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表现性评价研究方案

表现性评价研究方案

表现性评价研究方案
表现性评价研究方案

中学语文表现性评价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表现性评价概念界定

表现性评价最初只是一个和传统的以多项选择测验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对立的术语。发展至今,表现性评价有许多称谓,如“另类评定(alternative assessment)”,“真实评定(authentic assessment)”,“新评定(new assesment)”及“3P”评定(performance,Portfolios,products assessment)等等,我国对表现性评定的译法也不尽相同,台湾学者大多将其译作“实作评量”,大陆学者则多译作“表现性测验”、“表现性评定”。本文采用《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和学生评价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一书的称谓“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不仅在称谓上有别,而且教育界对它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

美国教育技术评价处将表现性评价定义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Stiggins对于表现性评价的定义:“表现性评价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价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给予的定义:“表现性评价就是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美国教育技术评价处仅从评价对象和内容两个方面来阐释表现性评价含义,显然不够全面,还不能之称为严格的定义。Stiggins的定义尽管已为大多数人认同,但我们认为在评价主体的描述上有待商榷,在表现性评价中,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不仅包括教师、专家、家长,还包括被评价者学生。相对而言《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和学生评价改革》对表现性评价的定义较为准确全面,而且用语通俗易懂。因此,本课题采用此定义。

2.语文表现性评价概念界定

语文表现性评价:语文表现性评价就是将表现性评价使用于语文教学的一种评价方式,具体地讲,就是让学生完成真实性或模拟生活真实的语文任务,由评价者按照一定标准对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中涉及语文的各种因素和现象作出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和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⑴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际上看,目前的课程评价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和趋势:注重质性评价的使用;提倡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强调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和的过程;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景性;侧重对学生得出结果的过程进行评价;侧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型评价方式,集中体现了当代课程评价的特点和趋势,因此它的出现适应了国际课程评价领域发展的需求。

20世纪40年代,教育测量学家开始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60年代表现性评开始发展。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上世纪80年代英国的全国课程改革,极为强调仔细的学习目标和表现性评价,重视对观察能力、口头技能、共事能力、调查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和测评。对这些能力的测验主要通过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和听力作业、表演这四种类型的作业来实现。表现性评价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受到青睐。

美、英、加等国的教育评价和心理测量学家及教育领域内的学科专家均对其进行了研究。

Stiggins认为:“表现性评价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价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

Robert L.Linn & Norman E.Gronlund认为:“表现性评价可以对涉及校内外自然情景中的复杂表现的教学目标的客观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测量用其它方法无法测量的复杂学习结果;它不仅能评价完成任务的结果,还能评价任务完成的过程;它体现了现代学习理论,把学生看做是意义建构的积极参和者,而非分散知识的接受者。”Diane Hart认为:“表现性任务可以用来评价各种各样的学习结果,但它们用来评价常规测验不能评价的能力时更为有效,比如对理解力、复杂技能以及思维习惯的评价。”Judith Arter Northwest Re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Jay Mctighe在《课堂教学评分规则》中对如何具体使用表现性平分规则来促进那些被评价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和说明。他用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具体平分规则,它们涉及数学、阅读、写作、小组讨论、概念理解、口头演讲、智力品质、信息加工过程,以

及语言运用等多个领域。W.James Popham在《促进课堂的教学评价》中对如何设计、评估已有的表现性任务作了介绍。

在理论研究获得进展的同时,表现性评价还在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ST)设立特别部门,发展表现性评价。以西奥多?萨泽为代表的美国教育家于1984年建立了优质学校联盟,该联盟的核心就是学生表现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基本思想是:学校教育的任务是要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景中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是向社会委托人提供一些抽象的数字,由这一结果回溯到课程、教学,陈旧的“课堂教学测验”的线性范式必须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建立一种新的、更具有流动性的范式,即“从结果返回到计划”的体系,这种变化对教师而言就是把对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的设想注入到课堂的日常生活中去。美国的许多州如马里兰、加里福尼亚、佛罗里达、马萨诸塞等都在省际的写作能力、数学能力、科学能力的质量评价中采用了表现性评价方法,肯塔基州把表现性评价作为它们教育改革计划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表现性评价已成为美国、加拿大等国校内学生学业评价特别是课堂评价的主流形式。香港地区20世纪90年代推行“目标为本课程”以来,大量采用表现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我国台湾地区2001年2004年期间实施的“九年一贯”课程改革中,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有机地整合到教育改革的行动中,实行多元化教学评价也格外重视“实作评量”,即表现性的评价方法。

⑵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大陆,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进行,表现性评价也引起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不少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介绍。

