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A.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C.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D.教学时间:第一课时E.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研究,研究番笕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勉励学生勇敢提)

2、教师:同砚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砚可以给他们提出建媾和看法。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2、学生准备。

1.2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常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绪、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讲授筹办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XXX。

二)自主研究: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砚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XXX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XXX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如许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一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单元

2.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1.过程与办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天下。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换研究活动的办法与结果。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讲授筹办]寻找一个合适的地址,筹办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适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换。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的活动记录中。(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换。(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换研究活动的办法与结果。

三、交换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晓得生物体的基本特性和基本需求;认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2.2、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办法:

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知识与技能:

1、晓得大天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不异的。

3、晓得植物都有相似的形状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绪、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讲授筹办:各种植物、纸、笔。

教学过程:

一、复

1、生物包孕什么?

2、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

2、新课

1、教师出示带来的各种植物。

2、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1页图片,问:

1)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2)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揭题:“植物的不同与不异之处”

4、仿述:

说说自己家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特点?用语言和图画描述一下。(如书本第11页)5、观察书本上第12页。

找出桃树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与不异之处。

6、比力

不同不异

1、叶子形状不一样。

2、每年种的次数不一样。

3、果实的大小、形状不一样。

4、茎的粗细不一样……1、都有根、茎、

叶。2、都有花、果实。3、都有种子。4、都需要阳光和水……三、对书籍上第13页内容举行讨论

1、随便选图中的两种植物,比力它们的不异与不同之处。

2、完成第75页的活动记录表,看谁找的最多。

2.3校园里的小动物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换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1、晓得动物的多样性。

3、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二、教学准备:各种标本、动物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

1、你晓得哪些动物?

2、它们生活在哪里?

3、为什么称它们为动物?

二、新课

1、揭题:“动物的不同与不异”

2、观察书本第14页,你见过这些动物吗?

3、它们叫什么名字?生活在哪里?

4、小游戏:猜一猜,它是什么?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小朋友可以提问,但答案只有是与不是,谁在最少的提问中,猜出是什么动物,那么他就赢了。例如书本第15页中的兔子、乌龟、牛等。

教师小结:适才同砚们讲的非常好,这些动物有许多不异之处,还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

5、找出狗和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有四条腿。

2)都有两只耳朵。

3)都能繁殖后代。

4)都要吃东西……

不同点:

1)吃的食物不一样。

2)大小不一样。

3)奔跑的速度不一样。

4)各自的作用不一样……

6、分类,并完成表格。

分类依据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动物称号

2.4植物动物人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办法:

1、会比力植物和动物的相似和不同。

2、会比力人与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换比力结果。

知识与技能:

1、晓得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性,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其它生物和谐共处。

2、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2、讲授筹办:各种动植物、人的图片。

三、讲授过程:

一、温

1、你晓得哪些动植物?

2、每种动植物都一样吗?

3、人是不是动物?

4、人与动物有何关系?

2、新课

1、揭题:“植物。动物。人”

2、动物与植物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以兔子和萝卜为例作比较)

不异点:

1)都是生物。

2)都会生长。

3)都需要水、阳光。

4)都需要营养……

不同点:

1)兔子会运动。

2)兔子有血、肉、骨。

3)它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

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样……

3、观察书本上第18页。

1)这些是动物还是植物?

2)这样有什么好处?

3)教师小结:有些动物在某些时候与植物几乎一模一样,有些植物在某些时候与动物十分相似,简直是真假难辩!怎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的呢?它们这样是为了更好的伪装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有时也为了捕捉猎物。

4、这些动物和植物之间有什么不同与相同之处?

1)老虎和松树

2)鱼和水草

3)袋鼠和树叶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完成在自备本上)

5、人

1)人是动物吗?

2)为什么?

