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子证据的特征和认定

电子证据的特征和认定

电子证据的特征和认定
电子证据的特征和认定

!""#$%!大众科技

电子证据的特征和认定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电子证据指的是在形成!存在!利用过程中需要借助电子技术或电子设备的一切证据"我们那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证据%不等同于$计算机证据%"虽然从目前来看#$计算机证据%在很多时候和$电子证据%都是重合的#但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电子设备和电子技术层出不穷#我们甚至都无法想象二十年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因此也就不宜因为今天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将$电子技术或设备%只限定在$计算机技术或设备%上"而电子证据在形成!存在!利用过程中对电子技术或电子设备有依赖"电子证据或者是由电子设备生成#或者是以电子形式存在#或者是需要借助电子技术才能利用"

总结#电子证据的特征#包括以下公认几点&

!!无形特点!电子证据事实上只是一组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包含于各种波形!二进制编码或者是磁密度的变化之中"对于这种形式的信息#人们是无法直接感知的"

"!高科技特点!电子证据以电子形式存在#比起常规手段#电子证据在保存!复制!传递等等环节的优势都要明显得多"刻录在光盘上的数据可以保存上百年而丝毫无损#数字信息的复制可以做到完全相同#电子数据的传输可以做到$远隔千里#瞬间送达%"这些特点比之常规方式#使得信息沟通交流的效率大为提高"

#!多样性特点!电子证据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由其信息无形性的特点决定的"正是由于电子信息本身不能直接读取!识别#使得电子信息需要借助各种电子设备或者电子技术来显示"所以较之传统的文本形式#电子证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或者它们的组合#还可以是交互式的!可编译的方式#因此电子证据能够更加直观!清晰!生动!完整地反映待证事实及其形成过程"

$!双重性特点!电子证据同时存在较高的精确性和脆弱性"单纯从产生来讲#电子设备的精度一般要高于人工"同时#电子证据按照信息的携带方式#可以分为模拟式电子证据和数字式电子证据"比较而言#模拟式电子证据由于波形存在连续性#修改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安全性相对较高"而数字证据由于具有离散性#修改比较容易#同时也不易觉察"计算机信息就是典型的数字信息"但是#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事情变得不再那么绝对了"现在已经可以实现模拟和数字之间的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进行修改#然后再转换为模拟信号#这就使得鉴别的难度加大#模拟信息的准确性也因此开始遭到质疑"与此同时#虽然普遍认为数字信号比较脆弱#比较容易受到修改#但事实上#计算机硬盘的每一次擦写记录都是可以被跟踪捕捉到的"最新的计算机研究表明#对数据进行的任何删除!修改的痕迹都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分析认定"这样一来#数字信号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电子证据的认定

证据的认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就当事人提出的证据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具备关联性和合法性#来确认其证明力和证据能力#以确定其是否可作为证据出现#并进而对证据进行查证#确定其是否可作为定案根据的职权活动"证据的认定过程中要审查的内容主要是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以及证据是否

"摘要#证据在法律诉讼案件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的出现对证据的取得#确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即从计算机证据出发"探讨电子证据在我国法律体系的认定和应用!

"关键词#证据$电子证据

技术与应用&’

大众科技!""#$%!

属实!相应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证据材料成为证据所必需的关联性"合法性和证据成为定案根据所需的真实性#应该明确一点!证据认定的结果是确认可以用作定案的根据!不能等同于认定案件事实$

!!电子证据证明力的认定

证明力的认定主要涉及对证据关联性的认定$在实践中!不但要判断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关联性的有无!还要判断其关联的程度$要判断电子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如何!需考察%所提出的电子证据欲证明什么样的待证事实&该事实是否为案件中的实质性问题&所提出的电子证据对解决案件中的争议问题有多大的实质性意义&

在电子证据的证明力认定中!电子证据的复制件问题是不容回避的$电子证据复制件可以是电子证据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以是一种取证方法的结果$电子证据复制件证明力大小的判断!主要可以通过核对和鉴定的方式实现$在能够找到可直接阅读的电子证据原件的情况下!法官可以核对原件与复制件!如果核对无误!则该复制件应该具有与原件等同的证明力$在难以找到电子证据原件"或者虽然可以找到电子证据原件但难以直接阅读的情况下!法官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对电子证据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考察该复制件的证明力$要比较电子证据复制件与原件的证明力!还必须考察复制所使用的技术$一般应当认为!通过模拟电子技术获得的电子证据复制件的证明力小于原件!通过数字电子技术获得的电子证据复制件的证明力等同于原件$

"!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认定

具有证明力’关联性(的电子材料不一定具有证据能力!要想具有证据能力!还必须满足法律规定的要求!也就是要合法!才具有在诉讼中作为证据的资格$合法性包括合证据法"合实体法"合程序法三个层次$对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进行认定!主要就是对其合法性进行考察!所以也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

#!电子证据的查证属实!!

!真实性的认定

对电子证据进行查证!是认定的最后一个环节$真实性对于电子证据这种高科技的事物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由于电子证据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特别是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法官在认定电子证据真实性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要对电子证据真实性进行有效认定!除了传统方法即从证据本身入手进行直接认定的方法外!还必须开辟新的途径!此即为许多国家电子证据法所广泛使用的推定方法$

从证据学原理来讲!某一证据要保证其真实可靠!必须在其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有辅助证据加以证明!即构成证明链条$因此对电子证据真实性进行直接认定的方法!实际上是基于普通证据学原理确定的方法$一般来说!对电子证据进行直接认定时所要审查的运行环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电子证据的生成"存储"传送"收集以及电子证据在上述环节是否被删改过$

