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武当秘传八式太极拳

武当秘传八式太极拳

武当秘传八式太极拳

这套简化武当拳共八式。全套演练由起势到收势仅一个来回,所需时间约1分30秒左右。演练动作由慢至稍快,再由稍快到慢结束,形成一个高潮之后,静神平气收势。如果感到演练意趣还浓厚,可按反式再练一次。整个套路演练起来宛如动静自若、神表自在的游龙,轻松奔放地拧转翻裹,使练习者感到明快西藏畅,舒适快慰,神怡爽心。

动作要求

(1)动作阴阳,交合运变,体现势正、招圆、松静、柔绵之功;

(2)手眼身法步高度配合一致,做到手到、眼到、身到、步到;

(3)动静相间,刚柔并济,蓄气轻缓,发劲快打;

(4)稳定时无物无我,运动时得意忘形,轻松自在。

行拳走架歌

八式简化武当拳,无极起势鼓荡丹,

两仪开合掳带连,鹤飞展翅气沉田。

旋转乾坤开胯髋,野鸡蹿林走连环,

五龙暗渡偷掌腿,侧人打钟架压点。

阴阳别翅藏奇巧,合抱太极身安健,

式法虽少万遍练,通幽入奥功德满。

八式动作说明与图解

(一)无极起势

1、预备势

两脚并步自然站立,身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舌轻搭上腭,齿轻叩,口微合,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心意纯静(如图1)。

2、无极桩法

双手从两侧合抱于丹田处,手势成阴阳八卦子午诀(即左手拇指与其它四指轻握,右手拇指从左手空拳眼中插入,指尖顶于食指、中指根节处,其作四指并掌拢覆于左手背上)。然后,用鼻轻、匀、细缓深吸一口气,闭气,鼓荡丹田8次,再呼气。微静,将口中津液分三口咽下(如图2)。

要点:轻松自然,收腹提肛,含胸拔背(腹微收,肛有自提之势;胸微含,背有自拔之形,调节身体中正);虚领顶劲(意觉脖领中空,并微拉脖领使其中空之气上提百会,调节得法必使百会至尾闾会阴有气贯相融之感,微拉领脖时须配之下核内收,方才奏效)。

说明:无极桩法属道门养生桩法,如得要领,站之得法,全身会有虚无飘渺之感。气之行身,无处不通,无处不透。但初学者不必刻意追求。知此理法,仅做外形即可。

(二)两仪掳带

1、两仪楼丹

①双掌外旋,使掌心向上呈龙心掌型;屈肘后移,双拿后移至两肋旁,然后以肘腕为轴同时拧转外旋(如图3)。

②接上动不停,双臂外展,双掌向体侧外伸,掌心向上,拇指向后(如图4)。

③继而双臂内合,同时双掌两臂向内旋转180度,掌心向上;双掌当从体两侧向前旋转摆动至体前时,双掌回抽至两肋(如图5)。

④接上动不停,如前动作重复两次(如图6、7、8)。

要点:动作要柔和缓慢;展臂旋掌要划平圆,不能中断;意如丹田一股气在随势转动。

2、掳带连环

①接上动不停,当双掌又从体两侧向前旋转摆动至体前时,身体向右转90度,同时,右掌向内翻掌下按至右肋外侧;左掌随体转向右横掌,掌心向上;双脚不动,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踮起,身体微薄(如图9)。

②接上动不停,左掌下按,右掌垂腕上提,当两掌相接触时,左掌附于右腕背部,然后,双小臂同时外旋并转掌,使两掌都成阳掌,即手心向上,左掌附于右掌背,掌指朝前;接着,双掌同时内旋180度,使双掌成俯掌,掌心向下;右掌在前,左掌在后,接着双掌同时向下,向腹部捋按(如图10)。

③接上动不停,左掌不变,右掌垂腕上提,如此形成一个运用立圆手法运转徨,连续二次。

(三)鹤飞气沉

1、仙鹤展翅

①接上动不停,双掌向下向腹下捋按的同时,左腿后退一部,并随捋按而将重心移向左腿(如图11)。

②接着再由左腿向前推动右腿,使重心由左腿再移向右腿,并将左右腿伸直,左脚尖点地;同时,双掌外翻并向内旋,逐渐向身体两侧伸臂展开,至头顶上方时两掌成勾手,二手之间距离约与肩同宽或稍宽,目视双掌。要点:展臂旋掌时,运动轨迹呈半圆弧形;动作要轻柔舒展。

2、气沉海底

接上动不停,身体向左转动90度,左脚跟落地,重心位于两腿之间,双臂不动,两勾手同时向内旋拧,同时勾手变掌,使掌心相对;然后屈臂下按双掌,掌心向下成俯掌。双掌由头顶下按至腹两侧,高与腹平,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如图13)。

要点:下按双掌时呼气。古拳谱曰:吸气鹤飞起,呼气沉海底。注意,呼吸是武当拳一大特征。

(四)旋转乾坤

①上动不停,胯向右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右弓步,上体随胯右转90度,同时两臂仍成弧形向右摆动,两掌拇指伸直向内,中指相对,掌心朝下,高与腰平,目光平视(如图14)。

②上动不停,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左腿成右虚步,同时两肩后沉,两臂仍撑圆,两掌按至胯旁不动(如图15)。

③上动不停,胯向左旋180度,两腿成左弓步,但双脚不动,脚尖朝正前,上体随胯左转;同时两臂仍成上功姿势,随胯向左转动,两掌仍按于两胯旁,掌心朝下目光平视随转(如图16)。

④上动不停,上体姿势不动,重心平行后移,身体后坐于右腿,左腿撑直(如图17)。

⑤上动不停,重心仍落于右腿,身体不起伏,收左腿,在脚尖轻点于右脚旁,呈左丁步,同时,双掌以腕为轴向外旋转360度,双掌心向上,拇指朝外,眼向左侧平视(如图18)。

五、野鸡蹿林。

①左脚向左侧方横上一步,脚尖朝左前方,左勾手变掌由下向上向左前方呈弧形撩架,掌心向左前方,右掌自然向右胸侧右肋下划弧按掌(图19)。

②左脚不动,右脚由后向前方弧形扣步,左右脚呈丁八步;左掌随身体左移,自然回落于左大腿侧,掌心向后;同时左掌由下向上向左上方随各大臂摆动砍掌(如图20)。

③接上动不停,身体随之向左拧转90度,同时右掌由上向左向下按掌(如图21)。

④接上动不停,左脚向右脚后叉步,身体继续向左拧转90度,右脚以脚掌为轴心,随之拧转90度,同时,左掌随左转身,以左肘为轴心,抬左掌,使之由下向后胸、向上向左前方呈弧形甩掌,力点在左手背(如图22)。

