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正式社会支持系统: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体制保障 作者:吴雷春发布日期:2008-3-6点击:204 农民工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加大,但在其贡献被人们所承认的同时,其在城市中却成为了游离于主流城市生活的边缘人群,尤其是对于占农民工总体较大比重的青年农民工而言,日益成为城市的“游离群体”,其成因有青年农民工主体融入城市的理念和能力问题,更主要的作为社会建设层面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由此,亟待加强青年农民工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一、社会支持系统的内涵、外延 1.内涵。所谓社会支持系统,是一定的社会网络系统,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机制。通过社会系统资源,解决社会弱者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并渡过危机,维持日常生活正常运行。 2.外延。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初级关系——血缘、地缘等所建立起来的支持网,另外还包括进入城市工作后所建立起来的较之农民扩大了的支持网络。但其主要特征仍是以行为主体间的强关系为主,即通过家庭、亲友、同乡、职业场所中的血缘、地缘关系,以及同学、同事及战友等扩展型关系等,解决生存、安全和发展问题;正式支持系统:通过次级关系——由国家的政府机关、用人单位、群众组织(如妇联、工会、青联等)、地域性组织(如社区居委会)及其他性质的专业组织(如NPO组织、职业联合组织等)等为农民工群体所建构的支持网络。 二、青年农民工及社会支持系统现状分析 1.青年农民工的总体状况。据有关资料分析,在农民工中30岁及以下的人员占到45%,31岁及以上的占到55%,这证明了青年农民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外来青年农民工群体中,男性比重多于女性;未婚者占绝大多数;平均年龄为23.5岁;在进城时间上,其大多数已进城2到5年,占总体的56%;受教育程度集中于初中和高中或中专两个阶段,共达到89%,其中又以初中为主,达到56%;该群体有65%来自外省、市;最后在职业类型上,还是以较低级工作层次为主,其中家政、商业等服务人员占到总体的45%,小商小贩占到13%,而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这些层级稍高的职业,在青年农民工群体中只占到28%,尤其是管理层,只占到2%。对青年农民工而言,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比其他年龄层次的农民工与周围及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即对社会支持系统的需求更加迫切。 2.青年农民工主动融入社会支持系统的状况。青年农民工作为接受能力较强的一个活力群体,其大多数由学校直接步入工作领域,因而与传统的农民抑或是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其对土地的留恋程度要低得多,他们的乡土情结及对土地的感情要淡得多,从而应当更易于融入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但关键是行为主体对自身的认同。而对自身的认同感,可以通过对其自身的身份——城市市民、半个城市人、农民等的认同比例来说明。据有关资料显示,认为自己是城市市民、半个城市人、农民和说不清的,所占比重分别为6.9%,24.3%,27.9%和41.0%。这说明,青年农民工在自身认同上多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即对自己的现实身份无法予以明确定位,而且,对自身为农民的身份认同要远大于对自身为市民的认同。在较好融入城市的人群中,依靠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络的占到72%,依靠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络的占到28%,融入不稳定的状态下,依靠社会支持系统络的占到46%,依靠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络的占到54%。由此,较理想融入城市的青年农民工,较多依靠的是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城市融入失败的,其依靠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比例比依靠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比例高出26个百分点。在青年农民工群体中,其城市融入度越高,对于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认同程度越高,对于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依赖程度越低,反之亦然。 3.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作用缺失。在工作的获取方式上,青年农民工对于非正式的初级关系社会支持网的依赖仍旧占很大比重,有关资料显示,依靠父母、亲戚、同乡、朋友介绍的占

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与维护

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与维护 【摘要】社会支持系统影响到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心理健康,决定我们内心深处的安生感,关乎生命的质量。 【关键词】爱;包容;真诚;明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可持续发展总能力的构成有五大系统,即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智力支持系统。其中社会支持系统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系统”,这个词听起来很抽象,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小的测验,问问自己: (1)如果陷入困境,有多大把握能得到他人广泛、及时而又有效的帮助? (2)这些“他人”都包括谁?请将其列出来。 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核心,它具体而又可感。而且,我们有多少支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所谓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

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里、老师、上下级、合作伙伴等等,当然,还应当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每一种系统都承担着不同功能:亲人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朋友较多承担着情感支持,而同事及合作伙伴则与我们进行业务交流。 每个人都有局限性,没有一个人能独自解决所有的麻烦,没有谁是永远的“孤胆英雄”。我们会发现,生活中那些渴望持续发展的成功者,多半都在一直致力于广泛铺设“双赢”的社会网络。当然,我们是指积极意义的人际关系,彼此信任支持,有助于双方成长,而不是庸俗的关系网。 那么如何构建改善社会支持系统呢?首先我们要增加“交往”的主动性。人是我们的同类,天地间的万物是我们的朋友。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不论是面对自己的亲人还是面对陌生人,都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以“爱”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今社会之所以出现很多矛盾,人际关系不和谐,其重要原因在于,一些人肆意膨胀自己的物质欲望,自私自利,惟利是图,甚至损人利己。如果我们能以孔子的“仁爱”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尊重别人的意愿,