间接认定方法是指将对电子证据真实性的认定转移为对其他因素的认定!通过对其他因素的考察来推定某一电子证据具有真实性的做法$它实际上属于推定的方式$从世界范围内电子证据法的规定来看!间接认定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方法常见的有四种情况%!"通过认定与某一电子证据有关联者所作的证明!来推定该电子证据具有真实性)#通过认定某一电子证据所依赖的电子系统具有可靠性!而推定该电子证据具有真实性) !通过认定某一电子证据的安全保障程序运转正常!来推定该电子证据具有真实性)$通过某一电子证据是在正常的业务活动中生成并保管的!来推定该电子证据具有真实性等$

电子证据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它自身所具有的无形性"高科技性"多样性"双重性等特征使之与传统证据相区别$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的区别只在于表现形式!而非证明机制$所以现有的证据类型完全可以将其包容进去$换言之!电子证据也就只是*披着电子外衣+的证据$因此!原有的对于传统证据适用的证明机制基本上也可以适用于电子证据$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毕竟还有一件*电子外衣+存在!因此也就必须考虑到电子证据的一些独特之处!在对电子证据进行认定的时候给予特别的关注$

电子证据的出现也再次验证了人类司法证明史上由*神证+到*人证+!再到*物证+!或*科学证据+"的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转变规律$人类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证据的固有特征!科学地把握其在司法裁判中的证明力和证据能力!对其准确地认定!才能充分发挥它在信息时代的整合,调节作用!从而为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的纠纷解决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技术与应用

&’

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鉴定程序规则(试行)

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鉴定程序规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鉴定工作程序,根据《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人民检察院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和《人民检察院鉴定规则》(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检察机关电子证据鉴定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电子证据是指由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而出现的各种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及其派生物。 第三条电子证据鉴定是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人根据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对诉讼活动中涉及的电子证据进行检验鉴定,并作出意见的一项专门性技术活动。 第四条电子证据鉴定范围: (一)电子证据数据内容一致性的认定; (二)对各类存储介质或设备存储数据内容的认定; (三)对各类存储介质或设备已删除数据内容的认定; (四)加密文件数据内容的认定; (五)计算机程序功能或系统状况的认定; (六)电子证据的真伪及形成过程的认定; (七)根据诉讼需要进行的关于电子证据的其他认定。 第二章委托与受理

第五条进行电子证据鉴定,委托单位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鉴定委托书; (二)检材清单; (三)检材及有关检材的各种记录材料(接受、收集、调取或扣押工作记录,使用和封存记录;检材是复制件的,还应有复制工作记录); (四)委托说明(包括检材的来源、真实完整、合法取得、固定及封存状况等); (五)其他所需材料。 第六条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的,应说明理由并提交原鉴定书或检验报告。 第七条接受委托时,应当听取案情介绍,并审查以下事项:(一)委托主体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二)鉴定要求是否属于受理范围; (三)核对封存状况与记录是否一致; (四)启封查验检材的名称、数量、品牌、型号、序列号等; (五)检材是否具备鉴定条件; (六)记录材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 第八条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应当予以受理。需要进一步审查的,应当在收到委托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向委托单位作出答复。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不予受理: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董杜骄(注:本文是电子证据专题讲义的一部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100083 前言:信息时代变革的节奏是前所未有的,信息的存在与取得方式的飞跃使证据学研究乃至证据立法面临诸多考验。在证据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以新的形态出现的证据形式在证据法律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有识之士定义为电子证据。为了避免法律的性格过于被动,各国的法律界都在做法律举证上的相关调整;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和法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一些专家和学 者也开始了电子证据的研究,并已取得初步进展。 1. 电子证据的概念 为了进行电子证据的研究,避免发生认识上的混乱,只有精确地理解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电子证据概念的内涵应当是电子证据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电子证据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电子证据内涵的客观事物的总和。逻辑学没有必要明确回答电子证据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但是电子证据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电子证据的概念。如果不能掌握电子证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就不能正确制定电子证据的规则、原则,电子证据的可采纳性、证明力、归类及其审查判断等方面的研究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对电子证据的研究首先从概念开始。 对电子证据概念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概念1:网上证据即电子证据,也被称为计算机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1 概念2:电子证据是指订立合同的交易主体通过网络传输确定各方权利义 务以及实施合同款项支付、结算和货物交换等的数码信息。2 概念3:电子证据是以通过计算机存储的材料和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手段,它最大的功能是存储数据,能综合、连续地反映与案件有关的资料数据,是一种介于物证与书证之间的独立证据。3 概念4:电子证据是存储于磁性介质之中,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诉讼证据。4 概念5:电子证据是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能够证明案

论新民事诉讼法下电子证据的认定

论新民事诉讼法下电子证据的认定 当今世界电子技术发展迅速,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应用领域愈加广泛。由于电子证据与生俱来的易破坏性、高科技性等特征,在认证方面对传统证据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从电子证据可采性认定标准入手,引出我国目前电子证据认定的现状,提出在立法、鉴定机构以及电子证据的认定及保全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国外的传闻证据、最佳证据等规则成功的立法经验;最后,提出建立我国电子证据认定机制、完善举证质证规则、健全鉴定机构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诉讼法电子证据认定规则 我们正处在一个“电子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网络、电脑、E-mail……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在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使人们之间的联络、交流方式愈益多样化、复杂化。但是这种“电子化生存”在充分展现了电子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方便人们进行各种信息检索和交流,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同时,也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新形式纠纷、违法行为甚至是犯罪活动。显而易见,不论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都离不开电子证据。 学界对于电子证据的讨论由来已久,随着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和新《民事诉讼法》正式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电子证据在诉讼中取得了合法地位。因此,在今后的诉讼活动中,公检法机关将更多地面对电子证据这一新的证据种类,如何审查认定电子证据,有必要深入探讨。 一、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认定标准 关于电子证据,何家弘教授曾有过精辟的评说:“就司法证明方法的历史而言,人类曾经从‘神证’时代走入‘人证’时代;又从‘人证’时代走入‘物证’时代,也许,我们即将走入另一个司法证明时代,即电子证据时代。”[1]这句话一方面说明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的巨大差别,另一方面也说明电子证据对我们现存证明制度的颠覆性冲击。因此,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在认定标准上有很大的区别。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认定规则解决的是何种电子证据能够进入诉讼程序和其他证明活动中,何种电子证据应被排除在诉讼程序或其他证明活动之外的问题。主要从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方面进行认定。 1.电子证据的客观性标准 首先,电子证据的形式必须是客观的。从电子证据存在形式看,电子数据是以电磁、光盘等物理形式存在于半导体芯片、磁盘等载体上,尽管用于记载数据信息的电磁等不能被人们直接感觉到,但它是一种切实存在,承载电子数据的载体,如半导体芯片、磁盘、光盘等介质。因此,“如果单从电子数据存在形式看,所有的电子数据都是客观的。”[2] 电子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还要看其内容是否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具体地说,产生电子数据信息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应当正常运行和工作,电子数据所反映的内容应当是在进行正常业务中形成且在业务完成或稍后即输入的。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存在

