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沈惠青

一、Hp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根除标准

(一)Hp感染的临床诊断

200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Hp共识会议规定,判断Hp的现症感染主要通过细菌培养、组织学检查,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及粪便抗原检查,而血清Hp抗体检测只能作为曾经感染的一个证据。对于临床诊断,只要任意一项现症感染实验方法阳性,就可以判断存在Hp感染。而科研诊断要求更为严格,需要细菌培养阳性或其它的任意两项现症感染实验阳性,才能判断存在Hp感染。血清学检查阳性只能用于流行病学调查。Hp现症感染条带检查是近两年新出现的检测方法,其应用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及大宗的临床研究报道来证实。

(二)Hp感染根除的判断

判断Hp感染的治疗是否成功,一般是在治疗结束4周后选用一些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如尿素酶试验、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等来进行检查。

1.儿童Hp感染的诊断标准:

(1)细菌培养阳性。

(2)组织学见到大量典型细菌。

(3)快速尿素酶试验、13C呼气试验证实存在Hp感染。

2.儿童Hp根治标准:

2000年,中华儿科杂志发表的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治疗方案中规定,儿童Hp根治标准为:停药1月以上进行复查,上述检查转为阴性。

二、Hp治疗适应症

目前,Hp的感染率比较高,尤其在儿童可以高达50%,甚至80~90%。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患者发现有Hp感染就需要治疗呢?这是一直以来争论比较多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并不是说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治疗。在2000年欧洲Maastricht Ⅱ共识报告中提到:对于Hp感染的治疗分为三类:推荐治疗、建议治疗和不能够确定是否需要治疗。推荐治疗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切除术后、胃MALT淋巴瘤,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以及依据患者意愿。建议治疗包括正使用或准备使用NSAID的患者和部分FD患者。不能够确定是否需要治疗的包括没有高危因素为预防胃癌进行Hp根治和没有症状的Hp相关性的胃炎。

2005年,Maastricht Ш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Maastricht Ш指出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推荐进行Hp的根治治疗。同时,强调儿童慢性再发性腹痛不是Hp检测根治的指征,但是在排除其它病因后应该予以检查和治疗。在治疗上,目前认为14天疗程的治疗效果要优于7天。

200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Hp共识会议提出的Hp治疗适应症和欧洲的共识意见基本上接近,也分为3大类,包括必须治疗,支持治疗和不明确。必须治疗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无论活动或非活动,有无并发症)、早期胃癌术后、胃MALT淋巴瘤和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糜烂、中重肠化生、萎缩、非典型性增生)。支持治疗的情况包括计划长期使

用NSAID、胃癌家族史、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食管返流病。不明确的有两种情况,胃肠道外疾病和个人强烈要求。

三、Hp治疗方案

(一)Hp治疗药物

1.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A)、甲硝唑(M)、克拉霉素(C)、呋喃唑酮(F)、四环素(T)等。

2.质子泵抑制剂(PPI):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等。

3.铋制剂: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和铋剂(枸橼酸铋钾、果胶铋)(B)。

(二)治疗方案

Hp的治疗方案分为一线方案和二线方案。一线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或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剂两类中的一种,加上两种抗生素,可选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等。

二线方案也称四联疗法,即PPI加铋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疗程7~14天。二线方案主要用于一线方案无效或出现反复感染时。

儿童抗Hp药物剂量:克拉霉素15mg/kg·d,BID;阿莫西林50mg/kg·d,BID;奥美拉唑0.4~0.8mg/kg·d, QD(或BID);甲硝唑15~20mg/kg·d,BID;胶体次枸橼酸铋5~8mg/kg·d,TID。其中铋制剂的使用药较为慎重,因为铋制剂可以通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

四、Hp耐药问题

目前,Hp耐药问题比较严重。其耐药率,在不同国家、地区和人群也不尽相同。甲硝唑已出现全球性耐药,韩国90%,芬兰30%,中国30%~50%,其中女性多见;儿童耐药率为8%~31.8%。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甲硝唑稍低,发展中国家5~10%,发达国家可达42.9%,我国上海、北京为5.1%~10%,有报道儿童耐药为18.2%。阿莫西林比较低,成人为9.1%;儿童少见耐药报道。

(一)避免耐药菌株产生

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是治疗Hp感染的关键。

1.严格掌握Hp根除的适应症,选用正规有效的治疗药物。

2.治疗规范,足疗程。

3.避免治疗扩大化以及滥用抗生素。

4.对于根治失败的患者,建议先做药敏再用药。

5.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6.出现反复耐药的患者,使用PPI三联疗法疗程延长至2周。

(二)常用抗Hp药物治疗方案的根除率

治疗方案疗程根除率(%)

PPI+Amo+Cla 1w 83.3

PPI+Amo+Cla 2w 100.0

PPI+Amo+Met 2w 97.0

CBS+Amo+Cla 2w 54.0

CBS+Amo+Met 2w 83.0

CBS+Met+Cla 2w 93.0

CBS+Fur+Cla 2w 91.0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PPI加阿莫西林加克拉霉素治疗组的根除率比较高,儿科通常选择这组方案对儿童进行治疗。

(三)Hp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处理

1.Hp治疗失败的原因: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患者的依从性差、疗程或剂量不足和细菌耐药性。通常治疗失败与临床医师对Hp感染的认识、向患者所做的解释以及用药的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2.Hp治疗失败的处理:

如果出现了治疗失败,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有选用二线药物、延长疗程、以及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或结合当地耐药谱选择抗生素。利福布汀、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等耐药较少,可以选用,但儿科应用经验较少。

五、有关概念

1.根除(eradication):停止抗Hp治疗4周后,复查Hp阴性。

2.复发(recrudescence):Hp只是暂时被抑制,停药后Hp会立即再出现。

3.再感染(re-infection):经过抗Hp治疗后Hp已经被确定根除,以后又出现的新的感染。

六、儿童Hp诊断和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1.13C呼气试验在儿童非常可靠,但在<2岁幼儿的价值需要评估。

2.儿童Hp感染的治疗适应症应强调要依据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结果。

3.需要监测儿童Hp根除治疗效果,一般选择可靠的非侵入检查方法。

4.建议家长同时进行Hp检查,避免反复感染的发生。

5.Hp感染对发展中国家儿童危害较大,成人的Hp感染大多在儿童期获得。

6.Hp感染是儿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儿要常规检测Hp。

7.对于儿童Hp的治疗根治要慎重,避免扩大化,强调正规治疗。

您的位置:首页 > 我的继续教育 > 全文

小儿消化道传染病的变迁与合理用药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疾病研究进展

重庆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朱朝敏

HP与儿童哪些胃肠道疾病有关? HP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流行病学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在儿童中的高感染引起广泛的关注,大量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人类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在儿童期已经获得。目前已经公认HP与儿童胃炎、胃溃疡关系十分密切,甚至与胃癌和胃淋巴瘤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儿童HP感染对控制和消除人群HP感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相关资料报道,中国儿童HP感染

