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当代青少年网瘾成因及现状

当代青少年网瘾成因及现状

当代青少年网瘾成因及现状
当代青少年网瘾成因及现状

新乡学院教育科学系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当代青少年网瘾成因及现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2009 年5 月

当代青少年网瘾成因及现状

【摘要】本文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网络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定义,青少年网瘾的表现、症状、判断标准、成因。还探讨了心理学理论流派对青少年网瘾的理论解释及矫治理论,进一步的结合实际分析青少年网瘾的防治措施。对青少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家长教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成瘾综合症青少年网瘾防治网瘾理论流派 IAD临床症状(一)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症状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 S.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无异,导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夫妻关系障碍或离异、影响正常工作等。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IAD的诊断标准。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其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达到81.3%,有七成学生网民沉湎于网上聊天,有四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武汉市6名平均年龄为15、16岁的辍学学生因为没钱上网,而在市区实施抢劫;浙江省绍兴县一名连续三个通宵上网的少年,因父亲不准他再去网吧,竟从四楼窗口一跃而下,以身“殉”网; 2002年南昌市某17岁高三学生玩网络游戏猝死,引起了社会的震惊。2002年6月北京“蓝极速网络”网吧的一场大火,烧死了24条生命,他们绝大多数是深夜仍在玩网络游戏的学生。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我们应该从网瘾青少年的上网模式以及行为方式上去寻求答案。上网我们分为娱乐和实用两种功能。实用即工作的需要,用一些软件工具来达到完成工作的目的。即人有相对的主控及意识,工作完成之后便会关上电脑,不会没有时间概念地留连网络。而娱乐很显然包含了音乐、游戏等等,特别是游戏,其中庞大的游

戏角色及虚拟的人物战争,满足很多人杀戮与英雄主义情结。当然和现实一样,游戏中甚至也有对等的夫与妻的婚姻关系。处于这样的游戏当中,游戏者坐拥虚似的财富与荣耀,嫣然一个旷世的君主。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游戏者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弥补了其在现实中感受到的挫折感。越沉迷网络越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越格格不入因而越沉迷,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沉迷无论是对于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具有一定的诱惑力,而对青少年来说,因其自身的年龄及阅历有限相比于枯燥的学习,网络显然更有趣味性,因而沉迷的机率也就更大。一旦陷入很难再回到原来的学习轨道。现实中人要受舆论和伦理的约束,需要检点自己的言行,而在网络上没有现实制约,就会为所欲为,其行为也不会受到追究。网络中那些不健康的内容,青少年有可能被熏染。

(四)青少年网瘾的表现形式

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诊断网络成瘾的10条标准有:

1、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念念不忘“网事”;

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3、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

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

5、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情绪,精神亢奋;

6、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和事业;

7、因上网放弃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

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

9、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

10、有孤寂失落感;

杨格认为上述10种情况,在1年间只要有过4种以上,便可诊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一般认为,网络成瘾可分为网络交际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等.

另有理论认为:

生理方面——青少年患上网瘾后,开始只是精神依赖,以后便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高度兴奋,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由此诱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同时,引发视力下降、眼痛、怕光等。

心理方面——青少年患网瘾后,难以控制上网冲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迟钝;自我封闭,为人冷漠,人格异化。据中央电视台最近一个访谈节目介绍,一位少年上网不归,其45岁的父母骑摩托车到处寻找,不慎因车祸双双而亡,有人问他是否感觉内疚,他居然回答说反正父母早晚都要死。

道德方面——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缺少现实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加之缺乏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欲望。在一项对近3000名青少年的调查中,承认访问过色情网站的青少年占46.9%。

行为方面——网瘾青少年的人格易发生明显变化,为了持续上网,他们往往不择手段,不惜欺骗父母、偷窃、抢劫。网络游戏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耽误青少年

的正常学习,致其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成绩下降,甚至逃课、辍学。据华东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的调查,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

(五)心理学理论流派对网络成瘾的解释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

网络成瘾的起因应追溯到口唇期,婴儿通过哺乳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保留了对代表母爱的温暖、关怀、安全等美好感觉的回亿和思念,而患者通过上网,重新获得这种从口唇期结束后就似乎消失而又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满足感。成年后,当遇到挫折,如学业上失败、工作上的失落、社会交往恐惧、失恋、家庭打击等,为了寻求解脱,而沉溺于网络之中,使这种埋藏在潜意识中的压抑得到释放。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交往、归属和尊重是个体的基本需要。人际疏离的社会现实使得个体的这些基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个体转向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寻求情感交流与情感宣泄的需求。一些人由于在现实生活社交面太窄,或是社交羞怯或缺乏社交技巧,造成了他们的社交挫败感,他们则转而寄希望在网上找到归依的群体。而网络的私密性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天地。客观地说,通过上网聊天等方式与网友进行观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安慰、支持,宣泄平时压抑的情绪,确实可以缓解这些人的社交和心理的压力,但同时,由于这些人过于沉湎于网络上的社交,对现实生活的人际接触将更加缺乏,使他无法习得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导致其现实人际关系的失败。从而形成了“人际交往失败——上网寻求慰藉——与现实人际脱离——缺乏社交能力——人际交往失败”的恶性循环。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3、网络游戏成瘾的行为学习机制

