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七章 欧美崛起过程中的奥斯曼帝国

第七章 欧美崛起过程中的奥斯曼帝国

第七章 欧美崛起过程中的奥斯曼帝国
第七章 欧美崛起过程中的奥斯曼帝国

第七章欧美崛起过程中的奥斯曼帝国、印度、日本和中国

第一节奥斯曼帝国

王三义:“奥斯曼帝国移动的边疆与脆弱的霸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黄维民:“奥斯曼帝国社会改革的历史考察及评析”,《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邵永灵、时殷弘:“地缘政治经济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世界历史》1998年第3期。

一、帝国早期的辉煌

1、疆域的不断扩大

从奥斯曼国家的建立者奥斯曼(1299-1326年在位)起,经几代君主的征战,1517年,奥斯曼国家变成跨三洲的帝国,1683年,帝国疆域达到最大。

2、早期的辉煌与加齐传统A、相对平等的精神。B、宽容精神。

二、17-18世纪帝国的内忧外患

1、帝国内部的瓦解与衰弱A、作为帝国军事支柱的军事采邑制逐渐解体,农业迅速瓦解。B、宫廷权力斗争和腐化之风盛行,军事行政效率日衰。C、总督、地方封建权贵割据一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失效。

2、帝国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

三、帝国晚期的改革及其失败

1、谢利姆三世改革(1792-1807)

组建一支新军;在各省组建国民军;重建炮兵部队;聘请英法专家改造炮兵工厂、枪械厂等;建立陆军工程学校和海军工程学校。

2、马赫穆德二世改革(1807-1839)

军事改革:重建新式步兵军团、首都卫戍部队和山地骑兵部队;在各省恢复国民军等。

中央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中央政府部门的职能;苏丹直接控制伊斯兰法庭;成立最高司法委员会。

省级管理制度改革:废采邑制;中央政府派专职税收官直接征税。

教育改革、社会习俗改革等

3、“坦志麦特”改革(1839-187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最高委员会改为国家委员会;在省以下设区、县和乡。

法律改革:颁布商业法、新刑法和海上法。建立民事刑事混合法庭、商业法庭。财政改革:建银行,发行纸币。教育改革第二节近代的印度

庄万友:“莫卧儿人的统治及其对英国人在印度统治的影响”,《南亚研究季刊》1994年第1期。林承节:“对殖民时期印度史的再认识”,《世界历史》2006年第5期。林承节:《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一、莫卧儿帝国的兴衰(1526-1858)

巴布尔、胡马雍是帝国的开拓者,阿克巴完成帝国建设,至奥朗则布时期,帝国疆域达到最大。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 阿克巴改革

(1)整顿政治制度

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机构以皇帝为中心,设置四大臣;将帝国分为15个省,省组织如同小帝国组织;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司法机构。

(2)改革经济体制

整顿和改革印度的农业、工业、外贸、货币和价格,以推动印度经济发展。

(3)治理军事事务

重视炮兵和骑兵建设;设海军部;整顿和治理军队机构臃肿、后勤机关庞大的问题。

(4)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对伊斯兰教以外的宗教采取宽容政策,废除非穆斯林的人头税,禁止奴役战俘等。

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和统治

1、东印度公司除有商业独占权,还有政治特权。A、对公司职员的立法和司法权。B、建立要塞、武装防卫、任命官员管理的权利。C、建立军队的权利。D、铸造印度货币的权利。E、对非基督教民族的宣战媾和权利。F、建立市政府和法院的权利。G、处理战争所得领土的权利。

2、东印度公司由商人组织向国家政权转变的过程

A、争取合法贸易地位,谋求贸易特权。

B、公司活动越出贸易范围:1请求在商馆所在地设防。2建立小块殖民地以确保地位和利益。3插手印度内讧,建立对某些王公的政治控制。4征服孟加拉。

三、1857年反英大起义1、一些王公和士兵对英国统治不满。1857年初的“涂油子弹事件”成为大起义的导火索。2、大起义是印度第一次突破种族和地域局限反英大起义,成为印度民族意识觉醒的宝贵资源,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英属印度帝国1、对印度进行政治和军事改革。2、建立印度文官体系。3、进行交通建设,兴修水利工程,加大投资。

4、提倡英式教育。

马克思的殖民统治双重使命论: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第三节日本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求是出版社,1988年。

赵德宇:“日本近代化溯源——洋学”,《日本学刊》2004年第4期。

一、江户时代

(一)幕藩体制

日本近世时期的社会组织和结构,即由幕府和藩组成的统治体制。

该体制形成于17世纪初,18世纪后期走向解体,19世纪中期解体。

基本特征:A、全部土地归武士阶级所有,德川将军拥有最高土地所有权。B、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政治制度。C、社会被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实行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

(二)工农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三)对外关系

1、禁教

16世纪中叶以来,天主教在日本快速传播。日本统治阶级对天主教的态度矛盾。

1612年,德川幕府首次发出禁教令。1633-1639年,发布了5次涉外禁令,最终目标是取缔天主教。

2、“锁国”

“锁国否定论”、“锁国肯定论”

“锁国”提法是否妥当?

