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解析杜金的东方哲学研究-- 以中国佛学为例

解析杜金的东方哲学研究-- 以中国佛学为例

解析杜金的东方哲学研究-- 以中国佛学为例
解析杜金的东方哲学研究-- 以中国佛学为例

解析杜金的东方哲学研究-- 以中国佛学为例

摘要:亚历山大·格里耶维奇·杜金是俄罗斯当代一位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学者和

政治家。他出版了60多部书籍,他经常在俄罗斯电视台做评论节目,是非常知

名的当代学者。此外,杜金还对东方哲学中的中国文化有一定的研究。他从整个

欧亚主义的和全人类的文明大视野下来看待中国文化的研究,这也是连接当代俄

罗斯学者精神文化所特有的哲学世界观的探索。

关键词:杜金;东方哲学;中国

一、关于杜金

亚历山大·格里耶维奇·杜金(Александр Гельевич Дугин)是俄罗斯当代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和政治评论家。他于1962年1月7日出生在莫斯科,曾

任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莫斯科国立大学社会学系保守主义研究中心主任。获得

了哲学副博士和政治学、社会学两个科学大博士学位。

1979年亚历山大·杜金进入莫斯科航空学院。他共掌握9种语言,包括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希伯来语。1989年,他加入了“保守主义运动”,组织了“历史和哲学

的中间派”。1992年7月,他创立了“新权利”杂志。在1993年秋天,由于他在第

1和第4电视频道上的周期节目“世纪秘密”中的演讲而大获轰动,他脱颖而出。2000年初,他曾提议将俄罗斯首都迁至喀山。

2001年4月21日,在全俄政治公共运动“欧亚大陆”的创始大会上杜金当选

为该运动政治委员会主席。该运动的目标宣布为“普京领导俄罗斯成为欧亚主义思想的真正胜利……我们从根本上完全支持总统。”

杜金还是位有才华的诗人,写有诗歌《绝对黎明》。进入21世纪后,他积极著书,其主要代表作有:《绝对之路》、《俄罗斯欧亚主义的复仇》、《保守主

义革命》、《俄罗斯地缘政治》、《欧亚大陆之谜》和《思想之战》等60多部

书籍。他的人生格言是:俄国人发明了不滚动的轮子和滚动的烤箱;检测俄罗斯

人时,所有设备都会损坏;俄罗斯人以自己的方式来衡量一切,这一切是无限的。[1]

杜金从一位中国教师那里获得了道教传统的启蒙,并从他作品中获得的知识

出版了学术著作:《理性之路》和《形而上学之路》以及关于中国的《中间帝国》和关于老子道德经的《学者中国》一书。

二、杜金东方哲学研究中的中国佛学研究

杜金对东方哲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他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立而又独特

的文明体。他对中国文化“三位一体”的儒、道、佛文化颇有兴趣,于2017年在莫斯科出版了关于中国文化的专著《远东文明黄色的龙》。杜金作为一个当代学者,想要揭示一个深刻而无比独特的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他作为一个俄罗斯人,尽可

能深入地描述中国文化的结构,并给出了最可靠的结论。

杜金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注意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考古资料和编年史只记录到公元前两千年中期的历史。重要的是,

与其他三个古老文明:希腊(地中海)、伊朗和印度文明相比较不同的是,他们

文明的基础都是来自中亚的以印欧游牧民族为核心的,而中华文明的核心民族却

与之不同,是“汉族”。很明显,汉族的直系祖先定居在中国北方的黄河两岸。这

禅语与禅修的时尚风,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禅语与禅修的时尚风,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时下,“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语”,“禅修”也成为了“时尚”,各种形式的禅修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文化创意活动颇显活力,不断吸引着社会各阶层的爱好者们参与其中。那么,作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禅文化”,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又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值得我们回味与思考。 一 禅,又称“禅那”,有“静虑”“思维修”“弃恶”等义,习惯与禅定、禅修、禅法等并称而成为具有特别意义的名词。禅是源于印度的一种禅定方法,随着佛教传入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之后,逐渐形成了佛儒道文化信仰体系中普遍施用的一种“开悟见性”之法,进而演变成“安身立命”的一种生活智慧,传承至今。《六祖坛经》所谓“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被外在现象所迷惑所束缚,也不能被内在意念所误导所纠缠,内心保持冷静与平和,举止能

