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

古代书籍装帧和印刷材料及工艺

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式,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一印刷材料

毛笔与印刷

毛笔可分为三部分,即笔管、笔尖、笔套。笔管通常以竹管制成,间亦有用木枝者。笔头通常用兔毛、鹿毛或羊毛,一端束一丝线或麻绳,涂以油漆使之牢固,然后塞入笔管。为了保护笔毛,外面再套以笔套。

历代毛笔

汉晋时期:人们将将毛笔的末端削成尖状,将其插入头发里以备随时取下来使用。

唐宋时期:以“宣笔”最为盛名。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宋代以“湖笔”最后著名。

明清时期:受个性鲜明的文人影响,文房工具研造、收藏盛况空前。崇学尚艺,直逼工艺出类拔萃,良笔颇多。

毛笔与印刷

1 毛笔的出现,推动了字体的发展。毛笔使转,使线条粗细均匀,产生小篆;强调波磔,出现隶书;要求规整,产生楷书;为了适合阅读,产生适于印刷的宋体。毛笔不仅与字体的变化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它使文字的表达更写意,不拘一格,传达了文字的精神内涵,是文人墨士艺术精神的表现工具。也有助于体现文字对书籍的重要作用。

2 雕版印刷的版,未雕刻前,毛笔起到书写工具的作用。

3 用毛笔组成的刷子,将墨转移到印版上实行印。

毛笔在中国雕版印刷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印刷术发明的必备条件之一。中国书法、绘画,源远流长,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已遗留在中国人的遗传密码中,并将得到继承和发展,毛笔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将永生。

墨与印刷

墨是古代印刷的主要材料之一,墨的品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墨还有它的艺术价值,并将长久存在。

早在先秦时期末就已出现,早期甲骨文在刻好之后,还统统用朱砂、黑墨涂在字画里,称之为土著或涂黑,简策书、帛书上的字都是用墨书写的。中国秦至南北朝时期的墨有石墨、油烟墨、松烟墨之分。

印刷用墨不同于一般用墨,常用松木烧成的烟炱加入动、植物胶炼制而成,普通印刷多用颗粒最粗、质量最次的粗烟为料。印刷用墨是加胶做成久贮的墨膏,用水搅拌充分混合后用筛子过滤后再用。

宋代墨也很发达,产来稿质量高,为宋板书的印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光洁如新,墨如点漆,醉心悦目”是其特点。但并不适用于南宋出现的锡活字。明代套版印刷用墨的主要原料为松烟炱、油烟炱。颜色墨配好后应尽快用完,以免胶质腐败、色素氧化,因此不常用于印刷。

纸与印刷

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大大提高了书籍品质和数量。纸带动了印刷和书籍装帧的发展,保存了人类思想和文化,是增加知识传播和交流的媒介。

两汉时期:西汉麻纸是中国最早期的纸,质薄而软,纸面滑而平,麻纸上已经开始绘图和写字。东汉“蔡侯纸”较西汉更为优良,滑度、白度也更为提高,在纸上写字得到推广,

后来改进的“佐伯纸”则更易于书写。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写材料由简策、木牍、缣帛转为纸。这段时期,书法异常发达,和纸质的进步不可分割,并且晋代已开始用纸作为载体绘画了。此期间职业发展兴隆,晋代用黄檗染成的黄纸可防蛀,并受到书法家的喜爱,而且,民间宗教用纸也多用黄纸,尤其是佛经、道经写本用纸。

隋唐五代:纸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广为应用。隋唐盛行的卷轴装书,多是卷轴装得纸写本,也有雕版印刷的纸写本;新出现的经折装书,也是用纸做文字的载体。此时期的许多日用品也都采用纸制品或纸制代用品。唐代还发明了水纹纸,唐代造纸业如此发达,与雕版印刷的出现和大量拥着密切相关。五代时出现的“澄心堂纸”送情都有模仿和传承。

宋元时期:宋代的竹纸很快取代麻纸和藤纸,米芾、王羲之的作品多用此纸品。宋元时期的书画、刻本书、公私、契约中多用皮纸,如苏轼的《人来得书贴》等。此期还出现了“还魂纸”,如《救诸众生苦难经》等都采用此纸,除此之外,只得花样还有很多。在艺术加工纸中,唐代传下来的泥金彩笺,在宋代进一步发展,黄纸仍备受重视。大量用纸作画出现在宋,此时的纸质高价廉,促进了美术和书法的迅猛发展,同时,金石拓片和碑帖用纸也促进了职业的发展与提高。宋元时期还发行了纸币“交子”,也促进了纸业的发展,当然纸业的兴盛也离不开宋代发达的印刷技术。

明清时期:造纸业十分发达,归纳制种基本有开化纸、毛边纸、棉连纸、中夹纸、奏本纸、油纸、藤皮质、玉版纸、勘合纸等以及各种色纸。明清时期还流行壁纸,促进了多色雕版印刷的发展。清代还出现了价值连城的“羊脑笺”成为了奢侈品,而且,历代名著一时的纸在明清两代都得到恢复生产,造纸业中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指文明传播的重要工具,也是书籍构成的基本特征。

二雕版印刷

古籍装祯与雕版印书有直接关系。统一定型的文字和高度的社会文化,熟练的文字、图像雕刻技术;轻便、广有、廉价的承印材料(纸张)和印刷色料(墨),是印刷发明的基本条件。在古籍和一部分论述中国古代印刷史、书记史的文章中,叙述雕版印刷时用的是“板”字,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印版用的是木制材料。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年代应在雕版印书之前,雕版印书的出现说明雕版印刷术的成熟。

印刷三种基本形式:凸版、凹版、平版

雕版印刷出现的条件:

(一)文字的产生、统一及规范

我们谈到书籍不能不谈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人们以字来纪事,一行字变为一段字,一段字变为几段字,再增至几百段便产生了书籍。从文字产生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字经历了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图画文,随后逐渐出现了符号性的陶文,而真正具有一定的体系并有较严格规律的文字要算甲骨文了。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甲骨文所形成的单个方块字、甲骨文书写由上到下的竖写直行规律、甲骨文书从右向左的阅读方法……都在直接影响着后来的中国古籍,无论从字体结构上,从版面特点上都和甲骨文书有着“血缘”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时期,人们将文字刻在龟的背壳和腹壳上,龟的背壳是圆形,腹壳是方形,而背壳正好覆盖在腹壳上,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人们以此来占卜,以求风调雨顺。书籍的这种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的书籍版式大概就此产生。

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特别是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五百字,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

器上的铭文看作“原始书籍”形式之一,故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式。到周代,中国文化进入第一次勃兴时期,各种流派和学说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文字载体的书籍,已经出现很多。周代时,甲骨文已经向金文、石鼓文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后又完成了古文、大篆、小篆(六国统一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逐渐完善。

隶书把篆书逐渐方正平直化,把汉字在小篆中残存的一点象形遗意也逐渐泯灭了。李书从构造上看,冲破造字的“六书”本意。从书写笔画看,有了标准的波磔,其在作为平弯,逆而不顺,在凯书中变为撇;在又称为燕尾的磔,在楷书中变为捺或勾挑;“左右分别,若相背然”,成为“八分”。从体势上看,由纵势长方的小篆渐次变为正方,在变为横势扁方。隶书,上承篆书古隶,下启楷书,用笔则通于行草。中国古代字体发展到楷书阶段,可以说是最规范、定向的字体,为雕版印刷用字作了文字方面的准备。

随着字体的不断演变,隋末、唐初出现了雕版印书,宋朝时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开始出现后人称为“宋体字”的一些特点的字,经元代发展,定型于明代。新生宋体的产生都是适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需要的。

字体的演化并不是为了印刷的产生而主动创造条件,但印刷确实需要规整的字体,文字的演化促进印刷术的产生,印刷术又促进字体的进一步发展。字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统一、规整、定型,这是印刷术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汉字是宇宙的文字,是天圆地方理念的结晶,外形虽方方正正,但它却被赋予圆的灵魂,所以,有些人说汉字是圆的。现在,“汉字排版没有英文排版漂亮、容易”几乎成为所有设计师的共识,但事实并非如此,看看中国传统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祖辈们的设计思想与方法,他们把汉字的精神体现无余。我们没有感受到汉字的本质,或照搬祖宗的成果或过分追求西方式的美丽版式,又怎么会成功呢!