⑤接上动不停,右脚向左前方迈进,同时,左掌翻掌下按于左腹前;左掌由于向上塌腕提起,然后向前按掌(如图23)。

⑥接上动不停,左脚继续向左前方上扣步,重心位于右腿上;左掌内旋上提;右掌同时同旋并微微回收,与左掌呈十字手,环抱双臂,双掌心向内(如图24)。

⑦接上动不停,上体向右转体180度,双掌呈十字,自然拧摆,同时右脚向左脚后叉步(如图25)。

⑧接上动不停,重心后移右腿,左脚自然回收到右脚内侧,脚尖虚点地;同时双掌翻转下按于小腹前,掌心向上。左掌压按于右腕之上(如图26)。

⑨接上动不停,左掌压于右腕上不动,右掌内旋翻掌,使左右掌背相贴,呈十字交叉手法;然后左右掌同时外旋,掌心向下,左掌下按,右掌前劈,但右掌仍附压于掌背上;同时左脚向前急上一步,右脚随之急跟半步(如图27)。

(六)五龙暗渡

接上势,双臂同时向右向下向左向下向右侧划弧圈,当划至360度时,两掌变换成左掌伏按于右腕上,右掌手心拇指均朝下。同时,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腿向前蹬出,高不过膝,目视右侧前方(如图28)。

(七)仙人打钟

1、仙人驾雾

接上动不停,右蹬脚向前自然落地,重心前移至右腿,左腿屈膝后撩,脚背绷直,边达脚掌;同时,双掌先内旋成十字掌,双掌心向内,然后再双掌变拳,外旋臂腕,左小臂向前撩架,拳眼向下,力点在左小臂上;同时右臂向下向后撩击,力达拳轮。双目向后平视(如图29)。

2、压打金钟

接上动不停,左拳的左肘关节为轴,向前外旋打出,力达拳背,拳心向上;然后左脚向向前落步,重心前移,同时收左拳于腰间,右臂抢拳向前盖打(如图30);然后,右拳收回腰间,左拳点打向前击出;同时重心后移,成形意三体式步型。目光向前击出;同时重心后移,成形意三体式步型。目光向前平视(如图31)。

要点:整组动作连贯,架、压动作稍缓,点打动作稍快。

(八)阴阳别翅

①接上式,重心后移至后腿,左腿伸直,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内转90度,同时,左拳变掌,由左向上向右划弧至右肩前,左肘垂肘对心窝,腰顺势右转,上体随之右转;右拳变掌顺带脉向后擦插至命门(后腰部位),掌心向后(如图32)。

②上势不停,左掌由右肩右侧往下经胸腹前到右肋,再向右侧后腰部划弧,同时右掌后插掌由左臀部向右向上向前至左肩上划弧,成右抱掌。同时,以左脚为轴,向左转脚尖180度,重心随之前移,右脚以脚掌为轴,沿逆时针转180度,上体随之左传180度,目随转体视右掌(如图33)。

③上势不停,右腿收至左腿侧,上体不许起伏,接着右腿向右侧方迈出一步,脚跟为轴,脚尖翘起,右腿伸直,然后,右脚尖向左转90度,重心由左腿渐转向右腿,脚全掌落地,成为四马步势;同时,右掌自然随身体右移,而回拉至腹前,掌心向上,目光平视(如图34)。

收式(合抱太极)

接上式,身体不许起伏,重心向腿平移,随之收左脚于右脚旁,屈膝并步,然后慢慢直膝站立,同时,双掌自然放下,然后向两侧平举至头顶,再翻下按至小腹前,掌心向上,目光平视。随后自然站立收式(如图35、36)。

38式武当太极拳详细分解动作

38式武当太极拳详细分解动作 第一段: 1、起式:重心下沉,脚尖点起,左脚迈开成马步;两手合到腹前下沉,抱球提至胸窝,翻腕沉至膝盖前,两手合掌从两侧提至肩平,沉肩沉掌;合掌至头顶,翻腕下沉膝平,收起向手穿掌下沉勾手提于同肩宽。 2、退步崩式:两手交叉(左手在上),抱球扣脚收脚成丁步,转身左脚向斜脚迈步前移,马步弓掌。 3、揽雀尾:翻掌后座,扣脚抱球收脚,迈步按手,按手一插二插收脚,翻腕提膝弓直收回,重心下沉,上步马步送掌;转身翻腕收脚点起,后撤弓步带掌至后右斜角,后座穿掌收左脚,下沉扣脚抱球正前方。 4、正单鞭:左掌外翻,右手从左掌心穿出勾手,提膝蹬脚,脚尖崩直后收回,重心下沉,左脚迈出,掌心朝里向外旋转分开左弓步。 5、提手上式:后座扣脚,左掌由后向前穿出成正马步;翻腕收脚勾手蹬脚崩直;收脚抱球下沉,脚跟着地,扣脚转腰抱球,左脚迈出,马步成掌。 6、白鹤亮翅:抱球收脚,穿掌上步,右举左按左脚前点。 7、左搂膝拗步:右掌旋下,左掌向上成丁步,左掌下按右掌与肩平,重心下沉,左脚迈开,搂膝推掌。 8、右搂膝拗步:跟步后座,撇脚转身带掌成丁步,重心下沉,右脚迈出,右搂左推。 第二段: 9、倒转肱:拨掌后座,转腰右掌从拳位向左西下插,左插扣脚,拨掌后座,两手收至拳位,送掌提膝,两掌心朝上。重心下沉,右脚后退,左掌收至拳位向膝盖下插,二插扣脚,拨掌收脚,两手收至拳位,掌心向上,送掌提膝,脚尖崩直。 10、斜飞式:重心下沉,左脚向斜脚退步,转身右掌下插,二插收脚丁步。右脚后退,转身右掌从心窝送出成右弓步,掌心向上。 11、虚步亮掌:右掌翻掌,左掌收至拳位从腋下穿出,左脚前点成虚步亮掌,两掌心朝前。 12、提手上式:右掌穿出,左脚后退,带手收脚,两手收至拳位,勾手提膝蹬脚。收脚抱球,重心下沉,脚跟着地,扣脚转腰,翻球收脚,掌心相对。重心下沉,左脚迈开,马步成掌,掌背相对。 13、白鹤亮翅:抱球收脚,穿掌上步,右撩左按,左脚前点。 14、左搂膝拗步:右掌下沉,左掌上托,收脚丁步,左掌下按右掌上托,迈步搂膝推掌。 15、海底针:按掌收脚,一插二插换脚三插上步,成右虚步。 16、闪通背:重心前移,摆脚翻左架右,两拳心向上,马步。 17、上步搬拦捶:跟步合手(左手在上),后座转身收脚,上步带拳冲,两拳交叉与肩平,拳背朝上(左手在上)。 18、揽雀尾:跟步后座,两手收至胸前,推掌丁步。重心下沉,右脚迈出,左手从右臂上方穿出,右掌托

小学校本教材《太极拳》上册.docx

主编: 副主编: 编委: 创建太极特色 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校本教材

月编印 目录 1、前言 (1) 2、一段(八式)太极拳简介 (2) 3、动作分解 (3) 4、太极功夫扇简介 ................................ 5、动作分解 ...................................... 6、太极变奏图解 ..................................

