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横渠四句教

横渠四句教

横渠四句教
横渠四句教

张载的“横渠四句”知之久矣。但是未来得及深研。兹见到介绍,感觉不错。古代中国,在文化层面上,国家真正可以依靠的是官吏中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以及未做官的那些同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以及通过他们教育出来的新的知识分子群体。当代,主要是指当今,知识分子基本上是不可能依靠的了。因为,社会环境变了。现在可以依靠的,大体上是依靠共产党。当然,共产党当中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同样也是国家可以依靠的中坚力量。但是,单独依靠一个社会群体已经是不行了。应该是,把这些人和社会大众的力量真正结合在一起。国家应该依靠这种力量和群体。这大概就是新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古代的知识分子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的精神还是一致的而且是高度一致的。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中国哲学早已指明。张载的这四句,就是一个明证。实际上,这些思想是一贯的。孔子就是平民政治家,平民教育家,就是对天下兴亡满怀自觉的责任心的“匹夫”。这以后,这种人,这种传统,这种精神,就绵延不绝于我中国五千年文化和历史当中。5000年来,太阳天天升起,月亮月月圆缺,潮涨潮落,花开花落,洪水台风,灾荒地震,外敌入侵,内乱不已,都不曾毁我中华民族的不屈奋进的脚步和进程。其核心,就在于有这种文化精神,有这种民族心,民族魂。但愿我中华文化日益发扬光大!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摘:刘梦溪:“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张载

横渠四句教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术厅,一面墙壁上镶嵌着大幅的“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故大书家顾廷龙先生的篆体书法,高古苍劲,不可一世。凡莅临本所的承学之士,无不抬头默念此教。我平时当所内学人例聚之时,也每以此教相勖勉。

张载与《西铭》

张载字子厚,号横渠,就是宋儒濂、洛、关、闽四大家的“关”,因生于陕西而以地望名。另外三家,周敦颐是湖南道州濂溪人,以地望称濂溪。程灏、程颐为河南洛阳人,故称“洛学”。朱熹原籍徽州婺源,他本人生于福建龙溪县,学者因此以“闽学”括概。

张载最被二程子等同时诸大儒称许的是他的《西铭》。其实是他的著作《正蒙》最后第十七篇“乾称”中的一段文字,他自己视为可以张之墙牖的座右铭,曾以《订顽》为题录之于书室,程颐改称《西铭》,学者悉宗之。《正蒙》中的另一段文字,张载以《砭愚》为题也曾书于墙牖,伊川改为《东铭》。但《西铭》影响最著,全文只有252个字,兹全录以共饷。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之。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殁,吾宁也。(《张载集》,页62至63)《西铭》为人类描画出一幅仁慈博爱的世界图景,其基本假设是天地、家国、圣贤、老幼、病残、孤寡共为一家,仁孝为准绳,彼此相友爱,交信和睦,体用不二。而且推而扩之,由人及物,“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胞物与,这一放着光辉的哲学思想由此诞生。其实就是赋予生之为人以义理良知,合异返同,仁民爱物,归原大公。不止二程,朱熹以及后来的王夫之,都极看重张载的这一思想。朱熹说:“盖以乾为父,以坤为母,有生之类,无物不然。所谓理一也。而人物之生,血脉之属,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则其分亦安得而不殊哉。”(《朱

熹集》第九册,页5667)因此他赞同二程子认为《西铭》是明“理一分殊”之理的看法。因有学者名杨时者尝致函伊川,认为《西铭》所论仅存“理一”,而无分殊,与墨子兼爱之义无别。伊川答函纠正了杨氏的看法(《二程集》上册,页609),朱子亦为《西铭》一辩。

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

现在我们回到“横渠四句教”。须是了解了《西铭》,方能理解“四句教”。此“四句教”一般依据的是黄宗羲、黄百家父子编纂的《宋元学案》,百家在卷十七“横渠学案”所加的按语中写道:“先生少喜谈兵,本跅驰豪纵士也。初受裁于范文正,遂翻然知性命之求,又出入于佛老者累年。继切磋于二程子,得归吾道之正。其精思力践,毅然以圣人之诣为必可至,三代之治为必可复。尝语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任自重如此。”(《宋元学案》第1册,页664)这四句话既是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可以看作是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

何谓为天地立心?天地岂有心乎?《周易》“复”卦的“彖传”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这应该是“天地之心”一语的最早出处。盖天地本无心,有心在人耳。张载在《诗书》一篇里就是这样写的:“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张载集》,页256)他还说:“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则以生物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同前,页113)张载《西铭》里说的“乾称天,坤称母”,亦即天地乃万事万物的父母,而天地之心,就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仁民爱物之心。换言之,为天地所立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

所以孟子说:“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所以,马一浮解释“为天地立心”的义涵,特别标举孟子的“四端”说,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提出:“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恻隐为本。孟子言四端,首举恻隐,若无恻隐,便是麻木不仁,漫无感觉,以下羞恶、辞让、是非,俱无从发出来。”(《马一浮集》第1册,页5)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同前,页5~6)

