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华中师大精品课程介绍

华中师大精品课程介绍

华中师大精品课程介绍
华中师大精品课程介绍

华中师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级精品课基本情况介绍

一、教学队伍情况

1、学缘结构:本课程组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相当于研究生学历,其中,双学位1人,硕士1人,博士3人(含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1人,学缘结构较优。

2、知识结构:课程组7位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老师,也有专攻法律的老师,还有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历史研究的教师。

3、年龄结构:本课程组教师50岁以下教师占100%,平均年龄为38周岁,是一支年富力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队伍。

4、职称结构:课程组7位教师全都是高级职称,1人教授、6人副教授。

5、师资配备情况:每学期都有2名助教进行辅导教学。

6、教学科研获奖情况:近5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教学工作优秀一、二、三等奖5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获得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3项,在CSSCI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二、教学内容

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根据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印发《〈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通知文件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层次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守法意识和护法意识。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着三个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课程内容,分为九个专题,即九大知识模块:第一专题:绪论:论做“人”,对应3学时;第二专题: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对应6学时;第三专题: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应6学时;第四专题: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对应6学时;第五专题: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对应6学时;第六专题: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对应6学时;第七专题:三大社会生活,遵守道德法律,对应9学时;第八专题: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对应3学时;第九专题: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对应6学时。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中央16号文件、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教社政[2005]9号文件的通知精神,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民主法制教育,重点掌握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刑法和民法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维权意识和守法意识,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解决办法是:加大课程投入,增加专题讲授时间;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行课外调研,凸显知行合一。

4、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达到教学教育的双重目标,必须坚持“两个课堂并举”,精心设计和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益补充。教社政[2005]5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教社政[2005]9号文件强调把加强

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高等学校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之中,规定学时和学分。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强实践教学,我们把其纳入到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中,规定实践课时,确定实践方案,指导学生以校园、寝室为践行场所、以班会为基本形式,进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并建立了以寝室为阵地,向班级、校园、社会辐射的四级网络践行体系。我们还把实践教学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并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以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在教学理念上,倡导“以生为本”

一门课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取决于这门课是否满足学生主体人格发展的需要。为此,在课程建设上,我们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课堂为主,以育人为本,以实效为重”的课程建设的总体策略,提出了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的“四点原则”;即把握学生主体需要的根本点,注重对学生功利目标的引导;把握学生主体接受的兴趣点,注重知行合一;把握学生主体学习的兴奋点,注重乐学情境的创设;把握学生主体情感的激发点,注重生命的自主体验。

2、在教学模式上,实行专题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首先要处理好如下两对关系:即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关系。我们在坚持教育部“一纲一本”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变教材的章节式为教学的专题式,提出了“课前预习寻找知识点,课外读报发现热点,教师讲授分析重点,课堂参与辩论焦点,课后研究攻破难点”的讲授性和研究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在教学方法上,实行特色化教学与自主性、参与式学习

学生品德形成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和统一性,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做到促其知、动其情、炼其志、笃其信、导其行,最终养其性,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为此,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我们坚持教师积极启发引导与学生自觉求知践履的统一,提高思想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的统一,课堂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的统一,实行了富

有特色和成效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有“导课、插课、结课”结合法、五分钟讲坛法、话剧表演法、角色扮演法、原著研读交流法、研究性教学等等。

例如:“研究型教学”是为了改变以往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即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研究型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研究性教学”运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选择一些既有理论性、又具现实性的研究课题,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运作的具体模式是解读教材——探究发现——确立课题——研究学习——成果展示——总结评价——课后延伸。由于课题的研究需要翻阅书籍、查找资料、问题咨询、论文写作等,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过程。我们的研究性教学一般适用的学生规模是60人以内。实施两年,效果很好。2007级英语系一学生评价道:“我认为这种课堂模式比照着教材读书讲道理的课堂模式好,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后者那样的填压教学,习惯了背书本,却忘了学会思考,感觉自己都没有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了,书本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的这种教学能够使我重新学会思考,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不再为了考试而学,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4、在教学手段上,坚持言传身教与媒体演示并举,科技含量与人文修养并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传授上的一门怡情、养性和导行的课程,充满了强烈的情绪感染和人文关怀,教师通过析理、正己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践行活动可以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采用传统的“言传手写”方式,发挥教师的理论逻辑魅力、人格激励魅力、言语感染魅力,在做好传授知识的“经师”的同时,更做好引路学生的“人师”;同时也积极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开设精品课网站,利用音像资料图文并茂的特点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已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双管齐下,效果明显,学生普遍反映“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5、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知识与能力、认知与践行、课内与课外”三位一体的“双考核”模式

