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战略管理经典案例汇编

战略管理经典案例汇编

战略管理经典案例汇编
战略管理经典案例汇编

案例一:波音与空客:商用飞行器生产的全球霸权之争长期以来,波音公司一直是商用飞机生产的全球领先者。然而2001年,空客在其竞争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比波音更多的订单。但是,波音在2006年以1044:790的商用飞机订单重新夺回了自己的霸权。显而易见,扭转局势的这次订单之争主要集中在超大型飞机上,即空客A-380飞机和波音787飞机。

表面上,波音和空客的母公司EDAS在1992年达成协议,希望在未来联手研究超大型飞机,而促成这项研究的是中国和印度逐渐上升的航线需求。然而,空客和波音对于市场的趋势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于是联合研究终止了。

波音787针对远程高效飞行而设计,载客250人,而空客战略是更大型飞机,A-380载客550人以上。在双方不同的战略中,空客聚焦于使用中心辐射系统的大型机场,而波音公司聚焦于点对点系统,因为使用该系统的机场数量更多。实际上,由于其体积和重量的原因,空客的A-380飞机目前只能在大约35%的机场起降。另一方面,波音的飞机却能在更多的机场起降,而且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原因,这类机场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2001-2005,空客赢得了竞争,因为它的战略也关注中型客机市场,用A-320与波音737和757对抗,A-320比波音的飞机更加高效,波音飞机没有针对客户的需求研制更加先进和高效的飞机。实际上,这也减缓了波音公司对于新机型的创新过程。除了新机型的缺乏,商用飞机业务也缺乏活力,发展缓慢;由于恐怖袭击及其引发的行业衰退,新的订单明显减少。相对于空客来说,这段时间的确是空客的寒冬。

后来,波音公司对787飞机进行全新设计的战略在订单战中取得了胜利。波音公司也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同战略而实现成功。这能够加速创造高效的全球供应链的过程,而这条供应链将日本、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包含其中。并且,空客在A-380飞机和其中型客机的生产已经落后于原来的计划,而A-350也需要重新设计。相比于波音的787飞机,中型的A-350飞机在时间表上已经落后,空客不得不通过大幅的刺激性降价来增加未来的订单。

此外,空客也被要求更多的在欧洲国家生产其飞机零件,因为政府拥有重要的所有权关系并为空中客车提供补贴。这些政府包括西班牙、法国、德国和英国,它们希望在本国保持雇用水平,因而空中客车必须继续主要在欧洲国家生产。波

音787飞机有85%的生产是外包的,而空中客车的A-380飞机外包生产仅有15%。设计和开发滞后带来的结果是,空中客车A-380飞机的至140亿美元,而波音公司对787的投资只有80亿美元。

在决定推进787飞机而不是能够与A-380这样的超大型飞机匹敌的机型时,波音公司在沟通协商上做了更大的努力,从其航空公司客户以及最终顾客——乘客那里获得信息的反馈。乘客们支持较小型飞机,航空公司也是如此,因为这样它们可以迅速到达小型机场,点对点系统可以减少中转的次数。此外,波音公司还对最终债权人和租赁代理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对风险的态度,他们同样支持小型飞机,因为相对于A-380,小型飞机可以降低财务风险。对于波音公司而言,这些业务战略已经在短期内为其创造了明显的优势。

有趣的是,作为其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结果,波音只有50%的收入来自商用飞行器部门,另外的50%则来自军方合同和空间卫星发射业务。在军用和商用飞行,器的技术上有些部分是重合的,这就间接减低了商用飞行器的开发成本。两大公司之间的战争仍在继续,但当前波音占有优势。

,案例二——对空运产业竞争结构的个案分析

如前所述,在任何产业中,一般都有五种竞争力量——进入威胁、被替代的威胁、买方的议价能力、供方的议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以航空运输业为例,所谓空运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指现有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这本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竞争”范畴),也包括航空公司与其买方、供方、替代品、潜在的进入者之间的竞争。

五种力量的合力决定了航空运输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及其利润率,最强的一种或几种力量占着统治地位并对战略构成起决定性作用。

当空运业的竞争走向一种极端时,就出现了经济学家们所谓的理想竞争中的产业特征:各公司及其产品均十分相似;出入自由;航空公司对供方和买方均无争价优势;竞争不受任何限制。与这种极端现象接近的局面曾在美国放松管制后一段时间在美国国内市场上出现过,泛美航空公司的破产和人民捷运公司的被吞并都是这一时期典型的案例。下面逐—分析五种基本竞争力量以及政府在产业竞争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替代产品带来的压力

一般而言,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在与生产替代品的产业进行竞争。替代品在价格、服务方面给空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直接设置了空运业的上限价格(最高价位),从而限制了空运业的潜在收益。

1.如何识别替代产品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只有在弄清航空运输企业所从事的业务之后,才能理清寻找替代产品的思路。

2.识别航空公司的替代产品及其竞争力

(1)商业联络业务(business communication)领域。当今许多航空公司将其主要的市场营销战略放在吸引为商业目的乘坐飞机的旅客身上。这些旅客的目的既不是为了享受空中飞行的乐趣,也不是为了到另一个地方去放松身心,而是去做生意。商务客占我国国内客总数的80%。航空公司在此领域面临的替代产品竞争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来自那些提供视听电话、电话会议设备、传真机、电子邮件这一类高级电信器材的供应商。例如电话公司现在已经能够提供廉价的全球性通信手段,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能将纯声音通信辅之以形象、场景通信,经理人员将会既节省时间又降低成本,还能免受长途劳顿之苦。这种通信能力不仅影响了航空公司运送商务旅客的业务,而且严重地影响了与运送紧急文件有关的航空快递业务。最近几年,国际、国内通信行业发展很快,中国各航空公司必须正视这一形势。

另一方面的竞争来自水陆运输商。当然,在2400公里以上的中、远程航线上,水陆运输对空运构不成威胁。但是,就短程航线而言,水陆运输的地位不可轻视,尤其是在1500公里以下的航线。

近年来我国重视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条条高速公路如沈大线、广深线、沪宁线、京太线、京津塘线、成渝线等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对空运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如成都至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前,每天往返有4个航班,旅客还愁买不到飞机票。通车后,乘飞机的旅客锐减,航空公司不得不每天停开航班。再如,合肥至南京、南京至上海的高速公路通车后,上百辆大型豪华客车以其方便(营运班

次多、随时可以乘车走)、快捷(合肥到上海由过去的10余小时缩短为5—6小时,南京至上海由过去的6--7才时缩短为3—4小时)、经济实惠和舒适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旅客,在短距离旅行中,乘飞机与高级公路上乘豪华大巴相比在省时、快捷、舒适等方面已无明显优势,在价格和班次上还处于下风。另外,公路运输的特点是能够提供“门至门”的服务,这是民航和铁路自叹不如的。

国内铁路在公路的挑战下节节败退,但不能说铁路对民航就不具有威胁。自1996年以来,铁路运输在航空和公路的双重挤压下加大了改革力度,明确提出了“面向市场,主动出击,扩大份额”的口号,主要措施有:一批豪华列车投入营运;深广线上实行列车巴士化;列车普遍提速,减少旅客旅途时间;从1997年开始开行63对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昌、西安、成都等城市为中心的夕发朝至客车,并在京—哈、京—广、京—沪、陇海四大主线提速区段按时速140—160公里开行,加之列车车票价低的优势,对航空运输形成了较大冲击。

另外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在酝酿高速铁路计划。在国外,许多国家正在增加对铁路系统的投资,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了从自己的市中心到其他城市市中心的三小时区间航程之列,这对于当天往返的商务旅行者而言,坐火车比乘飞机更加可行。

国内某些地区的三角大战正愈演愈烈。例如,原来通用航空公司在北京至太原航线上每周飞11班,保持着100%的空运市场占有率,但自1996年6月25日京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后,公路客运在两地间每天对开数十班次,高峰时密度为每十分钟一趟,且崭新的运营车辆配备航空座椅、电视、电话、空调、音响、冰箱、热水器、洗手间、全封闭行李舱,并在旅途中免费为乘客提供快餐、饮料及纪念品,服务档次直逼空中服务!这种局面是通航未曾预料到的,其直接结果就是通航的客座率在当年夏秋旺季增长的势头被遏制,只能维持淡季的平均水平。

