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南方都市报》披露谭千秋的有关情况

《南方都市报》披露谭千秋的有关情况

《南方都市报》披露谭千秋的有关情况
《南方都市报》披露谭千秋的有关情况

《南方都市报》披露谭千秋的有关情况...

《南方都市报》披露谭千秋的有关情况谭千秋,生前系四川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2008年5月12日在地震中遇难,媒体报道其在危急时刻将4名学生掩护在身下,后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汉旺镇东汽中学。18岁的刘

虹利脚下忽然空了,她连同课桌一起从四楼自由落体到地面,被夹在几块水泥预制板中。地震发生时,她甚至连自己的惊呼声都没听见。再次睁眼之时,周围已经是漆黑一片。她和另外两位高二的学生互相鼓励,38个小时以后,三人先后被救出。此过程中刘虹利意识清醒。

刘虹利昏迷了很久,真正让她与现实世界再次产生接触的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谭千秋。震后一周,当时刘虹利还住在成都华西医院的ICU病房,一家香港媒体直接闯进来,把镜头对准她,“你对镜头说说感谢谭千秋老师的话。”谭千秋?刘虹利只记得这位中年男老师教高二(1)班的政治课,是学校的政教科主任,她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获救与谭老师有什么关系。

“我也不知道我说了什么,就胡编乱造地说了很多。”刘

虹利说。

在刘虹利获救的14日当晚,有媒体刊发了《那一刻,

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报道,内文描述了谭千秋在危难时刻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保护的四个学生都活了,而刘虹利就是其中之一。这篇仅938个字的报道,感动了全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井喷式的传播,并为已故的谭千秋老师赢来极大的赞誉。

时隔两年有余,一篇题为《英雄谭千秋救人事迹涉嫌造假》的帖子在网上流传,该文称“媒体笔下的谭老师冷静果断,救人细节栩栩如生……但奇怪的是,高二(1)班生还的所有学生事后好像全部失忆,忘记他们的救命恩人了。”

经南都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真实存在的,而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不存在。而与刘虹利一同获救的两名学生牟莎莎和丁楠杰,也不如报道所说,是高二(1)班的学生。“学生

都知道这是假的,每次开大会时老师在上面讲谭老师的事迹,都有同学在下面笑。”刘虹利说。现任东汽八一中学副校长唐祖贵说,这个事情,不用说,不需要说,“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

东汽中学的70岁老校长张天明说,大人们在这件事上

说了谎。谎言一旦产生,就仿佛有了生命,越长越大,也没人敢当那个指出皇帝新衣的孩子。“宣传、写书、拍电影……都出来了,谁也控制不了局面了。后来还评了烈士,再后来

各家媒体把抗震救灾的英雄行为又重新报道了一遍。这个事或许造假者心里有数,但是谁也控制不了这个局面。”

东汽中学重建以后,位于德阳市郊,改名为东汽八一中学。在学校的食堂旁边,有一座金属雕塑,正面有四簇火苗一般的线条,象征被谭千秋所救的四名学生。而背后用英文写着一首小诗,“保佑孩子们,让他们在世界上获得保护,让他们拥有春天”。该雕塑是一个海外华人捐助给学校纪念谭千秋的。

这是学校里不能说的秘密,在典礼上,在课堂里,大家常常能听到谭千秋的名字,可获救的学生具体是哪4个,无人知晓,包括现任校长周德祥、谭千秋的遗孀张关容等。大家已经对这个秘密习以为常,并不再试图去想起。

刘虹利今年从东汽八一中学毕业了,带着她在地震中受伤的左腿,如今在一所大专里学习绘画设计。她开始对这个秘密不那么看重了,“为了咱们学校,当时我就想,就那么认了吧。”可如今,她会直接地说,这是假的。

媒体最初的报道对场面的还原栩栩如生,如同身历其境,对话、动作无一不齐。该报道指出,地震刹那,谭千秋便明白发生了什么。他大声喊:“同学们,地震了,快跟着我往楼下跑!”同学们在他的指挥下,沿着楼梯蜂拥而下。这时,有学生喊:“教室里还有几个人!”谭千秋一听,急忙转身从三

楼返回四楼。这时,他看到高二(1)班教室里,刘红丽(注:

实为刘虹利)等4个学生正吓得直哭,不知所措,连忙冲着他们大喊:“不要哭了,快跟着我下楼!”然而,就在此时,大楼中间突然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刹那间裂成两半,而这道裂缝正好在楼梯边,逃生的路被堵死了!谭千秋见状,急忙叫孩子们躲到课桌下面。此时,水泥天花板眼看就要砸向孩子们,谭千秋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扶正课桌,用身体护住了孩子们。就在这时,水泥预制板塌了下来,砸在谭千秋的身上……

而在报道里,谭千秋还坚持生存了很长时间,说了许多鼓励学生的话,包括“如果老师有什么意外,这权当是老师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吧!”

刘虹利回忆,“我知道的情况跟媒体报道的完全不一样。最后活着出来的有3个人,一个男生两个女生。地震发生当时,他(谭千秋)挥了一下手,指不要慌(那意思),然后我就掉下去了。后来已经埋了很久了,听见他老婆(张关容)在外面喊他,然后他手机不知道调了闹钟还是啥,还在那里响,他就在我们上面,刚好就是那个张开双手趴在桌子上的姿势。”

刘虹利平日素有观察别人的习惯,当时她唯一能动的左手,往上一摸,摸到的一只冰冷的手。“谭老师的手我特别熟悉,我感觉就是他,结果真的就是他。”刘虹利指出,自己坐在第二排,距离讲台差不多有两米,当时在讲课的谭老师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冲过来。

与刘虹利一起被埋在废墟下的高二(5)班学生牟莎莎印

证了刘虹利的说法。她表示在废墟下的38个小时,自己和刘虹利只隔了一块预制板,从来没有听到谭千秋说话,而自己也不是在楼梯处掉下去的,而是和刘虹利一样,没来得及反应,直接从三楼掉到一楼,所以被压在了课桌底下。

报道中所称的被谭千秋所救的四名学生到底是谁?这

是东汽中学退休老校长张天明心里一直的疑问。

5月15日,他读到新闻《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后,大为感动,希望能找到这四名学生,为谭老师写纪念文章。这位老人从1968年东汽中学创校即任教于此,退休之后也常被学校请回去编写校史。

“我转了好多个学生安置点,但都没有找到。最后,有老师劝我不用找了,文章里说的几个学生根本不存在。”

2009年,张天明获校方邀请编写了一本《痛定思痛———纪念“5?12”一周年》的书,里面收录了几乎所有东汽中学幸存学生的回忆文章。他找到了高二(1)班幸存的八名学生,他们分别是卓明英、彭茜、周超、刘虹利、刘洋、唐琪、张凯、曹林琳。而在报道谭千秋事迹的特写新闻《最后一课:人生的价值》里,这四个学生则是“刘虹丽(注:原文如此)、田刚、付强和余建”,都是原高二(1)班的学生。