“为生民立命”句,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这段话中所涉及的心、性、天、命,在孟子的思想中居于核心位置。中国哲学的“心性论”思想,孟子所阐发最见完备精微。人心即“仁心”,这是孟子的“性善论”假设。因此“尽心”,就是让心体之“仁”得到充分发挥。“知性”就是明白心性的义理。而能够明心性的义理,也就知道天命了。所以《中庸》说“天命之谓性”。二程子也说:“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二程集》上册,页15)而只有“知天”,才能“事天”,亦即知道怎样做才能履行对天的承顺不违的使命。但“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可得可聚,也可失可散。只有进之于“道”的境界,才不致散失。故二程子说:“顺其性而不失,是所谓道也。”(同前,页30)而“道”需要修为,需要学习,需要教育。这就是《中庸》讲的“修道之谓教”。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

张载在其所著《正蒙》之“诚明篇”里写道:“尽性,然后知生无所得,则死无所丧。”又说:“天所性者通极于道,气之昏明不足以蔽之。天所命者通极于性,遇之吉凶不足以戕之。不免乎蔽之戕之者,未之学也。性通乎气之外,命行乎气之内。气无内外,假有形而言尔。故思知人不可不知天,尽其性然后能至于命。”(《张载集》,页21)此又为四句教之“为生民立命”提供了另一诠释。“至于命”就是“立命”,其前提条件是“尽其性”,而学以解“蔽”,方能“尽其性”。所以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

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为往圣继绝学”之句义,本文一开首即已语及,即这是宋儒自愿担负的集体使命,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孟子以后儒家的道统已然断绝。这就是为什么“四句教”以及《西铭》集孟子义最多的缘由。熟悉思想史的人会问,那么韩愈呢?韩的《原道》不是最早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吗?且看二程子如是说:“孟子而后,却只有《原道》一篇,其间语固多病,然要之大意尽近理。若《西铭》,则是《原道》之宗祖也。《原道》却只说到道,元未到得《西铭》意思。据子厚之文,醇然无出此文也,自孟子后,盖未见此书。”(《二程集》上册,页37)韩愈在唐,而张载在宋,张之《西铭》反而成了韩的《原道》的宗祖,其褒贬抑扬的态度昭然可见。此无他,盖由于韩愈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着手去解决问题。对此一问题从学理上给予解决的是宋儒。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在周、张、程、朱的眼里,儒学只有先秦,“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因汉之儒学杂以阴阳谶纬,已近妖氛,而南北朝隋唐之世,道教兴盛,佛法方炽,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被后儒误解的宋学

其实此理真实不虚。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而以朱熹为集大成。宋儒的特殊可贵在于,宁可跨越百代,也要直接与孔孟对话,他们让千年前的圣人活泼泼地站在他们的当下。他们是讲孔孟和接着孔孟讲。复活孔孟和回归六经,是他们的学术旨趣,也是文化理想。他们重新解释《论语》,让人们看到一个亲切活泼的孔子;重新解释《孟子》,让“好辩”的孟轲向宋人大展谈锋。他们希望人们通过《语》、《孟》的桥梁,接受并认同“六经”的义理。为此他们建构了“理”的世界。先儒主要讲“礼”,很少讲“理”。宋儒既讲“礼”,又讲“理”,主要讲“理”。中国由唐代的“诗性王国”进入到宋代的“理性王国”,那是宋儒的孤明先发的功劳。

但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性特质,天生不愿与抽象的“理”相纠缠。所以先儒宁愿讲“道”,也不多所及“理”。老、庄更是如此,宁可多方曲喻拟道,也要尽量避开对“道”的直接诠释。先秦各学派都认定道是无形的、集虚的、玄秘的、不可知的。因此“言多伤道、理多害道”,似乎是各家默认的共识。但人们宁愿体悟不可知测之道,也不愿深入论理。纯理的思考与中国思想无缘。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当时已经对朱熹的“理”感到不耐烦了,说朱子“着意精微”,难免“支离”(《宋元学案》第3册,页1873)。阳明心学成立的前提,不也是鉴于朱熹的理学太过麻烦吗?其实朱子的思想抽象得远远不够,很多情况下仍难于避免“拖泥带水”,他从不离“事”来谈“理”,而且在世时他的学说并未能畅行其道。余英时先生的《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探讨的就是此一问题。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属于直观易简的类型,不愿意按规范程序走完事物的全过程,不是中途而废,就是试图“曲径通幽”。大乘佛学之不能在中国流行,其与我民族固有文化的思维惯性不能呈相适应之势,不排除也是重要一因。所以陈寅恪谈到鸠摩罗什所译的《维摩诘所说经》的原典,在中土流传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特别是故事演义一系的孽孕添加,离开原典义涵越来越远,于是他发出一极深沉的文化思考:“岂以支那民族素乏幽渺之思,净名故事纵盛行于一时,而陈义过高,终不适于民族普通心理所致耶?”(《金明馆丛稿二编》,页209)我自然无意以宋学比附于大乘佛学,但在传布的过程中,是否也曾被目为陈义过高而发生障碍?未尝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问题。朱熹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能够建立起以理学标名的哲学体系,已经算得上学术的异数了。

清朝中叶乾嘉诸学者不是宋儒的知音。他们用冰冷的语言、音韵、训诂的外壳,窒息了宋儒的真切的思想。他们只解释文句,不讨论问题。他们的思想在文字狱面前屈服了。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家,和宋儒的义理是相接的。但他们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和程朱的其实还不够“空”的哲学的“空架子”发生了矛盾。至于清统治者的尊仰程朱,主要看重“理”可以搭建使社会安定的伦理秩序,而不是“理”本身的生命。当科举考试也要以《四书》

