斯曼帝国中的所有海盗、流氓、谋杀犯和骗子。 一些阿尔巴尼亚人十分困惑,自称完全不知道哪个宗教更好,于是干脆星期五去清真寺,星期日去教堂。 4.没有哪种冲突会像苏丹和伊朗王之间这样不了了之:双方1615年终于开战划定了边界线,战争的起因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被忘却,以至于18世纪时,把战争的起因理解成是波斯人的可怕习惯造成的:他们洗脚的方式是早上起床后用手搓干,而不是用水洗。 5. 说起伊斯坦布尔,这里天空中的生物如此之多,你往天上扔一块食物,十有八九不会再掉下来。 6. 达尔马提亚地区(克罗地亚一个地区),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人们,每天在边境地区来来往往,做小买卖或实施抢劫,从不把大国和他们庄严的合约放在眼里。那里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们成天兴高采烈地乱使劲,给孩子割礼时诵读《福音书》,整个斋月期间像基督徒一样喝酒,照吃不误。 7. 时至今日,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的看门人,仍是1135年受命担任此职的后人。他们家族见证了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历史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s://www.sodocs.net/doc/b616132428.html,/post_2652401_1.html/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徽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突厥人的一个分支,原依附塞尔柱突厥人,在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邻有一块封地。1326年,部落酋长奥斯曼建立独立国家,史称奥斯曼土耳其(突厥)国。

奥斯曼人围攻东罗马帝国(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力极为强盛。立国后,先向西征伐欧洲,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彻底灭亡了这个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残存了近千年的老牌帝国,将巴尔干地区收入囊中,进入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举兵东进南伐,掠得埃及、利比亚、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在与萨非伊朗几番拉锯后,于1638年夺得巴格达,确立了对伊拉克的统治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s://www.sodocs.net/doc/b616132428.html,/ ]

全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疆域(16—17世纪)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历史上出现的又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的统治对北非、东南欧和西亚地区的历史发展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奥斯曼帝国的常备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s://www.sodocs.net/doc/b616132428.html,/ ] 奥斯曼土耳其亲兵为步兵精锐,图中服装为礼服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装束 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实行军事封建统治,全国分为31个省、250个县,设省长(总督)、县长管理。地处欧洲、原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易名伊斯坦布尔,充当首都。奥斯曼土耳其人早年随塞尔柱人皈依***教,因此,继承了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的传统,在全境推行***神权统治,保持和加强了***教的影响。帝国推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全部耕地的60%集中在封建主手中,农民收成的30%-40%被封建主和国家拿走。政治统治专横冷酷,厉行种族压迫和宗教压迫,置各非土耳其民族和非***教徒于政治不平等地位,把整个国家变成一座“民族大监狱”。土耳其统治下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迟缓,生机黯淡。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写道:“这个国家在走完了19世纪的时候,就像是跨进16世纪一样野蛮、愚昧,……他的物质生活标准丝毫不高于他的精神和性格的水平。”帝国利用地处欧、亚、非交通要道的便利,对来往的商队征收高额的通行税,

《罗马帝国衰亡史》评论

《罗马帝国衰亡史》评论 核心提示:《上海书评》刊登了对席代岳先生的访谈,谈他翻译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文末席先生提及大陆读者对他译著的意见,其宽容的气度令人感佩。此前,我在网络上随口发表了对此译本的诸多“牢骚话”,我原以为席先生正当壮年,现在才知道却是一位年逾七旬的长者,从人际交往的礼节上说,“牢骚话”显得太造次。不过,学问商榷原不受身份地位、辈分年纪的拘束。若不是以网络言词或读者心绪的交流方式而发言,而是抱持着平等、客观的论学态度,重新审视此译作,我还是愿意提出值得进一步讨论的一些看法。 正因为这个全译本构想的确很伟大,所以我们才要去多多给予关注。 黎西丰 《罗马帝国衰亡史》 [英]爱德华·吉本著 席代岳译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4月第一版 2710页,480.00元 《上海书评》刊登了对席代岳先生的访谈,谈他翻译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文末席先生提及大陆读者对他译著的意见,其宽容的气度令人感佩。此前,我在网络上随口发表了对此译本的诸多“牢骚话”,我原以为席先生正当壮年,现在才知道却是一位年逾七旬的长者,从人际交往的礼节上说,“牢骚话”显得太造次。不过,学问商榷原不受身份地位、辈分年纪的拘束。若不是以网络言词或读者心绪的交流方式而发言,而是抱持着平等、客观的论学态度,重新审视此译作,我还是愿意提出值得进一步讨论的一些看法。 须知爱德华·吉本涉及的参考文献、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在学术界已不是新鲜、前沿的东西。像Bury、Jones的晚期罗马史、Vasiliev的拜占庭史、Runciman的十字军史,都比此书更精细严谨,此外有关东西交通史、古典学术史、科技史等等内容,更有大量的新资料、新成果。目前国内专业人士不肯致力于《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全译本,是情有可原的。然而吉本此书在西方仍有经久不衰之价值,成为文史学问之经典著作,原因在于其中处理繁琐历史现象的史学家之视野、洞察人类精神本质的哲学家之睿智以及文词华赡优雅的文学家之笔法,因而翻译此书依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翻译来说,史家视野或许是最容易传达的特点,因为纲目结构很少会在全译本中走样。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史家视野不仅仅是排兵布阵,它也会渗入到细节的字句中去。