电子证据提取保存及注意要点

电子证据提取保存及注意要点 电子证据提取保存及注意要点 现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文号:法释[2011]19号)、《计算机犯罪现场勘验与电子证据检查规则》(文号:公信安[2005]161号)、《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文号:公通字[2014]10号)、《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文号:公通字[2005]5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归纳出电子证据质证的十个重点问题,并对其法律规范、相关辩点进行汇总。 一、计算机犯罪现场勘验与电子证据检查的组织实施、操作人员、公民见证有关规定: 1、计算机犯罪现场勘验与电子证据检查,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对计算机犯罪现场勘验与电子证据检查,不得少于二人,并遵循办案人员与检查人员分离的原则。检查工作应由具备电子证据检查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执行现场勘验、检查工作的人员,应佩戴公安部统一制发的《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证》。 3、对计算机犯罪现场的勘验,应邀请一至二名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为见证人,公安司法人员不得作为见证人。

相关条文:《计算机犯罪现场勘验与电子证据检查规则》第二章、《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第三十二条。本部分辩点: 1、计算机犯罪现场勘验与电子证据检查的组织实施工作的主体,是否具备以下两点:(1)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2)公安机关的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2、对于计算机犯罪现场勘验与电子证据检查的操作人员,看以下方面:(1)实施人员是否达到两人以上;(2)办案人员与检查人员是否分离;(3)检查工作的实施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4)有无佩戴《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证》。 3、对于见证人:(1)人数;(2)是否与案件有关;(3)是否公安司法人员。 二、现场保护有关规定: 1、案发地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派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保护,负责保护现场的警察除保护物证等紧急情况外,不得进入现场、不得触动现场痕迹与物品。处理紧急状况时,也应尽可能避免破坏现场的痕迹、物品。 2、现场保护的时间:从发现刑事案件现场开始,至现场勘验、检查结束。不能完成现场勘验、检查的,继续对整个或部分现场进行保护。 相关条文:《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第三章。本部分辩点:

电子合同作为电子证据的司法认定标准

电子合同作为电子证据的司法认定标准 电子合同作为电子数据,能否在司法判定中具备证据能力一直深受关注。本文针对电子合同作为电子证据的合法性以及司法认定与审查标准,做简要分析。 一、什么是电子证据?它有哪些特征? 互联网技术实现人们以更便捷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生产交易。但是,随着生产、生活逐渐互联网化,基于网络平台的行为产生纠纷时,以电子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证据证明过程成为难题。 所谓电子证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电子数据”,在学术与实践中常称为“电子证据”,两者所指外延大致相同。 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一般来说,电子证据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据电文作为诉讼证据的统称。 电子证据特征:由于网络环境产生的数据极容易被改变、灭失、伪造甚至毁灭,因而电子证据作为司法认定的证据材料时,必须满足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三个特征。 二、电子证据的司法认定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提出,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能力有误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这也是司法审判人员审查和核实电子证据的标准。 真实性:审查电子证据出处、生产时间、地点、制作参与人、形成过程等情况,据此明确证据材料内容是否客观真实、有无删改、伪造等。 关联性:诉讼人应当对纠纷中带证明事实相关联的材料给予充分证明,根据认定规则尽可能保持证据材料原始状态有助于提升电子证据的可信度。 合法性:一方面,保证证据提供主体身份合法是前提条件,不仅包括证据收集身份要合法,还包括证据审查制作、收集、提取过程中的相关主体;另一方面,是证据材料收集方法与过程需遵从法律法规。 三、电子合同如何保障电子证据证明能力? 法规条文规范限制:依据《电子签名法》第八条,审查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考虑一下因素:

电子证据的鉴定-精选模板

电子证据的鉴定 摘要:电子证据的司法鉴定面临技术规范和法律规范均不明确的问题。对于电子证据,需要以科学技术的手段确认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在完善司法鉴定机构管理制度和司法鉴定人管理制度,增强电子证据司法鉴定规范性的同时,修改和完善电子证据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质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关键词:电子证据;司法鉴定;制度规范。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向社会生活渗透的不断深入和广泛,电子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常见。然而,“电子证据同传统证据相比,本质的不同在于真实性方面:我们既无法用肉眼看出电子证据是否属实,通常也不能从电子证据本身入手判断其是否属实”[1],于是,运用“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帮助司法机关发现真实和确认证据”[2]的司法鉴定方法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法性进行鉴别就成为电子证据运用于诉讼活动的关键。因此,电子证据的司法鉴定理应成为电子证据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问题的提出。 与其他传统证据一样,电子证据在诉讼活动中被用作证据证明案件事实,必须具备证明能力和证明力,需要以科学技术手段、法官自由心证、双方当事人质证等方式予以审查和甄别。但是,电子证据具有虚拟性、易删改性和智能性,使电子证据的司法鉴定面临更多的技术性困难。在美国,有众多专业研究计算机取证的机构和电子证据分析与鉴定的专业软件。其中,最著名的软件系统net threat analyzer利用人工智能中的模式识别技术,用于分析slack磁盘空间、未分配磁盘空间、自由空间中所包含的信息,研究交换文件、缓存文件、临时文件及络流动数据,发现系统中曾发生过的e-mail交流、internet浏览及文件上传、下载等活动。但是,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电子证据司法鉴定技术均起步较晚,“自主研究电子证据鉴定技术,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全面检查计算机与络系统的工具与软件已经迫在眉睫”[3]。 当然,电子证据的司法鉴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诉讼制度和价值目标的实现问题。为实现司法公正,电子证据的司法鉴定需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但是,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当前的立法对电子证据的概念、法律地位等基本问题以及取证规则、认证规则等均没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和规定。在法律未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电子证据的审查、运用等司法实践很难统一,有时为了避免争议,实务部门就采取回避使用电子证据的办法,将电子证据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证据,如将电子邮件的内容转化为口供或勘验检查笔录、将络日志的内容转化为证人证言等。

电子证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三、电子证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1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 电子证据没有被列入法定的证据类型,而必须是具备法定形式的证据,才能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被采纳,对电子证据应归入何种证据类型,在法学界也是看法不一。 1.2电子证据的证据力 目前电子证据在使用时,必须能被法院认可为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力,在评估一项电子证据的证据力是,要考虑到生成、储存或传递该电子证据的办法的可靠性,保持信息完整性的可靠性,用以鉴别发端人的办法,以及任何其它相关因素。 1.3人才匮乏问题。由于电子系统的专业技术性太强,而在司法人员中此类人才相当匮乏,导致电子证据在审查和采信过程中受到知识的限制。 1.4认定方面。交于能够对电子证据进行有效的司法鉴定机关,确保电子证据的审查和采信在公正、科学的制度中进行。 1.5有争议、瑕疵的电子证据的认定。审判实践中常见的是对有争议的电子证据该如何认定问题,笔者认为可通过对当事人对电子证据的争议,结合其他证据进行核查;必要时可交于电子技术方面的权威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审查,鉴定,并由公证机关进行公证。 2.解决措施 2.1我国应当改变目前电子证据的研究现状,摆脱目前法律与技术的/ 两张皮0现象, 加强法律专家与电子专家的合作, 共同研究解决电子证据相关问题的对策。 2.2加强对公安司法机关相关人员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知识的培训, 消除对电子证据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公安司法人员了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相关基础知识, 是他们在未来执法过程中必须具有的知识储备。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培训课程, 培训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 例如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计算机病毒、网络、数字签名等术语, 了解计算机运行和网络传输的基本原理, 消除对电子证据的恐惧感, 并且能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电子证据的能力。

电子证据的认定规则

电子证据的认定规则 核心内容:电子证据的认定规则有哪些?证据认定是法官对于证明材料通过质证等确定其证明力,从而认定案件事实。电子证据的认定规则主要有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最佳证据规则、鉴证规则等。法律快车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电子证据的认定规则。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认证是指法官对于当事人举出的和法院自行收集的证明材料,通过法庭质证,进行分析研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鉴别真伪,确定其关联性和证明力,从而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诉讼活动。 电子证据认定规则: 一、电子证据与传闻规则 传闻规则也就是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意思是传闻证据不具有可采性,在审判中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英美法系的国家大多都规定了传闻规则,主要的代表国家英国和美国在证据法中都规定了传闻规则,但这两个国家的规定有着很大的区别。 美国规定的传闻证据是:首先制定排除传闻证据的总规则,其次在能提供真实性保证的条件下规定许多例外情况。传闻证据的排除效果使得采纳电子证据很困难。因为电子数据一般情况下不是由亲身所知的人输入的。另外,在法庭上,将电子文本作为证据提出的人通常对信息并不亲身所知。 英国规定了在诉讼中对传闻证据一般情况予以采纳,例外情况下予以排除。 二、电子证据与最佳证据规则 最佳证据规则也称为反对第二位证据规则,是指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提出案件性质许可的最佳证据。所谓第一位证据是指文书的原件;第二位证据是指文书的次级或替代证据,即文书的副本。如果在审判中提供电子证据时,最佳证据规则可能需要认定计算机的打印物是原件还是复制件。 另外,最佳证据规则也有成文法规定的例外情况。 三、电子证据与鉴证规则

鉴证是电子证据可采性的一个重要的标准。鉴证是文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得以确立的过程。文件必须得到鉴证才能被采纳。如果提供的是文件的复制件而不是文件的原件,那么需要基础证据来证明文件复制过程的可靠性。 首先需要鉴证电子证据有没有被伪造、变造、篡改。相对于传统形式存储的信息,电子形式存储的信息更容易受到故意变化或意外改变的损坏。软件故障、系统问题、网络上黑客进入文件等等都有可能改变电子证据。 其次目前关于鉴证证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自认,即对方当事人自认某个文件的真实性,那么在审判中不需要提出其他证据对文件进行鉴证;第二种是证人作证,即法庭可以传唤证人来证实证据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通过签署者对文件的鉴证或通过能够鉴别笔迹的一方当事人的证言提供鉴证证据。