3)人与黑猩猩比较,完成表格。

人和黑猩猩的相似点人和黑猩猩的不同点

都要吃东西人会制造东西

第三单元

3.1生命离不开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绪、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筹办:分组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2.学生筹办: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三.讲授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单元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研究: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不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学生新闻记者P24上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作业。

4.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1)生浏览P24下的实验内容。

2)按照要求完成该项实验。

3)把实验结果记在P78的表格中。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力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

3.2观察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二.讲授筹办:

1.教师筹办:

烧杯、滴管、蜡纸或锡纸(铝箔),方糖(或食盐)、木筷子、墨水、曲别针(或小钉子);酱油、牛奶、白醋、糖水(或盐水)、雪碧、水六种液体及热水等。

2.学生筹办:

纸巾(或手纸)、硬币、白纸、水杯、调料袋、塑料瓶盖。

三.讲授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揭开它的奥秘。

2.揭题。

二)自主研究:

1.观察水,描述水。

1)请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仪器或身边的可利用的物体,观察一杯水,你对这杯水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教师鼓励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当被水溅出来、洒出有什么现象?水滴在别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当越来越多的小水滴聚成大水滴时,水形成的圈有什么现象?几滴水从空气中落下时,呈现什么形状?……

4)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要求从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2.辨认水。

1)师出示六杯液体,请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教师介绍辨认方法:“一看、二闻、三尝”。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2)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

3.认识水的溶解现象。

1)研究糖水。糖水是怎样做出来的,糖到水里后有什么变化?

2)研究消融。学生汇报,教师夸大同砚们说的“化了”、“凝结了”在科学上叫做消融。(3)研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消融在水里。消融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说说生活中消融的应用。

4.认识毛细现象。

1)师演示实验:窄纸巾的下部插入带色的水中,先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再试试结果怎样?(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换。

4)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水往上爬的现象?

5)师生共同小结:科学上把不沿着缝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5.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师演示实验:

往硬币上滴水,大家共同数一数,直到水溢出时,一共可以滴几何滴水?再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水面,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换。

4)师生讨论。得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理解“张力”的意思。

5)书上P27下方的图中的实验。

6)学生共同研究这些问题。

三)课后作业;

1.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益,还是有害?2.完成P27下的两个研究实验。

3.3神奇的水

2、讲授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常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领。2.了解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二.教学准备:

烧杯、红色的水、薄纸巾或棉布条、一元硬币或曲别针、滴管、大的空塑料瓶、钉子或锥子、托盘或盆、盛水的、小物品(最好由一种材料构成的)、方糖、一两粒高锰酸钾、水、搅拌棒、玻璃棒。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我整理的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 一、活动目标: 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日,教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齐喊一、二、三!(教