(2)度假旅游(leisure travel)业务。与商业联络业务相比,在度假旅游业务方面可以替代空运的方式就更多了。由于度假旅游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奢侈品,因此,主持这一市场的航空公司必须提醒自己:本公司正在与其他的奢侈品和服务供应商竞争。航空公司有三件事要做:一是说服顾客乘坐飞机旅行;二是想办法让顾客选择本公司;三是诱导顾客飞向该航空公司航班所到之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为让更多的人投资于旅游,既需要各航空公司的携手合作,也需要航空公司、机场、旅行社、饭店和地方政府的联袂演出。国内航空公司普遍缺乏这种横向、纵向联合意识,更不擅长引导顾客消费,其结果就是国民手中可支配收入大量流向外人田。1996年国内出现了去东南亚旅游的高潮,同时有一小部分先富起来的国人踏上了北美的游览历程,这是国内消费者自发的旅游动向,并非被激发出来的结果。加拿大航空公司很快注意到了这一变化,便采取了相应措施,相比之下,国航、东方等国内航空公司并未及时重视这一情况。

(3)航空货运(distribution)业务一般把航空货运业务分为五类:紧急货运、日常性的易腐性货运(time sensitive cargo)、日常性的非易腐性货运(time insensitive cargo)、特快专递(courier-service)和邮件。

在很多市场中,由于空运费用较昂贵(往往高出地面运输价格的十倍),发货人更愿意采用轮船、火车、卡车等地面运输方式托运货物。

紧急货运市场又分两种:一是经营性紧急货运,如一家石油公司的一台打井机出了故障,导致停产,为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只有选用空运方式运来所需要的零配件。有趣的是,远程运输的最大竞争对手船运公司有时也会因需要零配件修复故障而打到航空公司门上来。可以说,航空公司经营性紧急货运的业务基本上没有替代品的威胁、另一种情况被称为营销型紧急货运。供货商为了避免供货误期、失去顾客的忠诚和信任,只好置节省费用于不顾而选择空运方式。在此情况下,航空公司也鲜有替代品敌手。

就日常性的易腐性货物而言,所谓日常性相对于紧急来说的,所谓易腐性是因为有关货物只能在严格限制的时间内售出。这类货物又分两类:物理易腐物,如鲜花、水果和海味食品;经济易腐物,如新潮报纸、流行歌曲唱片。在这两类业务中,也少有替代品的威胁,尤其是在中远程航线上。

前面的分析中已提出货运业的替代品是地面运输,这主要是指日常性的非易腐性的货物运输而言的。认识到这一点,航空公司就要着力于说服更多的货主采用空运。这里有三方面的理由可以用来使精明的货主乐意选用空中服务:第一,包装费用较低,因为空运的环境较好;第二,保险费通常会有大量节省;第三,可以加快资金流转,因为信用证往往是在收货人收到货后才开始支付。事实上,空运业对特定的货主而言还意味着其他好处,这里不再赘述。

至于快递业务(或急件业务),传真机就是一个替代型的竞争对手:邮件业务的替代产品也是前文已多次提到的其他运输方式。

(二)供应商(供方)的争价能力

供方向航空公司施加压力有两招:一是提价;二是维持原价,但降低其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当供方的压力足够大时,可以导致航空公司因无法使其产品价格跟上成本的增长而失去利润。

供方和航空公司之间互相施加的压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具备下述六项特点的供方集团可以给航空公司带来较强大的压力:

(1)当供方产业由几个公司支配,且其集中化程度比空运业高时,供应商在向较为分散的航空公司销售产品时,往往能在价格、质量及交货期上施加相当的影响;

(2)当航空公司并非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时,则供方往往会自抬身价;

(3)当供方产品成为航空公司的主要投入资源时,由于这种产品对航空公司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使得供方在争价时又多了几块砝码;

(4)当供方集团的产品已针对航空公司而差别化时,航空公司打“供应者牌”的可能性就变得非常小;

(5)当供方集团表现出前向联合的现实威胁时,航空公司在与供应商争价时底气明显不足;

(6)当供方集团在向空运业销售中不必与替代产品竞争时,供方争价的声音自然就高了八度。

上述这些条件不仅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且往往超出了航空公司能了解和控制的范围。下面来分析与国航有关的供方。

1.油料公司

在国内市场上,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长期以来是各航空公司惟一的供应商。民航内部对这种独家垄断的市场不乏微词,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情况在近五年内很难改变。虽然深圳等地有合资的航空油料公司,但无碍中航油一统天下的大局。中航油在国内采取统一价格,其水平高于国际平均价格。因此,中航油在价格、数量、质量及供油时间上有相当大的决定权。

在国际、地区市场上,油料供应商较多,航空公司的选择余地较大。譬如在香港有几家油料公司,国航油料处就采取招标的方式掌握了主动权。

2.飞机制造公司

航空公司与航空器制造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仍以国航为例,其机队规划的特点就是以波音系列为主,共有各型波音飞机44架。机型单一、先进,对机组管理、维修管理和企业形象等方面都很有利。但其弊端表现在对波音公司产品的争价能力有限。1996年国务院从大局出发,将机队规划审批权由民航局移到国家计委。结合国航的未来规划和国家的统一部署,在国航未来的机队大家庭中将引入空中客车A340。这样国航的主要飞机供应商就是两家。

波音与麦道的合并使世界航空工业成为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两大公司的合并虽然顺应了航空公司希望机队单一化的愿望,但航空公司的选择比从前更少,甚至会面临别无选择的局面。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国内不少航空公司机队的扩大是意料中事,对如何采购的问题必须慎之又慎。既要降低经营成本,又要防止受制于供方,还要兼顾国家利益,这些是航空公司在机队选型和采购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航材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总公司隶属于民航总局,全权代表中国各航空公司对外采购飞机,实际上是中间商的角色。国航不可能绕开它直接向飞机制造公司订货。尽管国航能派员列席有关飞机定购的业务谈判,但终不如自己直接与外方谈判方便。

除了飞机以外的航空器材的选购业务一般由航空公司自行办理,而从前这些业务都是由中国航空器材总公司统揽的。

4.飞机发动机公司

目前世界上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仍保持三国鼎立之势。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普惠公司和英国的罗·罗公司长期以来竞争激烈。发动机制造是航空工业的重头戏,集中体现了这一产业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特征。例如,为了争夺波音777的发动机市场,三家公司都投入了巨资研制适合波音777的发动机,结果都通过了适航检验,无一落马,但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可谓三败俱伤。从短期看,航空公司愿意从发动机厂商之间的竞争中坐收渔利;从长期看,这样血本无归的竞争降低了发动机厂商再投入的兴趣和能力,他们不愿意再如此厮杀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考虑到联合之路。

普惠和通用电器已经决定在新一代波音747发动机项目上摒弃前嫌、共同研

制。这可能是两家进一步合作的预兆,是罗·罗公司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可以预料,发动机市场将与飞机市场一样,是欧美之间的较量。罗·罗公司很善于打“政治牌”,近两年在亚太地区收获颇丰。对于中国市场,三家的争夺格外引人注目。我国航空公司与他们讨价还价的能力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三家的竞争、联合态势的程度和变化;具体机型的适航要求。从较长时期看,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三家的竞争走势。

5.机上供应品制造商

机上供应品包括餐食、纪念品、报刊杂志等物。从理论上讲,业务量较大的航空公司在与机上供应品厂商的交往中,应该占据主动地位,因为厂商较多,自己又是大主顾。国内航空公司应该采取招标和合同化管理的方式,与这类供应商打交道。

6.劳动力“组织”

在国外,航空公司的高技术雇员(飞行员、机务维修员等)、普通员工大多数有自己的工会。欧美这一类工会的力量很强大,例如泛美航空公司的破产与工会的不合作有很大关系;在法航,前几年发生过几次罢工事件,损失很大。航空公司在考虑劳动力压力时,应着重分析两点:第一,劳动者组织起来的程度;第二,稀缺劳动力的供应是否会萎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国内的“航空公司热”,一些新成立的公司挖走了不少大航空公司的技术人才,特别是机务人员和飞行人员。