(1)网络游戏成瘾的阳性强化机制

阳性强化是指行为的后果有明显的正性奖励作用使行为获益,从而使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增加。操作游戏机中的角色和情景获得好的成绩、得分,得到某种奖励和物质和货币的代替品,行为的后果以直接的物质利益的形式得到体现。在认知和情绪水平上可以产生正性的情绪体验,精神上的胜利感,战胜对手的满足,攻击的本能以象征的方式得到满足,游戏机的成功产生增强自信和自我肯定的认知和体验,因获好的成绩感到自尊、自信、个人的权力和能力也得到象征的满足。这些物质的、心理、情绪水平上的强化作用使玩游戏机制行为进一步加强,有不断地去追求这些物质奖励和积极的个人体验的冲动,使玩电子游戏的频率、时间和经济花费增加,阳性强化在成瘾的初期阶段对这一病理行为的形成起到主要的作用。

(2)、网络游戏成瘾的阴性强化机制

阴性强化是指行为的后果可以避免和减轻某种痛苦和不快,当游戏机成瘾后现实的适应功能明显受损。老师、父母的责备、批评、使患者感到自己丧失对生活的控制力,摆脱这一境况的最快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再回到游戏机中,游戏机带来的刺激、兴奋和成功的体验使对现实中的苦恼、无助,失去控制和无价值感一扫而光。这时电子游戏起到阴性强化的作用。因此阳性强化在成瘾行为的初期阶段起

主要作用。而阴性强化在电子游戏成瘾行为的发展和维持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电子游戏成瘾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这种阳性和阴性强化的双重作用,使电子游戏活动成为青少年具有高度成瘾倾向的活动。

(六)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1、角色的混乱。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尤其当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受到挫折时,转向虚拟的网络社会寻求安慰,消极地逃避现实,这对青少年的自我人格塑造是极其不利的。

2、道德感的弱化。在网络空间,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由于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在一项对近3000名青少年的调查中,承认访问过色情网站的青少年占46.9%。另外,计算机成瘾者也容易在窃取他人电子邮件或机密信息、制造传播网络病毒等方面,导致网上违规、违法行为。根据北京五所高校的一个调查,有12.5%的人曾经获得他人的邮件, 5.4%的人曾发布不健康的信息。据调查,有31.4%的青少年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24.9%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

3、人格的异化。网络上90%的信息是英文,网络文化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以及网上大量的黄色、暴力等信息滥泛,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其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不利于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青少年在网络上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下降,如将这种习性带入现实世界,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违规甚至犯罪行为。

4、学习的挫折。据华东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北京某高校曾发生过两个专业90多名学生中竟有超过1/6的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导致考试不及格,最终退学的事件。美国宾州某大学调查表明,58%的青年学生因为花在网上时间太多而影响学习。迹象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多因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学业不佳,这已形成恶性循环。

5、健康的损害。对于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一旦沉溺于网络世界,长时间面对电脑,日常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重下降,睡眠减少,身体易变得越来越虚弱,更严重者容易导致猝死。

(七)青少年网瘾的防治措施

1、程度较轻的网络成瘾者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主要

采用以下方法:

(1)科学安排上网时间,合理利用互联网。首先,要明确上网的目标,上网之前应把具体要完成的工作列在纸上,有针对性地浏览信息,避免漫无目的

上网。其次,要控制上网操作时间。每天操作累积时间不应超过一个小时,连续操作一小时后休息30分钟左右;再次,应设定强制关机时间,准时下网。

(2)用转移和替代的方式摆脱网络成瘾。用每个人所特有的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使其暂时忘记网络的诱惑。例如,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可以通过打球、下棋等方法有效地转移注意力,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3)培养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人格因素(个性因素)有关,一定的人格倾向使个体易于成瘾,网络只是造成成瘾的外界刺激之一。因此,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较强的个人适应能力,学会合理宣泄,正确面对挫折,只有这样才会形成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不会一味地躲在虚拟世界中逃避失败与挫折。

2、程度较重的网络成瘾者的治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达到治愈的目的:

(1)直接隔断与网络的联系。成瘾程度较重的人往往是在下意识的状态下上网的,对于那些明知过度上网只会加重症状而不能自制的成瘾者,可以在他们的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将其与电脑完全隔离一段时间,让他们在这段时间里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或者重新安排紧张有序的生活,待到他们能够完全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后,再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科学地安排上网时间。

(2)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让心理医生与网络成瘾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精神上给成瘾者理解和支持,调动他们积极性,树立治愈的信心。根据成瘾者的痴迷程度,用准确、生动、专业、亲切的语言分析“电子海洛因”的危害、网络成瘾形成的原因、过程及治疗措施,逐步帮助患者摆脱网络成瘾综合症。

(八)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研究意义及展望

互联网成瘾症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新近产生的心理疾患,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从目前国内外对网络成瘾干预手段和策略的有效性来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整合。目前普遍认为“网络成瘾症”和“药物成瘾”、“强迫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行为成瘾的一个分支,所以既不能简单地照搬其他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也不能采取回避和堵截的方法,而应该根据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制定适合青少年的有效措施。青少年是国家建设的后备人才,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防治措施的研究不但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不少文章中提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措施,但大多数缺乏针对性,有的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这些工作仅仅限于二级预防。在研究层面,针对互联网成瘾症者的一级预防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还是空白,迫切需要从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结合上研究干预的方法。这也说明了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深度,因为各种防治措施只有在实际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影响因素,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如何使青少年更好得利用好网络,特别是对出现成瘾症状的青少年给予有效地干预和帮助,仍将是临床医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长期关注的焦点和重要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潘海平,朱立毅. 别让“电子海洛因”伤了孩子“人民网” 2001.11.22

2魏宁. 网络成瘾. 虚拟空间对青少年的挑战及对策[J] 北京教育,2003,7-8期

3中科院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课题组互联网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调查《北京日报》2002.7.25

4吴正国. 应对网络世界的诱惑――青少年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初探 [J] 江南大学学报 2003,(6):第92页

5林绚辉. 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2,(1)