探索我的社会支持系统-海南省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高三心理健康教案

1 第 4 课时,共 课时 授课题目 《探索我的社会支持系统》 授课类型: □1、常规课 □2、公开课[来 源:学科网ZXXK] □3、综合课 4、新授课 □5、巩固课 □6、复习课 □7、试卷讲评 □其他: [来源:学科网ZXXK] 授课班级 [来源:Z&xx&https://www.sodocs.net/doc/2812391798.html,] 高三(14)-(20)班 [来源:学*科*网]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通过与高三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都会习惯性地选择一个人去默默地面对,很少有学生想到要去寻找身边的资源去帮助自己应对问题,结果往往没能有效的合理的应对问题。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自己身边的社会支持系统,并提高学生运用支持系统应对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 探索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2. 建立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索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难点:有的学生社会支持系统过于简单,需要引导寻找。

2 教学思路设计 内容与方法选择: 1.“寻人”活动 2.支持系统结构图 方法:活动体验法、绘画 教学工具的说明和使用: 投影仪用于播放课件 任务单 教学步骤 相关说明 一、问题导入: 1. 思考问题 (1)因为学习的状态而烦躁过吗? (2)因为人际交往的问题而烦恼过吗? (3)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感到无助过吗? (4)因为对未来的未知而迷茫过吗?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况。 3.教师提问:你们遇到这些问题时是如何应对的? 4.学生: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我们需要属于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展示概念: “社会支持系统”,也称“社会关系网”, 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心理学词汇,是指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来自他人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 简单来说 “社会支持系统” 就是与我们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的人所组成的整体。 二、“寻人”活动: 1.规则: ①下面提到的情况,有些是你遇到过的,有些是你还没遇到的。没遇到过的,你可以采用假设进行选择。 ②你需要寻找“除自己以外的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某些人。不管是谁,都是你内心的需要,没有对错之分。可能有的“谁”寻找起来有些困难,但只要你努力,一定能找到。 (1) 当你喜悦得意,会找谁分享? (2) 当你遇到烦恼,会找谁倾诉? (3) 当你身体不舒服,会找谁照顾? (4) 当你碰到困难,会找谁帮忙? (5) 当你遭遇不公,会找谁安抚? (6) 当你身心疲惫,会找谁支持? (7) 当你困惑迷茫,会找谁指引?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理论研究报告 题目: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作者:王才丰 学号: 班级: 2013级编辑出版联系方式: 日期: 2014年5月25日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理论发展历史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简述:社会支持理论(social support theory)从提出到现在,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学科内部并未达到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就有不同的意思。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Sarason(1983)等提出,社会支持是一种能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是个人对他人社会需要的反应,是人们的整体参与水平、社会支持环境来源,社会支持能否为个人提供帮助的复合结构,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陈成文(2000)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Edvina(1990),丘海雄等(1998)则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社会支持既涉及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也涉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援与帮助。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社会资源作用角度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李强(1998)认为,“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是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发展历史:有关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研究最早来自

我的社会支持系统

我的社会支持系统 作为一名从09年报考咨询师证书,并且慢慢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心理工作者而言,这一路走来,让我自己最最感谢的社会支持系统就是我的那些老师,我的那些同学,还有我的那个团队的成员。 所谓社会支持系统这个概念,是属于健康心理学里面的压力中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之一,这三个子系统分别为: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免疫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来自于他人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社会支持系统又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后者是指稳定的婚姻(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或不稳定的社会联系如非正式团体、暂时性的社会交际等的大小和可获得程度,这类支持独立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而我在这里着重想谈的是第二类的更偏向于主观体验上的精神上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 从09年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开始,一直到后来寻找督导老师成长自己。因为在充满冲突的家庭当中成大,内心的那个未长大的“内在小孩”一直纠缠着我,让我不断的在自己的人生当中重复童年的旧有模式,让自己处于无限的痛苦之中。也就是出于那个原因,才在进入社会十年之后,毅然决定走入心理学大门。在一次次督导老师地方成长自己,痛不欲身的当下,总会有老师在身边说,没事,我陪着你,你再看一看,那些场景它有变化吗(是在意象对话的治疗过程当中,类似于催眠的过程);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你还能再坚持吗;如果我是你,在那样的家庭环境当中,将是多么难熬啊,而这样的艰难的日子,你是怎样过来的......在这样的精神鼓励和支持下,当下的我自己可以慢慢地有力量关怀我的那个内在小孩,不间断的可以与那个曾经无助无奈的弱小的我自己相处。 那样的被无条件的接纳式的倾听,然后又没有评判的被支持到,这样的支持系统让我那个未成长的童年又成长了一回,真正明白我自己可以长大,我可以为我自己的人生负责,从而真正打破那个看上去周而复始的轮回,从父辈带过来的模式从这儿停止。当然不得不说,在这样的社会支持系统支持下,我们的成长道路也关非一蹴而就的,那个痛苦的疗愈是一个不断的反复过程,也是一种螺旋式的成长过程,但只要这个支持系统存在,只要内心的那个成长的意愿够强烈,够专一,越来越完善健康的人生状态是可以达到的,至少我是满心欢喜的在这条路上专注的行进着。 但就是在督导地方成长了整整一年之后,开始带着新增长的力量接个案,可当个案接着接着,内在的那个虚弱感又开始升起,如果说我之前经历的我自己艰难的人生是一个个案的话,真正从事这个职业之后,发现,天下之大,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这样的艰难,这么多艰难一下子让初成长为咨询师的我举步维艰。 这样的当口,我除了继续做自我成长之外,还参加了朋辈督导小组,在这个十个人的小组里面,我们每个星期在网络上视频聚会一次,因为成员来自全

