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I C S11.040.30

C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 Y1116 2020

代替Y Y1116 2010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A b s o r b a b l e s u r g i c a l s u t u r e

2020-02-26发布2021-03-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4.6.3含水量为推荐性条款,其他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条款三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Y Y1116 2010‘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标准的不适用范围(见第1章);

修改了缝线分类(见第3章,2010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外观的要求(见4.1.1,2010年版的4.1.1);

增加了转换的线径单个值的表述(见表2,2010年版的5.2.3);

修改了断裂强力和连接强力的名称(见4.3和4.4,2010年版的4.3和4.4.1);

删除了缝针的要求(见2010年版的4.4.2);

修改了缝线长度的要求(见4.5,2010年版的4.5);

修改了含水量要求(见4.6.3,2010年版的4.6.3);

增加了染色缝线的标示要求(见4.6.4);

修改了生物学评价的描述(见4.8和5.8,2010年版的4.7和5.7);

修改了线径试验方法(见5.2的附录A,2010年版的5.2和附录B);

修改了断裂强力和针线连接强力的试验方法(见5.3和5.4的附录B,2010年版的5.3和5.4.1); 修改了可溶性化合物试验方法(见5.6.1.1,2010年版的5.6.1.1);

修改了重金属试验方法(见5.6.2.1,2010年版的5.6.2.1);

修改了含水量试验方法(见5.6.3的附录C,2010年版的5.6.3和附录C);

修改了褪色试验方法(见5.6.4的附录D,2010年版的5.6.4);

修改了型式检验(见第6章,2010年版的第6章);

修改了标签二说明书(见第7章,2010年版的第7章);

修改了缝线贮运条件和有效期(见8.5,2010年版的8.2和8.3)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三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三

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外科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94)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二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二淮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二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延青二黄书泽二陆广恒二史志刚二王凤才二姚瑶二高柏二时洋二张乃明二胡煜雯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 BC48002 1989;

Y Y91116 1999;

Y Y1116 2002;

Y Y1116 2010三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分类二要求二试验方法二型式检验二标签二说明书二包装二运输二贮存和有效期三

本标准适用于人体组织缝合二结扎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以下简称缝线)三

本标准不适用于特殊设计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T6682 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 B/T9737 2008化学试剂易碳化物质测定通则

G 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 B/T14233.1 2008医用输液二输血二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 B/T16886(所有部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Y Y/T0466.1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二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四部)

3缝线的分类

3.1缝线有带缝合针与不带缝合针两种形式,均以无菌形式提供三

3.2缝线按制造材料二制式二染色二结构和涂层处理分为A类和B类两个类别(见表1):

A类缝线,由健康哺乳动物胶原制成,有平制(未经铬盐处理)和铬制(经铬盐处理)两种制式三 B类缝线,由人工合成聚合物材料制成,单股无或有涂层,多股有涂层三

表1缝线的分类

类别A类B类

材料动物胶原人工合成聚合物

制式平制/铬制

染色染色/不染色染色/不染色

结构 多股单股

涂层 有涂层无/有涂层

外科手术缝线

常见的外科手术缝线(不可吸收的那种)都是黑色的,为什么都染成黑色?有其他颜色么? 问题补充: 个人对于“黑色好辨认”这种说法不是很赞同,理由一:人眼最敏感的是绿色,为何不把线染为绿色?理由二:伤口流血后血液凝结为暗红色血迹,同黑色接近, 满意回答 我是外科医生,这个问题我回答你,因为在医疗行业里,黑色的线就意味着是不可吸收的,也就是大家都默认的,不用有标注就可以知晓的。还有诸如深蓝色的也有不可吸收的,但是它的外包装上都会有标识,会写《不可吸收线》,而可吸收线大部分是乳白色的,还有透明的跟紫色的,这些的外包装都会标注上可吸收三个字,可吸收线一般50天后会转化为水跟二氧化碳,而不可吸收的黑线就没有变化,可吸收线要比黑线贵很多,一般用于内缝合用,也就是外边看不到的,而黑色线封在外边的是需要拆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知道为什么微光夜视仪的图像呈现绿色么?因为人眼对550纳米波长最敏感,它能最优化大脑对对比度的感知,因此是人眼的“最适宜光线”。550纳米就是绿光。 日前,清华慧石微量子项目部公布了研究结果,波长550至770纳米的光频率是人眼视网膜感受最好的微光量子环境。 据悉,美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对不同颜色的光对人眼的刺激深度进行对比,测定恢复时间。结果恢复时间最短的是红色,其次是橙色和黄色。白色为全频光,全反射,对人眼睛刺激程度最深。上海眼科专家研究表明,黄底色的薄本能使眼疲劳减缓60.9%;英国艾塞克斯大学研究发现,用浅红等颜色的薄膜覆盖书本,能克服一定阅读障碍,并使阅读效果提高25% 伤口缝合有原则 根据受伤后皮肤是否完整,一般可把创伤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对于开放性损伤,应该尽快把伤口封闭,以防止细菌的入侵,使伤口尽快愈合。只要伤口深达皮肤全层,就必然会留下疤痕,影响外观。但是,如果不缝合伤口,伤口可能会感染,愈合时间更长、疤痕更大。 尽管有些伤口应该缝合,但由于受伤的时间太长,或者受伤的伤口太脏,或者伤口已经化脓等,则不宜缝合,所以不是所有的伤口都有条件缝合的。对于不能缝合处理的伤口,只好继续清洗和换药,让伤口自然愈合。对于面部受伤的伤口,由于面部血运较丰富,抵抗感染的

