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上官婉儿存诗32首

上官婉儿存诗32首

上官婉儿存诗32首
上官婉儿存诗32首

上官婉儿存诗32首《彩书怨》表分居怅然之情

2013年09月18日 11:20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可惜如今只剩下三十二首,其实也不是遗憾,那

么好的诗,不可在人间长留,剩下三十二首,算是给足世人面子了。

项维仁所绘唐代仕女形象。来源:广州日报本文摘自《广州日报》2013年9月18日刊作者:佚名原题为:上官婉儿存诗32首《彩书怨》表分居怅然之情

诗词文赋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唐·上官婉儿《彩书怨》

上官婉儿的墓葬出土了,结果让专家失望,没有婉儿的遗体,也没有什么陪葬,只是徒有铭文而已,其实这是件好事,一个神仙般的女子,干嘛要在世间留下痕迹呢?空墓也很好,给大家留个想念,留个悬念,这就是美。

上官家族的美和智慧是有遗传的,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当年骑马上朝,经过长安城时,他的俊美和风范惊动了整座长安城。后来上官家族亡于武则天的毒手,婉儿的聪明灵秀却让武则天不忍下手,残忍地在她美丽的脸庞上留下一道刻印的同时,也留下了她美丽的生命和智慧。上官婉儿掌管文武大臣的表奏,而且还让她做决定,“多令参决”。

保留诗歌三十二首

上官家的文艺基因在婉儿身上依旧那么璀璨辉煌,婉儿每一次有诗出手,就会成为唐朝文艺界的热门歌曲,广为传唱。看看这首《彩书怨》,或许能知婉儿的心结。秋天的洞庭湖,树叶片片飘零,万里之外,思念夫君。秋露已浓,被窝冰冷;月亮西斜,锦屏空虚。思念之极,想演奏一首“江南采莲曲”,又屡次封好写给远在蓟北的夫君的信。

其实,写来写去,也没别的意思,只是表达长久分居的怅然。

婉儿有什么怅然呢?诗里的夫君或只是对内心深处悲伤的一个具象化而已。她承受着上官家族被血洗的惨痛,却不得不在仇家的眼皮

底下周旋,讨其欢心,人格的分裂如同人在江南,心在蓟北,托言思念蓟北,其实是在反复咀嚼自己凄凉的身世。

李隆基兵起,婉儿欲投诚,被拒绝,又被杀。李隆基旋即后悔,因为他毁灭的是唐朝的一个文化品牌,于是,唐玄宗又叫人收集婉儿的诗歌,汇成一个集子。

可惜如今只剩下三十二首,其实也不是遗憾,那么好的诗,不可在人间长留,剩下三十二首,算是给足世人面子了。

上官婉儿最经典的诗《彩书怨》赏析

上官婉儿最经典的诗《彩书怨》赏析 上官婉儿最经典的诗《彩书怨》赏析孔小河 上官婉儿,唐朝女子,久居宫廷,擅长诗文。 上官婉儿写过一首诗,叫做《彩书怨》,是这么念的: “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 【怨】 诗里面有一个类别,叫做“闺怨诗”。钱钟书在《诗可以怨》里面写到: “一个人失意不遇,全靠‘诗可以怨’,获得了排遣、慰藉或补偿。大家都熟知弗洛伊德的有名理论:在实际生活里不能满足欲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创造出文艺来,起一种替代品的功用,借幻想来过瘾。” 与其说思妇思念丈夫,更不如说是女人作为天生的感情动物,在闺怨诗里得到了一种爱情,仿佛一种相信。而在琼瑶的小说世界里,没有爱情的女性,生命基本凋零。上官婉儿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唐中宗的妃子。封建后宫的寂寞、残酷的生活土壤,是难有爱情的。 【时空】 一句『叶下洞庭初』,很好地化用了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道出了季节。“初”字给人的感觉总是新鲜的、好奇的、值得作回忆的,初心、初恋、初见,在这里则指向时间,是初开始落叶的时候。 上官婉儿诗里的“我”在洞庭湖边,“你”在天津蓟县,一南一北『相隔万里馀』。“馀”,还有多的,地理空间的延伸,思念的蔓延,总是会多一些。我想起几年前读高中,听收音机里唱歌:“……我想说我会爱你多一点点/一直就在你的耳边……” 【感觉】 『露浓香被冷』加深了秋凉的感触。浓浓秋夜,露水湿重,被子给肌肤传递着厚厚的冷,怎么睡呢,一个人。 『月落锦屏虚』是更为凄清的观照。月亮落下去了,这一夜失眠而过,房中仅有织锦屏风,没有丈夫,心里空虚,想来不忍惆怅。 “锦屏”“香被”,宫廷居所可算华丽,但宫廷生活却是“空虚寂寞冷”。这种物质与情感的巨大反差,恐怕是包括上官婉儿在内的所有后宫妃子都无法逃脱的命运。 【欲念】 “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 这便是《江南曲》。它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暗喻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