的文句来命题,《语》、《孟》就失去了生气。一朝一代的统治者,如果到了只能依靠前代的思想家来充当自己统治合法性的辩护神的时候,这个统治秩序就已经不合法了。戴震作为特殊重视义理的考据学大师,他的《孟子字义疏证》谴责“以理杀人”(《戴震全书》第6册,页161),这个话当然不是对着先儒讲的,而是冲着清统治者的强势思想镇压发出的抗争的声音,但程朱也就顺便成了他笔下的牺牲品。清的尊程朱,是害了程朱,更害了理学。就如同汉的尊孔,既害了无辜的孔子,尤其害了孔子学说。

正因为如此,韩愈和宋儒才有理由惊呼“道断”。如果汉代在传承儒家学说方面没有出现杂以阴阳五行的曲解谬说,韩愈何至于口出此言?宋儒何至于口出彼言?王国维把历代的思想区分为“能动时代”和“受动之时代”,称诸子百家争鸣竞放的春秋战国为“思想之能动时代”,称汉至宋以前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称宋为“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称宋以后至清为“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时期(《王国维遗书》第5册,《静安文集》页93),我认为这是完全符合中国学术思想史演化实际的高明之见。当然汉儒的搜寻轶籍和厘定文本功莫大焉,虽百世亦不容有异词。值得注意的是,静安先生把清代的思想和两汉的思想相提并论,认为两者都是停滞而非创生的时期,而认可宋的思想虽仍有受动的性质,但已经开始了思想的创生,其对宋儒的评价已然不低。而陈寅恪对宋代儒学的评价尤堪注意。他写道:“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金明馆丛稿二编》,页282)佛教经典把佛祖释迦牟尼出世视作“一大事因缘”,寅恪先生把宋代“新儒学”的产生,也看作我国思想演变史的“一大事因缘”,可见其对宋代新儒学是何等的重视。

这里涉及到宋儒的另一特殊可贵之处,即朱子学说的哲学系统化,实际上是儒释道三家思想汇流的产物。尽管宋儒口吻不愿承认有此事实,但他们的语汇和论说方式,以及所以和先儒的不同之处,均由于有佛道之参与。对此一问题看得最通透的是马一浮。他说:“先儒多出入二氏,归而求之六经。佛老于穷理尽性之功,实资助发。”(《马一浮集》第2册,页830)事实上正是由于有佛老的“助发”,宋代的新儒学才能够得以产生。因此,真能够理解宋儒的现代学者,应该首推马一浮。他对“横渠四句教”的解释,我们也无法绕行。马先生解释“为往圣继绝学”句,是这样写的:“濂、洛、关、闽诸儒,深明义理之学,真是直接孔孟,远过汉唐。‘为往圣继绝学’在横渠绝非夸词。”(《马一浮集》第1册,页7)我们须注意“直接孔孟”和“远过汉唐”的断判,这与宋儒应具的历史地位完全相符。“四句教”中笔者独对此“继绝”一句旁引多证,切切为说,盖由于此句对了解被后儒误解的宋学,实为一大关键。

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

最后一句“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其理至简,其事至繁。我想引录马一浮先生的一段论述以为嚆矢。他写道:

程子曰:“王者以道治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又曰:“三代而下,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从来辨王、霸莫如此言之深切著明。学者须知孔孟之言政治,其要只在贵德而不贵力。然孔孟有德无位,其道不行于当时,而其言则可垂法于万世。故横渠不曰“致”,而曰“开”者,“致”是实现之称,“开”则期待之谓。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果能率由斯道,亦必有实现之一日也。从前论治,犹知以汉唐为卑。今日论治,乃惟以欧美为极。从前犹以管商申韩为浅陋,今日乃以孟梭里尼、希特勒为豪杰,以马克思列宁为圣人,今亦不暇加以评判。诸生但取六经所陈之治道,与今之政论比而观之,则知碔碈不可以为玉,蝘蜒不可以为龙,其相去何啻霄壤也。中国今方遭夷狄侵陵,举国之人,动心忍性,乃是多难兴邦之会。若曰图存之道,期跂及于现代国家而止,则亦是自己菲薄。今举横渠此言,欲为青年更进一解。养成刚大之资,乃可以济蹇难。须信实有是理,非是姑为鼓舞之言也。”(《马一浮集》第1册,页8)

虽系针对抗战时期的具体环境所发之论议,其义理亦绝非不适用于当今之世。国家之“现代化”不应该成为一个民族的最后目标,“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我们今天重新研读诠解“横渠四句教”,不独为“温故”,同时为了“知新”。亦即朱子鹅湖会后的答诗所谓:“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为天地立心”,我们得一“仁”字,“为生民立命”,我们得一“教”字,“为往圣继绝学”,我们得一“理”字,“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得一“治”字。

