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政权、对外扩张、占领君士坦丁堡直至走向衰落的基本历史进程。

理解奥斯曼土耳其迅速扩张的原因。理解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在历史上影响。

技能:

根据要求列举同一类别的历史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比较历史事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运用内因和外因的哲学范畴,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从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历史阶段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确立人类社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的观念,谴责延缓或阻滞历史潮流的行为。

二、重点

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2、帝国的统治

三、难点

1、奥斯曼国家的形成(没有经历奴隶社会)

2、帝国统治的影响

(1)、伊斯兰教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2)、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复杂化

(3)、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传授+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来由、西迁与立国

(1)、来由:西突厥的一支(部落),游牧于中亚地区;

(2)、西迁:13世纪初,蒙古西征,迫使奥斯曼人向西进入小亚细亚;

(3)、立国: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建立国家。(当时,中国是元朝,1206——1368年)

2、对外扩张与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

(1)、扩张的原因:周边地区(主要指阿拉巴帝国封建制度)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从氏族公社跃入封建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为摆脱困境,对外频频用兵。

(2)、扩张的策略:交强攻弱

A、交强:在东南两面取守势,保持与诸突厥邻国的友好关系,对蒙古汗国称臣纳贡;

B、攻弱:对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集中力量,软硬兼施,不断兼并其领土。

(3)、扩张的结果:

A、充实国力;

B、扩大疆域;

C、伊斯兰教迅速传播。

(二)、攻占君士坦丁堡

1、原因

(1)、主观上:奥斯曼人对外扩张的需要,君士坦丁堡是矛头所向;

(2)、客观上: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且内讧不断,给奥斯曼人提供可乘之机。

2、过程

(1)、攻陷:1453年5月,穆罕穆德二世率军攻陷,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阵中;

(2)、迁都: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

3、直接后果:

(1)帝国的建立

A、时间:16世纪后

B、疆域:横跨亚、非、欧,拜占庭和阿拉巴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圈入奥斯曼国家的版图。

C、性质: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问题:读图学史

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比较本课与第10课地图,观察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区域,哪些不同的区域。

(提示:指导学生重点观察欧洲部分。阿拉伯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伊比利亚半岛,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巴尔干半岛。)

(2)、伊斯兰教更大范围的传播。

(三)、帝国的统治(影响)

1、政治上:改变了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例如巴尔干地区因民族、宗

教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涉及到一战的爆发与科索沃战争等;

2、经济上:控制亚欧商路,使欧洲另行开辟新航路,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开始向世界奔

涌。

六、小结(以问题的形式,由学生发言)

1、练习与测评P50

(1).奥斯曼国家是什么时候独立的?什么时候迁都君士坦丁堡?为什么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299年独立建国;1457年,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土耳其从一个部落迅速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其原因须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

主观上:

①新生产方式的活力。立国前后,奥斯曼土耳其在周边先进制度影响下,氏族制度解体,封建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制度刚刚建立,具有一定活力。

②对外扩张的内驱力。内部分化带来的矛盾,奥斯曼人热衷对外扩张,摆脱困境。

③正确的外交策略。对突厥和蒙古取守势,集中进攻拜占庭帝国。

客观上:周边国家的衰落。尤其是拜占庭帝国至15世纪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且统治阶级内部派别斗争激烈,人心涣散,奥斯曼土耳其攻灭君士坦丁堡。并先后占领蒙古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大部分领土,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

(2).奥斯曼帝国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请你再列举几个这一类国家。

﹡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

2、比较两大帝国的异同(培养归纳、辨别能力)

同——

地理位置上都发端于西亚,都是亚洲国家;

宗教上都是伊斯兰教国家,都以战争为主要途径传播;

文化上都是多元文化;

对外政策都实施扩张路线;

被征服国多数是环地中海国家,都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国家性质都是军事封建帝国。

异: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奥斯曼帝国则相反,使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日趋不稳定,而且控制亚欧商路,中断了亚欧文化、经贸的陆上交流。