论上官婉儿诗歌对楚辞的接受_白玉婕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4卷 总第66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 2012(Vol.14 Sum No.66) 论上官婉儿诗歌对楚辞的接受* ● 白玉婕 (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其深远,文人诗文学习借鉴《楚辞》者颇多。在初唐的女性诗人中,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的诗歌尤其引人注目,她的诗歌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意象、典故等方面均对《楚辞》有不同程度的借鉴。 关键词:上官婉儿;诗歌;楚辞;典故;艺术形式;意象;接受 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2.06.126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2)06-0326-02 《楚辞》和《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双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辞》以其杰出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的心灵。《文心雕龙·辨骚篇》撮其要曰:  “故才高者苑其鸿才,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重蒙者拾其香草。”[1]颇为精辟的概括了后世文学对于《楚辞》的借鉴与吸收。 初唐时期,“宫体诗”仍然主导者诗坛,然而楚辞深受这一时期的文人的喜爱和推崇,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男性诗作受楚辞影响较大的有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时下女性诗人本来有限,加之女性诗作流传下来的甚少,故受《楚辞》影响者较少。据《全唐诗》记载,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女诗人主要有上官婉儿、武则天、文德皇后、徐贤妃、韦氏、薛瑶。这些女诗人中,出现了一些专职诗人,她们在在皇帝游宴时赋诗,奉制唱和,诗作大多清雅精致。这一群诗人中,成就较为突出的是上官婉儿。《全唐诗》录其诗32首。纵观婉儿的诗歌,发现在初唐女性诗人中,她的诗作受楚辞的影响较大。本文试从上官婉儿的诗歌形式和内容出发,分析其诗歌对楚辞的接受。 一、上官婉儿诗歌中直接化用了楚辞典故 上官婉儿(664-710),初唐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诗人、诗歌评论家。初唐著名诗人、西台侍郎上官仪的孙女。张说作《昭容文集序》云:  “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嘉献令范,代罕得闻,庶姬后学,呜呼何抑”。[2]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贴身女官,她不仅参与朝政,起草制诰,并且由于卓越的诗歌才华,奉旨品评诗歌,奖掖后进,奉和应制,对唐朝的统治、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上官婉儿诗歌对楚辞的接受首先表现为她对楚辞典故的化用。用典不仅能够营造相似的意象,而且能在一句之中精炼的概括出所要表达的情感。据《上官婉儿诗歌中的楚辞典故》一文统计,其中5处化用了《楚辞》典故,[3]引用《楚辞》典故的频率较高。以下本文在时作的基础上对此五处做更为详尽的分析与讨论,上官婉儿的诗歌流传下的共32首,其中仅有一首是抒情怀人之作,即《彩书怨》,其曰: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4] 其中“叶下洞庭初”一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典故。此处是明用。这一句为全诗铺垫了一幅深秋凄景图,给人一种凄凉惨淡感,这与《九歌·湘夫人》中开篇的布景相吻合。其次,这首诗的主旨是思念远方的爱人,这与湘夫人思念湘君的主旨又相吻合。不仅深化了典故中原有情感,还使整首诗具有一种情真意切之功效。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六中“莫怪留步,因攀桂松”,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此处是明用。《招隐士》为淮南小山所作,主要描写王孙为了观赏象征美德的桂枝,久留环境险恶的深山幽壑不肯归来,朋友焦虑不安,表达了希望王孙早日归来的急切心情。上官婉儿这首诗继承了楚辞的气势磅礴、意境阔大的传统,化用了因为追慕山中芬芳的桂枝而不肯归来的典故,用典精切,对仗极为精工。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十一中“人将薜作衣”一句出自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此处是明用。《九歌·山鬼》主要描写了一位多情而又美丽的山鬼在山中采灵芝以及和恋人约会,其中对山中景物的描写和人物衣着的描写十分夸张,山鬼出行“乘赤豹兮从文狸”,令人怵目惊心。然而山鬼“既含睇兮又遗笑”,“被石兰兮带杜衡”,香洁而美丽,全然没有恐怖的感觉。《楚辞补注》对“薜荔”一词的解释是 *收稿日期:2011-12-28 作者简介:白玉婕(1986-),女,甘肃金昌市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