2008年7月26日凌晨于中国文化研究所

横渠四句教

张载的“横渠四句”知之久矣。但是未来得及深研。兹见到介绍,感觉不错。古代中国,在文化层面上,国家真正可以依靠的是官吏中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以及未做官的那些同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以及通过他们教育出来的新的知识分子群体。当代,主要是指当今,知识分子基本上是不可能依靠的了。因为,社会环境变了。现在可以依靠的,大体上是依靠共产党。当然,共产党当中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同样也是国家可以依靠的中坚力量。但是,单独依靠一个社会群体已经是不行了。应该是,把这些人和社会大众的力量真正结合在一起。国家应该依靠这种力量和群体。这大概就是新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古代的知识分子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的精神还是一致的而且是高度一致的。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中国哲学早已指明。张载的这四句,就是一个明证。实际上,这些思想是一贯的。孔子就是平民政治家,平民教育家,就是对天下兴亡满怀自觉的责任心的“匹夫”。这以后,这种人,这种传统,这种精神,就绵延不绝于我中国五千年文化和历史当中。5000年来,太阳天天升起,月亮月月圆缺,潮涨潮落,花开花落,洪水台风,灾荒地震,外敌入侵,内乱不已,都不曾毁我中华民族的不屈奋进的脚步和进程。其核心,就在于有这种文化精神,有这种民族心,民族魂。但愿我中华文化日益发扬光大!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摘:刘梦溪:“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张载 横渠四句教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术厅,一面墙壁上镶嵌着大幅的“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故大书家顾廷龙先生的篆体书法,高古苍劲,不可一世。凡莅临本所的承学之士,无不抬头默念此教。我平时当所内学人例聚之时,也每以此教相勖勉。 张载与《西铭》 张载字子厚,号横渠,就是宋儒濂、洛、关、闽四大家的“关”,因生于陕西而以地望名。另外三家,周敦颐是湖南道州濂溪人,以地望称濂溪。程灏、程颐为河南洛阳人,故称“洛学”。朱熹原籍徽州婺源,他本人生于福建龙溪县,学者因此以“闽学”括概。 张载最被二程子等同时诸大儒称许的是他的《西铭》。其实是他的著作《正蒙》最后第十七篇“乾称”中的一段文字,他自己视为可以张之墙牖的座右铭,曾以《订顽》为题录之于书室,程颐改称《西铭》,学者悉宗之。《正蒙》中的另一段文字,张载以《砭愚》为题也曾书于墙牖,伊川改为《东铭》。但《西铭》影响最著,全文只有252个字,兹全录以共饷。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之。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殁,吾宁也。(《张载集》,页62至63)《西铭》为人类描画出一幅仁慈博爱的世界图景,其基本假设是天地、家国、圣贤、老幼、病残、孤寡共为一家,仁孝为准绳,彼此相友爱,交信和睦,体用不二。而且推而扩之,由人及物,“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胞物与,这一放着光辉的哲学思想由此诞生。其实就是赋予生之为人以义理良知,合异返同,仁民爱物,归原大公。不止二程,朱熹以及后来的王夫之,都极看重张载的这一思想。朱熹说:“盖以乾为父,以坤为母,有生之类,无物不然。所谓理一也。而人物之生,血脉之属,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则其分亦安得而不殊哉。”(《朱

横渠四句

故事导入: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人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作者简介: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见“横渠四句”是其终生的愿望。本文即是冯友兰先生对这四句话的意义及根本内涵的阐释。 横渠: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

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hào、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三、重点阅读,难点突破 电视剧《金婚》中有一段台词“现今社会分两种人:一种是痛苦的哲学家,另一种是头快乐的猪。”如果让大家来选择,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呢?痛苦的哲学家,常常思索人生的真谛,因不得求解而困惑痛苦;快乐的猪,没有思想,不去考虑今日明朝而简单快乐。哲学家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对人生意义的拷问却是一种必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冯友兰的《横渠四句》,了解人生的真谛。 ●梳理课文,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说“横渠四句”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引出下文关于四 句话的具体解说。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并逐句阐述其内涵。 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指出只有儒家所说的“圣人”才是最合于人的标准,才能肩负起天地赋予人的神圣使命。 二、问题探讨 ●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指的是哪四句?为何叫横渠四句? 前一问题可让学生自主找答案,后一问题可由教师点拨。 明确:横渠四句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因张载为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因而冯友兰称之为“横渠四句”,他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你怎样理解“内圣外王”? 参考:张载的“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好地贯通起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

冯友兰《横渠四句》阅读答案

横渠四句 冯友兰 张载的四句话,我称之为“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这四句中的那四个“为”字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无论如何,从一般人的观点看,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很费解。其实,并不费解。宋朝有一个无名诗人,在客店的墙上题了两句诗:“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以孔子为人类的代表。他应当说:“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在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虽然也有山河大地,但没有人了解,没有人赏识,这就是“长如夜”。自从人类登上月球,它的山河大地被了解,被赏识。万古的月球,好像开了一盏明灯,这就不是“长如夜”了。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情况,也是如此。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在创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他就为天地“立心”了。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第二句是“为生民立命”。“立命”二字,在儒家经典中,初见于《孟子》。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儒家所谓“命”,是指人在宇宙间所遭遇的幸或不幸,认为这是人所不能自主的。信宗教的人,于不能自主之中,要求一个“主”。信基督教的人遇见不能自决的事,就祷告“上帝”,求他的“主”帮助他决定。祈祷以后,他自己再作决定。即使这个决定还是以前的决定,他也认为这是他的“主”替他作的决定。儒家指出,不需要这个“主”。人在宇宙间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既然个人不能控制,那就顺其自然,而只做个人所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这样的高度,宗教对于他就失去作用了。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实,真能代替宗教的是哲学。 第三、四句都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事。对于禽兽,只有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也无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合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的人,儒家称为“圣人”。儒家认为,圣人最宜于做社会最高统治者,因为他是廓然大公。柏拉图认为,在他的理想社会中,最合适的统治者是哲学家,即把哲学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所谓“哲学王”。儒家也认为,有圣人之德者,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这就是所谓“圣王”。《庄子·天下》认为,最高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哲学。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利用这个传统的说法欺骗人民。照他们的解释,不是圣人最宜于为王,而是为王者必定是圣人。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关统治者的事都称为“圣”。皇帝的名字称为“圣讳”,皇帝的命令称为“圣旨”,甚至于皇帝的身体也称为“圣躬”。 欺骗终究是欺骗,没有人信以为真。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孟子起,就把政治分为两种:一种名为“王”,一种名为“霸”。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服人”。中国的历代王朝都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年级返校复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这场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公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公众心理健康,特别是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阻隔,从2月9日这个原定的春季学期返校报到日推迟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今天是开学第一课,这一课我们来说一说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第一篇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感悟首先,面对疫情,有一种坚强让我们泪流满面。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医护工作者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都应该向他们致敬!那么,这次疫情都让我们学到了什么?关于人生的意义。83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第一时间给瘟疫定性,他科学抗疫的铿锵话语是国人心中的定海神针;受疫情感染的医护工作者表示,“等我病好了,我会再上一线”,他们的担当令人肃然起敬。一群群的白衣天使,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便冲在了疫情防控的突击前线,他们是永不言败的钢铁战士;全国各地紧急动员,人民警察、环卫工人、基层公务员、快递小哥、超市售货员、小区保安、出租车司机、新闻记者,还有千千万万的志愿服务者,等等等等,他

