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听障儿童语言发音训练个案研究

听障儿童语言发音训练个案研究

听障儿童语言发音训练个案研究
听障儿童语言发音训练个案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c4925357.html,

听障儿童语言发音训练个案研究

作者:崔云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3期

摘要:目的制订并实施4岁听障儿童学习能力训练的方案,为听障儿童学习能力的个别

化康复提供参考。对一名4岁5个月的听障儿童进行学习能力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订针对性的听力能力训练方案,训练6个月后,再次进行学习能力评估。结果训练后,该儿童在语言、心态等方面有很大改善。结论本研究制订的学习能力训练方案可有效促进该听障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听障儿童;语言能力;个案研究

作者简介:崔云(1989-),女,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3--01

一、有关听障儿童的相关概念

听障儿童其实就是听觉障碍的儿童。听觉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力减退,以致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声音。听觉障碍与听力残疾意思相同。根据听力的损失程度的轻重,医学上把听力损失程度重的称为“耳聋”,听力损失程度轻的称为“重听”,并且只要是听觉系统传音部分、感音部分或两部分发生了病变,出现听力丧失或听力减退的症状,我们对其可统称为“耳聋”。

二、个案基本资料

常某,女,4岁5个月,左右耳听力损失均为85dB,2岁半配戴助听器.35dB以上的声音可以听见,2012年5月到沈阳省听障儿童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训练前情况如下:该听障

儿童有聆听意识,能察知和分辨常见的环境声;能理解简单常见的词汇,语言清晰度为60%;根据家长陈述和观察发现,该儿童过于依恋家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动作发育迟缓。

三、教育训练的具体目标及训练计划

1.长期目标

通过助听器的辅助,经过六个月训练之后,理解姓名的指代作用并能做出正确反应,理解生活中常用指令,并能听指令行动。能发出简单的词,能参与群体活动。

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个案

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个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李** 性别:男年龄:6岁 残疾类型:智障语言障碍类型: 语言发育迟缓 二:学生语言水平初评情况: 1、呼吸、构音器官正常。 2、字母发音方面:①单元音能正确发单元音a o e i u ü ②声母发音方面:t n q x zh ch sh z c s不能正确发音,能模仿发四声 3、仿说单音节词:能放说单音节 4、仿说双音节词:能仿说双音节之叠音。非叠音的双音节词不能仿说。 5、理解: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6、表达:能表达简单的需求 三、初评情况分析与训练策略 李**语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构音器官运动不灵活,而导致字母的发音部位方法不正确,造成语言表达不清晰。由于说词能力处在单音节阶段,所以其语言表达能力水平较低。 四、制定实施训练计划(长期目标及短期目标) 1、提高李**构音器官的灵活性。 ①、能完成构音器官运动操 口部活动:张口闭口、下颌运动 20次/项 ②、能完成构音器官运动操 唇部活动:撅、咧嘴 20次/项 ③、能完成构音器官运动操 舌部活动:伸舌、翘舌 20次/项 2、加强声母发音矫正训练。 ①、声母n 及其声韵组合:拿奶奶牛女孩男孩你好 ②、声母l 及其声韵组合:喇叭老师长颈鹿狼萝卜脸 ③、声母zh ch及其声韵组合:猪手指吃饭叉子炒菜早晨 3、加强双音节词的发音训练(非叠音),提高理解能力。 双音节训练词表: ① 阿姨鳄鱼 ② 蚂蚁玉米乌龟耳朵企鹅 ③ 你好再见开门喝水训练看书弹琴吃饭睡觉老师 ④ 眼睛眉毛耳朵鼻子嘴巴(五官名称) ⑤ 其他双音节词语(水果名称、动物名称、食物名称等),根据情况选训 4、加强三音节词的发音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三音节训练词表: ①abb 大姐姐布娃娃吃豆豆老奶奶 ②aab