目前国内不少航空公司正面临着来自员工要求提高收入的压力。从组织角度看,这些压力尚不能形成合力。只要事关安全大局的部门的人员稳定,航空公司在这种对抗中就能掌握主动权。从国内航空公司的长期发展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缺乏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员工素质跟不上发展要求。如果国内航空公司下决心解决这两个问题,势必要把目光投向劳动力市场,引进公司所缺的人才。但现存的激励机制在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观,因此各航空公司在招聘时气魄也很有限,结果是很难网罗人才和留住人才。

7.机场

从供方角度,机场应给航空公司提供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的基本条件。但在现实中,由于各机场的物质条件和管理风格的差异,航空公司与机场之间的关系

也不相同。这种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航空公司与驻地所在机场之间的关系,在国内,这类关系大多不理想;另—类是航空公司与其航班经停机场之间的关系,这类关系比较和谐。

国内很多地方的航空公司和机场(省局)之间经常闹摩擦,双方领导还未认识到在根本利益上两家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但某些机场目前的容量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加之机场的软件、硬件与航空公司的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因此近几年内国内航空公司的发展在客观上仍然受制于机场。有些机场和航空公司、管理局是一家,如新疆乌鲁木齐机场、云南昆明机场,往往不让其他国内航空公司飞进去或限制其航班密度。

8.飞机租赁公司

近几年来,飞机租赁公司的生意越来越火,以至于波音和空客深感恐惧。著名的飞机租赁公司有YLFC、GECAS和BAS等。我国航空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多数已尝到了“买飞机不如租飞机”的甜头,但他们应注意到飞机租赁的利弊。

(三)买方的议价能力

买方与航空公司竞争的手段主要有三种: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航空公司每一个主要买方集团的上述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众多市场情况的特点和这种购买对它整个业务的重要性。在下列八种情况下,一个买方集团会给航空公司带来较强的压力。

(1)相对于航空公司的销售量来说,购买是大批量和集中进行的;购买者有时会采取后向联合的策略。例如,在加拿大,有一个叫加拿大3000的航空公司(Canada 3000 Airlines),它只管公司的运营管理,公司的所有销售活动全部委托给一个批发商。该批发商得到的佣金比其他批发商在其他航空公司得到的佣金高得多。该批发商拥有自己的订座办公室,使用佩刀(Sabra)和阿波罗(Apolo)订座系统,它并不面对顾客,而是付给代理人佣金让代理人销售加拿大3000航空公司的客票。它还负责做广告、促销等市场活动。这是空运市场上的一个极端例子。如果这家批发商再为另一个航空公司服务,那加拿大3000航空公司只能任其摆布了。(2)购买者从航空公司购买的产品占其成本或购买额相当大一部分时,他们会竭尽全力争取每一个优惠价格。反之,当航空公司的产品只占购买者成本的很小一

部分时,购买者对价格就不太敏感,甚至懒于议价。休闲旅客往往对应于第一种情况,属于价格敏感型,组织他们旅游观光的旅行社自然也是价格敏感者。公务旅客常常不在乎价钱,他们要的是快捷和服务。

(3)各航空公司向社会推出的产品无差异或差异不大,买方显然会打“公司牌”。例如,在淡季,新疆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公司每周三、周六都从北京飞乌鲁木齐,起飞时间、价格、空中服务都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显然更愿意与付佣金较高的航空公司合作。

(4)购买者面临的转换成本少。代理人在航空公司之间改换门庭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因为业务流程都是通用的。

(5)买方盈利低。低利润迫使买方极力压低购买成本。比如设在小城镇的代理点就是这种情况。

(6)购买者是同行。典型的例子就是航空公司之间互相代理业务。例如国航和西北航有相互代理协议,两家都飞从西安到北京的航段,故国航不能指望国航的客座能在西北航代理下卖个好价。反过来,西北航在从北京到西安的航段上也有类似感受。

(7)航空公司的产品对买方的产品及服务无重大影响。例如,一个刚刚成立的小航空公司要开一条往来于两个大都市之间的航线,那么代理人可能会对该公司采取较强硬压价政策,除非该公司的产品的确与众不同,一上市就深受欢迎。(8)买方掌握航空公司充分的信息。国内不少客货代理点的经理、工作人员就是从航空公司流出去的人员,他们中不少过去从事的就是市场营销活动;对航空公司的定价政策、销售成本和内部管理非常熟悉。

以上分析了买方为什么能向航空公司施加压力。下面逐—分析航空公司的买方。

1、旅行代理(travel agent),国内一般称之为代理人

在当今许多国家,70%以上的客票都是通过旅行代理订购的。在欧美一些国家,由于放松管制和自由化力量的加强,佣金政策已成为很多航空公司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和保持旅行代理的忠诚,航空公司为高销售额提出了高佣金。在国内代理市场上,代理人的力量也愈发强大。他们已开始走联合之路,一些实力雄厚的代理人在与航空公司签协议时更具有压价的资本。

值得强调的是,在航空运输市场上,旅行代理不仅仅有买方(buyer)的身份,它也扮演顾客(customer)的角色。所谓顾客是指在选择航空公司方面做出决策的人。不少公务旅客和休闲旅客倾向于让旅行代理替他们决定究竟乘哪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旅行代理的“顾客”身份在休闲旅客面前得到更充分的表现。因为休闲旅客中很多人每年只有一次飞行旅游机会,对某些人来说一生中也只是一次,所以这些人愿意听取旅行代理为他们提供“内行”的建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休闲旅客往往对最低票价极感兴趣,而当今空运票价变化的速度之快使得只有旅行代理可以通过他的计算机订座终端查到特定市场中互为竞争关系的航空公司给出的最新最低票价。

2.旅游经营商(touroperator)

由于很多休闲旅客不只是希望买一张机票,他们还希望得到吃、住、行、玩一条龙服务。这种需求的存在,使旅游经营商应运而生。他们与旅行社、饭店、出租车公司、商店、餐馆等供应商讨价还价,最后得到一揽子服务的最低价格。这种行当在国外方兴未艾,成为航空公司的重要顾客,在国内已崭露头角。3.集运商(consolidator)和包销商(wholesaler)

集运商在国外是航空公司的另一个大买主兼顾客。他们的作用体现在“运”字上,也就是说,他们与旅游经营商的不同在于,他们只为了获得价格便宜的座位与航空公司讨价还价,并不负责膳宿和中转接送等项目,因为有不少旅客喜欢自行安排时间表和食宿地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欧美的集运商也是包销商,所谓包销是指将其一航班上一段时期内一定百分比的客票包销出去;如果卖不出去,可以在一定提前期内退回航空公司。包销商也常常通过旅行代理将座位售给大众。在国内,温州等地已有包销商经营数年,业绩颇佳。

4.有决策权的旅客和货主

这是指名要某家航空公司的消费者。这类旅客和货主在国内市场上的比例要高于国际市场,他们往往富于旅行经验。对航空公司之间的区别略知一二,在购买时倾向性较大。国航在这类旅客中的优势比较明显,他们出于安全因素往往首选国航航班,将价格因素排在第二位。这一类型的旅客和货主是惟一能将顾客(customer)、消费者(consumer)、买方(buyer)三种身份统一起来的人。

5.机场、省局、航站

在国内,某些新通航的机场、航站和航班很少的机场、省局、航站,往往有求于航空公司飞往他们那里。为了打消航空公司怕亏损的念头,他们往往与航空公司签订包销协议,保证航班达到航空公司所期望的客座率。在此情况下,国内的骨干航空公司在争价中自然占了上风。买方有时不惜经营性亏本也要签此类协议,因为有地方政府为他们撑腰打气,他们可以得到长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回报。待这个市场成熟以后,这些机场、省局、航站摇身一变,就成了航空公司的供方。

对于国内机场和航空公司之间的关系,在此可作一个小结。在大多数情况下,机场既是航空公司的供方,也是航空公司的买方(几乎所有的机场、省局、航站都下设客货代理公司)。换言之,航空公司既是机场的供方,也是机场的买方。双方关系的实质以合作为主,竞争为次,是一种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双方的关系,就会两败俱伤。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内航空公司和机场的高层领导深明此义,已较好地建立起双方的合作关系。