们的尽职尽责,才使我们在疫情面前,工作有序,生活如常,内心安定。当然,还有我们敬爱的老师,每天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反复叮嘱在家生活、学习的注意事项,为我们学习答疑沟通……这些无论名利、无惧生死、逆流而行的勇者,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叫做“逆行者”。他们让我们明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发光,坚持善良正直与勇敢,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这也是我们希望所有同学将来能够成为的样子,是我们共同的人生意义所在。 第二,关于国家的命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可谓大疫面前更显大爱!亲爱的同学们,无论将来你身处何处,身居何位,都应长存浩然之气,选择遵从内心,坚守理想。面对磨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互鼓励、共赴国难。山海有涯,大爱无疆,中华民族总是历磨难而愈勇,遇百折而不弯;每至时艰,便是中华儿女举国同行,同舟共济的时刻。我们要看到,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爱心,乘以14亿也会成为爱的海洋。 第三,关于学习的目的。打赢疫情阻击战,不仅要依靠信心和态度,更需要依靠科学和技术。人类从远古社会一路

罗安宪从《横渠四句》看张载哲学的人文精神

罗安宪:从《横渠四句》看张载哲学的人文精神 提要:“横渠四句”是张载哲学的大纲,分而言之,似有四项;合而言之,则是一个系统。其要意即是“内圣外王”之道。在宋明理学家中,能把“内圣”与“外王”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似乎只有张载。 “四句”的具体内容也许有其局限,但其所涉及的问题,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四大矛盾与冲突,却具有超时代的性质,具有普遍的人类意义。 关键词:心命性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元学案?横渠学案上》)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 一、“为天地立心” 创建本体论 中国哲学一直是围绕“天人之际”展开的。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邵雍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皇极经世?观物外篇》) “天”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很复杂的范畴,具有多重含义,其中一义就是外在自然。在这一意义上,约而言之是“天”,详而言之即是“天地”。天在上,地在下,人立于其中。天、地、人合而为一整个宇宙。张载“为天地立心”的天地,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的天地。 “心”在中国哲学中也是复杂的范畴,约而言之似有三义:一为思维器官。如孟子曰:“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荀子曰: “治之要在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荀子?解蔽》)朱熹曰:

“所谓心者,乃夫虚灵知觉之性,犹耳目之有见闻耳。”(《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三)二为身之主宰。如荀子曰:“心者,行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荀子?解蔽》)朱熹曰:“心是神明之舍,为一身之主宰。”(《朱子语类》卷九十八)王阳明也有“身之主宰便是心”之语。(《传习录》上)三为人之所以为人者在这一意义上,心亦即是性。如孟子说:“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 (《孟子?告子上》)陆九渊说:“在天者为性,在人者为心。”(《语录》)陈献章说:“人具七尺之躯,除了此心此理,便无可贵,浑是一包脓血裹一大块骨头。”(《禽兽论》)王阳明也说:“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传习录》上)张载言心,既具有知觉之义,也具有本性之义。如其说:“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正蒙?太和》)心是性与知觉的合体,也就是有知、有意、自动、自觉的合体。 所谓“天地之心”,源于《周易?复卦?彖传》,“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之语。复卦()由纯阴之坤卦()发育而来,一阳初现于下,是为下震()而上坤(),震阳而动,坤阴而静。所以,复卦之卦象预示着阳气“复”生之兆。阳气予而阴气夺,阳气生而阴气杀。阳气复生预示着万物的复生,也预示着正克邪、善克恶,同时也揭示出天地间之一切都是交互感染、递续递变、生生不已的。这一切既是天理,也是天意,也是天心。朱熹弟子黄樵仲曾这样对朱熹说:“向者

