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男性,4个月,反复发热伴呕吐13天

患儿于13天前无明显原因发热达39℃,伴轻咳,曾呕吐数次,吐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惊厥,曾验血WBC14×109/L,中性81%,住院按“上感”治疗好转出院,但于2天前又发热达39℃以上,伴哭闹,易激惹,呕吐2次,以“发热呕吐”待查收入院。病后患儿精神尚可,近2天来精神萎靡,二便正常,吃奶稍差。既往体健,第1胎第1产,足月自然分娩,生后母乳喂养。

查体:T38.4℃,P140次/分,R44次/分,Bp 80/65mmHg,体重7.8kg,身长66cm,头围41.5cm,神清,精神差,易激惹,前囟0.8?0.8cm2,张力稍高,眼神欠灵活,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稍有抵抗,心率140次/分,律齐,肺及腹部无异常,克氏征(+),巴氏征(-)

化验:血Hb:112g/L, WBC:29.6×109/L,分叶77%,淋巴20%,单核3%,pelt:150×109/L,大便常规(-),腰穿:滴速62滴/分,血性微混浊,常规:细胞总数:5760×106/L,白细胞数:360×106/L,多形核:86%,生化:糖:2.5mmol/L, 蛋白:1.3g/L,氯化物:110mmol/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化脓性脑膜炎(肺炎球菌性可能性大)

(二)诊断依据

1.起病较急,先有咳嗽和呕吐等上感和消化道症状,主要有高热、易激惹。

2.查体:精神稍差,易激惹,前囟张力高,颈有抵抗,克氏征(+)抬高小腿伸膝关节受阻或疼痛

3.脑脊液化验符合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腰穿颅压增高,血WBC数和中性比例增高

二、鉴别诊断:

1.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通常低于1000×10∧6/ L,糖及氯化物一般正常或稍低,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结果阴性。

2.结核性脑膜炎通常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往往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明显,病原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通常隐匿起病,病程迁延,脑神经尤其是视神经受累常见,脑脊液白细胞通常低于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出隐球菌抗原。

4.Mollaret脑膜炎

三、进一步检查:

1.脑脊液涂片,培养找病原体+药敏试验

2.血培养、PPD、血生化

3.X线胸片

4.脑CT注意硬膜下积脓

四、治疗原则:

1.抗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应掌握的原则是及早使用抗生素,通常在确定病原菌之前使用广谱抗生素,若明确病原菌则应选用抗生素。a) 未确定病原菌:三代头孢的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常作为化脓性脑膜炎首选用药,对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B型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疗效比较肯定。b) 确定病原菌:应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i. 肺炎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者可用大剂量青霉素,成人每天2000万~2400万U,儿童每天40万U/kg,分次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耐药者,可考虑用头孢曲松,必要时联合万古霉素治疗。2周为一疗程,通常开始抗生素治疗后24~36小时内复查脑脊液,以评价治疗效果。ii. 脑膜炎球菌:首选青霉素,耐药者选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可与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联用。对青霉素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iii. 革兰阴性杆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脑膜炎可使用头孢他啶,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可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疗程常为3周

2.糖皮质激素激素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稳定血脑屏障。对病情较重且没有明显激素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应用。通常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连用3~5天。

3.对症治疗:降低颅内压,控制高热等颅压高者可脱水降颅压。高热者使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剂。癫痫发作者给于抗癫痫药物以终止发作。

病原治疗与护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青霉素、氯霉素。肺炎球菌脑膜炎首选青霉素,但剂量要大,疗程要长,至少2周,以免复发。流感杆菌脑膜炎首选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首选万古霉素,苯甲异恶唑青霉素。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半合成青霉素。还可选用磺胺药物治疗,但有20%患者耐药,服用磺胺者应同时服用碳酸氢钠,多饮水,注意尿量。应用青霉素者要做过敏试验。用氯霉素者注意毒性反应,隔日查白细胞。

对症治疗与护理

a) 发热头痛可用物理降温或服解热止痛药。

b) 烦躁惊厥除加床挡适当约束,可给镇静剂。

c) 呕吐可用止吐镇静剂。

并发症治疗与护理

a) 单纯疱疹多发生于口唇周围,保持局部清洁,如抓破涂1%龙胆紫,干裂者涂石腊油,化脓可用抗菌素油膏。

b) 关节炎限制活动,适当抬高患肢,局部可热敷,疼痛者可用解热止痛剂,有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可用强的松。

c) 硬膜下积液:多见于婴儿,应用抗菌素治疗,如积液过多并有颅内压增高或神经刺激症状者,需做硬膜下穿刺放出积液,以减轻症状,便于脑膜炎恢复。

对暴发性病例的护理

应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配合抢救,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免引起呼吸衰竭。皮肤有广泛出血,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按休克处理,在扩容治疗时,观察输液中有无呼吸困难,防止肺水肿及左心衰竭。在用血管活性药时,注意维持适当浓