我国学者黄光杨认为,表现性评价能较好地展示学生的口头表达力、文学表达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操作演示技能。

北师大赵德成教授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认识和了解表现性测验,并在课堂评价实践中积极地使用和推广,具有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现实意义。”他还认为:作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作文教师要在课堂评价中开发和使用表现性测验,以促进学生的作文学习,并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7在《表现性测验及其在中小学课堂评价中的使用》一文中他还从实际使用的角度介绍了表现性测验,并讨论了在课堂评价中使用表现性测验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如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评分标准的开发及实际困难的克服等问题。

张咏梅、孟庆茂认为,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新型的更为直接地考核学生的方法,它在测查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优化教学过程方面有显著作用,同时,表现性评价的使用对当前的测试和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赵希斌认为,表现性评价能将教学和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助于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的特点。他还认为,表现性评价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明确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设置表现性任务——管理和指导评价过程,进行资料和数据收集——判断和达成评价结论——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改进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和学生评价改革》将表现性评价列为高中学生评价的重要评价方法,该手册对表现性评价的含义、如何设计和评估表现性任务、如何开发观察和评价工具及表现性评价的利弊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此外王斌兴在其所著的《新课程学生评价》一书中对表现性评价的功能、特点、评价标准的编制、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进行了介绍,丁朝蓬在《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方法》一书中对如何设计评分规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小结:综上所述,国外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较为成熟,而且已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和国外相比,由于表现性评价在我国大陆起步较晚,我们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还处在实验和探索阶段。尽管我们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大多数还只是处于文献整理和介绍性的研究;在实践方面,我们也只是在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些课堂教学评价中或中考命题中,尝试性的开发和使用表现性评价,而且由于教师对其基本原理和适用原则还存在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没能真正地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作用。

2.研究的价值

⑴表现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和学的发展

国外有关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表明,表现性评价之所以能够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是因为其具有目标导向性、整体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个性化和层次性等优点。将表现性评价法使用于语文教学评价领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教学,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评价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不仅能够评价学生语文学业水平方面的发展情况,而且适合于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态度等。

⑵表现性评价符合新课程评价理念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和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种课程理念的实施,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建立评价目标和内容多元、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和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而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顺应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的需要,它和新课程提倡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现性评价强调评价标准的多维性,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将评价作为教学的反馈,强调评价的个体化和层次性等等,正切合了《标准》提出的发展型性评价理念。因此,将表现性评价使用于语文教学,将有效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并为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⑶表现性评价适应语文教学实践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步伐迈得还很艰难。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评价从意识到行为顽固地滞留在传统的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上,评价和教学分离,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单调,评价功能突出甄别和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需求。在这种评价制度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主体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推动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障碍。因此,树立全新的评价理念,构建全新的评价体系,运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势在必行。

⑷本研究可以填补我国语文教学评价研究的空白

综观国内外有关表现性评价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和国外相比,由于表现性评价在我国大陆起步较晚,我们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还处在实验和探索阶段。尽管我们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尽管在很多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乃至中考命题中,已开始尝试开发和使用表现性评价,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日常教学中能够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有效运用表现性评价的还很有限,而且不少教师和研究人员对其基本原理和适用原则还存在模糊甚至错误认识。

鉴于此,本课题将重点对国外有关表现性评价的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这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评价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理论探索的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表现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我国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创建有利于学生素养提高的语文表现性评价模式、评价标准、评价任务和评价工具,这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因此,我们认为,开展表现性评价研究,对丰富我国语文教学评价理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实施,更好地发挥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和重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希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探讨表现性评价的特点、模式、理论依据及其使用于语文教学领域的可行性,创建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表现性评价指标、任务、评分规则和评价工具,从而实现通过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丰富和完善发展性评价理念,推动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

2.研究主要内容

本课题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就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进行研究。

理论层面。本课题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探讨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原则、理论依据、及使用于语文教学领域的可行性。

实践层面。本课题主要通过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探讨表现性评价系统的建构和运用,其中主要包括语文表现性评价模式、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工具及具体实施过程的研究和探讨。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深入地开展,我们将本课题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分别就表现性评价在作文、口语交际、阅读三个方面的运用展开研究。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⑴本课题首先要探讨表现性评价之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⑵有关语文表现性评价的指标、任务、评分规则的创建和使用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1.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定位为使用性研究。

本课题首先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了解目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明了表现性评价相关理论和实践运用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并设计研究方案。而后通过资料研究和行动研究,探讨表现性评价和语文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开发语文表现性评价系统(表现性评价模式、目标、标准、任务、评价工具、评价的具体实施)。然后通过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验证、完善表现性评价系统,最后对实施过程进行探讨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