6乐国林. 网络心理障碍的团体心理咨询 [J] 社会 2001,(12)

青少年应该如何克服网瘾

李锋戒网瘾学校专题https://www.sodocs.net/doc/f72387651.html,/iwyzt/ 青少年应该如何克服网瘾 这两天也说了很多青少年网瘾的事件和案例,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单靠家长的努力也是不够的,家长要要明白引导孩子不是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孩子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需要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今天李锋教育的小编就和大家讨论一下孩子自己本身应该怎样做。 2010年2月1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虽然此前卫生部已经否认了“网瘾”概念,该协会还是以“网瘾”来命名自己的调查报告,还给出了2400万这样惊心动魄的数字,报告和它2400万的数据引起哄动,各大网站都在重要位置刊发。但有两个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这份《青少年网瘾报告》里的第一个词“青少年”,指的不是未成年人,而是29岁以下的人,也就是说即便你工作多年,结婚生子,也被列入;第二个词,也是最核心词—“网瘾”,报告中根本没有给出定义,如果该报告沿用了此前两次报告的定义,那么如果你“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也算网瘾。不论是什么样的方法我们都反对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戒除网瘾问题,而是要通过疏导的方式来戒除网瘾。 如果你是网瘾青少年,要深思,上网或许是你一种放松的途径,初中、高中时代的学习期望高、任务多、压力大,网络或许是你放松和发泄的方式呢?而且,竞技类的网络游戏有强烈的快感与冲击力,容易欲罢不能。但是,这种征服的快感会随着游戏时间的增长而减弱,这时的你可能会转向下一个游戏而踏入恶性的循环。所以,关上电脑,去做些别的事情;尽管在开始的时候会非常渴望回到网游的世界,但千万不要觉得扛不过去而自暴自弃。你要给自己一些正面、积极、肯定的心理暗示。戒除网瘾需要一些时间,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下死命令:不碰电脑!你可以试着慢慢减少游戏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一周15-30分钟,减少的时间可以看看电视,杂志,到外面运动等等,不用逼迫自己放下游戏马上学习。这样,你的反感情绪就不会过分高涨,再继续学习的时候也可以放松心情,少想游戏。要明白,戒除网瘾跟自己的自控力有很大关联,所以自强自控自审才能自助。 求助父母与老师、同学的监督与支持也是戒除网瘾的重要力量。如果你是网瘾青少年,一定要好好和父母交流感情,多和父母聊聊天,和同学打打球,如果有同学在自习,去加入他们,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游戏自然就玩的少了。还要一个好的成长氛围,少和喜欢上网的朋友聊天,因为聊天常常会聊到游戏方面,牵引你的网瘾情绪。相反,要多去接触学习认真的同学,看看他们每天都是通过

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 的家庭教育 申论真题申论答案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申论答题技巧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蓄势以待,朋友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本文“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由出国留学网整理而出,希望你能取得好成绩! 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背景链接* 近日,一位名为邹远的少年在网上发帖称,自己曾在江西南昌“戒网瘾”学校——豫章书院遭到体罚和拘禁。网络有不少人都说,自己在该校受到虐待。随后,南昌市青山湖区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经调查,网帖反映的问题部分存在,书院确实有罚站、打戒尺、打竹戒鞭等行为和相关制度,现已责成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综合分析* [网瘾产生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通过虐待的方式戒除任何一种瘾症,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非正常处理的“巫术”。从心理机制上看,网瘾的发生与青少年所处的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不开。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心理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比如,

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闭与防御、自卑、交往恐惧、自我中心等问题,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使人逃避了在现实交流中必须要面对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具备社交功能的网络游戏,给青少年打开了释放压力的窗口,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的制作越来越精美,使得青少年沉迷其中。 再者,青少年正处于性意识从萌发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可由于心理幼稚、意志力薄弱,对互联网上的色情、暴力信息难以抵御,从而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不仅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可能诱发性犯罪。 更重要的是,网瘾的发生还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有研究表明,控制型、忽视型、溺爱型、严厉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网瘾。在“控制型”家庭,孩子易产生敌对情绪;在不管不问的“忽视型”家庭,孩子孤僻冷漠、敏感、多疑、缺乏同情心;“溺爱型”家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好逸恶劳;“严厉型”家庭的孩子,不善于与父母情感交流,情绪极度压抑。 综上可以看出,网瘾并非互联网本身具有的缺陷,一方面是由于孩子本身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失策和缺位。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心理上的孤立无援,才导致孩子沉溺于网络。而把孩子送到戒除网瘾的学校,更是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预防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预防 文 雅 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决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首要场所,直接决定和影响未成年人是否能健康成长。家庭的一些不利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对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方面着手,在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方面提出了一点看法和观点。 关 键 词:家庭因素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及发展 家庭预防 作者简介:贵州民族学院法学院2002级(1)班 这是一个典型的少年犯罪案例。一帮15岁到18岁的少年,因为缺乏家庭关爱,过早地踏入了社会,并结为小团伙。其中一个团伙成员由于不“听话”,被其他成员残忍地殴打致死。这群少年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他们一步步走入歧途,家庭因素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3月6日早晨10时左右,位于乌鲁木齐市的农六师招待所。服务员在打扫卫生时发现,303房间内凌乱不堪,床单撂在地上,电视机歪在一边。一具男性尸体赤裸裸地躺在地上,服务员赶紧报了警。11时,乌市天山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重案一队出动警力到现场展开侦查。现场反映出的情况是,尸体有80%严重创伤,并且面目全非。警方立刻从现场展开侦查。至3 月7日凌晨, 9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其中4男5女,最小的15岁,最大的18岁。让办案民警感到诧异的是,案件的主谋是17岁的女孩阳阳,可她偏偏一身男孩子打扮,并且喜欢大家叫她阳阳哥。据她交代,她与其他8人在3月3日将死者哲哲带至一招待所内,用榔头、皮带殴打,用打火机烧,茶杯烫等方式折磨了哲哲54个小时,最后将其殴打致死,这一切只因哲哲不听话。因为阳阳在3月2日,曾给哲哲100块钱,并让他在网吧等她,但哲哲独自一人回家了,这让阳阳感到很气愤。阳阳从2004年开始从五家渠到乌鲁木齐市闯荡。阳阳的母亲是做生意的,没时间管女儿,体现母爱的唯一方式是给女儿足够的零花钱。阳阳的爸爸也在内地做生意,他们给了阳阳丰富的物质生活,却没能给孩子来自家庭的幸福感和安全感。[1]