度及速度,并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数。有出血者尽早用肝素,注意滴速缓慢,不能与其它药物混合。出现头痛、呕吐、惊厥、昏迷、血压升高、瞳孔不等大,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表现,及时采取脱水疗法。呼吸衰竭,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严重缺氧者做气管切开术。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查房前准备:1、选择X床患儿,患儿是化脓性脑膜炎,为了更好的给宝宝提供护理,我们今天要进行护理查房。 先去病房跟患儿家长解释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XX妈妈你好,我今天是您宝宝的责任护士,小Y,为了更好的了解宝宝现在的病情,我呆会可能要耽误你们一刻钟的时间来给宝宝做个体格检查,当然宝宝的这个病需要保暖,我也会尽量减少暴露时间的哦,希望你能配合下我好吗?); 然后回到办公室洗手带口罩,准备用物:查房车、电筒、皮尺、听诊器、血压计、棉签、叩诊锤、记录纸、笔、病历、风险评估单、基础护理评估单、手消毒液 汇报病史:我的病人,X床,姓名,X岁,因为“〃〃〃”被拟诊为化脓性脑膜炎于X月X日入院,入院时,患儿生命体征、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精神萎靡、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可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最常见,其他如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年龄小于3 个月的幼婴和新生儿化脑表现多不典型体温可升高或降低,甚至体温不升,面色青灰、吸吮力差、拒乳、呕吐、哭声高尖、两眼凝视、前囟饱满、张力增高,头围增大或颅骨缝裂开,不典型性惊厥),遵医嘱予(抗生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硬膜下积液:少量积液无需处理、脑室管膜炎: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脑积水:主要依赖手术治疗)治疗,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有(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似米汤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数百到数千,≥1000×10 6 /L,但有20%的病例可能在250×10 6 /L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常有明显降低,蛋白显著增高;血培养;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为主;CT扫描可协助诊断并发症和后遗症)阳性结果,给予什么饮食。目前患儿的情况〃〃〃〃 床边护理评估:为了更好的了解患儿病情,我现在去床边进行体格检查 推车至病房,敲门进入,观察:意识状态(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营养状态、皮肤(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瘀点、瘀癍)、四肢活动(步态、体位)、,询问(打招呼~~~刚刚帮你量的体温是多少,发热有几天了、发热时有无其他的不适等伴随症状;惊厥发作:时间、表现形式;有无呕吐:是否喷射性、量、性质;食欲怎么样,年长儿头痛;婴儿烦躁不安、易激惹)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 因为患儿有,发热,及脑炎。所以今天我主要查患儿的体温,及神经系统的一些表现 1、测量生命体征(量体温的同时测量脉搏和呼吸血压), 2、看囟门是否隆起;瞳孔;头围;四肢肌力;肌张力 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屈髋伸膝试验(Kernig征)和抬颈试验(Brudzinski征); 病理反射:巴彬斯基(Babinski)征、卡道克(Chaddock)征、戈登(Gordon)征和奥本海姆(Oppenheim)征等 4、给家长进行安全宣教 5、感谢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及时记录下家长及患儿的主诉,以及体格检查的结果。 回到办公室:根据对患儿病史的了解以及刚才的评估,我觉得患儿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护理问题:

皮肤隐球菌感染继发脑膜炎病例分析

皮肤隐球菌感染继发脑膜炎病例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皮肤隐球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治疗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26岁,因右面部肿胀、溃烂2月,伴头痛、恶心、呕吐1月余入院。患者因2月15日面部疖子挤压后出现肿胀、疼痛,此后,局部结痂多次被自行抠掉和用缝衣针挑破,面部肿胀无消退。继之出现发热、头痛,在当地诊所就诊,予以局部“敷药、输液(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面部肿胀处溃烂,头痛。入院前10天,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无咳嗽、胸痛、腹痛及腹泻等,到当地县医院就医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给予“对症、抗感染等治疗”10余天后,症状无缓解反而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并大小便失禁,遂到我院就诊。体格检查:T 37.8℃,P 98次/分,R 19次/分,BP 130/90mmHg,体重50K g,右侧面部皮肤见3.4㎝×2.8㎝类圆形溃疡面,上界距眼裂2.5㎝,内界距鼻翼外侧1㎝,中央凹陷,结痂,痂皮呈灰黄色,有少许分泌物,溃烂面