关爱听障儿童

关爱听障儿童,向他们献出爱心 抓住“红十字博爱月”这一契机,启英幼儿园充分运用“聋健合一”的优势,开展“关爱听障儿童,向他们献出爱心”活动,引导幼儿走出“自我”,去关注、关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懂得帮助别人,献一份爱心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六一前夕,幼儿园经过与家委会沟通,决定在“欢度六一亲子运动会”期间举行一次捐助活动,动员幼儿和家长积极捐献爱心,所得钱款全部捐于幼儿园成立的帮困基金用于帮助家庭不宽裕的残听幼儿。经过精心筹备后在该园的操场上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关爱听障儿童,向他们献出爱心”捐款活动。捐款活动在《爱的奉献》乐曲声中徐徐拉开帷幕。首先,家长代表宣读了义卖倡议书,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感谢聋健合一的启英幼儿园给孩子们营造了‘关爱弱者,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作为家长,最希望现在的学校能够把孩子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而此次捐款活动正是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机会。”然后园长沈巧珠女士带头捐款,社区居委主任紧随其后,全体教职员工、家长们积极踊跃的参加捐赠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爱心款45437.5元。外教小班陈家逸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捐了1000元人民币。全园80余位教职员工,近500位家长,社区居委会主任参加了此次活动。 聋孩子是不幸的,但是幸运的是,他们生活在启英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那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融融爱意。捐款活动帮助健全幼儿从小树立“伸出我的手,献出我的爱,关爱弱者”的意识。 孩子们稚嫩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康复中心负责人介绍,听障儿童 的康复工作不仅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最后,志愿者和孩子们合影留念,灿烂的笑容成为一幅 幅温馨的画面,印在每个志愿者心里福利院受到社会爱心团体和大学生的广泛关注,许多爱 心团体帮助孩子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2010年7月10日的上午,阴沉的天空下笼罩着闷热的空气,令人难以喘息,而江川 街道的活动室里却传来人们阵阵的欢笑和浓浓的温情。原来这里正在举行2010年江川街道 社区爱心家教的颁奖典礼。爱心家教活动旨在为社区中家庭生活困难但渴望知识的学生提

听障儿童语言训练

一说到听力障碍,相信大多数人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词是:耳聋。没错,耳聋虽然也是听力障碍的一种,但它不能等同于听力障碍,也不能代表听力障碍。 关于听力障碍的问题,其实每年的世界爱耳日都会有很多人来进行科普,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听力障碍离自己很远,因而并不关心。 但是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看到这里,你还会认为听力障碍与你无关吗? 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

减退。只有听力严重减退才称之为聋,而听力损失未达到此严重程度者,则称为听力减退。 所以耳聋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听力障碍,大家要注意区分这个概念。那么造成儿童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是导致孩子听力障碍的一大因素,而且遗传性的耳聋占据了耳聋病人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数据,并且大部分都是难治疗的感音神经性的耳聋,所以如果是家族耳聋的夫妇,在怀胎的时候应该做产前的检查,好采取措施干预。 2.孕期的感染也是导致孩子出现听力障碍的原因之一,比如风疹或者是麻疹疾病等等,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伤,所以在怀孕之前,一定要做好疫苗的预防工作,而且如果孕期出现干按的话,治疗时选择药物也要注意。 3.药物和化学制剂致聋,药物致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是我国听障儿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化学制剂:一些工业化制剂如铅、汞等损伤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概述课稿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概述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关于智力障碍儿童儿童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干预的相关内容以及早期干预的支持依据。此外,本文还概述了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大纲,包括以父母为主和以家长--教师为主的两种形式,分别有有密尔瓦基大纲、波特奇计划、母子家庭大纲等。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强调了家庭的参与对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关键词:智力障碍、早期干预 1、前言 “智力障碍”是一个伸缩性的描述性概念,自其提出以来,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美国智力与发展协会(The America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简称AAIDD)2010年版《智力障碍定义、分类与支持体系》将智力障碍定义为: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方面明显受限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障碍,适应行为表现为概念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技能,智力障碍出现在18岁之前[1]。一般而言,智力障碍儿童指的是智力功能明显落后于平均发展水平且伴有社会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很是重视,若能够及早的发现和鉴别智力障碍儿童并进行干预和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在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中正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既是一种早期教育也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早期干预的依据 2.1生理学依据 脑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的发展和儿童的早期经验有关,而大脑的发育决定着认知的发展。年幼儿童的脑部功能障碍虽然无法单独用药物予以改善,但大量的研究表明,脑细胞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表现出更多和更好的功能,这些训练越早进行,其效果越好。另外,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其生理、心理的发展容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研究发现,儿童的大脑非常具有可塑性,早期正常的诱发与刺激可以有效加强脑部功能的发展。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脑的可塑性不一样,在敏感期,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进行教育或干预的效果更佳[2]。 2.2关键期理论 关键期又被称为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或转变期,它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3]。心理学家将关键期的研究运用到儿童早期发展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研究发现,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获得某种能力或学会某些行为的关键时刻。在这些时间段里,个体时刻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这时候能够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能力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 3、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与鉴定 早期干预的明确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提出的,在特殊教育中主要是指对学龄前有发展迟缓或有发展迟缓风险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教育与支持的过程[4],其可分为2个方面:一是早期发现与鉴别,二是早期教育与训练。现在 [1]转引自:沈立.智障学生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模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3-5. [2]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5(10):35-38. [3] 刘春玲,马红英.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125.

