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病理学教案1

病理学教案1

病理学教案1
病理学教案1

病理学教案

教研室病理教研室任课教师

课程病理学基础专业班级

教学活动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

授课时数 4 学时

单元一第一单元绪论与疾病概论

第一节绪论

一、病理学的任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

..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发生发展→{二、病理学的范围、地位

※分类{

包括{

基础医学

地位:桥梁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研究方法]:

1、尸体剖检:(尸检)

2、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病变组织→切片

3、C学检查:病变组织的C→涂片

4、动物实验:实验动物→疾病

5、组织C培养:组织、C→培养→观察

第二节疾病概论

一、疾病的概念

疾病:病因→自稳调节紊乱→异常生命活动

二、疾病的原因(致病因素、病因)原因

机制

病理变化(结、功、代)转归

病理解剖学:形态结构病理生理学:功能、代谢

总论:共同规律

各论:特殊规律

临床医学

阻碍 促进(诱因) 因素 [原因]:

1、 生物性因素:※最常见

包括

2、理化因素

3、营养性因素

4、遗传性因素:{

5、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疾病

6、免疫性因素:{

7、精神性因素: 8、社会性因素:

三、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① 贯穿疾病的始终

② 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

③ 抗损伤 转化 损伤

血管破裂 出血 Bp ↓ 暴力→

血管收缩 血液凝固 心率↑ 心肌收力 组织破坏 再生 2、因果转化

病因→某种变化→新的变化→······ 因 果○因○因 ○果○果 循环 良性 恶性 暴力→血管破裂→大出血→心输出量↓→Bp↓

3、局部与整体:局部 整体 四、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经过]:1、潜伏期:无症状

原因:引起..疾病发生,必不可少,决定特征 条件:影响..

疾病发生,可有可无,可互换,重要作用 原因

条件

病原微生物 寄生虫

物理性:强度、时间、部位

化学性:量、性质、选择性、蓄积

遗传性疾病:直接致病

遗传易感性:易患某种病的素质

变态反应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

损伤↑ →恶化→死亡 抗损伤↑ →好转→康复

2、前驱期:出现一般症状

3、症状明显期:出现典型症状、体征

4、转归期:结局

[结局]:

1、康复:①完全康复:结、功、代→完全恢复正常

②不完全康复:结、功、代→未完全恢复正常代偿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2、死亡:

[传统观念]:判断标准:心跳、呼吸永久性停止

过程:①濒死期(临终状态):脑干以上(一)长短不同

②临床死亡期:脑干(一)

主要标志:心跳、呼吸停止

是可逆的(4-6')

③生物学死亡期:不可逆的

[新的认识]

※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

掌握:疾病的概念,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理论:

熟悉:病理学的任务,疾病的原因,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

学习方法

了解:病理学的范围及在医学中的地位,疾病发展过程中

的共同规律

实践:

作业: 1.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病理学的任务?

3.名词解释:脑死亡

小结:

教研室 病理教研室 任课教师 课 程 病理学基础

专业班级

教学活动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病例分析

讨论 授课时数 8 学时

单 元 二

第二单元 C 、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 C 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在形态学上的表现) 一、萎缩

※定义——发育正常的C 、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1、原因、类型

生理性萎缩:年龄↗

※ 病理性萎缩:①营养不良性萎缩{

②压迫性萎缩:长期受压 ③失用性萎缩:长期不活动 ④去N 性z 萎缩:N 损伤 ⑤内分泌性萎缩:激素↓

2、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M ):器官体积↓,重量↓,硬度↑,色深,保持原形 镜下观察(m ):

{ 3、影响:功能↓

结局: (可复性)正常 C 消失 二、肥大

※定义——C 、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1、原因、类型

全身性:↗先萎缩脂肪 ↘后萎缩心、脑

局部性萎缩:←血↓

实质

C :体积↓/数↓,保持原形

间质:增生

{ {

2、影响:功能↑(有限度) 三、增生

※定义——组织或器官内实质C 数量增加。 1、原因、类型

2、影响:体积↑功能↑

后果: 停止 肿瘤 四、化生

※定义—— 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所取代的过程。 类型:

正常(可逆的) 1、上皮组织化生: 肿瘤 ①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

→鳞状上皮

禾行上皮

②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肠上皮 2、结缔组织的化生:不可逆 成FC→骨/软骨

第二节 C 、组织的损伤

一、变性 定义:代谢障碍→

{蒙古{财富 →形态改变

1、C 水肿(水变性):

生理性肥大 病理性肥大

代偿性肥大:功能↑ 运动员→M

变Bp 病→心

内分泌性肥大:激素↑ 青、妊→乳腺

I ↓→甲状腺 生理性增生:青、哺 乳腺

病理性增生:①内分泌性增生:子宫内膜、前列腺

②代偿性增生:肾切除 ③再生性增生:←损伤

C 内 间质内

出现异常物质 原有物质↑

变性(可逆)

C 死亡(不可逆)

①原机、机制: }

→C 内Na+、水↑

②病变:

m

M :器官体积↑、重量↑、包膜紧张、色变淡 ③影响:功能↓ 结局:→正常 ↘坏死 2、脂肪变性 ※多见于:肝C ①原因、机制: ②病变:

m

M :器官体积↑、包膜紧张、淡黄色、切面:有油腻感

※脂肪肝――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性。 ③影响:功能障碍。 结局:→正常 ↘坏死 脂肪肝 →正常 ↘肝硬化

3、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

①结缔组织的变性:增生的CT (如:瘢痕组织……) ②细A 壁~:细A ③C 内~:

4、粘液样变性:间质

二、C 死亡{坏死 凋亡} (一)坏死

定义――活体内局部组织、C 的死亡。 1、坏死的变化:

m :①C 核的变化:※主要标志 <1>核固缩:体积↓ 色深 <2>核碎裂:小碎块 <3>核溶解:色淡→消失 ②C 质的变化:红染、颗粒状 ③间质的变化:崩解

最后 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红染物质

Na+泵功能障碍

C 膜通透性↑ 轻:C 体积↑、胞质内:许多、细小、淡红色颗粒 中:C 体积↑↑、胞质疏松、淡染、[胞浆疏松化] 重:C 体积↑↑↑,胞质透亮、 [气球样变]