电子证据期待规则认定

电子证据期待规则认定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遇到电子商务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电子证据期待规则认定 日前,一起因辞退引发的意见分歧很大的劳动争议案件在北京市西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结案。在该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对电子证据可靠性的认定成为作出裁决的重要依据。据了解,在劳动争议仲裁系统,依靠电子证据作出裁决的案件还不多见。 辞职辞退电子证据来判断 “我是被突然通知离开单位的。”谢银生(化名)在申诉时介绍,今年3月20日,人事部经理突然通知他,由于部门严重超编又无法调整,他被辞退了。他在单位已经工作了两年多了,但单位没有给他相应的经济补偿金。他要求单位对此作出赔偿。 而网络公司则称辞退他的理由是“违纪”,没有违反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公司有关负责人称,公司是使用指纹考勤机协助管理的,计算机对职工考勤的详细情况有忠实而准确的记录。在过去的一年中,谢银生有80次迟到,其中两分钟以上的迟到有61次。根据公司的《考勤制度暂行规定》,一年内累计迟到30次属于严重违纪,就可以对职工进行处理。在对去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时,公司才

发现谢银生的严重违纪行为,对他进行了处理。 仲裁员王楠告诉笔者,争议双方各自陈述的情况相距甚远,仲裁庭则会支持证据更有说服力的一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要求,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单位出示的证据是指纹考勤系统的电子记录,但谢银生对此证据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对该电子证据可靠性认定就成为本案件审理中的焦点。 通过到网络公司去调查,公司向他出示了该指纹考勤机的原始记录。而指纹考勤机的厂家西安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向仲裁庭出具了网络公司不可能修改原始记录的证明。最后,仲裁员对该电子证据予以采信,支持了网络公司意见,驳回了谢银生的诉讼请求。 专家旁证认定方法待完善 在此劳动争议中,认定指纹考勤设备的工作情况和原始数据的可靠性成为案件审理的关键。 “用户根本不可能修改计算机记录的原始数据。计算机记载的原始流水账数据如果能随意修改就不具备了公正性了。”西安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地区营销部经理张立文告诉笔者,一般用户只能

论新民事诉讼法下电子证据的认定(终审稿)

论新民事诉讼法下电子 证据的认定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论新民事诉讼法下电子证据的认定 2017-02-17章建育曾荣汉 当今世界电子技术发展迅速,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应用领域愈加广泛。由于电子证据与生俱来的易破坏性、高科技性等特征,在认证方面对传统证据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从电子证据可采性认定标准入手,引出我国目前电子证据认定的现状,提出在立法、鉴定机构以及电子证据的认定及保全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国外的传闻证据、最佳证据等规则成功的立法经验;最后,提出建立我国电子证据认定机制、完善举证质证规则、健全鉴定机构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诉讼法电子证据认定规则? 我们正处在一个“电子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网络、电脑、E-mail……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在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使人们之间的联络、交流方式愈益多样化、复杂化。但是这种“电子化生存”在充分展现了电子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方便人们进行各种信息检索和交流,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同时,也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新形式纠纷、违法行为甚至是犯罪活动。显而易见,不论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都离不开电子证据。

学界对于电子证据的讨论由来已久,随着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和新《民事诉讼法》正式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电子证据在诉讼中取得了合法地位。因此,在今后的诉讼活动中,公检法机关将更多地面对电子证据这一新的证据种类,如何审查认定电子证据,有必要深入探讨。 一、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认定标准? 关于电子证据,何家弘教授曾有过精辟的评说:“就司法证明方法的历史而言,人类曾经从‘神证’时代走入‘人证’时代;又从‘人证’时代走入‘物证’时代,也许,我们即将走入另一个司法证明时代,即电子证据时代。”[1]这句话一方面说明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的巨大差别,另一方面也说明电子证据对我们现存证明制度的颠覆性冲击。因此,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在认定标准上有很大的区别。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认定规则解决的是何种电子证据能够进入诉讼程序和其他证明活动中,何种电子证据应被排除在诉讼程序或其他证明活动之外的问题。主要从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方面进行认定。 1.电子证据的客观性标准?

电子证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电子证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三、电子证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存在的问题1、1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电子证据没有被列入法定的证据类型,而必须是具备法定形式的证据,才能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被采纳,对电子证据应归入何种证据类型,在法学界也是看法不一。1、2电子证据的证据力目前电子证据在使用时,必须能被法院认可为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力,在评估一项电子证据的证据力是,要考虑到生成、储存或传递该电子证据的办法的可靠性,保持信息完整性的可靠性,用以鉴别发端人的办法,以及任何其它相关因素。 1、3人才匮乏问题。由于电子系统的专业技术性太强,而在司法人员中此类人才相当匮乏,导致电子证据在审查和采信过程中受到知识的限制。1、4认定方面。交于能够对电子证据进行有效的司法鉴定机关,确保电子证据的审查和采信在公正、科学的制度中进行。1、5有争议、瑕疵的电子证据的认定。审判实践中常见的是对有争议的电子证据该如何认定问题,笔者认为可通过对当事人对电子证据的争议,结合其他证据进行核查;必要时可交于电子技术方面的权威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审查,鉴定,并由公证机关进行公证。 2、解决措施2、1我国应当改变目前电子证据的研究现状,摆脱目前法律与技术的/ 两张皮0现象, 加强法律专家与电子专家的合作, 共同研究解决电子证据相关问题的对策。2、2加强对公安司法机关相关人员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知识的培训,

消除对电子证据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公安司法人员了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相关基础知识, 是他们在未来执法过程中必须具有的知识储备。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培训课程, 培训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 例如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计算机病毒、网络、数字签名等术语, 了解计算机运行和网络传输的基本原理, 消除对电子证据的恐惧感, 并且能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电子证据的能力。2、3鼓励电子证据领域专业公司的介入, 参与电子证据的搜集和鉴定工作。应当在我国扶持和发展一些信用良好的相关公司, 协助公安司法机关解决电子证据技术方面的难题, 参与电子证据的搜集和鉴定工作。2、4参照国际公约的相关内容, 加强电子证据方面的国际合作, 做到技术与信息共享。由于计算机犯罪的全球性, 加强电子证据方面的国际合作, 与其他国家共同携手打击电子证据, 也是我们下一步解决电子证据相关问题的重要内容。