率为48.98%-77.78%,并随年龄递增。

HP感染呈全球分布,感染率从1%到79%不等,多数地区50%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儿童HP感染较少,5岁以下则更少见,发达国家10岁以下HP感染率,如美国0.1%-1%、法国3.5%、澳大利亚14.3%。而在发展中国家儿童HP感染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冈比亚等国10岁以内的HP感染率已达到45%~90%。

HP感染增长曲线可分为二个时期:

第一期为“剧增期”,见于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8岁时已达23.6%;第二期为“缓增期”,见于5~40岁人群,感染率每年增长 1%;

第二期为“平坦期”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感染率基本不再上升。儿童HP感染除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外,与社会经济状况、地理环境、种族等也有密切关系。

HP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人是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动物。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口-口,或通过粪-口途径。Gibert用N—PCR 方法检测HP感染其阳性率为60%,说明口腔唾液的确存在HP,为口-口传播提供了依据。另外,用筷子共餐和母亲习惯将食物咀嚼后再喂孩子的国家和地区,HP感染率比分餐者要高得多,也证实了-口是重要的传播途径。Satoh等研究了10例“胃镜后”急性胃炎患者,这l0例病人在做胃镜前,血清抗HP抗体阴性,但在做胃镜3~4天后出现了急性胃炎的症状,8周内有8例血清抗HP抗体刚性,9例病人再次胃镜检查,所取胃粘膜发现有HP存在,说明胃镜之间的交叉感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密切接触可增加感染的机会,使得HP感染呈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

Balli等评估了普通人群HP感染在家庭内传播的比率,结果提示双亲感染家庭儿童HP感染的患病率为44%,显著高于双亲阴性家庭的21%,多因素分析发现,其感染危险性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以上。

二、HP与儿童胃肠疾病关系

1、

HP 与儿童胃炎

1986年,Hill 等报道了四名胃炎的儿科病人感染了HP 。相继Drumm 等观察到在67名患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人中,70%感染了HP 。对志愿者进行试验,令其吞饮含HP 菌落形成单位的碱性胨水,结果在8天后出现无酸性胃炎症

状,10天时复胃镜显示急性胃炎,粘膜有大量的HP 。其他大量研究已证实,儿童胃炎总是伴随HP 感染。 许春娣等报道了245例儿童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例,非活动性胃炎88例,活动性胃炎32例,HP 感染率分别为49.11%、90.01%、43.56%、96.97%;

徐晓华等对1442例儿童进行了血清抗HP 抗体检测,并对其中有消化道症状的916例行胃镜检查,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HP 感染率为51.54%,慢性萎缩性胃炎为75%。

我院对58例胃镜检查结果与HP 尿素酶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结节性胃炎、非结节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的HP 刚性检测率为62%。上述资料强烈提示HP 与儿童慢性胃炎有密切关系,尤其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活动性胃炎。

另外,从胃组织的病变程度来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 感染率为32.7%-33.20%,中度则为83.78%~83.97%,而胃粘膜正

常者无1例发病。

2、HP 与儿童消化性溃疡

HP 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该观点已被世界各国专家所接受。HP 致溃疡的机制是通过致溃疡因素增强与抗溃疡因素减弱而形

成的。前者与HP 使胃窦部G 细胞分泌胃泌素升高、D 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减少;后者与细胞毒素、尿素酶、蛋白酶、脂多糖、脂酶等

近年来,随着儿童胃镜的开展及普及

和对HP 感染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事实

表明HP 感染与病变程度相关。

破坏胃粘膜。最新研究提出,HP对胃粘膜屏障损害,造成胃腔内的H+反弥散的“屋漏学说”及HP感染使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导致溃疡形成的“胃泌素关联”学说等。

据报道HP与成人十二指肠溃疡有强烈的相关性(人约95%),与成人胃溃疡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大约70%)。在HP感染的成人胃炎患者中进行10年随访,发现溃疡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而HP阴性的胃炎患者中溃疡病的发生率仅1%:此外在消化性溃疡患者若不进行HP根除治疗,一年的复发率高达50-80%,而进行根治患者一年的复发率小于5%。儿童中原发性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在10岁以内极少见到,一旦发生,从本质上看都可能是继发性的(如药源性、囊性纤维化、应激状态等)。儿童的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是胃溃疡发生率的20~30倍。HP感染与儿童十二指肠溃疡关系,上海报道HP感染率为83.93%;天津报道为90.76%:重庆报道为75%与成人报道相似。HP感染与儿童胃溃疡关系没有成人密切,上海、天津、分别报道为28.57%、29.16%。

3、HP与胃癌

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从流行病学资料认定HP是胃癌的第1类致癌原,1998年Watanabe的单独用HP感染蒙古沙土鼠诱发胃癌成功,证实了HP是胃癌的病因。同年Honda等也证明HP感染的动物经历了萎缩、肠化等病变于18可月约有40%诱发胃癌。儿童胃癌发病率很低,据统计从1960-1993年全世界报道了317例,其中小于10岁的仅1例,平均年龄15岁。有资料显示,在胃癌高发区,HP感染率相对较高。在中国许多地区已经观察到HP感染率与胃癌死亡率之间显著相关。

潘凯枫等对胃癌高发区儿童HP和cagA+1亚刑抗体进行调查,结果HP感染率为69.4%,其中3~4岁感染率为52.6%、9~10岁上升到85%、1l~12岁下降到66.7%,接近成人水平。儿童cagA+1亚型感染率71.4%,表明胃癌高发区儿童在儿童阶段即可感染HP,特别是cagA+1亚型感染率很高,与当地胃癌高发有明显关系。根除HP是否可以预防胃癌各国正在进行大规模介入试验,目前尚无结论,但多数认为术后根除HP治疗可以预防复发。

4、胃MALT淋巴瘤

MALT 是指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胃MALT 淋巴瘤是胃粘膜淋巴滤泡边缘带B 淋巴细胞发生肿瘤,常发生于HP 持续感染,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胃原发性低度恶性淋巴瘤几乎都是MALT 淋巴瘤。1991年Waterspout 等首次指出HP 和胃MALT 淋巴瘤有关。1993年有学者报道根除HP 后胃MALT 淋巴瘤肉眼和组织学表现消除,完全消除率为77%~83%,最长1例随访7年无复发。关于HP 在胃MALT 淋巴瘤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儿童HP 感染与胃MALT 淋巴瘤相关研究极少,迄今全世界报道了5例。由于HP 感染往往发生在儿童期,而胃MALT 淋巴瘤常发生在HP 持续感染,故推测两者间存在明显关系。