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明白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教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教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此刻一齐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教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能够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能够用瓶子,也能够用调色卡,还能够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篇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篇 1.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2.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变化是生命体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方法比较叶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图片,带花苞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课课外作业及学生精彩发现激发学生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能不能看出树干变化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果实又是怎样变化呢? 二、观察叶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叶子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茎、叶 1、活动:根据讨论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交流:汇报我们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4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二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优秀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优秀5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 (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篇1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面七课的学习,对水的有了进一步的全面的认知,知道水结冰和融化需要什么条件等。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变化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了解很多物体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变化,也知道有些物质虽然大小、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原本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科学概念。本节课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清楚知道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但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还是缺乏概念。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本节课旨在从生活中常见的折纸等活动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是大小、形态变化但本质没有变化,并利用这些特点去联系生活实际。 【科学概念目标】 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3.用文字、图表、图片描述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形成了保护水和空气以及珍惜生命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观察并记录水的三态的变化与纸、橡皮泥发生的变化;讨论交流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的三态变化视频、教学课件 小组准备: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集: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 [教师准备:出示课件中水的三态变化的图片] 冬天河里的水结冰,热的时候导入故事图片,加入水的三态变化相关的图片。 1、提问:冰融化成水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冬天河里的水结冰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预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A.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C.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D.教学时间:第一课时E.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研究,研究番笕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勉励学生勇敢提) 2、教师:同砚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砚可以给他们提出建媾和看法。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我们周围的植物/动物/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里的树3。大树和草。观察水生植物5。植物叶子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 1.搜寻小动物2。蜗牛(I)3。蜗牛(II)4。蚯蚓5。蚂蚁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周围的材料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2、谁更硬一些3、比较 柔韧性4、它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谁流动得更快。比较水的量5。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 空间吗。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木是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活植物,是活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 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如果你亲自观察事物,你 会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培养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生命带来的活力。在观察的过程中,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 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量具(如卷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 学过程】一、导论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 什么植物最熟悉?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梧桐老师:这是梧桐树的照片。请仔细看这些图片。你能找到这棵梧桐树的哪些特征?你能找到什么时间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指南:照片很清晰,但我们从照片中找不到什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大树和这 张照片中的大树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的兴趣:学生的报告内容非常丰富。有些内容每个人都看过,有些内容从来没 有人看过,有些人可能从来没有真正见过一棵大树?正当想仔细看看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 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老师总结:这样,当我们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大树时,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 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老师引导孩子们交流他们心目中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使用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 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 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估:回到教室后,每组欣赏彼此的观察内容,并告诉他们如何从不同的记录中认 识到被观察到的树是一个活体。同时,将一名学生的记录表张贴在科学活动栏中供大家欣赏,并将其他学生的记录表交给老师阅读和欣赏。(应张贴记录表。) 有典型特色。) 4.结论:观察一棵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观察一棵树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个充满活 力的生活世界。多观察几棵树怎么样?下课后请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木。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教案 1.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2.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变化是生命体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方法比较叶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图片,带花苞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课课外作业及学生精彩发现激发学生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能不能看出树干变化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果实又是怎样变化呢? 二、观察叶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叶子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案精选10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案精选10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二课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8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模拟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P32页。 学生分组操作。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分组讨论发言,形成一个小组意见,写在纸上,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发言,最后把各小组的内容张贴在教室内的墙上。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教学准备:篇二 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乒乓球、尺子。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三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2、会拓印树皮的图案;画出树叶的形状。 3、能搜集一些实物的标本。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描述树。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树皮的拓印、几张大树的照片。 2、学生准备:白纸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大家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观察的那棵树是什么样的?”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师:“请你用动作告诉别人你看到的树的树冠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学生进行交流。 2、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师:“你看到的树的树皮是什么样的?” (生说师板书:粗细干…)“你能拓下来给大家看一看吗?” 3、学生到教室外拓印树皮。 (1)指导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师:“除了拓树皮,还有其他描述大树的方法吗?” (2)画画树叶的形状。 (3)展示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实。师小结:用图画、拓印做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师:“我们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学生到校园里寻找这课树。 三、课后研究。试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 、“纸”、“米饭喝淀粉”等六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标题: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 掌握物体的属性和特征。 3. 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4. 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5. 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 物体的属性和特征。 3.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4. 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1. 科学探究的方法的运用。 2. 物体的属性和特征的辨识和归类。 3. 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4. 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教材: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 2. 教具: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1. 导入:通过展示科学实验视频,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科学?科学探究有哪些方法? 3. 讲解:介绍科学的定义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等。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5. 总结:总结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第二课:物体的属性和特征 1. 导入: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提问:物体有哪些属性和特征?如何归类物体? 3. 讲解:介绍物体的属性和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并讲解归类的方法。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物体的观察和归类实验,加深对物体属性和特征的理解。 5. 总结:总结物体的属性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第三课: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1. 导入: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提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进行生物的分类? 3. 讲解: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如有机体、呼吸、生长等,并讲解分类的方法。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的观察和分类实验,加深对生物特征和分类的理解。 5. 总结: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认识。第四课: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和宇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思考。 2. 提问:地球和宇宙有哪些基本知识?如何认识地球和宇宙?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 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科学探究 第一课什么是科学 教学目标 1. 认识科学的概念 2. 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 3. 能够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科学方法的概念及应用 2. 科学技能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是什么”,引入科学的概念 2. 研究科学的概念:播放科学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含义 3. 研究科学的方法:解释科学方法的概念,帮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方法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 4. 研究科学技能: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考核评价 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 2. 学生实验成果 第二课科学常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科学常识的研究和了解 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常识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常识 2. 研究科学常识:介绍一些科学常识,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蜕变等 3.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训练学生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 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考核评价