够自持与理智,心行相应,清净善美,就是禅定。这有如《大学》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作为一种方法,禅有“坐禅”之意,如达摩面壁,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之法,而到达“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驰”,寂静思虑,身心轻安;作为一种智慧,“禅不用坐”,而实现“坐亦禅,行亦禅,语默动静体自然”,身心合一,生命升华。因此,禅或禅定,就是要让我们面对现实的诸多现象进行内在反思,透过生命的现象探求其内在的法则(法性或佛性),并能在体认有关法则中获得生活的智慧,得到心灵的安顿、精神的超越。因此,禅是一种省察的方法、一种精神的境界、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人生的智慧。 当然,如果执著于禅修,或者在禅修中偏执于“顿悟”与“神通”,或者只是用禅的外衣去包装纯粹物质利益之企图,那必将会“著静落空”,背离“直指人心”之宗旨,最终也必将事与愿违。因此,我们谈禅、谈禅定,不能谈玄说妙,不能脱离人生实践,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能脱离社会人群。禅的境界、精神和智慧,恰恰就在于生活中的行走坐卧、举手投足间,只有通过生活的实践与社会的考验,才能得以体现和彰显。禅与生活是“不二法门”,在生活中禅修,在禅

中国佛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佛学院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佛学院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全国汉语系高级佛学院。学院教研条件充足,师资力量雄厚,培育人才遍及国内外,在海内外拥有广泛影响。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院教育成果,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院决定扩大研究生招生范围,面向全国佛教界招收佛学专业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爱国爱教、品学兼优、学修并重的研究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造就热爱佛教事业,能够担当教案研究、文化交流、寺院管理等弘法利生重任的佛教栋梁。 二、学制及招生名额 、学制三年,全日制授课,完成课程学习任务,通过毕业论文。 、招生名额:名。 三、招生条件 、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志愿服务于佛教事业。 、具有佛学院、或在其它社会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青年僧人。 、年龄在周岁以下,出家时间一般不少于五年、受过具足戒。 、无婚姻或恋爱关系;无犯罪记录。 、相貌端正,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无精神病史及其它传染病或残疾。 四、招考办法及有关规定 、凡符合本院招生条件者,若在地方佛教院校,由地方院校向当地宗教部门推荐报名;若在地方寺院的青年僧人,由本人所在地的佛协组织或寺院组织, 向当地宗教部门推荐报名。 、各省院校及佛协组织部门推荐考生时,应严格把关,推荐品学兼优、学修精进的青年僧人报名。 、报考者需把学历证明及体检表,免冠僧装二寸近照五张,随同报名表函寄本院,经审核符合报考条件后,发给准考证。【寄来:(1)报考登记表、(2)体检表、(3)推荐介绍信、(4)约字个人小传、()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明复印件、()二寸免冠白底近照五张。】 、报名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截止。 、按通知规定时间,持准考证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考试内容:()提交专业的佛学学术论文一篇(字数要求:至);()笔试:佛学、语文、英语、时政;()面试:回答专业导师提问。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才看到第10条就已经平静很多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5.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

中国佛学美学

中国佛学美学 中国佛学美学 禅数学与般若学中国佛学首先与美学发生联系的是禅 数学与般若学。禅数学是由于《阴持入经》《安般守意经》 等小乘经典与《般舟三昧经》等大乘经典的传译而形成的。始为东汉安世高(约公元2世纪)所传,后经严佛调、康僧会 至道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后来,又被创造性地转化到天台宗和禅宗思想之中。禅是梵音“禅那”的略称,其本义为静虑、弃恶、思惟修。禅法亦即是定心之法,在禅数学中,禅法亦即止观之法。“止,摄也,摄六情还意,不复受。”(《阴持入经》注)止在梵文中意思是止寂,即止息妄念,换言之,通过建立一种特殊的注意机制,使之不再驰骛于外物而内照,这样人们就可以在独特的无意识状态中卸去存在的重负,从而在对感性世界的受动关系中解放出来。何谓观?“彼从一切法,寂然能解受,是谓观想,令止跓一切知。”(《阴持入经》)观即是在止的基础上激发出来的遍知一切的智慧。由止到观,就是由定发慧,从心理学意义上的解脱进入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解脱(这一点在后来禅宗思想中大大发展了)。这里,禅数 学这种通过仪形修习和心理消解令人达到解脱之境的心理 主义的宗教法门,用现代语言说来,事实上是致力于确立某