三、儿童HP 感染临床表现

HP 感染儿童后大多为“无症状携带者”,部分则表现为慢性、反复性腹痛(82%)、呕吐(34.4%)、呕血、便

咖(15%)、嗳气、腹胀、消瘦、头痛、烦躁及口臭与我院观察资料基本一致。

韩红芬等报道289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对其进行电子胃镜和HP 检查,结果组织病变检出率100%,HP

感染率38.8%。 刘凤霖等报道123例再发性腹痛患儿HP 检出率为57.7%。

Bansal 等报道31例反复腹痛患儿中的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的HP 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

Oderda 等曾对反复腹痛证实为HP 性胃炎的儿童进行HP 根除治疗,大多数儿童根除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有13%的儿童症状复发。既往认为儿童的慢性腹痛与肠蛔虫、肠痉挛有关。

同时,临床也发现HP 被清除后胃炎得以明显改善,而HP 感染复发时炎症也随之加重情况,更一步证实了儿童胃炎与HP 关系。从病理改变来看儿科的HP

慢性腹痛是儿童HP 感染后最常见和

最突出表现。

所致慢性胃炎中以浅表性胃炎为主,萎缩性胃炎较少见。除上述表现,有几项国内外研究表明感染了HP的儿童比未感染者身材要矮小,据统计,平均男性要矮1.9cm,女性要矮1.1cm,但最近国内一项调查表明无症状HP感染儿童的身高、体重与对照组无区别。另外,一些难治性贫血、寻麻疹、蛋白丢失性肠病等都和HP有一定关系

四、儿童HP感染诊断

HP感染诊断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二大类。侵入性诊断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组织切片染色、粘膜涂片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多聚酶链反应(PCR);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包括13C、14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HP抗体检测。儿童HP感染诊断标准:

1、细菌培养刚阳性;

2、组织切片染色见到大量典型细菌;

3、组织切片染色见到大量细菌、尿素酶试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HP-IgG、HP核酸任意二项刚阳性

4、两周内服用抗生素,上述试验可以出现假阴性。

日前国外有学者检测儿童大便中的HP抗原和小便中的HP抗体辅助诊断HP感染,并认为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适合在儿童中开展。

五、儿童HP感染的治疗

1、 HP根除对象

1997年以来美国、欧洲、亚太地区胃肠病学和微生物学专家先后召开HP的共识会议提出治疗对象:

(1)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不论溃疡是初发或是复发,不论是活动或是静止,不论有无并发症(出血、穿孔)者;

(2)HP感染的MALT淋巴瘤;

(3)有明显的胃粘膜病变如糜烂、萎缩、肠化生等慢性胃炎;

(4)早期胃癌根除后须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

2、HP根除治疗方案

因为大多数抗生素在胃低PH值环境中活性降低和不能穿透粘液层到达细菌,因此HP根除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选用抗生素时必须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案。理想的方案应该是根除率高、无副作用、经济、方便、无耐药发生。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消化组推荐治疗方案:

(1)铋剂(4-6周)+H2RA(4-8周)+一种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4周、甲硝唑2周、替硝唑2周、呋喃唑酮2周、克拉霉素2周);

(2)铋剂(4-6周)+二种抗生素;

(3)质子泵抑制剂(PPl)+二种抗生素2周;

(4)H2RA+二种抗生素2周。

目前最新推出的根治方案分为二大类,以PPI为基础的方案和以铋剂为基础的方案。在PPI和铋剂的基础上加二种抗

生素组成三联疗法。常用的方案有:

(1)PPI+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或替硝唑)l周;

(2)PPI+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l周;

(3)PPI+克拉霉素+甲硝唑1周;

(4)铋剂+克拉霉素+甲硝唑2周;

(5)铋剂+克拉霉索+呋喃唑酮2周;

(6)铋剂+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2周。

儿童用药剂量如下:

(1)奥美拉唑(PPI)0.8mg~1mg/(km.d),每日1次;

(2)羟氨苄青霉素5 0mg/(kg.d),分2次一3次;

(3)甲硝唑l 5mg一20mg/(kg.d),替硝唑1 5mg~20mg/(km.d)分2次~3次;

(4)克拉霉素l5mg~20mg/(kg.d),分2次;

(5)呋喃唑酮4mg/(km.d),分2次~3次;

(6)胶体次枸橼酸铋8mg~9mg/(kg.d),分2次~3次。

3、根治标准

停药一个月以上进行复查,除血清指标外,其他指标转为阴性,即可认为治愈。

4、治疗失败原因及对策

治疗失败因素分病人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二个方面。病人相关因素包括病人依从性差,细菌发生耐药尤其是克拉霉素、甲硝唑可以发生原发性耐药;治疗相关因素包括制定方案不合理,疗程过短或药物组成不恰当及其他因素。对于治疗失败,首先应重复原治疗方案,同时应该调整治疗剂量和疗程,必要时根据药敏修改治疗方案。

儿童HP是否根治尚无统一意见,因为有人认为儿童HP感染为自限性,且大部分儿童感染HP后临床并无症状。另外,小婴儿尽管给予根除治疗其复发率仍然很高,如果不合并溃疡,根除HP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所以儿科界多数学者主张对于常规治疗有效和无症状的儿童HP感染,不需要抗HP治疗。

责任编辑:秦颖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马斯特里赫特IV-佛罗伦萨共识报告(Maastricht-4)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IV/ 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 马斯特里赫特IV/佛罗伦萨共识报告 Malfertheiner P, et al. Gut 2012; 61: 646-66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刘文忠教授译) WORKSHOP 1 工作小组1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诊断、治疗指证和反指证) Statement 1: A test-and-treat strategy is appropriate for uninvestigated dyspepsia in populations where the H. pylori prevalence is high (>20%). This approach is subject to local cost-benefit considerations and is not applicable to patients with alarm symptoms, or older patients (age to be determined locally according to cancer risk) [Evidence level:1a, Grade of recommendation: A] 检测和治疗策略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20%人群中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者是合适的。这一方法应考虑当地的费用-效益比,不适用于有报警症状患者或老年患者(年龄应根据当地癌症风险确定)[证据水平:1a, 推荐级别: A] Statement 2: The main non-invasive tests that can be used for the test-and-treat strategy are the UBT and monoclonal stool antigen tests. Certain validated serological tests can also be used.[2a,B] 用于检测和治疗策略的主要非侵入性试验是尿素呼气试验(UBT)和单克隆粪便抗原试验。也可用某些已经过验证的血清学试验。[2a,B] Statement 3: H. pylori eradication produces long-term relief of dyspepsia in one of 12 patients with H.pylori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 this is better than any other treatment.[1a,A]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1/12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长期的症状缓解,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1a,A] Statement 4: H. pylori can increase or decrease acid secretion depending on the