七、作业

1、练习与测评P50

(1).奥斯曼国家是什么时候独立的?什么时候迁都君士坦丁堡?为什么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奥斯曼帝国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请你再列举几个这一类国家。

2、比较两大帝国的异同

3、预习:第12课封建制度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复习过程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11.最苦与最乐 【学习任务】 1.掌握“恩惠、赔礼、契约、卸却”等词语的正确写法。 2.掌握“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正确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辨析课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课文的论述层次和论述角度。 4.感悟课文整句的特点和作用,理解设问、反问在课文中的作用。 5.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的苦乐观点。 【知识储备】 1.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主办了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主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宣传他的政治改革主张,宣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说。 2.整句和散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主要表现为排比句、对偶句、近似于对偶或者排比的两个句子等。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比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面两个句子,不是排比,也不是对偶,但他近似于这这两种句式,就是整句中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忽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是谁呢?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走路?”这组句子就没有整句的三种形式,它是散句。 3.对举和对比:对举和对比都是指内容安排方面的方法,而不是指句子的形式特点。对举,是指列举出的两个并列的事物,相互映衬;对比,是指列举出的相反性质的两个事物,突出的是事物的不同。 【自主学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受了人家的恩慧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陪礼,这就连这个人地面也几乎不感见他。 B.凡嘱我自己打主意要作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已立了一种锲约。 C.即然这苦是从付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御却,且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D.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拦在身上,肩头的担子重没有放下的时节。

语文版八年级第11课最苦与最乐

语文版八年级第11课《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 多媒体 教程: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

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页 1 第 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饮冰室合集》著作:课文朗读:(3)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①注音:) mǐn) 悲天悯人(揽契约(qì) (lǎn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③补充解释词语:莫若:

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页 2 第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语:Osmanlı İmparatorluğu)为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17世纪也叫奥托曼帝国。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供大家阅读!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奥斯曼与拜占庭扩张领土地图 15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15世纪末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最大时期的疆域 1763年的土耳其 1848年的奥斯曼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 解体前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简介土耳其人初从属于罗姆苏丹国,后在土耳其独立建国,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之大部分领土,北及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自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 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

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曾压过西班牙,取得地中海地区的优势。 土耳其是15世纪到19世纪地中海地区重要强国,并在16到17世纪和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同为该地区最强的国家之一。不过在17世纪的巅峰期之后,土耳其日趋衰弱,不敌崛起的奥地利和俄国。 土耳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国家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希腊,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土耳其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的主要陆上交通线近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宗教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1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2.体会文中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文中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契.约()监督.()卸.却() 纵.然()揽.()悲天悯.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悲天悯人: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字,号,别号,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有《》。 【设问导读】 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快乐?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的举例。请找出作者所举的事例。 3)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句式、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的变化使得文章语言凝重却不呆滞。请 找出相关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4)作者把苦乐观与人生的责任相联系。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 自己,应该尽到什么责任?请真诚的说出你的想法。 【自学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B.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C.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E.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拓展延伸】 1.收集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和谚语。 《最苦与最乐》答案 【温故互查】 1. 略 2. 略 3. 梁启超卓如任公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全集》 【设问导读】 1. 略 2. 1)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 略 3) 略 4)略 【自学检测】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政权、对外扩张、占领君士坦丁堡直至走向衰落的基本历史进程。 理解奥斯曼土耳其迅速扩张的原因。理解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在历史上影响。 技能: 根据要求列举同一类别的历史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比较历史事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运用内因和外因的哲学范畴,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从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历史阶段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确立人类社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的观念,谴责延缓或阻滞历史潮流的行为。 二、重点 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2、帝国的统治 三、难点 1、奥斯曼国家的形成(没有经历奴隶社会) 2、帝国统治的影响 (1)、伊斯兰教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2)、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复杂化 (3)、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传授+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来由、西迁与立国 (1)、来由:西突厥的一支(部落),游牧于中亚地区; (2)、西迁:13世纪初,蒙古西征,迫使奥斯曼人向西进入小亚细亚; (3)、立国: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建立国家。(当时,中国是元朝,1206——1368年)