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注重教学改革的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我们实行“双考核”制度,即把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结合起来,平时考核主要包括“期中课程论文、课堂讨论、活动参与程度和表现、社会实践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主要是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在题型安排方面,既注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更注重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四、教学效果

1、专家与督导评价

湖北省教学督导员汪成英教授在听了课程组七位老师的课后,对各位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思想品德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敬业精神都很强,讲课有激情、很投入,条理清晰,对学生启发很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思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两课”专家组成员梅荣政教授曾听过本门课程教师的讲课,他的评价是“观点正确、全面,思想导向性好,能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把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认识和人们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紧密结合,讲课既生动,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疑难问题条分缕析,丝丝入扣,让人心悦诚服。”

2005年元月7日教务处组织的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认为:“总的说来,大学生认为公共课教学很重要,对自己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有的学生说,开始认为上《思想道德修养课》没有什么用,但上了几节课后就改变了想法,受益非浅。”

2007年11月,精品课检查组的主要成员,华中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邓猛教授听了梅萍老师的“人际交往”一节课后,评价为:“梅萍老师讲课有激情,富于感染力,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有效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敢于创新,讲课内容充实,能够结合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以启迪与思考。梅萍老师教学风格独特,富于热情,长于思考,是一名有思想、有方法、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

2009年3月12日,“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试评估”湖北省专家组成员,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柏才教授听了梅萍老师的“爱国主义”一节课后,评价为:“梅萍教授备课认真,授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讲授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师生互动,课堂活跃。学生能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

2009年3月12日,“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试评估”湖北省专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生科院分党委书记王茂胜教授听了李芳老师的“爱国主义”一节课后,评价为:“李芳老师准备充分,教态自然,内容娴熟,表达清晰,普通话优美,尤其是李老师讲课富有激情,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材料引述恰当贴切,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能结合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校内学生的评教指标与评价结果

评教指标是: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里面又分为许多具体考核内容。

五、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专题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我们提出了具有华师特色的“一一二二教学模式”。即“一手一线,二点二突出”。“一手”是:以专题教学为抓手;“一线”是:以培养和加强大学生道德意识、法制观念为主线;“二点”是:以课堂实效为重点;以提高学生“抬头率”和“点头率”为亮点;“二突出”是: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以德育人”的教育功能。

2、以案说法,以法析理,案理结合,生动活泼

3、讨论辩论,践行体验,注重感悟,方法多样。

六、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实施才刚刚起步,怎样保证全校学生都有效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2、对行为考核的机制研究还不够,如何建立健全考核机制,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行统一”,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还待进一步的探讨。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的有机结合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华中师大精品课程介绍

华中师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级精品课基本情况介绍 一、教学队伍情况 1、学缘结构:本课程组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相当于研究生学历,其中,双学位1人,硕士1人,博士3人(含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1人,学缘结构较优。 2、知识结构:课程组7位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老师,也有专攻法律的老师,还有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历史研究的教师。 3、年龄结构:本课程组教师50岁以下教师占100%,平均年龄为38周岁,是一支年富力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队伍。 4、职称结构:课程组7位教师全都是高级职称,1人教授、6人副教授。 5、师资配备情况:每学期都有2名助教进行辅导教学。 6、教学科研获奖情况:近5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教学工作优秀一、二、三等奖5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获得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3项,在CSSCI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二、教学内容 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根据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印发《〈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通知文件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层次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守法意识和护法意识。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着三个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课程内容,分为九个专题,即九大知识模块:第一专题:绪论:论做“人”,对应3学时;第二专题: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对应6学时;第三专题: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应6学时;第四专题: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对应6学时;第五专题: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对应6学时;第六专题: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对应6学时;第七专题:三大社会生活,遵守道德法律,对应9学时;第八专题: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对应3学时;第九专题: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对应6学时。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中央16号文件、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教社政[2005]9号文件的通知精神,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民主法制教育,重点掌握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刑法和民法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维权意识和守法意识,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解决办法是:加大课程投入,增加专题讲授时间;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行课外调研,凸显知行合一。 4、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达到教学教育的双重目标,必须坚持“两个课堂并举”,精心设计和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益补充。教社政[2005]5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教社政[2005]9号文件强调把加强