据刘虹利表示,和她一起获救的是牟莎莎、丁楠杰,这两人是原高二(5)班同学,属于理科班。但是在牟莎莎与丁楠

杰后来所写的“5?12”追忆文章里,都没有提及被老师救起的情节。丁楠杰在《5?12地震纪实》中,唯一提及的老师是

一名被埋在他们正下方的女老师,她在被埋不久后死去。

此外,牟莎莎表示,报道里提到的付强是高二(5)班的,也不是和他们埋在一起的,而且地震后再也没有回到学校。

至于“田刚”、“余建”,东汽中学某校领导向南都记者承认,他们并不在学生名册之上。

震后一年,有媒体进行回访。这次的名单上出现了一个新名字。“琦琦叫唐佳琦,是谭千秋护在课桌下的四个孩子之一,她的父亲唐祖贵是东汽中学英语教师,也是谭千秋最好的朋友。”但唐祖贵在向南都记者描述亡女当时被救的情况时,并没有认定她是谭千秋所救,而唐佳琦也未和刘虹利等埋在一处。

张天明始终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学生数字不确定,且几个班的学生混为一谈。最让他不明白的是,震后两年,校方似乎从来没有核实此事的意思。“究竟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谭老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不是能做出那么多动作、说了那么多话?这个用常理判断都是不合理的。”

对于谭千秋救人一事的真假,在师生中议论已久,这几名不存在的学生也和300多名遇害的师生一样,成了东汽中学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一片混乱的灾区里,消息也在混乱中传递。

最早报道此事的新华社记者孙闻回忆,当时他与同事田雨和王建华是5月13日夜里11时50分许,随国家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抵达德阳市汉旺镇东汽小学操场外。“一辆救护车从我身边疾驰而过,停在不远处。几位救援人员抬着一个刚刚从东汽中学废墟里扒出来的女孩,飞奔着往救护车上送。”孙闻回忆说,“我的同事田雨贴在女孩儿耳边问她叫什

么名字。女孩儿用微弱的声音回答叫刘虹利。”

“当时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看到有学生活着被救出来了,而且意识比较好,就很高兴了。”孙闻说,“当时还没想到作

为记者要从中挖掘出什么新闻来。”

随后刘虹利被拉走了,“我们看见了他的舅舅,是他的舅舅跟我们说刘虹利是被她的老师救下来的,同时被救的还有3个孩子,已经被送到医院了。我们最初就是从刘虹利的舅舅那里得到这个消息的。觉得很有价值。”孙闻说,“第二天

一早,负责登记遇难者身份的东汽集团工会的工作人员指着操场南边第三具遗体告诉我们,那就是那个救了4个学生的老师谭千秋。”

孙闻表示,“我们在当地待了不到24个小时,后来东汽的救援工作结束后,我们就兵分两路,一路随着救援队小分队去了映秀了,另一路随救援队大部队去了北川。我们在东汽采访的时候,没听说他们在废墟里还有过对话。我绝对没有写过,通过新华社发出来的通稿都没有,因为这些情节我

根本就没有采访到,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对话’的情节不是我写的。”

孙闻回忆,当时看到谭老师的遗体,后脑都凹进去了,是不太可能在下面还生存了一段时间,应该是即刻就遇难了。

“作为最早报道这个事件的记者之一,我对我的报道内容是负责的。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写稿时就分别采访到的内容进行了比对、核实,确保写进稿子里的内容都是相互印证过的。可以说稿子里每句引语都有出处,每个描写都是客观的。”

在谭千秋母校湖南大学为其编写的《大爱千秋———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谭千秋》里收录了《最后一课:人生的价值》一文,里面生动地描写了谭千秋救人的对话和动作。据现有资料所能查到的,此文最早来源于2008年5月21日《长沙晚报》的报道。

东汽中学校长周德祥说,老师救人的消息最早是刘虹利的舅舅说的。他认为刘虹利当时的状态并不清醒,所说的话不能尽信。刘虹利则表示,舅舅从来没讲自己说过这话,她父亲也一再愤慨于媒体的信口开河。

此外,副校长唐祖贵告诉南都记者,他相信谭老师是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但是我们确实是没有看到”。对于被谭千

秋救起的四个学生,除了刘虹利之外,其他的几人学校也不清楚。“那个时候都在忙于救人,受伤的学生我们就找了好久,作为学校也没有必要来核实这个事情,媒体怎么说,我们就

是怎么认为。”

自媒体报道了谭千秋的事迹后,数以万计的网民纷纷在网络上留言追思。湖南大学尤以这位校友为荣,高调迎接谭家遗孤回校,为谭千秋办起了各种悼念学习活动,派人往灾区和谭千秋家乡衡阳祁东县搜集素材,编写了《大爱千秋》一书;2009年,又联合影视公司推出了以谭千秋为主角的电影《最后一课》。

接到书稿任务后,《大爱千秋》的撰稿人之一、湖南大学报编辑部主任彭世文在5月27日赶赴灾区。由于东汽中学的地震现场疫情严重,被封锁管制,他未能进入,最后落脚于安置灾民的德阳体育馆展开了采访。东汽中学震后幸存的师生大多安置在此,彭世文采访到了谭千秋的诸多同事,但是未能采访到一位学生,“幸存下来的同学都去救人去了。”最初报道中提到的四名获救学生,彭世文也“想了很多办法”去找,但是由于救灾现场情况混乱,终归没有找到。最终只是“核实了获救的四名学生的姓名”,对报道中提到的谭千秋救人的过程,他也没有进一步进行核实。

谭老师是好人。关于这点,认识谭千秋的每一个师生都毫不怀疑。有人说他会拾起操场上的石头,怕学生绊倒;也有人说他在冬天最冷的时候,下河救了一个溺水的人。年过半百,半生任教,他严厉却不失为一个负责的好老师。

但这位一生踏实的教师,却不知自己身后遗留下如此尴

尬的现实。他先是被动地成了一个烈士,然后又遭遇怀疑。窃窃私语在校园内无法休止,私下里谈及谭千秋,老师们都很容易流露出一种不言而喻的暧昧神情。刘虹利甚至没办法面对谭的遗孀张关容,每次在走廊上看到张老师,都是能躲就躲,如果躲不过去,就只好混在学生群里,叫一声“老师好”。为什么前两年都没对媒体说实话?来采访的媒体实际上并

没有给刘虹利这个机会。每次一见面,都是直接让刘说些感谢谭老师的话。“他们都认为事实就是这样的,我也只好顺着他们说些话。”