横渠四句及其现实意义

“横渠四句”及其现实意义 2005年,任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在访问大陆之际以此语寄望北大学子; 2006年,温总理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访谈,回答“在思考什么问题?”时,也是同样回答。而这句话就是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么这短短的22个字到底蕴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以及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为天地立心 “天地”就是自然,宇宙万物。而“心”指的就是宇宙万物的根本,那就是自然规律。那么重要的就是这个“立”字了,这是个动词,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怎么做。自然规律是本来就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需要我们去发现它,并把它亮出来,让人们都认识它、了解它并遵循它。2012是地质灾害的频发期,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的灾害消息接连不断,原因有二:1、此期间正好处于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2、人为的环境破坏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如果我们遵守自然规律,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不会如此恶劣;如果我们去发掘规律,我们可以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为生民立命 这里的“立命”又是什么意思呢?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2月12日春节团拜会上曾提到两个字——尊严!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这句话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民啊……我不得不说,1949年后的三十年里,无论从国家控制的新闻媒体里,还是从文学、歌曲等文艺

作品中,中国人民都生活在无限的幸福之中。因为看CCTV确实有助于提高幸福指数。撇开这些不说,难道“很幸福”=“有尊严”了吗?举个例子说,跪在主子面前的奴才,得到一点恩赐后眉开眼笑,这时,他有可能是真得很幸福,我想这幸福在你眼里看来无异于可耻吧。 幸福是个人的感受,尊严却是别人对你的感受。活得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活得是否有有尊严,则靠人家的评判。为生民立命,让人们活的更有尊严唯有民主、自由和法治才能达到。 为往圣继绝学 “文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家在近几年的新闻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了吧。从开国以来,中国一直大力发展着经济,也就是物质文明建设,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进而导致社会出现了许多“怪圈”。人的行为是由什么决定的?思想!这里“继绝学”的意思就是发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 为万世开太平 当今社会国际局势不稳定,还有小局部的动荡和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因为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德国崛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球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这两次大战导致的最大的共同的后果是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人最基本的生存权都失去了,何谈什么幸福、尊严。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开创中华乃至世界永世和谐太平。 这四句话就仿佛一个圆。“为天地立心”就是圆心,没有不存在

六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 -

六年级返校复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这场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公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公众心理健康,特别是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阻隔,从2月9日这个原定的春季学期返校报到日推迟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今天是开学第一课,这一课我们来说一说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第一篇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感悟首先,面对疫情,有一种坚强让我们泪流满面。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医护工作者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都应该向他们致敬!那么,这次疫情都让我们学到了什么?关于人生的意义。83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第一时间给瘟疫定性,他科学抗疫的铿锵话语是国人心中的定海神针;受疫情感染的医护工作者表示,“等我病好了,我会再上一线”,他们的担当令人肃然起敬。一群群的白衣天使,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便冲在了疫情防控的突击前线,他们是永不言败的钢铁战士;全国各地紧急动员,人民警察、环卫工人、基层公务员、快递小哥、超市售货员、小区保安、出租车司机、新闻记者,还有千千万万的志愿服务者,等等等等,他

们的尽职尽责,才使我们在疫情面前,工作有序,生活如常,内心安定。当然,还有我们敬爱的老师,每天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反复叮嘱在家生活、学习的注意事项,为我们学习答疑沟通……这些无论名利、无惧生死、逆流而行的勇者,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叫做“逆行者”。他们让我们明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发光,坚持善良正直与勇敢,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这也是我们希望所有同学将来能够成为的样子,是我们共同的人生意义所在。 第二,关于国家的命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可谓大疫面前更显大爱!亲爱的同学们,无论将来你身处何处,身居何位,都应长存浩然之气,选择遵从内心,坚守理想。面对磨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互鼓励、共赴国难。山海有涯,大爱无疆,中华民族总是历磨难而愈勇,遇百折而不弯;每至时艰,便是中华儿女举国同行,同舟共济的时刻。我们要看到,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爱心,乘以14亿也会成为爱的海洋。 第三,关于学习的目的。打赢疫情阻击战,不仅要依靠信心和态度,更需要依靠科学和技术。人类从远古社会一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资料来源:中华读书报作者:刘梦溪时间:2008-10-30 我们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术厅,一面墙壁上镶嵌着大幅的“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故大书家顾廷龙先生的篆体书法,高古苍劲,不可一世。凡莅临本所的承学之士,无不抬头默念此教。我平时当所内学人例聚之时,也每以此教相勖勉。 张载与《西铭》 张载字子厚,号横渠,就是宋儒濂、洛、关、闽四大家的“关”,因生于陕西而以地望名。另外三家,周敦颐是湖南道州濂溪人,以地望称濂溪。程灏、程颐为河南洛阳人,故称“洛学”。朱熹原籍徽州婺源,他本人生于福建龙溪县,学者因此以“闽学”括概。 张载最被二程子等同时诸大儒称许的是他的《西铭》。其实是他的著作《正蒙》最后第十七篇“乾称”中的一段文字,他自己视为可以张之墙牖的座右铭,曾以《订顽》为题录之于书室,程颐改称《西铭》,学者悉宗之。《正蒙》中的另一段文字,张载以《砭愚》为题也曾书于墙牖,伊川改为《东铭》。但《西铭》影响最着,全文只有252个字,兹全录以共饷。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之。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殁,吾宁也。(《张载集》,页62至63) 《西铭》为人类描画出一幅仁慈博爱的世界图景,其基本假设是天地、家国、圣贤、老幼、病残、孤寡共为一家,仁孝为准绳,彼此相友爱,交信和睦,体用不二。而且推而扩之,由人及物,“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胞物与,这一放着光辉的哲学思想由此诞生。其实就是赋予生之为人以义理良知,合异返同,仁民爱物,归原大公。不止二程,朱熹以及后来的王夫之,都极看重张载的这一思想。朱熹说:“盖以干为父,以坤为母,有生之类,无物不然。所谓理一也。而人物之生,血脉之属,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则其分亦安得而不殊哉。”(《朱熹集》第九册,页5667)因此他赞同二程子认为《西铭》是明“理一分殊”之理的看法。因有学者名杨时者尝致函伊川,认为《西铭》所论仅存“理