C 体积↑

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呈圆形空泡状)

M :早期:失活组织→清除 后期:变化→分类 2、坏死的类型※

①凝固性坏死:固体(灰白色、干燥、硬、分界清) ※见于

②液化性坏死:液状

※见于

③F 素样坏死:CT 、小血管壁

④坏疽:坏死+腐败菌→黑色、恶臭… a 、干性坏疽:四肢末端

干燥、皱溢、黑色、分界清、进展慢 b 、湿性坏疽:内脏(肺、肠、子宫…)

肿胀、软、暗绿色、分界不清、进展快、有恶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c 、气性坏疽:深、开放性、十厌O 2菌、呈蜂窝状、暗棕色、按之有捻发音、进展极快、全身中毒症状极重。 3、坏死的结局

①溶解吸收:坏死组织 E 液化→吸收 ②分离排出:坏死灶边缘→溶解吸收→~

皮肤、粘膜→缺损 浅—糜烂 深—溃疡 内脏(肺、肾)→空腔—空洞 ③机化:由肉牙组织取代

④包裹和钙化:肉芽组织包绕。钙盐沉积

4、坏死对机体的影响:功能丧失(部位、范围等) (二)凋亡(程序性C 死亡)

※定义——液体内单个C 或数个C 的死亡。 见于{生理 病理}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损伤→缺损 再生 修补、恢复

一、再生

缺损→周围C :分裂、增殖→修复 再生

再生

贫血性梗死

干酪样坏死:← TB 杆菌(淡黄色、松软)

脑组织坏死(脑软化) 脓肿 脂肪坏死

生理性~:←老化、消耗 病理性~:←缺损

(一)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人体C 分三类:

1、不稳定C :再生能力很强 [生理] 表皮、粘膜上皮

2、稳定C :再生能力较强(潜在的)[损伤] 腺体、间叶C ;平滑肌C (弱)

3、永久性C :无再生能力

NC ;骨骼肌C 、心肌C (极弱)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腺上皮:依损伤而定

2、血管:

小血管:Cap 出芽

↗Cap 网

Cap 内皮C :分裂→幼芽→C 索→新Cap→小A/小V ↘消失 大血管:手术吻合。 3、纤维组织:

F 母C →分裂

(成FC ) 4、N 组织: NC :不能再生。

NF :完全再生(数月) 二、F 性修复(瘢痕修复) (一)肉芽组织: 1、形态结构:

m : Cap :与创面垂直,呈袢状弯曲 成FC : 炎C :

M :鲜红色,颗粒状,软,湿润,触之易出血,无痛觉。 2、功能:①抗感染,保护创面 ②机化坏死组织等异物。 ③填补伤口及组织缺损。

3、结局:老化(F 化、成熟)→瘢痕组织

完全再生:同种C 不~~:肉芽组织

鳞状上皮:→单层→复层 柱状~:→立方→柱状

↗胶原F

↘ FC FC ↘ 间叶C ↗

Cap 消失

小血管

成FC↓ 胶原F 瘢痕组织→玻璃样变

FC

炎C:消失

(二)瘢痕组织

1、形态结构

m:胶原F

FC

M:灰白色、半透明、硬

2、影响

有利{完整性坚固性}

不利{瘢痕收缩瘢痕性粉连瘢痕疙瘩}

三、创伤愈合

外力→离断/缺损→修复

(一)皮肤和软组织的创伤愈合

1、基本过程

①伤口早期变化

②伤口收缩:第2-3天——14天

③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第3天:长出肉芽组织

第5-6天:产生胶原F

1个月:瘢痕完全形成

2、类型:※

①一期愈合:

※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对合严密。

※特点:时间短,瘢痕小。

②二期愈合:

条件:组织缺损多,创缘不整齐,有感染,无法整齐对合。

特点:时间长,瘢痕大。

③痂下愈合:浅表皮肤擦伤

血液、渗出液坏死组织→硬痂愈合脱落

(黑褐色)

(二)骨折愈合

1、血肿形成:第一天

大量出血→血肿→凝固

2、F性骨痂形成

第2-3天血肿机化

↓ F化

2-3W:F性骨痂(临时性骨痂)

3、骨性骨痂形成:

F性骨痂:成骨C→骨基质骨样骨痂3-6W

骨C ↓钙化

骨性骨痂2-3M 4、骨痂改建:数月—数年

骨结构、功能→正常

[注意]复位、固定、锻炼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①年龄

②营养:Pr、Vc、Zn

③药物:

④某些疾病:

2、局部因素:①感染了异物

②局部血液循环

③N支配

④电离辐射

理论: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变性的概念,坏死的概念,

坏死的病理变化及类型,肉芽组织的概念

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变性的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

坏死的原因,坏死的结局,修复、再生的概念,

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了解:萎缩的原因、分类,变性对机体的影响与结局,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创伤愈合的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

实践:实践1: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熟练掌握)

作业: 1.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2.坏死的概念,变性的概念

3.肉芽组织的概念?