这些尴尬毫无疑问地首先波及了张关容,她也在东汽中学任教。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共有14名老师遇难。“相比起被广泛报道的谭家,其余家庭难免有落差。”张天明说,校内甚至一直有谣言,称谭家这两年来接受了巨额捐款。

张关容说话很细软,语气却是坚定的。“我们仙子(谭千秋的小女儿谭仙子)都是拿政府的抚恤金生活,和大家都一样的。”虽然不清楚当时被救的学生具体是谁,但她相信谭千秋素来的品行,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丈夫救人的事情,她认为如果丈夫不是想救学生,没有必要做出张开双手的姿势,而是应该掩头保护自己。

“如果这件事情都不是真的话,国家表彰了那么多人,那每个人都应该去核实。什邡有个女老师,为救学生断成三段,也是从姿势判断的。如果要去挖掘已经过去的事情,那这些

人的事迹是不是都该去推翻?这个社会应该去相信好的事情,好的事情都变成坏的,那全国人民就不再相信这种舆论了。”

“人已经死了,如果现在还挖掘一些什么事情,我觉得是忽略了我们家属的感受。”张关容说这话的时候激动得眼泛泪光,她和谭千秋3岁的小女儿仙子在一旁,无忧无虑地看着热闹的卡通片。

2008年7月,谭千秋被追认为烈士。2009年国庆前夕,谭千秋和其他62名烈士的照片和事迹被选入湖南烈士公园陈列室,和谭千秋一起增补进烈士陈列位的,有1998年抗洪英雄高建成、国民党抗战将领齐学启等人。今年的10月20日,湖南烈士纪念塔的展厅内,烈士陈列位前驻足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一位中年男子在谭千秋的像前停留,念了句“这是汶川地震的”。

许多人至今都惦记着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谭老师。去年中秋节张天明在学校收发室里看到一张汇款单,上面写着过节了,惦记着谭老师的家人。他眼泪一下子掉下来了。“我倒不是为谭千秋掉眼泪,谭老师人品绝对没有问题,我们都认识好多年了。但我觉得中国这些老百姓太淳朴了,太善良了。我在想,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事情是假的,他们作何感想呢,会不会有被中国媒体忽悠的感觉呢?”

苏教版语文小学课本第十二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

根据新闻报道改写了谭千秋的事迹,成为六年级学生的课文。张天明一再强调,自己出来揭穿此事,不是为了给谭老师的家人难堪,而是觉得“教育和新闻一样,真实性是生命,如果都说假话,那不是玩命吗?”

去年5月10日,德阳东汽板房中学。张天明第一次见

到了最初报道此事的摄影记者王建华。两人对谈如下:张:看到我们编的书了?

王:拜读了。

张:我想你最关心的应该是刘虹利《挥之不去的5?12》。

王:你怎么知道?

张:没有谁比你更关心刘虹利的文章了。遗憾的是,她在文中没有提到谭老师救人。

王:怎么说呢,那是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的都是血淋淋的尸体,这个时候,人们需要一种精神……我同意你的看法,此事就到此为止。

在王建华的采访手记里写道,他从一开始没有想到张关容含泪为谭千秋擦拭身体的照片播发后,反响会如此之大。这组照片不仅被国内200余家媒体采用,而且在各电视台反复播出,在网友评选的抗震救灾十大动人瞬间中,也有这张照片。

当谭千秋的事迹被重复得越多,再加上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人想去求证此事,所有的疑问都随着伤口的愈合而逐

渐不再被提起。

唐祖贵副校长说,对于学校内部老师有这种质疑,是很正常的,我们心里有底。“当时的那个情况之下,需要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英雄的事迹给当时的人们一个启迪,一个思想上的依靠,至于实际的情况,不好讲,也不能讲。”

尽管谭千秋的事迹在社会上引发广泛的反响,但在东汽中学的内部,却没有得到特别的推崇。“我们学校一直以来也没有特别推崇谭老师,实际上我们一直是在推崇另外一位牺牲的年轻女老师。她带着20多个学生逃生以后,又返回教室救人,被门梁砸死了。”

一切看似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在湖南长沙,谭千秋的遗像被供奉在烈士公园,每天受如织游人的敬仰;而在德阳市龙井公墓里,他与世无争,安静地永眠在众多逝者之中,玄色墓碑与众无异,上书“慈父爱夫谭千秋”。

这个事情,不用说,不需要说。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

———东汽中学副校长唐祖贵

宣传、写书、拍电影……都出来了,谁也控制不了局面了。

———东汽中学老校长张天明

人已经死了,如果现在还挖掘一些什么事情,我觉得是忽略了我们家属的感受。

抗震救灾中的十四个感人故事

在这场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们, 他们的感人故事将世代被人传诵!中国为有这样的优秀的中华儿女而骄傲! 故事一:为了四个孩子,他张开双臂 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愿得救的孩子健康成长,让谭老师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 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 故事二:救出13位学生后遇难的美丽女教师_袁文婷 来自: 在什邡市,地震中有多座教学楼垮塌……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3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但师生仅伤亡10多人,该校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0岁。 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了…… 故事三:舍己救人的晏鹏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中学高一年级9班学生晏鹏本来已经被甩出了教室,已经安全了,但他舍不得同学,迅即返回教室,想救出困在里面的同学。然而,在他

进入教室后,楼房继续垮塌,17岁的晏鹏也被埋在了废墟中。5月14日,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已经被埋了40多个小时。一个公心至上的人,感动了上天!40多个小时的苦难过去了。愿舍己救人的晏鹏尽快康复!永享幸福! 故事四:12岁少年:不救人我会感到很惭愧 12岁的陈浩静静地躺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双腿和右手打上了厚厚的石膏,胸前满是心电图监护仪的胶贴。20多个小时之前,他还是活蹦乱跳的六年级学生。12日的强震震倒了学校升旗台后的高墙,他被压在了瓦砾之中。“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父亲陈强说。 陈浩是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的学生。12日下午2时许汶川发生了8. 0级地震,而温江距离震中仅有55公里。 我和班上的同学正在上课。突然两层的教学楼开始猛烈摇晃起来,我们都赶忙往楼下跑。”这个高挑清秀的男孩说。跑下了楼梯,穿过了楼边升旗台的他很快就到了安全地带。可转头一望,他看见一个女孩还在旗台的高墙前,想也没多想的他转头跑去,一把把女孩向外推去。不幸的事发生了:三四米的砖墙哗啦一下倒了下来,陈浩的背部和双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之中。而那个他不认识的女同学却安然无事。 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肺挫伤和肺出血,医生给陈浩的伤下了定语——“严重”。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由于伤员太多,陈浩没能用上麻药,可坚强的他愣是没有哭出一声。12日晚,陈浩高烧近40度。在昏睡中,妈妈抓住他突然扬起的双手,只听他呢喃“我抓住她了”……