再论“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

再论“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 摘要:传统史学认为: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阻碍了东西方贸易,导致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辟新航路。1本文通过这两个事件在发生时间上的对照,对新航路开辟真正原因的分析,认为在时间上土耳其的扩张晚于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真正原因在于近代商业的发展导致了传统东西交往商路的中断,而与土耳其人的扩张没有必然联系。从而否定了“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这一观点,并指出这一错误论断长期流行的原因,认为该说实际上是近代殖民者侵略近东的一个借口而已。 关键词:新航路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近代殖民 传统史学认为: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与扩张,阻断了东西方的传统商路,迫使西欧商人开辟新航路。但质疑之声也从未间断。西方就有著名学者沃勒斯坦否定“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的观点。2国内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质疑,雷海宗先生反对“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的观点,并认为这是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偏见和污蔑。3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模糊。笔者站在客观中立的位置,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土耳其人的扩张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甚至根本没有联系。写作过程中,既总结了前人的正确理论,也提出了新说,既批判了一些错误观点,也吸收了其有益成分。然而才疏学浅,交稿又急,论述之中,必有不当,望老师与同学雅纳海涵,多多指教。 一 两件不同的事物要构成因果关系,必须有时间上的先后,先者为因,后者为果。然而,从时间上看,历史事实与传统看法是截然相反的。1415年,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带领一支舰队,侵入北非洛哥,占领休达城,开辟新航路由此开始。而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正处在十多年的王位争夺内战中。1481年,迪奥戈·卡奥穿过赤道到达刚果。1487年,迪亚士在由非洲南端印度洋返回的途中发现了好望角。而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人才再度完成对小亚细亚的征服,以叙利亚北部为界和强大的埃及马木路克王朝相对峙。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才征服埃及,而此时达·伽马已完成了欧洲直通美洲的新航路。而且不久麦哲伦又开始了著名的环球航行。从以上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一直走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由北向南扩张的前面,而且事实上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向南扩张前,新航路已经开始了。 所以,单纯就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土耳其人的扩张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已经站不住脚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若非要论证其与新航路之间的关系,其充其量不过是在新航路已经开辟后,加速了旧商路的衰落和新航路的兴起,而不是导致新航路开辟的一个原因。 1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二页。 2[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尤来寅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417—418页。 3雷海宗:《雷海宗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北京:中华书局, 2005年,第69—75页。

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_罗马帝国的灭亡儿童故事

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_罗马帝国的灭 亡儿童故事 【--六一儿童节祝福语】 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然而,到公元3世纪,罗马的奴隶制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农业衰落,政局动荡,帝国的没落已成无可挽回之势。 奴索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们的住所往往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其中,有供洗澡前进行运动的回廊,有温度不一、相互连接的暖气房。每进一个暖气房,温度就加高一次。洗澡的人在暖气房里,等全身汗出透了才用温水冲洗,再洗凉水,最后,还要遍身涂擦软膏,以防受寒。皇帝为了炫耀帝国的豪华,经常假借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举行盛大的活动。公元106年,图拉莫皇帝为纪念他在达西亚的胜利,连续举行123天的节日娱乐。公元4世纪,一个大官僚为儿子举行游艺庆典,7天就花了2000磅金子。宫廷内的奢侈腐化更是有恃无恐,仅御用美容师就多达数百人。 与此同时,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厉害。今天立一个皇帝,明天又杀掉,成了家常便饭。在公元235年以后

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 公元284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正匆匆行进,他们从波斯人那里掠夺了众多的财宝。不幸的是皇帝在回意大利的返程中突然死去。他年轻的儿子继位不到一个月,也得了重病,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返国。 “快走!快走!”近卫军长官阿培尔在担架旁来回奔驰,时而轻揭开担架上的被子看看。阿培尔揭被的当儿,抬担架的士兵闻到一种腐臭味,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直到傍晚时分,队伍来到尼科美地区,士兵们这才得以弄清臭味的来源。原来,他们年轻的皇帝早已被人害死了,担架上担的其实是皇上的尸体。 “是谁杀死了皇帝?把凶手找出来!”激愤的士兵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阿培尔向士兵申斥道:“你们想造反吗?皇帝死了再选一个就是了,谁要聚众闹事,就地处决!”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你说得倒轻快!我看,该处决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一个月就谋害了两位皇帝!”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戴克里先。两人拔剑撕杀,阿培尔当场毙命,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衣服,