(二)雕刻术

1石制工具:人们打制石器时已出现砍、砸荷划的痕迹,这虽然还不是刻,但却是刻的萌芽。值得肯定的石雕刻技术在此时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这是的雕刻师现在的圆雕或浮雕,还不是雕刻文字。丹雕刻工具和基本原理、金本技巧,为“雕”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2陶器刻画:陶器的出现也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上的蓖点纹饰用利器刻画出来的,但刻画不同于雕刻,画有托的意思,雕有镂的意思。然而,瓷器的刻画向线条的雕刻迈进了一大步。

3陶文刻画:陶文符号的线条简单,刻画单纯,是一种初刻方法,刻画的符号是阴文正字。它不但从形状的规律上,而且从雕刻的集市上,都为甲骨文的出现作了准备。

4甲骨文刻画与雕刻:结构多为象形,多数字呈长形,少数略扁,为阴文正字;用刀方圆结合,方画具多,圆转处亦婉转有力、细劲美观、端庄灵动、古朴清新,其雕刻技术比陶文刻画要高超许多、复杂许多。甲骨文带有雕刻性的刻画是由刻画到雕刻的过渡。大量甲骨文的出土说明了雕刻技术在甲骨文时代得到长足发展,为金文和印章的雕刻奠定了基础。

5金文范:范上的字是阳文反体,因为范上的字要转到青铜器上再供人看,雕刻的字比刻甲骨文要复杂很多。这是雕刻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对后来的刻印章、雕版都有很大的启发。战国中期以后,青铜器上的铭文直接用青铜刀雕刻,并已是阴文正体字了。

6织物的雕版凸印和漏印:凸版印花技术在春秋战国时后得到发展,到西汉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印版的雕刻,说明当时雕刻技术已很发达;通过印版上的颜色转印到织物上,这实际上是最早的在织物上的雕版印刷。

7印章:即为“玺”,古文玺字,或从“金”旁或从“土”旁,即以陶土等为材料制作印章。印章的出现有很多传说,或微祭祀或为印族徽,范母演变为玺在于它脱离了翻刻铜器名闻而被独立使用,以示凭证并具有一定的“信”的作用。就雕刻技术来说,他们比较接近于雕版印刷的雕刻。

8刻石:石鼓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为阴文正体,雕刻得气势雄浑、内涵丰富。可见秦朝石雕刻技术已相当成熟了。汉代为了减少手抄书错误而大力发展石刻书,这对雕版印书也很有启发。南北朝时期人们已掌握了用反字取得正体文字的方法。除此之外,;梁武帝时的扫拓法对雕版印刷的产生有更明显的启迪作用。

9木刻入山符和督摄万机印:东晋时期印在泥土上的“入山佩带符”和两晋时期像大印章的“督摄万机印”,雕刻方法已与雕版印刷的雕刻方法一样了。

(三)转印

有了雕刻技术,转印的出现成就了印刷。转印技术虽雕刻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其成熟而成熟。转印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印纹陶、印花、盖印章以及拓印。在诸多的转印复制技术中印章的盖印,和雕版印刷最为接近,对雕版印刷的影响也最大。

(四)工具

毛笔:提供标准的、易于雕刻的规范文字;

石雕版插图绘画的工具;

在后来的单色或套色印刷过程中,使木板着色的工具。

雕刻工具:各种型号刻刀、铲刀、凿子、锤子,另外还有锯、刨、斧子、磨石以及尺、规矩等。

印刷工具:各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刷子,将正文转印到雕版或石面上的平刷、蘸墨的圆刷、刷印的长刷、拓墨的软垫等等。

(五)印刷材料——墨、版材、印刷承印物

墨:其一,使木板上的字需要用毛笔蘸墨书写;

其二,印刷时,墨从印版转印到承载物上。

版材:选用纹理细密、质地均匀、加工容易、易于雕刻、资源较广的木材。

承印物:纸、皮、绢、帛,其中,纸对雕版印刷的发展以及装帧形态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过了文字的演变和规范化、雕版技术和转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工具的齐全、印刷材料的齐备,雕版印刷初露端倪。

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是各类印刷中最先发明的和最基本的,其他门类的印刷术都是从雕版印刷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

单色雕版印刷术

(1)选材:要求纤维细匀、耐印率高、易于凑刀、墨性均匀。

(2)制版:其一,断文法,使用木纹横断,宜于细刻。

其二,顺文法——顺纹之切。

(3)雕刻:写样——上板——刻板——打空(剔空)——拉线——修版

(4)刷印:固版——刷墨——覆纸——刷印——晾干

彩色雕版印刷术

方法:刷涂套色(印后涂色)——刷捺套印——刷版套印——分版套印——餖版拱花历代雕版印刷

(一)唐代

佛教印刷:雕版印刷首先为佛教僧侣所用。《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内文版式上下有边,画有界限。经文有一组木版印刷。笔画有明显木纹、苍劲有力,刀法工整。《陀罗尼经咒》为唐初印刷品,麻纸,印本图文分三部分,印文四边以三重双线为边框,其间布满莲花、花蕾、法器、手印、星座等图案。武则天时期的《妙法莲华经》,以黄纸印刷,卷轴装书。

其他印刷:种类多而广泛,历书、工具书还有最早的雕版印刷的报纸。

刻印机构、地区:唐代主要由僧院僧侣和民间坊肆的工作人员从事雕版印刷。刻书以长安为中心,洛阳也有印刷业。唐代中期,印刷业最集中的是四川。

(二)五代

开创了政府组织大规模雕版印刷儒家经典的先例,从此产生了政府刻书事业,最高学府国子监是刻书的主体机构。中国书籍流通和文字传播方式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将有印刷方式代替手工抄写方式。

五代时期的佛教印刷品多是上图下文,构图复杂,且有装饰性。

私家刻书

刻印地区:佛教可因地区多在敦煌、江浙、闽南一些地区,中心为杭州。

(三)宋代

中国雕版印刷高度发展的阶段,全面开展政府刻书事业。主要有官方刻书、私家刻书、坊肆刻书。宋版书校勘认真,刻印一丝不苟,受历代藏书家称赞。

佛经印刷,印刷规模很大,分布地区很广泛。《大藏经》共雕版十二万块,规模浩大。是我国第一次刻印的最大规模的佛经总集。

(四)辽金西夏和蒙古时期

辽代最大规模印书《辽藏》卷轴装、圆木轴,以及卷首画、竹刻签杆、编织飘带。《妙法莲华经》用硬黄纸、楷书,行格疏朗,有素雅边线单框的,有装饰金刚杵、祥云纹双线双框的,也有双线边框中饰以金刚杵的和宝珠纹的……内涵十分丰富。

金代印书以汉文为主,也有女真文掉本印刷的。民间印书形式多样、思想开放,勇于创新。

佛教刻书最为兴旺,其中雕版印数和单页印刷数量较多。

西夏刻版本种类繁多,既有雕版印刷的书,也有泥活字、木活字印刷的书。西夏书写多用竹笔,印书多用麻纸,装帧多为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和梵策装。

(五)元代

王祯创造的木活字及转轮排字盘是雕版印刷技术的一大突破,雕版印书主要是朱墨套印方法。并继承了宋代遗风,有官方刻书、私家刻书、坊肆刻书、宗教刻书以及其他。此期间刻书出现了插图版画戏曲本,和套色印刷。以福建山西最为繁荣,书籍装帧主要是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偶有梵策装。并出现包背装。一般书籍多采用蝴蝶装。

(六)明代

我国古代印刷业、印刷技术发展的高峰出现在此。除官方刻书外,私家刻书很是盛行,其中毛氏刻书最负盛名,于版心下方都有“汲古阁”或“绿君亭”室名。毛氏订造的薄纸叫“毛边”,厚纸叫“毛太”,并沿用至今。

明代套色印刷技术发展很快,出现插图版画的彩色套印。胡正言采用的“饾版”“拱花”

印刷新工艺将我国古代印刷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其中,“拱花”印刷能表现色彩层次的色彩变化,经过不断发展,已成为压凹技术,现在在书面、包装等产品生仍沿用。这项技术推动了国画复制、年画和书法的发展。

(七)清代

初期印刷业达到顶峰,以后就逐渐衰落了。《古今图书集成》为康熙钦定的书,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部类书,采用铜活字排版。这是殿版刻本(武英殿政府刻书)所印制,除此之外,还有扬州书局,所刻之书校刻俱精,工楷写刻,有的蝇头细书,极为精美。清代雕版书籍以家刻本最为珍贵。晚清,书坊刻书最多,发行量最广。还有佛教印书。殿版图书,多付有插图版画,活字本印刷时,插图版画仍用木板雕刻。木版年画在清代发展起来。清代在朱墨两色套印地图的基础上,首次以黑黄绿三色套印。

清代装帧多用线装,纸类繁多,殿版书设计庄严,初期多以绸、绫等作书衣、函套,以楠木、檀香木等作书匣。装订方式还创出一种“毛装”。

雕版印书的字体:

楷体:唐初,楷体字成为雕版印书的主体字。

1楷体,指有法度可作楷模的书法作品,如颜体,笔力雄健、气象浑厚。“柳骨”刚健婀娜、气象雍容,影响甚大。字形方正、重心平稳,一笔不苟,好看易读,适合抄书,易于雕版印刷。

2唐五代雕版印刷字体:唐代印书多为佛教经文,文字雕刻俊美,颇似欧体。《陀罗尼经咒》重的文字秀劲圆活而无呆板之气,是唐人书法风格。五代均是楷书,似含魏碑,似含颜体,字体古朴、疏朗。

3宋辽金夏雕版印刷字体:北宋时期多用欧体,字型略长,瘦劲秀丽,笔画转折,轻细有角。后逐渐流行颜体、柳体为雕印用字。西夏用竹笔书写刻本,特点是“起落顿笔,转折笔画不圆”。

4元明清雕版印刷字体:元代刻板多用颜欧柳等古代名家书体。其后又流行赵体——“元体字”。赵体,笔画圆润停匀,结体端正秀丽,章法均衡整齐。明代也沿用了元盛行字体,并逐渐发展出一种依照手写楷体来雕版印刷的“软体字”。清代盛行软体字,但还是以宋体为主。

宋体:形态硬瘦,有刀锋的效果,刚健有力适合刻版。

出现于南宋的过度字体称为“楷宋体”,萌芽时期的楷宋体字过分强调了自行方正、横平竖直,忽略了字体组合的整体艺术,显得呆板、不协调。明代中期,宋体字已很成熟,结构严谨、阅读舒服,标准印刷字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清代,宋体字成为汉字印刷的最理想字体,影响至今,应用最为广泛。

其他字体:元代雕版印刷中使用了草书,多用在书籍的牌记上:明代,使用行书、草书、篆文的雕版印书被称为精刻本书籍;清代出现了现有名家写书后再兴刻板的风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雕版印书的版式:

唐代雕版印书版式在唐代出现,以《金刚经》为例,由六张面积相等的纸粘接,上下有单边,开创了卷首扉画的先河。

宋代经历了卷轴装书、经折装数,演变到蝴蝶装,开创了册页形态的装帧方式,版式发生巨大变化。

册页书版式:册页有一定尺寸,出现天头地脚、鱼尾中缝等新内容。有大、小、中字本三种,即使同一型号字本,版心尺寸也各不相同,半版行数、字数也不统一。一般在版面左栏往往刻有书耳略记书籍片名。

宋板书版式:北宋刻本,版面多为双边、白口、字大、行宽。南宋之后,逐渐流行黑口,由小黑口到大黑口。书口黑口由粗到细。板框多为单边,或上下单边,左右双边,字体变小,行数变密,字数变多。宋版书中,一般在版面左栏(也有左右栏的)往往刻有一长小方格,称耳子或书耳,略记书的篇名。有的宋刻书,把正版书分成上、下两栏,或三栏。南宋中期,包背装书出现,折缝为外口,正好和蝴蝶装书相反,它的版式基本上和蝴蝶装差不多,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元、明。

辽金西夏辽代以《妙法莲花经》为例,卷轴向折装书过渡,对折的两面为一个版面,四周有边框,改装后的书册右上方用一线绳穿一提耳,便于手提书籍。而《蒙求》则是从经折装向蝴蝶装过度的一种版式形式。

金代沿用北宋的形式,十分重视边框、行格、中缝的边饰。注释采用双行小字,雕刻以刀代笔,技术娴熟流畅,写绘工整,版式古朴规整。

西夏版面字大、行宽,墨色浓厚、疏朗明快。书中在字行空白插入形形色色的小花饰,是一大特点。书籍有卷轴装书、经折装书、蝴蝶装书、包背装书和梵策装书,但蝴蝶装不同于宋代,成为“双蝴蝶装”。

元代元代以《广韵》为例,封面有书名、印刷者、年代。版面对称严谨,布局讲究,采用反白文字,醒目清楚。沿用宋本版式,字大行宽,多为白口,双边。中期以后,版式行款逐渐紧密,字体缩小变长,四周多边者为多。普遍使用折缝线,有细线、中粗线、粗线几种形式。除黑鱼尾外,还有花鱼尾和白鱼尾。版心记卷数、字数、页数和刻工姓名。元代装帧形态出现了包背装。

明代《明僧弘秀集》版面疏朗、雅致,书卷气浓厚,格调高雅,是传统书籍典型版式。沿袭了元代特征,多为包背装书,版式常为大黑口,字体多是软体赵字,白口盛行,版心上方往往记有字数,下方为刻工姓名。装帧形态也从包背装书变为线装书,插图本增加。

清代一般为左右双边,也有四周双边或单边,大部分为白口,字行排列整齐,版式设计格调高雅,气质高尚。以线装为主。还出现了聚珍版程式

雕版印书的封面:

元代,带插图封面的出现,是中国古籍装祯在封面设计的一大进步。以插图装饰的封面和以字为主的封面,开辟了新的设计途径。从实用性来看,它的特大醒目的书名再配以于书内容十分相关的图画足以引起读者购买欲;并刻有出版年代和印刷出版者的名称,已包括了现代书籍封面的全部内容;从艺术角度来看,以自觉运用黄金比例,并运用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对称式构图,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还有的读物封面,四周均为边框,用硕大的书名,并配有出版印刷者堂号和刻印年代,还刻有宣传行文字,有的略去了图,形成了以字为主的封面。也有的书籍封面设计,打破了对称的构图,一边重一边轻,又很协调,运用印章和小装饰在封面上,活泼版面。

明代趋于简洁,插图和复杂的线框已不复存在。并印有类似于现代“版权所有,违者必究”一类的话。也出现了彩色套印的封面。

清代设计越发简单。装祯形态基本为线装书,以齐大栏为规矩。一些书的封面上经常刻有“藏版”、“木记”等字样;

封面设计:简单——复杂——简单,和中国人的深层审美意识一致:崇尚雅洁,内涵丰富。

雕版印书的牌记:

宋代

牌记在宋代开始出现,一般包括出版、印刷者姓名、堂号或坊字号、刻书年、月等事项刻于书中。又如下几类:反应刻书人,刻书地点、时间的;说明版本来源、镌刻底本依据、

刻书质量,富有装饰性,长方形内上下各有二方连续图案,西线四根,每行上下都有圆圈;反应版权所有;反映刻书所用成本、工价;宋代刻书纸张反映刻书的避诿。

金、西夏

雕版印书的牌记十分简单。

元代

牌记版式有所变化,进行艺术加工,四周由单边、双边变为图案,形状也变得复杂。

明代

形式较多,版权意识浓厚。

清代

书籍多有牌记,不同于以前形式。内容多为堂名、刻工名、堂主名、藏版者名、宣传内容和镌刻时间等。刻在版心下或刻在封面上,或刻于目录后,或刻于卷首下。

雕版印书的刻工

刻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书的质量。刻工用工作之便,在印版的中缝下部,刻上自己的名字,出版者也愿意名刻工的名字刻于书上,以增强竞争力。

雕版的套色印刷

雕版桃色印刷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这一技术用于古代纸币印刷、年画印刷、彩色版画印刷等。

三活字印刷

毕昇成功的创造了活泥字工艺,对后世启发很大,后世吸取教训,还创造了铜活字、锡活字、木活字和铅活字等。

泥活字印刷的发展

中国传统印刷中的活字印刷,根据活字材质的不同,可分为非金属活字和金属活字两大类。泥活字、木活字、磁活字磁(应为瓷)活字指泰山磁版,泰山磁版究属活字版还是磁版尚有争议。为非金属活字;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为金属活字。其发展脉络(参见图6-1)简介如下。

1.非金属活字版印刷

(1)泥活字版印刷。泥活字版印刷是现知最早实用的活字版印刷,它发明于十一世纪四十年代的北宋庆历年间。由布衣毕升所发明。毕升之后,现已获得的文献资料证明,泥活字版印刷多有应用。一是现存温州市白象塔内出土的回旋式北宋佛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文中有倒排"色"字;二是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周必大"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过《玉堂杂记》;三是近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史金波先生会同甘肃武威等地考古专家鉴定,发现武威出土西夏文佛经中,有几种是宋时西夏地区的泥活字印本。以上三例足以证明,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在宋代是有所发展的。但从工艺技术角度,历史上泥活字印刷可考者仅有四次变化,且变化并不明显。一是元初杨古曾用改良了的毕升遗法,印刷过《近思录》、《东莱经史论说》等书;二是清代泰安徐志定曾在泥活字基础上创制"泰山磁版",印刷过《周易说略》和《蒿庵闲话》等书;三是清代浙江新昌吕抚于乾隆元年(1736年)用活字泥版印刷的自着《精订纲鉴二十一史通俗衍义》;四是清代李瑶和翟金生以毕升遗法为基础,研制泥活字印刷《校补金石例四种》、《泥版试印初编》等书籍。上述四种,工艺技术不尽相同,但均以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为基础稍加改进而成。反映出泥活字印刷的发展概貌。具体工艺方法,可参见第八章第三节。

(2)木活字版印刷。木活字印刷曾于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之前试制,未果。此后不久,即研制成功,开始推广使用。现存西夏文木活字印本佛经《吉祥遍至□和本续》为此提供了实物证据。木活字印刷地进一步发展,是元代农学家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架和转轮排字法。此法在拣字排版工序采用了简单的机械,是活字排版由手工向机械操作发展的一次良好的契机。可惜在当时封建王朝重文轻工的社会条件下,不仅没有把握住这一机会,反而连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s法也未能推广应用。木活字印刷的进一步发展是清代的武英殿聚珍版。武英殿聚珍版采用的木活字印刷工艺,有现存《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记载甚详(参见第八章第六节)。

木活字印刷发展到武英殿聚珍版,工艺技术已相当成熟,能以排印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这样的大部头书籍。并且在工艺技术上发展到与雕版套印。致使清代的木活字印刷应用非常广泛。

2.金属活字版印刷

金属活字分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数种。其中以锡活字出现最早,铜活字应用最多。发展脉络大致如下:

(1)锡活字版印刷。锡活字版印刷出现在南宋时期,是活字印刷发明后出现的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其工艺方法除因活字材质改用金属锡致使活字制作与非金属活字略有不同外,其拣字排版、刷印、拆版还字等工序并无多大变异。所以说,包括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在内的所有金属活字版的印刷,都是在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演变、改进而成的。可见,毕升的发明的确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

南宋出现锡活字印刷,见于王祯着《造活字印书法》。由于中国印刷术使用的转印材料是水墨,而水墨不适宜金属版面印刷,故当时出现的锡活字印刷未能推广开来,但其首创金属活字版,为尔后的铜、铅等活字版的创制奠定了基础。此后,明、清二朝都曾采用锡活字版印刷。

(2)铜活字版印刷。锡活字版之后出现的是铜活字版印刷。铜活字版始用于何时? 因史料缺乏,尚难以断定。清代孙从添着《藏书纪要》有"宋刻有铜字刻本、活字本"一语。据此,铜活字版应始于宋代。遗憾的是仅此只言片语,又无其它文献作旁证,难以确认。但铜与锡同为金属,既然南宋已有锡活字,孙从添此语恐有根据,并非妄言。现存最早的铜活字版印刷本,是明代无锡华燧会通馆用铜活字版印的《宋诸臣奏议》潘天祯着《明代无锡会通馆印书是锡活字本》论点颇有见地,似应改变传统说法。此文载《中国印刷史料选辑之二·活字印刷源流》,印刷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等书籍。明代铜活字印刷有了较大的发展,福建、浙江、江苏、广州等地都有铜活字印刷,其中尤以江苏最多。江苏的无锡、南京、常州、苏州一带为当时铜活字印刷集中地。