2、对外扩张与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 (1)、扩张的原因:周边地区(主要指阿拉巴帝国封建制度)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从氏族公社跃入封建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为摆脱困境,对外频频用兵。 (2)、扩张的策略:交强攻弱 A、交强:在东南两面取守势,保持与诸突厥邻国的友好关系,对蒙古汗国称臣纳贡; B、攻弱:对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集中力量,软硬兼施,不断兼并其领土。 (3)、扩张的结果: A、充实国力; B、扩大疆域; C、伊斯兰教迅速传播。 (二)、攻占君士坦丁堡 1、原因 (1)、主观上:奥斯曼人对外扩张的需要,君士坦丁堡是矛头所向; (2)、客观上: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且内讧不断,给奥斯曼人提供可乘之机。 2、过程 (1)、攻陷:1453年5月,穆罕穆德二世率军攻陷,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阵中; (2)、迁都: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 3、直接后果: (1)帝国的建立 A、时间:16世纪后 B、疆域:横跨亚、非、欧,拜占庭和阿拉巴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圈入奥斯曼国家的版图。 C、性质: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问题:读图学史 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比较本课与第10课地图,观察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区域,哪些不同的区域。 (提示:指导学生重点观察欧洲部分。阿拉伯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伊比利亚半岛,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巴尔干半岛。) (2)、伊斯兰教更大范围的传播。 (三)、帝国的统治(影响)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11.最苦与最乐 【学习任务】 1.掌握“恩惠、赔礼、契约、卸却”等词语的正确写法。 2.掌握“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正确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辨析课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课文的论述层次和论述角度。 4.感悟课文整句的特点和作用,理解设问、反问在课文中的作用。 5.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的苦乐观点。 【知识储备】 1.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主办了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主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宣传他的政治改革主张,宣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说。 2.整句和散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主要表现为排比句、对偶句、近似于对偶或者排比的两个句子等。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比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面两个句子,不是排比,也不是对偶,但他近似于这这两种句式,就是整句中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忽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是谁呢?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走路?”这组句子就没有整句的三种形式,它是散句。

3.对举和对比:对举和对比都是指内容安排方面的方法,而不是指句子的形式特点。对举,是指列举出的两个并列的事物,相互映衬;对比,是指列举出的相反性质的两个事物,突出的是事物的不同。 【自主学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受了人家的恩慧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陪礼,这就连这个人地面也几乎不感见他。 B.凡嘱我自己打主意要作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已立了一种锲约。 C.即然这苦是从付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御却,且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D.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拦在身上,肩头的担子重没有放下的时节。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3)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指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4)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 (1)人生什么是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最苦与最乐》敬业与乐业同主题阅读 (新版)语文版

敬业与乐业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我所说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7),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这天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甚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那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课时练】新人教版初三历史上册10-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时练习题 (11)

人教版历史初三上册-综合拓展提升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时练习题 建议完成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废除了奴隶制B.对财产、买卖、债务等作出明确规定C.改善了奴隶的地位D.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2.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大帝主持编纂《民法大全》期间,重金悬赏各地法学家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最有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呈献据称是帝国前期皇帝编纂的《十二铜表法》 B.乙上书皇帝主张“君权神授”和“按律量刑” C.丙建议政府保护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D.丁提出罗马法律不适用于外邦人的主张 3.因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而发动对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使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复国,但国势日渐衰弱。造成这一局面的事件是 A.布匿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占领麦加城 D.十字军东征 4.对下图解读不正确 ...的是