取缔天主教,并不意味着切断了日本与海外的联系。

日本仅与荷、中、朝外来,是当时日本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实际状况,而非幕府的决定。

3、洋学

近世洋学经历南蛮文化、兰学和幕末洋学三个阶段。

起初西洋人辗转东南亚到日本,被称为南蛮人,他们带来的文化被称为南蛮文化。

兰学是日本知识界以荷兰语为媒介学习、研究西方近代科学和社会思想并了解世界的学问。

幕末洋学是将西方科学、学术广泛应用于实践的社会活动。

在学习和研究西洋的过程中,洋学家们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理解了社会原理,还形成了一个以洋学为职业的社会集团,并在幕末洋学运动中广为实践,从而成为日本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至关重要的原始推动力。

二、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阶级矛盾的激化

农民<——>封建主和新地主

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和新地主<——>封建主

大资产阶级<——>封建主

统治阶级内部的严重分化(下级武士)

2、尊王攘夷与倒幕运动

主要来自西南诸藩的下级武士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并积极进行宣传活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1858年,幕府与欧美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后,尊王攘夷派进而发展为倒幕派。

(二)1867-1868年的革命

1、戊辰战争

2、废除封建制度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C、土地改革,确定土地所有权,实行新地税。(三)明治政府建国三大政策1、殖产兴业2、文明开化

3、富国强兵

(四)明治宪法

帝国议会——日本由专制走向立宪的重要标志;其组织和运作,已具备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立法机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拥有议会应具有的立法权和预算审议权两大基本权力。

内阁——由国务大臣组成,拥有最高行政权,但只负责国家行政,不得参与皇宫内事务。

天皇——

无限的权威,以确立核心,确保统一和稳定;

有限的权力<——架空、分割、隔离。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语:Osmanlı İmparatorluğu)为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17世纪也叫奥托曼帝国。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供大家阅读!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奥斯曼与拜占庭扩张领土地图 15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15世纪末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最大时期的疆域 1763年的土耳其 1848年的奥斯曼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 解体前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简介土耳其人初从属于罗姆苏丹国,后在土耳其独立建国,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之大部分领土,北及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自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 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

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曾压过西班牙,取得地中海地区的优势。 土耳其是15世纪到19世纪地中海地区重要强国,并在16到17世纪和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同为该地区最强的国家之一。不过在17世纪的巅峰期之后,土耳其日趋衰弱,不敌崛起的奥地利和俄国。 土耳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国家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希腊,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土耳其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的主要陆上交通线近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宗教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政权、对外扩张、占领君士坦丁堡直至走向衰落的基本历史进程。 理解奥斯曼土耳其迅速扩张的原因。理解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在历史上影响。 技能: 根据要求列举同一类别的历史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比较历史事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运用内因和外因的哲学范畴,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从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历史阶段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确立人类社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的观念,谴责延缓或阻滞历史潮流的行为。 二、重点 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2、帝国的统治 三、难点 1、奥斯曼国家的形成(没有经历奴隶社会) 2、帝国统治的影响 (1)、伊斯兰教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2)、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复杂化 (3)、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传授+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来由、西迁与立国 (1)、来由:西突厥的一支(部落),游牧于中亚地区; (2)、西迁:13世纪初,蒙古西征,迫使奥斯曼人向西进入小亚细亚; (3)、立国: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建立国家。(当时,中国是元朝,1206——1368年)

2、对外扩张与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 (1)、扩张的原因:周边地区(主要指阿拉巴帝国封建制度)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从氏族公社跃入封建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为摆脱困境,对外频频用兵。 (2)、扩张的策略:交强攻弱 A、交强:在东南两面取守势,保持与诸突厥邻国的友好关系,对蒙古汗国称臣纳贡; B、攻弱:对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集中力量,软硬兼施,不断兼并其领土。 (3)、扩张的结果: A、充实国力; B、扩大疆域; C、伊斯兰教迅速传播。 (二)、攻占君士坦丁堡 1、原因 (1)、主观上:奥斯曼人对外扩张的需要,君士坦丁堡是矛头所向; (2)、客观上: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且内讧不断,给奥斯曼人提供可乘之机。 2、过程 (1)、攻陷:1453年5月,穆罕穆德二世率军攻陷,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阵中; (2)、迁都: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 3、直接后果: (1)帝国的建立 A、时间:16世纪后 B、疆域:横跨亚、非、欧,拜占庭和阿拉巴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圈入奥斯曼国家的版图。 C、性质: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问题:读图学史 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比较本课与第10课地图,观察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区域,哪些不同的区域。 (提示:指导学生重点观察欧洲部分。阿拉伯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伊比利亚半岛,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巴尔干半岛。) (2)、伊斯兰教更大范围的传播。 (三)、帝国的统治(影响)

【课时练】新人教版初三历史上册10-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时练习题 (11)

人教版历史初三上册-综合拓展提升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时练习题 建议完成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废除了奴隶制B.对财产、买卖、债务等作出明确规定C.改善了奴隶的地位D.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2.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大帝主持编纂《民法大全》期间,重金悬赏各地法学家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最有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呈献据称是帝国前期皇帝编纂的《十二铜表法》 B.乙上书皇帝主张“君权神授”和“按律量刑” C.丙建议政府保护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D.丁提出罗马法律不适用于外邦人的主张 3.因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而发动对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使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复国,但国势日渐衰弱。造成这一局面的事件是 A.布匿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占领麦加城 D.十字军东征 4.对下图解读不正确 ...的是