6.货运代理公司

在欧美航空货运市场上,80%以上的出口货物和90%以上的进口货物都是通过这个方式运输的。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数字还难以统计,但可以肯定货运代理公司承揽了国内航空货运市场一半以上的业务。由于国内货运代理业集中程度远远高于客运代理,航空公司的压价能力就很有限。

7.急件运输公司和捷运公司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像DHL(敦豪)和TNT(天地)这样的国际货运公司常把盈利颇高的紧急货物送到航空公司门下,他们一直是航空公司的重要买主和顾客。如今的形势已发生质变,急件运输公司像捷运公司中有一些公司已开始用自己的飞机承运货物,变成了航空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凡有志于发展货运的航空公司应密切注意这类动态。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对于空运业来说,识别买方的压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识别顾客的压力,要想尽一切办法对顾客施加影响。事实上,大多数旅客和货主是消费者或买主,但他们不是顾客(customer)。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旅行代理、旅游经营商、集运商、包销商、机场、急件运输公司、捷运公司外,高级管理者的秘书、高级管理者本人、公司旅行事务部经理,甚至家庭妇女也扮演了

顾客(customer)的角色。

(四)进入者的威胁

进入者是指加入航空运输业的新手。它们的到来使本来就竞争激烈的航空运输市场更添—份喧闹。由于进入者怀有强烈的占有市场份额的欲望,通常具备较充足的资源,以新的业务能力为进攻武器,其竞争力往往不容小觑。

对于航空运输业来说,进入威胁的大小由以下两点决定:市场上呈现的进入障碍和进入者想像中的原来航空公司的反击力度、规模和持久性。如果障碍高或进入者认为原航空公司会坚决地报复,则这种威胁就会较小。下面列出了六种进入的障碍:

(1)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迫使进入者做两难的选择:要么一开始就以大规模生产并准备接受原来航空公司顽强抵制的风险,要么以小规模经营来承受高单位成本的劣势。一般情况下,新航空公司不得不选择后者。原因在于航空运输业充分体现了大规模生产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四点:拥有庞大航线网的航空公司能把竞争较弱的航线上得到的利润补贴到竞争激烈的航线上去,这既是一种销售武器,也是一种减少破产可能性的保险措施;大规模生产在营销方面还可以增加常客优惠计划的吸引力,有利于树立公司形象;大航空公司可以以低价成批定购飞机,从而降低购买、维修成本;最后,在一架飞机因故不能投入运营时大航空公司能更换另一架飞机。

由此可见,一个只有4架运--7飞机的航空公司很难与另一个拥有30架喷气式大型运输机的航空公司在同一市场上竞争。这同样也是超级航空公司出现在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上的原因之一。当然,大型化也有下列三方面的弊端:规模越大,经济性未必越佳,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单位成本反而会往上走;官僚主义会导致大航空公司市场反应迟钝、管理费用增加、系统协调功能下降;在一个职员关系疏远冷淡的大航空公司中,很难保持一个统一的服务信念,更难保持优质高档的服务。总之,航空公司大型化有利有弊,对欧美大航空公司而言是利大于弊,因为其销售优势相当大,其弊端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和工会力量的削弱而得到缓解。

(2)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别化是指现有的航空公司由于过去的广告、优质服务、特色产品、公共关系等因素而获得了商标及顾客忠诚方面的优势。产品差别化迫使进入者耗费很大的代价去克服顾客对现有航空公司的好感。

完整版项目管理案例经典分析珍藏版

案例1背景: 某钢厂改造其烧结车间,由于工期紧,刚确定施工单位的第二天,施工单位还未来得及任命项目经理和组建项目经理部,业主就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施工单位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份针对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深度满足管理规划要求,但业主不接受,一定还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 问题: ①项目经理未任命和项目经理部还未建立,就正式发表了施工组织设计,其程序是否正确? ②业主一定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其要求是否一定正确? ③项目管理规划是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请简述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规划目标及内涵。 ④试说明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控制原则。 答:①程序不正确,公司还未任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还未建立,施工组织设计无人审核和批准,不能发表。 ②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但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深度应能满足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要求;冶金建设工程中,实际上一直使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项目管理规划;施工单位可以向业主说明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深度已达到项目管理规划的深度要求,不必再编制项目管理规划。 ③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规划目标及内涵有: a.规划目标包括项目的管理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成本目标、安全目标、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条件分析及其他内容等; b.内涵包括施工部署、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和其他文件等。 ④项目管理规划的控制原则为:实现最优化控制;动态控制;主动控制;全过程控制;全要素控制;建立大控制系统的观念;要对规划的实施明确项目经理部各岗位职责、对执行进行检查分析和改进,进一步进行总结。 案例2背景: 华北某厂1260m3级高炉扩容改造工程。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为了实现快速、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扩容改建任务,该扩容改造,应采用高炉整体平移新技术。高炉分两段安装:第一段为移送;第二段为悬吊,高炉本体工程拟定在拼装平台上基本完成,尽量缩短停炉后施工工期,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高炉本体平移作业采用滚动摩擦方式液压缸推送。要求“新、旧高炉中心线重合,标高与原设计标高相符,误差控制在5~8m”。高炉本体移送重量约4500t。推移高度约为36m,推移距离约42m。高炉本体在液压缸推动下,分步向炉基平移。 问题: ①结合本案例谈谈项目目标的制定。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 1.安通公司的投资决策 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该公司下设10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拥有20亿资产,8万员工,其中本部员工200人。本部员工中60%以上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学特种机械专业的。该公司所属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由政府有关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较好的局面,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该公司仍保持各厂都有较饱和的产品。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国内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曾透露,如果三年不买安通公司的产品,仍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第一次会议专门分析形势。刘总经理主持会议,他说,安通公司要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取得稳定的效益,首先必须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我们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不是有政府主管部门干预和集中采购,我们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就过剩30%,甚至更多。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负责经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的资金利润率达到了8%左右,局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但是现在产品单一,又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今后再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很难。目前,公司本部和各厂都有富裕资金和富余人员,应该做出新的选择。分管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各厂的产品特别是有一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是能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要,总公司和各厂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强,如果没有新产品持续不断开发出来,单靠现有老产品很难使本行业有较大发展,专业人员也要流失。其他的副总们也都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所面临的形势,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及时,开得必要。 第二次会议仍有刘总主持。他说,我们上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使我们大家头脑更清醒,认识更加一至,这就是总公司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分管经营的李副总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富余人员和富余资金,寻找新的门路,发展多种经营。要敢于进入机械行业外的产品。现在,国家不是提倡发展第三产业吗,我们应该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分管技术的赵总谈到,安通公司的产品虽然经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已经升级换代,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相当差距。我们现在应该充分利用技术力量和资金,进一步引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为国内市场作一些储备,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同时争取把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其他各位老总也都一致认为,安通公司必须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大家认为,安通公司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企业,虽然现在主产品是供大于求的趋势,但现在特别是将来还是有比较稳定的市场的,这个主业绝不能放松,但是单靠这个主业要想过得富裕是不行的,要不断地开辟

企业战略管理的案例分析

战略治理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衰落 案例展示: 巨人集团,是个民营企业,它的总裁史玉柱是安徽怀远县人。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职员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讲“巨人”是个神话,而那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人集团曾经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一度在市场上叱咤风云,该企业以闪电般的速度崛起后,又以流星般的速度迅速在市场上沉落了。如此一家资产好几亿,年产值号称数十亿的企业破产,究其缘故,治理当局的决策失误是专门重要的一个方面。 该企业在1993年往常,其经营状况是特不乐观的,然而在1993年国家有关进口电脑的禁令一解除,国外众多超重量级选手蜂拥进入我国市场,一些头脑理智的企业纷纷压缩规模调整结构,可巨人集团的治理当局急于寻求新的产业支柱,轻易迈出了经营房地产和保健饮品的多角化经营的脚步。而当时巨人集团的资金不足,又没有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没有实力同时在两个全新的产业展开大规模投入。 到了1994年,巨人集团治理当局差不多意识到集团内