什么原因会让你感染幽门螺杆菌

什么原因会让你感染幽门螺杆菌 胃部是人体容易受到感染的器官之一,已经得到证明的是,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超过80%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世界卫生组织称,每年新发现的胃癌病症中近一半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1、感染幽门螺杆菌的3个征兆经临床观察,如果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泛酸: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疯狂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身体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泛酸和烧心;胃疼:胃疼是溃疡病的最典型症状,它显示了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正在被消化;口臭: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个因素 幽门螺杆菌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腔传播,在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个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可能一家人都被感染。经常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加。据检测,日常生活使用的每双筷子上大约存在幽门螺杆菌1600~3100个; 3、脾虚饮食不节、劳累过度都容易导致脾虚,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脾虚有密切关联。研究表明,脾虚型的慢性胃病患者大多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类患者胃粘膜局部的防御功能存在一定缺陷,容易被幽门螺杆菌侵入;接吻经科学检测发现,唾液内可以找到幽门螺杆菌的踪迹,而接吻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嗜辣很多人喜欢食用刺激性食物,但是口味辛辣的食物会刺激胃粘膜,并降低其抵抗力,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的入侵。 4、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一半左右的病人会出现胃胀、胃酸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都不典型,跟胃炎、胃溃疡相似,接近一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5、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都可服用卫乐舒复合菌粉剂,内含专利菌株对抗菌,加大肠道的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反抗能力,长时间来说改善了体质。进而修复抗生素带来的机体伤害,提高胃肠道粘膜防御功能,增强对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力

幽门螺杆菌感染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沈惠青 一、Hp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根除标准 (一)Hp感染的临床诊断 200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Hp共识会议规定,判断Hp的现症感染主要通过细菌培养、组织学检查,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及粪便抗原检查,而血清Hp抗体检测只能作为曾经感染的一个证据。对于临床诊断,只要任意一项现症感染实验方法阳性,就可以判断存在Hp感染。而科研诊断要求更为严格,需要细菌培养阳性或其它的任意两项现症感染实验阳性,才能判断存在Hp感染。血清学检查阳性只能用于流行病学调查。Hp现症感染条带检查是近两年新出现的检测方法,其应用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及大宗的临床研究报道来证实。 (二)Hp感染根除的判断 判断Hp感染的治疗是否成功,一般是在治疗结束4周后选用一些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如尿素酶试验、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等来进行检查。 1.儿童Hp感染的诊断标准:

(1)细菌培养阳性。 (2)组织学见到大量典型细菌。 (3)快速尿素酶试验、13C呼气试验证实存在Hp感染。 2.儿童Hp根治标准: 2000年,中华儿科杂志发表的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治疗方案中规定,儿童Hp根治标准为:停药1月以上进行复查,上述检查转为阴性。 二、Hp治疗适应症 目前,Hp的感染率比较高,尤其在儿童可以高达50%,甚至80~90%。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患者发现有Hp感染就需要治疗呢?这是一直以来争论比较多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并不是说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治疗。在2000年欧洲Maastricht Ⅱ共识报告中提到:对于Hp感染的治疗分为三类:推荐治疗、建议治疗和不能够确定是否需要治疗。推荐治疗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切除术后、胃MALT淋巴瘤,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以及依据患者意愿。建议治疗包括正使用或准备使用NSAID的患者和部分FD患者。不能够确定是否需要治疗的包括没有高危因素为预防胃癌进行Hp根治和没有症状的Hp相关性的胃炎。 2005年,Maastricht Ш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Maastricht Ш指出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推荐进行Hp的根治治疗。同时,强调儿童慢性再发性腹痛不是Hp检测根治的指征,但是在排除其它病因后应该予以检查和治疗。在治疗上,目前认为14天疗程的治疗效果要优于7天。 200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Hp共识会议提出的Hp治疗适应症和欧洲的共识意见基本上接近,也分为3大类,包括必须治疗,支持治疗和不明确。必须治疗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无论活动或非活动,有无并发症)、早期胃癌术后、胃MALT淋巴瘤和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糜烂、中重肠化生、萎缩、非典型性增生)。支持治疗的情况包括计划长期使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协办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2年4月26~27日在江西井冈山召开。我国Hp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组成员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前,就Hp感染的检测、根除治疗适应证及根除治疗方案3大主题撰写讨论稿,广泛征求意见。会议中,分别进行主题报告,提m有争议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参会专家发言讨论、专家点评及主持人总结。会议后,听取了未参会专家的意见,对一些问题进行协商。最后达成以下共识报告。 第一部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适应证 一、背景 (一)根除Hp的益处 1.消化性溃疡:是根除Hp最重要的适应证,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根除Hp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可彻底治愈。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约80%以上Hp阳性的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根除Hp后可获得完全应答,但病灶深度超过

黏膜下层者疗效降低。根除Hp已成力Hp阳性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3.Hp阳性慢性胃炎伴:可等同于Hp阳性的非溃疡性(non-ulcer dyspepsia,NUD)或功能性(functional dyspepsia,FD),这是因为Hp感染者几乎均有慢性胃炎。NUD和FD在诊断标准上存在差异(症状、病程),但在临床实践巾常将NUD作为广义FD,未严格区分。一些国际性共识多将NUD作为Hp根除指证。根除Hp可使1/12 ~ 1/5的Hp阳性FD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此外,根除Hp还可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 4.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 5.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忉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早期胃癌手术或内镜下切除后5年乃至10年生存率均很高,因此仍存在再次发生胃癌的风险,根除Hp可显著降低这一风险。不仅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内镜下切除者根除Hp预防胃癌也是有益的。 6.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Hp感染者长期服用PPI可使胃炎类型发生改变,从胃窦为主胃炎发展为胃体为主胃炎。这是因为服用PPI后胃内pH上升,有利于Hp从胃窦向胃体位移,胃体炎症和萎缩进一步降低胃酸分泌。胃体萎缩为主的低胃酸或无酸型胃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Hp感染的蒙古沙鼠模型研究显示,PPI可加速或增加胃癌发生率。 7.胃癌家族史:除少数(约1% -3%)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外,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学名:Helicobacter pylori),是从胃黏膜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弯曲样杆菌。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超过80%的带原者并不会表露病征。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防止溃疡复发,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定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种。 一、粪-口途径:该种细菌可以通过患者胃肠道从粪便排出,从而污染食物和水源,传播感染。 二、胃镜途径:医疗上可通过胃镜造成的医源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也值得人们警惕。 三、人-人途径:这是幽门螺杆菌在家庭内传播的最重要感染途径。通过胃-食管,存活在胃液中的幽门螺杆菌可以反流进入口腔,滞留在牙齿上,通过唾液传播感染。家庭中的密切接触(如夫妻间的亲吻)和共同的生活习惯(如吃饭不分餐、共用牙具)等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家庭聚集的主要原因。 四、人体呕吐物也可以是传播的载体。 针对幽门螺杆菌的这些传播途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预防。