铁佛中心小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体艺教育,把“千人太极”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抓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广大师生不懈努力、勤奋训练, 在第十届吁目台国际龙虾节一一学子英姿大型团体操表演中,荣获一等奖。“太极变奏”紧扣变换主题,充分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文化内涵,倡导变革精神,展示少年儿童蓬勃生机和运动的活力。 太极文化源远流长,弘扬传统任重道远。学校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继续深化太极特色,把柔美刚劲的太极扇纳入创建其中,不断推进创建工作,多层面展开活动,扩大太极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学校还将编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太极操,让全体师生在浓郁的特色创建氛围中,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逐步打造出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第一章太极拳概述 起源 太极拳,武术拳种之一,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故名。清人王宗岳著有《太极拳论》一书,此为“太极拳,'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太极拳的起源,历来有种种说法。后经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研究证实,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创编人为陈王廷。陈王廷为陈氏第九世孙,文武兼备,是一位很有创见的武术家。 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来源有三:1、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2、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如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被称为“内功拳”之一;3、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如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流传

精校王柏青《太极秘术》

王柏青《太极秘术》 小荷: 1.据戚建海《太极拳技击和炼丹术之奥秘》(2003年台湾逸文武学书馆 出版)点校。 2.太极拳+内丹术=延年益寿+功夫精绝 目录: (1)刘风梧《序言》(2)王柏青《原序》 (3)张三峰《太极拳势》(4)王宗岳《太极拳论》 (5)蒋发《太极拳功》(6)蒋发《太极拳诀》 (7)蒋发《太极拳论》(8)邢喜怀《太极拳道》 (9)邢喜怀《太极拳说》(10)张楚臣《太极拳秘传》 (11)王柏青《太极丹功义诠》(12)王柏青《太极丹功要术》 一、刘凤梧序 余幼失怙[1],习祖遗之医略,於《景岳全书》卷九《杂证十三卷·?瘟疫》处,得先祖手录太极秘术方胜数摺[2],字草潦乱,幸尚可辩识,故复录之存义,然实未睹其术焉。 先祖刘(恒)山,道光八年人。初经药商,后习医道。咸丰十一年[3],路遇困病危者,施救罔效。祖怀善念,奔波镇里,挽一老医者复临乃处。老扶脉摇首而去。病者知无生,讬祖善后,祖诺。其感,

探怀示祖簿册,嘱录而殉葬。祖怜而草缮,复置其怀。其奄然溘逝。先祖俛[4]乡人善葬焉。 此於录后言之一二。因系祖手泽,且理玄奥,故誊而录存。是序。 民国六年[5]仲春月汜水刘风梧拜识二、王柏青留示(《太极秘术》原序) 余从师于温州张楚臣。先师曾曰:“是术得之於道门,精微(玄奥有)不可言传之妙。德不修(者)不与之,名利重(者)难成之,才不足(者不传)之。故择者不易,尔宜慎密勿惰。” 余秘而习之已历四十余载,更添以道家丹法,始悟其源流之泽长,光耀九洲。然修之不易,犹如深海寻珠,循宝光而不舍,历艰辛而不颓,始得而获。更加珍贵,虽万金而不售。斯道气常存者也。 噫!孰鉴道之求真难于此乎!而身不其验、动不明其用、辄言得道、津津善辩而惑人辈,犹为可悲耳!诈伪横溢四海,真言不屑而闻,故大道当隐,俟时渐复,此亦道之至理所含也。 雍正六年[6]冬月愚叟王柏青留示小荷太极: ●拳自道家出,信焉。体用完全合乎道法。 ●德才兼备,不汲汲乎功利者,方可得之。 ●太极拳最终走向丹道。丹道之法可以有效促进太极拳。太极拳+丹道= 如虎添翼。 ●然“斯道旁门甚多。”不可不慎!人生如有幸得遇明师,不可不惜!

打太极拳的七个境界

武当太极歌_张三丰打坐歌 初打坐,学参神,这个消息在玄关。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 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闭目观心守本命,清静无为是根源。 百日内,见应验,坎中一点往上翻。黄婆其间为媒约,婴儿姹女两团圆。 美不尽,对谁言,浑身上下气冲天。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 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元。 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 无影树下金鸡叫,半夜三更现红莲。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 龙又叫,虎又欢,仙药齐鸣非等闲。恍恍惚惚存有无,无穷造化在其间。 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天地交泰万物生,日饮甘露似蜜甜。 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三教原来是一家,饥则吃饮困则眠。 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身万劫难。 愚迷妄想西天路,瞎汉夜走入深山。天机妙,非等闲,泄露天机罪如山。 四正理,着意参,打破玄机妙通玄。子午卯酉不断夜,早拜明师结成丹。 行一日,一日坚,莫把修行眼下观。三年九载功成就,炼成一粒紫金丹。 要知此歌何人作,清虚道人三丰仙。 打太极拳的七个境界 学练任何一家太极拳都须按境界等级进行,境界等级不对,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甚至会南辕北辙,离太极拳的真髓越来越远。 由于太极拳之理既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有自身的实修特性,所以,实际学练的过程中,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许多钟爱此拳之士穷毕生精力仍不解其中奥秘。”也因之与太极拳奥妙无穷的风采、魅力无限的境界失之交臂,从而徒留悲伤和叹息在心头。 循序渐进是太极拳修炼的重要原则。这里的“序”字,就是程序。程序指的是先后排列顺序,不能马虎,不能错乱,不能颠倒,不能想当然的根据原来的参照系去追求。 笔者学练的内功太极拳,有三个学练步骤:第一步骤,学练过程中反复体察神意气和形的关系,由开始的不能相融进入到阴阳互孕;第二步骤,通过着熟,懂劲,阶及神明来感悟;第三步骤,感受含三为一,使套路招式、内功心法、太极思维融合一起。一开始不好融合,但到最后,必须融合到一起。 从水性太极拳的角度来看,亦有三个学练阶段:第一阶段,初级,小乘着熟阶段,即太极拳的有为法,世间法(智),强调为拳日益,一法生万法,明了太极拳的名和相——学架子、入架子。第二阶段,太极拳中乘懂劲阶段二、中级,太极拳中乘懂劲阶段,即太极拳无为法,属于出世间法(智)。强调为道日损,万法归一法——悟架子,出架子。第三阶段,太极拳大乘神明阶段,明了流体、无力、无为、无根、无量、无形、无相、无住等太极思维——进入了改架子、创架子、无架子阶段。 综合起来,可勉强划分出为以下七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打基础 开始学练内功太极拳的时候,全日制学练时,最初的10多天最为困惑,许多人都感觉自己特别笨。其实,并不是大家笨,而是因为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术语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对于人们已建立的知识参