A.凯撒去世时,罗马疆域局限于欧亚两洲 B.2世纪时,地中海已成为罗马的内湖 C.罗马帝国内部建立了行省 D.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民族已经形成 5.有一颗大树,当它作为种子刚发芽时,拜占庭帝国建立了(395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时,派人将它砍下修建自己的宫殿。请问这颗大树的年轮有多少圈? A.1057 B.1453 C.1452 D.1058 6.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罗马民法大全》 7.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 B.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 C.亚历山大曾经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拜占庭帝国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8.古罗马不仅通过对外扩张,从台伯河畔的一个小邦滚雪球般地膨胀为地跨三洲的超级帝国,而且以务实的精神创造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特别是法律方面有突出建树,编制出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其历史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辨。对上述说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古罗马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精彩片段摘录 1.战争奥斯曼帝国靠战争生存。帝国所有的总督都是将军。每个警察都是禁卫军士兵。1683年,围攻巴格达期间,波斯人提出用一场角斗决定胜负。波斯一方从士兵中千挑万选一个大力士,而默罕默德苏丹四世亲自上场,仅仅一击就砸碎了波斯冠军戴着头盔的脑袋。甚至精神病人也组成了一个军团,叫做“灵魂冒险者”。他们反正也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因此经常被用作人肉攻城锤或人肉桥梁。一旦和平降临,帝国内部就将滋生动荡,因为人们仍旧渴望战利品和军功。集结令一旦发出,人们便以惊人的速度,兴奋地集合起来,你会以为他们被邀请去参加的是一场婚礼而不是战争。 禁卫军是帝国的正规步兵,由巴尔干半岛进贡的男孩组成。他们对食物有种质朴的渴望,军队成员们胃口奇好,以至用炊事术语表示级别。战争中丢失军旗是一大耻辱,不过要是搞丢了军团的大锅,所有军官毫无例外都将遭免职。 2. 苏丹们皇朝的前十位君主,从奥斯曼拜伊到1566年去世的苏莱曼大帝,都是成功之人。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苏丹平均在为时间不超过12年。10位苏丹有5位被废黜,2位被暗杀。 默罕默德三世1595年即位,根据苏丹上台时的弑亲法,宫廷大门抬出19具王侯的尸体,送葬的队伍穿过街道。早期的苏丹们除了自己的儿子们,没有任何活着的男性亲属,弑亲法保证了他们没有亲人来挑战自己的权威。一直到默罕默德三世的继承人艾哈德一世,弑亲法才被中断。不过,亲属们再也不能离开后宫。苏莱曼二世在后宫囚笼待了39年,他在位的13个月中,数次请求回到牢笼。 3.奥斯曼帝国中的人们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所有国度中,保守计算有36个------贝都因人最难以控制,希腊人最狡猾,埃及人最文雅,塞尔维亚人最恶毒,匈牙利人好告状,而阿尔巴尼亚人是帝国中唯一被奥斯曼人认可为一种独特人种的民族-----他们似乎囊括了奥斯曼帝国中的所有海盗、流氓、谋杀犯和骗子。 一些阿尔巴尼亚人十分困惑,自称完全不知道哪个宗教更好,于是干脆星期五去清真寺,星期日去教堂。 4.没有哪种冲突会像苏丹和伊朗王之间这样不了了之:双方1615年终于开战划定了边界线,战争的起因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被忘却,以至于18世纪时,把战争的起因理解成是波斯人的可怕习惯造成的:他们洗脚的方式是早上起床后用手搓干,而不是用水洗。 5. 说起伊斯坦布尔,这里天空中的生物如此之多,你往天上扔一块食物,十有八九不会再掉下来。 6. 达尔马提亚地区(克罗地亚一个地区),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人们,每天在边境地区来来往往,做小买卖或实施抢劫,从不把大国和他们庄严的合约放在眼里。那里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们成天兴高采烈地乱使劲,给孩子割礼时诵读《福音书》,整个斋月期间像基督徒一样喝酒,照吃不误。 7. 时至今日,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的看门人,仍是1135年受命担任此职的后人。他们家族见证了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第七章 欧美崛起过程中的奥斯曼帝国