铜活字印刷在清朝有了较大地发展。突出例证是清政府大规模铜活字印刷工程《古今图书集成》和福州林春祺出资制作四十万枚铜活字。这在亚洲各国是无与匹敌的。此外,江苏、浙江、台湾等地也都有铜活字印刷。

以清代的铜活字为例,《古今图书集成》卷帙之大,排字印刷精美,著称于世。

(3)铅活字印刷。中国采用铅活字印刷据现有史料,始于明弘治末至正德年间(1505-1508年),当时江苏的常州曾有人制作铅活字,用铅活字排版印刷。史料见于陆深着《金台纪闻》,云:"近日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版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尤易"。铅活字自明迄清,虽应用未广,但一直有人使用。除上述陆深《金台纪闻》外,清人魏菘着《壹是纪始》也有简短记述,云:"活版始于宋……今又用铜、铅为活字。"需要指出的是,自明迄清的铅活字,乃国人自制,并非西方传入的近代印刷术中的铅活字。即在西方近代铅活字印刷术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已用铅活字在排印书籍。

综上所述,自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之后,宋代(包括与宋同期的西夏)已采用泥活字和木活字印刷书籍;金属活字中的锡活字也曾制作、排印,但未能推广。到了元朝,王祯创制转轮排字架、发明转轮排字法,对木活字印刷作了重要贡献。明朝活字印刷有了较大发展,且各种活字印刷并行使用,其中尤以铜活字为多。清朝活字印刷可谓盛行,不仅泥、木、铜、锡、铅各种活字并行发展,且出现了铜活字版印刷《古今图书集成》和木活字版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这样的大规模活字印刷工程。同时还有"泰山磁版"和吕抚"泥版"之应用。出现了中国传统的活字印刷的繁荣景象。

部分摘自《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杨永德著

《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发展脉络》中国印刷企业网著

《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杉浦康平著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1)电解 本项目电解铝生产采用熔盐电解法:其主要生产设备为预焙阳极电解槽,项目设计采用大面六点进电SY350型预焙阳极电解槽。铝电解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氧化铝、氟化铝和冰晶石,原料按工艺配料比例加入350KA 预焙阳极电解槽中,通入强大的直流电,在945-955℃温度下,将一定量砂状氧化铝及吸附了电解烟气中氟化物的载氟氧化铝原料溶解于电解质中,通过炭素材料电极导入直流电,使熔融状态的电解质中呈离子状态的冰晶石和氧化铝在两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氧化铝不断分解还原出金属铝——在阴极(电解槽的底部)析出液态的金属铝。 电解槽中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式如下: 2323497094032CO Al C O Al +?-+℃ ℃直流电 在阴极(电解槽的底部)析出液态的金属铝定期用真空抬包抽出送往铸造车间经混合炉除渣后由铸造机浇铸成铝锭。电解过程中析出的O 2同阳极炭素发生反应生成以CO 2为主的阳极气体,这些阳极气体与氟化盐水解产生的含氟废气、粉尘等含氟烟气经电解槽顶部的密闭集气罩收集后送到以Al 2O 3为吸附剂的干法净化系统处理,净化后烟气排入大气。被消耗的阳极定期进行更换,并将残极运回生产厂家进行回收处置。吸附了含氟气体的截氟氧化铝返回电解槽进行电解。 电解槽是在高温、强磁场条件下连续生产作业,项目设计采用大面六点进电SY350型预焙阳极电解槽,是目前我国较先进的生产设备。电解槽为6点下料,交叉工作,整个工艺过程均自动控制。电解槽阳极作业均由电解多功能机组完成。多功能机组的主要功能为更换阳极、吊运出铝抬包出铝、定期提升阳极母线、打壳加覆盖料等其它作业。 (2)氧化铝及氟化盐贮运供料系统 氧化铝及氟化盐贮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贮存由外购到厂的氧化铝和氟化盐 ,并按需要及时将其送到电解车间的电解槽上料箱内。

印刷工艺流程

印刷工艺流程 【摘要】书籍印刷是用纸张及各种装帧材料、印装工艺将书籍设计物化成为具有物质形态的书籍的工艺过程。书籍印刷主要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刷的印版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印刷时,先由供水装置向印版的空白部分供水,然后由供墨装置向印版供墨,利用水墨不相溶原理,油墨只能供到印版的图文部分,再利用印刷压力,将印版上的油墨通过橡皮布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书籍的整体设计及最终的形态、效果、质量,必须依赖于纸张材料印前制版、正式印刷、印后加工、装订成型等技术。本文对书籍印刷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印刷;书籍印刷;印刷流程 1 书籍纸张材料选择 印刷用纸种类较多,有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轻涂纸等。 新闻纸也叫白报纸,具有吸墨性能好的特点,它是报刊的主要用纸,也可以用于印刷质量不高的期刊、一般读物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凸版纸具有吸墨均匀、抗水性能强、不起毛等特点,它是印刷书籍、杂志的主要用纸,主要供凸版印刷机使用。 胶版纸具有伸缩性小和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抗水性能强等特点,主要供胶印印刷机或凸版印刷机印制较高级印刷品,如一些高级书籍、书籍封面、宣传画等。 铜版纸属于涂布纸,表面光泽度高、平滑性好,多用于印刷高档印刷品,如画册、商标等。轻涂纸是涂布量较低的涂布纸,主要用于印刷期刊杂志、产品广告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书籍均采用胶版印刷,书籍印刷多选用胶版纸或轻涂纸为书籍内芯用纸,选用铜版纸为书籍封面用纸。 2 书籍的印前制版 印刷需要一个载体将书籍设计信息通过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印版就是用于传递油墨或其他黏附色料至承应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书籍印刷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版包括传统的PS 版、平凹版,以及感光型、感热型等CTP版,其中,传统型的PS型使用最多,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出片、拼版、晒版、打样等四个阶段。 1)出片:通过激光照排机,运用分色和网点技术,将书籍设计稿转换为分色胶片。胶片有阳图型胶片和阴图型胶片两种。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不透光、空白部分透光的为阳图型胶片;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透光、空白部分不透光的为阴图型胶片; 2)拼版:又称“装版”、“组版”。因为最终形态的书籍多为16开版面,而生产多用对开纸上对开印刷机进行印刷,如此就需要将多个16开的版面胶片拼在一个对开版面胶片上,然后用对开纸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再将对开纸按一定顺序折成16开,得到16开的书籍大小。拼版可以采用人工拼版或电脑拼版,拼版时要根据折页顺序、书籍配页顺序、裁切等来排列胶片的位置; 3)晒版:是将拼好的胶片晒制成PS印版的过程。根据使用的胶片类型不同,PS版有阳图型PS版和阴图型PS版两种。阳图型PS版属于光分解型,是用阳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分解,后用稀碱液显影而被溶解,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而未见光部分的感光层未发生变化,仍留在版面上,构成印版的印刷图文部分。阴图型PS版属于光聚合型,是用阴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发生聚合,成为不溶于显影液的物质,形成印版的图文部分;而后用稀碱液显影,未见光部分溶于显影液,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 4)打样:用晒制好的PS印版安装到打样机上印刷出几张印品,用于检查制版各工序的质

原材料使用及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原材料使用及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第一章:原材料明细 婴儿纸尿裤、纸尿片的组成材料主要为:非织造布、进口原生纯木浆、高分子吸水树脂(SAP)、湿强纸、仿布防漏流延膜、热熔胶、左右腰贴、前腰贴、弹性PU等。 一.原材料使用要求:所有原材料外观应洁净,无油污、脏污、蚊虫、异物;并且符合环保要求;无毒、无污染、材料可降解;卫生指标符合GB15979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规定要求。 二.原材料使用明细: 非织造布:主要用于产品的面层、直接与婴儿皮肤接触、可选的材料有无纺布或竹炭纤维; 进口原生木浆:主要作用是快速吸收尿液;可选材料主要为原生针叶木浆。已经考察的品牌有美国的石头、白玉、惠好、IP、瑞典的女神、俄罗斯的布阔等; 高分子吸水树脂:主要作用是吸收、锁住水分;主要选择日本住友和德国巴斯夫; 湿强纸:卫生包装用纸,含有湿强剂;主要用于包覆绒毛浆和SAP的混合物,便于后续工艺以及防止吸收体分解; 仿布防漏流延膜:主要用作产品的底层;防止尿液渗漏污染衣物或床上用品;主要参考的材料是台湾的复合透气流延膜; 热熔胶:用于任意两种材料的复合;主要选用德国汉高的产品或国民淀粉; 左右腰贴和前腰贴:主要用于婴儿纸尿裤上、让产品具备一定的形状;主要采用美国3M公司产品; 弹性PU:主要作用是让产品更贴身、防止尿液后漏;首选产品为美国3M 弹性PU 。 第二章: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 木浆拉毛——SAP添加——湿强纸包覆——吸收体内切——面层复合——前腰贴复合——底膜复合——左右贴压合——主体折合——产品外切——三折——成品输送——包装——装箱——检验入库——结束 二.流程说明 木浆拉毛:原生木浆经过专用设备拉毛成为绒毛浆;才具备快速吸水的能力; SAP添加:准确控制SAP的施加量,使其均匀混合在绒毛浆里,增加吸收体的吸水速度;利用SAP的锁水特性使混合物吸水后不会反渗; 湿强纸包覆:为了工艺的流畅性以及吸收体的整体性,利用湿强纸的特性对绒毛浆和SAP的混合物进行包覆; 吸收体内切:对经过湿强纸包覆的混合装物体进行分切;使其具备吸收体的形状; 面层复合:将面层材料(无纺布或竹炭纤维)用热熔胶复合在吸收体上,是吸收体不直接与皮肤接触; 前腰贴复合:在底膜和吸收体符合前,为了工艺的流畅性首先把前腰贴复合在底膜上; 底膜复合:利用热熔胶将底膜复合在吸收体上; 左右贴压合:利用压力将左右贴复合在底膜和面层上; 主体折合:将吸收体以外的部分折合在吸收体上,方便后续工艺进行; 产品外切:根据产品规格对产品进行分切; 三折:对分切后的产品进行折合,方便后续包装; 成品输送:将分切后的产品输送到包装部位; 包装:将三折后的产品按照一定的数量装入包装袋; 装箱:将包装后的产品装入纸箱。 检验入库:入库前对产品进行最后一次检验;合格后入库。 流程结束!