南方都市报编排风格特色分析

《南方都市报》编排风格特色分析 新闻1301 邓妍方 作为南中国一份旗帜性媒体,《南方都市报》拒绝平庸,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并且以简洁大气的模块化版式贴合读者需求,厚题薄文,图片“夺人”,紧紧抓住读者视线,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以下具体从版面整体风格、版面基本设定以及常用版式类型等几个方面,结合《南方都市报》图片材料,对《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特色进行分析。 一、厚报分叠,化繁为简 南方都市报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每天出版A、B、C、D等叠。A叠通常包括要闻、本地新闻、区域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等板块,有若干个版面; B 叠通常包括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板块; C叠、D叠则通常分别是专刊、副刊板块。 以下为2015年1月9日南都所有板块:

分叠有利于分门归类,化繁为简,化整为零。这样,一来便于读者各取所需,如喜欢新闻者看新闻叠,喜欢副刊者看副刊叠;二来,就是读者想要阅读多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一叠一叠地逐个翻阅,免得胡子眉毛一起抓而手忙脚乱;三来,也方便办报者自己编辑出版。这几叠报纸结构合理、分工清晰,满足了现代都市各类人群的不同追求和欲望。 二、版面整体风格——“纯净” 西风东渐,中国的都市报排版设计等收到影响并自发改革。2008年9月,《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全面启动了改版计划并重新定位了经济板块。都市报性质的南都,版面“纯净”,简洁大方、舒朗透气、清新简约,图片的集中使用使得版面活泼,贴近群众阅读心理。 一眼扫过,南都的基本色为报头的“红底黄字”、主要内容的黑白灰三色,用色简单明了。各版(除广告版面)信息传达直接精准,无复杂元素阻碍视线。这主要得益于各版去除纹饰、题花等阻碍视线顺畅流动的修饰,使用纤细清秀的水线或“无形线条”;并且加大留白技巧的运用,营造视觉“透气”效果,让版面恢复自由呼吸;标题精炼,指意明确;彩版适当地使用色彩,避免花哨。 最“花哨”的基本为每日头版,由于图片、文本信息量丰富,加上红底黄字的报头,头版给人的视觉冲击最为强烈。而报纸里面的其他版面,均符合以上几点所说的“纯净”风格,版面简洁、整齐、清晰、易读,给读者营造出舒朗透气又不失活泼的阅读氛围,增强阅读兴

通信公司优秀员工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通信公司优秀员工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同志现任****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城营业厅的厅主任,全国青年文明号号长。自参加工作以来,**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持之以恒地学习、实践“追求客户满意服务”的永恒宗旨,把“沟通从心开始”作为不变的理念,以“创一流服务、建满意窗口”为目的,不断创新、忘我工作,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期间曾屡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员工、星级营业员及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同志所在的沈河营业部**城营业厅是****通信公司的形象营业厅,员工近百名,是目前**市内业务量最大、客户量最多、服务功能设施最完备的现代化营业厅。**同志兢兢业业地开展窗口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不断加强本身素质和道德建设的同时,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项活动。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中,她率领公司员工按照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结合公司“服务和业务领先“的战略方针,以”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以优质的服务在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她率领**城营业厅这个集体,连续五年保持了信息产业部、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并先后获得****通信公司“星级营业厅”、**市“先进集体”、**省“学雷锋先进集体”等的荣誉称号。营业厅全体员工以实际行动服务大众、奉献社会,展示了**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是中国**员工的目的,**在公司行风政风建设活动中就以“加强员工道德培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重点,对员工的思想观念、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做了培训。“做事先做人”,职业道德是做好行风建设的基础,她积极率领营业人员定期学习文明礼仪服务,有新的营业员加入时,都会在第一线纠正新员工不足的细节,并亲自示范规范的服务礼仪。通过**同志多年来对提高员工素质教育,营业员们爱企业就如同热爱家一样,“用户就是上帝”,**同志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员工制定系统的业务、服务、礼仪、管理等综合知识的系统培训计划,“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形象就会在稳固中提升”,这是她经常对员工们说的话,公司所有员工都在她的率领下继续学历学习,有越来越多的员工拿到大学本科学历,还有更多的人努力在向更高的目的冲刺。 **同志总是说,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是决定其人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她不仅严格考核员工,自己也一直不间断地学习,不管是财务方面还是市场营销方面,做为一个营业厅的主任,她首先找对自己的正确位置,为自己制定工作目的、工作计划。要求自己怎样做能掌握全面的业务知识,怎样做能传达好自己掌握的业务知识,怎样做能通过掌握的知识更好地推开工作,才能掌握胜利的法宝。在工作中,**的细心是所有**城员工众所周知的,她办公室的灯光每天都亮到很晚。她牺牲了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全面细致地学习公司各项业务知识,特别是如何服务用户,如何应对市场方面。“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形象就会在稳固中提升”,这是她经常

教师上善若水演讲稿

教师上善若水演讲稿 教师上善若水演讲稿1 三年前,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教师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三年的辛勤耕耘,三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喜爱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 清晨,当黎明的曙光投进教室,我已静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而我仿佛在享受人世间最美的旋律;黄昏,踏着最后一抹儿夕阳,我目送他们安然的离去,我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夜晚灯光下,看着孩子那稚嫩的笔迹,在我严格要求之中,逐渐成熟起来,我便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地追求与安慰。 然而,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班里淘气韧性、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暴自弃的学生时常有之,他们常常使我头疼万分,不知所措。但身为人师的这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仁爱心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 三年的特岗生活,我是在家乡一所乡村小学度过的,短暂的时间却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感悟,特别是做为一名班主任,既要有严师的风范,又要有慈母的情怀。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失去母爱的痛苦。今年的正月十五,当我们沉浸在合家团聚的欢庆时刻,而

年幼的他却承受着失去母亲的悲痛,我心里在痛恨这位年轻的母亲自私冷酷、不负责任之余,更多的时候是对他充满着忧虑与同情。我该用什么方式来抚慰这颗受伤的心呢?开学那天,他一如既往地来到学校,当我真正地面对他时,我觉得一切言语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沉默了好久,我说:“到老师跟前来好吗?”我牵着他的手,望着他那无助的眼神,那颗幼小的心灵现在也许还无法丈量生与死的距离。我轻轻地告诉他,你知道吗?你不在的这几天,我们都很想你,同学们有很多知心话想对你说,你一定要坚强!你是男子汉!几句简单的话,使他顿时泪如雨下。他哭着说:“会的,老师,同学们,我一定会坚强!”在以后的日子里,学习上我们时时关心他,生活中,我们处处照顾他。我惊喜地发现:久违的阳光又一次回到他的脸上。 还记得那天,我托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这时,小峰的家长打来电话说,“我的孩子到现在还没回家”。我心里不由一紧,这么晚了,会不会出什么事?于是我放下电话,安顿好孩子就拎起衣服急忙下了楼。一路我找遍了所有的台球室、打遍了所有同学的电话,最终在一间网吧里找到了脸黑的像小鬼一样的他,我当时是又气又恨。路灯下,看着他瘦小的身体,我不由得心疼起来:这孩子挺苦的,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家境艰难。再加上平时自制力差,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是个典型的问题学生。送他回家的路上,我苦口婆心,他似乎爱搭不理。快到家时,他怎么也不让我进去,但我执意要去。进门后,他那风烛残年的爷爷奶奶不住地握着我的手向我表示感谢。环顾四周,我不禁一阵酸楚: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屋