关爱听障儿童

关爱听障儿童,向他们献出爱心 作者: qy 发表时间: 2008-6-3 浏览量: 251 抓住?红十字博爱月?这一契机,启英幼儿园充分运用?聋健合一?的优势,开展?关爱听障儿童,向他们献出爱心?活动,引导幼儿走出?自我?,去关注、关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懂得帮助别人,献一份爱心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六一前夕,幼儿园经过与家委会沟通,决定在?欢度六一亲子运动会?期间举行一次捐助活动,动员幼儿和家长积极捐献爱心,所得钱款全部捐于幼儿园成立的帮困基金用于帮助家庭不宽裕的残听幼儿。经过精心筹备后在该园的操场上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关爱听障儿童,向他们献出爱心?捐款活动。捐款活动在《爱的奉献》乐曲声中徐徐拉开帷幕。首先,家长代表宣读了义卖倡议书,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感谢聋健合一的启英幼儿园给孩子们营造了‘关爱弱者,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作为家长,最希望现在的学校能够把孩子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而此次捐款活动正是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机会。?然后园长沈巧珠女士带头捐款,社区居委主任紧随其后,全体教职员工、家长们积极踊跃的参加捐赠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爱心款45437.5元。外教小班陈家逸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捐了1000元人民币。全园80余位教职员工,近500位家长,社区居委会主任参加了此次活动。 聋孩子是不幸的,但是幸运的是,他们生活在启英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那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融融爱意。捐款活动帮助健全幼儿从小树立?伸出我的手,献出我的爱,关爱弱者?的意识。 孩子们稚嫩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康复中心负责人介绍,听障儿童 的康复工作不仅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最后,志愿者和孩子们合影留念,灿烂的笑容成为一幅 幅温馨的画面,印在每个志愿者心里福利院受到社会爱心团体和大学生的广泛关注,许多爱 心团体帮助孩子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2010年7月10日的上午,阴沉的天空下笼罩着闷热的空气,令人难以喘息,而江川 街道的活动室里却传来人们阵阵的欢笑和浓浓的温情。原来这里正在举行2010年江川街道 社区爱心家教的颁奖典礼。爱心家教活动旨在为社区中家庭生活困难但渴望知识的学生提

幼儿园老师爱的故事——感受一个听障儿童的成长

幼儿园老师爱的故事——感受一个 听障儿童的成长 聆听爱的声音 ——感受一个听障儿童的成长 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王欣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巴特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冰心老人也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爱在老师细微地观察中,在老师细致地呵护中,在老师细心地引导中…… 幼儿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是她兼有母亲的角色。她要用母亲一样的细心、耐心、责任心和宽容心去呵护每一个稚嫩的孩子。正是这份责任心,这份细心,让我发现了他的异样。他叫马光泽,是08年新学年,来到我班的一个小男孩。他长得白白胖胖、虎头虎脑,特别讨人喜欢。可入园时间不长,我就发现不论与他说什么,他总是眨着大大的眼睛,皱着眉头,疑惑又茫然的问:“啊?什么呀?嗯?”他的异常反应,让我在脑子里打了一个又一个的问