小结: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教研室 病理教研室 任课教师 课 程 病理学基础

专业班级

教学活动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病例分析 技能实践 授课时数 4 学时

单 元 三

第三单元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分类: 量(充血 缺血) 管壁(出血 水肿) 性状、内容物(血栓形成 栓塞→梗死)

第一节 充血:血液↑{A 性充血 V 性充血}

(血管内) 一、A 性充血(充血、主动性充血) (一)原因、类型 分类

(二)病变

m :小A 、Cap 扩张、充满血液 M :体积↑、鲜红色、温度↑ (三)结局:

→无不良后果(有利的)

→血管破裂、出血

二、V 性充血(淤血、被动性充血)

※定义——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V 和Cap 内。 (一)原因 1、V 受压: 2、V 腔阻塞:

3、心力衰竭:左心衰→肺淤血 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二)病变

m :小V 、Cap 扩张、含血量↑

M :体积↑↑,重量↑,包膜紧张,暗红色,温度↓,紫蓝色(发泔) (三)结局

淤血的后果:①淤血性水肿 ②淤血性出血

③实质C 萎缩、变性、坏死 ④淤血性硬化 (四)重要器官淤血 1、肺淤血←左心衰

生理性~:←代谢↑

病理性~:①炎症性充血 ②减压后~

m

{ M

{ 2、肺淤血←右心衰

m {

M

第二节 血栓形成

定义——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析出

凝集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心血管内皮C 的损伤

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缓慢 涡流形成)

3、血液凝固性↑:血小板、凝血因子(数↑ 性质改变) 汗溶S :↓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一)形成过程

血小板粘附 释放 ADP 等 反复 血小板堆 涡流形成

新的血小板堆

反复 血小板小梁 小梁间血液凝固 增大 管腔阻塞

血液凝固

C

B (二)类型 1、白色血栓: 见于:心、A V :血栓头 2、混合血栓:

见于:V :血栓体 心、A 3、红色血栓:

见于:V :血栓尾 4、透明血栓:(微血栓、F 素性血栓) 见于:Cap (DIC ) 三、血栓的转归

肺泡壁Cap :高度扩张,充满血液 肺泡腔:水肿液,红C ,心衰C 肺体积↑,重量↑,质实,暗红色 切面:流出淡红色、泡沫状液体

小叶中央:萎缩、消失

小叶周边:脂肪变性

中央V 及周围肝窦:高度扩张,充满血液 肝C

{ 肝体积↑,色膜紧张

表面、切面:红、黄相间的条纹(槟榔肝)

A

1、软化、溶解吸收、脱落 小:完全吸收 大:→脱落→栓塞

2、机化、再通: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血栓。1、2天—2周 再通:血栓:裂隙 内皮C 覆盖 新的管腔 3、钙化:→V 石、A 石。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1、止血、防止出血 2、防止微生物扩散

[不利]1、阻塞血管 A→萎缩、变性、坏死

V→淤血、水肿、出血、坏死 2、栓塞

3、心瓣膜变形

4、广泛出血和休克

第三节 栓塞

定义——在循环的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

管腔的现象。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一般]与血流方向一致

1、体V 、右心→肺A 栓塞 小、弹 肺Cap

2、左心、体A→体A 分支栓塞

3、门V 系统→肝内门V 分支栓塞 [特殊]

1、交叉性栓塞:右心 房(室)间隔缺损 左心

2、逆行性栓塞:下腔V 胸、腹腔压力↑ 下腔V 分支栓塞 二、栓塞的类型及后果 (一)血栓栓塞:最常见 1、肺A 栓塞:←下肢深V

后果: 小、少 无影响

栓子 (栓塞前已有严重淤血)坏死 大/小、多→猝死 2、体A 栓塞:←左心 无影响 后果

坏死 (二)脂肪栓塞

原因:

少→ 清除 后果:脂肪

多→ 栓塞

长骨骨折

脂肪组织严重挫伤 骨科手术

(三)羊水栓塞

羊水 子宫壁V 窦 血→ 右心→ 肺A 栓塞→ 猝死 (四)气体栓塞 1、空气栓塞

空气 破裂V 血→ 右心:泡沫状血液→ 严重循环障碍→ 猝死 ()100ml )

2、氮气栓塞(减压病)

高压 快 低压:气体游离(N 2)→

(五)其它栓塞:瘤C 、菌、虫→卵、…

第四节 梗死

定义——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动脉血流供应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一、原因

1、血栓形成:最常见,心、脑

2、栓塞:肾、脾、肺、脑

3、动脉受压:

4、动脉痉挛:管腔狭窄+持续痉挛 二、类型、特点 1、贫血性梗死

部位:心、脑、脾、肾 病变:①颜色:灰白色

②充血、出血带:明显

③形状:脾、肾:锥体形、切面——扇形 尖→门部(血管阻塞处) 底→表面 心:地图形 脑:囊状 2、出血性梗死 部位:肺、肠

病变:①颜色:暗红色

②充血、出血带:不明显 ③形状:肺:锥体形 肠:节段形 发生条件:①严重淤血 ②结构疏松

四、影响:部位、大小、感染

血液→栓塞 组织→局部症状

理论:

掌握:充血、动脉性充血及淤血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的转归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概念,梗死的概念

熟悉:充血、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结局

了解:栓塞的类型及后果

实践:

作业: 1.名词解释:充血、动脉性充血、淤血、血栓形成?

2.血栓的转归及对机体的影响?

3.梗死的类型及区别?

小结: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病理学学习教案.doc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次课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论 教 简述病理学的概念、任务、范围和地位 学 说出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目 简述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的 说出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和 简述疾病的几种转归,脑死亡及判断依据 要 求 教 重点: 1、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学 2、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重 3、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点 和 难点:脑死亡的判断依据 难 点 教学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资源 评估 提问或答疑 反馈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

课 后 记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 2 次课 章节名称第二章:组织损伤、修复与适应 一、组织损伤二、组织修复(一)再生 教说出变性、坏死、失活组织、坏疽、再生的概念 学学会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与结局目初步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 的简述坏死的原因、类型、对机体的影响、结局 和说出细胞坏死时核的改变(镜下改变),几种坏疽的特点 要说出再生类型、再生能力和影响再生的因素(全身、局部性因素)求 教重点: 1、变性、坏死、失活组织、坏疽、再生的概念 2、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与结局 学 3、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 重 4、细胞坏死时核的改变(镜下改变),几种坏疽的特点点 难点: 1、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和 2、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 难 3、几种坏疽的特点 点 教学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资源