大学生道德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理论初探

大学生道德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理论初探 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各类不同人群,本文研究的特定人群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处于道德观的形成时期,具有特有的道德教育发展规律。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德育效果不明显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样,创新也是大学德育的灵魂。只有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新特点,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在德育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大学德育工作的实效,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人格,是高校实现教育目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社会支持系统的产生背景 第一次运用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这一概念始于1970年,当时主要是在精神病学研究中运用之。目前,社会支持这一概念已经广泛运用于许多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其定义也越来越多,其术语也越来越丰富。例如,社会联系、社会网络、社会纽带等。川Cobb在1976年从舒缓压力的角度解释社会支持,把社会支持界定为一种信息,这种信息能够使获得信息的人相信自己被关怀、热爱、尊重与欣赏,或感到自己归属于某个互相交流、负责的网络。1林崇德主编的《心理 1李金钊.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5,(9)

社会支持系统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系统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2011年7月21) 一、社会支持系统(人人都是一座孤岛,都在寻找着联系) 1.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认知、生理、文化的、今天的着眼点是 “人际关系”) 2.什么是社会支持系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3.社会支持系统的层次(人人都是一座孤岛,都在寻找着联系) (亲子依恋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密关系等) 4.文化、制度的影响 二、依恋关系(做好一个父母,给孩子一个“根”和一双“翅膀”)1.爱的力量(孤儿院研究) 2.抚触(早产儿)、沟通(聋哑儿童、家庭模式)、模仿 3.依恋预测(因艾斯沃斯的情景研究)及心理干预 4.两种极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问题、金丝雀的问题) 5.美国一个教育心理学家说:做好一个父母,给孩子一个“根”和一双“翅膀”(我选择,我快乐;我选择,我承受) 6.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师生关系(放牛班的春天) 1.创造一种积极的关注和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从古希腊神话到现实课堂,罗森塔尔实验)

2.创造一种积极的体验(赛利格曼的一条无助的狗) 3.创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感恩课堂、体育(运动)、义工(献血、社区服务)、观察大自然) 4.作为一名“权威”老师的魔力(慈眉善眼和倾听的耳朵,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有效心理咨询的因素) 四、同伴关系(如果你有一个真心朋友,你就不要一个心理医生) 1.同伴影响的重要性(关注孩子交友) 2.青少年在意同伴的评价(与父母缺少交流是大势所趋) 3.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果你有一个真心朋友,你就不要一个心理医生)(荷兰科学家) 4.青少年恋爱的问题(文化因素) 五、总结 1.社会支持系统:多样角色的益处 2.漫漫人生路,总会错几步 3.幸福在哪里?