号,作了一种又一种的猜疑。于是,我就更加关注他,从动作,到眼神,我甚至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侦探,不放过跟他有关的任何蛛丝马迹。一节音乐课,让我几乎得出了结论:马光泽有听力障碍。那节课,我带领孩子们随着响亮清脆的音乐做动物模仿律动,我发现他节奏很准确,表情也很活泼快乐,与跟他交流时的那份茫然简直是判若两人。我想:钢琴的声音大,他能听清楚,所以才会有如此兴奋的表现,平时老师的语音语调要低于钢琴声,所以他听不清楚,才显得茫然无助。尽管这份猜疑让我深感吃惊,为对孩子负责,我还是怀着一份忐忑的心情立即与他妈妈取得联系。我把我的观察和担忧告诉她,并建议尽快到专业的儿童医院去做听力检查。医院检查的结果无情的肯定了我的猜疑:马广泽患的是右耳轻度耳聋,左耳重度耳聋,需要尽快佩戴助听器。医生埋怨家长为什么不早点给孩子治疗?幸亏现在治疗还来得及,三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家长内疚的说,若不是幼儿园的老师细心,我可能至今也不会发现。我跟家长一样,遗憾之中充满着庆幸,庆幸没有耽误孩子的治疗,否则孩子的未来将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指导

智障儿童,他们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不稳定行为,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主流社会,需要家长的努力,需要老师的教育,更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所有人的帮助。 智障儿童是我们群体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虽然他们在心理上或者在身体上,与我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与我们一样,都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需要被爱护。 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天真好动的天性。纯真无邪的话语,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只不过他们有时候不能够很快的理解我们惯用的表达方式,不能够很快的接受我们认为很简单的知识,不能够很快的找到排解不良情绪的恰当方式.所以,他们感到无助,他们发脾气,他们伤害自己,他们攻击别人. 作为一名智障儿童的家长,每天都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请问一下自己,我们真正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吗?我们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表达什么,我们又知道吗?当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也那样看我们的孩子呢?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爱,但是不需要我们的溺爱,不需要我们对他们的一切都包办代替,他们是勇敢的海燕,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坚强,但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的孩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该怎么做?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由于智力障碍的关系导致儿童情绪和交流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进行一个康复训练,加强儿童的语言交流。以下是专家介绍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 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 1.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2.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3. 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 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5. 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教学内容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一、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 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三、加强阅读与交往能力培养 由于听力障碍,学前听障儿童通过听觉系统所得到的语言信息比正常孩子少得多,语言、认知、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相对滞后。因此,听障儿童学前阅读,不仅是听障儿童从书面语中获得含义、发展思维、培养情感的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他们开始接触书面语的行为表现,更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尝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教师或家长演示阅读,如教师指认图片教学生发音阅读,帮助学生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的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图画、手语(自然手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二是布置阅读的环境,如在教室的墙上、黑板上和宿舍里都张贴图文并茂、与教学有关的文字,放置页数为3—15页的少儿图书,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来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三是师生或亲子阅读活动,如每天利用十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比赛复述学过的故事,每天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3页书或两篇小短文,每月组织一次亲子故事比赛活动等。这些做法较好地培养了听障儿童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对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能起积极的作用。现我班学生不仅喜欢向老师借书看,还和同伴们互换图书阅读,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由于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在社会交往中显得格外吃力,大多有胆怯、退缩心理。 交往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为让听障儿童真正融入主流社

会,在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做法是:第一,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意识,如通过“打电话”、“请客”等角色游戏,进行对话训练;第二,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技能,如教给学生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离开学校说“老师再见”,借别人的书说“请借给我看看好吗等;第三,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天下午组织学生与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游戏;第四,带学生走出户外进行现场与人交流教学等。这些训练活动,增强了听障学生交往的勇气,初步有了与人进行口语交流的习惯,有的喜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四、有针对性进行言语矫治 人类的语言活动是通过发音器官来实现的。发音器官包括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和构音器官。动力器官包括肺和呼吸肌群,主要对发出气流的调节,关系到语言的运用和音量的大小。振动器官主要是声带,能够产生声音。构音器官包括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它在语音形成中产生共鸣作用和控制语言清晰度。大多听障儿童发音器官长时间得不到锻炼,发音舌头都开始僵化,连一个很简单的“b”都不会说,又因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地矫正自己的发音,发音说话中有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到位,音量小,缺少声调的变化,停顿不得当,有时发假音、冒高调等,因其语言的清晰度比较差,严重影响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质量。 教学中,我对听障儿童言语中存在的异常缺陷进行生理病理机制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2.消退3.塑造4.条件强化5.惩罚 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 ●沟通●居家生活●自我照顾●社交技巧●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休闲娱乐●工作●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 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什么叫时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障碍系统康复训练 1.系统康复训练的领域 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他们分别是: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六个领域。 2.个别训练计划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