2.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⑴第一阶段(2007.9——2007.11)

通过资料研究了解国内外有关表现性评价的理论,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⑵第二阶段(2007.12——2008.7)

通过资料研究和行动研究探讨表现性评价和语文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建构表现性评价系统。

⑶第三阶段(2008.8——2009.2)

通过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验证、完善表现性评价系统可行性及有效性。

⑷第四阶段(2009.3——2009.9)

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前测调查报告书面材料2007.9 肖艳

研究论文书面材料不定时课题组成员

汇报课录像不定时所有课题组成员后测调查报告书面材料2009.5 肖艳

阶段小结书面材料2007,2008,2009

最终成果(限3项)汇报课录像2009.7部分课题组成员结题报告书面材料2009.8田卫华

论著书籍2009.9田卫华

1.课题组核心成员

本课题研究顾问董蓓菲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是本人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她将会对本课题研究作理论方面的指导,顾问周於老师是常州市教研员,他对语文教学评价有专门研究,他将对本课题作全程作指导。本课题组其他核心成员均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都参和过市级课题《农村中学减负增效研究》和区级课题《高中作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开发和配置》研究,且两课题都结题。以上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均有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课题组核心成员姓名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课题组中的分工董蓓菲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语文课程和教学顾问

周於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高级语文教学评价顾问

谢亚仙常州市安家中学中学一级作文教学及评价作文表现性评价

史云霞常州市安家中学中学一级作文教学及评价作文表现性评价

诸华平常州市安家中学中学一级作文教学及评价作文表现性评价

展小芹常州市安家中学中学一级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表现性评价肖艳常州市安家中学中学一级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表现性评价张玲常州市安家中学中学一级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表现性评价徐艳常州市安家中学中学一级阅读教学及评价阅读表现性评价

蒋治平常州市安家中学中学一级阅读教学及评价阅读表现性评价

我们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了表现性评价相关理论和实践运用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学生评价的症结所在。前期的研究工作表明:表现性评价法作为一种从实践中涌现出的质性评价方法,它具有实践性、过程性、发展性、整体性、人性化等特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诸多弊端,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方面表现出相当大的生机和活力,对改变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学生评价的现状和推动新课程评价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因此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是有益的,也是可行的。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参阅的文献资料

论著:

⑴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⑵吴庆麟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⑶沈玉顺主编《现代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⑷(美)Ellen Weber著《有效的学生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⑸(美)Diane Hart著《真实性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⑹王斌兴编著《新课程学生评价》开明出版社

⑺(美) Barbara E.Wavoord&Virginia Johnson Anderson著《等级平分---学习和评价的有效工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⑻(美) Robert L.Linn &Norman E.Gronlund著《教学中的测验和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⑼(美)Grant Wiggins著《教育性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新课程和学生评价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⑾丁朝蓬著《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文章:

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测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

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组《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几个问题》

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⑷张咏梅孟庆茂《表现性评价及其相关问题》载《教育理论和实践》﹝j﹞2002. 2(7):27)

⑸硕士论文《中学生口语交际表现性评价研究》

⑹硕士论文《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进行表现性评价的行动研究》

⑺硕士论文《小学数学表现性评定开发的行动研究》

⑻硕士论文《化学教学中活动表现评价实施方案的构建》

⑼赵德成《表现性测验及其在中小学课堂评价中的使用》﹝j﹞载《作文建设》,2002,(11):40

⑽李永珺张向众《新课程评价中的表现性评价》载《教育发展研究》,2002,(12):54

研究经费和研究时间的保障

本课题研究所用经费一概由学校提供,研究时间为两年,足以完成研究任务。

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现代教师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发展过程为评价对象的现代评价评价方式,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的重要渠道。我校为进一步探索教师队伍发展和提高的管理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校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遵照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原则,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和有深度的反思,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帮助教师真正得到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改进发展的功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功能。 二、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它要求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教师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自主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开拓发展时空,发挥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往只注重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情况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方法: ㈠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采取多种方法。 1、教师可以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 2、学校可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 3、也可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总之在自我评价中,学校要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加强自我评价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评价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评价影响工作情绪的不良现象发生。 ㈡学生和家长评价。 采取每学年两次的阳光活动月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教师 评价,让家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直接对每位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评价,还将家长请进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项目进行勾画,并折算成分数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还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㈢同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教研组中开展参与式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被评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看法,并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同事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评价必须是以调动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切忌在评价中相互闹矛盾。为了真正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评价,评价结果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和名誉挂钩,避免教师间的摩擦或矛盾。 ㈣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研课、学校优质课比赛,及时进时听课评课,

