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我们周围的植物/动物/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里的树3。大树和草。观察水生植物5。植物叶子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

1.搜寻小动物2。蜗牛(I)3。蜗牛(II)4。蚯蚓5。蚂蚁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周围的材料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2、谁更硬一些3、比较

柔韧性4、它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谁流动得更快。比较水的量5。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

空间吗。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木是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活植物,是活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

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如果你亲自观察事物,你

会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培养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生命带来的活力。在观察的过程中,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

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量具(如卷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

学过程】一、导论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

什么植物最熟悉?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梧桐老师:这是梧桐树的照片。请仔细看这些图片。你能找到这棵梧桐树的哪些特征?你能找到什么时间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指南:照片很清晰,但我们从照片中找不到什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大树和这

张照片中的大树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的兴趣:学生的报告内容非常丰富。有些内容每个人都看过,有些内容从来没

有人看过,有些人可能从来没有真正见过一棵大树?正当想仔细看看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

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老师总结:这样,当我们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大树时,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

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老师引导孩子们交流他们心目中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使用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

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

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估:回到教室后,每组欣赏彼此的观察内容,并告诉他们如何从不同的记录中认

识到被观察到的树是一个活体。同时,将一名学生的记录表张贴在科学活动栏中供大家欣赏,并将其他学生的记录表交给老师阅读和欣赏。(应张贴记录表。)

有典型特色。)

4.结论:观察一棵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观察一棵树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个充满活

力的生活世界。多观察几棵树怎么样?下课后请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木。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持续关注树木的变化。【教

学重点】通过对树木的有序观察、描述和比较,尝试指出树木作为生命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在校园里挑选几棵大树作为每组的观察对象。同时,他们为每组准备了: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和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

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子任务:我们想在校园里观察的树在哪里?我们如何按顺序观察一棵树?(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

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中的观察记录记忆更好吗?(先用简单的文字写下来,回到教室

后整理成观察笔记。)2、观察并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当我们仔细而有序地观察这棵树的每一部分时,我们会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

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和团队成员。按观察顺序

记录。最好把采集的实物标本粘在一起。3、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小组的观察记录。你能猜出校园里是哪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生长?不同的树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

之处?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

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

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板书设计:

树木也是一样:它们都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和水。它们都有树干和树皮,有叶子

和果实??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

有些树皮光滑,有些粗糙,果实不同,叶子也不同??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课题:观察树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树木,学生能够掌握“看”、“摸”、“闻”、“听”等观察方法,并初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研究事物。 2.通过观察树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领悟自然界的美妙。 3.通过观察树木,学生能够了解树木的有关特征。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方法观察树木,并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拓印树皮观察树干,并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2.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3.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具学具:皮尺、放大镜、实物树木、拓印纸等。

教学流程: 一、引言 教师介绍树木的生长环境,并让学生回答校园里的哪些植物最为熟悉。 二、看照片 教师展示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出这棵树的特点。 三、回忆中 教师让学生回忆起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树木,并与照片上的梧桐树进行比较。 四、观察真正的树木 教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制定好观察树木的个人计划,并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五、总结

教师总结观察树木所获得的信息与发现,并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木。 板书: 观察树木的方法 观察记录一棵树 树的整体形态和器官 树生长的环境和生存需要 客观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继续关注树木变化 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行为反应,研究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细节描绘。 教学难点:学生对蜗牛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教具学具:放大镜、蜗牛模型、简图纸、彩色笔。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蜗牛,询问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二、探究 1.教师出示蜗牛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形和特征。 2.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模型的细节,并用简图纸画出 蜗牛的外形。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触角伸缩和身体躲进壳内的反应,让学生模拟触角伸缩和身体躲进壳内的动作。 4.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在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粘液痕迹,并描述蜗牛爬行的方式和腹足的细波浪状运动。 三、总结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首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共68页)