武当太极拳108式拳谱单贵文

武当太极拳108式拳谱单贵文 第一段 1 天地初动面北 5 力劈华山西北9 分金锉玉东北 2 太极捧球面北 6 太公出阁正北10 怀中抱月东北 3 试推山门面北7 叶底藏花站西目南11 扭转乾坤正中 4 袖里吞金穿掌东南8 老熊坐洞东北12 马上劈刀西南 第二段 13 怀抱琵琶东南17 拨云见日正东21 怀抱玉如南目北 14 横江飞渡西北18 如封似闭正东22 黄鹰掐嗉正北 15 风摆荷叶东南19 饿虎夺食正西23 黄鹰掐嗉正北 16 风摆荷叶东南20 马上挥刀西北24 野马分鬃西北 第三段 25 腋下藏刀正东30 黄龙踅水东南35 白蛇吐信指南 26 黑虎掏心正东31 顺手牵羊西北东南36 燕子抄水正南 27 黄龙升天东南32 金花落地西北37 燕子穿云目北 28 黄龙入海东南33 分金锉玉正北38 青龙探爪正北 29 蜀道横云东南34 投石问路正中 第四段 39 竹帘倒卷东南43 闭门推月面南47 马上开弓面西目北 40 竹帘倒卷西南44 猿猴坠枝面北48 堆窗望月西北 41 竹帘倒卷正南45 怀中抱月东北49 玉女穿梭正西 42 冰柱垂檐面南46 黄龙摆尾东北-西南-东北50 秀女纫针正西

第五段 51 老熊扳枝正西56 怀中抱月正北61 金鸡撒膀面西南 52 苍龙戏虎正西57 狮子开口正南62 浪子拍球西北 53 懒熊靠树正西58 夜叉探海正东63 猛虎出闸正北 54 麻姑献寿正东59 怪蟒翻身穿掌西北64 推窗望月正北 55 马上开弓面东北目 右 60 拨草寻蛇西北-东北 第六段 65 腰横玉带面南70 隔壁探囊正北75 脑后摘巾面南 66 横扫千军面东71 金鸡上架面西76 深海探宝 67 横扫千军面西72 金鸡上架面东77 逆水行舟打南 68 老君推炉正南73 脑后摘巾面北78 狮子揉球面南 69 扭转阴阳正北74 深海探宝 第七段 79 怀中抱月正南83 夜叉探海正南87 狮子吸灯西北 80 青龙探爪东南84 马上开弓面北马西88 樵夫指路正北 81 鹞子入林西北85 行步撩衣西南 82 鹞子翻身正南86 摧马挥鞭西南 第八段 89 蛟龙戏水面西93 坐山打虎面北97 燕子钻天穿掌西北 90 促动天机面东94 五行归园西东北西南 东南 98 落地生根西北 91 乌龙展腰面东95 似火烧身东南 92 铁牛耕地面北96 麒麟吐书面西北

图文教你武当秘传的太极拳八式[4P]

图文教你武当秘传的太极拳八式[4P] 这套简化武当拳共八式。全套演练由起势到收势仅一个来回,所需时间约1分30秒左右。演练动作由慢至稍快,再由稍快到慢结束,形成一个高潮之后,静神平气收势。如果感到演练意趣还浓厚,可按反式再练一次。整个套路演练起来宛如动静自若、神表自在的游龙,轻松奔放地拧转翻裹,使练习者感到明快西藏畅,舒适快慰,神怡爽心。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习练,均能起到养生、健身、防身的作用。简化武当拳是在武当拳初级综合套路的基础上选编而成的,便于武当武术爱好者初学和入门。一般情况下可在120分钟内基本掌握全套动作;两天训练,可以熟记全部内容。这套套动作虽少,但每一个动作都隐含养生、技击内容。认真习练到一定程度后,善悟者或对武当拳研练有造诣者,均能阐释或领悟其健身、防身作用。具有隐秘的养生,尤其是技击性。动作要求(1)动作阴阳,交合运变,体现势正、招圆、松静、柔绵之功;(2)手眼身法步高度配合一致,做到手到、眼到、身到、步到;(3)动静相间,刚柔并济,蓄气轻缓,发劲快打;(4)稳定时无物无我,运动时得意忘形,轻松自在。行拳走架歌八式简化武当拳,无极起势鼓荡丹,两仪开合掳带连,鹤飞展翅气沉田。旋转乾坤开胯髋,野鸡蹿林走连环,五龙暗渡偷掌腿,侧人打钟架压点。阴阳别翅藏奇巧,合抱

太极身安健,式法虽少万遍练,通幽入奥功德满。八式动作说明与图解(一)无极起势1、预备势两脚并步自然站立,身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舌轻搭上腭,齿轻叩,口微合,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心意纯静(如图1)。2、无极桩法双手从两侧合抱于丹田处,手势成阴阳八卦子午诀(即左手拇指与其它四指轻握,右手拇指从左手空拳眼中插入,指尖顶于食指、中指根节处,其作四指并掌拢覆于左手背上)。然后,用鼻轻、匀、细缓深吸一口气,闭气,鼓荡丹田8次,再呼气。微静,将口中津液分三口咽下(如图2)。要点:轻松自然,收腹提肛,含胸拔背(腹微收,肛有自提之势;胸微含,背有自拔之形,调节身体中正);虚领顶劲(意觉脖领中空,并微拉脖领使其中空之气上提百会,调节得法必使百会至尾闾会阴有气贯相融之感,微拉领脖时须配之下核内收,方才奏效)。说明:无极桩法属道门养生桩法,如得要领,站之得法,全身会有虚无飘渺之感。气之行身,无处不通,无处不透。但初学者不必刻意追求。知此理法,仅做外形即可。(二)两仪掳带1、两仪楼丹①双掌外旋,使掌心向上呈龙心掌型;屈肘后移,双拿后移至两肋旁,然后以肘腕为轴同时拧转外旋(如图3)。②接上动不停,双臂外展,双掌向体侧外伸,掌心向上,拇指向后(如图4)。③继而双臂内合,同时双掌两臂向内旋转180度,掌心向上;双掌当从体两侧向前旋转摆动至体前时,双掌回抽至两肋(如图5)。④接上动不停,如前动