如何交与引导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瘾

如何拯救网瘾少年 所谓救的好不如救的早,如果父母在孩子网瘾的早期失去了控制,孩子以后的网瘾问题恐怕会变得更加难以掌控。作为父母,该如何拯救青少年网瘾呢?郑州李锋教育作为一家专门的青少年教育机构,为您解答如何戒网瘾? 父母如何拯救网瘾少年呢?第一步要要学会上网,注意孩子在上网过程中碰到的好与坏,及时与其交流,并协助孩子制定矫正的方法。同时家长还可以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减少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侵害的机会。家长要善用网络,避免网瘾对孩子的侵蚀。 兴趣的转移是第二步。网瘾的少年,他们迷恋网络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是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所以兴趣的转移是如何拯救网瘾少年的第二步,让网瘾少年以网络发泄情绪的方式转变为积极健康的发泄方式。比如秘密侦查孩子的兴趣爱好后,经常和他谈些感兴趣的话题、体育课组织篮球比赛、和美术老师一起创办书法绘画小组等,这些建立在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同学间的温暖之上的活动都让其得到难以抹掉的“满足感”。 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如何拯救网瘾少年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少年期种种不良人格特征都是在幼年时期开始形成的。到了少年期,不良人格与独立自主的发展相结合,就可能导致越轨行为。如现代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依赖心理和无责任感,就是在少年期之前由于父母对子女自幼娇惯,没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而到少年期父母要求子女自理时,他们明知该做却不愿做,产生逆反心理,亲子间就产生矛盾冲突。请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吧! 避免大人的网瘾对孩子造成模仿心理。家庭有上网成瘾的人,其他成员也会受到影响,形成拖累链。如果只矫治网瘾少年,而不一并诊治其他家庭成员的“网瘾”,即使矫正了少年的网瘾,回家后也会死灰复燃。因为孩子在试图摆脱网瘾时,已经病态的父母无法积极地帮助孩子,反而会继续采取不当的管教方法。所以,如何拯救网瘾少年也需要家长戒网瘾。 想要预防孩子上网成瘾,就从建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开始;如果家庭氛围已经出现了问题,一定要下工夫着力改善!孩子的青春期凝聚或综合了所有以前对他管教的结果和已形成的品行,所有在头十二年年内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都有可能在青春期进一步恶化与爆发。取出隐藏在孩子身上这颗定时炸弹的最合适时间是在十二岁以前。所以预防网瘾少年出现在家里,从他们成长的早期开始就要重视良好家庭氛围的建设啊。

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对策

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对策xx 由这被称为第四大传媒的互联网所构建的网络文化使传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年轻人和父母在对网络技术的接纳上存在态度和行为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传统教条教育出现了发展中的断裂,表现为家庭教育陷于茫然、被动、无力、苍白的状态。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两代人的价值观面临冲撞 随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文化的交流与渗透已变得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青少年常表现得积极主动,敏感而迅速地接纳、认同。相比较而言,大多数家长成长于相对封闭稳定的社会环境,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而对网络文化的冲击显得保守而力不从心。于是,孩子眼里的“时尚”成立父母认为的“神经病”,而父母标榜的“标准”又被孩子不屑为“老土”。两代人对于知识和价值观上的冲撞,常会加剧亲子冲突,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 量。 (二)家长的知识权威性受到了网络的空前挑战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格局中,家长作为家庭的长者,他的知识、经验本身就是一本沉甸甸的教科书,家长是孩子的百科全书,在纸质媒体时代,孩子有什么知识方面的问题,基本可以从父母或长辈那里得到答案。但在网络媒体时代,这一切都被颠覆了,孩子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寻求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学习,选择学习。“问父母不如上网”,这已成为子女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学生们把电脑成为“放在家里的图书馆”。 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子女的知识传承性被互联网无情地切断了。家长知识权威性的丧失,削弱了父母人格的魅力,加大了家庭教育的困难。 育效果。