首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共68页) 目录 1.科学在我们身边 2.植物世界 3.栽培的植物 4.保护植物 5.动物世界 6.饲养动物 7.拯救野生动物 8.水 9.流动的水 10.用水量的调查 11.水和生命 12.空气 13.空气占据空间 14.空气的用途 15.空气和生命 16.岩石 17.沙和黏土 18.土壤 19.中国地质博物馆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1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二)科学能力 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三)科学知识、技能 1.感受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课的教学常规。 三、教学仪器、教材一览表 1.测量用的白纸、软尺和线绳。 2.自然界和科学家的图片等。3.岩石或树叶、昆虫标本。4.做实验用的实验器材等。测量用的软尺、线绳、铅笔、笔记本等。 四、单元教学课时:2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感受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初步了解科学课的教学常规。 1.科学在我们身边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 体验科学的欲望。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

2体验学科学和作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概括,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知道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了解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4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 2.体验学科学和作科学的基本方法,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准备:测量用的白纸、软尺和线绳。 学生准备:测量用的软尺、线绳、铅笔、笔记本等。 四、: 五、教学过程 1.谈话:从三年级开始我 们就开始学习科学课了。你 看看课本,然后想想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 2.在我们身边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从我们自己开始研究认识科学,学习科学知识。 1.观察:我们的身体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又是什么样的? 2.提问:对于我们的身体,自己想知道些什么问题?(出示表格)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张表格里面有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请在你想知道的问题后画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小组讨论 汇报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 初步认识科学。 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的 兴趣。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 (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篇1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面七课的学习,对水的有了进一步的全面的认知,知道水结冰和融化需要什么条件等。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变化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了解很多物体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变化,也知道有些物质虽然大小、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原本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科学概念。本节课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清楚知道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但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还是缺乏概念。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本节课旨在从生活中常见的折纸等活动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是大小、形态变化但本质没有变化,并利用这些特点去联系生活实际。 【科学概念目标】 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3.用文字、图表、图片描述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形成了保护水和空气以及珍惜生命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观察并记录水的三态的变化与纸、橡皮泥发生的变化;讨论交流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的三态变化视频、教学课件 小组准备: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集: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 [教师准备:出示课件中水的三态变化的图片] 冬天河里的水结冰,热的时候导入故事图片,加入水的三态变化相关的图片。 1、提问:冰融化成水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冬天河里的水结冰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预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篇1】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一、活动目标: 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日,教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齐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明白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教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教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此刻一齐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教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能够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能够用瓶子,也能够用调色卡,还能够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 【篇2】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A.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C.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D.教学时间:第一课时E.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研究,研究番笕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勉励学生勇敢提) 2、教师:同砚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砚可以给他们提出建媾和看法。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我们周围的植物/动物/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里的树3。大树和草。观察水生植物5。植物叶子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 1.搜寻小动物2。蜗牛(I)3。蜗牛(II)4。蚯蚓5。蚂蚁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周围的材料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2、谁更硬一些3、比较 柔韧性4、它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谁流动得更快。比较水的量5。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 空间吗。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木是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活植物,是活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 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如果你亲自观察事物,你 会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培养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生命带来的活力。在观察的过程中,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 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量具(如卷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 学过程】一、导论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 什么植物最熟悉?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梧桐老师:这是梧桐树的照片。请仔细看这些图片。你能找到这棵梧桐树的哪些特征?你能找到什么时间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指南:照片很清晰,但我们从照片中找不到什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大树和这 张照片中的大树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的兴趣:学生的报告内容非常丰富。有些内容每个人都看过,有些内容从来没 有人看过,有些人可能从来没有真正见过一棵大树?正当想仔细看看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 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老师总结:这样,当我们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大树时,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 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老师引导孩子们交流他们心目中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使用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 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 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估:回到教室后,每组欣赏彼此的观察内容,并告诉他们如何从不同的记录中认 识到被观察到的树是一个活体。同时,将一名学生的记录表张贴在科学活动栏中供大家欣赏,并将其他学生的记录表交给老师阅读和欣赏。(应张贴记录表。) 有典型特色。) 4.结论:观察一棵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观察一棵树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个充满活 力的生活世界。多观察几棵树怎么样?下课后请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木。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10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2、会拓印树皮的图案;画出树叶的形状。 3、能搜集一些实物的标本。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描述树。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树皮的拓印、几张大树的照片。 2、学生准备:白纸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大家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观察的那棵树是什么样的?”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师:“请你用动作告诉别人你看到的树的树冠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学生进行交流。 2、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师:“你看到的树的树皮是什么样的?” (生说师板书:粗细干…)“你能拓下来给大家看一看吗?” 3、学生到教室外拓印树皮。 (1)指导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师:“除了拓树皮,还有其他描述大树的方法吗?” (2)画画树叶的形状。 (3)展示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实。师小结:用图画、拓印做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师:“我们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学生到校园里寻找这课树。 三、课后研究。试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 、“纸”、“米饭喝淀粉”等六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和认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2. 知道生物、物理和地理的基本概念; 3. 学会观察、实验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培养探究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Module 1: 科学与生活Module 1: 科学与生活 - 单元1: 科学是什么 - 单元2: 科学与生活 - 单元3: 科学研究的方法 Module 2: 生物世界Module 2: 生物世界 - 单元1: 动物的基本特征 - 单元2: 植物的生活方式