印刷工艺教案

印刷工艺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教案学院(部) 系部教研室 课程名称印刷工艺 任教专业年级、班级 教师姓名 职称 使用教材《印刷工艺》

说明:1、本表原则上以每章为单位填写。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 第一章印刷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本章重点: 了解文字的发明、演变和印章、刻石和拓印,学习印刷术的演变与发展。为印刷工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要求仔细理解原理和工艺流程。 第一节印刷技术的起源

公元7世纪,发明雕版印刷术,1041—1048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0世纪左右出现套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三种基本形式。19世纪现代印刷技术发展起来。 一、文字的发明、演变与发展 文字是印刷技术发明的前提条件 中国文字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类型,后来逐渐派生出各种印刷字体,如黑体、宋体等。楷书阶段,已经具备了印刷术在规范文字方面的要求和条件。文字由繁到简,便于书写、刊刻,文字是印刷术发明的重要前提。 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契刻记事 二、笔、墨、纸的相继发明 笔。印刷必有印版。最早发明的雕版印刷术的印版是手工雕刻的,而在雕刻之前必须先书写字样。书写字样就是用的毛笔,毛笔为印刷提供了易于书写和镌刻的规范文字。墨。是印刷的主要原料之一,印版上的图文通过墨转印到承印物上。纸。分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三、印章、刻石和拓印 印章,最早用途是盖印,分为封泥印章;模具印章,织物和纸张印章。刻石和拓印。刻石是用刻刀在石头表面上手工雕刻出文字或图案,古代刻石有“碣”“碑”“墓志”“摩崖”之分。拓印,是一种把碑刻等上面的文字、图形印下来的方法。 四、印刷术发明的社会基础

印刷工艺有哪些

印前:美工绘图,排版,出菲林,晒版, 印刷:上墨,上版,调色…… 印后:彩盒:表面处理(覆膜,压光,局部UV等),烫金、粘合成型 书籍:折页,配页,装订, 印刷工艺有哪些? 覆膜 定义:将塑料薄膜覆盖于印刷品表面,并采用黏合剂经加热、加压后使之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印刷品的加工技术。(在印刷品表面覆盖一层薄薄聚乙烯薄膜) 分类:覆膜分光膜和哑膜两种 特点:覆光膜的产品表面亮丽、表现力强,多用于产品类印刷品;覆哑光膜的产品表面不反光,高雅,多用于形象类印刷品 适用范围: 200g以上的纸张,遇实色部位有折痕工艺必须使用覆膜工艺 注意:128克以下纸张单面覆膜后容易因两面表面张力不同而打卷; 覆哑光膜后印刷品色彩饱和度会略有下降; 装订 装订有五种常用方式:骑马钉、胶钉、锁线钉、环钉和精装对裱 骑马订装 定义:将书册套贴配页,书脊打订书钉,三面裁切成册 特点:价廉、工艺简单、交货周期短,易跨页拼图 适用范围:使用骑马钉装订的样本P数应为4的倍数,装订厚度以157g铜版纸为准,不超过48P,成品厚度小于4mm 注意:封面与内文纸克重悬殊时,长期使用,封面易从装订处脱落!

胶订装 定义:将书册按页序先套贴后配贴,书脊上胶后配封面,裁切成册 特点:价廉、美观、交货周期较骑订长 适用范围:使用胶订P数可以不是4的倍数,装订厚度以157g铜版纸为准,超过48P,成品厚度大于4mm、小于30mm 注意;对页很难打开,不易跨页拼图,若纸张克重高在使用中易掉页

锁线装 定义:将书册按页序先套贴后配贴,按顺序用线订成书芯,书脊上胶后配封面,裁切成册特点:装订考究、高档、不宜掉页、易跨页拼图,但生产周期较长 适用范围:装订厚度以157g铜板纸为准,48P以上的产品宜采用线装,成品厚度不限 注意: 生产周期长,而且费用较高

印刷工艺流程

书籍印刷工艺流程分析 书籍印刷是用纸张及各种装帧材料、印装工艺将书籍设计物化成为具有物质形态的书籍的工艺过程。书籍印刷主要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刷的印版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印刷时,先由供水装置向印版的空白部分供水,然后由供墨装置向印版供墨,利用水墨不相溶原理,油墨只能供到印版的图文部分,再利用印刷压力,将印版上的油墨通过橡皮布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书籍的整体设计及最终的形态、效果、质量,必须依赖于纸张材料印前制版、正式印刷、印后加工、装订成型等技术。本文对书籍印刷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印刷;书籍印刷;印刷流程 中图分类号t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 84-0161-02 1 书籍纸张材料选择 印刷用纸种类较多,有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轻涂纸等。 新闻纸也叫白报纸,具有吸墨性能好的特点,它是报刊的主要用纸,也可以用于印刷质量不高的期刊、一般读物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凸版纸具有吸墨均匀、抗水性能强、不起毛等特点,它是印刷书籍、杂志的主要用纸,主要供凸版印刷机使用。 胶版纸具有伸缩性小和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抗水性能强等特点,主要供胶印印刷机或凸版印刷机印制较高级印刷品,如一些高级书籍、书籍封面、宣传画等。 铜版纸属于涂布纸,表面光泽度高、平滑性好,多用于印刷高档印刷品,如画册、商标等。 轻涂纸是涂布量较低的涂布纸,主要用于印刷期刊杂志、产品广告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书籍均采用胶版印刷,书籍印刷多选用胶版纸或轻涂纸为书籍内芯用纸,选用铜版纸为书籍封面用纸。 2 书籍的印前制版 印刷需要一个载体将书籍设计信息通过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印版就是用于传递油墨或其他黏附色料至承应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书籍印刷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版包括传统的ps版、平凹版,以及感光型、感热型等ctp版,其中,传统型的ps型使用最多,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出片、拼版、晒版、打样等四个阶段。 1)出片:通过激光照排机,运用分色和网点技术,将书籍设计稿转换为分色胶片。胶片有阳图型胶片和阴图型胶片两种。胶片上图文

水厂工艺流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程学院系名: 专业:给水排水姓名: 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2012年 6月 15 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2) 设计基本资料 (2) 设计任务 (3) 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4) 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6) 第四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8) 一级泵站 (8) 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 (8) 管式静态混合器 (11) 机械搅拌澄清池 (11) V型滤池 (17) 消毒 (23) 清水池 (24) 二级泵站 (25) 附属构筑物 (26) 第五章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27) 平面布置 (27) 高程布置 (27) 附:参考文献 (29)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设计基本资料 设计水量 水厂设计流量根据本人学号确定: 一班同学的设计水量:(学号后两位数值)m3万/d 二班同学的设计水量:(学号后两位数值+)m3万/d 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原水水质情况 (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 a.河流水文特征 位于厂址北侧的河流作为取水水源,河流洪水位:,最河流枯水位: m,常年水位: m b.气象资料 最热月平均气温:°C,最冷月平均气温:°C 风向: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c.地形地质 水厂规划用地面积满足水厂用地指标要求,用地形状自定,地形图如下: 出厂水质、水压要求 出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二泵站出水扬程要求为28米。 设计任务 1.方案选择:根据原水水质水量和处理后水质要求选择并确定给水厂工艺流程。 2.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并确定各水处理构筑物类型。 3.对水厂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并附有必要的单线草图。 4.确定辅助构筑物尺寸和位置,进行水厂平面布置并绘制水厂 平面布置图 5.计算各净水构筑物和连接管忠的水头损失,考虑水厂地形,确定各净水构筑物的标高,绘制水厂高程布置图。 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1.近期规模 设计规模为 (29+=万m3 /d( m3/s),制水能力Q=×=万m3 /d=13152m3 /h,其中水厂自用水5%~10%,取7%。 近期规模万m3 /d.水处理构筑物按照近期处理规模进行设计.水厂的主要构筑物分为8组,每组构筑物类型相同,每组处理规模为万m3 /d(1644m3 /h)。