种审美心境,即通过特殊的注意机制的建立,强力地摒功利、超欲念,切断人对世界的受动关系,在澄明的内照状态中,使人达到高度的心理自由,并由此得窥生命的奥秘。“得斯寂者,举足而大千震,挥手而日月新……夫执寂以御有,崇本以息末,有何难也!”(道安《安般注序》)禅数学的传播研习中,道家思想是一个潜在的思想背景,老庄思想中通过无限的心理消解而获得无限的精神可能的观念,潜伏其中,从而使这种宗教—审美心境获得了至高的人类学意义。禅数学虽止观并重,然着力处主要在止与定,即仪形修习这一层次上。观即慧这一方面则主要在般若学中得到发展。般若学是以大乘佛教的般若系经典和龙树所创的中观学派的思想为基点 的佛教思想流派,远肇于东汉时期般若系经典的传译,而大盛于魏晋南北朝阶段。般若学与魏晋玄学互为表里,从而把中国佛学思想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形成了“六家七宗”的繁荣纷纭的局面。般若梵文原意为“智慧”“明”等,其全称为“般若婆罗密多”,意即“智度”“明度”“无极”,等等。般若学的要旨就是通过至高的智慧使人从有限的现实存在中得到超度。般若学的内核为大乘佛学的空观理论,以缘起无自性为诸法实相,即认为宇宙万有都是在相依相待的无限条件下方得以存在,故而并无自性,即没有恒定的内在本质。洞明这一点是体悟存在的意义的第一基点。般若学的杰出代表僧肇 (384~411,一说374~411)指出:“圣人乘千化而不变,履万

震撼世界的66句禅语

震撼世界的66句禅语 1、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2、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3、生活磨砺了人生,这一路走来,学会了接受。 4、相信自己,一路风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5、活着的气度则是要刚柔并济,胸中有天地。要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要傲骨侠肠,正直勇敢。 6、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7、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8、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9、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0、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1、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12、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3、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14、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15、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16、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17、放弃自己,相信别人,这就是失败的原因 18、上帝决定了谁是亲戚,幸运的选朋友方面给你留了余地!

19、在人生清醒的时刻,在哀痛和伤心的阴影之下,人们离真实的自我最接近。 20、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独自旅行,不受羁绊,没有约束。有一天,背上包,带上自己,有多远,走多远。如果没有信仰,就把旅行当做你的信仰,这一生,都走在朝圣的路上。 21、美丽的维纳斯雕像是一件艺术品,代表着缺陷之美,那么有韵味、纯洁,让人陶醉。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追求一种完美,极其苛刻,使自己陷入困境,压得喘不过气来。任何的完美都是相对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完美! 22、有用的知识是力量,没用的知识是废物。 23、智慧的人总是把嘴巴放在心里,而愚昧之人反而把心放在嘴里。生活中总有些许不如意你想要发泄,但若不经过思考的抱怨,只会让人变得愚昧。朋友,愿你学会用心,让生活美丽。 24、如果爱你是错的话我不想对如果对是等于没有你的话我宁愿错一辈子 25、世上大多数人都有这么一张面具的平时虽然看不到它但到了必要时就会将这张面具戴起来。有人是为了要隐藏自己的悲哀有人是为了要隐藏自己的愤怒有人是逼不得已不得不以笑脸迷人有人是为了要叫别人怕他。也有人是为了要隐藏自己的恐惧 26、奇迹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27、真君子是以入世之态度做事,以出世之态度做人。 28、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远虑是无穷尽的,不要让远虑成为近忧。人生路上有无数的驿站可以歇脚,有的包袱可以等到该背的时候再去背,用不着把所有的包袱都背在今天的背上。我们不是超人,精力总是有限的,不要试图在今天解决明天的所有问题。 29、流年的秋季,离别的场景,还一一浮现于眼前。萧瑟的秋风吹散所有的缠缠绵绵,枫叶飘飘,落英缤纷,掩盖了一地的心碎!看着愈渐模煳的背影,欲想挽留却泛发无力,泪滑落,心凄然!任凭其颤颤巍巍的身影就这样渐行渐远 30、的不是失去什么而是失去的永远失去,虽然或许曾经拥有,至少但是希望再有一次,悔恨重来珍惜的机会——哥这小半生。 31、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32、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经典禅语集锦_格言

经典禅语集锦 66句爱的禅语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经典爱情禅语张小娴的1.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2.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3.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 禅语莲心 1、聪明的女子值得同情。 2、一个女子的寂寞就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如果一个男人对我伸出手。如果他的手指是热的。她是谁对我其实已经并不重要。 3、我会惧怕孤独吗?我只是偶尔会感觉寂寞。 佛祖的爱情禅语一、石头问:我究竟该找个我爱的人做我的妻子呢?还是找个爱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佛笑了笑,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你自己的心底。这些年来能让你爱得死去活来,能让你觉得生活充实,能让你挺起脚不断往前走,是你爱的人呢?还是爱你 禅舞不二歌词逃生门怎么上了锁有个人还困在里头被下了魔咒住进了一座迷宫叫想不通hello 真的没那么严重拜托其实到处有出口就像我无师自通发明了禅舞不二的舞功头顶上挖个洞你的脑袋早应透透风把眼镜都踩破世界让它变得朦胧一点就通老和尚都懂跟着1/ 9