武当太极拳与其它太极拳的区别

太极拳有几大流派?每种流派的区别在哪里? 1、武当太极拳 虽然目前学者公认为太极拳与武当张三丰无关,不过确实存在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其内涵与当前流行的太极拳不尽相同。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人体性命的源泉。 2、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其弟子陈青萍又在陈有本所传拳架基础上创编成另一拳架套路——“赵堡架”。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3、杨氏太极拳 杨褔魁(1799一1871),字露襌,河北永年人。陈家沟陈德瑚在永年开中药铺,杨因家贫卖身到药铺为徒,后陈德瑚带杨回陈家沟家中做些杂活。陈氏十四世袓陈长兴在陈德瑚家设武学,教后人习拳舞械。陈长兴见杨聪明伶俐,作事殷勤,为人忠诚老实,又喜爱拳术,与陈德瑚商量后,乃收为徒弟,传授太极拳。杨练拳极下功夫,夜里鍊拳疲困时,仅在长板凳上打盹。这种长凳很窄,很快就跌下来,醒后继续再练,如是者七年之久,拳乃练成。经老师与东家同意后,装卷归里,离开陈家沟(后又两次拜访陈家)。 杨露襌回家后,经亲友推荐到北京教拳,打败许多名手,名声大震,后到清宫王府教拲,因习拳的都是些贵族子弟,为了适应他们娇嫩体质的需要,便将陈氏太极拳套路中的缠丝劲及窜蹦跳跃发劲等难度较大的动作作了些改动,使其姿势较为简化,动作柔和,不纵不跳,后经其三子健候修改成中架子。再经其孙澄甫的修改而成为目前流行较广的杨式太极拲。其特点是,拳架舒展、动作和顺、姿势柔软。要求绵里藏针。扬澄甫(1883~1936)著有(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传拳,是著名的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 4、吴式太极拳 杨露襌在清宫王府教拳时,满族人全佑从学之,后全佑又从学於杨班候(1837~1892 )。全佑传其子鉴泉,后来鉴泉从汉姓为吴。吴鉴泉(1870~1942),拳架以柔化著称,推手守静而不忘动,形成了架式大小适中,柔和紧凑的特点。吴鉴泉曾在上海开办拳社,培养学生,

《太极拳谱》校记

《太极拳谱》校记 本文作者逸川 在太极拳的修练过程中,从开始,我就对太极拳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习拳之道,理义先明。从普遍认知的太极拳,是一种老年人―养生运动‖,对太极拳一无所知,开始对太极拳有种探求。想探求的是,影响2亿人的太极拳,到底源本的面目是什么? 那么,从理上探求,可以探究其源、其流传,前人所说的拳学真义。拳谱在武学中,是传承的代表,由于门第的观念,更因其武技,拳谱的流传,只是在师徒间择人而传承。 一 .现存的重要拳谱 明清两代禁民间习武,清末社会动乱,到民国年间国术盛行,武学人士为了振兴国家,纷纷广为授徒,武术进入一个辉煌时代,拳谱多是从清末民初公布出来的。在现存的拳谱中,我没有找到清末以前的拳谱。 1.廉让堂太极拳谱--武式太极拳二代传人李亦畲手抄拳谱

《廉让堂太极拳谱》1935年刊行 廉让堂太极拳谱,1935年在山西太原公开刊行,武式太极拳的拳谱传承,据武禹襄之甥李亦畲手抄本《老三本太极拳谱》刊刻。武禹襄学拳、得拳理于赵堡镇陈清平,陈清平学拳于赵堡镇六代祖师张彦,陈清平发展拳架为:腾挪,领落,代理。廉让堂本太极拳谱,是武禹襄将得自于陈清平的拳谱,经武禹襄、李亦畲两代传承,对陈清平所传拳谱有所增益。如李亦畲所作《太极拳小序》、《五字诀》,是李亦畲习拳的总结,讲理深刻。

李亦畲《老三本太极拳谱》自藏本 此谱的流传,由李亦畲手抄,―此卷余手订三本。启轩第一本(注:李亦畲之弟),友人郝和一本(注:郝和珍,后授太极拳于孙禄堂),此本系余自藏。‖故李氏手抄本,又称《老三本太极拳谱》、《李氏太极拳谱》。 逸川校对的《太极拳谱》,在第四卷《王宗岳太极拳论》,依据李亦畲手抄《老三本太极拳谱》,传给郝和珍的本校对。 2.乾隆抄本太极拳谱--传自于陈长兴的太极拳谱

太极桩功浅析---解守德 最新

太极桩功浅析---解守德最新 太极桩功浅析---解守德转贴 ============================= 发布时间:2009-03-28 13:07 火候难言靠体悟 “意贵专”,还有一个用意的刚柔强弱问题要注意。意的刚柔就是阴阳变化.两 个不同方向的变化就是阴阳,比如点和面的散和聚等,其中就有阴阳。现在一部分人已经在 站桩的时候体会圈的动作走不同方向,产生不同方向的旋转。产生不同的变化的时候,产生 相和,阴阳相济的变化。也就是速度一样的时候.是很舒服的.这就是相和。它是动的,是 动的混和,在站桩功中要找到这个要点。比如,肩圈的变化,前面断开,这样走,就是前合 后开.后开的话就是前合.还有里外、上下的开合相寓。比如,现在这个动作是顺时针方向 转,你还要找出逆时针的那个圈;再比如,你将圈放大以后,从前面断开.从中间打出来, 在站桩时这些劲都要找.这就需要心静下来才能找得到。所以又要继续按拳架的要求去练, 另一方面要调整身体,找到松、找到柔的同时意要专,将内劲的气势打出来,要防止由于出