首先要做好卫生工作。尤其要注意口腔的卫生,预防病从口入。不与其他人共用牙具,要经常更换牙刷等,牙具不要放在卫生间内,要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定期对牙刷、水杯进行杀菌消毒。 其次,幽门螺杆菌经常是通过不洁饮食而使人体受到感染的,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喝开水不喝没煮开的水,要吃熟食不要吃生食,还要注意不要在路边小摊买东西吃,那是非常不卫生的。 再次,由于幽门螺杆菌在家庭中的传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通常家里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他的家庭成员就有很大的几率也受到感染。所以吃饭的碗、筷子等也不要混用,还要经常进行蒸煮消毒。在保证卫生的基础上,还要实行分餐制,以免导致交叉感染。 最后,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之一是通过唾液传染的。所以要避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出现过分亲密的行为,谨防细菌通过唾液传染。

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与治疗

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与治疗 徐勇军药师 Hp感染的危害 1、目前我国Hp感染率仍高达约50%。Hp感染者中约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Hp相关消化不良,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但所有Hp感染者几乎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chronic active gastritis),即Hp胃炎。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之间的因果关系符合Koch原则。Hp感染可以在人-人之间传播。因此Hp胃炎不管有无症状和/或并发症,均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2、目前认为Hp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Hp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发生前实施Hp根除治疗可更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3、阿司匹林、NSAID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溃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服用NSAID增加Hp感染者发生消化性溃疡风险;服用NSAID前根除Hp可降低溃疡发生风险。 4、长期服用PPI者胃酸分泌减少,Hp定植从胃窦向胃体位移,发生胃体胃炎,增加胃体黏膜发生萎缩风险。胃体黏膜萎缩可显著增加胃癌发生风险。根除Hp可降低或消除长期服用PPI者胃体胃炎发生风险。 5、除上述胃肠外疾病外,Hp感染还被报道可能与其他若干疾病呈正相关或负相关。呈正相关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肥胖、结肠肿瘤和慢性荨麻疹等。 Hp感染的诊断 1、临床应用的非侵入性Hp检测试验中。尿素呼气试验是最受推荐的方法,单克隆粪便抗原试验可作为备选,血清学试验限于一些特定情况(消化性溃疡出血、胃MALT 淋巴瘤和严重胃黏膜萎缩)。 2、若患者无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禁忌。胃镜检查如需活检,推荐快速尿素酶试验作为Hp检测方法。最好从胃窦和胃体各取1块活检。不推荐快速尿素酶试验作为根除治疗后的评估试验。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原则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原则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研究成果最终于20多年后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种慢性传染病会使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口受到感染,且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我国于2012年,在江西井冈山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发表了《第四届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该报告以2007年庐山共识报告为基础,参考国际上最新的亚太地区、世界胃肠病组织、马斯特里赫特(MaatrichtⅣ)共识报告,并结合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国情修订而成。 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传染性、普遍性和隐蔽性: 幽门螺杆菌能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又能通过粪便及唾液排出体外,人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内窥镜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我国是一个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国家,无症状人群普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40-60%;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90%。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癌性: 目前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会发展成胃体-胃窦为主的胃炎或全胃炎;15%-20%的HP感染者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风险较未感染人群增高了2-6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一部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适应证 一、背景 ㈠根除Hp的益处 1. 消化性溃疡:是根除Hp最重要的适应证,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根除Hp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可彻底治愈。 2.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根除Hp已成为Hp阳性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3. Hp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可等同于Hp阳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或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实践中常将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作为广义功能性消化不良。根除Hp可使1/12~1/5的Hp阳性FD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此外,根除Hp还可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 4.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 Hp感染者中最终有<1%的人发生肠型胃癌,萎缩和肠化生是从非萎缩性胃炎向胃癌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病变阶段。反复糜烂后可发生萎缩、肠化生。尽管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萎缩、肠化生发生前,但在这一阶段根除Hp仍可消除炎症反应,使萎缩发展减慢或停止,并有可能使部分萎缩得到逆转。 5.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早期胃癌手术或内镜下切除后5 年乃至10 年生存率均很高,因此仍存在再次发生胃癌的风险,根除Hp可显著降低这一风险。不仅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内镜下切除者根除Hp预防胃癌也是有益的。 6.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 7. 胃癌家族史:根除Hp可以消除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从而提高预防效果。 8. 训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在长期服用NSAIDs和(或)低剂量阿司匹林前根除Hp可降低服用这此药物者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然而,仅根除Hp不能降低已在接受长期NSAIDs 治疗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此类患者除根除Hp外,还需要持续PPI 维持。 9. 其他:Hp感染与成人和儿童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相关,根除Hp 可增加血红蛋自水平;根除Hp可使50%以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患者血小板计数上升。根除Hp对淋巴细胞性胃炎、胃增生性息肉有效。根除Hp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作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耐药的问题近年来却越来越突出,给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带来很大困难,国内外学者已开始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新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物质,希望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祖国中医对该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而中西医结合更具有效性,成为特色,本节课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概述 (一)Helicobacter pylori, Hp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消化疾病比较热点的内容。图1可以清楚地可以看到幽门螺杆菌,也叫Hp,是一个细菌。 (二)罗宾·沃伦与马歇尔 图2中的2个人是幽门螺杆菌发现者。1981年澳大利亚皇家佩思医院的病理医师Warren和当时的实习医师Marshall开展的一项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Warren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发现胃黏膜标本上存在细菌,而Marshall用四环素治疗1例胃内有细菌的老年胃炎病人,发现清除细菌后胃炎症状得到改善,试图分离培养这种细菌。直到1982年4月经过37次培养,终于培养成功。1982年10月22日在皇家澳大利亚内科学院的会议上,他们首次报告了这种细菌和胃炎相关。他们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在消化界领域,甚至在医学界轰动的事情。 消化性疾病的治疗,目前认为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酸的治疗,研究发现了酸在消化性疾病里面起很重要的作用,这被认为是第一次质的突破。 第二次突破是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认为细菌在胃病里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是第二次飞跃。最近又认为溃疡愈合指标是第三个飞跃,尤其对消化性溃疡是一个典型的胃病。 1981年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相关,但该菌的存在却可能是从人类出现开始。那么该菌的侵袭感染机制怎样?在全世界有什么样的流行趋势? (三)幽门螺杆菌的侵袭感染 图3 图3是细菌的侵袭感染,指的细菌在胃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浸润。首先细菌可以产生毒素,或者它自己本身有毒性,直接引起免疫细胞损伤。如尿素酶产氨引起细胞损伤,外空泡细胞毒素(VacA)引起细胞空泡变性。还有,它介导了或者自身免疫出现了问题,诱发全身的胃黏膜损伤。 (四)HP感染流行趋势 1.全世界的自然人群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 2.中国人的感染率是54.76%。但是地域分布不同。调查发现西藏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具首位。 3.血清学的阳性,即确认现在感染还是以前感染,发现了中国人的感染率在59%左右。现在的感染率高达55%。 因为幽门螺杆菌与胃病关系密切,所以要进行治疗。那么,它可以引起哪些疾病呢?临床如何对其检测,治疗药物有哪些?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并不可怕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并不可怕 *导读: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幽门螺杆菌携带者无需治疗,但却有四类感染者需尽快治疗:一是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二是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缩或糜烂患者;三是患有胃癌或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加大患胃癌的风险;四是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 读者问:最近我体检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听说这病菌很可怕,会致癌。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近年来很多医疗机构的体检套餐里都增加了幽门螺旋杆菌(Hp)的检查项目,有通过抽血查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的,有做C13或C14尿素酶呼气试验的,其目的是检测体检者体内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由于抽血检查的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阳性者只提示曾经有过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并非提示是否有现症感染,因此呼气试验对现症感染更有意义。 拿到结果后有人欢喜有人忧。阴性者庆幸自己的幸运,阳性者则大为紧张,似乎有大祸降临之势。其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非如此可怕!而且并非所有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人都必须接受治疗! 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Hp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感染范围广,感染率高,其发生率仅次于龋齿,居第二位。我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80%,属于高感染国家。但绝大