试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试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近几年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作为社会工作者,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一理论很有必要,不仅有利于推动工作的进展,更有利于案主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能力。 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基本观点的概述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正处于社会资源不足,而求助者的需求却不断增加,社会也对回应这种需求提出更高要求的时期。社会支持网络属于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一环,有助于个人的环境适应,这种模式可整合入生态理论和生活模型当中。社会支持概念的内涵有时也包括关系网,因此,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这两个概念可以互用。社会网络指的是通过群际间和人际间的接触,使个人维持其社会身份并且获得讯息、情绪支持、物质帮助、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应当重视在问题中的个人的社会网络以及获得支持的程度,协助个人发展或维持社会支持网络,以提升其因应生活压力事件的资源。而资源又可区分为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前者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因应能力等,后者指个人的关系网络广度与网络中的人能够发挥支持功能的程度。社会网络干预的目的在于强化个人的社会资源,以增强个人的社会整合度,协助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社会支持网络的层次 从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手法的角度看来,社会支持网络的介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个人网络工作。它是指一个人通过亲戚关系以及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与他人发展相互的接触,而这些人际关系形成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保护个人免受失调。个人网络的分析内容包括:网络的大小,即自我认为周围可以并愿意伸出援手的人的数量;关系的基础,即来自6个不同影响范围的愿意提供援助的人———家庭、亲戚、朋友、邻里、同事和其它的援助者;网络成员提供资源及运用资源的能力;评估资源和实际提供援助时的愿意程度。在具体的实务工作中,个人网络的工作步骤是先辨认网络的大小、关系基础、能力、资源和愿意程度;然后是对网络成员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成员之间接触的次数、方向性、耐久性和强烈程度等;最后是通过社会工作者或其他人将最适合的关系成员连接在一起形成支持网络。 (二)自助群体和小组的网络工作。自助群体网络是指一群有意识地界定会籍、目标的人所组成的网络。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又想改变现状的一些群体自发组织一些自助团体。如一些自发的戒酒的团体,遭受家庭暴力的家庭妇女组织的一些团体等等。小组工作网络不仅包括自助的群体,还存在为这些群体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将服务的提供者及他们的组织

(完整版)第f课社会支持系统

第f课社会支持系统 所谓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邻里、老师等等,当然,还应当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社会支持系统”是我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当我们处于逆境之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给我们信心和能量;当我们处于顺境之中,“社会支持系统”同样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和充实。 行成于思 高考新闻一则 谈及2013年北京市高考,中科院的王教授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今年北京市高考的最大亮点是社会支持系统非常完善。”他表示,社会支持系统是指除考生和考生家长之外,由老师、同学和社会保障系统共同组成的为考生提供“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在他看来,高考的成功是实力和心态积极配合的结果,而在考生心态的调整中,社会支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支持:喜庆着装排排站,仔细登记防缺考 考点入场处,两排身着红色T恤的老师鼓劲队伍尤为醒目。“他们都是各班的班主任老师,穿着喜庆衣服过来给学生加油打气,”一位考生家长笑着对记者说。“班主任老师们每个人拿着自己班级学生的名单给考生签到,到了就打一个勾,并提醒考生注意事项,每个人还给一个拥抱。” 同学支持:出国弃考者拉横幅助威 记者观察到,早晨8时左右,考点门口便有一排学生拉着写着“某某中学高考加油”字样的横幅站在雨中,为自己的同学加油打气。考场外,也常见穿着同色校服的同学与考生拥抱、为他们打气。 社会保障系统支持:公安、城管部门各司其职 上午8点20分左右,王警官突然看见一个考生满头大汗地跑过来,边跑边喊:“走错路了,我把东直门中学当成五中了!”王警官连忙让他上车,与东直门

建立和维护好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建立和维护好自己的“个人社会支持系统” 2010-08-12 17:39 星期四 所谓“个人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持。 记得曾经有个美国成功人士说过,一个人在四十岁之前该做什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编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即是要为自己未来的成功做好“个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准备。 其实,个人社会支持系统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支撑。 在平常来说,基于这个系统的存在,我们对于未来或即将要做的要办的事,对于未来雄心勃勃的发展,总是会增添很多的信心。因为我们总是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当我们需要外界帮助的时候,一定会得到这个系统的支持和帮助。 特别是当我们遇到危难或无助时,一定会很自然的把最后的希望和期待全都寄托于这个系统,甚至将其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心理素质脆弱的,可能因此崩溃。 在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里,元妮一直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往往,灾难毁灭的不仅仅是那些有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摧毁了人们无形却更为珍贵的精神世界。突然降临的大灾难,顷刻间将人们身边的亲人带走,由此也损毁了人们的个人社会支持系统。有人因为失去了系统的支持,或者感觉得不到系统的支持,已然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有资料显示,当人们经历了太多痛苦,情绪无法发泄的时候,就会以愤怒的形式爆发出来。也有的人会把这种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 因此,平日里我们一定要注意积极主动的建立起和维护好自己的“个人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精神帮助与支持”系统。因为,往往“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1,保持和维护现有的人际关系网络。即使再忙,也要打打电话发发信息。最好抽时间聚一聚见见面,保持彼此的了解和沟通; 2,积极扩展人际关系网络系统。通过朋友间的因素,尽可能的结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这样,不仅可以编织更广阔更具深度的人际关系网络,更能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日常信息来源;3 3,尽量多结识和自己同层次或更高层次的人士。要注意的是,不要只是一味注重所谓财富支持系统,更要注重没有生意关系没有金钱往来的精神网络系统的建立。往往在你没落时,他才会是你真正的支持和支撑系统; 4,建立关系时,不要只是攀高,一则你较难攀上,再者关键时刻对你不一定管用。很多时候,要有长远的眼光,关系建立在朋友发展起步之时。最好自己也能相应的同步发展; 5,更要在平常在自己的“个人社会网络系统”中,建树起自己的个人形象和个性,要给系统中的其他人予以信心,所谓“扶强不扶弱”,人家对你抱有信心才会给你以支持和帮助。