过程性考核

关于体育过程性考核实施办法 (草拟) 我市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大连市教育局从2007年开始,布置体育中考任务,2008年开始初三升学考试, 2009年开始,初中阶段三个年级全部参加体育考试。根据这几年的身体素质测试的数据,学生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方面呈上升趋势。体育考试模式已经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全面认可,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明显提高,体育中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体育考试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突显出很多问题,因为考试项目的公开和学生对分数的追求,导致学校、家长、学生只练考试项目。初中体育教学“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包括学生成长、体育教学工作进展、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等危机。学生的耐力、力量都大幅度提高了,但接触不到其他的技能性项目,同时因为学生课后盲目的“苦练”,学生的伤病情况明显增多,学生的终身锻炼受到影响;目前,考试项目是固定的,导致上课模式也变成了为考试服务的训练课、考什么练什么,教学项目单一、教学方法枯燥,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不研究教学,甚至不备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基于以上问题,结合我市现有条件,本着“重督促,降难度,易操作”的原则,对我市原有过程性考核进行整合,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一、考核对象 初一初二所有学生,共2学年。初三年级不再进行过程性考核。

二、考核项目(见附件) 1、初一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拟定三个项目(技巧、足球、排球)。 2、初二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拟定两个项目(武术、篮球)。 三、成绩的组成 每学年的过程性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结果,依据体育课的出勤率量化赋分;二是学生平时体育课学业水平成绩,由考核组统一赋分。 学生过程性考核成绩组成如下 五、考核标准 目前处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每学期的过程性考核分值不同,具体标准如下: (一)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标准,主要考核体育课的出勤率 1、初一、初二年级 2、初三年级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热 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 作者:王小明文章来源:转贴自:中国教育技术学网站点击数: 3574 更新时间:2004-12-22 15:11:17 摘要:表现性评价是对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直接评价的方法,是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呼唤之下出现的,它与传统的客观测验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表现性评价有多种形式,在进行编制时,首先要明确所要评价的能力或倾向,而后再编制表现性任务,最后确立具体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对解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评价问题不无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表现性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也相继出台。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内容,这反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了重视。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来评价学生的这些能力,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表现云兰?performanceaaawaament)是国外新近提倡的一种评价复杂学习的方法,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评价问题,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表现性评价的涵义 表现性评价目前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1992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要求学生创造出答案或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测验。这一定义目前为较多的人所认可。下面我们从这一定义出发,对表现性评价的涵义作进一步分析。 (一)表现性评价是对内在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能力(或倾向)与行为表现的区分是现代心理学家,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如R.M.加涅就指出,“学习过程,得到教学条件的支持,就导致在学习者心里形成多多少少是持久的状态。这些状态当然是从观察他的作业(Performance)而推论出来的,因为这些状态是在许多场合下的具体情境里表现出来的。为了强调这些状态具有习得的和持久的性质,可以管他们叫做能力和倾向”。这里,加涅说明的是内在的能力和倾向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才展示出来的。通过行为表现,可以推论出所习得的能力或倾向。 A.Oosterhof也主张区分学生的能力与表现。“能力是学生的知识,我们想评价但不能直接评价,因为我们看不到另一个人知道什么或在想什么。我们应当确定出一种提供了学生知识迹象的表现”。明确了能力与行为表现的关系,就不难理解表现性评价主要是对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评价。 需要指出的是,表现性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评价认知能力,也可用来评价非认知的结果,如自我定向,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社会知觉。这种对情感态度领域学习的关注,反映出人们认识到,复杂任务的熟练表现,不仅涉及回忆信息、形成概念、进行概括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涉及到用脑的习惯、态度与社会技能。 (二)表现性评价是对能力(倾向)表现的直接评价

体育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

石陵一中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 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 一、考核目的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教育部新课程改革规划,引导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并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同时规范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其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水平,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二、考核对象 石陵一中初中学段的所有学生。2008年9月1日以后新入学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时间为:初一年级至初二年级,共4个学期,初三年级不再进行过程性考核;2009年9月1日新升入初二年级的学生,其初二各学期均须进行过程性考核;2010年9月1日新升入初三年级的学生,其初三年级两个学期不再进行过程性考核。 三、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成立石陵一中初中体育过程性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考核方案和学校成绩上报审核。 组长:白向阳 副组长:侯捞王晓庄 组员:梁丽娜高乾元王云冬 (二)教导处审核学校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及考勤,并上报的毕业生过程性考核结果,审核确认后计入学生体育考试总分。 (三)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有关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对学校过程性考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确保考核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五)设立举报电话(68918808)和信箱,接受家长和学生的投诉并给予及时核实。对于过程性考核中的违纪行为要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 (五)根据上级有关过程性考核评价内容、标准、办法,实施。 新学年开始前,体育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和完善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并确保其实施。