A.凯撒去世时,罗马疆域局限于欧亚两洲 B.2世纪时,地中海已成为罗马的内湖 C.罗马帝国内部建立了行省 D.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民族已经形成 5.有一颗大树,当它作为种子刚发芽时,拜占庭帝国建立了(395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时,派人将它砍下修建自己的宫殿。请问这颗大树的年轮有多少圈? A.1057 B.1453 C.1452 D.1058 6.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罗马民法大全》 7.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 B.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 C.亚历山大曾经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拜占庭帝国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8.古罗马不仅通过对外扩张,从台伯河畔的一个小邦滚雪球般地膨胀为地跨三洲的超级帝国,而且以务实的精神创造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特别是法律方面有突出建树,编制出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其历史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辨。对上述说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古罗马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11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教师版)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11、《最苦与最乐》 一、积累运用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 ) A、契约(q iè)如释重负(shì) B、揽在(lǎn )任重道远( zhòng ) C、卸却(xiè)悲天悯人(mǐn ) D、监督(dū)诸圣诸佛(zh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B ) A、失意海阔天空终身之忧 B、恩惠心安里得仁人志士 C、纵然圣贤豪杰自投苦海 D、循环死而后已忧民忧国 3、《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全集》,作者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州新会人。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D ) A、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了。 B、湖南电视台的几个娱乐节目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他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D、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D ) A、通过实地考察后,专家们完善和提出了治理湘江的方案。

B、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C、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D、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中小学生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幅度) 材料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55%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二十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据《湖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湖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 参考: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参考:表层含义是在阳光下;深层含义是体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精彩片段摘录 1.战争奥斯曼帝国靠战争生存。帝国所有的总督都是将军。每个警察都是禁卫军士兵。1683年,围攻巴格达期间,波斯人提出用一场角斗决定胜负。波斯一方从士兵中千挑万选一个大力士,而默罕默德苏丹四世亲自上场,仅仅一击就砸碎了波斯冠军戴着头盔的脑袋。甚至精神病人也组成了一个军团,叫做“灵魂冒险者”。他们反正也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因此经常被用作人肉攻城锤或人肉桥梁。一旦和平降临,帝国内部就将滋生动荡,因为人们仍旧渴望战利品和军功。集结令一旦发出,人们便以惊人的速度,兴奋地集合起来,你会以为他们被邀请去参加的是一场婚礼而不是战争。 禁卫军是帝国的正规步兵,由巴尔干半岛进贡的男孩组成。他们对食物有种质朴的渴望,军队成员们胃口奇好,以至用炊事术语表示级别。战争中丢失军旗是一大耻辱,不过要是搞丢了军团的大锅,所有军官毫无例外都将遭免职。 2. 苏丹们皇朝的前十位君主,从奥斯曼拜伊到1566年去世的苏莱曼大帝,都是成功之人。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苏丹平均在为时间不超过12年。10位苏丹有5位被废黜,2位被暗杀。 默罕默德三世1595年即位,根据苏丹上台时的弑亲法,宫廷大门抬出19具王侯的尸体,送葬的队伍穿过街道。早期的苏丹们除了自己的儿子们,没有任何活着的男性亲属,弑亲法保证了他们没有亲人来挑战自己的权威。一直到默罕默德三世的继承人艾哈德一世,弑亲法才被中断。不过,亲属们再也不能离开后宫。苏莱曼二世在后宫囚笼待了39年,他在位的13个月中,数次请求回到牢笼。 3.奥斯曼帝国中的人们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所有国度中,保守计算有36个------贝都因人最难以控制,希腊人最狡猾,埃及人最文雅,塞尔维亚人最恶毒,匈牙利人好告状,而阿尔巴尼亚人是帝国中唯一被奥斯曼人认可为一种独特人种的民族-----他们似乎囊括了奥斯曼帝国中的所有海盗、流氓、谋杀犯和骗子。 一些阿尔巴尼亚人十分困惑,自称完全不知道哪个宗教更好,于是干脆星期五去清真寺,星期日去教堂。 4.没有哪种冲突会像苏丹和伊朗王之间这样不了了之:双方1615年终于开战划定了边界线,战争的起因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被忘却,以至于18世纪时,把战争的起因理解成是波斯人的可怕习惯造成的:他们洗脚的方式是早上起床后用手搓干,而不是用水洗。 5. 说起伊斯坦布尔,这里天空中的生物如此之多,你往天上扔一块食物,十有八九不会再掉下来。 6. 达尔马提亚地区(克罗地亚一个地区),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人们,每天在边境地区来来往往,做小买卖或实施抢劫,从不把大国和他们庄严的合约放在眼里。那里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们成天兴高采烈地乱使劲,给孩子割礼时诵读《福音书》,整个斋月期间像基督徒一样喝酒,照吃不误。 7. 时至今日,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的看门人,仍是1135年受命担任此职的后人。他们家族见证了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2016秋语文版语文八上第11课《最苦与最乐》练习题