喜欢和爱的不同之处喜欢,是一种心情。爱,是一种感情。喜 欢,是一种直觉。爱,是一种感觉。喜欢,可以停止。爱,没有休止。喜欢一个人,特别自然。爱一个人,特别坦然。喜欢一个人,有时候盼和他在一起。爱一个人,有时候怕和他在一起。 喜欢和爱的区别答案很简单,用心,用智慧,“懂的是幸福,快乐不为什么”。“不懂的是烦恼,伤心和痛苦。为什么?为什么”?喜欢可以放弃,爱却难以割舍。喜欢一个自己心爱的人,要有勇气,也须要“利”气,爱一个自己心爱的人,“互相有利益”不难也。 爱情禅语:人世间有种情感叫“喜欢”,另一种叫“爱” 爱情禅语:人世间有种情感叫“喜欢”,另一种叫“爱” 人世间有种情感叫“喜欢”,另一种叫“爱” 喜欢是和他讨论问题争的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在他面前像个刺猬一样从不认输,但在心里却早已暗暗佩服他的见地他的才华。 饶雪漫超经典爱情语录我没有月亮。这个月亮是很多人的,但不是我的。温暖遥不可及。《校服的裙摆》我们就是这样苍老的,从时光的一端辗转到时光的另一端,请别说再见,不需要再见。《校服的裙摆》爱情在十七岁,只是一个令人徒然疼痛的遥不可及的字眼。韩寒经典伤感搞笑语录 1.真理往往是在少数人手里,而少数人必须服从多数人,到头来真理还是在多数人手里,人云亦云就是这样堆积起来的。第一个人说一番话,被第二个人听见,和他一起说,此 时第三个人反对,而第四个人一看,一边有两个人而一边只有一个人,2/ 9

为什么说心性学说是中国佛教思想的主流

为什么说心性学说是中国佛教思想的主流? 在漫长的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佛学继承了印度佛教心性论的概念、范畴、命题和思想,并加以拓展,将般若性空论与涅槃佛性论融会贯通,形成了带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心性学说,并在中国佛教思想发展的大潮中占据了主流地位。 心性学说,是从“心”和“性”两大基本范畴展开的。“心”是佛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是主体性的标志和成就佛果的关键。佛教所说的心,通常有以下四种含义:一、肉团心,即物质的心,心脏;二、缘虑心,即具有思考作用的心,主要指意识的功能;三、集起心,指积集种子生起现行的第八识;四、如来藏心,即众生乃至宇宙万物的真实本性,也就是自性清净心。“性”,指本来具有,无可变化的实质、本质。“性”通常与“相”相对,有时也可以互用,如诸法实相即诸法实性。佛教中,与性有关的范畴有法性、佛性、众生性等,主要讨论的理论观点有性之善恶、染净、空有,本有始有,等等。性与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在中国佛学中,心性主要指心的性,心的本性、本质。 中国佛学的心性理论十分丰富多彩,其中对心的论述,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地位、功能、作用和结构的角度,将心分为心王和心所两方面,并从理论上概括出心的体、用,或体、相、用;二是从性质上,对心作出价值判断和分类,即真心和妄心(净心和染心),由真心衍生出自心、本心、平常心等概念,给传统佛教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三是从心神、心物、心佛三种关系来看,心与意、识二者的关系被视为体与用的关系,通常用妙神、妙识、神识、识精等概念来表述心的微妙。在心物关系上,主要有心物不二与唯心所变两种观点,并由心与物的关系拓展到心与理的关系。在心佛问题上,中国佛学的主流持心佛不二、即心即佛的观点。中国佛学对性特别是佛性问题也有详尽的阐述和独特的发挥,提出了性具善恶、无情有性、穷理尽性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理论学说。 中国佛学的心性学说远承印度佛教而形成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主要彰显了将人的内在心性作为解脱之道的思想。从哲学上看,佛性论实际上是佛教的心性论,主要从探讨解脱主体与解脱途径的角度对心性问题作了诠释。印度部派佛教,就曾对宇宙万法的实有假有、心性的净染等问题展开过广泛的讨论。大乘佛教时期不仅出现了倡导“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涅槃经》,还形成了佛性一如来藏思想,强调“如来即在众生身内”,是一切众生成佛的根本依据。虽然这种思想因与无我说不合而未能在印度佛教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它传人中土后,却由于与传统的灵魂不死观念和儒家的心性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受到了中土人士的欢迎。东晋时,道安的“宅心本无”、慧远的“法性论”就都有抬高“心性”在解脱中的作用的意向,而僧睿等人更把般若空观与涅槃佛性结合起来理解,使反本求宗、依持心性(佛性)获得解脱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基本理论。晋宋时的竺道生,进一步以空融有,空有相摄,在理论上将非有非无的般若实相与众生的内在佛性会通起来,从而把成佛由对外在宇宙实相的体认转为对自身本性的证悟,更突出了众生的自性自度。南北朝时期佛性论的主流是从涅槃解脱的角度把常住的佛性与“冥传不朽”的“心神”等联系在一起,以“神识”、“真神”等来表示业报轮回的主体和超凡人圣的解脱之因。梁武帝的“神明成佛义”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反映了中国人对心性佛性的一种理解。