(四)家长和子女的亲和力受到了网络的冲击 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良好的有效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家庭建立和睦的教育关系。在网络时代,未成年子女把相当多的时间用在上网上,他们和父母交谈沟通的时间相对减少。网络作为“第三者”介入家庭生活,使得家长明显有了被淡漠、被边缘的感觉,上网---看电视---睡觉是网络少年家庭的生活轨迹。值得注意的是,在上网未成年学生中,他们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如“菜鸟”、“大虾”之类使得听不懂网络语言的父母一头雾水,破译不了网络语言的语义信息,谈何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二、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网络时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指导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网络时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对传统的家庭教育进行改革。 面对网络带给孩子们的正负效应,我们必须提高孩子们对社会环境的积极适应力和自我强化的成长力。使他们吸纳其成长环境中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基本规范,养成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并在社会化进程中确定自我成长的目标,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努力的能力,从而体现家庭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二)充分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 教育孩子的主体责任,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孩子的管理教育工作: 1.限制环境,控制时空。 限制环境。现代的孩子需要上网,有条件的家庭应该为孩子购置电脑并联网,让孩子在家中上网相对比较安全。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内容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其犯罪特征表现为:低龄化、团伙化,犯罪诱因简单、突发性、盲目性突出,从犯罪手段来看,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成人化犯罪凸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青少年的启蒙老师。青少年的思想品德、道德意识、性格秉性,情绪爱好无一不受家庭的直接影响。家庭教育功能不健全或丧失是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就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增强家庭教育功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之中,且改革日益进入深水区,在新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复杂过程中,社会内部蕴藏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滋长,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家庭是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所,是青少年生活最重要的环境,家长与子女关系密、接触多,对子女的影响也就最大。随着当今社会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极易成为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漏洞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青少年犯罪是指从14岁至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反社会行为。据统计,50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重不足20%,而当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在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青少年犯罪还呈现出新的特点:“犯罪主体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低文化程度的居多,犯罪手段也呈现成人化、凶殘化和智能化,犯罪类型主要以暴力犯罪、财产犯罪为主,犯罪组织则日趋团伙化,并且青少年重新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2]” 二、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城乡一体化、农民工大量进城等引起了家庭因素的变化,包括家庭成员结构状况,家庭环境因素以及家庭教育状况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在某些方面影响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从而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一)家庭结构因素的影响 完整的家庭、和谐的家庭关系和正常良好的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大多数青少年犯罪都源自于不完整的家庭或者家长长期没有尽到抚养教育义务的家庭。主要表现为两类家庭。一是破碎、重组型家庭,指家庭原有的自然结构被破坏,双亲不全或有继父母的情况。包括破碎型家庭和重组型家庭。破碎家庭中父母因死亡或父母感情破裂导致分居、离婚等,使得家庭完整性、稳定性遭到破换,这样的家庭父母常常没法对青少年进行悉心的照顾,忽视了青少年的感受,这很容易让青少年偏离正常成长的轨道。重组家庭是指夫妻双方离婚后,一方或另一方重新与其他异性组合成的新家庭。这样的家庭结构也是不完整的,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不利的,甚至危害大于破碎家庭。面对父母新的另一半,青少年与其没有感情基础,往往会产生陌生感和抵触心理,为了逃避这种感觉,青少年很容易离家出走,这时青少年内心脆弱,极易受到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影响,做起违反犯罪的事。二是松散、隔代抚养型家庭,指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不能很好地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或父母因工作等原因长期在外,子女长期寄养在他人家庭的情况。这样的家庭结构,不但会使得父母与青少年疏远、成员间沟通缺乏,从而淡化了家庭成员的感情关系,而且这样的家庭结构还减弱了家庭应有的教育功能,父母长期不在青少年的身边,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不能悉心对待,子女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父母因工作繁忙,长期不在子女身边还可能将青少年托付给老人抚养,这就产生了隔代抚养。老人一般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身体体力上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调查报告 题目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 完成人姓名姚铸耘名倩文郭红岩初阳 赵丹丹穆坤凡 系别经贸系 专业工商管理(物流配送) 班级2011级02班 指导教师杜冰冰 完成日期2011年10月1日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姚铸耘名倩文郭红岩初阳赵丹丹穆坤凡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经贸系) 前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

