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致听力障碍临床分析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致听力障碍临床分析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致听力障碍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患化脓性脑膜炎时听力受损情况。方法对30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病例进行听力检查,并归纳分析,从而了解听力损害情况。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并发听力障碍者达40%,有急性期合并症者,其发生率更高,达66.7%。结论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听力损害发生率较高,应常规测试听力。

【关键词】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听力障碍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听力障碍,但早干预仍有望恢复。本文收集30例婴幼儿化脑临床病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测定,利于早期发现听力障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观察对象为2004年2月至2006年7月我院儿内科住院的存活化脑患儿,共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个月-

2.5岁。均经脑脊液检查,诊断符合文献标准,并予正规治疗。所有患儿生后1个月内均一次性通过听力筛查。无耳聋家族史,无外伤史,未曾应用耳毒性药物。

1.2方法于住院期间对30例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测定,采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Kagpointim测试记录系统。刺激频率20次/s,刺激强度范围0-100dBHL,滤波选择100-3000(Hz),扫描时间10ms,叠加2048次,电极间阻抗小于5kΩ。测定听力正常值<30dBHL,轻度听力障碍30-50dBHL,中度听力障碍50-70dBHL,重度听力障碍>70dBHL。

2结果

30例中,18例听力正常,12例听力损害,发生率40%,单耳损害7例(左耳4例,右耳3例),双耳听力损害5例。其中轻度听力损害9只耳,中度损害5只耳,重度损害3只耳。在急性期发生合并症者15例,有听力损害10例,发生率66.7%,单耳损害6例,双耳损害4例,其中轻度听力损害6只耳,中度损害5只耳,重度损害3只耳。损害表现为诱发电位的波形,反应阈值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及其相应波间期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由表1可见,化脑致听力障碍发生率高,尤发生合并症者,其异常例数增加,中、重度损害亦增多。

3讨论

化脑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因其神经系统后遗症高发,占存活儿的1/3。因此仍是小儿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婴幼儿,因抵抗力差,早期诊断较困难,故发病率及致残率更高。若感染波及周围颅神经或因颅内压力增高使颅神经受压、坏死,则可引起相应的颅神经功能改变。其中听力障碍发生率较高。据报导,发生率10%-30%,大约65%发生在疾病早期,而小于1岁婴儿患化脑时几乎均有合併症,凡有合并症者的1/2-2/3有不同程度听力障碍。本文观察结果与此相似。另据报导,对化脑时听力损害,早期干预,则仍有望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

因此,重视化脑患儿听力监测,对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提高民族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用耳机发出一定频率和强度刺激采用叠加和平均技术获得的,是目前能在体表记录到的仅有的几种较为稳定的诱发电位之一,因其为非创伤性检查,操作简便,准确可信,尤其是V波重度性好,稳定,不受年龄、意识状态及智力水平等限制,可做为听阈的可靠指标。

故化脑患儿应常规测试听力,争取对听力障碍早发现,早治疗。

2022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全文)

2022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全文)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小儿,尤其婴幼儿中较常见,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抗菌药的使用使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该病致残率高,治疗后生存者中有不少患儿合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分析,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精神改变、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临床症状及体征 各种细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主要归纳为感染、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但临床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儿年龄: 儿童期化脓性脑膜炎:更容易有典型的症状,例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部痛及僵直,意识状态受损以及精神差,查体可有意识障碍、颈抵抗、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 婴儿期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特异,常先有呼吸或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进食差,后发热,烦躁不安、嗜睡、目光呆滞,部分可有惊厥、摇头,前因饱满、布氏征是重要体征。 另外,患儿如有以下情况需考虑化脓性脑膜炎可能: 患儿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如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骨髓炎、头面部软

组织感染或败血症,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患儿有头皮、脊背中线的孔窦畸形、脑脊膜膨出或颅脑外伤,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婴儿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一般治疗无效; 乳幼儿初次高热伴惊厥,不能用一般热性惊厥解释。 实验室检查 1 .脑脊液相关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 (1)脑脊液常规检查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典型改变为: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达500~1000χ10八6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显著降低,蛋白明显增高,氯化物正常。 取脑脊液时,穿刺外伤致脑脊液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增多,要对其进行校正,方法为:当脑脊液存有700×10^6∕L红细胞时,则白细胞总数为原有白细胞总数减去 1×10Λ6∕L白细胞。 脑脊液涂片检菌是明确化脑病原的重要方法,检查前脑脊液需离心,取沉淀物涂片染色。脑脊液培养是确定病原菌的可靠方法,尽可能在抗菌药使用之前采集脑脊液标本以提高阳性率。 (2)脑脊液特殊检查 特异性细菌抗原测定: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查患儿脑脊液中的细菌抗原,可帮助快速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是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Neisseriameningitis,Nm)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从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局限于脑膜 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如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斑、瘀斑、颈部强直等。脑脊液呈化脓性变化。此外,脑膜炎球菌不能侵入脑膜,而只能表现为败血症,其中严重的可能是暴发性发作。感染也可发生在上下呼吸道、关节、心包和眼睛。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大大小小,儿童的发病率很高。 一、病因