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遇(带图)

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遇 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敷衍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缝合步骤 (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2)、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常见缝合方法简介:1、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1)、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

创口缝合。单纯间断缝合(2)、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连续缝合法(3)、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 移植时的缝合。连续锁边缝合法(4)、8字缝合: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手术丝线型号详谈

一般手术分、针身及针孔()。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弯形、半弯形及直形。各类缝针亦属于精密器械。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脏器及血管等的脆弱度,选用时必须注意针尖的锐利度及针眼的大小避免造成组织的创伤;依组织脏器部位的深浅,选用时注意缝针的弯曲角度。三角形缝针穿过组织时易撕裂组织,故多用在坚韧的和皮肤。现在用的缝针种类很多,将目前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1.圆形缝针:主要用于柔软容易穿透的组织,如、胃肠道及心脏组织,穿过时损伤小。2.三角形缝针:适用于坚韧的组织,其尖端是三角形的,针身部分是圆形的。3.三角形角针:针尖至带线的部位皆为三角形,用于穿透坚韧难穿透的组织,如筋膜及皮肤等。 4.金属:这种金属皮夹,装人特制钉匣内,用特制持夹住金属皮夹,多用于缝合皮肤及矫形外科。 5.缝针:这一类型的针附于的两端,多用于血管吻合及管状或环形构造时,亦用于连续缝合,如肠道吻合和心脏手术时,有弯形和直形两种。 6.引线针:有手把,前端为扁圆钝弯形针尖及针身,深部组织血管时使用,不易割伤,便于操作,常用于肝脏手术时。 手术缝针的型号有5 X 12、6 X 14、7 X 17、8 X 20、9 X 24、9 X 34、10 X 28、11X 24 等。 选用以上各种类、各型号的缝针时,应选用大小不同的持针钳配搭,避免配搭不当造成针体弯曲或折断,影响手术进行。 医用缝线: 各种缝线在手术中为缝合各类组织和脏器,直到手术伤口愈合为止,又可结扎缝合血管,起止血作用。所有的缝线在人体组织内均为异物,都可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大小不同而已。选用缝线最基本的原则为: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各种缝线的粗细以号数与零数表明,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常用的有1#、4#、7#、10#;零数越多表示缝 线越细,常用的有1 /0?10/0。 1.医用丝线:分板线和团线两种。是外科广泛、基本使用的缝线。柔软强韧,容易操作。多用于缝合体内各种组织、脏器及血管等。在组织内反应小,但在体内不吸收而形成异物,手术感染后影响切口愈合。一般缝线多采用黑色,操作时易与组织分。板线常用型号为 “ 000” “ 0” “ 1” “4” “ 7、” “10号,线长60 cm或70 cm。团线型号与板线相同,目前有条件的医院已较少使用团线,已被一次性医用板线所取代。丝线不宜重复消毒使用,以免影响拉力。 2.无损伤缝线:分不可吸收和两种。 (1) 不可有线(尼纶线)”线”线。 锦纶(尼纶)线:即聚酚胺纤维缝线,系制成。抗及韧性皆强于丝线,在组织内反应小。型号有6/0—11/0,常用于血管”神经的吻合与修补,也用于输卵管吻合手术。 涤纶编结线:即聚脂缝线,这种缝线是除铜线外最强韧的缝线。一般由多股编织而成,抗张力强度高,常用于” 矫形外科肌腾修补及显微血管吻合手术。粗线有1?10号,细线有 2/0?6/0号,常用1 0号作减张缝合。 聚缝线prolene suture :又名,由丙烯聚合制成非惰性缝线,打结比尼纶线容易,抗强度高,多用于吻合血管神经等,有进口与国产两类,其型号有2/0?6/0。使用滑线打结 时,须将手打湿,防止拉断。 (2) 可吸收缝线:是目前较理想的一种缝线,是用聚羟基乙酸包膜的缝线,它有表面光 滑”吸收快”损伤小”组织反应小的点。其型号有0?9/0 及广等,带针。针有大”小”圆针与三角针之分,使用时应根据临床用途进行选择。常用于肠道、胆道、肌肉、、、腹膜等组织脏器的缝合,也用于眼科和烧伤整形科手术。 3.医用肠线: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均可吸收。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

单股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项目投资商业计划书范本(投资融资分析)

单股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项目投资商业计划书 xxx科技发展公司

单股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项目投资商业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投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项目市场研究 第四章项目规划分析 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第六章运营管理模式 第七章风险应对说明 第八章 SWOT分析 第九章项目进度说明 第十章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一章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项目综合结论

摘要 该单股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项目计划总投资12988.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992.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63%;流动资金1996.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37%。 达产年营业收入19001.00万元,总成本费用14273.52万元,税金及附加234.83万元,利润总额4727.48万元,利税总额5614.38万元,税后净利润3545.6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68.7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6.40%,投资利税率43.22%,投资回报率27.30%,全部投资回收期5.16年,提供就业职位267个。 认真贯彻执行“三高、三少”的原则。“三高”即:高起点、高水平、高投资回报率;“三少”即:少占地、少能耗、少排放。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单股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托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单股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19000.00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科技发展公司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x实业发展公司 四、项目建设背景 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把加快发展作为主题,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加速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该项目的建设,通过科学的产业规划和发展定位可成为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项目,有利于