部存在的种种隐患,创业激情差不多消逝了;出现了大锅饭现象;治理水平低下;产品和产业单一;开发市场能力停滞。但治理当局依旧回避了企业内部产权改造及经营机制重塑的关键问题,想通过再一次掀起的进展和扩张热潮,将企业重新带回到过去辉煌的时期,在保健饮品方面大规模投入,如此的投入带来了短暂的效益,可专门快企业的问题暴露无疑:企业整体协调乏力;人员治理失控;产品供应链和销售链脱节等。针对此问题,企业治理当局进行了整顿,然而未能从全然上扭转局面,最终全线崩溃。 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曾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是一个人讲了算。决策权过度集中在少数高层决策人手中,尤其是一人手中,负面效果同样突出。特不是那个决策人兼具有所有权和经营权,而其他人专门难干预其决策,危险更大。巨人集团失败的缘故专门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内部操纵的失控,尤其是操纵环境中企业经营治理当局的经营治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的失误造成的。 总结巨人集团失败的经验教训,其打算过程失控也是要紧缘故,要紧表现在:打算动因不明确;打算非理性,试图超越规范;过程失控,如打算制定较为粗放,打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反馈与检讨,打算柔性不足,在市场状况即企业经营状况发

项目管理经典案例

一个项目经理的困难选择 张炎正在打电话的时候,他的秘书拿进来一封总部抄送的来自德勤公司的信。张炎是益达公司的项目经理,这两年一直在负责公司在海外的项目开发业务。而此刻这封信正是关于张炎所负责的一个香港的项目。 由于益达是在NASDAQ上市的公司,每个季度的财务报表要经过德勤公司的严格审计。益达核算项目收入的方式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即随着项目的时间进度,按比例将合同款记入公司收入。这个项目2003年9月合同签订之日起,到2004年11月,历时1年多,合同款的80%也已经记入公司收入,而客户实际上的现金支付只有合同款的30%。2004年12月德勤在对公司的审计中发现了这一问 题,于是便寄来这封信,要求公司给予说明。财务部给出的建议是:请德勤向客户公司发欠款确认书,以此证明益达没有虚假账面收入。但是客户公司会签署这份确认书吗?张炎实在是没有把握。 益达公司和AHZ软件 益达公司成立于1992年,伴随着中国电信和因特网事业一路成长发展。其中AHZ软件是益达的核心产品,在国内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多家大型运营商提供对用户的管理和计费功能。 2003年香港凯业公司对益达的AHZ计费系统表示了兴趣,而益达的董事会也把这次合作看作步入海外市场的重要机遇。凯业成立于1994年,是香港首批获得允许为公众提供互联网服务的电信服务提供商之一,其主要投资方来自于日本。2003年9月,益达公司和凯业公司签署了用户管理和计费软件开发合同,合同金额为695,000美元。在这次项目中,益达将以AHZ产品为基础,结合凯业的业务需要,进行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工作。对益达来说,这是公司第一个海外项目,标志益达业务步入了国际市场,这一消息使益达在NASDAQ的股票价格因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docx

管理学经典案例 20 篇 1.安通公司的投资决策 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该公司下设10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 10 个省市,拥有 20 亿资产, 8 万员工,其中本部员工200 人。本部员工中60%以上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学特种机械专业的。该公司所属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由政府有关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较好的局面,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 情况下,该公司仍保持各厂都有较饱和的产品。但是,进入90 年代以后,国内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曾透露,如果三年不买安通公司的产品,仍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 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第一次会议专门分析形势。刘总经理主持会议,他说,安通公司要保持良好的发 展趋势,取得稳定的效益,首先必须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我们 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不是有政府主管部门干预和集中采购,我们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就过剩30%,甚至更多。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负责经 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的资金利润率达到了8%左右,局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但是现在产品单一,又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今后再 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很难。目前,公司本部和各厂都有富裕资金和富余人员,应该做出新的选择。分管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各厂的产品特别是有 一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是能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要, 总公司和各厂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强,如果没有新产品持续不断开发出来,单靠现有老产品很难使本行业有较大发展,专业人员也要流失。其他的副总们也都从各 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所面临的形势,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及时,开得必要。 第二次会议仍有刘总主持。他说,我们上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使我们大家头脑更清醒,认识更加一至,这就是总公司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分管经营的李副总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富余人员和富余资金,寻找新的门路,发展多种经营。要敢于进入机械行业外的产品。现在,国家不是提倡发展第 三产业吗,我们应该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分管技术的赵总谈到,安通公司的产品虽然经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已经升级换代,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相当差距。我们现在应该充分利用技术力量和资 金,进一步引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为国内市场作一些储备,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同时争取把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其他各位老总也都一致认为,安通公司必须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大家认为,安通公司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企业,虽 然现在主产品是供大于求的趋势,但现在特别是将来还是有比较稳定的市场的, 这个主业绝不能放松,但是单靠这个主业要想过得富裕是不行的,要不断地开辟

IT 项目管理经典案例

1、拯救项目团队 徐家龙最近被公司任命为项目经理,负责一个重要但不紧急的项目实施。公司项目管理部为其配备了七位项目成员,这些项目成员来自不同部门,大家都不太熟悉。徐家龙召集大家开启动会议时,说了很多谦虚的话,也请大家一起为做好项目出主意。一起来承担责任,会议开得比较沉闷。 项目开始以后,项目成员一有问题就去找项目经理,请徐经理给出意见,徐经理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表现自己的能力,总是身体力行;其实,有些问题项目成员之间就可以互相帮助,但是他们怕自己的弱点被别人发现,作为以后攻击的借口,所以他们一有问题就找项目经理,其实徐经理的做法也不全对,成员发现了也不吭声,因为他们认为我是按你说得作的,有问题你经理负责。 团队成员之间一团和气,“找徐经理去!我们听你的;成为了该项目团队的口头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貌似祥和团结的团队,在进度上很快就出了问题。该项目由重要但不紧急的项目变成了重要还紧急的项目! 项目管理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派高级项目经理张一峰指导该项目的实施。 1.1问题 问题出在哪儿? 张一峰怎么做?

2、C公司的变更管理 C 公司是一家主要为交通部门从事系统集成业务的公司。 2007 年 3 月底该公司承接了 L 市数字指挥系统的建设工作,公司任命王莽为项目经理。合同金额 300 万交付日期为 7 月 1 日。 王莽组建完团队后,召开了内部的项目启动会议,宣布 4 月 1 日正式开工;大家干劲很高;王莽带领项目团队绘制了项目的生命期模板,分解得到了项目的 WBS ,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项目计划,然后团队严格按照项目计划执行。a 很遗憾的是:很快项目团队就发现所需的采购设备的项目资金,被公司挪作它用不能及时供给资金。另外这时交付给客户X 模块,虽然用户签收了,但是客户认为项目团队没有领会好他们最急需的需求,希望他们在 4 月底前尽快完成 Y 模块的工作。而项目团队的计划是在 5 月底完成 Y 模块,王莽认为这是客户的变更,需要填写客户变更申请书,客户不承认这是变更,于是引起争执也未填写变更申请书。b 项目团队努力按照计划继续执行,但发现计划越来越难执行;交通部门的意见越来越多,王莽底下的成员看见项目经理已经与客户闹矛盾了,为了缓和关系底下的几个成员;开始不情愿地接受客户的意见,认为能随手改的就改了。公司认为这样作是对的,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这样到 5 月初时项目计划已经形同虚设。c 随着项目的进行,王莽和项目成员变成了救火队,用交通部们的话说是很好指哪打哪;但是王莽和项目成员发现:自己已经疲于奔命,客户的需求追加了不少,随意的变动也很多。甚至交通部门有的用户上旬说这么改,中旬说那么改,到了下旬说还是上旬作的对,改回去吧!王莽认为这样做下去,自己累死不算,利润率肯定为负数,结局是不讨好的。于是王莽和几个骨干在 5 月底,宁愿不要当月薪水,先后辞职离开了公司。 2.1问题 怎么回事?王莽、管理者各有哪些错误?分步骤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A、启动阶段 B、矛盾初起(争执未起) C、计划形同虚设。