脑膜炎球菌是奈瑟菌属之一。革兰阴性,肾形,直径约0.6~0.8μm,多成对排列,相邻,平面,有时四个相连。新鲜的分离菌株有多糖荚膜。在电镜下,细菌有外膜,厚度约8nm。粘肽层或周质间隙是外膜和细胞质膜之间的厚度6nm。这种细菌只存在于人体内,可以从细菌的鼻咽部和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伤中检测出来。细菌可以在中性粒细胞内外看到。细菌需要氧气,对培养基有很高的要求。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通常用于分离5%~10%二氧化碳在浓度下生长良好。最适宜的温度是35~37℃,超过41℃或低于30℃均不能生长。18~24h 后菌落呈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有光泽的露滴圆形隆起。细菌可以形成自溶酶,如果不及时转移,可以在几天内死亡。它对寒冷和干燥也非常敏感,在体外很容易死亡,所以在收集标本后必须立即接种疫苗。它对一般的消毒剂非常敏感。糖发酵反应是识别奈瑟菌属的重要方法。脑膜炎球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但不发酵乳糖、果糖和蔗糖可与奈瑟菌属中的淋球菌和乳糖发酵奈瑟菌区分开来。这种细菌的荚膜多糖是分组的基础。目前,细菌分为A,B,C,D,X,Y,Z,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期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产儿多见,常继发于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体温升高或低于正常,拒奶、呕吐,哭声减弱,呼吸暂停,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嗜睡或易激惹,惊跳、尖叫、两眼凝视,阵发性肌痉挛或肌强直;晚期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表现前囟紧张、饱满,举颈啼哭。 【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 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3、并发症的治疗。 4、对症和支持治疗。 【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患儿有无败血症高危因素及相关感染症候,有无发热、呕吐、烦躁不安、惊厥、嗜睡以及昏迷等表现。 2、症状、体征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情况,观察意识状态及有无惊厥,检查前囟及四肢肌张力,评估颅内高压程度。 3、社会、心理评估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对患儿健康的要求。 4、辅助检查及时了解患儿血象及脑脊液检查结果。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并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高热者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体温偏低时注意保暖,采取措施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加复测,观察并记录效果。 2、体位合适侧卧位或平卧头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窒息。有颅内高压时,适当抬高头部30°,不要扭曲颈部,保持中线位。 3、加强营养,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份少量多餐,耐心喂养,必要时给予鼻饲,不能耐受喂养者,静脉补充液体和热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遵医嘱输血或血浆支持治疗。 4、保持安静,减少刺激,有惊厥发生时及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止惊剂,注意剂量正确,缓慢推注,防止呼吸抑制。 5、密切观察病情检测生命体征,观察面色、神志、囟门变化,记录出入液量。注意有无尖叫、双眼凝视、前囟饱满、惊厥等颅内高压症状。若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血压升高,应注意脑疝及呼吸衰竭的存在,应给予急救处理。 6、腰穿护理协助医生行腰穿时,严格无菌技术,注意患儿面色及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禁食2小时,去枕平卧位4~6小时,观察腰穿后的反应,做好记录,并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洁。 7、加强各型基础护理,消除局部感染灶,保持皮肤、粘膜的完整性。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硬脑膜下积液 病情观察:患儿经治疗后发热不退或症状好转又出现发热、意识