谭千秋的感人事迹550字

谭千秋的感人事迹550字 汶川地震顷刻爆发,短短的12秒美丽的学校变成了废墟.在 危难中,谭老师用他那天使的羽翼护住了他的学生。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谭千秋的感人事迹,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谭千秋的感人事迹篇1 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上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 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 中搬走压在他身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 谭千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是一个爱护学生的老师。天灾人祸,不可避免,可是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下美丽和丑陋却在一瞬间分辨出来,“范跑跑”也是一位老师,地震来了,他却把自己的学生放在教室,自己逃出了危险的教学楼,来到了。谭千秋老师是多么伟大啊,他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来挽回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样博大的爱,怎能不让我们动情?说实话,在大

家眼里老师都是辛勤奉献的人,老师是有责任心,对学生负责的人,可是有多少老师也会抛弃自己的学生啊? 是啊,当今社会上好心人是少之又少,有谁抛开内心杂念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他人?有谁有可以先为别人着想,才想到自己?我很惭愧,我并没有做到这些,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谭老师致敬,才对! 谭千秋的感人事迹篇2 读完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默默地坐在椅子上,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幅感人而又悲惨的画面。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当地震灾难突然来袭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课桌下的四位同学,自己却不幸遇难的故事,歌颂了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饱含着对谭千秋老师这种舍己救人的壮举,赞颂和敬佩之情。 这个故事发生在于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大地震。 5月12日早上,谭千秋老师和平常一样,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赶到学校。天空阴沉沉的,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忽然,房屋摇晃起来!整栋

谭千秋事迹

谭千秋事迹 篇一:抗震救灾英雄谭千秋先进事迹 抗震救灾英雄谭千秋用生命诠释师德人民教师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教导主任 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大爱无声铸师魂 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 他叫谭千秋,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村里有名的大孝子 1957年8月,谭千秋出生在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他的父母老实善良,有5个儿女,他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贫寒,每顿饭都是以红薯、豆子等杂粮为主,只有一点点米饭,他总是将米饭让给弟弟妹妹吃,

自己和父母吃红薯。 谭千秋深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学习非常刻苦,村民都将他作为勤学楷模教育孩子。为学好英语,他将英语单词写好贴在墙上,睡觉时就记,记不上就点亮灯看一下再记。1975年夏,他高中毕业回家务农,但他没有放松学习,白天跟大家一起出集体工,晚上学习到次日凌晨,困了就用毛巾沾点冷水敷在脸上。两年后,他成了一名代课教师。 1978年夏,谭千秋考上了湖南大学。1982年大学毕业,主动报名到四川东方汽轮厂职工大学当了一名支边教师。 谭千秋成家立业后,考虑到三个弟弟都在农村,他一人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还花钱为家里装了电话,并竭尽全力帮助弟弟妹妹。 大弟弟谭继秋在家种地收入甚微,便借了几千元买了一台三轮车跑运输。1993年夏季的一天,不慎车翻人伤,花去了几千元医药费。旧债未还,又添新债。谭千秋闻讯后,立即给弟弟寄来2000元钱,还写信安慰弟弟,只要人没事就好,并要弟弟到他那去散散心。车祸对谭继秋身体影响很大,但为了生计,不得不到云南打工,谭继秋便写信鼓励弟弟,还在信中夹寄了40元钱。谭继秋和二弟都没房住,两兄弟建了房,谭千秋给每位弟弟资助3000元。20XX年6月,父亲不幸患上骨髓癌。谭千秋立即回老家召开家庭会,他体谅弟弟都在农村,家境不好,便主动要求负担父亲的医疗费。他怕弟弟和弟媳不同意,便找了个借口:我在家时间少,平时你们照顾父母很辛苦,就给我一个尽孝的机会吧!兄弟们拗不过他,只好同意,父亲住院花去医

南方都市报各叠简介

南方都市报简介 南方都市报连续两年(2006、2007)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都市类、晚报类报纸竞争力”排名第一; 南方都市报概况:广东全省发行,主打广州和深圳,密集覆盖珠三角地区。 发行量:172万/天 目标读者群:20~55岁社会主流人群;细分读者群,注重分众阅读; A1叠新闻(时事/评论/国际/体育新闻):清晨的一声号角 A1叠总述: 时政新闻,追求理性、客观,用关注体现关怀。社会评论,既有权威人士掷地有声的发言,也有来自民间的务实声音。国际新闻迅速深入,体育新闻鲜活过瘾。曾奉献出“深圳,你被抛弃了吗”、“孙志刚事件”、“非典百日”等重大报道。 锁定读者群:关心时局,主流读者 他们集中在珠三角,遍布广东省及全中国,甚至远在异乡(本报手机报定阅广东省第一)。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蓬勃的雄心、肩挑重任,胸怀天下,是有理想、有思想、有表现的社会中坚力量。这是阅读面最广的一叠。 A1叠各版解析: 1、A1叠头版:以极具冲击力的大图片、重要新闻来展示当天的新闻大餐。此版关注度非 常高,阅读率达100%。为严格保证头版新闻的爆炸性冲击效果,本报严格控制头版的占版率、整体性、美观性,同时也为了保证企业品牌形象得到最大的提升及业务宣传达到最大的广告效果,目前只接收半版以下的广告,且不叠加广告(目前正在商讨,还未最终确定)。 2、封二时评:以提倡理性、建设性,从理论的高度解读新闻事件,集纳有意义、新颖独

到的社会观点,以社评或社论的方式来表明立场(此版不做广告)。 3、封三速览:图文并茂地导读报内主要新闻看点,比起头版的简约大气,导读更加鲜活 灵动,同时还有“新闻奖门人”等读者互动节目,便于读者更迅速的查阅自己的兴趣所在。 4、封底内页来论: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挥言论的平台,就现实的社会现象 进行深入、直白的评论,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促进、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媒体主流导向作用。 5、封底网眼:引用网络热帖,发现社会新的聚焦点,成功的锁定住众多年轻读者的注意 力,也充分彰显了南方都市报“正直而不失活力”的办报理念。 6、A1前半叠:主要为要闻,注重国内特别是广东省重大新闻的深入报道,将最新鲜的新 闻及深度报道奉送给读者。 7、A1后半叠:关注国际、体育新闻,直击社会热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相对来说 学历较高读者较多。