青霉素课程设计

青霉素课程设计 生物学术知识2007-11-21 09:51:05 阅读1710 评论16 字号:大中小订阅青霉素的生产设计 姓名:曾长金 指导教师:李凛彭书明 完成日期:2007-11-21 【长金设计任务书】 (3) 一、设计题目:青霉素生产设计 (3) 二、设汁任务 (3) 三、设备型号 (3) 四、设计内容 (3) 五、设计基础数据 (3) 长金设计方案简述: (3) 一、青霉素【简介】 (3) 二、青霉素【生产背景】 (4) 三、青霉素【生产现状】 (5) 四、青霉素【生产原理】 (5) 五、青霉素【生产工艺简述】 (5) 设计方案 (6) 二、【培养基】 (6) 三、【生产】 (6) 四、【结果与讨论】 (7) 五、【青霉素生产菌种的选育】 (7) 六、【pH控制】 (7) 七、【发酵罐搅拌器的转速与青霉素产生菌生长代谢的关系】 (7) 设计心得 (8) 附图 (8) 【长金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青霉素生产设计 二、设汁任务 (1)保证青霉素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 (2)合理设计生产使青霉素取得高经济效益 三、设备型号 设备型式为筛板塔或浮阀塔. 四、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1)对发酵过程的控制 (2)杂菌的控制与灭菌 (3)空气与蒸汽的控制

(4)成品的鉴定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一览表。 (4)生产工艺流程图 (5)对本设计的评述或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 五、设计基础数据 (1)进料泵频率、发酵罐温度、罐重、PH值、搅拌器转速、发酵罐压力。 (2)溶解氧含量、泡沫高度、硫铵含量、糖浓度、前体浓度。 (3) BA用量、破乳剂用量、重相液位。 (4) 碳酸氢钠的用量、活性碳的用量、结晶温度、丁醇用量、青霉素钠盐晶体效价。 长金设计方案简述: 一、青霉素【简介】 青霉素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结构见图』 【青霉素发展史】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在被污染的葡萄球菌培养基中发现了“青霉素”。1939年,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得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关组织和基金会的支持,经过努力提纯出青霉素的结晶。 1940年,青霉素时入临床试验阶段,经过对五位受试者的临床观察证明青霉素具的较好的效果。1943年青霉素药物完成了商业化生产并且正式进入临床治疗。进入八十年代,特别是八十年代的后5年,即1985-1990年,世界青霉素产量增长迅猛,市场需求扩大,可以说这一时期是青霉素发展的黄金时期;九十年代初期,世界青霉素虽然遭受了一次重创,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其产量已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品,1995年市场已趋稳定。从1995年开始,青霉素市场对其原料药的需求,无论是青霉素G钾,还是青霉素V钾,都已经达到饱和。青霉素类的抗生素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特点】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则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而青霉素对其作用不大。 【应用】-见手册 二、青霉素【生产背景】 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由于青霉素是一种酸性物质,性质不稳定,通常用碱中和,酸碱中和之后的产物即为盐,所以青霉素通常以青霉素工业盐的形式存在。 青霉素产品链很长,包括原料药、中间体和制剂。青霉素工业盐为最初级产品,可作为原料药直接加工成制剂,这大约消耗国内青霉素工业盐产量的20%,另有一小部分加工成兽药或饲料添加剂,而75%左右的青霉素工业盐是制备6-APA、7-ADCA的原料。 6-APA(六-氨基青霉烷酸)是青霉素工业盐、酰基酶在严格的工艺条件下,经过裂解后获得的重要的中间体,是合成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派拉西林的重要原料。7-AD

兽医病理学(华中农业大学)文本教案

第一章绪论 (Introducation) 一、概念: 家畜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总论: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炎症、发热、休克、变性、坏死等 各论:各器官系统的疾病病理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三、家畜病理学在兽医学科中的地位 本门课程是兽医科学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 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 为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学科的学习作基础; 兽医病理学是: 桥梁 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 目的:诊断、研究 四、动物病理学的分支 1、动物病理解剖学:从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病理生理学:从患病动物的机能、代谢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动物卫生病理学:研究屠宰动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及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形态学变化、鉴别诊断和卫生评价与处理的学科。 4、化学病理学:是指把组织或细胞的染色技术与化学反应相结合,以揭示细胞内各种物质的特殊性的病理学分支,现已广为普及和应用。 5、免疫病理学:是指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入病理学,借以阐述许多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病理学分支。它多采用免疫荧光法、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放射免疫标记自显影法和免疫电镜法等研究疾病,从而揭示出一批未曾被人们认识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如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发展的全过程中,连续研究患病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和形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遗传病理学:是指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个病理学分支。遗传性疾病按涉及的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染色体病;病理性状由两对以上不同突变基 因所决定(每对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之分)的多基因遗传病和由某一个(对)

(完整版)病理学

一、某男,70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 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二、答案;1医院许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监护人双方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尸检应在死者后48小时以内,由卫生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二、男性,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1.5cm,有苍白色病灶。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粉染,管腔狭窄。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 参考答案: 该患者心脏发生了心肌坏死(心室壁苍白色病灶,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心肌细胞肥大(左心室增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深)、萎缩(心肌细胞体积缩小)、病理性色素沉积(心肌细胞周有褐色颗粒,为脂褐素)、心肌脂肪浸润(脂肪组织伸入心肌细胞间)。肾脏、脾脏发生玻璃样变(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等基本病理变化。 三、患者,男性,46岁。因腹痛、腹胀、发热并呕吐及便秘5天入院。入院时腹部明显膨隆,叩诊呈鼓音。右下腹可扪及14cm*19 cm包块,有明显压痛,腹部其他部位有轻压痛,肌稍紧张,肠鸣音微弱。诊断为阑尾脓肿合并肠麻痹。行保守治疗。3天后,腹痛加重并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而再次住院,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有血性混浊液500ml,右下腹有8 cm*5 cm之脓肿,脓肿边缘有约20 cm的小肠段呈黑色。此坏死肠管之两端扭曲折叠粘连成团块,行手术切除。切除呈黑色18 cm小肠。剖开肠管肠内容物呈血性。 问题: 该病例诊断是? 引起此类坏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机制是? 此类环疽最佳处理方式是?如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试解释病人为什么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缺血性肠坏死 四、患者男,37岁,以“规律性上腹痛2年,加重一周”为主诉入院。查体:上腹部剑突下偏左有压痛。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溃疡”。经给予甲氰咪胍等制酸剂和氢氧化铝凝胶等胃粘膜保护剂治疗,症状逐渐缓解,6周后复查胃镜见胃溃疡已愈合。请问:在胃溃疡愈合过程中都有哪些组织的再生?其中哪些组织的再生属完全再生?哪些是不完全再生? 参考答案: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胃窦部消化性溃疡。溃疡为皮肤、粘膜较深的坏死性缺损。