11、《最苦与最乐》 一、积累运用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 ) A、契约( q iè )如释重负( shì ) B、揽在( lǎn )任重道远( zhòng ) C、卸却( xiè )悲天悯人( mǐn ) D、监督( dū ) 诸圣诸佛( zhū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B ) A、失意海阔天空终身之忧 B、恩惠心安里得仁人志士 C、纵然圣贤豪杰自投苦海 D、循环死而后已忧民忧国 3、《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全集》,作者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州新会人。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D ) A、她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您们就不要再问了。 B、湖南电视台的几个娱乐节目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她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就是值得提倡的。 D、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与家长应接不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D ) A、通过实地考察后,专家们完善与提出了治理湘江的方案。 B、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C、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D、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是中小学生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下面就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升降幅度监测项目升降幅度身高↑肺活量↓ 体重↑视力↓ 胸围↑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 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二十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据《湖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与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湖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您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 参考: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参考:表层含义就是在阳光下;深层含义就是体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参考:拥抱阳光,拥抱健康。或: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 (4)请将材料三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参考: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

第七章 欧美崛起过程中的奥斯曼帝国

第七章欧美崛起过程中的奥斯曼帝国、印度、日本和中国 第一节奥斯曼帝国 王三义:“奥斯曼帝国移动的边疆与脆弱的霸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黄维民:“奥斯曼帝国社会改革的历史考察及评析”,《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邵永灵、时殷弘:“地缘政治经济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世界历史》1998年第3期。 一、帝国早期的辉煌 1、疆域的不断扩大 从奥斯曼国家的建立者奥斯曼(1299-1326年在位)起,经几代君主的征战,1517年,奥斯曼国家变成跨三洲的帝国,1683年,帝国疆域达到最大。 2、早期的辉煌与加齐传统A、相对平等的精神。B、宽容精神。 二、17-18世纪帝国的内忧外患 1、帝国内部的瓦解与衰弱A、作为帝国军事支柱的军事采邑制逐渐解体,农业迅速瓦解。B、宫廷权力斗争和腐化之风盛行,军事行政效率日衰。C、总督、地方封建权贵割据一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失效。 2、帝国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 三、帝国晚期的改革及其失败 1、谢利姆三世改革(1792-1807) 组建一支新军;在各省组建国民军;重建炮兵部队;聘请英法专家改造炮兵工厂、枪械厂等;建立陆军工程学校和海军工程学校。 2、马赫穆德二世改革(1807-1839) 军事改革:重建新式步兵军团、首都卫戍部队和山地骑兵部队;在各省恢复国民军等。 中央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中央政府部门的职能;苏丹直接控制伊斯兰法庭;成立最高司法委员会。 省级管理制度改革:废采邑制;中央政府派专职税收官直接征税。 教育改革、社会习俗改革等 3、“坦志麦特”改革(1839-187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最高委员会改为国家委员会;在省以下设区、县和乡。 法律改革:颁布商业法、新刑法和海上法。建立民事刑事混合法庭、商业法庭。财政改革:建银行,发行纸币。教育改革第二节近代的印度 庄万友:“莫卧儿人的统治及其对英国人在印度统治的影响”,《南亚研究季刊》1994年第1期。林承节:“对殖民时期印度史的再认识”,《世界历史》2006年第5期。林承节:《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一、莫卧儿帝国的兴衰(1526-1858) 巴布尔、胡马雍是帝国的开拓者,阿克巴完成帝国建设,至奥朗则布时期,帝国疆域达到最大。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 阿克巴改革 (1)整顿政治制度 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机构以皇帝为中心,设置四大臣;将帝国分为15个省,省组织如同小帝国组织;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司法机构。 (2)改革经济体制 整顿和改革印度的农业、工业、外贸、货币和价格,以推动印度经济发展。 (3)治理军事事务 重视炮兵和骑兵建设;设海军部;整顿和治理军队机构臃肿、后勤机关庞大的问题。 (4)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对伊斯兰教以外的宗教采取宽容政策,废除非穆斯林的人头税,禁止奴役战俘等。 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和统治 1、东印度公司除有商业独占权,还有政治特权。A、对公司职员的立法和司法权。B、建立要塞、武装防卫、任命官员管理的权利。C、建立军队的权利。D、铸造印度货币的权利。E、对非基督教民族的宣战媾和权利。F、建立市政府和法院的权利。G、处理战争所得领土的权利。 2、东印度公司由商人组织向国家政权转变的过程 A、争取合法贸易地位,谋求贸易特权。 B、公司活动越出贸易范围:1请求在商馆所在地设防。2建立小块殖民地以确保地位和利益。3插手印度内讧,建立对某些王公的政治控制。4征服孟加拉。 三、1857年反英大起义1、一些王公和士兵对英国统治不满。1857年初的“涂油子弹事件”成为大起义的导火索。2、大起义是印度第一次突破种族和地域局限反英大起义,成为印度民族意识觉醒的宝贵资源,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英属印度帝国1、对印度进行政治和军事改革。2、建立印度文官体系。3、进行交通建设,兴修水利工程,加大投资。 4、提倡英式教育。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最苦与最乐》讲学稿(1) 语文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最苦与最乐》讲学稿(1)语文版 学习目标与要求: 1、熟读课文,掌握注释与生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 2、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把握文章主要的论证方法。 知识链接: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模块一:自主学习 模块二:交流研讨