边缘隆起,充血,质地中等,界限尚清,轻压痛。颈部抵抗,克匿格征阳性,巴宾斯基片阴性。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差,体重明显下降,有畏寒、盗汗现象。既往体健,无结核、肝炎及伤寒等特殊病史。门诊以“(1)颅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2)左颜面部溃疡”收入神经内科。辅助检查:胸部X线:两肺纹理稍增粗,未见病灶。血常规:WBC 1.8/GL,LYM 65.5%,GRAN 30.5%,RBC 313T/L,HGB 77G/L,PLT 313G/L;抗-HIV(-);脑脊液:压力300mmH2O,无色透明,RBC 40×106/L,WBC 60×106/L,分叶核0.3,未分叶0.7,葡萄糖22mmol/L,总蛋白200mg/L,氯测定107mmol/L;镜检:墨汁染色查见隐球菌,抗酸染色(-)。入院后行面部皮肤活检及脑脊液穿刺检查后明确为“面部隐球菌感染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经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脱水及对症治疗,病情好转,15天后因经济条件差而主动出院。1月后死亡。 2 讨论 2.1 微生物学隐球菌病是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脏,也可原发或继发于皮肤、粘膜、骨骼、肝脏等器官,病性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易发生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如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肿瘤、AIDS、器官移植后使用抗排斥药物等,隐球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国外已成为AIDS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1]。隐球菌属于无菌丝的单细胞芽生的酵母型真菌,孢子无孢子囊,包括17个种和7个变种,其中仅新型隐球菌(CN)及其变种具有致病性[1,2];CN属环境腐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13例分析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13例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特点,为早期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入住本院13例晚发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早期的白细胞计数(TLC)、中性粒细胞计数(TN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血钠(Na+)、血糖(BGlu)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P 最佳截断值为≥6mg/L;TNC最佳截断值为≥10.00×109/L或≤2.00×109/L;TLC最佳截断值为≥18.00×109/L 或≤5.00×109/L;TLC、TNC、PLT、CRP四项验室指标筛查评分:得分≥3分为最佳截断值,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敏感性为53.85%,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糖代谢紊乱存在关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贫血存在关系。结论新生儿表现非特异性感染症状体征,筛查TLC、TNC、CRP异常,特别是伴有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难以解释者,应考虑行腰穿。新生儿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得分≥3分,应筛查腰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并发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 标签: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且其致死率、致残率很高,故得到临床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决定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关键因素,但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识别困难。因此早期识别及诊断在临床中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对13例晚发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常规实验室指标早期特点,探讨其在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识别中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组:分研究组、空白对照组,为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同期入住本院新生儿科26例患者。研究组病例入选标准:年龄≥7d的足月儿,早期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晚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3例。年龄7~27d (16.50±7.40)d,体重3000~4740g(3550.00±178.00)g,胎龄37~41+2周(39+5±2+1)周,男7例,女6例。空白对照组:年龄≥7d的足月儿,单纯性黄疸新生儿13例;年龄7~24d(15.80±8.90)d,体重2800~4500g (3660.00±152.00)g,胎龄38+1~41+5周(39+3±1+4)周,男8例,女4例。两组在胎龄、年龄、体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1]:(1)脑脊液(CSF)细菌培养阳性,CSF 涂片阳性;(2)体温异常,精神差,拒奶,惊厥以及凝视等;(3)颅内压增高表现:前囟隆起,骨缝裂开,脑膜刺激征阳性;(4)CSF:白细胞>20×106/L,

儿科案例分析及儿科病历模板

九、神经系统疾病1 化脓性脑膜炎 病例分析:男性,4个月,反复发热伴呕吐13天。患儿于13天前无明显原因发热达39℃,伴轻咳,曾呕吐数次,吐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惊厥,曾验血WBC14x109/L,中性81%,住院按“上感”治疗好转出院,但于2天前又发热达39℃以上,伴哭闹,易激惹,呕吐2次,以“发热呕吐”待查收入院。病后患儿精神尚可,近2天来精神萎靡,二便正常,吃奶稍差。既往体健,第1胎第1产,足月自然分娩,生后母乳喂养。 查体:T38.4℃,P140次/分,R44次/分,Bp80/65mmHg,体重7.8kg,身长66cm,头围41.5cm,神清,精神差,易激惹,前囟0.8x0.8cm2,张力稍高,眼神欠灵活,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稍有抵抗,心率140次/分,律齐,肺及腹部无异常,克氏征(+),巴氏征(-)。 化验:血Hb112g/L, WBC29.6x109/L,分叶77%,淋巴20%,单核3%,plt150x109/L;大便常规(-);腰穿:滴速62滴/分,血性微混浊,常规:细胞总数5760x106/L,白细胞数360x106/L,多形核86%,生化:糖2.5mmol/L, 蛋白1.3g/L,氯化物110mmol/L。 评分要点:(总分20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化脓性脑膜炎(肺炎球菌性可能性大) 4分 (二)诊断依据 1.起病较急,先有咳嗽和呕吐等上感和消化道症状,主要有高热、易激惹。1分 2.查体:精神稍差,易激惹,前囟张力高,颈有抵抗,克氏征(+) 1分 3.脑脊液化验符合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腰穿颅压增高,血WBC数和中性比例增高2分 二、鉴别诊断(5分)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是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Neisseriameningitis,Nm)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从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局限于脑膜 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如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斑、瘀斑、颈部强直等。脑脊液呈化脓性变化。此外,脑膜炎球菌不能侵入脑膜,而只能表现为败血症,其中严重的可能是暴发性发作。感染也可发生在上下呼吸道、关节、心包和眼睛。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大大小小,儿童的发病率很高。 一、病因

脑膜炎球菌是奈瑟菌属之一。革兰阴性,肾形,直径约0.6~0.8μm,多成对排列,相邻,平面,有时四个相连。新鲜的分离菌株有多糖荚膜。在电镜下,细菌有外膜,厚度约8nm。粘肽层或周质间隙是外膜和细胞质膜之间的厚度6nm。这种细菌只存在于人体内,可以从细菌的鼻咽部和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伤中检测出来。细菌可以在中性粒细胞内外看到。细菌需要氧气,对培养基有很高的要求。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通常用于分离5%~10%二氧化碳在浓度下生长良好。最适宜的温度是35~37℃,超过41℃或低于30℃均不能生长。18~24h 后菌落呈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有光泽的露滴圆形隆起。细菌可以形成自溶酶,如果不及时转移,可以在几天内死亡。它对寒冷和干燥也非常敏感,在体外很容易死亡,所以在收集标本后必须立即接种疫苗。它对一般的消毒剂非常敏感。糖发酵反应是识别奈瑟菌属的重要方法。脑膜炎球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但不发酵乳糖、果糖和蔗糖可与奈瑟菌属中的淋球菌和乳糖发酵奈瑟菌区分开来。这种细菌的荚膜多糖是分组的基础。目前,细菌分为A,B,C,D,X,Y,Z,