第七章欧美崛起过程中的奥斯曼帝国、印度、日本和中国 第一节奥斯曼帝国 王三义:“奥斯曼帝国移动的边疆与脆弱的霸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黄维民:“奥斯曼帝国社会改革的历史考察及评析”,《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邵永灵、时殷弘:“地缘政治经济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世界历史》1998年第3期。 一、帝国早期的辉煌 1、疆域的不断扩大 从奥斯曼国家的建立者奥斯曼(1299-1326年在位)起,经几代君主的征战,1517年,奥斯曼国家变成跨三洲的帝国,1683年,帝国疆域达到最大。 2、早期的辉煌与加齐传统A、相对平等的精神。B、宽容精神。 二、17-18世纪帝国的内忧外患 1、帝国内部的瓦解与衰弱A、作为帝国军事支柱的军事采邑制逐渐解体,农业迅速瓦解。B、宫廷权力斗争和腐化之风盛行,军事行政效率日衰。C、总督、地方封建权贵割据一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失效。 2、帝国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 三、帝国晚期的改革及其失败 1、谢利姆三世改革(1792-1807) 组建一支新军;在各省组建国民军;重建炮兵部队;聘请英法专家改造炮兵工厂、枪械厂等;建立陆军工程学校和海军工程学校。 2、马赫穆德二世改革(1807-1839) 军事改革:重建新式步兵军团、首都卫戍部队和山地骑兵部队;在各省恢复国民军等。 中央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中央政府部门的职能;苏丹直接控制伊斯兰法庭;成立最高司法委员会。 省级管理制度改革:废采邑制;中央政府派专职税收官直接征税。 教育改革、社会习俗改革等 3、“坦志麦特”改革(1839-187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最高委员会改为国家委员会;在省以下设区、县和乡。 法律改革:颁布商业法、新刑法和海上法。建立民事刑事混合法庭、商业法庭。财政改革:建银行,发行纸币。教育改革第二节近代的印度 庄万友:“莫卧儿人的统治及其对英国人在印度统治的影响”,《南亚研究季刊》1994年第1期。林承节:“对殖民时期印度史的再认识”,《世界历史》2006年第5期。林承节:《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一、莫卧儿帝国的兴衰(1526-1858) 巴布尔、胡马雍是帝国的开拓者,阿克巴完成帝国建设,至奥朗则布时期,帝国疆域达到最大。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 阿克巴改革 (1)整顿政治制度 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机构以皇帝为中心,设置四大臣;将帝国分为15个省,省组织如同小帝国组织;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司法机构。 (2)改革经济体制 整顿和改革印度的农业、工业、外贸、货币和价格,以推动印度经济发展。 (3)治理军事事务 重视炮兵和骑兵建设;设海军部;整顿和治理军队机构臃肿、后勤机关庞大的问题。 (4)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对伊斯兰教以外的宗教采取宽容政策,废除非穆斯林的人头税,禁止奴役战俘等。 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和统治 1、东印度公司除有商业独占权,还有政治特权。A、对公司职员的立法和司法权。B、建立要塞、武装防卫、任命官员管理的权利。C、建立军队的权利。D、铸造印度货币的权利。E、对非基督教民族的宣战媾和权利。F、建立市政府和法院的权利。G、处理战争所得领土的权利。 2、东印度公司由商人组织向国家政权转变的过程 A、争取合法贸易地位,谋求贸易特权。 B、公司活动越出贸易范围:1请求在商馆所在地设防。2建立小块殖民地以确保地位和利益。3插手印度内讧,建立对某些王公的政治控制。4征服孟加拉。 三、1857年反英大起义1、一些王公和士兵对英国统治不满。1857年初的“涂油子弹事件”成为大起义的导火索。2、大起义是印度第一次突破种族和地域局限反英大起义,成为印度民族意识觉醒的宝贵资源,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英属印度帝国1、对印度进行政治和军事改革。2、建立印度文官体系。3、进行交通建设,兴修水利工程,加大投资。 4、提倡英式教育。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帝国的创立,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1258年,蒙古军队的铁骑攻陷了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那么在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伊斯兰世界又将走向何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其享誉世界的名著《全球通史》中称:“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那么,1500年前后的伊斯兰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奥斯曼人的兴起 谈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要从他们的祖先西突厥人开始追溯。在汉代的时候,突厥人就生活在我国北部的蒙古高原。公元6世纪7世纪之间,因为继位制度混乱,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突厥人属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所以经常劫掠农耕民族,获得生产生活资料。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和突厥民族战争不断。公元629年,唐朝终于消灭了东突厥。又经过30年的努力,打败了西突厥。西突厥人战败后,就向西迁居到现在的中亚地区。这时的奥斯曼人就是属于西突厥的一个游牧部落。到了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中亚,奥斯曼人也接受伊斯兰教。 到了13世纪,蒙古人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游牧部落,不仅逐步占领中国。他们还发动了一系列的西征。奥斯曼人打不过蒙古人,就在蒙古人的追赶下,不断的西迁。后来在小亚细亚半岛落脚。接受了当地罗姆苏丹国的庇护。当时罗姆苏丹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占领的小亚细亚半岛原来是东罗马帝国的领土。后来东罗马帝国向西败退。但这两个国家之间因为领土和宗教,彼此征战不断。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罗姆苏丹国和奥斯曼人达成了协议,奥斯曼人获得一块与拜占庭帝国接壤的牧场。而奥斯曼人替罗姆苏丹国守卫边境。这块土地成为奥斯曼人的发祥地。 2、奥斯曼国家的建立 为什么这个民族被称作奥斯曼人呢?他们的名称来源于开国国王奥斯曼一世的名字。奥斯曼生于1258年,33岁时接替他父亲成为部落首领。由于他才能出众、气度不凡,并且通过联姻与贿赂不断提高自己的威望。很多穆斯林慕名投靠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一世趁机招募军队壮大军事力量,并且不断向外扩张,蚕食邻国东罗马帝国的领土,而他的宗主国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一再打压下分崩离析,无法抑制奥斯曼一世的扩张。在1299年奥斯曼人宣布独立建国,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它的国家。 大家在书上第一段最后一句划一下,1299年,奥斯曼人的首领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 3、对外扩张 奥斯曼人定居小亚细亚半岛之初一直以放牧为主,社会形态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原始社会。定居之后,受到周围先进的生产关系影响,奥斯曼人也学会耕种土地,并且最终充当地主,向农奴收取实物地租。社会形态向封建社会转化。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奥斯曼人内部各阶层斗争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满足奥