中国佛学院年本科生招生简章

中国佛学院年本科生招生简章 中国佛学院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全国汉语系高级佛学院。学院教研条件充足,师资力量雄厚,培育人才遍及国内外,在海内外拥有广泛影响。 一、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信仰虔诚的佛学学术研究人才,佛学专业教案人才,国际佛学交流人才和各地寺院的高级管理人才为基本目标。 二、学制及招生名额 .本科四年。招生一班,共名。 .课程设置:佛教史、唯识、中观、天台、华严、禅宗、净土、律学、佛教文物、佛教音乐、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中外哲学、历史学、文献学、时政、外语、书法。 三、招生条件 .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出家青年僧人。 .具有中级佛学院毕业及高中毕业以上或同等文化程度,经过一定时间的出家考验,信仰坚定,品学兼优,志愿从事佛教事业的青年僧人。 .年龄在至周岁之间。 .无婚姻或恋爱关系;无犯罪记录。 .相貌端正,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无精神病史及其它传染病或残疾。 四、招考办法及有关规定 .凡符合本院招生条件者,若在分院和地方佛教院校,由分院或地方院校向当地宗教部门推荐报名;若在地方寺院的青年僧人,由本人所在地的佛协组织或寺院组织,向当地宗教部门推荐报名。 .各省院校及佛协组织部门推荐考生时,应严格把关,推荐品学兼优、学修精进的青年僧人报名。 .报考者需把报考材料备齐后函寄本院,经审核符合报考条件后,发给准考证。【寄来:(1)报考登记表、(2)体检表、(3)推荐介绍信、(4)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明复印件、()二寸免冠白底近照五张。】.报名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截止。 .按通知规定时间,持准考证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考试科目:佛学、语文、政治、史地、英语、课诵。 五、录取与入学: .录取考生,按照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录取通知书由本院直接寄给本人。凭录取通知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被录取者应持以下相关证明,按规定时间到本院报到。【随带:(1)录取通知书;(2)当地宗教部门及推荐单位介绍信;(3)所在寺院住持,

佛教中的经典悟道禅语

禅语悟道 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况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是路。 【禅语悟道】1善事多做,长存善念,问心无愧,理得心安。2心有主见,不听传言,莫论人非,笑对人间。3胸怀坦荡,处事坦然,心宽体健,益寿延年。4热闹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省去许多烦心事;冷落时存一份向上的心,才能享受到许多真乐趣。 【禅语悟道】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这世上,笑笑人家,也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 【禅语悟道】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禅语悟道】1不懂装懂是聪明,懂装不懂是智慧。2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3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4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5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6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7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 【禅语悟道】1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2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3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4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5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6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化敌为友。7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舍得微笑,得到的是友谊;舍得宽容,得到的是大气;舍得诚恳,得到的是朋友;舍得面子,得到的是实在。。。有些人竟为了两片薄面而争,为了一条贱命而战,值么?累吗?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人生七味心药】[1]心善,乐善好施是大爱无疆的蔓延;[2]心宽,宽大为怀是足智多谋的恬静;[3]心正,正大光明是憨厚耿直的凸现;[4]心静,静心如水是博大精深的境界;[5]心怡,怡然自得是达观开朗的淡泊;[6]心安,安常处顺是知足常乐的欣慰;[7]心诚,诚心诚意是高风亮节的镜子。 【怎样与9种人打交道】1口蜜腹剑的人:微笑着打哈哈。2吹牛拍马的人:不要与他为敌,3尖酸刻薄的人:保持一定距离。4挑拨离间的人:最好谨言慎行。5雄才大略的人:虚心地学习。6翻脸无情的人:应该留一手。7愤世嫉俗的人:睁只眼闭只眼。8敬业乐群的人:工作卖力气。9踌躇满志的人:尽量顺着他。 人生贵在活得充实,而不是活得长久。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功。柏拉图说:最先和最后的胜利总是征服自我,只有那些能够科学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设计自我,严格地管理自我的人,才能站在历史的潮头去开创崭新的人生。 人要知足常乐,宽容大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简单生活才能幸福生活。要定期的对记忆进行一次删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摈弃。格式化自己,就是为了删除你。张爱玲说: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佛学中国化进程及必然性