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20例临床分析

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20例临床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较常见。临床以发热、呕吐、头痛及精神改变等症状、脑膜刺激症和脑脊液改变为特征。但因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及一岁以内的小儿临床症状不典型性,故不典型化脑日益增多。现将我院儿科于2007.3-2009.3这两年收治的20例不典型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20例患儿均1岁以内,男14例,女6例,前囟均未闭合,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在38.5℃~40℃之间,发热时间为2~10d不等,合并呕吐者3例,易惊者3例,2例病初有中耳炎病史,入院3天后前囟有隆起者3例,20例患儿均无抽搐、昏迷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前均在当地门诊给予口服或静点头孢类抗生素治疗。 2 辅助检查 血分析白细胞正常16例,增高4例,WBC10.0×109至20.0×109,入院3d后复查血分析白细胞有升高者8例,5例头颅CT示少量硬膜下积液,脑电图因年龄小不宜配合,仅2例查脑电图回报轻度异常,全部病例均于入院第3~5d行腰椎穿刺术,结果回报: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压力正常,蛋白定性(-)-(++),镜检WBC 20~200个/mm3不等,分类以多核为主,糖降低,蛋白定量正常或略高于正常,抗酸染色、涂片找菌均正常,仅3例培养出致病菌。 3 治疗 20例病人均按化脑给与罗氏芬加青霉素类联合抗感染,氟美松、甘露醇降颅压等治疗。症状迅速好转,10~14日内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有后遗症。

4 讨论 化脑是目前儿科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典型症状及诊断原则被儿科医生所熟知,故不易误诊,但由于基层广谱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导致不典型病例或化脑病程早期常被我们忽视。 对小婴儿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要想到化脑的可能性,特别是热程长达4-5d,体温达38℃以上者,更应高度怀疑。小婴儿化脑病初往往缺乏呕吐、抽搐及颈抵抗等症状体征,临床医生需更多关注患儿吃奶及精神状况,外周血白细胞不高不能作为除外化脑的依据,及时作腰穿检查是确诊化脑的必要手段。有时脑脊液不呈典型改变,甚至培养阴性,也不能除外早期化脑可能性。故对基层医院来说,腰穿虽不能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来应用,但对不能以其他病因解释的发热,尤其对小婴儿,建议将腰穿考虑在内作为必要检查,这样才能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912 作者单位: 056000 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儿科期末考试病例分析

患儿,女,7个月,因发热2天伴惊厥2次入院。2天前始发热,体温40。C,次日有喷射性呕吐,精神软,胃纳差,下午出现惊厥,共2次,为四肢小抽动,历时1-2分钟,抽后嗜睡状,故转来本院。病前无皮肤破损。已接种BCG。体检:T 39。C,P 120次/分,R 30次/分,Wt 7Kg,头围44cm, 前囟2×2.5cm,隆起,心肺听诊无殊,肝肋下2cm,腹壁皮下脂肪0.9cm, 颈有抵抗,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血常规:WBC 20×109/L,N80%,L20%;CSF:外观微混,蛋白(++),WBC1500×106/L,N60%,L40%,糖0.3mmol/L。问题:1).该患儿的诊断是什么?(2分)2).该病确诊的依据是什么?(2分)3).简述该病治疗方案。(3分) 1).答:化脓性脑膜炎(2分)。2).答:CSF涂片找到细菌(1分)或培养阳性(1分)。 3).答: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方案:①抗生素治疗(1分);②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 止惊、降颅压等治疗(1分);③观察生命体征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1分)。 患儿女,8月。因发热3天,抽搐1次入院。查体:嗜睡,T 39℃,前囟紧张,颈抵抗,布氏征(+),克氏征(+),双侧巴氏征(+)。血常规:WBC 20×109/L,N80%,L20%,PLT167×109/L,Hb98g/L。CRP100mg/L。脑脊液:WBC 3060×106/L,N87%,糖2.0mmol/L,氯化物125mmol/L,蛋白1.5g/L。入院后予头孢曲松抗感染后病情好转,体温下降,精神转好。入院第7天患儿体温再次升高至39.5℃,伴抽搐1次,查体示前囟隆起。复查脑脊液示WBC 15×106/L,N33 %,蛋白0.4g/L。问题:1)写出该患儿的完整诊断。(2分)2)进一步需完善哪些检查?(2分)3)简述此患儿的治疗计划。(3分) 1)化脓性脑膜炎(1分)合并硬膜下积液(0.5分);轻度贫血(0.5分)2)头颅CT(0.5分);血培养、脑脊液培养(0.5分);血气电解质(0.5分)。必要时可查血清铁;骨髓穿刺铁染色(0.5分)。3)继续头孢曲松方案抗感染,若有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酎情修改抗生素方案,至脑脊液正常后一周停药(1分)。查CT确认有硬膜下积液后,因患者已有相应症状,应予穿刺放液(1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退热、抗惊厥等对症支持治疗(1分)。 患儿女,9个月,因发热,咳嗽3天伴气促1天入院。患儿3天前发热,体温持续在39~40℃之间,咳嗽较剧,无痰,无抽搐。曾去当地医院就诊,用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静滴2天,无效。今起咳嗽加重并出现气急,哭吵不安,时有口围发绀,故转本院。病来纳差,有咳嗽后呕吐,大便无殊,尿量偏少。既往常有“感冒”。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人工喂养,3月会抬头,6月会坐,现不能扶站。查体:T 38.9℃HR162次/分R64次/分Wt 6.5kg 身长70cm 头围45cm 前囟1×2cm,平,乳牙未萌,面色青灰,唇绀,精神萎靡,点头呼吸,鼻翼扇动,三凹症明显,心率16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Ⅲ°SM/6,向左背腋下传导,两肺呼吸音对称,背部闻及中、小湿罗音,腹平软,腹壁皮下脂肪0.8cm,肝右肋下3cm,剑下4cm,质软,边缘钝,脾未及,颈软,布氏征(—),巴氏征(—)血常规:WBC 8.2×109/L N28% L70% Hb112g/L ECG: 左右心室肥厚问题:1)病儿全面诊断及诊断依据2)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原则 病儿全面诊断:急性支气管肺炎伴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0.5分),充血性心力衰竭(0.5分)。诊断依据:①急性支气管肺炎依据:1)9个月男婴,发热,咳嗽3天伴气促1天。2)两肺呼吸音对称,背部闻及中、小湿罗音。3)血常规:WBC 8.2×109/L N28% L70% (1分)②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依据:1)9个月男婴,既往常有“感冒”;2)T 38.9℃HR162次/分R64次/分,面色青灰,唇绀,精神萎靡,点头呼吸,鼻翼扇动,三凹症明显,心率16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Ⅲ°SM/6,向左背腋下传导,两肺呼吸音对称,背部闻及中、小湿罗音,腹平软,腹壁皮下脂肪0.8cm,肝右肋下3cm,剑下4cm,质软,边缘钝;3)ECG: 左右心室肥厚(2分)。(2)进一步检查:胸部X线,心超、病原学(1分)。(3)治疗原则:肺炎一般治疗、病原治疗,镇静、吸氧、控制液量、强心、利尿、扩血管(2分)。 患儿, 女,9个月,因腹泻伴呕吐4天于10月28日入院,4天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6-7次/日,第二天呕吐止,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日,黄色水样便,量多。来院前