最新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2009-09-17 08:32:04)转载▼ 标签:教育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为了使各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以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特拟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依据: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五、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份。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①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②表现性评价;③即时性评价;④档案袋记录。 1、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

《色彩构成》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

《色彩构成》考核实施方案 【考核对象】 10级专科环艺2班 10级广告专科3班 【考核目的】 色彩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考核检验学生对色彩构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直觉直接升华到更宽广的科学色彩审美境界。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和学生对色彩的创造性思维。 【考试时间】 第6周随堂考试 【考试地点】 随堂教室 【考核形式】 实践考核(应用设计:手绘) 【成绩构成比例】 总成绩= 平时成绩(10%) + 平时实践成绩(50%)+ 期末考试成绩(40%) 【平时成绩考核标准】 平时成绩指学生的到课成绩,满分100分,旷课一次扣10,迟到或早退一次扣5分,请假2次按一次迟到计算。 【平时实践考核标准】 1、根据课堂教学要求进行实践作业的布置,本学期布置5次。 2、作业全批全改,分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级进行批改 3、学生实践作业成绩分布为:优秀占全班人数的25%,良占50%,中占20%,差占5%;优秀、良好、一般所占比例可以浮动,但不得超过5个百分点,但差所占比例不低于5%。【期末实践考核内容及要求】 [考核题目] 色彩构成的采集与重构 [考试要求] 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生活中的色彩,并从中获得启示,构图得当,画面协调统一,色彩采集与分析恰当。层次感清晰,能熟练运用构成规律表现画面的视觉效果。 在第6周随堂完成12*12cm大小的色彩构成设计作品。

【期末实践考核评分标准】 1、0—59分 色彩重构表现不准确,色彩使用混乱,整体效果差。 2、60—69分 重构表现不足,构图太散或过于集中,色彩运用不恰当。 3、70—84分 色彩表现充分,能够很好提取生活中的色彩,画面色彩具有空间感、质量感和层次感,画面整体效果较好。 4、85分以上 具有很强的色彩表现力,构图美观,色彩重构准确,画面协调统一。 考核负责人:李文辉 监考人员:陈莉 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教研室 2011年11月20日

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写字评价(10分)--张丽君编制 一二年级 总体目标: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会按照田字格里范字写字,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一年级学生每分钟写3~5字;二年级学生每分钟写5~7字; A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基本正确。能把字写得比较正确,大小基本均匀,卷面基本整洁。 B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较正确。能把字写正确,基本端正,大小较均匀,卷面较整洁。已具“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的雏形。 C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字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基本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基本掌握“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 三四年级: 总体目标:继续培养写字兴趣,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铅笔执笔要领;在认识常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其写法,初步了解汉字结构;学会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三年级学生每分钟写8字左右;四年级学生每分钟写10字左右; A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字写得端正、正确,结构比例较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掌握到位,基本“像贴”。 B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字写得端正、正确,结构比例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有变化,“像贴”,已略有书法美感,书写有一定速度。 C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字写得端正、正确,结构比例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用笔有变化,形成自己的写字风格,背帖能力较强,习作有一定书法美感,书写有一定速度。 五六年级 总体目标: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能初步掌握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字的特点及其写法,多种笔画或多种结构的字的综合练习;养成较为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鉴赏审美能力。学习用毛笔书写各种笔画及常用偏旁的方法,了解各种笔画和常用偏旁在字中的搭配关系;继续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习惯。五年级学生每分钟写15字左右;六年级学生每分钟写20字左右(可以指导学生写行楷)。 A级标准: 钢笔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书写习惯良好。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B级标准: 钢笔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书写习惯良好。书写规范、入体或自成一体,重心平稳,结构匀称。 C级标准: 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能初步掌握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字的特点及其写法,运笔流畅,行笔轻重变化较明显、适度。 成果呈现形式:学生作业、写字本、练习册 二、口语交际评价(10分)--刘春玲编制

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新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的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即“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提出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学校在评价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特拟定本试行方案,作为开展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与指导性意见。同时,希望全体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情况的分析和整理,并对本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本方案逐步完善。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为了使各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以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特拟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依据: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山东省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几项规定》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五、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份。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