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 2. 观察实验报告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课生活中的力 教学目标 1. 认识一些力的作用 2. 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3. 学会如何利用力 教学重难点 1. 不同种类的力的概念和效应 2. 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3. 力的应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1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1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创造、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 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

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 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开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 1. 实验材料。按课文要求准备。 2. 挂图 1课时 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一、引入活动 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时机。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 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 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讨论,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新教科版三班级上册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教科版三班级上册科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沟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沟通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沟通。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给每个学生准备: 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 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讨论。 2、学生观察: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3、沟通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 1、师: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2、生猜想,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师适当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 教案(全册)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身边的万物(一) 课时一:水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正确使用水的方法; 3. 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 1. 水的来源和种类; 2. 水的形态和性质; 3. 水的用途和重要性; 4. 正确使用水的方法;

5. 水的保护与节约。 教学方法: 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水,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和认知; 2. 演示法:利用实验演示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性质变化; 3.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水; 4. 合作研究法:分小组讨论水的保护与节约的方法。 教学资源: 1. 水样;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图片、图表和幻灯片; 4. 小组活动资料。 课时二:观察生活中的水 教学目标: 1. 观察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水; 2. 归纳总结水的用途;

3. 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 1. 饮用水、洗衣水、农田用水、厕所冲水等不同用途的水; 2. 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1. 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观察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 2. 讨论法: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用途的水,并进行归纳总结; 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用途与重要性。 教学资源: 1. 图片、实物样本; 2. 视频资料。 第二单元:观察水果和蔬菜(一) 课时一: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

教学目标: 1. 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 2. 分辨不同水果; 3. 培养细致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 2. 对水果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学生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并进行描述; 2. 比较法:将不同水果进行比较,寻找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3. 图片展示:展示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资源: 1. 不同水果的实物样本; 2. 图片。 课时二:观察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导读:本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可以用文字记录,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 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果实累累的季节 教学目标: 1、根据物体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2、对植物的果实进行分类 3、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了解果实的种类 教学要点: 这一节课所要探究的事物是果实。通过学生全面的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实。 学生准备果实,毛巾或餐巾纸。 教师准备小刀,盘子。 教学过程: 1.激发活动兴趣 先评比上节课制作的树叶书签:小组内评比,每个小组推荐2件好作品。 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并在“小科学家成果展示栏”里展示一个星期。 提出问题:植物都长有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叶子。除了叶子之外,树上最常见的还有什么? 2.果实展示会 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果实,开一个展示会。 (1)果实都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看到的和触摸到的果实形状

一样吗? (2)果实都有不同的味道,闻到的和吃到的味道一样吗? 学生小组内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把观察到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3.趣味活动——找“星星” 选择梨、苹果等果实,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用小刀切,看谁能找到“星星”,即种子的排列形式。 归纳果实的特征: 注意事项: (1)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既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到他人; (2)找到“星星”后,切开的果实、餐巾纸等要及时清理; (3)小刀、盘子、毛巾要及时清洗干净。 4.分类:找果实 ●把水果分一类,蔬菜分一类; ●把桔子分一类,苹果分一类; ●根据能否生吃进行分类; ●按照果实的颜色分类; 科学自助餐:马铃薯为什么不能参加果实大会。 拓展活动:采集植物的种子。 观察水生植物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流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学习重点】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学习流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