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分析(1)

【自然?社会?人生】 [收稿日期]2008-02-20 [作者简介]邵开封(1981—),山东诸城人,硕士,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农”问题、公务员管理与培训研究。 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社会经济地位逐步下降甚至丧失,与主流社会联系逐渐减少甚至中断,自身生理的老化也给其正常的生活带来不便。特别是现代化的发展,给老年人带来了严重挑战。对此,李德滨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给老年人提出了新要求,现代化导致生活节奏加快与老年人生活节奏相矛盾,与青年人代沟不断加深,核心家庭的增多使老年人家务劳动量增多,现代化使老年人的地位和权威下降。现代化将向老年人提出新的问题,老年人在现代化 面前面临着挑战。” [1] 孤寡老人则是那些无子女、无配偶的老人。缺少最亲密的伴侣,无子女的抚养和关照,使其生活更加艰难,可以说孤寡老人是老年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而生活在农村的孤寡老人,在城乡二元体制下,绝大多数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活状况堪忧,与城市的孤寡老人相比,他们更处于弱势地位。 一、相关研究回顾 (一)社会支持的涵义 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作为科学的专业术语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Caplan(1974)、Cassel (1976)、Cobb(1976)在精神病学领域提出, 当时他们认为社会支持有助于人们应对危机事件、生活变迁和不利的环境。Cobb还认为社会支持能够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态和社会功能。多数学者认为社会支持与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相关关系。社会学和医学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2] 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由于各自的理论视角不同,对社会支持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在后期的研究中,国外学者发现,并不是只要有关系存在就能提供支持,必须考虑关系的亲密度和性质,并且进一步指出,不同性质的关系能够提供不同的支持,于是一些学者便对社会支持进行分类。例如,考伯认为,社会支持可以分为为情感性支持、网络支持、满足自尊感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抚育性支持。韦尔曼认为,社会支持可以分为感情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陪伴支持。[3]库恩等认为,社会支持可以分为归属性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 支持和赞成性支持。[4] 从国外学者对社会支持的分类可以看出,国外学者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更加全面、深人、具体,这有利于更好的分析和研究问题。 国内学者对社会支持的定义同样存在分歧。例 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分析 邵开封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102208)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孤寡老人生存状况堪忧,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存在严重问题,其支持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手段都存在许多不足。构建和完善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必须明确 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的主体及其具体责任,完善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的内容,改革和创新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的手段,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45(2008)04-0061-04 第6卷第2期2008年4月 Vol.6,No.2Apr.,2008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NanchangCPCCommittee 61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许多问题是出在缺乏必要的支持上。而社会工作特别强调对困难群体的社会支持。这里对社会支持理论做一介绍。 一、社会支持理论发展的历史 社会支持在人类社会开始时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社会支持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鲍尔拜(Bowlby)首先在精神医学领域提出了依附理论,强调早期关系(特别是与父母的关系)的重要性。柯伯和卡塞尔发表文章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工具性支持和情绪性支持。在过去几十年中,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个的关于社会支持概念,第二个是关于影响个人发展和使用社会支持因素的研究;第三个是关于社会支持影响个人心理状态的机制的研究。 在美国,社会支持网络用于临床治疗始于20世纪60年代。罗斯·V·斯拜科特在进行家庭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只要给予鼓励,每个人都有极大的互助潜力,在治疗者的鼓励下,家庭成员中自然会有人承担起治疗者的角色。后来,斯拜科特以社会网络治疗的方法训练治疗者,推广社会网络治疗理论。 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社区支持计划迅速发展。针对精神病患者离开治疗机构回归社区的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助病患者学习社交技巧和参与休闲活动,帮助他们真正回归社区。在这个过程中,非正式网络发挥了正式网络所不能代替的作用。1987年,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组织强调要在自然网络中而非治疗机构中康复,其最终目标则是使患者自然地回归社区。在这种形势下,社会支持理论得以发展。 二、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 关于社会支持的概念有很多讨论,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社会支持给予不同的界定。林南综合了众多学者对社会支持的讨论给出了一个综合的定义: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社会网络只是个人可以直接接触的一些人,包括亲戚、同事、朋友。亲密伙伴的个人生活中的一种紧密关系。关系中的人认同和期待彼此负有责任。工具性支持指运用人际关系作为手段以实现某种目标,如找工作、借钱或帮忙照看孩子等;表达性支持既可以是手段也可以是目的,它涉及分享感受、发泄情绪和挫折、寻求对问题或议题的了解、肯定自己和他人的价值与尊严等。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与解决问题的行动等,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和认可等。 (二)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 社会工作者对影响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因素的判断,是提供有效服务的一个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影响个人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发展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1.发展因素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个人对关系的看法是个人的内在特质和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对关系的不同看法会直接影响着个以后的关系的建立。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社会支持,其关键问题在于过去的经验如何影响其今后的社会生活。进一步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则在于如何改变个人过去生活中的负面经验或弥补个人生活经验的不足,以图改变个人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