横渠四句

五横渠四句 一、选择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费解俟之维持B.遭遇欺骗分歧 C.提唱圣违郭然大公D.禽兽解释境界 答案:C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 A.对于禽兽,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也无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有唯有) B.人在宇宙间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的。(主宰控制)C.宋明以来,道学和反道学的“王霸之辨”,其根本的就在于此。 (差别分歧) 3.对“内圣外王”的真正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圣外王”应是一个个体。B.“内圣外王”应是一个整体。 C.“内圣”是“外王”的内在根源。D.“外王”是“内圣”的必然延伸。 答案:A 4.对“横渠四句”与“内圣外王”的联系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横渠四句”正好把“内圣外王”较好的贯通起来了。 B.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之学。 C.“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建功立业的问题,是“外王”之学。 D.“横渠四句”正好把“内圣外王”独立分开。 答案:D 5. 作者认为,当遇事不能决的时候,基督教徒与儒家的做法有区别,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督教徒要求上帝做主,由“主”来决定。 B.儒家认为不需要这个“主”,人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 C.基督教徒要求上帝做主,由自己来决定。 D.儒家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只做该做的事,因而更需要不断修身。 答案:C 6.作者对张载的四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横渠四句”体现了人的特点,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之所在。

《横渠四句》教案

《横渠四句》教案 本文《横渠四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一、学习要点 1.作家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等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等职务。 学术著作,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等,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论著编为《三松党全集》。 2.课文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阐述了四种境界的特征,提出中国传统哲学的任务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一哲学思想。 3.分析重点 (1)理清内容脉络:作者提出哪四种人生境界及其特点?辨析重点语句的含义。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种境界。

(2)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的意义,促进思考,精神境界的提高在于做平常事情时候要有精神的追求,明白“圣人”可为,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成为有道德境界的人。 4、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全文的主旨,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2—11段):根据“觉解”程度的不同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 自然境界:这种人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有意义。 功利境界:这种人觉解到功利的意义,即利己的意义。这种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先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 道德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觉解到道德的意义,自觉的为社会利益做事,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 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的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前两种境界是自然的产物,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使人觉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成为贤人、圣人。 第三部分(第12段):作者指出中国的哲学既是入世的也是

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近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外演讲或接受记者采访,曾多次引用;2005年,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访问大陆,也曾用以寄语北大学子。足见张载四句名言的精神感召力之强盛。 根据张载四句名言每一句开头都有一个“为”字的特点,可以简称“四为句”。对于“四为句”,解释的难点在第一句。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心得,对“四为句”简释如下。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这是一种误解。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张载把社会涵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其次,张载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周易·复卦》的术语,张载作为著名的易学家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横渠易说·上经》)显然,在天地能够生成万物这一意义上,张载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无需人来“立”,否则将不恰当地夸大人的能力。其实,“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张载在其著作《经学理窟》中,对“立心”的涵义、方法等内容有集中的论述,如果视而不见,对“立心”的理解则易流于臆断。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正蒙·诚明》)依据这些资料来看,“为天地立心”的涵义很清楚,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史称,张载“喜论命”。“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运。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学说

横渠四句教学设计

《横渠四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了解“横渠四句”的内涵,体会其超时代的性质和具有的普遍的人类意义及其现实意义。 2.理解“内圣外王”的真正含义。 3.运用联系的观点,把本文的“以德服人”和孔子的的“为政以德”进行比较。 故事导入: ●有一则公益广告,讲述的是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解说:这就是人生的自然境界。 ●一名儿童趴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 一名房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块荒地变成了一群高楼。”另一名房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块荒地变成了一处景观而感到高兴。” 解说:显然,儿童是顺着本能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而昆虫学家则是在进行观察和研究,是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属于道德境界。 解说:第一个房产商是功利境界,而第二个则是道德境界,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仅有细微的差别。这就是“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引用此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安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我中华民族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强决心。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人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作者简介: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见“横渠四句”是其终生的愿望。本文即是冯友兰先生对这四句话的意义及根本内涵的阐释。 横渠: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hào、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 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他们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增强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 基本观点: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同学们,你们今天为什么而学习?又为什么而生活?相信学习了《横渠四句》后,你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重点阅读,难点突破 电视剧《金婚》中有一段台词“现今社会分两种人:一种是痛苦的哲学家,另一种是头快乐的猪。”如果让大家来选择,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呢?痛苦的哲学家,常常思索人生的真谛,因不得求解而困惑痛苦;快乐的猪,没有思想,不去考虑今日明朝而简单快乐。哲学家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对人生意义的拷问却是一种必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冯友兰的《横渠四句》,了解人生的真谛。 ●梳理课文,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说“横渠四句”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引出下文关于四 句话的具体解说。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并逐句阐述其内涵。