长江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长江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建设规划 所属单位(院):长江大学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课程负责人:雷儒金教授 建设日期:2006.10---2009.10 二○○七年三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概况 (3) 二、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6) 三、课程建设的目标与特色 (6) 四、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6) 五、课程建设进度安排表 (9) 六、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计划 (1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教育部“5号文件”)和中宣部教育部“9号文件”中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的指示精神,学校党委历来就高度重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建设工作。早在1988年就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课程作为校级优质课程加以立项建设;1998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2002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又被省教育厅批准“省级优质课程”。此门课历经变迁,现在定名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为早日将《概论》课程建成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现作出如下规划: 一、课程建设概况 本《概论》课程1998年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200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省级优质课程”,2006年申请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为政法学院副院长雷儒金教授。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概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一直受到党中央、教育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①中央对《概论》课程的重视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伊始,教育部就在各高校开设新马克思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简史)等课程。此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课程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而逐步调整完善。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步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 1986年3月,国家教委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精神,将高校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老三门”(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改为“新四门”(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998年4月经政治局常委批准,通过了“两课”课程设量新方案即“98方案”,共8门课程。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5门课程。 200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发16号文件,提出包括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要加强宏观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有明显改善,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根据16号文件精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5号文件”,提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 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又下发“9号文件”,确定了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即“05方案”,将思想政治政府课确定为四门,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5年5月,湖北省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研究生精品课程介绍

研究生精品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机器学习课程代码:0700001选课人数:68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授课教师:李侃育人要点成效简介 教师风范(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成就和创新事迹,300字) 李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际期刊NLPR主编、IJCIS 编委。目前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及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973课题、863重大和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部级项目,获得了多项国防科技进步奖和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在TKDE等国内外期刊、IJCAI、ACM MM等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近百篇,发明专利近20项。出版了教育部和北京市精品教材、获得了T-more优秀教师奖、迪文优秀教师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教学奖励。 价值塑造(如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500字) 建立教学为主导、科研为支撑、产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机器学习”人才培养体系,强调机器学习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1.“机器学习”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遵循:“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强化+四个训练”的模式。以机器学习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坚持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实行实践教学、机器学习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三个强化,落实不同层次的四个实践训练。 2.建立了基于激励机制的“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将创新性思维训练融于“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模式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等思维能力。 3.设计了“分层+分系列+分专题”的创新实践活动 它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依据课程的内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设计实践活动。创新活动与研究方向有机结合,增强教学与研究的相辅相承的关联。 本课程建设重在将机器学习的研究问题及与课程相关的最新前沿热点研究问题引入到的教学内容中。注重以研促教的执行路线;注重于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具体体现为专业知识的积累,创新思维的提升,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强化等。 知识教育(如教学内容等,特别是科教融合或产学融合,500字) 本课程教学团队采用科教融合,将创新性思维训练融于“研讨式+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模式,着重培养研究生“机器学习”创新性思维。

【精品】精品课程高校工资系统详细说明(送源代码和数据库)

..................................................................... ..................................................................... ................................................... 五、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编写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项目背景.....................................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参考资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 2.总体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需求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软件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3.程序描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功能......................................... 错误!未指定书签。