论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

论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 摘要: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国家。又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帝国等。公元1453年,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带领土耳其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他将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并且作为帝国的新首都,改宗伊斯兰教。奥斯曼帝国经过他及其后继者的百年征战,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最终避免不了衰落的命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在21世纪的今天,本文以今人的目光试论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从中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给予世人启迪和警示。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教苏丹土耳其人苏丹亲兵 前言:在《世界史》课本中,我学习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的这段历史。对于奥斯曼帝国这个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及奥斯曼帝国为什么衰落,引发了我的探究与思考。所以,本文主要论述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主要研究方法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从奥斯曼帝国中后期衰落的历史入手,进行研究和阐述。 一、盛极而衰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游牧部族,属于西突厥人。14世纪时,蒙古西征,迫使他们从中亚迁移到小亚细亚半岛。1299年,土耳其人的首领奥斯曼趁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分裂之机,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

1326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1326—1360在位)继位后,改称总督,建立常备军。他对外开疆拓土,对内确立国家行政制度,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真正的缔造者。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的要道。奥斯阿曼帝国从此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庭两大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洲,称雄一时①。然而,曾经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最终避免不了衰落的命运。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权。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②。虽然,奥斯曼帝国在1683年围攻维也纳时,它的疆域面积达到了顶峰,但是,土耳其军队在维也纳之战中遭到惨败,宰相卡拉·穆斯塔法·科普利里被震怒的苏丹斩首。1699年,奥斯曼帝国在卡罗维兹和会上同奥地利、波兰、威尼斯签订了和约,同俄国签订了休战协定。卡罗维兹和约迫使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作为战败国一方而签订。和约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已从对欧洲国家的进攻转为防御。此后,奥斯曼帝国历任苏丹都进行改革试图挽救帝国的颓势。然而,17世纪的情形往往是这样的,统治阶级允许改革只是为了在强敌面前挽救帝国的需要。一旦危机过去,他们就会行动起来破坏改革③。正因为如此,18—20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在对欧洲战事上接连失利,领土不断被蚕食,在19世纪,奥斯曼帝国被普遍视为“欧洲病夫”。它的存在只是欧洲大国间

华师大版第5册第11课《20世纪的国际冲突》教案

第11课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初的世界局势;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知道20世纪初的地区冲突的基本情况及其结果。 2、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史料分析,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文字 史料、图片史料等的解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史实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对战争的分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意识到在保持人类发 展和进步同时远离战争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战前的国际局势总体特征。 难点:如何理解欧美列强支配下的国际格局不是一个稳定的世界体系; 说明: 1.一战前的国际局势总体特征是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形成,但欧美列强的发展并不平衡,从而导致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好了准备,故为本课的重点问题。 2.欧美列强支配下的国际格局不是一个稳定的世界体系,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包括原因(欧美列强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过程(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两个方面,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过程又包括了很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故为本课的难点问题。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一)国际经济发展情况: 1、通过表格和课本小字部分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描述,由学生得出结论:在经济上,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分工初步显现,出现了欧美工业国和亚非拉农业国的分工。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天的伦敦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运来的茶叶,从东印度种植场弄来的咖啡。” ——20世纪初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描述 2、总结与过渡: 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样的国际分工体系显得那样的不和谐,缺乏一定的合理度。在如此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之下,世界的版图又将如何演绎呢?请参看课本地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进行归纳。 (二)国际政治发展状况: 在政治上,19世纪末刮起的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狂潮让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被迫卷入国际政治漩涡,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世界已无世外桃源,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殖民地是有限的,列强之间的争夺则似乎是无限的。列强之间围绕殖民地的争夺为后来的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英法美等欧美强国充当了这一轮瓜分的主角。由此可见,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其特征在于欧美列强主导下的世界体系。 [思考] 欧美国家为什么能够操控世界呢? [引导学生归纳] 有赖于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科学技术的突破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国家的长足进步。 [思考] 这样的世界体系能否一如既往地固若金汤呢? [引导学生归纳] 虽然当时的欧洲仍然保持着自身优势地位,但欧洲事务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又出现了垄断组织,加速了欧美列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欧美列强发展不平衡)正是在这种不平衡规律的支配下,这个体系内部必将遭到了严峻的挑战。 [思考]按照相关史料,归纳欧美列强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材料一:1870年欧美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的简介