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100份,获得有效样本94份,有效问卷率为94.0%。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级结构:高一占68%,高二占32% 。 性别结构:男生占66%,女生占34%。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的影响,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网络导致的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象,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解决办法及对于网络犯罪的相应对策等问题进行分析,相对比较全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我们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 姓名:胡婷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社会学 指导教师:郝玉章 2009052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日前发布的二00五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影响因素是多样化的,亲子关系是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种影响因素。因为亲子关系能直接作用青少年个体的人格发展,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情绪行为,导致亲子互动能直接且深刻地影响青少年网络行为。我国目前关于网瘾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的亲子关系研究较为贫乏,深入探讨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主要运用非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法,采取目的性抽样法,通过2009年2月到2009年3月对12到18岁这个年龄段的16个网瘾青少年或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的访谈和观察获得第一手的定性材料,通过对这些定性材料的梳理和分析,笔者将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分为暴力—报复型、专制—仇恨型、溺爱—散漫型和疏忽—冷漠型等四种类型,并从孩子和父母两个角度呈现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存在亲子感情淡漠,亲子沟通少,亲子间的尊重和理解不够,亲子间相互不信任,父母对孩子教育期望值过高,部分家长信奉“鞭子下出孝子”的思想,亲子双方都存在个性缺陷等问题。 在完成对这些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的静态考察后,笔者又从网瘾青少年身份形成和身份解除两个角度对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进行了动态的分析,从早期亲子关系与初步触网、亲子对抗与逐步跌入网络黑洞、亲子矛盾激化与网瘾身份完全形成三个阶段来呈现并解释了亲子关系与网瘾青少年身份形成的内在逻辑关联,笔者认为不良亲子关系发展和恶化的过程也是网瘾青少年身份形成的过程;最后笔者又对网瘾青少年身份解除过程中亲子关系的新特点进行了分析,在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家长应学会将网瘾的子女建构成一个好孩子,给予他们爱与信任,与他们共同努力应对网络成瘾问题,这些努力都是网瘾青少年走出网瘾,解除网瘾身份的关键动因。 在本研究的最后,笔者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对网瘾青少年亲子冲突的根源,亲子关系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的心理学作用机制,青少年沉迷网络原因的多样化,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新特点进行了讨论,希望这些讨论结果能启发后来研究者发现更多的研究目标。 关键词:青少年亲子关系网络成瘾身份形成身份解除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浅析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浅析 摘要:具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现状及特征来分析,从心理和环境两个影响因素出发,剖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即青少年心理特征,以及环境因素当中家庭因素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即:家庭和睦(包括家庭结构、父母家庭观念等)、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家庭教养方式等,了解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心理特征 近年来报道表明,中国内地的青少年犯罪率在逐年上升,并且呈现低龄化[1]。青少年的年龄阶段从14周岁到25周岁,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基本特征充满着矛盾和动荡。就如霍尔形容的:人生中“疾风怒涛”的时期,身体蕴藏极大能量、情绪不稳定、易怒、烦躁不安,对外界及其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感。从外界的环境以及自身心理发展对其犯罪有着不可分割的影响。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征 随着我国近几年发展,我国经济、教育结构等都发生了变化,也导致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与以往的不同特征和趋势。现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和人数呈上升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占全国犯罪比例一直持续,而青少年中未成年犯罪占的比例越来越大[2]。这反映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 由杨洪芳、李如森提出,青少年犯罪的特征有四点:(1)犯罪类型多元化,以钱财、暴力、性犯罪为主。其中,以将公私财产据为己有为目的的财产型犯罪为主。(2)犯罪主体低龄化,学生犯罪比率上升。在校中小学生占绝大多数,特别是初高中年级学生占86. 2%。(3)流动青年犯罪增多,文化素质不高,且多受外在环境影响,部分中小学生辍学流向社会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比其他青少年更大。(4)团伙犯罪更加明显。结伙暴力犯罪增多,有的甚至结成黑社会性质的违法犯罪团伙[3]。 从研究报告来看,我国青少年犯罪从犯罪数量和犯罪的内容上的升级给我国的青少年健康发展教育提成了新的挑战,不管是从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是我们需要积极关注进行治理和预防的。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有: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初步发展到青少年的自我发展的,可以说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是自我发展的第二次飞跃,社会自我意识更加清晰,自信心、自尊心,特别是独立感和自由感的猛增,这也是导致青少年叛离、想脱离父母的原因;二、认知能力的发展,虽然认知能力迅速发展,但是还只是在趋于一个成熟的阶段。在此阶段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青少年求知欲强、快速接受新的事物、强大的好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篇:关于青少年本人调查报告瘾的报告书 关于青少年本人瘾的报告 盐道街中学:罗晨旭指导老师:芦苇 调查目的 为了危害青少年为什么会行成本人瘾还有本人瘾带给青少年哪些了解 二调查方法 从本人上才收集资料 三调查结果 综合新华社电中国青少年本人络协会18日发布《中国青年人本人瘾数据报告(201*)》显示,目前我国本人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本人民总数的9.72%,将近50%的本人瘾青少年主要的上幼儿本人目的是聊天或交本人。 报告指出,在本人瘾青少年和非本人瘾青少年的具体活动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本人瘾青少年中玩本人络游戏的比例(40.77%)高于非本人瘾青少年(28.61%)将近13个百分点,而聊天或交本人虽然也属于娱乐性的活动,但本人瘾青少年和由非本人瘾青少年中,参与这活动的比例几乎不没有差别。 根据数据显示,娱乐性活动和实用性活动比例在本人瘾和非本人瘾青少年之间差距很大。本人玩本人截叶游戏和获取信息的本人瘾青少年与非其中瘾青少年比例差距较为悬殊。 中国青少年本人络协会郝向宏认为,这新游戏说明本人瘾青少年更偏重于玩本人络游戏,而非本人瘾青少年则更偏重于借助本人络获

取信息以及学习或工作。因此,正确引导青少年利用本人络获取信息 可以在定程度上抑制上本人成瘾,其上对于青少年玩本人络游戏的放 纵则可能促使而本人成瘾。 报告指出,本人络成瘾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自述瘾青少年比 例接近10%,需要各方继续对青少年本人瘾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青少年上本人成瘾。 报告显示,男性青少年本人民上本人成瘾比例(13.29%)约比女性 青少年本人民上本人成瘾比例(6.11%)高出7.18个百分点。男性青少 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本人络。报告显示,18岁至23多岁青年本人瘾比例较高,达到了11.39%。 报告指出,本人瘾非和青少年本人瘾青少年均对娱乐休闲类游戏 有较高的整体而言。有超过60%的非本人瘾对娱乐休闲类游戏有较高的偏,而本人瘾青少年则对角色扮演类和比赛竞技类游戏有较高的偏。 这说明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本人上娱乐性影响对青少年的活动。另外, 本人瘾青少年更多利用本人络获取社会机会。报告显示,本人瘾青少 年比非本人瘾青少年拥有更多“经常”通过本人络成功获取学习 求职创业等社会机会的经历。 为了解当前国内青少年本人瘾的切身感受状况,研究解决青少年 本人酷爱问题的对策,中国青少年本人络协会于201*年8月成立课题 本人组,于9月份开始调查。查访的围包括北京上海 ** 广州武汉沈阳西安等城市,共回收有效问卷11023份。本人络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63份。 四分析与讨论 本人危险性叶唇柱对青少年真的只有危害吗?我的回答是不,因 为如果不本人络,我们也绝不了解到那么多的知识,眼界就不会开阔,我们的发展也就不会那么远大,但是本人络的危害的确不可忽视,自 述瘾对青少年是个打击不可磨灭的打击。。。。。。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_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学校: 学院: 班级: 姓名: 调查目的: 时下,乡镇的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电脑对于青少年而言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乡镇黑网吧的被监管力度往往不够,青少年早已经将上网作为了日常生活内容。心智不成熟的、尚未能全部辨别好坏的青少年们,又怎样抵御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化呢?从网络文化上出现的“90后”称谓,让社会不得不对现在的青少年捏一把汗。在看到网络对信息传播飞快的优势的同时,不由得让社会对孩子们产生了担心,那些坏或者不坏的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样的飞快。 而我们的处在稍微恶劣环境的乡镇教师们,又是怎样面对现如今的社会称之为“90后”、“00后”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呢?又是怎样看待网络对青少年们的影响?又怎样帮助我们的青少年躲避网络侵害的呢? 本次调查意在帮助老师们得到同行和教育对象关于网络的想法,并相对应地作出他们自己的教育方案调整。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初中学生。青少年是我们下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关注九年义务教育的对象。转向叛逆时期的初中生,更是社会关于焦点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从叛逆期走出的一个“过来人”,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也应尽我们之力,给予小弟弟小妹妹们一点帮助,给教育届多一点关怀。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初中学生以及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展开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对网络社会事件的态度、对网络的担忧程度、对网络依赖程度以及怎样应对网络侵害等问题的调查。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60份(对学生40份,对老师2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初中生思想上上网的动机是好的,95%的初中生选择了上网是为了查资料,100%的初中生选择了上网的同时开着QQ,82.50%的初中生在上网的时候玩游戏。而在上网环境的调查(多选)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网吧(72.50%),仅在学校有12.50%,而仅仅有27.50%常在家里上网。现