煤矿文明员工先进事迹材料两篇汇总

煤矿文明员工先进事迹材料两篇 煤矿局级工人技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一 xxx,男,39岁,中共党员,中技文化,局级工人技师,现是钱家营矿开拓三区钻车机修工。作为一名普通的钻车维修工,他长期以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刻苦钻研技术,立足本岗,献计献策,解决生产中很多技术难题,为我区安全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几年来,以他的好学和实干精神,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煤炭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证书六次,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小革小改,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 07年下半年我区新引进了江阴钻车,经投入使用,由于设计不合理,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是钻车冲击能量达不到,压力上不去,造成打眼费劲现象,王文武看到这一问题,对钻车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钻车的主液压泵设计流量为25/n,而设置的凿岩机冲击能量为300,主液泵流量供应不够,便向领导提出建议,把凿岩机换成小的,把原有能量为300的换成200的,经使用后,打眼速度快,效果好,解决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二是针对油泵油温过高,不能正常持续生产的情况,他对钻车的油泵进行技术改造,过去由于液压钻车的冷却系统原有散热面积为4㎡的散热器,其散热面积为4500大卡/t,达不到散热要求,造成油温升的特快,根据这一情况他提出了更换散热器的建议,将原有的散热器,换成了散热面积为8㎡的散热器,其散热能力为6700大卡/t,大大降低了油温的升高,

使各部压力正常,延长了使用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三是对钻车油管改造,降低材料消耗。原有的钻车油管质量差、价位高,使用时经常坏,造成浪费,对此该同志提出,对油管进行改造,并且与开滦油管厂共同合作开发新油管,在大幅度提高油管使用寿命的同时还使每条油管由原来的994元/条降低到现在的每条360元/条,每台钻车油管投入可降低成本64%,按照每台钻车每月用3条油管计算三台钻车每月节约资金5400元。12月×5400元=64800元。 二、小发明,解决老大难问题 工作中,该同志能够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提高工作效益,解决生产难题。一是恢复钻车履带出高招。钻车在使用中经常发生履带落辙,过去采取的方法使用人力恢复,因都用手搬动,经常发生磕碰脚现象,对此,该同志提出,用钢丝绳一头控制在钻车主动轮上,一头套在履带上,一用力即能恢复,缩短恢复履带时间,过去恢复履带2小时左右,经使用此办法后,不到20分钟就能恢复好,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安全。二是独立操作增效益。在操作钻车打眼过程中,平常都是两个人操作,一人操作一只钻车臂进行作业,该同志且能够双手控制,一人操作两个钻车臂,熟练操作,来去自如,提高效率50%。三是小发明,解决了老大难。过去在钻车打眼过程中,因为操作难度大,钻车在打眼时深度很难掌握,不是打深就是打浅,被认为是老大难问题。对此该同志提出在钻车滑台上,安装限位器,当打5米眼深时将限位器定到5米位置,当打8米眼深时,将限位器定到8米位置,准确度极高,解决了眼深、浅度难以掌握的老大难问题,做到了又快又准,提高了打眼效率和质量。

公司文明诚信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公司文明诚信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开拓者之歌 ××同志自2005年11月当选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上任四年来,她牢记自己的使命,不负众望,面对重重困难,义无反顾地带领她的团队进行二次创业。经济效益连创历史新高,企业发展实现不断跨越,企业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先后荣获省××文明诚信企业、省××消费者满意单位等众多荣誉。 ××本人也因其卓越业绩,赢来了一串串荣誉:山东省劳动模范、××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首届十大经济人物,当选为省××党代会代表、××政协委员。 科学决策,准确定位,走出特色之路

××作为××老牌骨干流通企业,从1990年开业以来,锐意改革,勇于进取,创下过值得自豪、值得称道的业绩,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但随着市场格局的演变,省内外几家商业巨头的进驻,××商业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和挑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2005年,公司经营出现空前困难。上任后,××和她的团队认真分析市场特点和企业自身状况,充分认识到要实现自我突破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她集思广益,快速确立了“发挥优势、中档定位、错位经营、错位发展”的经营战略。 “错位经营”,就是在商品结构上,立足中档为主,高低档为辅,高中低档比例为2:7:1。经过多次经营布局调整和商品结构调整,大厦总部现营业的6层楼,按专业细分为7个商场、一个娱乐城。经营品种由2006年初的65000个增至90000多个。有些大类商品,如高档休闲服装,羊毛衫、羽绒服装、珠宝首饰等,以其规模大、品种全在整个××

地区位居龙头地位,成为扩销增盈的“旗舰”。 “错位发展”,就是在寻求外延发展上,他们避开城××中商业设施的饱和与拥挤,开始积极到县区、乡镇和社区开设商业点。自2006年10月在垦利胜坨开办大型超××迈出走出去的第一步后,又在东城安兴社区、垦利县城和西城青岛路西首开设三个新店。今年4月25日,大厦本部3000m2的大型电子文化娱乐城成功开业,垦利信誉楼娱乐分店也是宾客爆满,生意兴隆,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经营领域,形成了连锁超××、连锁娱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正是在××的带领下,他们精心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而使××走出了低谷,走出了特色,走出了二次创业的成功。2006年至今三年多来,实现了环比增长,年增长率平均达到30%以上,创经济效益历史最好水平。 创新文化理念,精心打造诚信品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十分重

地震中有哪些感人的事迹五篇

写地震中的感人事迹作文1 大灾有大爱,大爱最无私。谭千秋、王洪发等人的壮举就是大爱,他们爱亲人,更爱他人,为了爱他人,可以割舍对亲人的爱,他们宁可自己身碎或心碎,也不让他人心痛。 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悲伤,常使我们泪满襟,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感动,常使我们热泪流。 悲伤让我们更坚强,感动让我们更有力量。 地震带给我们的感动太多了,多如繁星数不清。最让人感动的是灾区干部群众面对生死考验时做出的感天动地的壮举。德阳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张开双臂护住四名学生,这四个学生幸免于难,可谭老师却永远离开了他的学生。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地震中先后救出了十位群众,却没有时间去救自己唯一的儿子及亲属,结果他失去了儿子、二姐、侄儿等15位亲人。记者问他伤心吗?他回答:“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在这次地震中象谭千秋、王洪发这样的感人事迹有很多,谭千秋是舍己救人,王洪发是舍亲救人,他们在生与死的选择上,毫不犹豫地把生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这些普通人在关键时刻能豁得出来,事迹可歌可泣,令天地动容。 大灾有大爱,大爱最无私。谭千秋、王洪发等人的壮举就是大爱,他们爱亲人,更爱他人,为了爱他人,可以割舍对亲人的爱,他们宁可自己身碎或心碎,也不让他人心痛。这种大爱是地震众多感动中最精彩的篇章,最动人的颂歌,足以净化我们的灵魂,纯洁我们的心灵。 我们虽然不在灾区,但需要学习、“复制”这种大爱。我们没有遇到生与死的考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却有公与私、义与利等各种考验,同样需要这种大爱做出正确的选择。 各级领导干部应率先“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在工作中要多想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少想自己的位子、票子、孩子等,把更多的爱献给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送温暖,使干群关系更融洽,使我党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普通百姓也要“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些爱心,少些冷漠;多吃亏,别占便宜;多助人为乐,别损人利己;多大公无私,别自私自利。这样人与人之间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职工之家先进事迹