模块三:巩固内化 学习任务 任务一:熟记本 议论文有三要素: 主要的论证方法: 课题:第11课《最苦与最乐》1 授课时间第十周班级姓名模块四:当堂训练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契约()悲天悯人()卸却()如释重负() 二、课外阅读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望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四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念。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2.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 3.第四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4.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帝国的创立,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1258年,蒙古军队的铁骑攻陷了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那么在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伊斯兰世界又将走向何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其享誉世界的名著《全球通史》中称:“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那么,1500年前后的伊斯兰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奥斯曼人的兴起 谈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要从他们的祖先西突厥人开始追溯。在汉代的时候,突厥人就生活在我国北部的蒙古高原。公元6世纪7世纪之间,因为继位制度混乱,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突厥人属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所以经常劫掠农耕民族,获得生产生活资料。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和突厥民族战争不断。公元629年,唐朝终于消灭了东突厥。又经过30年的努力,打败了西突厥。西突厥人战败后,就向西迁居到现在的中亚地区。这时的奥斯曼人就是属于西突厥的一个游牧部落。到了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中亚,奥斯曼人也接受伊斯兰教。 到了13世纪,蒙古人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游牧部落,不仅逐步占领中国。他们还发动了一系列的西征。奥斯曼人打不过蒙古人,就在蒙古人的追赶下,不断的西迁。后来在小亚细亚半岛落脚。接受了当地罗姆苏丹国的庇护。当时罗姆苏丹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占领的小亚细亚半岛原来是东罗马帝国的领土。后来东罗马帝国向西败退。但这两个国家之间因为领土和宗教,彼此征战不断。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罗姆苏丹国和奥斯曼人达成了协议,奥斯曼人获得一块与拜占庭帝国接壤的牧场。而奥斯曼人替罗姆苏丹国守卫边境。这块土地成为奥斯曼人的发祥地。 2、奥斯曼国家的建立 为什么这个民族被称作奥斯曼人呢?他们的名称来源于开国国王奥斯曼一世的名字。奥斯曼生于1258年,33岁时接替他父亲成为部落首领。由于他才能出众、气度不凡,并且通过联姻与贿赂不断提高自己的威望。很多穆斯林慕名投靠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一世趁机招募军队壮大军事力量,并且不断向外扩张,蚕食邻国东罗马帝国的领土,而他的宗主国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一再打压下分崩离析,无法抑制奥斯曼一世的扩张。在1299年奥斯曼人宣布独立建国,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它的国家。 大家在书上第一段最后一句划一下,1299年,奥斯曼人的首领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 3、对外扩张 奥斯曼人定居小亚细亚半岛之初一直以放牧为主,社会形态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原始社会。定居之后,受到周围先进的生产关系影响,奥斯曼人也学会耕种土地,并且最终充当地主,向农奴收取实物地租。社会形态向封建社会转化。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奥斯曼人内部各阶层斗争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满足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第11课最苦与最乐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契q?: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二、相关背景: 关于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的“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作为维新主帅康有为最重要的助手,做了大量的工作。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和康有为组织保皇会,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在1898年至1903年五年之间,梁启超在以上刊物上共发表80多篇文章和专著,多方面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思想,猛烈地抨击了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深刻地批判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时期,是梁启超思想发展最闪光的时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