管理学经典案例计划篇

第三篇计划 [案例一] 快餐店的计划 [案例二] 目标管理? 案例一 快餐店的计划 约瑟夫?斯卡格斯先生在美国公共卫生局工作二十年后退休不干了。她把她的储蓄存款投资到五家快餐馆。这五家快餐馆就是依照获得很大成就的肯塔基油煎鸡全国联营公司的情况经营的。以前的老板就是一个小城市的银行家,她一度想重新创新肯塔基油煎鸡公司所取得的成就。当事实证明不能如愿以偿时,她把商店卖给了斯卡格斯。 斯卡格斯在投资前事先进行了研究,这使她深信,只要运用基本的管理原则与技术,这五家商店的利润就能比以前增加。首先,她以为,以前的商店所有者听任这五家商店的经理各自经营,而没有给予集中的指导,这种做法就是一个错误。她认为,即使这些商店遍及整个州,因而无法对她们进行日常的监督,但就是仍应设法作出努力。同时,她也不想用呆板的章程与程序约束商店经理的手脚,从而挫伤她们的主动性。她认为,把“良好的管理”引进到这个系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执行主要的管理职能----计划。 斯卡格斯在同五家商店的经理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计划的概念就是以她在公共卫生局的经验为基础的。对这个被称之为POAR的计划可做如下解释:POAR就是由组成计划的四个要素----问题(Problem)、目标(Objectives)、活动(Activities)与资源(Resources)这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而成的。因此,计划人员(在这个实例中就是五家商店的经理)奉命为她们的各自的商店所确定的每一个问题制定年度行动计划。因而此后分配资金以及报告进展情况都将以这些计划为依据。 商店的经理同意斯卡格斯的以下瞧法,对计划予以更多的强调,应该使人们更明白需要做些什么事情,使所有五家商店获得更多的利润。她们也同意斯卡格斯有权期望她们按她的指示办事,但就是她们对POAR能否适用于企业的计划,多少有点怀疑。她们要求斯卡格斯用例子来说明她的主张。于就是她把她在公共卫生局工作时制定的关于家庭计划的规划拿出来给她们瞧。这个计划如下: 1.问题的确定 甲、预期的情况 应向居住在该县的所有2,500名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服务。 乙、目前的情况 500名妇女在公立或私立医院、或医生事务所接受计划生育指导。 丙、具体的问题 现在问题就是预期的情况与目前的情况有差距,因此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向2,000名妇女提供计划生育的指导。 2.目标 到本财政年度结束时,将有1,500名妇女接受公立或私立医疗单位对计划生育的指导。 3.活动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 案例1 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 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 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每组各设有进、出车体缓冲存放区。 这个厂的建筑也颇独特,由三栋两层及一栋单层的六边形厂房拼凑成十字形。建筑的窗户特别大,分隔成明亮、安静而有相对独立性的小车间。 没有了传送带,底盘和车身是由专门的电动车传送来的。这种车沿地面敷设的导电铜带运动,由计算机按既定程序控制。不过当发现问题时,工人可以手工操作,使他离开主传送流程。例如见油漆上有一道划痕,工人便可把它转回喷漆作业组,修复后再重返主流程,仍归计算机制导。车身在电动车上可作90度滚动,以消除传统作业中因姿势长期固定而引起的疲劳。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海尔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是我们的骄傲,它能够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冰箱厂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这是中国企业的奇迹,海尔的发展模式值得其他的企业研究和学习,从海尔的发展战略中也许我们会有很多的收获! 张瑞敏,中国的杰克.韦尔奇,在接手青岛冰箱厂以后,以他的智慧使它得到了腾飞,也让中国多拥有了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张瑞敏的理念就是:追求卓越,实施名牌战略。 海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多样化战略阶段(1992-1998),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2005),全球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在每个阶段海尔都以其自己的方式进行建设,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赢得一席之地! 一下是对这几个阶段的分析:

一,名牌战略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张瑞敏在一次对全员工的大会上说过“要做就做最好的”,他决心以世界一流名牌为目标而努力。而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点是都将体现本国文化的一流品牌。家电行业的优秀品牌=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尔的名牌战略不是以价格为竞争武器进入市场的,而是通过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以高质量,高附加值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分析 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T是技术。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政治法律环境: 在海尔1984年的时候,青岛冰箱厂是众多冰箱企业的一员,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活稳定,国家的政治生活衣发展经济为目标,国家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财政支持,在税收政策上也给与帮助。同时也因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市场有一定的混乱,家电行业也未处于垄断之中。 经济环境: 当时的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可支配收入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城镇居民也有强烈的消费愿望,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社会经济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社会环境:

项目管理成功及失败经典案例

成功的项目管理案例: 古代有一个最成功的项目团队,那就是西游记的取经团队。 背景:为了完成西天取经任务,组成取经团队,成员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其中唐僧是项目经理、孙悟空是技术核心、猪八戒和沙和尚是普通团员。这个团队的高层领导是观音。 团队的组成很有意思,唐僧作为项目经理PM,有很坚韧的品性和极高的原则性,不达目的不罢休,又有很得上司支持和赏识(直接得到唐太宗的任命,既给袈裟,又给金碗;又得到以观音为首的各路神仙的广泛支持和帮助)。沙和尚言语不多,任劳任怨,承担了项目中挑担这种粗笨无聊的工作。猪八戒这个成员,看起来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又不肯干活,最多牵下马,好像留在团队里没有什么用处,其实他的存在还是有很大用处的,因为他性格开朗,能够接受任何批评而毫无负担压力,在项目组中承担了润滑油的作用。 最关键的还是孙悟空,由于孙悟空是这个取经团队里的核心,但是他的性格极为放荡,回想他那大闹天空的历史,恐怕作为普通人来说没有人会让这种人呆在团队里,但是取经项目要想成功实在缺不了这个人,只好采用些手腕来收复他。这些手段是,首先,把他给弄得很惨(压在五指山下500年,整天喝铜汁铁水);在他绝望的时候,又让项目经理去解救他于水火之中以使他心存感激;当然光收买人心是不够的, 还要给他许诺美好的愿景(取完经后高升为正牌仙人);当然最主要的是为了让项目经理可以直接控制好他,给他戴个紧箍,不听话就念咒惩罚他。 孙悟空毕竟是牛人,承担了取经项目中的赶妖除魔的绝大多数重要任务,虽然是个难于管束的主,不能只用手段来约束他,这时猪八戒的作用就出来了,在孙悟空苦恼的时候,上司不能得罪,沙和尚这种老实人又不好伤害,只好通过戏弄猪八戒来排除心中的郁闷,反正猪八戒是个乐天派,任何的指责都不会放在心上。 在取经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自己的艰辛劳动外,这个团队非常善于利用外部的资源,只要有问题搞不定,马上向领导汇报(主要是直接领导观音),或者通过各种关系,找来各路神仙帮忙(从哪咤到如来佛),以搞定各种难题。西游记里特别强调得到高层支持的重要性,有没有靠山真的很不同,君不见象白骨精这种没有靠山的妖魔都会死得很惨;只要有靠山的,这个妖魔就算犯了天大的事,关键的时候总会有后台跳出来搭救。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壳牌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策划专家阿里·德赫斯组织了一项关于企业寿命的研究。研究的结果令人震惊! 该研究发现,《财富》排名500强的企业从产生到衰亡,平均寿命只有40-50年,只及人的寿命的一半。别忘了它们是世界500强啊!我们许多企业都把目标定位在进入500强,可见,进入500强也不是有永恒的保险。其实,就世界范围而言,新成立的企业中有40%存活不到10年就夭折了。 此外,也有调查显示:1912年的世界100强企业,经过80多年,被收购、破产或被收归国有,也就是不再独立存在的共有49家;仍然独立生存着,但是不再是100强企业的,有31家;余下的,到1995年仍为世界百强的,只有20家。 凭什么生存?恐怕是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的能力。 这不能不令我们记起达尔文的名言: “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能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 所以,我们说,新世纪中国企业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变化成为常态。 这表现在:

◆顾客需求和竞争方式在不断变。变化无所不在。市场中对衣、食、住、行的需求和供给年年在变。 ◆变化的步伐在加速。产品和服务的寿命周期大大缩短。英特尔的芯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意想不到的变化增多。二年前谁会预料到呼机市场会迅速萧条? 总之,这意味着商战中的选手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商战的赢家必须是一个高明的快棋手。 【自检】 变化蕴涵的战略课题如下,请据实判断自己公司的情况并列出改进计划。