佛学中国化进程及其必然性摘要:刚刚学习佛学中国化,不禁对其形成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阅读有关书籍和相关网络知识之后,我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归纳,潜入的进行了论述,佛学在中国化得进程中经历过那些过程和曲折,佛学的中国化是否有着时代的必然性,都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佛教;佛学;中国化;历史必然性; 从古到今佛教一直是很多人精神赖以寄托的精神彼岸。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权宜方便说而已,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上的很多人。但同时,佛教对人文社会也有着优良的影响。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代印度,但是其发扬光大却是离不开中国,这个5000年文明的历史古国。佛教的创立者公认为佛陀,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释迦摩尼,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从佛教的创建不难看出,佛教的根本在于普度众生,完成自我认知与救赎,在精神上得以解脱和救赎,得到精神世界的净化。其实,只要是一种精神力量就会让人们对其产生某种精神上的崇拜和寄托,就会成为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工具。佛学传入我国是在两汉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刚刚确立主导统治地位,必然需要在精神领域去征服,感化,甚至去奴役他的臣民,所以,两汉的统治者,不断利用各种学派思想去让他的臣民趋于安定。可以说,佛教的中国化,其实是统治者为了更好地,方便地维系其统治。所以说佛教在中国历史的兴衰,完全取决于是否能为统治者更好的服务。 佛教的兴起,首先是统治阶级提倡的结果,然而佛教的发展,又和统治阶级构成矛盾,因而时常遭到禁断。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一直很尖锐,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经常迫使人民群众铤而走险。统治阶级就是利用劳动人民绝望的心理,向人民推销精神毒品。甚至有的统治者连佛到底有没有,都断定不下来,却要鼓吹佛教,原因就是佛教禁断人们的欲念,不准百姓有生存的想法,忘却自身,为统治阶级服务,因而可以从思想上控制人民,有利于封建统治。这就是为什么统治阶级要极力提倡佛教。东晋和南朝的大部分皇帝,都是提倡佛教的,到梁武帝

佛学论语

中国佛学禅语经典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您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您烦恼。因为您自己的内心,您放不下。 3、您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您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您,您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当您快乐时,您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您痛苦时,您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您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7、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8、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9、您不要一直不满人家,您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您自己。 10、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1、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2、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您多口下留情。 13、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您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您一口,难道您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 14、同样的瓶子,您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您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5、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您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您深入了解后,您会发现原不是您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16、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17、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您懂吗? 18、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19、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0、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您才能得到自在。 21、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经典禅语句子

经典禅语句子 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华严经》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複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释迦牟尼佛《华严经》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华严经》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凡性是功,平等是德。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明与无明,凡夫见二。 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 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华严经)——佛经《华严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鸠摩罗什《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鸠摩罗什《金刚经》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金刚经》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