一例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个案研究

一例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个案研究 苏州市吴中区殊教育学校李晓英 摘要:针对一例有中度智力障碍并有严重语言发育迟缓的九岁儿童,通过对该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生理评估,分析产生其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心理因素,笔者运用科学的言语治疗技术,通过在学校实行个别化语训方案,并与家长合作的方式在家庭中延伸其家庭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实施康复训练,经过八个月的持续康复,最终取得明显改善的效果。本个案可为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伴有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技术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训练言语矫治 智力障碍定义: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 语言发育迟缓定义: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智力低下、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其主要

表现为:1.过了说话的年龄仍不会说话 2、说话晚或很晚 3.开始说话后,比别的正常孩子发展慢或出现停滞 4.虽然会说话,语言技能较低 5.语言应用、词汇和语法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 6.只会用单词交流不会用句子表达 7.交流技能低 8、回答问题反应差 9.语言理解困难和遵循指令困难。 言语治疗定义: 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 原指一套为矫正发声和构音缺陷而设计的与行为有关的技术和方法,如矫正口吃。现在也指用于失语症的康复和处理发育性言语障碍的技术和方法。言语治疗是由言语治疗专业人员对各类言语障碍者进行治疗或矫治的一门专业学科。其内容包括对各种言语障碍进行评定、诊断、治疗和研究,对象是存在各类言语障碍的成人和儿童。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发声障碍和口吃等。直接从事言语治疗工作的人称为言语治疗师或语言治疗师。 本文拟通过对一名特殊学校的伴有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个案研究,探寻可供参考的语言训练方法。 1、研究对象和康复模式 1.1研究对象 阳阳(化名),男,2002年11月出生,9周岁,医学诊断评估结果为中度智力障碍,且伴语言发育迟缓问题。其父母均为工人,文化程度为高中,内向,不苟言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家中还有一个健康的妹妹,现已上幼儿园。入学前其父母对阳阳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其母亲甚至有一段时间不敢出来见街坊四邻,及其自卑。有了小喆妹妹后,阳阳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得到改善。但由于阳阳

随班就读

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研究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同时也是一线教师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大问题。作文书面评语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主要方式,好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予学生灵感和自信,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相反,不合格的评语将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有效性和指导性等功能,不仅评语本身被忽视,而且也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热情和动力。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为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标准及要求,而作文书面评语是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因此,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评价尤其是作文教学评价的水平,我们有必要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理念和标准应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探索科学有效的作文评价方式和方法。在本文中,笔者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收集到的作文评语及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概念、功能、写作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揭示了当前小学作文书面评语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语文教学理论及自己的思考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推动当前小学作文书面评语写作水平的提升,以及书面评语写作、语文教学评价等相关研究的深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系统介绍了国内关于作文书面评语的研究现状,并阐明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系统探究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概念、特征、功能及写作原则等;第二章主要以诸城市百尺河小学为例,通过所收集的作文评语及案例深入剖析小学作文书面评语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第三章主要针对当前小学作文书面评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状况研究--以上海市某区为例 摘要: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形式,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密切相关。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为相关支持服务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从而改善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以上海市某区31名小学随班就读学生为调查样本,其中有智障学生24名,听障学生5名,视障和多重障碍学生各1名,他们分布在小学二至五年级;选取两名小学随班就读学生作为个案,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各个方面的表现。研究内容包括: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支持和学业表现。研究发现:(1)听障和视障学生可以较好适应普通学校的各科学习,智障学生在语数外三门科目的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困难;(2)大多数随班就读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智障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存在较多问题;(3)听障和视障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较好,智障学生在听课和课堂参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大多数小学随班就读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4)普通学校为随班就读学生在课程和教学调整、作业评价、个别辅导和特殊课程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支持,但尚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5)听障和视障随班就读学生语数外科目和班级平均分的差距较小,但智障学生和班级平均分存在较大差距。现行的测验评价难以真实反映智障随班就读学生实际学业水平和学习进步情况。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2)尽快建立针对小学阶段随班就读学生的系统的专业学习支持体系。