病例21-化脓性脑膜炎

[病例摘要} 患儿,女,1岁8个月,主因"发热嗜睡5d,抽撞1次"入院。入院前5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40°C,无寒战,精神弱,嗜睡,伴呕吐,进食后明显,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日3或4次,无腹泻,无烦躁、激惹表现,无抽搐,无咳嗽、气促,无皮疹,在当地诊所给以"退热药、胃复安)、先锋霉素"等对症抗感染治疗2d后,患儿呕吐缓解,仍发热,随后继续予以上述治疗,入院前1d患儿出现轻咳,流涕,有痰,稍气促,无喘息,到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8.4X 109/L,中性粒细胞0.808,淋巴细胞0.169,血红蛋白93g/L,血小板357×109/L,血电解质无异常,给予"抗感染对症等具体不详),患儿咳嗽无缓解,发热明显,最高达40"C,仍嗜睡,呕吐2次,呈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同时出现抽搐1次,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上吊,牙关紧闭,双手握拳,四肢阵孪抽动,口周发青,无大小便失禁,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 0.1肌内注射,10%水合氯酶5.5m1灌肠,20%甘露醇30ml静推等"等急救处理后约1h,患儿抽搐停止,转来我院急诊,检查脑脊液异常,以"化脓性脑膜炎"收住入院。 患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较平时差,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无尿便失禁及排尿困难,大小便外观正常。 个人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否认反复耳流脓及耳鼻流清亮液体病史。否认头颅脊柱手术史及头颅外伤史。否认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否认误服药物、毒物史,否认不洁饮食史。否认癫痫、高热惊厥病史及家族史。己接种卡介苗,近1个月无预防接种史。 体格检查体温38"C,呼吸24/min,心率136/min,血压90/60mmHg,体重12kg,头围45cm,营养发育正常,神志清醒,精神反应差,嗜睡,面色略苍白,呼吸平稳,节律规整,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卡介苗瘢痕阳性,头颅外观无畸形,前囱已闭,额纹对称,眼裂等大,球结膜无水肿,双侧睡孔对称等大等圆,直径约O.3c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咽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糙,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软,不胀,肝脾无肿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脊柱中线皮肤未见皮毛窦及脊膜膨出,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正常引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跟膝腱反射正常引出,颈抵抗、布鲁氏斯基征阳性,凯尔尼格征阴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双侧踝阵挛阴性。 辅助检查 ( 1)血常规:白细胞24.6×109/L,中性粒细胞0.883,淋巴细胞0.086,血红蛋白104g/L,血小板458×109/L。 (2)血生化: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电解质、肝肾功、心肌酶谱大致正常。 (3)血培养:经鉴定无细菌生长。 (4) Ig系列、CD系列、补体C3及C4: 正常。 (5) PPD试验(5U):阴性。 (6)脑脊液检查:常规,外观浑浊,白细胞数12 800×106/L,多核细胞占0.90;生化,氯化物108mmol/L(降低),糖0.38mmol/L(降低),蛋白质3350mg/L;脑脊液墨汁染色、抗酸染色、革兰染色均无异常:细菌培养,肺炎链球菌生长,对头孢曲松敏感,青霉素中度敏感,万古霉素敏感。 (7)胸部CT:肺血管纹理增多,右上叶后段、右下叶背后段肺野内可见絮片及条状高密度灶,肺门区未见明显病灶,心影不大。气管及隆突形态、位置正常,大血管形态、位置正常,腔静脉后软组织增埠,余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8)头颅MRI:右侧基底节区点片状长T2信号,T2WI左颞叶内侧信号增强,神经垂体高信号不明显,左额额顶及右额颞少量硬膜下积液。MRA及MRV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正常,无视盘水肿。 (9)脑电图:未见异常。(I O)听力检查:正常。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全文)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全文) 新生儿是细菌性脑膜炎的好发人群,常危及生命。在我国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均较高,约占活产儿的0.2‰~6.0‰。本病常为新生儿脓毒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脓毒症,临床症状不典型,尤其是早产儿,易造成脑损伤,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2016年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疾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ESCMID)发布了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指南[1]。本文结合该指南及最新文献,对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进行详述。 1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变化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存在地区差异性,且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条件致病菌。发达国家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以B族溶血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为主[2]。一项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系统性回顾发现,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病原是革兰阴性杆菌(包含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也相对常见,而李斯特单胞菌相对少见[3]。国内尚缺乏全国范围内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的统计资料。近年来的几项研究表明,最常见的病原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包括B族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5]。 根据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年龄,将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分为早发感染和晚发感染。早发感染多指在生后1周内发生,与母亲的垂直传播相关,