顾客至上 (某商场服装柜台前,女顾客与女售货员) 顾客:小姐,请你把那件毛衫给我看一看。 售货员:请等一会儿。 顾客迟疑一下,走到另一个柜台。 售货员一脸茫然。 看来,现在的顾客真是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挑剔了。 其实,这是当今市场经济的一个普遍特征。买方市场的出现给顾客带来了最大限度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把顾客当上帝。 所以,新世纪中国企业面临的第三个挑战就是:顾客至上。 商场上的选手与顾客的关系更清楚了。过去,通用电器公司有些人认为,你有眼力买我的产品是你的荣幸。现在,它也变成了所谓靠服务生存的企业了。 现在是顾客决定: ■想买什么。你说什么好没有用,得他说、他认可--顾客越来越难以被说服,更不用说哄骗。

工程项目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背景: 某钢厂改造其烧结车间,由于工期紧,刚确定施工单位的第二天,施工单位还未来得及任命项目经理和组建项目经理部,业主就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施工单位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份针对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深度满足管理规划要求,但业主不接受,一定还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 问题: ①项目经理未任命和项目经理部还未建立,就正式发表了施工组织设计,其程序是否正确? ②业主一定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其要求是否一定正确? ③项目管理规划是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请简述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规划目标及内涵。 ④试说明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控制原则。 答:①程序不正确,公司还未任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还未建立,施工组织设计无人审核和批准,不能发表。 ②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但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深度应能满足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要求;冶金建设工程中,实际上一直使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项目管理规划;施工单位可以向业主说明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深度已达到项目管理规划的深度要求,不必再编制项目管理规划。 ③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规划目标及内涵有: a.规划目标包括项目的管理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成本目标、安全目标、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条件分析及其他内容等; b.内涵包括施工部署、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和其他文件等。 ④项目管理规划的控制原则为:实现最优化控制;动态控制;主动控制;全过程控制;全要素控制;建立大控制系统的观念;要对规划的实施明确项目经理部各岗位职责、对执行进行检查分析和改进,进一步进行总结。 2、背景: 华北某厂1260m3级高炉扩容改造工程。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为了实现快速、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扩容改建任务,该扩容改造,应采用高炉整体平移新技术。高炉分两段安装:第一段为移送;第二段为悬吊,高炉本体工程拟定在拼装平台上基本完成,尽量缩短停炉后施工工期,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高炉本体平移作业采用滚动摩擦方式液压缸推送。要求“新、旧高炉中心线重合,标高与原设计标高相符,误差控制在5~8m”。高炉本体移送重量约4500t。推移高度约为36m,推移距离约42m。高炉本体在液压缸推动下,分步向炉基平移。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第一篇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战略管理总论 ●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实施 目录 第一章战略管理总论 第一节企业战略涵义 第二节企业战略特征 第三节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实用案例1 索尼:为何你的品牌套路开始失效 实用案例2 麦当劳:有效实施管理控制 实用案例3 古井酒厂:实施PPSP战略 实用案例4 春兰公司:大胆决策,周密部署 实用案例5 福特汽车:经营战略控制过程 实用案例6 海尔:优势企业经营战略 第二章企业战略分析 第一节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第二节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实用案例1 柯达:与机遇失之交臂 实用案例2 摩托罗拉:从集权到分权的演绎 实用案例3 福特汽车:系统的外部环境分析 实用案例4 梅赛德斯:面向市场,赢得竞争 实用案例5 长虹:捍卫民族彩电的价格战 第三章企业战略规划

第一节企业总体战略 第二节单一经营发展战略 第三节多样化发展战略 第四节一体化发展战略 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一个世纪的辉煌 实用案例2 福特汽车:“优秀中心”的全球战略实用案例3 联想集团:独具特色的海外发展战略实用案例4 青岛啤酒:在困境中崛起 实用案例5 长虹:跻身“世界500强”的梦想 第四章企业战略选择 第一节战略制定框架 第二节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 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经营战略选择 实用案例2 日本松下:战略转移,走为上计实用案例3 苹果公司:走出经营困境 实用案例4“康师傅”:迎合需求,占领市场实用案例5 通用:组织结构创新与战略选择 第五章企业战略实施 第一节战略计划体系 第二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第三节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历史使命与战略目标 实用案例2 通用:推行分权制度 实用案例3 德州仪器:改善组织机构 实用案例4 惠普与王安:截然不同的命运 实用案例5 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的竞争策略实用案例6 肯德基:与麦当劳的竞争战略 实用案例7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战略

项目管理经典案例

项目管理经典案例:地主奋斗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地主,家有良田百亩,算是一个小地主,他家一共雇佣了4 个雇农,都属于长工性质,主要负责田地的耕种。 开始,地主按照传统的方式对雇农采用高压政策,雇佣了一个护卫作为监工,现场监督雇农劳作,雇农稍有懈怠就会招来监工的一顿鞭打。雇农们非常气愤,经常聚集在一起声讨地主,一致达成默契,表面服从,但暗地里都不努力劳动,一有可能就磨洋工。 一年下来,收成比别家低了许多,地主一怒之下,认为护卫监工不力,便换了个护卫,由于成本问题,他不可能雇佣更多的人来做监工。第二年收成依然下降,而且还发生了雇农集体罢工事件。 地主气不打一处来,将监工和雇农全部拿下,并增加了四个雇农,他们分别是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同时地主亲自参与监督雇农的劳作,但情况丝毫没有转变,到了年底收成依然达不到理想水平。 地主苦恼极了,正在此时,一个西方的传教士来到这个封闭的山庄,经过与传教士的深层次交流,地主深感资本主义的先进性,他转变成为了新兴派人物,同时落实到实际情况上,他辞退了监工,并强调给予雇农们充分人权和自由,保证不再采用强制性的高压政策,而采用固定工资制并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规定雇农们每日鸡叫必须起床,太阳升起之前必须上岗劳动,中午太阳烈时可以在树荫下休息一个时辰,太阳落山了才能够收工。上工和收工都必须在地主家按拇指印,考虑到雇农还得照顾家庭,地主规定雇农每隔5天可以休息2天,但条件是不得耽误农活。 凡违反劳动记录,一次迟到或早退扣罚当天工资,一次旷工扣罚10天工资,一年累计5次旷工(三次迟到或早退算一次旷工,缺少一个拇指印按半次旷工处理)做自动离职处理。劳动期间不准偷懒和晒太阳,凡发现者一律按迟到论处。 由于地主提供的薪金极具挑战性,而且按月提供,不至于青黄不接,雇农们欣喜若狂,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工作,以报答地主的大恩大德。 当年土地收成提高了50,地主看到民主管理带来的巨大收益,高兴得嘴都笑不合拢。兴奋之余,他决定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向其他地主购买了100亩土地,另外又招聘了周七、武八两个雇农,准备大干一场。 一切照旧,想象着年底丰厚的收成,地主经常从睡梦中笑醒,日子一天天过去,年底来了,收成汇总下来,在新增100亩地和两个人的情况下,收入仅仅增长了10.地主气急败坏,把雇农们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声色俱厉的批判大会。大

一个管理学的经典案例

一个博士,一个研究生,一个MBA,对一碗牛肉面的思考 引导语:牛肉面老板一开始请个大师傅,按照销售额5%给他提成。结果大师傅就放很多牛肉,客人多,他提成多,老板亏钱;后来老板给了他固定工资,大师傅就牛肉放的少,这样客人不来,生意清淡,他也舒服。非常耐读的文章! 我跟朋友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吃面,由于客人不多,我们就顺便和小老板聊了会儿。谈及如今的生意,老板感慨颇多,他曾经辉煌过,于兰州拉面最红的时候在闹市口开了家拉面馆,日进斗金啊!后来却不做了。朋友心存疑虑地问他为什么。 “现在的人贼呢!”老板说,“我当时雇了个会做拉面的师傅,但在工资上总也谈不拢。” “开始的时候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们是按销售量分成的,一碗面给他5毛的提成,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客人越多,他的收入也越多,这样一来他就在每碗里放超量的牛肉来吸引回头客”,“一碗面才四块,本来就靠个薄利多销,他每碗多放几片牛肉我还赚哪门子啊!” “后来看看这样不行,钱全被他赚去了!就换了种分配方式,给他每月发固定工资,工资给高点也无所谓,这样他不至于多加牛肉了吧?因为客多客少和他的收入没关系。” “但你猜怎么着?”老板有点激动了,“他在每碗里都少放许多牛肉,把客人都赶走了!” “这是为什么?”现在开始轮到我们激动了。