听障儿童康复的原则

听障儿童康复的原则 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坚持医教结合,综合干预;坚持医教结合,综合干预;坚持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发展;坚持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 无论是临床或基础研究,还是长期的康复实践普遍证明“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 确保听障儿童康复效果至关重要。早期干预能够帮助听障儿童按照正常发展模式学习言语、语言,同时也可以为听障儿童的情感、认知等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健听儿童在出生前就已具备听觉能力和听觉经验,因此,听障儿童只有在出生后尽早接受干预,尽早接受听觉刺激,才能避免言语、语言等能力发展滞后。 听障儿童康复涉及听力补偿(重建)、听觉言语训练、言语矫治、语言教育、学前教育等诸多方面,必须坚持医教结合,综合干预。由听力师、听觉言语康复教师、言语病理师、学前教师等组成跨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协调实施。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康复的依据。听障儿童康复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听、说障碍本身,还在于承载障碍的主体处在幼稚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听障儿童首先是儿童,听障儿童的发展自然要受到儿童一般发展规律的制约。开展听障儿童康复不能违背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追求速效、片面、表象的康复效果,应把听、说能力发展放在儿童发展的整体视野中考虑。 康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残疾人平等、全面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克服功能障碍,也需要消除物理及社会环境的障碍,更需要残疾人素质全面提高。同样,听障儿童要与健听儿童一样平等接受教育,全面参与社会生活除了要有良好的听、说能力,还必须有健康的身心以及全面的知识、能力。只有全面发展,具备全面参与和竞争的能力,听障儿童才能最终实现康复的目标。

家长是孩子的首个教师和终身教师。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家长与孩子有先天的血缘和情感联系,家庭教育有强烈的感染性、渗透性,家庭环境、家长 的交流方式对听障儿童的言语、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哈特(Hart)和瑞丝利(Risley)研究认为,家长的说话方式和言语丰富程度决定了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在专业人员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小时能对孩子讲2100个词(英语),在工人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小时对孩子讲1200个词,而在需社会福利救济的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小时只对孩子讲600个词。在经济社会条件较差的家庭中,家长不仅话语量少,而且话语质量不高,谈话中较少修饰和提问,经常忽视孩子的交流愿望。 综合以上听障儿童康复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看到,听障儿童康复是一项强调抓“早”的抢 救性工程,是一项强调多学科、多技术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听障儿童首先是儿童,具备一般儿童的身心特点又有自身的特殊需求。开展听障儿童康复必须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康复观指导下,坚持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综合运用各种干预手段,整合促进听障儿童的听、说能力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