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的简介 苏莱曼大帝是奥斯曼帝国的第十代君王,他的父亲是谢里姆一世,虽然谢里姆一世在 位仅有八年时间,但他对于扩展领土十分热衷,一即位就开始疯狂地领土扩张,让奥斯曼 帝国的领土扩大了近一倍。在其父在外征战的时候,苏莱曼便替他父亲代理朝政。 通过苏莱曼大帝简介,我们可以发现,他与他父亲一样,也对扩张战争有着别样的热衷。公元1520年,在谢里姆一世去世后,苏莱曼大帝便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奥斯曼帝国 的新一代君王。苏莱曼和他的祖先们的区别是,他的祖先都是通过血腥厮杀和手足相残才 坐上皇位的,而苏莱曼是谢里姆的独子,因此他继承皇位的并没有来自外界的威胁,这也 使得他在文治方面的成绩尤为突出。 在苏莱曼大帝即位的第二年,他就率领十万大军,北上攻夺了贝尔格莱德。贝尔格莱 德的地理位置十分突出,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心地带,也是进入欧洲地区的前哨。之后,苏莱曼又率领十万大军围攻罗德岛,虽然他成功攻占了罗德岛,在对于岛上仅有六千守军 的战绩来说,苏莱曼围攻整整九个月才将其拿下,不得不说是他军事生涯中的最大败笔。 1526年,苏莱曼入侵匈牙利,导致匈牙利国王战死,匈牙利军队主力被全歼。使得他打开了进入欧洲的大门,并在其后两度攻打维也纳。 在苏莱曼统治期间,其领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在亚洲,其势力达到两河流域, 非洲达到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尔,欧洲达到西班牙和威尼斯等地。 1535年,苏莱曼大帝采取与法国法兰西斯一世结盟的方式,用以遏制神圣罗马帝国。1566年,苏莱曼再度远征匈牙利,因痛风病死在锡克瓦特尔的军营中,当时享年72岁。 苏莱曼大帝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奥斯曼帝国的国王,所以讨论苏莱曼大帝的成就要从其 文治和武功两方面来看。 在军事方面,苏莱曼以用兵神速而著名,因此他有“雷电”的称号。他在亚洲、欧洲 和非洲三方面,都拥有着其扩张的领土。首先在非洲方面,苏莱曼依靠其海军上的优势, 攻灭了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尔,将当时由西班牙控制的阿卡德瓦德王朝也收归自己的囊中。 在亚洲方面,苏莱曼和波斯帝国的塔赫马斯普一世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这场战争最终 胜负各半,但苏莱曼还是从塔赫马斯普一世的手里,夺取了两河流域的南部。在欧洲方面,苏莱曼是花费时间和力量最大的,他首先攻取了贝尔格莱德,打开了进入欧洲的大门,然 后又出兵打败了匈牙利,兵锋直指维也纳。他先后两次发动了对维也纳的战争,虽然没有 成功,但对当时的欧洲震撼和打击也是相当巨大的。 在文治方面,人们称苏莱曼大帝为“立法者”,他先后颁布了例如《群河总汇》、 《埃及法典》和《苏莱曼法典》等,他以古典的伊斯兰法典作为立法基础,同时吸取各地 法典的长处,使他所颁立的法典更完善。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败诱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败诱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有一则历史小笑话说,土耳其人和奥斯曼帝国与引发世界大战的七月危机毫无关联。事实上,如果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不曾对东欧的发展有过深远影响的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危机绝不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都有深远影响,但对土耳其人和受土耳其人统治数个世纪的许多民族影响更深远一些。 如果奥斯曼帝国没有衰败,哈布斯堡王朝绝对不会涉足波斯尼亚,也绝对不会有塞尔维亚王国。巴尔干半岛根本不会出现权力真空。俄国和奥匈帝国也就不会被拖入那个权力真空,从而也就不会有冲突。 向更远回溯,如果没有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巴尔干半岛的苦难传奇肯定会截然不同。土耳其人统治巴尔干半岛长达500年,在其最鼎盛时期,帝国向西到达意大利,向北到达奥地利、匈牙利、俄国,黑海也被收于囊中。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奥斯曼帝国似乎注定要征服整个东欧,甚至整个欧洲大陆。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虽然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只留下一个小落脚点,但其疆土从中东一直延展到阿拉伯半岛。 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大帝(Sultan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在位的时候达到了巅峰,然后逐渐衰落。苏莱曼大帝在1520至1566年间统治奥斯曼帝国,帝国不仅在地理上达到巅峰,而且在文化上也达到巅峰。苏莱曼大帝是帝国的第10代传人,帝国的创立者是一个名叫奥斯曼的土耳其部落首领,他在苏莱曼大帝出生前300年建立了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王朝。奥斯曼帝国的前10代君主,以一种不间断的步伐向外扩张,世界上没有哪个家族曾做到这一点。苏莱曼大帝是10代君主的佼佼者,他浑身充满活力,作战英勇顽强,具有强烈的征服欲。帝国刚建立时,只不过是位处今日土耳其东部的身份低微的小部落,后来逐渐向所有方向扩张,从而帝国逐渐控制周围越来越大的领土。奥斯曼帝国第一次进入欧洲是在1354年,99年后占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从此,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罗马时代最伟大的建筑圣索菲娅大教堂,成为伊斯兰清真寺。 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的一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征服了大片多瑙河南面的土地。苏莱曼的父亲谢里姆一世(Selim I),竟依靠一场战争的胜利赢得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阿尔及利亚,把帝国的疆界扩大了一倍。他传给苏莱曼领土包括许多著名的城市:亚历山大、阿尔及尔、雅典、巴格达、开罗、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士麦那。奥斯曼帝国不仅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军事主宰,而且是麦加、麦地那等与伊斯兰教创立人穆罕默德有关的诸多圣地的监护人。这就使得奥斯曼帝国的霸权变得难以被他人挑战。 随着帝国越来越强大,奥斯曼家族变得越来越不像正常意义的家族,而只是一系列没有婚姻的父子关系。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从来不娶妻子,他们像拥有财产一样占有数百个不能成为婚姻配偶的妇女。这些妇女居住在像监狱的闺阁内,只能与拥有他们的苏丹和监管人接触。这些监管人一般是非洲的黑人,他们的男性生殖器被人切割掉。 与英格兰的亨利八世同时代的苏莱曼大帝,继承这罕见的遗产,并赋予新的