中国历史故事-关于上官婉儿的轶事典故 上官婉儿的历史评价

中国历史故事-关于上官婉儿的轶事典故上官婉儿的历史评价 传说在上官婉儿出生之前,她的母亲郑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境里,郑氏见到一个巨人,巨人没有伤害她,而是交给她一杆秤,对她说:“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醒来以后回味这个梦,她想着,既然是能称量天下士人的人,那她怀的这胎孩子必定是个男孩! 不久之后,郑氏就生产了,不过这个孩子并不如她预料的那样,反而是个长得精致可爱的女孩儿。郑氏心里的失落感蹭蹭蹭的往上飙,然而等待着她的还有更惨的,她的公公上官仪是当朝宰相,可是却因为替高宗起草了废后诏书而被武则天记恨,最后全家遭殃,上官仪和其子上官廷芝皆被武则天所杀,郑氏和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也被没入掖庭为奴。 郑氏抱着上官婉儿:“你真的能称量天下士吗?”上官婉儿随即咿咿呀呀的附和,好像在认真回答郑氏的话一样。 就算成为了宫中奴婢,郑氏也依然坚持精心培养上官婉儿,她不希望上官婉儿长大以后成为无知的人。上官婉儿聪明异常,郑氏教什么她都一学就会,到了十四岁时,上官婉儿的才名甚至惊动了武则天。 武则天召见上官婉儿,并出题考验她,上官婉儿应对自如,一口气就写出一篇上佳的文章,令武则天惊叹不已。武则天惜才,免去了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从此将宫中诏命一事交付于上官婉儿,称“内舍人”。武则天准许上官婉儿参与政事,大多的诏书也交给上官婉儿起草,让其处理百司奏表,上官婉儿因此权势日盛,有“巾帼宰相”之称。 神龙政变以后,唐中宗复位,中宗喜爱上官婉儿,将其封为昭容,十分宠爱和信任她。 上官婉儿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组织宴会让朝中善作诗词的人参加游乐,让他们作诗作词。等他们作好诗词以后,中宗就令上官婉儿品评,但凡是上官婉儿选出来的第一名,往往有重金和官爵相赐。如此一来,许多求取功名利禄之人便纷纷吟诗作赋,在全国刮起一股作诗风潮。 另外,上官婉儿还酷爱收藏名书典籍,据说她曾藏书上万卷,所有藏书全都

上官婉儿历史简介 _1500字

上官婉儿历史简介_15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上官婉儿,664年生,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664 年(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因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母女才得免死,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被发配入内庭为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677年(仪凤二年),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在宫中召见,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片刻而成,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并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犯下死罪,但武则天爱惜她的文才而特赦,只是处以黥

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 从696年(通天元年)(《旧唐书》为圣历年)开始,武则天又让她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705年(神龙元年),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706年(神龙二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和他私通,并在她所起草的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非常恼怒。 707年(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假传圣诏调拨羽林军三百余人,奔赴武三思、武崇训的府第,将他们杀死,并诛其亲党十余人,然后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情急之下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就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集在太极殿前,闭门

智慧树知到《大学语文》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易经》 B.《诗经》 C.《楚辞》 D.《乐府诗集》 正确答案:《诗经》 2.【单选题】《蒹葭》选自《诗经》中的哪一国风() A.秦风 B.郑风 C.豳风 D.齐风 正确答案:秦风 3.【单选题】下列诗句中出自《蒹葭》的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C.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D.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正确答案: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 【单选题】《诗经》中的国风共包括多少() A. 60 篇 B.140 篇

C.160 篇 D.305 篇 正确答案: 160 篇 5. 【判断题】根据音乐的不同,我们把《诗经》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 , 创造并发展了“楚辞”这一新的诗歌样式的是( ) A.宋玉 B.屈原 C.唐勒 D.贾谊 正确答案:屈原 2.【单选题】《哀郢》选自( ) A.《楚辞·九章》 B.《楚辞·九歌》 C.《楚辞·天问》 D.《古诗源》 3. 【单选题】楚辞体在形式上最明显的特征是 ( ) A. 讲究格律

正确答案:楚辞·九章》 3. 【单选题】楚辞体在形式上最明显的特征是 ( ) A. 讲究格律

B.注重对偶 C.好用“兮”字 D.以四言为主 正确答案:好用“兮”字 4.【单选题】屈原生活的时代是()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 D.东汉 正确答案:战国时期 5.【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屈原作品的是() A.橘颂 B.天问 C.九思 D.离骚 正确答案:九思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李白“谪仙人”的称号出自() A.《本事诗》 B.《唐才子传》 C.《唐诗纪事》 D.《蜀道难》

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公布如宫斗剧 经历堪比武则天

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公布如宫斗剧经历堪比武则天上官婉儿,一代才女,在香消玉殒千余年后,去年9月,其墓现身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备受关注。而完好的墓志,982个字的志文,究竟给我们还原怎样一个真实的上官婉儿,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7日,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披露或者颠覆了很多史书记载的内容,墓志记载的情节,堪比今天的古装剧。记者采访多位唐史研究专家和考古专家,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 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说,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出土于甬道正中,出土时志盖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总共有982字。 记者发现,志文主要记载了其家族的来历,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叙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其祖父上官仪的官职就罗列有10多个。而对上官婉儿的经历描述则颇为简略,主要记载了上官婉儿年十三为才人(唐朝嫔妃等级,相当五品官。后提到的婕妤、昭容、昭仪均高于才人),神龙元年(705年)42岁册为昭容,之后请求皇帝贬自己为婕妤(jiy),唐隆政变(710年)被杀,死时47岁。 五大揭秘 墓志内容远超此前考古专家所说“没有什么爆炸性内容”,虽然不足千字,多位专家却从中解读出诸多历史颠覆: 揭秘一 祖籍:家族从南方迁到甘肃后又有分支 长期以来,由于婉儿祖父上官仪的墓志明确记载为唐朝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上官婉儿也就是三门峡人。但是在墓志上,则说上官婉儿是“陇西上邽(guī)人也(今甘肃天水一带)”。 该墓志追溯上官家族的祖先出自颛顼(zhuānxū)高阳氏(五帝之一),到了战国时代,因为楚怀王之子子兰被封为上官大夫,以官职为姓,这也是上官姓氏的来历。而子兰也就是历史上谗言陷害屈原的人。 为何上官仪是河南三门峡人,而婉儿却是甘肃人呢?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百家讲坛》“狄仁杰真相”讲座主讲人于赓哲解释说,汉代,上官家族从南方的楚国迁徙到甘肃天水,之后上官家族又有了分支,其中有的到了河南三门峡,上官仪就是三门峡人,这与婉儿墓志所说的祖籍甘肃并不矛盾。 揭秘二 先后嫁父子两皇帝经历堪比武则天