病理学基础教案

教案首页 课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授课日期专业班级 授课类型理论课学时数 3 教学目的: 1、掌握淤血的概念和后果 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形态、结局。 3、掌握栓塞的概念及类型、对机体影响 4、掌握梗死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5、培养关心、爱护病人和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淤血的后果 2、血栓形成的条件 3、血栓的结局 4、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5、梗死的病变特点 教学难点:血栓形成的机理、过程及形态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 课前提问:变性、坏疽的概念、坏疽的分类 主要内容及时间: 课堂引入:肺淤血病人发生梗死的病例 教学内容 一、充血 1、定义: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内血液含量增多 2、动脉性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输入过多致含血 量增多;原因;病变;后果。 3、静脉性充血 ①定义: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 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又 称淤血 ②原因:静脉受压、静脉管壁阻塞、心衰 ③病变:紫绀、温度降低、体积增大;镜下 ④后果:组织水肿或出血;器官实质细胞损伤、间质

纤维组织增生→淤血性硬化 ⑤举例: ⑴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病变;左心衰;长 期慢性肺淤血;心衰细胞 ⑵慢性肝淤血(槟榔肝):病变;右心衰;长期慢 性肝淤血;淤血性肝硬化 二、血栓形成 1、定义:在活体的心腔或血管腔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 析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条件: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液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 性增高 3、类型: ①白色血栓:灰白色;血小板;头部 ②红色血栓:红色;红细胞;纤维素;尾部 ③混合血栓:红白相间;体部 ④透明血栓: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微静脉内;纤维素; DIC 4、结局:溶解吸收;机化与再通;钙化 5、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病;休克、出血 三、栓塞 1、定义: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 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2、栓子的种类:血栓(最常见)、脂肪、羊水、气体、寄 生虫或虫卵、细菌团、肿瘤细胞 3、栓子的运行途径:随血液方向运行 ①来自体静脉及右心的栓子:栓塞于肺动脉或其分之 内 ②来自左心及动脉系统的栓子:栓塞于心、脑、肾、 脾等器官小动脉内 ③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栓塞于肝内门静脉分支 4、栓塞举例 ①血栓栓塞:肺动脉栓塞-----下肢深不静脉(90%),肺 出血性梗死,呼吸困难、紫绀、猝死;体循环的动 脉栓塞-----左心腔的附壁血栓、心瓣膜上的血栓、动

内科护理学课程设计方案

内科护理学课程设计方案内科护理学是中央电大护理专业一门必修的主干专业课。在07年以前的教学计划,是限选省开课程,07年春季开始,为中央电大统设必修课。为了更好的实施这门课程,特制定本课程设计方案,向学习者和辅导教师介绍课程概况、媒体的种类及其内容、课程的学习的进度安排、课程的实践环节要求、课程的考核、学习的建议和教学的组织等内容。使大家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对课程的概貌和要求有基本的了解,以便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活动。一、课程概况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统设必修课。内科护理学是研究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促进健康的科学。通过学习,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新的诊断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2.课程的内容体系及基本要求内科护理学包括十章的内容,绪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学具有

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还须注重临床实践,应特别注意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病人临床表现、制定护理措施以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有见习。考虑到电大护理专业的学员是在职的护理人员,多数学员已定岗,因此,对于非内科岗位的护理学习者要有20学时的见习。即组织到相应的病房,随主治医以上职称的医生查房。3.内科护理学与基础医学课程之间的关系学习内科护理学须具有相应的基础医学课程的基础。特别是应具有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知识。内科护理学涉及的各系统常见疾病,例如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高血压病。要更好的理解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以及护理,需要比较熟悉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高血压的病理学知识,这样才能比较好的理解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治疗以及护理。内科护理学7学分,一学期开设。二、媒体种类及其相互关系本课程提供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课件、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等多种学习资源。1.文字教材姚景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内科护理学文字教材是一本融学习内容和指导内容为一