《计算机网络》院级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计算机网络》院级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一、课程介绍: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Internet网络的飞速发展,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网络通信技术也变得更加重要。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在全面讲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ISO/OSI来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做法,以Internet的TCP/IP体系结构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还对ATM、帧中继、xDSL、千兆以太网、IP组播技术、无线局域网等比较新的技术进行了介绍。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程还增加了IP地址、掩码(MASK)、变长掩码(VLSM)、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CIDR)和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配置和使用交换机、路由器。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由ISO/OSI体系结构、X.25公用数据网、ATM、帧中继、TCP/IP协议簇、局域网和网络互联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系统地掌握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ISO OSI/RM和TCP/IP体系结构的有关理论、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主要协议的操作原理和有关标准、IEEE局域网标准及其应用、IPv4、IPv6和网络互联的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标准的掌握,并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亦是我们申请精品课的原因。 2、师资队伍:队伍结构、主讲教师、师资培养 一支理论水平高,实际动手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计算机网络》由网络教研室承担,该教研室中承担该课程的有教师有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博士和在读博士4名,研究生4名,专职实验教师2人。主讲教师及其结构如下: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终稿)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 口述:田俊国 采访整理:徐志红我意识到,要改变企业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养老”地位,改变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就必须打破企业内部培训的这种恶习循环,重新构建良好循环。这个良好循环的开始,有赖于我们打造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培训。 精品课程的根本——上接战略下接绩效 提出这样的培训战略,与我做业务部门总经理的经历不无关系。回想自己当年做业务时,对培训的重视也不够,究其原因,无非两条:一是培训的内容跟业务联系不紧密,二是培训跟绩效的相关性不明显。 为什么培训部门规划出的课程不是业务人员真正需要的?症结出在:培训需求调查原本是一个过程,而大多数公司的培训部却只看重调查的结果。虽然培训课程往往是根据培训调查需求生成的,但业务人员在做需求调查问卷时本着敷衍的态度,这样调查出来的培训需求,无非是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和业务部门的能力欠缺没有什么关联。业务部门嘴上说他们需要的,往往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再加上最近几年培训部门跟风追赶管理时髦,经常是外面流行什么就买什么:今天流行平衡记分卡,就给大家培训平衡记分卡;明天流行五力模型,就给大家培训五力模型……培训规划虽然是根据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出来的,但培训内容并不是业务人员真正所需。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课程背后都有其管理哲学和基本假设,一旦企业自己的经营哲学和课程的主张不一致,培训反倒会起反作用。同时,因为培训跟业绩关系不直接,业务人员面对培训自然是能溜则溜。因为我有做业务的经历,我本能地站在业务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恰恰让我豁然开朗:培训课程只有紧贴业务,对业务有帮助,业务人员才会欢迎。 那么,如何了解业务部门的真正需求呢?要知道,很多时候,即使是业务部门,也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的做法是行动学习,用培训部门的专业逻辑来帮助业务部门翌年的业务计划,分析业务部门的战略、机遇、优势和劣势,重点分析团队的能力,根据团队的能力情况来分析培训目标,最后再来看培训资源。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业务部门真正需要的能力,以及能力背后需要的培训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比方说,2010年公司咨询实施总部的一项核心业务策略就是突破大项目实

网上精品课程系统结构设计说明

网上精品课程系统结构设计 前言 精品课程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教学内容在网上发布,管理员、教师、学生可以通过文章发布、课件发布、上传功能发布自己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可以兼容多种文件格式,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图形、音频、视频等,并且管理员拥有管理所有课程的权限。而学生登录以后,则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课程,选择自己需要查看的课件资源。 一个完善的网上精品课程系统,应该是方便管理和操作的,所以该系统还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学生管理,资料管理,课件管理。目前应用于动态网页设计的技术有很多,精品课程网站系统中主要采用了JSP 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整合应用。采用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拟建立BestCourse.mdb库文件。系统页面主要采用动态页面,利用JSP与数据库结合的技术建立数据库查询管理系统,采用交互式的动态的web画面来实现课件、文章、用户等远程浏览及管理。 系统能够实现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的资源管理,以便有效地管理用户们上传的资源,构建适合的课程资源库。系统采用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上。客户机无需安装软件,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简单的设置,数据的请求和返回结果均以网页形式完成,方便系统的管理,适合管理员的使用习惯。系统平台设计时,采用的是Myeclipse为开发工具,利用JSP技术,以SQL SERVER2000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WEB服务采用TOMCAT 实现。 本系统包括: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包括:【信息公告】【教程区】【课件区】【上传区】【知识吧交流】【站内搜索】【个人空间】,后台包括:【文章管理】【知识吧管理】【用户管理】,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访问就可以实现操作,操作简单灵活。

精品课程网站系统可行性分析(jsp)