现一部分身体硬了.这下子内劲也找不到了.等到你要想调这边的时候,那边又找不到了.等 到你回过来调身体松紧的时候,拳架走到哪里又忘记了。 站桩时意的刚柔强弱.在“意贵专”的基础上,功力到了一定阶段如何加强用意的问题,用道家的说法就是加火的问题。道家修炼中从来就有“药物易知,火候难准”, 又有“圣人传药不传火”的说法。这里的药物.就是我们的内气。火候问题很复杂,因为与 内功的强弱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很多人练功时为什么会出偏差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 知道自己的内气强弱程度如何。到了该加火的时候.也就是加强用意阶段.内气一定要充足, 否则就会出现炒干锅的情况。太极修炼重实证 儒家、释家、道家的修炼过程都讲究“行、住、坐。卧”中练功。行,就是平时的行走、行动中怎么来练功。行.就是所有的做事状态,包括你的身行、心行都一样.这 些行的状态下都要保持练功状态。住,停下来了,任何一个姿势定住了,好像太极拳的定式 一一白鹤亮翅等。站桩也是属于住。坐,指各种各样的坐姿。卧,躺下来,其中也有姿势的 学问。有人说最好教我们卧功,那是你现在想偷懒,睡大觉,其实功没有到那里,讲也没有 用。因为你一躺下来处于放松状态就想睡觉,但卧功不是睡着的,一定在练功的状态下。失

太极养生 详解武当太极拳十三式要领

太极养生_详解武当太极拳十三式要领 在中国,关于太极拳的派别更是数不胜数,武当13式太极拳更是综合了内外功法,外有太极十三势,内有武当内家拳,下面北京迈凯奇就简单的介绍下武当太极拳十三式。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瑰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武当13式太极拳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式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 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 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乾坤盘球

武当太极拳三十六式

武当太极拳三十六式 (游玄德演示) 第一式:无极桩 两手下垂,自然站立,独立守神,中正安舒,虚领顶劲,面南背北。 动作要领:在武当太极内功修炼当中,很重视南北极子午向,达到天人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醒神安脑、引气归元。 图1 第二式:抱元守一 左脚左移,两脚与肩同宽、平行、足心含空、男左女右,两手合抱,拇指相对成圆状,顶天立地,头部中正,全身放松,气沉丹田。 动作要领:身正,体松,气顺,神凝,全身透空,八面支撑。 道家养生秘要:掐诀凝神、鼓荡丹田. 图2 第三式:开太极(图3、4、5) 两手从身体两侧分开,如铜钟式,有气感后,慢慢伸展,至两臂展平与身体成大字状。手心向下外转至手心向上,慢慢合于头顶,中指相对节节贯穿经面前下沉至丹田,两手以腕为轴外展,十指向前。 动作要领:两手分开自上而下划圆,须一气合成,配合呼吸。 道家养生秘要:伸筋拔骨、气贯黄庭。

第四式:金龟戏水(图 6 ) 接上动,松腰屈腿下沉成马步,两手掌心向下向前棚起,两腿直立,随即沉肩垂肘如金龟戏水下沉,双手收于丹田处,合抱于胸前棚出。 动作要领:太极有八十一个劲,此动作是个翻转劲,须周身协调一致,身形中正安舒。 道家养生秘要:任督通关、升清降浊。 金龟戏水图6 第五式:怀中抱月(图7 、8 ) 两脚成马步,腰右转,左手掌心向下收于左肋,在随身体右转,合于胸前,右手掌心向上,收于丹田,两掌心上下相对。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圆转中正,切记低头弯腰。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养心去火。

怀中抱月图7 图8 第六式:拨云见日(图9 、10 ) 接上动右转腰,两手掌心向上,右手在前、高不过眉,左手在后,低不过胸,左脚内扣,右脚外摆,两手分开,内旋挤出,掌心向前,左脚跟步。 动作要领:动作变化须自然圆活,力整。 道家养生秘要:转腰强肾、益寿延年。 拨云见日图9 第七式:陆海奔潮(图11 、12 ) 退左脚,两手下捋收于胯根,双手合抱棚出,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如抱婴儿状,左脚蹬,右脚弓步。 动作要领:下捋时忌低头,弓步时须全身贯力。 道家养生秘要:气运周身、培元固本。 陆海奔潮图10 图11 图12 第八式:怀中抱月(图13 ) 右脚内扣,左脚外摆成马步,右手掌心向下合于胸前,左手掌心向上,收于丹田,两掌心上下相对。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上下连贯。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养心去火。

武当38式三丰太极拳陈师行道长教学口令、歌谣及拳谱

武当38式三丰太极拳陈师行道长教学口令——1,起勢 重心下沉,腳尖踮起,邁開馬步標準,重心輕移到左腳。這時候要做到:鬆肩沉胯,含胸拔背,全身放鬆。兩手合到腹前下沉,抱球,提到胸窩,翻腕沉到膝蓋與膝平,再抱球從兩膝蓋起與肩平,成大圓形。沉肩沉肘沉掌。氣哒菩暮响额^頂,翻腕下沉送腸與臍平,後收起下沉起於勾手與肩平,同肩寬。 ——2,退步崩式 兩手交叉抱球扣腳收腳丁步,手抱圓手臂撐圓。轉身左腳向前斜角邁步前移,馬步捧掌,左掌心朝里右掌心朝下,兩臂撐園。 ——3,攬雀尾 穿掌後坐,上手齊眉下手齊胯,抱球收腳丁步。穿掌下沉,邁步推按,擺左後右,擺右一插,,二插收腳,三撥換掌,左掌撐起,翻腕提膝,腳尖扣起蹬,腳尖绷直收回。重心下沉,上步馬步送掌。擺腳一帶至左上斜方,二換手退步,轉身弓步帶掌至右後斜角,後坐穿掌收腳,下沉後角抱球,面向正前方。 ——4,正單鞭 左掌外翻,右手從左掌心穿出勾手,左手扶助右肘,提膝蹬腳,腳尖繃直收回,重心下沉,左腳邁出,掌心朝里向外旋轉分開。 ——5,提手上勢 後坐扣腳,左掌從腸位(前位?)上穿出,稍比肩低點,形成正馬步。翻腕擺腳帶掌收腳,手與肩平向正前方托掌帶手至腸位,形成一個立園形,勾手提於肩平,提膝與手同步蹬腳。收腳抱球,重心下沉,腳跟著地,扣腳轉腰翻球,左腳點起與兩掌心相對,左腳邁出馬步沉掌,左掌心提至心窩,兩掌背相對。 ——6,白鶴亮翅 抱球收腳,穿掌上步,右撩左按,左腳前點,兩臂撐園。 ——7,左摟膝拗步 右轉下按,左掌上托左腳收回成丁步,左掌心下按,右掌心上託與肩平,重心下沉左腳邁開摟膝推掌。 ——8,右摟膝拗步 跟步後坐左轉身帶掌,左掌託於肩平,右腳收回丁步,重心下沉右腳邁出,右下摟膝左推掌。——9,倒轉肱 撥掌後坐,轉腰右掌從腸位向左膝下插,抱左插扣腳。撥掌後坐兩手收至腸位,送掌提膝,兩掌心朝上。重心下沉右腳後退,左掌收至腸位向膝蓋下插,抱插扣腳,撥掌收腳兩手收至腸位,掌心向上送掌提膝,腳尖棚直。 ——10,斜飛式 重心下沉左腳向斜角退步,轉身右掌下插,抱插收腳丁步,右腳後退,轉身右掌從心窩送出,掌心向上。 ——11,虛步亮掌 左掌收到腸位,從腋下穿出,左腳前點成虛步亮掌,兩掌心朝前。 ——12,提手上勢 右掌穿出左腳後退,擺手收腳,兩手收至腸位,勾手提膝蹬腳。收腳抱球,重心下沉腳跟著地,扣腳轉腰翻掌抱球收腳,掌心相對。重心下沉左腳邁開,馬步沉掌掌背相對。 ——13,白鶴亮翅 抱球收腳,穿掌上步,右撩左按,左腳前點。