B族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尤其早产儿更多见[6]。晚发感染出生1周后出现,主要由院内获得或社区获得。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克雷白杆菌、肠杆菌等[7]。除B族溶血性链球菌外的革兰阳性菌(李斯特单胞菌、A族溶血性链球菌等)的感染占所有感染的4%[1]。 2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2.1 临床表现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包括:易激惹、喂养困难、呼吸衰竭、皮肤发花、肌张力异常等。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常常是细菌性脑膜炎的最初表现,而发热仅见于6%~39%的病例[8,9,10]。惊厥发作见于9%~34%的病例,且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病例中惊厥的发生更常见[10]。因此,ESCMID指南中强调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症状排除脑膜炎,对于怀疑细菌性脑膜炎的病例,应积极完善腰椎穿刺术[1]。2.2 腰椎穿刺的指征 既往研究表明,约30%的血培养阳性的早发脓毒症新生儿患有细菌性脑膜炎[11]。若选择神经系统症状为腰椎穿刺的指征,将导致部分细菌性脑膜炎病例漏诊。因此对于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病例均应尽早进行腰椎穿刺检查。另一方面约有15%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例缺乏阳性的血培养结果[11],仅对血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腰椎穿刺,也将导致部分血培养阴性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例漏诊。因此临床诊断脓毒症的新生儿均有必要行腰椎穿刺检查。 2.3 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与急性期用药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与急性期用药 一、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问题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小儿时期,尤其婴幼儿期。该病病死率较高,存活者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约1/3(癫痫、脑积水、失语、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以及颅神经麻痹等)。 1.影响化脓性脑膜预后的主要因素: (1)患儿年龄及机体基础因素:1岁以下患病高峰(90%<5岁=,<6月婴儿预后差。即年龄越小、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病人基础状况不佳(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长时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2)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如肺炎双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结核杆菌对脑实质损害大;混合感染,病原菌已产生耐药性,预后差。 (3)是否发生了并发症(合并症complication):是指在原发症发展过程中,由原发症和或由其它致病因素引发或诱发的病如: A.硬膜下积液。 B.脑疝:急性弥漫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颞叶氏钩回/枕骨大孔疝)。 C.脑室膜炎:血行播散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脉络膜裂隙直接蔓延或经脑脊液逆行扩散。D.脑积水:脓性渗出物堵塞狭小孔道或发生粘连而引起脑脊髓循环障碍产生。 E.低钠血症:感染影响脑垂体后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水潴留有关。 F.脑脓肿、颅内动脉炎、暴发型流脑可伴发DIC、休克。 (4)及时确诊和恰当治疗是决定化脑预后的关键: A.早期诊断——对化脑早期非特异性症状的警觉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B.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并发症的发生时间、 C.治疗是否规范——选择敏感抗菌素、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疗程并发症的治疗方法、药物的选择等同样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2.预防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关键点: (1)早期识别不同年龄段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的预警症状 (2)抗菌素选择、规范疗程: 抗菌素选择——根据可能有病原菌选择通过血脑屏障、敏感的抗菌素规范给药途径、药物体内浓度维持、规范疗程、停用药物指征 (3)并发症预警症状的早期识别及规范治疗 (4)规范对症治疗 (5)合理综合治疗 二、关于血脑屏障、细菌及抗菌素使用的问题 (一)血脑屏障组成及功能: BBB对微生物及其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药物有一定的防止侵入作用。但如BBB受到损害,则其保护作用明显削弱。病原微生物通过BBB进入脑脊液中,而在CSF中体液因子及吞噬细胞的不足,病原体迅速分裂衍殖,并释出细菌胞壁或膜的成分,导致脑膜炎的迅速演变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亦因而增加,产生血管性水肿。 (二)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细菌: 1.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细菌: 不同的年龄、季节所感染的细菌不同(1)新生儿(<1个月=以B族链球菌为主,(2)婴幼儿(1个月至4岁)以流感杆菌为多,(3)儿童以肺炎球菌及脑膜双球菌多些。其中流感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约占45%,肺炎球菌占18%,脑膜炎双球菌14%。不同年龄段主要细菌如下: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在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脑膜 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细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较高,治疗后生存者中有不少患儿合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日新月异以及微生物学的惊人进展,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而获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简要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近年来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1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 1. 1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诊断: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典型的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升高,蛋白定量500 mg/L,糖一般低下,氯化物也随之降低。取脑脊液时,穿刺外伤致脑脊液红细胞数、白细胞增多,要对其校正,方法为:当脑脊液存有700×106/L红细胞,则白细胞总数为原有白细胞总数减去1×106/L白细胞。脑脊液涂片检查前,脑脊液需离心,取沉淀物作染色涂片检查,培养在抗生素应用前进行,否则阳性率极低。未经治疗的早期(2 d),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大部分为中性粒细胞,后期单核细胞明显增高。化脓性 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分为渗出、增殖及修复3期,不同 1/ 6

期相及其脑脊液细胞学的改变与细菌的毒性、患儿的自身抗病能力和抗生素的疗效等因素有关。对于部分治疗后的化脓性脑膜炎,单从细胞计数难以与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但脑脊液细胞学可以从细胞形态作出较可靠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①对流免疫电泳:该方法用已知抗体检测脑脊液中的抗原,可用作流脑、流感杆菌脑炎、肺炎链球菌脑炎快速诊断。②用荧光 素标记已知抗体,再加入脑脊液,再用荧光素显微镜观察抗原抗体反应,其法可快速作出诊断。③脑脊液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此种方法可较培养法能快速诊断出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脑膜炎。④脑脊液16srRNA基因检测:基因检测较培养法有高度保守性及灵敏性,只要有细菌存在,均可通过基因检测法而检测出。⑤脑脊液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能激活T细胞和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TNF-α是炎症反应过程中最早出现并且最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TNF-α往往明显增高。⑥脑脊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及IGF-结合蛋白-3(IGFBP-3)。化脓性脑膜炎时,由于缺氧、缺血等刺激,可促使脑内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合成和分泌IGF-Ⅱ及IGFBP-3,使其浓度明显增高,亦可作为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参考指标。脑脊液中IGF浓度明显升高时,可促进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故而脑脊液中葡萄糖降低。⑦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⑧脑脊 2/ 6