杜甫唐诗三首赏析

杜甫唐诗三首赏析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春望》年代: 唐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品赏析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浑:简直。 、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八阵图》年代: 唐作者: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分类标签:哲理诗唐诗三百首 作品赏析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论《三国演义》_700字

论《三国演义》_700字 依我个人的思想主义,我并不爱看《三国演义》。相比之下,《三国演义》中那令人叫好的三足鼎立之场面,远不如太平公主的帝位争夺战更有看头。 令人尊敬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她的睿智无人能比,非于常人的政治能力更是令天下人所折服。她的女儿太平公主继承了她的优点,在于众多的有野心的女人中脱颖而出,之前所做的计划也使她事半功倍。 而《三国演义》中的部分情节并不真实,为罗贯中所编。著名的三顾茅庐便是如此,为使众人更相信刘备的为人,把请诸葛亮出山的次数填上了几笔。虽然这使读者更鲜明地看到刘备的形象,但改历史典故我还是有些无法接受。典故毕竟还是越真实越好,要不把那些错误给留到现在,谁真谁假也辨不清了。 其次便是《三国演义》中的诸多打斗,如大名鼎鼎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虽说这些战争都改变了历史,但出于女生的性格,那打打杀杀的场面实在过于详细,不免有些厌恶。不管那些战略使如何周密,结局又是多么尽人意,却使人(起码我)感到书中的主角有点嗜杀的感觉了。 紧随其后的便是这个“义”字,不少人都被此字所诱,但我现在却有个不同的观点。古代的两大名著《三国演义》

和《水浒传》,“义”一字就概括了全书,这也使我反感,就因为这个“义”字难倒了太多英雄好汉:关羽就因为义在华容道放了曹操,梁山好汉一齐去救吟反诗的宋江……说实在的,我一点儿也不喜欢为义而拼杀的场面,什么“大义灭亲”的,义有时常与“孝”、“忠”两字背道相驰,那不是与我国的民族传统美德相反了吗? 既便如此,《三国演义》也是众多学者的爱物,因为这本名著还是记载了不少《史记》上所看不到的典故。但依个人观点,倒是更喜欢武则天的故事。武则天历经那么多的事,料理好一切才登上王位的。爱屋及乌,她的女儿我也很欣赏,太平能力不凡,在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中占了上风,虽然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太平公主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武则天第二”实在能当之无愧地受人尊敬。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唐上官婉儿墓志》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唐上官婉儿墓志》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为形质。气之精者,造化取之而为识用。挺直胸铸,合散消息,不可备之于人。备之于人矣,则光前绝后,千载其一。婕妤姓上官,陇西上邦人也,其先高阳氏之后子,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继。女为汉昭帝皇后,富贵勋庸之不绝。曾相弘,随藤王府记事参军,襄州总管府属,华洲长史,会稽郡赞特,尚书比部郎中。与谷城公吐万绪平江南,授通义大夫。学富五车。文穷三变,曳据入侍,载清长坂之衣冠,仗剑出征,一扫平江之氛侵。祖仪、皇朝禁府参军、东阁祭酒、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太子冼马、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赠中书令、泰州都督、上柱国、楚国公、食邑三千户。波涛海运,崖岸山高,为木则揉作良公,为铁则厉成利剑,采樜惮于糟粕。一令典籍困穷,错综极于烟霞,载使文章全盛。至于跨蹑簪伆,谋酋庙堂,以石投水而高视,以梅和羹而独步,官僚辅佐,问望相趋,麟阁龙楼,辉光递裘。富不期奢,贵不易交。生有令名,天书满于华屋,没有遗爱,望诰及于穷泉。父庭芝。左千户,周王府属,人物本源,士流冠冕。宸极以侍奉为重,道在腹心;王庭以吐纳为先,事资喉舌。落落万寻之树,方振国风。昂昂千里之驹,始光人望。属楚国公数奇运否,解印寒裳,近辞金阙之前,

远串石门之外,井从流进。同以优卒。赠黄门侍郎,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访以荒诹,无复藤城之榇;藏之秘府,空馀竹筒之书,婕妤,懿澎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裙拾德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 先皇拨乱反正,除旧布新,救人疾苦,诏天明命。神龙元年,册为昭容,以韦氏侮弄皇权,摇动皇基,贼臣递乱,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将纶言,将除蔓草。先帝自存宽厚,为掩瑕疵。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上之,请樜伏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为挫衅;下之,请饮鸠而死,几至颠坠。先帝惜其才用,懿以坚贞,广求入腠之医,才救悬丝之命,屡移胐魄,始就痊平。表请退为婕妤,再三方许,暨公车晏驾,土字衔哀。政出后宫,思屠害黎蜀。事连外戚,欲倾覆宗社。皇太子冲规参圣,上智伐谋,既先天不讳,亦后天斯应,拯皇基于倾覆,安帝道于艰虞。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攄冒铦峰,亡身于仓卒之际。时春秋四十七。皇鉴昭临,圣词胗悼,爱适制命,礼葬僧官。太平公主哀伤,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以大唐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礼也。鬼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白骨而俱葬,其词曰:

最新《李商隐诗三首》赏析

《李商隐诗三首》赏析 李商隐(约811一859)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自其祖辈 起,移居郑州荥阳。他的先祖是李唐王室旁支,然而自其高祖以来家境已衰落,祖辈几代历官均不过县令。其父李嗣先任县令,后为使府幕僚,携家在浙江东、西道辗转谋生,最后客死他乡。 李商隐不到十岁时,父亲去世。他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五岁诵经书,七岁弄 笔砚\',他跟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读经习文。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大和三 年(829)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让他与其子令狐 陶等交游,并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而\'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入幕 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习骈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大 和六年(832)令狐楚调任京职,商隐离太原返乡,曾入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开成二年(837)又赴科场,令狐陶也为之延誉并推荐,商隐得中进士。 及第后,他一度赴兴元(今陕西汉中),入令狐楚幕。楚死,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其女为妻。当时朝中\'牛李党争\'尖锐,令狐属牛党,王茂元被人视为李党。商隐是令狐门人,却与王氏结亲,引起令狐陶等人不满,被攻击\'背恩\'、\'无行\'。次年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先已录取,吏部报中书省复审时被刷落,理由是\'此人不堪\',可能即与此有关。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出仕秘书省,为校书郎,不久调弘农尉,因触忤上司,怒而辞

职。 会昌二年(842),他再应书判拔萃科试,被授秘书省正字,但很快因母丧去职。服丧期满,重入秘书省。不久唐武宗死。宣宗即位,牛党得势,李党纷纷被贬逐。李商隐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远赴桂海,任掌书记之职,结束了\'十年京师寒且饿\'的生活。 李商隐最后十二、三年,全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度过。他三次离家远游去做幕僚:大中元年、二年(847、848)在桂林郑亚幕;三年至五年(849-851)春,在徐州卢弘止幕;五年冬至十年(851--856),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柳仲郢幕。三位府主对他都很器重,官 职品级也逐步升迁,但始终只被视作一个文牍之才。其间也曾在长安任京兆府掾曹、太学博士等,为时均不久。 大中十年(856)他随柳仲郢离开梓州回到长安,不久被荐为盐铁推官,出巡江东。在 这次游历中,他写了一些以七言律、绝为主体的无题诗和咏史诗,形成他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 大中十二年(858),李商隐因病退职还乡。这年岁尾或下年年初,寂寞地在郑州逝世,享年不足五十。 李商隐生前曾自编《樊南四六甲集》和《乙集》各二十卷,后皆散佚。后人搜集其遗文(包括骈、散、赋各体)并加笺注,其中清人冯浩《樊南文集详注》、钱振伦《樊南文集补编》较详。李商隐的诗,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原为三卷。原本早已佚失,现存六百首左右,是后人陆续搜求而得。从宋代开始就有人为李商隐诗作注,但早期注本均已佚失。现存的笺 解评点本以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标点本下简称冯《注》)和今人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下简称刘、余《集解》)最为详尽赅博。此外还有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李商隐尚有杂著数种,其中除《杂纂》片断地保留于《说郛》外,其余均已佚失。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在香消玉殒千余年后,去年9月,其墓现身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备受关注。而完好的墓志,982个字的志文,究竟给我们还原怎样一个真实的上官婉儿,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7日,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披露或者颠覆了很多史书记载的内容,墓志记载的情节,堪比今天的古装剧。记者采访多位唐史研究专家和考古专家,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 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说,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出土于甬道正中,出土时志盖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总共有982字。 记者发现,志文主要记载了其家族的来历,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叙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其祖父上官仪的官职就罗列有10多个。而对上官婉儿的经历描述则颇为简略,主要记载了上官婉儿年十三为才人(唐朝嫔妃等级,相当五品官。后提到的婕妤、昭容、昭仪均高于才人),神龙元年(705年)42岁册为昭容,之后请求皇帝贬自己为婕妤(jiy),唐隆政变(710年)被杀,死时47岁。 五大揭秘 墓志内容远超此前考古专家所说“没有什么爆炸性内容”,虽然不足千字,多位专家却从中解读出诸多历史颠覆: 揭秘一 祖籍:家族从南方迁到甘肃后又有分支 长期以来,由于婉儿祖父上官仪的墓志明确记载为唐朝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上官婉儿也就是三门峡人。但是在墓志上,则说上官婉儿是“陇西上邽(guī)人也(今甘肃天水一带)”。 该墓志追溯上官家族的祖先出自颛顼(zhuānxū)高阳氏(五帝之一),到了战国时代,因为楚怀王之子子兰被封为上官大夫,以官职为姓,这也是上官姓氏的来历。而子兰也就是历史上谗言陷害屈原的人。 为何上官仪是河南三门峡人,而婉儿却是甘肃人呢?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百家讲坛》“狄仁杰真相”讲座主讲人于赓哲解释说,汉代,上官家族从南方的楚国迁徙到甘肃天水,之后上官家族又有了分支,其中有的到了河南三门峡,上官仪就是三门峡人,这与婉儿墓志所说的祖籍甘肃并不矛盾。 揭秘二 先后嫁父子两皇帝经历堪比武则天 上官仪在唐高宗(李治)时位居宰相,上官仪因“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杀,且