和太极家族《和合篇》教练考核复习资料(请勿转发)

和太极家族《和合篇》教练考核复习资料(请勿转发) 和太极家族《和合篇》教练考核知识点:1、张三丰简介答: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金一,一名君实,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欣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过目不忘。游处无恒,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2、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答:武当赵堡太 极拳是太极拳中最优秀的拳种,是由武当派鼻祖张三丰所创。后其弟子王宗岳将此拳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的蒋发,此拳仅在赵堡镇世代秘传,有“拳不出镇”、“十不传”“传媳不传女”等说法,讲究父子相继,师徒相授,在赵堡镇已师承十代。早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之际,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悟清先生为了洗涮“东亚病夫”的奇耻大辱,彻底破除了单线秘传的 师训,开始择徒授艺。在抗日战争时期,第十代宗师郑悟清先生任陕西省国术馆委员,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国术教官。在古城西安,先生四十多年传授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郑钧先生(郑悟清先生的次子),以数十年的实践,进一步丰富 了拳法的内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郑师应聘在河南、陕西等地授艺。第十二代传人孔令剑先生将拳传于何俊龙先生,并希望能够将此拳发扬光大。武当赵堡太极拳最具有武当传统特色,完整和系统地保留了张三丰祖师所创拳架、推手、

散手三者熔为一炉的特色。武当赵堡太极拳拳架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完整和系统的保留了张三丰祖师的拳架秘诀。在拳架练习中自始终以意念贯穿,动如抽丝,势断意不断,藕断丝相连,行似流水,轻若浮云,又如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随风飘荡,柔顺自然。阴阳转动如昼夜交替,以外形带动内转,然后由内动去带动外动,如四季运行,自然而然。宛似游龙戏水,上下起伏,左右翻荡,四面示势,八方转动,缠绵绞转,一环扣一环,循环无端,一圈滚一圈,无处不圆。在连续七十五式的拳架套路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滚动和转动,才完成了这套太极拳。3、《太极拳经》--张三丰答:《太极 拳经》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攘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张三丰4、《太极拳论》--王宗岳答: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沾。动急则急应,

我心中的太极-瑜伽雅韵

太极 说到太极大家会想到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七大拳系”中的一种,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拳术和健体养身运动。太极拳是以太极思想为基础的一套拳术,在国外打太极是中国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了杨武孙吴陈赵堡太极。我们学习的就是赵堡太极,,,,天下太极是一家。都讲究天人合一——形神供养——阴阳平衡(理论基础) 3.静止状态要求:虚领顶劲沉肩肘,正要落跨松膝收 4.起源:武当派鼻祖张三丰所创——弟子王宗岳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的蒋发——在此镇单线秘传——传承十代——国难当头,第十代宗师郑悟清为“东亚病夫”破除单线秘传。在抗日战争时期任陕西省国术管委员,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国术官,传授四十多年——十代传人郑钧先生(郑悟清弟子),数十年实践进一步丰富拳法内容——十二代传人孔令剑先生传拳于何俊龙,,,,,,,完整保留祖师张三丰所创拳架,推手,散手,融为一炉的特色。 2.天人合一——形神供养——阴阳平衡(理论基础) 3.静止状态要求:虚领顶劲沉肩肘,正要落跨松膝收 天下太极是一家,拳不同理通! 静,分别心,放得下,以柔克刚,想对。。。。。 万法尚且归宗,因此天下武术是一家。没有这个与那个的区别。云彩也好冰雕也好,大雨滂沱也好,翻江倒海也好。那个东西都是水。不

管学太极也好,形意,八卦也好,终究不变的东西是道。这个拳架也好那个桩也好,这本书也好,那个诀也好。都是为了一个东西。故此,要放下分别心。指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过了河要丢弃船,马行山下,要弃而登山。功夫的修行,也许就是一个不断的搜寻,拿起,体会,放下,再摸索的过程。过分强调技击的,偏颇;过分重视养生的,偏颇;就好似体会阴阳,阴阳本不分,人分之。其目的在于体会个中变化,体会变与不变的道理。好似太极图,阴鱼里面有道,阳鱼里面有道,鱼眼睛有道,阴阳交替有道。八卦,坎中有道,离中亦有道。坎离相交也有道。一个人拄着拐杖上山,也许时间太久了,经历太多了,都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上山了,到了不同的地方拿取不同的东西,只知道拿取,不晓得放下。中国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是以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宇宙,对于自然,对于人体的探索,积累下来的文化作为基础的。不懂得传统文化的人恐怕很难在茫茫文字,在万法中体会到,更深层的东西。时下,随便一问:气字怎么写?都会十个人错个七八个。一问拳理,就内三合外三合的讲个不亦乐乎,可是恐怕“合”字为什么写作合,都不是很清楚。曾经碰到过作中医治疗的朋友,随便一问也是张口结舌或者狂背灵素。文武不分家,我老师常说,太极拳是文人练的拳。我深表赞同。面对浩瀚的武学,我的体会是,越进步,越发现武学无边。越摸索,越深深的为文武之道兴叹不已。孔子每日三省。我觉得孔先生他老人家真是太谦虚了。他说的三省恐怕是说的八万四千省,时时刻刻省。把功夫和日常生活截然分开的人,恐怕也很难更上一层楼了。老前辈门说,行走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到底是哪个