电子证据时间研究

电子证据时间研究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子证据时间问题研究在实务案件中,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对于证明事实、判定案件的价值日益突出。电子证据不仅在查办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时必不可少,而且在处理以数字化信息设备作为犯罪辅助工具的案件中与其他证据互相印证,可以加强指控。有些案件中,电子证据还对于认定刑事责任年龄,发现线索,突破案件起到重要作用。电子证据作为证据的种类之一,必须对其真实性加以审查,判断电子证据是否真实,其形成时间尤为重要。 电子证据的数据和信息只能由“U”和“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所有的输入都必须转化为机器可以直接读写而人不能直接读写的由“U”和“1”组成的机器语言在设备中进行计算,然后再将运算结果输出到相应设备上让人们读取。电子证据的存储形式及介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很容易被伪造、篡改,并且不通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很难察觉和识别该伪造、篡改。 所有的电子证据都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电子证据可能带来不完整的犯罪轮廓构建。面对海量的电子数据,通过分析电子数据的时间属性特征,可以发现潜在的证据源,电子证据的时间分析对证据源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电子证据调查人员在对电子证据的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证据的时间分析技术过滤一些不相关的电子数据。 电子证据的时间可以经过伪造、篡改等活动,如果不正确地处理电子证据的时间,那么这些电子证据可能错误地引导电子证据取证人员去

处理电子证据,甚至可能犯罪活动从未发生过,但处理结果确指向了无辜的人员。在电子设备中,如电脑、手机等其时间可划分为本地时间与网络时间。什么情况下认定显示的是本地时间呢?检查电脑设备是否自动联网授时,有自动联网授时的,则为网络时间,一般为标准时间。网络时间又分为局域网络之中的时间和授时服务器的时间,一般而言,检查电脑时间是否准确,可到百度网站搜索“时间”,直接跳出国家授时标准时间,与电脑时间对比。电脑系统时间出现问题可能的原因有:(1)系统时间以CMOS时间作为基准,CMOS时钟是操作系统的时间来源,电池电量不足或者晶振频率不准,可能会导致CMOS时钟变慢或者变快,从而影响操作系统的时间。 (2)大量的计算机犯罪涉及到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中一些网络服务用GMT创建文件的时间戳,而用户(或嫌疑人)的计算机系统使用本地时间去记录文件的时间戳,导致时间的描述难以界定。 (3)在一些涉嫌计算机犯罪的案件中,用户可以轻易地配置计算机系统的系统时间,有意识的修改系统时间,提取的系统时间可能误导电子证据分析人员。 (4)在计算机系统中一个文件可能被覆盖多次或一个文件被有意或无意地删除多时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需要获取这个被覆盖或删除多时的文件的某时刻(时间戳)可能是整个事件推理、重建犯罪轮廓的关键部分之一。 具体而来,电脑windows系统的文件时间分为创建时间、修改时间和访问时间。正常情况下,直接点击word,输入文档内容后保存的,创

电子证据经司法鉴定才能还原真相

电子证据经司法鉴定才能还原真相 对电子证据进行司法鉴定是电子取证过程中非常关 键的一环,经司法鉴定后,电子证据才能作为法律依据。 2005年,信息安全市场曾发生过一起轰动一时的事件:东方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被认定为散播计算机病毒而被 行政拘押。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某些人认定,他所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中有四种病毒在2004年12月21日被激活,导致对外传播,并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对其实施了羁押。然而,东方微点公司证明,田亚葵笔记本电脑上网的ADSL电话线是2005年4月1日才开通使用的。 面对诸多案件疑点,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为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决定将与本案有关的电子证据重新实施司法鉴定。最终,经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重新鉴定认为,被指认的四种病毒在田亚葵的笔记本电脑中只发现了三种,而且从未被激活过。这一鉴定还原了事实真相,使得这一带有恶意竞争和欺诈性的案件真相大白,田亚葵也获得了自由。 “这充分说明了对电子证据进行司法鉴定的重要性。”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恢复中心副主任叶红介绍。电子证据一般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用做证据使用、能够证明案件

真实情况的电磁信息。但是,与传统数据相比,电子数据是非常脆弱的,可以被人为地破坏、篡改或删除,因此,并不是每个电子数据都可以作为电子证据使用,电子数据只有经过司法 鉴定后才能作为法律依据。 “电子证据司法鉴定是电子取证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最终鉴定结果可作为法律证据向司法机关提供。”叶红表示。国家对能够进行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的机构实行了颁发资质 的政策。2006年,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恢复中心正式获得了由北京市司法局颁发的电子数据司法鉴定资质,并由此成 立了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 叶红介绍,很多案件中相关的电子数据都是不完整的,很难直接作为电子证据。比如,犯罪分子常常会人为地破坏记录数据的介质或直接删除与案件相关的数据。因此,对一些电子数据的取证,要通过数据恢复技术,还原数据的真相,才能作为电子证据使用。2007年,某市曾发生了假发票大案,犯罪分子不仅破坏了犯罪现场,而且把用于制造假发票的电脑进行了 拆解,看上去所有的犯罪证据都已荡然无存。然而,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的专家利用特有的数据恢复技术,从计算机硬盘中找到了包含伪造票据字符串的数据模块,这成为法院定案的主要例证。 此外,由于电子数据的脆弱性,对电子证据进行鉴定还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于电子证据真伪及形成过程进