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和工艺说明

AHF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和工艺说明 干燥的萤石粉经螺旋机进入斗式提升机、卸入萤石粉储仓,再由储仓定时加入萤石计量斗,经电子秤,变频调节螺旋输送机将萤石粉定量送入反应器。 来自硫酸储槽的98%硫酸经电磁流量计、调节阀调节流量送至H2SO4吸收塔吸收尾气中的HF,而后进入洗涤塔洗涤反应气体夹带的粉尘及其夹带的重组分,然后进入混酸槽。发烟硫酸经电磁流量计、调节阀调节流量与98%硫酸配比计量后一并送至混酸槽。在混酸槽中经过混合,使SO3与98%硫酸中的水分及副反应水分充分反应,达到进料酸中水含量为零,而后进入反应器。进入反应器的萤石和硫酸严格控制配比,在加热的条件下氟化钙和硫酸进行反应。反应所需热量由通过转炉夹套的烟道气提供。烟道气来自燃烧炉由煤气燃烧产生。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经管道输送至燃烧炉。离开回转反应炉夹套的烟道气经烟道气循环风机大部分循环回燃烧炉,少量烟道气经烟囱排空。反应系统为微负压操作,炉渣干法处理。 反应生成的粗氟化氢气体,首先进入洗涤塔除去水分、硫酸和粉尘。洗涤塔出来的气体经粗冷器将其大部分水分、硫酸冷凝回洗涤塔。粗冷后的气体经HF水冷、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将大部分HF 冷凝,冷凝液流入粗氟化氢中间储槽;未凝气为SO2、CO2、SiF4、惰性气体及少量HF进入H2SO4吸收塔,用硫酸吸收大部分HF后进入尾气处理系统。粗HF凝液自粗HF中间储槽定量进入精馏塔,塔底为重组分物料,返回洗涤酸循环系统,塔顶HF经冷凝后进入脱气塔,从脱气塔底部得到无水氟化氢经成品冷却器冷却后进入AHF检验槽,分

析合格后进入AHF 储槽,后送至充装工序灌装槽车或钢瓶出售。从脱气塔顶排出的低沸物和部分未凝HF 气一起进入H 2SO 4吸收塔,在此大部分HF 被硫酸吸收。工艺尾气经水洗、碱洗后,除去尾气中的SiF 4及微量HF ,生成氟硅酸,废气经洗涤处理后达标排放。生产装置采用DCS 集散控制系统。 其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CaF 2+H 2SO 4?→? 2HF ↑+CaSO 4 (1) SiO 2+4HF ?→? SiF 4+2H 2O (2) SiF 4+2HF ?→ ?H 2SiF 6 (3) CaCO 3+H 2SO 4 ?→ ?CaSO 4+H 2O +CO 2 (4) ·生产采取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7个生产装置 萤石干燥单元 萤石给料计量单元 酸给料计量单元 反应单元 精制单元 尾气回收单元 石膏处理单元 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 ↓

印刷制流程

印刷制版流程 ?印刷制版流程主要步骤:收集资料——扫描图片——文字录入——图象设计——版面编程——输出菲林——打样——较对——成品?扫描仪技术指标 ?扫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原稿种类、输入分辨率、扫描密度范围、有效输入灰度级、输入速度、输入数据格式、接口标准、输入幅面以入缩入倍率。 ?原稿种类是指透射或反射,阳图或阴图原稿等。 ?输入入分辨率是以每英寸分辨的像素点数来表示的,以DPI为单位。输入分辨率的高低直接的清晰度也就越高。反身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通常为600DPI-2400 DPI,透射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通常为300 DPI-8000 DPI。 ?电脑创意软件的选择 ?目前,国内较多的电脑美术设计在微机平台上用IBMPC及它的兼容机来作三维和三维的徒刑和动画制作即视频制作。面Macintosh 机从一开始出现就是图形界面。多用于作平面设计与印前处理。但 ?也能做平面,MAC机也能作视频,最近IBM、APPLE、MOTOROLA三家联手推出了POWER PC,PC与MAC软件不能通用

已成为历史。从软件上看,Windows3.1操作系统也实现了完全的图形用记界面,绝大部分以前仅在MAC机上运行的桌面出版软件也都有了Windows的版本,例如Photoshop软件,便同时有MAC版和PC版的,在两种机型上都能运用。 ?目前较为成熟的并投放应用的电脑创意软件(主要指桌面系统常用到的电脑创意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图形绘画软件 ?较流行的图形处理软件有: ?(1)Adobe ILLUSTRATOR ?具有文字输入和图标、标题字、字图以及各种图表的设计制作和编辑等优越的功能,是电脑设计师们常用的。 ?(2)Aldus Freehand ?是美国Aldus公司推出的一个应用广泛的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特别是在报纸和杂志的广告制作以及统计图形的制作方面深受欢迎。?(3)CorelDRAW: ?由Corel公司推出的一个绘画功能很强大的软件,并且兼有图形绘画、图象处理、表格制能及制作支画等等许多功能。 ?2、图象编辑软件 ?较流行的图象编辑软件有:

印刷作业指导书教程文件

一、目的:规范印刷生产管理过程,确保印刷产品满足客户和相关标准要求;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印刷生产作业的管理和控制; 三、职责: 3.1印刷班长负责复合生产作业过程中实施全面监督,安排人员和生产计划; 3.2机长、助理、操作工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印刷作业; 四、作业内容 一)开印前小会 1、机长根据生产调度(排产)单的安排,找出需要印刷生产的产品资料袋,并检查资料(生产单,签样 或色样)是否齐全; 2、机长应掌握印刷工艺要求,熟悉标准样本。包括样本的色彩状况,图像的主要特征及主要技术要求, 审核印刷色序,了解承印材料的主要性能特点,掌握所用油墨、溶剂的主要性能,版面设计、尺寸大小、位置关系、套准精度及印刷压力要求; 3、机长审阅核查《施工单》中的:产品名称,材料结构、里(表)印刷、油墨类型、印版编号、版周长 (版长)、印刷方向、生产数量、质量要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班长提出; 4、机长将生产单注意项向各工位人员讲解,必须要机组人员了解生产单的要求和制程注意事项。 5、强调所印产品的控制要点及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到人。 二)、设备与工具检查 1、印刷机由放卷装置、收卷装置、烘箱、冷却系统、套印装置、张力装置及印刷装置组成,首先应清除 机台周围的灰尘、垃圾及杂物,并检查通风排气设备是否正常。 2、配墨桶、墨糟、循环泵、上下料车、堵头是否齐全正常。 3、工具:扳手、六角扳手、介刀、钢尺(卷尺)、3#杯、秒表、开启铁桶工具、螺丝刀、电晕笔是否齐 全正常。 三)生产准备工作 1、按照施工单要求领取所需的薄膜,并检查待印基材薄膜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1材料名称,规格与施工单相符; 1.2表面光滑平整、无变形、无明显僵块、无黄黑点、无孔洞,无过多的皱褶; 1.3电量值符合标准要求; 1.4待印基材薄膜的平均厚度误差应在10%以内(1m印刷宽度时),平均厚度误差的计算公式可参见干 式复合基材膜的要求; 1.5在印刷张力下,待印基材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

制造流程及工艺方案设计

目录 摘要 (3) 引言 (4) 1.任务与分析 (5) 1.1确定生产纲领 (5) 1.2确定生产类型 (5) 2.设计的目的、要求和内容 (6) 2.1设计目的 (6) 2.2设计要求 (7) 2.3设计内容 (7) 3.工艺分析 (8) 3.1技术要求 (8) 3.2零件特点 (8) 4.毛坯的选择 (9) 4.1毛坯的选择 (9) 4.2轴类零件的毛坯和材料 (9) 4.3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注意点 (10) 4.4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10) 5.基准的选择 (11)

5.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1) 5.2选择精基准 (11) 6.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2) 6.1加工余量概述 (12) 6.2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2) 6.3加工余量的确定 (12) 6.4零件图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2) 7.切削用量的确定 (16) 7.1粗车 (16) 7.2半精车 (16) 7.3精车 (16) 8.机床及工艺装备的确定 (17) 8.1机床的选择 (17) 8.2工艺装备的确定 (17) 9.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7) 9.1选择定位基准 (17) 9.2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7) 9.3拟定工艺路线 (18) 结论 (20)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摘要 车削加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相对于刀具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车削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车削适于加工回转表面,大部分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都可以用车削方法加工,如加工轴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端面、沟槽、螺纹和回转成形面等,所用刀具主要是车刀。 在各类金属切削机床中,车床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约占机床总数的50%。车床既可用车刀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又可用钻头、铰刀、丝锥和滚花刀进行钻孔、铰孔、攻螺纹和滚花等操作。按工艺特点、布局形式和结构特性等的不同,车床可以分为卧式车床、落地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以及仿形车床等,其中大部分为卧式车床。 在各种机械产品中,带有螺纹的轴类零件应用很广泛。螺纹切削是加工螺纹件效率最高、经济性最好的加工方法,用车削方法加工螺纹是机械制造业目前常用的加工方法。 在车床上车削螺纹轴可采用成形车刀或螺纹梳刀(见螺纹加工工具)。用成形车刀车削螺纹,由于刀具结构简单,是单件和小批生产螺纹工件的常用方法;用螺纹梳刀车削螺纹,生产效率高,但刀具结构复杂,只适于中、大批量生产中车削细牙的短螺纹工件。普通车床车削梯形螺纹的螺距精度一般只能达到8~9级。在专门化的螺纹车床上加工螺纹,生产率或精度可显著提高。 关键词:车削加工卧式车床螺纹轴工艺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