非吸收外科缝线(带针不带针)产品技术要求瑞朗

非吸收外科缝线(带针/不带针) 结构组成:由缝线或者缝线和针组成,缝线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多股无涂层;缝合针采用符合GB/T4240-2009规定的30Cr13牌号材料制造 预期用途:供人体软组织的缝合、结扎用

2.1 缝线 2.1.1 外观 缝线表面应光滑,色泽一致,条干均匀,无污渍,无结头; 2.1.2抗张强度 应符合YY0167-2005表3中Ι类缝线对应的抗张强度要求; 2.1.3线径 缝线的线径应符YY0167-2005表2中相应型号缝线的规定; 2.1.4长度 缝线长度为920mm,尺寸误差应为±10mm; 2.1.5褪色 染色缝线的褪色试验应合格。 2.1.6缝线材质 缝线红外光谱的主要吸收峰应与标准对照谱图(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特征吸收峰相吻合。 2.2 缝合针 2.2.1外观 2.2.1.1针体:缝合针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针尖无弯钩,针孔和针槽应光洁居中,不得有毛刺或明显歪斜现象。缝合针与缝合线衔接后,针尾应光洁,不得有毛刺; 2.2.1.2三角刃口:三角刃口不得有卷刃、白刃或锯齿状; 2.2.1.3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Ra之数值应不大于0.8μm。 2.2.2物理性能 ; 2.2.2.1硬度:缝合针硬度不低于490HV 0.2 2.2.2.2缝合针针体应有良好的弹性; 2.2.2.3缝合针针体应有良好的韧性; 2.2.2.4针尖强度:缝合针针尖应无虚尖,针尖经规定的加力速度加载顶压后不得有弯钩。 2.2.3使用性能 2.2. 3.1刺穿力:应符合YY/T0043-2016中 4.3.1表2的规定; 2.2. 3.2切割力:应符合YY/T0043-2016中 4.3.2表3的规定;

《外科手术缝合方法图解》

《外科手术缝合方法图解》版

————————————————————————————————作者:————————————————————————————————日期: 2

《外科手术缝合方法图解》2012版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 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一、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 二、外科缝合法分类(6类10种缝合法) 1、单纯间断缝合法 ①一针一线缝合:用于缝合皮肤、筋膜、皮下组织、胃肠道。 ②8字缝合:分为外8字、内8字;两针交叉的间断缝合,适用于腱膜、肌腱和张力较大的组织及创面上较大出血点的缝合止血。 2、单纯连续缝合法 ①单纯连续缝合:缝线顺着伤口连续缝合,用于腹膜、大的裂口缝合 ②连续锁边缝合:连续缝合过程中每缝合一针均将线绕过针尖部的缝合,呈锁边拉紧。用于胃肠吻合、甲状腺切除后伤缘缝合,起对合及止血作用。 3、间断外翻缝合:缝合后使创缘外翻,用于皮肤、血管、输尿管吻合 ①横褥式缝合 ②直褥式缝合 4、连续外翻缝合:用于血管吻合。 5、间断内翻缝合:缝合后创缘呈内翻对合。 6、连续内翻缝合:从一切缘外面选针,同侧内面出针,越至对侧从外面进针,内面出针;一般用于胃肠吻合 ①连续内翻 ②荷包缝合

外科缝线的知识

外科缝线的知识 外科缝线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必备材料,从其他网站下载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理想的缝合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 1.通用性,即能适用于任何外科手术(当然还应顾及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上的差异); 2.无菌性; 3.无电解性、无毛细作用性、无过敏性及无致癌性; 4.如用不锈钢缝线,须无磁性; 5.易于操作; 6.组织反应轻微,不利于细菌生长; 7.打结时不致松开,缝线本身不致磨损或裂开; 8.不致在组织内收缩; 9.缝合目的达到后,能被吸收而仅引起轻微反应。 然而,由于这种理想的通用性缝线目前还不存在,所以外科医生必须选用尽可能接近理想而且具备以下特性的缝线: 1.抗张强度均匀,以利使用较细型号的缝线; 2.缝线的直径均匀而恒定; 3.无菌性; 4.柔韧性强,使操作方便、结扎安全; 5.不含刺激性物质或杂质,以利组织相容; 6.缝合结果可信任。 型号与抗张强度 型号表示缝合材料的直径。外科惯例公认,应选用能使组织安全对合的最细型号缝线,使缝合所致的创伤减至最低限度。缝线的型号以数字表示:"0"号以上,数码越大,缝线越粗,如3号粗于1号;从"0"开始,"0"号越多,直径越小,抗张强度亦越低。