Module 3: 物理世界Module 3: 物理世界 - 单元1: 实物与形状 - 单元2: 空气的存在 - 单元3: 光的传播 - 单元4: 音的传播 Module 4: 地理世界Module 4: 地理世界 - 单元1: 气温的变化 - 单元2: 天气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通过给学生展示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3. 互动讨论:利用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步骤

Module 1: 科学与生活 单元1: 科学是什么 1. 通过故事和图片引入科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科学的作用。 2. 引导学生讨论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 完成课堂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方法和过程。 单元2: 科学与生活 1. 展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对科学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单元3: 科学研究的方法 1. 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总结。 2. 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总结能力。 3.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Module 2: 生物世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篇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篇 1.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2.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变化是生命体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方法比较叶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图片,带花苞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课课外作业及学生精彩发现激发学生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能不能看出树干变化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果实又是怎样变化呢? 二、观察叶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叶子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标题: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 掌握物体的属性和特征。 3. 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4. 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5. 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 物体的属性和特征。 3.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4. 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1. 科学探究的方法的运用。 2. 物体的属性和特征的辨识和归类。 3. 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4. 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教材: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 2. 教具: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1. 导入:通过展示科学实验视频,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科学?科学探究有哪些方法? 3. 讲解:介绍科学的定义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等。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5. 总结:总结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第二课:物体的属性和特征 1. 导入: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提问:物体有哪些属性和特征?如何归类物体? 3. 讲解:介绍物体的属性和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并讲解归类的方法。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物体的观察和归类实验,加深对物体属性和特征的理解。 5. 总结:总结物体的属性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第三课: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1. 导入: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提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进行生物的分类? 3. 讲解: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如有机体、呼吸、生长等,并讲解分类的方法。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的观察和分类实验,加深对生物特征和分类的理解。 5. 总结: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认识。第四课: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和宇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思考。 2. 提问:地球和宇宙有哪些基本知识?如何认识地球和宇宙?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 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科学探究 第一课什么是科学 教学目标 1. 认识科学的概念 2. 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 3. 能够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科学方法的概念及应用 2. 科学技能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是什么”,引入科学的概念 2. 研究科学的概念:播放科学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含义 3. 研究科学的方法:解释科学方法的概念,帮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方法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 4. 研究科学技能: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考核评价 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 2. 学生实验成果 第二课科学常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科学常识的研究和了解 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常识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常识 2. 研究科学常识:介绍一些科学常识,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蜕变等 3.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训练学生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 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考核评价

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 2. 观察实验报告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课生活中的力 教学目标 1. 认识一些力的作用 2. 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3. 学会如何利用力 教学重难点 1. 不同种类的力的概念和效应 2. 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3. 力的应用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6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6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靠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阅历和学问,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遇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展亲近和关注四周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惜小动物,珍爱生命,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阅历和学问的根底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四周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开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预备】 1、在校园里预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洁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阅历和学问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沟通在肯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留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留意倾听同学的经受;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熟悉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预备 1、组织争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看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争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沟通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留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留意安全、关注和爱惜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当寻访做好预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8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模拟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P32页。 学生分组操作。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分组讨论发言,形成一个小组意见,写在纸上,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发言,最后把各小组的内容张贴在教室内的墙上。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教学准备:篇二 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乒乓球、尺子。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三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科学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