(完整版)病理学

一、某男,70 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 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二、答案;1 医院许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 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监护人双方 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尸检应在死者后48 小时以内,由卫生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二、男性,67 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 年。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1.5cm ,有苍白色病灶。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粉染,管腔狭窄。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参考答案: 该患者心脏发生了心肌坏死(心室壁苍白色病灶,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心肌细胞肥大(左心室增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深)、萎缩(心肌细胞体积缩小)、病理性色素沉积(心肌细胞周有褐色颗粒,为脂褐素)、心肌脂肪浸润(脂肪组织伸入心肌细胞间)。肾脏、脾脏发生玻璃样变(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等基本病理变化。 三、患者,男性,46 岁。因腹痛、腹胀、发热并呕吐及便秘5 天入院。入院时腹部明显膨隆,叩诊呈鼓音。右下腹可扪及14cm*19 cm 包块,有明显压痛,腹部其他部位有轻压痛,肌稍紧张,肠鸣音微弱。诊断为阑尾脓肿合并肠麻痹。行保守治疗。 3 天后,腹痛加重并出 现明显中毒症状而再次住院,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有血性混浊液500ml ,右下腹有8 cm*5 cm 之脓肿,脓肿边缘有约20 cm 的小肠段呈黑色。此坏死肠管之两端扭曲折叠粘连成团块,行手术切除。切除呈黑色18 cm 小肠。剖开肠管肠内容物呈血性。 问题:该病例诊断是?引起此类坏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机制是?此类环疽最佳处理方式是?如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试解释病人为什么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缺血性肠坏死 四、患者男,37 岁,以“规律性上腹痛2 年,加重一周”为主诉入院。查体:上腹部剑突下偏左有压痛。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溃疡” 。经给予甲氰咪胍等制酸剂和氢氧化铝凝胶等胃粘膜保护剂治疗,症状逐渐缓解,6 周后复查胃镜见胃溃疡已愈合。请问:在胃溃疡愈合过程中都有哪些组织的再生?其中哪些组织的再生属完全再生?哪些是不完全再生?参考答案: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胃窦部消化性溃疡。溃疡为皮肤、粘膜较深的坏死性缺损。 发生在胃的消化性溃疡通常穿越粘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因此粘膜至肌层甚至浆膜层的组织可完全被破坏。溃疡修复时,将有粘膜上皮、结缔组织、平滑肌等组织的再生,其中粘膜上皮可完全再生,粘膜下层至肌层、浆膜层则由肉芽组织增生来修复,整个过程需要4~8 周时间。

高职高专病理学网络课程设计与研发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形态学科,也是探讨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属于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同时又是临床的主要诊断科室。它作为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1],既要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等学科为基础,又要为其他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书、幻灯片等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生动、立体地表达教学内容。而多媒体网络课程可将学生带入文、图、声、像的学习环境,尤其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等教学难点,可用动画、视频生动的演示,这些多媒体手段能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效率及理解深度[2]。 1网络课程设计思路 本系统以blackboard 为网络服务器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编 程技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等为设计工具进行开发。基本设计思路,见图1。 2网络课程素材模块建设 病理学多媒体素材的选择与收集制作是网络课件中工作量 最大、最烦琐、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所以必须依靠本学科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良好把握才能实现。本网络课程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规划教材《病理学》(第5版)为蓝本,进行网络课件素材模块的建设,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病理尸检、病理资源库、知识链接与拓展、互动与交流、相关链接等八大模块。 2.1理论教学包含教学大纲、学习指导、PPT 课件、随堂测试 题、理论考试等二级栏目,通过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及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在PPT 课件课件中通过热点字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章节为主线,导航主页面提供每一章节的代表图标,点击进入就可以开始学习。并且可以通过每章节后的随堂测试(做完题后自动生成成绩,并给出正确答案),自测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通过模拟题和答案,了解期末考试题型及问题解答。 2.2 实验教学包含实验教学大纲、实习指导、实验PPT 课件以 及病理学网络实验考试与练习系统。通过实验大纲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要求、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实习指导即可作为学生预习、复习的参考书,也可通过学习指导中的图示很快找到病变,了解病变特点。实验课件与理论教学和实验指导相互呼应,是学生自学和教师带教实习的主要依据。病理学网络实验考试与练习系统主要适 用于学生总复习时的练习及测验,其题库按照知识点分成若干组,每组试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一个知识点,学生考试时计算机从每组试题中随机抽取一题组成自己的试卷,每张试卷覆盖所有知识点,体现了考试的公正性。随机生成试卷,从根本上避免了学生可能存在的抄袭。无纸化考试,计算机自动判分也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出卷和阅卷负担。此课件全天开放,学生可以随时上网练习(配有正确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2.3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延伸, 本教研室开展了5年“临床病理诊断技术”的第二课堂活动,在这 一模块中,介绍了第二课堂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基本原理和操 高职高专病理学网络课程设计与研发 刘立新,张丹丹,杨黎明,任丽丽,孟桂霞(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北京101300) 【提 要】 病理学多媒体网络课程主要用于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可用于课堂的辅助教学和远程教学。课件具有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教学结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同时利用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课程的网状构架。 【关键词】 病理学; 网络课程; 网络课件; 高职高专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6-0938-02 中图法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资助项目(10JYY095)。 根据教学大纲确定网络课程的设计思想和教学内容 组织专家论证 采集和制作文本、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媒体素材 设计网络课程的基本框架,搭建网络课程平台 设计可操作细则,建立病理学学习站点 修改后再运行 专家鉴定,结题 测试,调整测试,调整 坨 坨坻 ▲▲ 图1病理学网络课程设计基本思路 坻 坨坨 坨