浅谈中国古代女性秘书--以上官婉儿为例-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女性秘书--以上官婉儿为例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秘书职业遍布各行各业之中,无论是在企事业单位中,还是国家机关里,秘书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岗位,其作用性不言而喻。在现代社会中,秘书这一职业往往都由很多女性来承担,如何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做好秘书的各项工作,发挥秘书的职能,服务自己的单位,促进自我职业的发展,是我们秘书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和课题,本文对古代女性秘书这一职业进行浅谈,并以上官婉儿为例,具体分析了这位在秘书职业发展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秘书,同时,结合上官婉儿在秘书行业的成功,具体归纳总结出几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秘书这一职业,把握秘书工作,做好秘书的岗位本职,不断的提升自我,为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等都将发挥一定参考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古代女性秘书、上官婉儿、研究

目录 一、古代秘书的发展历史 (3) 二、古代秘书的职能 (3) (一)服务职能 (3) (二)文书职能 (4) (三)管理执行职能 (4) 三、古代女性秘书——以上官婉儿为例 (4) (一)上官婉儿概述 (4) (二)中国古代女性秘书——上官婉儿 (4) 1.天生慧智 (4) 2.善于发挥自己的闪光点 (5) 3.永远忠诚 (5) 四、古代女性秘书上官婉儿的成功给我们的启发 (5) (一)作为秘书角色定位要正确,不能错位 (5) (二)适时变换角色 (6) (三)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是自己前进的动力源泉 (6) (四)忠诚于自己的职业 (6) (五)要提高自我的心理抗压力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秘书是什么岗位,其实到目前为止是很难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与定义的,因为秘书人员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组织中,工作的职责与工作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的秘书主要负责文件的起早、编写等文字工作;有的秘书主要就是对领导负责,帮助协助领导工作;有的秘书主要负责后勤的一些工作等等,但是不管秘书人员具体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我们都可以看到秘书人员的共同性,那就是秘书人员就是领导身边的“服务人员”,帮助、协助领导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领导者、主事者的参谋和助手。在现代社会中,秘书这一职业往往都是由很多女性来承担,如何做好秘书工作,是现代很多女性秘书所要思考的话题。本文对古代女性秘书进行浅谈,并以上官婉儿为例,对于现代女性秘书如何做好秘书工作将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古代秘书的发展历史 秘书一职的历史十分悠久,根据史书记载,早在商周时便出现了太史寮。周代时趋于完备,“五史”分工,各司其职。初创了一些秘书工作制度,主要有公文制作制度(如《论语·宪问》记郑国文书制作就经由草创、讨论、修饰和润色等环节)、文书签名及正副本制度、官文书归档贮存制度、“泥封”加印等保密制度、“采风”观政和调查的制度。 秦朝统一六国后,秘书工作制度日益完备,设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御史大夫“受公卿奏章,掌天下文书”。汉承秦制。谭嗣同《仁学》:“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秦汉建立了秘书官员分工责任制度、文书工作制度、参谋谏言制度、文档图书管理制度等,尤以文书工作制度为突出。如规定了策书、制书、诏书和戒潄为御用文书(下行文),章、表、奏和驳议为官僚奏疏(上行文)。确立公文运行传递制度,如逐级行文、邮传和行书记录与回文制度(记录公文传送行程、时间及收发文登记)等。 唐五代公文拟写普遍采用“一文一事”制,并建立公文移交制度,“引黄贴黄”制度(“贴黄”,在公文有误之处贴黄纸予以改写;“引黄”,把来文摘要写在黄纸上贴于来文之前)。《唐律疏议》有近三十条关于文书制度的条款。信访工作由检察御史专管。至宋代“一文一事”的行文规则已制度化。元代文书档案已采用“一案一卷制”。明代建立了票拟(条旨)制度,清代设立“军机处”等等。 在长达五千年的封建社会,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秘书的从业者其选拔主要通过科举考试完成,一般产生学士型秘书。建立秘书工作责任制度,如:唐有“四禁”:“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旧唐书·职官志》,因此,从秘书发展的历史来看,虽然在今天秘书工作往往由女性来承担,但在我国古代,女性担任秘书的情况十分却少见。 二、古代秘书的职能 古代秘书与现代秘书从职能上而言有很多差异之处,但基本的职能主要归根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服务职能 古代的秘书和现代的秘书行业其基本的职能之一就是服务领导者。因为不管是端茶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一首《彩书怨》让我们记住了那为爵比公主,权比宰相的初唐才女——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不知何时见过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纵千年过后,她那顾盼神飞、文采风流的妩媚娇俏形象还在尘世中流传飞旋、不灭不息。上官婉儿,男性化复姓的上官,和柔媚的女性化的婉儿的组合,不只是个符号,几乎“昭示”了名字主人的传奇一生。她,在政治上巾帼不让须眉;在感情上温婉,和顺,多愁善感。她,集聪慧与美貌于一身——因为聪慧,连毁容的酷刑都只在她额上留了一朵艳丽无比的朱红梅花,成为后人们争相仿效的“梅花妆”;因为美丽,连她为了遮挡疤痕而独创的发髻,都被冠上她的名头之后,成为当时风行的时尚发型……关于她的传说,都是那么美好,所以,这位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奇女子虽然没有画像传世,但是在我们心目中,她的风华绝代却毫无争议。对于《彩书怨》,有人认为这是婉儿与某皇太子间感情缠绵的流露;也有说她这是在作秀,故做甜纯之相。然而,我们如果抛开这些内容上的猜测考究,可能唯有从此诗中,读者才会感受到一种原本罪奴之女才有的那种真实而纯洁的情感流露。 在初唐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中,上官婉儿几乎控制了整个大唐王朝。其实,婉儿的一生可以用很多词语来形容,坚忍,聪慧过人,甚至可以用权倾朝野。在婉儿很小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小女孩今后会秉国权衡,成为武皇的心腹。因为婉儿是一个罪臣之女,她的祖父上官仪因草拟废后诏书而被满门抄斩。从此,婉儿便和她的母亲开始了在掖廷宫的生活。婉儿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学会了读书、做文。