2020儿科学病例分析试题及答案3

病例分析一: 1.病史 患儿,男,8岁,因“眼脸水肿伴浓茶样小便天”入院治疗。患儿入院前2周患有急性扇桃体炎,头孢克洛口服与利巴韦林喷喉治疗后好转。入院前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水肿,晨起尤为明显,小便呈浓茶样,尿量较前略减少,胃纳欠佳,无头痛呕吐。无气促青紫,无发热,四肢及阴囊无明显水肿,大便正常。入院当天门诊查尿常规:尿蛋白++,RBC在高倍镜下呈满视野WEBC 3~5个/HP,血常规:WEC12.1×10 9/L,N70%,RBC4.5×10 12/L,Hb 116 g/L, PLT 300 X 10 9/L, CRP 12 mg/L。 患儿为G1P1,孕40周,顺产,BW3680g。否认孕期感染或服药史,否认围产期窒息缺氧病史,否认家族性肾脏疾病和其他遗传病史。 2.体格检查 T36.5℃,P100次/min,R 26次/min,BP110/70mmHg,Wt25kg,Ht126cm。 神志清楚,反应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淋巴结肿大,无颈静脉怒张,双侧眼睑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咽红,双侧扁桃腺无明显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无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心杂音,腹部平软,无明显肝脾大,外生殖器无水肿、无畸形,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13.1×109/L,N75%,RBC4.2×10 12/L,Hb 110g/L,PLT 310×109/L,CRP 15 mg/L。(2)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在高倍镜下呈满视野,白细胞3~5个/HP.大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十电解质:正常。 (3)ESR(血沉)30mm/h;ASO220IU/ml (4)兔疫球蛋白均正常,补体C3 0.14g/L,补体C4 0.26g/L自身抗体(一):ANCA:过氧化物酶(-),蛋白酶3(-),核周ANCA(-),胞质ANCA(-)。 (5)24h尿蛋白0.4g (6)胸片检查:未见异常。 问题: (1)初步诊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2)治疗原则:a,卧床休息,b,低盐优质蛋白饮食,c,抗感染:有感染灶时青霉素10-14天,d,对症治疗:利尿、降血压。 问答题: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并发症以及处理措施有哪些? 1.严重循环充血:可出现呼吸急促和肺部湿罗音,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频咳、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满布湿罗音、心脏扩大、甚至出现奔马律、肝大而硬、水肿加剧。治疗可予呋塞米纠正水钠潴留,表现肺水肿者可予硝普钠应用,难治病例可采用血液净化或者透析治疗。2高血压脑病:常发生在疾病早期,血压可达156-160mmHg/100-110mmHg以上。年长儿会主诉剧烈头痛、呕吐、复视或者一过性失明,严重者突然出现惊厥、昏迷。治疗:有惊厥者及时止痉。选用降血压效力强而迅速的药物,首选硝普钠。3.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在疾病早期,出现尿少、尿闭等症状,引起暂时性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一般持续3-5日,不超过10天。治疗仍以控制水钠摄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保守失败者予透析治疗。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临床治疗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519509194.html,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韩志勇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8期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 炎后遗症患儿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对于常规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同时均给予富路通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则均给予维生素E片和丹参片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精神神智异常情况、智力低下情况、肢体活动情况、视力情况、CT检查结果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异常患儿的总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小儿;后遗症;临床治疗 儿科化脓性脑膜炎是儿科的常见病,会对小儿的脑组织造成严重的伤害。许多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治疗后都会有后遗症的发生。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富路通是治疗老年脑功能损伤的常用药物,目前也被应用于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的治疗。作者采用富路通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患儿6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8例病例均为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其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1~13岁,平均(652±133)岁。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1~14岁,平均(738±12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对于常规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 组患儿均给予富路通口服治疗,剂量为02~04 mg/kg,3次/d。治疗1个月后,如果患儿仍然具有精神和智力的异常,或者肢体活动异常、听视觉和语言功能异常,或者脑CT及EEG检查结果异常,则需要继续服药至3个月。对照组患儿均给予维生素E片和丹参片口服治疗,3次/d。疗程为1~3个月。 13观察指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精神智力情况、神经症状、肢体活动情况、 听视力和语言情况以及CT及脑电图检查结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化脓性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 1、概述: ①定义: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②临床特征: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③发病情况: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容易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特点。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人群发病率有所不同。 肺炎链球菌在冬春季,脑膜炎双球菌在冬末春初、流感嗜血杆菌在秋季发病2、常见病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 新生儿<2月: G-(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葡、B溶(国外多见) 2m-12岁: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12岁: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3、入侵途径: a.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血液→脑膜微血管 b.邻近组织感染 C.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如颅骨骨折、皮肤窦道或脑脊膜膨出 4、脑膜炎的产生需要经过以下四个过程: ⑴上呼吸道或皮肤等处的化脓菌感染 ⑵致病菌由局部感染灶入血,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 ⑶致病菌经血循环通过血脑屏障波及脑膜 ⑷致病菌的繁殖引起脑膜和脑组织的炎症性病变 5、脑膜为主的炎症病理: 蛛网膜、软脑膜炎症,脓性渗出物;弥漫性脑水肿;闭塞性小血管炎。 临床表现: 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a.突起高热、烦躁不安、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b.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皮肤瘀点瘀癍和休克 2、颅内压增高:a.头痛、呕吐,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 b.小婴儿: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 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最常见 Kerning Brudzinski 并发症及后遗症 1、硬脑膜下积液:最常见 ①发生率: 30~60%患儿可发生,加上无症状者可高达80% ②好发年龄及感染细菌:<1岁,4~6月多见,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 ③两个特点:治疗过程中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再次出现惊厥、意识障碍、前囟隆起等 2、非交通性脑积水:炎症渗出物阻碍脑脊液循环通道致流出障碍。 交通性脑积水:炎症累及蛛网膜颗粒等致脑脊液重吸收障碍,烦躁,嗜睡,呕吐,惊厥,头颅增大,前囟饱满,破壶音等,可致大脑皮层萎缩 3、脑室管膜炎:治疗中不退热,惊厥、意识障碍不改善,角弓反张,脑脊液始终无法正常 化,CT见脑室扩大,确诊需侧脑室穿刺 5.各种神经功能障碍:耳聋、视力障碍、智力低下、癫痫等。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以下简称化脑)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随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一15%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月以下幼婴患本病预后更为严重。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90%的化脑为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流感杆菌化脑较集中在3月-3岁小儿。一年四季均有化脑发生,但肺炎链球菌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杆菌分别以春、秋季发病多。大多急性起病。部分患儿病前有数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 典型临床表现可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 (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神萎、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30%以上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瘀癍、瘀点和休克。 (2)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征兆。 (3)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常见,其他如Kem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年龄小于3个月的幼婴和新生儿化脑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差异在:①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颅压增高表现可不明显。幼婴不会诉头痛,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颅缝开裂;③惊厥可不典型,如仅见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各种不显性发作;④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与婴儿肌肉不发达,肌力弱和反应低下有关。 二、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参见表16-2。典型病例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混浊似米汤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1000/mm3,但有20%的病例可能在250/mm3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常有明显降低,蛋白显著增高。确认致病菌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涂片革兰染色检查致病菌简便易行,检出阳性率甚至较细菌培养高。细菌培养阳性者应送药物敏感试验。以乳胶颗粒凝集法为基础的多种免疫学方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一概述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又称脑膜炎,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脑及脊髓表面可轻度受累,常与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同时存在。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尽管抗生素的研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至今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仍然较高。 二病因 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其 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三临床表现 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成人与儿童急性期常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呕吐、全身抽搐、意识障碍或颈项强直等。 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新生儿与婴儿常有高热、易激惹、嗜睡、呼吸困难、黄疸等,进而可有抽搐、角弓反张及呼吸暂停等。新生儿病前可有早产、产伤或产前母亲感染史。体检早期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发硬,克尼格征阳性、布鲁金斯征阳性,但婴幼儿颈强直常不明显,常表现为前囟饱满,角弓反张。