精品课网站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1 概述 Java精品课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课题的通盘考虑,是系统分析员进行进一步工作的前提,是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正确有效开发项目的前提与基础.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使系统开发单位尽可能早的估计到研制课题过程中的困难,并在定义阶段认识到系统方案的缺陷,这样就能少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节省成千上万元的资金,并且避免了许多专业方面的困难.所以该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2 系统目标 在2011年6月内建立一个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的java精品课程网站,由绥化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教研室及所有在校学生使用。 3现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信息管理系统教学研究室已经准备了大量的教学文件,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管理系统,所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急需解决: 3.1信息资源不能有效的对外开放 由于现行的教学材料以书面文档的形式保存,他们中的大多数被束之高阁,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上级教育机构或学生一般需要通过借阅、复印等方式获得精品课材料,不仅很效率低,而且也会导致材料的丢失损坏。 3.2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使用 目前的信息资源主要是为了参加上级教育机构的优秀课评审活动而准备的,用户范围较小。再加上普通学生很难获取这些资源,它们可能在活动结束后就被弃置,十分可惜。除此以外,校外的相关组织(比如用人单位)和个人(比如想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也很少能了解到计算机学院在java精品系统教学上的成果和师生的研究成果。 3.3 教师与学生间没有有效的交流工具 当前的java精品课程系统的设计完全没有考虑到建立师生间交流平台的任务。学生如果遇到了疑问只能依靠电话和电子邮件向教师请教。但是,学生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而教师又常常需要向每个学生发布内容相同的信息,这种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没有什么效率。不仅如此,这个缺陷还使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进度,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容易忽略学生的接受情况。 3.4 学生在系统中处于被动地位

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度院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高职高专) 课程名称水泥熟料煅烧技术 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材料与能源 所属专业类名称材料类 所属专业名称材料工程技术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校 学校举办单位人民政府 推荐单位市人民政府申报日期二0一0年六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 最终学 历 本科 专业技 术职务 高级讲师电话 学位学士 职业资 格证书 考评员传真 所在 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 编) 教学与技术 专长 水泥生产工艺、水泥煅烧技术、水泥粉磨技术工作简历: 教学情况 理论教学授课对象届数学时/周人数 水泥工艺学 5 6 200 水泥熟料煅烧技术高职 2 6 120 粉磨技术及设备 5 6 200 实践教学 工艺生产实习 5 30 200 水泥煅烧技术实习高职 5 30 200 粉磨技术 5 30 200 教学研究论文: 1、 技术服务近三年承担的技术服务:1、

师资培养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1、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女 出生 年月 最终 学历 本科 专业技 术职务 高级讲师电话 学位学士 职业资 格证书 考评员传真 所在 单位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定量化学分析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泥工艺学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教学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 理论教学授课对象届数学时/ 周人数分析化学高职 1 6 45 水泥工艺学高职 4 5 120 化验室基本知识及操作高职 5 5 145 特种水泥高职 3 2 80 实践教学 分析化学实训高职 3 30 142 水泥工艺学实训高职 3 30 80 教学研究论文: 1、 获得教学表彰: 1、 技术 服务 1、

【值得收藏】成都中医药大学21部医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

值得收藏】成都中医药大学21 部医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 中医眼科学 主讲: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0 年 中医外科药物学主讲:艾儒棣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3 年 中医各家学说主讲:宋兴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0 年 中医妇科学主讲:魏绍斌,吴克明,谢萍,朱鸿秋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3 年 中医儿科学主讲:李建保,李秀亮,孟晓露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针灸学主讲:胡幼平,李瑛,梁繁荣,杨运宽,张虹,钟兰年度:2010 年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伤寒论主讲:付元谋,翟慕东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康复疗法学主讲:杨慎峭,金荣疆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基础护理学主讲:杨翔宇,张先庚,黄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 经络腧穴学主讲:罗永芬,钟兰,吴俊梅,武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年度:2010 年

药用植物学主讲:陈新,王光志,裴瑾,严铸云,马云桐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中医基础理论主讲:王承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院校: 成都中医药大 学 年度: 2010 年 年度: 2010 年 方剂学 主讲:邓中甲 ,贾波,叶品良 ,黄秀深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 2010 年 中药药理学 主讲:王家葵 ,曾兰 ,徐世军 ,彭成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 2010 年 中药化学 主讲: 董小萍 ,郭 力 等级: 省级精品 课

精品课程特色

《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特色介绍 青岛艺术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是我校7名德育组教师和3人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组建的优秀团队共同开发建设的一门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在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建设,建构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理念、教学体系、课程资源和评价方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了校本特色的框架体系。我们以国家教材为蓝本,继承与发展了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制思想、内容、结构等,沿用了国家规划教材的基本结构框架。之所以采用这个结构框架是因为蒋乃平的再一次的修订版本,打破了2001版(《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唐凯麟、蒋乃平编)的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内容丰厚的特点,更加具有生动活泼、生活情境、可读性强的特点。这种风格优越于职业培训的模块教学,各单元的设计是一个相互承接的逻辑序列,形成了全书“金字塔”的脉络体系,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落实在管理上,从而更有实践指导意义。但在风格转轨中,有些地方在逻辑上跳跃性太大、在内容上难以避免理论艰涩的窠臼,所以我们凭借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删减、增加、整合了部分内容,丰富了国家规划教材,更切近学生实际,使职业生涯规划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具有校本特色。 具体体现在三点上:一是增加了《绪论》《珍爱生命,勇于担当》两课时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人的价值的教育,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点,没有生命教育和责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失去了学科价值。同时将第四单元第3课《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整合到高二的《创新与创业》,从而开阔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视界,形成了一个科学的逻辑序列,《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与创业》是一个逻辑的承接转合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是蓄积待发,创新创业是厚积薄发,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起步于生命和责任教育,落脚于创新和创业指导,