缝线结的抗张强度是其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力度(以磅表示)。有关组织的抗张强度是外科医生选择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的先决条件。外科医生还应了解,缝线强度渐减和伤口抗张强度渐增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入材料所致的异物反应是否影响组织的愈合过程。一般公认,缝线的抗张强度不需超过组织的抗张强度,但至少应与其所缝的正常组织等强。 单纤维与多纤维缝线 单纤维缝线由单一纤维制成,在穿过组织时所遇阻力较小,且可避免细菌在上附着。由于这些品性,特别适用于血管外科。单纤维缝线易于打结。但在操作和结扎时必须谨慎从事,因折叠或卷曲都可能给缝线造成缺口或薄弱点,以致断裂。 可吸收性与不可吸收性缝线 可吸收性缝线是由健康哺乳动物的胶原或人工合成的多聚体制备而成。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是通过人体内酶的消化来降解缝线纤维。而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则先是通过水解作用,使水分逐渐渗透到缝线纤维内而引起多聚体链的分解;与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相比,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植入后的水解作用仅引起较轻的组织反应。 在缝线吸收过程的第一阶段,抗张强度呈线性渐进性减弱,此现象出现在术后开始几周内。第二阶段常与第一阶段相重叠,最终缝线基本消失(图1,图2)。 不可吸收性缝线体内不受酶的消化,也不被水解。其适用范围如下: 皮肤缝合,伤口愈合后即应拆除; 体腔内的缝合,将长留于组织内; 适用于对可吸收性缝线有过敏、疤痕体质或有组织肥大的患者; 用于固定除颤器、起搏器、药物释放器等暂时性装置。 各种缝合材料介绍 天然可吸收性缝线 外科羊肠线:可分为昔通肠线和铬化肠线。两者均由高度纯化的胶原加工而成。外科肠线的吸收速率取决于线的类型、组织类型、组织状况以及患者的全身状态等。外科肠线可用于感染伤口的缝合,但此时其吸收速率明显加快。 普通外科肠线吸收迅速。术后抗张强度仅能维持7-10天,并在70天内被完全吸收。肠线经铬盐溶液处理后称为铬化肠线,可对抗机体内各种酶的消化作用,使吸收时间延长至90天以上。 合成的可吸收性缝钱

手术缝线的选择原则及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

在外科医生所面临的诸多抉择中,不同手术所需缝线的选择也是关键性问题之一。当然,外科医生的个人偏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影响愈合的各种患者因素、所涉及组织的特性及可能发生的术后并发症都将影响缝线的最终选定。种类繁多的缝合材料可能使人们在作选择时感到无所适从。遂简单总结了相关的原则与资料,希望园子的战友们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共同谈下我们的手术中最基本的工具:缝线的使用。 一、外科缝线的选择原则 1、伤口达到最大强度时,就不再需要缝线。因此: ▲须用不吸收缝线或时效较长的可吸收缝线来缝合愈合缓慢的组织(如皮肤、筋膜、肌腱等);▲选用可吸收性缝线来缝合愈合较快的组织(如胃、结肠、膀胱等)。 2、组织内存在异物可使污染转变为感染。因此: ▲在缝合污染伤口时,避免使用多纤维缝线; ▲改用单纤维缝线或可吸收性缝线。 3、在强调美观的部位,应注意精确而又较长时间地对合组织,避免应用各种刺激物。因此:▲使用最细的、无反应的单纤维缝合材料(如尼龙、聚丙烯); ▲尽可能同时缝合皮下组织; ▲如情况许可,应用无菌皮肤对合胶带。 4、在高浓度类晶体溶液内,任何异物都可能促使沉淀和结石形成。因此: ▲在泌尿道和胆道手术中,应使用可吸收性缝线 5、关于缝线型号的选择: ▲使用与缝合组织天然强度相匹配的最细缝线; ▲如创口在术后有遭受压力突然增高的危险,就应加用减张缝线。一旦这种危险消除,即可拆除减张缝线。 二、手术缝线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与选择 ▲胃肠道 吻合口漏是胃肠道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可导致局灶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作吻合时缝线不应结扎过紧,因可致吻合口水肿和硬化,或切入组织而引起渗漏。可选用单层或双层缝合。单层缝合时,取针距间隔6毫米的间断缝合,可从粘膜下层进针,穿过肌层,穿出浆膜层。连续缝合应较间断缝合更为紧密,因缝线一旦断裂,整个缝合处都将分离。 许多外科医生习惯用双层缝合法,即在浆膜层再加上一层间断缝合。可吸收性Vicryl缝线、Monocryl缝线、PDSⅡ缝线、铬化肠线等均可用于双层缝合法中的第二层缝合;也可选用丝线。 内翻、外翻或对接缝合技术各有适用范围,但又都存在不足之处。外科医生必须小心地将缝线穿过最堪依赖的粘膜下层。即使缝合技术非常完美,有时也难兔会有渗漏发生。邻近的大网膜常参与使病变局限化的天然防御机制。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I C S11.040.30 C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 Y1116 2020 代替Y Y1116 2010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A b s o r b a b l e s u r g i c a l s u t u r e 2020-02-26发布2021-03-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4.6.3含水量为推荐性条款,其他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条款三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Y Y1116 2010‘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标准的不适用范围(见第1章); 修改了缝线分类(见第3章,2010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外观的要求(见4.1.1,2010年版的4.1.1); 增加了转换的线径单个值的表述(见表2,2010年版的5.2.3); 修改了断裂强力和连接强力的名称(见4.3和4.4,2010年版的4.3和4.4.1); 删除了缝针的要求(见2010年版的4.4.2); 修改了缝线长度的要求(见4.5,2010年版的4.5); 修改了含水量要求(见4.6.3,2010年版的4.6.3); 增加了染色缝线的标示要求(见4.6.4); 修改了生物学评价的描述(见4.8和5.8,2010年版的4.7和5.7); 修改了线径试验方法(见5.2的附录A,2010年版的5.2和附录B); 修改了断裂强力和针线连接强力的试验方法(见5.3和5.4的附录B,2010年版的5.3和5.4.1); 修改了可溶性化合物试验方法(见5.6.1.1,2010年版的5.6.1.1); 修改了重金属试验方法(见5.6.2.1,2010年版的5.6.2.1); 修改了含水量试验方法(见5.6.3的附录C,2010年版的5.6.3和附录C); 修改了褪色试验方法(见5.6.4的附录D,2010年版的5.6.4); 修改了型式检验(见第6章,2010年版的第6章); 修改了标签二说明书(见第7章,2010年版的第7章); 修改了缝线贮运条件和有效期(见8.5,2010年版的8.2和8.3)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三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三 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外科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94)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二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二淮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二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延青二黄书泽二陆广恒二史志刚二王凤才二姚瑶二高柏二时洋二张乃明二胡煜雯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 BC48002 1989; Y Y91116 1999; Y Y1116 2002; Y Y1116 2010三