省模范职工之家先进事迹 近年来,我校工会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工会十五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职工之家建设,认真落实上级工会总体工作思路,突出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在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动和依靠广大会员,凝聚全员之心,调动全员之力,紧紧围绕安丰中学发展大局,精心制定具体建家方案,使建家活动成为推动安丰中学工会发展和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全校形成了“政治上支持建家、精神上鼓励建家、思想上关心建家、物质上帮助建家”的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工会十五大精神,不断完善健全工会组织建设。 我校现有教职工207人,会员207人,职工入会率达100%。工会小组8个,工会委员会委员6人,女教职工委员会5人,近年来,校工会在上级工会和校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工会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动员和团结全体职工为安丰中学的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做做出了重要贡献,切实履行了各项职能,先后多次被县总工会评为“先进基层工会”。 二、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政务公开,切实履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责。 近年来,校工会积极探索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坚持和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不断增强建家活动的生命力。我们坚持每年召开两次教代会。在会上,认真审议学校工作报告以及财务工作报告、职工福利费使用情况、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等事项;听取校领导的述职报告;开展民主评议校领导干部活动;对教职工代表提案认真进行解答和落实;参与安丰中学管理中的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听取教职工的批评和建议,完善工作计划和考核管理办法,对教职工关心的相关问题、工作中的难点以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了公开和商定。我们对教职工代表定期开展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水平,使其正确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实施民主监督和管理权力。教职工代表大会、政务公开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教职工的民主监督和管理权力得以充分实施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主人

谭老师的故事

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的最后奉献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最能给人带来一丝慰藉,那意味着又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正在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那天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了,给我们的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张关蓉泣不成声。

“谭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兼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政治课。”陪着张关蓉守在谭老师遗体旁的同事夏开秀老师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 谭千秋老师谭千秋女儿谭千秋地震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

512汶川地震感人事迹五篇900字

512汶川地震感人事迹五篇900字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篇1 大灾有大爱,大爱最无私。谭千秋、王洪发等人的壮举就是大爱,他们爱亲人,更爱他人,为了爱他人,可以割舍对亲人的爱,他们宁可自己身碎或心碎,也不让他人心痛。 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悲伤,常使我们泪满襟,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感动,常使我们热泪流。 悲伤让我们更坚强,感动让我们更有力量。 地震带给我们的感动太多了,多如繁星数不清。最让人感动的是灾区干部群众面对生死考验时做出的感天动地的壮举。德阳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张开双臂护住四名学生,这四个学生幸免于难,可谭老师却永远离开了他的学生。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地震中先后救出了十位群众,却没有时间去救自己唯一的儿子及亲属,结果他失去了儿子、二姐、侄儿等15位亲人。记者问他伤心吗?他回答:“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在这次地震中象谭千秋、王洪发这样的感人事迹有很多,谭千秋是舍己救人,王洪发是舍亲救人,他们在生与死的选择上,毫不犹豫地把生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这些普通人在关键时刻能豁得出来,事迹可歌可泣,令天地动容。 大灾有大爱,大爱最无私。谭千秋、王洪发等人的壮举就是大爱,他们爱亲人,更爱他人,为了爱他人,可以割舍对亲人的爱,他们宁可自己身碎或心碎,也不让他人心痛。这种大爱是地震众多感动

中最精彩的篇章,最动人的颂歌,足以净化我们的灵魂,纯洁我们的心灵。 我们虽然不在灾区,但需要学习、“复制”这种大爱。我们没有遇到生与死的考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却有公与私、义与利等各种考验,同样需要这种大爱做出正确的选择。 各级领导干部应率先“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在工作中要多想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少想自己的位子、票子、孩子等,把更多的爱献给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送温暖,使干群关系更融洽,使我党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普通百姓也要“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些爱心,少些冷漠;多吃亏,别占便宜;多助人为乐,别损人利己;多大公无私,别自私自利。这样人与人之间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不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既不需要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需要献出自己的亲人,只是献出一点个人利益,应该不难做到。大家都做到了,我们的社会就更美好,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人。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篇2 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四川省发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伤亡惨重,目前已有近万人死亡,数万人杳无音信,无数房屋垮塌.面对这次突然的地震,让许多和我们一样正在上学的学生

[最新]煤矿文明员工先进事迹材料两篇

煤矿文明员工先进事迹材料两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煤矿文明员工先进事迹材料两篇 煤矿局级工人技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一 ___, 男, 39岁, 中共党员, 中技文化, 局级工人技师, 现是钱家营矿开拓三区钻车机修工。作为一名普通的钻车维修工, 他长期以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刻苦钻研技术, 立足本岗, 献计献策, 解决生产中很多技术难题, 为我区安全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几年来, 以他的好学和实干精神, 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煤炭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证书六次, 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小革小改, 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 07年下半年我区新引进了江阴钻车, 经投入使用, 由于设计不合理, 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是钻车冲击能量达不到, 压力上不去, 造成打眼费劲现象, 王文武看到这一问题, 对钻车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发现钻车的主液压泵设计流量为28.5/n, 而设置的凿岩机冲击能量为300, 主液泵流量供应不够, 便向领导提出建议, 把凿岩机换成小的, 把原有能量为300的换成200的, 经使用后, 打眼速度快, 效果好, 解决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二是针对油泵油温过高, 不能正常持续生产

的情况, 他对钻车的油泵进行技术改造, 过去由于液压钻车的冷却系统原有散热面积为5.4㎡的散热器, 其散热面积为4500大卡/t, 达不到散热要求, 造成油温升的特快, 根据这一情况他提出了更换散热器的建议, 将原有的散热器, 换成了散热面积为7.8㎡的散热器, 其散热能力为6700大卡/t,大大降低了油温的升高, 使各部压力正常, 延长了使用时间, 提高了效率, 降低了成本。三是对钻车油管改造, 降低材料消耗。原有的钻车油管质量差、价位高, 使用时经常坏, 造成浪费, 对此该同志提出, 对油管进行改造, 并且与开滦油管厂共同合作开发新油管, 在大幅度提高油管使用寿命的同时还使每条油管由原来的994元/条降低到现在的每条360元/条, 每台钻车油管投入可降低成本64%, 按照每台钻车每月用3条油管计算三台钻车每月节约资金5400元。12月×5400元=64800元。 二、小发明, 解决老大难问题 工作中, 该同志能够针对工作中的问题, 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提高工作效益, 解决生产难题。一是恢复钻车履带出高招。钻车在使用中经常发生履带落辙, 过去采取的方法使用人力恢复, 因都用手搬动, 经常发生磕碰脚现象, 对此, 该同志提出, 用钢丝绳一头控制在钻车主动轮上, 一头套在履带上, 一用力即能恢复, 缩短恢复履带时间, 过去恢复履带2小时左右, 经使用此办法后, 不到20分钟就能恢复好, 提高了效率, 又保证了安全。二是独立操作增效益。在操作