第四专题 社会支持理论

第三专题社会支持网理论 一、社会支持研究简介 1.社会支持概念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社会支持就已存在;所以,支持作为一个普通概念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作为一个科学的专业术语被正式提出来则是20世纪70 年代的事情。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当时,人们探索生活压力对心身健康的影响(Homes & Rach , 1967)。研究表明,相同的压力情景对不同的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相对而言,那些能得到自家人或朋友等较多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强,身心也更健康;相反,那些很少获得类似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要相对较弱,身心也更健康也相对差些。 20世纪70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中引入了社会支持的概念。研究者运用社会学和医学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House JS. Landis KR. Umberson D ,1988) 。研究者发现,有两个因素对抵御、缓解和防治精神病,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个是自我防御这一内在心理系统;二是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背景这一外在因素。 当时的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社会支持的基本含义:其一,从功能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其二,从操作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量化表征(胡湘,1996) 。 之后,社会支持一词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引入到许多学科。但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同一门学科的内部并未达成共识。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流行病学家等都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出发,来阐释社会支持的内涵。 早期的研究者往往将社会支持看作是宽泛、统一的关系整体,认为只要有关系存在,这种关系就一定能帮助个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例如,伯克曼和塞姆(Berkman&Syme ,1979) 在加利福尼亚的追踪调查发现“那种缺乏社区关系的人较之与人有更紧密接触的人在以后的时期里更可能死亡”(贺寨平,2001) 。所以,在其社会支持研究者没有考虑到人与人关系的性质。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发现社会支持是有不同性质之分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能够提供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 2.社会支持的分类 国外比较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索茨(Thoits)(1982)、Cutrona(1990)按照社会支持地性质把它分为工具性支持(物资、金钱、时间和服务等)和情感性支持(理解、关心、爱和信任等)两种。 Barrera(1986)认为,对社会支持的界定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含义:社会处境(social

教育发展社会支持系统的几个理论问题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摘要】社会支持系统是指由若干社会支持要素以一定联接方式构成的具有社会支持功能的有机整体。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以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效果为目的,以教育发展为社会支持对象,以社会资源性支持和社会环境性支持为主要手段的社会支持系统,具有战略时序性、国运关联性和责任全民性。教育发展社会支持系统运行的长效机制,是由教育改革的社会共商机制、教育发展的社会共谋机制、教育质量的社会共保机制和教育发展成就的社会共享机制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完善我国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必须坚持从时代要求和中国国情出发、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统一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原则。 【关键词】教育发展社会支持系统理论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谋求本国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我国已经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这一战略地位,需要构建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切实明确全社会共同承担教育发展的责任,广泛开展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行动,全面利用社会资源来支持教育发展。因此,本文对教育发展社会支持系统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教育发展社会支持系统的内涵 从一般意义上讲,社会支持系统是指由若干社会支持要素以一定联接方式构成的具有社会支持功能的有机整体。它规定社会支持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社会支持主体、社会支持行为和社会支持对象是社会支持的三大要素。社会支持主体是一切参与社会支持行动或发生社会支持行为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社会组织包括正式社会组织和非正式社会组织。正式社会组织主要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非正式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家庭、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和无名小团体。以此为依据,社会支持系统可分为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行为是指具有社会支持功能的行为,在性质上有客观性与主观性之分,其中客观性社会支持行为,如物质援助、帮扶行为等,是那些具有客观真实性的社会支持行为;主观性社会支持行为,如安抚、同情、尊重等,是以社会支持对象主体对此的感知为认定前提的社会支持行为,即是说,不为社会支持对象主体所感知的行为,不是主观性社会支持行为。以此为依据,社会支持系统可分为客观性社会支持系统和主观性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行为在内容上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制度、信息、技术和心理等等之分。以此为依据,社会支持系统可分为社会支持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制度、信息、技术和心理等等系统。社会支持对象是指社会支持的对象化主体和客体。社会支持的对象化主体是一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社会支持的对象化客体是一定的事物。 各社会支持要素之间的联接,就是社会支持主体与社会支持行为之间的联接,社会支持主体与社会支持对象之间的联接,社会支持行为与社会支持对象之间的联接,其中社会支持主体通过社会支持行为与社会支持对象相联接。各社会支持要素之间的一定联接方式是社会支持主体选择一定社会支持行为对一定社会支持对象施加影响的方式,这种影响就是社会支持功能。各社会支持要素之间的联接具有怎样的社会支持功能,直接与社会支持行为的广度、强度和深度相关,而社会支持行为又直接与各社会支持要素之间联接方式相关,各社会支持要素之间的联接方式不同,社会支持行为的广度、强度和深度就会有所不同。 社会支持系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指包括政府直接作用于社会支持对象的社会支持行为在内的社会支持系统。狭义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不包括政府直接作用于社会支持对象的社会支持行为在内的社会支持系统。本文所讨论的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属于狭义的社会支持系统范畴。 教育发展的顺利推进依赖社会支持。教育发展处在一个统一运行的社会系统之中。教育系统是社会的子系统,它以教育发展作为自己的生存和运行方式,就像社会系统以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生存和运行方式以及物质以运动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一样。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具 教育发展社会 支持系统的几个理论问题 ○肖昊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理论探索 130 《当代经济》2012年2月(下)