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及评审常识

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及评审常识 时间:2005-2-6 20:13:01 作者:教务处点击:70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设。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 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期间由于爆发非典疫情而延缓了一段时间,但随着全国取得抗非斗争的胜利,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很快又步入了正规。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

(完整版)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 系部口腔医学系年级2016级 编写赵明君 二〇一七年六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方案 目录 前言: (1) 一、指导思想 (1) 二、课程定位 (1) 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2) 四、课程的建设方法 (3) 五、课程体系 (4) 六、课程资源 (5) 七、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6) 八、课程的教学效果 (7) 九、课程的课程考核 (7)

前言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口腔正畸学的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口腔正畸学是具有特色的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定位 大专院校的口腔正畸学课程设置必须以从事医疗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口腔行业发展对正畸学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 《口腔正畸学》课程是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考查课,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如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联系密切。口腔正畸学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畸学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与实践、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的正畸操作技能。

合肥工业大学操作系统精品课程试题资料

合肥工业大学操作系统精品课程习题资料 习题一 1、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A.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多个程序B.在分布系统中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C.在一台处理机上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D.在一台处理机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2、LINUX的基本特点是() A.多用户,单任务,实时B.多用户,多任务,交互式 C.单用户,单任务,分时D.多用户,多任务,分时 3、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_______ 。 A.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B.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合理的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D.由若干层次的程序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机体4.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了CPU和外部设备的______ 。 A.利用率B.可靠性C.稳定性D.兼容性 5.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_B____ ;允许多个用户将多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__A____ ;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过程控制数据并做出响应的操作系统称为__D____ 。 A.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C.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D.实时操作系统E.网络操作系统 6、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目的是() A. 提高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能 B.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 C. 降低用户作业的周转时间 D.减少用户作业的等待时间 注,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能 7、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位于( )之间 A、CPU和用户之间 B. 中央处理器CPU C.计算机硬件和用户 D.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 8、无论在哪一种OS中,()命令只在核心态运行 A.读时钟日期B.改变内存分配位图 C.屏蔽所有中断D.改变磁盘空间分配位图 9、如何理解虚拟机的概念? 10、处理为什么要区分核心态和用户态两种方式?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转换? 11、试比较操作系统的原语和事务两个概念的异同点。 习题二 1、设某类资源有5个,由3个进程共享,每个进程最多可申请()个资源而使系统不会死锁。 A.1 B.2 C.3 D.4 2.在分时系统中,假设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系统将时间片设为200ms,CPU进行进程切换要花费10ms。则系统开销所占的比率约为() A.1% B.5% C.10% D.20%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组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部) 2008年5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1. 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类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主干课程,加强本课程建设,使其成为精品课程,是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科研水平的基础工作。为了切实搞好《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根据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精神,结合该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方案。 建设原则: 适应电类及其相关专业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遵循本课程的教学规律,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及质量目标和评审指标体系。 (1)以《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为引擎,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着力打造、精心培植《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用3-5年的时间,使《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成为我校精品课程,乃至全省、全国具有一定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2)在《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坚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使《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鲜明的特色,在严格的措施管理下,确保搞好《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其获奖情况已经成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量化指标之一,各校都十分重视。而这项赛事就是以电子技术课为基础的。因此搞好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对争取电子设计竞赛的较好的名次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建设目标: (1) 人才目标 1)、坚持执行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制度。 2)、坚持完善教师梯队建设,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青年教师,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更趋合理;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将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成学术水平一流、教学水平较高,教师风范好的队伍。 3)、注重促进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及时总结教学改革的创新成果,发表高质量教研教改论文,坚持申报和主持各级科研课题。 (2) 质量目标 1)力争做到本课程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内容中及时体现教研教改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要处理恰当。 2)严密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将《电子技术基础》与电子技术实际应用相联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电子技术人才。 3)积极教学实践。尝试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活动,通过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本门课的学习动力。