多数人尽管胃内终身携带Hp,临床上却一直没有症状,这就叫Hp的携带状态或携带者。在这些所谓“带菌者”中,大约只有1/3的人需要接受治疗。否则过度治疗反而会带来其他不良后果。如机体对抗生素的耐药、肠道菌群失调,甚至由于长期大量应用多种药物造成药物性肝损害和肾损害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幽门螺杆菌携带者无需治疗,但却有四类感染者需尽快治疗:一是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二是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缩或糜烂患者;三是患有胃癌或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加大患胃癌的风险;四是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以上四种患者一定要做根除Hp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过程并不复杂,只需服药。一般选用3种~4种药物,服药10天~14天。待停药1月后复查C13呼气试验即可。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19世纪末,人们发现在胃粘膜中存在一种螺旋形的微生物,以后虽有不少类似的报道,但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报告了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当时称之谓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认为该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关。 我国于1984年开展Hp的研究工作,近15年来,通过我国医学工作者的努力,在Hp 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现扼要综述如下。 一、幽门螺杆菌的病原学与遗传变异 198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张振华在国内首先分离培养了Hp,并对其生物学性状作了研究。发现该菌与弯曲菌属在一些重要的酶类(尿素酶、DNA酶、碱性磷酸酶、亮氨酰胺肽酶等)、超微结构、菌体蛋白质SDS-PAGE、菌体脂肪酸组成及耐热抗原等方面存在着本 质上的差异。 1987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陈晶晶等对300例各型胃病患者进行了Hp检查,阳性率为65%。用血液双相培养基测定了Hp的生长曲线,起始接种浓度为1.02×102cfu/ml,第4天达2.87×105cfu/ml,以后又开始下降,从Hp染色体DNA酶切图谱分析,表明Hp与空肠弯曲菌用BagⅢ、BamHⅠ、Xb aⅠ和PstⅠ酶切,均显示出两菌 的不同带型。 有关Hp对组织粘附特异性研究,第一军医大学周殿元等(1997)在Barrett食道上皮化生区发现Hp定植,我们(1996)发现Hp菌对胎儿胃粘膜的胃窦和胃体下部有较强的粘附 能力。 近年北京医科大学王蔚虹(1997)和中山医科大学陈 湖(1997)等应用PCR扩增技术,所得产物以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APD分析)鉴定Hp,可用于区别不同来源的Hp菌株。北京医科大学(1997)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技术(PCR-SSCP),南京医科大学(1997)用CagA/VacA毒素基因测定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应用菌体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法对该菌进行了分型研究。如采用毒素基因分型,Hp可分为CagA+Vac A+、CagA +VacA-、CagA-VacA+和CagA-VacA-4种亚型,我们(1996)将Hp的SDS-PAGE表型分型,综合112株的共同条带特征,可将Hp分为Ⅰ~Ⅳ型,而其中Ⅳ型又分为Ⅳ1~Ⅳ5五个亚型。 我们认为这种分型方法有利于Hp的致病性与菌苗的研究。 贾继辉等(1994)发现,Hp的L型与其它细菌的L型一样,形态不均一,呈多形性。用HindⅢ酶切分析,显示Hp-L型和细菌型的酶谱基本相同,南方医院(1996)发现Hp的变异体在体外可长期传代,而冷冻保存后则难以复苏,用特定的无血培养基可以促进形态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近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Hp感染Hp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Hp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Hp致病的重要因素。Hp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Hp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Hp与胃炎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自从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hp以后,才认识到hp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元凶。goodwin把Hp对胃粘膜屏障在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那样的后果,故称为"屋漏"学说。目前对hp感染的研究能归入这一学说的资料最多。主要包括:①使hp穿透粘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的因素;②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③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④免疫反应物质等。 这些因素构成hp感染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胃炎。其中近年来得到最重要关注的是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质caga,和尿素酶等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Hp与消化性溃疡hp感染明显地增加了发生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的危险性。大约1/6 hp 感染者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病。治疗hp感染可加速溃疡的愈合和大大降低溃疡的复发率。不用抑酸剂,单用抗hp药物治疗,表明也能有效地治愈胃和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已经与一些引起溃疡病的原因找到了联系。例如:胃酸增加、十二指肠胃化生、粘膜屏障性质的改变、胃窦粘膜产生炎症代谢产物等。这些患者中的发现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初步证明。实际上消化性溃疡涉及几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机制。如细菌的毒力因素(vaca和caga等),宿主的反应性(例:如易感性的遗传、十二指肠上皮的胃化生、粘膜屏障和炎症的相互作用、泌酸反应、神经调节作用)和环境因素(例如饮食、获得感染的年龄)的综合作用导致溃疡的最后结果。过去临床上对溃疡的发生有一句谚语,叫"no acid,no ulcer"。现在,从现代理论来看,"no hp,no ulcer"应得到更多地强调。 ◆Hp与胃癌从近年来对Hp感染的大量研究中提出了许多Hp致胃癌的可能机制:①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转化粘膜;②类同于病毒的致病机制,hp dna的某些片段转移入宿主细胞,引起转化;③hp引起炎症反应,其本身具有基因毒性作用。在这些机制中,后者似乎与最广泛的资料是一致的。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失败的原因:幽门螺旋杆阳性严重吗.doc