病例21-化脓性脑膜炎

[病例摘要} 患儿,女,1岁8个月,主因"发热嗜睡5d,抽撞1次"入院。入院前5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40°C,无寒战,精神弱,嗜睡,伴呕吐,进食后明显,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日3或4次,无腹泻,无烦躁、激惹表现,无抽搐,无咳嗽、气促,无皮疹,在当地诊所给以"退热药、胃复安)、先锋霉素"等对症抗感染治疗2d后,患儿呕吐缓解,仍发热,随后继续予以上述治疗,入院前1d患儿出现轻咳,流涕,有痰,稍气促,无喘息,到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8.4X 109/L,中性粒细胞0.808,淋巴细胞0.169,血红蛋白93g/L,血小板357×109/L,血电解质无异常,给予"抗感染对症等具体不详),患儿咳嗽无缓解,发热明显,最高达40"C,仍嗜睡,呕吐2次,呈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同时出现抽搐1次,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上吊,牙关紧闭,双手握拳,四肢阵孪抽动,口周发青,无大小便失禁,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 0.1肌内注射,10%水合氯酶5.5m1灌肠,20%甘露醇30ml静推等"等急救处理后约1h,患儿抽搐停止,转来我院急诊,检查脑脊液异常,以"化脓性脑膜炎"收住入院。 患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较平时差,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无尿便失禁及排尿困难,大小便外观正常。 个人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否认反复耳流脓及耳鼻流清亮液体病史。否认头颅脊柱手术史及头颅外伤史。否认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否认误服药物、毒物史,否认不洁饮食史。否认癫痫、高热惊厥病史及家族史。己接种卡介苗,近1个月无预防接种史。 体格检查体温38"C,呼吸24/min,心率136/min,血压90/60mmHg,体重12kg,头围45cm,营养发育正常,神志清醒,精神反应差,嗜睡,面色略苍白,呼吸平稳,节律规整,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卡介苗瘢痕阳性,头颅外观无畸形,前囱已闭,额纹对称,眼裂等大,球结膜无水肿,双侧睡孔对称等大等圆,直径约O.3c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咽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糙,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软,不胀,肝脾无肿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脊柱中线皮肤未见皮毛窦及脊膜膨出,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正常引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跟膝腱反射正常引出,颈抵抗、布鲁氏斯基征阳性,凯尔尼格征阴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双侧踝阵挛阴性。 辅助检查 ( 1)血常规:白细胞24.6×109/L,中性粒细胞0.883,淋巴细胞0.086,血红蛋白104g/L,血小板458×109/L。 (2)血生化: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电解质、肝肾功、心肌酶谱大致正常。 (3)血培养:经鉴定无细菌生长。 (4) Ig系列、CD系列、补体C3及C4: 正常。 (5) PPD试验(5U):阴性。 (6)脑脊液检查:常规,外观浑浊,白细胞数12 800×106/L,多核细胞占0.90;生化,氯化物108mmol/L(降低),糖0.38mmol/L(降低),蛋白质3350mg/L;脑脊液墨汁染色、抗酸染色、革兰染色均无异常:细菌培养,肺炎链球菌生长,对头孢曲松敏感,青霉素中度敏感,万古霉素敏感。 (7)胸部CT:肺血管纹理增多,右上叶后段、右下叶背后段肺野内可见絮片及条状高密度灶,肺门区未见明显病灶,心影不大。气管及隆突形态、位置正常,大血管形态、位置正常,腔静脉后软组织增埠,余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8)头颅MRI:右侧基底节区点片状长T2信号,T2WI左颞叶内侧信号增强,神经垂体高信号不明显,左额额顶及右额颞少量硬膜下积液。MRA及MRV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正常,无视盘水肿。 (9)脑电图:未见异常。(I O)听力检查:正常。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以下简称化脑)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随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一15%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月以下幼婴患本病预后更为严重。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90%的化脑为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流感杆菌化脑较集中在3月-3岁小儿。一年四季均有化脑发生,但肺炎链球菌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杆菌分别以春、秋季发病多。大多急性起病。部分患儿病前有数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 典型临床表现可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 (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神萎、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30%以上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瘀癍、瘀点和休克。 (2)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征兆。 (3)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常见,其他如Kem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年龄小于3个月的幼婴和新生儿化脑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差异在:①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颅压增高表现可不明显。