非吸收性外科缝线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非吸收性外科缝线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2. 性能指标 2.1 外观 2.1.1 缝线表面应光滑,条干均匀,无污渍,无结头。多股缝线表面应有涂层。 2.1.2 若缝线带针,针线链接处应光滑、无毛刺。 2.2 线径 缝线的线径应符合规定 2.3抗张强度 缝线的抗张强度见表2

若针线带针,其针线链接强度见表3 染色缝线的褪色试验应合格。 2.6 长度 缝线的长度应不小于标示长度的95%,单根缝线的长度应不大于3.5m。2.7 缝针 若缝线带针,缝针应符合YY0043 中使用性能、物理性能和外观(除弹机孔嵌线)的要求。 2.8 无菌 缝线应无菌。 2.9 环氧乙烷残留量 若缝线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环氧乙烷灭菌的残留量应不大于250ug/g。 2.10 生物学评价 2.10.1 热原 缝线应无热原。 2.10.2 血液相容性 缝线的血液相容性试验,溶血率不大于5%。 2.10.3 细胞毒性 反应不大于 1 级。 2.10.4 遗传毒性 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和数量以及对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影响,不应

有毒性变化反应。 2.10.5 植入 炎性细胞反应程度和纤维囊腔形成程度应符合GB/T 16175-2008中12.9 的规定。 2.10.6 致敏 应无致敏。 3. 检验方法 3.1 外观 在正常光照下目测或借助5倍放大镜观察,应符合2.1.1,2.1.2的规定。3.2 线径 3.2.1 试验装置 线径测量仪,最小分度值0.002mm,压脚与基准面的平整度在0.005mm之 内,且互相平行,压脚直径为10mm~15mm之间,基准面的直径应不小于压 脚的直径,压脚加在缝线上的负载在90g~210g之间。 3.2.2 试验程序 3.2.2.1 从包装中取出缝线后,不经拉伸,应马上进行线径的测量。若缝线用液体 包装,试验必须在缝线从液体中取出后2min内完成。 3.2.2.2 把缝线的一端固定在线径测量仪上,同时,缝线的另一端应施加一定的 张力。张力的大小根据缝线的规格,取表2中Ⅰ类缝线抗张强度值的二 分之一。对于金属缝线,最大张力不大于常规规格为3的Ⅰ类缝线抗张 强度的二分之一。 3.2.2.3 使线径测量仪的压脚,轻轻地落在缝线上,测量每根缝线约四分之一、 二分之一、四分之三长度的三个点处的线径。如果测量的缝线是常规 规格大于3-0的编织缝线,应把缝线转过角度90°后,再次测量这三 个点,对每一点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线径。 3.2.3 试验结果 比较缝线每一点的线径,应不小于上一个较小规格线径范围的中间值,不 大于下一个较大规格线径范围的中间值;线径的平均值应符合2.2的规定。 3.3 抗张强度 3.3.1 试验设备 材料试验机 3.3.2 试验条件 拉伸速度为300mm/min,试验标距为125mm~130mm。 3.3.3 试验程序 取长约200mm的样品,打一个单结,将样品夹在材料试验机上,结应位于两夹头的中间,并使夹具间的缝线绷紧。对于常规规格小于8-0的缝线以及常规规格大于2-0的Ⅲ类缝线应不打结,直接进行试验。 3.3.4 试验结果 比较单根缝线的抗张强度,应不小于表2中规定值的一半。抗张强度平均 值应符合2.3的规定。 3.4 针线连接强度 3.4.1 试验设备及条件 试验设备及条件同3.3.1,3.3.2 3.4.2 试验程序