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要论

心性和谐思想是中国佛学和谐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具有融合中印佛教心性思想的特征,它突出发展了印度大乘佛教的智慧解脱思想,相对于印度佛教而言,具有关注现实人生、现实人心、现实之用的特征。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体现在修行观上、心性本体论和境界论上,具有将心性和谐推展到现实人生,将内在精神和谐与应对世间智慧相结合的特征。研究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对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学术界关于佛教和谐思想的一般性探索较多,往往将中国佛学与印度佛学的和谐思想作笼统的阐述,而就中国佛学和谐思想则没有专门论述。和谐本身存在不同的层次,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面。和谐精神是古代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维度,东方古代文化均倾向于将和谐视作世界万物存在的本然状态,作为人自身生命、人格修养、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存在状态,作为自身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中国佛学作为东方古代思想的一部分,同样体现出鲜明的和谐精神。中国佛学和谐思想是在印度佛学和谐思想基础上,吸收融合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和谐思想形成的。中国佛学和谐思想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以心性和谐思想为核心,是从心性和谐出发,关注社会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本文主要论述中国佛学的心性和谐思想。 中国佛学继承了印度佛教以心的解脱和心性和谐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思想特征,心性和谐思想在中国佛学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南北朝时期的涅槃佛性论诸家异说多从心神、心识角度诠释佛性,以及隋唐佛学重心向心性论的偏移,均体现了中国佛学对心性问题的关注。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在印度佛学心灵净化、心性本净观念基础上,吸收融合了老庄玄学心性自然观念、体用一致思想,以及传统儒家的性善理论,具有融合中印佛学心性思想的特征。一方面,中国佛学心性论继承了印度佛教对心灵净化的基本追求,继承并充分发展了印度佛教智慧解脱的特征。另一方面,中国佛教心性论又通过吸收融合传统文化精神,形成了不同于印度佛教的思想特征,这突出地体现在中国佛教心性论对现实人生、现实人心、现世之用的关注上。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融合中印佛教心性思想,及关注现实人生、现实人心、现世之用的特征,在中国佛学修行观、本体论和境界论当中均有具体体现。 一、心灵净化与智慧解脱 佛学是一种以人生解脱为根本目标的宗教哲学,不管是原始佛学、部派佛学,还是大乘佛学,以及不同时期的中国佛学,均没有改变佛教对人生解脱的根本追求。在对解脱的理解及如何实现解脱问题上,不同佛教流派的认识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对心灵净化和智慧解脱的强调则是基本一致的。佛教认为,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在于无明、爱欲、执取,原始佛学十二支缘起论“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即系统阐明了无明、造作(“行”)、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的勇气。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 所以,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生当中都有, 佛法还是在世间的,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社会上无处没有佛法。虽然佛教说,末法时代佛法要没落了,可是佛在大乘经典上,根本没有讲末法、像法、正法。佛法在世间是不生不灭的,真理在世间是不会变的,不过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表达有所不同而已。它不一定是这个形象,也不一定是这个宗教,但所行的都是佛道。 「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外表看起来是在拍马屁、奉承人或作假,可是都是方便。有的人说话中不提一佛字,但是讲的都是佛法。我常希望你们同学能走这种菩萨道,尤其是今天这个时代,一讲宗教人家就头大。你可以不用说教的方式嘛,宣扬佛法不一定要讲佛经。可以把佛经变成电视剧、电影、笑话,只要把真理放进去了就是弘扬佛法。说不好听的,这就是「曲学阿世」,把真正的佛法作了改变,来拍世上群众的马屁。但是行菩萨道的人不怕这些罪名,他宁可谄媚众生,用善巧方便的手法,去表达佛法的精义。但自己要有修持,有善巧方便,才可以不照老路子走,否则你不要轻言佛教革命。 学佛要度人,什么是度人?你作人家的桥梁是度人。度人的方法太多了,不只是劝人出家才是度人,那是作理发匠度人。度人是作众生桥梁,助他渡过苦海,解除他的烦恼痛苦,甚至进而使他证得菩提。 中国老话说文人千古相轻,我改了几个字来形容宗教界,就是宗教界千古相仇,彼此攻讦不休。跑江湖献艺卖膏药的,就是千古相恨,等于做生意说同行是冤家。学佛第一个要学谦虚,例如济颠和尚,已经成就了,仍然装疯卖傻,让人家看不起。

中国佛学院本科班课程设置

中国佛学院本科班课程设置 学制设置 学制四年,共计八学期,包括复习和考试在内每学期二十周。 课程设置 一、基础教育课程: 1、古代汉语,1-4学期开设 教材:《古代汉语》(全四册),王力主编。 2、外语,1-8学期开设 (1)英语(必修), 教材:《新概念英语》(1—4册) (2)日语(选修) 3、中国通史,1-4学期开设 教材:《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 4、哲学史,5-8学期开设 (1)、中国哲学史 教材:《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2)、古代印度宗教哲学史(六派哲学) 教材:《印度学讲义》,传印法师编著。 (3)、西方哲学史 教材:《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 5、写作,1-4学期开设 教材:《汉语言写作》, 6、文献学与图书馆学,1-4学期开设 (1)文献学概论 (2)佛教文献学 (3)图书馆学 7、时政,1-8学期开设 讲授法律基础、宗教政策、寺庙管理制度、佛代会材料和佛协指示。 教材:《宗教政策问答》 8、计算机基础与运用(选修) 二、佛学基础课程: 9、基础佛学,1-2学期开设 (1)佛学概论 教材:《八宗概要》 (2)《大乘起信论》 10、佛教史学 (1)印度佛教史,1-2学期开设 教材:《印度佛教史》,圣严法著。