教师工作过程性考核方案

教师工作过程性考核方案为认真落实山东省管理基本规范,体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教师“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努力方向,突出“百校质量工程”中的质量意识,特制定本评估方案。本方案中,共分四个层次,(1)用工作量来凸现教学工作的公平,以此 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2)用业务检查来评价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且在业务检查中以各项过程性检查为依据,以此突出教师要全面发展,刻苦钻研业务的能力;(3)用成绩来评价个人,突出抓素质教育的同时,不能放弃教育教学质量;(4)用教科研成果来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最终积分(100分)=工作量(25%)+业务检查(35%)+ 成绩(35%)+教科研成果(5%) 二、工作量共分为三部分(25%) (一)、备课:有相应科目的备课且项目齐全,通过查阅业务检查资料每科赋 1 分。 (二)、课时:根据省素质教育对课时的要求(含一二年级的课外活动自习),通过查阅分课情况每课时赋 1 分。 (三)、兼职:通过查阅具体记录相应赋分(见附页)。具体算法是:每人的分数/最高分数*25%= 个人最后得分 三、业务工作共分为七部分(35%) (一)、计划总结: 4 分 要求: 1.以学校分课情况为依据,缺少一科扣0.5分。 2.符合

星级学校检查标准,教学目标体现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3.学生基本情况符合本班实际 4.教材分析到位,含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5.教学措施切实可行 6.教学进度安排合理7.教学总结及时上缴,能体现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有收获、不足。通过查阅具体记录相应赋分(见附页)。 (二)、备课:9 分 要求:个人备课 1.个人备课做到先周备课 2.项目齐全,备课要符合星级学校中备课的要求 3.有课后反思且符合实际。 4.要有二次备课痕迹,未进行二次备课的此项不得分。 集体备课1、有时间、地点、内容、中心发言人;2、中心发言人材料具体,有对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的方法等;3、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三)、听课记录: 5 分 1.每人每学期听课为20 节赋 3 分。 2.每人每周听课 2 节且评议齐全 3.听课记录不实,一节扣一分,扣完为止。 (四)、学生辅导: 3 分 1、有学生学习计划。 2、辅导记录齐全、详实,有学生名单、辅导内容、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与批改:( 3 分)1、对作业批改有相应的记录,包括预习情况了解和市教研室指定作业的批改记录。2、记录及时、符实。3、次数足且符合要求。 (六)、上课情况:(8 分)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20世纪90年代早期,许多教育决策人员十分钟情于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通过让学会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来测量学生的状态。从理论上讲,学生在判断题中选择正确和错误也是在完成任务,尽管这一任务很简单。但是,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认为,表现性评价的测量方法与选择题测验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正是对传统纸笔测验的不满使许多教育者开始尝试使用表现性评价。 什么是表现性测验 表现性评价不仅要观察学生的表现,还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判。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要建构一种原创的反应,教师还要观察这一建构的过程。表现性评价与其他传统测验的区别主要在于引发学生真实行为表现的程度。 例如,有个教师指导学生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各种问题,他想评估学生是否习得了合作技能。这里要考查的是每一个学生掌握合作技能的程度。依据评估的结果,教师可以决定某一学生是否需要额外的指导,是否可以开始新的教学任务。实际上,在这里教师真正感兴趣的是学生能否与其他学生合作,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图8.1列举了五种用以评估学生合作技能的方法。但你会发现,一和二两种方法都是选择—反应评价,它们没有让学生建构任何反应。其他三种(三、四和五)虽然都是建构—反应评价,但所提供的任务与教师教学目标相一致的程度有明显的不同。具体地说,第五种方法与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行为最接近,而第4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比就更具有表现性测验的特点。 不难看出,不同的教育者在用“表现性评价”这个词表示不同的评价方法。有些教师把简答题和论述题测验作为一种表现性评价的形式,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把表现性评价等同于各种形式的建构—反应评价;有些教师则使用比较严格的表现性评价概念。很多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主张,真正的表现性评价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多重评估标准。学生表现的评判必须依据多个评估标准。举个例子来说,一 个学生说西班牙语的能力要从口音、句法、词汇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预定的质量标准。用以评判学生表现的每一条评估标准,必须在评判之前 就已十分具体、明确。 ●主观的评估。真正的表现性评价与选择题的评分不同,它不能借助于计算 机和扫描仪,它要依靠人的经验和智慧来决定学生表现的可接受程度。 回头去看图8.1,如果用上述三个条件来衡量图中提供的五种评价方法,我们不难发现,第五种方法是表现性测验,第四种方法也算,但其他三种就不符合要求了。 很多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指出,提供给学生的任务应当是能代表真实世界而不是校园世界的问题;其他支持者则认为,校园世界的测量都应是建构—反应的,而不是选择题;还有一些支持者主张表现性测验中的任务应当是十分严谨的,要以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为指导。总之,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所主张的方法实际上是各不相同的。 你有时候可能会碰到有人使用其他词来称呼表现性评价。比如,有些人可能会使用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因为评价任务比较接近真实酌生活)或替代性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构成了传统纸笔测验的一种替代方式)。下一章,我们将介绍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是表现性评价的一种类型,不能被看做是表现性评价的又一称呼方法。 为什么要使用表现性评价 之所以许多人倡导使用表现性评价,影响因素有很多。杰出的教育测量专家梅伦斯(Mehrens,1992)曾提出一系列教育者赞同使用表现性评价的理由,下面列举的是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