缝线选择

理想的逢线应有优良的抗张强度;打结的牢固性;易于操作;引起的炎症反应最小;能够抗感染;愈合后创面的强度一旦能替伤口缝线的强度,逢线就应逐渐被吸收。然而任何一种逢线都不能完全具备这些特点。 选择创面缝线时要考虑创面的张力、缝合的组织层次、创面的部位、美容的考虑等等。 理想的创面闭合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1.术前伤口精确的标记,如果是巨大皮瓣需用U形钉暂时固定皮瓣以确保适当的调整。对于小的创面则不需要标记,可用皮肤拉构来延长并调整皮缘。 2.网状真皮层是胶原沉积的一个特殊区域,这些胶原对瘢痕最后的形状有重要影响。此层张力应尽可能减少。如果选择可吸收缝线来缝合此层,就应选择伤口最初愈合期间可保持这种张力的缝线。否则伤口边缘分离导致较宽的瘢痕。 3。创面的闭合应使皮缘对合轻度外翻,否则重塑期瘢痕会向下收缩造成伤口闭合部位向下凹陷。垂直或水平褥式或U形缝合均易达到创缘外翻。 4。瘢痕下的不规则可引起术后不适,这主要是由于皮下缝合时没有将可吸收缝线的节置于皮下深层所致。选择皮下连续缝合,缝合末用胶带将缝线粘在皮肤上,从而皮下不留线结,避免术后的不适,同时皮下连续缝合可以节省时间,其安全性较好。 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缝线的作用是不同的: 创面愈合分三个阶段, 在酶作用阶段,创面的硬结及肿胀与最初的炎症反应相关。创面缝合后4~5天,伤口主要依靠缝线来维持创缘的位置及创面的闭合。 增生阶段(术后5~42天),成纤维细胞开始产生使创面快速获得抗张强度的胶原,尽管创面的强度不断增加但缝线在防止伤口裂开中仍起着重要作用。此阶

段的早期,缝线完整性的丧失(如逢线的吸收)可使较高张力创缘之间的裂隙增宽,从而使瘢痕形成明显。 最后塑形阶段(成熟阶段)从术后42天到术后1年,随着胶原纤维进一步交联,创面不断获得强度。在这个阶段,大多数的可吸收缝线已经溶解吸收,对瘢痕的形成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因此选择可吸收逢线时缝线张力的丧失应该等于或低于伤口通过胶原的沉积、交联获得的张力。粗线其抗张力的强度较大,细线侧相反,在保证创面充分闭合的情况下也要考虑逢线的粗细,在某些情况下不必要的粗线缝合可留下较大且明显的瘢痕,而用细线缝合较为肿胀的组织则可能切断肿胀的组织而没有起到将肿胀的组织缝合到一起的作用。在保证伤口闭合严密,张力不大的情况下,缝线越细越好,至少病人看着心里会舒服些。但实际情况是,缝线过细,则拉力不够大,往往打结后导致伤后张力过大甚至断裂。所以一般常用0或5-0的线闭合创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充分皮下减张的情况,皮肤的缝合通常使用细线,其在美观上比使用粗逢线更为重要。 一)手术缝针 一般手术缝针分针尖、针身及针孔(针眼)。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弯形、半弯形及直形。各类缝针亦属于精密器械。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脏器及血管等的脆弱度,选用时必须注意针尖的锐利度及针眼的大小。避免造成组织的创伤;依组织脏器部位的深浅,选用时注意缝针的弯曲角度。三角形缝针穿过组织时易撕裂组织,故多用在坚韧的结缔组织和皮肤。现在用的缝针种类很多,将目前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 1.圆形缝针:主要用于柔软容易穿透的组织,如腹膜、胃肠道及心脏组织,穿过时损伤小。 2.三角形缝针:适用于坚韧的组织,其尖端是三角形的,针身部分是圆形

非吸收性外科缝线产品技术要求deyida

非吸收性外科缝线 适用范围:本产品供人体软组织的缝合、结扎用。 1.1非吸收性外科缝线(以下简称缝线)型号划分及说明见表1。 表1 缝线型号及划分说明 1.2 缝合针规格示例如下: 注1:表示直形针规格时,弧形可省略。 1.3 缝合针的形式、弧形、针孔示意图见图1。

图1 缝合针的形式、弧形、针孔示意图 1.4 缝线规格示例见表2。 表2 规格示例 例:1)○14×28,2,1000表示:缝合针形式为圆、弧形为直形、直径为1.4mm、针长为28mm;缝线为2号线,缝线长为1000mm。 2)△1/2弧●14×17,2,1000表示:缝合针形式为正三角、弧形为1/2弧、直径为1.4mm、弦长为17mm;缝线为2号线,缝线长为1000mm。 1.5 缝线的型号规格详见附录A。 1.6 产品结构组成 非吸收性外科缝线(简称缝线)由缝合针和缝线组成。根据缝线带针的数量及缝线的型式,产品分为FⅡ01、FⅡ02、FⅢ三种型号。缝合针由符合GB/T 4240-2009

《不锈钢丝》标准规定的30Cr13或40Cr13材料制成; 缝线的材质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 2.1 表面质量 2.1.1 外观 2.1.1.1缝合针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针尖无弯钩,针孔和针槽应光洁居中,不得有毛刺或明显歪斜现象。 2.1.1.2三角针刃口不得有卷刃、白口及锯齿状。 2.1.1.3 缝线表面应光滑,条干均匀,无污渍,无结头。 2.1.1.4 若缝线带针,针线连接处应光滑、无毛刺。 2.1.2 表面粗糙度 缝合针表面粗糙度Ra之数值应不大于0.8μm。 2.2 尺寸 2.2.1 缝线线径应符合YY0167-2005表2中的要求。 2.2.2 缝线的长度应不小于标示长度的95%,单根缝线的长度应不大于 3.5m。 2.3 物理性能 2.3.1 硬度:(普通孔)缝合针硬度应≥520HV0.2,(无眼针)缝合针硬度应≥490HV0.2。 注:针体直径或宽度≥0.2mm的缝合针适用。 2.3.2 缝合针应有良好的弹性。 2.3.3 缝合针应有良好的韧性。 2.3.4 缝线的抗张强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缝线的抗张强度单位:N