研究生精品课程简介

研究生精品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课程代码:0700059选课人数:150人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授课教师:闫怀志育人要点成效简介 教师风范(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成就和创新事迹,300字) 闫怀志,43岁,博士/副教授,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导,网络攻防对抗研究所所长。主持和参与网络空间安全方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多篇。曾获得部级科技奖2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 坚持科教融合教育理念,主讲校级精品培育课程、明星课程各1门。主持教育部工程硕士教指委教改项目1项:理论与工程案例相结合的硕士课程教材建设及教改研究(2016-ZX-021);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2项。发表研究生课程教改论文4篇。 出版本课程支撑教材2部,专著1部:《网络空间安全原理、技术与工程》,2017年,电子工业出版社;《网络空间安全系统科学与工程》,2019年,科学出版社;《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理论与方法》,2019年,科学出版社。 价值塑造(如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500字) 本课程以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等内容为主线,开展相关内容理论教学和研讨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具体以基本理论为主线,以前沿研讨为主要方式,融入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使得学生一方面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能具备科研和学术创新能力。相关前沿研讨专题和案例教学内容,一方面来自本课程团队的长期积累,另一方面吸收国内外最新科研和学术创新进展案例充实教学内容。 为有效提高课程前沿研讨教学效果,本课程首先进行了课程教学内容总体规划,即按照课程知识结构和特点,以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情况科学设定课程教学目标,并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前沿研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主要采取专题模式,以学科进展案例为先导,引入与系统科学与工程相联系的网络空间安全系统研究场景,然后结合各种理论知识点在网络空间安全科研和学术创新中所起的作用,逐步深入,研讨具体的系统科学与工程原理。同时,对研讨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通过系统科学与科研和学术创新案例来分解难点,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对网络空间安全中系统科学与工程问题研究、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完成了课程价值塑造。 知识教育(如教学内容等,特别是科教融合或产学融合,500字)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将各项教改成果凝练进入本课程,并将作者的最新科研成果总结凝练进课堂,充分体现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教学内容还融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该领域最新理论、观点、技术方法与技术水平。 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分为原理、技术与工程三个方面。三者之间既有相互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安全原理主要是侧重于系统性知识(知识体系),安全是以安全知识为基础的手段和方法,而安全工程则是运用包括通用技术和专用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实现工程目的。教学知识点的组织围绕这条主线展开,以技术体系为牵引,体现“理论-技术-工程”融合发展,根据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构建既分工明确又一脉相承的完整知识结构体系。 教学中围绕科教融合和产学融合,突出技术知识特点,合理地辅以基础理论