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培建目标

听觉能力培建 目标1:声音的有无及声源定向 教学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环境相关且熟悉的,有意义的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源。 例:自然声、玩具声、家用电子设备声、人体声、语声、音乐、歌曲等 目标2:闭合水平感受声音差异 教学内容1:差异较大的自然声 例:“电话”声、“敲门”声 教学内容2:时长、频率、振幅等各方面差异不同的语音模仿声。 例:各种动物叫声,表示时长喵喵喵、嘎嘎嘎;表示频率叽叽叽、汪汪汪;表示振幅喵~(大声)、喵~(小声) 教学内容3:说话声:男、女声,小孩声。 目标3:闭合水平超音段音位辨听 教学内容:辨听被模仿的各种交通工具或动物玩具的叫声。 目标4:闭合水平音节数量不同词语的辨听 教学内容:双音节词—单音节词三音节词—双音节词 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 例:孩子熟悉并已经理解自己“名字”声与别人“名字”声 目标5:闭合水平音节数量相同差异较大语音辨听 教学内容:孩子熟悉并已经理解多音节词汇发音 例:大老虎—小山羊—猫头鹰—白毛巾 目标6:闭合水平单音节词汇辨听 教学内容1:韵母辨听 教学内容2:声母辨听 教学内容3:同声母、同韵尾但不同元音的词 例如:攀pün-喷pyn 琴qín-裙qún甜tián-团tuán钟zhōnɡ-筝zhynɡ (a-e;a-i;a-u;e-i;e-u)n;ng (in-un;in-?n;ian-?an;ian-uan; ?an-uan) 教学内容4:韵尾相同单音节词辨听(-n;-ng)。 例:针zhyn-林lín 铃ling-红hóng 教学内容5:辨别单元音、复元音+鼻音韵尾 例:拔-白a-ai;a-ao;a-ang;e-en;e-eng;i-ia;i-iu;i-iao;i-ian; (i-iang;i-ing;i-iong;u-ua;u-uai;u-ui;u-un;u-uo;?-?an; ?-?n) 教学内容6:辨别有相同元音或韵尾,但声母不同的音。 例:木mù-虎hǔ面miàn-剪jiǎn-剑jiàn 铃líng-饼bǐng 妈mü-塔tǎ梨lí-皮pí 教学内容7:辨听不同声调的单音节词。 例:妈-马亭-镜(声调1-3;2-4;1-4;3-4;1-2;2-3;1-2-3-4)等 目标7:半开放水平句子层次言语听觉辨识 教学内容1:辨识日常用语。 例:(1)打招呼(2)简单问题:“谁呀?这是什么”(3)简单是非问题(4)简单选择题(5)简单回应(6)简单指令(7)简单祝贺语 教学内容2:回忆句中两个关键词。 例:借助实物或图片表达熟悉的词(1)给我XX和XX (2)请把XX放在XX上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听障儿童教育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第一章 绪论 听觉的重要性 人类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听、看、触摸和嗅等实现的。其中听和看是最主要的方式。 先天的听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出生前,我们虽然看不见却能听见,即使是在深度昏迷中,人们常常能听见周围发生的事情。听觉又会影响语言的习得, 内容提要: 听力障碍的概念 听力障碍的发生率 听力障碍的分类 听力障碍的原因与诊断 听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听力障碍的概述 一、听力障碍的概念 特殊教育词典( 1996 ) :听力障碍又称聋、重听、听觉障碍、听力残疾等,是指“因听分析器病 变或损伤,导致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状态。 “残疾”一般是医学或生理学上的名词, “障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名词。但二者在我国 现阶段都被当做同义词来使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希望大家都使用“听力障碍”这一术语。二、听力障碍的出现率 儿童期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所有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 0.1%-0.3% ,其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障碍约占 0.1% 。但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 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可高达 2%-4% 。 听力残疾发生率的确定,涉及到标准、检查技术和仪器设备等问题,同时也与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福利有关。由于调查的方法、对象、年龄、地区的不同,其结果不完全一致。世界卫生组织: 1985 年全世界有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残疾者 1180 万,到 2000 年时达到

万, 且不包括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残疾者。 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 2001 )报告:每 1000 人中有 95 人有慢性听力损失,美国大概有 2000 万人在听觉交流的加工和接受上存在困难。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2006 )报告: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 8296 万人,听力残疾有 2004 万人,占 24.16% 。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的发生率。 三、听力障碍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和不同的标准,听力障碍有不同的分类 (一) 听力损失程度:聋和重听 表 1-1 各种听力残疾的标准 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 学语前耳聋和学语后耳聋( 4 岁) 四、听力障碍的原因和诊断 (一)听力障碍发生的原因 先天原因:指在出生前造成儿童听力障碍的原因 ( 1 )遗传因素: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传导性耳聋是由基因导致的。染色体隐性遗传占80% (特殊 教育导论: P306 ) 。如果家族中有聋人,那么其子女为聋人的概率要高。

家庭中听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家庭中听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语言训练和学校教师进行的语言训练目的是一致的,但在训练方式和训练内容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听觉是非常重要的,听力损伤不仅妨碍听觉障碍者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切断了许多学习的机会。通常,听力正常的人生活在语言环境中,随时随地都在听,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情,这实际就是学习概念及语言的机会。正常儿童在入学时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词汇量,而且词汇的意义都能理解;而听觉障碍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多半是依靠视觉范围之内的就不知道了,这样他获得的经验是片面的,而且许多事物都见过,却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因此,学习说话对孩子的学业及智力的发展有好处。 1、从培养聋儿理解性语言开始。 聋儿理解性语言掌握的多少、理解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他的表达能力。训练理解性语言一般与听觉训练紧密相关,就是要建立事物与语言之间的联系,使聋儿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 2、积累丰富的有声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聋儿只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有声词汇,才能逐步进入自如表达的境地。在训练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概念,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概念才能正确地表达。 ①从叠词教起。“帽帽”、“袜袜”、“球球”都是叠词。正常儿童随着呀呀血雨之后,即出现叠词。聋儿的说话训练也应从叠词开始。