外科缝合手法图文讲解

缝合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 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 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 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岀。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 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 1 / 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步骤(1 )进针;(2)拔针;(3)岀针;(4)夹针 缝合的基本原则 ⑴.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 ⑵.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 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 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⑶.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 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 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投资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投资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投资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说明 该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项目计划总投资7201.8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5796.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49%;流动资金1405.29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19.51%。 达产年营业收入11771.00万元,总成本费用9011.00万元,税金及附 加132.26万元,利润总额2760.00万元,利税总额3272.95万元,税后净 利润2070.0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202.9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8.32%,投资利税率45.45%,投资回报率28.74%,全部投资回收期4.98年,提供就业职位188个。 坚持应用先进技术的原则。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项目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在项目产品生产技术设计上充分 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操作安全性。采用先进适用的项目产品生产工艺 技术,努力提高项目产品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在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的同时,做好项目投资费用的控制工作,以求 实科学的态度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努力 提高项目承办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使企业完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境地。 ......

主要内容:项目总论、背景和必要性研究、项目市场分析、产品规划及建设规模、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项目工程方案分析、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环境保护、项目职业安全管理规划、风险评价分析、节能可行性分析、项目进度说明、项目投资计划方案、项目经济效益可行性、项目结论等。

非吸收外科缝线(带针 不带针)产品技术要求北京瑞朗泰科

非吸收外科缝线(带针/不带针)适用范围:供人体软组织的缝合、结扎用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见附录A 2.1 缝线

2.1.1 外观 缝线表面应光滑,色泽一致,条干均匀,无污渍,无结头; 2.1.2抗张强度 应符合YY0167-2005表3中Ι类缝线对应的抗张强度要求; 2.1.3线径 缝线的线径应符YY0167-2005表2中相应型号缝线的规定; 2.1.4长度 缝线长度为920mm,尺寸误差应为±10mm; 2.1.5褪色 染色缝线的褪色试验应合格。 2.1.6缝线材质 缝线红外光谱的主要吸收峰应与标准对照谱图(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特征吸收峰相吻合。 2.2 缝合针 2.2.1外观 2.2.1.1针体:缝合针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针尖无弯钩,针孔和针槽应光洁居中,不得有毛刺或明显歪斜现象。缝合针与缝合线衔接后,针尾应光洁,不得有毛刺; 2.2.1.2三角刃口:三角刃口不得有卷刃、白刃或锯齿状; 2.2.1.3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Ra之数值应不大于0.8μm。 2.2.2物理性能 2.2.2.1硬度:缝合针硬度不低于490HV ; 0.2

2.2.2.2缝合针针体应有良好的弹性; 2.2.2.3缝合针针体应有良好的韧性; 2.2.2.4针尖强度:缝合针针尖应无虚尖,针尖经规定的加力速度加载顶压后不得有弯钩。 2.2.3使用性能 2.2. 3.1刺穿力:应符合YY/T0043-2016中 4.3.1表2的规定; 2.2. 3.2切割力:应符合YY/T0043-2016中 4.3.2表3的规定; 2.2. 3.3针线连接强度:应符合YY0167-2005中 4.4表4的规定。 2.2.4材料 针的材料符合GB/T4240-2009规定的30Cr13牌号材料。 2.2.5耐腐蚀性能 针应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其表面状态应不低于YY/T0149-2006中b级的要求。 2.2.6尺寸 针的尺寸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2.3环氧乙烷残留量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应≤10μg/g。 2.4无菌 产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应无菌。

几种常见的外科缝合方法

几种常见的外科缝合方法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 1.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⑴、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⑵、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连续缝合法 ⑶、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法 ⑷、8字缝合: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两种8字缝合法 ⑸、贯穿缝合法: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2.内翻缝合法: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外面保持平滑。如胃肠道吻合和膀胱的缝合。 ⑴、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伦孛特(Lembert)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缝合浆肌层。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

⑵、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何尔斯得(Halsted)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⑶、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又称库兴氏(Cushing)缝合法,如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 ⑷。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康乃尔(Connells)缝合法,如胃肠道全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全层内翻缝合法 ⑸、荷包缝合法:在组织表面以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时将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有利于愈合。常用于胃肠道小切口或针眼的关闭、阑尾残端的包埋、造瘘管在器官的固定等。 荷包缝合 ⑹、半荷包缝合法:常用于十二指肠残角部、胃残端角部的包埋内翻等。 半荷包缝合(十二指肠残端下角包埋) 3.外翻缝合法:使创缘外翻,被缝合或吻合的空腔之内面保持光滑,如血管的缝合或吻合。 ⑴、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如松驰皮肤的缝合。 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 ⑵、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如皮肤缝合。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指导原则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一、前言 二、适用范围 三、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二)研究资料 (三)生产制造信息 (四)产品的风险分析资料 (五)产品技术要求

(六)产品的注册检验报告 (七)临床评价 (八)产品说明书和标签 四、名词解释 五、参考文献 六.起草单位 七.编制说明 ………………………………………………………….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旨在帮助和指导申请人对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产品注册申报资料进行准备,以满足技术审评的基本要求。同时有助于审评机构对该类产品进行科学规范的审评,提高审评工作的