一篇看懂丨电子证据的认定标准

一篇看懂丨电子证据的认定标准 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已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电子证据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型证据形式,是每个人在网络生活中生产、流通、交易等环节的重要凭证。 电子证据立法现状 我国1999年的《合同法》、2004年的《电子签名法》中已经体现出了电子证据的雏形,2015年出台的《民诉法》明确解释,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2018年9月6日,最高院发布《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从要件层面、技术层面、证明层面,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电子证据真实性认定的逻辑闭环。 电子证据认定 司法实践中,法官往往既需要考虑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又不得在可采性与证明力方面予以差别对待,一般对于电子证据仍主要从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方面进行认定。 1、电子证据真实性认定 一是电子证据的来源、形式、制作过程及设备情况等正常,无被修改破坏的痕迹。二要审查电子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有无剪裁、拼凑、伪造、篡改等。实践中,民事法官在审判时主要采用自认和公证两种方式。 自认是当事人一方提交电子证据时,通过庭审现场操作演示,如果对方当事人没有提出异议,那么则认为该证据的真实性双方都认可;

公证则主要指公证机关或公证人员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过公证的方法对电子证据进行固定和保管。 2、电子证据关联性认定 电子证据的形成都是实时的,需要严格的保存和提取程序,避免使其失真的因素出现,其一经形成便始终保持最初、最原始的状态。由于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非常大量,因此其日常工作的输出结果也是浩如烟海,虽然其中有很多都是与诉讼事实有关,但是只有那些与诉讼事实有本质上的联系、能够有效地证明事实的数据才具有证据力。 3、电子证据合法性认定 合法性是指证据的搜集主体和搜集过程要合法,即电子证据的取证主体、形式及手机程序或提取方法必须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只有程序正义才可能真正实现实体正义,只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取证,才能保证电子数据真实客观,有利于实现实体公平。 电子证据的证明力 1、电子证据关联性程度 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其所涉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并对证明事实有实际意义。电子证据要证明待证事实,需要查清电子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实践中判断电子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1)所提出的电子证据欲证明什么样的待证事实; (2)该事实是否是案件中的实质性问题; (3)所提出的电子证据对解决案件中的争议问题有多大的实质性意义。 2、电子证据完整性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前言:信息时代变革的节奏是前所未有的,信息的存在与取得方式的飞跃使证据学研究乃至证据立法面临诸多考验。在证据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以新的形态出现的证据形式在证据法律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有识之士定义为电子证据。为了避免法律的性格过于被动,各国的法律界都在做法律举证上的相关调整;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和法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开始了电子证据的研究,并已取得初步进展。 1. 电子证据的概念 为了进行电子证据的研究,避免发生认识上的混乱,只有精确地理解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电子证据概念的内涵应当是电子证据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电子证据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电子证据内涵的客观事物的总和。逻辑学没有必要明确回答电子证据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但是电子证据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电子证据的概念。如果不能掌握电子证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就不能正确制定电子证据的规则、原则,电子证据的可采

纳性、证明力、归类及其审查判断等方面的研究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对电子证据的研究首先从概念开始。 对电子证据概念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概念1:网上证据即电子证据,也被称为计算机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1 概念2:电子证据是指订立合同的交易主体通过网络传输确定各方权利义 务以及实施合同款项支付、结算和货物交换等的数码信息。2 概念3:电子证据是以通过计算机存储的材料和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手段,它最大的功能是存储数据,能综合、连续地反映与案件有关的资料数据,是一种介于物证与书证之间的独立证据。3 概念4:电子证据是存储于磁性介质之中,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诉讼证据。4 概念5:电子证据是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或信息。5 尽管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角度考量,这几种关于电子证据的本质属性和对象范围的描述仍有认知上的差异,我们还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首先电子证据的产生、存储和运输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其次,

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认定案例

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认定案例 『案情』案件基本情况如下:2009年4月24日,甲女士与乙公司签订了《网站建设合同书》,委托其建设网站,合同金额33400元。但甲支付首付款人民币10000元后,被告并没有按照合同约定于同年7月1日交付网站。同月20日甲到乙公司了解到,原先做网站的程序员小廖做别的项目去了,现在由程序员小田接手,8月4日甲收到了项目进度计划表(新),根据该表,网站将于同月31日完成整合,但直到11月9日,程序员小田请假回家,网站仍然没有交付甲验收、使用。在此期间,甲在小田的安排下购买了虚拟主机人民币1980元、支付宝服务人民币600元。由于小田认为虚拟主机放着不用也太浪费了,所以甲让小田把网站代码上传到甲的虚拟主机上调试。目前网站仍然用的是临时域名。可小田请假回家后,乙公司直到2010年1月5日,网站仍然没有交付验收、使用。同月6日甲给乙公司寄出挂号信《解除合同通知书》,乙收到后再三恳求,甲答应延期到该月20日完成网站建设并交付原告验收、使用,但直到2月9日也没交付验收、使用。甲在2010年2月11日和26日给被告发电子邮件再次要求解除网站合同。之后诉至法院要求返还首付款并赔偿损失。 『审理』案件审理过程中,乙公司表示:甲不断改变设计方案,导致交付迟延,且甲也同意项目延期;网站在2009年11月已交付给甲,但甲否认网站合格。 黄浦区人民法院的主审法官归纳了争议焦点:网站是否交付及是否符合合同约定。鉴于甲认可乙公司将网站代码上传到甲的虚拟主机上进行过调试,上传内容中哪些工作量符合合同约定的证明责任由甲承担。 双方在电子证据的举证上都使用大量的QQ聊天记录,不同的是,乙公司比甲更富有,对这些材料做了公证。于是乎,乙公司的律师对甲的证据不予认可,要求公证才能接受。问题在于,公证文书上的聊天记录文件夹生成时间在乙公司电脑上显示为聊天记录发生三个多