横渠四句教案

《横渠四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了解“横渠四句”的内涵,体会其超时代的性质和具有的普遍的人类意义及其现实意义。 2.理解“内圣外王”的真正含义。 3.运用联系的观点,把本文的“以德服人”和孔子的的“为政以德”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对横渠四句的解读。 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 教学难点: 选择关键的句段,难文浅教,突出重点,领会深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金婚》,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台词:“现今社会分两种人:一种是痛苦的哲学家,另一种是头快乐的猪。”我猜想大家更愿意选择——? 痛苦的哲学家,常常拷问自己的灵魂,思索那些所谓的人生的真谛,不得求解所以困惑痛苦。快乐的猪,没有思想,不去计算今日明朝,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快乐。 今天我们也来努力地当一回“痛苦”的哲学家。 二、理解文题 横渠四句 横渠: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见“横渠四句”是其终生的愿望。本文即是冯友兰先生对这四句话的意义及根本内涵的阐释。 三、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解读“横渠四句”的? 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然后逐句阐述其内涵 2.首先研读第二段。 A 学生齐读,划出本段的关键句。 B 请学生自由发言,阐述对“横渠四句”的意义和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内涵的理解。 参考:本段首先简要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作者认为张载的四句话体现了人的特点,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之所在。接着又说四句中“为”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而张载就是哲学家,因此,作者的实际意思是“横渠四句”应该是哲学家或哲学的神圣的使命和任务。因为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之于禽兽者及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意义何在?哲学就是帮助人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 天地即自然宇宙,天地本来无心,而人有心,人的心即是人的自我认识和对天地的认识;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人对于天地的认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这就是为天地“立心”。 C 请学生谈谈对本段中这两句话的理解。 ①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②人所立之“心” 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参考:①比喻,突出了人类之于大自然的意义,没有人类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中会黑暗如夜。②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应认识到在自然中的角色和作用,以人之心、以人化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天地万物。 小结:为天地立心 ——人与自然的关系 研读三、四段 A 学生自由朗读,划出关键句 B 如何理解:

2020年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

如何预防新冠肺炎和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与感悟 课程导入: 同学们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阻隔,从2月16日这个原定的春季学期返校报到日推迟了接近两个月时间,今天是开学第一课,这一课我们来说一说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第一篇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面对疫情,有一种坚强让我们泪流满面。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医护工作者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都应该向他们致敬! 那么,这次疫情都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关于人生的意义。83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第一时间给瘟疫定性,他科学抗疫的铿锵话语是国人心中的定海神针;受疫情感染的医护工作者表示,“等我病好了,我会再上一线”,他们的担当令人肃然起敬。一群群的白衣天使,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便冲在了疫情防控的突击前线,他们是永不言败的钢铁战士;全国各地紧急动员,人民警察、环卫工人、基层公务员、快递小哥、超市售货员、小区保安、出租车司机、新闻记者,还有千千万万的志愿服务者,等等等等,他们的尽职尽责,才使我们在疫

情面前,工作有序,生活如常,内心安定。当然,还有我们敬爱的老师,每天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反复叮嘱在家生活、学习的注意事项,为我们学习答疑沟通……这些无论名利、无惧生死、逆流而行的勇者,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叫做“逆行者”。他们让我们明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发光,坚持善良正直与勇敢,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这也是我们希望所有同学将来能够成为的样子,是我们共同的人生意义所在。 第二,关于国家的命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可谓大疫面前更显大爱!亲爱的同学们,无论将来你身处何处,身居何位,都应长存浩然之气,选择遵从内心,坚守理想。面对磨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互鼓励、共赴国难。山海有涯,大爱无疆,中华民族总是历磨难而愈勇,遇百折而不弯;每至时艰,便是中华儿女举国同行,同舟共济的时刻。我们要看到,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爱心,乘以14亿也会成为爱的海洋。 第三,关于学习的目的。打赢疫情阻击战,不仅要依靠信心和态度,更需要依靠科学和技术。人类从远古社会一路走来,每一项发展成就无不彰显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崇尚科学,是一个强大国家、优秀民族的基本准则;而缺失了科学精神的民

“横渠四句”意义深远

“横渠四句”意义深远 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这四句中的那四个“为”字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 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近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外演讲或接受记者采访,曾多次引用;2005年,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访问大陆,也曾用以寄语北大学子。足见张载四句名言的精神感召力之强盛。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宋朝有一个无名诗人,在客店的墙上题了两句诗:“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以孔子为人类的代表。他应当说:“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在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虽然也有山河大地,但没有人了解,没有人赏识,这就是“长如夜”。自从人类登上月球,它的山河大地方被了解,被赏识。万古的月球,好像开了一盏明灯,这就不是“长如夜”了。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情况,也是如此。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在创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他就为天地“立心”了。儒家有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为天地立心”是指达到对于天地宇宙的正确认识,为社会重建以“仁”、“孝”为核心的精神价值。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是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是指人在宇宙间所遭遇的幸或不幸,认为这是人所不能自主的。信宗教的人,于不能自主之中,要求一个“主”。信基督教的人遇见不能自决的事,就祷告“上帝”,求他的“主”帮助他决定。祈祷以后,他自己再作决定。即使这个决定还是以前的决定,他也认为这是他的“主”替他作的决定。儒家指出,不需要这个“主”。人在宇宙间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既然个人不能控制,那就顺其自然,而只做个人所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孟子所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这样的高度,宗教对于他就失去作用了。因此,“为生民立命”是昭示人类生活的基本准则,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因此,“为往圣继绝学”,就是继承“绝学”,弘扬创新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万世开太平”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事,集中体现了救国济世之志,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寻求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