从霸主沦为“欧洲病夫”: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变迁史

从霸主沦为“欧洲病夫”: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变迁史 在奥斯曼帝国瓦解前,巴尔干半岛上的民族几乎都脱离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面积缩减大约76万平方公里。北非的埃及、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地在19世纪 陆续被英、法、意占领,使帝国的领土缩减大约220万平方公里。1913年7月29日,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一项协定。根据协定,波斯湾的科威特谢赫领地成为英国在波斯湾的?? 半保护体系的一部分,确保了英国在波斯湾的地位,而奥斯曼 帝国放弃对波斯湾地区的要求。到1914年时,奥斯曼帝国名义上的领土只有安纳托利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汉志、也门西部、欧洲的色雷斯等地,面积大约210万平方公里,只有原来疆域最大时的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色佛尔条约》,彻底瓜分了奥斯曼帝国。叙利亚划归法国统治,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划归英国统治,汉志和亚 美尼亚独立;奥斯曼的欧洲属地东色雷斯和亚洲本土伊兹密 尔及周围地区割让给希腊;摩苏尔产油区割让给英国。安纳托利亚则被英法两国支持的希腊军队占领。 三、脆弱的“霸权”与“漫长的衰退” 奥斯曼帝国崛起的过程中,1396年的尼科堡之战使欧洲 人感受到威胁,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使欧洲人震惊,1517 年征服埃及使地中海世界意识到土耳其人的力量,1526年苏

莱曼攻入匈牙利使欧洲人害怕。从1453年到1566年是奥斯曼帝国政治上的黄金时代,1517~1683年是奥斯曼的帝国军事上最为强大的时期。奥斯曼帝国向欧洲连连推进,所向披靡,并以“霸国”的姿态横跨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对欧洲构成极大的挑战。当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时候,??基督教欧洲正在开展海外扩张,这座城市的失守,使欧洲人一下子感觉到自己处于屈辱的最危险的防守地位。在欧洲人看来,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不可思议,而土耳其的“威胁”让他们难以释然。事实上,奥斯曼帝国无论版图还是人口在当时来说都是庞大的。苏莱曼一世时期拥有辽阔的疆土(约450万平方公里)和1400万人口,而这时的西班牙仅有500万人,英格兰仅有250万居民;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在全盛时期拥有50万以上人口(1600年),比任何欧洲城市都大。由于土耳其在陆上和海上对欧洲造成的军事压力,使欧洲人对穆斯林产生普遍敌意,欧洲的反土耳其恶意宣传不断增加。西欧渲染土耳其人反基督教文明的暴行,西欧知识分子制造舆论说,“土耳其人把异教伊斯兰的威胁带到了基督教西方的大门口。”涉及与反土耳其战争有关的题材很多,各种耸人听闻的文学书也在欧洲流行。这表明,奥斯曼帝国被看做一个强大的足以建立霸权的国家。 当然,即便是霸权,也只限于军事方面。奥斯曼土耳其人通过发动对异教地区的战争,扩大伊斯兰领地,从观念和行动上使素丹统治合法化。没有特殊的理由能说明奥斯曼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16~18世纪,奥斯曼帝国是欧洲国家体系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强权,疆域广阔,南抵波斯湾,北达匈牙利,西抵北非,东达里海。19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对欧洲的均势造成潜在威胁。奥斯曼衰落的原因有三: 1、俄国的威胁。 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侵略,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占领出海港口。这一直是俄国外交、军事策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奥斯曼帝国的打压,控制黑海乃至地中海东部,这在俄国向西南方向扩张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第二,俄国希望拥有奥斯曼帝国境内基督教徒的保护权,以获取特殊地位和利益,并最终统一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民族。 1768年,俄国兼并波兰,奥斯曼帝国向俄国宣战,史称第五次俄土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并于1774年签订了《库恰克-卡拉奇条约》,将乌克兰南部地区割让给俄国,并准许克里米亚独立。1792年奥斯曼帝国再次战败,被迫承认俄国对克里米亚的统治权。 1806年,俄国入侵奥斯曼帝国,在英国海军的协助下,渡过多瑙河,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1812年奥斯曼帝国战败,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将比萨拉比亚(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摩尔多瓦)割让给俄国。 2、民族主义浪潮。 19世纪,巴尔干地区民族起义不断,并得到了俄国的暗中支持。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爆发。这是“东方问题”的第一次危机。 至1825年,希腊革命形势严峻,正值俄国的尼古拉一世继位,准备动用军事力量,支持希腊革命。在英国的调停下,俄国最终放弃了战争,并同英法签订了《伦敦条约》,呼吁奥斯曼土耳其在保有宗主权的前提下,承认希腊人自治。1827年,由于奥斯曼帝国拒绝接受调停,英法俄联合舰队摧毁了奥斯曼和埃及的联合舰队。 俄国趁火打劫,发动第八次俄土战争。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订《亚得里亚堡条约》,规定:将外高加索地区割让给俄国;承认希腊和塞尔维亚自治;拆毁多瑙河河口的军事要塞;准许一切国家的船只自由通行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等。俄国在近东的势力明显增强。 1832年,奥斯曼承认希腊独立。 3、内部分裂。 1831年,埃及总督梅赫梅特·阿里父子背叛了奥斯曼帝国,率军占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直逼博斯普鲁斯海峡。奥斯曼军队连连失利,不得不向欧洲大国求助。这是“东方问题”的第二次危机。 这时,欧洲列强的态度出现了分歧。英国不愿卷入亚欧大陆的纷争,也不愿和法国合作。法国表示将会尽可能保全奥斯曼帝国,防止其成为俄国的附庸;同时又暗中支持叛军,希望埃及独立后依附于法国。普鲁士为了避免和奥地利、俄国产生矛盾,早已宣布放弃近东地区的利益,没有作出任何承诺。奥地利既担心俄国的扩张会损害它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又希望俄国和它保持盟友关系,支持奥地利镇压境内的民族起义(至少,不要鼓动斯拉夫民族反抗奥地利统治)。 一向觊觎奥斯曼领土的沙皇俄国,许诺将“保护”奥斯曼帝国,并以此为借口,将舰队开进博斯普鲁斯海峡,并在君士坦丁堡附近驻军。 为抵制俄国的这一行动,法国公使劝说阿里父子与奥斯曼帝国谈判。梅赫梅特要求获得全部的叙利亚地区和部分的小亚细亚地区,以及对埃及的统治的世袭继承权。英国、法国、奥地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练习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3课中古 时期的欧洲 一、单选题 1?有大量的文献表明,在中世纪的西欧,一旦领主违反惯例,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惩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这说明() A?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C?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 2?地当交通要冲,扼黑海出海口,人烟稠密,商旅辐辏,更是一座极其富庶繁华的大都市,曾被誉为“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该城市是() A.开罗 B.罗马 C.亚历山大里亚 D.君士坦丁堡 3.16世纪,伊凡四世将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此举() A.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B.打击了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 C?使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D.标志着基辅罗斯臣属于金帐汗国 4?观察下侧图示。对此法律文献的理解正确的是() [―g査士丁尼法典》 按年代联用編排的罗吗邸帝御布的救令 -K法学总论》乂第《法学阶梯加 关于人、捞.继以* 5?约.拆址零法锐 U &法学汇篡》 用同时期浪営泉的学洗卯对罗马法的解悴 i—<£新法典》 找上丁皑早描铠議典編耳后加布的16SC糸載令 A.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B.它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C?它由沙皇伊凡四世所颁布 D.它维系了东罗马共帝国的统治 5?罗马帝国亚洲行省的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行省的埃及经济都很繁荣,罗马向行省输出陶器、橄 榄油、葡萄酒等产品,从行省输入粮食、纺织品、金属制品和奢侈品。为了巩固统治,罗马统治者和法学家制定了() A.规范商品交易活动的法律