省级精品课程介绍

省级精品课程介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本课程在福建师大建立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之初就同时设立。改革开放后,学科专业发展较快,八九十年代教研室从教人员一直保持4-6人的稳定规模。这期间,主要做了几件有意义的事:1、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长期保持大规模开展师范生技巧训练,建立了一套教育实习的完善机制,在省内高校和中学很有影响。2、1996年主编、出版了《语文教学原理与艺术》一书,有了自己的学科教育教材。3、1990-1993年在附中主持进行省教育厅重点实验项目《阅读教学改革探索》,项目负责人赖瑞云就阅读教学深入研究,仅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论文就有四篇,并将其成果反响到了《语文教学原理与艺术》教材中。2000年底新课改启动后,本课程的教学和研究逐步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积极投身新课改,全体人员参加了孙绍振主编的初中语文课标教材的编写,其中赖瑞云任副主编,林富明、冯直康为常务编委。历时六年,全部完成了六册教材和三十册教参、教辅材料的编写,并经教育部正式通过和出版。本课程人员还深入全国七个省实验区参与课改培训、指导工作。二是主持五届国家级、省级语文骨干教师及三届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同时,主持十届教育硕士教学工作。三是深入进行课改方面的理论研究,撰写出版了相关著作《课程标准解读(语文卷)》和《混沌阅读》,并获省政府三等奖,特别在深渗透进行中学教材编写的六年中,赖瑞云撰写出版了中学阅读习题解读短文500多篇八十多万字,林富明主持了十几种系列教辅材料的编写出版,冯直康编选、出版了120多万字的课外阅读。这些紧密结合中学的应用性研究,使本课程人员积累起了丰富大量的中学语文教学和课改的实际体验、经验、案例,同时使本课程人员深感:包含师范生在内的许多语文教学人员教学效率低的致命原因,就是不善于钻研教材,不善于揭示名篇佳作的精华要妙、语言奥秘,以及不善于转化为教学处理。于是确立了本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从2001年开始,本课程人员开展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是主动向文艺学、写作学等相关学科的教授学习,文艺学博导、闻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和写作学博导潘新和主动介渗入渗出语文教学论研究,并主动加盟为本课程的理论研究人员和教材撰写人员;孙绍振的《名作细读》等6部中学名篇解读案例专著和语文教育改革专著,潘新和的《语文表现与存在》等4部语文教育方面的专著,为本课程注入了理论血液。2004至2005年,我们参与了孙绍振为顾问,潘新和为主编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研究,并出版了结项成果《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一书(赖任第一副主编,林、冯为编委),使本课程有了第二代的主编教材。2008年,又以赖瑞云为主编,林富明、冯直康、伍明春为编委出版了《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一书,使本课程有了第三代的主编教材。2004年初,包含本课程人员在内,福建师大文学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博士专业,并参与申报课程论硕士点成功,先后招收四届博士、硕士45人。2007年又成立了校级"语文课程改革与母语教育研究中心(孙绍振任中心主任,潘新和、赖瑞云任副主任)"。2006年我们引进一位文艺学阅读理论方向的博士,在其加修语文教学论的基础上,成为本课程的主讲教师。2009年6月又将引入一位文艺学博士,为本课程后备教学人员。上述多位文艺学、写作学的教师加盟本课程的理论研究、教材研究和直接的教学工作,成为本课程直接的或"外聘"的师资人员,本课程如此深渗透地、本质性地与文艺学等外学科开展合作,在国内同行中是一大特色。本课程的理论视野大为拓宽,解读课文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大为增强,为下面进行的本课程内容的重要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从2001年开始,逐步开展本课程内容的重要改革:第一,理论部分,(1)针对中学教学中花时最多、难度最大、效率最低的阅读课,重点改革本课程阅读教学部分的讲授内容。我们吸纳了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其一,孙绍振近八年解读了近400篇中学课文,撰写发表了近400篇中学课文的细读分析文章,并均已结集出版在十部著作、教材中,我们研究了他的所有解读案例;同时研究了王富仁、钱理群等等学者大量的中学课文解读分析案例。其二,搜集、研究了于漪、钱梦龙、陈钟梁、

课程简介-精品课程-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自评报告 2004 .6. 10 1 / 13

(一)课程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好中医各科打好基础。因此中医各个专业都把《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目前是我院中医系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中西医结合高职的必修考试课。同时也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临床医学高职必修考试课——《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课程开设时间及授课对象 《中医基础理论》最早开设于1961年,面向中医学专业学生授课。恢复高考制度以后,1979年成立中医基础教研室,从此《中医基础理论》成为中基教研室的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系中医专业专科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1983年招收本科专业以后,本课程开始面向中医学专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授课。1993年招收中西医结合专科以来,本课程开始面向中西医专科生授课。2003年招收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以后,又开始面向此专业学生授课。到目前为止,本课程已同时面向五个本、专科学生授课。 中基教研室除了担任《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外,同时还担任《中医诊断学》、《内经选读》、《中国医学史》、《中国哲学基础》、《医古文》、《中医学》等7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担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内经选读》、《中国医学史》、《中医学》的教师均交叉授课。担任《医古文》课程的教师同时也担任《中医基础理论》拓 2 / 13

展教材——《中国哲学基础》的授课任务,并主持、参与其他拓展教材的编写。 2、各专业开设本门课程的学时数(见表1) 表1 中医基础理论授课各专业学时数 3、师资队伍配备情况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先后有多位中医学专业的专家、学者任教。近四年来,直接从事本课程授课的教学人员有8位(包括交叉授课),从事本课程拓展课程授课的教学人员1位。其中本课程负责人王陶冶,1981年毕业于张家口医专中医学专业,1985年考取山东中医学院研究生,1988年毕业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另外有3名教师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4名教师毕业于张家口医学院中医系。1名教师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目前,在以上9名教学人员中,有博士生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1名在读),研究生进修班结业3名。本课程授课教师总体上学历高,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是一支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具体情况见表2: 3 / 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