电子证据时间研究

电子证据时间问题研究 在实务案件中,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对于证明事实、判定案件的价值日益突出。电子证据不仅在查办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时必不可少,而且在处理以数字化信息设备作为犯罪辅助工具的案件中与其他证据互相印证,可以加强指控。有些案件中,电子证据还对于认定刑事责任年龄,发现线索,突破案件起到重要作用。电子证据作为证据的种类之一,必须对其真实性加以审查,判断电子证据是否真实,其形成时间尤为重要。 电子证据的数据和信息只能由“U”和“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所有的输入都必须转化为机器可以直接读写而人不能直接读写的由“U”和“1”组成的机器语言在设备中进行计算,然后再将运算结果输出到相应设备上让人们读取。电子证据的存储形式及介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很容易被伪造、篡改,并且不通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很难察觉和识别该伪造、篡改。 所有的电子证据都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电子证据可能带来不完整的犯罪轮廓构建。面对海量的电子数据,通过分析电子数据的时间属性特征,可以发现潜在的证据源,电子证据的时间分析对证据源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电子证据调查人员在对电子证据的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证据的时间分析技术过滤一些不相关的电子数据。 电子证据的时间可以经过伪造、篡改等活动,如果不正确地处理电子证据的时间,那么这些电子证据可能错误地引导电子证据取证人员去处理电子证据,甚至可能犯罪活动从未发生过,但处理结果确指向了无辜的人员。在电子设备中,如电脑、手机等其时间可划分为本地时间与网络时间。什么情况下认定显示的是本地时间呢?检查电脑设备是否自动联网授时,有自动联网授时的,则为网络时间,一般为标准时间。网络时间又分为局域网络之中的时间和授时服务器的时间,一般而言,检查电脑时间是否准确,可到百度网站搜索“时间”,直接跳出国家授时标准时间,与电脑时间对比。电脑系统时间出现问题可能的原因有:

完整版电子数据取证标准

电子数据取证标准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以电子形式保存。信息安全产品、信息 安全服务、安全事件处理与应急响应等方面都离不开电子证据;此外,在商务交易、政府服 务、交流沟通、网络娱乐等各种网络应用中也大量涉及到电子证据。但是如同潘多拉的魔盒, 商务类应用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互联网违法犯罪不断增长。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民在 互联网上损失近1500亿,截止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6.18亿,这就意味着 2014年中国网民每人平均损失达243元。 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全新分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仅是法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有效应用,而且是对现有网络安全体系的有力补充。近年来,我国 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陆续将电子数据确立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电子证 据已在我国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法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电子数据取证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因为它需要符合法律诉讼的要求。因此,取证调查 机构必须从“人、机、料、法、环”等多个方面规范电子数据取证工作。 我国电子证据的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国家对于相关标准工作十分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国家基本法律层面对电 子数据鉴定遵守技术标准的义务做了明确规定,即“鉴定人和鉴定机构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尊重科学,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也有类似规定。2005年《公安机关电子数据鉴定规则》(公 信安[2005]281 号)明确要求公安机关电子数据鉴定人应当履行并遵守行业标准和检验鉴定 规程规定的义务;2006年《公安机关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83号)明确 将鉴定机构遵守技术标准的情况纳入公安登记管理部门年度考核的内容中;2007年《司法 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部令第107号)对鉴定人采纳技术标准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其 第22条规定,“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应当依下列顺序遵守和采用该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 和技术规范:(一)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二)司法鉴定主管部门、司法鉴定行业组织或 者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三)该专业领域多数专家认可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浅谈当前电子证据收集取证中面临的若干问题

浅谈当前电子证据收集取证中面临的若干问题[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违法犯罪活动多会渗透着电子证据。各 国各地区大力开展电子证据取证工作的实践证明,含有犯罪活动信息的电子证据,能够在犯罪侦查和法庭审判中显示巨大的作用。因此,文章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在电子证据收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基本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电子证据;收集取证;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我国电子证据取证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证据的证据类别归属与证明力 我国的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电子证据的证据类别,从而导致电子证据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的判断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此外,学术界对于电子证据的类型归属,也并没有统一标准。笔者认为,只有确定电子证据的类别归属,才能够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引,才能够为具体的刑事案件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而关于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问题,不能单纯将其规定为直接证据或间接证据。因为证据的证明力与案件的客观事实密切联系,只有结合案件,综合考虑各个客观因素而确定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问题。 (二)电子证据的取证权力问题 由于电子证据具有可复制、可转移等特殊性,法律应该对侦查机关在电子证据的取证过程中所实施的取证行为和方式以及取证人员的权力限定加以明确,电子证据取证人员只有具备合法的取证身份,且具备相应的取证权力,才能执行相应的取证活动,从而确保电子证据获取的合法性。这也使得侦查机关可以确实做到不滥用、泛用取证权力,避免因权力不明而导致的违法性证据收集、侵犯公民隐私等问题发生。 (三)电子证据的收集主体问题 电子证据的收集影响着下一步的诉讼活动,任何不规范不合法的操作方式都会使得收集的证据不完整或不具备证明力。因此,电子证据的收集主体应该再明确相关的法律规范,避免实践中的不合法而引发法律争议。 (四)电子证据的取证手段问题 在对虚拟空间取证时,司法工作人员都是使用秘密侦察手段收取电子证据的,这便对公民的个人隐私带来了威胁,因为人们的隐私在一定程度上被他人获悉,并会可能随时被他人利用。当侦查人员秘密介入调查时,搜获的电子证据,便很容易因为其手段的不合法,导致公民的个人权益收到侵害,并可能对案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针对电子证据取证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确立电子证据的独立证据地位 根据世界上的立法潮流,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关于电子证据立法上的经验,结合司法实践上的经验,发挥司法解释的灵活性作用,规定电子证据的收集程序、规范电子证据的认定规定,加快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电子证据法制体系,为惩治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使电子证据的取证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我国立法、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表明,我国应当明确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使其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而存在,从而肯定其在实践中的证明效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