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试用稿)

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 (试用稿)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中指出:“信息科技课程评价体系的功能不只是甄别、选拔和评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和导向,通过评价体系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合理地设计、调整教学环节。”“评价体系的作用范围涵盖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既有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也有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长期来一直采用全市统一等级考试作为学生信息科技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在推动全市普及信息科技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只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的不足,甚至出现新的应试模式,不利于信息科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为了落实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深入开展信息科技课程的改革,有必要按照《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的要求,在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过程中探索新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特别是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信息科技课程的改革。近年来,不少学校和区县在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改革中作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2003 学年,全市又有 11 个区县进行了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的综合评价试点,为信息科技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为了进一步规范过程性评价的目标、原则、方法、实施、监督、保障等有关问题,特制订本评价方案(试行稿),以保证信息科技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健康发展。 一.过程性评价的目标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中指出:“评价体系是课程目标能否落实的重要保证,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的设计围绕课程的目标展开。”信息科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具有能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素养,其中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因此,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也应该围绕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既要评估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也要评估学生所掌握的方法、形成的能力和养成的行为习惯。根据上述要求,信息科技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目标是: 1.全面了解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历程,全面反映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水

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现代教师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发展过程为评价对象的现代评价方式,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的重要渠道。我校为进一步探索教师队伍发展和提高的管理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根据《南乐县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试行)》精神,遵照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原则,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和有深度的反思,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帮助教师真正得到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改进发展的功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功能。 二、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它要求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教师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自主性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开拓发展时空,发挥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往只注重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情况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方法: ㈠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采取多种方法。 1、教师可以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 2、学校可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 3、也可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总之在自我评价中,学校要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加强自我评价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评价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评价影响工作情绪的不良现象发生。 ㈡学生和家长评价。 采取每学年两次的阳光活动月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教师评价,让家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直接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自己的评价,还将家长请进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项目进行勾画,并折算成分数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教学工作提高意见和建议。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还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㈢同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教研组中开展参与式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评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看法,并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内容.doc

《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体育课学业水平考核内容标准及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教委《关于做好 2010 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京教体美 [2009]15 号)要求,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 考核的分值为 10 分。从 2009 年 9 月 1 日起,有初中学段的学校必须按照《北京市初中体育过程性考核方案》的要求,对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情 况进行过程性考核,并从 2010 年起开始计入学生升学考试总成绩。为了规范过程性考核的操作程序,统一考核内容的评价标准,特 制订《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体育课学业水平考核内容标准及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体育课水平考核标准及办法》),各区县和 学校在制订本单位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体育课学业水平考核办法时,必须从《体育课水平考核标准及办法》中选取考核内容,并严格执行考核标准,确保体育课学业水平考核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二、考核内容与标准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 年级)体育与健康( 7-12 年级)课程标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 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按照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将水平四的考试内容与标准分成以下两类: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教材和教科书中采用定量评价的内容及标准

1.初一年级男生 田径类身体素质类球类单项 1000 米50 米跑100 米掷实心立定跳引体向跳绳(次篮球运足球运排球垫得分跳高 (分.秒) (秒)跑(秒)球(米)远(米)上(次) /分钟)球(秒) 球(秒) 球(次) 100 3′48〞7.2 15.2 10.8 1.17 2.29 20 170 9.8 8.1 35 98 3′50〞7.3 15.3 10.3 1.16 2.28 19 165 10.2 8.3 34 96 3′52〞7.4 15.4 9.6 1.15 2.26 18 158 10.8 8.7 33 94 3′54〞7.5 15.5 8.9 1.14 2.25 17 150 11.5 9.1 32 92 3′57〞7.6 15.6 8.0 1.13 2.22 16 140 12.3 9.5 30 90 4′00〞7.7 15.7 7.1 1.12 2.20 15 130 13.2 10.0 28 87 4′06〞7.9 16.0 6.9 1.10 2.17 14 126 13.6 10.3 27 84 4′12〞8.1 16.2 6.5 1.08 2.12 13 121 14.1 10.7 25 81 4′18〞8.4 16.4 6.2 1.07 2.08 12 115 14.7 11.1 24 78 4′24〞8.8 16.5 5.8 1.06 2.02 11 108 15.5 11.7 21 75 4′30〞9.1 16.7 5.3 1.03 1.95 10 100 16.2 12.2 19