PBL 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PBL 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09-07T17:25:34.9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丽 [导读] 南宁市卫生学校传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由授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具体课时安排对学生进行详略得当的教学。 李丽 (南宁市卫生学校南宁 530409) 【摘要】目的:分析PBL 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二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实验组采用PBL 教学模式教授病理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同课时的教学后问卷调查教学模式设计的满意度情况及考核成绩情况。结果:实验组课程设计好评率为96.4%,对照组课程设计好评率为8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平均成绩及优秀(90 分以上)、良好(80~90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 模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掌握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内容较多且枯燥和难理解的病理学知识教学,学生满意度较高,且对学生的成绩有较好的提升。 【关键词】PBL;病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6-0080-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上世纪引入我国的一种以问题为基础,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1]。病理学作为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将疾病与临床紧密结合在一起,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是很多学生头疼学,老师头疼教的课程。PBL 教学模式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有所不同,通过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2]。本文对比分析总结了我校近年来通过PBL 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现报导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08 届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112 人,按授课班别,一班为实验组56 人,二班对照组56 人。两组学生既往学习成绩差异较小,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各章节课时安排相同。 1.2 教学方法 1.2.1 传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由授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具体课时安排对学生进行详略得当的教学。 1.2.2 PBL 教学实验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 教学。以教科书及书本内容为基础和主线,针对病理学课程中的难点和常见问题提出质疑,将学生随机分为七个小组,每八人一组。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课本内容及图书馆、网上检索等参考文献进行分析汇总,然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根据相关知识的课时安排进行详细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对问题的阐述和讨论,最终由教师根据大纲内容及最新研究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处理和汇总。讨论过程即要由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和认识,也要有教师控制主线方向;既要有多角度的争论,也要有教师控制最终的结论结果。 1.3 评估方法 所有课程结束后,分别给两组学生发放课程设计匿名满意度调查问卷,并针对所学课程考察统一的考核试题,比较两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情况及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17.0 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 ±s 表示,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 检验。且P<0.05 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各发放调查问卷56 份,回收56 份,回收率100%。实验组教学模式改革的评价结果为:好:54 例;一般:2 例;差:0 例,实验组课程设计好评率为96.4%,对照组教学模式改革的评价结果为:好:45 例;一般:9 例;差:2 例,好评率为80.3%,两组对课程设计的好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考核成绩为89.4±4.7,其中90 分以上20 人,80~90 分17 人,60~80 分5 人;对照组平均考核成绩为81.6±5.9,其中90 分以上13 人,80~90 分21 人,60~80 分7 人,60 分以下1 人。两组在平均成绩及优秀(90 分以上)、良好(80~90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病理学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能够将病理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在一起,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是很多学生头疼学,老师头疼教的课程。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方式较为死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问题提出及分析能力不足以在日后临床工作中应用[3]。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上世纪引入我国的一种以问题为基础,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PBL 引入病理学教学模式之中,针对病理学中常见的难题及多见问题,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辩论讨论,拓展学生思维的方法,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用性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4-5]。PBL 教学法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之中已经初见成效,在国内的部分医学院校逐步启动PBL 教学,且相关报道效果较好。 PBL 教学法应用于病理实验教学中,结果显示与传统“填鸭式”教学相比,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① PBL 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因病理学内容较枯燥和抽象,属于形态学科, PBL 教学模式,对抽象的病理变化结合具体典型的临床病例来教学,使学习过程由静变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气氛也活跃轻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②以学生为主体的PBL 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对病例的研讨过程中交流,从看、写、查、合、讲、结环节中相互讨论,贴进学生思维和思想,新知识新内容易于学生吸收,使课堂学习轻松愉快。③PBL 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了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对资料的查找、整合和分析,来形成自己的观察和看法,不同智力水平、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可共同提高,实现互实,学生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质疑和老师的询问引起进一步的

病理学教案

第一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2.掌握萎缩的概念和形态特点; 3.掌握水变性、脂变、玻变的概念及形态特点; 4.熟悉脂褐素、黑色素、胆色素、含铁血黄素和病理性钙化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5.了解引起损伤的原因及机制。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绪论、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病理学发展史30分钟;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一节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5分钟 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及机理 10分钟 形态学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积、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病理性钙化 35分钟 三、重点 1.病理学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2.萎缩、化生概念及类型 3.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变概念及形态学特点

四、难点 1.病理学研究新技术的应用 2.肝脂变原因机制和病变特点 七、思考题 1.何为病理学? 2.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3.何为活检?与细胞学有何不同? 4.光镜下所见细胞内有空泡能否均称为空泡变性?其本质有几种可能?如何证实? 5.光镜下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常见到一些嗜伊红、均质状的病变,试述其可能的本质及鉴别方法。 6.试述肥大和增生角度分析不同器官体积增大的原因。 7.深刻理解脂肪变性与细胞内胆固醇脂沉积的细胞学形态特点. 第二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坏死形态特点和区别 2.熟悉坏死结局 3.掌握凋亡的定义 4.熟悉坏死语凋亡的区别 5.熟悉各种组织细胞再生的能力 6.了解各种组织再生方式 7.掌握肉芽组织形态及功能 8.熟悉创伤愈合分期和特点

病理学课程标准

《病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代码:120007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90学时学时分配:理论66学时、实验24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临床专业 一、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病理学是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的机制、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临床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即临床表现)以及疾病的转归与结局的一门学科。病理学长期以来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中的重要骨干基础学科之一,为临床医学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考科目。它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诊断性质的学科,临床各科疾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病理诊断,病理诊断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宣判性诊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帮助医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总体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具备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病理学的预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结合我院医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有关要求,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制定适合我院各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们在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架起起一座扎实的桥梁。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疾病共性或特性的总结,为了加强学员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理论授课过程中要尽量联系具体疾病和临床常见病例,有助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同时病理学侧重疾病形态学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联系,病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切片观察,在联系病例中讲活知识,使学生们学活知识,加深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把以前的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病例分析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融为一体,运用理实一体新的教学模式,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

病理学参考书Word版

病理科推荐书目 2014-12-10阅读:372 病理科推荐书目 经常遇到网友咨询,病理科相关书籍哪些常备合适,于是邀请香溪鲟、abin等几位博学的病理达人推荐2010年以后出版的相关书籍。以下推荐书籍排名不分先后,仅供网友们参考。 组织病理学: 一、大病理(以下二本常备,按需要增选其他书籍) 1、诊断病理学,第3版 主编:刘彤华 出版社:人卫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简评:国内最好的大病理著作,不太厚,内容却很全面,初学者和病理达人都适用。 2、ROSAI & ACKERMAN外科病理学,第10版 主编:(意)罗塞译者:郑杰 出版社:北大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月 简评:国外号称“病理圣经”,内容却很全面,适用病理达人查阅,不一定适合初学者。 二、专科病理(按实际工作需要选择)