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在早期出现局部脑体征,表现为持续性脑局部损害和难以控制的痫性发作,病程稍晚可有脑神经障碍,以眼球运动障碍多见,在肺炎球菌脑膜炎的患者中发生率最高。另外可有意识障碍及眼底水肿,由于颅内压增高有时可致脑疝形成。在脑膜炎流行期间,如病程进展快,起病时伴有皮肤黏膜淤点或淤斑,并迅速扩大,且发生休克,应考虑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 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占优势。 (2)脑脊液脑脊液浑浊,细胞数可达10×106/l以上,多形核白细胞占优势, 蛋白质升高,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抗菌治疗前,脑脊液涂片染色镜检,约半数病人的白细胞内可见致病细菌。 (3)细菌培养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取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可资确诊和帮助选择抗菌药。但需时较长,不能及时得到结果。 (4)快速病原菌检测①免疫荧光试验。以经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检测脑脊液,可快速检出致病菌,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佳。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可用已知抗体检出待定抗原(致病菌),特异性及敏感性均好。③对流免疫电泳。用已知抗体检测脑脊液中致病菌的某些可溶性抗原。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摘要】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早期诊断,导致延误治疗时机,遗 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近来年,脑脊液中的其它指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RI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应用中有了新的进展。本文主要综述新生 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16srRNA基因,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化脑幸存者中10%~20%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听 力丧失等,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1]。 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的关键,寻找新的敏感指标 成为新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1.脑脊液指标 1.1脑脊液酶学指标 在健康人体内,脑脊液中LDH、AST等含量很少,当脑膜组织发生病变时,神经细胞释放酶增加,但脑脊液清除率没有随之增加,反而降低,所以AST释放 进入脑脊液。CRP属于分泌性蛋白质,当机体发生感染时,CRP在炎性细胞因子 刺激下合成,然后在感染部位结合,调动补体及各种免疫细胞,清除外来病原体,所以CRP水平升高可作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及判断治疗效果与预后的重要指标。宋 文奇[2]对95例拟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进行检测发现,脑脊液AST、LDH、CRP水平有助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尤以LDH+CRP联合检测具有 较大临床意义。同时,重度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上述指标均高于中度、轻度 患儿。 1.2 脑脊液TNF TNF-α基因由巨噬细胞产生,与慢性乙肝、胰岛素抵抗等多种疾病的易感性相关。多项研究表明TNF-α水平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会明显升高,TNF-α 水平检 测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诊断有确切价值[3]。 1.3 脑脊液乳酸水平 乳酸为葡萄糖无氧酵解的最终产物,脑脊液乳酸含量能够反映中枢神经系 统糖无氧酵解情况,并且不受血乳酸水平的影响。近来国外一些实验发现脑脊液 乳酸可作为诊断儿童及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的一个重要指标。 1.4 脑脊液NSE 多项研究证实缺氧性脑损伤、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流脑等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或感染均表现出脑脊液NSE和(或)外周血NSE水平的显著升高,治疗后患 者NSE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脑脊液中NSE含量的变化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 有辅助价值。 2.血清学指标 出生后第三天起,新生儿PCT 正常参考值同成人,多数研究发现,当患者发 生严重细菌感染,体内的降钙素原水平会在2~3h 后逐步升高,用于细菌感染疾病早 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有研究发现,降钙素原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后期 随着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逐步降至正常水平,因此,该指标还可用于病情评估以 及预后判断[4]。张嵘[5]的临床的试验发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PCT含量明显升高,且检测血中PCT的早期变化可鉴别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减少了 抗生素的滥用。