上官家高贵的血统,与生俱来的聪慧和美丽,对知识的渴望,让上官婉儿成了整个掖庭出类拔萃的女儿,成为了集才情,美貌,气质于一身的女孩。鸡窝里关不住金凤凰,终于,在婉儿14岁时,被武后看中,开始掌管诰命。婉儿便从此踏上了一条到处充满了荆棘的政治之路,这条路终究是不平坦的,婉儿注定了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将这条路走完。据史料记载,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后,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因为十分信任她,唐中宗不久后又封她为昭容,使得上官婉儿的权势地位比武则天时期更为强盛。但帝王情终归是无情,纵有无尽才华,比不过时光与权势的摧残。 在我看来婉儿是大度的。她能容忍武皇诛灭了她的全家,能容忍武皇在她美丽的额头上留下耻辱的印迹,依然效忠了她27年。婉儿是善良的,她没有效仿武则天,虽然她也有治国之才,也有这个能力。关于上官婉儿私通武三思、崔湜,最早出于五代时期刘昫的《旧唐书》,在唐代当时的文献中却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记载,《景龙文馆记》中倒有一句“而晚年颇外通朋党,轻弄权势,朝廷畏之矣”,这个“通”字可以是私通,也可以是交接往来,并不能断定婉儿与其有染。由此不得不猜测刘昫仅仅是把一件可能存在的事当成了言之凿凿的史实。由于相关史料的缺乏,一般都以正史而论,但可以肯定上官婉儿在当世的评价远高于后代史书中,这种差异可能在于后代史官对女性参与政事的抨击。 几天前无意中输入“上官婉儿”,随即在网上看到了关于她的文章,有赞赏也有褒贬。后人对她的了解无非是文献资料的记载。有谁能真正了解她的思想,就盲目的给她冠上淫乱、放荡等污秽的字眼。后人的妄加猜测,是对她的不敬,没有事实的论证是对她的污辱,所以我不暂成他们的观点。每个人的生存方法不同,没有身临其境又如何会懂得她的苦衷与无奈,所以即使没有赞赏也不要随便污辱她,一个苦命的女人。我更欣赏的是她的学识与文采。上官婉儿设立修文馆,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婉儿在这期间主持风雅,与学士争务华藻,写诗赛