【冲刺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及答案)

【冲刺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2世纪,西欧大学兴起,被喻为中世纪教育的“最美好的花朵”。其内涵是大学A.摆脱了基督教会的影响B.成为了当地的教育文化中心 C.拥有完全的教育自主权D.成为了各种思想交流的场所 2.小明同学在百度图库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下图,请你帮他判断该图反映的制度是 A.印度种姓制度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西周分封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3.解读下边的示意图,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A.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B.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就不能改变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 D.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4.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5.“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学校……注重教授商人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法学。”这反映出当时的大学 A.大学生必须先上基础课程 B.大学课程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C.大学课程受基督教会影响 D.大学享有司法特权 6.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

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帝国对于法学的主要贡献有() ①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②制定《十二铜表法》 ③制定用于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④制定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法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下列谚语中,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8.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了平民的日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指的是 A.资产阶级B.封建贵族阶级C.市民阶级D.无产阶级 9.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庄园法庭B.自由和自治城市 C.行会D.大学的兴起 10.2018年4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对土耳其进行工作访问。本次访问是普京再次成为俄罗斯总统后的第一次出访,也让土耳其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围攻君士坦丁堡,灭亡了哪个帝国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1.西欧中世纪乡村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是 A.庄园 B.手工工场 C.大种植园 D.租地农场 12.如图展现的是欧洲封建时代的一种明确和规范的仪式,由此形成的社会阶层是 A.公民与非公民 B.封君与封臣 C.贵族与平民 D.地主与农奴 13.对(图示)“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的正确认识是

人教统编版高一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题(word)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4课中古 时期的亚洲 一、单选题 1.6—7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同一时期,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生产停滞,外族入侵……面对这种局面,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由哪位人物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 ) A.孝德天皇亚历山大 B.明治天皇亚历山大 C.明治天皇穆罕默德 D.孝德天皇穆罕默德 2.越南古称交阯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以上史实说明( ) A.越南最早建立于公元10世纪 B.李朝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政权 C.古代越南一直是中国的属国 D.越南发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3.武士和武士集团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武士是( ) A.天皇建立起来的保护国家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军队 B.地方政府建立起来的保护自身利益的武装力量 C.地方豪强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建立起来的军事集团 D.幕府统治集团培养效忠国家的忠实奴仆 4.观点指的是对事物本身的看法或者评价。下列选项是观点的是( ) A.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B.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 C.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D.《天方夜谭》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年代尺是展现历史时空观念的方式之一,观察以下年代尺,方框内应填写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大清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大英帝国 6.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到了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 ) A.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B.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 C.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 D.中国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7.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