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评价教师的教学,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法,既重视教学成绩,又重视获取成绩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评价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建立教师业务发展目标,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全体参与、全面评价,使教师自身、领导、同事、学生、家长都参与评价。 2、民主化原则。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贯彻民主化原则,表现在: 一是要破除评价过程的神秘化,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拟定评价程序和评价范围; 二是对评价材料的认定、评价结论、评价报告的拟定等要征求评价对象的意见; 三是将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 四是关注评价对象的个性化和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 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单项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对评价数据、信

息、评价结果等能进行量化处理的,以数据的形式反映评价结论,而对于不能用于量化处理的信息要采取定性表述。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还要注意评价标准与评价结论的导向性,使其成为今后教师工作的努力方向;还要注意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的科学性,以保证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也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因此,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地位是平等的。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质是对教师劳动的尊重,是对教师生命活动的尊重。 四、评价的内容 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一般评价内容和重点评价内容 1、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观念和思想;对教学内容、对象的把握程度;备课;课堂教学;作业与测试;辅导。 2、学生管理 师生关系;学生学业成绩;学生成长评价及档案建设。 3、社会及兼职工作 与同事的协作关系;职业态度;兼职工作。 4、发展目标 专业技能领域;科研。 五、评价步骤 1、评价者和评价对象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考核方案 院部(盖章): 开课学期:2016-2017-1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适用专业:药学本科适用班级: 9B1532 过程性考核所占比例:占总成绩的100% 一、开课的目的 有机化学是医科类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性广的学科,它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已广泛地渗透到现代药学各个领域和方面。也是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牢固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不仅直接有利于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对日后承担的科研及生产工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部分: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质蒸馏、回流、过滤、干燥、重结晶、萃取;熔点测定;沸点测定;萃取;分液漏斗的使用;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有机化合物性质的鉴定。 1、基础性实验项目:常压蒸馏及沸点的测定(4学时)、熔点的测定(4学时)、重结晶提取法(4学时)、薄层色谱法(4学时) 2、综合性试验项目:正溴丁烷的制备(8学时) 3、设计性实验项目:乙酰水杨酸的制备(8学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加深和巩固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各类有机化合

物的性质等理论知识。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能自行设计、准备和进行实验,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四、改革前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 改革前考核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实验报告,而忽视了对过程、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导致很多学生为了获得高分,把主要精力放在实验报告的书写上而不重视实验的技能训练,不愿意动手操作或操作不认真。甚至还有少数学生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以及在处理实验报告时修改原始数据给出满意的实验结果来获取较高的实验成绩。显然,这样的考核内容和方法不能充分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更难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启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的实验素养,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全面、合理、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1.考核的内容 (1)对有机化学实验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 (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 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3)表现性评定,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也不在于给学生分等级或贴标签。它很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很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只能接受评价。这种被动性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评价的厌烦和畏惧,形成心理抵触,阻碍评价的进行,妨碍评价功能的发挥。与此相反,表现性评价积极主张学生参与评定,并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意识到评价是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方式。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ing)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学业成就测验是把学生的学业成就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游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价,所以,这种测验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关注于低水平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高度综合的心智技能却难以测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而表现性评价正好能克服传统学

新课程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方案及措施

新课程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方案及措施 张岭峰广东实验中学510375 [内容摘要]2004年9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评价方案。如果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方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势必会走入死胡同,最终导致失败。本文就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的过程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后认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根据在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实践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进行了一年的跟踪、摸索、归纳和总结,以求不断完善过程性评价方案。[关键词]新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案措施 一、重视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知》提出了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些原则。学生的学业评价就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实施前的评价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评价内容单一,主要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第二,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第三,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纸笔测验。第四,评价标准单一,主要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对学生优劣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记忆,疲于应付考试,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这种评价方式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是高分低能,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对原来只注重考查认知能力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目标 由于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监督作用,因此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除应遵循新课程改革中的评价理念外,更应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 通过实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形成全新的学习理念。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他们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的受益者。因此,历史教学要特别关注他们的需求以及由历史教学而引发的自身变化状态和趋势,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评价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积极学习、迁移学习、创新学习的理念,引导他们从被动的灌输中解放出来。在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激情与活力,培养历史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善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树立终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