“牛肉的分量少,顾客就不满意,回头客就少,生意肯定就清淡,他(大师傅)才不管你赚不赚钱呢,他拿固定的工钱巴不得你天天没客人才清闲呢!” 啊!结果一个很好的项目,因为管理不善而黯然退出市场,尽管被管理者只有一个。 当我们把这个案例告诉给其他的朋友并讨论的时候,他们先是拍案叫绝,继而沉思,时而 悲愤,时而慷慨陈辞。 下面是一个博士,一个研究生,和一个MBA对这个问题的激辩,请大家先谈自己的想法, 这可是第一手的实战啊! 1、首先我们考虑将小老板所用两种方案进行折中,即:底薪加提成的方法,提成根据每碗 的利润分配。这样既可以防止他少放牛肉,又能防止他疯狂地多放牛肉。 2、后来又想到这一条是有条件的。问题是每碗的利润界定后怎么个分配法?一碗面能挣多少是瞒不过大师傅的,如果不能让双方的利益在某个点达到平衡,一切又会回复原样。而要达到所说的那种平衡涉及到一个复杂的相关函数问题,说不定还要用到博弈论。 3、把面馆承包给大师傅,老板拿了提成后回家养花弄鸟去。当然,提出这个方案后大家都 有过短暂的脸红,再否定! 4、然后我们谈到了企业文化、正义、道德、人性,并一致认为:管理学博大精深,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非得经过百般磨练方能修得正果,再先进的管理理论也有不适用的时候。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案例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案例 上海紫园193号不墅 第一部分项目简介 第一章总则 一、工程概况 上海紫园不墅区地处国家级佘山旅行度假区,位于西佘山南侧,沈砖公路北侧,辰山塘东侧,佘天昆路西侧,总占地面积1380亩,其中水面积达300亩。上海紫园由13个岛和1个半岛组成,岛与岛之间由欧式彩色钢桥相连,规划建筑不墅150余栋,每户平均占地8亩以上。 佘山是上海唯独的山林胜地,有国家森林公园,有上海最大的人工湖“月湖”,还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佘山圣母大殿等景观。紫园那个豪宅区域的选择,不仅体现了世界富豪选择居所与闻名建筑师豪宅选地“以山为水为尊”的原则,也符合中国“风水之洁,得水为上”的风水意识,是世界潮流与中国文化底蕴的共同选择。驱车前往市中心约30分钟,又有高速公路、国道及R2轻轨通过,区位优势明显,另外拥有良好的水面资源,极富开发价值。 上海紫园一期将在西佘山南面约1300亩土地上建设150栋风格各异的不墅。其中水系纵横,水域面积多达300亩以上,最宽达到70多米,最窄也超过10几米;深度一样都达到3米,最深处达到7、8米之深。区内有大小岛屿13座,以13座造型不致的钢结构彩桥连接。不墅分布在紫珠半岛、紫丁香岛、紫薇岛、紫水晶岛等十多各岛屿上,依山伴水。由于其每幢不墅占地平均8亩,最大达20亩,最小也要5亩,因而每幢不墅保持了相当的私密性。那个地点的私密性绝不是一样意义上视线能够测量的一个房间的私密性,而是更倾向于由感受来感知的大型庄园的私密性。在不墅里,游泳池、网球场、游船码头、保龄球等,均能够按照购买者的意愿“度

身定造”。能够讲,“上海紫园”是将一样商品住宅的会所搬到了家中。而关于交通而言,沪青平高速公路已于02年通车,可由市区直达佘山。 二、地块的人文及自然特点 本地块所在的地区属亚热带季风雨候,温顺潮湿,四季分明。春季温顺多雨,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凉快少雨,冬季冰冷干燥。 地块内地貌比较单一,地势平坦,具有江南田园风光特色。 第二章规划景观设计讲明 遵循“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设计准则,在尊重原有自然的前提下,努力制造出自然的、生态的、美观的理想个性化生活空间。充分考虑需求者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制造丰富的适宜的具有个性化的不同层次的活动空间,实现环境空间系列对不同行为方式的支持,塑造富有活力的整体空间环境。 上海紫园空间环境与建筑单体设计充分体现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理想家园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特点。项目规划设计因地制宜,挖掘项目个性,通过空间环境的营造,让生态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以达到“生态居住”的完美氛围,形成本社区鲜亮的个性,构成项目“U S P”。 一、设计原则 人本——充分考虑上海及周边地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经典高尚的居住环境。 自然——贯彻“尊重自然”与“可连续进展”的思想,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势地貌的前提下,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文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经济效益明显和个性鲜亮的花园式经典高尚居住空间。 文化——体现不同国家地域的古典文化特点,充分融合现代生活,制造既有古典韵味又有现代开放的人文气息。 融合——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建筑与绿化、水环境的融合。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管理学》精品课Management 案例1 前进中的海尔 1985年,人们知道青岛电冰箱总厂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线,随后,从这里传出了震撼全国的“砸冰箱”事件,海尔人走名牌战略的道路,使企业摆脱濒临倒闭的命运而起死回生;现在,许多外国人知道在中国有家企业Haier,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把工厂办到了美国! 海尔20年的发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营业额: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2002年实现全球营业额710亿元,2003年实现全球营业额802亿元,而1984年只有348万元,2000年是1984年的11600多倍;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00年实现利税30亿元,自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是1984年的37.5倍;品牌价值: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 这就是海尔。20年的创业之路浓缩了一个世界名牌的发展历史: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每一步,都透着战略的超前,每一步,都写着拼搏的艰难;但是在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与创新的海尔文化激励下,每一步,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受到了高度赞誉与评价。 从1984年至今的20年间,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海尔却始终保持了高速稳定发展的势头,奥秘只有两个字:创新。创新是海尔文化的核心。在海尔,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进”;在海尔,成绩只属于过去,所有的工作都必须时时创新。 一、企业管理 海尔定律(斜坡球体论):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 1安通公司的投资决策 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该公司下设10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 10个省市,拥有20亿资产,8万员工,其中本部员工 200人。本部员工中60% 以上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学特种机械专业的。该公司所属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由政府有关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较好的局面, 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 情况下,该公司仍保持各厂都有较饱和的产品。但是,进入 90年代以后,国内 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曾透露,如果三年不买安 通公司的产品,仍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 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第一次会议专门分析形势。 刘总经理主持会议, 他说,安通公司要保持良好的发 展趋势,取得稳定的效益,首先必须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我们 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如果不是有政府主管部门干预和集中采购, 我 们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就过剩 30%,甚至更多。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负责 经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的资金利润率达到了 8%左右,局 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但是现在产品单一, 又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今后 再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很难。目前,公司本部和各厂都有富裕资金和富余人员, 应该做出新的选择。分管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各厂的产品特别是 有一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是能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 要,总公司和各厂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强, 如果没有新产品持续不断开发出来, 单 靠现有老产品很难使本行业有较大发展, 专业人员也要流失。其他的副总们也都 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所面临的形势, 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及时, 开 得必要。 他说,我们上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 使我们大家头 这就是总公司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 略。分管经营的李副总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富余人员和富 余资金, 寻找新的门 路,发展多种经营。要敢于进入机械行业外的产品。现在, 国家不是提倡发展第 三产业吗,我们应该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分管技术的赵总谈到,安通公司的产品虽然经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已经升级换 代,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相当差距。 我们现在应该充分利用技术力量和资 金,进一步引进技术, 开发新产品,为国内市场作一些储备, 以适应未来市场的 需要,同时争取把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其他各位老总也都一致认为, 安通公 司必须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大家认为,安通公司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企业,虽 然现在主产品是供大于求的趋势,但现在特别是将来还是有比较稳定的市场的, 这个主业绝不能放松,但是单靠这个主业要想过得富裕是不行的, 要不断地开辟 第—次会议仍有刘总主持。 脑更清醒,认识更加一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