如何摆脱网络成瘾实操步骤

如何摆脱网络成瘾实操步骤 对于那些上网时间比较久,对网络已经比较有感情、有依赖的人来说,即便想摆脱网瘾,内心已经有了与网络分离的准备,可是“大脑”却习惯性选择“玩游戏”,常常不自主就想着玩游戏,这是一个容易反复和痛苦的过程。我相信不少上网成瘾的朋友已经体验到这种感受了。 以前我在娄底希望少年学校的时候接触过许多可爱的网瘾青少年,我知道从网瘾仅仅靠想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行动指南,我特意做了一个实操表,完全干货: 1、坚持户外体育锻炼。最好是找家人陪着你爬山、晨跑、游泳,注意一定要有规律,这是重建生活习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对固定的生活模式,我称这个为习性,可惜网瘾打破了十几年来建立的个人习惯,导致我们陷入紧张和空虚)的必然过程。 2、释放负面情绪和压力。 我们经常上网,说白了并不是网络有多么好,而是因为不开心。 找到曾经的朋友、同学共度周末,吹吹牛,回忆下快乐往事,巩固过去的交情,包括去唱唱歌什么的,都能极大满足你的情绪需要。唯一需要你克服的就是过去那种自动化的思维:这些事我没兴趣,没意义……你需要克服一开始准备出门就有的这种想法。多参加类似的活动,尽可能多释放负面情绪,增加积极情绪(友谊、快乐),那你内心对网络的依赖就会下降很多。

以上——就是说你首先要“出门”。出了这个门(不管是网吧的门还是你家的门),你才有可能恢复生理平衡和心理活力。 3、对于日常的反复(就是戒了几天好像忍不住又玩了)要抱有宽容之心,不要过于自责。有的读者想要给自己“强制性”戒网,我就知道你们已经很努力了,不过心态要调整下,不要急躁,玩了几年的事了,偶有反复很正常。

试论述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试论述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摘要: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其范围不断蔓延,年龄层次也越来越低,犯罪手段也越来越残忍,对社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影响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也错中复杂,本文主要探索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 Abstract: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juvenile crime proportion of all crimes on the rise, its scope is spreading, age groups also more and more low, criminal means become more and more cruel, harm to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had to influence socie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the causes of juvenile crime is wrong in the complex,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youth crime and family factors. Key words: teenagers; Crime; Family factors 引言: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且呈现年龄层次也越来越低,犯罪手段也越来越残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青少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有一个快而不平衡的发展阶段致使其心智的不稳定与不成熟。家庭是青少年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人格和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若这几个方面发生改变导致青少年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又没有进行及时的疏通和指导,就极易促使青少年踏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一、家庭经济状况 据有关报道,抢劫、偷盗在青少年犯罪数量占有突出的比重,这暗示出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家庭经济收入较差,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因为经济原因,父母在物质上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要,容易让青少年产生自卑、不满、嫉妒、仇视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与行为形成的不良心理。与此同时,大多数的青少年都比较关注自己的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有时候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心智又不成熟的青少年极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有些家庭收入较高家庭的孩子也会出现犯罪行为,因为父母收入高必将投入大量时间在工作中,大多只关注对孩子的物质满足,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忽视了孩子们的精神需要。这也为青少年打架斗殴、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犯罪行为留下了一个隐患。 二、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青少年能够人却的认识自我,更能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反之,恶劣、混杂的家庭环境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一) 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网络成瘾者因为对互联网产生过度依赖而花费大量时间上网。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沉迷于网络世界,长时间连续上网,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不仅会影响头脑发育,还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同时,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网吧大多环境恶劣、空气浑浊、声音嘈杂,青少年在这种环境的网吧内上网,也容易被传染上疾病。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健全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把与别人的交往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孤僻,造成青少年个性的缺陷;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在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错位和行动失调;“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青少年心理的创伤;网络成瘾者过度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容易迷失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青少年自我认识的障碍。 (二) 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下降 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带来了大量教育上的问题,染上网瘾的青少年,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同时,国外也有研究表明,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网上也有一些商家为了赚钱,建立一些帮写论文,写作业盈利的网站,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便从网上购买作业、论文敷衍老师,学习认真态度大打折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网络成瘾者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上海地区13所大学的调查统计,2004年上海大学一次性退学的81名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游戏成瘾导致的学业大幅度下滑导致。在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237名退学和留级生中,有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上海交通大学205名退学和转学生中,至少有1/3的学生也是因为无节制地玩电脑,导致成绩下降,不得不退学或转学。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 (三) 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网络世界,人们的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都能借助网络虚拟技术得到充分的隐匿,人们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人们不必面对面的直接打交道,从而摆脱了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人性恶的一面也可能会因为没有道德的约束而得到充分的宣泄,这就弱化 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也受到不良的诱导,最终可能误入歧途。近年来,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明显上升,这与网络游戏中大力宣扬暴力、色情有很大关系。更有一些青年,为了支付网费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 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的发展 (五) 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网络社会,一切都呈开放状态,体现着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信息在网络大行其道, 网络内容丰富复杂,良莠不齐。网络文化虽然价值观多元化,但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时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对社会主义中国不怀好意的人或群体,更是利用网络大量散播着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政府的宣传言论,甚至故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在网络上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信息,其中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还有些人人为地在网上制造病毒,宣扬消极、颓废,甚至违法、犯罪的思想。鉴别力和判断力水平较弱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网络之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分析 (一)学校方面。 (1)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开展校园活动。 学校是青少年最集中的教育场所,在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方面,首先,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外,还应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特长,为学生营造一个成才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多彩缤纷的校园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青少年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快乐,不会因单调、乏味的书本学习而沉迷于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其次,学校应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性健康教育和网络知识教育,消除青少年学生对性的无知和好奇,提高青少年学生对网络(包括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认识能力,帮助他们认清网络的本质,降低他们网络色情成瘾的机率,增强他们抵制网瘾的自律能力。再次,学校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上提供“网上论坛”、“教师电子信箱”、“心理咨询”、“热线服务”等服务项目,方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便于校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处理好学生的心理困惑。最后,聘请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担任学生的心理辅导员,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青少年认清网络 成瘾的原因和危害,从而引导他们摆正正常生活与网络的位置;给予他们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心理指导,从而引导他们以健康的科学的态度融入和适应现实社会。 (2)加强对游戏成瘾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 (3)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二) 家庭方面。