武当三丰太极十三式

武当三丰太极十三式 武当太极拳简介: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瑰宝。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太极十三式 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太极十三势(拳谱) 1、起势 2、抱球势 3、单推势 4、探势 5、托势 6、扑势 7、担势 8、分势 9、云势10、化势11、双推势12、下势 13、收势 师宇简介 陈师宇武当道家功夫馆创办人,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俗名陈祥文,93年习武,师承钟云龙道长,是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功夫传人。 在武当山随师习武已近二十年,如今陈师宇道长的拳法已是别具一格,特别在太极门中更是有很高的造诣。为学期间多次随团出访港、澳、台地区循环演出,并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作武术表演。 九六年选为入室弟子 九八年入选武当武道功夫团,同年八月选入教练。 九九年被福建莆田体校聘为武术教练。 二零零零年四月荣获武当山特区散打争霸赛五十二公斤级冠军。同年五月赴武汉黄鹤楼演出两个月。至今陈师宇多次随团出访港、澳、台地区循环演出,也多次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作武术表演。 二00四年随著名书法大师练习书法,并获小成。

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下面是专门为您整理好的: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赵堡太极拳] 太极拳重要流派。 因主要传承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故名。 赵堡太极拳尊王宗岳为师尊,由陈清萍广传于世。 流传的赵堡太极拳分高、中、低三种架式,除拳法外,还有各类推手以及太极剑、太极六合刀、太极十三把棍、春秋大刀、九节鞭等器械。 赵堡太极拳注重用意,强调内功训练,要求走架时配合呼吸,并练通大小周天,进而内转丹田。 其拳架轻灵柔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但首尾相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在技击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等功夫,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 赵堡村人和兆元为赵堡太极拳功夫最为精纯者,且对此拳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故有处也称赵堡太极拳为“和式太极拳。 [赵堡村] 太极拳名乡。 位于河南省温县境内。 因“赵堡太极拳的传播而闻名。 产生了陈清萍、和兆元等太极拳名家。 据《赵堡镇志》记载:“春秋时期,晋昭公封大卿赵公食邑于温,于温东十五里许挖地筑堡而居,故称赵堡。

古赵堡东西长三里,南北二里半,周长九里十三步,护城墙二丈四尺,宽三丈八尺,望瀛,向离,瞻华,法坎,四座城门巍然屹立,护城河宽三丈,深丈许,沿青峰岭至赵堡九条路沟,曲折蜿蜒,乃形成九龙朝风之势。 堡南三官庙为凤头,中心关帝庙为凤腹,北面孙真庙为凤尾,东祖师庙,西三清庙为凤翅,另有名胜古迹多处:铁三官,杨裹槐,金银二家凤凰台,没梁庙,舍身台,七十二台阶至顶,穿走廊有三十二柱,六人合围唐古槐,魁星阁上点状元,永安寺(即南大寺)占地五百四十亩。 “赵堡北依太行山,南傍黄河水,山荫河育,人勤土沃。 “赵堡古来即居南北之要津,东西通衢,车水马龙,百业兴旺,姓氏一百单二。 可谓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人才辈出,誉满华夏。 该村成立有“太极拳研究会及“赵堡村武委会。 [郑悟清](1895—1984)赵堡太极拳名家。 早年名梧卿,字风臣。 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 受业于赵堡太极拳名师和庆喜。 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分校武术教官,并被选为西安市国术馆委员。 打破“赵堡拳不出村的规定,广泛传授拳艺,培养了大批太极拳人才。 于西安传授太极拳技艺数十年。 为发展赵堡太极拳做出了贡献。 深入研究儒、释、道、医及兵书等诸家学问,并使之融人拳法中,

武当三丰太极拳108式 太极十三势

武当三丰太极拳108式太极十三势(谱) 2007-12-13 12:02 武当山是内家拳的发源地,武当内家拳由真人张三丰所创。据记载三丰真人集百家之长,融道家养生,始创太极拳法于武当,以阐功夫真理,扬长道教文化。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生命的源泉。 太极拳 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於一体,偕称绝妙玄学。 太极十三势: 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三丰太极拳 是第二代太极拳法,有108式。相传乃为三丰祖师门下弟子,根据十三势演化而来,虽五步八法,功防精要,五脏八脉,养身特点,没有明显表现,但尽含其中。其它动作特点 要领,内修功法,练习要求,尽与十三势相同。三丰太极拳,亦能通经活络,益寿延年,历为门下弟子普修之法。

太极拳发源于武当山,证据确凿!

太极拳发源于武当山,证据确凿! *导读:明朝贡奉的太极拳祖爷----武当张三丰石像明朝贡奉的太极拳祖爷----武当张三丰创太极拳之武当山太极洞遗址 明朝贡奉的太极…… 明朝贡奉的太极拳祖爷----武当张三丰石像 明朝贡奉的太极拳祖爷----武当张三丰创太极拳之武当山 太极洞遗址 明朝贡奉的太极拳祖爷----武当张三丰武当山太极观石碑 天下太极出武当。太极指的是太极拳,那么,武当太极拳究竟诞生在哪里呢?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研究馆员李征康近日 表示,他经过10余年潜心研究,认为武当太极拳就诞生在武当山脚下的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孤山村的杉沟太极洞、太极观。 今年75岁的李征康,退休前是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他先后在武当山脚下挖出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伍家沟民间故事、吕家河民歌、武当神戏。 作为全国知名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李征康认为,北宋武当丹士张三丰的确存在,他就隐居在官山镇孤山村杉沟的山洞里,并创作出太极图与太极拳。在他仙逝后,当地百姓和他的徒弟们,

按照其生前形体容貌,用石头雕了神像供奉在太极观中。为了让师父流芳百世,徒弟们又凿了石窟,将张三丰的青年坐像刻在石窟内。 李征康十年考证:发现全国唯一太极观遗址 通过10余年考证,李征康发现,武当山杉沟北坡半坡上原有一座太极观,观内有祖师殿、太极殿、火星殿、娘娘殿、财神殿、龙虎殿等建筑。根据当地老人们代代回忆相传,记下了太极观的大致轮廓。这是一座阶梯式的三进大院庙观,十分宏伟壮观。门外两棵大银杏树,门额有匾、上书古太极观四字。至于古到什么朝代,历史没有记载,当地百姓也无人能记清楚。 据李征康考证,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杉沟大雨,太极观完全被泥石流掩埋。现在,仅剩庙门外一左一右两棵大银杏树,依然旺盛,这里是太极观的遗址。 李征康考证,用太极命名的道教庙观,武当山乃至全国,独此一家。李征康走访调查得知,官山镇人人皆知太极观。刻字印证太极观石窟像当地普遍称张爷即张三丰。 在太极观遗址后面,有一石窟,深、高均为1.1米,宽0.93米。洞顶呈弧形,洞内依岩凿有神台,台上有一青年坐像,身背一口宝剑,头顶有髻,显然是个年轻道士。 洞右石壁上侧面刻字:武当山五龙灵应宫下院太极观记,大元至元二十一年岁次甲申正月,上院马本宫立石。 历史上的大元至元二十一年,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距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