国内新世纪以来唐代墓志综述

国内新世纪以来唐代墓志综述 摘要:唐代是墓志发展的高峰期,但已有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在史学方面。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新世纪以来从文学角度研究的墓志论文仅有62篇,多为硕士论文与期刊,包含10篇博士论文,这些成果又多集中于唐代。从文学角度论述的唐代墓志主要是名人、家族和女性文学。本文在已有研究综述基础上,对唐代墓志中名人墓志与女性研究以及家族文学进一步尝试论述与归纳。 关键词:名人墓志女性家族文学 Absrtact: Tang Dynasty is the peak of the development of Epitaph, but most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focused on historiography.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llected at present, there are only 62 epitaph papers studied in literature from the new century, many of them are Master's theses and periodicals, including 10 doctoral theses, and these achievement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epitaph of Tang Dynasty from literature is mainly celebrities, family and feminine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and summarize the study of the epitaph and the female in the epitaph of Tang Dynasty and the family literature. Key words: Celebrity epitaph female family literature 近年来墓志在文学方面的研究有明显的增加。关于唐代墓志综述,刘成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三期发表了题为《国内近十五年来唐代墓志研究的综述》的文章,该论文从墓志大家韩愈出发,指出墓志在文学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可深入开拓的领域做了探讨。胡可先在2015年辑刊中也从唐诗研究的角度出发,发表了题为《21世纪出土文献与唐诗研究综述》的论述,从唐诗角度论述了21世纪新出土文献的意义。2007年胡可先在唐代文学研究中发表了《薛元超墓志与初唐宫廷文学述论》,2011年梁尔涛发表了《唐代家族与文学研究》,2013年胡可先发表了《文学自传与文学家传:新出土唐代墓志文体的家族因素》,2014年胡可先发表了《出土墓志与唐代河东薛氏文学家族考论》、《上官氏家族与初唐文学—兼论新出土上官婉儿墓志的文学价值》,李杨硕士毕业论文发表《新出唐代韦氏墓志研究》,期刊发表《洛阳新出的李毅墓志与李氏家族文学》、《温庭筠撰杨辇墓志及其文学史料价值》等文章,2010年郭丽在期刊发表《唐代女性文学教育的文化环境述论—以墓志为中心》。这些论文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名人论述、女性研究以及家族文学。从总体趋势来看,胡可先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较多。 一、名人墓志 赵超先生在《古代墓志通论》中谈到:“隋唐墓志是中国古代石刻材料中保存数量比较大的一个部分,除未发表者外,现在可以收集到拓片的材料即可达5000件以上。隋唐墓志的数量十分庞大,使用墓志的人物又大多是各级官员及其家属。这些墓志在记录墓主履历时,也涉及了墓主所经历的当时各种历史事件。”唐代墓志不仅数量多,范围也有很大程度扩大。新世纪以来唐代墓志在文学方面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上层名人,名人墓志或以当时墓志研究大家为对象,或以当时名人官员为论述内容,不同程度论述了与唐代有关的一些文化现象。2002年戴伟华发表《从贞元、元和墓志谈韩愈研究中的三个问题》,墓志研究大家韩愈在刘成先生发表的研究中已有详细介绍,胡可先先生透过薛元超墓志论述初唐宫廷文学,对上层文学研究较为独特,其次研究较多的是韦氏墓志,但此类墓志研究更为侧重史学方面。其他名人墓志研究,多是透过名人墓志解释唐代某种文化意义。随后此类论文不断增多。这些墓志是新视角唐代文学研究的成果。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诗词三首》目录 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内容主旨: 《行路难》这首古诗,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2. 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运用比喻修辞,把“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生动形象的写出奸倭当道的仕途艰难和济世安民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表达出诗人惆怅和迷茫。

3.古人常引典故表达愿望,请从本诗中找出两处,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典故:吕尚九十遇文王、伊尹梦到自己乘舟绕日不久被重用。用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为自己增加自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得到任用,做出一番事业的愿望。 4.“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的内涵。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运用比喻修辞,把坚定的信念比喻为“长风破浪”“济沧海”,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冲破困难的信心。抒发诗人倔强、自信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旷达乐观的品格。 5.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但,诗人的心情是和宴饮的氛围一致地欢乐吗?与下文铺垫,形成对比衬托。 6.第二句中有哪些典型动词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

上官婉儿

(一)其爷爷和父亲被武则天,被贬罚边塞为奴,后武皇又起用她为官 上官婉儿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代的后裔,唐高宗时宰相上 官仪孙女。公元664年(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早将废武则天的诏书, 被武则天所杀,同时被杀的还有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刚刚出生的婉儿和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延。在掖延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容貌出众,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史事,聪敏异常。 公元677年(仪凤二年),武则天召见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 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叟而成,且文意通顺,词藻华丽,语言优美,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再看她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整个出落得妖冶艳丽。武则天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封为才人。 上官婉儿从此如履薄冰,在杀父仇人武则天手下曲意奉承,在夹缝中求生存。宁愿枝头抱香死,不叫吹落北风中。在她的心中,疼痛已化为血液,无时无刻不在躯体中流淌。她沉默地努力,寻找机会报仇雪恨。 武则天每对宰臣,令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婉儿窃窥,唐高宗发觉。退朝后,武则天大怒,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后有了印痕,为掩盖痕迹,婉儿便在伤痕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更加娇媚。宫女们皆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伴君与伴虎,自此以后,婉儿更加谨慎小心,精心伺奉,曲意逢迎,强颜欢笑,更深得武则天欢心。 (二)拥立唐中宗李显复辟,深被信任,拜为昭容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张東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年老 病危的武则天被迫退位。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复辟,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拜为昭容。据《旧唐书》的说法,她的地位仅次于皇 后一人,妃子三人,属于“九嫔”的第二名。 这位有着悲惨身世的才女终于爬上了权力的颠峰,被后人誉为倾朝野铁腕女人,在今世也是凤毛麟角。一方面,她资质绝佳,天赋灵犀,具有卓越的学识和文才;另一方面,她玩弄权术,驾驭政治,石榴裙下掩藏着淫荡的私生活。 在她的倡议下,天下大兴文学之风,各种各样的赛诗会如火如荼。文才飞扬的婉儿理所当然成了焦点人物,她当仁不让地主持会议,不但代帝后提刀作诗,还充任考评裁判,并对文才绝佳者实施奖励。据说,第一名可以荣获黄 金铸造的“爵”一尊。 李显派人又在她居地穿池筑岩,穿极雕饰,常引大巨宴乐其中。婉儿私自与武则天侄子武三思、中书侍朗崔湜私通,生活极尽淫荡。恨像雨点,情像一阵风,似断难断,愈是去想,更是凌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