系统理论的适用性研究

系统理论的适用性研究 [摘要] 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现代社会工作建立与许多学科的基础之上,进而言之,社会工作的理论既有本土理论,又有外借理论。作为社会工作诸多理论之一,系统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工作的各个实务领域,比如生命模式、网络化和社会支持系统等。然而,人们经常夸大其功能。本文将介绍功能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得出一个结论:系统理论并非适用于社会工作实践的所有领域。 [关键词] 系统理论社会工作实践适用性研究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的理论有两种,一种是本土理论(Local Theory),另一种是外借理论(Borrowed Theory)。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许多社会工作理论都是外借的(Borrowed),系统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一、系统理论的实际应用 (一)平卡斯-米纳汗模式 系统理论的观点强调超越案主目前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关系。通过对个案的系统分析,大部分有效的干预目标和策略常常能够被识别。系统是形成有机整体的各种要素的有规则的互动或者相互作用。在社会工作有关功能分析的文献中,最值得关注的系统模式是平卡斯-米纳汗模式。 1973年,艾伦·平卡斯和安妮·米纳汗写出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与方法》一书。该书的许多部分已成为将系统分析应用于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方法,他们的基本前提是,核心技巧和概念是社会工作实务的关键。平卡斯和米纳汗的理论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有四个基本的子系统:转变代理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 为了使我们对四个子系统及其关系有一个直观的理解,笔者想结合以下个案来说明。 个案:李伟是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他接到了学校教师张华先生的一个转介。张华介绍说,他的学生王海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他在班上的举止不好,具体表现是不服从老师的指导,不好好听课,不完成家庭作业。张华要求李伟咨询这位学生以改善他的态度,…… 这一个非常简单的转介,并且可能是一个涉及动机或者态度的转介。咨询过程可能是有益的,而且时间有限,这通常是社会工作者干预此类案例的方式。一个潜在的假定是,这个学生存在人格同一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个学生必须改变。在运用系统分析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李伟先生首先要引出现实的问题,以便决定谁是这一情景中的案主;其次是确定相对清晰的目标;再次是制定并实施策略。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最新资料推荐------------------------------------------------------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理论研究报告题目: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作者: 王才丰学号: 班级: 2019 级编辑出版联系方式: 日期: 201 4 年 5 月25 日浅谈社会支持理论理论发展历史与文献综述(一)理论简述:社会支持理论(social support theory)从提出到现在,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学科内部并未达到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就有不同的意思。 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 Sarason(1983) 等提出,社会支持是一种能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是个人对他人社会需要的反应,是人们的整体参与水平、社会支持环境来源,社会支持能否为个人提供帮助的复合结构,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 陈成文(2019) 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 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 Edvina(1990) , 丘海雄等(1998)则认为, 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社会支 1 / 20

持既涉及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 也涉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援与帮助。 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 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社会资源作用角度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李强(1998)认为,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其中社会联系是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发展历史: 有关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研究最早来自社会学。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卡姆(Durklieim)就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 但真正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Raschke , 1977 ),才首次被作为专业概念由 Cassel(1976) 和Cobb(1976) 在精神病学文献中提出,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研究。 从70 年代以来, 社区心理学的研究者开始用社会支持这个术语来指称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社会关系。 随着对社会支持研究的深入,社会支持理论不再局限于社会学和医学,它在精神病学、心理学也开始兴起。