尽管国际上推荐的一些幽门螺杆菌(Hp)根除方案的根除率可达到≥90%,然而,随着Hp抗生素耐药性增加、患者依 从性差等诸多原因,仍有部分Hp感染者未能得到有效根除,且近年来Hp根除的失败率仍在继续上升。目前,我国Hp根除率<80%。因此,加强Hp根除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显得迫切而重要。Hp根除治疗失败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其中包括Hp菌株自身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治疗方法等。 细菌因素 耐药性研究发现,复治者Hp的根除率比初治者明显下降;同样的治疗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Hp的根除率逐步降低;部分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进入二线治疗后仍无法奏效。Hp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是导致根除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耐药较为多见。Hp耐药株产生的原因是通过自发突变和耐药信息的传递产生的。 Hp耐药性分为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原发性耐药是由于遗传性发生改变及经过选择过程产生的。原发性耐药与同类药物交叉耐药有关,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并随时间而改变。继发性耐药多为抗生素诱导,过多的用药形成药物选择性压力,使耐药细菌占优势。继发性耐药会影响再次治疗,并给抗生素的选择带来困难。 毒力因子 Hp的主要毒力因子包括空泡细胞毒素(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CagA),这两种毒力因子在Hp的致 病中起重要作用,与临床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对根除治疗也有一定的影响。应用同样的根除方案,Hp CagA阳 性菌株较CagA阴性菌株更容易根除。 定植部位研究发现,根除治疗失败与Hp定植部位密切相关。Hp寄生于胃窦部与胃体交界处,则更易导致Hp根除治疗失败。研究还发现,单独使用抑酸剂治疗时,定植在胃窦部的Hp数量明显降低,而胃体部的Hp数量则明显增加,这种现象有可能影响在治疗前单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患者的Hp根除效果。 定植密度资料表明,Hp定植密度能明显影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高密度Hp为Hp根除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铋剂可有效地降低Hp密度,铋剂颗粒能在Hp细胞壁周围聚集并形成较高浓度,其作用时间与杀菌效果平行。 球形变在对Hp的治疗中,经常发现用抗生素治疗过的慢性胃炎病人胃黏膜病理组织中存在大量球形Hp,这种球形变Hp对抗生素不敏感。目前认为球形变Hp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已经死亡或变性的Hp,另一种是虽未死亡,但不能通 过培养传代的非生长活跃期的Hp。在停用抗生素2~4周或更长时间后就会恢复原来的活性。球形变的Hp代谢活动相对低下,尿素酶活性下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Hp处于休眠状态常易形成球形变。抗生 素对生长活跃期的Hp具有杀伤作用,而对非生长活跃期的Hp并无杀伤作用。球形变被认为是Hp根除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 ,而且还具有传染性,尤以Hp感染反复治疗者为多见。 菌株混合感染 Hp具有广泛的异质性,不同的患者不仅可感染基因型不同的Hp菌株,而且同一患者也可感染>1株的菌株。这种混合感染可以是基因型的不同,也可以是菌株表型,如黏附特异性、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否产生空泡毒素等的差异。混合感染不仅可以存在于胃的不同部位,而且同一部位也可同时存在不同菌株的混合感染,其中以甲 硝唑耐药的混 合感染较为常见。宿主因素 患者依从性患者未按要求完成疗程、不定时服药、减少用药剂量等均可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患者良好的依从性是决定成功根除Hp的重要因素,依从性差是导致根除Hp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患者依从性 差 的因素主要为组方复杂和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希望用药次数少、剂量小、疗程短,而目前根除Hp的治疗方案服 药 次数多、剂量大。依从性差不但容易导致治疗失败,而且由于不规则服药还容易引起Hp耐药,使得以后的治疗更加困 难 。有些患者本身临床症状较重,根除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会加重其临床症状,使得患者不能坚持服药,对这 些患 者可暂缓根除Hp治疗。进行Hp根除治疗时,要向患者强调按要求完成疗程的重要性,以获得患者的配合。 基因多态性由于质子泵抑制剂的代谢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2C19途径,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含质子泵抑 制剂的根除治疗方案的疗效,质子泵抑制剂在不同个体间代谢能力的差异是根除Hp治疗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CYP2C19基因分型的不同可分为强代谢型和弱代谢型,强代谢型者质子泵抑制剂清除率高,血药浓度明显低于 弱代谢型者,常规质子泵抑制剂剂量不能使患者胃酸分泌降低到治疗水平,从而影响如阿莫西林等药物的抗Hp疗效。 胃内pH值大多数抗生素根除Hp的最低抑菌浓度依赖于胃内pH值。通过抑制胃酸,可升高胃内pH值,干扰Hp生存 环 境;可使抗生素活性明显增强;减少抗生素在胃酸中的降解(尤其对克拉霉素);通过减慢胃排空、减少胃液量,增加药 物的浓度(尤其是阿莫西林);增进抗生素向黏液层的转移。为此,国内外学者均推荐在Hp根除治疗方案中加入PPI。导致胃内pH酸度过高的原因主要为质子泵抑制剂剂量不足 或漏服。 免疫状态研究表明,机体免疫状态对Hp根除治疗也有一定影响。白细胞介素-4水平低下与Hp低根除率相关。Th2反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刘文忠谢勇陆红成虹曾志荣周丽雅陈烨王江滨杜奕奇吕农华Fifth Chinese National Consensus Report on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Chinese Study Group on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Peptic Ulcer,Liu Wenzhong, Xie Yong, Lu Hong, Cheng Hong, Zeng Zhirong, Zhou Liya, Chen Y, Wang Jiangbin, Du Yiqi, Lyu Nonghua 通信作者:吕农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Email: lunonghua@https://www.sodocs.net/doc/0216326015.html,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主办的“H.pylori感染处理Maastricht-5共识研讨会暨第5次全国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会” 于2016年12月15日至16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我国消化病学和H.pylori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组成员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 自2012年第4次全国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会议以来[1],国际上先发表了3个重要的相关共识,分别是《H.pylori胃炎京都全球共识》[2](以下简称京都共识)、《多伦多成人H.pylori 感染治疗共识》[3](以下简称多伦多共识)和《H.pylori感染处理的Maastricht-5共识》[4](以下简称Maastricht-5共识)。京都共识强调了H.pylori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H.pylori 相关消化不良是一种器质性疾病,根除H.pylori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多伦多共识是成人根除H.pylori治疗的专题共识。Maastricht-5共识是最具影响的国际共识,内容涉及H.pylori 感染处理各个方面。国内举行了相应研讨会[5]借鉴学习这些国际共识,在借鉴这些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订了我国第5次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制定本共识的方法如下: 1. 成立共识筹备小组:按照学会相关要求[6],成立第5次全国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会议工作小组,设立首席专家、组长、副组长和组员,分工负责共识会议筹备工作。 2. 共识相关“陈述(statements)”的构建: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结合H.pylori感染处理中的关键或热点问题,构建了相关“陈述”。“陈述”起草过程中参考了PICO(population, intervention, comparator, outcome)原则[6],并借鉴了国际相关共识[2-4]。 3. 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的评估:采用GRAD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指南