新生儿听力损伤共22页

新生儿听力损伤共22页 新生儿听力损伤因素及常见疾病 1.新生儿听力损伤的10个高危因素 ①耳聋家族史 ②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 ③细菌性脑膜炎 ④颅面部畸形(包括耳廓和二道畸形等) ⑤极低体重儿(小于1500克) ⑥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标准) ⑦机械通气5天以上 ⑧母亲孕期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⑨Apgar 0-4分/min或5min 0-6分 ⑩有与感音神经性或传导性聋相关的综合征临床表现者 2.新生儿听了损伤的11个附加危险因素 ①长期住在监护病房 ②呼吸窘迫综合征 ③窒息 ④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 ⑤胎粪吸入 ⑥神经变性疾病 ⑦染色体异常 ⑧母亲滥用药物和酒精 ⑨母亲糖尿病 ⑩母亲多次生育 缺乏出生前监护 3.耳聋的分类----按病发的部位 蜗前聋:传导性耳聋、外耳、中耳病变 蜗性聋:感音性耳聋、耳蜗本身病变 蜗后聋:神经性耳聋、大脑听中枢病变

耳聋的分类----按发病原因 传导性耳聋(蜗前聋)、混合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蜗性聋和蜗后聋)、种属性耳聋(蜗后聋) 4.婴幼儿听力损伤疾病 a.感音神经性聋 常见疾病: Mondini畸形 (Mondini malformation)又称耳蜗阶间隔发育不良2型,内耳发育停止在胚胎第七周,是最常见的耳蜗畸形。病理表现为耳蜗中间圈及顶 圈融为一个囊腔。临床表现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常为双侧。 【影像学表现】 CT:耳蜗基底圈可见;中间圈及顶圈之间的阶间隔骨质缺失,融合为一个囊腔;蜗轴轻、中度发育不全;可伴前庭扩大、半规管或内耳道发 育不良; MRI: T↓2WI示耳蜗圈数小于1.5圈,中间圈及顶圈融合为一个囊腔;蜗轴低信号未显示或较小;可伴前庭扩大、半规管发育不良。 螺旋CT或内耳水成像重建的三维图像更清楚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图3-34)。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CT、MRI显示耳蜗中间圈及顶圈融合为一个囊腔而耳蜗基底圈存在可诊断Mondini畸形。该病需与其他耳蜗畸形鉴别。耳蜗未发育特征:耳蜗缺如;共腔畸形特征:耳蜗和前庭没有分开,而形成一个共同的腔;囊性耳蜗和前庭畸形特征:耳蜗和前庭已分开,但都呈囊性,内部结构缺失。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 是一种听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前庭水管扩大并感音神经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可在出生后至青春期任何年龄发病,发病突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致听力障碍临床分析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致听力障碍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患化脓性脑膜炎时听力受损情况。方法对30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病例进行听力检查,并归纳分析,从而了解听力损害情况。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并发听力障碍者达40%,有急性期合并症者,其发生率更高,达66.7%。结论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听力损害发生率较高,应常规测试听力。 【关键词】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听力障碍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听力障碍,但早干预仍有望恢复。本文收集30例婴幼儿化脑临床病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测定,利于早期发现听力障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观察对象为2004年2月至2006年7月我院儿内科住院的存活化脑患儿,共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个月- 2.5岁。均经脑脊液检查,诊断符合文献标准,并予正规治疗。所有患儿生后1个月内均一次性通过听力筛查。无耳聋家族史,无外伤史,未曾应用耳毒性药物。 1.2方法于住院期间对30例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测定,采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Kagpointim测试记录系统。刺激频率20次/s,刺激强度范围0-100dBHL,滤波选择100-3000(Hz),扫描时间10ms,叠加2048次,电极间阻抗小于5kΩ。测定听力正常值<30dBHL,轻度听力障碍30-50dBHL,中度听力障碍50-70dBHL,重度听力障碍>70dBHL。 2结果 30例中,18例听力正常,12例听力损害,发生率40%,单耳损害7例(左耳4例,右耳3例),双耳听力损害5例。其中轻度听力损害9只耳,中度损害5只耳,重度损害3只耳。在急性期发生合并症者15例,有听力损害10例,发生率66.7%,单耳损害6例,双耳损害4例,其中轻度听力损害6只耳,中度损害5只耳,重度损害3只耳。损害表现为诱发电位的波形,反应阈值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及其相应波间期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由表1可见,化脑致听力障碍发生率高,尤发生合并症者,其异常例数增加,中、重度损害亦增多。 3讨论 化脑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因其神经系统后遗症高发,占存活儿的1/3。因此仍是小儿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婴幼儿,因抵抗力差,早期诊断较困难,故发病率及致残率更高。若感染波及周围颅神经或因颅内压力增高使颅神经受压、坏死,则可引起相应的颅神经功能改变。其中听力障碍发生率较高。据报导,发生率10%-30%,大约65%发生在疾病早期,而小于1岁婴儿患化脑时几乎均有合併症,凡有合并症者的1/2-2/3有不同程度听力障碍。本文观察结果与此相似。另据报导,对化脑时听力损害,早期干预,则仍有望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 The progress in clinical research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常见的严重颅内 感染疾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数西方国家开展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常规接种,使该菌引起的化脑发病率有了显着下降,但是其后遗症发生率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1,2]。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水平较差,疫苗未得到推广,因而化脑的总发病率及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1-4]。因此,化脑仍是全世界导致儿童死亡及后遗症发生的重 要原因。本文对近年来儿童化脑的流行病学变化、抗生素选择、细菌耐药性、地塞米松的使用和后遗症等方面的新认识作一回顾。 1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在发达国家,新生儿化脑的主要病原菌