②见什么、教什么、说什么。许多家长都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其实这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比如带孩子去田间除草时,可以教孩子说草、锄头、土壤等等,给发自洗澡时,可以教他肥皂、水、毛巾、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以及干净、脏等词。 ③利用图片、实物、动作、直观地教聋儿说话。这是指导聋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 ④利用多种感官帮助聋儿掌握词的概念。如颜色、形状、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生、熟、苦、辣、香、臭等之类的词,可以让孩子亲自去体会,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加深发自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教感情方面的一些词,如喜、怒、哀、乐、哭、笑、美、丑、好、坏之类的词要结合情景或孩子的心理感受来教。 ⑤帮助孩子总结、归纳,形成抽象概念。如教聋儿把动物一类的图片放在一起,把水果一类的图片放在一起,并教孩子说动物、水果等词,使孩子逐步形成抽象的概念。 3、发展聋儿的有声语言。 ①扩展语言。扩展语言是由词扩展到句,由简单句扩展到复杂句子的一种方法,是发展聋儿语言的重要措施。其做法是由一个中心词开始,逐渐扩展成句。如“苹果棗大苹果棗明明吃大苹果”。 ②利用对话,发展孩子说法的能力。对话是聋儿有声语言交往的开始,也是训练孩子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家长可以主动向孩子提问、交谈,也可以鼓励和引导孩子提问。在交谈中,家长要做出良好的反应,不可做出厌烦的表情。 ③看图说话和讲述故事。利用画面给孩子讲述简短的故事,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以培养孩子的复述和叙述能力。 在对聋儿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应该给他们创造有声语言的环境,给予他们参与交往,使用语言的条件和机会。只有坚持不懈地反复训练、反复练习,聋儿的语言才能得到提高。

金华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培训材料

随班就读教师培训材料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期) 主要内容: (一)听障、视障、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二)个别化教育概念及其意义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一、听障、视障、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 (一)听障儿童的身心特点 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 1.感知觉方面的特点。 感知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而听觉是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伤,在学习和日常的生活中主要依靠眼睛观察,导致他们对事物认识既不完整也不准确。在课堂中我们会发现,听障儿童总是不停的盯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口型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其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将听不清或听不到的话看懂。由于长期的锻炼,一般听障儿童的观察力都比较细致敏锐。 2.注意力方面的特点。 听障儿童对一般的声响都不太敏感,而对视觉、触觉、振动觉比较敏感。例如在课堂中,他们对彩色的挂图,活动的教具比较有兴趣,能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而对于播放的录音,听障学生会因为听不清而分神。还有许多老师在课堂中有一边板书一边讲解,一边走动一边读课文的习惯,普通学生由于多感官的刺激,能进行注意力的分配,听障儿童由于听不清或听不到无法进行注意力的分配,影响学习的效- 2 -

果。所以有听障儿童的随班就读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照顾听障儿童这种注意力的特点,在讲课时尽量声音大一些,让听障儿童看到自己的口型。 3.记忆力方面的特点。 听障学生感知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头脑中留下的视觉、触觉、运动觉表象要比听觉表象多。直观形象的东西,他们记得快,保持得好,也容易再现,而枯燥的语言材料,很难记忆,再现也不完整。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的语音表象往往是断断续续、模糊不清的,对语言材料的记忆,往往也是机械识记多,意义识记少。 4.语言方面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听力残疾造成的语言形成和发展上的滞后,是听障学生心理发展最主要的缺陷之一。听障儿童语言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的普通儿童,其原因是他们的语言形成与生活经验之间不同步。比如对于普通学生很容易理解的数量关系,而对于听障学生却难以理解,他们思考解题的思路范围很窄,一般只能从题中一两个字,如:“共、剩下、平均”等判断解题的方法。 5.思维方面的特点。 听障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普通学生是一样的,都遵循由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规律。但由于听力残疾带来的感知活动的局限性和语言发展上的滞后性也给听障学生思维 - 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