(2)中国佛教史,3—6学期开设 教材:《中国佛教简史》,[日] 镰田茂雄著;参考:《中国佛教史》,黄忏华著。 (3)南传佛教史,1—2学期开设 教材:《南传佛教史》,净海法师著。 三、佛学专业课程: 11、戒律学,1-8学期开设 (1)《戒律学纲要》 教材:《戒律学纲要》,圣严法师著。 (2)《四分戒本》 教材:《四分律戒本讲义》,传印法师著。 (3)《菩萨戒本》。 12、中观学,1-8学期开设 (1)《三论玄义》 (2)《百论》 (3)《中论》,教材:《中论》,鸠摩罗什译,《藏要》本。 (4)《十二门论》,教材:《十二门论释义》,刘峰著 (5)《维摩经》 (6)《肇论》。 13、唯识学,1-8学期开设 (1)《唯识三十论》 (2)《辩中边论》 (3)《摄大乘论》 (4)《解深密经》 14、禅学,1-8学期开设 (1)《中印禅宗史》 (2)《六祖坛经》 (3)禅宗思想史 (4)《楞严经》 15、天台学,1-8学期开设 (1)《教观纲宗》 (2)《童蒙止观》 (3)《十不二门》 (4)《法华经》 16、华严学,1-8学期开设 (1)《五教开蒙》 (2)《华严经旨归》 (3)《五教章》 (4)《金狮子章》 17、净土学,5-8学期开设 (1)《中国净土教理史》 (2)《往生论》或《弥陀要解》。 (3)《无量寿经》 18、因明学,5-8学期开设

“诗佛”王维

“诗佛”王维 “诗佛”王维 王维(701,761) 中国唐代诗人,画 家。字摩诘。祖籍太原 祁(今山西祁县),其父 迁家蒲州(今山西永 济) 。开元九年(721) 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 丞。40多岁时,先后 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

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对后人影响很大。 以禅入诗,为唐诗注入特有禅趣的王维(七?一至七六一,一作六九八至七五九),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维摩诘进入室中,故取字 号“摩诘”。开元九年(七二一),举中进士。张九龄为宰相时,擢升 他为右拾遗,不久转任 监察御史;一直到他辞 官退朝之前,官拜至尚 书右丞,当时的人尊称 他为“王右丞”。归隐 后,时常与高僧共游, 又和处士裴迪等日谈

经典,兴趣浓厚,不觉 疲乏。曾经皈依荷泽神会禅师,从之参禅。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兼通音乐。当时有被推崇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而王维则被称为“诗佛”,三人在盛唐诗坛上多有建树,可说是居三足鼎立的重要地位。 王维早年就信仰佛教,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于道光法师。他一生习禅,与南、北二系的禅师均有交往,先受北宗神秀一系禅学思想的薰陶,又受南宗荷泽一系禅学思想的影响。他的母亲崔氏曾“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大照禅师就是神秀的高足普寂。王维并写有《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谒璇上人并序》、《过福禅师兰若》等,大通就是神秀的諡号,璇上人就是瓦官寺的道璇,出于神秀门下,福禅师就是受神秀亲传,与普寂同门的义福或惠福,可见王维与北宗禅师有密切的接触交往。 王维与南宗的关系更为深厚,他除了皈依慧能大师的弟子神会外,还受神会之托,撰著《能禅师碑》,这是最早撰述南宗创始人思想的文献资料。他经常向神会请教佛法,他的许多诗作更常常“遥契南宗”,说明王维深受慧能、神会禅学思想的影响。另外,王维在《送衡岳瑗公南归诗序》中写到“滇阳有曹溪学者,为我谢之”,曹溪是慧能的传法处,曹溪学者是指南宗禅师,由此可知,他与南宗禅师交往的频繁密切。 王维非常推崇佛教史上的维摩诘居士,尤其《维摩诘经》的“净名杜口,文殊绝名”的“不二法门”,对禅宗影响很大。所以王维推崇禅宗与推崇维摩诘居士是一致的。 此外,王维对于净土宗的信仰,也倾心归向,他在《西方净土变尽赞并序》中说:“愿以西方为导首,往生极乐性自在。”王维常去听法的香积寺,就是净土宗寺院。他还与传扬密宗的温古和尚交往颇深。这一切都说明了王维对于佛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5.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6.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