奥斯曼帝国移动的边疆与脆弱的霸权_王三义

2010年第4期第18卷(总74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 RNA L OF SJTU (Philosophy and Social S ciences) No.4,2010Vol.18SUM ,No.74 收稿日期:201004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晚期奥斯曼帝国史(1798~1918)专题研究 (09BSS008)作者简介:王三义(1968),男,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奥斯曼帝国移动的边疆与脆弱的霸权 王三义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 要:奥斯曼帝国疆域迅速扩大形成 霸国 ,而后疆土不断萎缩,被欧洲人看作 病夫 ,前期和后期的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建立霸权时实际上很脆弱,但国势衰败时却又坚韧地挺立着,不曾丧失主权。奥斯曼帝国就是这样特殊的国家。对外扩张主要依赖军事力量,但帝国的崛起和霸权局面的形成,还有多方面的因素。摊大饼式地无限扩展疆土,却没有来得及或者不善于规划如何进行内部管理,这是霸权脆弱的根源。除了安纳托利亚高原西部和巴尔干东部的 腹地 之外,广大行省和属地几乎都是奥斯曼帝国的 边疆地区 ,缺少有效管理,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边疆;霸权 中图分类号:K3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95(2010)04007408 奥斯曼国家从偏于一隅的草原国家发展到横跨三洲的大帝国,经过了200多年的历程;成为帝国后又走过了400年的历史,生命力不可谓不强,尽管最后的200多年是衰弱的。世界历史上的草原帝国一般寿命短,而奥斯曼帝国算是一个特例。奥斯曼帝国在强盛时期疆域范围很大,在西亚、东欧和南欧、北非所面临的局面复杂多变,但它能把那么多的民族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奥斯曼帝国似乎可以算是一个霸权国家。但奥斯曼帝国真正建立霸权了吗?似乎难以肯定或否定(有证明其霸国的资料,也有证明其够不上霸国的资料)。让研究者感兴趣的是,奥斯曼帝国具有霸国姿态时依然虚弱,但被欧洲人认定已经病入膏肓的晚期奥斯曼帝国,却奇迹般地维持着独立,直到巴尔干和北非的属地丧失殆尽,奥斯曼帝国仍然是主权国家。本文从边疆扩展和收缩着眼,考察奥斯曼草原国家发展到帝国的轨迹,同时分析奥斯曼帝国 霸权 的脆弱性;考察奥斯曼帝国从扩张的顶峰跌落到被动挨打局面的轨迹, 同时分析奥斯曼帝国在衰弱中延续的坚韧性。一、奥斯曼土耳其人扩张过程中疆域的延伸奥斯曼国家的建立者奥斯曼(1299~1326年在位)继承的封地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西北角,中心是今天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城北面的瑟于特,封地的面积不大,处于塞尔柱突厥王国的边区。奥斯曼从13世纪80年代开始对周围村庄和要塞进行兼并,逐步据有埃斯基谢希尔、伊诺努、比莱吉克、耶尼谢希尔等城镇。1300~1320年之间,奥斯曼夺取萨卡里亚河以西的土地,当时的领地范围南达埃斯基谢希尔,西面和北面达至乌鲁山,靠近马尔马拉海。[1]221-222奥斯曼的儿子奥尔汉(1326~1359年在位)率领军队打败拜占庭守军,占领了布鲁萨(布尔萨)。奥斯曼国家的首都迁到布鲁萨。奥尔汉于1331年占领尼西亚,1337年占领尼科米底亚,1338~1345年,土耳其人完成对小亚细亚的征服。这时奥斯曼国家的领土包括了自爱琴海到黑海的整个小亚细亚西北