幼婴不会诉头痛,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颅缝开裂;③惊厥可不典型,如仅见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各种不显性发作;④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与婴儿肌肉不发达,肌力弱和反应低下有关。 二、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参见表16-2。典型病例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混浊似米汤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1000/mm3,但有20%的病例可能在250/mm3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常有明显降低,蛋白显著增高。确认致病菌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涂片革兰染色检查致病菌简便易行,检出阳性率甚至较细菌培养高。细菌培养阳性者应送药物敏感试验。以乳胶颗粒凝集法为基础的多种免疫学方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致听力障碍临床分析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致听力障碍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患化脓性脑膜炎时听力受损情况。方法对30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病例进行听力检查,并归纳分析,从而了解听力损害情况。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并发听力障碍者达40%,有急性期合并症者,其发生率更高,达66.7%。结论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听力损害发生率较高,应常规测试听力。 【关键词】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听力障碍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听力障碍,但早干预仍有望恢复。本文收集30例婴幼儿化脑临床病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测定,利于早期发现听力障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观察对象为2004年2月至2006年7月我院儿内科住院的存活化脑患儿,共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个月- 2.5岁。均经脑脊液检查,诊断符合文献标准,并予正规治疗。所有患儿生后1个月内均一次性通过听力筛查。无耳聋家族史,无外伤史,未曾应用耳毒性药物。 1.2方法于住院期间对30例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测定,采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Kagpointim测试记录系统。刺激频率20次/s,刺激强度范围0-100dBHL,滤波选择100-3000(Hz),扫描时间10ms,叠加2048次,电极间阻抗小于5kΩ。测定听力正常值<30dBHL,轻度听力障碍30-50dBHL,中度听力障碍50-70dBHL,重度听力障碍>70dBHL。 2结果 30例中,18例听力正常,12例听力损害,发生率40%,单耳损害7例(左耳4例,右耳3例),双耳听力损害5例。其中轻度听力损害9只耳,中度损害5只耳,重度损害3只耳。在急性期发生合并症者15例,有听力损害10例,发生率66.7%,单耳损害6例,双耳损害4例,其中轻度听力损害6只耳,中度损害5只耳,重度损害3只耳。损害表现为诱发电位的波形,反应阈值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及其相应波间期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由表1可见,化脑致听力障碍发生率高,尤发生合并症者,其异常例数增加,中、重度损害亦增多。 3讨论 化脑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因其神经系统后遗症高发,占存活儿的1/3。因此仍是小儿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婴幼儿,因抵抗力差,早期诊断较困难,故发病率及致残率更高。若感染波及周围颅神经或因颅内压力增高使颅神经受压、坏死,则可引起相应的颅神经功能改变。其中听力障碍发生率较高。据报导,发生率10%-30%,大约65%发生在疾病早期,而小于1岁婴儿患化脑时几乎均有合併症,凡有合并症者的1/2-2/3有不同程度听力障碍。本文观察结果与此相似。另据报导,对化脑时听力损害,早期干预,则仍有望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

病例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病史 1.病史摘要: 王××,女,23岁。主诉:反复发热、头痛、呕吐2月。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起头痛,始于右侧颞部,随后转至左侧,以前额为甚,呈针刺样,持续难以忍受,伴低热、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疑诊为“病毒性脑膜炎”,经抗病毒、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头痛有所缓解。近半个月头痛有加重趋势,并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5.7℃~39.5℃”,无畏寒、寒战及盗汗,收入院进一步诊治。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差,睡眠欠佳,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曾喂养鸽子。 2.病史分析: (1)关于头痛的病史采集应重点询问头痛的起病形式、性质、部位、伴随症状等,如有呕吐、应注意呕吐是否为喷射性;是否伴畏寒,发热及其特点如发热的程度、热型;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抽搐及精神症状、意识障碍等脑实质损害的表现。根据本病的病史特点头痛伴有发热,主要考虑颅内感染可能。 (2)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各种颅内感染的鉴别诊断。患者起病前有感冒、腹泻症状,随后出现发热、头痛、精神症状、抽搐、神志改变等脑实质损害表现者,以病