古代书籍装帧和印刷材料及工艺 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式,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一印刷材料 毛笔与印刷 毛笔可分为三部分,即笔管、笔尖、笔套。笔管通常以竹管制成,间亦有用木枝者。笔头通常用兔毛、鹿毛或羊毛,一端束一丝线或麻绳,涂以油漆使之牢固,然后塞入笔管。为了保护笔毛,外面再套以笔套。 历代毛笔 汉晋时期:人们将将毛笔的末端削成尖状,将其插入头发里以备随时取下来使用。 唐宋时期:以“宣笔”最为盛名。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宋代以“湖笔”最后著名。 明清时期:受个性鲜明的文人影响,文房工具研造、收藏盛况空前。崇学尚艺,直逼工艺出类拔萃,良笔颇多。 毛笔与印刷 1 毛笔的出现,推动了字体的发展。毛笔使转,使线条粗细均匀,产生小篆;强调波磔,出现隶书;要求规整,产生楷书;为了适合阅读,产生适于印刷的宋体。毛笔不仅与字体的变化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它使文字的表达更写意,不拘一格,传达了文字的精神内涵,是文人墨士艺术精神的表现工具。也有助于体现文字对书籍的重要作用。 2 雕版印刷的版,未雕刻前,毛笔起到书写工具的作用。 3 用毛笔组成的刷子,将墨转移到印版上实行印。 毛笔在中国雕版印刷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印刷术发明的必备条件之一。中国书法、绘画,源远流长,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已遗留在中国人的遗传密码中,并将得到继承和发展,毛笔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将永生。 墨与印刷 墨是古代印刷的主要材料之一,墨的品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墨还有它的艺术价值,并将长久存在。 早在先秦时期末就已出现,早期甲骨文在刻好之后,还统统用朱砂、黑墨涂在字画里,称之为土著或涂黑,简策书、帛书上的字都是用墨书写的。中国秦至南北朝时期的墨有石墨、油烟墨、松烟墨之分。 印刷用墨不同于一般用墨,常用松木烧成的烟炱加入动、植物胶炼制而成,普通印刷多用颗粒最粗、质量最次的粗烟为料。印刷用墨是加胶做成久贮的墨膏,用水搅拌充分混合后用筛子过滤后再用。 宋代墨也很发达,产来稿质量高,为宋板书的印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光洁如新,墨如点漆,醉心悦目”是其特点。但并不适用于南宋出现的锡活字。明代套版印刷用墨的主要原料为松烟炱、油烟炱。颜色墨配好后应尽快用完,以免胶质腐败、色素氧化,因此不常用于印刷。 纸与印刷 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大大提高了书籍品质和数量。纸带动了印刷和书籍装帧的发展,保存了人类思想和文化,是增加知识传播和交流的媒介。 两汉时期:西汉麻纸是中国最早期的纸,质薄而软,纸面滑而平,麻纸上已经开始绘图和写字。东汉“蔡侯纸”较西汉更为优良,滑度、白度也更为提高,在纸上写字得到推广,

书刊印刷工艺流程简介

书刊印刷工艺流程简介 书刊的印刷工艺和流程对于提高书刊质量、扩大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无论是设计人员、出版单位、印刷企业还是客户,都根据具体书刊印刷的质量,选择和确定自身所需要的印刷工艺,并对印刷工艺提出了严格的质量要求。 平版书刊的印刷工艺流程是: 拼版——晒版——显影——擦版——烘版——装版——印刷 平版印刷主要是胶版印刷。现以胶版印刷为例,就书刊印刷的工艺流程和印前、印中、印后加工作以介绍。 一、印前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纸张的调湿处理、油墨的调制、润湿液的配制、印版的检查、印刷压力的调试等。 纸张调湿处理主要是防止环境气候造成纸张的含水量不均匀而引起纸张变形以及产生静电现象,这种现象在印刷中是绝对禁止出现的。

二、装版试印 印前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可装纸、装版、开机调试。开机运行中,要对输纸机构、收纸机构、输墨装置、输水装置、印刷压力等方面进行调节,以保证走纸顺畅,供水量、给墨量适中,以印刷压力适宜,印出高质量的印品。上述工作准备好后,将机器开一会儿,使给墨量、供水量适中且均匀,之后在给纸台上加一些过版纸进行试印。如果是多色印刷或是套色印刷,还需要进行套准调节工作,确定版面位置是否合适,图文是否歪斜,天头、地脚、左右大小及方向是否套准(一般以规矩线进行套准调节)。套准作业完成后,开始试印,印出几张样品,进行质量检查。 油墨调制工作包括专用油墨的配制、对常规油墨添加一些助剂等。如油墨黏度不合适,应添加提高或降低黏度的调墨油;油墨干澡性不好,可添加干澡剂。添加各种助剂必须根据工艺、设备、纸张及环境温度等情况,用量要适当。 印版的检查包括:印版类别、色别的检查,印版的厚度的检测,印版叨口大小的检查,规矩线的检查,印版深浅的检查,以及版面图文质量,有无污损、划伤等方面的检查。

工艺流程说明及工艺原则简图.doc

一、工艺流程说明 1、循环水场工艺流程说明 循环水经凉水塔冷却后,水温降至28℃以下,流入冷却水池,液面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冷却水池与吸入水池连通,经吸入水池至循环水泵入口,循环水泵启动正常后,管网压力达到(0.35~0.45)MPa,将循环冷却水送到用水装置相关冷换设备,与热流工艺介质进行热量交换,换热后的冷却水本身温度升高变成热水,温度小于38℃,此时的循环热水靠自身余压被送回到凉水塔顶部,由布水管道喷淋到塔内填料上,空**由塔底进入塔内,并被塔顶风机抽吸上升,与落下的水滴和填料上的水膜相遇进行热交换,水滴和水膜则在下降过程中逐渐降温,当到达冷水池时,水温正好降到符合要求的指标内。 为了提高循环水水质,降低循环水浊度,在循环水泵出口管线上接出管线作为全自动高效过滤罐的入口,循环冷却水进入旁滤罐滤量为循环水量的(1~5)%,入口浊度小于50mg/L,出口浊度小于5mg/L。经过旁滤罐过滤后循环冷却水入循环水泵吸入水池。 为了控制循环水的水质指标,控制冷水池液位,满足工艺指标要求,还需对系统补充一定量的冷却水和排出一定量的排污水。 2、一次水工艺流程说明 望花水厂工业净水经2036表计量后入一次水池或北水源地下井水经泵打入一次水池后,控制液位在正常指标内,水池内的水经格栅入水泵入口,经泵升压后,管网压力达到(0.38~0.5) MPa后,经地下环状管网送到各生产车间和其他单位。 3、一净水工艺流程说明 望花水厂工业净水经2037计量表后,入漩流反应池,在入口管线与计量泵打入的絮凝剂溶液混合后入漩流反应池进行充分混合、反应形成较大的矾花,其中一部分沉降下来,排泥时由排泥管排出。另一部分随水流入斜管沉淀池,在斜管沉淀池内由下向上流动,流经斜管填料使大部分矾花沉降下来,出水经集水槽汇到集水堰后,经出水管注入地下水池,用泵将合格的水送往动力车间作为脱盐水的原料水。沉降下来的那部分沉泥,汇集在池的底部,在排泥时由排泥管排出。 4、消防泵房工艺流程说明 消防泵房为半地下式,水泵为自灌式引水启动。非消防状态管网压力时刻控制在正常指标内。消防水池与泵吸入口相连,消防水泵出口分东西两路,中间设有连通阀。东西两侧地下消防管线与全厂地下环状消防水管网相连,输送至每个消火栓、每一个消防水炮、每一个消防水鹤。 消防水池设高低液位指示与报警,当水池水位处于低液位时,开启补水阀补水,当达到最高水位时,关闭补水阀。消防泵房内设置稳压泵,稳压泵出口设压力指示及低限报警,并与高压消防水泵进行连锁控制。稳压泵将消防水管网压力稳定在(0.8~1.1)MPa,当发生火灾时,由于开启消火栓或消防水炮使管网压力下降,当压力降至小于0.8 MPa时,自动启动高压消防水泵,使管网压力达到(0.7~1.2)MPa。消防泵房内集水池设高低液位指示和报警并与污水泵进行连锁控制。消防水泵压力超过1.4 MPa时,报警并自动停泵。

印刷特殊工艺介绍大集合

——引言 印刷是一个技术与多种工艺参与的过程,每种工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对于提高印品质量、扩大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设计师们通过实践深入了解。 在印刷设计中,习惯上将以压力原理为基础的平、图、凹三种印刷以外的其它印刷表现形式成为特种工艺,常见的主要有烫箔、上光、起凸、压凹、模切等。 工艺应用的不同会营造出不同的效果,这些加工在提升设计作品创意和艺术价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其作品质感上产生鲜明的对比,更加富有表现力,个性独特。例如烫箔能够增加视觉上的冲击力;上光能带来明亮的光感效果;模切工艺的应用使作品的结构丰富有层次,增加阅读方面的趣味感,增强互动性;用上起凸、压凹则可以带给读者一种触觉上的体验。 下面来介绍一些主要的印刷特种工艺。 UV印刷是通过一种特殊材料印刷,再紫外线照射烘干工艺将印刷品表面的图案文字附着一层固态透明胶状物质,达到一种凹凸并有光泽的效果,一般用于高档包装和书籍制作。 UV印刷的是一种常用的包装印刷工艺,效果接近腹膜,过油,凸字等效果. 适用于精致印刷品,比如彩盒要求要突出产品或者其他的部分,采用整体表面覆亚膜。然后再用丝印对需要亮的地方局部UV一次。这样看起来比较高档。也会有立体感。还有的采用激凸,这样看起来立体感比较强,摸起来有手感。根据