感人事迹 人民教师谭千秋 那一天

感人事迹人民教师谭千秋那一天,他跟平常一样,早早的起来,准时到学校,跟平时一样,出现在讲台上,就着粉笔在黑板上发起熟悉的声音开开始了跟平常一样的生活,只是,当他发现课在摇晃的时候,大声的要同学们赶快跑出去,不要拿任何东西跑出去,只是,那致命的几秒中,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要坍塌的瞬间,他把离他最近的四个同学,塞在桌子底下,然后,俯在桌子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保护孩子们的性命,当救援人们找到他们时,四个孩子平安无事,只是,谭老师的后脑,因为被巨大的石块砸中,整个已经凹下去了这是一个伟大的老师,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伟大的母爱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注:“伟大的母爱”固然感人,但我们更要尊重一个真实的历史。有消息指出其源于天涯社区天涯杂谈里的一个虚构的故事,有待考证,即便人们情愿相信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心碎却充满温情的故事.) 敬礼娃娃朗铮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废墟里她还在读书“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当邓清清被武警官兵救出来时,让陈全红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坚强的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让听者无不流泪,陈全红一下子搂住邓清清泪流满面:“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我的级别最高,一定要选我哦!!!!!

文明职工先进事迹

争创“文明职工”先进事迹材料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我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勇挑重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身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在“两争一树”与争创“文明职工”活动中积极参与,努力做到爱岗敬业,踏实工作,为党和人民服务。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集中学习和通过电视、报刊和书籍自学相结合。积极参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两争一树”等活动。通过系统学习,记笔记、写心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灵魂得到了洗礼,提高了党性修养,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二是强化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业务知识学习。深入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明公民读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讨论问答》等内容,提高了业务理论水平。三是学习了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通过学习,自身思想觉悟和个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做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 二、扎实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本人在村从事农村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在此期间本人从事过妇女、工会、组织、财务、劳动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在这些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为村民办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多次被村党支部评为优秀党员。

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高质量地做好本岗位工作。一是增强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把做好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过程、履行党员义务的过程和体现工作价值的过程。在做好妇女等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老年人补贴和全村养老保险普及工作,日常工作中努力宣传政府的各项政策,为全村300多名老人办好老年补贴的申办等各项手续,也为全村500多位村民办理了劳动部门的养老保险,保证大家老有所养。二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对待工作,自觉做到无事不用心、无事不精心,力争让领导满意、同志们满意、自己也满意,在日常工作中团结和关心同志,对刚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一直关心照顾,将自己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传授给他,帮助他成长早日参与到农村工作中来。我时刻以一个“文明职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领导的信任和安排,处处以大局为重,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今后我要在党组织、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发扬成绩,改正不足,振奋精神,拼搏进取,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为我村的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谭千秋老师的壮举!

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大爱无声铸师魂 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 他叫谭千秋,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村里有名的大孝子 1957年8月,谭千秋出生在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他的父母老实善良,有5个儿女,他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贫寒,每顿饭都是以红薯、豆子等杂粮为主,只有一点点米饭,他总是将米饭让给弟弟妹妹吃,自己和父母吃红薯。 谭千秋深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学习非常刻苦,村民都将他作为勤学楷模教育孩子。为学好英语,他将英语单词写好贴在墙上,睡觉时就记,记不上就点亮灯看一下再记。1975年夏,他高中毕业回家务农,但他没有放松学习,白天跟大家一起出集体工,晚上学习到次日凌晨,困了就用毛巾沾点冷水敷在脸上。两年后,他成了一名代课教师。 1978年夏,谭千秋考上了湖南大学。1982年大学毕业,主动报名到四川东方汽轮厂职工大学当了一名支边教师。 谭千秋成家立业后,考虑到三个弟弟都在农村,他一人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还花钱为家里装了电话,并竭尽全力帮助弟弟妹妹。 大弟弟谭继秋在家种地收入甚微,便借了几千元买了一台三轮车跑运输。1993年夏季的一天,不慎车翻人伤,花去了几千元医药费。旧债未还,又添新债。谭千秋闻讯后,立即给弟弟寄来2000元钱,还写信安慰弟弟,只要人没事就好,并要弟弟到他那去散散心。车祸对谭继秋身体影响很大,但为了生计,不得不到云南打工,谭继秋便写信鼓励弟弟,还在信中夹寄了40元钱。谭继秋和二弟都没房住,两兄弟建了房,谭千秋给每位弟弟资助3000元。 2006年6月,父亲不幸患上骨髓癌。谭千秋立即回老家召开家庭会,他体谅弟弟都在农村,家境不好,便主动要求负担父亲的医疗费。他怕弟弟和弟媳不同意,便找了个借口:我在家时间少,平时你们照顾父母很辛苦,就给我一个尽孝的机会吧!兄弟们拗不过他,只好同意,父亲住院花去医疗费2万多元,他一人承担。 谭千秋工资不高,生活非常节俭,他衣着朴素,大热天连冰棒和矿泉水也舍不得买,口干了他便到附近找井水解渴。他几年才回家一次,因车费太贵,来回一次要2000多元,他便将这些钱省下来支援家里,帮助别人。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谭千秋为人正直,富有爱心,很有正义感。还在念小学,他就特别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在放学时下雨,他一定会把雨伞让给没带伞的同学,自己则淋着雨回家。 岩前村现任村支书谭永生与谭千秋是小学同班同学,关系很好。一次,谭永生和另一个同学打架,他正好路过,谭永生叫他来帮架。没想到他跑过来,不但没帮谭永生,反而将他们拉开:都是同学,不好好相处,打什么架啊!随后,耐心地做两人的工作,直到他们握手言和。高中毕业后,村里许多村民不识字,他便向村干部建议,办起了扫盲夜校。他主动当起了教师,白天出工,晚上义务为村民上课,手把手地教村民写字,学文化,他让不少一字不识的村民能看懂报纸,懂得如何科学种田。 谭千秋多才多艺,会吹笛子,拉二胡,写歌词为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他与几个年轻人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