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练测资料包(九年级语文上册鄂教)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契q?: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二、相关背景: 关于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的“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作为维新主帅康有为

论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

论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 摘要: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国家。又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帝国等。公元1453年,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带领土耳其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他将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并且作为帝国的新首都,改宗伊斯兰教。奥斯曼帝国经过他及其后继者的百年征战,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最终避免不了衰落的命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在21世纪的今天,本文以今人的目光试论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从中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给予世人启迪和警示。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教苏丹土耳其人苏丹亲兵 前言:在《世界史》课本中,我学习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的这段历史。对于奥斯曼帝国这个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及奥斯曼帝国为什么衰落,引发了我的探究与思考。所以,本文主要论述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主要研究方法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从奥斯曼帝国中后期衰落的历史入手,进行研究和阐述。 一、盛极而衰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游牧部族,属于西突厥人。14世纪时,蒙古西征,迫使他们从中亚迁移到小亚细亚半岛。1299年,土耳其人的首领奥斯曼趁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分裂之机,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

1326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1326—1360在位)继位后,改称总督,建立常备军。他对外开疆拓土,对内确立国家行政制度,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真正的缔造者。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的要道。奥斯阿曼帝国从此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庭两大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洲,称雄一时①。然而,曾经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最终避免不了衰落的命运。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权。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②。虽然,奥斯曼帝国在1683年围攻维也纳时,它的疆域面积达到了顶峰,但是,土耳其军队在维也纳之战中遭到惨败,宰相卡拉·穆斯塔法·科普利里被震怒的苏丹斩首。1699年,奥斯曼帝国在卡罗维兹和会上同奥地利、波兰、威尼斯签订了和约,同俄国签订了休战协定。卡罗维兹和约迫使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作为战败国一方而签订。和约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已从对欧洲国家的进攻转为防御。此后,奥斯曼帝国历任苏丹都进行改革试图挽救帝国的颓势。然而,17世纪的情形往往是这样的,统治阶级允许改革只是为了在强敌面前挽救帝国的需要。一旦危机过去,他们就会行动起来破坏改革③。正因为如此,18—20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在对欧洲战事上接连失利,领土不断被蚕食,在19世纪,奥斯曼帝国被普遍视为“欧洲病夫”。它的存在只是欧洲大国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