仍是B群链球菌,其次为革兰阴性肠杆菌。在发展中国家,虽然革兰阴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主要致病菌,但GBS脑膜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1]。 对于婴儿和小儿,近年化脑的流行病学有了较大变化。在主要致病菌即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萘瑟菌中,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的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其原因在于Hib结合疫苗在许多发达国家的推广,使Hib脑膜炎的发病率减少了99%。大部分学者认为,现在发达国家的病原菌也以肺炎链球菌为主了[5-7],但也有个别的研究发现脑膜炎萘瑟菌引起的脑膜炎发病率高 于肺炎链球菌[8]。尽管如此,从全世界范围来看,Hib仍是儿童化脑的重要病原菌 之一,因为该疫苗只在20多个发达国家得 到常规接种,而在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方面的限制没有得到推广,故全球Hib脑膜炎的发病率只下降了6%[2]。传统观点认为亚洲儿童Hib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但有作者通过对18个亚洲国家的文献进行综合

儿科案例分析

九、神经系统疾病 1 化脓性脑膜炎 病例分析:男性, 4 个月,反复发热伴呕吐 13 天。患儿于 13 天前无明显原因发热达 39℃, 伴轻咳,曾呕吐数次,吐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惊厥,曾验血 WBC14x109/L ,中性 81%, 住院按“上感”治疗好转出院,但于 2 天前又发热达 39℃以上,伴哭闹,易激惹,呕吐 2 次,以“发热呕吐”待查收入院。病后患儿精神尚可,近 2 天来精神萎靡,二便正常,吃奶 稍差。既往体健,第 1胎第 1 产,足月自然分娩,生后母乳喂养。 查体:T38.4 ℃,P140 次/分, R44次/分, Bp80/65mmHg ,体重 7.8kg ,身长 66cm ,头围 41.5cm , . 脑脊液化验符合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腰穿颅压增高,血 二、鉴别诊断 (5 分 ) 1 病毒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 炎 4.Mollaret 脑膜炎 三、进一步检查 (4 分) 1 . 脑脊液涂片,培养找病原体 +药敏试验 2 . 血培养、 PPD 、血生化 3.X 线胸片 4 张力稍高,眼神欠灵活,巩膜无黄染,双瞳孔 神清,精神差,易激惹,前囟 0.8x0.8cm2 , 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稍有抵抗,心 率 征 (+) ,巴氏征 (-) 。 化验:血 Hb112g/L,WBC29.6x109/L ,分叶 常规(-) ;腰穿:滴速 62滴/ 分,血性微混浊,常规:细胞总数 5760x106/L, 多形核 86%,生化:糖 2.5mmol/L, 蛋白 1.3g/L ,氯化物 110mmol/L 。 评分要点: ( 总分 20 分 ) 一、诊断及诊断 依据 (8 分 ) ( 一) 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 肺炎球菌性可能性大 ) ( 二 ) 诊断依据 起病较急,先有咳嗽和呕吐等上感和消化道 症状,主要有高热、 惹。 查体:精神稍差,易激惹,前囟张力高,颈有抵抗,克氏 征 140 次/ 分,律齐,肺及腹部无异常,克氏 77%,淋巴 20%,单核 3%, plt150x109/L ;大便 白细胞数 360x106/L , 易激 (+) WBC 数和中性比例增高 2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