毒性脑炎可能性大;急起高热、畏寒、头痛者,以化脓性脑膜炎可能性大;急起或亚急起头痛、呕吐、发热伴结核中毒症状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以结核性脑膜炎可能性大;对于亚急性或缓起的反复出现的发热、头痛、呕吐,既往有喂鸽子史者,应高度怀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可能。 (3)病史特点:①女性患者,既往有喂养鸽子史。②渐起反复头痛、呕吐、发热。③无抽搐及精神、神志改变。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8℃,P 90次/分,R 20次/分,Bp 106/ 68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皮肤黏膜无淤斑淤点及出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专科检查:神志清楚,吐词清晰,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正常;眼球活动正常,无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底视乳头水肿;双侧额纹对称存在,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嘴角无歪斜;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指鼻准,Romberg征(-),走一字路正常;无明显感觉障碍;病理征未引出;颈抵抗,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2.体检分析: (1)查体特点:①低热。②双眼底视乳头水肿,提示有颅内压增高。③脑膜刺激征阳性,提示脑膜受累或颅内压增高。④无明显其他神经系统定位征。 (2)该患者阳性体征提示为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脑膜,可能伴有颅内压增高。

317例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317例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徐青青,李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儿童发育重大疾病诊治与预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00016) 作者简介:徐青青,女,硕士,主要从事儿童神经疾病方面的研究, 现就业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E-mail:sallyxu_m@https://www.sodocs.net/doc/9519183932.html, 通讯作者:李梅,女,硕士,主要从事儿童神经疾病方面的研究, 现就业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E-mail:joylm99@https://www.sodocs.net/doc/9519183932.html,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年龄在1月龄至15岁,诊断明确的化脓性脑膜炎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以P<0.05表示有统计意义。结果:PM发病以婴儿居多,多有呼吸道前驱感染,以农村地区多见。临床以发热、惊厥、颅内高压为主要表现,惊厥在婴儿中发生率较高,而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在年长儿中发生率较高。主要并发症为硬膜下积液,部分病例需通过直接硬膜下穿刺诊断。年龄、惊厥、高CSF蛋白、低CSF糖影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治疗上初诊时以三代头孢为首选用药,其次有氯霉素、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脑脊液培养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为葡萄球菌。随访中发现少数患儿发生延迟血管反应。结论:化脓性脑膜炎在儿童中发病率高,了解临床特征有利于指导临床,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儿童,临床特征,影响因素,血管炎 Abstract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urulent meningitis (PM) in children, in order to diagnose the condition early and effectively treat it, thereby decreasing complications and sequelae. Method: Data were collected on a total of 317 patients aged from more than 1 month

儿科_病例分析

儿科_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1、病例分析: (50分) 何XX,女,11岁。 主诉:浮肿、尿少7天。 现病史:患儿于3周前因受凉后咳嗽、伴发热(38℃+)、咽痛,当地医院诊为“急性扁桃体炎”,肌注青霉素及其他口服药,三天后热退。4+天前晨起家人发现患儿眼睑浮肿,逐日加剧,手、脚亦肿,尿量较平时减少,约1天2次,每次约一小酒杯,尿如茶色,但无尿频尿急及尿痛,起病后无头昏头痛,无皮疹及紫癜史,否认肝炎病史。平素体健,否认家族有肾炎病史。 体查:T 37℃,P 96次/分,BP 20/12kpa,Wt 48kg,R 22次/分,急性病容,嗜睡、较疲倦,呼吸尚平顺,能平卧,全身皮肤无黄染、眼睑明显浮肿,眼裂变细。咽充血+、扁桃体Ⅱ0、心律整,心率70次/分,心音有力,心尖部SM Ⅰ0~Ⅱ0/Ⅵ0柔和,无明显传导。双肺呼吸音清晰。腹稍胀,肝肋下仅及,质软,无触痛,腹水征(-),双下肢肿胀,胫前压之无凹陷。入院两小时后突然头痛,视物模糊,随即抽搐一次,测BP 20/14kpa。 化验:尿常规:蛋白+++,RBC+++、WBC++、透明管型+。 抗“O”1:833,血C3 0.1g/L,C40.3 g/L,血Na 138mmol/L,K+ 6.0mmol/L,Cl 108mmol/L,CO2 16mmol/L,BUN 25.7mmol/L,Glu 6.0mmol/L,Cr 186μmol/L,TP 65g/L,AST 70U ,ALT 58U,入院次日尿量150ml。 根据上述资料 1. 请作出本病例的诊断(20分),诊断依据(7.5分)和鉴别诊断(7分) 2. 写出本病例的长期医嘱(8分)和临时医嘱(7.5分)。 二、病例分析: (50分) 诊断 1. 急性肾小球肾炎(10分)

儿科简答和病例分析题

保健喂养 简答题 1.新生儿有那些遗传代谢缺陷病应早期筛查并及时处理? 答: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G-6-PD缺乏症。 2.牛奶有何缺点? 答:含酪蛋白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少,乳糖少,易受细菌污染。 3.什么叫初乳、过渡乳、成熟乳? 答:产后4-5天以内乳汁为初乳,5-14天为过渡乳,14天以后的乳汁为成熟乳。 4.哪些情况乳母应禁忌给婴儿哺乳? 答:母亲感染HIV、严重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心功能不全等应停止哺乳,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禁忌症,肺结核无临床症状可哺乳。 5.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粘膜上皮细胞完整性、形成视网膜内视紫质及视紫蓝质、适应暗视力、促进免疫功能。 川崎病、紫癜 简答题 1、苯丙酮尿症临床表现: 答:患儿出生时都正常,通常在3-6个月时始初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