质量和效率。 本指导原则是对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一 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申请人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 但不包 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 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它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 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所涉及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以下简称“可吸收缝线”)是由健康哺乳动物的胶原或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加工而成,可被活体哺乳动物组织吸收。涵盖的材料包括聚乙醇酸()、乙交

非吸收性外科缝线产品技术要求rejing

非吸收性外科缝线 适用范围:非吸收性外科缝线供人体组织的缝合、结扎用,经环氧乙烷灭菌,一 次性使用。 1.1产品组成 非吸收性外科缝线由蚕丝制成。分为带针和不带针两种。 1.2 型号规格 表1 非吸收外科缝线型号表 型号USP规格线长(cm)染色针结构 DC-7740 5/0 45 黑色反角针 3/8 弧 12 MM 多股,石蜡涂层DC-7760 5/0 75 黑色传统角针 3/8 弧 16 MM 多股,石蜡涂层DC-0388 5/0 45 黑色反角针 3/8 弧 16 MM 多股,石蜡涂层DC-0208 4/0 45 黑色反角针 3/8 弧 16 MM 多股,石蜡涂层DC-0210 4/0 45 黑色反角针 3/8 弧 18 MM 多股,石蜡涂层DC-0400 4/0 45 黑色反角针 3/8 弧 24 MM 多股,石蜡涂层DC-0212N 3/0 75 黑色反角针 3/8 弧 26 MM 多股,石蜡涂层DC-0211 2/0 45 黑色反角针 3/8 弧 26 MM 多股,石蜡涂层DC-420 4/0 75 黑色圆针 1/2弧 20MM 多股,石蜡涂层DC-326 3/0 75 黑色圆针 1/2弧 26MM 多股,石蜡涂层DC-226 2/0 75 黑色圆针 1/2弧 26MM 多股,石蜡涂层DC-231 2/0 75 黑色圆针 1/2弧 31MM 多股,石蜡涂层DC-131 1 75 黑色圆针 1/2弧 31MM 多股,石蜡涂层DG-846NC 0 60×15 黑色不带针多股,石蜡涂层DG-845NC 2/0 60×15 黑色不带针多股,石蜡涂层DG-849NC 5/0 60×15 黑色不带针多股,石蜡涂层DG847NC 4/0 60×15 黑色不带针多股,石蜡涂层DG844NC 3/0 60×15 黑色不带针多股,石蜡涂层 1.3型号规格划分及说明:

外科手术缝合线怎样分的型号

外科手术缝合线怎样分的型号.doc 手术缝合线 - 概述 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一般可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两大类: 手术缝合线 - 一、可吸收线 可吸收缝合线根据材质及吸收程度不同又分为:羊肠线、化学合成线(PGA)、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 1、羊肠线:取材于健康动物羊肠羊所制成,含有胶原成分,所以缝合以后不需要进行拆线。医用肠线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均可吸收。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的粗细及组织的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吸收,但患者个体差异性影响吸收过程,甚至不吸收。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使用方便。 (1)普通肠线:用羊肠或牛肠粘膜下层组织制作的易吸收缝线。吸收快,但组织对肠线的反应稍大。多用于愈合较快的组织或皮下组织结扎血管和缝合感染伤口等。一般常用于子宫、膀胱等粘膜层。 (2)铬制肠线:此肠线系铬酸处理制成,可减慢组织吸收速度,它造成的炎症反应比普通肠线少。一般多用于妇科及泌尿系统手术,是肾脏及输尿管手术常常选用的缝线,因为丝线会促进形成结石。使用时用盐水浸泡,待软化后拉直,以便于手术操作。 2、化学合成线(PGA、PGLA、PLA):采用现化化学技术制成的一种高分子线型材料,经抽线、涂层等工艺制成,一般60,90天内吸收,吸收稳定,由于有化学成分参与,吸收仍不完全。 3、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取材于特种动物獭狸肌腱部位,纯天然胶原蛋白含量高,生产工艺不经化学成分参与,具备了胶原蛋白应有的特性;为目前真正意义

上的第四代缝合线。具有吸收完全、抗拉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促进细胞生长等等。根据线体粗细一般8-50天完全吸收,且吸收稳定可靠,无明显个体差异。 手术缝合线 - 二、不可吸收线 即不能够被组织吸收的缝合线,所以缝合后需要拆线。具体拆线时间因缝合部位及伤口和患者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当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异常情况时: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对营养不良、切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可考虑适当延长拆线时间。青少年可缩短拆线时间,年老、糖尿病人、有慢性疾病者可延迟拆线时间。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遇有下列情况,应延迟拆线: 1.严重贫血、消瘦,轻度恶病质者。 2.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者。 3.老年患者及婴幼儿。 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部切口应延迟拆线。 手术缝合线 - 三、缝合线物理性质 缝线直径(粗细) 选用缝线最基本的原则为: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各种缝线的粗细以号数与零数表明,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缝线的直径单位是毫米,常以几个0来表示。缝线越细,0的个数越多。例如,6个0的尼龙线要比4个0的尼龙线细。但实在际粗细取决于缝线的材料。比如同样5个0,肠线要比聚丙烯合成线(ProleneTM)粗。关于粗细方面选择的原则是,在能够承受伤口张力的条件下,选择尽可能细的缝线。 抗张强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