浅谈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就家庭教育原因及对策

浅谈导致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家庭教育原因及对策 ----小徐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作为网民主体的中学生则是“网络成瘾症”的高发人群。据2002年《中国中学生网瘾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中学生网瘾比 容所吸引,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给学习带来严重的危害。中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家庭教育原因对策 【正文】 一、网络成瘾的含义及特征 (一)网络成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二)网络成瘾的特征: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学业失败、工作无精打采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 二、家庭教育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家庭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包括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内部氛围、父母期望,等等。 (一)家庭结构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众所周知,家庭成员不和睦、家庭结构不稳定甚至破裂离异,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父母不和会造成家庭结构的不稳定,容易促使子女不安全感的滋生,子女对父母往往有一种怨恨的心理,对父母的教导和言语会产生想要反抗的情绪。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特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2]。中国一般将教养方式分为放纵、溺爱、专制、民主四种类型。溺爱型的父母教养的会以自我为中心,多表现为依赖、懒惰的性格。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会导致中学生长期缺乏安全感,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而且为了发泄紧张的情绪,会学会粗鲁地对待他人。纵容型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使子女感觉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中学生一旦对自我存在产生怀疑,就会自暴自弃。民主型的父母是在家庭教养方式中被推崇的,这种类型的父母鼓励孩子独立探索,承认孩子独立活动的范围,允许孩子独立做出决定。民主的父母对子女保持着作为父母的权威,同时尊重子女的情感。这种教养方式之下,子女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感觉到爱和被爱,也懂得尊重他人,情绪长期处于稳定和健康的状态。 (三)家庭氛围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子女的青春期,父母的角色效能感下降,但是作为朋友的角色却不会丧失。父母不从权威的角色出发,而是从朋友的身份出发的言行,中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四)父母的期望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家庭教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脱离孩子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种高压状态,一旦孩子达不到父

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成因浅析

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成因浅析 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成因浅析 学号:20092793 姓名:杨宇翔专业:交通运输班级:四班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现状、特点、成因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在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案例分析,得出青少年犯罪率不断高高不下的原因,希望通过分析这些原因,抛砖引玉,能有更多志同道合之士生发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ur present case studi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juvenile delinquency rate reached no less than the reasons for continued high hope that by analyzing these reasons, the initiate to have more like-minded people in health issue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正文: 建国初期,由于战争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青少年犯罪甚至是犯罪率都保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内,青少年犯罪

尚未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然而,随着70年代因为政治原因导致的司法系统崩溃,加上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的社会其他领域的制度尚未确立以及西方不健康思潮的迅速侵袭,青少年犯罪比例逐年上升。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特点 统计资料表明,整个80年代的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基本呈增加趋势:1980年为61.2%,1981年为64%,1982年为65.9%,1983年为67%,1984年为63.3%,1985年为71.3%,1986年为72.5%,1987年为74.4%,1988年为75.7%,1989年为74.1%。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策的生效,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虽有下降之势,但仍然十分严重:1990年为57.31%,1991年为52.88%,1992年为50.78%,1993年为50.74%,1994年为49.12%,1995年为45.54%,1996年为40.53%,1997年为37.85%,1998年为39.39%。可见,青少年犯罪率的居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贪财性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所占比重最高,且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2003年全国查获的青少年犯罪中,盗窃占67.4%,抢劫占7.1%,诈骗占6.88%。抢劫案件中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人1985年为9.39%,1986年为11.28%,1987年为14.8%,1994年超过20%。 2青少年犯罪中使用暴力手段作案的倾向高于中、老年人犯罪,暴力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对1996年、1999年两年入狱罪犯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