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指南 (2016-12-20 17:40:52) 转载▼ Fallone CA et al.Toronto consensu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adults. Gastroenterology 2016 Apr 18;S0016-5085(16)30108-1. 新的推荐强调四联治疗和需要了解当地耐药特点。 赞助机构:加拿大胃肠病学会和加拿大幽门螺杆菌研究组 目标读者:胃肠病专家,一般医生 背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由于抗生素耐药增加而越来越难。专家委员会对于文献做了系统回顾,对于成人根除治疗做了推荐。委员会成员应用GRADE方法(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对于推荐强度和证据水平分级,并应用改良Delphi方法对于他们的共识水平进行评价。 强烈推荐 ●?初始治疗应为14天(由于治疗失败越来越多)。 ●?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抗生素耐药监测。 ●?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非铋剂PPI为基础的四联治疗(PPI + 阿莫西林 + 甲硝唑 + 克拉霉 素,PAMC)和有铋剂为基础的四联治疗(PPI + 铋剂 + 甲硝唑 + 四环素,PBMT)。 ●? PPI为基础的三联治疗(PPI + 克拉霉素 + 阿莫西林或甲硝唑)仅限于克拉霉素耐药低 于15%或根除成功率大于85%的地区。 ●?左氧氟沙星三联治疗和序贯PPI为基础的三联治疗不推荐。 ●?推荐的初始治疗后的补救治疗是铋剂为基础的四联治疗(PBMT)和左氧氟沙星三联治 疗(PPI + 阿莫西林 +左氧氟沙星,是有条件的推荐);不推荐序贯治疗。 ●?对于含克拉霉素或左氧氟沙星的方案治疗失败者不应该应用含有这些药物的方案作为补 救治疗。

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指南

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指南 (2016-12-20 17:40:52) 转载▼ Fallo ne CA et al.Tor onto consen sus for the treatme 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fection in adults. Gastroe nterology 2016 Apr 18;S0016-5085(16)30108-1. 新的推荐强调四联治疗和需要了解当地耐药特点。 赞助机构:加拿大胃肠病学会和加拿大幽门螺杆菌研究组 目标读者:胃肠病专家,一般医生 背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由于抗生素耐药增加而越来越难。专家委员会对于文献做了系统回顾,对于成人根除治疗做了推荐。委员会成员应用GRADE方法(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对于推荐强度和证据水平分级,并应用改良Delphi方法对于他们的共识水平进行评价。 强烈推荐 初始治疗应为14天(由于治疗失败越来越多)。 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抗生素耐药监测。 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非铋剂PPI为基础的四联治疗(PPI +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 素,PAMC)和有铋剂为基础的四联治疗(PPI +铋剂+甲硝唑+四环素,PBMT)。 PPI为基础的三联治疗(PPI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仅限于克拉霉素耐药低 于15%或根除成功率大于85%的地区。 左氧氟沙星三联治疗和序贯PPI为基础的三联治疗不推荐。 推荐的初始治疗后的补救治疗是铋剂为基础的四联治疗(PBMT )和左氧氟沙星三联治 疗(PPI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是有条件的推荐);不推荐序贯治疗。 对于含克拉霉素或左氧氟沙星的方案治疗失败者不应该应用含有这些药物的方案作为补 救治疗。

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欧美指南解读 ESPGHAN

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欧美指南解读ESPGHAN/NASPGHAN,2017年 2017年6月,欧洲及北美儿童胃肠肝病与营养学会联合颁布了关于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指南,这项指南针对的是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本文就该共识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及解读。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在儿童期获得,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病因,但与成人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者很少会发生这些严重的并发症。此外,在儿童期感染幽门螺杆菌,还有可能有利于感染者生命后期免疫系统的发育。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常引起胃黏膜炎性反应,但绝大多数儿童感染者没有症状。目前没有研究证据支持一些儿童的功能性疾病(如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因此,在决定对儿童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和治疗之前,应明确该决定是否对儿童具有明确的获益。 由于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风险-获益比具有年龄相关性,且一些抗生素不宜或禁用与儿童、青少年,因此,与成人不同,对于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征应当比成人严格。 1对于胃肠道症状临床调查的首要目标是明确症状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仅限于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溃疡病患儿的消化道症状,但对于非溃疡性胃肠道症状,目前没有证据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其病因,如针对这些症状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能并不能改善患儿的消化道症状。对于怀疑器质性疾病导致腹痛的患儿,建议进行内镜检查明确诊断,而不是进行无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 2a在内镜检查时,建议仅在确定患儿需要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时,可以进行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细菌培养检测。 2b如果只是在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决定是否进行根除治疗之前,应当与家长/患儿充分沟通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及获益情况。 2c不建议将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策略用于儿童。 由于目前证据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仅对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具有缓解作用,除非临床怀疑或内镜确诊消化性溃疡,否则不建议采用有创性的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当胃镜检查发现结节性胃炎而不伴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时,只有在确定准备给患儿进行根除治疗时,可以进行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及细菌培养检测,以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可能是在患儿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尤其在幽门螺杆菌高感染地区。对于不伴有消化性溃疡的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其在儿童期很少会导致患儿出现症状或者进展到严重的并发症,其原因可能与儿童感染幽门螺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