(一)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行为异常、多动甚或有肌痉挛或癫痫小发作,少数呈现肌张力增高和健反射亢进。BH4缺乏型PKU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且较严重:常见肌张力减低,嗜睡和惊厥,智能落后明显;如不经治疗,常在幼儿期死亡。 (二)外貌患儿在出生数月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 (三)其他呕吐和皮肤湿疹常见;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2、大剂量丙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机理是:答:封闭巨细胞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从而干扰单核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抑制血浆中的IgG或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集合,从而使血小板免于被巨噬细胞吞噬,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使血小板抗体减少。 3.叙述伊文斯综合征 答:又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本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无明显诱因,继发性常激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药物等。 4、川崎病诊断要点是什么: 答:1、持续高热达5天以上。 2、双球结膜充血 3.口唇干裂潮红,可有杨梅舌。

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男性,4个月,反复发热伴呕吐13天 患儿于13天前无明显原因发热达39℃,伴轻咳,曾呕吐数次,吐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惊厥,曾验血WBC14×109/L,中性81%,住院按“上感”治疗好转出院,但于2天前又发热达39℃以上,伴哭闹,易激惹,呕吐2次,以“发热呕吐”待查收入院。病后患儿精神尚可,近2天来精神萎靡,二便正常,吃奶稍差。既往体健,第1胎第1产,足月自然分娩,生后母乳喂养。 查体:T38.4℃,P140次/分,R44次/分,Bp 80/65mmHg,体重7.8kg,身长66cm,头围41.5cm,神清,精神差,易激惹,前囟0.8?0.8cm2,张力稍高,眼神欠灵活,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稍有抵抗,心率140次/分,律齐,肺及腹部无异常,克氏征(+),巴氏征(-) 化验:血Hb:112g/L, WBC:29.6×109/L,分叶77%,淋巴20%,单核3%,pelt:150×109/L,大便常规(-),腰穿:滴速62滴/分,血性微混浊,常规:细胞总数:5760×106/L,白细胞数:360×106/L,多形核:86%,生化:糖:2.5mmol/L, 蛋白:1.3g/L,氯化物:110mmol/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化脓性脑膜炎(肺炎球菌性可能性大) (二)诊断依据 1.起病较急,先有咳嗽和呕吐等上感和消化道症状,主要有高热、易激惹。 2.查体:精神稍差,易激惹,前囟张力高,颈有抵抗,克氏征(+)抬高小腿伸膝关节受阻或疼痛 3.脑脊液化验符合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腰穿颅压增高,血WBC数和中性比例增高 二、鉴别诊断: 1.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通常低于1000×10∧6/ L,糖及氯化物一般正常或稍低,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结果阴性。 2.结核性脑膜炎通常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往往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明显,病原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通常隐匿起病,病程迁延,脑神经尤其是视神经受累常见,脑脊液白细胞通常低于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出隐球菌抗原。 4.Mollaret脑膜炎 三、进一步检查: 1.脑脊液涂片,培养找病原体+药敏试验 2.血培养、PPD、血生化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病例分析试题及评分标准

编号:00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25岁,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加重伴心慌1个月来诊。 1年前无明显诱因头晕、乏力,家人发现面色不如从前红润,但能照常上班,近1个 月来加重伴活动后心慌,曾到医院检查说血红蛋白低(具体不详),给硫酸亚铁口服,因胃难受仅用过1天,病后进食正常,不挑食,二便正常,无便血、黑便、尿色异常、鼻衄和齿龈出血。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结婚半年,月经初潮14岁,7天/27天,末次月经半月前,近2年月经量多,半年来更明显。 查体:T 36℃,P 104次/分, R18次/分, Bp 120/70mmHg,一般状态好,贫血貌, 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不黄,口唇苍白,舌乳头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 化验:Hb 60g/L, RBC 3.0?1012/L, MCV 70fl, MCH 25pg, MCHC 30%, WBC 6.5?109/L, 分类:中性分叶70%,淋巴27%,单核3%,plt 260?109/L,网织红细胞1.5%,尿蛋白(-),镜检(-),大便潜血(-),血清铁50?g/dl。 时间:准备5分钟,口述回答10分钟 评分要点:(总分20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 诊断: 1.缺铁性贫血月经过多所致3分 2.月经过多原因待查2分 (二) 诊断依据: 1.月经过多1分 2.化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分 3.血清铁低1分 二、鉴别诊断(5分) 1.慢性病贫血2分 2.海洋性贫血 1.5分 3.铁幼粒细胞贫血 1.5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骨髓检查+铁染色 1.5分 2.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 1.5分 3.妇科检查:包括B超、必要时诊刮1分 四、治疗原则(3分) 1.去除病因:治疗妇科病 1.5分 2.补充铁剂 1.5分 编号:002 病例摘要: 男性,15岁,因发热、食欲减退、恶心2周,皮肤黄染1周来诊 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达38℃,无发冷和寒战,不咳嗽,但感全身不适、乏力、 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部不适,偶尔呕吐,曾按上感和胃病治疗无好转。1周前皮肤出现黄染,尿色较黄,无皮肤搔痒,大便正常,睡眠稍差,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肝炎和胆石症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无疫区接触史。 查体:T37.5℃,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75mmHg,皮肤略黄,无出血点,浅 表淋巴结末触及,巩膜黄染,咽(-),心肺(-),腹平软,肝肋下2cm,质软,轻压痛和叩击痛,脾侧位刚及,腹水征(-),下肢不肿。 化验:血Hb 126g/L, WBC 5.2?109/L, N 65%, L 30%, M 5%, plt 200?109/L,网织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