产品上光的需要,对商标、包装印刷品需要突出的部位进行局部上光涂布。局部上光产品有光泽与无光泽部分的反差很大。风格独特,能产生独到的艺术效果。另外,一些包装盒采用局部UV上光时可将糊口预留出来,为糊盒采用普通黏合剂创造条件。 烫金:学名电化铝烫印,是一种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一定的压力于温度,运用装在烫印机上的模版,使印刷品和烫印箔在短时间内互相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按烫印模版的图文转印到被烫印刷品的表面。 近年来,跟着人们对商品包装外观式样以及质量要求的进步,印刷技术、包装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印后加工技术更是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而电化铝烫印作为印后加工的一部门,这几年中的变化更是巨大。新技术、新工艺及多种技术结合使用的不断泛起,使包装印刷品经烫印后在光泽度、立体感、金属感、防伪机能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立体烫印技术,使商品的包装显得高档精美、富丽堂皇且富有个性。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贺卡、书签、商标、烟酒包装及各种高档包装盒上。 烫金及立体烫金 凹凸压印又称压凸纹印刷,是印刷品表面装饰加工中一种特殊的加工技术,它使用凹凸模具,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使印刷品基材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对印刷品表面进行艺术加工。压印的各种凸状图文和花纹,显示出深浅不同的纹样,具有明显的浮雕感,增强了印刷品的立体感和艺术感染力。凹凸压印是浮雕艺术在印刷上的移植和运用,其印版类似于我国木版水印使用的拱花方法。印刷时,不使用油墨而是直接利用印刷机的压力进行压印,操作方法与一般凸版印刷相同,但压力要大一些。如果质量要求高,或纸张比较厚、硬度比较大,也可以采用热压,

工艺流程说明书

工艺说明书 工艺流程说明 由空气压缩工序、反应工序、蒸汽发生工序和甲醛吸收工序组成。 1)压缩工序 新鲜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进入罗茨鼓风机升压,风机出口气与吸收二塔(碱洗水洗2塔)顶部循环尾气混合后送到反应工序。 2)反应工序 从罐区来的原料甲醇先送到甲醇贮罐,再通过甲醇泵进入甲醇蒸发器,在此与甲醛循环泵送来的吸收二塔的甲醛循环溶液进行热交换,甲醇吸热而汽化,同时与风机来的气体相混合形成原料气体。原料气体再经过甲醇过热器过热后,进入主反应器。 原料气在这个固定床反应器的铁钼催化剂上发生反应后,生成甲醛反应气。该气体首先经过甲醇蒸发器管间,通过与原料混合气换热而自身冷却,然后进入吸收工序。 3)蒸汽发生工序 当甲醇、空气和水蒸气的原料混合进入反应器,在银催化剂上发生催化剂作用而生成甲醛时,其主要反应是氧化,脱氢反应。 甲醇氧化反应在200℃左右开始进行,因此经预热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混合器,必须用电热器点火燃烧,当催化床温度升至200℃左右,反应开始缓慢进行,它是一个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催化床随着温度的升高至使氧化反应不断加快,所以,点火后催化床的温度升高非常迅速。甲醇脱氢反应在低温时几乎不进行,当催化床温度达600℃左右,反应成为生成醛的主要反应之一。脱氢反应是一个强吸热反应,故有反应的发生。对控制催化床的温度升高是有利的。脱氢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所谓可逆反应就是甲醇脱氢生成醛的同时,甲醛与氢也可向生成甲醇的方向进行,这类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可用可逆符号来代替的。当原料混合气中的氧与脱氢反应生成的氢化合为水时,可使脱氢反应不断向生成甲醛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了甲醇的转化率。

反应放出的热量,除抵消脱氢所需的热量,反应气体升温和反应器向周围环境的散去热量外,还有剩余。因此生产上不仅不需要外界供热,而且还必须在原料混合气中引进水蒸汽,利用水蒸汽的升温带热作用,将多余的热量从反应系统中移去,使反应能正常进行下去。此外,在反应器中还发生下列副反应。 4)甲醛吸收工序 来自甲醛蒸发器被冷凝的气进入吸收一塔,吸收一塔顶部出来的未被吸收气体进入吸收二塔。工艺水由管网供入,从吸收二塔顶部进入,与气相逆流接触进行甲醛吸收。吸收二塔底部出来的液体由甲醛循环泵经甲醛预热器和甲醛循环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吸收一塔上段及中段,该甲醛液与甲醇蒸发器换热冷却后的甲醛反应气逆流接触得到甲醛溶液,并用甲醛循环泵在该塔下段循环,同时从甲醛循环泵采出一股甲醛溶液经冷却后作为产品送至甲醛装置的中间罐区甲醛溶液贮槽。 吸收二塔顶出来的尾气,一股返回风机入口,另一股进入尾气锅系统处理,处理过的尾气,完全能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由烟囱在高处排放。

印刷流程(带图示)

印刷流程 一、印刷业务流程 1、客户网上或热线咨询 2、专业业务人员上门沟通 3、签订印刷加工合同交预付款 4、前期图文设计 5、客户校对修改 6、客户定稿鉴字 7、上机印刷 8、后期加工 9、成品检验 10、成品包装运输上门 二、印刷工艺流程 1、出片、打样 2、拼版、晒版PS版 3、上机印刷 4、后期加工 5、检验出厂 三、后期加工工艺 1、装订(胶装、精装、骑马订、平订、简装、粘面) 2、折页(二折、三折、四折、五折等) 3、覆膜(亮膜、哑膜)、上光、过油(局部、全部)、UV(局部、全部)。 4、普通闷切(直角、圆角、圆、椭圆)、异形闷切、烫金(金、银)、起凸 5、裱糊(信封、手提袋、包装盒、精装书封皮、卡盒) 印刷成本计算: 印刷成本的核算也可分为以上三部分,三者总和就是印刷品的价格。 1、印刷前期: 完成菲林和打样的工艺流程是以每P计算的,设计、出片、打样、印刷、拼版一般以A4为单位(210×285㎜)是计价标准,如有折页,按实际尺寸计算。菲林胶片是上机的必需品,印刷打样是领机核对颜色的最基本依据。 2、印刷: 印品完成的关键环节是印刷,计价标准是色令即每种颜色每令纸,对开一般5令起印,不足5令按5令计算。如果有专色,如企业专用图案印专色(pantone墨)或印金、印银等。请一定注明,那么就会从4色增加到5色,6色,以便合价准确 3、印刷后期: 通常是印品印刷完成后的加工工作。一定要注明:装订(骑马钉或胶钉),折页(几折);印后工艺是否有复膜或UV,模切,烫金和起凸的面积也要写清楚,印品专用材料,打包数量如有特殊要求也请注明。工艺环节注明的越具体准确,价格越会准确。 备注:具体后期加工工艺参见《常问常答——专业术语》(要求:链到专业术语)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古到今印刷行业都需要很专业的技术,而现代印刷业有了先进的印刷设备,印刷业的门槛似乎降低了下来,但是印刷业是低门槛、高技术的行

揭秘书本印刷全过程word版本

揭秘书本印刷全过程 篇一:说明书印刷工艺基本流程 说明书印刷工艺基本流程[彩奕凡印刷] 说明书印刷工艺基本流程: 设计成图发片→打样→拼版→晒版→上机印刷→印后加工→交货 一、出菲林: 出菲林就是把制作好的版面,通过设备输出到可以印刷的PC胶片上,专业术语叫菲林片。 菲林片:印刷制版所用的胶片,被称为菲林片,用菲林片晒PS 版即可上机印刷,就相当于照片的底片一样。在精度印刷时是必不可少一道工序。彩色印刷菲林片通常包含4张(C、M、Y、K各一张)。 二、打样 在印刷生产过程中,用照相方法或电子分色机所制得并作了适当修整的底片,在印刷前印成校样或用其他方法显示制版效果的工艺。目的是确认印刷生产过程中的设置、处理和操作是否正确,为客户提供最终印刷品的样品,并不要求在视觉效果和质量上与最终印刷品完全一样。打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方法,即打样机打样、(色粉)简易打样、数字打样。 打样机打样 最传统的也是最可靠的一种打样方法。它使用与正式印刷机相似

的设备、印版、纸张和油墨,但打样机一般都是单色或双色机(一次运行只能得到一种或两种颜色),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很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而且必须事先制作印版,因此打样机打样效率低、需要恒温恒湿环境控制、成本较高。这种打样方法在国内应用最为广泛。 简易打样 一种利用光化学反应获得影像和彩色的打样技术,主要有叠层胶片打样和色粉打样两种。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分色网点胶片(如黄版)与附着在胶片或纸张底基上的感光高分子涂层叠合(采用抽真空的方法),通过分色加网胶片一侧用紫外光源进行曝光,使曝光部分成为不可溶或失去黏着性,然后经过溶液显影或色粉显影,即可得到彩色影像。所不同的是,前者使用分别携带有黄、品红、青、黑颜料的感光高分子涂层的四张胶片,将曝光、溶液显影处理后的胶片叠合在一起即可得到一张透射型彩色样张;后者使用一张与实际印刷品相同的纸张,将无色黏性高分子涂层(类似于不干胶)附着在上面(采用专用的覆膜机),经过曝光、色粉显影处理,重复四次,即可得到一张反射型彩色样张。但由于其成像过程与实际印刷过程相差甚远,很难做到样张与印刷品完全一致。 数字打样 不同于上述两种方法,既不需要中介的分色网点胶片,也不需要印版。将数字印前系统(计算机)中生成的数字彩色图像(又称数字页面或数字胶片)直接转换成彩色样张,即从计算机直接出样张。数字打样分为软打样和硬打样。软打样是将数字页面直接在彩色显示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