1、WHO分类,全套 简评:按器官系统分册,最新版为第4版,只有英文版。WHO专家组几乎是全球最权威专家,讲肿瘤非常深入,但不讲非肿瘤,所以内容欠完整。 2、活检解读系列 简评:适合初学者,已出版或即将出版乳腺、甲状腺、冰冻切片、膀胱、宫颈、消化道等 3、头颈部诊断病理学 主编:刘红刚 出版社:人民卫生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简评:适合初学者和达人 4、乳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诊断病理学丛书 总主编:丁华野 出版社:人民卫生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简评:适合初学者和达人 5、乳腺病理诊断难点 主编 Frederick C.Koerner 主译:薛德彬黄文斌 审校:丁华野赵澄泉杨光之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简评:适合达人 6、泌尿生殖系统病理学图谱 主编:(美)麦克莱农程亮译者:黄文斌肖立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简评:适合达人 7、Blaustein女性生殖道病理学(第6版) 主编:(美)科尔曼爱伦森罗奈特译者:薛德彬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简评:妇科病理的“圣经”,适合达人 9、软组织肿瘤病理学 主编:王坚朱雄增 出版社:人民卫生 出版时间:2008年2月 简评:国内专家编写的最好的软组织专著,适合初学者和达人 10、呼吸系统病理学 主编:李维华等 出版社:人民军医 出版时间:2011年3月

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目的 病理学实验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观察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的形态变化和动物实验,尸体解剖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内容并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分析综合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必要训练。 (一)大体标本 实习中观察的大体标本是取自尸体解剖或手术切除材料,用固定液(通常用10%中性福尔马林)封存在标本瓶中的标本。观察大体标本时,首先要辨认是何种器官或组织,然后与正常器官进行比较(大小,外形,色泽,质地等),找出病变之所在。分析,判断病变性质。并思考其发生,发展和结局。 (二)病理切片 实习用的病理切片是从病变处或并便于正常交界处取下的组织,经过切片(通常为石蜡切片)和染色(一般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制作而成。首先用肉眼观察切片外形及染色情况,有时可初步判定是何种组织及病变部位(如溃疡等)。然后,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实质器官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为了进一步观察某些病变的微细结构变化则用高倍镜观察(一般不需要用油镜观察)。 观察病理切片时应与大标本病变联系一并思考。 (三)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人工地造成各种病理过程中,注意观察动物的变化,记录试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 (四)病理模型及电化教学 实习课中可安排观看病理模型,幻灯片,显微投影,录像,电影等。可以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五)实体解剖见习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复习与本次实习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预习与指导,了解实习内容与要求。 2.实验时严肃认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按实习指导仔细观察标本,课后及时书写实验报告。

《病理学教案》word版

第一篇病理解剖学 【目的要求】 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史、作用。熟悉病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掌握病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讲授重点】 介绍病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 【讲授难点】 初步让学生了解病理学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多举病例,诱导和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 【知识模块】

【教学结构设计流程】 1、病理学的概念、任务 ①导引:从组胚学研究细胞和组织正常的形态结构到病理学研究细胞和组织在病变情况下的形态结构、代谢功能,引出病理学的概念。 ②病理学的三大任务—即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举例:以胃炎的病因、机制、病变和转归来说明。 2、病理学的内容 ①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分别阐述二者的主要区别。 ②病理解剖学又分为一般病理学和系统病理学。用幻灯投视本书的章节和学时,让学生对每章要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③强调总论和个论的关系。 3、病理学的地位 ①病理学的桥梁作用。讲明病理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 ②病理学的诊断作用。讲明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直观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说明病理科在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 4、病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①重点讲述活体组织检查和尸体剖验。总结各自优点和缺陷。 ②从肉眼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各种研究手段。

③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 ④本学期病理学课程教与学的流程。 5、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①液体病理学 ②器官病理学 ③细胞病理学 ④实验病理学 ⑤亚细胞病理学 【课后练习】 ①病理学的三大任务 ②活检与尸体解剖的优点和缺陷 ③学好病理学的计划和方法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1.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再生: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组织缺损的过程。 6.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7.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 8.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9.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和细胞成分, 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10.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1.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12.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如果体液积聚在体腔则称为积水。 13.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 14.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又称静脉性充血。 15.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6.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7.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8.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9.溃疡: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发生在皮肤粘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织缺损,浅者称为糜烂;深者称为溃疡。 20.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1.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22.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23.畸胎瘤: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具有向体细胞分化的潜能,大多数肿瘤含有至少两个或三个胚层组织成分。 24.交界瘤: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25.原位癌:指限于上皮层内的癌,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原位癌累及腺体导管内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 26.假小叶:肝硬化时,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呈大小不等.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27.绿色瘤: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白细胞细胞在颅骨.椎骨.硬脑膜和肾等部位形成孤立的瘤结节,即绿色瘤。肉眼呈绿色,因瘤细胞含过氧化酶,接触空气后,瞬息氧化而褪色。 28.渐进性坏死:在多数情况下,坏死是由受损组织.细胞的变性逐渐发展而来的。 29.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不仅没有被清除,而且还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30.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3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32.肉芽肿:是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33.炎性息肉: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和腺体及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突出粘膜表面的带蒂的炎性肿块。常见于鼻粘膜和宫颈。 34.炎性假瘤:慢性炎症时局部组织和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快。常发生于眼眶和肺。

病理学教学教案.docx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次课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论 教 简述病理学的概念、任务、范围和地位 学 说出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目 简述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的 说出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和 简述疾病的几种转归,脑死亡及判断依据 要 求 教 重点: 1、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学 2、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重 3、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点 和 难点:脑死亡的判断依据 难 点 教学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资源 评估 提问或答疑 反馈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 后 记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 2次课 章节名称第二章:组织损伤、修复与适应 一、组织损伤二、组织修复(一)再生 教说出变性、坏死、失活组织、坏疽、再生的概念 学学会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与结局目初步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 的简述坏死的原因、类型、对机体的影响、结局 和说出细胞坏死时核的改变(镜下改变),几种坏疽的特点 要说出再生类型、再生能力和影响再生的因素(全身、局部性因素)求 教重点: 1、变性、坏死、失活组织、坏疽、再生的概念 2、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与结局 学 3、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 重 4、细胞坏死时核的改变(镜下改变),几种坏疽的特点点 难点: 1、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和 2、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 难 3、几种坏疽的特点 点 教学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资源 评估 提问或答疑 反馈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 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