《罗马帝国衰亡史》

《罗马帝国衰亡史》 《罗马帝国衰亡史》由爱德华·吉本写作,前后耗时20年,其雄视群侪的才情亦为之罄尽。书稿全部著竣后仅3年多,这位英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即离弃人世,著述《罗马帝国衰亡史》即成吉本履约终生的天命。《罗马帝国衰亡史》以堂皇宏阔的篇幅,叙述了罗马帝国从公元2世纪安东尼时代的赫赫盛极,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时刻黯然谢幕的1300多年的历史风貌。作者在近400万的洋洋文字中,既发怀古之幽思,悲怆叹惋千年帝国的无奈衰颓乃至烟灭;又阐思辩之深彻,诠释剖析盛衰兴替的永恒历史命题。 中文书名:《罗马帝国衰亡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ofthe Roman Empire作者:(英)爱德华·吉本 《罗马帝国衰亡史》是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EdwardGibbon,1737-1794)的一部巨著,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历史著作,共有六卷,分期出版。第一卷出版于1776年,第二、三卷出版于1781年,第四、五、六卷出版于1788年。包括罗马帝国的全部历史。 这部书从奥古斯都立为皇帝,将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写起,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还写了罗马的政变,到教皇重新控制罗马。延续近乎1500年,包括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如何兴起,以及罗马帝国周边国家对罗马的影响,有波斯、阿拉伯、匈牙利、保加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简短历史,甚至还提到了长城和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以及北匈奴的西迁,忽必烈的舰队对日本不成功的入侵。整部著作气势恢弘,是一部堪称巨著的作品。 18世纪,西方人文正享受着黄金时代的荣光,当此时刻,英伦贡献了足配这个伟大时代的历史奇才爱德华·吉本和他的经典史著——六卷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在这部著作中,吉本充分展示了他文学天分和史学天分兼美的特质,作品史观雄伟博大,文风优美典雅,并具史学经典和文学范本的双重荣衔,是公认的有史以来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史学著作,比之“西方的《史记》”也可称名至实归。 书中被吉本所贬抑的古代基督教,可参看古罗马教父奥古斯丁合自传和对天主的歌颂为一体的《忏悔录》等。至于对法国启蒙运动的承接,启蒙思想先驱孟德斯鸠写过一本《罗马盛衰原因论》,博览群书的吉本是肯定读过的。不过两人的看法和侧重点不一样,孟德斯鸠认为罗马之盛是因为共和制度和开明法律等,衰则是君主独裁等造成;他以古讽今,将历史写成政论,通过此书第一次概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来反对当时的专制暴政。沿着此类思路,启蒙运动影响所及,第一个伟大成果是法国大革命。在这一事件上,到底是由英国式自由文明浸淫出来的吉本,与法国思想家们分道扬镳了。对此,很多人感到可惜和不解,如《吉本自传》的中译者戴子钦说,吉本在评价历史时首先强调独立和自由,但在现实中却保守、落后、反动,最突出就是对法国大革命强烈反感,反对民主。鲲西《罗马古寺旁的沉思》也说,从吉本“对柏克《法国革命感想录》热烈的称许已可看出他对法国革命所怀的恐惧了。很难想像一个对千年以前罗马帝国兴亡的命运如此热烈关切的人,会对发生在自己时代的事缺乏历史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那么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单纯是被入侵吗?下面给大家讲一下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供大家阅读!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国际因素:13世纪西方军队的东征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国内因素:a.长期的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b.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c.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固步自封。 中国对拜占庭帝国的记载拂菻国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拜占庭帝国的称谓。古代亦称大秦(随着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通,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当时的中国认为罗马帝国就像中国一样拥有高度文明,而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因此把她命名为“大秦”。)或海西国。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宋、元时代又用以称呼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小亚细亚。 此名在《魏书;高宗纪》、《显祖纪》作“普岚”。《北史;西域传》作“伏卢尼(Fūrūmi)”。玄奘着《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国条所

附西方诸国作“拂懔”,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职贡图》作“拂懔”,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大拂临”,杜环《经行记》、《隋书》、《旧唐书》等均作“拂菻”,各种异译都是伊兰语族的Frwm(粟特语作Frōm)、Purum(安息语作Prom)、Hrōm或Hrūm(中古波斯语)等的汉字对音。19世纪末在蒙古高原发现的8世纪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中作Purum。学者们多方考定,以上各种叫法,都出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名称——Rūm(روم)。 杜环的《经行记》和两唐书西域传对拂菻国的物产、建筑、民俗等情况有详细记载,但两唐书中的记载据认为有一部分系从唐代长安情况类推而来。在唐代,长安与拂菻之间,西突厥汗廷与拂菻之间都有频繁的使节和商旅交往,特别是西突厥曾与它联合对抗波斯的萨珊王朝。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当自该地传来。 《元史》卷一三四爱薛传有“弗林”、“拂林”,戴良的《九灵山房集》卷九有“拂林”,据考证,此“拂林”当是Farang一词的音译,乃阿拉伯、波斯人对欧洲的称谓,亦即《明史》之佛郎机,非北魏、隋唐时期的拂菻。 拜占庭帝国遗产影响在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夜中,有一些人趁乱登上拉丁人的战舰,逃到了克里特、摩里亚、爱奥尼亚群岛和威尼斯。一艘热那亚商船保留了它在那最后一夜的乘客名单,上面有六名巴列奥略皇族的人,两个科穆宁皇族,两个拉斯卡利斯皇族,以及一些次要的贵族。这些人和其他许多东罗马人携带着古代的珍贵文献流亡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