社会支持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医学信息2011年9月第24卷第9期Medical Information.Sep.2011.Vol.24.No.9医学信息学 管理中必须重视人性化的理念,突出在医院服务工作中必须注意人性化管理,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将服务的基点始终定位在病人上,这样你的改革措施才能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有群众基础,才能受到群众支持。 4.4挂号收费处既是服务窗口,也是各部门的纽带要做好精细化管理,必须有医院领导和财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医院各个部门的协作。同时在实践中要尽量避免一刀切,真正把上级要求和自身实际充分结合起来,认真探索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这是一项复杂、系统且艰巨的工作。 编辑/贺丽 社会支持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管静霞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 摘要:社会支持是以个体为中心,人体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以及个体与这些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它对调整个体的应激水平极为有效。支持不光是物质上的还包含精神上的、心理上的各种有形、无形的帮助。所谓社会支持系统,可定义为"特定的个体在特定时间、地点,从与他有关的他人处得到的有形或无形的各类援助"。病人除了承受工作、生活的压力外,还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让病人战胜病魔、摆脱痛苦,光靠医生和护士的努力,效果不会是很好的,充分发挥病人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对病人进行身心两方面的护理,是病人康复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本文主要论述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支持系统;护理 社会支持系统不是某一方面的、某一层次的,而是特定的个体所具备的所有社会性的支持,整个系统是全面的、开放的、可发展的,所谓支持不光是物质上的还包含精神上的、心理上的各种有形、无形的帮助。充分发挥病人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是现代护理工作中值得探索的课题。以往一些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趋向于以管理人员为中心而非以病人为中心,重过程质量标准,而轻效果评价,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构成了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忽视了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制定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不能真正反映护理工作的内在质量,影响了护理效果评价的准确性。缺乏的恰恰就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观。用整体观念来看质量,首先要重视的就是病人的护理效果,是指护士采取一系列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后,对病人和医院产生的影响。 1典型的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典型的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家属; ②朋友;③同事;④病人的心理承受力;⑤病人的经济承受力;⑥与医护人员的关系。 2面临的主要问题(压力来源/社会支持需求)有 ①情感问题。②自身发展问题。③经济问题。④人际交往问题。3如何利用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来解面临的问题 3.1家属、朋友以及同事 3.1.1家属病人治疗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而且与家属的支持密不可分。患者的家属不仅是病人生活上的照顾者,实际上还起着一个"医护助理"的作用。病人家属的顾虑非常容易传播给病人,病人对家属的表情、态度以及举止都非常敏感。因此,对病人家属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要在病人面前镇静自若,努力给患者创造并提供一个良好的养病环境及精神支持。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疗效往往是很好的。 3.1.2朋友病人好友的作用虽不象家属那样大,但对于病人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何使病人的朋友给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是所有医护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本人认为,除了重症监护室、传染病房等不易探视的病人外,要让病人与他的好友接触,转移病人的注意力,降低应激水平,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缓解心理压力。另外,医护人员可以从病人的朋友那里更全面的了解一些病人的爱好、习惯和心理承受能力,便于采用一些心理的手段,激发病人战胜病魔的决心,实践表明,病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治疗和护理的结果,充分利用病人的朋友提供的信息,制定心理方面的护理方案,是现代护理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3.1.3领导与同事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病人领导与同事的看望,会让病人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会让病人感到人们都在关心他,会让病人体会到他的生命价值所在。一旦病人有了这种信念,病人精神状态会变好,食欲会增加,粒细胞和淋巴的抗病能力会加强。就是这种信念,能够调节个体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能够调节个体免疫系统的的抗病能力,能够调节消化系统的吸收能力,能够调节个体的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能力。这有助于激发病人的潜在能力促进病人机体早日康复。 3.2病人的心理承受力病人的文化程度及心理承受力是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不同文化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病人要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一般来讲,文化程度越高,心理承受能力越强,但不是绝对的(仅是本人的看法)。这里分几类作以说明3.2.1心理承受能力强的病人对于这类病人,除了可以利用病人的家属和朋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病人自身的能力;医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的交流,给他们讲述治疗的方法、机理和效果,这助于和病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这类病人对自己的病了解的越透,治疗效果就越好。例如,对于患CA的病人,如果不天天的想CA要死,而是想人总是会死的,还不如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往往疗效会很好,甚至会出现奇迹。 3.2.2心理承受能力一般的病人对于这类病人,医护人员可以讲一些治疗的机理和手段。但是效果要往好的方面讲。这有助于激发病人个体的抗病能力。使治疗效果向好的方向发展。 3.2.3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病人对于这类病人,要充分利用病人的家属和朋友的作用,医护人员在病人面前要让病人感到病很快就会痊愈。这有助于激发病人个体的抗病能力。 3.3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对治疗也起到制约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并让病人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满意,是摆是医院和医护人员面前的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本人认为,把医疗和护理分为必要的和可选的两部分。 3.3.1对有必要的医疗和护理是医院和医护人员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对有能力支付这部分费用的病人治病收费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还有一部分病人无法承担这一部分费用,医院虽然不是福利机构,但是可以向福利机构求助,可以向社会求助,可以组织本单位的员工捐款,把这些社会力量变成病人的经济支援,而不是冷冰冰的回 收稿日期:2011-07-12 6030

相关主题